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世感言300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09:42:26

点击下载

作者:艾丰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悟世感言300条

悟世感言300条试读:

作者简介

艾丰,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著名记者、著名经济学家、作家、研究者。河北省玉田县人,1938年生,196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1981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

曾任《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总编辑。曾兼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曾获得首届中国新闻记者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首届中国社会科学著作最高奖“吴玉章奖金”以及“卓越质量工作领导者”称号。

第二版前言

1996年,本书以《艾丰随感210条》为名发行了第一版。

当时,我还在《经济日报》总编辑的岗位上,这本书就成了我在人际交往中送给别人的一件礼品。送给过采访对象,送给过企业界的朋友,送给过政界人士,包括县、市、省(部)各级领导同志,还送给过宣传战线上的中央领导同志。君子之交淡如水。文化人,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品,是想与别人交心,也是为了求得对方的指教,是件很自然很得体的事情,所以送出不少。当然,社会上也发行了一些。

陆续收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信息反馈。有的人说,我把你的书放在床头,睡觉之前,翻上一二十分钟,阅读很轻松,也有一些收获。有位企业家见到我,就把书中“世界不是为你存在的”那一段背诵给我听,然后拿出手机,把上面抄录的这段文字给我看,问:“我背得不错吧?”有几家杂志和报纸以《智慧人生》为专栏,连载了书的摘录。一些年轻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很爱读其中的一些段子,受到不少启发。某位主管宣传的中央领导同志,有一次见到我说:“你那本书我看了,都像你说的那样吗?”我原以为他不会看我的书,他这样问,说明他阅读得很认真。于是我回答道:“随感算文学,一家之言而已。”确实,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年过去了,当时热心于本书的出版和赠送事务的《经济日报》副秘书长于勇同志,现在担任了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常务副会长,他多次鼓励和催促我把这本书再版。开始,我的积极性不高,觉得都是老生常谈了,再炒剩饭,意义不大。后又寻思,他的意见可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国经济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社会各方面的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信息大爆炸、信息碎片化,在改变了经济和社会格局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现实的瞬息万变,工作的快节奏,使人们感到迷茫和压力。他们开始更深地思考生活,也开始追求线条简单的“慢生活”,有许多认识上和心理上的纠结,需要打开。

一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主要来自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但别人的体验和感悟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有时它可以捅破一层窗户纸,有时它可以一语点醒梦中人,有时它可以警告迷途,有时它可以揭示风险。最善于学习的人是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别人的成功提供了经验,别人的失败提供了教训,别人的感悟提供了智慧,向别人学习自己便可以避免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

如何打开纠结,走出迷茫?我国最早的经典《易经》告诉了我们最基本的方法。《易经》的哲学思维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变易、不易、简易。”生活是千变万化的,但变化中有不变,凝练出其中最简易的要领,以观万变,以应万变,这就是悟世和处世之道。所谓随感录,就是对这类感悟的记录。

我的这本书,就是向大家奉献我半个多世纪的体验和感悟。本书的这次修改,在保留原有条目的同时,又增添了许多内容,毕竟又过了这波澜壮阔的20年。书名也改为《悟世感言300条》。2016年3月

第一版前言

这是一本随感录。每一段话,都是有感而发。无病呻吟,令人讨嫌。引发这些感想或感触的事实和经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这样的著作中揭示出来。

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历了战争年代、运动年代、建设年代、改革年代。这一个甲子,内容好丰富啊。我穿过这些年代,赶上不少矛盾和漩涡,“这辈子没白活”。

个人的道路起伏不平。九岁入队,十四岁入团,十八岁入党……“大红大紫”,有之;“大灾大难”,经过。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学术上、脑力上、体力上,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都尝过。曲曲折折的经历,把我炼成一个“乐天派”。若问我对生活的感受,我只想用一句看似轻飘的话说:“生活,挺好的。”

年轻时很认真地记过日记,那时听说,凡是有大成就的人,都记日记。参加工作后,越来越忙,就不再记日记了。但总有些话,不写出来,就觉得憋得慌,怎么办?就干脆把它们凝成格言、警句记录下来,若干年过去,竟也写了好几本子。

这些语句,有时自己翻翻看看,觉得还挺有滋味。有时和别人谈话,还打开本子念上几句。没想到,对方往往很有兴趣,更有人鼓励我把它们整理出版。

于是有了这本小册子。

这里面的文字,不是科学,更形不成体系,只是杂感而已。

如果说还有什么东西贯穿的话,那就是我本人的思想,本人的体验,本人的思考,本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生活是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谁都在生活,但许多人不懂生活,也从未认真思考过生活。

当然,谁也不能穷尽生活的真谛,周恩来同志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人都不是懂得生活之后才去生活,而是生活了才不断懂得。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指的是那些认真学习和思考的人。有的人恐怕在他生活结束的时候,还没有懂得生活。

本书是对生活的片段思考。现在,我还认为,自己远远没有懂得生活,或者说有许多生活领域还不懂得。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候:心里有话要说,但又无合适的对象可说。于是就“自说自话”。这可能是他们喜欢记日记的一个原因。

我的这本书,就是想成为您的一个交谈对象。我愿意用这种方式和我的众多不见面的朋友交谈。

朋友,请接受我敞开的胸怀。1996年12月26日

人生篇

1)人生三个“三”

人生有三“在”

——在位,在职,在世。“在位”,就是有个官当。手中有权力,应该利用权力多做好事。“在职”,从官位上退下来了,但还没有退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总有好事可谋。“在世”,退休了,不在职了,但还活着,故曰在世。在世就要做事,总有余热可以发挥。

人生有三“立”

——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是一生的事,晚节不保,是为大忌。立功是贡献,在位者手中有权力,容易立功。追求政绩是对的,但要防止片面政绩和虚假政绩。不在位了,旁观者清,也有时间了,更便于立言。立言是对已有经验的整理和提升,也可以有新的探索,立言可以帮助立功者立功。

人生有三“情”

——爱情,亲情,友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是人类最闪光、最激动人心的感情之一,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但爱情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面不能宽,不能同时爱几个人。亲情是血缘关系,血浓于水,它是不可改变的纽带。但亲情也有重大缺陷,就是往往与工作发生矛盾,任人唯亲是要防止的,因亲情而枉法,更是要防止的。友情是情投意合的关系。它有特殊优势,与爱情比,它的面越宽越好,与亲情比,它与工作不发生矛盾,所以应该特别重视友情。

我从《经济日报》总编辑岗位退下来的时候,依据人生三个“三”写了一首诗:

方兴未艾是事业,

暖人心肺是友情,

酣畅淋漓是理想,

言犹未尽是人生。

2)人生“三为本”

人生主要做三件事:做人,做事,做官。

怎么做好这三件事?

做人以诚为本,

做事以实为本,

做官以民为本。

3)人生的“时间坐标”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的是人生的时间坐标。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如果不受到意外伤害,可以活到120岁。我们可以将人生分成两个阶段:60岁以前,是“规定动作阶段”,不管什么人,都要做同类的事情,60岁以后,进入“自选动作阶段”,做什么事就由人自己选择了。

春耕夏锄寻常事,

秋收冬藏乐丰年。

人生一百二十载,

符合时令节节甜。

不恋位,不恋栈,到什么时令唱什么歌,才是豁达人生。

4)人生苦恼之根——不懂四个“不是”

世界不是为你存在的,

社会不是为你建造的,

别人不是为你活着的,

境遇不是由你设计的。

不懂这四个“不是”,是人生苦恼之根。

明白这四个“不是”,才能真正找到人生中的“是”。

5)人生修炼之本——去妄想

佛教的基本教义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做善事,去妄想。”“善事”,即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妄想”,即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

人都会产生妄想,能够及时清除者是为智慧,让妄想主导自己者是为愚蠢。

有些人想以实用主义态度,与佛搞“商品交易”,烧点香,给点小钱,就想让佛给他办大事,希望把他的妄想变成现实。这不是信佛,而是廉价用佛,坚持妄想,掩耳盗铃。

不信佛,也可以借鉴佛教教义,因为其中蕴含着人生智慧。

6)认识机遇

人生的轨迹是命运。决定命运的往往是机遇。

什么是机遇?机遇是一个主体得以实现主观愿望的充分条件。机遇是由人所处环境的客观条件演化而成的,只能发现和抓住,不按设计而生成,不随期望而降临。

机遇有两种,助你成功和幸福的是好机遇,让你失败和倒霉的是坏机遇。人的一生,好坏机遇都会遇到。好坏机遇的组合和它们对你的影响,就形成了你的命运。

构成一生影响的为“命”,构成一时影响的为“运”。以好机遇为主导的“命”,即为“好命”,以坏机遇为主导的“命”,即为“薄命”。决定人生的就是那么几步,关键时刻的机遇,至关重要。“人的命,天注定”,是唯心的宿命论;“人的命,机遇定”,依然有些唯心但不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德国的贝多芬两耳失聪仍成为大音乐家,他主张“扼住命运的咽喉”。“扼住命运的咽喉”,就是说对好机遇一定要抓住,对坏机遇一定要抗争。如果只是听天由命,没有正确全面的机遇观,好机遇会失去,坏机遇会得逞。

7)人生没有绝对公平

人的素质差别,人的机遇差别,人的主观努力差别,构成了不同人人生道路的差别。

人生的差别是绝对的,人生的公平是相对的。从绝对意义上讲,人生是没有公平的。

公平只存在于人们追求的理念之中,而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

谁想绝对公平地度过一生,谁就会苦恼一生,因为睁眼看见的多是不公平且不能改变。人类能够做到的只是减少不公平的范围和程度,但永远不能消灭不公平。

8)看黄山悟不公

中国有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从山、松、云观之,黄山的景色并不比五岳差,但就没有被列入五岳之中,这是不公平的。你能够找到责任人吗?你能够改变这种不公平吗?都不能。面对这样一个“山大的不公”,只能就这样了。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不公平,而且改变不了,你该怎么办呢?面对黄山“山大的不公”,你那点不公又算得了什么呢?

如此黄山未入岳,何叹世事多不公。

看来,坦然面对,泰然处之,是为上策。

9)天堂即地狱

说一个人懂不懂人生,要看他懂不懂天堂和地狱。

佛教所说的天堂和地狱都在来世,做善事的上天堂,做恶事的下地狱。其实,天堂和地狱都在人间。

人们总以为,天堂在天上,地狱在地下。其实不然,天堂和地狱就在同一个地方。

金钱是嗜财者的天堂,也是嗜财者的地狱。

权力是迷权者的天堂,也是迷权者的地狱。

名声是追名者的天堂,也是追名者的地狱。

美色是迷色者的天堂,也是迷色者的地狱。

难道不是这样吗?

钱、权、名、色,人生四大好事,但几乎所有的坏事都是由这些好事引发出来的。由于爱财、爱权、爱名、爱色,“无道”和“无度”,天堂就变成了地狱。

懂得天堂即地狱,切记“有道”和“有度”,才能有美好人生。

10)烧包

很多人有了权、钱、名、色,就要瞎折腾。为什么折腾?烧的,人们称之为“烧包”。

有了点权,总想摆摆架子,总想搞点特殊化,总想把权力放在法制和纪律之上而胡作非为,这就是权烧的。不一定是因为权大,主要是因为素质差,经不起权力的烧,很容易就被烧糊涂了。

有了点钱,财大气粗,总想摆阔,总想办点穷人办不到又很羡慕的事情,搞一些奢华的消费,有的人钱多了甚至走上吸毒的道路,这就是钱烧的。被钱烧坏了的人,也不一定钱很多,主要是因为素质差,经不住钱烧。

有了点名,就称大腕,耍大牌,口无遮拦,口出狂言,目中无人,目无法纪,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仿佛谁也拿他没办法,这就是名烧的。被名烧坏了的人,有些是名副其实的人,更多的是名不副实的人。徒有其名,而无其实,所以很容易就被名烧坏了。

被色烧了的有两类。一类是拥有别人的美色,被别人的美色所烧,被烧得昏头昏脑,乃不知世界还有其他,种种极端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另一类是自己拥有美色,被自己的美色所烧,也被烧得天昏地暗,乃不知天高地厚,种种悲剧由此而来。

不要“烧包”!否则会无福消受。

11)人生追求

穷的想富,没钱的想有钱。

富的想贵,富了还想受人尊重,想有权。

贵的想雅,当了官还想有文化、有派头、有素养。

雅的想名,有了业绩的人总想当代有名,万古留名。

这是合理的追求,但要防止把它们变成非分的追求。

有钱、有权而无文,谓之土。

有名无权,谓之飘。名大而无权,常常处于尴尬的地位。倒是那些有权而无名的人,没有务虚名得实祸的危险。

但名声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如果足够有名,别人便不敢对你轻举妄动。

12)人生悲剧

人生有十大悲剧:

一是子女因被溺爱成了罪犯。

二是误进亲人送来的错药而死亡。

三是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四是忠良为奸佞所害。

五是先驱不被人理解。

六是一世英明却晚节不保。

七是好心被误解,善心被曲解。

八是半途而废,功败垂成。

九是飞来横祸,无端而亡。

十是自认爱己,实则害己。

这些是显形悲剧,还有隐形悲剧,如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没活明白。

13)最可怕的是愚蠢

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是惨剧,不是悲剧,真正的悲剧是事与愿违。

好人被坏人坏心所害,是惨剧;好人被好人好心所害,才是悲剧。

在惨剧中,我们所恨的对象和所同情的对象是分开的,我们的仇恨可以向坏人释放。在悲剧中,我们所恨的对象和所同情的对象是合一的,悲剧的制造者和悲剧的受害者难以分开,我们的悲愤和仇恨向谁释放?在悲剧面前,我们的心胸常有一种憋得要爆炸之感。

悲剧之悲更在于悲剧制造者的不自知:悲剧发生前的不自知,悲剧发生后的不自知,乃至永远的不自知——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什么!

悲剧的根子不是卑劣,而是愚蠢。曹操错信谗言,杀了华佗。这是卑劣造成的惨剧。人们因此痛恨曹操。华佗的夫人知道华佗被杀,她愚蠢地认为,自己丈夫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会治病,是医术惹的祸,悲愤之下,把华佗的主要医学著作全部付之一炬。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曹操用卑劣制造了惨剧,消灭了华佗的肉体,而华佗的夫人却用愚蠢制造了悲剧,消灭了华佗足以传世的精神财富!

面对华佗夫人造成的悲剧,所有人都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愚蠢之事。

14)过去、现在、未来

人活着,有三个时间段: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是已经经历的现实,虽然过去了,但往往决定你对现在的态度。有艰难的过去,就容易对现在感到满意和珍惜。有辉煌的过去,就容易对现在感到不满和失落。能否正确对待过去,往往决定了你对现在的态度。在对革命事业的继承上,我们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对侵略过中国的日本,我们说:“正确地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条件。”大事情如此,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也是如此。

未来是将来可能出现的现实。未来有多个可能。人对未来的思考和追求给现在以极大影响。有的人只讲愿望,不看条件,他的未来是幻想;有的人把理想当成了现实,把未来想要做到的,当成了现在已做到的;有的人对别人不服气,说将来我一定要超过你,牛气哄哄,其实就是错把可能的未来当成了现在。

现在最重要,任何人永远是活在当下的。现在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总是回忆昨天,总是幻想明天,而失去了今天,是最大的失误。把对过去的总结用于今天,把对未来的追求落实到今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把握自己人生的第一要义。

总结昨天可以提升自己,设计明天可以鼓舞自己,但人生最需要把握的还是今天。

15)成功和代价

成功和代价是双生子,成功和代价始终相伴。

争取成功要付出代价,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体力的、脑力的、生活的、家庭的、健康的、自由的代价。成功越大,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这点从一切有成就人物的经历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历史上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在电视剧中,一个敬业的警察可能会说:“我是一个好警察,但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爸爸。”

获得成功后,仍然要付出代价。

一个干部当了大官,他必须付出“官身不由己”的代价,他失去了一般老百姓拥有的那种言谈举止的自由,在许多场合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到哪里去,要由别人安排,严密的保卫成了难以摆脱的监督。

一个企业家发了大财,他必须付出应对“金钱压力”的代价。在生意场上他必须时时为避免亏损而劳神,在情感领域他常常为不能辨别交往者是爱他还是爱钱而苦恼,在社会上他必须能够面对别人嫉妒的白眼而泰然自若,在家庭中他必须为避免子女争夺遗产而操心,在安全上他必须时刻防范以获取他钱财为目的的人身加害。

一个医生成了名医,他必须付出“只救人无自我”的代价。大量慕名而来的患者使他难以应对,要面对的永远是那些别人难以治愈的病症,包围他的永远是那些苦苦哀求而又怀有希望的人群,他必须牺牲自己的休息和健康换取患者的健康和安慰,有时还要默默承受妙手并不能回春的责难。

一个演员成了大明星,他常常要付出“消失自我”的代价。人们只记住了他扮演的角色,但可能并不了解演员本人。提到陈强,人们想到的常常是黄世仁,而陈强本人如何大家可能并不知道。

在保密部门、情报部门工作的人,如果成功了,更要“消失自我”。

人们都追求成功,但常常没有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特别是没有做好成功之后仍然要付出代价的准备。没有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以后可能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16)要付足代价

买东西要付钱,而且要给够钱;成功要付出代价,而且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这个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成本。成本当然是越低越好,但不能低于底线。低于底线即为不足和不够。

企业要正常运行就要付出三种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风险成本。

做事也是如此。把事做好是付出“生产成本”,让领导和社会承认是付出“销售成本”,应对各种突然的变故和干扰是付出“风险成本”。许多人只有付出生产成本的准备,没有付出销售成本和风险成本的准备,因而不能成功。

社会篇

17)普世价值是真善美

判断社会事物最基本的标准是真善美,它的对立面是假恶丑。

什么是真?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是真。

什么是善?“利他”和“利群”是善。

什么是美?使人愉悦的特质是美。

科学求真,道德扬善,文艺展美。

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人群对真善美的解释各不相同,但真善美这个标准是谁也不敢推翻,也推翻不了的。

回顾过去可以发现,我们做对了的,都是符合真善美的,做错了的,都是违背真善美的。真善美应该是全社会的核心价值。

18)存在两种逻辑

任何社会都有两种对立的逻辑:真善美逻辑和假恶丑逻辑,也都有按照这两种逻辑行事的人。当你判断社会事物及人的好坏时,首先要判断的是其遵循哪种逻辑。

有人从不说假话,有人说假话比说真话还自然。

有人对人总是用好心,有人则相反,总是用坏心。

有人总是想帮助别人,有人总是想算计别人。

有人为别人的成绩而高兴,有人总是不时燃起嫉妒之火。

有人占了便宜感到难受,有人则把没有占到便宜看作吃亏。

有人追求高尚追求美,有人则毁灭高尚毁灭美。

有人看到美好的东西毁灭而痛心,有人则从毁灭美好中获得最大乐趣。

有人为别人的健康支出了自己的健康,有人则从别人的痛苦中寻求自己的快乐。

有人总以好心想别人,有人则不相信别人会有什么好心。

要懂得两种逻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19)记住有两种人

社会上的人存在着两个极端。

最可靠的是人,最不可靠的也是人。

最善良的是人,最凶恶的也是人。

最美丽的是人,最丑陋的也是人。

最聪明的是人,最愚蠢的也是人。

两个极端之间,是占大多数的普通人。

20)假恶丑总在研究真善美

假恶丑总在研究真善美。

假恶丑对付真善美的办法就是冒充真善美。以假乱真,以恶乱善,以丑乱美。

假恶丑和真善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内容和形式是否统一。真善美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它不需要用虚假的形式掩盖真实的内容;假恶丑的内容和形式是不统一的,它必须依靠美丽的形式掩盖丑陋的内容。

坏人做坏事,必然会研究怎样用做好事的表面来掩盖自己做坏事的事实。有时坏人好事做得好像比好人还要地道。

坏人总在研究好人,研究怎样假装好人,欺骗好人,利用好人。他们阴谋得逞的关键是抓住了好人的弱点。

好的东西,特别是公认的好的东西,便成了坏人重点进攻和利用的对象。假冒自然主要是假冒名牌;利用别人,自然也是要利用有名望、有权威的人物。

21)真善美怎样战胜假恶丑

真善美和假恶丑之间的攻防战,是人类社会中一直持续进行的战争。

真善美的战略与其说重点在于进攻,不如说重点在于防守。当假恶丑不能冒充真善美时,它也就灭亡了。

真善美的战略与其说重点在于微观,不如说重点在于宏观。从微观上看,假恶丑的人和事常常研究得细致,策划得周密,实施得严谨。但从宏观上看,人类社会总是不停地在历史长河中前进着,真善美的东西总会战胜假恶丑的东西。细想起来,别无他因,只因真善美是在阳光下生长的,而假恶丑见不得阳光;真善美总是对多数人有益的,而假恶丑总是对多数人有害。

公开透明,既是进攻,也是防守,是真善美战胜假恶丑的最基本的方法。什么地方假恶丑的东西泛滥,你不用问,那里最缺少的肯定就是公开透明。

暴露在阳光之下的东西,是不会发霉的。

制造封闭和阴暗者,不是假恶丑本身,就是假恶丑的朋友。

22)最大的善事是好制度

人性善,还是人性恶?对人应该善,还是应该恶?自古以来争论不休。

单纯地主张行善,可能被批评为“纵恶哲学”。你对行恶者也行善,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作恶,甚至直接作恶到你的头上。你的善转化成了恶。

单纯地主张行恶,可能被批评为“缺德哲学”。既然应该对人恶,那么做什么坏事、恶事也都是应该的了。

看来,单纯地主张行善、主张行恶,都有懈可击。那么来个折中,对善人行善,对恶人行恶吧。可这在操作上又有很大困难。善人恶人的标准由谁来定呢?

人们在这个怪圈中转来转去,行善者叹息“善门难开,善门难闭”,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安慰自己。

其实,人类早就发明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那就是社会制度和法律。按既定的制度和法律判断善与恶,按制度和法律对待善人和恶人。

对人做的最大的善事就是建立一个好制度。人类的历史,基本就是社会制度不断进步的历史。今天的改革也是为了建立一个好制度。邓小平说,好制度可以使好人容易办好事,使坏人不容易办坏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改革开放是最大的善事。

23)纵横之道

纵横之道,古已有之。合纵强秦,连横抗秦。

社会结构也有纵横之道。

中国社会历来是以纵为主的国家,主要靠“上管下”,基本没有“下管上”。中央强大,则吏治比较清明,中央衰弱,下又不能管上,则吏治必然腐败。

市场经济造就了以横为主的社会,靠平等竞争运行和发展。社会管理变得越来越扁平。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要造就一个纵横结合的社会。依靠横的力量才能克服“上管下”的弊端,才会有“下管上”的可能。这就是中国要做的创新。

24)“社会五行论”

《易经》讲阴阳五行。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社会也应该按照五行建设和运行。

经济、财富、金钱,物质利益是社会之“火”。没有经济利益,没有钱,社会火不起来,凡是社会最火的地方,都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社会制度是决定社会架构之“木”。火要靠木,没有木,火烧不旺,烧不大。

科学技术、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之“金”。木要靠金,没有金,木伐不来;没有金,木不能加工。

道德文化是社会运行之“水”。火烧过了头,就会酿成火灾,结果是社会架构被烧了,人也被烧得不讲规矩,利令智昏。于是需要水,要由水来灭过大的火。道德建设由此成为必要。

资源环境是社会发展之“土”。土是基础,土养水,土含金,土生木。资源对于文化、科技、制度都会产生极大影响。这就是资源之争往往成为各国之争焦点的原因。

懂得了社会五行,就懂得以上五个方面都不能少。五个方面要互相制约和促进。

25)是“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社会”

改革开放建立的是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社会。经济要市场化,不等于政治也要市场化、文化也要市场化、伦理道德也要市场化。

社会的许多领域是不能市场化的。官场能够市场化吗?买官卖官显然是不对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市场化吗?社会保障不是等价交换的。家庭能够市场化吗?谁挣钱多谁就牛,其他人都没有地位,行吗?亲情少了,就是因为市场化多了。

人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上的误区,严重影响着社会,也严重影响着人际关系。

26)选择制度首先是匹配

不同社会,有不同制度。判断制度好坏的第一标准应为是否与社会现实相匹配。

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的不同制度,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离开这三样东西去判断社会,说它好,说它坏,喜欢它,或者骂它,都是没有根据的。

美国人将社会划分为“民主社会”和“独裁社会”,说民主是好的,独裁是要不得的。所以,其利用自己的实力,在中东一带推翻了一些“独裁社会”,建立起“民主社会”。结果呢?这些国家乱了套,老百姓在“民主”下过的日子,还不如“独裁”的时候,其原因是制度和社会现实不匹配。美国是做了好事,还是坏事呢?

习近平在谈到社会制度的时候说“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鞋要和脚匹配,这就是社会制度的匹配论。

27)想懂社会先要懂得人性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人是受社会制度约束的,但人总是不断按照自己的需求改变着制度。

人的需求是由人性决定的,懂得人性,才能懂得社会制度发展的方向。“人性论”是曾被作为修正主义理论批判的。过去多年,谁也不敢粘“人性”二字的边。

马克思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孟子讲:“食色,性也。”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融合。社会关系离不开衣食住行,衣食住行离不开社会关系。

社会进步的标志,就是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追求。社会制度发展的方向,不管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这一点是不变的。否则就不是正确的理论。

28)要懂得人的多重性

要理解人生、理解社会、理解人与人的关系,最关键的是要理解人的多重性。

人可以分解为数种人:自然人、生产人、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道德人、理智人、情感人。

自然人——这是作为动物的人。生物学家把人类称为“灵长类”。医学也是从这个角度研究人的。

生产人——这是作为劳动力的人。人会劳动,正是在这一点上,人类和其他动物相区别。人类学家以劳动工具为线索研究劳动如何改造人类,经济学家则把劳动力当作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

经济人——这是生产关系中的人。经济人是利益人,主要是物质利益人。但人们都是在具体的生产关系中获取利益的。由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增大了,制度化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分成了不同的阶级。在非阶级社会中,人们仍然以此分成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集团。经济人既是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更是政治家研究的对象。

政治人——这是社会权力关系和权力斗争中的人。权力是政治的核心。国家层面的权力、集团层面的权力、个人层面的权力,这三个层面的权力的交织,决定着一个人的政治倾向和行为。

文化人——这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人。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人们对“真善美”的判断和思考,既是多元的,又是多样的。文化人是文化共性和文化个性的统一。

道德人——这是社会伦理道德中的人。这里人们最常使用的标准是“善”和“恶”,判断善恶的基本标准又是“利己”和“利他”。

理智人——这是以抽象的理性思维指导自己言行的人。他崇尚和遵从的是本质、规律、道理。

情感人——这是作为情感载体的人。人有性格,有好恶,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

人是这八种人的统一体。自然人是生命,生产人是贡献,经济人是利益,政治人是地位,文化人是层次,道德人是基础,理智人是水平,情感人是血肉。

不同的人,八种人的构成关系不同。有人长于经济人,而短于道德人,有人长于理智人,而短于情感人,等等。

不同领域需要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用道德人的标准去研究经济,或用经济人的标准去研究道德,都会文不对题。

明白了人的多重性,才能在不同人生领域中给自己和他人以恰当定位,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29)防止角色错位和偏执

社会上常常发生不同人之间的纠葛和纠结。

道德人常常谴责经济人过分迷恋钱财;经济人则认为道德人的“安贫乐道”是一种无能和愚蠢,常常以自己的富足耻笑道德人的穷酸。

文化人自命清高,以超然自居,常常看不起政治人的世俗和势力,他们认为“学术”是如此之纯洁和神圣,“权术”是如此之肮脏和卑下,认为政治人大多是“政客”;政治人则认为文化人是最难以统治的人群,是最不懂世事而又最好发表议论的“刺头”和“书呆子”。政治人不应该把文化人作为自己的奴仆,更不要将其作为自己的对手,而应该与他们成为朋友。

理智人认为以文艺界为代表的情感人“感情用事”“感情放纵”,只可欣赏而不可信任;情感人认为理智人“冷若冰霜”“不识人间烟火”,甚至“不懂人味”。

如此等等。

不同的人总好以己之规,律他人之事,以己之长,攻他人之短。这就是角色偏执。社会的许多矛盾就是由此产生的,而且长期解决不了。

如果角色偏执发生在同一个人的身上,作为经济人的我和作为道德人的我打架,作为文化人的我和作为政治人的我打架,作为情感人的我和作为理智人的我打架,那就是纠结。

解决纠葛和纠结的办法,在于以包容之心寻求不同人之间的和谐。

30)最高的是历史

不同的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总有不同见解。不同的人对于中国近代发展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说,如果“康梁变法”成功就好了;有人说,如果孙中山民主革命成功就好了;更有的人说,中国以前如果被全面殖民化就好了,现在全国都会像香港一样。

谁给这些争论下结论呢?不是理论,而是实践,是已经成为事实的历史。

社会上的最高权威,不是理论,不是愿望,不是“如果”之类的假设,而是已经确定了的历史。人们只能研究历史,并从中得出结论,而不能抛开历史,作“如果”式的设想。

青年人不了解社会,容易被一些“异端邪说”所蛊惑,往往是因为不了解历史。

一般地了解历史不行,必须把历史放在最权威的位置上。

31)历史会留下痕迹

历史会留下足迹。一个大的浪潮过后总要留下痕迹。“日不落帝国”不再“日不落”了,但它在全世界留下了英语。

每一个民族都需要思考,我掀起过怎样的浪潮,我留下了什么痕迹?

32)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的第一个内涵是社会化。原来一家一户的事情,越来越多地变成了全社会的事情。自然经济,小农生产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近代工业发展,经济活动产业化了,就成了社会的事情。现代社会,许多家务事都成了社会的事情。

现代化的第二个内涵是科技化。科学技术在一切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主导作用。于是,人类原来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都可以做到和做好了。

现代化的第三个内涵是联通化。原来不能联系的事物,联系不好的事物,都联系起来了,而且联系得很好。原来的单向联系,变成了双向和多向联系。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是其代表。时空关系改变了,地球变小了。

现代化的第四个内涵是多样化。世界在变得越来越统一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多样。社会活动的多样化,经济活动的多样化,产品的多样化,消费的多样化,文化的多样化……

现代化的第五个内涵是个性化。过去,社会关系中整体对于个性的制约是主要的,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个体对整体的诉求,整体对个体的满足越来越成为主导。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33)社会平等辩

平等是社会最普遍的追求,“不平等”成了“不合理”的同义语。最常见的鼓动是:“要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

其实,人们对平等的理解是很肤浅的。

平等主要是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制度的批判,近代和现代社会在平等方面已有极大进步,主要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法治社会。红灯停,绿灯行,一切车辆都必须遵守,如果有的人可以不遵守,这个规则就无效了。

绝对平等只存在于规则中,一加入具体内容,就失去了绝对平等。同样制度下,一个山村贫困人家的小孩和一个城市富裕人家的小孩,生下来的物质条件就不平等。改革开放,一切公民都可以富起来,这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总会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美国宪法规定,每个美国合法公民都可以竞选总统。这是平等的,但没钱人能够和有钱人一样平等地参加竞选吗?“原则平等”和“实际平等”不是一回事。原则平等也会导致实际不平等。这是我们要理解平等必须掌握的一点。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批判杜林的“平等观”,告诫人们不要抽象地追求平等,他最后的结论是:对于无产阶级来说,除了消灭阶级,其他都是空话。

平等不是最高的。社会是在平等和不平等的辨证统一中发展的。社会有时是在实现平等中进步的,有时是在实现不平等中进步的。改革开放的突破,首先是允许新的不平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打破旧的平等,取消大锅饭。

盲目地追求平等,追求绝对平等,面对不平等,不做分析就发出愤懑的呼声,是烦恼的根源。“这不平等!”是造反者、在野者对当权者使用的最好的舆论武器。因为它有极大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笼统地许诺实现“平等”,是当权者最危险的误区。因为如果你兑现不了自己的诺言,会惹来更大的麻烦。

平等,永远是人们的追求,永远是人们烦恼的理由,永远是人们必用的杠杆,永远是诱人的误区,永远是人们推崇的原则,永远有更新的内涵。

34)社会自由辩

第一,自由是什么

自由的本质如恩格斯所说:“自由是认识了的必然。”符合必然,才有自由。想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无人可以实现这个自由,因为它不符合地心引力规律。自由是建立在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方面必然认识的基础上的。

自由的实现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条件制约,要看社会是否为你提供了实现这种自由的条件;二是后果制约,要看你的自由是否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他人的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第二,自由的条件

自由和民主攀亲,才有政治上的自由;

自由和科技攀亲,才有生产上的自由;

自由和经济攀亲,才有消费上的自由;

自由和文化攀亲,才有思考上的自由。

有了这一切是否就有了自由?未必。人们还要学会认识自由、享用自由。

第三,自由的层次

自由有三个层次: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

思想自由最容易实现,因为它需要的条件少,对他人的影响小,社会对思想自由的容忍度也最高。思想自由是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条件。思想自由一般是难以禁止的,谁也不能限制别人想什么。即使是在唯物主义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也不能禁止人们信仰宗教的自由。禁止思想自由是愚蠢的,费力不讨好,但思想是可以引导的。

言论自由比思想自由的自由度要小。因为说话必须有根据,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话对社会、对他人有影响,不能有害社会,有害他人。攻击宪法,没有自由;造谣生事,没有自由;诽谤他人,没有自由。有些话能说不能说,不光有对错问题,还有场合问题。长辈诊断出癌症,多数人不会如实告诉对方,感情使然;地下党员被捕,说出真话,是叛变;把真实的机密告诉外国人,是间谍。

行动自由比言论自由的自由度还要小。行动自由既要受到法律、纪律的硬约束,也要受到道德、习俗的软约束。凡损害社会、损害他人的行动,都没有自由。任何人都没有违法乱纪的自由。不孝敬父母,要受到道德的谴责;不讲场合暴露身体,也为社会习俗所不允。

第四,自由的修炼

人的自由度随着修炼而扩大。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说的“不惑”“知天命”“耳顺”,都是自由度的标志,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是人们应该追求的进入“自由王国”的最高境界。

人的自由度是人的成熟度的标志。如果你总是感到不自由,可能是因为你还没有成熟。

领导把一个人放到独当一面的重要岗位上,是因为相信他对自由度的把握。如果一个人始终固执己见,或者毫无主见,谁敢给他更大的权力?

35)选择的自由和不自由

选择是自由和不自由的综合体。

有的事情你可以选择,有的事情不由你选择。父母不能选择,出身、籍贯、民族、国度不能选择,生活的时代也不能选择。

由你选择的,又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人都有选择的理想,但从来没有理想的选择。任何选择都是现实的选择。即使是最出色的演员,也只能在现有的舞台和剧本的条件下表演;不管多么伟大的政治家,也只能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改变社会;即使是自由恋爱也常常不能找到理想的对象,只能在可能接触到的异性中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标准,但最后都要屈服于现实;选择时选优不选劣,但有时只能在“矬子里面拔将军”;选择时选利不选弊,但利弊总是共生的,只能权衡利弊大小。

于是,选择成了困难的事情,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事情。有人承受不了选择的折磨,宁可放弃自己选择,逃避选择。他们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别人,主要是交给权威。

36)不是罪的罪

有些罪不是罪。

大家都想做,但别人没有做到,你做到了,或者先做到了,于是成为“罪”。你发了大财,当了大官,出了大名,都是别人想做没有做到的,于是你有了“罪”。在别人还没有私家车的时候,你先买了车,在别人还没有自己住房的时候,你先买了房,于是你就有了“罪”。

这不是法律上的罪,而是有些人心头上的罪。

不是罪,但有些人把它看成罪。处于开拓地位的人要有这种警觉啊!正如鲁迅曾说过:“第一个站起来的猴子是要给别的猴子咬死的。”人类现在并没有彻底摆脱猴子的习性。

37)老子和儿子

僵化的老子可能有一个自由化的儿子;

伟大的老子可能有一个弱智的儿子;

发家的老子可能有一个败家的儿子。

转化之快,令人吃惊。

38)时髦中有盲从

没有交往就没有流行,没有流行就没有时髦。

时髦之所以不可忽视,是因为它有一种裹挟力。它像一阵风,风吹草动、风来树摇。时髦若与政治结合,甚至可能成为台风。

时髦之所以流行,是因为追逐时髦的人有许多是盲从者。现在的所谓“粉丝”,许多就是这样的盲从者。

越肤浅的社会,越容易流行盲从。盲从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但盲从者却不自知。

39)用两只眼睛看社会变化

要用两只眼睛看社会变化。即使是进步的变化,有时也要付出退步的代价。

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是巨大的进步变化,但它带来了地球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

规模化生产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它消灭了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消灭了各种手工绝活。

城市化发展创造了新的文明,但它把人类装进了水泥盒子和水泥森林,消灭了许多的历史文化传承,使人们离开了山水和乡愁。

汽车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方便了人类的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它也带来了拥堵、污染等问题。

现在的互联网正在更大深度和广度上改变着社会,它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打破了时空制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但人类将要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现在还不甚清楚。人们整天沉溺于碎片化的信息,花大量时间低头看手机屏幕,许多人把虚拟世界当成了现实世界……这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恐怖主义是一个谜,在世界文明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的今天,在世界信息已经交流得如此畅通的今天,为什么有些人会信奉毁灭一切人类文明、完全无视人性的所谓主义呢?

用两只眼睛看世界,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思考世界,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关键。人们总是容易重视利益而忽略代价,屈从眼前而不顾长远,满足于表面的轰轰烈烈,而不愿意在更深的层次上去发掘和思考。

政治篇

40)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

孙中山说,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他说的是政治的内容。

马克思说,政治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他说的是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

阶级国家消亡了,但众人之事永远需要管理。能否管好仍然要看国家管理机构的状况。

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任何政党最关心的是自己和国家权力的关系。

41)政治制度:国体和政体

政治制度的阶级内涵是国体,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是政体。

政治制度的核心矛盾是官民关系。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唐太宗李世民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政体是政治制度的直接现实,人们的行为直接受政体影响。政治改革主要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当西方政治家批评我们不民主的时候,我们回敬的是:“你们是假民主,我们是真民主。”从国体来说,没有错,但从政体来说,这样的回答是文不对题。

资本主义为什么腐而不朽?一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经济发展改变了阶级关系;二是它的政治体制设计得比较巧妙,缓解了官民矛盾。这是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应该借鉴的。

42)统治好比驯牛

掌控国家权力,传统的说法就叫“统治”。

统治一个国家好比驯牛。统治一个自然经济的国家,好像骑在一头老水牛上,运动节奏缓慢,路线比较单一,政权延续的时间一般比较长。统治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好像骑在西班牙斗牛上,它不让你驾驭,总想把你翻下来,政权延续的时间就很短。不仅转型中的非洲国家经常换政权,许多发达国家也在不断换政府、换政党。

能够持续统治一个现代国家者,即为伟大,因为他能够在西班牙斗牛身上停留那样长的时间。

在现代化国家,如何才能长时间持续执政,是执政党面临的最难的课题。

43)权力不是我说了算

国家权力是“公权力”,不是“私权力”。所谓“公权力”就是公家授予的为公办事的权力,不能以权谋私,不能假公济私。

掌权的人要记住三句话:

权力有来源,

权力有规则,

权力有体系。

44)位、权、威

位、权、威是互不相同又互不可分的三个概念。

没有位子,就没有合法的权力。但有了位子不等于就有了相应的权力。没有足够的能力,就会成为有职无权的空架子。

有了权力不见得就有了相应的威信和威望。有的领导者只能靠权力办事,没有威信和威望支撑和帮助,权力的作用便打了很大折扣。

只有位、权、威三者统一,才有完整的权力。

掌权者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权位本身给你的力量,你占据了那个位子你就可以发号施令;一种是个人素质的力量,即人格的魅力和人格的感召力。

素质不行,只靠位子,这样的人往往有权无威,许多事情做不好。

只靠素质,不懂利用位子的力量,也是一种很大的偏颇。要知道,位子的力量是最实在的力量,是制度的力量,是基础性的力量。不善于利用这个力量,也做不好事情。

45)政治观点的根基是利益

政治观点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最重要的观点,同时又是最难改变的观点。

政治观点,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与一个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政治斗争有理论斗争,但理论斗争的根子在利益斗争。理论斗争是为利益斗争服务的。

一切政党和从事政治的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理论支撑点,不是个人利益的支撑点,而是社会利益的支撑点。对于革命党来说,所有理论的意义就在于让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根本利益之所在,明白怎样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对于执政党来说,最大的政治就是让最广大的群众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益。不是让群众服从自己的理论和纲领,而是让理论和纲领代表人民的利益。

抓不住社会利益,就抓不住政治要害。

46)政治是严峻的

毛泽东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谁要投入到政治中去,就要理解这前半句。把政治当儿戏的人,都吃了大亏。政治是严峻的,开不得玩笑,来不得随意,甚至容不得轻率。

政治的严峻性来自权力的排他性。宏观的权力、微观的权力都有排他性。究竟听谁的?不能每个人都说了算。

玩世不恭的人,切记不要玩政治。

47)政治数学

政治有自己的特殊数学。

政治方向、倾向、路线是正负号;个人水平、才能、能力、业务、知识是绝对值。

你本事大,绝对值是5,但政治倾向和我不同,在我看来你就是“-5”。你的本事小,绝对值是2,但政治倾向和我相同,在我看来,你就是“+2”。

是“-5”大,还是“+2”大?

48)执政和在野

一般说,执政的是当权派,在野的是反对派。

在野者的特征是“否”,批评时政,批评当权者,只说“否”就足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了。

执政者的特征是“是”,必须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还必须让多数人也认为是对的,才能达到执政的目的。

在野者的思想和行为方法,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用一个角度就可以奏效。

执政者的思想和行为方法,必须是“抓住重点,兼顾其他”,必须综观全局才能奏效。

在野者可以用唱高调的办法提高群众的期望值,既能够获得群众的喝彩,又给执政者出了难题。

执政者必须小心翼翼、稳中求进,压低群众的期望值,因为他不仅要许诺,更要兑现。

因为在野者的言行容易做,且容易讨好,有些执政者容易误用在野者思维和言行来执政,这是很大的误区。由“造反党”转为“执政党”,最容易忽略这个转变。

49)政治中的异同

只看见不同点,看不见相同点的人,将陷于悲观。

只看见相同点,看不见不同点的人,将陷于被动。

重视和团结好具有相同点的人,警惕和研究不同点较多的人,才能取得主动权。

50)火柴和大楼

谁能用一根火柴点燃一座大楼?

没有人能做到,但是——

一根火柴可以点燃一张纸,

一张纸可以点燃一个纸篓,

一个纸篓可以点燃一个书桌,

一个书桌可以点燃一面窗户,

一面窗户可以点燃一个房间,

一个房间可以点燃一座大楼,

于是一根火柴点燃了一座大楼。

如何保护大楼不被火烧?

禁止滥用火柴,是下等办法;

在任何一个中间环节都能够及时加以阻断,是中等办法;

推广阻燃材料,使所有这些物件根本就不能燃烧,是上等办法。

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为术;

改变结构,改变质地,使其不会燃,是为道。

51)政策与现实

科学是对客观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政策必须把科学和现实结合起来。

慈善的母亲学了许多营养学知识,但她不知道孩子的状况和需求,一把一把地让孩子吃各种维生素,结果把孩子吃坏了。

最糟糕的是这样的政治家,他肚子里装着一整套理论,有许多治国安邦之策,但不知道现实的“病”在哪里,上手就开出一系列药方,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吃透现实是政治家最重要的基本功。“问题倒逼”的工作方法,就是防止药方不对症的方法。因为问题是现实矛盾的显现点。

52)有两种政治

最肮脏的是政治,

最能清除和涤荡社会污泥浊水的也是政治;

最可耻可恨的是害人的政客,

最伟大可敬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政治家。

最卑鄙的是政治,

最高尚的也是政治。

53)革命是什么

革命是反对已有的东西,但反对已有的东西并不就是革命。

反对已有的腐朽的东西,反对阻碍社会进步的东西,才是革命。反对已有的但并不腐朽的东西,反对并未阻碍社会进步的东西,决不是革命。“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凡是已有的东西都反,“文化大革命”期间,搞打倒封资修,一切都反,我们称之为极左,害人不浅,害国不浅。

以反现实而标榜自己为“彻底革命”的人,就是用这点欺骗不懂革命的人。

仅仅从义愤出发,反对腐败的东西,包括从个人意愿出发反对这些东西,至多可以叫“揭露”和“批判”,不但批判腐败的东西,又提出用什么新东西替代它,才叫革命。

如果不是这样,那些看什么都不顺眼,整天随意骂娘的人,就成了最大的革命家了。

54)什么是改革

改革不是革命,改革只能说是一定意义上的革命。

革命是推翻现有主体,主要是现有政权。改革不推翻现有主体,而通过制度和政策的改变,维护和巩固现有政权。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几千年,革命太多了,改朝换代不少,而改革太少了,制度更新不够,所以最后落后了。

执政党只有不断推进改革,才能长期持续执政。

55)先驱之可敬

政治先驱是孤独的,危险的,其命运往往是悲哀的。

他是走在人群前面的极少数,他看到的是众多的人无法理解的。所以是孤独的。

他在走前人从未走过的路,是在无路中探索路,走错路、走弯路是难免的。所以是危险的。

先驱之所以失败,往往并不是因为错误,而常因为虽然正确但条件不具备。

科学实验允许失败,人们容易接受。每次失败都可以看作一个成果,它至少说明了“此路不通”。政治先驱的失败虽然也有这种作用,但人们往往难以原谅,甚至把他当成反面人物载入史册。先驱可能成为罪人。

懂得先驱人物之可敬的民族,才能成为伟大的不断进步的民族。

56)什么是政治家

只研究理论,不研究人,不研究社会现实,下等者是书呆子,上等者也只是经院理论家。

只研究人,只琢磨世俗,不研究理论,不讲求大原则,下等者成为“混子”,上等者成为“政客”。

研究理论又研究社会,琢磨世俗而不屈从于世俗,方能成为政治家。

政治家和理论家不同。理论家是维修师,他能够发现汽车的毛病,并提出维修的方案;政治家是司机,他掌握方向盘,最关注的是道路的状况,思考的是如何绕过前方的障碍,继续前进。两者的分歧往往由此产生。

如果一个人既是政治家又是理论家,那么他定是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57)政治家的力量

政治家的力量不是个人的力量。政治家靠社会力量形成自己的力量。因此,政治家必须善于发现社会力量之所在,必须善于分析社会力量之性质,区分可依靠的力量、可团结的力量、与己对抗的力量,并区别对待之。政治家要进步,最重要的是发现进步力量之所在,代表它、运用它,这样自己就有了力量。

政治家主要是靠权力的力量驾驭社会。政党的力量、政权的力量、军队的力量、群团的力量、法律的力量、行政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一起构成权力的力量。

政治家还要善于利用策略的力量。策略的实质是杠杆。通过恰当的杠杆,正确处理各种类型、各种性质的力量之间的关系,把作用力释放到自己期望的地方,这就是好的策略。

伟大的政治家有个人魅力的力量,这个力量虽然离不开上述综合力量,但它有独特的作用。只靠综合力量的政治家,只能是“领导者”,同时具有个人魅力的政治家才能成为“领袖”。

58)忧患意识是成熟的标志

忧患意识是成熟的标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总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便总是孩子。

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如此。

总是喜欢“莺歌燕舞”,承受不住任何忧虑,是轻浮的民族和脆弱的民族。

一味压制忧患意识,将会麻痹人民,使人民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手足无措。

一味压制忧患意识,认为一切都唾手可得,将使人民失去内在的强劲的动力。

一味压制忧患意识,片面追求欢乐,将使人民的思想变得浅薄,丧失深入思考的能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