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工程安装技术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07:53:30

点击下载

作者: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工程安装技术指南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工程安装技术指南试读:

前言

为加强信号系统安装工程质量的控制,规范信号系统安装施工技术要求,统一信号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特编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工程安装技术指南》。

通过总结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信号系统的施工经验,借鉴运营单位的运用经验、反馈意见和建议,在遵循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信号设备供货商对所供设备的安装技术要求,经过建设、施工、监理及设计单位的讨论及总结,形成了本指南。

本指南共分3章,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准备、室内施工、室外施工。

第1章为施工准备,包括一般规定、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流程、施工文件、施工调查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2章为室内施工,包括机房条件,电缆引入室电(光)缆敷设、预留,线槽安装,机柜(架)底座,机柜(架),设备配线,控制台及综合后备盘,室内防雷及接地和联锁模拟盘等;第3章为室外施工,包括电(光)缆线路、箱盒安装、固定信号机、转辙设备、轨道电路设备、计轴设备、应答器安装、无线接入单元(AP)及天线设备、波导管设备、TWC环线设备安装、紧急关闭按钮及自动折返按钮箱、发车指示器安装、防雷及接地、室外设备标识及硬面化等。1施工准备1.1一般规定1.1.1 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合同后,应组建工程项目部及施工队伍,项目部应设置必要的管理岗位,配备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1.1.2 工程项目部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制定落实措施,实行工程全过程监控,确保工程按合同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1.1.3 工程施工前应做好首件定标工作,确定、统一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1.2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流程1.2.1 信号系统安装施工组织管理流程可参考图1.2.1。1.3施工文件1.3.1 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内容获取相关施工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文件)。1.3.2 在施工前应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全面了解、熟悉设计文件,并掌握工程的设计标准、技术条件和相关要求。1.3.3 施工前应由专人对设计文件进行检查,并作好核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1.3.4 施工进场前与相关单位签订完整的安全施工配合协议。1.4施工调查1.4.1 在施工前应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集成商等单位共同进行的现场调查和施工定测(包括技术交底)工作。图1.2.1 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流程1.4.2 现场调查和施工定、复测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掌握站前及相关专业工程(土建工程、站场线路、房屋建筑、电力供应、机电设备等)实际进展及完成情况,了解需要进行施工配合的问题。

2 调查施工区段交通、地形、土建结构、地质构造、土壤情况。

3 了解并掌握当地气象(雨季、降雨量、冻土等)情况。

4 轨道交通沿线可供利用的砂、石、水泥、木材等地方材料,交通运输工具等及其质量、价格和供应能力;设备器材沿线存放能力。

5 施工现场能为施工期间供水、供电、供燃料的能力,以及轨道交通及地方可供使用的通信设施等。

6 施工工地附近可供租借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场地及房屋数量,租借期限及价格等。

7 信号设备室、车控室、电源室的位置及设备布置,室内孔洞、地槽、房屋建筑条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

8 对于正线整体道床内有线缆过轨预埋要求的,需根据预埋施工图纸配合铺轨进度提前进行管线预埋;车辆段、停车场车库内整体道床线缆过轨预埋,需配合土建、铺轨及相关单位提前进行管线预埋。

9 信号机、道岔转辙装置、轨道电路送受电端、钢轨绝缘、计轴、应答器、无线接入点以及其他室外设备的位置确定,由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正线轨旁设备应形成完整的定测记录,并注意线路断链问题。如果现场与设计施工图不一致应与设计单位确认。

10 电缆路径按设计施工图进行复测,确定轨道、隧道及其他需要防护处采取的防护方式。电缆径路、长度、综合桥架、障碍点、特殊位置等进行重点复测并应形成完整的定测记录。如果现场与设计施工图不一致应与设计单位确认。电缆定测完成后应根据现场定测数据编制完整的电缆切割表,并根据此表进行电缆采购及切割。1.4.3 凡涉及与其他专业施工有交叉影响的施工内容,施工前应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拟定好施工配合方案,并与相关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签订安全施工协议,办理施工许可证(开工报告)。1.5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5.1 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施工调查资料、企业资源配置及施工水平编制施工组织设计。1.5.2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工程概况,主要指标。

2 工程项目分布图。

3 任务划分,劳动组织,施工进度计划。

4 工序进度,相关专业项目配合项目。

5 施工方法,材料、设备供应进度。

6 施工技术标准、技术措施、新工艺。

7 保证施工质量和生产安全的措施。

8 文明施工、成品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1.5.3 当发生设计变更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调整。1.5.4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报送监理单位、经建设单位审批后组织实施。2室内施工2.1机房条件2.1.1 根据设计图纸配合土建做好沟槽、孔洞、管线的预留预埋。2.1.2 机房设备安装前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墙面平整、四白落地,地面网格线准确,标高线清楚。

2 机房要干燥、整洁,门窗完整。

3 具备临时照明设施及二级配电箱。

4 配备足够、有效的消防、防汛设施。

5 机房张贴安全警示标牌,配备工作储物架。2.2电缆引入室电(光)缆敷设、预留2.2.1 电(光)缆引入后的储备量应整齐排列在通号电缆引入室,盘放固定在专用的电缆支架上,电缆不宜交叉,电缆余留量应成“Ω”、“S”形布放。电(光)缆备用余量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一般电缆不少于5m,光缆不少于20m。盘圈规范、整齐、美观。2.2.2 在电缆引入室内使用镀锌钢槽进行电(光)缆敷设,要求电(光)缆敷设量不得超过钢槽空间的2/3,钢槽内应使用绝缘铁绑线对电(光)缆进行整理绑扎。2.2.3 电(光)缆敷设及引入时,不得有硬弯或背扣。2.2.4 电缆引入口至室内机柜的电(光)缆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2.2.5 电(光)缆引入电缆间时,电(光)缆应采用电缆支架分层固定,电(光)缆排列整齐。2.2.6 电(光)缆铭牌制作原则

1 电(光)缆两端应挂铭牌,标明型号、去向、芯数、用途。如图2.2.6所示。

2 铭牌字迹应工整、不模糊,具有耐久、防水等特点。电(光)缆铭牌、标识用专业标牌机或塑封机制作,不得手写。

3 预配、敷设及配线时均应拴挂统一格式的电缆铭牌,拴挂电缆铭牌可以避免电缆的错误使用,利于电缆的维护。

4 铭牌在电缆预配、敷设及配线前根据电缆径路图制作。图2.2.6 电缆铭牌示意图2.2.7 电(光)缆成端应无漏胶,表面应光洁,无裂缝、无气泡。2.2.8 电缆引入室孔洞应用专业防火防鼠材料封堵严实。2.3线槽安装2.3.1 线槽安装通用技术要求

1 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防腐钢槽,原则上厚度不小于2mm。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防火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各种附件齐全。线槽连接及支架固定使用的螺栓螺母要求采用不锈钢材质。

2 线槽的接口应平整,接缝处应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准确。

3 线槽直线段连接应采用连接板,用垫片、弹簧垫圈、螺母紧固,接茬处缝隙应严密平齐。

4 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直通、三通、四通或平面二通、平面三通等进行变通连接。

5 线槽与盒、箱、柜等接茬时,进线和出线口等处应采用抱脚连接,并用螺丝紧固,末端应加装封堵。

6 线槽不能直接与墙壁、地面接触,必须安装支撑。

7 金属膨胀螺栓应安装在C15以上混凝土构件及实心砖墙上,禁止安装于空心砖墙。根据所安装设备的重量、力矩等因地制宜,必要时采用通透螺栓或其他固定措施。

8 线槽内腔壁应打磨光滑,拐弯处加装橡胶垫,防止对电(光)缆外皮造成损伤。

9 线槽内不能有其他杂物,敷设完成后盖好盖板且牢靠稳固。

10 线槽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线槽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11 线槽与支架间连接螺栓、线槽连接板螺栓固定紧固无遗漏,螺母位于线槽外侧。

12 线槽不得布置成环状,已构成闭合回路的可加装绝缘,在不构成闭合回路的前提下,必须保持线槽在电气上的连续性。线槽就近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13 线槽接口处应用扁平铜网连接,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地线,连接板两端每端不少于2个有螺帽的连接固定螺栓。

14 线槽水平或垂直敷设直线部分的平直程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超过5mm/m。

15 接、焊、包完成后,接线盒盖,线槽盖板应齐全平实,不应遗漏,导线不允许裸露在线槽之外,并防止损坏和污染线槽。

16 线槽内的线缆应顺、平、直,并绑扎成束。

17 走线架(槽)与机柜(架)间需绝缘隔离时,各种绝缘垫应安装齐全,并无损伤。

18 走线架(槽)引入口处宜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线缆磨损。2.3.2 综合桥架线槽安装

1 线槽必须与供电专业分开设置,距离不得少于300mm。

2 线槽安装横平竖直、整齐美观、连接牢固,同一水平面内水平度偏差不超过5mm/m,直线度偏差不超过5mm/m。

3 线槽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m~3m;垂直敷设时,固定点间距不大于2m。桥架弯曲半径小于300mm时,应在距弯曲段与直线段间合处300mm~600mm的直线段侧设一个支撑,当弯曲半径大于300mm时,还应在弯曲段中部增设一个支吊架。

4 支架与吊架的焊接处要求做防腐处理。支架与吊架的规格一般不应小于扁铁30mm×3mm;扁钢25mm×25mm×3mm。

5 可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或焊接支架与吊架,也可采用万能卡具固定线槽,支架与吊架应布置合理、固定牢固、平整。

6 线槽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槽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其中一端不需固定。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

7 线路穿过梁、墙、楼板等处时,线槽不应被抹死在建筑物上;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的线槽底板应断开,线槽内线缆均应留有余量;线槽与电气器具连接严密,导线无外露现象。

8 建筑物的表面如有坡度时,线槽应随其坡度变化。待线槽全部敷设完毕后,应在配线之前进行调整检查。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槽内配线。

9 在吊顶内敷设时,如果吊顶无法上人时应留有检修孔。2.3.3 防静电地板下钢槽开口及引线口

1 线槽安装在支架上离地、平直、牢固,线槽接缝处加扁平铜网连接。

2 槽内安装防火绝缘材料。

3 线槽尽量避免交叉跨接。

4 线槽不应形成环状。走线槽闭合时,排间必须进行绝缘处理。

5 槽与槽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严密,上走线时槽与各机柜连接牢固。

6 下走线时,线槽通过喇叭口引入机柜底部。

7 支架与吊架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

8 钢支架与吊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焊缝均匀平整,焊缝长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裂纹、咬边、气孔、凹陷、漏焊、焊漏等缺陷。

9 支架与吊架应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安装支架与吊架应与建筑物有相同坡度。

10 固定支点间距一般不应大于2m。在进出接线盒、箱、柜、转角、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mm以内应设置固定支持点。

11 钻孔直径的误差不得超过+0.5mm~-0.3mm;深度误差不得超过+3mm;钻孔后应将孔内残存的碎屑清除干净。螺栓固定后,其头部偏斜值不应大于2mm。

12 为防鼠害,线槽出入口应用专用防火、防鼠材料封堵严密。2.3.4 线缆敷设

1 线槽底向下配线时,应将分支线缆分别用尼龙绑扎带绑扎成束,并固定在线槽底板下,以防线缆下坠。

2 电源线与数据线在线槽内加装隔断分开。

3 在穿越建筑物的变形缝时,线缆应留有补偿余量。

4 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线缆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2/3。

5 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接头应设置在器具或接线盒内,线槽内无接头。2.4机柜(架)底座2.4.1 机柜(架)底座满足设计要求,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动作用时,框架变形大部分应在弹性范围,但不得出现脆性破坏。一般机柜(架)底座分为固定支架型(图2.4.1—1)及可调整支架型(图2.4.1—2)。图2.4.1—1 固定支架型机柜底座图2.4.1—2 可调支架型机柜底座2.4.2 机柜(架)底座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做防腐处理,根据设计图纸标定的设备位置进行安装,摆放整齐、水平、牢固。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不得随意调换机柜的位置。2.4.3 底座边沿尽量避开静电地板边沿及其支撑,保证静电地板的完整性。2.4.4 底座表面平整,无凹凸不平现象;固定螺栓紧固,无松动晃动现象。对应机柜的底座用ф12mm的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并保证底座上表面与静电地板上表面平齐,安装的底座要求牢固可靠,与机柜接触稳固良好。2.4.5 相邻底座用螺栓连接,四方连接牢靠,受力均匀。底座四周要做封堵。2.4.6 支架要求角钢材质厚度不能小于5mm,满足机柜承重及振动。2.4.7 考虑地板的承重要求,对于超出要求的特重设备应采用应力支架。2.5机柜(架)2.5.1 一般情况,信号系统组合柜和防雷分线柜净高度宜为2350mm,机柜(架)漆面色调应一致,并无脱漆现象,色标宜为428C,正线机柜进线方式宜为下走线,零层设置在下面。2.5.2 机柜与底座间、同一类型的机柜间应用螺栓固定。对于有特殊安装要求(如绝缘等)的机柜,应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安装固定2.5.3 机柜安装应做到横平竖直、端正稳固,每列柜正面应在同一直线上,同类机柜高低在同一平面上。2.5.4 机柜底座在配线完成后宜用与机柜颜色配套的金属板密闭,防止灰尘及虫鼠危害。2.5.5 所有端子板、组合在配线前必须用500V/500MΩ兆欧表测量对机壳绝缘,应不小于20MΩ(室温20℃±5%,相对温度不大于85%)。2.5.6 组合侧面配线全部敷设在走线槽内。底部线缆引入口处采取防护措施,用塑胶或其他缓冲材料连接底部钢槽到组合柜底部。钢槽里的线缆应绑扎整齐,绑扎线头统一朝下挨着槽底。2.5.7 组合侧面线把应用尼龙扎带绑扎,绑扎应间隔均匀、整齐美观。2.5.8 组合柜、分线柜、综合柜、组合及继电器安装后,应安装统一的标识铭牌,机柜铭牌贴在机柜左上角,组合铭牌贴在组合左侧,继电器铭牌安装在继电器挂钩上。2.5.9 机柜内所有线缆标识清晰,有始端末端去向标识。2.6设备配线2.6.1 电缆、电线的型号、规格及所配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2.6.2 配线端子应稳定、可靠,配线工艺美观、整齐,接触稳固,不得压着外皮。2.6.3 所有配线不得有中间接头和绝缘破损现象,严禁中间接头。所有拐弯处应光滑无尖刺,以免损伤配线。2.6.4 柜间配线采用多股铜芯低烟无卤阻燃绝缘软线,截面积符合设计规定,线条中间不得有接头或绝缘破损,配线电缆排列整齐,剥切时应采用专门剥切线工具,不得损伤芯线外层绝缘,线把捆扎整齐,到位准确,电缆、电源线应有清晰去向标识。2.6.5 除特殊要求外,柜间及柜内组合配线颜色统一为蓝色。2.6.6 线槽内的电缆应敷设在下层,电源线敷设在上层,不宜交叉,每种线缆应分开绑扎,绑扎间隔均匀、整齐、敷设美观。2.6.7 室内设备配线采用连线端子固定方式时,应将螺栓、螺帽拧紧牢固。配线间及配线与螺帽间应放置金属垫片,每个接线端子配线一般不宜超过3根。线环应无毛刺、大小适当,不外露。2.6.8 室内配线采用笼式夹持力端子插接方式时,应将笼式夹持力端子安装牢固、紧凑,端子外壳无污渍、开裂及变形,导流条和弹簧夹无锈蚀。配线的截面要在端子允许截面范围内,并保持一线一孔,严禁一孔多线。插接完成后要对配线是否连接牢固进行检验。2.6.9 室内配线采用压接方式时,要选用与配线截面相适应的端子和压接钳。连接压接部位的裸线及带绝缘部分的压接长度应按规定要求制作,压接均匀,无铜线裸露在外。压接完成后要对端子是否连接牢固进行检验。2.6.10 室内配线采用焊接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严禁使用有腐蚀性焊剂,焊接前应清除焊片和连接线头上的污垢,尤其是化学反应引起的脏物。

2 配线与端子焊接牢固,不得有脱股、断股、假焊、毛刺现象,焊点光滑。

3 多股线焊接不得有漏焊的线头,单股线焊接线头不得露出锡面。

4 焊接端子套塑料软管,软管大小适中、长度一致。2.6.11 采用冷压接续端子时,配线压接应紧密,压接端子套有塑料软管保护且长度均匀。2.6.12 配线线环与端子间及线环间应加垫片并连接紧密,配线绝缘层或配线套管不得压入垫片间。2.7控制台及综合后备盘2.7.1 控制台、综合后备盘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平稳、牢固。2.7.2 安装前应检查盘面布置、表达方式、按钮类型、电流表范围量比及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规定。2.7.3 控制台及综合后备盘需配线正确,绝缘良好,工艺美观。2.7.4 控制台及综合后备盘盘面设备显示需与计算机软件显示一致。2.8防雷及接地2.8.1 室内控制台、电源屏、各种机柜等设备的外壳柜体,应采用多股铜芯电缆分别接至公用安全综合接地装置。工作地、防雷地要求分开的机柜,必须分端接地。2.8.2室内接到综合接地电缆按照设计规范、图纸要求,一般情况2下,采用16mm 接地电缆。2.8.3 接地统一接到室内综合接地等电位接地板上,机柜与等电位接地板必须星形点对点接地,严禁环形接地。2.8.4 一个房间接4处防静电地板支架,4个角的支架4处接地。地线防护采用ф32mm钢管防护,并用抱箍卡子固定在地面上,支架处接地用抱箍卡子或焊接到静电地板支架上。2.8.5 接地引入线保护管与穿墙法兰盘连接应绝缘,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Ω。2.8.6 接地配线的线种和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地线必须可靠连接,中间无接头;多股地线应加装相应规格的铜线鼻子或线卡子,焊接或压接牢固后,再与端子连接;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规定。2.8.7 信号室内综合接地的接地电阻值≤1Ω。2.9联锁模拟盘2.9.1 模拟试验是室内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模拟盘应能模拟室外联锁设备电路进行联锁试验。设备联锁试验,一般包括:电路导通试验、电气特性调整和机械特性调整试验。经过联锁试验后,设备应能保证联锁关系正确,电气性能良好,机械动作正确,操作使用灵活,符合设计要求及验收规范。2.9.2 联锁模拟盘由灯泡、二极管、钮子开关等组成,实现模拟轨道出清及占用,模拟色灯信号点灯,模拟道岔定、反位表示,模拟站台门状态,紧急关闭按钮状态、车站站联条件等。2.9.3 模拟电路制作符合以下主要技术要求:

1 色灯信号机(图2.9.3—1):通过普通灯泡或发光二极管加电2阻模拟室外信号机,根据配线电路图,用不小于0.4mm 软线在分线盘处接上,控制电路就可控制模拟每个信号机。通过模拟室外信号灯,直接显示点灯状态,检查室内点灯回路是否正确,信号显示是否一致。图2.9.3—1 信号机模拟装置

2 道岔(图2.9.3—2):每个转辙机表示电路通过两个方向并联2IN4007二极管,根据配线电路图接在分线盘处,用1.0mm 电源线在分线盘处接上,控制电路就可控制模拟每个道岔表示位置情况。操作系统软件或控制电路,可控制道岔表示的通、断,以检查是否能够可靠切断电路表示回路及切断回路后对联锁系统的影响。图2.9.3—2 道岔模拟装置

3 轨道(图2.9.3—3):计轴设备接通一路24V外电源通过钮子开关直接控制继电器,轨道电路需要变压器接通220V外电源通过模拟电路条件控制模拟列车占用-出清状态。通过占用-出清的先后顺序可模拟出行车路径,从而检查出室内所有联锁设备及软件的正确性。

如图3.9.3—3所示,轨道电路模拟盘的钮子开关分1、2、3路,其中1、3路各自封连并与内部变压器的输出侧相连,每个轨道区段对应的开关分别与端子排上对应的2、3端子相连,外部连接分线盘(柜)的配线也采用排线,1排线2芯,两端均采用冷压端子,以方便两边配线。连接外部220V交流电,闭合K1,则模拟轨道电路的电源条件构成。在组匣正面拨动相应的钮子开关,即可使相应轨道区段的轨道继电器吸起或落下,以反映轨道区段的出清或占用。图2.9.3—3 轨道模拟装置3室外施工3.1电(光)缆线路3.1.1 电(光)缆测试

1 电(光)缆进场时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电(光)缆的低(无)烟、低(无)卤、阻燃等特性,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

2 严格执行“进场后、敷设后、配线前”电(光)缆测试原则,如实填写单盘电(光)缆测试记录。

3 严禁在暴晒后或雨天进行测试,电缆如经暴晒后测量所得数据不得作为电缆电气特性的结论。

4 电气特性指标:

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后,进行电气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作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各项测试应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以作为竣工验收时重要的原始记录。

普通电缆线间绝缘电阻及任意芯线对地绝缘电阻阻值不得小于500MΩ·km;综合扭绞电缆线间绝缘电阻及任意芯线对地绝缘电阻阻值不得小于3000MΩ·km;特殊规格的电缆,电气特性应符合表3.1.1相关产品标准的规范及设计要求。表3.1.1 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续表3.1.1

5 用兆欧表测试绝缘可按下式计算。xmR =0.001×L×R 式中L——电缆实际长度(m);m

R ——仪表测量值(MΩ);x

R ——换算到每千米电缆的实际绝缘电阻值(MΩ)。

6 电缆用万用表、直流电桥、兆欧表等测试,500V/500MΩ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并根据电缆型号选用不同绝缘值的数字兆欧表;光缆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3.1.2 电(光)缆敷设技术要求

1 信号电(光)缆所采用的电(光)缆规格、型号以及敷设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地面上的干线电(光)缆采用电缆槽防护方式敷设,支线电(光)缆采用直埋式敷设。在隧道内信号线缆以托架方式挂设,连接站台设备的电(光)缆原则上应敷设在站台层吊顶内的电缆桥架上。

2 电(光)缆敷设前应根据现场定测的长度,按照切割配盘表进行运输摆放。

3 电(光)缆允许在任何水平差的径路上敷设,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少于:全塑电(光)缆为其外径10倍;铠装电(光)缆为其外径15倍;数字电(光)缆为其外径20倍;应答器数据传输电(光)缆为其外径20倍;应答器尾缆为其外径10倍。

4 电(光)缆应缓和地敷设在沟内,使其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其附加长度,一般包括:室内储备量为5m,室内引入分线盘位置2m,做头1m。

5 电(光)缆径路与钢轨平行时,电(光)缆沟与最近钢轨轨底在线路外侧不得小于2m,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沿与电(光)缆斜面距离不少于2m的情况下,此项距离可减至不少于1.6m。

6 在线路间不小于1.6m,若线路间距离为4.4m时,此项距离可减少至1.5m。

7 电(光)缆与地下建筑物之间距离不少于600mm。营业线开挖电(光)缆沟严禁用镐。

8 直埋电(光)缆与公路边沿和排水沟边沿各不少于1m。

9 电(光)缆应平缓地敷设在沟槽内,尽量避免交叉并不得出现背扣现象;保持一定的自然弯曲度,电缆拐角处不得拐直角。

10 室外电(光)缆两端储备量不得小于表3.1.2的要求;储备量应盘成Ω状、S状置于箱盒边,其埋深应与沟底平,弯曲半径不应小于3.1.2条第3款的要求。

11 敷设于托架上的电(光)缆应按顺序敷设平整,不得有交叉。电(光)缆应与托架绑扎牢固,要求2m一绑扎100m一铭牌;引向设备与设备之间电缆应用Ω形卡箍固定。

12 电(光)缆穿越人防门、拐弯处、过轨处、爬架处等要有自然弯曲量。电(光)缆在经过人防段预留管时裸线穿过,每个管孔穿越电(光)缆不能超过5根,电(光)缆截面占管截面不超过19.98%。

13 信号专业电(光)缆与接触网支柱干扰时,宜先施工接触网支柱,信号电缆槽绕避接触网支柱基础。

14 管线之间发生交叉时,有压管让无压管;支管让主管,小管径让大管径,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表3.1.2 电缆储备量及做头量表续表3.1.23.1.3 电缆沟及电缆埋深标准

1 两设备间径路应最短或通过障碍物及跨股道最少。

2 站内电缆沟深不少于800mm。电缆埋深一般不少于700mm;石质地带,不应少于500mm,并有必要的防护措施。

3 干线电缆距最近钢轨轨底距离,在线路外侧,应不少于2m(当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的斜面距离不少于2m的原则下,此距离可减至不少于1.7m);在线路间不少于1.6m(线间距为4.5m时,不得少于1.5m)。

4 穿越股道、公路的沟深和引入电缆沟深度相同(股道下防护管上面距路基土面不得少于0.4m)。

5 使用电缆槽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埋深为盖顶面距地面200mm~300mm。槽内电缆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

6 电缆沟要直,底要平,沟内无石块和容易损伤电缆的杂物。

7 避免在道岔岔尖、辙岔心及钢轨接头处穿越股道。

8 采用管、槽防护时,钢管及槽应作防腐处理。

9 电缆穿越碎石道床,必须使用防护管,管内径不得小于管内所穿电缆外径的1.5倍,防护管应伸出轨枕头部500mm以上,管口封堵严密。

10 电缆敷设后及时填写电缆隐蔽记录。电缆敷设、电缆沟(槽)回填,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回填。3.1.4 电(光)缆防护及接续

1 电(光)缆防护用管、槽等器材进场时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质量应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 所有防护用钢管采用镀锌钢管,槽道采用复合线槽,防护用管(槽)的两端口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电(光)缆引入室内的引入孔应用防火材料封堵严密。采用沙砖防护时,要在电缆上、下各敷设软土(或砂)100mm,并在上面敷砖(管、槽)防护。如图3.1.4所示。图3.1.4 电缆沙砖防护示意图

3 站内范围干线电缆应全部采用水泥槽或阻燃材料电缆槽防护,电缆槽平整,接头无缝隙。电缆槽要留有1/3空余量。埋深为上盖距地面450m。槽内电缆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

4 信号电缆不得与电力电缆同沟敷设,平行敷设时距离不小于0.5m;交叉敷设时,信号电缆也应在上面,其交叉点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5m。若小于0.5m时,采用管道防护。

5 信号电缆之间交叉时,其交叉点垂直距离应不小于0.1m,并用软土隔离。

6 电(光)缆穿越轨道、排水沟时必须使用防护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通过碎石道床过轨时,防护管两端各伸出轨枕端不应小于500mm,并埋于地面200mm以下,管口封堵应严密。

2)在整体道床处过轨时,防护管两端各伸出轨枕端,并用管卡直接固定在地面上。

3)电(光)缆在地下接续时,地下接头装置应用线槽进行防护,防护长度不应小于1m。

7 电(光)缆接续:

1)电(光)缆接续材料进场要先检查型号、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信号电缆穿越公路及道口时,公路、道口限界2m内不允许地下接续。

3)综合扭绞与数字信号电缆接续线应A端与B端相接,相同的芯组内颜色相同的芯线应相接。

4)电缆地下接头要水平放置,接头两端300mm内不得弯曲。

5)屏蔽连接线及电缆焊接时,不能使用腐蚀性焊剂,焊接要牢固。

6)光电缆接续为施工关键工序,应填写好接续卡片,为竣工档案技术资料,现场接续位置做好标识。

7)电缆接续、引入成端的检验项目及质量要求、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8的有关规定执行,光缆接续、引入成端的检验项目及质量要求、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2的有关规定执行。3.1.5 电缆埋设标

1 埋设地点:

1)电缆转向处或分支处。

2)电缆穿越障碍物,需标明电缆实际径路的适当地点。

3)通过障碍物后需要标明电缆路径的部位。

4)地下电缆接续处及过轨处。

5)站内50m、区间长度100m的直线段的中间点附近。

6)可能遭到意外机械损伤的地点。

7)接近固定建筑物的最近地点。

8)与电力电缆或其他地线管道交叉敷设地点。

2 埋设标标识:

1)电缆径路的方向,电缆去向的表示:箭头所指为电缆走向。

2)电缆埋设深度。

3)施工年、月。

4)地下电缆埋设位置(正上方时可不注明)。

3 电缆埋设标埋深400mm。

4 电缆埋设标的类型:

1)按电缆方向分:直向标、转向标、分支标,如图3.1.5—1所示。图3.1.5—1 电缆埋设标表示方向示意图

2)按名称分:电缆标、接续标、地线标,如图3.1.5—2所示。图3.1.5—2图3.1.5—2 电缆埋设标示意图(单位:mm)3.2箱盒安装3.2.1 箱盒安装

1 轨道电路送受端均采用变压器箱,变压器箱或电缆盒基础顶面与钢轨底面平。变压器箱盖均向所属线路侧方向开,箱体线路侧最外边缘距线路中心不得小于1900mm。

2 双区段使用的变压器箱中心正对轨缝;单区段使用的变压器箱中心应对轨缝相应区段侧的第一、二轨枕中心。

3 转辙机用电缆终端盒,在碎石道床地段,一般安装在岔前,引入口向岔后方向,基础顶面与钢轨底面平;在整体道床地段,一般安装在岔前基坑边上,支架顶面高出钢轨底面200mm,终端盒支架高度400mm~500mm。

4 高柱信号机变压器箱基础顶面与轨面同一高度,箱子边缘距机柱450mm。

5 方向盒基础与轨道平行,基础顶面应露出地面300mm~400mm,并应排水良好,设置在对过往车辆无影响地段。多个方向盒在一起时,排列整齐,两盒间最近处不得小于300mm。

6 正线使用复合型材料分线箱,支架安装与隧道壁应密贴稳固,分线箱表面与地面垂直,安装高度满足限界要求。

7 电缆引进箱、盒后,应用绝缘胶灌注固定。灌胶前,电缆引入孔应采用冷封胶堵严。灌胶深度宜为30mm。灌注绝缘胶后的胶面应整洁明亮,胶面高度可低于电缆护套5mm~10mm,但胶面应高于金属屏蔽层。

8 箱盒内端子铭牌齐全。有塑封配线图和接线图。

9 箱盒安装应端正、牢固,箱(盒)体应无损伤裂纹和锈蚀,箱(盒)盖密封作用应良好,螺栓应紧固、无松动。3.2.2 箱盒配线

1 引入箱盒内的电缆应在端子上与其他电缆或设备软电线进行连接。

2 每根芯线留有能做2~3次线环的余量;备用芯线长度能保证与最远端端子进行配线连接。

3 端子柱配线芯线线环按顺时针绕制,端子上芯线线环间及线环与螺母间应垫垫圈;笼式夹持力端子按照端子编号配线。

4 芯线配线、缠绕及走向绕弯平滑,严禁硬弯、死弯,打结。

5 箱盒电缆芯线配线应绕箱盒一周绑把,严禁闭环;箱盒中间作为主管进线,周围作副管,绑扎扎带间距均匀美观,扎带修剪整齐,扎带头统一朝下紧挨箱盒隐蔽。

6 采用插接型端子排线时应一孔一线,并应连接牢固。

7 箱盒内的设备部件应排列整齐,并应固定牢固。空闲的引接孔应封堵严密。3.3固定信号机3.3.1 固定信号机安装主要技术要求

1 固定信号机安装包括非标信号机、矮型信号机和高柱信号机等。

2 根据施工图纸对信号机安装位置进行定测,固定信号机最小显示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严禁侵入设备限界。满足显示距离及设备限界,确定信号机的安装位置。如不满足显示距离,会同设计单位现场解决。

3 信号机应设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右侧,当必需设于左侧时,经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批准后执行。

4 信号机构规格、型号、灯光配列正确,无斑点、无裂纹,机构之间的连接螺纹无锈蚀、无松动,紧固件应平衡拧紧,螺杆露出螺母2~3个螺距。

5 信号机名称应书写在机构中间或机构正面基础上,名称符号应与竣工图相符。字体为60mm×40mm的直体字,字迹清晰、端正。底色为白色者写黑字,底色为黑色者写白字。3.3.2 非标信号机安装

1 非标信号机安装方式一般分为立柱式安装和侧墙安装,非标加工支架应方便现场施工,通用、可靠、简易(图3.3.2—1和图3.3.2—2)。图3.3.2—1 立柱式安装图3.3.2—2 侧墙式安装

2 正线隧道内所有的主体信号机最低灯位中心距轨顶面距离为1500mm±100mm(具体根据设计要求),信号机设备(含支架)最外边缘至轨道中心满足设备限界要求(具体根据线路设计限界图纸要求)。

3 隧道内信号机支架与隧道洞体绝缘电阻用500V/500MΩ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3.3.3 矮型信号机安装

1 车辆段、停车场地面信号机应与钢轨绝缘对齐,因其他条件影响达不到时,信号机应设在绝缘节前后1m的范围内。

2 车辆段、停车场矮型信号机外壳接地应保证单体接地良好。3.3.4 高柱信号机安装

1 车辆段、停车场进段(站)高柱信号机机柱8500mm,埋深不小于1700mm,机柱中心距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900mm。

2 同一机柱上同方向信号机构各灯室中心应在一条直线上,托架安装应水平。

3 电缆引入管口应封堵严密。

4 信号机梯子中心应与机柱中心一致,梯子支架应水平,连接牢固。

5 设于接触网牵引区段的高柱信号机等导体部分外缘(机构的挡板、梯子)距接触网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应小于2m。3.4转辙设备3.4.1 道岔及道床条件

1 安装转辙机之前,应对现场进行调查道岔铺设情况,查看是否符合转辙机安装的基本条件(道岔线路已铺设并整道完毕、道岔型号、基本轨类型轨距、尖轨开程、道岔方正、三杆沟槽、基坑符合要求),通过调查做好记录,不符合要求的请线路单位调整。

2 安装、调试、运行过程中均应检查尖轨处枕木都不应有沉落现象,否则会出现“吊板”,造成道岔在转换过程中尖轨颤动,转换后尖轨翘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道岔失去表示。3.4.2 转辙机安装主要基本尺寸

1 单开道岔应方正,尖轨的尖端前后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0mm,尖轨开程应为142mm~152mm。

2 复式交分道岔双转辙器道岔的4条尖轨的尖端应在一条直线上,前后偏差不应大于5mm。尖轨开程应为142mm~151mm。

3 活动心轨道的第一连接杆的中心线距其尖轨尖端距离应为450mm;两组尖轨尖端间距应为312mm,尖端开程应符合设计规定。3.4.3 转辙机安装主要技术要求

1 转辙机安装前应具备第三方检测报告,合格后方可上道安装。

2 转辙机各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锈迹,传动齿条与齿轮应吻合,机盖盘根应完整,密贴。

3 转辙机的安装装置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采用防松螺栓、螺母,各种连接杆的螺扣调整部分,内外须留有不小于10mm的余量,螺扣拧紧后应加喉箍固定。

4 道床基础角钢应与基本轨固定牢固,并垂直于道岔的直股基本轨或复式交分道岔中心线。

5 绝缘配件(L铁、角钢、方钢)安装应齐全,固定螺栓应拧紧。安装完成后进行绝缘测试。

6 动作杆与密贴调整杆应在一条直线上,并与动作表示杆、道岔第一连接杆平行。

7 所有道岔连接杆及通垫板必须加以良好绝缘。

8 转辙装置必须确保道岔的正常转换,尖轨与基本轨应密贴,有4mm及其以上水平间隙时,道岔不应锁闭。

9 转辙机的名称书写在转辙机盖子上,名称符号应与竣工图相符,用白色调和漆书写,60mm×40mm的直体字。3.4.4 ZD6电动转辙机安装调试

1 单开道岔两尖轨尖端至道岔直股基本轨(对称道岔中心线)垂线的平行偏差不得大于20mm,复式交分道岔双转辙器及复式交分道岔活动心轨钝角辙岔不得大于10mm。

2 进行转辙机安装时,单开道岔尖轨第一连接杆中心与尖轨端枕木中心的距离宜为330mm,与岔心端枕木中心距离宜为285mm。

3 道岔开程:道岔尖轨应与基本轨密贴,另一侧道岔开程一般为148mm~152mm,复式交分道岔双转辙器岔尖开程为162mm,活动心轨钝角辙岔的第一连接杆处开程为90mm(增加一条开程片厚度要求)。

4 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长基础角钢与第一连接杆之间应平行,其偏差不大于20mm。

5 各部螺栓应紧固,螺纹应露出螺母外,各部螺母、铁垫片、弹簧垫圈、开口销应齐全,开口销两劈开对称角度为60°~90°。

6 道岔的密贴调整:道岔无论在定、反位时,其尖轨必须密贴于基本轨,若尖轨不密贴于基本轨时,适当调整密贴调整杆。在第一连接杆中心处与基本轨之间插入厚4mm、宽20mm铁板检查时,不得锁闭道岔。

7 表示杆及其缺口的调整:ZD6电动转辙机,应先调整道岔伸出锁闭位置缺口,然后调整道岔拉入锁闭位置缺口,缺口大小为1mm~2mm为宜。

8 摩擦电流的调整:电动转辙机的摩擦连接器是电动转辙机与道岔的软连接装置,当发生挤岔或道岔转换受阻时,使电机带动摩擦连接器空转,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

9 表示接点的调整:转辙机动接点在静接点片内的接触深度不得小于4mm,速动爪落下前,动接点在静接点内的窜动须保证接触深度不少于3mm。

10 移位接触器的调整:移位接触器有两个,分别与齿条块在伸出及拉入时的顶杆位置相对应,移位接触器是一个非自复式微动开关,内有一组常闭接点,分别串联在道岔定、反位表示电路中,常闭接点一旦断开,便处于非自复断开状态,这时必须在确认挤岔切销完好达到设备正常状态后,从接触器上方的窗孔压下接点簧片使接点接通,恢复表示电路。转辙机移位接触器在电机出厂时已经调整到位,一般不在现场调整。

11 复式交分道岔电动转辙机安装,分为岔尖部分双转辙器左侧、双转辙器右侧和辙岔部分可动心轨三种。3.4.5 ZDJ9型电动转辙机安装调试

1 ZDJ9电动转辙机安装

1)检查道岔安装组件齐全,规格型号与设计要求一致。

2)钢轨打眼:使用道岔方尺标注出第一连接杆与基本轨垂直中心线,根据设计尺寸标注出两基本轨岔前岔后轨腰中心钻孔位置,钻孔,安装角形铁。

3)大角钢打眼:根据现场测量岔前岔后两角形铁螺孔实际尺寸,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大角钢上钻孔ф28mm,并进行大小角钢连接。

4)连接电机及道岔三杆。

2 ZDJ9电动转辙机机械调试

1)检查道岔转辙装置安装装置零部件齐全,安装正确,可动部分应灵活,不卡碰,旷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各连接杆连接要平顺,无别卡现象。各部绝缘安装正确,不遗漏,不破损,各部螺栓应紧固。

2)道岔密贴调整:通过调整动作杆调整螺丝,调整道岔左右两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在第一连接杆中心线处,分别测量道岔定反位的道岔开口尺寸,开口尺寸应在图纸标注范围以内,尺寸不合适可通过在第一连接杆丁字铁与尖轨连接处,增减开程片(山字铁)的办法进行调整。开程片要放在丁字铁绝缘板靠近尖轨一侧,以防止绝缘板绝缘功能失效。开程片一般有0.5mm、1mm、2mm等规格。开口尺寸调整完成后要重新调整道岔尖轨密贴。密贴调整完成后,道岔左右尖轨岔尖至第三连接杆位置的尖轨应与基本轨密贴无缝隙。道岔出现吊板、反弹,尖轨调整不能密贴,信号专业通过机械调整已不能解决的,应联系铺轨专业共同调整解决。

3)道岔缺口调整:调整道岔尖轨密贴后,通过调整表示杆的调整螺丝,调整锁闭杆锁闭表示缺口与锁闭柱、检查柱、检查块的间隙,间隙一般调整在0mm~4mm。可从转辙机上方直接观察到道岔表示缺口。

3 道岔送电试验

道岔安装完成,道岔密贴调整及缺口调整完成后,可进行道岔单送电试验,核对道岔转换位置与信号设备室及控制台表示位置一致,如有继电器联锁,还应核对转换过程中及转换完毕后继电器的状态与室外道岔位置及控制台显示一致。三相电机初次送电试验如出现转辙机内部电机反转现象,应调整电源相序。道岔送电试验完成后,应试验道岔2mm锁闭,4mm不能锁闭,可通过调整道岔动作杆的调整螺丝实现。3.4.6 S700K电动转辙机安装调试

1 S700K转辙机内各齿轮、丝杠、连接器及可动的机械系统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润滑剂用MOLUB-AL-LOY243油脂。

2 对工务设备进行检查测量,达到要求后方可安装。对工务有关标准要求如下:

1)尖轨尖端的轨距为1435mm±1mm;道岔始端轨距为,直尖轨轨头至创切点处轨距为1435mm±1mm。

2)尖轨与基本轨应宏观密贴,尖轨头部至第一牵引点处的缝隙应不大于0.2mm,第一牵引点向后到创切点处的缝隙均不得大于1.0mm。尖轨无弯腰、拱背,与滑床板接触良好,在连续4块滑床板中至少有3块接触,其他部分缝隙不得大于2.0mm。

3)尖轨与线路直线远视方向应直顺。

4)轨面水平偏差不大于4mm。

5)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接头轨缝的距离为2916mm~2920mm。

3 安装装置

1)安装角形铁

根据标准图确定出四块角形铁位置,然后取出中线分别将四块角形铁贴上钢轨,用划针伸进角形铁孔内画出圆圈,取下角形铁,用冲子冲出钻孔中心,孔钻好之后就把角形铁安上,复核角形铁之间间距,若有出入重新调整,符合标准后紧固。

2)基础角钢安装

安装前对现场实际道岔位置测量,并记录数据,作为加工角钢的依据。单开道岔电动转辙机设于左侧、右侧,其安装分为四种情况。根据每组道岔现场实测数据划出基础角钢钻孔位置(数据换算、划线、钻孔定位方法与其他型号转辙机安装装置的原理相近),基础角钢钻孔除锈后,涂防锈漆、灰色调合漆,漆干后做好标记安装时将长基础角钢穿过轨底与角形铁组装,先将螺栓套入最近角形铁孔,略拧紧螺帽看尺寸是否合适,再将短角钢安装就位略拧紧螺帽,检查基础角钢方正,利用眼孔活动量适当调整基础角钢的位置,尺寸合适后拧紧螺帽。

3)安装尖轨连接铁绝缘时,需检查绝缘有无破损,不能与钢轨相碰。连接心轨主副表示杆,紧固表示杆螺母,加防松铁线。安装T形拐罩、导管罩及导管滚轮罩时,注意导管及T形拐,保证无磨卡,然后固定。

4 安装电动转辙机

1)将电动转辙机放在短基础角钢上,在中心线上前后移动,使转辙机动作杆中心线与对拉杆中心线对齐,转辙机位置确定后,在短基础角钢上标识、钻孔后,用M20×105六角螺栓由下至上穿入,加弹簧垫圈,拧紧固定转辙机四脚。

2)打开开关锁,打开机盖锁,检查转辙机内部部件。

3)转辙机线把可提前穿入电缆密封装置,若时间宽裕也可在电动机就位后现场将带有插接件的线把插入插座,再由电缆密封装置内穿出,由橡胶管引入道岔盒。

4)检查电动机螺栓可靠地固定在底壳上,防止松动。

5 安装外锁闭装置

1)按安装图要求连接两个锁闭杆,要求两个锁闭杆连接平直,与绝缘垫板、夹板配合良好,螺栓、螺母、垫圈联结紧固,用500V/500MΩ兆欧表测量电阻不小于100MΩ。注意检查螺栓、连板与绝缘垫板完好。

2)将各部螺栓穿入基本轨或尖轨对应的螺栓孔中。

3)安装一侧锁闭框(连同导向销但暂不用开口销固定)。

4)安装左右尖轨连接铁。

5)将锁闭杆凸台放入锁闭缺口后一起穿入锁闭框中。

6)连接动作杆与检测杆件,连接调整尖轨与可动心轨。

7)将对侧锁闭杆凸台放入锁钩缺口后套入锁闭框。穿入固定导向销的开口销。

8)穿入销轴将锁钩和左、右尖轨连接铁连接。穿入销轴上的开口销。

9)安装两侧锁闭铁并用固定螺栓固定。

10)转辙机的动作杆、检测杆与外锁装置或安装装置相连后,应平顺、无翘曲,两个检测杆之间在端头无明显的交错及分离。

6 调试

1)电动机通电后,应转动自如,齿轮啮合正常,无明显过大噪声,电动机用螺栓可靠固定在底壳上,无松动。

2)检查滚珠丝杠,完好无损伤,调整沿轴向窜动量,控制在1mm之内。

3)转辙机对道岔尖轨的检测(图3.4.6—1)。

4)调整两锁闭框,使两侧锁闭框对正,保证外锁闭装置转换动作平稳,无卡阻现象。

5)调整锁闭铁和锁闭框之间调整片的数量,使尖轨满足2mm锁闭和4mm不锁闭。

6)调整安装装置使两侧开口相等(偏差小于2mm)。图3.4.6—1 转辙机对道岔尖轨的检测示意图

7)在两个终端位置通过调整机外的长短动作表示杆上的螺母,调整检测杆上的指示缺口与机内指示标对中,允许偏差0.5mm,在终端位置时,锁闭块及锁舌应能正常弹出。转辙机开始动作后,原伸出的锁闭块及锁舌应能正常缩入(图3.4.6—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