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14:58:28

点击下载

作者:彭国元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试读:

新闻工作者的“五家”、“五通”及其他(代序)

魏文彬

新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江泽民同志的这句话,我认为算是说到了家。新闻工作的好与坏、对与错,与党和人民的祸福攸关,生死攸关。

新闻工作如此重要,怎样才能搞好新闻工作?这是一个重大命题。同志们要从政治的、理论的、历史的、全局的高度认真研究、认真思考、想清楚、弄明白。在这个重大问题上,要务求甚解,要通透,要大气。就像做人一样,不大气,一辈子都在小事上纠缠不清,愁肠百结;大气了,就会在名利之间、恩怨之间、得失之间,甚至生死之间四两拨千斤,游刃有余,超然物外。

大气是什么?大气是素养,是一种高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艺术素质的外在表现。这种素养,要靠长期的学习、修炼、积淀,要厚积薄发。否则,火候不到,功力不够,终究难成正果。

一、新闻工作者的“五家”

这里说的“五家”,是指“五家”的某一点,即政治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思维、艺术家的眼光、慈善家的心肠、史学家的良知。

1.政治家的头脑

毛主席说过,要政治家办报。对于媒体,特别是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政治属性是第一位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含糊不得,错不得。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政治家的头脑,要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媒体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导向上。导向是旗帜,导向是生命,导向金不换。导向错了,一了百了。为什么?因为导向直接与政权密切相关。导向主要是对人而言的,直接影响人心向背。人心向,江山稳;人心背,江山垮。由此看来,导向安全、舆论安全直接关系到执政安全。这个道理一定要弄懂、弄通、弄透。否则,迟早要出问题、栽跟头。我们广电局的大门口为什么有武警站岗?是楼里有重要财产?不是。是我们身份重要?更不是!是这个机关重要。这个机关,虽然不是直接的权力机关,但它直接影响国家的政权,所以,国家要派人守着它、看着它。在这里工作的人,如果连这点政治意识都没有,那就太不应该、太不合格了。

当前舆论引导的重点是什么?是学习“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舆论引导的任务就是要使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的共识,变成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行动。

2.哲学家的思维

哲学家的思维,主要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要在纷繁复杂中找规律,把握规律,没有哲学家的思维是不行的。这种思维,直接决定你如何判断、如何取舍,决定你以怎样的态度去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为什么会出现导向问题、低俗化问题、“五大公害”问题?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缺乏哲学家的思维,站不高,看不远,想不透,摸不着规律,跟着感觉走。

哲学家的思维是辩证的思维。解决新闻宣传中遇到的问题,需要这种思维,需要用发展的思维、运动的眼光看问题。只有这样的思维、这样的眼光,才能做到由表及里,一叶知秋。

3.艺术家的眼光

舆论导向看似与艺术无关,其实关系很大。总体上说,在舆论引导上要讲究艺术,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多说,什么时候少说,什么时候沉默是金,不说。至于怎么说,更有讲究,先声夺人是说,大气磅礴是说,和风细雨也是说。总之,说不说,说什么,怎么说,都有艺术。人家刚生个孩子,乐不可支,你却说人总是要死的。虽然是句大实话,但也是句大蠢话。环保问题是个天大的问题,但好的可以说,不好的就只能看,要说也只能写内参,否则就容易引起恐慌,产生震荡,于事无补。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关闭沿洞庭湖200多家纸厂,我们说了,但说得一般,没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倒是洞庭湖老鼠一事,被弄得天下皆知。

舆论引导需要有极好的感觉,有很多很复杂的问题。一要讲纪律,二要讲究宣传艺术。

4.慈善家的心肠

我们是社会工作者,面向全社会、面向老百姓,要关注民生。新闻工作者要有慈善家的热心肠,对基层、对老百姓、对弱者,一定要有同情心,要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关爱他们,不能忽视他们、冷漠他们,更不能有意无意伤害他们。这是我们在宣传当中要很好把握的。这几年湖南卫视《晚间》栏目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是原汁原味反映老百姓的事情,大部分的内容是劝善、向善的,所以《晚间》这几年没有太多的风险。但好节目我也要挑毛病,有一次专门拍一个惨不忍睹的残疾人的生活,我就坐立不安。我认为,这是缺乏慈善家心肠的表现。湖南经视每年搞一次《爱心改变命运》;公共频道定位为慈善公益频道,搞“帮助直通车”、“帮女郎”;湖南电台交通频道每年搞“爱心送考”,都市频道搞“小李飞到”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

5.史学家的良知

这里讲的是对社会的良知、对历史的良知,不是对某个人的良知。是大良知,不是小良知。糊涂人管不好导向,冷漠的聪明人也管不好导向。我们的宣传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如果没有这样一份良知的话,我们过去很多东西可能要重写。比如不应该把毛主席晚年的错误过分夸大,进而把那一代彻底否定,把整个党和国家的历史都否定了,这就是没有良知,也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二、新闻工作者要“五通”“五个相通”,即与祖国、与人民、与社会、与历史、与未来息息相通。

1.与祖国息息相通

祖国是我们一生最大的精神家园。新闻工作者如果有这样一种思想感情,就会有把国家利益视为最高利益的情怀。国家利益通过政党、政府、政权、政策、法律法规等形式来维系和实现。社会安定与否,发展进步与否,人民安康与否,都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是否与祖国息息相通,其实就是考验他(她)是否坚定不移地站在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观察处理问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反观“纸包子”事件,在国际上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北京电视台那个记者无中生有、恶意炮制的这条假新闻,对祖国利益、祖国形象伤害有多大?大到无法形容。这就不是与祖国息息相通,而是与国家利益背道而驰。局总编室、局监听监看中心、局纪检监察室最近作了一次情况摸底,湖南广电一年多来没有发现虚假新闻报道,但是不是一定就没有呢?千万不能高枕无忧、掉以轻心!

2.与人民息息相通

与人民息息相通,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到与人民息息相通?主要看他(她)是不是贴近群众,是不是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关注民生,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不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这些都是重要的原则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党性和人民性。这两者不是矛盾的,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

有人喜欢做民生新闻,这是好事,但怎么做,这是大事。现在我们地面频道个别节目里面一些杀人放火、抢劫横行、畸形情感的东西比重偏高。这些报道初看都是为民说话、为民解困的民生新闻,但堆在一起,时间一久,就不是那个味道了,人民群众会不会把我们的社会理解成一个杀人放火、偷盗抢劫、情感畸形的社会?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民生关怀?难道这就是我们要的宣传效果?这其实不是与人民息息相通,而是在客观上误导人民群众。所以息息相通不是有闻必录。

3.与社会息息相通

与社会息息相通有两点,一是重要,二是不容易。不是你想通就能通的。要认识社会,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规律,需要大学问、大智慧。这一通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的社会价值。因为对社会负责是新闻工作者的一大职责。你不了解社会,怎么负责?不仅要了解,而且要热爱,这样,你才能从维护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4.与历史息息相通

博古才能通今。懂得以前的历史,才会有贯穿时间长河的纵深眼光,才知道我们应该从过去的历史传统里面汲取什么、弘扬什么。比如说要宣传报道好党的“十七大”,我们是不是应该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中央委员会的主要施政纲领有哪些?每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主要成就有哪些?特别是“十六大”召开以来这五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执政党又提出了哪些新的执政理念、国家又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各行各业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阶级斗争到和谐社会,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了解这些历史,肯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宣传报道“十七大”,帮助我们记录好即将发生的历史。

我们新闻工作者时刻要有这样一种意识,新闻宣传书写的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我们就是书写这部当代史的人。这样说不是拔高自己,而是激励自己、警醒自己,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水平和使命感,我们的新闻宣传才能紧扣历史发展的脉搏,紧跟历史演进的轨迹。什么是正在发生的历史?就是当代社会、当下社会的大事,比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都是当代中国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历史;比如富民强省、“三基”工作、新型工业化,包括洞庭湖治理,珠洽会、中博会等等,都是湖南省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当代历史。

5.与未来息息相通

与未来息息相通,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我也难做到。但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去做,对未来,尽量看得远一点,看得准一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我对“十七大”以后的中国、对2008年奥运会以后的中国作过一些分析,分析的结果是满怀信心、满腔热情。我认为,“十七大”到“十八大”期间,我们国家还会发生更加可喜的变化,尤其是政治建设会越来越文明,越来越科学。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复兴期,我们有幸生逢盛世。面向未来,我们思想可以活跃一点,多思考一点。

创新决定未来,改革决定未来,前瞻决定未来,人才决定未来,新技术决定未来。今后,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为自己当初的无知、幼稚、偏激、浅薄而感到后悔,才能够说做到了与未来的真正相通,把握住了未来。

创新、改革、发展,都要立足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准确把握。湖南广电目前的实际是:品牌上举国瞩目的实际,定位上娱乐性极强的实际,舆情上备受争议的实际,发展上快速增长的实际。把握好了这些实际,第三轮改革就能成功。湖南广电在新闻宣传上如何很好地面向未来,最重要的是树立公信力、掌握话语权。湖南广电目前已经有不小的影响力,但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有区别的。公信力是可以获得主流社会认同的、能够掌握话语权的,影响力则主要体现为热点、观点、时尚之类的东西。要树立公信力、掌握话语权,我们的新闻节目与高端节目就必须做大做强。《红歌会》要坚持做下去,既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未来。

总之,“五家”、“五通”都不容易做到,但是一点都不到“家”、一点都不通,是绝对不行的。新闻工作者要热情,但不能浮躁;要冷静,但不能冷漠;要严谨,但不能迂腐;要厚重,但不能滞重;要深刻,但不能偏执。这都要在“五家”、“五通”上下工夫。要刻苦学习,日积月累,养知、养情、养性,养成了大家,就能通古通今、通天通地,就会有过人的才情、超凡的胆识。这几年,我们的宣传特别是卫视的新闻宣传总体上是不错的,经视、电台也有些好报道,有些典型、有些专题甚至做得很好。但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宣传与省委的要求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主流、本质也有距离。举个例子,我经常列席省委常委会,会上,我深切感受到,省委的主要领导在“富民强省”的问题上可以说是牵肠挂肚,日思夜想,寝食难安。就说春贤书记,我估计“富民强省”这四个字,他一年要讲几千次。执政者事业为天、百姓为天的这种情怀,我们反映了多少?我看,十成不足一成。消息天天有,大都是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情。宣传上的功夫不够,使领导与群众隔开了,疏远了,我们错莫大焉!现在,我们倡导转型,力推高端,力推大片,就是要在重大问题上追求重大影响,追求对社会、对群众的重大影响。“情系大湘南”有影响,“人间正道”有影响,“八月红歌会”有影响。“十七大”快到了,我们能不能从湖南的实际出发,再做个“洞庭有感”系列,做个“湘江作证”的大片?

三、把握好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几种关系

前面的“五家”、“五通”都是些大道理,下面谈谈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1.是与非的判断“是”是真理,是规律,是本质的东西。同时,也是国是、大事。

我们要分清楚生活真实与新闻真实。生活真实不等同于新闻真实,现场真实不等同于新闻真实。生活真实、现场真实是摄取素材的需要,但不一定是可以传播的内容。要考虑是不是普遍性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要考虑社会影响,有所取舍、有所引导,不能搞绝对真实和自然主义。

要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和立场来判断新闻宣传的是与非。凡是对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和民族形象有利的宣传,就是把握住了大是。另外,真实还有普遍真实与个别真实之分,不关注普遍真实,一味地紧盯个别真实,首先选题上就进入了怪圈,其中就潜伏着放大个别现象、以偏概全的误传、误导危机。山西黑砖窑事件,披露了个别砖窑主非法雇用童工,甚至限制人身自由等种种非人道的行径。新闻报道发出去以后,西方敌对势力如获至宝,借此攻击我们的社会制度,由小放大,甚至认为中国是一个不文明、不道德、没有法制的国家,比中世纪专制社会还要黑暗。这就成了大错。发一个批评报道,我们首先应该看这件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如果没有普遍性,它本身的危害性可能是局部的,但披露出去以后,危害性会扩大。那么在这种时候,出于大是大非的判断,就要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如粮食、食用油、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生猪瘦肉精问题,都要谨慎,不得擅自报道,更不得炒作、追踪,因为大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影响九亿农民的生产、生活与发展,影响国计民生。再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弃婴问题,都要用政治眼光、国际眼光来看待,要防止境外敌对势力借此拿人权问题攻击我们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明。对于这些问题,党和政府不是没有解决的决心,新闻工作者也不是没有监督和反映的渠道,比如写内参就是一个办法。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要知大局、识大体。有闻必录看似真实,其实非常有害。

2.深与浅的功夫

深度决定高度,决定影响。影响力的高级阶段,就是公信力、话语权。

有重大社会价值的东西,要做深、做透,形成主题报道、系列报道,甚至不惜下大力气做大影响、形成话题、做成经典。“十六大”之前的《株洲启示录》、《潇湘纪行》、《走进大湘西》、《走进大湘南》、《崛起的湘中》、《聚焦长株潭》、《环行洞庭湖》,去年党代会之前的《冲刺·闯关》,都是最近几年重大宣传上的大胆尝试。如果不想得深远,不整合策划,不深挖精耕,不会有这么大的规模、这么深的影响。还比如,洞庭湖一年关闭了200多家中小型造纸厂,这里面折射出省委、省政府富民强省的抱负和决心,这是不是我们要做的?如何做深?

常规的新闻报道,每条都很短,一般用秒计算时间,短、平、快。个别同志认为只有新闻专题片、纪实片才要讲求深度功夫,甚至有人笑称自己为“新闻民工”,好像就是干粗活的。其实不然。所谓新闻宣传上功夫深,一是思想水平上功夫深,二是表述方式上功夫深,三是平易贴近上功夫深,四是素材取舍上功夫深。不是长新闻就深刻,短新闻就浅薄。从某种意义上说,短新闻比长新闻更难做,就像消息经常比通讯难写,难就难在字数少,镜头少,时间短。新闻工作者要有浓缩的功夫,浓缩出精华,浓缩见大义。如果没有这些基本功,新闻宣传就会流于浅薄、流于漂浮,最后的传播效果就是穿靴戴帽,隔靴搔痒,言不及义,甚至错误百出。

3.快与慢的把握

快与慢,事关新闻的时效性。快速反应是我们必备的新闻敏感和职业素养。快,就是要反应敏锐,跟得上,抓得住,这也是新闻功力和团队作风的集中反映。我们在历次抗洪救灾的斗争中,在大的战役性报道中都做到了快速反应。湖南广电也因此赢得了敢打硬仗、打恶仗的美誉。

但不能认为“快”是万能的。有的新闻要抢,有的新闻不能抢。什么样的东西不能抢?重大问题不能抢,敏感问题不能抢,没有定性的不能抢,道听途说的更不能抢。抢了,快了,不是帮忙,而是添乱,容易形成不利的舆论影响。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重大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管理,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根据归口管理、区别情况、分层报道的原则,协调发布信息。面对突发事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宁可慢,也不能抢。灾情、灾损面、灾损情况要准确,突发事件的定性、死亡人数不能抢,要搞准,再按要求发简讯。总之,该快的不能慢,该慢的一定不能快。在这些情况下,慢不是胆小,也不是迟钝,而是稳健。

4.大与小的取舍

大与小的取舍不难,都知道取大的,舍小的。关键是对大与小的认识。我们千万不能把大的当小的,把小的当大的。功夫不深,常常搞错。

大与小的取舍,考量的是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有以下几条可以遵循的原则:

第一,主流的、主旋律的内容大于非主流的内容。如2003年“11·3”衡阳大火的报道做得非常好,火灾前后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报道,但我们没有把重点盯在灾情上,没有盯在问责上,没有盯在火灾带给老百姓和社会的恐慌上,而是挖掘这个重大事件中武警消防官兵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身陷火海废墟中,20多名消防官兵生死未卜的悬念。我们的新闻报道率先抛弃了传统的报道视角和手法,紧紧咬住对消防英雄的生死大营救,角度找准了,舆论导向正确了,在国内外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这就是取与舍的典范。报道什么?怎么报道?这对我们的价值取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第二,规定动作大于自选动作。自选动作要注意灵活地配合、服务规定动作。“十七大”就要到了,怎么出色地完成好规定动作?需要营造什么样的舆论氛围?自选动作哪些可以选,哪些选不得?对此我们心里都要有成熟的把握。

第三,大与小有时候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的事情,表面上看是个大事情,但没有多大的意义,披露出去也不会有什么正面的社会效果。这样的东西其实是小的,即使能报道也要淡化。比如一般性的车祸、火灾,在新闻宣传上是属于不应该放大的,还有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没有放大的道理。现在车祸那么多,如果有闻必录,那我们是不是还要办个车祸频道?

有的事情,表面上看是个小事情,但很有意义,宣传出去会有正面的社会反响,这样的东西其实是大的,那就不但不能舍弃,还要放大它。比如这几年的重大宣传典型李春华、洪战辉、文花枝、黄舸、吕曦东,都是普通老百姓,但他们的故事蕴涵崇高的精神品质,很有典型性,所以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放大他们,表彰和弘扬他们的精神。再如最近泸溪县发生山体滑坡,没有一个人死亡。这是预警系统发挥了作用,说明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想得周到。这就是一件好事,可以好好宣传报道,让人民群众更崇尚科学、更信任党和政府职能部门。

四、新闻宣传的最高境界是“影响”

最后,谈谈新闻宣传的“影响”。我认为新闻的最高境界是“影响”。我们的重点精力和工夫要花在追求影响上。

1.新闻宣传的三个层次(1)呼应型。配合政治需求,配合中心工作,这是基本要求,也是初级层次。(2)满足型。新闻报道基本上能够比较敏锐地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对党和政府想说的、要做的都能同步跟进,能够收放自如,张弛有度,这是新闻宣传的中级层次。(3)影响型。影响社会,影响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甚至影响重大政策的出台,影响决策者的决策。这是政治家办报,这是“四两拨千斤”。比如凤阳农民联产责任到户的壮举,直接推动和影响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其间就有新闻宣传的助推和催化作用。

2.影响的两大基本形态(1)直击型。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显性,常用于信息传播。(2)渗透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隐性,常用于观念传播。

3.新闻宣传影响的几个主要方面

影响思想、影响感情、影响判断、影响生产、影响消费、影响发展等。

做媒体,要追求重大影响。前面讲的“五家”、“五通”、把握几个关系、追求最高境界,最后都落在影响两个字上。希望大家在追求影响上多思考,有作为,要有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现在我们力推转型,力推高端,力推大片,其实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我们的媒体如果能从正面影响全省,甚至影响全国,那就功莫大焉。“五家”、“五通”主要解决长远问题,就现实问题,我再补充几句:新闻宣传有风险、有漏洞,全局、全集团要打一场品牌保卫战。现在湖南广电树大招风,稍有不慎就会授人以柄,稍有差错就会追悔莫及。如果搞出一个虚假新闻事件,所有的收视率都是空谈,多少年都会一蹶不振。“十七大”马上就要召开,明年又是奥运会,在这样的大好机遇、重大国事面前,怎么能有噪音,唱反调?!现在再不警醒,就是太不识时务了!湖南广电人多队伍大,基本建设要抓好。维护媒体的导向安全,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一是要抓管理,要设岗设哨,查岗查哨,谨防漏岗漏哨,这是底线要求。二是要抓创新。管理和创新二者其实并不矛盾,不要因为管理丢掉创新,更不能因为创新排斥管理。(作者系原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现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本文根据他2007年在湖南省广电系统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教育培训班上的讲话整理)

关键在自律 要害在管理 出路在创新

欧阳常林“三项教育”的活动开展到现在已经快四年了。“三项教育”是“十六大”以后新一届党中央在宣传系统特别是媒体这个行业进行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治理行业、端正行风、提升行业形象的活动。当时云山同志总结新闻界存在的四个问题是:有偿新闻屡禁不止,虚假报道时有发生,低俗之风滋长蔓延,不良广告问题突出。从2003年到现在,我们回头来看,这四个问题又出现周期性回潮,依然难以杜绝,甚至出现了一些对媒体公信力伤害极大的假新闻事件,以前的四大问题变成了“五大公害”。由问题上升到公害,可以想象这项工作的难度之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队伍的素质问题,也就是行业自律问题;二是管理上的问题;三是媒体价值取向与利益驱动问题;四是媒体的创新能力问题。“五大公害”的现象在湖南广电似乎并不突出,但我们在宣传导向上是有过沉痛教训的。一个是《经济环线》,一个是《有话好说》,还有一个是《零点追踪》。《经济环线》事件出现以后,文彬同志高度重视,强调“导向金不换”,并对新闻队伍进行了严肃整顿、培训和学习,情况才好转起来。但现在我们还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还有很多的隐患。问题主要集中在地面电视频道和广播节目,卫视相对好一点,但也有隐患。总的来讲有几大顽症:一是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中负面报道过多,畸形、病态题材过多,八卦绯闻过多。有些频道将负面新闻扎堆打包播出,集中展示社会丑恶的一面;有的负面报道甚至呈连续性、系列化趋势,给人正不压邪之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调格格不入。二是娱乐节目的低俗之风。三是不良广告问题的存在。地面频道,包括电台的晚间节目,特别是后晚间时段确实存在播放不良广告的问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关键在自律,要害在管理,出路在创新。

一、关键在自律

自律有两层含义:一是媒体的责任自觉和行业自律。媒体的第一属性是政治属性,媒体要讲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做到责任自觉和行业自律就一定要坚守媒体的政治喉舌的功能。二是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自我约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发展,难免会出现方方面面的冲击和影响,这种冲击和影响必然会反映到媒体来,因此媒体也存在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存在一个自身反腐败的问题。无论这个社会怎么发展,经济浪潮、经济利益怎么影响我们现代人的价值观,媒体都必须坚持责任自觉、行业自律,不能为收视率和创收的压力所困扰,不能贱卖自己的责任。太华同志担任总局局长以后从来不主张媒体搞收视率排名、广告创收排名,目的是什么?就是担心我们所有的媒体被这两个指标所误导而忘记了媒体的政治属性、喉舌功能、宣传阵地这些重要职能。2005年某频道曾经播出一个用爱国诗人屈原做的啤酒广告,“天下无大事,先干了再说”;还有一个广告,把立邦漆涂在故宫前的立柱上,用盘龙滑下来表现立邦漆的光滑程度。这些所谓“创意非常棒”的广告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些广告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广告的制作商和播出媒体过分强调商业利益,忽略了中国文化传统内涵,缺乏必要的文化责任感。这种媒体文化责任意识的缺失,使得国内不少商业广告频频越线。一个媒体一旦被广告商所左右,则极易失去自主权和把关权。对此,媒体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以损害社会效益来换取经济利益。我们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更要坚守媒体的社会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不容缓地推进主流文化的建设。事实证明:一个媒体的广告,如果只看重经济效益而抛却社会效益,就容易滋生黑暗和腐败;缺乏良知和责任感的媒体和商家,也得不到消费者长期、坚定的支持。我国的《广告法》强调,广告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是广告活动的基本准则。广告商、创作者、媒体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责任感,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自觉地担负起文化服务、文化教育和文化建构的责任。

今年以来,明荣知辱、褒荣贬辱,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闻价值取向,成为中国记协在新时期的工作指导方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在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在这里,我想用当前在全国新闻界广泛传诵的《新闻采编“八荣八耻”》来和大家共勉:

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荣,以漠视正确舆论导向为耻;

以“三深入”、“三贴近”为荣,以“遥控采访”、脱离群众为耻;

以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为荣,以收受红包以稿谋私为耻;

以追求客观真实为荣,以编造虚假新闻为耻;

以采访全面准确公正为荣,以主观臆断偏听偏信为耻;

以雅俗共赏真情关怀为荣,以格调低俗追求卖点为耻;

以采编严谨把好关口为荣,以马虎了事不负责任为耻;

以热爱学习爱岗敬业为荣,以得过且过“打工意识”为耻。

二、要害在管理

新闻有新闻的纪律、新闻的管理。现在的问题是管不管得住?有没有缺失?有没有跑冒滴漏?我认为新闻管理还是要强调全程管理、系统管理、规范管理,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当前,新闻报道出现的“五大公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管理不到位。

管理首先要先管好选题,要管好节目、栏目的卖点。我觉得管选题、管卖点我们还没有做到位。我们很多节目出现问题就是选题没有把好关。二要管主持人、嘉宾。我们很多节目是通过主持人、嘉宾来完成的,主持人的风格、素质决定了这个节目的品位,但问题往往就出在主持人和嘉宾方面。三要实行严格的三审,确保万无一失,安全播出。四是管理一定要守纪律、讲程序、讲规范,一定要有责任追究制度。文彬局长在报告中讲了,谁在导向上出问题就要“挥泪斩马谡”。管理层要承担领导与管理责任,节目的管理、新闻报道的审查一定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一定要变滞后管理为关口前移。

另外,还有一个既要管好管住也要服务好的问题。管理如果不为一线服务,不考虑节目制作一线的积极性,不考虑电视的规律,不为创新提供必要的服务,就是失败的。怎么能够既管住管好,又做好服务是对我们的一个很大的考验。这么多年来,湖南广电就是在这两难中找到了自己的创新模式,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把问题简单化。除了管住、管好、服务好外,管理还有一个方法问题和智慧问题。我觉得湖南广播电视在新闻时效性方面做得非常之快、非常之好,比如洪灾的报道,特别讲究时效。这种正面的重大报道确实要抢,但有些敏感问题、有些突发性的事件抢不得,跟不得。这都是有宣传纪律的。在终审环节,如果管理者处理水准不高的话,往往会出问题。所以对于管理,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好好地总结经验。

三、出路在创新

我们媒体存在的“五大公害”问题从比例上讲还是不高的,但是其影响之大、影响之坏却不容小视,它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行业的声誉、形象和发展。北京电视台多少年来一直是讲政治、讲导向的典型,紧跟党中央,这么多年都没出过问题,但是“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给北京电视台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消除的。

文彬局长讲过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创新。我认为这个提法是对的。现在对湖南广电来讲,创新的意义更加重大。湖南的电视已经形成影响、形成品牌,已经成为大家追赶关注的对象。湖南卫视现在面临的创新压力非常大,如果不创新,我们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五大公害”治理问题。

创新和品牌的保护、品牌的安全有很大关系。湖南卫视在全国省级卫视中排名第一,正是由于形成了品牌,影响很大,现在面临三个方面的压力:第一个压力就是现在各地的卫视都在模仿、追赶湖南卫视。有领导认为,湖南卫视把一件事做出了影响,全国就会去跟风,跟风以后,账就要算在湖南卫视身上。如当年的《快乐大本营》栏目、《玫瑰之约》栏目和现在的选秀活动,以及频道的品牌定位,都被一窝蜂地跟风模仿。2004年、2005年时选秀节目在全国只有三四家,到2006年、2007年激增到几十家。结果这选秀节目过多过滥的账还是算在湖南卫视头上。在去年北戴河会议上,中宣部和广电总局针对这股“品牌热”对所有的省级卫视提出了“三个为主”:以新闻宣传为主,以宣传本省为主,以正面报道为主。第二个压力就是从2000年开始,根据中宣部和总局领导的意见,总局收听收看中心重点监管两个台,一是中央电视台,二是湖南卫视。第三个压力是湖南卫视现在成为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炒作的对象,许多问题都很容易被放大。如何面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压力?如何彻底治理“五大公害”?我认为应该与时俱进,采取应变的措施。应变就要在创新二字上做好文章。

(一)思路的创新

现在媒体强调收视率和品牌,讲穿了就是希望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在做好新闻宣传的前提下,把自己做大做强。我们目前的思路还只是简单地依靠广告赢利一种模式,与观众、市场简单对接。当初湖南广电在起步阶段,把大众化、通俗化的娱乐节目做起来并形成影响、形成特色的时候,这个思路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是对的,但现在必须调整:一是不再过分依靠抓收视、抓广告的经营创收模式;二是我们的品牌要升级。这些都要靠我们思路上的创新。其实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做主流、做高端的节目也能有好的经济效益。凤凰卫视就是这样,它做成了高端品牌,广告收入很好,价值评价也很高。仅做娱乐容易戴上一个低俗化的帽子,所以我们今年提出:娱乐一定要向快乐升级,娱乐一定要提升品质,在娱乐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同步推进高端崛起。把娱乐节目与高端结合,这就需要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思路。在这方面,湖南卫视有过很好的尝试。前不久做的《珠洽会晚会——中流击水》、《快乐男声》、《勇往直前》等大型晚会和栏目融入了公益的元素,年轻人爱看,收视率也不低,主流的评价也非常高。湖南经视的几档节目也把主流文化价值观很好地融入娱乐节目当中,这就是思路的创新。

(二)品牌的创新

湖南广电的品牌创新要依托娱乐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通过新一轮的创新来拉开和其他媒体的距离,来解决我们内外都存在的同质化问题。大家知道,现在各地卫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很激烈,大家都搞娱乐,都搞选秀,我们的品牌怎样才能与对手有所区别,做到我有你无,你有我优?就是要强化自己的标志,通过创新来提升影响力。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整,不有效地完善和创新,媒体的影响力到了发展的关键时刻就会遭遇阻力。为此我们制定了大片战略,做了一些有影响的高端节目,在刚刚结束的“飞天奖”评选中,我们的《恰同学少年》获一等奖,《大明王朝》获三等奖,《晚间》栏目的《洞穴之光》也获了奖。“飞天奖”是政府奖,是主流文化奖,是高端奖。过去多少年来,湖南广电在这个奖项上一直缺席,上次得奖还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以希望我们的媒体在高端崛起,在大片战略、在主流文化节目上有所作为。为了迎接“十七大”召开,湖南经视与中央台等单位联合制作了《走向和谐》主题片。应该说这个片子做得非常有水准,春贤书记、建国部长、总局审片领导小组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湖南广电就是要把这种有宣传分量的、有思想深度的、有内在品质的好节目尽快成规模地推出来。所以说品牌创新要抓两个关键:第一是娱乐要提升品质;第二是多做有主流文化底蕴的高端节目,造就湖南广电的影响力,让湖南广电的话语权在全国电视媒体中得到提升。这就是品牌创新给我们提出的历史使命。

(三)管理的创新

从根本上讲,管理的创新就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湖南广电各个团队虽然很有创新的活力,有创业的空间,但我们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个激励机制不到位的问题,存在资源没有打通、团队之间活力与合力不够的问题。怎样把一个资源松散的团队及媒体没有有效整合的局面,通过管理创新有效扭转,是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管理创新一方面要使导向管理更加严谨规范,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尽快推到位。当前,湖南广电面临非常好的机遇,到了飞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个关键期要求我们在导向、公信力上把好关,同时也要把我们的品牌通过产业的方式做大做强,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五大公害”的治理问题。比如媒体的利益驱动,现在出于创收压力,缺乏广告资源,所以给了一些不良广告生存的空间;过分追求收视率,造成了节目的低俗问题。当媒体做大做强以后,这些广告就可以有底气不接,有些收视率也可以不要。核心品牌真正做大了、业态丰富了,我们就可以实行“产业反哺事业”,在新闻宣传与社会效益方面不必承担收视和创收压力。王太华同志说过,广电行业的推动力有两个,一是人才,二是高科技。这两个推动力我们都要高度重视。现在广电要建立新的市场主体,新的市场主体就是要为我们一线工作人员、一线管理人员提供一个更好的拓展空间,把事业和产业紧密地联合为一体,把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充分调动起来。局党组前不久研究决定,对一线的编辑、记者、主持人、摄像实行首席制,让他们也有很好的政治待遇、经济回报,这也是从源头上治理“五大公害”的好办法。局里、集团和有关部门,也将给新闻采编人员和从事新闻管理的部门一个相当好的政策,岗位责任制与激励机制并行。

关于管理创新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前与后的关系:管理必须实现关口前移,加强管理的主动性与预见性,管理不是坐在办公室,等着节目送上门来审查,而要在选题、策划阶段就深度参与,把隐患与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短与长的关系:“五大公害”的治理不是短短一两天的集中学习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把宣传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3.上与下的关系:当好“公害把关人”。基层一线要从源头消除隐患;管理审查则要严防死守进行责任把关。关键看“关口”设在什么高度、什么尺度。不论是管理层,还是节目一线,上下都要树立好把关意识。

4.新与老的关系:现在新闻一线年轻从业人员多,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与我们不同,对宣传管理有所抵触,我们的宣传管理层对他们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存在代沟,管理必然出现脱节。

以上就是我就深化“三项教育”、抵制“五大公害”,从操作层面谈的一些个人体会。最后我为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送一副对联:

上联:三项学教上下齐抓,方法讲实效,把住源头,守住责任,对症下药,素质与日俱增;

下联:五大公害标本兼治,手段求创新,贵在自律,重在管理,严防死守,品牌铁心做大!

横批:导向金不换!(作者系现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总经理、湖南电视台台长,本文根据他2007年在湖南省广电系统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培训班上的讲话整理)

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深入开展“三项教育”坚决治理新闻宣传中的“五大公害”

吕焕斌

文彬局长提出的新闻工作者要成为“五家”(要有政治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思维、艺术家的眼光、慈善家的心肠、史学家的良知),要做到“五通”(与祖国息息相通、与人民息息相通、与社会息息相通、与历史息息相通、与未来息息相通),非常重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这一重要讲话汇集了他从事新闻工作近40年的经验和心得,结合湖南广电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了与时俱进的阐述。在导向管理上,文彬局长关于新闻工作者的“五家”与“五通”的论述,是一大创新,给我们所有的新闻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的坐标。

导向是本经,任何时候不能丢;导向是根弦,任何时候不能松。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指导新闻队伍建设

文彬局长关于新闻工作者的“五家”和“五通”的论述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他于上世纪9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导向金不换”。2001年初,《经济环线》出现了导向问题,在问题处理完以后,文彬局长来经视再次强调“导向金不换”,于是我们请文彬局长把“导向金不换”写下来,挂在新闻中心的楼道里,让每个记者每次外出采访的时候都能看到,时刻警醒每一个编辑记者。2004年在湖南卫视一次创新节目会议上,文彬局长首次提出了“三个家”的表述,即:政治家的头脑,文学家的智慧,哲学家的思维。这是“五个家”的雏形,是“政治家办台”宗旨的传承和发扬。2006年10月11日,在局里一次宣传导向会议上,文彬局长进一步提出了“五个家”的论述,即:政治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思维,艺术家的眼光,慈善家的心肠,史学家的良知。我通过初步的学习和领会,认为“五家”和“五通”有如下四个特点:

1.政治上有高度

我们讲新闻宣传、讲导向,政治是第一位的。政治家的头脑,在于导向是旗帜。我们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政权;宣传工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固与否。所以,对于我们新闻宣传队伍和所有宣传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来说,政治永远是第一位的。哲学家的思维,是要站得高,看得远。艺术家的眼光是要讲究舆论引导的艺术水平。所以我领会“五家”和“五通”首先是政治上有高度,同时,“五家”和“五通”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第一就是政治家办台办报的原则,第二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有史学家的良知。我们做新闻是要对历史负责。我们每天的新闻导播单,是对每天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实勾画的一个轮廓,我们留下的图像、音像资料,是对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个真实记录,是对历史负责的一个记录。我们的后人,如果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他们翻开我们留下的资料、看到我们留下的素材的时候,就可以了解到我们这个时代真实的情况、主流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做新闻,也就是一定要有史学家的良知。同时,我们也是通过历史的记录来知晓、了解过去的时代。以《红歌会》为例,有一期《红歌会》交给了《越策越开心》栏目组来策划,这个栏目组的成员都是一些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小姑娘,他们策划的这一期主题叫《我们的热血青春》,在开了两天策划会以后,碰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小伙子、小姑娘对那个时代摸不着边。这时我想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有50多年的历史了,至少有50年的声音资料被保存下来,我当年在电台工作时听过一些。我说你们能不能到电台这个声音宝库里去听听那个时代的声音,去体会那个时代的激情,进而去把握那个时代的脉搏。在广播电台王本锡台长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小伙子、小姑娘得到了电台老前辈、老专家的指导,找到了非常好的声音素材,甚至找到了雷锋同志当年的声音,他们个个兴奋得不得了。这些历史的声音通过原音重现,加上现代配乐配器,一定能做出非常好的节目。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做新闻为什么要有史学家的良知,就是我们录下的声音、图像,一定要对历史负责,而不是对现在的收视率负责,更不是对当前创收的数字负责。

2.理论上有创新

“五家”和“五通”有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二是新闻工作者培养塑造标准的创新。这个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这“五家”:既要有政治家的判断力、阅历、历练、冷峻,又要有慈善家的热心肠、为民说话的冲动,同时也要有对历史负责的宏观把握。三是新闻工作者责任意识的创新。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与祖国息息相通,与人民息息相通,与社会息息相通,与历史息息相通,与未来息息相通。“五通”就是提高新闻工作者责任意识的创新。四是对湖南广电改革理论的创新。文彬局长是湖南广电的掌门人,也是湖南广电产业改革思想的第一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同时在理论上也有着很大的贡献,“五家”和“五通”的论述是文彬局长对湖南广电改革理论的又一次创新。

3.工作上有针对性

“五家”和“五通”理论对我们广电当前的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是针对队伍建设。二是针对湖南广电的企业文化。湖南广电的企业文化是“做大、做强”的企业文化,宣传上的做大做强,产业上的做大做强。三是对我们搞好这次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

4.表述上有激情

文彬局长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演说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诗歌一样的语言。二是历史使命感的心态,他总是有一种想要表达的冲动,想要告诉我们搞宣传的同志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三是表达了他作为一位从业近40年的新闻工作者对湖南广电的拳拳爱心和殷切期盼。

二、认真开展“三项教育”,坚决治理“五大公害”

认真开展“三项教育”、坚决治理“五大公害”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我们首先要落实“五个一”的要求:一是成立一个领导班子,组织全局、集团的学习,各媒体也要成立相应的班子,分头集中学习。二是集中搞一次学习,第一个层次的学习是组织各媒体制片人、责编以上的宣传从业人员集中学习,随后我们还有第二个层次的学习,由各媒体分别组织,对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学习教育。三是印发《广播电视宣传管理读本》。四是办一份简报,把每一天、每个阶段我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刊发交流并向上级汇报。五是签订岗位承诺书,每个岗位的从业人员都要签,以后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次学习活动中,要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每一个编辑记者都要参加学习,确保每次学习都要有一整天时间,确保每位学员都有本学习资料,确保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参加。

我们为什么搞这么大规模的集中学习培训?

第一,宏观背景。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迎接“十七大”、庆祝“十七大”、贯彻“十七大”精神,将贯穿我们下半年的新闻宣传工作,成为当前宣传工作最重要的主题。做好党的“十七大”宣传工作,这是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对湖南广电来说,这是一次事关媒体公信力和话语权的“特殊大考”。在“十七大”宣传中要准确把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有专家学者认为,这“四个坚定不移”或许将成为“十七大”政治报告的主要内容。前段时间,在省委宣传部领导和局领导的指导下,湖南经视做了一个理论大片《走向和谐》,这个片子已经通过了广电总局重大历史题材审片小组的审看,中央电视台已经着手播前审片,看过该片的总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部大片能在“十七大”召开前夕播出将会有重大的政治影响。

第二,中观背景。湖南广电这几年处于一个飞速发展时期,我们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好。另一方面,我们是“树大招风”,湖南广电现在是“出头鸟”,名气越大,社会责任也就越大,领导的期望就越高,公众的要求也就越高。我们要成为主流的声音,就不允许有差错。最近,全国地方卫视几大精锐接连遭受重创,“纸包子”假新闻的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严肃处理,炮制假新闻的记者甚至被判刑。但是,这个事件给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给中国新闻媒体带来的公信危机,给北京电视台的事业发展带来的巨大伤害,对北京电视台士气的打击,不是一年两年能弥补和消除的。因此,湖南广电在任何时候,都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导向错误。导向错了,一了百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第三,微观背景。新一届省委班子和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湖南广电关怀备至,关爱有加,高看一眼。这一届省委领导是历届省委领导中对广电关心最多,爱护最多,也是褒奖最多的。我举几个例子。去年11月29日,省委常委会议听取我局的情况汇报,会后,张春贤书记定下三个常委专门负责研究落实广电的方案。今年“珠洽会”期间,张春贤书记两次专门与卫视相关记者谈话,对湖南广电高度评价,肯定魏文彬局长带领下的湖南广电团队非常有活力,能吃苦,很有干劲,而且非常能创新。省委领导的评价之高,关切之深,要求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文彬局长7月19日在省直各广电媒体负责人会议上就做好“十七大”宣传作了讲话后,张春贤书记及时批示,充分肯定魏文彬同志的讲话。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提高认识,转变思想,下大力气,做好高端节目,搞好舆论引导,一定不能辜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湖南广电的殷切期望和高度评价。

三、认真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首先,具体讲讲各媒体存在的事故隐患。

卫视:卫视在新闻导向上把握严格,有很好的把关机制和把关人,特别是王维副台长把关很到位。《湖南新闻联播》和几档新闻节目,在把关上都是很严的,他们对每一个片子、每一条字幕,甚至每一个画面、每一个提法都逐个进行审查。导向把关的“火眼金睛”就是这样历练出来的。除了《湖南新闻联播》以外,其他的新闻栏目,也要更进一步地加强高端策划。

经视综合频道:《经视新闻》的定位是播报湖南的主流新闻,不以收视率作为考核指标,几年来,大的方面把握准确,基本上没有导向错误。今年要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杜绝差错。《故事会》可以说是被点名批评较多的一个栏目,近段时间好一点。今后题材申报要严格,不能做的题材坚决不做。

经视都市频道:民生新闻、社会新闻隐患多。近几个月,收视表现突出,但存在社会新闻过多的问题,绝对不能以牺牲导向为代价来提高收视率。隐患较多的是《夜夜头条》、《约法三章》,特别是《约法三章》,对社会问题关注偏多。《直播都市》同样要思考如何提升档次、做出高端节目的问题。《都市一时间》、《寻情记》的变化非常可喜,《寻情记》着力在劝善、劝和,题材把握方面也有较大的变化。

娱乐频道:定位娱乐,在节目形式上常常有创新,但也有隐患。出现一些问题的原因是他们对新闻把关的标准不熟,对政策底线不太清楚。

其他专业频道:要杜绝字幕差错,准确把握影视剧的内容,坚持重播重审,杜绝不良广告。

广播电台:一般节目里主持人身兼数职,既是采访者,也是编辑,又是审稿人,还是主持人,所以有时候在主持节目时,随心所欲,口无遮拦,容易引起导向问题;医疗节目偏多(除交通频道外);少数节目中涉及“性感受”、“性问题”的内容太多。

金鹰955:同样也要注意新闻节目对新闻素材的选取和主持人素质的提高。

报纸:《法制周报》推出了李春华、吕曦东等重大典型,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前不久出版的一期报纸,采访了湖北一位被开除的交警,刊发了他被开除前身着警服的照片,又不加任何说明,这是很不妥当的。《金鹰报》有新闻从业经验的人员较多,与《法制周报》可以取长补短,有助于导向把关。

仔细分析各媒体存在的事故隐患,原因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一是普遍存在领导思想对导向意识的摇摆。办学习班,开开会,可以管好几个月;过后,又有松懈。这与某些领导不重视导向有密切关系。像卫视王维、曹树荣这样一年365天盯导向不放的媒体领导,要大力倡导。

二是弱势媒体在竞争激烈时,往往放松了对导向的把握,打点“擦边球”,奇招迭出,先吸引“眼球”再说。这是绝对不行的。

三是一些不太成熟的媒体,整体上新闻队伍的链条不完整,人才断层,新人太多,缺乏政策意识、导向意识和把关意识。

四、开展“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的具体要求

各媒体要围绕文彬局长“五家”和“五通”的要求,对照检查,切实整改,真正维护湖南广电的安全运行。

要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媒体一把手是宣传导向第一责任人,前不久,各个媒体根据局里的要求明确了一个专门管导向的副手作为主要责任人,同时把宣传导向责任层层分解,分级落实,已经明确新闻类、谈话类、娱乐类、法制类、情景剧等所有节目以及重大晚会、特别节目、电视剧编排和播出的责任人,宣传导向责任人名单已经上报局里。今后如果出了问题,局里就按照这个名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该通报的要通报,该处分的要处分,该停的节目坚决停下来,该撤的人坚决撤下来。总之,要通过这一次“三项教育”集中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牢把握湖南广电各个媒体、各个关口的舆论导向,坚决做好迎接“十七大”的宣传,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作者系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本文根据他2007年在湖南省广电系统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培训班上的讲话整理)

舆论导向与媒体把关人的责任

彭福元

在新闻宣传中,牢牢把握好舆论导向,确保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政府交给新闻宣传工作者尤其媒体各级把关人的一项重要责任。把关人身上的担子很重,把关人的把关意识强不强,把关能力强不强,把关责任心强不强,直接关系到能不能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

一、把关人的导向意识

把关人要有强烈的导向意识。导向的重要性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一是江泽民同志说的“祸福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第二句是湖南省一位曾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同志说的“导向正确天宽地阔,导向错了一了百了”;第三句是湖南省广电局一位领导说的“导向金不换”。后一句话得到了原中宣部丁关根部长的肯定,他说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实际上这也是湖南省广电局这位领导从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正因为导向的重要性,新闻宣传从业人员,尤其是各级把关人,就要树立起强烈的导向意识和导向观念。把关人要强化几种意识:一是“阵地意识”。新闻媒体是阵地、是工具、是喉舌,媒体把关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二是“政治意识”。新闻宣传应该说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部分,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有一位领导关于新闻和政治有一个比较精辟的论述,他说,搞新闻宣传的,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新闻一定要服务于政治。他认为现在的新闻随意性太大,事故性报道太多,批评性报道太多。要懂得取舍,不要违背“新闻一定要为政治服务”这条规律。搞新闻的同志一定要知道,在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新闻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这是一条规律,大家千万不要忘记。政治是个历史的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政治。当前来说,稳定是政治,发展是政治,干群关系是政治。如果影响稳定,影响发展,影响干群关系就是干扰政治。新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老百姓的积极性向好的方面引导,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三是“大局意识”。新闻宣传要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作为一个省的新闻媒体来说,就是为全省的工作大局服务;作为地市的新闻舆论单位来说,就应该为当地的工作大局服务;这一条我们把关人要牢牢地记住。有一家媒体,笔者多次去座谈过,觉得他们有些同志办台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大局观念、宏观意识不强,总是围绕一些小事,甚至是省里发生的一些丑事、恶事,搞跟踪报道,搞深度报道。笔者经常跟他们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你们为什么不多追踪报道,多宣传一下?四是“责任意识”。导向连着党,连着国家,导向也连着人民,连着千万家。导向把握不好,影响社会的安定,影响改革的进程,影响人民的生活,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安定团结。

把关人要把握好导向必须掌握好几个原则。一要根据党性原则来把握导向。要站在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来确定我们的稿子能不能发。一个事情能不能报道,就是看它是不是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根据我们党的宣传方针来确定报道的内容、报道的主题。一切报道要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不符合,这样的报道就不要去搞。二要根据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把握导向。全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当前我们全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工作。湖南省的工作大局是什么?中心工作是什么?是推进“三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那么我们的一切宣传就要围绕这个主题,突出这个主旋律,不能是这里捅一个问题,那里捅一个问题,干扰、影响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几年前,一家省级媒体搞了一个“黑心棉”的报道。有些黑心小摊小贩,将收购的碎布、旧布粉碎轧成棉花,然后做成被子和枕头全部卖给学校。学生看了报道就很有意见,说学校怎么能坑害我们。这一报道影响了学校的稳定。像这样的事报道一下就行了,再去追踪,连篇累牍,产生的效果很不好。三要根据社情民情来把握导向。做宣传工作的同志应该经常了解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同时也要了解社情民意。媒体要多做疏导、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要在解难释惑上多下工夫。现在社会问题确实比较多,像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失地农民的问题、城市拆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媒体说要解决就马上能够解决的。如果老是去揭露这些问题,就会搞得人心不安、社会不稳,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应多宣传正面典型,哪个做得好,就多报道一些他们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四要从维护道德法律的角度来把握导向。我们党提出了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传媒不一定都要去反映。现在有些媒体置法律于不顾,甚至置道德于不顾,不讲法律,不讲道德,这样的问题在有的媒体的报道里经常出现。比如说几年前,一些媒体报道薄熙来同志将从辽宁省调到中央担任商务部部长。这个报道本身就是违法的。为什么违法?这是中央的一种安排,它要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讨论,投票通过以后,才能上任,不是中央决定他当商务部部长就能当商务部部长的,这样报道是不符合法律程序的。现在一些媒体还喜欢报道违背传统道德的一些东西。广电总局曾通报批评了几家媒体,其中一个是某电视台对在当地举办的接吻大赛进行了转播,这实际上是一种商业炒作。如果电视不报道,人们远距离还看不清楚,现场的人也不多;电视镜头一对准它,近距离放大很清楚,电视观众又那么多,产生的负面影响就大了。

二、把关人的自身素质

把关人要把好关,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最重要的首先是政治素质。在我们国家,新闻跟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把关人不仅应该过问政治,懂得政治,严格地说应该是政治家。毛主席说过要“政治家办报”,作为电台、电视台来说,就是要“政治家办台”。你不是政治家,你就办不好报纸,办不好电台电视台。把关人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要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签发一条稿件,审看一个报道,就是要看是不是符合我们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是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把关人要善于学习,了解全局,了解社情民意,要熟悉中央、省委、省政府以及包括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甚至要了解领导个人的一些意图、想法和思路,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把握的。把关人的政治意识如果不强的话就会出问题。某电视台曾有个《有话好说》栏目,当时办得不错,很有影响,后来这个栏目有些话没说好,出了问题。其中有两个话题严重偏离正确导向,一个是“走近同性恋”,还有一个叫“贬值的军功章”。“贬值的军功章”是讲一个老同志当年参加革命的时候作战很英勇,得了一枚军功章,但他晚年的生活比较苦,就把这枚军功章卖掉了。栏目就围绕这件事做了一期节目,还请了一些老革命、老领导到现场做嘉宾。当时要现场嘉宾发表一些看法,有个老太太就说了“四个水”,她说我们这些老干部、老革命是“战争年代流血水,建设年代流汗水,‘文化大革命’流泪水,改革开放流口水”。什么叫流口水?她说你们这些年轻人一个个吃得嘴里流油,可他们却只能看着流口水。事实是不是完全这样呢?当然,我们现在一些老干部、一些离退休同志,相对来说他们的生活条件还不如我们,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党和政府对这些老干部、老红军也是非常关心的,主流应该是这样的。好的方面,政府关心的方面不去说,老是说我们过去流血水、现在流口水,这就是导向上出现了偏差。

其次是把关人的决断力,可以说把关人的决断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报道往往在可报可不报之间,还有些报道是处在能发和不能发之间,有时候可能拿不准,再加上一些编辑记者在采访稿子完成以后,千方百计想发出去,老是在领导面前嘀咕,这条稿子怎么怎么样,哪个领导又同意了,这个稿子发了没问题,向把关人说情,往往就会动摇把关人的决心,搞不好一些不该发的稿子发出去了,接着麻烦也就来了。去年湘江出现几次洪水,其中有次洪峰过望城的时候,望城有一个小垸子溃了堤,这个小垸子只有六百多亩地,而且省里已经把它定为蓄洪垸。当时湖南一家主要电视媒体的《新闻联播》栏目制作了这条新闻,笔者在审片时要把它拿下来,该媒体新闻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跟笔者讲,这个稿子有关领导已审了稿,发了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笔者还是坚决不同意发。第二天省里主要领导看了一些媒体发了这条稿子以后,就提出了批评,说一个小蓄洪垸垮了,你们还炒这个事干什么。当时如果笔者稍一犹豫,这条稿子也就播出去了,产生的影响也就大了。这件事说明把关人的决断、决策有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人老是在你面前说情,你如果没有决断力,稍微偏一下,一个本来不该发的稿子可能就发出去了,其后果非常不好。

第三是把关人要有很强的服从意识,也就是要听招呼、守纪律。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要一级服从一级,广电媒体要听广电局的,广电局要听宣传部的。宣传部直接代表党和政府,而且宣传部的同志在省委领导的身边工作,有些指示是传达省委领导的指示,因此,他们的指示更要坚决听,坚决照办,坚决服从。

第四是把关人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把关的同志每天都要兢兢业业地工作,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要自己给自己加压,工作要一丝不苟,不能马虎,不能粗心大意,凡事要亲力亲为。把关人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责任心不强就会出问题。中央一家媒体曾经出了一个大差错,在处理广西南丹一个煤矿发生坍塌事故责任的时候,这家媒体作了报道,本来受处分的应该是主管这方面工作的省领导,该媒体播出时张冠李戴,错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席。原来是编辑在编辑节目时不细心,名字偏了一点,搞错了。播出以后观众反应非常大。这件事也提醒把关的同志在审稿审片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包括人名、职务。有些事看起来是小事,但往往小事不小,搞不好会出大问题。在这方面的把关要十分谨慎,千万不要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五是把关人要有渊博的知识。把关的同志要成为“杂家”,博览群书,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最近湖南一家报纸在报道中央作出的降低包括湖南在内的十几个省农业税三个百分点的消息时,把降低三个百分点改成降低3%,省委领导看了这个报道以后非常生气:中央明明讲的是降低三个百分点,你们怎么说是降低3%?三个百分点和3%完全是两码事。省委领导看了当然非常恼火。这个错误不是记者编辑和报纸审稿把关人有意犯的,而是因为知识面不广而犯的。有的电视人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儒教里面有“三纲五常”,“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可是有家电视媒体的字幕却成了“仁、义、礼、智、性”,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这是个知识面的问题,那个编辑不懂,可能审稿审片的也不懂。还有台湾和内蒙古的问题,有的媒体把台湾人士错误地称为“海外人士”,一些人总是把内蒙古简称为“内蒙”,这样的简称是不对的。

第六是把关人要有超前管理意识。把关必须全程管理,全程管理就是事先要管理,把关要前移,不能仅仅在报纸出版前、节目播出之前把关。报纸出版前、节目播出之前把关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把关人要有超前把关的意识,把关的同志要一起参加节目的策划,有些东西要事先跟有关的同志打招呼、出主意。

三、把关人的用人之道

新闻把关、宣传管理,既是全程的,又是全员的管理,就是说把关人要把好关,靠几个人把关是把不住的,还必须靠各个环节的所有人来共同把关,尤其是关键岗位上的一些人来共同把关。比如说报纸的编辑记者,广播电视的编辑记者、制片人、部室主任,都要一层层来把关,光是靠总编、台长、部室主任来把关,有些问题也把不住。尤其是广播电视不少节目采用以主持人为中心的节目形态,这种节目形态里的主持人的作用非常重要,他的临场发挥占有很大的分量。如果主持人临场发挥得好,这个节目不仅内容很丰富,而且政治导向把握得很准确;如果这个主持人把握得不好,往往问题也是出在主持人身上。湖南一家广播频道2003年2月25日发生的重大政治事故,问题主要就出在主持人和导播身上。把关的人怎么来用人,尤其怎么选择关键岗位上的人呢?一是要用明白人,不要用糊涂人,“明白人”是政治上明白的人,政治糊涂的人千万用不得。湖南那家出事故的广播频道的当班主持人业务素质还是不错的,他所主持的节目的收听率非常高,但他不太讲政治。二是要用组织纪律观念强的人,不要用自由散漫,把什么都不当成一回事的人。搞新闻宣传必须要有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可是现在我们新闻队伍里面,确实有人你说你的,他做他的,当面说可以,背后却另搞一套。有一篇稿子,说一个亲生母亲把自己的儿子从二楼抛下来,这样的母亲极少,这是很极端的、非常典型的没有母爱的母亲。宣传主管部门指示说稿子不要播,结果一家电视媒体还是报道出去了。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一些记者,甚至包括一些媒体的把关人,对上面的指示不在乎。对这种不听招呼、不守纪律的人,要考虑能不能用到关键岗位上。三是要用作风扎实的人,不要用作风浮夸的人。新闻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扣死,稍有疏忽就可能出错,甚至出大事,教训也非常深刻。要扎扎实实地工作,用的人也应该是扎扎实实干事的人。把关这个事太重要了,一点也疏忽不得,稍微疏忽就会出大事,尤其是电视,包括打字幕,搞不好就出错。广州某电视台前些年出了一个大问题,当屏幕上出现朱镕基总理的镜头时,下面的字幕却是“法轮功练习者”。当时国家广电总局对此事作了严肃处理。所以用人要用扎实做事的人,作风浮夸的人要提防他,要注意他。当然用人还要培养人,要加强对记者编辑的教育,特别是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同志,对政治不太关心,工作比较粗心,所以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作者系原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现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常务副会长)

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谢跃进

主流媒体应以提升舆论引导力为己任。舆论引导力实质上就是舆论引导水平,其基本构成包括舆论引导的总体把握、舆论引导的具体操作、舆论引导的文化内力。

一、把握舆情变化,抓住舆论大势——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基本前提

舆论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也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制约力量。要正确、有效地引导舆论,就必须准确把握舆情,关键是“吃透两头”。所谓“两头”,就是领导和群众这两头,指的是新闻的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吃透上头”关键是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要时刻把握中央、省里正在考虑的重大问题、正在采取的重大决策、正在抓的重要工作以及正在推介和将要推介的重大典型等。“吃透下头”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了解群众的呼声,了解基层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人物。

准确把握舆情、抓住舆论大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明确方向,克服盲目性;第二,有助于找准着力点,提高针对性;第三,有助于把握世道人心,增强贴近性;第四,有助于开阔思路,深入挖掘,加强深刻性。

舆论大势表面上看起来是“虚”的,实际上却是有“形”的,通常可表现为四种形态:

1.重大事件。比如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党的“十七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这些大事既反映大势,也影响大势。

2.重大典型。重大典型往往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道德观,影响着一个时期的社会风气,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是大势的具体而生动的载体,是主旋律的集中体现。

3.重大社会问题。就是所谓的热点、焦点,是一个时期社会普遍关注并广泛议论的事情,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重点化解的突出矛盾。比如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是当前老百姓非常关心的民生问题,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结点,这些问题如果引导不好很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线。正是由于热点、焦点带有普遍性、突出性的特点,才能引起受众最广泛的参与和关注。

4.重大趋势。它是事物内部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新气象、新情况、新问题,不是简单的因果类推,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观察、深入研究、深入思考才能正确把握。它可以是全局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

在把握舆情大势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并形成舆论合力:针对大势,确立阶段宣传重点;研究大势,选择恰当的报道方式。

二、创新新闻报道,提高指引艺术——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力的主要途径

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是复杂多样的,要让主流意识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并非易事。旧的报道模式、报道手法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创新新闻报道成为必由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讲,创新是舆论引导艺术的生命。

创新新闻报道涵盖三方面意思:

第一,创新报道内容。在一个持续改革的年代,我们的新闻报道应着力反映有创新意义的经验、事实与思想,能给受众常新的启迪。

第二,创新报道领域。许多过去没有传播和很少涉及的新领域往往蕴涵丰富的舆论资源,需要新闻工作者去努力挖掘。比如近年来媒体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就是过去我们很少报道但又适宜传播的新领域,特别是有关新生活、新文化、新观念的报道,新闻媒体还有大量的资源没有挖掘出来,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三,创新报道形式和报道方法。不固守一种形式,要根据新情况探索新的报道形式,努力使报道的内容与形式在新的情况下达到完美统一。

创新新闻报道需要遵循客观规律,探索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有效路径。

1.重视议程设置,强化策划意识,制造新闻亮点

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媒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大众传媒对改变和坚定受众的态度,对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有着强大的引导作用。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为新闻策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新闻媒介怎样确定一个时期的报道重点、怎样设置每天的头条新闻、怎样合理安排报道计划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当今媒体竞争所呈现的显著特点是媒体强势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资源的掌控能力,一是策划水平的高低。前者受客观制约,后者是主观使然。不论是大型活动的策划还是新闻报道的策划,其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配置和运用资源。

就新闻报道策划而言,有三点需要注意:其一,策划要有创新性,没有创新无所谓策划;其二,策划要有科学性,根据现实依据,利用前馈和反馈手段力避片面性和误导性;其三,策划要有动态性,它不同于报道计划,应该贯穿于整个报道过程的始终。

究竟要怎样抓新闻报道策划呢?笔者认为:

首先,抓好选题策划。一是要宏观选题、微观选材。要求记者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用我们身边发生的新闻事实来反映带有普遍性的重大主题。二是要抓住并把握好新鲜题材,把我们身边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启迪推介出来。三是要巧选角度,提高新闻价值。根据中央、省里的精神和社会的需要,再结合新闻事实本身,选择出最佳的报道角度。比如农产品进超市并不是新闻,但是农民抓住超市大做文章,利用超市推销自己的农产品,就是新闻。

其次,抓好报道策划。凡是重大报道都要预先有周密计划,怎么开篇,怎么深化,怎么拓宽,怎么调整,采用什么报道方式,需要什么形式配合等事先都要策划好,不能临时抱佛脚。

再次,抓好事件策划。议程设置理论告诉我们,大众传媒因其传播的广泛性和快捷性,成为促使某一话题提上公众讨论议程的主要角色,这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公共事件和社会问题的集中报道,可以影响受众对这些事件和问题重要性的认知;二是媒体自己策划的有影响力的“媒介事件”,也可以影响受众对这些事件重要性的认知。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播新闻,还要积极干预生活、参与社会,通过策划媒介事件来影响社会,影响受众。比如,我台交通频道2006年策划的“爱心专列进北京”就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这一媒介事件的策划与运作,将一个公益活动提到很高的层次和很广的层面上,惊动了上层,也影响了下层。

2.研究受众心理,有的放矢进行报道,提高引导效果

第一,研究受众的自尊心理。自尊心是不同的人生存、发展的基本心态,我们的新闻宣传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能把话说过头,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只能平视。比如,一些农村报道往往使用“治穷先治愚”这样的字眼,就容易伤农民朋友的感情。

第二,研究受众的好奇心理。积极的好奇叫“新奇”,消极的好奇叫“猎奇”。西方媒体盛行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我们不应仿效,否则就极易陷入“媚俗”的泥坑,这在娱乐报道中经常发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三,研究受众的逆反心理。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从群众的角度选择信息,从群众的角度报道新闻,从群众的角度表现感情。特别是典型报道,更应避免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

第四,研究受众的从众心理。对有益的、积极向上的从众心理应大力倡导,对有害的、消极颓废的从众心理应坚决反对。

3.坚持贴近原则,把握贴近技巧

第一,贴近群众的视点,以小见大,重大题材从小处切入。从近几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的情况来看,获奖的作品大多如此。如2003年中央台的《站在耕地边缘》、2004年广东台的《用纳税人的钱养政府官员子孙——省人大代表批评公共财政不公平》、2005年青岛台的《“微尘”在行动,爱心筑品牌》,都是从小处入手,从群众的角度反映重大主题。

第二,贴近群众的生活,抓群众关心的题材。比如,关心困难群众生活,扩大困难群众就业,一直是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这类题材必须选准时机多做宣传,从政策、市场、举措、观念等多角度进行系列报道。

第三,贴近群众的情感,引起群众的心灵共鸣。比如几年前《工人日报》推出一组系列报道《来自见义勇为者的呼唤》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其开篇之作《莫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以情动人,既介绍了见义勇为者的感人事迹,又报道了其后来的遭遇和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对待,最后发出“如果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将是整个社会的失职”的呐喊。这组报道直接促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见义勇为基金的设立。像这样的题材,我们可以策划系列报道,通过议题设置,形成舆论亮点,引导社会舆论。

4.讲究新闻评论技巧,高扬媒体的旗帜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是媒体的旗帜,是主旋律的集中体现,也是舆论引导最直接、最有力的工具。做好新闻评论,关键是把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

第一,要坚持与时俱进。紧扣新形势、新任务,并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采用听众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比如新闻述评的选题可以从小处入手,从具体事例或案例谈起,开口小才能开掘深。第二,要坚持“三贴近”。要反映群众的呼声,运用群众的语言,表达群众的意见,化解群众的心结。要想群众之所想,说群众之所说。第三,要坚持调查研究。在写调查性新闻评论时,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使评论更有力。第四,坚持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即根据思想内容来选择评论的形式、语言、手法。

三、坚持党性原则,构建先进文化——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力的根本要求

坚持党性原则,是党对媒体的根本要求,也是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舆论和提升舆论引导水平的需要。

媒体文化是一种以传播内容为核心的文化现象,具有三个不同的文化层面,即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物质文化层面。这三个层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制约着媒体传播行为的选择和舆论引导力的提升。媒体的文化建设也一直伴随、支持、推动着媒体的发展。构建先进文化,提升引导能力,应着重于如下几点:

1.致力于打造有思想的媒体

所谓打造有思想的媒体,就是致力于传播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着力宣传党的思想理论,竭力引导社会的主流思想。为什么凤凰卫视在覆盖并不广的情况下却能在内地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与凤凰卫视作为一个传媒企业的文化定位是密不可分的。凤凰卫视定位在“环球华人卫视”上,把“拉近全球华人距离”、“大事发生时看凤凰”、“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理所当然地成为凤凰品牌的文化内涵,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凤凰卫视还特别重视人文关怀,其节目强调亲证、强调个体的真实的生命体验,强调真正感人的情意。比如《冷暖人生》、《唐人街》这些节目表现的多是普通人的生存状态,直接对着人心最软弱的地方说话,表述的是人生最基本的问题,因而极易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凤凰卫视的成功就在于其完全、彻底的个性化,而这种个性化恰恰是其文化独特性的一种标志。

主流媒体要想影响主流人群并继而在社会上形成主流思想,首先媒体自身必须有思想。主流媒体的本质属性应该是有思想的媒体,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取决于媒体思想的影响力。作为主流媒体必须能够深刻领会党和政府的意图、洞悉社会发展的脉搏、发现事物背后的动向、把握事件的社会意义,最终形成一种引领大众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并不断地把这种思想贯彻在选题、采访、编辑、包装、播出等各个环节。

主流媒体要想提升自己的舆论引导力,必须在媒体文化建设上下工夫,把打造有思想的媒体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质。理论上的成熟与坚定是提高舆论引导力的基础,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提高新闻工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

第二,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判断能力。丰富的知识积累、优化的知识结构是优秀新闻工作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丰富的知识积累首先是新闻敏感的坚实基础。其次,丰富的知识积累可以避免报道犯常识性错误,避免导向错误。

第三,明确媒体理念,形成品牌个性。主流媒体必须有主流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是媒体的核心理念,是媒体宣传的灵魂。只有理念明确,媒体定位、受众定位、内容定位、角色定位才能明确。媒体同质化竞争的出现,从根本上讲就是没有自己的理念,形成不了自己的个性,最终也影响不了受众。

2.着力聚积两种重要力量

提升舆论引导力要聚积的第一种力量就是人力,要优化新闻队伍。这种优化,不是表面化的末位淘汰,也不仅仅是业务进修;而是通过改革人事制度,活化用人机制,促进队伍的优化。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以人事、分配、职称制度三项改革为核心的全面配套改革,将媒体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效益化管理的轨道;要优化人员结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培养、保护、选用、引进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要加大人力成本投入,活化考核机制,为新闻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要加大培养、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荣辱观、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党和人民信得过的新闻宣传队伍。

提升舆论引导力要聚积的第二种力量就是物力,即做大做强媒体,为提升舆论引导力创造物质基础,提供物质保证。主流媒体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准确把握经营形势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本着有章可行、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的原则,在继续抓好主业的同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把发展新媒体产业和发展多元化经营作为主流媒体发展的重心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主流媒体应坚定地走进市场,以发展产业来壮大事业,提升舆论引导力。

3.竭力做好三个重点创新

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对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创新理念,增强核心竞争力。要把主流媒体办成组织满意、群众喜爱、市场接受的权威、强势媒体,就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不断变化的受众需求,以不断变化的媒体经营理念和手段及不断变化的形式和内容,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舆论引导力,巩固主流媒体的地位。为此,要审时度势,以崭新的主流媒体经营理念来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首先要利用好、挖掘好新闻资源,把新闻做深、做透、做活,及时准确地报道好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大事件;其次是要办好民生新闻,增强主流媒体的服务功能,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再次是要从主流媒体的基本属性出发,根据主流媒体的特点,办出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创新模式,增强品牌吸引力。只有创新模式,把媒体办得更鲜活、更灵动、更深刻、更贴近,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吸引力、影响力,才能把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得更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媒体的定位、风格和方式上,反映在媒体的影响力和品牌的吸引力上。模式的创新,一定要在保持主流媒体属性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导向和受众需求,找准定位;根据媒体自身特性和特点,办出风格;根据现代媒体生产和经营要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新内容及形式。

创新机制,增强社会公信力。只有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主流媒体才能有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和权威性。创新机制即创新把关机制,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委及上级新闻宣传部门关于新闻宣传、舆论导向把关的新指示、新精神和新要求,制定舆论把关条例、建立新闻宣传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从制度上确保舆论导向不出问题,保证舆论引导力的充分发挥。

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作,这一工程宏观上涉及发展理念和办媒体的方针,微观上涉及媒体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主流媒体应该在认识上不断突破,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形成舆论强势,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力。(作者系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党委书记)

坚持“三贴近”原则 改进电视新闻宣传

李万年 李英培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是一项崇高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历史使命,肩负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重要职责。深入开展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广播电视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广播电视宣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正确的理解,就会缺乏政治上的鉴别力,党的新闻事业就会受损害。“纸馅包子”等令人震惊而又痛心的新闻造假事件就是其中的反面典型。面对这些典型案例,人们不禁要问:记者的诚信和道德哪里去了?领导的职能和责任哪里去了?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道德修养的问题,是新闻管理中的制度建设与责任落实的问题。只有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广播电视工作者才能增强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自觉性,增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自觉性,增强弘扬职业精神和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用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三项学习教育”的要求,在广播电视宣传上就是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和提高新闻宣传质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既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宣传思想工作新的指导原则,也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只要我们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密切联系当前的实际,继承和发扬“三贴近”优良传统,就一定能够完成党交给我们的新闻宣传任务。本文着重就如何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和提高电视新闻宣传质量问题进行阐述。

一、改进内容 贴近生活

当前一些电视新闻报道在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议报道多,领导人活动多,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的新闻较少;程式化的新闻多,有独家观点、鲜明个性的报道较少;强调宣传功能过多,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太少。出现这些问题,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采编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扩大信息量,立足全球化视野

扩大信息量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提高单位时间内播出的信息总量,二是提高单条新闻的信息含量。在我们的日常新闻采编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单条新闻的长度,提高新闻中的有效信息量。同时,还要适当控制时政新闻在整个新闻节目中所占的比重,加强国际新闻、社会新闻、批评性报道以及科技、经济、法制、文化、娱乐、体育等专业领域的新闻报道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收视需求。

地域性是地方台新闻报道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新闻人的视野和价值取向就仅仅局限于封闭的区域内,而应当立足全球化视野,从区域内观众的接近性心理出发,去审视和挑选有价值的国际、国内新闻,同时用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和报道好本地新闻。

2.转换报道视角,体现百姓情结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关注与其有某种相似的人或事,这就是所谓的接近性心理。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地方新闻的先天优势。观众在收视新闻中的接近性心理要求我们的采编人员必须转变观念,转换报道角度,从百姓视角切入,以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和心态去关注和报道新闻。例如,对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就应该摒弃常规的报道方式,淡化会议和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找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质性内容,满足平民百姓对党和政府决策规划的知情权。

转换报道视角还包括我们在日常的新闻节目当中,要镜头向下,多报道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答他们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困惑,多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人和事,体现新闻报道的服务性和人文关怀。

3.加强评论力度,树立独家意识

作为一家地方媒体,要想在新闻报道方面做到人无我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新闻资源的独家占有上我们不具备优势,但是我们可以有独家观点,有独特的视角,这是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唯一方式。有两件事情启发了我们:一是美国新闻界最近公布了一份调查,在电视新闻收视率方面一直独占鳌头的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日前开始落后于后起之秀FOX电视新闻网。我们知道,CNN是以快速、连续地报道消息见长,而FOX则以“分析消息”,即以述评的方式吸引观众。二是CCTV-4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在众多报道伊拉克战争的电视媒体中,CCTV-4的报道受到一致好评,它甚至超过了以报道“9·11”事件而一炮走红的凤凰卫视。CCTV-4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权威人士对战事的分析和评论。

当今世界信息的传递渠道越来越多,传递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对于受众来说,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信息并不困难,但是面对大量的零散的信息,一时间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他们已不满足于简单地获取信息,而是迫切地希望对报道内容加以必要的解释,对零散的信息进行适当的“穿针引线”,以便于他们能更加准确、透彻地理解信息的实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哪家媒体对新闻的分析评论越为受众所接受,哪家媒体在受众中的认知度就越高。

地方新闻应该突破纯消息的报道,对重大新闻事件或观众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适当加以分析和评论。如条件许可,还可以在社会上聘请一些国际问题、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权威人士作为特约评论员,对重要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和点评。

二、改进形式 贴近实际

电视节目形态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可以说明,这就是台湾一位节目制作商提出的“速食面”原则。这位台湾的业界人士说,如果他来做面首先不是要把面饼做成怎么样,而是主攻调料包。其原则就两条:第一就是开水哗地冲下去开盖就香;第二就是喝完汤以后,齿间还留有余香,下次还要买。就做这一头一尾,跟面无关。反观大陆做面,有人经常推销说自己的面饼里面含有两个鸡蛋的营养,那人家为什么不直接吃鸡蛋,而要吃你的面饼呢?

也许这个例子不太妥帖,但它确实说出了一定的道理,就是我们有些电视媒体总是过于强调逻辑的力量,而忽视了视听的力量。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节目形态,没有好的节目形式,节目播出来不吸引人,观众又凭什么锁定频道来看我们的节目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进节目形态和报道形式,与改进节目内容同等重要。

电视节目形态的内涵十分丰富,大到频道和栏目的定位、节奏、风格、时段划分,小到演播厅、主持人、音乐、色彩、片头、题花、字幕、诉求语等,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的策划和包装,远不是一个制片人或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所以这里谈的节目形式创新,仅指新闻报道在表现形式方面的创新。

1.跟拍过程,展现原生态

电视新闻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和画面为传播符号,在新闻报道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电视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数字化的录像机使电视新闻画面更加清晰自然,多媒体的电子编辑系统使特技手法的运用更加便捷,小型卫星转播车的出现可以让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进行,新闻直播方式的运用使新闻报道的现场感、真实感和时效性大为增强。技术手段的进步为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关键看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运用。

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的记者编辑往往过多地强调画面和解说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而忽视了电视表现手法最直观、最生动的一面——用过程展现事件的原生态。湖南电视台在《民情直通车》专栏中播出的一集题为“背篓法庭”的报道,就可以明显感受到记者运用长镜头记录的魅力。两位法官跋山涉水,来到大山深处的农家小院,给村民开庭审案,那种基层法官的艰辛和他与群众之间的鱼水情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现场气氛所传递出的非语言符号信息也非常丰富,看过之后让人觉得特别精彩和过瘾。试想这条新闻如果用常规的表现手法——画面加解说词,会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它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又会是多么地微弱。

跟拍过程除了能客观真实地展示新闻事件的原生态外,往往还能抓拍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和突发事件,是电视新闻报道出彩出奇的一个好手法。

2.现场播报,增强现场感

欧美和港台电视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运用现场语言,包括记者出镜报道和对采访对象的现场采访,还包括出动转播车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现场语言的成功运用,可以形成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从而增强观众对于新闻转播的心理参与。同时,现场语言的运用,限制了画面的时空位置,增强了真实感。更重要的是,从结构意义的观点来看,语言与现场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现场中的语言,由于提供了特定的情境,而使其传播的信息有了更完整的意义。

近年来,内地媒体对新闻现场语言的运用也越来越重视,特别强调记者出镜作报道。事实上,电视媒体以其特有的声画传播特性,在推出名记者、名新闻主持人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推出自己的名记者、名主持人。

目前,我们的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较少,即使是记者出镜作报道,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在节目开头出现一下,而没有随着事件的进展在现场作进一步的报道,给人的感觉是形式大于内容,现场感不强。下一步我们可尝试以现场报道为突破口,有意识地推出几名出镜记者,鼓励记者多采用现场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新闻,逐步推出我们的名牌记者,形成我们新闻节目的独特风格。

3.突破定式,打造新闻节目新形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传媒的期望已经从获取信息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这就要求我们的从业人员打破思维定式,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节目形态,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湖南电视台《湖南新闻联播》在这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作为一档以时政新闻为主的新闻栏目,《湖南新闻联播》节目突破了传统的新闻范式,借鉴了一些新闻专题、纪录片、社教节目和文艺节目的表现形式,打造了一些新的节目形态。比如借鉴专题节目的形式,推出组合式报道、新闻链接、新闻背景、小常识、小知识等等;借鉴纪录片的形式,在一些重大节庆日和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在片尾剪辑一组音乐风光片来烘托气氛;在重大新闻事件如“两会”等报道中,借鉴文艺节目的形式,采用多机位拍摄,几位主持人在现场轮番上场,接力式地播报新闻等。这些新的节目形式,拓展了新闻报道的范畴,强化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三、改进作风 贴近群众

在信息时代,电视传媒在社会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使命,而电视人作为电视传媒最核心的元素,其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成为电视媒介能否承担起这种使命的关键。

首先是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传媒人制作的不仅是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信息产品,更重要的是其工作对于社会发展、文明演进、人性健康和人际环境的改善都会产生作用。因此电视职业的最基本要求是做一个有良知的传媒人。

其次,电视人的职业素养还体现在对电视事业的执著上。它来自于一种对使命和意义的认识,来自于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尊严感,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有了这种执著和境界,电视人就能够抵抗诱惑,坚持理想,保持激情。

电视界本应是一个精英荟萃、职业精神极强的行业,但是实际情况却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当前电视队伍中的少数采编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精神,功利心强,作风浮躁,没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有的人甚至把电视当成一个赚钱的职业,如果赚不到大钱就心灰意冷,工作提不起精神,甚至敷衍塞责。这种工作作风如果不加以改进,电视新闻的改革和质量的提高就只能是一纸空谈。

改进采编人员的工作作风,一方面要强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另一方面是机制的转变和制度的建设。许多电视人职业精神的缺失缘于电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竞争和淘汰机制。相对于其他行业,电视媒体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业标准,没有形成有效的用人制度和奖惩制度,不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少数不干事混日子的人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惩治。

归根到底,培养电视人的职业精神就是要形成人才的竞争机制。良性竞争是提高电视人的职业精神的核心,而电视体制改革则是良性竞争的前提。体制就是生产力和创新力,因此,体制不创新,电视人的精神就很难自觉形成。我们期望机制的转变和体制的创新迈出更大步伐,为培养更高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职业精神创造广阔的空间,形成电视团队良好的敬业精神,为更高水平的电视宣传和电视业的繁荣兴旺作出更大努力。

[作者李万年系湖南省广电局(集团)副总编辑、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李英培工作单位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宣管办]

新闻真实的哲学解读及辩证把握

彭国元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自觉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和神圣职责。然而,这些本应烂熟于心的基本常识却不时被一些新闻从业者淡忘。“纸包子”、“华南虎”等虚假新闻事件再次唤起人们对新闻真实性问题的沉重思考。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新闻失实包含整体失实和部分失实两种情形。整体失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它是因某种功利驱使而故意失实,是“冷静的头脑”干的,属于“观点上的撒[1]谎”、“精神意义上的撒谎”,不可原谅。这种情形虽影响恶劣,但并不多见。而部分失实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性失实,绝大部分是一种不自觉状态下的行为,它虽接近整体真实却又存在部分失真之嫌,此种情形虽危害不大却时常可见。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视角对后一种情形进行探讨,在重点解读新闻真实内涵的同时,理性思考如何正确处理好新闻真实与新闻报道有关问题的辩证关系。

一、新闻真实的哲学解读

新闻真实,即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客观、全面、深刻地反映[2]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应当“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必须严格遵[3]循“准确的事实”,选择“实事求是的叙述方法”。新闻真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个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

个体真实又叫局部真实、微观真实;整体真实亦称总体真实、宏观真实。个体真实是构成整体真实的基础,而整体真实则是对个体真实的总体统领和质的提升,但非简单相加。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不仅要求新闻报道既要个体真实,又要整体真实,而且还需达到两者的有机统一。

其一,新闻报道中的各个元素必须真实可靠。

列宁曾要求任何新闻报道都要做到“绝对准确,没有一丝一毫的误差;事实经过再三核对;材料来源可靠,引语和数据准确无误。”[4]构成一条新闻报道的要素很多,如果某一元素失真,这条新闻的真实性便会大打折扣。这个道理虽容易理解,但操作起来却易出问题。

几年前,安化县就出了一则新闻——五个农民自筹资金排演花鼓戏《孔繁森》。消息传出后,省内多家媒体纷纷前往采访报道,其中三家报纸的消息稿都写得不错,也很真实感人。可第二年参加湖南省报纸系统一等奖评选时,评委们发觉这三篇消息中五位农民的姓名不尽相同,于是要求有关方面进行核实。经核实,最终只有一篇报道中的五位农民的名字全部正确,于是获得了一等奖,其他两篇均因采访不实导致新闻要素错误而落选。由此可见,个体失实往往会影响整体真实。

其二,单个事实要与同类事实具有质的关联度。

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同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都是在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上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和发展的。对于任何事物都必须用整体的观点,从它的总联系中去认识它的部分。列宁在《统计学和社会学》一文中也曾说:“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甚至是片断和随便挑选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甚至连儿戏都不如。”列宁的上述论述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个别事实,孤立地看,确有其事,也完全真实,但如果把它置于同类事实中去考察,放到事实系列中和全部事实中去审视,却可能是不真实的。因为它与事实总体不符,只是一[5]个极端的事实,一个特例。新闻报道也是这样。有些新闻事实或事件,孤立地看完全正确,也相当真实,但因它只是偶发的新闻事实,没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与整体事实缺乏关联性,将它放到整体真实的背景下去衡量,就会发现它毫无新闻价值甚至有悖整体真实。比如,几年前,中央有关部门颁发了一个有关党员领导干部廉政自律的纪律条例,严禁党员领导干部包二奶和从事其他违规违纪行为。有家媒体为了“抓”读者眼球,便刊发了一个题为《领导干部不得包二奶》的报道。这显然是对条例断章取义的解读,违背了个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因为此条例的内容很多,严禁包二奶只是其一,且还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又如,有媒体报道,四川抗震救灾期间,在成都某社区内竟然出现了外国援助的救灾帐篷。虽然确有此事,但毕竟是个案,是特殊的偶然的新闻事实,没有代表性,它与绝大部分救灾帐篷已运抵灾区用于灾民安置的整体真实是游离的、断裂的。该报道尽管起到了一点舆论监督作用,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二)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能被直接感知。现象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性的范畴;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反映事物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范畴。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人们只有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发现和揭示事物的本质。新闻事实也是一样。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必须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比如,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连续数天滚动播出了一档名为《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的节目。该直播节目既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了灾情,又反映了社会各界抗灾献爱心的感人场景,通过一幕幕真实的画面彰显了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可贵品质。又如,近年来,《湖南日报》刊发了一系列专稿和述评,从众多真实的事例和现象切入,指出湖南省加快“三化”进程和富民强省的本质特点及其深刻内涵,彰显出湖南发展的新走向,主题深刻,立意高远。

在谈到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时,要避免以下两种情形:

一要防止个别假象掩盖本质真实。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两种。真象能从一个方面体现事物的本质,而假象则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表现。比如,我国近年来大力强调新农村建设,一些地方便大做表面文章,将分散的农民住房集中修建,旧房统一着色。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反映的只是假象的真实。因为新农村建设并不仅仅要求在房子上做文章,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又如,几年前,当美军攻占巴格达时,美国的电视新闻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一个伊拉克裔美国人高兴地对摄制小组说:“谢谢你,布什;谢谢你,美国。”这个看起来[6]很真实的画面其实是美国国务院精心炮制的新闻假象。

二要适度体现个体现象与总体现象的量比。按照客观实际再现各种事实的比例,是把握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重要前提。社会现象林林总总,单个的真实新闻也层出不穷。如果新闻报道忽视生活的主流,过多地展示一些非主流的现象真实,则会掩盖甚至歪曲本质真实。比如,一些都市生活类节目和民生新闻版面常热衷于炒作负面新闻,成了垃圾新闻的集装箱,车祸、虐待老人、婚外情、偷盗等类题材充斥荧屏和版面,看后令人质疑:这难道就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流?

(三)事况真实与表述真实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既是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具有主观的自觉的能动性。

新闻是关于事实的报道,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但报什么不报什么,报多报少,什么时候报,以何种方式、从哪个角度报,体现什么意图,都有讲究。其前提是必须遵循新闻的党性原则,体现政党和阶级的意志,可见其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政治性和主观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有时表现隐蔽,有时表现直接,只是显、隐程度不同罢了。

新闻的倾向性就体现在事况表述之中。

要做到事况真实与表述真实的有机统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确保事况真实。事况真实是新闻真实的前提,是表述真实、引发思想、体现意图的基础。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深入新闻现场,扎实采访,“使事实达到场所、社会环境和演变过程的保真度”,“做到使[7]每个细节都不失真”。

其二,增强记者的表述能力。为什么采访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的记者写出的新闻报道在质量上却存在差异,原因就在于记者的表述能力有别。有些记者尽管采访是扎实的,或由于认识和理解能力不强,或因为政策水平和知识面有限,写出的新闻报道要么与事况真实发生偏离,要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表述错误。

其三,切忌“合理想象”。新闻报道只能源于新闻事实,务必杜绝任意想象和随意生发。不能把作者的主观愿望强加于新闻事实本身,不能将自己的“合理想象”作为人物心理描写的依据,不能凭空对事实进行添枝加叶或移花接木。一些高大全的英雄事迹报道令人反感,原因就在于有些失真。

其四,替谁说话有讲究。新闻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尽管有些新闻事实是真实的,但多报、少报还是不报要三思。比如,一些媒体喜欢引用外国媒体的新闻信息,跟着别人赞扬或批评某人某事,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在这些问题上我国的立场和态度与他国也许并不一致。为此,《环球时报》曾刊发了一篇题为《我们的媒体为谁说话》的新闻述评,对国内一些媒体的“说话”立场和表述偏差进行了批评。

二、新闻真实的辩证把握

以上从哲学的视角对新闻真实的内涵进行了分层解读,旨在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真正弄清新闻真实的要义,为新闻实践和宣传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作用。

在新闻运作过程中,应辩证把握和正确处理好新闻真实与新闻报道有关问题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

一是,新闻真实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社会主义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提供舆论支持,发挥传媒引导人、鼓舞人、陶冶人的思想力量。尤其在当今思想观念碰撞强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媒体应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唱响时代主旋律,挖掘积极元素,精选新闻素材,充分做好反映时代主流和社会本质的正面报道,减少负面新闻和垃圾新闻。要坚决杜绝“有闻必报”的自然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纠正“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新闻我们都可以报道”的错误观念,自觉净化传媒生态环境。

二是,坚守新闻真实,必须克服低俗化倾向。任何时候,低俗新闻事件都会冒出,但这些低俗新闻都不应是我们媒体关注的焦点和兴趣的指向点。我们提倡的新闻真实必须是正效应的高品位的新闻真实。我们媒体扮演的角色应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而非教唆犯和纵容者。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虽然真实,但庸俗至极,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媒体实没必要大肆炒作。当今社会上婚外情等丑恶现象虽不鲜见,但不代表主流,且有低俗之嫌,媒体不应津津乐道。

三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必须做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任何新闻报道都有鲜明的报道动机,也都希望达到预定的报道效果,但如果把握不好,便会导致动机与效果背离,从而削弱新闻真实性甚至产生副作用。2006年年末有家报纸刊发了一则图片新闻,说的是某偏远地区一中年女性步行到十多公里以外的镇上去买彩电。作者的初衷是想反映当今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精神需求日渐强烈。但“她来回步行30多公里背着彩电回家”的文字介绍却令人生疑:近些年来每个省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乡村公路建设,难道这里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再退一步想,难道她的家乡到镇上没有一条简易公路,连拖拉机都坐不上?

四是,维护新闻真实,必须处理好满足受众知情权与报道适度的关系。满足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知情权是新闻媒体的责任,但对某些事实的报道又必须把握好度。尤其在报道突发事件时,这一点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媒体既要及时、准确、尽量多地传递事态信息,又要谨防炒作。

五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力争兼顾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统一。真实新闻每天都会发生,但并非每个新闻事实都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至少要具备其中一个要素,如能做到两者兼顾当然更好。

六是,维护新闻真实,力争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质。不时冒出的虚假新闻事件极大地损害了传媒的诚信和公信力,也在严厉地拷问着新闻采编人员的心灵。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要杜绝虚假新闻,减少失真新闻,采编人员应当自律,管理者也应从严把关。(作者系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秘书长)[1] 转引自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203页。[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1页。[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4页。[4] 杨春华、星华编译:《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7~18页。[5] 参见彭菊华:《新闻学原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64页。[6] 转引自丁刚:《谁的声音——全球传媒的话语权之争》,《新闻记者》2007年12期。[7] 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11页。

创建和谐的电视文化生态

李耀武 李培其

和谐与完美是密不可分的。和谐社会必然有完美的电视文化生态,完美的电视文化生态也必然是和谐的。在当代电视发展的进程中,还有许多被业界和理论界忽视的领域,如电视的服务公益功能、文化引导功能、管理自律功能等等。当这些被忽视、被遮蔽的层面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践行,并在电视传播空间与媒介管理中找到它们应有的位置时,一个和谐的电视文化生态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重视公益 服务社会

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指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知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放眼报刊、广电、网络等媒体,商家煞费苦心、挖空心思把商业化的娱乐因素浸透到衣、食、住、行、玩的每个角落,把娱乐的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对电视的服务公益功能往往重视不够,各种诱惑成为当今社会随处可见的浮躁心态的成因。在走红歌手、影视明星成了电视访谈节目的主角,追星已成荧屏痼疾之时,更要力倡公益广告、义演、慈善晚会及科技科普节目。我们的时代不仅仅需要《艺术人生》、《百家讲坛》,我们的荧屏也远非只有“明星”才能撑起收视率。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吉林卫视的《成功》以及许多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传递着催人上进的精神和力量。席勒说:“只有通过审美活动,使人成为‘审美的人’,才能使人性恢复其完整,使人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而和谐自由的发展要用艺术来陶冶人美好的情操,加强美的教育,净化人的心灵。

现在,荧屏上的公益广告、公益节目太少。有人认为公益广告制作投资费用高,还占黄金播出时段,得不偿失。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公益广告通过呼吁公众对某一社会性问题的注意,规范公众的言行举止,能达到培养良好的社会时尚和风气的目的。央视制作的现代工人的楷模许振超、党的好干部牛玉儒的公益广告在《新闻联播》中播出;还有“下岗再就业”、“知识改变命运”、抗击“非典”、“社会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公益广告、“节约创造价值”系列公益广告等都在央视其他频道大量播出,形成了广泛深入的社会影响。公益广告在最短时间内传播最强的信息,所体现出的意识形态倾向尤其明显。公益广告蕴含深邃的哲理,借助空间和时间的重新组合,充分发挥规劝的警策作用,让人自然产生排斥不健康思想的意识,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在物质生活渐入小康之时,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无疑更急需进入小康。全社会都应扶持公益节目的开办。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开办的《非常帮助》,重点展示某个人或某个群体面临的困难,呼吁所有电视机前的朋友拿起手机编辑短信参与讨论、提供帮助,或者为困境中的主人公捐献一元钱。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开办的《公共大戏台》活动奉行“还戏于民,互动为先”的原则,成为该活动期间的亮丽风景和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精神大餐。

二、积极引导 提升品位

公共传媒在创建和谐的电视文化生态环境中有一个文化引导问题。只有通过传播去引导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才会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建立和谐文化。《成功》是吉林卫视的一档大型人物访谈节目,通过人物在波折、挫折中艰难玉成的创业故事,“传递一种力量,表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平民创业新风尚,激励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去创新,去创造,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从而推动社会的前进。《成功》中的人物筚路蓝缕、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感动了各阶层的观众。在创建和谐的电视文化生态环境过程中,输入理念比输入资金更现实有效。如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湖南卫视创作了十集的大型电视专题片《小平十章》。作为一部反映世纪伟人的专题片,与以往同类题材的电视专题片不同的是,此片以平实的视角和极富悬念的切入点,巧妙截取了“远行”、“老兵”、“春天”、“拓路”等十个侧面来反映邓小平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讲述重大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用讲故事的方式成功体现了小平同志作为一代伟人的领袖风范和他为人夫、为人父的常人本色,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小平同志伟大而平凡的人生历程。片中采用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大量从未公开的影音资料和历史图片。如82岁的小平与1岁的孙子亲吻;小平88岁生日时,儿孙们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折叠鸟、粽子等。这些细节镜头,使人感到小平同志不仅是一个伟人,更是一个父亲、长者,是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人民的儿子。新的视角、新的叙述方法、新的史料,顺应了人民群众“发展思本、致富思源、缅怀小平”的心理诉求。

2004年12月,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主办的“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上公布的“未成年人媒体需求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的价值观90%以上是由媒体给予的。其中,4至14岁的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是2.22小时,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里,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1万小时,远远超过他们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时间。可见传媒工作者的责任有多重,这自然也要求新闻媒体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没有引导或引导不当,导向就会出现偏差,低俗之风就会蔓延,受众接受就会严重错位。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及受众市场的形成,无形中挤压了文化类节目的生存空间。还有一些电视媒体定位不明——没有公众电视台与商业电视台的区别,电视节目好坏评价标准不明——收视率的不科学评价和消极引导,观众的需求不明——没有将受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分开等,从而出现明星代替模范、美女挤走学者、绯闻盖过事实、低俗胜过高雅等倾向,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畸形扭曲,思想道德失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向市场不等于迎合市场。中国电视是一种独特的当代文化形态,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文化对人的影响很大程度正是深层地作用于人的意识层面的,因此,电视文化引导功能常常是通过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的。要有效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前进中的问题,正确看待暂时的困难,使正确舆论入情入理,入脑入心;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收到开机有益的效果。

三、完善自律 创新管理

广电传媒作为影响最广泛的报道载体,应明确自身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加大电视管理自律功能,为创建和谐的电视文化生态贡献力量。

有些传媒人在面对眼球诱惑的时候,一时无法把持电视品格而丧失传媒操守,从而出现了有的节目泛娱乐化、低俗化,虚假新闻屡禁不止,媒体失语现象时有发生,有偿新闻变换花样等现象。我国对广电媒体自身的监管制度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正在不断完善和深化,广电媒体自身的监管制度也需不断完善,特别是电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要细化其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对社会责任监管的具体内容也应制度化,并加强执行力度,使每一环节的考核落到实处。中央电视台在制度建设解决问题方面,作出了很好的示范。2006年2月,为进一步坚持正确导向,加强宣传管理,抓好队伍建设,抵制低俗之风,央视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值得借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电传媒作为经济主体固然不能回避其自身的利益,但作为社会公器,其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同一般。广电传媒工作者只有将社会效益优先于经济效益,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拥有开阔的胸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才会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尽社会责任。传媒业需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心态。这个行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比别的行业更高。做好电视靠的不仅是头脑,还有人品。

立法是抵制广播电视低俗之风的有效途径。我国抵制低俗之风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就是此方面的会议和通知太多,形成了疲态,对出现低俗现象的电台电视台、演艺人员没有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通过立法来抵制低俗之风的方式。2005年,美国联邦众议院以389票对38票通过严惩广播电台及电视台播放下流猥亵节目的法案,将罚款从每次最高3.25万美元提高到50万美元。领衔提案的共和党议员艾普顿在法案通过后指出,广播电视对社会影响很大,给美国家庭提供一个健康干净的视听环境,是国会的跨党共识。过去罚责太轻,从业人员往往心存侥幸,造成了连儿童收看的节目都出现不堪入目镜头的现象。这次通过的法案未修改节目标准,只是大幅提高罚款数额,以此对从业者产生警示作用。

和谐社会以和谐的传媒文化生态为前提,决定了信息传播系统所能发挥的功能及其空间。加大服务公益、文化引导、管理自律功能,电视文化生态会越来越和谐。正是基于对和谐媒介与人们和谐生活之间这种高度融合状态的认知,广电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生力军作用。(作者单位:湖南电视台、张家界电视台)

“度、量、衡”的和谐统一是舆论监督栏目成就品牌的关键

袁中科

媒体所开展的舆论监督,对于揭露问题、批评缺点、纠正失误、改进工作、防治腐败和抑制邪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产生积极的效果。舆论监督栏目在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也扩大了媒体在受众中的声誉和影响,提高了自己的公信力,所以舆论监督栏目的收视率、收听率和阅读率普遍较高,因而成就了一批以央视《焦点访谈》为代表的舆论监督品牌栏目。“度、量、衡”是中国古代计量长短、容积和轻重的统称。本文所说的“度、量、衡”是指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中“度的把握”、“量的重视”、“平衡的艺术”。在实际操作中,既要准确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量”,同时又要做到“平衡”。要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时时处处做到“度、量、衡”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在开展舆论监督时,才能真正做到“报道问题,但不出问题”。这是舆论监督栏目成就品牌的关键。

由邵阳人民广播电台、邵阳电视台、邵阳广播电视报联办的一档舆论监督栏目——《民情通道》开办七年来,共接处电话3.6万个、来信1.2万多封、来访1.7万多人次,其中80%的问题通过舆论监督得以处理和解决,成了一档领导重视、部门关注、百姓欢迎、专家认可的品牌栏目。该栏目的成功,最关键的是在具体操作中做到了“度、量、衡”的和谐统一。

一、度的把握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反映质与量的统一。舆论监督如果没有把握好“度”,就不能很好地实现舆论监督效应。

1.结合度

舆论监督首要的问题就是选题确定。这主要在结合度上做文章:

一是政治层面与业务层面的结合度。政治层面的度决定着一个选题的做与不做,业务层面的度决定着选题做得好与不好。在政治层面上,舆论监督的选题必须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要选那些政府重视、领导关心、群众反映强烈的题材。《民情通道》在政治层面上的选题原则是“只给政府帮忙,不给政府添乱”,因而能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邵阳市领导先后30多次对其所作报道作出批示。有了政府的支持,舆论监督的利剑不仅能划伤问题的表皮,而且能触动问题的根基,最终促成问题的解决。在业务层面上,舆论监督的选题要在政策的背景下寻找生动的事实,用政策思考,用事实说话,还要便于表现。

二是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结合度。也就是说记者在确定舆论监督选题时要判断这个选题是否是受众普遍关心的,是否具有良好的新闻价值;同时还要判断这个选题是否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否有利于促进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有良好的宣传价值。

三是时宜性与时效性的结合度。舆论监督的时宜性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时效性上,但时宜性与时效性有其自身的规定性。时宜性是指舆论监督能够实现最大监督效应的最佳时机;时效性是指需要监督的事件的发生与监督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这个差越小时效性就越好。舆论监督选题是否具有时宜性,需要记者立足全局,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一个舆论监督报道是快发还是慢发,是此时发还是彼时发,既是舆论监督策略,也是一项艺术。

舆论监督选题的结合度把握得越好,舆论监督的效果就会越好。2005年,在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水府庙内,有人开了一家鹿肉馆,很长时间无人管,市级其他媒体也曾报道过此事,但仍旧无人查处。5月26日,邵阳市召开了全市文物保护会议,《民情通道》的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调查;5月28日,《邵阳广播电视报》在头版刊发了《水府庙内鹿肉飘香,焚琴煮鹤的悲剧正在上演》一稿,次日,市委宣传部部长作出批示,责成市文化局采取措施立即整改。两天后,鹿肉馆搬出了水府庙。这篇舆论监督报道的成功,就是准确把握了政治层面与业务层面、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时宜性与时效性的结合度。可以说,《民情通道》的成功一半要依托在选题上。

2.准确度

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更是舆论监督的生命。准确度如何把握?既要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个体新闻事实的准确、真实,更要符合整体真实,与党和政府相关政策、措施保持一致性和准确性。要做到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准确到位、防止错位。

舆论监督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严肃谨慎的态度。在采访报道中,要增强自身的政治敏感度,培养把握复杂问题的能力,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多方意见,不能以一己之见以偏概全。因为,任何失实或武断的报道不仅不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反而会削弱舆论监督栏目的公信力和影响力。2007年秋季开学时,邵阳市内有几所学校乱收费,《民情通道》的记者在仔细调查后,刊发了《数所学校乱收费严重》一稿,市教育局立即进行了查处,并要求报道查处结果。而邵阳另一家平面媒体在报道这一事情时用了这样一个标题:“教育乱收费缘何屡禁不止”。这种将几所学校乱收费的行为升级成整个教育系统乱收费的以偏概全的报道,损害了教育部门的整体形象,记者、编辑受到了市领导的严厉批评,媒体公信力受到影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