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技术(第4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18:46:14

点击下载

作者:陶宏伟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线电视技术(第4版)

有线电视技术(第4版)试读:

前言

。陶宏伟 编著程永斌 副主编白楠 责任编辑杨宏利 其他贡献者

yhl@phei.com.cn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线电视系统(也称有线电视网)作为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正由单一的广播电视业务向广播电视、通信、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业务方面发展,即朝着有线电视网、通信网和计算机网“三网融合”的宽带双向综合服务网的方向发展。有线电视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联通到千家万户并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紧密结合;而广播电视技术也正经历着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的过程。面对有线电视行业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要求我们在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教材编写上能适应这一时代的发展趋势,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本教材遵循系统、科学、实用的编写原则,采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编写方法,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职业能力。在行文中力求文句简练,通俗易懂,避免数学推导,并采用图文并茂形式,以求其更具直观性。在有线电视系统的构成上注重突出总体概念,每章既是独立的系统,又与各章相互对应,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具连贯性、针对性和选择性,从而突出了实用性。

本教材的参考教学时数为120学时,其中不包括学生实践课时数。主要内容包括:有线电视的发展、特点及组成,有线电视网络的频率资源配置,三网融合的有线电视系统组成;VHF/UHF信号接收,电视信号常用计量单位,卫星电视接收与调试;前端系统的组成和技术指标及邻频前端系统的设备选用、应用实例及调整,三网融合的前端层次结构;同轴电缆、多路微波、光纤三种传输媒介的组成、设计及调试,数字电视的传输特点;户外和建筑物内分配系统设计与调整,数字电视机顶盒种类及其作用;有线电视网络的安装工艺;有线电视网质量评价与故障分析和维修;有线数字电视的有条件接收与用户管理系统。本教材各章附有小结和习题供读者参考。

本教材由中学高级教师陶宏伟编著,高级工程师程永斌担任副主编,陶松岳、韩锋、韩广兴等人参与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同行部分专家的著述和有关生产厂家的技术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陷和不足,殷切希望专家和同行不吝赐教,予以指正。

编者

2012年6月第一章 有线电视的发展与系统组成

人类在21世纪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信息基础建设。我国的信息基础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正在快速发展,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网作为中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高速的发展。目前,我国计划开展“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在现阶段并不是指计算机网、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的物理概念融合,而是指业务应用的融合,即能够提供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因此,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学习有线电视技术的有关内容是很有必要的。1.1 有线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我们知道,自20世纪40年代电视机商品化以来,一直与人们的生活相伴。接收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是人们的需要也是许多技术人员和厂商的努力方向。在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环节解决之后,传输和接收电视信号就成为重中之重。电视机作为声音和图像信号的终端设备,其信号的传输方式不外乎是卫星直播方式、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等,如图1-1所示。图1-1 电视机信号的来源

所谓有线电视是指从电视台(站)将电视信号以闭路传输方式送至电视机的系统。1.1.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通信信号分为模拟和数字两种。例如电话和电视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基本一致;在摄像机将影像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影像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基本一致。“模仿”声音和影像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除了可以用模拟信号传递信息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式传递信息。例如,用点“.”和画“-”的排列组合代表各种数字,一定的数字组合代表一个汉字;于是,一系列点和画组成的信号就可以代表一个完整的句子了。“电报”信号就是这样组成的。像这样用不同符号的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这种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实际上,不仅可以用点和画,还可以用长短不同的声音、长短不同的亮光,甚至可以用电压(或电流)的有无、磁体的南北极、或者“0”、“1”两个不同的数字,来组成各种数字信号,用来传递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

用模拟信号传递声音、图像称为模拟电视;用数字信号传递声音、图像就叫做数字电视。

用“0”、“1”两个符号表示数字信号,例如,A、B、C分别用1000001、1000010、1000011表示;a、b、c分别用1100001、1100010、1100011表示;如果ABC代表的信息是“基础知识”,那么,‘1000001 1000010 1000011’就可以看成完整的一个句子。‘1000001 1000010 1000011’为3个二进制数字,即ABC的编码(代码)。在数字通信、数字电视中,有电压(或电流)用“1”表示,无电压(或电流)用“0”表示。电压波形如图1-2所示。图1-2 电压波形(脉冲串时域图)

图中,代表“1”的5V电压称作一个脉冲,多个叫脉冲串。用示波器观察脉冲串,显示其在时间领域(时域)内,振幅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曲线。也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观察脉冲串,它的频谱如图1-3所示。F=1/脉冲串的周期,1F称基频、3F称三次谐波、5F称五次谐波……,在频率领域(频域)中,脉冲串是由频率、振幅和相位都不同的正弦波相加而成的。正弦波形的时域表达式如式(1-1)。依据频谱图,在时域画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相加图。可以看出:脉冲串是多个正弦波的复合波形。在时域中,模拟信号、数字信号都是复合波形。它们都是由频率、振幅和相位都不同的正弦波相加而成的。信号振幅随时间变化的波形与信号的频谱密切相关,数学关系叫做傅氏级数。频谱图说明了信号振幅随频率变化,也表示出复合波形的各个频率成分。图1-3 脉冲串的频谱

一个正弦波表达式:

式中:u(t)——电压瞬时值;

U——振幅;m

f——频率;

φ——起始相位;0(2πft+φ)——相位;0

1/f——重复周期(T)。

不同频率范围的声音、图像一般为:电话为200~4000Hz,声音为20Hz~20kHz,电视活动图像为0Hz~6MHz。电视活动图像则称为视频信号,声音则称为伴音信号。1.1.2 有线电视的起源

有线电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也经历了初始、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

1.共用天线系统

共用天线系统(CATV——Community Antenna TV)也称公用天线系统(MATV——Master Antenna TV),起源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曼哈尼山城。为解决电视台发射信号的阴影区接收信号的问题,它由一套主接收天线接收电视信号,经与电力线共杆的同轴电缆进行信号传输并分配入户,这种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但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发展,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对电视信号形成遮挡,加之各类电波的干扰,要继续发展就受到了限制。事实上,共用天线系统作为有线电视系统的初始阶段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2.电缆电视系统

为了解决电视信号的遮挡和干扰问题,人们一直在探寻一种能有效提高电视节目传送质量并能增加节目容量的方法,这就是电缆电视系统(CATV——Cable TV)。电缆电视系统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发展。电缆电视系统采用了邻频传输技术,提高了频带利用率,增加了频道容量,同时采用了电平控制技术,提高了信号传输的质量。它是在有线电视台、站配备前端设备,并用同轴电缆做干线传输,以闭路的方式组建电视台网,其规模小到几十户,大到上万户,但受到同轴电缆干线传输距离有限的制约,不能在大城市广泛应用。1.1.3 有线电视的发展

有线电视的发展阶段是伴随着微波技术、卫星电视技术和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而同步进行的。在20世纪80年代,采用多路微波分配系统、光纤传输代替同轴电缆进行干线和超干线传输的方式进入实用阶段,使有线电视的网络结构更为合理,规模更加扩大,使大范围布网成为可能。有线电视由单向传输模拟电视节目向双向传输多功能综合业务方向发展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数据网的“三网融合”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1.多路微波分配系统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的英文缩写是MMDS(Multichannel Microwave Distribution System),它实际上是使用无线传输代替同轴电缆干线传输,使传输距离得以延长。多路微波分配系统在人口稀疏、离节目源较远的地区有明显的优势,易于实现大范围联网,但缺点是传送节目套数受局限,无法避免遮挡和干扰的问题。

2.光缆电缆混合网

光缆电缆混合网的英文缩写是HFC(Hybrid Fiber Cable)。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和地区已建立了以光缆电缆混合网为基础的有线电视网。基于HFC网的有线电视网,已经成为“信息高速路”上的重要路径,它实际上是宽带综合服务网,其功能已不局限于传输电视节目,而成为集图像、声音、数据等多种信息的双向传输的网络,具有信息量大、质量好等优点,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双向交互式有线电视网(Twoway Interactive CATV Network,简称双向ITV网)是利用CATV系统部分闲置的频谱资源,建立从前端到用户和从用户到前端的双向传输信道,进而提供各种交互式服务。由于双向ITV网能形成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兼容性较好,能为实现计算机通信、交互式视音频传输等提供条件。因此,我国很多省市如北京、广东、上海、青岛等地,都已成功地在若干小区内开通了电视网双向多功能服务,从技术和实践上都已证明ITV网是可行和有效的。

3.光缆电视系统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光缆的性能价格比逐渐高于同轴电缆,“光进铜退”是宽带技术的发展方向,终极目标是光纤入户,即光缆到家(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缆直接入户,每户使用一台光接收机,变换成各种电信号,由不同的输出口送到各种终端设备,如电视、电话、计算机等,这是今后的发展目标。

我国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化过渡的时间分为2005年、2008年、2010年、2015年四个阶段。先以直辖市和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五省城市为密集辐射点,逐步推广到全国。据报道,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有线电视光缆干线达333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1.87亿,其中数字电视用户8799万,双向覆盖用户近5000万。2012年元旦,我国更是开始试播3D电视频道,使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又开创了新局面。1.2 有线电视与数字有线电视网络的特点

近几十年来,有线电视在国内外得以迅速发展,是与它自身的优势分不开的。它不仅具备组建独立的商业服务电视台的条件,而且已显示出比无线电视台更大的技术与经济优势。1.2.1 有线电视的特点

1.有线电视能较好地提高传输节目质量

有线电视是由光缆、电缆将电视、广播、数据等信息输送给每一用户,采用的是闭路传输方式,与传统的无线传输方式相比,不受地形的制约和高层建筑物遮挡的影响,避免了空间电波的干扰,因此能够比较彻底地克服电视图像的重影、干扰等现象,从而保证了广大用户能够收视、收听到高质量的电视和广播节目。

2.有线电视能使频谱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频谱资源是有限的,对于无线传播的电磁波频段有着严格的划分,一些频段划归电视节目使用,而另一些频段则划归广播、无线通信等。我国的无线电视台是按行政区域覆盖范围建立的,为了尽量避免当地电视台发射信号的相互干扰,各级电视台的发射功率和发射频率必须按全国统一规划进行安排,并采用隔频发射方式,VHF频段要隔一个频道,UHF频段要隔六个频道。这种安排方式并不能将频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有线电视采用闭路传输,其信号不会对空间电波形成干扰,因此,不仅可以采用邻频传输,而且还可以启用无线传输留给其他领域的频段,即所谓的增补频道,从而使频谱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送的频道数也相应提高。

数字有线电视更加充分地利用频谱资源。在一个频道内,可以容纳1至50套节目。一套节目独占一个频道为高清晰度电视,2至6套节目占用一个频道是标准清晰度电视,7至50套节目占用一个频道则是低清晰度电视。高清电视可达到或接近35毫米宽银幕电影水平,标清电视与有线模拟电视的前端的图像质量相当,低清电视的视觉效果也比模拟电视的三级图像好。

3.有线电视能够提供交互式的双向服务

有线电视频谱扩展后,可以划分出一些频段作为上行传输专用频段,这样就可以开展双向服务,扩展单一下行的传输方式。例如,图像与声音的回传,实现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电视购物等;视频点播(VOD)就是依据有线台提供的节目单,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进行点播,改变了各类节目都必须按照电视台安排的时间顺序收视的被动方式,使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灵活安排。此外,有线电视的双向服务功能,还可以在监控、防火、防盗和报警等方面为广大用户带来新的服务项目。

另外,有线电视台还可以利用自身在设备、频谱等方面的优势,将卫星广播电视作为节目源,经过接收、处理后传送给用户,扩大了各地区信息交流范围,同时也提高了卫星电视的收视率。在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方面,由于有线电视系统在多通道方面的优势,将会促使这些高新技术家电产品尽快进入千家万户。1.2.2 有线电视网络的频率资源配置

有线电视所选用的频道配置方法是一种与无线电视广播频率相兼容的配置方案,目前国内是根据电视广播行业标准《有线电视技术和测量方法》(GY/T221—2006)执行。

有线电视系统具备双向传输功能,反向(上行)通道带宽5~65MHz,正向(下行)通道带宽111~958MHz,表1-1列出了中国模拟有线电视频道配置。表1-1 中国模拟有线电视频道配置表续表续表

我国的模拟电视频道带宽为8MHz,采用残留边带方式传递图像信号。图像信号上边带标称带宽为6MHz,残留边带的标称带宽为0.75MHz。伴音信号的发送是采用调频方式,占有±0.25MHz频带。同时规定伴音载频要比图像载频高6.5MHz,频道下限与图像载频为1.25MHz。我国的数字有线电视频道配置见表1-2。表1-2 数字有线电视频道配置表续表续表续表注:① 与航空导航业务的载波频率重叠② 与航空通信业务的载波频率重叠③ 受干扰程度因地而异

表1-1中Ⅰ、Ⅲ频段之间,除87~108MHz安排了调频广播外,Z-1~Z-42为增补频道。DS-12与DS-13之间的间隔安排的也是增补频道,即Z-8~Z-37。在DS-24和DS-25之间还有40MHz的宽度,设置了5个专用频道。频道号用DS-XX表示,这些频道与地面电视广播是共用的,用Z-XX表示的增补频道,只能在有线广播电视网内使用。Z-38~Z-42是1999年后批准使用的增补频道。

随着有线电视系统的快速发展,带宽5MHz~1GHz的系统在国内外得到充分重视,在HFC网络中的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网将使频谱重新分配。现在可行的方案见表1-3。表1-3 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网频谱分配方案

由于5~65MHz为上行频带,65~87MHz为隔离频带,87~111MHz为调频广播使用的频带,表1-2中没有标示FM的频带。

在表1-1和表1-2中,图像载波频率、伴音载波频率与中心频率不相关。测量载波电平时,输入频率数,输出为对应频率数的电平。有线电视系统的频道设计依据是表1-1和表1-2。例如:DS-47不能用,北京的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占用了DS-47,CMMB对有线电视系统的干扰程度因地而异。1.2.3 视、音频信号的数字化(一)音频信号的数字化

声音是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波。声波以空气为介质传入人们的耳内,引起耳膜振动,这就是人们听到的声音。声波连续作用产生声音,用话筒(MIC)就可以把声音转换成电压瞬时值。这一类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电信号则称为模拟信号。如图1-4所示,描述的是按正弦函数规律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标明了幅度、振幅和周期的含义。电压瞬时值表示音量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音量的最大变化量叫做幅度(A),振幅为A。周期是一个时间间隔,是某个音量与下一个相同大小的音量出现时的时间间隔(T)。T的倒数即为频率(f),f以Hz为单位,即1/s。显然,频率表示一秒钟之内相同大小的音量出现的次数。例如,频率为1 kHz的单音模拟信号,周期为1 000 ms。频率和周期反映了声音的音调。正常人所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 Hz~20 kHz。构成声音的要素有音量和音调。音量是连续变化的,简称模拟音频信号或音频信号。声音的波形是由幅度不等和频率不同的按正弦函数规律连续变化的多个单音模拟信号组成的。把模拟音频信号转化成数字音频信号,必须使用脉冲电压。图1-4 正弦单音模拟信号

在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中,取样信号为不同频率的脉冲串。频率的高低对信号的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图1-2中,当电脉冲周期为62.5μs时,则脉冲频率为16kHz。以下用16kHz的脉冲串作为取样信号。

图1-2和图1-4的两个信号送入乘法器,它的输出信号用图1-5描述。实现乘法运算的器件叫做调制器。从图1-5看出,图1-4中的等幅的脉冲转变成图1-5中的振幅不同的脉冲,每个振幅不同的脉冲叫做一个样本值。上述过程又称为脉冲编码调制(PCM)。在图1-5中,形似图1-4的虚线(轮廓线)表示样本值的变化规律。该轮廓线就是1 000 Hz的单音信号。从而得知,样值的幅度与模拟信号的幅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化、模/数(A/D)转换。模/数转换的主导思路如图1-6所示。图1-5 量化分层波形图1-6 模/数转换图

从图1-6可见,信号的数字化要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1.采样(取样)

取样就是把时间周期化,把无限长的时间坐标分为无数个相同的时间段(即周期),目的是定量分析一个周期之内信号的变化量。图1-4中,脉冲信号的周期T=62.5μs。16个周期占有1000μs,其恰好等s于图1-3中的单音模拟信号的一个周期。也就是说,脉冲信号是周期信号,其作用是把时间坐标离散化,即在时间上用有限个采样点代替连续无限的坐标位置。当脉冲的宽度很窄时,一个脉冲可以作为一个采样点。或者说,图1-4和图1-5中的脉冲应画成一条垂直线,它与时间坐标的交汇点就是采样点。故又将图1-4中的等幅脉冲称为取样脉冲信号,也可称其为时分脉冲流。在图1-5中,一条垂直线代表着一个抽样结果,其幅度代表模拟信号的瞬时幅度。在信号数字化技术中,采样点上模拟信号的瞬时幅度叫做样本值。此时此刻的样本值是单音模拟信号瞬时值。一个周期内,只抽取一个样值。T的倒数是采样脉s冲信号频率(f),根据奈奎思特(Nyquist)采样定理:当f≥2×ssf(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时,就可以从样本值序列还原出模拟信号。m频率越高,还原(使用“解码器”)后的模拟信号的波形失真越小。可以证明:当f≥2×f(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时,就可以把失真量sm控制在人耳能接受的范围内。用频谱分析法分解模拟信号,它由基波和谐波组成:基波是单一频率的振幅相同的正弦波,谐波的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数倍;谐波的幅度依次减低,谐波的相位各个不同。在水平坐标上标示频率高低,各次谐波的幅度大小用垂直竖线的长短表示,这样的图就算是模拟信号的频谱图。人耳的频谱图表明:人耳对快速变化的信号,或者说对高频信号的感觉是有极限的,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f)泛指上述极限值。人耳的音乐频谱在20~12000Hz之m内,人耳的立体声频谱在20~20kHz之内,相应产品的模拟信号的fm分别应为12kHz和20kHz。

图1-6中的前置滤波器是低通滤波器,其截止频率为采样频率的二分之一,使取样信号不能混入到模拟信号中去。

2.量化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计算机最基本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计算、加工和处理,这些数据包含声音、图形、图像、数值和字符。但是在计算机内,这些数据都以二进制数码表示。二进制计数方法只使用“1”和“0”两个符号,进位基数为“2”。对“1”和“0”两个符号进行排列组合,依从右到左的顺序位置书写,一位定义为1bit。当二进制数码有n位时,就能表示若干个(M)十进制的数值,n即M=2。也就是说,n位二进制数码表示若干个(M)离散的状态。

在图1-5中,共有16个样值。把垂直坐标分成16层,层间的间隔定名为量化阶,以Δ表示,Δ的总个数(M)也是16,称M为量化级数(此处为16)。每一层的高度可以用0~16标示,这类数是十进制数码。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码,因此必须进行数制转换。因为nM=2,n代表二进制数码有几位,定名为量化bit数。此例中,M=16,所以n=4,即4bit量化。当0层也算一层时,M=16才成立;否则只有15级。类推可知:8bit量化有256层,255级。上述表明:采样把模拟信号变成了时间上离散的样本值序列,但是样本值仍然是一个连续的模拟量。图1-6中的量化器实现量化过程,量化就是把模拟信号的样本值(幅度)变成有限个离散值。

样值(调幅脉冲)落在层间时,调幅脉冲只能取量化阶(Δ)的整数倍数,即1Δ、2Δ、3Δ、4Δ、…;用四舍五入法和只舍不入取整数都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产生的误差是±0.5Δ,其效果类似于噪声,定名为量化噪声。衡量量化噪声用量化信噪比(SNR),SNR等于量化电平减去量化噪声电平,即SNR=1.8+6n(n代表量化比特数)。并且,从SNR计算公式可知:量化比特数每增加或减少1bit,就使SNR提高或降低6dB。

上述表明,量化就是将模拟信号的幅度值离散化,用若干个幅度值代表原来连续变化的幅度值。这种近似的计算方法必然产生量化误差,即量化噪声。由于在这种近似的计算方法中,依相等的量化阶(Δ)分层,因此叫做均分量化。也有不均分的计算方法,把均分的垂直坐标改成对数坐标,量化阶(Δ)变成不相等的数。也就是说,模拟信号的幅度值离散化时,大信号和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SNR)基本相等。不均分的计算方法简称对数量化(有的书刊写成“非均匀量化”、“非线性量化”)。

3.编码

为了利用计算机处理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的幅度值离散化时,必定采用二进制量化电平,其过程就叫做编码。

在采用进位制计数的系统中,每一种数制都有固定的基本符号。人们最熟悉的是十进制计数方法,基本符号有十个,即0、1、2、3、4、5、6、7、8、9;二进制计数方法只有两个符号,即0和1。这些固定的基本符号统称数码。对号入座时,座位的编号采用十进制计数方法;总的座位数决定编号的位数。这一过程就是编码。采样、量化后的信号(样本值序列)还不是数字信号,将样本值序列转换成二进制计数数字的过程才是编码。图1-5表达PCM的编码思路,代码生成器的输出信号才是数字信号。数字编码脉冲的波形如图1-7所示,“0”和“1”两个符号以电压的有和无表示。具体地说,图中是用4位二进制码来表示已经量化了的样本值序列。每个二进制数对应一个样本值的十进制数。换言之,每个二进制数对应一个量化电平。具体的对应关系如图1-5所示。在计算机和数字电视中,量化电平用二值脉冲表示。数字编码脉冲的波形图(见图1-7)则是二值脉冲依时间顺序排列的波形。“0”和“1”两个符号依时间顺序排列,其结果叫做数码流(数字信号)。在接收端,把数字信号还原成样本值序列(其过程叫做解码),经过低通滤波器恢复为原始信号(模拟信号)。图1-7 数字编码脉冲波形

总而言之,二进制编码和解码是最简单的方式。但是,任何编码和解码方式都是以二进制编码和解码方式为基础的。几十万个“0”和“1”的有序排列叫做比特流。因为比特流是信息的记录,也就是信息传输速率,计量单位都是每秒比特(bps),可以把信息传输速率简称为比特率。R与量化比特数(n)和采样频率(f)是正比例bs关系。频率为1kHz的单音模拟信号,4bit量化,用16kHz的脉冲作为取样信号,比特率是64bps。(二)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1.人的视觉

光是电磁波,波长(λ)在380~780nm范围内的电磁波才是可见的光。其中,红色光(R)的波长=700nm,绿色光(G)的波长=546nm,蓝色光(B)的波长=436nm。人们把R、G、B定义为三基色或是三原色,将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则可形成任何颜色。人的视觉系统对颜色不如对亮度(黑白)敏感,因此,在电视技术中,又把R、G、B三原色变换成亮度(Y)、色度和颜色饱和度信号(U、V)。定量分析时,U和V又称之为色差信号。用矩阵电路实现R、G、B按一定比例混合,关系式如下:

Y=0.30 R+0.59 G+0.11 B(比例系数之和为100%)

U=0.493(B-Y)

V=0.877(R-Y)

在电视接收机内,它们分别控制亮度、色度(色调)和颜色饱和度。

2.视频信号的第一次采样是时(时间)空(空间位置)转换

动态的电视图像由一系列的静态画面组成,每一幅画面称为一帧,当每秒以25帧的速度播放时,由于视觉的暂留特性产生动态效果。如图1-8所示,可以认为:一幅画面是由若干行和若干列像素点组成的阵列。在视像管的靶面上,每一个像素是最小的光电耦合单元;在显像管的屏幕上,每一个像素是最小的电光转换单元。图1-8中,小箭头代表像素点,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就是像素点的位置。在显像管的屏幕上,横线(与X轴平行的线段)叫做水平扫描线,竖线(与Y轴平行的线段)叫做垂直扫描线。像素点代表图像的亮度、色度和颜色的饱和度。图1-8 扫描画面上的像素

采样的基本思路则是把像素点的位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其过程利用扫描原理实现空域到时域的转换。扫描原理中,依据视像管和显像管的构造,又有电子枪式和电流式两种方法。电子枪式的视像管和显像管用电子束扫描画面,而在CCD摄像机和液晶电视机中淘汰了电子枪,采用电流式扫描。电荷耦合器(CCD,光电靶)利用面阵中像素间转移载流子,按照时间顺序,逐点取出电信号。由此可以看出,扫描原理依然适用。在图1-8显示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电子束做Z字形匀速直线运动,按照时间顺次逐点轰击像素点,视像管中,电子束强度与像素点的发光强度成正比。显像管中,像素点的发光强度与电子束强度成正比例。电子束强度的变化量代表亮度(Y)、色差信号(U、V)。上述过程的简称是点采样。在水平方向上,电子束的运动轨迹则称为行扫描线,其过程也可以称为线采样。电子束做Z字形匀速直线运动,从图1-8中左上角的第一个像素点开始,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轰击各个像素点。一行行地扫描,扫描完一帧画面的过程称之为逐行扫描。完成一行扫描任务所需要的时间(T—行扫周期),相关技术标准给定64μs,则行扫描频率hf=15 625 Hz。完成一帧扫描任务所需要的时间(T—帧扫周期),hfT=40 ms,则帧扫描频率25 Hz。每秒钟的扫描任务是25帧画面,大f多数人感觉到,速度为每秒25帧的运动图像有闪烁。于是把帧频提高到50Hz,定名为场频(f),它与交流电的频率相同。与电子束运v动距离成线性关系的电流波形如图1-9所示。显然,行扫描锯齿脉冲的周期也必须是64μs,场扫描锯齿脉冲的周期必然是20 ms。行扫描锯齿脉冲的线性上升时间占用52μs。在52μs之内,电子束正好从第一个像素点运动到右端的最后一个像素点。行扫描锯齿脉冲的消隐时隙仅有12μs,在场扫描锯齿脉冲电流的推动下,用时12μs,电子束快速返回到下一行的左端。经过20 ms后,重新返回到左端第一点,开始扫描第二帧画面。重复过程从略。由此可见,点采样是电子束轰击像素点,线采样是电子束的行扫描过程,面采样就是电子束的帧扫描。画面由点、线、面构成,把点(像素)、线(像素行)、面(像素矩阵)的位置信息转化成只与时间相关的信息就是全部的扫描过程。概括性地说,全部的扫描过程为时空转换。可以图1-9 扫描脉冲波形(第一次取样)

把全部的扫描过程叫做电视图像的第一次采样。电子束强度的变化量代表亮度(Y)、色差信号(U、V),用二进制数码度量电子束强度的变化量,这就是图像的数字化。

3.亮度(Y)、色差信号(U、V)的第二次采样

扫描原理应用于彩色视像管,它将输出模拟R、G、B电信号,经矩阵电路实现R、G、B按一定比例混合,将产生亮度(Y)、色差信号(U、V),则被采样的信号有Y、U和V三个。三个取样脉冲波形依然是图1-9中的波形,但是,各有各的频率。把图像质量分为高、中和低三级时,Y的采样频率、U的采样频率与V的采样频率之比有三个结果:13.5MHz/13.5MHz/13.5MHz;13.5MHz/6.75MHz/6.75MHz;13.5MHz/3.375MHz/3.375MHz。简称4/4/4格式;4/2/2格式;4/1/1格式。采样频率越高,图像质量越好。我国选择Y的采样频率为13.5MHz,依据之一,在亮度(Y)的频谱中,最高频率为6MHz;依据之二,Y的采样频率是行频15625Hz的整倍数;依据之三,兼容世界各国的模拟电视制式。

量化比特数越高,图像质量越好。考虑成本因素,通常,Y、U、V都采用8比特量化,即调制后的脉冲幅度(样值)被分为256个量化级,8位二进制数从00000000到11111111共有256个。与0~255的十进制数一一对应,则二进制数成为十进制数的代码。在脉冲调制过程中,要防止过载。传递代码要加入识别符号、同步字码,这都要占用比特位(bit)。通常,第235级代表白电平,第16级代表黑电平,U、V代码的两端各留16个bit。

采样、量化和代码生成(编码)是模数转换(A/D)的三个逻辑过程,与电路中的信号处理设备过程不能一一对应。脉冲调制编码(PCM)是最简单但非最有效的数字化技术,它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技术基础。国内外都在做这项通用技术的标准化工作,研究新的编码方法和制定编码标准。例如,把一帧画面分成若干个小块,对一个块进行Z字形扫描、采样、量化,再进行编码及码流合成,这就是离散余弦变换编码。

4.编码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了许多数字电视编码标准,标准的制定大大推动了数字电视的发展。数字电视节目,目前采用国际通用的MPEG-2编码标准:可以是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像素个数为720个像素/行×576行,单节目流(SPTS)传输比特率≥3.5Mbps;也可以是高清晰度电视HDTV,像素个数为1920个像素/行×1080行,SPTS传输比特率≥19.36Mbps。机顶盒须支持HDTV接收,并应具备高清晰、多媒体接口HDMI(具有高带宽内容保护HDCP功能,2006年7月10日已升级至HDMIv1.3,由165MHz、4.95Gbps升至340MHz、10.2Gbps)。从三网融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将来,数字电视也可以采用MPEG-4或H.264编码标准,有线电视前端可以变成一个信息供应点,相当于互联网的网站(信息提供商,简写为ISP)。每个非实时节目,可公用编码器,事先存入视频服务器,成本增加很少;但是,每个实时节目均需码型转换,成本将增加。窄播节目的视频服务器也在前端,本来就是MPEG-4或H.264编码,可直接纳入网站。所谓“窄播”是相对于“广播”而言的一种传播形态,是根据特定受众的需要进行的有特别内容的传播。数字电视窄播的清晰度及编码标准选择: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数字电视窄播节目使用SDTV,不用HDTV。因为,HDTV的SPTS,MPEG-2约需19.36Mbps,MPEG-4约需9Mbps,H.264约需6Mbps,占用资源太多。SDTV的SPTS,MPEG-2需3.5Mbps,MPEG-4需1.5Mbps,H.264需1Mbps,占用资源较少。有线电视网有天然的带宽优势,1Hz可以传输2bit,750MHz带宽传输1500Mbps,传输比特率高于其他网络。保证信号质量、提高竞争地位才是重要的任务。所以,不宜采用比SDTV还低的传输比特率。同时可知,MPEG-4编码效率约是MPEG-2的2.3倍;H.264编码效率约是MPEG-2的3.3倍,约是MPEG-4的1.5倍。相同带宽之内,编码效率越低,并发的SPTS越少;另外,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窄播节目,应可与其他宽带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以扩大服务面、提高经济效益。MPEG-2编码不符合这两个要求,所以,不宜用做窄播。H.264比MPEG-2编码效率高,宜采用H.264编码标准。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标准AVS已于2006年2月1日起公布,并将逐步实施。1.3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现代的许多电子技术及产品都是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构筑其哲学基础而产生的,有线电视系统也不例外。为了使读者能够对有线电视系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先将涉及三论的有关内容简要介绍并对比说明。

图1-10所示的是通信系统框图。图1-10 通信系统框图

信源就是信息的来源,对于电视台来说,就是声音、图像等节目源。编码是将信息变换成信号的过程,如音频、视频信号调制成射频信号。所谓信道就是信息传输的通道,有线电视信道就是光导纤维、同轴电缆;无线电视信道就是空间。噪声干扰会影响传输效果,造成某些信息的失真,对于无线电视空间电波会形成干扰,而有线电视虽然几乎不存在空间电波干扰,但也会由于光电转换器、干线放大器等内部热噪声产生干扰。解码是将信号还原成信息,是编码的逆变换。信宿是信息的接收者,如电视机等。因此,对于有线电视系统而言,信源就是有线电视台,光缆、电缆是其信道,用户的电视机就是信宿。系统是根据某种性质发生关系的要素的集合,信源可以构成一个子系统,信道、信宿等也可以构成子系统,若干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系统。1.3.1 有线电视系统的构成与分类

有线电视系统的构成如图1-11所示。图1-11 有线电视系统的构成

前端子系统是指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用以处理需要分配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的设备部分。它包括:天线放大器、解调器、调制器、混合器、光发射机等。数字化后还可以包括信源。

传输子系统是一个传输网,它主要是把前端接收、处理、混合后的电视信号传到用户分配系统的一系列传输设备,主要有各种类型的干线放大器、干线电缆、光放大器、光缆、多路微波分配系统等。

分配子系统是有线电视系统的最后部分。它直接将来自干线传输系统的信号,分配传送到各家各户的电视机。它包括:光接收机、线路延长放大器、分配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电缆、用户终端等。对光缆系统来说,由于光缆直接到户,分配系统反而简单化了。

有线电视系统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用户地点或性质分类:分为城市系统、乡村系统、住宅小区系统、列车系统等。(2)按信道传输方式分类:分为电缆电视系统、多路微波系统、光缆与电缆混合系统、光缆电视系统等。(3)按系统规模分类:分为A、B、C、D四类。城市有线电视网或在大型住宅区建立的10000户以上的有线电视系统为A类,属大型系统;在城镇、住宅小区建立的2000户以上的有线电视系统为B类,属中型系统;在城市大楼、城镇生活区建立的500户以上的有线电视系统为C类,属中、小型系统;在城乡居民楼、平房建立的500户以下的有线电视系统为D类,属小型系统。1.3.2 邻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和教育内容的要求逐步提高,电视节目越来越多,我国许多省市的节目已经通过卫星电视覆盖全国,频道拥挤问题越来越突出,隔频传输系统实际上已经不够用了。在这种形势下势必要扩展频道容量,由此出现了相邻频道使用技术及增补频道的使用,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邻频设置实际上是针对隔频设置而言的,是相邻频道设置的简称。相邻频道定义为:对任一特定的电视频道而言,另一电视频道,不论是在空中发射的还是在有线电视系统中传输的,只要其标准图像载波频率与该频道的图像载波频率相隔8MHz,即为该频道的“相邻频道”。

1.邻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的特点(1)在前端设备中普遍采用中频处理、AV比可调及幅频稳定技术,信号邻频配置并启用增补频道,使干扰大为减少,提高了稳定度,频道容量大大增加。前些年国内外采用的300MHz、450MHz、550MHz邻频系统分别可容纳28、47、59个频道,对750MHz邻频系统可达80多个频道,而860MHz乃至1000MHz双向邻频系统则更是现代的发展方向。(2)在传输干线系统方面,采用集成模块技术及具有ALC等功能的干线放大器,配以较粗口径的同轴电缆,可使传输干线的最远距离达10km,而且可保持良好的图像、声音质量。如果采用光缆传输系统,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50km以上。(3)在系统方面可实现双向传输功能。到前端的数据、信号等目前是将5~65MHz和750~1000MHz用做上行频段,65~750MHz为下行播出频段。(4)在电视机方面,要求电视机向数字化、高清晰度、三维立体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对电视技术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电视机制造行业的发展。

2.邻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现在我国许多地区的有线电视系统采用相邻频道及增补频道来传输电视节目。其系统由信号源接收及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和分配系统构成。如图1-12所示为邻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组成方框图。

由于采用邻频传输方式,前端系统的结构组成要由接收卫星电视节目数量、电视频道数量、微波传输信号以及上述节目源信号强弱、自办节目多少、系统规模大小等因素来决定。综合各类因素选择本系统邻频传输的频道。(1)接收卫星电视节目:通过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将所需的国内外卫星电视信号接收下来,送至卫星电视接收机,将接收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送入邻频调制器(如果不是PAL-D制则需要接入制式转换器),邻频调制器输出的射频信号频道应按统一规划设置。(2)接收电视台节目和调频广播:使用单频道天线接收VHF、UHF电视信号,根据信号强弱及频道配置情况,可采用天线放大器放大后进入前端,也可采用信号处理器转换频道。接收调频广播节目时由调频天线接收,经过适当的信号处理后送入混合器。(3)接收微波电视信号:对于采用MMDS方式的有线电视节目,经微波天线接收后,通过下变频器将频率降到VHF、UHF或增补频道后,由信号处理器或邻频解调器加邻频调制器的方式送入混合器。(4)编播自办的节目:编播自己制作的电视节目需要配备编辑机、字幕机等相应设备,对场地、设备和人员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自办不需编辑的节目就简单得多,比如现场活动实况转播只需要摄像机,放录像或影碟需要配录像机、VCD、LD或DVD机,将上述设备输出的视、音频信号送入选定频道的邻频调制器后,再接至混合器。

为了保证有线电视系统在环境温度和电源不稳定时也能输出稳定的载波电平,有时需要在前端加装导频信号发生器,为整个系统提供自动电平控制和自动斜率控制的基准信号。

干线传输系统将来自前端的信号传送到分配系统,干线可以用电缆、光缆等。如图1-12所示的传输系统适用于传输距离几千米范围内的同轴电缆网,它主要由电源供给器(主干线放大器馈电)、干线放大器、桥接干线放大器及同轴电缆等组成。如果是双向传输系统,必须使用双向干线放大器。对于干线长距离传输,我国目前普遍采用光缆电缆混合方式,即HFC网。其干线采用光缆传输,支线及用户分配仍使用同轴电缆。如图1-13所示为HFC网方框图。

分配系统现在通常采用分支分配方式,其上限频率为750 MHz或1000 MHz,以适应宽带多媒体电视网络的发展需要。分配系统的组成与隔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基本相同,区别是采用的部件如分支器、分配器等要求高隔离度,以避免相邻频道间干扰,系统输出口作为用户终端(也称用户盒或终端盒)通常采用TV/FM双孔终端或TV/FM/DP多口输出终端。邻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对用户的电视机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使用标有CATV(有线电视)兼容的电视机,早期按VHF、UHF频段设计的电视机,由于未设计接收增补频道,故会出现有些使用增补频道传输的节目收不到的情况。另外,有些早期的电视机的通道选择性及高频头本振频率稳定性较差,邻频接收时会造成干扰。为此,我国一些生产厂家相继开发了各种型号的机上变换器(机顶盒),专门用于接收有线电视的电视节目,把有线电视系统传输的所有信号变换成视、音频信号,再用电视机接收。目前,机上变换器的功能正在迅速扩展,如含有寻址收费、解扰功能、数字/模拟兼容及网络功能的机上变换器已经出现并将得到普及应用。图1-12 邻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组成方框图图1-13 HFC网方框图

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双向传输的应用,使人们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机顶盒预订服务,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接收。1.3.3 隔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隔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通常是比较简单和早期的系统,从构成上分别由前端、传输和分配三个部分组成,它可以由共用天线系统或闭路电视系统单一构成,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

1.共用天线系统

在共用天线系统中,接收的信号通常是两部分,即接收无线电视台的信号和接收卫星电视的信号。一般由于电视台发射塔的方位及所发射的频道各异,在同一地点接收的信号场强会有不同。因此,有线电视系统通常使用单频道天线,即一个频道用一副专用的天线来接收,对从天线接收下来的信号根据场强的不同进行各种处理后,才送入前端。例如,对于空中场强较弱的频道加天线放大器,而对于信号场强较强的频道则不需要加天线放大器,甚至需要加衰减器,最终使得所接收的信号电平基本相近后再送入混合器。

有线电视系统转播卫星电视节目需要架设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及相应设备,所需套数由接收的卫星个数决定。如只需接收一颗卫星播发的一套节目,就需要一套卫星电视接收天线、一台卫星电视接收机、一台电视调制器即可。调制器的作用是将卫星电视接收机输出的视、音频信号调制到所需要的电视频段中的某一频道上,然后送入混合器。

2.闭路电视系统

简单的闭路电视系统可以是摄像机、录像机、VCD机等信号源传输到用户分配系统,常用于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列车、客轮等播放电视节目。这种系统通常是用普通电视调制器将录像机、摄像机或VCD机播放的自办电视节目调制到VHF或UHF某频道上,然后送入混合器再传输到分配系统。

如图1-14所示为隔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组成方框图,在该框图中包括了共用天线、闭路电视系统。图1-14 隔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组成方框图

从图1-14中可以看出,它主要由单频道天线搭配可调衰减器和天线放大器组成无线电视信号接收部分;用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及卫星电视接收机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用录像机播放自办电视节目,配置了普通电视调制器,以上各路信号以射频形式进入混合器,再经放大器放大,从而构成了前端系统。传输系统由干线电缆及分支器组成,干线长短及分支器个数由有线电视系统规模决定,但VHF频段上的传输距离一般在2km以内,而UHF频段传输距离更短。分配系统是一个分配网络,它分布最广,直接将来自于干线传输系统的信号分配传送到各家各户的电视机。它采用分支分配方式,由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终端及同轴电缆等组成。

隔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采用直传方式,其输出频道通常在VHF 1~12和UHF 13~68频道内选择,一般在VHF频段要隔一个频道,在VHF频段最多仅能容纳6个频道,UHF频段也仅能容纳11个频道,实际上全频段内最多可容纳17个频道,这就为增加播放的节目数目带来了困难。在容纳较多频道时,由于带宽宽,带内波动大,频谱内电平中间高两端低,这种缺陷在传输距离较远时不可避免。另外,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镜像干扰、本振辐射干扰以及其他干扰也将随着频道数量和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隔频传输有线电视系统适用于早期节目源比较少的情况以及小规模的系统,现在的城市有线电视网已基本不采用这种系统。1.3.4 三网融合的有线电视系统组成

1.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

模拟电视传输或处理的均是模拟信号。模拟电视信号的时间连绵不断地延拓,电信号的强度连续变化;而数字电视信号的强度为周期性脉冲式样,也就是说,数字电视信号的强度是断断续续变化的。由数字电路实现转换过程可产生数字电视信号。模拟电视升级为数字电视,图像质量大大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并为“三网融合”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数字电视可分为高清晰度电视(HDTV)、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和低清晰度电视(LDTV)。距离显像屏幕高度的3倍处为观看点,HDTV图像的清晰程度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也就是说,与观看原始景物或现场表演的感觉相比,视力正常的观看者感觉相同。普及型SDTV可达到模拟电视的演播室标准;LDTV对应于激光视盘(VCD)水平。三者的区别是传输比特率不同,比特率越大清晰度越高。当然,比特率越大所占用频带宽度越宽。我国规定一个频道的带宽是8MHz。一个频道设置一套模拟电视节目,则为有线电视频道配置表;对于数字电视,称一个频道为一个物理频道。有线数字电视物理频道配置表见表1-2。一个物理频道设置一套节目则为HDTV,设置4~6套节目就成为SDTV。评价模拟电视的图像质量采用五级损伤标准,在模拟电视演播室里,图像质量为五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看到的图像质量,SDTV就相当于模拟电视的五级。

2.数字电视系统的结构

数字电视系统是由若干数字设备结合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从信号的流程来看,如图1-15所示,可以分成三大部分,即数字电视信号源(左部),传输信道(中部)和数字电视接收(右部),也可以说成信号发射、信号传输和信号接收三大部分。与模拟电视系统的不同之处是信息用数字信号表示,全过程都必须数字化。左部:V、A是模拟的输入信号,经过信源编码(V和A分别编码)后,送入节目复用器。节目复用器把数百套节目(码流)合成一个码流(PES)传递给传送复用器,管理、控制数据码流与PES在传送复用器中混合为一个码流,它在信道编码器中被处理成传输码流(TS),以便适应传输信道环境。数字调制器能适应的环境是有线电视网的传输信道(参见图1-15的中部)。右部:接收是对数字电视信号源的逆变换过程,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与信道解码、复用与解复用、信源编码与信源解码相互呼应,还原成V信号和A信号。显像管实现电到光的转换;扬声器完成电到声波的转换任务。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上看,控制程序(软件)与数字设备平台(硬件)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特定功能。软件技术要解决从物理层的传输控制协议→中间件(软件平台)标准→信息表示→信息使用→内容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具有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通信能力的设备就是多媒体计算机(MPC)。或者说,多媒体计算技术是解决模拟电视数字化及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切实可行方案。用于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的设备,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激光视盘机、数字特技机、数字编辑机、数字字幕机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它们都是虚拟机装载不同应用软件派生出来的设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主要有模数转换(A/D,即编码技术)与数模转换(D/A,即解码技术)、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数据加扰和解扰技术、数据加密和解密技术等。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地面无线(地面数据广播)和有线传输(电话线、5类线、同轴电缆线、光纤和光缆及电源线),卫星无线(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数字电视系统的终端设备应该是数字电视接收机,其原理如图1-15的右部。为了不淘汰模拟电视接收机,又要实现用模拟机看数字电视的目的,需要在系统输出口与模拟电视之间串入一种设备,定名为数字电视机顶盒(STB)。它能输出模拟视频信号(V)和音频信号(A),可以直接与电视机的V、A端子连接。值得指出的是,在十几年前国内市场上的“数码彩电”和“高清晰度电视”,这类电视机只能接收模拟信号,而在内部电路中采用了部分数字电路,把操作过程自动化,应称为数字处理式模拟电视接收机(DPTV),它的图像清晰度无法与数字电视接收机相比。图1-15 数字电视系统的示意图

3.数字电视的特点

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的主要特点如下:(1)图像清晰度提高1~2倍,不会产生热噪声积累。(2)色彩逼真,无串色;不会产生非线性失真积累。(3)可移动接收,无重影。(4)节目套数可增加到500个以上,成本反而降低。(5)伴音亮丽,容易实现数字环绕立体声,一套节目可以配置多个伴音,每个伴音使用一种语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