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实验教程(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04:01:28

点击下载

作者:李希文,赵小明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实验教程(第2版)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实验教程(第2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实验教程(第2版)作者:李希文,赵小明排版: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ISBN:978-7-113-24380-7本书由中国铁道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第2版)》一书的配套实验教程,既可以作为前者的拓展实验内容,又可以单独作为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的实训教程。

全书共分7章,通过38个实验介绍预备知识、多媒体教学素材处理、基于PowerPoint 2013平台的课件制作、基于Camtasia Studio 8平台的微课视频制作、基于Flash CS6平台的积件设计、基于Authorware 7平台的课件制作、基于Dreamweaver CS6平台的网络教学软件设计等内容。

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注重体现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并能够启发读者进行设计。每个实验形式上相对独立,但内容上又相互联系、递进,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完全能够设计、开发出功能完整、类型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本书适合作为高校本科、专科师范类专业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以作为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的培训教程,同时还可作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学习与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科教学的参考书。第2版前言PREFACE

本书第1版于2011年出版,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高校师范类专业师生和中小学教师的支持与肯定,同时他们对本书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借再版之机,向关心本书的广大读者、专家、同行和本书的责任编辑表示由衷的谢意!

随着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高校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对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都有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同时,近年来高校及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环境在软硬件支持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因此,本书的改版也就成为了必然。

本版在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结构编排和软件版本做了较大的调整,较之第1版,主要有三个变化:(1)增加了基于Camtasia Studio 8平台的微课视频制作一章,全书各章顺序也做了相应调整;(2)书中涉及的软件,PowerPoint软件版本升级为2013,Flash、Dreamweaver两款软件版本均升级为CS6;(3)对书中的部分实验进行了调整或优化。

本书由李希文、赵小明主编。根据需要,本版的编写工作增加了陈华副教授、王爱冬副教授和吴高标老师,并重新进行了写作分工:第1章由赵小明编写,第2章由李希文编写,第3章由王爱冬编写,第4章由李希文编写,第5章由黎建华编写,第6章由吴高标编写,第7章由陈华编写。

另外,刘晖、王峥、管功湖、陈英撑等4位同仁对本书的实例进行了验证和调试,并对书稿进行了大量的校对、订正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学识和水平,书中不妥与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8年1月第1版前言PREFACE

本书是《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的配套实验教程,主要面向应用型高校师范类各专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或与之相近的课程的教学,以师范类学生上岗前能够较熟练地设计与制作教学软件为目标。本书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准备、多媒体素材处理、基于PowerPoint平台和Authorware平台的单机课件制作、基于Flash平台的教学积件制作、基于Dreamweaver平台的网络课件制作。教材内容遵循新课程标准,紧贴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实际,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是很好的教学参考。

本书包括36个实验,采用案例式设计,侧重应用,整体形成模块化结构,便于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教学大纲进行取舍和读者自学。实验内容紧贴师范专业和中学新课标要求,体现任务驱动方法,文理合一,有利于学习者相互渗透文理知识与产生课程整合思路。

每个实验大致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要总结与实验相关的理论与技术要点,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设计脉络;第二部分,侧重验证性的实验内容设计,给出完整的实验步骤,旨在使实验者消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操作技能;第三部分,侧重联想和创意设计,只给出实验思路或实验的关键步骤,旨在启发实验者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培养创新能力。

考虑到专业课程设置、实验者知识结构、一般高校硬件支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教材所涉及的计算机软件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选择,不追大、追高、追新,而是更注重选用操作简便、硬件要求不高的软件,以尽可能适应目前高校公共机房的普遍配置现状。在软件功能的介绍上,用多少介绍多少,这样既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介绍更多的软件,又给学习者留下了探索和研讨的空间。

本书由李希文、赵小明主编,各章编写分工如下:

第1章由赵小明编写,第2章由李希文编写,第3章由刘晖编写,第4章由金旭球编写,第5章由黎建华编写,第6章由李永峰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著作、期刊和网上资源,在此对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限于编者的学识和水平,书中的不当、错漏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1年7月第1章预备知识1.1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实验的特点1.1.1 涉及资源类型广泛(1)信息类型、格式多

多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信息又有多种文件格式。实验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处理工具和实验方法。(2)信息获取渠道多

多媒体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如通过信息采集设备、利用软件制作、购买素材库、网上免费或有偿下载等。实验中需要掌握不同的信息获取与筛选方法。(3)设计、实现途径多

无论是多媒体素材处理还是多媒体作品创作,都有多种实现途径。根据个人的喜好,可以选用不同风格的软件;根据设计制作要求,可以选用通用制作软件或专业制作软件,因此对实验软件的使用要有恰当的选择。1.1.2 硬件需求广泛

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硬件设备的配置需求越来越高,如信号识别设备、信息转换设备、数据压缩与解码设备、节目编播设备、传感器等,应有尽有。硬件配置的高低,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多媒体作品的质量。因此,多媒体技术应用实验不仅仅是对相关软件的使用,而且包括硬件设备的操作。1.1.3 使用软件繁杂

用于多媒体信息处理和多媒体作品创作的软件众多,它们功能各异,各有所长,并且版本更新迅速。因此,实验中要注意对软件功能的比较,不断调整软件的使用策略,缩短学习和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能力,提高作品质量。1.1.4 与计算机各分支关联密切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软件设计开发技术联系紧密,只有扎实打好专业基础,才能更好地在多媒体实验中提高操作效率,体现创新。1.1.5 数据处理量大

多媒体实验中往往要同时运行多个软件处理大量的数据,计算机的CPU、内存、输入/输出等设备负荷较重。实验中要妥善调度,确保机器正常工作。1.2实验流程与实验策略1.2.1 实验流程

实验通常分为5个阶段:(1)实验准备

充分的准备可以减少实验的盲目性,把握实验重点,提高实验效率。实验的准备其实很简单,在认真复习、阅读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三件事:实验时最终要做成什么(实验目的);需要使用什么软硬件(或者操作软件的哪几个主要功能);需要准备什么实验素材。

那种边看书学习边操作和东问西问总要依靠身边同学的实验方式,是根本错误的。(2)实验步骤设计

为了能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实验内容,或者进一步地重复做几次实验,以达到熟练的程度,科学、灵活地设计实验步骤往往是关键。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进行实验步骤设计:

①本次实验要完成几个任务?先做哪个后做哪个?每个任务大致的时间安排如何?

②完成某个实验任务需要用到什么软件(或硬件)?涉及的基本操作、重要操作有哪几项?

③某个实验任务是否可以分解为若干项具体操作?其中哪些操作是已经熟悉或掌握的?哪项操作是初次接触?哪项操作是整个实验任务中的关键一环?

将上述设计思考有条理地写成实验提纲,作为实验过程中的提示和遵循,就达到了设计实验步骤的目的。(3)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

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必须做好如下工作并形成习惯:

①开机后首先要检查或测试实验所需的软硬件是否工作正常。

②在可写的硬盘上创建用户数据文件夹。

③将实验所需的前期素材、未完成的作品等文件复制到用户文件夹。

④在进行步骤较多的实验时,每完成一项操作后,最好先保存一下已取得的成果。

⑤对不甚理想的作品不要轻易删除,先保存起来,也许其中还有可利用的成分。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①不一定屏幕上显示什么信息就记录什么,要善于归纳要点,尽量得出结论性的结果,做到条理性强,详略得当。

②对于不方便文字叙述的实验现象或数据,可以利用屏幕抓图、保存为文件、导出数据等方法进行记录。(4)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是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也是检验实验效果和个人实验水平的依据。一般地,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分析实验结果:

①是否得到理论预期结果?未能实现的操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一步通过什么途径能够完成?

②实验中自己有哪些收获?最成功的地方有哪些?有什么意外的发现?哪些操作是自己的独创?

③是否有与理论叙述不一致的操作?为什么会不一致?有没有优化或改进的方法?

④对某一项操作,方法是否唯一?如果有多种实现方法,试进行各项技术指标的比较。

⑤实验中的问题及自己不懂之处。(5)撰写实验报告

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工作。1.2.2 实验策略(1)不同类型实验的侧重点

一般地,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三种,进行不同类型的实验,要各有所侧重。

①对于验证性实验,要侧重方法和步骤的掌握,反复操作,熟能生巧。

②对于设计性实验,要侧重实验方案的准备和调试方法的有效,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对某项操作要考虑能在多种环境中实现,以便一旦在一个环境中实验受阻,可以换一种环境实现。要形成软件使用中的处理分析能力,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尽快判明原因。

③对于综合性实验,要侧重体现重点功能,模块化实验内容,体现层次性。(2)实验软件的选用策略

在多媒体素材处理软件的选用上,不宜贪大求全和版本的追新,首先要考虑的是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对硬件要求低,软件功能上够用就行。

在多媒体软件开发平台的选用上,既不要单一地使用某个软件,造成创作意识的封闭孤立,也不要滥用软件,是创作过程受学习与熟练过程的拖累。

在多媒体集成平台的选用上,要注意接收信息类型的广泛性及作品与开发环境的无关性,有良好的超链接功能和跨平台操作功能,增进多媒体作品的生命力。(3)多媒体素材使用策略

应注重选用存储空间占用尽量少、适用环境不复杂、亲和性好、加工处理方便的多媒体素材。1.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分析的综合体,是对实验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检验。不同的专业要求、不同的实验内容可以设计不同格式的实验报告表。

一般地,实验报告中要体现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成绩评定等内容。

以下为一个实验报告参考样例。其中,如果某个栏目需要填写的内容过多,可以采用放大栏目或者插入附页的方法加以解决。

实验报告参考样例:1.4实验数据的保存与传输1.4.1 实验数据的保存

对于需要多次使用的素材、因实验时间所限需要延续到下次实验的中间数据,常常要进行保存操作。保存实验数据(各类文件)的方法很多,实验者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验室条件进行恰当选择。(1)保存到本地硬盘

实验开始前创建自己的工作文件夹,并进一步进行素材、源程序、发布作品等的分类,然后随着实验的进展将实验数据陆续存入相应的文件夹中。可以说这是其他保存方法的基础。(2)保存到移动存储设备

通过计算机的USB接口,可以接入很多移动存储设备。除常见的U盘、移动硬盘外,还有DC、DV、MP3、手机等,可以将实验数据保存到这些设备的存储卡中。

使用移动设备保存实验数据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此类设备只适合短期存储或中转数据,完成数据转存后要及时清理存储卡,以免影响这些设备的正常使用;二是移动设备的存储空间通常不是很大(如手机),保存实验数据前要计算好存储数据的大小,看是否保存得下。(3)保存到网络存储空间

网络免费的存储空间有多种形式,如网络硬盘、电子相册、电子信箱、共享资源上传空间等。申请到网络存储空间后,就可以将实验数据上传到网络服务器上进行保存。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不受地域的限制,随时可以通过网络使用实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电子信箱保存实验数据,可以采取向邮箱自身发邮件,也可以多注册几个信箱,相互间发邮件,而实验数据通常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

对于不能访问互联网的实验室,可以考虑通过开辟公共FTP空间的方法,将实验数据保存在局域网服务器上。(4)刻录成数据光盘

因光盘的价格较低,如果计算机上配有刻录设备,则可以在实验完成时,将工作文件夹中的全部数据刻入光盘。(5)发布到个人网站

如果具备条件,可以申请网络空间,建立个人的网站,实现个人资源的上传和下载。1.4.2 实验数据的传输

在小组研究性学习、合作设计开发软件、教师辅导答疑等过程中,经常需要相互传送数据信息,通常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①利用局域网的共享功能。

②利用QQ等聊天软件的文件传输功能。

③利用电子邮件系统发送邮件附件。

④通过个人网络空间上传后再下载。实验1-1多媒体素材的存储与管理【知识链接】

多媒体素材类型多样,文件格式众多,存储数据量通常很大。使用多种方式灵活存储多媒体素材与教学资源,是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一个保证。同时,有条理地管理各类数据,才能更好地使用素材和更加科学地利用存储空间,进而提高制作教学软件的效率。

网络硬盘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登录网站的可进行信息数据上传、下载、共享等操作的信息数据存储空间,也称网盘、网络磁盘、网络U盘等。国内外网络硬盘有很多,其中提供免费空间的有千军万马、网易、搜狐、阔地网、Google、QQ、金山等。

移动存储设备,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在不同终端间移动的存储设备,除常见的U盘外,数码照相机、DV摄像机,甚至手机等,都可以作为移动存储设备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与计算机的连接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设备配置的数据线将数码设备与计算机连接;另一种是利用读卡器将数码设备中的存储卡与计算机连接。后一种方法显然更加灵活、方便。【实验目的与要求】

①掌握存储卡与计算机的数据交换方法。

②掌握网络硬盘的使用方法。

③规划与建立个人数据文件夹。【实验内容】

①利用数码照相机的存储卡对计算机数据进行存取操作。

②在网络硬盘上存取数据,并进行文档的在线编辑与修改。【实验步骤】

1.多媒体素材的管理

①在计算机的某个硬盘上新建文件夹,以教师的姓名或工号命名(如201001001)。

②打开文件夹,建立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二级文件夹;再根据需要建立下级子文件夹如图1-1-1所示。

③按所规划的框架保存不同类型的多媒体素材或教学软件作品,当阶段性的操作完成后将全部数据或某个子文件夹的数据及时备份到移动存储设备或网络硬盘中。

2.网盘的使用

①在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上,进入百度网盘站点https://pan.baidu.com,注册一个个人账号。登录个人账号,如图1-1-2所示,就可以进行云端存取数据和在线编辑文档等操作。图1-1-1 多媒体数据的管理图1-1-2 百度网盘在线登录界面

②单击页面上的“客户端下载”链接(或访问https://pan.baidu.com/download),下载客户端,如图1-1-3所示。图1-1-3 网盘客户端下载界面

③安装客户端软件,在桌面或“开始”菜单中生成快捷方式图标。启动,进入本地网盘登录界面,如图1-1-4所示。正确登录后,打开如“我的电脑”一样的窗口,对网盘的操作如同操作计算机的某一文件夹窗口一样。图1-1-4 本地网盘登录界面

④分享网盘中的资源是百度网盘众多功能之一,简便而快捷。切换到“我的网盘”界面,勾选要分享的文件或文件夹,然后单击工具栏(见图1-1-5)上的“分享”按钮,系统在弹出的分享窗口中自动生成分享链接网址和访问密码(见图1-1-6);单击“复制链接及密码”按钮进行复制,然后粘贴到邮件(或微信、QQ聊天窗口等通信工具)发送给分享对方。图1-1-5 分享窗口工具栏图1-1-6 “百度网盘”分享操作窗口

类似的网络存储空间还有腾讯微云、金山云U盘等,通常都具有上传、下载、分享、在线编辑、数据同步等功能。

3.使用存储卡

①从数码设备(如数码照相机)中取出存储卡,如图1-1-7所示。图1-1-7 取出数码设备中的存储卡

②将存储卡插入读卡器。

③将读卡器插入计算机的USB接口,如图1-1-8所示。图1-1-8 通过读卡器接入计算机

实验拓展:

①在两个QQ账号之间在线传递数据和离线保存数据。

②注册一个大容量免费网盘或邮箱,利用收发或保存邮件及附件的方法存储多媒体素材与教学软件作品。实验1-2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知识链接】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多媒体教室由多媒体显示系统、A/V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数字投影系统、音响系统、房间环境系统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如图1-2-1所示。其中,多媒体显示系统由高亮度、高解析度的液晶投影机和电动屏幕构成,实现对各种多媒体信息的大屏幕显示;A/V系统由计算机、DVD、VCR(录像机)、实物展台、功放、音箱等A/V设备构成,实现对各种图文信息(包括各种软件的使用、DVD/CD光盘、录像带、各种实物、声音)的播放功能;音响系统实现多媒体电教室的现场扩音、播音,配合大屏幕投影系统,提供优良的视听效果;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多媒体电教室各种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如图1-2-2所示。图1-2-1 多媒体教室图1-2-2 多媒体教学系统

交互式电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 board)是一种新型教学媒体。它方便地将计算机和实物投影仪、数码投影仪和网络连接起来,并内置了丰富资源。使用这种媒体,教师可以在白板上直接操作计算机,直观地将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同时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它来呈现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把教师从受制于讲台前计算机操作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增加师生互动空间,加强技术对于学生个体学习和社会协商的支持。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强大的表征、保存挂图、拍摄和抓图等功能,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利和人性化的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如图1-2-3所示。图1-2-3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实验目的与要求】

①掌握多媒体教室集中控制器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流程。

②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流程。

③掌握多媒体计算机常用外围设备的接入与使用方法。【实验内容】

①多媒体教室常规设备的操作流程及课前准备工作。

②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流程及课前准备工作。【实验步骤】

1.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

①接通总电源。

②依次打开集中控制器、投影机、数字化仪、功放、DVD机等教学所需的A/V设备的电源(有的集中控制器集成化程度较高,只需在控制器面板上按下“上课”按钮即可)。

③按下面板上的屏幕“下降”和投影机“开”按钮,启动计算机。集中控制器控制面板参考图如图1-2-4所示。图1-2-4 集中控制器控制面板参考图

④如果教学中需要使用录像机、数字投影、影碟机等设备,则在控制面板上交替按下对应按钮,切换各路数字或模拟信号,并观察投影屏幕上的显示是否正常,如显示失常,则做相应调试。

⑤打开麦克风。调试音量大小和拾音角度。如果需要通过计算机软件录音,则将符合接口标准的麦克风接到计算机声卡上。

⑥切换回计算机信号,打开教学软件所在文件夹(或教学网页),运行教学软件,测试运行效果是否正常。

2.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

①接通主电源,启动相关辅助设备。

②将电子白板的数据线连接到计算机的USB接口,如图1-2-5所示,启动投影机,启动计算机。检视电子白板的指示灯,看是否连接正常。

③启动电子白板驱动程序和教学应用程序,如图1-2-6所示,调出工具栏,测试电子笔的灵敏度和主要功能按钮工作是否正常。如果电子笔偏差过大,那么需要重新定位。

④导入教学资源,运行教学软件。图1-2-5 交互式电子白板连接示意图图1-2-6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工具栏与应用程序

实验拓展:

①访问希沃学院官网http://www.seewo.com,下载网站上的免费应用软件,并上传到自己的网盘,实现分享。

②在安装有电子交互白板的教室或实验室,下载分享的某一个软件,安装后尝试使用。第2章多媒体教学素材处理实验2-1文本素材处理【知识链接】

文本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类多媒体素材,对文本素材的处理方法也是多媒体信息处理的最基本方法。在多媒体应用软件中虽然有多种媒体可供使用,但是在有大段的内容需要表达时,文本方式使用最为广泛。尤其是在表达复杂而确切的内容时,人们总是以文字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另外,与其他媒体相比,文字是最容易处理、占用存储空间最少、最方便利用计算机输入和存储的媒体。

文字素材的文件格式通常有纯文本文件与文档文件两类。文本指的是字母、数字和符号,文本文件除了换行符和回车符外,不包括任何格式化信息,它是ASCII码文件。文本显示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多媒体软件中,问题的提出,知识体系的阐述,标题、菜单、按钮、导航等都离不开文本信息。文本是准确有效地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体元素。因此,屏幕画面上少不了文本。

常见的文字素材处理包括导入与识别、编辑排版、文件格式转换等方面。

文字的导入与识别,可以通过键盘输入、手写板输入、语音识别输入、扫描与OCR识别输入等多种方法实现。

文字编辑排版的软件很多,可以编排出各种格式与样式(如字体、字号、颜色、文字修饰、底纹等)的文档。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这样的文档通常离不开各自的编辑环境,在不同的编辑环境中操作文档,经常会有出现乱码、丢掉原有的格式甚至无法打开文件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途径是,利用屏幕复制功能或抓图软件,将带格式的文本转换成图像,然后再使用即可。

带有各种不同文件格式或内部控制符的文档文件向某种特定文件格式的转换策略,是先将其另存或转换为纯文本文件(扩展名为.txt,Windows记事本可以打开与编辑),再导入支持所需文件格式的编辑环境加以编辑、保存。

常见的文字编辑软件有Office办公组件、WPS办公系统、无锡永中等。

常见的文字输入与识别软件有IBM的语音识别软件、清华TH-OCR、尚书OCR等。

常用的文字输入硬件有手写板、扫描仪、耳麦等。【实验目的与要求】

①了解文字处理内容与途径。

②掌握多种环境下文字格式化与排版的方法。

③掌握文档文件转换为纯文本文件的方法。

④掌握文本块转换为图像和利用OCR软件从图像中获取文字的方法。【实验设备与软件】

①多媒体计算机、扫描仪(可选)。

②基本软件:Office组件、WPS、清华TH-OCR、SnagIt。

③可选软件:WPS、CCED、无锡永中、Flash、Authorware。【实验内容】

①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与编辑文档文件。

②转换文档文件格式。

③捕获文本。【实验步骤】

1.建立与编辑文档文件

①视微机软件安装情况,分别用Word、WPS、CCED、无锡永中等编辑一段约150字的文本,进行格式与排版后,分别保存成各软件默认格式的文档文件(如.doc、.wps)。

②在Excel、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环境中输入文本,分别保存成各软件默认格式的文档文件(.xls、.ppt、.fla、.a6r)。

③登录一个网站,打开一个新闻链接网页,将其另存为网页文件(.htm)、Web档案文件(.mht)和文本文件(.txt)。

④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个主题(如“文字素材处理”)的某种特定格式(如PDF、CAJ等)的文档文件,将其保存到本地磁盘。

2.转换文件格式(1)使用文件另存功能

①打开前面生成的文档文件(如.doc、.wps、.xls、.htm、.pdf)。

②选择“文件”→“另存为…”命令,选择文件类型为“文本文件”(.txt),保存即可。(2)利用剪贴板保存文本块

①打开一个Word文档或一个网页文件,选定一个文字段落进行复制(按【Ctrl+C】组合键)。

②打开Windows“附件”中的“记事本”程序,进行粘贴(按【Ctrl+V】组合键);

③保存“记事本”中的内容(生成文本文件)。

3.捕获文本(1)使用SnagIt

①打开一个可编辑文档(如.ppt、.mht、.wps等)。

②启动SnagIt(见图2-1-1),设置输入方式为“区域”、输出方式为“文件”、捕获方式为“文本”不含光标。图2-1-1 SnagIt选项设置

③单击“捕获”按钮,拖动鼠标,使红色框线包含被捕获的文本,然后松开鼠标左键,如图2-1-2所示。图2-1-2 含有文本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

④在弹出的预览窗口中对捕获到的文字进行整理与简单的编辑,如图2-1-3所示,然后单击“保存”按钮,生成文本文件。图2-1-3 捕获的文本(2)使用清华紫光OCR识别文本

利用OCR软件,可以将图像中的文字识别出来,生成可编辑的文本文件,进而,可以对识别出的文本进行格式化处理和重新排版,这在数字文本处理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环。

将不便处理的文字生成图像,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通过扫描仪,可以将纸质的文字稿扫描到计算机生成图像文件;其二,对于较为复杂格式的文档(如.tex.、.pdf、.caj等),只要能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利用抓图软件(如SnagIt),就可以将其捕获,生成图像。

假设已生成含文字的图像text.bmp,下面利用TH-OCR进行文字识别与编辑操作。

①启动TH-OCR,单击工具栏中的“打开”按钮,打开aa.bmp,如图2-1-4所示。

②拖动鼠标,选定识别区域(蓝色矩形框内部分,若不选则识别全部)。图2-1-4 打开待识别文件

③单击工具栏中的“识别”按钮(眼镜形状)右边的向下展开按钮,设置识别选项,然后单击“识别”按钮,开始识别,随后系统自动生成文本文件aa.txt,如图2-1-5所示。图2-1-5 识别后生成文本文件aa.txt

④单击左边树形结构中的aa.TXT项,打开文本编辑界面,对误识别之处进行纠正,调整词句位置与段落,如图2-1-6所示,然后保存。图2-1-6 对识别文本进行编辑修改

实验要点与注意事项:

①进行文件另存时注意选择保存位置与文件类型。

②同时操作多个软件时,注意当前工作窗口的切换和确定剪贴板中的内容。

③捕获(或扫描)文本区域生成的图像要保证背景的干净(尽量为白底黑字)。实验2-2图像素材处理【知识链接】

数字图像分为两类:矢量图(vector graphics)和位图(bitmap)。位图图像是用物理方法,将“像素”按点阵的方式排列而成的图像;矢量图像是用数学方法,将点、线、多边形等“图元”组合而成的图像。位图的颜色取决于每个像素所具有的颜色;位图的分辨率取决于图像所含像素的多少,放大或缩小图像的尺寸都可能使原图发生变形。

矢量图的颜色单独保存在每一个矢量对象之中,可以单独着色;矢量图与系统的分辨率无关,因此放大或缩小图像的尺寸不会使原图变形。

在计算机中,图像由显示器上许多光点——像素(pixel)组成。像素的分割有不同的方法,实际常用正方形网格点阵分割方案,这是因为其像素网格点阵规范,易于在图像输入、输出设备上实现。

描述图像的参数主要有分辨率、深度、颜色、亮度、饱和度、色调、色度和对比度。图像分辨率是指每英寸图像含有多少个点或像素,分辨率的单位为dpi。在数字图像中,分辨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分辨率越高,图像细节越清晰。图像的尺寸、图像的分辨率和图像文件的大小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图像的尺寸越大,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图像文件也就越大。

图像处理的方法有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将连续图像离散化,转换为数字图像。常见的数字化设备有数码照相机、扫描仪、数字化仪等。

图像数字化后在保存时要占用一定的内存或磁盘空间,图像中的像素越多,图像深度越大,则存储数据量也就越大。

由于图形图像在计算机中出现得较早,其各方面的技术较为成熟。因不同领域的需求不尽相同,加之开发与加工软件众多,所以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也五花八门。常用图形图像格式有BMP、GIF、JPEG/JPG、PNG、TIFF、PSD、WMF等。

数字图像的采集通常有如下途径:

①利用扫描仪对纸质图像(如相片、画报、书籍、招贴广告等)或实物表面扫描输入计算机。

②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后输入计算机保存为图像格式文件。

③从图形图像光盘素材库中选择。

④从互联网的图像资源网站上下载。

⑤使用影像捕获软件屏幕画面上截取。

从应用的角度,图形图像素材处理软件可以分为三类:

①工具软件,如ACDSee(看图软件)、SnagIt(抓图软件)等。

②简单的图形图像编辑软件,如Microsoft Photo Editor、PhotoImpact等。

③专业的图形图像编辑与平面设计软件,如CorelDRAW、Freehand、Illustrator、Photoshop、Painter等。

本实验主要使用SnagIt软件进行图像素材处理的各项操作。【实验目的与要求】

①掌握图像素材的获取方法与处理的一般步骤。

②掌握抓图软件的使用方法。

③掌握图像素材的简单编辑方法。

④掌握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方法。【实验设备与软件】

①多媒体计算机、扫描仪(可选)。

②基本软件:SnagIt、ACDSee、Microsoft Photo Editor。

③可选软件:CorelDRAW、Photoshop。【实验内容】

①使用抓图软件截取屏幕图像,并进行简单编辑。

②使用图像编辑工具对图像进行编辑及效果处理。

③使用看图软件进行文件格式转换。【实验步骤】

1.获取图像素材(1)扫描图像

①连接好扫描仪的电源线和数据线,打开电源,等待计算机完成设备识别。

②在扫描仪中放置好待扫描的图片(或其他可扫描的实物),启动SnagIt。

③选择“输入”→“高级”→“扫描仪和照相机”命令,再选择“输出”→“文件”命令,然后单击“捕获”按钮,进行预扫描,出现扫描仪工作界面,如图2-2-1所示。

④拖动矩形虚线框,调整有效扫描区域,然后单击“扫描”按钮正式扫描,稍后,SnagIt的预览窗口显示扫描获得的图像,如图2-2-2所示。图2-2-1 扫描仪工作界面图2-2-2 SnagIt捕获扫描结果

⑤对图像进行剪切、放缩、旋转等编辑操作,如图2-2-3所示,达到理想效果后,选择“文件”→“保存”命令,生成数字图像文件。图2-2-3 缩小与旋转后的图像(2)使用SnagIt捕获屏幕图像

①运行某个程序或者打开某个文档,出现欲捕获的界面,调整好被捕获内容的位置,如图2-2-4所示。图2-2-4 应用程序窗口

②启动SnagIt,选择“输入”菜单,设置为“区域”,选择“输出”菜单,设置为“文件”,在常用工具栏中单击相应按钮,设置为“图像捕获”“不包含光标”“取消自动滚屏”。

③单击“捕获”按钮,按住鼠标左键,沿对角线拖动出一个矩形框覆盖住欲捕获区域,然后松开鼠标左键,图形被捕获到预览窗口。

④选择“效果”菜单,对图像进行边缘处理(自定义方式施加“波浪边缘”,如图2-2-5所示)。图2-2-5 捕获的图像

⑤达到理想效果后,选择“文件”→“保存”命令,生成数字图像文件。(3)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个主题

①启动一个搜索引擎,如www.baidu.com,输入搜索关键词,如“武夷山风景”。

②将包含有符合自己需求的图片(可能有多幅)的网页保存到本地硬盘,生成网页文件(一个.htm文件和一个同名文件夹)。

③将网页文件拖动到与其同名的文件夹中,然后打开该文件夹,设置显示方式为缩略图方式,并按类型排列文件。

④删除不需要的文件,得到关于“武夷山”主题的图像文件。

2.编辑与加工图像(1)剪裁图像

①启动SnagIt,选择“输入”→“高级”→“图像文件”命令,单击“捕获”按钮,打开一个图像文件,如图2-2-6所示。图2-2-6 原图像

②单击左边绘图工具栏中的“选区”工具,然后在图像上拖动出一个矩形区域,调整四周的控点,使之恰好围住所要裁剪的部分。

③单击工具栏中的“剪裁”按钮,剪切下来的部分将原图像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