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强音:邓小平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理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04:17:29

点击下载

作者:马夫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伟大强音:邓小平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伟大强音:邓小平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试读:

前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2010年1月

一、调整科学政策

●邓小平强调指出:“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科学研究是一件大事,要好好议一下。”

●华国锋强调说:“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邓小平谈到科技人才时说:“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邓小平指示整顿科学院

1975年1月8日,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周恩来主持。

会议首先讨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决定将《宪法修改草案》及其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成员的候选人名单,提请全国人大讨论。

接着,全会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李德生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职务。

就在全会召开前的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1月13日,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864名。会议的议程是:修改宪法;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和任命国家领导工作人员。朱德主持会议。

在热烈的掌声结束后,周恩来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

周恩来在报告中,重申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两步设想”:

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这个报告是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周恩来的讲话,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17日,大会继续举行,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一致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周恩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会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委员,任命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为朱德,副委员长为董必武、宋庆龄等22人。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吴桂贤、王震、余秋里、谷牧等为副总理。

当年年初,周恩来为国操劳,积劳成疾,实际上开始由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7月中旬,党中央决定对中国科学院进行整顿。党中央作出这一决定,首先是由于在全国逐步展开的整顿工作,客观上促使着中国科学院进行整顿。

邓小平受周恩来委托主持国务院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治理整顿,整顿的重点单位之一就是中国科学院。邓小平指出,要“整顿中国科学院,加强领导”。同时,党中央批准了关于整顿中国科学院的报告。

当时,中科院在科研路线、专业队伍、科研机构等方面都受到巨大的破坏;科研工作正确的方针、政策遭到批判和否定;领导干部和科学家受到批斗和摧残;领导班子被改组,研究机构被肢解。原有的106个研究所仅剩下40多个。

院长兼党的核心小组组长郭沫若,已年老多病,胡耀邦担任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第一副院长,主持科学院的日常工作。

邓小平敏锐地看到,不把科学技术搞上去,经济很难上得去,现代化建设更将是一句空话。因此,整顿科学院便成为了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

邓小平以他革命家的胆略和果断的作风,开始全面整顿。邓小平说:

要通过整顿,解决农村的问题,解决工厂的问题,解决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一项被称为“全面整顿”的工作开始了。

7月中旬,党中央派胡耀邦与李昌、王光伟等参加中国科学院的核心小组,领导科学院的整顿工作。胡耀邦担心难以胜任,谦逊地说:“中央领导同志要我到科学院,我很担心。我一夜未能入睡,我60岁了,这是最后一次分配工作。”

7月22日,胡耀邦走马上任。他雷厉风行,开始了对科学院的全面整顿。

胡耀邦首先整顿领导班子,执行科技工作正确的方针政策,加强领导力量。

1975年8月,胡耀邦主持有各部委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规划座谈会。

在这次会上,胡耀邦向与会者强调两个问题:

1、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科技工作必须走在前面;

2、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必须划清发挥科技人员作用与“专家路线”和钻研业务与“技术挂帅”等政策界限。

胡耀邦等人参加党的核心小组不久,中央又先后调进刘华清、王屏,增补了武衡和胡克实。核心小组改组后,改变了原核心小组政治、业务“一把抓”的现象,把行政业务和党的工作分开,专门建立行政办公会议,分工专人抓业务。

胡耀邦领导开展整顿工作

1975年10月,党中央正式任命胡耀邦为中共中国科学院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李昌、王光伟为核心小组副组长,核心小组组长继续由郭沫若担任。

科学院领导班子的改组,为整顿工作的深入展开创造了条件。

在加强科学院领导力量的同时,胡耀邦十分重视并强调发挥研究所所长的作用。他不辞劳苦,召开一系列座谈会,深入各研究所,找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特别是科研人员谈话。

10月31日,胡耀邦在座谈会上指出:

要重视选拔业务干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大力扶持业务干部的威信……支持他们大胆放手地抓业务工作,没有这一条对大干快上不利。

胡耀邦还多次提出,要恢复所长制:

选所长、副所长、室正副主任,最好是对本行业务比较精通或比较有权威的,为科学界所公认的,是第一流的……这些人一上来,实际上是一种无形的影响,他会使人感到有奔头,这是一种精神力量,鼓舞力量。

胡耀邦对科学院的思想整顿工作抓得很紧。8月15日,在一次座谈会上,胡耀邦宣布整顿工作主要是全院各级领导班子的组织整顿和思想作风的整顿,而思想作风方面的整顿时间需要更长一些,任务更为艰巨。

10月15日,胡耀邦在一次会上明确指出了科学院有些人科研思想不正确的问题。他说:“为什么这次要以思想整顿为主呢?因为现在好多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是妨碍科研、破坏科研的,不是去帮帮科研发展,为科研服务,而是妨碍甚至破坏科研工作。”

胡耀邦在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说:“我们现在脱离了单纯的脊椎动物,有了脊椎,就有了骨头,就可以爬行,可以站起来。人没有骨头能行吗?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革命者,要搞点马克思主义,搞点骨头。”他这番话是有深刻寓意的。他鼓励科研人员“高举骨头前进!”

为使科学院的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牢固地树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思想,胡耀邦在科学院共青团纪念红军长征40周年的大会上,专门作“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新的长征”的报告。

胡耀邦生动地叙述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和取得的伟大胜利。他说:“长征到现在40年了,我们全国人民要再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要进行一个新的长征”,这个新的长征就是“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们可爱的祖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现在,我们新的伟大的长征的进军号已经吹响了!”“我们一定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水平,在本世纪末一定要站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前列”。

胡耀邦满怀激情地说:

25年后的今天,是2000年,那时要开这样的大会,要请立下丰功伟绩的同志上台,请你们讲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的长征故事。我们这些人呢?假如我能挣挣扎扎地活到那一天,我将向为祖国“四化”贡献了力量的人祝贺,把我的希望献给为祖国奋斗的年轻人。

在改革科技政策的同时,中国在与外国科技合作方面也取得重大成果。

1975年2月2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冈比亚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在北京签字。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参加了签字仪式。外交部长乔冠华和冈比亚外交部长阿利乌·巴达拉·恩吉,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协定上签字。

3月14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在北京签字。

圭亚那方面参加签字仪式的有:总理伯纳姆、工程和住房部长纳拉因等。

中国方面参加签字仪式的有: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外贸部副部长柴树藩等。

中国外经部副部长李克和圭亚那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长杰克,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协定上签字。

9月9日,中国和墨西哥在墨西哥城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墨西哥合众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协定》指出:

第一条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精神和平等互利原则,通过交流有助于两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科学技术知识、经验和成就,发展两国间的科学技术合作。

第二条双方将通过互相派遣专家考察科学技术知识、经验和成就或进行专业实习,交换专家传授科学技术经验,互相提供科学技术资料和科学实验用的种子苗木,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方式,实现两国的科学技术合作。

该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5年。这些协议的签署,加强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科学技术交流,对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邓小平听取科技工作汇报

1975年9月26日,邓小平主持国务院会议,听取《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汇报。

邓小平在听取汇报时十分认真,时而点头,时而沉思,并对提纲提出修改意见。

邓小平对这个文件的起草、汇报、反复修改,到最后定稿,都倾注了大量心血。这充分反映出他对整顿、振兴、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的关切心情。

胡耀邦不负党中央和邓小平的重托,亲自主持起草了《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后改为《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

在起草《汇报提纲》时,胡耀邦提出总体思路,提出分几个部分,由李昌、王光伟、胡克实等人分头起草,最后由郁文、吴明瑜和罗炜协助。胡耀邦逐章、逐段、逐句审定,反复推敲,在几经修改后,由胡耀邦、李昌、王光伟3人联名上报。

关于自力更生与学习外国的关系,《汇报提纲》明确地提出要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把外国的一切先进科学技术统统拿来,为我所用。《汇报提纲》指出,必须经常地密切注意和调查研究国际上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要千方百计地收集、研究、分析外国的科技文献资料,做到知己知彼,吸取长处,避免爬行和走弯路,迎头赶上。《汇报提纲》指出,为了争取时间,争取速度,我们有必要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引进是为了借鉴,为了促进我们自己的创造,而不是替我们创造。必须积极开展国际科学界的友好活动,还要争取利用一切机会,在科学技术上多吸收一些东西。

关于理论与实际、基础与应用的关系,《汇报提纲》强调了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要正确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要以大部分科技力量,积极地认真地解决经济建设提出的课题,要引导科技人员十分关心自然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但是,又不能忽视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基础工作。生产实践和科技应用要总结提高,就要有理论研究。

胡耀邦开始按《汇报提纲》分几个部分作简要汇报。他说:“解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我们用了20多年时间,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二百年的路程。但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

邓小平插话说:“这一点要谦虚一点好。”

在谈到科技工作的组织体系时,胡耀邦说:“全国科技战线专业科研机构有:(1)科学院系统;(2)国务院各部、委、办系统;(3)各省、市、自治区系统;(4)全国高等院校系统。专业科研机构共3309个,职工近40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5万。”

这时,邓小平插话说:“要加上国防工办单位,全国应加在一起。”国防工办主任方强补充:国防工业7个院,96个所,13.6万人,其中科技人员4.8万人。

胡耀邦继续汇报说:

科技路线的任务,第一,是为生产需要服务;第二,是发展新兴科技领域;第三,是研究基础科学。

当问到什么是三大前沿科学时,王光伟回答,三大前沿科学就是基本粒子、天体演化、生命起源。

胡耀邦汇报科学院整顿时说:“一周只有4个半天搞业务。”

胡乔木马上补充说:“看电影也占工作时间。大家不满意。”

邓小平微笑着说:“怎么会满意呢?”

胡耀邦谈到科技人员生活时,邓小平说:“所、研究室领导不调整,说落实,他搞他的。一个县,一个工厂不把班子弄好,谁执行政策?你落实,他就落虚,归根到底是领导班子的问题。”

接着,李昌汇报了几点:一是请中央调些干部;一是想在怀柔办一高等科技学校,招高中生,半工半读,加强自然科学基础和外语的学习;一是办进修班,把各行各业在科研上表现特别突出的调来培养;一是办一个宣传自然辩证法的刊物。

邓小平对此指出:

不懂外文,你搞什么情报;没有数理化,你名为高中、大学毕业,你怎样搞自然科学!这是对教育部提出的问题。不但懂外文,也得有基础知识,不然外文的东西也翻不出来了。

从科学技术在整个国家建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作用出发,邓小平强调指出:

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科学研究是一件大事,要好好议一下。“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的思想,反映了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必然途径。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汇报提纲》进一步明确阐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指出“科研要走在前面,推动生产向前发展。”

在听取中国科学院《汇报提纲》的汇报时,邓小平对许多知识分子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从事科学研究的爱国敬业精神给予肯定。他感慨地说:“广大的科研人员实在是想搞研究啊!”

邓小平针对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员陈景润,秘密从事数学尖端课题研究而被诬为“白专”典型一事说:“这究竟算是红专还是白专?像这样一些世界上公认有水平的人,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说什么‘白专’,只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好处,比闹派性、拉后腿的人好得多。现在连红专也不敢讲,实际上是不敢讲‘专’字。”

邓小平提出,对陈景润这样的人应该爱护和赞扬。针对一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著名半导体专家被强行改行,只能进行业余研究的情况,邓小平指出:

这种用非所学的人是大量的,应当发挥他们的作用,不然对国家是最大的浪费。他是学部委员、全国知名的人,就这么个遭遇。为什么不叫他搞本行?

邓小平肯定加强自然科学研究,整顿研究所、室领导班子的意见,强调科研必须走在国民经济的前面,对有水平的人要加以爱护和赞扬;要选党性好、组织能力强的人给科技人员搞后勤;对一不懂行,二不热心,三有派性的人不能留用。

邓小平关于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的观点和对广大科研人员工作的肯定传出后,广大知识分子倍感亲切,深受鼓舞。《汇报提纲》经国务院会议讨论通过了。邓小平让再做些修改,但原则要保留。提纲在力求弄通毛泽东提出的科技战线的具体路线问题方面,提出要正确处理6个关系:

1.政治与业务的关系。

2.生产斗争与科学实验的关系。

3.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的关系。

4.自力更生与学习外国长处的关系。

5.理论与实际、基础与应用的关系。

6.党的绝对领导与百家争鸣的关系。

对于自然科学学术问题上不同意见的争论,提纲提出了务实的意见,认为,“必须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学术讨论的办法,通过科学实践来解决,不能用行政命令办法,支持一派,压制一派。更不能以多数还是少数、青年还是老年、政治表现如何来作为衡量学术是非的标准。”

胡乔木把文件的标题改为《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后报送毛泽东。当时,《汇报提纲》为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邓小平在科学大会上讲话

1978年3月24日下午,全国科学大会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在开会之前,中共中央发出召开科学大会的预备通知,1977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9月18日发出,半年之后1978年3月18日开会。

通知上最重要的是肯定20多年来,中国科学工作的路线、方针和科技人员的努力,同时提出来要恢复研究生制度,恢复职称制度等等。

因此,这个文件发下以后,很多地方特别是知识分子荟萃的地方,被充分发动起来了。

3月24日16时,华国锋主席同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副主席等一起登上主席台。顿时,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里一片欢腾,参加大会的近6000名代表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出席这次大会的还有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乌兰夫、方毅、苏振华、余秋里、张廷发、耿飚、聂荣臻、倪志福、徐向前、陈慕华、赛福鼎、王震、谷牧、粟裕、罗瑞卿等。

在主席台上就座的还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和国防科委的负责人,大会领导小组成员和大会秘书处负责人,老、中、青科学工作者和工农兵代表,以及其他有关人士。

邓小平主持这次大会。

华国锋作题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讲话。

华国锋说: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只有动员和依靠亿万群众才能进行这个事业,只有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把各条战线的广大群众切实地组织起来,才能进行这个事业。人少了不行,一部分人也不行,一定要亿万群众,一定要整个中华民族来一个大提高。

华国锋说,我们强调依靠亿万群众,同时又要大力加强专业科技队伍的建设。专业队伍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尖兵和骨干力量,他们担负着科学技术上的攻坚任务,担负着向广大群众普及科学技术的任务。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给专业队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专业队伍又反过来给广大群众队伍以指导,并且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加以提高。这应当是我们国家科技队伍的体制,同时也就是我们科技战线上的人民战争的胜利道路。

接着,邓小平发表讲话,他说:

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我们大家感到非常高兴,全国人民感到非常高兴……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积极开展科学实验运动。青少年中,出现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新风尚。一个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热潮正在全国迅猛兴起。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光明灿烂的前景。

顿时,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邓小平接着说:

同志们:

在二十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我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根据华主席的提议,党中央决定召开这次全国科学大会,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重视科学,制订规划,表彰先进,研究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措施。

接着,邓小平就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意见:

第一个问题,对科学是生产力的认识问题……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邓小平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邓小平说,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邓小平说: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我们既然承认了这两个前提,那么,我们要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大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当然就不能不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大力发扬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

邓小平接着指出:

第二个问题,关于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造就这样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

邓小平在谈到科技人才时说:

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革命,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

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我们工人阶级的杰出人才,是来自人民的,又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才能不断涌现杰出人才。有了这样的杰出人才,又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邓小平认为,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在科学史上,可以看到发现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对科学事业起多么大的作用!世界上有的科学家,把发现和培养新的人才,看作是自己毕生科学工作中的最大成就。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国家现在一些杰出的数学家,也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被老一辈数学家发现并帮助他们成长起来的。尽管有些新人在科学成就上超过了老师,他们老师的功绩还是不可磨灭的。

邓小平接着指出:

第三个问题讲讲在科学技术部门中怎样实现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能不能把我国的科学技术尽快地搞上去,关键在于我们党是不是善于领导科学技术工作。

邓小平在讲话中还说:

科学技术的业务工作,应当放手让所长、副所长分工去做。不论是党内的还是党外的专家,担负了行政职务,党委就应当支持他们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真正做到有职有权有责。他们同样也是党和国家的干部,决不应当见外。党委应当了解和检查他们的工作,但是不能包办代替。

邓小平还指出,科技学术论文的评价,科学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考核,研究计划的制订,研究成果的鉴定都应当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广泛倾听有关科学技术人员的意见。对于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必须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展开自由的讨论。在科学技术工作中,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这是科学研究机构党委实行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

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极大的理论勇气,明确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求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和深刻领会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此言一出,振聋发聩。

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科学技术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含义。

邓小平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科学技术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和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的产生,阐明了科学技术在多方面直接体现为生产力,并明确告诉人们:“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

从这次讲话可以看出,邓小平已将科学技术放在了生产力的首要位置,初步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社会各界响应邓小平讲话

1978年3月2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

邓小平的讲话引起大家的强烈反响。

南京天文台的台长张钰哲,当时已经70多岁了,听了邓小平的讲话,他老泪纵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农科院院长金善宝激动地说:

我今年82岁了,但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在新长征的道路上,我要把82岁当成28岁来过。

上海生理所所长冯德培讲,听了小平同志的讲话以后,过去很多争论都解决了,这样大家都可以放手放心干事情了。

会议结束后,聂荣臻和邓小平都接见了陈景润,并和他亲切合影。会议还表彰了一大批科学工作者。

参加科学大会的有5000多名正式代表,加上有关单位列席的,共有7000多人,这个会议影响很大很深。当时的会议简报,反映了会场上很多动人的场景和气氛。

时任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的吴明瑜,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

科学大会最重要的意义有两条:第一,振奋人心,改变了知识界的命运,从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迎来了新中国的春天。

第二,科学大会把科学技术提高到一个空前的地位。现在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家都觉得是轻而易举的一句话,但是不知道这句话有千斤重。

3月31日,科技大会闭幕,8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郭沫若说:

亲爱的同志们:

英明领袖华主席和敬爱的邓副主席的重要讲话,方毅同志的报告,我表示衷心的拥护和热烈的欢呼。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郭沫若指出,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杰出的贡献。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复兴。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郭沫若说:

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最后激动地说: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4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关于科学技术方面情况的介绍,并且热烈地进行座谈讨论。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庆龄、乌兰夫、廖承志、姬鹏飞、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许德珩、胡厥文出席这次座谈会。

方毅在座谈会上介绍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的盛况,着重讲述中共中央关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技术事业的战略决策:1978年到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以及全国科学大会结束以后,需要抓紧落实的几件工作。

方毅说:

邓副主席透彻地阐明了科学技术战线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方针、政策问题。华主席和邓副主席的重要讲话,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提出了党中央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

方毅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之情,他说:

郭沫若同志说得好,科学的春天到来了!郭老的话,充分表达了全体代表的心情……光明灿烂的前景,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方毅接着指出,党中央召开这次全国科学大会,集中地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愿望和决心。真理所在,万众归心。

委员们在座谈中指出,方毅副总理关于科技方面情况的介绍,十分鼓舞人心。委员们还在发言中就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建议和措施。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后,中国科技事业出现喜人的新局面。

当时,铁道兵某师党委领导成员像打仗一样学科技,他们在施工第一线办起了业余夜校,组织干部、战士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并且带头参加夜校学习。

副师长王柱为了使自己系统地掌握铁路工程这门科学技术,更好地带领部队加速祖国的铁路建设,仍然认真参加学习。

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刘玉咸,对铁路工程知识了解较少,深感工作不便。参加夜校学习后,他都认真做笔记,课外还抓紧复习。

在师党委领导成员的带动下,全师机关干部战士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的热情高涨。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新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日益显示出的巨大力量,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阐发的也更深刻,分量也越来越重。

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党中央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发展科技方针。与此同时,邓小平以其深邃的战略目光,用全新的视角,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及时、果断地作出高度的理论概括。

邓小平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5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古·胡萨克。

当胡萨克来到人民大会堂时,邓小平健步向前,同胡萨克热烈拥抱,互致问候。

根据礼宾安排,邓小平只和陪同胡萨克总统来访的正式成员握手。兴致特别高的邓小平主动走到随行的工作人员面前,跟他们也一一握手。

握手后,邓小平回到胡萨克身旁。他们满面笑容地站在一大群摄影记者前,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拍下老战友愉快见面的镜头。“现在你们都满意了吧。”邓小平诙谐地跟记者们说着,同时向他们挥挥手,然后同胡萨克一起走进会见大厅。

宾主刚坐定,胡萨克看到邓小平掏出烟卷,马上拿出打火机给邓小平点烟。胡萨克对邓小平说:“我知道您的名字至少已经有50年了。”

胡萨克说,他给邓小平点烟是为了向他“表示敬佩”。

两位老一代革命家像拉家常似的越谈越高兴。胡萨克对邓小平说,他们为共产主义都已奋斗了50多年,其中有好的经历,也有不好的经历。

邓小平马上插话说:“好的记住,坏的忘掉”。“对,这样才能保持永远乐观。”胡萨克完全同意邓小平的意见。

邓小平告诉胡萨克,他本人也有三上三下的历史。他说:“总结历史要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才能得到益处。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要着眼于开辟未来。”

他说:“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在愉快的交谈中,胡萨克称赞邓小平主席在领导中国改革工作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邓小平说:“有好多事都是其他同志干的。”

在谈到双边关系时,两位老革命家都对当前中捷两党、两国的密切关系表示高兴。

在这次会见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邓小平指出: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胡萨克对邓小平的观点表示赞赏。

会见结束后,邓小平设午宴招待胡萨克总统和随同来访的贵宾。

正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下,当时,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9月8日,中国技术市场信息联络部指出,当年上半年,我国技术市场的成交合同达5.0872万项,成交金额为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9%。

这是根据26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城市技术合同登记统计的数字。从这个统计看,当年上半年,技术转让与技术服务的合同比例上升,由研究开发机构及各类技术开发服务机构提供技术的合同比例上升,能源、交通、通讯、教育卫生领域技术成果转让合同比例上升。

当天,技术市场信息联络部的信息发布中心,首次组织向首都各界展示了一批科技成果,并且进行技术交易,涉及轻工、化工、农机、交通、船舶、仪表、电子、饲料加工和食品等行业,仅专利技术就有3000多项。

同时发布的还有投资、借贷信息;物资供求信息;外商在大陆投资、合资意向信息,以及近200件国外日用小商品样品。

9月14日,41名富有改革和开创精神的科技实业家,在北京获得科技实业家创业奖的金奖和银奖。

获得金奖的10名科技实业家是:王震西、李太航、庄火荣、金燕静、万润南、王洪德、王永民、奚同庚、徐灿根和温邦彦。

芮杏文、宋健、马洪、童大林、吴明瑜等,为获奖的科技实业家颁发证书和奖杯。

宋健在祝贺他们获奖的时候说:

你们所从事的事业代表了体制改革的方向。全国科技界从你们取得的成就中受到鼓舞。为了实现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希望若干年内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一大批科技企业家,创建一批外向型的新技术、高技术产业。一方面带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发挥科技优势,使我们高技术、高增值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科技实业家是在改革大潮中涌现的创业者。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材料,当时中国有1万多家由科技人员走出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创办的科技实业。

科技实业家们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天获奖的科技实业家是经过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推荐或申报,经24名各方面专家评选出来的。

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讲话

1992年1月19日上午,在深圳火车站月台上,几位省、市负责人和其他迎候的人们,在来回踱步,互相交谈,他们正以兴奋而激动的心情等待邓小平的到来。

9时许,远处传来马达的轰鸣声。接着,一列长长的火车徐徐进站。列车停在月台旁边。

不一会,邓小平出现了!人们的目光和闪光灯束都一齐投向这位领一代风骚的伟人身上。

邓小平身体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脸,身着深灰色的夹克、黑色西裤,神采奕奕地步出车门。他的足迹,在时隔8年之后,又一次踏在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这块热土上。

下车后,邓小平满面笑容地同前来欢迎的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市长郑良玉一一握手。

握手时,谢非说:“我们非常想念您。”

李灏说:“我们全市人民欢迎您的光临。”

郑良玉说:“深圳人民盼望您来,已经盼了8年了。”

简洁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全省、全市人民对邓小平的想念和崇敬之情。

邓小平是创办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者。早在1979年4月,他在听取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并颁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国经济特区就这样诞生了。深圳特区是邓小平亲自开辟的最早的改革开放的试验地之一。它的发展情况,邓小平当然十分关注。

1月20日9时35分,邓小平在省、市负责人陪同下,来到国贸大厦参观,该大厦的女职工,整齐地站在两旁,鼓掌欢迎邓小平,并齐喊“邓爷爷好!”

邓小平高兴地向她们招手,并鼓掌致意。

在53层的旋转餐厅,邓小平俯瞰深圳市容。他看到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很是高兴。

离开国贸大厦后,邓小平乘车去深圳先科激光公司参观。先科激光公司,是一间高科技企业,引进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先进生产技术,是我国当时唯一的生产激光唱片、视盘和光盘放送机的公司。江泽民、李鹏、王震、田纪云、刘华清等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人,曾先后到过这里视察。

车子到达先科激光公司时,该公司董事长叶华明等人迎上前去,和邓小平热烈握手。

有人介绍说,叶华明是叶挺将军的儿子。

邓小平握住叶华明的手亲切地问:“你是叶老二吧?”“不是,我是老四。”叶华明伸出四只手指回答说。“呵,我们快40年没见面了。”邓小平深情地说。“是的,我那时是小孩,现在50多岁了。”“你弟弟叶正光在哪里工作?”邓小平对革命家的后代十分关心。

叶华明说:“在海南岛。”

原来,叶挺将军于1946年不幸飞机失事遇难后,叶华明于当年5月离开延安,叶正光于1952年到1960年,都是生活在聂荣臻元帅家里。邓小平同聂帅常有往来,所以那时见过他们兄弟俩。

在公司贵宾厅,邓小平听取关于公司情况的介绍。先科激光公司于上一年10月12日正式投产,使我国继荷兰、日本、美国之后,成为第四个能够生产激光视、唱盘的国家。该公司可年产激光唱片500万张,视盘150万张,激光视、唱盘放送机各5万台。

邓楠拿起一块闪光锃亮的激光视盘给邓小平观看。这种恍如镜子般的盘片,能储存10.8万帧色彩逼真的清晰图像,可长久保存,永不磨损。

邓小平听了,十分感兴趣,问:“是什么材料?”

公司的人员回答说:“塑料上面镀一层银。”

邓小平又兴味盎然地看了激光视盘的特性、音响效果、功能和检索能力的表演。当他看到传记资料片《我们的邓大姐》时,对身旁的广东省委书记谢非说:“我今年88岁,邓颖超同志和我同年,都是1904年生的。我是8月出生,她比我约大半岁。”

1992年1月19日到23日,邓小平在深圳的这段日子,是极不寻常的日子,它将永远记载在深圳建设的史册上,邓小平来到深圳,使深圳进一步涌起改革开放的春潮。

邓小平在深圳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中国当代改革历史上,邓小平1992年初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的南方视察之行,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说:

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邓小平又指出:

经济发展的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