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与教育人生——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教育叙事案例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探索书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05:00:02

点击下载

作者:余维绵 主编,许程明,李丹妮 副主编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教育叙事与教育人生——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教育叙事案例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探索书系)

教育叙事与教育人生——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教育叙事案例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探索书系)试读:

序 教育叙事与教育人生

摆在我面前的这叠书稿,是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教育叙事案例选。

在教育界,教育叙事被视为一种研究方式,即教育者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对教育现象的研究和认识。但是,在我看来,如果把教育叙事等同于教育研究,也许就忽略了教育叙事所蕴含的特殊的意义。众所周知,教育研究是必须排除主观情感的,而教育叙事恰恰就是一个将客观生活、真实的情感体验与理性反思融为一体的过程。教育研究必须从对现象的分析中告诉人们某种认识与见解;而教育叙事固然也会表达某种认识与见解,但这种认识与见解,其实是教育者的一种反思,并不具有学术的严谨性,也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一位教师要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可能不一定要深入地进行学术研究,但他一定要不断地反思,并在反思中逐步建构他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也许是人们早已熟知的道理,也许与流行的教育理念不太吻合,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从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中生长起来的,所以,它其实已经是教师思想、精神、灵魂的一部分。比如,在这部选集中有一篇黄桂芳老师的《用心倾听》,讲述的是一个老师如何把一个经历挫折的学生当成朋友,倾听她的内心,伴随着她成长的故事。在故事的结尾,有一段对教育的体悟:

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当然,教师的倾听,不仅仅指声音,还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是心与心的靠近、情与情的交流,是用一颗心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用一种爱感动另一种爱的真情。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有一本书《我与你》,书中把人的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和“我与它”。当一个人平等地对待对方时,他们的关系是“我与你”;当你把他人当成物或工具(比如我们就常常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这种关系就是“我与它”。布伯认为,“真正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便是这种‘我—你’关系的一种表现……教师要把学生视为伙伴而与之相遇,根据对方的一切因素来体会这种关系”。黄桂芳老师说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她与学生建立的就是“我与你”的关系。如果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看,她的这篇作品并没有多少学术价值,因为许多教育家其实已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但如果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去看,这是一篇好的教育叙事作品。她是从教育的实践中、从生命的感发中体会到了教育的道理,正因如此,这种对教育的认识会在她的思想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提倡教育叙事,其实就是让教师不断地反思其教育实践,不断地在反思中建立其教育理念。换句话说,教育叙事的意义在于教育者的自我提升和完善。

这种自我提升和完善,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教师的教育观上,还体现在他的人生观上。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在他职业生涯的晚期,渐渐有了职业的懈怠感。这是一种颇为普遍的职业病,我认为这种职业病的根源在于教师不能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他工作着,却不知因何而工作,工作已经沦为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这个时候同样需要反思,在反思中感悟教育工作的意义。翻阅这部叙事集,我们就会看到教师们各式各样的反思:

东西仍旧收拾着,信也一封封读着,思绪却不停地翻飞。每看完一封,我会按照它们原来折叠的痕迹仔细地复原。我感到肩头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我从来不认为教师是一个多么光鲜的职业,我甚至常常抱怨这个职业艰辛、忙碌、不被理解。但现在,我慢慢懂得了这份职业所赋予的责任,这份责任不可替代也不能被怠慢。为师者,传道授业,言传身教,这是一个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和心灵的职业,它传递着智慧,传递着美德,也传递着爱和幸福。愿你我共勉!——石漫东《小信件 成长路》

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我想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不能只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应该伸出热情的双手,怀着一颗热诚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高度的责任感来提升自己。如果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而使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詹丽雁《我和小姿两三事》

人活着其实只有两个问题:如何活着?为什么活着?前一个问题是人们经常会思考的,后一个问题则常常为人们所忽略,却是更为根本的问题。为什么活着就是追问活着的意义,而教育叙事可以让我们在对教育的反思中体味作为一个教师生存的意义,让我们的生活、工作获得更为坚实的支撑,让我们的人生有一个精神的皈依和寄托。终有一天,我们会渐渐老迈,那个时候,当我们重新阅读这些故事和细节,会清晰地看到一个生命生长的细致的脉络。

最后还想说的是,我个人很欣赏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所提出的办学目标:建设全国最美的初中。在基础教育越来越功利化的今天,致力于培养学生美丽的心灵和健康的人格,难能可贵。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多方的努力,而教师的自我完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叙事也应该是学校实现这个美好愿景的一个策略吧。黄景忠(现为韩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中文系教授,云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015年9月3日第一章教育智慧校长开微博陈伟群

我开微博,缘于听说学生在微博上对学校有些议论。我觉得有必要了解和把握这一动态,因此,就申请了名为“陈伟群的心愿”的新浪微博。

学生们很惊讶,这校长很“潮”、很亲民啊,居然和咱们一样也玩微博。很快地,学生们通过微博向我提意见,说食堂的饭菜如何如何,哪位老师的课怎样怎样,学校的某项规定有什么不合理等。微博成了他们表达诉求的地方,也成了他们宣泄情绪的场所。从学生的微博中,我知道了他们的所见和所乐。微博使学校管理靠前了,也使我变得耳聪目明,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地化解问题和矛盾。

我的微博成了学校的一个窗口,一个宣传和解读学校的教育思想的媒介,通过微博及时地发表我的每一次讲话,也成了学校的新闻发布平台。我还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在上面开设了名为“书僮散谈”的栏目,配上学校的照片,说说读书和生活的感言,就如同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有时,学生有什么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也会通过微博私信告诉我。我们之间,一老一小,真如促膝谈心。学生喜欢在这样私密的空间里和我对话,他们不拘束、畅所欲言,而我也可以以年轻人喜欢的姿态与他们谈心,一些尖锐激烈的矛盾就这样被化解了。

2012年春,我校有位学生不幸遭遇车祸,身心的重创加上巨额的医疗费,让她和她的家庭难以承受。这时,我在微博上向全校和社会发出救助的呼吁,很快地,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热心地参与救助;我又利用微博,以文字和图片等方式,及时报道各种捐款、义演、义卖情况,让爱心得以传递。这一爱心活动共为这位学生募集了超过18万元,帮助她渡过难关。在此期间,她所在的班级还开设了名为“盼妮安归”的新浪微博,传递这位学生康复的信息,也表达了全体热心人的美好祝愿。经过一年多的治疗,这位学生终于重返课堂,最后考上了我市的重点高中。这件事不仅让一个重伤的学生重新站了起来,更让学生受到了一次关于爱的教育。

学生们通过我的微博,向我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感情,每当我在微博发表关于学校的照片,总能引发校内外学生的热烈追捧,引起他们的美好记忆。有的学生在微博向我忏悔,说当年没有听老师和校长的教诲,没有好好读书。在微博上读着学生们发自心灵深处的自白,我这从教已三十多年的老教师,仍然激动得热泪盈眶,并从心底燃起了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校长微博得到了学生和广大家长的积极呼应,我的三千多个粉丝基本都是我校的学生、家长和校友。时常,一条微博被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地转发。这样,我与在校学生、家长以及毕业生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微博世界,我不单学习了“亲”、“给力”、“高端大气上档次”等时尚用语,自己的心态也变得年轻了。

当初,我开设校长微博的时候,许多人为此叫好,但也有不少人为我担心,担心校长在网络上遭攻击、被恶搞,并因此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我认为,如果校长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能够大公无私,能够问心无愧,能够以诚相待,那么,身正何惧影斜?事实上,我的微博也曾被不明真相的学生和社会人员所围攻,甚至有一社会人员,居然申报了一个名为“调查陈伟群校长”的微博,煽动学生举报学校和校长。我正想了解究竟是谁在恶搞时,出乎意料的是,有许多学生自发地站出来,主动维护学校和校长的形象,他们在网上用事实谴责这种抹黑学校和校长的行为,从而使那个博主收手撤“兵”。还有,我与一些学生是不打不相识,通过微博上的互动,不仅化解了矛盾,而且建立了彼此之间的信任。现在,只要在微博上输入“陈伟群校长”就可以见到许多相关的微博,那些内容大都是学生对我的尊重和肯定。

开微博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信息时代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谓的“知识”和“真理”、“事实”和“真相”,已不像以往那样由教师或者校长“说了算”。或者说,年轻人习惯在网络中获取信息,在网络中生活,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更使年青一代的学生和教师能迅速地了解外部信息,他们甚至用“自媒体”的方式,随时随地向外界发表并传播自己的见解。

那么,校长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认为,需要提高校长的“信息接收能力”和“信息沟通能力”。如果校长不能了解师生的心思和动态,学校的工作就有如盲人摸象;如果校长不能及时与师生们进行沟通,领导与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误会或矛盾,就会积累各种不良情绪和负能量,从而使领导威信下降,以致出现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因此,为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校长就必须主动地用好信息和网络,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信息平台,将自己融入年轻人中去,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及时地与他们沟通。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不“潮”一点,差不多就要“OUT”了。以生为鉴,再塑教师新形象余维绵

这是一件普通的校园小事。

去年春季的一个早晨,我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距规定到校的时间还有五分钟,只见一个男生双手按着头,跌跌撞撞进入校门,我连忙上前扶住他,一问,才知道他是七年级的学生,说是头疼,昨晚挂了点滴,但起床后仍然感到很不舒服。我让他休息一会儿再去上课,他说:“不行,要迟到了。”我说,“不要紧,身体重要”。便搀着他到保安室坐了一会。他稍微打了一个盹,又立马起身,执意往教室方向走去。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我的眼睛模糊了……

再讲一个我的教学故事。

写作课上,我总喜欢设计一些片段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用三言两语来描述师生“画像”是我喜欢的训练形式之一。每一次训练,结果常常令我喜出望外,因为触及同学们的兴奋点,他们笔端流淌出来的语句是如此精彩鲜活:

他优雅地运球,百步穿杨地投篮……宛如天外飞仙般轻盈潇洒。——震宇

因为你,我读懂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灵魂。我无数次忘情地凝视你的眼睛,那是神奇的隧道,通向居住着伟大灵魂的光明世界。——琪敏

你安安静静,清清新新,你牵着我的思想在天空漫步,叫我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媛媛

粗犷的脸上带着几分北方汉子的气息,四肢发达容易受骗。——庄珺

如果武松打死一只老虎,他会对别人说武松打死了一头大象。他的嘴巴是事实的放大镜。——庆钢

他的眼神总是不知所措的样子,总是人云亦云。大概他的个性就是没有个性。——科帆

对于这些行云流水的描述,我喜欢拿到班级进行示范,拿到办公室与同事共享。坦白地说,我很难写出这些句子。

近年来,为了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在很多场合常常鼓励教师们要转变观念,向学生学习。陶行知早说过:“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李镇西老师更是一语中的:“面对学生晶莹剔透的童心,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心灵的斑斑锈迹!”可见,传统教育观念信奉的“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已然成为制约和谐师生关系的一道屏障。今天,我们不妨勇敢地问自己:我真的“为人师表”了吗?从内心深处我敢接受“灵魂工程师”的神圣称谓吗?事实上,在很多方面,学生远比我们纯洁得多、可爱得多!

学生的神圣感比教师强。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学生们大都全情投入,庄严肃穆,而我们有的教师却拖泥带水,叽叽喳喳地讲着话,甚至站也没站相。

学生的纪律观念比老师强。本文开头故事中那位男生的感人之处正在于此。平时学校召开大会小会,请问能专心开会的教师有多少?学校几乎天天抓环境卫生,请问教师办公室的卫生能与教室的卫生相比吗?

学生的求知欲、责任感、正义感、创新实践能力,甚至待人的礼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往往也不比教师逊色!

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的东西在哪里?在孩子的心里。也许,自觉地向学生学习,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真正成熟和有智慧的标志。

也许,理解和接受了这些,以生为鉴,敢于直面心灵的“斑斑锈迹”,勇于正视自身的人格短板,教师的个人形象才能真正得到质的提升,美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清新的空气和不竭的源头活水。湖山有座崇德楼陈伟群

2010年初,我校考虑将新生路口的一座二层危楼拆除重建。在人杰地灵的西湖山麓建楼,它一定要与这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因此,我们提出了建楼的三个目标:第一,要与这里的青山绿水相映;第二,要与这里的千年文脉相承;第三,要成为高尚精神的载体。

如何让这座楼与这里的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在构思过程中,我们研究了校园现存的20世纪30年代学校图书馆的门亭和山坡上的两间老教室,这些建筑都有80多年的历史,其风格与西湖涵碧楼相近,具有岭南传统骑楼的特色。这种骑楼具有外走廊,不仅能够防止雨水泼入窗口,而且避免了外立面的大幅反射,从而使建筑物自然地融入碧绿的环境中。谁可以胜任这个任务?我想到了设计师卢钊龙。他是这里的校友,昔日在湖山的浸润使他对此地充满深情。前段时间,他还参加了潮州太平路牌坊街的修复,对仿古建筑和园林有一定的研究。依据我们的要求,他在骑楼立面采用雕花图案,而屋顶、屋脊、墙头则吸纳了潮州民居的元素。整座楼古朴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格和文化底蕴。骑楼依山临水,自然地融入西湖山麓的风景之中。

如何与这里的千年文脉相承?西湖山麓的办学可以追溯至北宋时期,各个历史时期英才辈出。这座千年的校园,诞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物和传奇,这其中的精神财富可以化为可读可观的形象,以鼓舞和激励一代代师生。作为一所学校,我们应该让这里的一草一木成为文化的载体。因此,这座楼必须与这里的名人和文化联系起来。我想,卢瑞华先生和陈伟南先生都是当今德高望重的潮州名贤,而且都与我校有着深厚的渊源。卢瑞华先生青少年时期在这里读书,其好学上进的故事在西湖山麓流传。他还积极推动韩江流域的水利建设,造福子孙后代。而陈伟南先生在潮汕地区,是老少皆知的道德人物,他先后四次莅校,为师生们解读人生的价值,在景贤园中植下象征吉祥和兴旺的石榴树,还是我校的荣誉顾问。请他们题名或奠基,让这座楼与贤人联系起来,可以提升这座楼的人文价值,体现“景贤励志,立德崇文”的育人思想。

2010年底,我到广州拜会了卢瑞华先生,见到母校的人来了,卢瑞华先生兴致勃勃地讲了当年的学生故事。当年,他不仅是位勤学向上的学生,而且一直是学生干部,当了班级的团支书,积极协助老师做班级的工作,他还坚持跑步上学,坚持练一手好字。我道明了想请他为学校的一座新楼起个名字的来意,他说:“厚德载物,没有德行做底,人不能有所成就,而且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中国人向来提倡做人以德为先,少年尤其要修身修德,因此,学校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使之品学兼优。所以,这座楼一定要有‘扬高尚品德,育一代新人’之义,而楼的前面是‘景贤园’,取‘崇德楼’恰好与之相呼应。”不久,他就托人转送来行楷书法“崇德楼”的墨宝。“崇德楼”寄托着卢瑞华先生等老校友对后学者的殷切期望。

2011年春,崇德楼开工建设的时候,我恭请了陈伟南先生为之奠基。陈伟南先生在奠基仪式上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学校师生们要努力做到立德、立功、立言。”

2012年初,崇德楼接近竣工了。我想,要请一位作家写《崇德楼记》,画龙点睛地道明建设崇德楼的缘起和期待。李英群老师是潮州本土的国家级剧作家,几十年来,他的剧作大力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他也是这里的校友,青少年时代在西湖山麓求学,且恰好是卢瑞华先生的同窗,他对这里的风景和人文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对崇德楼有独到的见解。果真,李老师用仅257字的《崇德楼记》,就让人们明白了崇德楼的来龙去脉和建楼期待。

潮籍著名学者、书法家雷铎先生为崇德楼撰写了一则冠首对联“崇隆潮郡,德泽杏坛”,寄望我校师生在德行和学识上努力争先,使学校成为全国名校。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环境中,无论是一处建筑还是一棵树木,都应该有其意蕴和寄托,当师生每天经过的时候,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其精神内涵的熏陶。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当年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此,我想回应梅校长的观点:“学校中的每一座大楼,如果让其成为高尚精神的载体,那么大楼也能够成为大师。”的确,学校里的大楼常有,但崇德楼却不常有!

湖山有座崇德楼,当人们经过它的时候,就会忆起与它有渊源的名贤故事,从中受到教育和勉励,衷心地希望它如李英群老师所言:“登临崇德楼,永留崇德心!”崇德楼“扶起”的工程李丹妮

春阳暖,春雨润,浓浓的春意在校园里蔓延。我漫步在景贤园的楹联小道,倾听飘荡在耳际的花开的声音,感受充盈于眼前生命的律动。一直惦记的那棵老榕树正展示着它独特的风韵,半站半倚的姿态似乎在向我们讲述一段引人深思的记忆……

它也曾形如华盖,鬈根飘拂,向清风探听春天的消息,微笑地注视着它关爱着的学子。可是,就在几年前的一次暴风雨中,坚守在校园里的它被无情的强台风连根拔起,已是筋骨裸露,伤痕累累,濒临生命的死亡线……百年老树的倒下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学校领导、老师来了,园林局的工作人员来了,园艺师来了……寒风中,它瑟瑟地等待人们对它的“处决”。我们没有把它连根刨起,更没有把它拆解清理出场,而是带着满腔的期待重新把它扶起,用牢固的柱子为它支撑、固定,把断了的五枝树干重新栽培。丰泽的土壤包裹着它,甘美的雨露润泽着它,和煦的阳光温暖着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树静穆地站立着,注视着它的五个劫后茁壮成长的孩子,舒展着点点绿意,摇曳着勃勃生机……

如果没有当初的“扶起”,怎会有今天的重生;如果没有当初的“支撑”,怎会有今天的稳健;如果没有当初的“栽培”,又怎会有今天的新生!这是对老榕树遭遇苦难的体贴,对生命存在的尊重,对个体成长的信任……教育何尝不是如此,齐心协力,共同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让倾倒之树重获新生!培养出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收获“扶起”、“支撑”、“栽培”所带来的茂盛和惊喜,这是为人师(从教)者莫大的幸福!第一次给初中生写毕业赠言吴松标

阳春三月,满园春色。一天下午放学后,在夕阳下的新生路上,我碰到了初三(10)班的卢晓玲同学,她马上迎上前来,像是有备而来,急忙地说:“老师,我想请您给我写毕业赠言,好吗?”我说:“行啊!”第二天中午,她如约把稿纸放在我的办公桌上,等着我给她写赠言。

这个小小的邀请有点特别。我想,在我学习和工作的24年中,曾经给小学生、师范生写过毕业赠言,可是,给初中生写毕业赠言还是头一次。对于老师的赠言,学生向来充满期待,会视之为座右铭,甚至是珍贵的礼物,收藏一辈子啊!此事怎可儿戏?况且,我是政治科老师,也是学校领导,在学生离校前总要话别的。

我以为,初中三年是学生的黄金时代,也是学生德行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中考前夕给学生写赠言,意义更非同一般。此时,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告诫我,写这份赠言不可有丝毫的随意。思索一阵,觉得下笔时既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又要不失鼓励和启发性。于是,第二天上午,我给晓玲同学写了如下赠言:“晓玲同学,初中三年读书生活是你们人生旅途中的转折阶段,你渐渐懂事、长大了,老师祝贺你!毕业的日子一天天来临,你既兴奋,又感到不安和紧张。九月,你将踏进高一级学校继续读书,这是你心中向往的。你生怕在追梦中松手了,可是,老师觉得,你行的!只要你抓紧一天,梦想就走近一天。高级实验学校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我和你们一样,为能够在这里工作、学习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老师愿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直是美丽的,人美,前程也美!”

随后,我小心翼翼地把稿纸装进一个粉红色的信封。这样,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初中生毕业赠言大功告成。

过了几天,在食堂,我再次碰到了晓玲同学。我跟她谈起赠言的事,她微微一笑,表示感谢。她说,自己选择到高级实验学校读书的决定是正确的,她要鼓励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妹妹也到这里来读书。听到这些,我反问自己,这难道不是师生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结果吗?母校的爱已经在学生们的心中深深扎根!而这份爱将割舍不断。

接下来的几天里,又有铮洁、雨杭等同学要我写赠言。接着,我写下了第二、第三份赠言……

我衷心祝福晓玲同学,祝福所有即将参加中考的学子们顺利圆上高中梦;也期盼他们离开母校之后能永远记住母校的谆谆教诲,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懂得推己及人;更希望他们将来能勤勤恳恳工作,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建设者。

我更乐意看到,学校有更多的老师把爱延伸,赠予学生正直、负责、严谨、自信、坚毅、无私、奉公的品格——指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出。两块巧克力林燕云“六一”节的特别礼物

2010年6月1日,对于我们初三级的师生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超过14周岁,“六一”已不再是他们的节日。我也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初三级办公室,准备当天的课。“报告!”“进来!”这时,我所任教的12班的学生小蔡走了进来,他径直走到我跟前,从书包里掏出一样东西,“老师,这是送给您的。”他有些腼腆地说,我一看,是一块黑乎乎的巧克力,我有些诧异,但仍微笑地看着他。小蔡小声地告诉我,这是他表哥专门从外地给他寄来的“六一”节礼物,因为今年他快满14周岁了,这是他最后一次过“六一”节,想和我分享他的礼物。顿时有一股莫名的温暖涌上心头,我连忙说:“谢谢你,谢谢你。祝你节日愉快!”听了这话,只见小蔡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离了办公室,留下我深深地沉浸在这份特别礼物带来的甜蜜与感动中,思绪也不由得回到两年多前。

2007年9月,我担任初一(12)班的英语科任老师,刚开学不久,我就注意到班里有个特殊的小男孩:他的年龄明显比其他同学要小,上课特别专注认真,但下课却比较沉默,神情总有些忧郁。于是我主动找机会和他聊天,拉拉家常,慢慢地了解到这个叫小蔡的男生是这个年级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家离学校远,在学校住宿,因为从来没离开过父母,在学校很不习惯,常常因想家彻夜难眠。但他又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孩子,所以很难受,经常生病。在谈心的过程中,当知道我还是他的老乡时,他显得非常意外也非常开心。我尽量让他从老师的眼神、言语中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减少一些想家的伤感。两年多了,小蔡不仅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让自己保持稳定优秀的成绩,还与我建立了浓浓的师生情。我拿起眼前的这块巧克力,觉得它特别的甜。“感恩牌”巧克力

2011年12月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我走进校门,保安阿伯便递给我一个小小的塑料袋,说是周日下午有一个女学生托他交给我的。一到办公室我拆开塑料袋,里面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心形小盒子。盒子里面是什么呢?打开一看,哦,又是一块巧克力。还有一封叠得整整齐齐的信。先看看落款吧,“您永远的学生:小钿”。这么巧,还是原来那个12班的学生,那是一个特别朴实而优秀的学生,现在应该读高二了吧。“亲爱的林老师:今天回到母校参加全国英语能力竞赛,这美丽的校园让我又回想起初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林老师,离开这里一年多了,我真的很想您……因为您,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甚至在高中,我也很自豪,我的英语单科成绩在年级总是榜上有名。无论前方的路如何,我都会载着您的教诲、您的爱,乘风破浪,一往无前……”虽然已经过了快两年的时间,但小钿的一颦一笑我还清晰地记得。这个懂事的孩子啊,虽然周日没跟你见上一面,叙叙旧、谈谈现在的情况,但你如此用“心”包装的巧克力足以让我感受到你的热忱。我抬起头,望望窗外那“西兰花”似的大榕树,如老者般慈祥地看着每一位从它身旁经过的学生,幸福的一天又开始了!

两块巧克力,来自同一个班的学生,虽是小小的礼物,可意义却非同寻常。作为一名英语科任老师,如果把课上好,学生们会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既把英语课上好,又能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着他们,这种爱就会传递下去。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感受爱,学会爱。当你把爱的种子播撒给学生的时候,你会在不经意中不断地收获着来自学生的爱,你的教育生命会得到无限的延伸,教育的生命之花才能常开不败!小信件 成长路石漫东

老屋要修葺,我赶紧把自己的东西收拾收拾,该扔的扔,可卖的卖,得捆起来的捆起来。翻箱倒柜,忙活不停。期间,零零散散地捡到一些折叠得很精致的小信件。我情不自禁放慢收拾的速度,一封封打开看看。小小的纸张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令我思绪涌动。赠言的力量

一张微微泛黄的小纸条出现在我眼前——“临近中考,您好像比我们还紧张。每天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提示,每天都早早到教室。而我总是晚一点。这时,我的心里很愧疚,七上八下的。您很擅长讲‘题外话’,您讲过许多学生的例子,在他们身上,我好像都能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所以一直记着您的忠告,还有您的赠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写这句话,经过这几天的思考,我似乎明白了。是的,我会的,为了未来,加油!”

一个外表看起来很文弱的女孩浮现在我的眼前。她叫琼,是我的副班长。她的坚强与她的外表形成巨大的反差,着实让我震惊。她的爸爸得了癌症,直到去世我才从同学口中得知。不是我粗心不关心学生,是她在学校的表现确实是非常的阳光。琼办完丧事回来的那天,放学后,我们在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谈了许久。她难掩心中的悲伤,抽泣着。看着她十分瘦弱的肩膀微微抖动,我真感到心痛。我伸出手,紧紧地握住她的小手。琼咬咬嘴唇,说道:“老师,您放心。我会努力的!我是家里的姐姐,我会做出榜样给弟弟妹妹们看的。”琼现在一所不错的高中就读,她毕业离开我后还是很优秀地一路走了下去。

我知道,不需要什么“心存高远”的理想,只要她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信念,她的人生就不会陷入深渊。我曾经以为培养学生成才最重要的是授予他们最充实的知识,但是在我从教多年以后,才渐渐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有多高的学历、多聪明的脑袋,而是有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格,一颗坚强、善良、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的心。奋斗的理由

一张明信片跃入了我的眼帘——“还记得那次语文课上,您安排我们做练习,然后下来巡查。当您拿起我桌上那张‘我为金中奋斗的理由’的小纸条时,我的心怦怦直跳。您不知道,我当时有多么的紧张,紧张地等您看完。只见您笑呵呵地对我说:‘你还应该补上——语文老师对我的鼓励。你没有发觉我经常提问你吗?’我听了,羞愧地笑了。原来老师一直在关心我呀!我心中顿时充满了力量。老师,还记得吗?一模的那场考试,您到我所在的试室监考。您拎着试卷踏上讲台环顾了整个教室,当我们四目交汇时,您笑了。多么甜美的笑容!那笑容带给我无穷的力量,那微笑将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伴我成长。”

我是初三才上这个写信的孩子的语文课,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而且我不是他的班主任。现在读着这封信时,我已不太记得他的模样了,更别说记得自己当时说过的话、给过的微笑。他的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吧,要实现他考上理想高中的梦想还有一段距离。但我知道他后来还是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那年的教师节他还特地托他的班主任给我捎来一份礼物。这个孩子给我带来很多感动,也带给我很多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是出于职业要求给予他一点微不足道的鼓励,他却将那点温暖始终珍藏并让它们激励着自己向前奋斗。教师在漫长的执教生涯中,会懈怠,会对日复一日的授课感到厌倦与疲惫。有时候我们太过关注一些总是在人群中闪光耀眼的孩子,而疏忽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关爱。但是这个孩子提醒着我,不要忘记那些安安静静、在人群中并不张扬的孩子,不要忘记我习以为常地重复的每一句教诲和鼓励都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为师者,应该始终对自己的职业怀有敬畏之心,对诲人不倦不存怠慢之心!愧疚的灵魂

再往下看,又一张小纸条——“下午语文课上,那道题我回答不出来,因为我根本没有完成。说实话,近来因为练习卷很多,所以忘写了。我知道,这不应该成为我没完成作业的理由,我知道我错了,因此,我诚挚地向您道歉。我看得出来,当您看着我窘迫的样子时眼睛里充满了失望……因此,我怀着愧疚的心情写这封信给您……还有些真心话要说,我真的很喜欢语文,喜欢文学,喜欢自由创作。所以,当我不得不按照技法去做一套套题目时,心里会不自觉地产生一股排斥感。”

这真的是大实话。特别是现在自己的小孩也上学读书了,我更能理解这位学生确实对老师说出了她的真心话。这个小妮子是班里的“才女”,她的作文经常被我当作佳作在班里示范。或许是因为她的才能所以对她寄予极高的期望吧,考前我有时还会整理一些所谓的“答题技巧”给她,希望对她有所帮助,能拿更高的分数。没想到,那天我掩饰不了的一个失望眼神竟让品学兼优的她诚惶诚恐,特地写信跟我道歉。

其实,真正需要道歉的人是我,真正感到愧疚的人应该是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是为师者一定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包含更多的互相理解、包容、体恤和关爱。老师这个职业,年轻的时候常常会缺乏宽容之心,年纪大了又容易产生倦怠之感。但其实我们面对每一张花儿一样的面孔的时候,当他们有时犯错、有时迷茫,我们更多地应该想到曾经的自己,或者今天我们自己的子女,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在错误和挫折的堆积中成长?而我们要做的,是告诉他们孰是孰非,帮助他们纠正自己的错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这不正是我们曾经的老师为我们做的么?

东西仍旧收拾着,信也一封封读着,思绪却不停地翻飞。每看完一封,我会按照它们原来折叠的痕迹仔细地复原。我感到肩头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我从来不认为教师是一个多么光鲜的职业,我甚至常常抱怨这个职业艰辛、忙碌、不被理解。但现在,我慢慢懂得了这份职业所赋予的责任。这份责任不可替代也不能被怠慢。为师者,传道授业,言传身教,这是一个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和心灵的职业,它传递着智慧,传递着美德,也传递着爱和幸福。愿你我共勉!一个“不打扫卫生”的文明班张梓华

2008年、2009年我所带的班级连续被学校授予“文明班”称号,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班的卫生情况特别好。但周围的人并不知晓,我们班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用安排值日生每天去清洁教室了。或许你会疑惑:不打扫怎么会卫生情况特别好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在担任班主任的第一个学期,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其中有一方面便是要求学生要讲卫生,把教室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爱护。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家里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观念,习惯性地乱丢纸屑或者其他垃圾。我挺苦恼,但也没有办法,只能三令五申外加督促检查,效果却不明显。意外的是,在一次监考之后,这种现象大幅好转。当时,我监考本班的考试,看到满地纸屑,本想批评学生,重申学校的相关要求,但鉴于他们正在考试,为避免对他们造成影响,我便悄无声息地把地板上的纸屑全部捡起来并扔到垃圾桶。这一无意识的行为进行不到半分钟,全班所有学生都主动地停下手中的笔,把自己座位周围的垃圾全部捡了起来。那一瞬间,我才意识到,身教的力量原来如此之大。

之后,我以此为契机,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对这件事进行了总结,鼓励学生像爱护自己家园一样爱护教室。而我,也不再扮演那个整天只会三令五申的老师,而是要求劳动委员把我也安排到班里的卫生轮值当中……不知不觉中,我们班上的同学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谁也不会乱丢纸屑,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班都不用打扫卫生。其中的奥秘,我想正是源自榜样的力量。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当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不能在细节上作为榜样去影响学生,是无法胜任班主任工作的,也是绝对不能当好学生的导师的。班主任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劳动,而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充满智慧的劳动。这样的充满智慧的劳动,不仅体现在对大是大非问题的判断上,更体现在怎样以“润物细无声”的自身行动去引导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上。

细节之处彰显榜样的力量。望所有教育者时刻谨记!我和学生有个“约会”曾杏娜

总说语文课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我想要是有四怕,那便是“二十篇名著君”。一提及考试中的名著阅读,让学生课余时间多阅读与积累,学生总是怨声载道。家长也反映:书买了,问题是孩子不看,都蒙灰了。寒假如期而至,我想我该尝试扭转局面了。我与学生来了个书中“约会”:我与孩子们一同阅读。

初定了篇目,我们便开始了,放假在家,偶尔打开聊天工具,班上的同学都在讨论:某某,你看到哪了?某某,你落后了……于是我也赶紧加快脚步,想不到效果挺好。第二次长假,班里有同学买来了《简·爱》,说:“老师,书借你,我们一起看。”后来我了解到她们整个宿舍一有时间便集体阅读,古今中外,读的书超乎我的想象,后来她写信给我还生动描绘了当时她们整个宿舍一起讨论《简·爱》时的情景,令我羡慕和欣慰。

也许她带着单纯的心在阅读,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潮州市“美丽潮州”的征文比赛。比赛前作为一个新老师,我不熟悉各种规则,未能对她进行有效的指导。她轻装上阵,获得了“三等奖”。看她获奖的文章,我觉得那不只是一个“奖项”,这代表着她的认知和思想。年纪小小的她竟特别关注生活,面对一个“美丽潮州”的大题目,她所描写的竟是西湖边一个卖自家刻制的小木雕的年近古稀的老人。我想她是成功的,在无形之中她领悟了每部文学作品无一例外所传达的人文精神。

当然在集体阅读、书海“约会”中,我也碰到些许尴尬。我越来越发现他们的阅读量超乎我的想象,我落后了。但后来想想,我们一起相约阅读,能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上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就不那么惭愧了。他们也在鞭策我,教师应不断充电。

作为高级实验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我越发觉得自己是这个西湖里的船工,船上坐的人经由我由此岸摆渡到彼岸,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进步了、充实了,我的工作多么美妙。我作为一个摆渡者在湖山灵气的氤氲中嗅着书香摆动着我的船桨,重复我一年又一年的摆渡,工作何其惬意,生活何其畅快!我的学生们,我们继续“约”吧,下次也许我们可以在书法里约,我们一同感受书香墨气,诗意人生!湖山灵气因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逢而感动徐晖

喜欢蔡琴低回婉转的轻吟浅唱,最喜欢那句“感谢那些人,感谢那些事,感谢那一段段奇妙的缘分”,人生就是和那些人、那些事相遇的过程……岁月静好,匆匆流逝,我的青葱岁月中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历历在目,我因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逢而感动。精神矍铄的长者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一个作文比赛,请卢校长来校,为参赛选手做最后点拨。我负责打电话联系,约好三点到校后,我对卢校长说,我和他住得很近,五分钟车程而已,我可以顺路去接他,他在电话中满口的感谢。按年纪,他可以当我的爷爷,一个长者因公事对一个晚辈如此客气,我有些意外。

那天下午两点半,我的手机准时响起,我刚出门,老人在电话中对我说:“我已在小区门口了,老师,你可以过来。”我原本就心怀敬意,认为应该提前去等老人,已经比约定的时间提前,没想到老人已在等我,我诧异。

远远望去,秋阳下的一位精神矍铄的长者,戴着一顶黄色的帽子,白发整齐地压在帽檐下。老人穿着一件暗条纹的衬衣,手中还提着一个大大的资料袋,应该是为孩子准备的辅导资料。我走近后看到老人衬衣的上口袋中还并排插着两支钢笔,我已经好多年没看到有人的衬衣口袋中插着钢笔,只有老一代的学者才因随时用笔而保留着这种习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电子时代,提笔忘字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中年人的通病。我连忙把老人请上车。

三点整,我们准时踏进教室,我在旁边看着老校长辅导学生,许多资料都是手写的,而且笔迹都整洁而端正,每一页的旁边都是密密麻麻的红色蝇头小注。一连两个小时,老人对学生授课,讲到动情处老人家眉飞色舞、满脸红光,这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吗,此时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深爱教育、无私指导的智者。我的心被震撼了……对我满怀信任的家长

有一天我正在家中吃午饭,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手机一接通,对方就焦虑地喋喋不休起来:大意是天气突然转冷,她的孩子住校,又不愿多带一件大衣,她很担心孩子没有带大衣会着凉。我一边听她的电话一边想着她是谁,好一会儿我才想起她是我以前一个学生的家长。我已经快两年没有教她的孩子了,我犹豫着答应她:下午我去转告她的孩子,让孩子打个电话回家。我急着挂掉电话,想着她不会了解我下午有两节课,我和她的孩子又在两幢不同的教学楼,我为她转达这样一件小事情并不方便的情况。谁知电话那头的声音沙哑哽咽,对我连声道谢:“找到你我就放心了,你都不知道我昨天晚上就没睡着,今天想去学校又去不了,想来想去就觉得只有找你跟孩子说一说,只有靠你了。”

挂了电话以后,我默默叨念着那句“只有靠你了”,有多少人离不开我?我的家人,还有我的学生,我能有价值有尊严地生活着,是因为在我身边有着这些需要我去付出、去爱的人。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让我感动的人和事,正是这些相逢,让我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保持一颗纯粹的心,安心站在讲台上,岁月静好,不悔梦归处,不恨太匆匆。感谢生恩谢斐

从教十多年,为什么我仍能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那是因为我有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学生啊。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课堂上我布置学生写一篇描写“阳光下或雨中的游戏”的小作文,一个学生大胆地要求我也写一篇,我当时就想到孩童时期家门前涨满江水时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也就欣然写下一段文字并朗读出来与我的学生们分享。

一同感受我儿时的幸福时光后,学生们都微笑着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站在讲台上,我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还记得前段时间,我有一次生病请假,隔天回校,刚踏入教室,全班竟热烈地鼓掌,当时想讲些感谢的话却哽咽了,在微微的泪光中我看到这些可爱的学生,心里温情满溢,谢谢你们!也曾记得一次生病,一个学生到办公室递给我一个用粉紫色纸折的桃心后就飞快地跑了出去,我拆开一看,上面写着:“老师,好点了吗?我好担心你。”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承载着厚重的牵挂,我小心翼翼地用手心托着这张粉紫色的纸,仿佛捧着一颗水晶般的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学生是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走了又来,来了又走了,并没有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什么印痕。”但其实不然,当我交出自己的真诚时,总会收获对方的真心。也许在众多的职业中,当老师可能是最累最苦,而收入又是最少的,特别是遇到极个别调皮又不通情理的学生时,更是心力交瘁。但当老师又真的有许多特殊的“待遇”:教师节收到学生一条条的祝福短信,一大群毕业的学生带着一束花来看望;上课讲到宋濂的老师的严厉,问他们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他们说不,再问那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像你这样的老师;以前的学生坐满家里的客厅,回忆着以前的时光,念叨着我以前对他们的好令他们至今难忘……满满的幸福慢慢地蔓延开来,填充了我的整个世界。

这样的满足是一年年沉淀下来的。三年前的学生毕业时,一个我比较看好的学生发挥失常没考上金山中学,我为之惋惜,有的老师就说我太感性,考不上是他的事,我叹惜什么。今年春节,恰逢他与几个同学一起来我家闲聊,我讲起这件事,他竟也看得很淡了,笑着说:“把握未来更重要。”是啊,这些学生身上的魅力和人格力量就是闪光的金子!也正是和这些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在一起,我在感受学生们一年年长大而我一年年变老的同时,却能从他们的身上汲取青春的力量,感受到年少时的纯真和激发我向上的动力,这就是学生给我的恩情吧。

都说师恩难忘,生恩又岂能忘?感谢学生陪伴着我的岁月,感谢学生带来的激情、活力和青春,是他们让我在三尺讲台上有了挥洒不尽的热情!让微笑架起沟通的桥梁刘佳

我一直以为,当一名老师就要有老师的气度——威严,而这种威严是建立在对学生态度严肃之上的。在我看来,只要你对他态度严肃,不苟言笑,学生就会怕你,就会听你的话。长期以来,我被这种观点所毒害,以致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令我难以自拔,直到那一次,我才彻底明白,以前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我就一直保持着这种所谓的威严,有学生还向其他老师反映新来的语文老师很严厉。听到这句话时,我不禁产生疑问,既然他们说我严格,那为何在课堂上不见得他们配合,为何他们仍会有不守纪律的表现呢?但疑问之余,我仍有点窃喜,毕竟他们说我严厉啊,严厉的老师总是好的,他们终究还是怕我的。就这样,我上课一直板起脸孔,学生有做得不对的,我便严厉批评指正。直到中华诗词朗诵会的那一天,我才明白过来:威严并不能使学生做到真正的“亲其师,信其道”,只会让他们与你产生更大的隔阂,而微笑,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使他们真正地信服你!

中华诗词朗诵会的那一天上午,我负责先带学生去潮州电影院彩排。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将在这次朗诵会上以音诗舞的形式朗诵《春江花月夜》。平时的排练我都有到场,我对他们的朗诵能力是百分百有信心的,但对他们的舞蹈,说实话我非常担心。因为跳舞者中有个叫小魏的女生,她做事总是慢半拍,平时作业也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对此我严厉批评过她许多次了,可她仍是我行我素,把我的话当作耳边风。这次跳舞也一样,无论我在旁边怎么督促,她的动作仍是慢吞吞的,导致他们的舞蹈节奏很不协调。也许是第一次组织这样的活动吧,我很害怕他们在演出时会出状况。于是平时练舞的时候,我总是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也经常提醒鞭策他们要勤于练习,熟悉舞步。可我没想到,等到彩排的时候,小魏仍然总是忘了舞步,总是心不在焉。我心急如焚再次强调要抓紧排练,还特别指出小魏,要求她认真练习。就在我严肃指出其不足时,旁边有个女生插嘴,很不以为然地说他们是重在参与,还叫小魏想怎么跳就怎么跳好了。我当时听了很是生气,我也明白,可能她是出于好意,想要鼓励小魏,可这种鼓励方式并不对啊,于是我单独找这个女生谈话。或许我的态度过于严厉了,这个女生哭了。小魏看到了,对我很不满,面无表情地对我说:“老师,你能不能多给点微笑,你有些行为确实让人讨厌。”我听后,霎时觉得眼泪要掉下来了,我做那么多,为的又是谁,还不是希望看到他们获奖时开心的笑脸,可他们却一点都不理解,一点都不领情,反而觉得老师太苛刻,那一刻我觉得好委屈。可转念一想,是啊,可能自己平时真的对他们太严厉了,我是否应该转变方式,用微笑来取得他们的信任,与他们取得更好的沟通呢?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或许小魏说得对,我以往给他们的微笑确实太少了,这也导致他们很少找我沟通。缺少沟通,他们又怎么会知道,老师所说、所做的是为了他们呢?第二天,我以全新的面貌走进课堂,而且我第一个想向其微笑的人便是小魏,当我向她微笑时,我看到,她的眼里满是惊喜;当我向所有的学生微笑时,我发现,所有的学生都是那么的可爱。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在课堂上绽放的笑容越来越多,课余我也经常微笑着找学生聊天,关心他们近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渐渐发现,原来微笑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微笑就可以把两个不相关的人拉得很近,甚至能把之前的不开心一笔勾销。记得有一次,小魏的作业忘了带来,没能按时交,她居然特意跑到办公室,向我道歉,还保证说她下午一定会交的,那时候我有点吃惊,也很开心,因为她并没有因为以往我对她的严厉而怀恨在心。我只是接受了她的建议,她便如此信任我了,也能主动来承认错误,这对她来说已是很大的进步了。

我很感谢小魏,是她让我明白教育不需要强硬的态度,而需要用心去感化学生。教育需要沟通,而微笑恰恰能架起沟通的桥梁。也许,教师的微笑看似平平淡淡,其实恰到好处。它既是一种涵养,也是一种表达;它既是出于敬业,更是发自内心。你送给学生一个微笑,他就会回馈给你无数个微笑;你对学生亲切,他就会更爱你。当然微笑也要适度,该严肃时绝不能滥用,要做到有的放矢。老师们,让我们用微笑化解师生间的不愉快,让微笑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吧!添词加句,妙笔生花李佳娜

在进行作文的课堂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沉闷的课堂,是上好作文课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课堂上基本都是采取佳作引路为主、师生点评相兼的模式,学生“聆听”得多,思考得少,参与性不强,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也很难表现出来,最后作文课成了“走过堂”的形式课。到底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是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

有一次在进行作文批改时,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何不把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改?于是我翻阅了全班的作文,找出了犯各种典型错误的段落、句子(包括各种病句,以及表达不规范、语言运用不生动、感悟性不够强的句子),然后以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综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的作文情况,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语言的表达运用上,于是,教会学生如何描写和怎样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成了我在这次作文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内容。那天讲完了学生普遍存在的作文问题后,我在课堂上展示了这个句子——“干干净净的蓝天上,来了一团乌云,风吹着它到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闪现出一片片绿色”,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它展开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我参与了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一开始有的学生认为这样表达就可以了,不用做任何修改,句子通顺,说得过去就行,但是,小组成员中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这样改,有的说那样改,现场气氛慢慢变得活跃起来。我内心暗暗感到欣喜,原来改变一下教学思维,不但可以打破以往作文课堂上鸦雀无声的状况,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在讨论结束之后,我发现学生的眼睛里闪烁着思维的灵感,大家都跃跃欲试。为了让大家都有机会回答问题,我采用小组推选制,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回答问题,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的形式。有学生认为“蓝天”这个词的前面有修饰词“干干净净的”,所以在“乌云”这个词的前面也应当加上相应的修饰词,比如“黑压压的乌云”、“沉闷的乌云”;有学生举手回答说“风吹着它到山头”这个句子可以改为“风一使劲,把它推到山头这边来”,这样修改后句子更通顺,同时也赋予了“乌云”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个同学给句子添加修辞手法的修改方法马上点拨了其他同学,大家举一反三,又有学生举手说在“来了一团乌云”前面加上“偷偷地”,能增添句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么一说,马上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赞许声。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学生很快掌握了修改句子的方法,我及时引导学生对写作方法进行小结:在写景的过程中,要适当给句子添加修饰性的词语,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写出真实的感受,就能把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修改了刚才那个句子后,我让学生试着修改他们其中一个同学所写的一段文字:“我想起那年,假山后那个女孩。秋季里,落叶漫天飞舞,铺满了整个公园。我们就在这落叶的海洋里,沿着公园的花圃一圈圈地走着,彼此之间都不说话,享受着这片宁静。”学生热烈地讨论着这个句子,有了刚才的经验,很多学生都显得胸有成竹,讨论时间一到,教室里马上出现了很多高高举起的手。有的学生给“女孩”前面加上“可爱的”、“微笑着的”、“腼腆的”等修饰词;有的给“落叶”加上修辞手法,句子改为“落叶像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叶像纷飞的蝴蝶”;有的学生在“铺满整个公园”前加上修饰词“毫无预兆地”,修改理由是可以突出落叶的无常,显露了作者当时落寞的心情,更能寄托作者的情感,字里行间渗透出丝丝伤感。这个学生的修改意见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许。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学生认为“享受这片宁静”后应该有一个句子来补充这种“宁静”,比如可以加上“在我们脚下,时不时传来落叶发出的清脆的破碎声”……就这样,原本平淡无奇的小小文段,突然间变得富有诗意,情感饱满,我激动地把刚才学生的修改意见进行拼凑整理,在电脑里打出一个个灵动跳跃的字符,凑成一句句优美的字眼:“我想起那年,假山后那个微笑着的女孩。秋季里,纷纷扬扬的落叶像漫天飞舞的雪花,毫无预兆地铺满整个公园。我们就在这落叶的海洋里,沿着公园的花圃一圈圈地走着,彼此之间都不说话,享受着这片宁静,在我们脚下,时不时传来落叶发出的清脆的破碎声。”当这段文字显示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样表达,不仅展现了文学的魅力,更体现了同学们思想碰撞的火花、智慧的结晶。

那天的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学生不但掌握了作文修改的方法,也充分发挥了个性思维,在主动参与到修改其他同学作文中去的同时,也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积累并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技巧。平淡苍白的句段在经过学生的一番添词加句后能产生妙笔生花的表达效果,作为语文教师,为有这样的收获而感到无比欣喜。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抛开旧的教学模式,建立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快乐学习、学有所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