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趣名人(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19:46:08

点击下载

作者:闻明,张林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逸趣名人(下)

逸趣名人(下)试读:

编写说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英雄豪杰。

鲁讯先生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可谓博大精深,流光溢彩,每个中华儿女无不为拥有这份丰厚而珍贵的文明遗产感到无比自豪。中华文明是我们民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灵魂的生发与归依,是我们内在生命的本源。它滋养了我们的心灵,激发着我们的创造力,并孕育着我们民族的未来。传承中华文明即是在延续我们民族的灵魂。在21世纪的今天,新一代的中国人更需要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营养,提高人文素质,树立文化自信。《中国历史百科》的编辑出版的意义即在于此。《中国历史百科》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2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300多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全书共分为24卷(48册),具体内容如下:中国历史百科之一:文明历程(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二:王朝世系(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三:赫赫天朝(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四:大事录要(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五:皇权典制(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六:官称衙署(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七:皇权刑律(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八:千年重农(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九:考选科举(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国门内外(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一:自足经济(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二:百家沉浮(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三:青史垂名(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四;皇宫留谜(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五:疑案寻踪(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六:状元全录(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七:阉宦兴衰(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八:优伶春秋(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十九:典籍源流(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刑具淫威(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一:史籍精华(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二:史海温故(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三:逸趣名人(上、下册)中国历史百科之二十四:谈闲说怪(上、下册)

因本书规模较大,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中国历史百科》编委会2008年2月

明清名人轶闻

奇才进士杨士奇

杨士奇是明朝非进士出身的辅政大臣,与进士出身的杨荣、杨溥一起为官,并称“三杨”。

有一次,“三杨”相聚,以松竹梅为题,各做一首诗。杨荣、杨溥做好诗后都在落款处写上:进土××。杨士奇看了,满脸通红,知道“二杨”讥笑自己不是进士出身,于是奋笔写了一首《题梅》诗:竹君子,松大夫,梅花何独无称呼。回头试问松与竹,也有调羹手段无?

这里,竹、松、梅是“三杨”的借代形式,“竹君子”与“松大夫”指代杨荣和杨溥,“君子”“大夫”是学位的代称,惟独“梅”没有“君子”“大夫”之类的称呼,所以,杨士奇说“梅花何独无称呼”,而杨荣、杨溥很快意识到自己得罪了杨士奇。“二杨”在修辞上犯了忌讳,他们在署名时突显“学位”,是不适当的,是违背“适切对象”原则的。杨土奇还以“调羹”为喻,反问:“你们也有治理国事的能力吗?”意谓自己虽无学位,却有治国的能力。

杨士奇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并非庸碌之辈。相传,杨士奇十四五岁时,与陈盂洁一起去拜见刘伯川,刘叫这两位少年做诗言志,杨士奇写了一首即景诗,诗云:飞雪初晴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琼瑶”是美玉,杨土奇用作冰雪的借喻体,他的奇志体现在“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之中,表示以梅花不怕严寒的风格为自己的榜样,以梅花的美丽暗示自己的美好前程。果然,杨士奇以他的奇才得到朝廷的赏识,青云直上,做到礼部侍郎。

两首写梅的诗,都意在言志,诗人以梅自比。

幽默诗人解缙

明朝洪武二十年,解缙进士及第,授予中书舍人之职。不久,解缙上万言书,冒犯天颜而罢官赋闲,历时八年。后来成祖即位,始得升迁,成祖授解缙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土之职,管理国家文献,主编《永乐大典》。其一:步步登高

一日,解缙随永乐帝游内苑,拂柳穿花,登桥过水,来到桥上时,皇上问解缙:“你对登桥有何感想?”解缙道:“此谓一步高一步。”及至下桥,皇上又问:“下桥你又有何颂语?”解缙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这就是说,无论是上桥还是下桥,都是“步步高”之美意。

做臣子的本领之一是善于在皇上面前说吉祥话,做到投其所好,适其心境,这种本领也是话语修辞的“要义”。其二:文思敏捷

一日,永乐帝问解缙:“你知道夜来宫中有喜吗?可做一诗,以资留念。”

解缙应声便吟诗道:“皇家昨夜降金龙。”

成祖说:“是女儿。”

解缙续吟道:“化作嫦娥下九重。”

成祖说:“已经死了,投入水中了。”

解缙道:“料是世间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宫。”

成祖赞解缙文思敏捷,赏赐有加。

做臣子的本领之一是说话、吟诗必须随机应变,像上述喜剧性应对,就充分反映出解缙“善变”的应对才能。但无论怎么变,都离不开吉祥语、庆贺语以及适切皇上心境的祝颂语,这都是解缙善于修辞的硬功夫。其三:作诗劝谏

明成祖朱棣本想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是他后来发现朱高炽无治世之才,打算另立他子继承皇位。解缙知此秘密后做诗劝谏,诗题为《虎顾众彪图》:虎为百世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于情,一步一回顾。

这是比喻,又是委婉式影射。朱棣读后,为亲情所动,即召太子入朝。谁知这首暗喻诗也害了解缙自己,后来他被朱高煦所杀。

诗书画奇才沈周

明代诗书画奇才沈周,号石田,又号白石翁。沈周的画被誉为“明世第一”,他的画作被列为神品。据·《故宫名画三百种》载:“(沈周)山水花卉禽鱼悉入神晶,于唐宋名流及元代诸贤之作,莫不兼总条贯(系统),揽其精微。”这是讲他的继承所宗之师。又说:“一时名流如文征明、唐寅之流,咸出其门。明代画家声望之隆,以沈周为最。”沈周的学生文征明、唐伯虎画名远播四海,沈周的绘画技艺得此二人之再传,形成名家迭出之局面,遂成吴门画派。

沈周的菩萨心肠、处世之德亦如其画一般美好。有一次,他的邻居丢了一件物品,而这件物品沈周亦有,其邻居到沈家见到此物,便硬说此物是他家的,石田不予计较,由他拿走,后来邻居找到了失物,非常惭愧,一再道歉,沈周仍以笑脸相待。修辞有敬谦、礼让之说,身体语言之修辞亦然,沈周之修养及美德甚得人心。

沈周之画名满天下,求画的船只塞满苏州河,这是由于沈周有求必应的缘故,大凡名流士绅,贩夫走卒,有求者,一概应允。有一次,沈周游西湖,居宝石峰僧舍,求画者把他包围了,其友人刘邦彦做诗笑其事云:送纸敲门索画频,僧楼无处避红尘。东归要了南游债,须化金仙百亿身。

诗的大意是说,像沈周这样有求必应,他想了却南游送画的“债”,恐怕要像神仙那样,分身成“百亿”个沈周,才能应付。虽是夸张修辞,却确实道出了索画者之多。

有个卖画为生的贫士因母亲病重,便临摹了一幅沈周的画求沈周盖章签字,沈周却欣然应允。此贫土卖画得巨款医好了母亲的病,向沈周叩头,沈周以笑迎之,为他医好母亲的病而高兴。

有一次祝枝山拜访沈周,沈周为他画丁一幅林壑幽深图,并写了一首诗赞扬祝枝山“君今文名将盖代,踪迹所至人争迎”,沈周用这样的话称赞自己的后辈,反映了沈周对学生的爱护之情。

沈周有个女儿嫁到吴江名士史西村家,沈周没钱置妆奁,便画了数十幅画给女儿作陪嫁。但女儿的家婆不知沈周的画价值连城,她见媳妇没嫁妆,只有一捆画,一气之下把画卷投入火中烧毁了,史西村知道后大为叹惜。

沈周人品高洁,其画“妙合自然”,“古朴生动”。他有《别友》诗一首,此诗正是他伟大人格的写照:青天一明月,白发两扁舟。各舟载一月,遂生离别愁。明月解随人,人去月不留。岂月管送行?今古长悠悠!道路东复西,行人几时休?一月亦多忙,千万相应酬。举手谢明月,浩歌过吴州。

开头两句诗,“白发”借代诗人与友人,“白”字与“一明月”相应,“各舟载一月”,用比拟修辞法,突出月的纯洁,象征他们的友谊。

茶陵诗人李东阳

李东阳,湖南茶陵人,是茶陵诗派的领袖。

李东阳自小聪明,相传他四岁就能写大楷,被称为神童,并被选送京师进宫表演写字。由于李东阳太小,跨不过门槛,所以要太监抱他进门。抱他的太监对他说:“神童脚短。”李东阳对曰:“天子门高。”

皇上命李东阳写“龙”“凤”“龟”“麟”等字,他都写得很好。皇上见他写字写得好,便将他抱起放在膝上,并让他吃水果,还送给他金元宝。李东阳的父亲站立一旁,皇上见了便以此为题出一上联:“子坐父立,礼乎?”李东阳对曰:“嫂溺叔援,权也。”

溺,落水;权,权宜的办法。李东阳的对句,出于“四书”,皇上赞道:“真神童也!”

有一次,某客人用李东阳之名作一嵌名上联:“李东阳气暖。”

李东阳觉得此上联出得奇巧,因为作者用拆名扩词修辞法,把“李东阳”扩展成李树的东面阳气格外温暖。李东阳依据拆名扩词方法,作一联语云:柳下惠风和。“柳下惠”是春秋鲁国大夫,此名可拆解扩展为:柳树下面惠风和畅。这是嵌名联,又是用的拆词法,当然也可以说是“别解”。

友人拜访李东阳,一进门就敬称李东阳为“李先生阁下”。在闲聊中,客人出一上联:“庭前花始放。”

李东阳说:“下联就是你进门时对我说的话,即:‘阁下李先生。’”

李东阳用“阁下”对“庭前”,十分工整,特别是“李先生”,他分开单用,改变了意义,“李”是李树的“李”,“先”是副词,表时间的“先”,“生”,是生长的“生”。

据《古今谭概》载,李东阳在翰林院供职时,他的家乡有个知县请他饮酒,李东阳喝醉了,醒后对知县说:“今天我舍命陪君子了。”知县说:“学生我也不是君子,老先生你也不要轻生。”李东阳大笑。“舍命陪君子”是修辞上的夸张、敬辞,形式是夸张,效果是对人的尊敬。知县的话“你也不要轻生”是修辞的诡谐推理式,他接李东阳“舍命陪君子”而推出“轻生”这一诡谐用语。

据《玉剑尊闻》载,有个无耻之徒焦芳,因为脸黑而长,不知是福相还是贱相,他听说李东阳会看相,便去请教,李东阳欣然接受,说:“你的相好啊,左边很像马尚书,右边又像卢侍郎,将来一定高中。”焦芳大喜。事情过后,焦芳越想越不是味儿,“左边很像马尚书”,“右边又像卢侍郎”,这不是拆开的“驴”字吗?原来李东阳说他长着一张驴脸。不过,焦芳后来攀附奸臣,竟然当了大官,李东阳意外言中。

海南奇才邱浚

邱浚字仲琛,海南琼台人。

邱浚有神童之誉,六岁时所作《五指山》诗,轰动文坛: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两余玉荀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擘?遥从海外数中原。

这首诗词藻华丽,想象丰富,而出自六岁孩童之笔,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特别是最后两句,可获夸张修辞的金牌。他说五指山就像一个巨大的神灵伸出的巨擘,似乎是从遥远的海外伸过来的巨手,正在数中原大地的人才呢!难怪此诗传至中原时,那些才子们都说小孩子邱浚简直是空棺材出葬——木(目)中无人。他居然说中原无才子!于是,有许多才子都想到海南岛与邱浚比学问。

相传,有一位江南才子到海南岛与邱浚较量,邱浚说:“我以‘孔子’为题,缀一联语。”他向船尾的一根木杆的“小孔”指了指,说,“孔子生舟末。”

一语双关。“孔子”既指周朝的孔子,又指木杆上的“小孔(洞)”,“舟末”既指船尾,又指“周末”,极尽谐音修辞之妙。

那江南才子急出一身汗,搜肠刮肚,也想不出联语,后来急中生智,想起过韶关时,见到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便吟得下联:“光舞起汉中。”“光舞”既指雷电交加,又指“光武”, “舞”与“武”谐音,“汉中”既指年代,亦指天上“河汉”的空间,所以“光舞起汉中”,一语双关,亦具谐音之妙。

邱浚幼年读书时,因下大雨教室漏雨,他与一富家子弟争不漏雨的座位,两不相让,老师说:“我出一对联,谁能对出来,谁就坐无漏雨处座位,上联是:‘细雨肩头滴。”

富家子弟目瞪口呆,邱浚才思敏捷,对曰:“青云足下生。”邱浚的对句可谓“青”出于蓝。旧有“平步青云”之说,意思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就可以达到与青云一样的高度。邱浚的“足下生”三字,便含有脚踏实地努力向上之意。这次比试,邱浚大胜。

第二天,那富家子弟请教父辈,得一联乃针对邱浚的,便要与邱浚比试,联语云: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对曰:焉知鱼不化为龙。

那富家子弟骂邱浚是狗,狗怎能欺虎呢?邱浚却不以骂人为出发点,只说自己“鱼跃龙门”之志,两人之思想境界判然有别。

海南琼山县衙门上有副对联云:子承父业,臣答君恩。

邱浚读后,便向其吐唾沫,恰好被衙役捉住送人衙门治罪。县官问:“你向本县对联吐唾沫,知罪么?”“不是我要知罪,而是你要知罪!”“本官清白,何罪之有?”“你那对联,‘子’在‘父’之上,‘臣’在‘君’之上,该当何罪?”

县官大惊,即刻取下对联,换上不同“语序”的对子:君恩臣答,父业子承。

由此可见, “语序”对表达意义和感情色彩多么重要。

有一位姓“雪”的湖北学使是个贪官,一日到琼崖视学,邱浚便作一上联讽刺他:海南地暖难容雪。“雪”字借音双关。

这学使明知这联语是抨击他的,但却没学问也没胆量作下联以对。据说,这学使回到湖北看到群山时,想出了一下联:湖北山高不计丘(邱)。

这是拟人和双关修辞并用。“不计丘(邱)”是说学使不计较邱浚对他的讽刺挖苦。

有位巡使奉旨到琼崖巡视,见到卫士将邱浚碰倒在街心,他以此为题作一上联,要邱浚吟对,联语云:一脚踢跌小童子。

谁知跌在地上的邱浚不愿起来,要巡使亲自扶他才起来,巡使不知是计,便将邱浚扶起,邱浚吟道:双手扶起大学士。

邱浚自称为大学士,巡使自然是“在下”了。

王守仁叹咏象棋诗

王守仁,明代理学大师,号阳明先生。

阳明先生不仅是理学大师,而且也是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诗人。

王守仁幼年即聪慧过人,有一次,他的祖父竹轩公与友同饮,苦无佳句,王守仁当场献诗云: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依妙高楼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王守仁小小年纪便写出想象丰富、夸张惊人的诗作,可说是神童的“神作”了。

然而写得更“神”的是他的《咏象棋》诗。据《笑诗广记》载,王守仁七岁时,迷恋象棋。某日因忘了回家吃饭,母亲一气之下,将象棋扔到河里。王守仁目睹棋子随波逐流的“惨状”,便做《咏象棋》诗,诗云: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落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山川逐浪游。炮声一响天地震,忽然惊起众士愁。

这首小诗极尽拟人修辞之妙,活画出一幅兵马落水的悲惨图,读之令人心寒。这首小诗,构思奇特,联想丰富,描绘生动,用词适切,体现了王守仁非凡的智慧。

明代才子祝枝山

据明史载,祝枝山于弘治五年中举,当过知县,后升迁为通判。其人博学、善文、工诗,特别擅长书法,其狂草下笔纵横,于似无规则中见功夫。

祝枝山为人玩世不恭,却有著述数十卷。其人近视眼,橘皮脸,络腮胡,六指手,可谓“面目可憎”,但却娶了一个美娇娘。

相传,他的美娇娘是骗来的。通过观察,他发现这美女爱读自己的诗,便把诗贴在她家的墙上,任其抄录。为娶此美娇娘,他建议其父用古桐造琴,因为美娇娘的父亲是弹琴高手。老人依祝枝山之建议叫人砍伐古桐造琴,结果被人告发而吃官司。祝枝山是打官司的能手,美娇娘便向他求救。结果,祝枝山帮美娇娘的父亲打赢了官司,并娶了美娇娘为妻。这些传奇故事都源于明代小说《四杰传》。

祝枝山经常出入妓院、酒楼,生活放荡不羁。有一次,他到一家酒楼饮酒,在付款时却发现没带钱。祝枝山想,老板必知其名,便坦白相告,希望来日付钱。那老板知道祝枝山的字很名贵,便要他写字顶债。祝枝山无奈,便书写联语云:今天真好晦气,全无财铂进门。

老板一看很不高兴,这副对联怎能贴得出去呢?祝枝山道:“你将此联当‘题字’,分三行装裱于镜框中,便是:‘今天真好,晦气全无,财铂进门。’”那老板大喜,他将祝枝山手墨高挂于店堂,果然“晦气全无,财铂进门”。

运用标点和停顿手段改变文字意义的方法,是文人生活的乐趣之一。相传,有一富豪请祝枝山题写春联,祝枝山题曰: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那富豪读后,一肚子火,质问祝枝山。祝枝山不紧不慢,重新断句,读云: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祝枝山另有谐联云:明岁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祝枝山重新断句云:明岁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这都是利用停顿手段改变文字意义的修辞形式。

唐伯虎得知诗友徐贞卿之妻生一贵子,便和祝枝山一起属对贺喜。唐伯虎出上联为: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

唐怕虎把“孩”字拆开来联对,一时把祝枝山难住了。到了贺喜那天,祝枝山问及徐贞卿夫妇属相,知其一属蛇,一属鸡。蛇为巳,鸡为酉,二者合为“配”,于是,祝枝山对出了下联:百年匹配,巳酉两属相当。

作拆字联,是文人最熟悉的文学创作形式,也是文人们卖弄学问的方式之一种。

风流才子唐伯虎

一:唐伯虎的人生

唐伯虎一生只干两件事,一是混迹于女人堆里,二是画画做诗。他画的是誉满天下的画,他写的是情趣盎然的诗。画和诗都是他从美人堆里“混”出来的,这有他自己的诗为证: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画画做诗是唐伯虎的生涯,混迹于“花边”与“柳边”也是唐伯虎的生涯。“花”和“柳”是美女的借代修辞式。人们常用“花”比喻女人的美,所以“花”是女人的“借喻体”。古时妓女被人喻作“柳”,因为柳的体态柔美,又因为柳常被人攀折,所以“柳”成了妓女的“借喻体”。所谓“踪迹花边与柳边”,说得通俗些就是与美女或妓女们鬼混。由于美女是唐伯虎画画做诗的素材,他诗画离不开美人儿,所以他在美人堆里混,却混出了成就,混出了名气。其二:《题仕女图》和《艳情词》

唐伯虎有一幅美女画叫《仕女图》,并有《题仕女图》小诗一首:梅花萧寺日斜时,蓦见惊鸿软玉枝。撮取绣鞋尘下土,搓成药丸疗相思。

画面上有梅花、萧寺、斜阳、惊鸿和软玉枝(美女)。这美女撮土搓泥丸,诗人却说:“搓成药丸疗相思。”这是从美女的情态中得出的诗句。此诗句之妙,妙在比拟修辞之用,即妙在“疗相思”的奇语深意上。诗人与女人混熟了,混出了情意,所以他的诗和画都极尽女人心态之妙。再如他的《艳情词》:昨夜牡丹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问道:“花好奴颜好?”即道:“不如花窈窕!”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件花眠!

诗写得多么生动感人!一个娇滴滴的美女,跃然于诗行之间。诗人运用描绘修辞之绝技,把一位美女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说是诗人写自己的生活。诗人运用“示现”辞式,把他与娇妻的生活再现出来,可谓惟妙惟肖。其三: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伯虎文章写得非常好,但他不追求功名,也不想当官。有个富家子弟徐经才,知道唐伯虎文章写得好,便请他代考,由于被考官发现,唐伯虎被关进了监牢。出狱后,他被取消考功名的资格,从此仕途断绝。那么,他靠什么维持生活呢?只有卖画一条生路。请读唐伯虎的打油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这首打油诗没有提及仕途之事,那是因为他把代考坐牢之事当成“心理禁区”,所以只说“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他赖以为生的就是“写就青山卖”,即画画和卖画。“写就青山卖”,是绝妙的比拟和借代的混合修辞体。“青山”是画的借代体,“卖青山”就是卖画。而诗人把“青山”当成可卖之物,亦含比拟成分。在唐伯虎看来,做官者必贪,他们使的钱是“人间造孽钱”,他在此暗示:我绝对不当官!其四:谐谑诗

有一天,唐伯虎与文征明路过半塘,见一僧人的帽子被风吹走,唐伯虎击掌大笑,并做仿拟诗云:“帽子已随大风去,此地空余和尚头。帽子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空悠悠。”这是仿拟修辞的绝妙例子。所谓仿拟,就是模仿现成格式而临时创新的修辞格式。

相传,有一次唐伯虎在路上遇雨,便进到差役所避雨。谁知这一进去就难出来了,因为他是个大画家,差役们要他画画留念,否则不让离开。这是敲竹杠,但没办法,唐伯虎只好给他们画了一幅画,画上有十几只田螺。画完后题诗云:海物何曾数赠君,也随盘馔入公门。千呼万唤不肯出,直到临时敲窟臀。“千呼万唤不肯出”是指田螺肉是呼唤不出来的,这是比拟修辞;田螺肉只有“临时敲窟臀”打烂屁股才能出来,这是一语双关,暗示差役“敲竹杠”。

人品高洁的文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大画家、大书法家、大诗人,是沈周的高徒。

文征明父亲文林曾任温州太守,居官清廉,他教出的儿子文征明也很节俭。文林死后,文征明生活困难,其父的僚属凑集了一大笔金钱接济他,但文征明坚辞不受。这些僚属很是称赞文征明的人品,便把这些“集资”造了一座“却金亭”,以资纪念。御史俞谏怜爱文征明,想周济他,便关心地问道:“早晚生活可好?”

文征明道:“早晚还有粥吃。”

俞公见其衣衫褴楼,便说:“你的衣衫破旧了。”

文征明道:“只是雨水打湿了,衣裳似乎旧了!”

俞公见文征明淡泊自甘,终不肯接受周济,只好作罢。

文征明与俞公的问答,颇见修辞委婉之美。

文征明五十四岁时,曾授职翰林院待诏,甚得皇帝赏识,但他看不惯朝政之腐败,竟然拒绝提拔,辞官回苏州,建造了一所“玉罄山房”。“玉罄山房”与沈周的“有竹居”、唐伯虎的“桃花坞”齐名,三者都暗含象征意义。文征明用“玉罄”两字,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品格。

文征明与祝枝山、唐伯虎交谊甚厚。有一次,祝枝山、唐伯虎约文征明同游竹堂寺。祝与唐喜欢嫖妓,但文征明却不同流合污。这次游竹堂寺前,祝、唐已设下圈套,先让一群妓女藏在寺内,待文征明进入寺中,这群青楼女子便一拥而上,并苦苦纠缠,文征明却不上当,乘机溜走了。

还有一次,祝枝山与唐伯虎约文征明泛舟行乐,并在舟中藏有妓女,他们想:看你文征明这次在舟中再往哪里跑!但这次计谋,文征明也化解了。当妓女向他扑来时,他便大声呼叫,让湖上的行船来把他接走。

文征明德行高洁,又是诗、文、书、画的高手,他享年九十,这是上天对其德才的报答。

狂放画家徐文长

其一:孝子才子

画家徐文长生性至孝。他幼年丧父,由嫡母苗氏和生母抚养成人。文长十三岁时,苗氏病重,他求神保佑嫡母,跪地拜天叩响头,不知不觉,满头是血,但仍叩头不止。然而,上天无眼,苗氏终于死去,徐文长数日不进食。

徐文长元配夫人早死,他又娶了一个杭州女子为续弦。此女对其生母态度十分恶劣,这可激怒了大孝子,徐文长竟把她卖掉了。后来吃官司,苦不堪言,但他毫无悔意。

徐文长八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和会写标准的八股文,老师赞他是“徐家之光”“徐门宝树”。但他在功名方面,只考了个秀才,此后虽年年赴考,却年年名落孙山。“进士”始终进不了这位“士”人家里,文长似乎有负“才子”之名。但历史终判定徐文长是诗、书、文、画的才子。其二:愤世嫉俗

由于科举屡试屡败,这对自视甚高的徐文长来说,是个极大打击,于是造成其愤世嫉俗的心态,对人、对社会抱着一种仇视、蔑视的态度。他有一首《掏耳诗》,正是这种心态的写照:作哑装聋苦未能,关心都犯痒和疼。仙人何用闲掏耳,事事人间不耐听。

徐文长对人对事都不满,总想闭目塞听,但“作哑装聋”苦未能,越是关心社会,就会越感到绝望伤心。“仙人何用闲掏耳,事事人间不耐听”,这两句诗义含双关,说的是“仙人”,实际是指他自己。

还有一首小诗,徐文长以风竹自况,其修辞亦妙:只堪拟作钓竿横,岂有千云拂雾情。寄语风霜体更忘,只今已自瘦伶仃。

这里,徐文长把自己比作瘦骨伶仃的风竹,认为它只是别人钓鱼的工具,人生还有什么大志呢?其三:名副其实

徐文长的书、诗、文、画都有惊人成就,他的名字就反映出他的专长。

徐文长,本名徐渭,常用“水田月”的名字“发表”作品。“水田月”是从“渭”字拆出来的,反映出他画作的内容。徐文长还有个笔名叫“徐青藤”,这“青藤”也是画的内容,与字的风骨也有关,并且这名字也体现了徐文长本人的性格,所以,他的“名”是“名副其实”的。

徐文长曾寄身于军头胡宗宪门下,胡宗宪在浙江宁波捕获白鹿一对。白鹿,是吉祥之物。胡宗宪为了私人的目的把这一对白鹿进献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