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昆虫,大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06:16:43

点击下载

作者:柳德宝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昆虫,大智慧

小昆虫,大智慧试读:

序言

在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索,就不难发现身边有趣的生物学难题,比如:蚕宝宝为什么爱吃桑叶、会吐丝,米蛀虫为什么可以不喝水,苍蝇为什么难打,跳蚤为什么难捉。生物界充满趣味盎然的爱恨情仇,由此产生奇妙的动物共生与相克,其间小蜘蛛居然能智斗大蛇而取胜,植物不靠农药却能吃掉害虫,克隆了猴子又能克隆大熊猫……物种演绎出丰富而精彩的生命现象。在19世纪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孟德尔(G.Mendel)研究的基础上,摩尔根(T.Morgan)成了现代遗传学的鼻祖。后来学者又提出了基因学说,促使如今科学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学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历经几十年的学术科研、普及提高工作,生物学已拓展成包括分子生物学在内的生命科学,它与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学科纵横交叉,构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此学科为导向,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从没间断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关注,尤其是对昆虫学这门专业的学习。我关注国内外的相关创新、发现,不断地进行文献摘录、积累资料、编制卡片。在长年累月的学习研究中,更参考其中的昆虫生态学、生理学知识,编写了不少喜闻乐见的普及文章。

在这套“生活中的生物学”丛书的编辑工作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聘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青年硕士唐艳同学为本人整理书稿。她在对书中章、节的编制整理上,充分发挥了她的特长。她以坚实的生物学基础,以浓厚的兴趣,不顾体倦神疲,全身心地投入,精细地编目辑录,使书稿凸显出层次、系列,使我从中获得启迪。谨致谢意。此书部分彩照为曹明先生所赠,亦致谢忱。柳德宝2018年7月5日第一章小昆虫,大故事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宋]翁森《四时读书乐》古老的昆虫

大千世界在亿万年的变迁中有着昆虫的许多故事。

昆虫比人类的发展史更悠久,甚至比恐龙的问世还要早呢!虽然考古学家尚未确定最原始的昆虫是什么样的、属于什么时代,但已能肯定在距今3.5亿年前就有大批的昆虫飞翔或爬行在地球的上空和陆地。

蜻蜓是现在存在的最古老的昆虫之一。不过,那时的蜻蜓在昆虫中可是个庞然大物,身体的长度且不说,其展开的两对翅的宽度就超过了现存的任何昆虫的翅宽。古代的蜻蜓翱翔在天空,躯体犹如飞鸟那么大,那时的巨型食肉兽,只要吃到几只蜻蜓,就可暂时填饥了。蜻蜓是现在存在的最古老的昆虫之一。

随着蜻蜓的出现,蟑螂、蟋蟀、蚱蜢、蝉、甲虫也逐渐多了起来,不过它们的体型都比现在的昆虫大,还壮。蟋蟀(图片来源:全景)

那时的大蟋蟀翅长有15厘米,由此推断,从它的发音器所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在1.6公里的地方都能听到它的喧闹声。

到了1.3亿年以前,随着开花植物在地球上的出现,那些专门为开花植物授粉的昆虫如蝴蝶、蛾子、蜜蜂、蝇等已处处繁衍,它们在生物世界里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被誉称为“大刀将军”的螳螂,它的祖先曾和恐龙共同生活在一个时代里。在自然界的变迁过程中,庞大的恐龙在地球上消失了,而幸运的螳螂却历经各种劫难,存活至今,顽强地生活着,如今螳螂的容貌长相与4万年前的螳螂祖先面目几乎相似。“大刀将军”——螳螂

在地中海、波罗的海的海滩边,现代社会的旅游者们,在那里偶而可以捡到各种古老的琥珀昆虫化石。

原来在千万年前,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大片松林,松树的松香油把过往的各类昆虫粘住,各种各样、多彩多姿的琥珀渐渐成形了。琥珀里多姿多彩的昆虫

类似这样的古代昆虫化石,还有甲虫、飞蝇、蜘蛛、蜻蜓、蜜蜂、蟑螂等。

在这些晶莹透明的石头内,这些昆虫有的振翅欲飞,有的匍伏如睡,有的似乎还在格斗撕咬,情态真切,栩栩如生。在我国的抚顺煤矿,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劳动人民在挖掘煤炭时,就发现了种类繁多、保存完好的琥珀昆虫化石,当时还用作药物治病呢!有的琥珀还用作高雅的装饰品,成了珍贵的收藏品。小虫遨游大自然

在大自然的景观中,昆虫有着千奇百怪的样子:青草中的蚱蜢,浑身碧绿;尺蠖虫像树枝;飞行中的苍蝇和蜻蜓,将地面上的一切,齐收眼底;没有肺和鳃的昆虫,能畅游在水里。昆虫虽小,它们具有的本领却引人瞩目,发人深思。

夜深人静,躲在鸡舍缝隙内的小小鸡虱,就像值“夜班”似地钻出来,爬向正在酣睡的温暖的鸡身,品尝美味的鸡血。待到东方欲晓,鸡起身离舍,活动后体温升高,此时鸡虱预感到忍受不住升高的温度,以及鸡身走动、扑打两翼的摩擦震动。于是,鸡虱又返回到缝隙中躲藏起来,等待着夜晚的来临。这说明鸡虱对温度变化的灵敏度极高,它对鸡身上挥发的热量特别敏感,而它头上一对触须虽只有百分之一厘米长,却能正确无误地测知方向和温度的变化。停在叶尖上的蜻蜓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昆虫要首推蜻蜓了,蜻蜓是现存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在距今3亿5千万年以前,便已出现了。那时的蜻蜓在昆虫中可算是庞然大物,身体的长度不说,左右展开的两对翅,宽度竟有27英寸长(约合3市尺),超过了现在的任何昆虫的翅宽。据说,蜻蜓的翅开始时并不大,它行动极其迟缓,即使要飞,身体两边的短翅只能稍稍抖动一下。它的后代,使翅的发展日渐完善,便生存了为了生存,它们不断学着飞翔。时地球上已出现茂盛而高大的植物,为了适应在树与树之间的飞跃,它们练就了滑翔的能力,翅在空中有了浮力,便逐渐发育成了能飞翔的翅。由于食物来源广而且又丰富,蜻蜓的活量大,进食多,体型也随之增大。

许多生活在水里的昆虫,一活跃在水底。一旦它忽上忽下,长时间浮在水面,就是在“预报”将要下雨了。原来它们的呼吸器官与众不同。人和动物都有肺,鱼有鳃,而昆虫常常通过皮肤呼吸。它们的胃肠除担负消化功能外,也能与血管协同呼吸。当天气变化,气压低,水中溶氧不足时,水里的昆虫就会不断地游上水面,使皮肤尽量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达尔文像

这些奇妙的适应现象,都与气候的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19世纪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生物与环境是在矛盾和斗争中发展的进化学说,提出在漫长的岁月里,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生存和发展。

到了20世纪,不少科学家更是利用了昆虫的适应性,创导了仿生学,如模仿苍蝇、蜻蜓的视觉特点,在人造卫星中装配了高空摄像仪,又借鉴水生昆虫呼吸的原理,发明了各种潜水机器,而昆虫的触角,为研制军用和民用的各种天线提供了科学依据。希望正在跨进科学门槛的读者,因此而受到启迪,成为21世纪新兴生物科学的探索者。“十七年蝉”的来历

蝉,俗称“知了”,是一类古老的昆虫,在自然界有3000多种。蝉的幼虫在地下经过多次蜕壳出土上树,待最后一次蜕去硬壳后约3—4小时后就会振翅“鸣歌”了,可是它寿命很短,一般只能活一周左右,长的也不过3—4周,真可谓是“短命”了。那上树的雌蝉经交配后产卵在树枝上,两周后卵就孵化为幼虫,幼虫随即跌落地面钻入地下,穴居在树根深处,吸食根部的汁液,在地下过着漫长的“苦行僧”生活。

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蝉种,其多数幼虫在地下穴居5—9年。可是美洲有一种蝉在地下可生活17年之久,称为“17年蝉”。那么,幼虫为什么能在地下居住这么久呢?蝉

美国的科学家发现,在美国,蝉至少有20个不同的品种,每一种蝉都在遗传基因指导下,按照各自的时间表,繁衍后代。其中17年为一生命周期的“周期蝉”,分布在美国的东部和西部,而13年蝉则分布在密西西比峡谷和南部,其中17年蝉在暴发期可出现每亩高达150万个体的巨大群体,它们作为遵循着一种特别的生命循环周期的物种而生存着。蝉从蛹里出来,就像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最终留下蝉蜕。

科学家认为,这种生物演化是一种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可能在古代就已有了各种不同周期的蝉,它们经历了从第1年到第17年期间每一年的考验、竞争和选择,在第13年和第17年所遇到的天敌较少,于是在“适者生存”的漫长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了第13年和第17年两个年度出世的蝉种,从而形成了生存的优势。这两种蝉龄的蝉由于较少受到侵害,成活几率就高了,因此在美国的各种不同环境地域中形成了具有不同基因优势的周期遗传种。“杀人蜂”的由来

20世纪以来,媒体经常报道骇人听闻的巴西“杀人蜂”事件,据近年美国科学家对该蜂进行的遗传学研究,方知其来龙去脉。蜜蜂

由于南、北美洲土生土长的蜜蜂不尽如人意,因此早在16世纪就引进了既能产蜜又易饲养的欧洲蜜蜂。可是到了20世纪的50、60年代,一群非洲蜂被引进了巴西等美洲各地,与归化的欧洲蜂杂交。由于非洲蜂是从野生蜂发展而来的,其基因非常活跃,且繁殖力高,更是产蜜的好手。非洲蜂王与欧洲雄蜂“一见钟情”,速成伴侣,它们挤走了欧洲蜂王,在南美渐渐形成了非洲蜂的基因库。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批杂交蜂侵入养蜂场中,迅速占据了中南美洲,在中南美洲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200多万个养蜂场接受了杂交蜂的进驻。其具有活跃的基因特性,也产生了个性凶猛的特异种,曾不断袭击人畜,这就是美国新闻媒体所称的“杀人蜂”,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慌。

可是杂交蜂因其优良的产蜜能力而备受巴西养蜂人的青睐,虽有少数凶猛的“杀人蜂”出现,但他们作了严格的科学管理,诸如纯化杂交蜂,强化防护措施,建立远离人畜的蜂房等等。

科学家从DNA图谱中发现,养蜂场中两种蜜蜂之间已发生了基因渗透,彼此进行了遗传修饰,并认为目前的杂交蜂是非洲母蜂侵入到美洲地区后导致的“母系基因流”的产物。今后的任务就是运用基因工程对杂交种的蜂群作定向的纯化研究。杀人蜂

至于“杀人蜂”,随着蜂种的不断纯化也会趋向减少。所有的生物在进化中都拥有成功的遗传基因,由于人工选择而成为世代相传的生理优势,可是有的却对人类不利。早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饲养蜜蜂,但其蜂蜇至今仍使人受罪,“杀人蜂”也因其蜂蜇特别厉害而显得骇人。现代分子生物学正在运用基因学说培育不蜇人的蜜蜂,日本科学家曾在试验基地用射线照射成蛹之前的蜜蜂幼虫,经照射过的蜂蛹,待成虫羽化后产生了变异,97%新生蜂的蜇刺变了形,但不影响其交配繁殖,采蜜器官则无变化。养蜂人在工作(图片来源:全景)蜻蜓的轶闻野趣

对从事科研和野外采集的人来说,记取昆虫的轶闻野趣也是一件乐事。暑期中,您也可寻找机会观察一下。

蜻蜓——捕蚊能手1.蜻蜓 2.蟌(豆娘)

单说蜻蜓就有几千种,比较大型的一类叫蜻蜓,小型的叫做蜻蛉,身体纤细的一类叫豆娘。

蜻蜓是食肉昆虫,尤其是捕蚊的能手。常见它在野外疾飞盘旋时在空间施展“戛然而停”的绝技。这一瞬,正是它捕到了蚊子的时刻。有时,它还会趁农家居室门窗敞开时,窜入房间来回飞。虽说它在屋中巡回飞翔,却是在捕捉室内的蚊子和小飞虫呢。它有时在树梢和树叶间停留,其实是在稍事歇息,以将捕获物细细咀嚼品味。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屋内放了几百只蚊子,同时也放入蜻蜓。几分钟后,用网兜捕获蜻蜓,可发现它的嘴里塞着一团黑黑的蚊子,竟有几十只之多,而且已经在胃肠内消化。豆娘(蜻蜓类)

蜻蜓的非凡视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蜻蜓的眼及其视力。它看物体的复眼,是由1.5万个到2万个小眼组成的。另有三只单眼则是用来感觉明暗光线的。研究视觉的科学家发现,将复眼用漆涂没,蜻蜓感觉不到物体的存在,就会向着光线直上云霄飞去,不再飞回了。如果把单眼涂没,因失去光线,它就会向着物体上下乱撞。蜻蜓的颈很细小,只占头部的极小部分,但可使头任意转动180°,以扩大视野,使其能看到四面八方。

逮蜻蜓时除用网兜捕捉外,也可以用一根长头发,一端系一只苍蝇,另一端绑在棒上,制成钓竿的样子,竖到蜻蜓飞行觅食的场地,等它飞来吃蝇时,即将它扑住。还可用一根头发,两端都系一粒用纸包裹的小石子,充当诱饵,可把数根这类头发抛掷到蜻蜓密集的空间。蜻蜓误以为小石子是飞虫而去追逐,往往被头发缠住而坠落。还可用引诱的办法,当逮住雌性蜻蜓后,用线绑住,以引诱雄蜻蜓飞拢过来,用网捕而得之。

最古老的昆虫

蜻蜓有几千种,它们多数在白天、在高空中捕食昆虫。但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有一种蜻蜓,它们白天隐藏在不见光的暗处,等到黄昏或拂晓时刻才出来,进行超低空飞行,来回穿梭在人群间,不怕人们的往来干扰,有的还飞行在人的膝盖高度。因为离地面近,蚊子和小昆虫特别多,即使在昏暗的光线下,它每分钟也能捕食几十只蚊子哩!昆虫学家称这种蜻蜓为“晨暮蜓”。

蜻蜓也是最古老的昆虫之一,距今3.5亿年前的蜻蜓,却是个庞然大物,身体的长度且不说,它的翅宽达27英寸,翱翔在天空,犹如飞鸟的躯体那么大,那时的巨型食肉兽,只要吃到几只蜻蜓,也可暂时充饥了。虫嘴里怎能长出草来呢?

冬虫夏草,一只干巴巴的僵硬虫体,它的口内却伸出一棵酱红色的呈棒状的草。这究竟是虫还是草?对这样的生物体如何解释呢?

原来,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草原上。我国已有1200多年的药用历史,从1460年起,冬虫夏草就开始出口到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1)雌蛾 (2)幼虫

冬虫夏草中,那虫体原本是一条活虫,从夏天到秋天,这种蝙蝠蛾的幼虫,一伸一屈地游荡在高原草地上,爬来爬去,悠闲自得。它以食草为主,慢慢长大。但在草原上同时生长着一种真菌,这种菌靠自身的子囊孢子起繁殖作用,它弥散在草堆的空间,一旦接触到虫体,就侵入虫体内,随即以虫的体液、脂肪、蛋白质为营养,在虫体内萌发生长。幼虫由此得了真菌病。

入秋后,充满虫体的真菌菌丝体,慢慢从虫的口部伸出一株小“芽”,它向上伸呀伸,渐渐幼嫩的小“芽”变成了酱红色的子座体,秋冬后幼虫僵死,这时它成了既有虫体又有“草”的冬虫夏草。

现代科学已能培养出各种虫体和真菌体,全世界现共有200多种,而我国青海省的野生虫草为上品,药用成分含量最高,这是由青藏高原特有的自然生态因素决定的。

虫草有补肺益肾、止咳化痰等功效,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科学家正在进一步研究虫草的培育及其药用的成分。冬虫夏草谁是跳跃能手?——蚱蜢

人们常把昆虫中的跳蚤称作“跳跃能手”,其实科学家做过实验,跳蚤能跳12英尺高,蟋蟀能跳24英尺高,而蚱蜢也不甘示弱,它一跳就是30英尺高。1 中华蚱蜢2、3 东亚飞蝗

一只普通蚱蜢,平均能跳跃比自己身体长度大20倍的距离,要是人类有它那种跳跃的本领,按比例计算,往前跳,跳三下就可跃过足球场长度的一倍;往高跳,一跳就可以跳过一座五层楼高的楼房。由于长期的自然演化,蚱蜢的后足生有致密的肌肉纤维细胞,数量比人下肢中的肌内纤维细胞还多,弹跳时,能够使两足产生八倍于蚱蜢本身体重的弹跳力。它的弹跳依靠的就是后足里的大约3500个肌肉纤维细胞,这种细胞使蚱蜢只要1/30秒就可完成一次弹跳。

各国科学家正在研究昆虫肌肉的弹跳力,用计算机来模拟昆虫肌肉的结构,并给机器人设计一种弹跳机械,为人类的需要服务。昆虫肌肉的力量你知道有几种知了

夏天,梧桐树上不断地发出“知了——知了——”的鸣叫声,大家都知道:这是知了在叫。但是,你知道吗,世界上的知了可以分成许多种呢!黑蚱蝉

知了又叫作蝉,蝉的鸣叫是靠腹部的一块鼓膜运动而发出的。雄的知了可以叫,而雌的知了是不会叫的,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哑板”知了。每年从五月、六月起,雄知了就开始不断地鸣叫,叫声直到十月才消失。

在上海,比较多见的有三种知了。最常见的一种身体黑亮,个子很大,发出“咋—咋—”的叫声的知了,它的名字叫“黑蚱蝉”;另一种是青绿色、中等个子,发出“叶斯它——叶斯它——”叫声的知了,这叫作“寒蝉”;还有一种灰色小个子,发出“吱——吱——”叫声的知了,叫作“蟪(huì)蛄”。这三种知了发出的叫声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发声器官大小不同,身体大的叫得响,身体小的就叫得比较轻。

蝉在小时候,生活在泥土底下,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蜕皮、羽化才能爬上树枝,它们靠吸树汁生活。雄知了拼命地鸣叫,是为了找雌知了“成亲”,雌知了不会叫,但它听到了雄知了的叫声,就会飞过去“相亲”了。寒蝉蟪蛄白蚁的轶闻新说

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过着集体生活,有高度社会组织性并互相合作的生物就有社会性昆虫,如蜜蜂、黄蜂、蚂蚁和白蚁。其中的白蚁,随着研究的深入,轶闻新说时时让人有所耳闻。

最古老的“社会”种族

作为社会性动物来说,人类存在还不到100万年,蜜蜂、蚂蚁和黄蜂则已存在7000万年,而白蚁却几乎有2亿年的历史了。1937年,苏联科学家沙列斯基在乌拉尔山脉塞尔氏河发现一块化石,经考证,化石里形态清晰的生物,无疑是一种古老的白蚁,与它同时并存的是一只蟑螂,两者几乎成了邻居,它们都被固封在化石之中。沙列斯基以此推算它已有2亿多年的生活史,并绘图描述了这块化石,将这种白蚁命名为乌拉尔白蚁。继而他又推论白蚁是蟑螂的近亲,白蚁起源于有3亿年历史的古老的蟑螂,因为两者的身体构造、发育,甚至肠内的寄生物都非常相似。接着他又推断,在2亿年以前,哺乳动物以及蜜蜂、蚂蚁还没在地球上出现,巨大的爬虫类繁盛的时期,白蚁与蟑螂的天敌,就是长达35厘米以上的大蜻蜓。那时的白蚁已演化为一种强有力的、组织严密的昆虫。在这个组织中,个体完全没有权利,每件事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进行的。后来的科学家把它们称作“自然界的极权主义者”。黑蚂蚁家白蚁

为了证实白蚁与蟑螂的近亲关系,100多年前有一位叫哈根的白蚁分类学家指出,昆虫分有翅和无翅两大类,而白蚁与蟑螂均属有翅类,且都是古老有翅昆虫,两者的构造在系统发育上是非常接近的。他为此还写了专著,为白蚁的分类作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科学家以此为研究依据,把白蚁归类在昆虫有翅亚纲的等翅目中,而蟑螂在有翅亚纲的蜚蠊目中,于是两大古老的昆虫的近亲关系从科学的分类上得到了确认。美国的白蚁权威斯奈德于1949年在国际上出版的《世界白蚁名录》中总共收录1929种白蚁,其中古老的白蚁化石种就有68种,且在白蚁化石中伴有蟑螂的踪迹。

白蚁的繁殖力

很多文章把白蚁的蚁后列为昆虫中繁殖力最强的典范,认为一只蚁后每秒钟产一个卵,一天内产卵可达10万个甚至更多,一个月多至几百万个卵。一个由300万只白蚁组成的蚁群,可能全是一只蚁后的后代。但传说的白蚁繁殖率可能是不确切的。蚁后

在白蚁社会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一个白蚁巢里大约95%的居住者是工蚁。工蚁没有生殖功能,不起繁殖后代的作用,但却担负筑巢、取食、清扫、开路、喂食及搬运蚁卵、照料幼蚁等各项维持群体生活的任务,扮演着“管家”的角色,尤其是蚁后的产卵生育、生老病死都由工蚁掌管着。

这种颇为意外的结论是经过了长久的考察和研究才得出的。英国科学家斯克费在非洲研究了20多年的白蚁,科学地记载了南非西南开普地区的黑龙弓白蚁,它属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白蚁科。斯克费发现了不少有关白蚁社会中蚁后与工蚁的关系的秘密。蚁后在蚁巢中是个庞然大物,为了不断地生儿育女,唯有依赖工蚁不断地喂食,然而蚁后的产卵多少和产卵持续时间都与喂食的连续性有关。每当进入冬季,贮食渐少,工蚁供给蚁后的食物就减少,蚁后就停止产卵;春季来临,食物来源多了,工蚁慷慨地喂食给蚁后,蚁后的腹部随之膨胀起来,开始产卵。但蚁后对子女全然不顾,工蚁则不断地把产出不久的卵粒搬运到“育婴室”去。一旦幼蚁多了,工蚁照顾不全时,工蚁就以减少供食为信号,提醒蚁后停止产卵;假如巢内境况不佳,为了保障提供给全社会成员的食物,工蚁会把卵吃掉,甚至还会把幼小的白蚁吃掉。因此,食物的来源严格限制着新生命的数量,工蚁仿佛在从容不迫地促使蚁后“计划生育”。一旦食物丰富,工蚁就护在蚁后周围,辛勤地侍候、喂食,蚁后就不断地产卵。白蚁家族1.工蚁 2.繁殖蚁 3.兵蚁 4.蚁后 5.蚁王

寿命及葬礼

蚁后一般可以活20年以上,在蚁后晚年时,尤其是在蚁巢内产生了新蚁后或工蚁接纳了新蚁后时,工蚁则会残忍地把它们的老母亲——老蚁后消灭掉。此时,工蚁会释放出一种集聚信息素,然后密密层层地集中在老蚁后周围,不断地在其巨大的腹部周围触舐,它们的唾液能使任何生物变黑,老蚁后柔软的腹部日渐消瘦萎缩。老蚁后被舐死后只剩下一个空壳。空壳有时还会被吃掉,而老蚁后在严酷的死刑前,从不显露出任何痛苦的迹象。工蚁同样不允许两个蚁王存在,它们会很快地剪除老蚁王,而老蚁王因个小体弱,很快地就消失了,老蚁王成了老蚁后的殉葬品。蚂蚁是高度社会性昆虫,图为蚂蚁在行军途中。第二章遨游昆虫世界秀丽的草蛉

跨入自然界,只要仔细观察、勤于纪录,你就会发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奇事,秀丽的草蛉就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昆虫。

它驻留在草叶上,网状的两对翅又长又阔,薄如透明纸,身体细长柔软,全身披着草绿色,也有少数为黄绿色和黄色。那一对细长的丝状触须,不时地摆动着,体态文雅别致,美丽极了。

草蛉交配后,雌蛉在植物叶片上分泌一点黏液,随即将腹部往上一翘,拉出一条比头发还细的丝,卵就产在丝的顶上,待干后便奇特地竖立在叶片上,卵丝巍然不倒,飘在空中,悠哉,悠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