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拼,才配叫青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13:17:38

点击下载

作者:慧闻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敢于拼,才配叫青春

敢于拼,才配叫青春试读:

前言

“青春”似乎总与“放纵”联系在一起。嬉皮文化,摇滚、嘻哈音乐,狂欢派对,泡酒吧、飙车……年轻人也似乎有多种“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

然而,多年以后,这些人才会发现,当初任性地放纵让自己的健康亮起了红灯,宝贵的时间在醉生梦死中流逝导致自己一事无成。而迷茫、颓废、悔恨时时萦绕在心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几千年前的古人早就发出了警告,今人还不知醒悟?

年轻人就不应该在最能吃苦的年龄选择安逸!

当你看了新潮的都市影视剧,你觉得外企真好,可以出入高档写字楼,说着贼溜的英语,拿着让人眼红的薪水。

当你看到一条精妙的广告赞不绝口,你觉得做营销好潮,可以把握市场脉搏,纵情挥洒自己的创意。

当你看到一位销售人员满世界出差,在各种地方住五星级酒店,你觉得做销售好风光。

……

你疯狂地爱上了那种洋洋得意的状态,却不曾想到你日思夜想称之为梦想的状态,其实并不等于看到的那样简单。

他们所吃的苦,是早就开始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从几年前的数据查到昨天,一点点地做着细致无比的分析。

他们所吃的苦,是为了去争取一个客户,和农民工挤在一辆卧铺大巴上,冒着被偷被抢被撞车的风险,一边发邮件,一边环顾周围诧异的眼神。

他们所吃的苦,是为了一套更合理更系统的管理方法,而不断地和各个领导去磨合,去询问,去思考;他所吃的苦,是为了签下一个大订单,自己一个人在他乡,看着别人世界中的团圆,装饰着自己的相思梦。

他们所吃的苦,是为了一个上市项目,在三天之内自学几十万字的材料,让自己在三天之内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个行家。

他们获得了让人望尘莫及的荣耀,只因为他们是一些懂得吃苦的人,能够承担得起那种厚重的魅力。他们辛勤工作的身影,他们随时洋溢的才华,他们的一切禁得起岁月的推敲。“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努力工作,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吗?”你是否也曾被这句网传的流行语唤醒了心底那一丝早已沉寂的上进心?

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生活,请不要收敛了自己的斗志;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向前奋斗的勇气。

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从现在开始,告别毫无意义的安逸,向更高、更美好的目标发起冲击。多年以后你会发现,你已经成了做梦都无法实现的自己!Part 1二三十岁,是最不应该安逸的年龄二三十岁的时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这个时候,身体最好、头脑最灵活、不怕失败最有冲劲,也是人格、观念、习惯等最容易成型的时候。如果在这个年龄不珍惜、不努力,那么,我们的一生也就毫无光彩了。二三十岁,是最有潜能的时候

二三十岁,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也是最有潜能的时候。

世界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曾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人梅尔龙,19岁到越南打仗,被流弹打伤了背部的下半部分,经治疗后丧失了行走能力,从此靠轮椅生活。这样过了整整12年,那些日子实在难熬,他经常借酒消愁。有一次,他从酒馆回家,半路中碰上三个劫匪抢他的钱。他拼命挣扎的时候,劫匪放火烧着了他的轮椅,大火烧得他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拼命地向前奔跑,跑的时候竟全然忘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事后,他说:“当时如果不起来逃跑,就会被烧伤或者烧死。一着急我就忘了一切,并不记得自己已经整整12年没有下过地了。我拼命逃跑,及至停下脚步,才发觉自己的身体原来早已恢复。”从此,他丢掉了轮椅,正常地生活、工作。

实践证明,二三十岁时的年轻人的潜能是无穷大的。如果将人类的整个意识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话,那么浮出水面的部分就是属于显意识的范围,约占意识的5%,换句话说,95%隐藏在冰山底下的意识就是属于潜意识的力量。

潜意识会依照我们心中所想的画面,构成真实事物。潜意识无法分辨事情是真还是假,一旦被接受,它终究要变成事实。只要有明确画面进入潜意识,潜意识立即想尽办法把这个画面转为事实。只要我们给予潜意识一个画面,它就会努力将它实质化。

如果我们的潜意识里充满悲观和绝望,它就会影响到我们自身的行动,带给我们消极失败的结果。

有一个名叫杰瑞的年轻人,一天下班后,他不小心被关在一个待修的冰柜车里。杰瑞在冰柜里拼命敲打着、喊着,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听得到。杰瑞的手掌拍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能颓然地坐在地上喘息。

第二天早上,公司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赫然发现杰瑞倒在地上,他们将杰瑞送去医院,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但是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也有足够的氧气,更令人纳闷的是,冰柜的温度一直是华氏61度,但杰瑞竟然给“冻”死了!

我们当然可以肯定杰瑞并不是死于冰柜的寒冷,而是死于他内心的冰点,他在潜意识里给自己判了死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一个人成败的因素,不在于外界的环境,而在于自己的潜意识。如果能够积极地运用潜意识,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创造出奇迹来。

潜意识会依照我们心中所想的画面,构成真实事物。潜意识无法分辨事情是真还是假,一旦被接受,它终究要变成事实。只要有明确画面进入潜意识,潜意识立即想尽办法把这个画面转为事实。只要我们给予潜意识一个画面,它就会努力将它实质化。

但现在我们对于潜意识的开发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就算是像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这样卓越的天才人物,一生中也不过运用了他们潜意识力量的少部分。

潜意识大师摩菲博士说过:“我们要不断地用充满希望与期待的话,来与潜意识交谈。于是,潜意识就会让你的生活状况变得更明朗,让你的希望和期待实现。”

所以,不论聪明才智的高低、成功背景的好坏,也不论理想多么高不可攀,只要懂得善用这股潜在的能力,年轻的朋友们一定可以将自己的愿望在现实的生活中实现。越努力越幸运

我们现在生活的一切,都是潜意识的真实反映。是潜意识中各种思想和观念,造就了现在的你。如果想要摆脱平凡,走向卓越,就要改变自己的潜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这股潜在的巨大能量。二三十岁,是最不该辜负的年龄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人都是幸福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人生的幸与不幸,全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30岁以后过得好与坏,往往在于我们今天做些什么、这10年里做些什么。

20~30岁这10年,对每一个人来说,无疑都是最关键的,来不得半点儿闪失。这10年将决定我们人生事业的雏形,为后半生的幸福与成败奠定一个基调。

画坛巨匠齐白石从一个小木匠成长为画坛巨匠的人生之路,给人颇多启迪。世界画坛泰斗毕加索曾经说过:“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此言足见齐白石在世界画坛的不凡地位。

齐白石这个大画家,并不是从学院式的象牙塔中走出来的,而是从一个雕花木匠成长起来的。

齐白石小名阿芝,少年时体弱多病,由于家里贫穷,他只读了半年书就不得不辍学帮家里干农活和放牛。他父亲见齐白石体弱力小,难学田里农活,决定让他学木匠手艺。据说,他15岁时拜粗木作齐仙佑为师,齐仙佑嫌他力气小扛不动大檩条,3个月后把他辞退回家。他接着再拜另一个粗木作齐长龄为师。后经齐长龄推荐,他16岁时转拜雕花木匠周之美为师,学小器作。身怀绝技的周之美对这位徒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把全部雕花技艺都教给了他,齐白石从此开始了雕花木匠的生涯。由于他干活勤快、刀法娴熟、善于创新,他的手艺渐渐超过了师傅周之美,成为当地有名的“芝木匠”。

然而,齐白石并没有感觉到多大的喜悦,他不甘心只是做一个木匠,他有更高的追求。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在一个姓蔡的书香人家做雕花木活时,借到一部乾隆年间刻印的彩色《芥子园画谱》。他非常兴奋,决定把这本画册变成自己的宝贝。于是他白天干活,晚上在油灯下用薄竹纸勾影,染上色,用了半年时间,临摹了上千张手稿,钉成16本。从此,他做雕花木活,便以画谱为据,为雕花做各种各样的新样式,他的雕花技艺实现飞跃。

26岁时,齐白石经好友齐公甫介绍见到了纸扎匠出身的湘潭画像第一名手萧芗陔,在吴道子的画像前举行了齐白石的拜师仪式。萧芗陔又介绍他认识了当地著名画家文少可。在萧芗陔和文少可两位老师的精心教育下,他开始正式学习画笔的选择、墨与颜料的调制和性能等绘画的基础知识,学习“以形写神”的技法。

27岁时,被称为“寿三爷”的湘潭著名画家胡沁园看到他的画,起了爱才之心,正式收他为学生,让他到竹冲韶塘自己家里住下专心学习。拜胡沁园为师是齐白石一生中的最大转折点。胡沁园又介绍他跟续聘在胡家的湘潭名士陈少蕃学读书、写诗。两位老师为齐白石取名“璜”,取号“濒生”,取别号“白石山人”。又介绍他向谭溥(号荔生)学习山水画,并鼓励他“一面读书学画,一面卖画养家”。在胡沁园的极力推荐和提携下,找他来画像的人越来越多,他逐渐扔掉了作木匠的斧锯,改行专作画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齐白石还应朋友之约远游,六出六归,历时8年,历经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陕西、江西、安徽、江苏、广东、广西等省市,走过很多江河湖海,探访过许多名山大川、寺庙古迹,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这次六出六归,对他之后的创作奠定了丰厚的生活素材。

1917年,55岁的齐白石为避家乡兵匪之乱,只身赴京卖画、刻印为生,在1919年正式在北京定居。齐白石在北京结交的挚友、画坛大师吴昌硕的高足、著名大写意画家陈师曾力劝齐白石改变以前的画风,用“画吾自画自合古”来激励他自创一格,并把他恩师吴昌硕的作品拿出来给齐白石看,让他慢慢研究。齐白石听从了陈师曾的劝告,努力改变画风,他追求“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不仅扩展了文人画表现的题材,而且也更新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新篇。他的作品以写意为主,笔墨奔放、奇纵雄健,富有变化,善于把写意花卉与写生虫鱼巧妙结合,画面生机蓬勃,雅俗共赏,独树一帜,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的最高峰。自此,他被画界推上了与吴昌硕并驾齐驱的崇高地位,并称为“南吴北齐”。

齐白石从乡村木匠成为大画家,是他在年轻时就不倦追求、不断进取的结果。他尽管没有进过美术学堂,但善于在实践中学,向周围画家们学,并广揽众长,融会贯通,终成大器。

网络上有一句话非常流行:“别在最该奋斗的日子,选择了安逸。”你想要好成绩,但是你不努力学习;你想要富裕的生活,但是你不去拼搏奋斗;你想要健康的身体,但你没能坚持锻炼;你想要称心如意的生活,但从未真正改变过自己。如此,便也无须抱怨自己不够成功、不够风光。毕竟,你尽力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

锦瑟流年,花开花落,岁月蹉跎匆匆过,而恰如同学少年,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自是年少,却韶华倾负,再无少年之时。错过了人生最为难得的吃苦经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浅薄。

什么叫吃苦?当你抱怨自己已经很辛苦的时候,请看看那些透支体力却依旧食不果腹的劳动者。在办公室里整整资料能算吃苦?在有空调的写字楼里敲敲键盘算是吃苦?认真地看书、学习,算吃苦?如果你为人生画出了一条很浅的吃苦底线,就请不要妄图跨越深邃的幸福极限。

在你经历过风吹雨打之后,也许会伤痕累累,但是当雨后的第一缕阳光投射到你那苍白、憔悴的脸庞时,你应该欣喜若狂,并不是因为阳光的温暖,而是在苦了心志,劳了筋骨,饿了体肤之后,你毅然站立在前进的路上,做着坚韧上进的自己。其实你现在在哪里,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你有一颗永远向上的心,你终究会找到那个属于你自己的方向。越努力越幸运

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没有人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了到达终点,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不要辜负头脑最活跃的时候

二三十岁的时候,是人的一生中头脑最为活跃的时候,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什么都敢想,也是最不想遵守常规的时候。因此,这个时候选择了安逸,就注定以后头脑会僵化,再也不会思考了。首先,不要让我们的思维僵化。

思维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我们对待自我、对待世界的态度。思维可以说是对于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的一个认知缩写,无论这个认知正确与否。

思维不仅面对世界,还面对自我,那么心灵地图大致上也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现实世界的,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二是有关个人价值判断的,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以这些心灵的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但从不怀疑地图是否正确,甚至于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个人的所见所闻就是感官传来的信息,也就是外界的真实情况。我们的态度与行为又从这些假设中衍生而来,所以说,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

自我是在不断发展的,世界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而对于这个年龄的年轻人来说,我们行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应该不断地完善与进步,要随时随地来完善我们的心灵地图。

我们的思维从童年就已开始发展,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形成了一个认识自我和世界的自我思维方式,形成了一幅表面上看来十分有用的心灵地图。我们要按这幅地图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坎坷,寻找自己前进的道路。

但是未必有了心灵地图就有了正确的行动。如果这幅地图画得很正确、也很准确,我们就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上;如果我们打算去某个地方,就知道该怎么走。如果这幅图画得不对、不准确,我们就无法判断怎么做才正确,怎样决定才明智,我们的头脑就会被假象所蒙蔽,因为这幅图是虚假的、错误的,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迷失方向。

我们不能一辈子就带着这一幅“地图”,我们应该不断地描绘它、修改它,力求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前人诗云:“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我们必须要下工夫去观察客观现实,这样画出来的“地图”才能尽可能准确。但是,很多人过早地停止了描绘“地图”的工作,他们不再汲取新的信息,而自以为自己的“心灵地图”完美无缺。这些人是不幸的,而且是可怜的,所以他们多半有心理问题。

只有幸运的少数人能自觉地探索现实,永远扩展、冶炼、筛选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修改这幅反映现实世界的“心灵地图”,要不断地获取世界的新信息。如果新信息表明,原先的“地图”已经过时,需要重画,就要不畏修改“地图”的艰难,勇敢地进行自我更新。其次,珍视自己的奇思妙想。

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各种各样的想法层出不穷。最好是养成习惯,有了好的想法随时记录下来,错过了,就是最大的遗憾。因为有些好想法就是我们做事的思路,它能帮助我们解所疑惑的问题。年轻人要养成随时记录想法的习惯,这样可以抓住很多机会,不让自己留有遗憾。李刚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平时很喜欢弄点小发明和小制作,在学校里,大家都知道他的厉害,所以同学们送他外号“小爱因斯坦”。虽然李刚在发明方面特别优秀,可是,每次到做实验的时候,总是进行得不顺利,每每进行到一个关键的步骤,就进行不下去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自己也搞不懂。一天做实验,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于是李刚向班主任王老师说了自己的疑惑。王老师问他:“你平时口袋里会随时装着笔和纸吗?”李刚连忙摇摇头道:“那多麻烦呀!”王老师又问:“那你每次做实验想到什么好方法都记录在哪里呢?”李刚不好意思地笑道:“我没有特别记下来的时候,不过有好多次是过一会儿就忘了。”王老师笑着说:“你的问题就出在这里,灵感虽然随时都会产生,但是,不及时抓住的话,它们很快就会跑掉,所以,一定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随时把想到的好方法记录下来。”李刚听了王老师的一番话,这才醒悟过来,原来灵感是需要我们随时把握、随时记录的。这样,才能真正把灵感利用到实践中去。不然,再好的想法也会白白地浪费掉。

如果身边备一支笔,随时记录下你的想法,不但可以帮助你抓住和巩固记忆,还可以帮我们把有用的知识和感悟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介绍以下几个方法来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1)在看电视或听广播时,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也应该立即记录下来,时间久了,这些知识就变成自己的了。(2)要留心观察生活、勤于思考。每天生活里都会发生许多事,不用心观察,可能许多事做一半也就不了了之了。(3)在做题时,如果一时想不起某一个步骤时,我们可以把自己已经完成的部分和思路先写下来,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也许答案就会自己蹦出来。(4)身上随时带着纸笔,这样在灵感到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及时捕捉住。(5)用日记记下生活的感受。就像走进大自然一样,写日记是启迪心灵的灵丹妙药。可以在日记中倾诉衷肠,烦恼、困惑的时候看看自己以前的日记,能帮助我们清醒头脑、找回自我。再次,这个年龄是好奇心最强的时候。

在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好奇的心、进取的心。被世人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就是因为他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1847年,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问个不停,老爱问这问那:“这是什么呀?”“那是什么呀?”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爱迪生8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分分上学了。可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老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9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信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信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

历史上无数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科学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对常见的事物保持好奇心的人。只有在日常现象中,看出不一样来,然后一直研究下去,最终就会获得成功。好奇心就好比一粒种子,没有种子就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种子播种在黑土里以后,经过人们的浇灌、培育,会逐渐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长成栋梁。有了好奇心,再加上汗水和心血,就一定能够使你成为有用之才。最后,这个年龄的人最喜欢打破常规。

不寻常的人走的一定是不寻常的路,在寻常路上走着的基本都是寻常人。经验告诉我们:想众人都能想的问题,做众人都能做的事情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某集团企业要招聘一位主管策划副总。由于薪水高,前来应聘的人员很多。有位应届大学毕业生也前往应聘。当他赶到现场时,招聘人员发给他的是45号。没有办法,只好等着。但是,他想到这样干等,等来的不一定是好结果。过去常听人家说“被动就要挨打”,还是主动出击的好。随后,他认认真真地写了一行字,折叠起来让人传了进去。应聘的人们还以为有人走后门写什么条子,都用鄙视的目光窥探着。谁知,当主考官接到条子后,笑了,旋即向应聘的人群说:“我刚接到一张条子,我给大家念一下:尊敬的主考老师,请您不要在没见到45号之前做出用人的决定。谢谢!”

主考官接着说:“我们集团要寻求的,就是这位创新的人才!”这时,应聘的人群知趣地散开了。45号青年如愿地获得了这份工作。

一直以来,我们常常都习惯于按常规办事,走流程,讲程序,墨守成规。但往往按照平常的思路,总是不容易成功的。有时,大家喜欢研究复杂的问题,但恰恰是最简单的道理,却少有人去品味。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智商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但是,要学习创新地经营自己,采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行动,不走寻常路,往往更容易成功。越努力越幸运

年轻人一定要让头脑灵活起来,人的头脑像人的身体一样,人越勤快,身体越健康;头脑越用越灵活,越灵活越有效率。不要辜负最积极热情的时候

年轻最可贵,热情最可贵,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成功,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热情可以感染周围的一切,也可以感染自己。首先,二三十岁是人生中心态最积极的时候。

一位伟人曾说过:“广大青年是中国社会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

自古英雄出少年。知道马克思、恩格斯、达尔文、爱因斯坦、李振道、杨振宁等人物在二三十岁时都有什么杰出的表现吗?1848年,当《共产党宣言》在英国问世,揭示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时,起草这份宣言的共产主义革命导师马克思刚满而立之年,而恩格斯不过28岁。17世纪下半叶,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在自己的国度里独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积分的创立工作。22岁的牛顿从运动学考虑研究微积分,而28岁的莱布尼茨则侧重于几何学。1809年出生的达尔文,于183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当年22岁的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同年12月末英国海军“小猎犬号”舰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航行时间长达五年,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在这次航行中,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说》。1895年,16岁的爱因斯坦在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进的电磁波后,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运动,他将看到一幅什么样的世界景象呢?”10年后,26岁的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又过了11年,37岁的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构建起崭新的物理学大厦。

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更加积极。他们对一切东西都充满强烈的渴望:干报酬更多的工作;在职场上取得成功;享受当下的生活……而且他们坚信,依靠自身力量一切目标都可以达到。其次,年轻时是最有胆识的时候。

我们经常称赞英雄人物很有胆气,称赞成功人士具有远见卓识。从众多的成功人士来看,大凡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是既有胆量又有学识的年轻人。

比尔·盖茨当年放弃大学学业创建微软,是一种建立在高瞻远瞩基础上的“胆大”,他深知眼前的机会稍纵即逝,而自己的学识已经足够把握这次机会。正是盖茨的正确抉择、勇于实践才成就了今天的微软。

年轻人容易获得成功,一是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二是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三是诚实守信,心胸开阔。这些优秀的素质在一次不经意的考验中被尽情地释放出来。

能够取得成功的人,都是“胆大”的结合体。当然,“胆”要用对地方,“识”要及时转化、运用成为智慧,不断超越自我。胆大,也要求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对认准的目标有大无畏的气概,怀着必胜的决心,主动积极地争取。最后,年轻时最容易养成好习惯。

20多岁的人是生理心理开始发育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有一位作家,曾描述“他们是刚刚升起的太阳”。在这个黄金时期,个人的思想逐步形成,接受外界的影响也日益增多,自我行为有了相当的独立性。对于年轻人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找到打开生活迷宫的钥匙,顺利走进这人生重要的关口。

习惯可以造就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习惯是具有惯性的,年轻时期,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所以,我们要趁着这个黄金时期,培养我们的好习惯。我们越早有个好习惯,就越早避免坏习惯的滋生,那么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就不会越来越多。

在一次诺贝尔奖得主的聚会上,有一位记者问一位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小学。”“在小学学到了什么?”“学到热爱读书、适应老师、做错事要道歉,学会了自信……”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说明了少年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古话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可以推测未来,好习惯能够造就人。所以说,对于广大的年轻人来说,要想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要想做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入手。越努力越幸运

年轻人正是风华正茂刻苦学习工作的大好时机,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赞赏,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现在就开始积极热情地生活吧,它会使我们不断强大,辉煌的人生就在顷刻之间美丽绽放。警惕,年轻人最容易放纵自己

20多岁的年轻人涉世未深,面对花花世界里的各种诱惑,很容易放纵自己。小邓是家中独子,加上家境殷实,所以从小被家人溺爱,想要什么几乎都能得到满足,养成了自傲任性的性格。20岁时职高毕业,家人为他安排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上班不久,他感觉工作枯燥无味,于是不顾家人劝阻,辞职离开单位。辞职后,在家人资助下,小邓与朋友合伙开了一间舞蹈工作室。开业初期,生意比较红火,也赚了一些钱,但小邓开始接触一些不良朋友。一次,一个朋友在KTV包厢里拿出一包“白色晶状物”(K粉),几个人趴在一起吸食。“几名吸食K粉的朋友好兴奋,玩得很开,跳得很疯狂。我觉得他们很时尚。”小邓说。在朋友的怂恿下,小邓忍不住尝试着吸食了一次。后在朋友不断怂恿下,他继续吸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直至染上毒瘾。染上毒瘾后,小邓经常邀朋友一起购买毒品,聚在一起吸食,人也迅速萎靡和消瘦。因为没有精力顾及工作,舞蹈工作室很快关门了。他的积蓄被挥霍一空,没有了收入来源,除了向父母要钱外,还到处向亲朋借钱,很快朋友同学与他疏远了关系。后来,小邓因为盗窃被关进了监狱,他悔恨不已,告诫年轻人:“如果当初不吸毒,我已经娶妻生子,我的舞蹈工作室也会越做越好。但这一切都被毒品毁了。年轻的朋友们,无论面临怎样的诱惑,请记住:永远不要放纵自己!”

年轻人面对的最大敌人是谁?或许有很多种答案,有的人说是竞争对手,有的人说是自然条件,有的人说是金钱……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如果你能控制自我的话,那么其他敌人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了。但又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更多的人是在纵容自己的缺点,任它阻挠自己前进的脚步,这样最终的结局就是毁了自己的一生。

那么,“纵容自己”指的是什么?1.纵容自己的怠惰

有人是天生怠惰,这种人没什么好说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改变怠惰的自觉性,谈了也是白谈。有人则是属于特定条件下的怠惰,例如长久工作后所产生的无力、无心再工作的心理性怠惰,以及高压力下所引起的反弹式怠惰。除了天生怠惰,任何形式、原因的怠情都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因为这是一种放松,一种自我治疗。但若纵容这种怠惰的情况存在,甚至沉溺于怠惰,则危机必伴之而生,除了本身的退化之外,也给外敌以可乘之机。2.纵容自己的弱点

人都有弱点,有些弱点是先天的,无法矫正,但性格上的弱点却可以人为地去矫正。例如好色、好赌等这些致命性的弱点,你如果不愿坦诚面对,尽力节制,而纵容自己在这些方面寻求满足,那么将予人以可乘之机,最终使自己堕落。3.纵容自己的安逸需要

人都是好逸恶劳的,但安逸和危机是双胞胎,如果耽于安逸而不做危机思考,或贪图安逸而逃避问题,则麻烦必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之言,今人仍不可不信!4.纵容自己的欲望

满足欲望是人性,但不论有无满足欲望的条件,纵容自己的欲望绝不是件好事,因为这将使你失去理智,模糊你追求的目标,于是险诈至矣!5.纵容自己的情绪

放纵喜怒哀乐的情绪,除了会影响别人的情绪之外,也会改变别人对你的态度。尤其是“怒”的情绪,这是一把利剑,很容易伤人。除了会使你的人际关系产生变化之外,也会因别人不愿冲犯你,故不愿提供给你可靠的信息,使你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产生扭曲,失去判断的准确性。越努力越幸运

那些能取得成功的人士,就因为他们永远不会纵容自己,他们总是不断地反省,永远地自律。所以,在社会中他们往往是胜利者,因为他们先战胜了自己!经不起诱惑,就得不到快乐

在开始正题之前,先讲一个故事。

有座山,山里有一个神奇的洞,里面的宝藏足以使人终生享用不尽。但是这个山洞一百年才开一次。有一个人无意中经过那座山时,正巧碰到百年难得的一次洞门大开的机会,他兴奋地进入洞内,发现里面有大堆的金银珠宝,他急忙快速地往袋子里装。由于洞门随时都有可能关上,他必须尽快离开。

当他得意洋洋地装了满满一袋珠宝后,神色愉快地走出了洞口,出来后却发现帽子忘在里面了,于是他又冲入洞中,可惜时刻已到,他和山洞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故事很简单,却耐人寻味。

经不起诱惑的人,被欲望牵引,欲望无边,贪婪无边。

经不起诱惑的人,是欲望的奴隶,他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忙忙碌碌,不知所终。

经不起诱惑的人,常怀有私心,一心算计,斤斤计较,却最终一无所获。

古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能没有欲望,不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贪婪,因为贪欲是个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人类欲望本身并没有贪欲,如果一个人从烟雾弥漫的城市里来到一个松树林里,吸到清新的空气,非常高兴,谁也不会说他消耗氧气是过于贪婪。贪婪是从一个人的需要和另一个人的需要发生冲突开始的,是由于必须用武力、狡诈、盗窃,从邻人手中把快乐和满足夺过来而产生的。”

一个穷人会缺很多东西,一个经不起诱惑的人却是什么都会缺!

贫穷的人只要一点东西,就可以感到满足,奢侈的人需要很多东西也可满足,但是经不起诱惑的人却需要一切东西才能满足。所以经不起诱惑的人总是不知足,他们天天生活在不满足的痛苦中。经不起诱惑的人想得到一切,但最终两手空空。

有一则寓言: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速。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它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上帝答应了它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上贴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它心满意足地看看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但是,等它一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劈哩啪啦各走各的,它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蜈蚣因为经不起走得快的诱惑,想拥有更多的脚,结果却适得其反,脚反倒成了束缚它行动的绳索,代价可谓惨重。越努力越幸运《圣经》上曾经说过,如果你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的生命,那你是多么不合算啊。贪婪得来的东西,永远是人生的累赘。经不起诱惑的人,永远也不会觉得快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生活中,许多青少年,他们看到一部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就想学习文学创作;看到电脑专业在科研中应用广泛,就想学习电脑技术;看到外语在对外交往中起重要作用,又想学习外语……由于他们对学习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只想“速成”,一旦遇到困难,便失去信心,打退堂鼓,最后哪一种技能也没学成。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觉得在工作单位很没面子,单位领导并没有给他重要的岗位去锻炼,也没有提拔他的迹象……于是他决定外出寻求指点。他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释圆静静地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不一会儿,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水沏茶?”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得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释圆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又过了一会儿,小和尚便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年轻人欲端杯,释圆作势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大禅房弥漫开来。释圆这样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也和沏茶是同一个道理,也就相当于沏茶的水温不够,想要沏出散发诱人香味的茶水不可能;你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处处得力、事事顺心自然很难。要想摆脱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能力。”年轻人茅塞顿开,回去后刻苦学习,虚心向人求教,不久就引起了单位领导的重视。

水温够了茶自然香,功夫到了自然成。历史上凡有所建树的人,往往都是很勤奋专一的人。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锲而不舍分不开的,只要功夫做到家,自然能获得成功。越努力越幸运

自古以来那些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的大道上荆棘丛生,生活之路上烽烟滚滚,只有意志坚强而勤奋吃苦的人,才可以在笑中达到目的地。Part 2苦才是人生,没有谁会一帆风顺生活是美好而沉重的,人生也是有苦又有乐,丰富多彩而又艰难曲折。我们每个人总是避苦求乐的,希望快乐度过每一天是所有人的愿望。但生活本身就充满酸甜苦辣,快乐和痛苦本是同根生。所以,人生大多数都是痛苦的时候多,而快乐的时候少。苦是生命轮回的本质

我们生下来注定是要受“苦”的,人人脸上都写着一个“苦”字。学生要“苦学”,做事的人要“苦干”,宗教家要“苦修”,音乐家要“苦练”,一切活动都要经历苦的过程,然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收获、成绩、成功的果实。

从情感上讲,痛苦是人人所厌恶的。肉体上的痛苦,或者使人疼痛难忍,或者给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精神中的痛苦较之肉体上的痛苦,更加难以忍受。它或者是自我的谴责,无尽的悔恨,痛不欲生;或者是感到成功的艰难,怀疑成功的意义和价值;或者是处于一种难堪的境地,进退不得,左右为难;或者是受到外来的压力,使人感到没有任何前途;或者是心中不平,使人备感不公。诸如此类的痛苦,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我们的精神,挑战着我们的耐心和毅力、信念和勇气。

没有人喜欢痛苦,所有人都希望寻找到一种解脱痛苦的秘方让自己一劳永逸,或者到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离苦得乐。但是,成功没有捷径,快乐也没有仙方。要想避免痛苦,战胜痛苦,先要学会看待痛苦。

从理性上看,痛苦并不尽是成功的仇敌,不要把它视为绝对的恶。我们不妨将那些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痛苦,视为争取幸福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动力。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是得益于痛苦的鞭策,才成就了不同的精彩人生。

一个人要活得健康、幸福,就要吃苦耐劳。功成名就的人是令人羡慕的,但其成功也是尽了努力吃了多少难以言状的苦头换来的,而非时来运转,一时交了好运的缘故。所以,我们不论做什么事、经营什么事业或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要努力吃苦。

苦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也是生命轮回的本质。

无论是豪富还是乞丐、农夫还是诗人、男人还是女人,当面对伤痛、失落、艰辛的时候,每个人所承受的折磨是一样的。不必唉声叹气,不必怨天尤人,生、老、病、死或其他不幸,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佛教曾概括人间有七苦:生、老、病、死是苦,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也是苦。

老、病、死自然是苦的,生为什么也是一苦呢?金庸先生说,一个人只要认真地生活,就会遇到许多麻烦与苦恼。另外三苦,金庸先生说得意味深长。一为求不得,你一心想追求的东西(包括金钱、荣誉、地位),尽管费心费力,却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二为怨憎会,俗称冤家会,有的人生性凶悍奸恶,言辞刻薄,工于心计,对这种人避之唯恐不及,偏偏他是你的同事,或不幸成为你的伴侣,怎么办?你必须忍耐。三为爱别离,一个人一生要遇到一个倾心相爱的人很不容易,遇到了却要分手,岂不叫人肝肠寸断痛彻肺腑?

人间七苦,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生活是一杯苦咖啡,香醇中掺杂苦涩。人活着就要接受许多挑战,要面对许多难题,所以生活的本质是苦。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苦是一种警讯,它告诉自己有了难题,有了危险和困境。如果自己不愿意正视它,设法解决眼前的难题,那些难题就会累积重叠,结构成更严重的困境,集合成更巨大的痛苦,导致生活的溃败。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设法消除困境,解决问题,才能够泯灭痛苦。

没有吃不了的苦。人们忍受苦难的能力,是非常大的。不论有多么大的困苦,都可以千方百计去克服。忍耐过痛苦之后,就一定会赢得掌声、成功和幸福。越努力越幸运

生命年轮在不断地旋转着。如果它今天带给我们的是悲哀,明天它将为我们带来喜悦。苦才是人生,要学会正视痛苦

人生在世,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却要经历各种好事、坏事,尝遍酸甜苦辣。

生活是美好而沉重的,人生也是有苦又有乐,丰富多彩而又艰难曲折。我们每个人总是避苦求乐的,希望快乐度过每一天是所有人的愿望。但生活本身就充满酸甜苦辣,快乐和痛苦本是同根生。所以,人生大多数都是痛苦的时候多,而快乐的时候少。

古代哲学家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苦难还是芬芳,烦恼还是快乐,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无法回避,无法选择,只能用心对待,直面视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味到生活的美好滋味。正如有的人喜欢吃酸,但如果整天让他吃酸的话,恐怕几天下来他就要叫苦不迭,见酸后退了。生活也一样,我们祈求天天交好运,但如果整天把自己泡在蜜罐里,也就感觉不到快乐了。所以,苦难是生活的调味剂,是幸福的衬托。正因为有了苦难,才让快乐变得弥足珍贵。

我们用心生活,就不能回避苦难。

在生活中,家庭、社会,许多事,许多人,常常不尽人意。不凑巧的事、倒霉的事、煞风景的事,构成了生活画面中不调和的音符。而我们要与人交往,要做事,要立身社会,要在各种圈子里摸爬滚打,这些干扰着我们身心的各种痛苦,不想看也得看,不想理也得理,不想受也得受着。因为,想战胜痛苦,先要忍耐痛苦;活着,就是不断忍受痛苦。

忧愁也好,快乐也好,无可奈何、听之任之,置之不理、耿耿于怀也好,它们都在你的眼前,在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所以,我们生活在紧张的竞争氛围中,生活在复杂的世界里,应学会吃苦、受苦、经历苦痛,然后在与痛苦和平相处的基础上让心灵超脱,学会自寻快乐,保持良好的心态,轻松愉快地生活。

将痛苦降低到最轻的程度,我们也就走出怨叹的怪圈,从而心平气和、精神焕发地去做事、交友以及进行一切自己喜欢的活动。

在困顿、苦难面前,一味哭丧着脸,除了磨掉自己的锐气外,是不会赚到任何同情的眼泪的。只有敢于在寒风中搏击的人,最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只有学会正视痛苦,在苦的环境下能够适应并顽强生存,才会深深感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学会正视痛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认识不到世界的真相,认为人生永远充满快乐,并以此麻痹自己,那么就会离不开痛苦。只有正视痛苦,认识到痛苦的存在,并努力战胜它,才会实现真正的快乐。越努力越幸运

如果我们认识不到世界的真相,认为人生永远充满快乐,并以此麻痹自己,那么就会离不开痛苦。只有正视痛苦,认识到痛苦的存在,并努力战胜它,才会实现真正的快乐。吃苦是福是生活的真谛

苦难是每一个人都不想面对的,但是当它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时,我们又无法逃脱,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换个方向来看待它——吃苦是福。

苦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钙元素,如果你没有吃过苦,说明你的人生不是完整的。学会吃苦,懂得如何吃苦,你便能够从中收获巨大。苦,虽然折磨人,但是同时也是锻炼人的最直接的方法。吃苦是一种资本,因为不经历一番寒彻骨,怎有梅花扑鼻香?只有尝过了人生之苦,收获的果实才能更加甘甜。

一个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没有风雨的锻炼,没有烈日的烘烤,很容易一走出温室就经受不起外界的恶劣条件而被击垮,这种精神上的缺钙现象同样告诉我们,适当的吃苦是必需的。苦,锻炼了人的心智,磨炼出人的意志,使人能更乐观地憧憬着美好。境由心生,路便越来越好走。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吃苦是福,是成就一番大事业、拥有幸福美好人生的前奏。

吃苦是福。人生是幸福和痛苦的混合体,我们无法保证谁的人生全是甜蜜,相反我们却可以肯定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幸福和痛苦的混合体。幸福可以给你美妙的感觉,而痛苦却可以给你异于常人的翅膀。世界著名画家梵·高的一生可谓是历经万般苦难。从《梵·高传》的字里行间,我们都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位伟大的画家的伤口和疼痛。这个世界上或许没有人可以真切体会他的苦痛。我们难以想象,是什么样的痛苦可以让他自己忍心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我们更难以想象,是什么样的苦难可以让他在麦田中竟然对着自己的胃部开了一枪,而且是不致命的一枪。两天之后,这位画家才在剧痛中去世。或许他早已精神崩溃,或许他早就厌烦了这个苦难的人生,然而苦难却又同时给了他旷世的创作灵感。这位年轻的画家在他短短的37年的生命中,奉献出了震动世界的名画。他早期的画喜欢用荷兰画派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存在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因为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在他的画作中,不是以线条而是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历史证明,这位生前一直不得志的画家,在其死后若干年终于得到了承认。他的一个作品《加歇医生的肖像》如今已被拍出了8250万美元的天价。这是作者的苦难赋予它的价值。

作家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然而他却用心灵和鼻尖感动了一代人。在他最青春得意的年龄双腿瘫痪,这种苦难是一般人无法忍受的。然而,史铁生坚持走过来了,并且成为了一名作家。对于苦难,他这样说:“我越来越相信,人生是苦海,是惩罚,是原罪。对惩罚之地的最恰当的态度,是把它看成锤炼之地。”

吃苦是难免的。这苦有轻有重,无论命运给你安排了哪一种,你都无从抗拒。但是要相信命运是公平的,你的苦有多大,它后面的甜便有多大。

不要害怕吃苦,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苦难,接受苦难。当你克服它的时候,就是你自由翱翔的时候。越努力越幸运

我们无法保证谁的人生全是甜蜜,相反我们却可以肯定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幸福和痛苦的混合体。幸福可以给你美妙的感觉,而痛苦却可以给你异于常人的翅膀。苦难让我们成熟和强大宋朝有个人名叫陈尧咨,是个闻名于世的射箭高手,他也为自己的箭术感到十分自豪,经常当众表演。有一次,陈尧咨在旁人的起哄下,找了一块市集旁边的空地表演射箭,只见他不仅箭箭正中红心,而且支支穿透箭靶,出神入化的箭术果然名不虚传。旁观的人无不大声拍手叫好,以无比钦羡的眼光投向陈尧咨,只有一位卖油的老人没有拍手,而是以淡然的眼光看了他一眼,好像是认为他的射箭技术没什么了不起。一向被人捧上天的陈尧咨看到了老人的反应,不免有些不服气,他径自走向卖油的老人,问道:“老先生,请问您也会射箭吗?”老人摇了摇手说:“我并不会射箭,不过我知道,箭射得再好也不过是手法熟练而已,没什么特别的。”陈尧咨哪里禁得起这番羞辱,顿时怒火中烧,冲口便说:“岂有此理!既然你不会射箭,又怎么能批评我的技术呢?”卖油的老人听了,并不生气,他只是拿起一个盛油的葫芦放在地上,在葫芦口上放了一个铜钱,然后舀起一勺油,不慌不忙地把油从钱眼中倒进葫芦里。一勺油倒完了,铜钱上却连一滴油也没沾到,众人无不啧啧称奇,连陈尧咨也不由得甘拜下风。此时,老人举起了葫芦,笑着对陈尧咨说:“雕虫小技何足挂齿,不过是熟练罢了。”

老鹰在练习飞翔时总是顺风而飞的,但是一旦遇到了危险,转过头来逆风而行时,反而可以飞得更高。

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草木不经霜雪则根底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什么样的环境,便造就出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都曾抱怨:“成功实在太辛苦了。”其实他们说得没错,成功非常辛苦,可是你想过吗?失败是更辛苦的。因为成功者辛苦一阵子,就能够帮助自己成功,然而失败者却要辛苦一辈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失败者的“毅力”比成功者更坚强,因为他们是在忍受一辈子。然而成功者往往不能忍受,所以他们才迫不及待地追求成功。

怕苦会苦一辈子的,不怕苦只要苦一阵子。可以说你如果能在一阵子当中把你一辈子能吃的苦都吃下去,接着你就开始享受成功的果实。然而如何快速浓缩你的苦一次吃完呢?就是不断地行动;不断地忍受失败;不断地忍受嘲笑;不断地接受被泼冷水;不断地接受打击,然后还能接着行动,这都是成功者在成功之前做的事情。

如果你想成功,请你暂时忍受一时的辛苦,拿出努力,大量行动。假如你还不愿采取行动帮助自己成功,那表示你还不是那么想成功。

想要成功,就要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先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假如想要失败的话,那么做什么都无所谓。你必须要选择成功或失败,做一个决定。所以成功和失败都是你自己的决定。

人生之途就像爬坡比赛,不进则退。在完成了一个课题之后不久,下面的课题又会接踵而来,如果不扎扎实实地不断努力,你会频频遭遇失败。甚至可以说,成功人士与非成功人士的分界就在这一点上。在建立人生的初期阶段没有付出充分努力的人,是不太可能成功的。

也有很多年轻人觉得干什么事情都比工作有意思——看电视、买东西、聚在酒吧,或者呆着也好。不难想象这类人能做多少工作。然而,许多人拥有比在工作岗位上的成功更重要的人生目标。如果你强烈地希望成功,那你必须记住,在年轻的时光里,比起玩来,对工作更要感兴趣才行。不能在必要时拼死拼活地干的人,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因此,不要埋怨吃苦,应该感谢上苍,至少你还能有吃苦的机会。

苦难是锻炼人意志的最好的学校。与苦难搏击,它会激发你身上无穷的潜力,锻炼你的胆识,磨炼你的意志。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强者视它为垫脚石,视它为财富;弱者视苦难为绊脚石、万丈深渊,被它压垮。上帝是公平的,他在把苦难撒向人间的时候,往往准备好了等重的回报等着勇士去拿。当苦难不期而至时,我们要视苦难为机遇,向它宣战。当你成功地征服它之后,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甘甜,人生的价值。

人的一生是由幸福和悲伤、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交织而成的,只有当你经受得住各种苦难的考验,才能展示你的真正价值。越努力越幸运

身处苦难之时,我们会倍感痛苦与无奈,但当走过困苦之后,我们才会更加深刻地明白:正是那份苦难给了我们人格上的成熟和伟岸,面对一切无所畏惧的能力,以及与这种能力紧密相连的面对苦难的心态。离苦得乐,苦尽甘来的幸福经

记得小时候买过一种苦味糖,这种糖刚开始吃的时候,非常苦,很多孩子因为忍受不了而吐掉,然而只要坚持一小会儿,外面的苦层化掉之后,剩下的部分就格外甜了。如果因为经受不了苦味而早早地把糖丢弃,那么也就尝不到后面的甘甜了。

苦不尽,哪有甘来?人生就是一块苦味糖,先苦后甜,或者苦甜参半才是它的真实味道,如果你因为它的苦味而早早地对它放弃了希望,那么人生的甘甜也永远不会到来。20世纪20年代,贝里·马卡斯跟随父母从俄罗斯来到美国,全家在纽威克一个穷人聚居区安顿下来。他的降临让他久患风湿病而无法下床行走的母亲重新可以走路。母亲常常告诉他,对生活要有信心,生活总会苦尽甘来。母亲的能够再次下床行走恰恰验证了母亲的这句口头禅。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生活。贝里·马卡斯回忆道,虽然母亲的风湿病没有完全康复,但她从不抱怨生命,她甚至会不时取下手上缠着的石膏绷带,在寒冷的冬天为孩子们洗衣服,在炎热的夏天为孩子们做饭。尽管生活艰辛,母亲始终相信苦尽甘来这一道理。马卡斯从小的理想是上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夫。因为家庭的经济约束,他就近选择了路特格大学的纽威克校区,这样便可以住在家里而省下住校的费用。马卡斯开始学习医学预科课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天,系主任通知马卡斯,已经为他争取到了上医学院的奖学金,然而他自己还必须另缴1万美元的学习费用。对于当时马卡斯的家庭状况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支出,是负担不起的。于是,马卡斯只好退了学,到佛罗里达州去找工作。路上,马卡斯跟母亲通了电话,告诉了她这个不幸的消息。母亲的回答给了他勇气:“孩子,不要失去希望,不要害怕吃苦,早晚有一天你会苦尽甘来的!”后来,马卡斯在餐馆当了一年服务生,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他选择了新泽西州的药学院继续他的梦想。毕业后,他开始营销药品,这让他接触到了商品零售业,并开始喜欢上了它,直到他跳槽到西部一个名为“便民”的商品零售公司,他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真正的想法。在“便民”公司,他常看到不少自己动手装饰和修补住房的人来买各种家装必需品,但他们不可能在一处一次就买齐。一天,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如果能有一家大商场,把所有的家装材料店,如厨卫设备店、涂料店、木材店全都包括进来,顾客岂不更方便?要是所有经销商都懂得怎样修马桶或怎样安装吊扇,岂不更好?这便是马卡斯的梦想的起源。1978年的一天,老板召见他,马卡斯便向老板谈了自己的建议,希望通过他的提议可以把“便民公司”变成一家盈利的大型连锁超市。然而,老板认为这是马卡斯在他面前炫耀才能,于是不但没有接纳他的意见,反而将马卡斯解雇了。母亲的话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没有被打倒,苦涩给了他更多的力量和勇气,他决定放手自己干。马卡斯利用这个被解雇的机会,决心自己当老板,着手实现创建一个大型家装材料总汇超市的构想。他的这个超市将面向人口众多的工薪阶层,他们是自己动手搞家装的主力,他这样做,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帮助。于是,一个名为“家庭”的大型家装材料公司应运而生。在马卡斯的悉心管理下,这个材料公司的生意非常红火,业务已经遍及全美国,甚至开始扩展至全球。如今,马卡斯已年满72岁,他在零售业营销市场上奋斗了50余年。当谈及他的成功,他总是谦虚地说,这没什么,只不过是我一路坚持走来,最终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