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04:58:2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

1.1 复习笔记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社会工作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性活动。从事这类活动的人就被称为社会工作者。在国际上,它指的是一个专门的职业领域,一种职业的、专业化的助人活动,也是一个学科。(二)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对社会工作定义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的理解:

1.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活动;

2.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

3.社会工作采用科学的助人方法;

4.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而不是管理、控制对方。(三)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1.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1)普通社会工作: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的,不计报酬的思想政治教育性和公益服务性的活动。(2)行政性社会工作:政府部门或群众团体专门从事的职工福利、社会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工作方法上有较强的政治或行政色彩,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员较少受过专业训练,它是非专业化的。(3)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人士承担的助人活动,有专业理念为指导,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针对困难人群开展服务。

2.按照中共中央《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对社会工作的全面理解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解救危难

危难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面对这种境况,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找资源,支持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危难。社会上作者在解救危难中的角色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提供物质支持和心理支持。

2.缓解困难

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生活。当前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困难群体解决困难,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3.促进发展

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所秉持的“助人自助”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在这里,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都属于人的发展的范畴(二)社会层面的目标

1.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认为,社会问题是指那些非纯生理性的问题,即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它包括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等各种原因而在个人、群体那里产生的困难。社会问题不利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就是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价值观,用自己的专业方法介入社会生活,解决个人、家庭、社区方面的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的功能,修复社会机制,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2.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之一就是追求社会公正。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从多个方面介入社会生活,对不公正现象进行干预。这包括: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概念与类型

1.功能的含义

功能是一个与系统相联系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形成的体系。功能则是指在某个系统中部分对整体所发挥的作用。概要地说,功能是指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2.功能的基本类型(1)正功能与负功能

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当甲对乙发生了积极影响时,我们就可以说甲对乙具有正功能。比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具有正功能。如果甲对乙产生了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就是甲对乙具有负功能。(2)显功能与潜功能

社会学家默顿指出,那些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显功能,而那种未被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潜功能。(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较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生活的状态。

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具体的帮助和服务,解决其困难、增强其能力,以帮助他们能正常生活。

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社会工作者希望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和良性互动是社会工作希望发挥也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功能。(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是具体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活动,对困难人群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社会的稳定。社会工作通过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

2.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擅长面对面、深入人心的、人性化的服务,这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助人职业,能够通过具体服务为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同时,社会工作在社会上弘扬服务和慈善精神,促进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3)制度背景——英国《济贫法》的颁布、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社会工作的产生

18世纪中期,出现了“友善访问员”;美国在国内战争时期,出现了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等国出现了许多民间的社会服务组织(慈善组织)。

在社会工作产生阶段,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工作对象以贫困者为主、社会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社会工作受到政府制定的社会政策的影响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特点。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

1.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1)1893年,英格兰由济贫院和英国慈善组织会社开设了一个两年制的“慈善训练”学校,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历史。(2)1898年,美国的纽约慈善组织会社举办了为期六个星期的训练课程。同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开设两年制的社会工作教育课程。(3)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原来六个星期的社会工作训练课程也拓展为一年课程。(4)1910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等高等学院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训练成为社会工作人员和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后来变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训练的发展和正规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确定(1)1898年,美国社会工作学者玛丽·里士满出版了《贫民中的友善访问》,开始对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化总结。(2)玛丽·里士满发表《社会诊断》(1917年)、《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1922年),使得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至20世纪初,一个有系统的服务体系、服务人员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追求服务效果的现代社会工作逐步形成了。(3)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工作也被纳入社会工作训练课程。(4)到40年代,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被接受。另外,社区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工作方法也逐步发展起来。(5)到60年代,社区工作已被正式承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基本方法。(6)70年代,社会行政作为一种间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从而社会工作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

3.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发展(1)19世纪末20世纪初慈善组织会社在英美国家大量出现,协调政府与民间各慈善组织的活动。(2)英美国家的睦邻组织运动从社区的角度为社会服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3)美国1918年成立了“美国义务社会工作者协会”,1919年又成立了“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1955年美国成立了“全国的社会工作人员协会”。

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立对专业服务起到了规范和引导作用,促进了美国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确立。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1.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1)对于专业的理解,社会工作界比较推崇和认同格林伍德的看法。1957年格林伍德在其《专业的属性》中指出专业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①一个专业应该有一套系统的、支持其活动的理论体系。

②它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即社会对这种专门活动是接受的和高度评价的。

③该种活动具有专业权威,即在这种活动内部已经建立起专业的权威,专业能力成为该领域活动的重要评价标准。

④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首先,从事该活动已成为一种职业,而且职业内部有对其成员进行约束的、系统的伦理上的要求。

⑤这一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从业者有高度认同的价值观,有基本上一致的专业行为方式。(2)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是在长期的社会服务实践、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不断借用其他学科的新的研究成果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这个形成过程就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2.专业方法的发展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的价值观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帮助人、服务人的活动和职业,专业方法是其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社会工作领域,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个基本方法被分别确立,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到20世纪70年代,社会行政也成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在宏观层面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3.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社会工作是针对社会中的问题而出现,并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社会工作不但关注现有问题的解决,而且特别注重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开展工作,这就使得社会工作的目标追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社会工作的最初目标是救助穷人和弱者,后来变成不但“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助人自助”反映了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4.工作对象的拓展

随着社会问题的变化和人们对人类生存问题认识的变化及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拓展。

5.理论派别的形成

社会工作对理论的关注来自于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对自己专业性的证明。最初,社会工作知识被动的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后来社会工作开始特别注意发展自己的理论,包括实践理论和一般理论。现在,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包括社会哲学层次的宏观理论,针对某一问题的中观理论和实践(微观)理论。

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1.我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

2.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3.1949年以后我国的社会工作

4.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

5.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第三节 社会工作构成要素

一、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过程是有丰富内涵的。

1.社会工作服务常常不是通过一次服务就可以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解决的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是一个渐进的、不断促使服务对象改变,逐渐达到目标的过程。

2.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帮助受助者的过程)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就这个互动过程而言,双方无所谓主次,双方都要理解对方并做出反应。而且这种互动是持续的连锁式的过程。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1.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中的服务对象又称为受助者或案主,它是指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帮助的一方,是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而解脱困难的个人或群体。

服务对象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没有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发生。服务对象是在服务发生之后形成的,在这之前他们处于潜在状态。

2.社会工作者

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是提供服务的一方,他依据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服务对象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以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

3.价值观(1)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评判助人活动的一套观念。(2)它包括社会工作者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服务对象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看法等。(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社会工作者以帮助他人、服务于他人为自己行动的目标。这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4.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或称服务)是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依据社会工作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提供后者所需要的服务或帮助是社会工作的最基本的活动。

5.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不只是指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而是指社会工作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这是一套基于多种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帮助人走出困境的方法,是一些操作性很强的实务工作方法。这些方法作为一种知识被社会工作者共享,并有效地支持着社会工作者的实践。

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的概念

1.社会工作者的含义

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线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行政人员。

2.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2)从事社会福利服务。(3)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4)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

3.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志愿者是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富和智慧,为弱者和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求回报的的人员。

虽然志愿者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与社会工作者的活动有相似之处,但是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1)活动方式不同

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志愿服务是志愿者的业余活动。(2)专业技术能力不同

社会工作者必须受过专业教育和专门训练,志愿者可以不经过任何专门训练。(3)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志愿者所从事的多是一般性服务,主要是时间或体力的支出以及简单的物质性帮助;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一般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一般涉及政策、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4)社会约束不同

政府和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行为及效果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对志愿者的服务要求比较一般。

4.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与专业社会工作者(1)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一般是行政或事业“干部”,而不是专业人员;(2)实际社会工作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社会服务方面的专业训练;(3)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一般靠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地开展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者强调与服务对象的平等关系;(4)实际社会工作人员的活动或多或少地带有政治色彩;(5)实际社会工作人员所遵循的一般是行政权威,而专业社会工作者首先遵循的是专业权威。

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

1.服务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首先是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这里的服务既包括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2.支持者

社会工作者要成为服务对象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对服务对象的授权和增能是社会工作者的支持者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倡导者

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的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4.关系协调者

社会工作者面对不同个人、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或冲突时,要承担起缓解和处理矛盾的任务,促进冲突双方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缓和、解决矛盾。(二)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

1.管理者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对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他还必须对与助人相关的诸多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该过程的高效率特别是不要出现伤害服务者的意外。

2.资源筹措者

为服务的顺利开展,筹措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3.政策影响者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某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时,应该提出政策建议以改善社会政策,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和环节社会问题。

4.研究者

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有心人,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可以提高专业服务水准,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理论,可以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

1.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

2.政策知识

社会政策或社会福利政策是针对困难群体的,其目的是通过向困难群体提供优惠以促进社会公正,社会政策或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社会政策主要涉及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老人与残疾人服务等领域,涉及儿童、老人、妇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这些都是社会工作的基本领域。社会工作者必须熟悉政策,才能利用政策维护困难群体的利益。

3.技术知识

社会工作者要掌握的技术知识主要包括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等。

4.文化知识

社会工作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掌握多种知识,这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也包括人文知识。

四、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1.技术能力

社会工作者要同服务对象进行复杂的沟通、互动与协作,应该具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及社会行政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处于变动之中的情境和问题,社会工作者必须及时地作出恰当的反应,这必须以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为基础。

2.文化能力

从比较贴近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文化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习得的价值观念、行为规则、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社会工作者要对各种各样的人开展工作,要同他们合作处理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要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而要真正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就必须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怎样看问题。

3.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对外部事物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和特征。较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一个人能正确地理解外部刺激,并选择适当的反应方式。

社会工作者要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遇到问题要沉稳、冷静,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要经得住困难和复杂问题的压力,要富有同情心又不感情化。只有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处变不惊、充满信心,才能有效地与服务对象合作,有效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4.持续学习能力

社会工作者要不断用各种知识丰富自己,以适应工作之需要,这就需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

社会工作领域是指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服务所介入的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或空间。根据我国开展社会工作的实际状况和迫切需要,主要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1.儿童及青少年服务

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主要包括对弃儿、流浪儿童、残疾儿童的救助,对受虐儿童的援助,对儿童的受教育权的保护,以及对童工的救助,对沾染不良行为的少年儿童的帮助等。

2.老人社会服务

老人社会服务主要包括老人救助及福利、老人家庭服务、医疗保健服务、老人的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另外,老人发展服务、老人社会参与也是老人服务的重要内容。

3.妇女社会服务

女婴被虐待、女童失学、女性被迫失业、就业中的男女不平等、对女性的家庭暴力、女性被迫卖淫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女性的权益。社会工作主要是对这些方面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另外,女性发展也是社会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工作领域。

4.康复服务

康复服务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精神康复两部分。

在对残障人士的康复服务方面,有机构内康复、社区康复和职业康复等几种重要的服务方式。

5.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政府对其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基本的保护,所以,它往往是现代国家的最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救助不但是向困难人群发放金钱和物资,而且也包括向他们提供政策的、心理的帮助。

6.就业服务

某些人不能顺利就业,既有供求关系不匹配方面的原因,也有就业观念、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可以在就业培训、职业辅导等方面做工作,促进其就业。帮助求职者明确自己的要求以实现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良好衔接,对求职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向求职者进行就业政策辅导,与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用人机构建立联系,促成双方互相了解和相互接纳。

7.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健康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服务对象舒缓心理压力,进而使他们正常地投入工作和生活。对于那些有较严重精神疾患的人来说,社会工作者可以对他们进行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务和治疗。

8.家庭服务

家庭服务主要是指社会工作者对那些家庭的正常生活遭遇困难进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或者因夫妻不睦、亲子关系紧张、失业、疾病、迁移以及单亲等原因而出现较严重问题时提供相应服务。

9.医疗社会工作

传统的医疗社会工作着重在医疗机构内向病人提供服务,现在,它的工作领域已扩大至促进保健和疾病预防。

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患病者有效连接医疗资源,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帮助建立患者与社区之间的良好关系。

10.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的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帮助学生正常的学习和健康的成长为目的的服务。学校社会工作主要三种类型:

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是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和行为而开展的工作;

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剧烈变迁两开展的工作,包括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和就业辅导等;

社区—学校型学校社会工作则把社会工作延伸到学校外的社区,包括联系学生家长、支持学校的政策、实现家—校沟通、促进学校教育,对离校学生提供追踪服务

11.矫治服务

矫治服务是指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危险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

矫治服务包括在监狱中的服务和在社区中的服务,后者又叫社区矫正。

12.城乡社区发展

在城市,由于工作高度紧张、家庭小型化和城市重建,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消极影响。

农村社区发展常常包括选择和推广新发展项目、社区规划、社区教育与卫生事业的发展等,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社会工作者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居民的需求调查、社区发展项目的选择、社区组织与动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3.军队社会工作

军队社会工作是指通过心理辅导、放松和发展性的活动,帮助军人解决其心理、军队生活、婚恋、家庭、退伍转业适应及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克服消极因素,提高士气,积极地面对军队生活。

14.企业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是在企业中开展的社会工作。在企业中,劳动条件、劳动者与劳动环境的相互适应、劳动者的压力、劳动关系(劳资关系)和职工的未来发展前景,都是影响劳动者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方面。

企业社会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辅导、服务和改善劳动关系(劳资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帮助改善工作条件、职业生涯设计等方法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1.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

最初的社会工作关心的主要是困难群体,特别是极度贫困和处于严重困境中的老人、残疾人、孤儿,后来社会工作将工作范围扩大指其他遭遇生活困难而不能自拔的人群,如在适应学习生活遇到挫折的青少年学生,在婚姻家庭方面陷入困境的人,在事业发展中遇到困难的人等。

2.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工作在传统上关注社会问题,并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职责。社会工作从主要为处在极度困境中的人群服务变为为生活中处于一般困境中的群体服务,从关注贫穷问题到关注心理健康,都在关注社会问题。

现代社会工作除了关注社会问题,还特别关注社会和谐和社会发展。社会工作在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关注各类社会群体的正常需要的满足,关注人们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它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去促进各群体的发展和社会认同,促进各群体的社会团结。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矫正社会工作[名词解释,[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矫正社会工作又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2.社会工作

答: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定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活动;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③社会工作采用科学的助人方法;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而不是管理、控制对方。

3.社会工作者

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主要分为两类:①一线的社会工作者;②社会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①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②从事社会福利服务;③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④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

4.志愿者

答:志愿者是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富和智慧,为弱者和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求回报的的人员。志愿活动一般是社会认可的、以利他为目的的。志愿者也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他们在一定的组织中登记、接受培训、考核和监督。志愿者的活动是对社会的贡献,志愿服务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组成部分。

5.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6.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7.同理(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同理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地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文化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

8.芮奇蒙

答:玛丽·芮奇蒙,美国学者,是社会个案工作的开山鼻祖。1917年出版了第一部对专业社会个案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的《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社会诊断》采用医疗模式,认为贫穷是一种社会“疾病”,而友好访问员就是像内科医生一样的社会医师,运用“研究——诊断——治疗”的框架科学助人。《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开启了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慈善”专业的新时代。此后她又发表《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使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

9.慈善组织会社

答:慈善组织会社最先产生于英国,为避免重复服务对资源的浪费,各地友好服务协会成立了服务协调和统筹性组织,这就是后来演变成的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在索里牧师的倡导下,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在伦敦成立。该会社接受托马斯•查墨斯的理论,认为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接受公共救济将摧毁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与道德观念,使他们依赖救济为生,因而主张贫民应尽量维持自己的生活。慈善组织会社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们要使英国,尤其是伦敦的慈善事业组织起来,使之密切配合,发挥最合理的作用。

二、简答题

1.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答:(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①解救危难

危难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面对这种境况,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找资源,支持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危难。社会上作者在解救危难中的角色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提供物质支持和心理支持。

②缓解困难

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生活。当前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困难群体解决困难,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③促进发展

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所秉持的“助人自助”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在这里,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都属于人的发展的范畴(2)社会层面的目标

①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认为,社会问题是指那些非纯生理性的问题,即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它包括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等各种原因而在个人、群体那里产生的困难。社会问题不利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就是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秉持专业价值观,用自己的专业方法介入社会生活,解决个人、家庭、社区方面的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的功能,修复社会机制,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②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之一就是追求社会公正。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从多个方面介入社会生活,对不公正现象进行干预。这包括: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2.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答:(1)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中的服务对象又称为受助者或案主,它指的是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帮助的一方,是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而解脱困难的个人或群体。

服务对象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没有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发生。服务对象是在服务发生之后形成的,在这之前他们处于潜在状态。(2)社会工作者

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是提供服务的一方,他依据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服务对象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以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3)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评判助人活动的一套观念。它包括社会工作者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服务对象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看法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社会工作者以帮助他人、服务于他人为自己行动的目标。这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4)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或称服务)是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依据社会工作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提供后者所需要的服务或帮助是社会工作的最基本的活动。(5)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不只是指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而是指社会工作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这是一套基于多种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帮助人走出困境的方法,是一些操作性很强的实务工作方法。这些方法作为一种知识被社会工作者共享,并有效地支持着社会工作者的实践。

3.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答:志愿者是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富和智慧,为弱者和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求回报的的人员。

虽然志愿者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与社会工作者的活动有相似之处,但是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1)活动方式不同

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志愿服务是志愿者的业余活动。(2)专业技术能力不同

社会工作者必须受过专业教育和专门训练,志愿者可以不经过任何专门训练。(3)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志愿者所从事的多是一般性服务,主要是时间或体力的支出以及简单的物质性帮助;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一般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一般涉及政策、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4)社会约束不同

政府和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行为及效果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对志愿者的服务要求比较一般。

4.简要回答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答:(1)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

①服务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首先是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这里的服务既包括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②支持者

社会工作者要成为服务对象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对服务对象的授权和增能是社会工作者的支持者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倡导者

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的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④关系协调者

社会工作者面对不同个人、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或冲突时,要承担起缓解和处理矛盾的任务,促进冲突双方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缓和、解决矛盾。(2)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

①管理者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对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他还必须对与助人相关的诸多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该过程的高效率特别是不要出现伤害服务者的意外。

②资源筹措者

为服务的顺利开展,筹措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③政策影响者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某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时,应该提出政策建议以改善社会政策,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和缓解社会问题。

④研究者

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有心人,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可以提高专业服务水准,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理论,可以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5.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武汉大学2012年研)

答: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及其家人,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社会处境的特殊性,使得老年社会工作者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中对老年人常会有贬损的看法,老年社会工作者又常常接触较年老的人中境遇最差和伤残最严重的群体,这些人大多体弱多病,危机重重,生活在很大的压力中。因此,尽管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老年人数量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社会工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仍可能对老年人形成消极的看法。

整体而言,社会上对正常的衰老有恐惧和误解,对老年人群体抱有偏见。社会工作者可能会不自觉地接受了社会中许多对老年人的刻板看法,并纳入到了自己的价值观系统中。他们可能会认为做老年人的工作没有太大价值,有挫折感,因而在工作中对老年人表现出厌恶、歧视、不耐烦,认为做老年人工作低人一等,是退而求其次。老年歧视还会影响制订为老年人服务的规划,并造成应有服务的缺失。所以,在开展老年人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认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学习有关老年学的知识,以便消除对老年人的错误理解和认识。(2)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做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出现反移情,不仅会表现为对老年人特别不好,缺乏耐心和关怀,还会表现为对老年人过度保护,想要“拯救”老年人。国外有学者提出了“弥赛亚情结”之说,它是指当面对一个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上有多重丧失的老年人时,助人专业的人自己感到有压力。

当无法缓解老年人面对的不可避免的丧失时,同情就变成了怜悯,助人工作便会失去成效。当挽救老年人的努力失败后,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把挫折感转成对老年人的愤怒和敌意。注意反移情问题,时常反思自己对老年人的反应,这一点对从事老年社会工作来说很重要。(3)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自我意识与自我督导

同老年人打交道会时刻提醒社会工作者生命的进程,让社会工作者看到由生到死的不可逆转。当事人经历的死亡和丧失,必然会让社会工作者联想到自己将来也要经历这一切,因而感到痛苦。有时甚至害怕个案辅导还没有做完,老年人就会与世长辞。这样的情形会给社会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会感到自责或力不从心。所以在做老年人辅导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审视自己对老年人、对垂死和死亡的感受。有时这些感受来自过去的生活经验和遭遇,社会工作者首先要把自己的问题梳理好。(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

老年人问题常常涉及许多方面的工作。做老年人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从事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培养团队工作能力。懂得协调、配合不同的学科共同开展老年人服务工作,才能使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6.转型期中国社会工作提供模式的特征。(华中农大2012年研)

答:转型期中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有以下一些结构特征:(1)不同模式并存

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继续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障责任,并依靠社会政策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家庭将继续承担自我保障的职能,并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社区将承担互助功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社会福利机构将逐渐成长,并在社会服务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几种提供方式处于共生状态,并在互动过程中相互交融。(2)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

社区提供的互助服务虽然不属专业社会工作,但在互助解困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提供的服务是行政性的和半专业化的,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其专业化水平将有所增强,但仍带有行政性的色彩。专业社会服务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民间社会服务机构将根据我国的社会状况以专业思想、专业方法和较高的服务水平发挥其影响力,并拉动整个社会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3)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

我们把长期以来在我国实行的较为制度化的社会服务称为实际社会工作,它是本土性的社会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国际性的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始扎根,但它仍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从而发生专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仍将为实际社会工作发展提供条件。因此,在社会转型期,本土性社会工作仍将是主要的社会工作模式。(4)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的加快,社会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社会需要的日益强烈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福利体制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制度的建立将成为一种现实要求。这样,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提供模式将会得到发展。

7.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负起了社会救助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这在某种意义上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设了一个合法性前提,使社会工作专业的诞生有了良好的社会基础。(2)伊丽莎白《济贫法》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这既是一个救助原则,又是一个救助理念。伊丽莎白《济贫法》承袭以前的济贫立法中关于“有劳动能力的乞丐”的概念。对不同情况的贫民施以不同的救助,使社会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刺激一些人的“懒汉”思想。(3)对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说,伊丽莎白《济贫法》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它确定由专业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救助人员的专业化视作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4)伊丽莎白《济贫法》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总而言之,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现代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8.简述社会工作的功能和服务领域。(西南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1)简述社会工作的领域。(武大2010年研)(2)社会工作的领域有哪些?(论述题,华中农大2010年研)(3)社会工作实务领域。(论述题,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1)社会工作的功能

①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a.救难。危难是一个人因身体受损、经济破产等原因而危及自身生存的状态。危难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把这项任务放在自己的肩上。

b.解困。当受助者遇到困难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存的程度时,社会工作者对其提供的帮助,可视为解困。解困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c.助人。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生存、参与社会和发展几个方面。当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满足这些需要时,社会工作应该把他们纳入自己的工作领域。

d.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发展不但发生于人们尚未遇到困难而进行预防性增能之时,也发生于遇到困难但靠自身能力的增强而难以克服之时。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地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广阔活动空间。

②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

治疗就是针对社会病态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和重建其良好的社会功能。治疗在微观层面上是指对个人、团体的直接服务,帮助它们恢复受创的社会功能。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就是消除那些导致问题产生和使社会功能丧失的个人或环境因素,对失去的社会功能予以恢复和重建,获得原有的社会调适模式,或产生新的替代模式,从而得到常态的社会功能

③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

预防就是指先期对有害于个人或系统、组织的任何因素的发现与消除,前提是要有准确的预测。要预测个人或团体社会生活所可能发生的障碍,预测对整体社会制度可能产生伤害或阻碍社会进步的任何潜在因素,以便对症下药,不使其成为现实或继续生长而对社会构成危害。预防可以从两方面进行:a.采取措施,使问题不致发生。这是初级预防,是预防的最高境界;b.在问题刚出现时就采取措施,不使其生长,这是二级预防,是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④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功能

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有重大的意义,其主要方式有:a.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b.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c.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2)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社会工作领域又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社会工作领域可以分为理想的和实际的两种。理想的社会工作领域是按照人类理想应该进行干预并对之进行改变的社会问题的发生领域,其中包括社会工作者已经涉入其中的和由于社会工作者在认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而暂时未能进行干预者。与之相对应,可以把社会工作者已经涉入其中的称为实际的社会工作领域。

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的分类包括:

①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

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标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除了上述类别外,按生理特征,还可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

②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a.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因身体不适或身患疾病而难以自理,因心理发育不健全或受挫折而形成的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因婚姻变故或家庭成员冲突而造成的家庭关系不和睦,儿童无人抚养、老人无人赡养或在抚养、赡养方面出现问题,因住房紧张影响正常生活等。日常生活对人们产生特别深刻的影响,为有困难者解决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b.就业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失业问题,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关系不协调,职工合法利益未能得到有效保护,退休金不足或退休后的福利、医疗缺乏保障,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精神健康问题等。

c.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自我封闭、孤独与偏执,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等。

③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

从社会工作内容的特点这一角度着眼,社会工作可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

a.救助是救人于危难的活动,舍此,受助者就可能陷入深度危机,如贫困、无家可归、犯罪、吸毒等。

b.帮助是就一般困难而言的,即一般意义上的服务。

c.发展是在受助人自认为面对未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给予的帮助,包括知识的增长、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

9.社会工作督导的主要模式有哪些?(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工作督导的主要模式包括:(1)成长与发展模式

①主要特点

成长与发展模式采用大量的个别化教学,重视与强调学生的感觉、情绪及心理需要,帮助学生发展专业自我及自我意识,启发学生的自我觉悟与思考。在这里督导是一种催化剂。

②指导思想

成长与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采用治疗学的理论,认为专业表现取决于个人的成长。因此,它强调心理学的理论,看重学生成长的过程。(2)学徒模式

①主要特点

学徒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督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紧密的师徒关系,因此,非常强调良好的督导关系。这种学徒式的学习是非结构化的,它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学习方式。

②指导思想

学徒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认为学习是一种“干中学”,好的实务来自于不断重复的学习,在干中不断提高。这种理论基于行为理论,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3)结构化学习模式

①主要特点

结构化学习模式是一个详细计划好的学习过程,它强调学习开始前有一个课程计划,按部就班,一个课程一种内容,一步步学习。教学方法也是系统化的,强调运用多种不同方法及不同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尤其注重模拟教学法。这种模式的学习事先制定有标准的评估方式。团队教学也是这种模式的一大特色。

②指导思想

结构化学习模式基于教育模式,认为直接的观察对于学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模式的设计基于成人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模式是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4)管理模式

①主要特点

管理模式是按计划的工作任务进行督导,即是否能完成工作任务是督导的一部分,而且这种模式是以技术为本的。因此督导是“问题—解决”取向,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此模式强调以机构的政策作为实习好坏的唯一仲裁标准。

②管理督导模式的指导思想也认为学习是“干中学”。案主是至高无上的,一切服务都要以案主为中心,保护案主利益。所以,学习如何在机构政策规定下为案主提供服务是最重要的。在这种模式下,实习者的行动应是计划规定的行为。这种模式看重工作的结果。

10.社会工作研究功能。(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社会工作研究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部分。社会工作研究不但具有社会工作的功能,而且具有其自身的功能。(1)改善实务过程

社会工作研究可以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发现其原因机制,把握其可控原因。如对少年逃学现象,研究者可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发现不同因素的相互关系,把握最重要的原因。社会工作研究可以依据其研究发现,形成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和相应工作方案。如分析低保金领取者离开的原因,可以发现政策优劣,以更好地提出缓解贫穷的思路。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协助社会工作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把握动态信息,及时提出完善的思路,从而保证达到社会服务目标。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项目乃至社会工作机构的实务效果,为完善服务提出建议,从而提升社会的整体福利。如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的公益创投项目的效果评价就以社会工作研究为基础。因此,社会工作研究在实务的各阶段都有其积极功能,理想的社会工作过程也应该是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过程。(2)完善策略模式

社会工作实务需要依托具体的工作模式,如个案工作中的理性情绪治疗法、小组工作中的教育小组、社区工作中的地区策划模式。依托社会工作研究对实务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其策略模式在本土应用时的不妥之处,从而进行局部修正以适应当时当地情况。(3)发展专业理论

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检验社会工作的理论。在社会工作早期,社会达尔文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正是对贫穷现象的不断研究,才得出“社会因素导致贫困”的说法,并对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模式产生影响。与此同时,社会工作研究也可以对实践中诸多细节进行提炼整合,凝练出某种理论。事实上,社会工作理论都是来自对实践的研究和总结,社会工作范畴的完善、丰富和进步都以社会工作研究为基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