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驱动企业跨界融合与创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13:53:50

点击下载

作者:周志敏,纪爱华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驱动企业跨界融合与创新

互联网+:驱动企业跨界融合与创新试读:

前言

当前,“互联网+”风起潮涌,传统产业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而大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将赢得无限风光,赢得世界。“互联网+”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我们要推动“中国制造”升级,必须使其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制造业”就是“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计划,其重点是实现智能制造。“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通信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和生活等方面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是要颠覆,而是要思考跨界融合,更多地是思考在互联网时代产业如何与互联网结合创造新的商业价值。“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当中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的环境。“互联网+”是机遇,也是挑战。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带来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驱动人类智能迈向更高的台阶,推动人类采用的各种生产工具实现智能化和现代化。目前,在体力劳动不断被机器替代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脑力劳动也正在被智能工具所替代,其带来的产业变革和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将超越过去300年工业化的历史。国人一直在探讨以什么样的方式抓住快速成长的市场。“互联网+”是创新,是服务,是转型。“互联网+”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路,开启产业融合之路。“互联网+”加的过程也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比如零售业、批发业、制造业、外贸、金融、农业、物流。显然绝不止这些行业,“互联网+”会给我们带来无限想象。“互联网+”中的“+”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以人为本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和大众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作者在资料收集和信息交流上得到了国内专业学者与互联网运营商的大力帮助。书中引用了部分官员的讲话及专家学者的访谈录,由于篇幅等原因,未能在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敬请谅解,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作者第1章互联网

在互联网时代,颠覆式创新非常多,也发生得非常快。现在颠覆式创新越来越多地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用户体验式创新,另一种是商业模式颠覆。什么叫用户体验式创新呢?特别简单,就是你把一件过去很复杂的事变得很简单。商业模式颠覆,用大俗话说,就是你想办法把原来很贵的东西的成本降得特别低,甚至能把原来收费的东西变成免费的。1.互联网的概念

凡是能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习惯的发明都必将推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巨大的进步。火是这样,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这样,蒸汽机是这样,电也是这样,互联网更是这样。如果说火、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蒸汽机、电让人类从原始形态走向现代文明,互联网则把现代人类带进了浩瀚无际的高科技文明和信息时代。互联网正在高速融入千家万户,正在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两大发明就是上半叶的计算机和下半叶末基于计算机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互联网从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工具演变成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关键基础设施。互联网也因为其融入了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全面塑造了信息的感知、生成、处理、存储、交换、传播和利用的方式。

国际互联网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它具有快捷性、普及性的特点,是现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传媒之一。这种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速度比以往的任何一种通信媒体都要快。

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信息技术互相联系起来,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必须要以某种方式来确定联入其中的每一台主机。在互联网上绝对不能出现类似两个人同名的现象,这样就要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为每一台主机确定名字,由此确定这台主机在互联网上的“地址”。然而,这仅是“命名权”,它并不意味着这个负责命名的机构具有控制权。负责命名的机构除了命名之外,并不能做更多的事情。这个全球性的网络需要有一个机构来制定所有主机都必须遵守的交往规则(协议),否则就不可能建立起全球所有不同的计算机、不同的操作系统都能够通用的互联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认知、语音识别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各种颠覆式创新、跨界创新和跨代创新层出不穷,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又成为新一代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创新人才启蒙的巨大孵化器。不仅如此,互联网还因为其强大的渗透能力和海纳百川般的包容精神,全面介入了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全面地改变了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技术创新方式、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

信息(数据)除了作为驱动业务发展的关键要素外(如金融交易数据、电子商务交易数据),数据产品的开发(通过数据用途的扩展创造新的价值,如精准网络广告)更是为攫取数据财富开辟了新的途径。经济领域海量数据的积累与交换、分析与运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动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充分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提供了超乎寻常的力量。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在美国的大学里,新闻等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课程不再称为“新闻学”,而叫作“大众传播学”。在这个意义上,“communicate”与宣传和被宣传无关,而是和大家共同“参与”的“交流”紧密相关。互联网的发展充分证明了网络的传媒特性。一方面,作为一种狭义的、小范围的、私人之间的传媒,互联网是私人之间通信的极好工具。在互联网中,电子邮件始终是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受重视的一项功能。由于电子邮件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普遍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广义的、宽泛的、公开的、对大多数人有效的传媒,互联网通过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几千人乃至几十万人访问的网站,实现了真正的大众传媒的作用。互联网可以比其他任何一种方式都更快、更经济、更直观、更有效地把一个思想或信息传播开来。互联网的出现和电子邮件的使用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互联网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亿计的人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自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像蚂蚁般辛勤地工作,构造出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互联网,并允许他人去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互联网反映了人类具有的无私精神,互联网也使人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和平共处。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任何人,无论来自世界的什么地方,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参与其中,互联网永远不会关闭。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许会像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了一场工业革命一样,互联网也将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具有以下特点。

① 自由。互联网是一个无国界的虚拟自由王国,在互联网上信息流动自由。

② 开放。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开放的计算机网络,任何一台计算机只要支持TCP/IP协议就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信息等资源的共享。

③ 免费。在互联网上,虽然有一些付费服务,但大多数的互联网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的,而且在互联网上有许多信息和资源也是免费提供的,从没有哪个时代能让我们享受如此之多的免费服务。

④ 平等。互联网是“不分等级”的,在互联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都一样,没有等级之分。在互联网上,你是怎样的人仅取决于你通过键盘所进行的操作。

⑤ 交互。互联网作为平等自由的信息沟通平台,信息的流动和交互是双向的,沟通信息的双方可以平等地进行交互,而不管对方是老还是少,是弱还是强。

⑥ 合作。互联网是一个没有中心的自主式的开放组织,它强调的是资源共享和双赢发展的模式。

⑦ 个性。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虚拟社区,可以鲜明地突出个人的特色。只有有特色的信息和服务才可能在互联网上不被信息海洋所淹没,互联网引导的是个性化的时代。

⑧ 虚拟。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信息的流动来代替传统的实物流动,互联网通过虚拟技术具有了许多传统现实中才能具有的功能。

⑨ 持续。互联网是一个飞速旋转的涡轮,它的发展是持续的,今天的发展给用户带来价值,推动着用户寻求进一步发展,以实现更大的价值。

⑩ 全球。互联网从一开始商业化运作就表现出无国界性,信息的流动是自由的、无限制的。因此,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全球性的产物,当然全球化的同时并不排除本地化,如互联网上的主流语言是英语,但中国人习惯的还是汉语。

 便捷。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和获取比传统方式快了很多,信息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了,这是因为PC(个人计算机)取代了传统的报纸、电视。目前手机即将取代PC,使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

 数据思维。互联网使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预测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用户体验。任何商业模式的基础都是用户,都要让用户满意。

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经历的几个阶段如图1-1所示,互联网发展的3个时代如下。图1-1 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经历的几个阶段

①Web 1.0,门户时代。典型特点是信息展示,基本上是单向传递信息。从1997年起,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商业时代,一直持续到2002年,代表产品有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

②Web 2.0,搜索/社交时代。典型特点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方兴东创造了博客中国,开启了用户生成内容的时代,典型产品有新浪微博、人人网等。

③Web 3.0,大互联时代。典型特点是多对多交互,不仅包括人与人互动,还包括人机交互以及多个终端的交互。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在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将盛行。一开始仅是大互联时代的初期,真正的Web 3.0时代一定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生活时代,实现“每个个体、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的状态,这也是一个在“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新商业文明时代。

互联网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社会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信息、技术乃至社会生活的能见度空前提高,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空前便捷。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大生产之“大”,信息资源、参与的组织和个人之“多”,信息传播之“迅速、便捷”,选择和重组变化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我们应从技术层面来理解互联网手段。对于任何一项新技术,从不同视角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认识、能驾驭并主动地去运用一项新技术,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就会落后,甚至被淘汰。有的人认为互联网太复杂甚至带来了麻烦,所以不信、不理、不用,结果肯定被动。同时,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有一个趋利避害的问题。

作为先进技术、先进工具的互联网,用于建设和发展是积极正面的,用于攻击和毁损是消极负面的。我们既要积极有效地使用互联网这一先进工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企业、组织和个人发展,又要建立良好的秩序,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防范由于破坏性运用所带来的被动和伤害。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媒介交通,本身就有“触媒”的特征,即渗透进入每一个行业并引发“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新的形态和组织特征。

在未来企业要互联网化,都要有互联网思维。在未来不用互联网方式来思考问题,就没办法在社会中展开竞争。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这些思维,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这些思维得以集中爆发。互联网发展的本质是让互动变得更加高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包括人机交互。2.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通信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允许在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的通信,这促成了对分散网络、排队论和分组交换研究的开展。

1960年美国国防部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高级研究计划署)出于冷战考虑建立的ARPA网引发了技术进步,并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中心。ARPA网首先用于军事连接,后将美国西南部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院、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和犹他大学的4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了起来。

1973年,ARPA网扩展成互联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的计算机。

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大学的温登·泽夫提出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网间协议)协议,定义了在计算机网络之间传送报文的方法。

1983年1月1日,ARPA网将其核心协议由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网络控制协议)改为TCP/IP协议。

1986年,美国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NSFNET,这是互联网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步。

1990年,整个网络向公众开放。

1991年8月,在蒂姆·伯纳斯-李在瑞士创立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和CERN(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最初几个网页之后两年,他开始宣传其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项目。

1993年,Mosaic网页浏览器1.0版本推出。

1994年,NSFNET转为商业运营。

1995年,随着网络开放了商业应用,在互联网中成功接入的比较重要的其他网络有Usenet、BITNET和多种商用X.25网络。

1996年,“internet”(互联网)一词得到广泛使用,不过指的是整个万维网。

自1996年以后,互联网成功地容纳了原有的计算机网络中的大多数,这一快速发展要归功于互联网没有中央控制以及互联网协议非私有的特质,前者造成了互联网的有机生长,而后者则鼓励了各厂商之间的兼容,并防止了某一个公司在互联网上称霸。3.中国互联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是全球第一大网,网民人数最多,联网区域最广,但中国互联网整体发展时间短,其可靠性和技术水平需更上一层楼。互联网进入中国已有30多年的时间,中国迄今已经有6.5亿网民和5亿智能手机用户,通信网络的进步以及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芯片在企业、人群和物体中的广泛使用,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互联网产业内部正在发生从“传统”业务向数据化业务的转变。亚马逊就是互联网企业向大数据转型的代表。亚马逊在过去18年间追踪了上亿网购用户的浏览、搜索及购买记录,通过大数据,将商品信息在合适的网站、合适的时间展现给合适的消费者。

互联网的不断进化逐渐让信息不对称现象消失,也逐渐让产销合一成为现实,更逐渐让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因此,只有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才能争取到用户的认知资源;只有坚持科学理性的定位,才能保证用户体验的合理边界与可持续性。

互联网以其开放、自由、连接、协同、共享的特征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模式的发展,构建了虚拟化的网络空间,汇集了新一代的信息资源和深度的信息技术,并用以改造、重构或融合现实物理空间中的传统生态,促使其转变或跃升,从而形成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创业机制。互联网将构建现代世界的主流经济模式—信息经济(主要是互联网经济)。

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至今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平台,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产业,而是一种能连接未来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或将带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实现转型。

在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和工作中形影不离的工具,在未来两三年内,移动互联网将继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将在诸多方面改变或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形态,产生更多的商业机会。未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① 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近几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量持续增长,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也要跟着网民走。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移动端的流量已经超越PC端的流量,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的PC业务用户在往移动端迁移,呈现出PC业务增长放缓而移动业务增长迅速的态势。如果一个互联网企业没有移动端的拳头产品,将很快被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颠覆。

② 全球传统媒体严重衰退。目前,在中国,网络广告收入超越电视广告收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网络媒体成为第一大广告收入媒体。在未来,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还将继续增长,而电视广告的收入份额则将继续下降。

在以效果类广告为主流的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大数据精准广告技术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诸如360公司的点睛系统、腾讯的广点通等新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广告势力正在快速崛起,其市场地位已经几乎与传统的门户网站相当。游戏和电商是这些精准广告系统的主要客户群。随着这些客户群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精准广告系统在大数据方面的进一步发力,有理由相信这些以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广告势力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最为重要的驱动力。

③ 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在崛起,大型平台类互联网企业将驱动市场快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为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消费品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该市场增长的驱动力来自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以及更多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如房地产网站、汽车网站)的加入。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使得市场格局出现了显著变化。

④ 互联网正在向健康领域渗透,并掀起互联网健康浪潮。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寻找与健康相关的解决方案,由此带动了移动互联网健康市场的迅速发展。

⑤ 在线教育市场快速成长,目前教育领域的变革主要来自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原来的互联网教育绝大多数依赖PC端,而在有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互联网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在线教育从相对集中的学习转变成碎片化学习,这需要在线教育产品的形态发生转变。大数据的发展也使得在线教育更加智能和科学,例如可以通过大数据建立错题库去优化老师讲课的重点,或者通过大数据辅助学生答题,科学评估学习成绩,优化学习重点。

⑥ 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并正在酝酿变局。很多大型在线预订酒店的移动端流量已经超过PC端流量,在线旅游价格战与服务战已经由PC端转移到移动端。

⑦ 房地产领域以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电子商务做闭环,加速转型升级发展。房地产网站积极谋求销售闭环,不仅促进了线上推广,还可以落实到线下的售楼环节,实现规模成交。为了更好地做闭环,很多大型房地产网站进入了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瞄准用户购房和装修过程中的贷款问题。例如,搜房网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引入了多方战略合作模式;新浪和易居中国联手成立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互联网房地产金融服务平台“房金所”;365房地产网也拟成立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⑧ 家居O2O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房地产网站和家居网站开通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销售模式;传统家居商场自建电商平台;传统家居商城联盟自建联盟网站,以满足网络团购需求;传统家居企业大力发展电商平台销售模式。

⑨ 社区O2O则开展蔬菜、水果、物业、家政服务等业务,以万科和花样年为代表的房地产商、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电商公司、以搜房网和365房地产网等为代表的房地产网站以及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不同程度进入该领域。

⑩ 社交平台将加速生态整合,以社交为基础打造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三大类社交应用中,整体网民覆盖率最高的为即时通信,第二为社交网站,第三为微博。4.互联网的特征及运行(1)互联网的特征

互联网的设计原则包括端到端透明原则、用户自律原则、公平平等原则、简单开放原则等。互联网技术的主要特征是:统一编址和域名查询机制、泛在的联通性、动态路由机制、网管分布实施、无连接分组转发、业务在终端实现、网络与底层技术无关、管理和信令带内传送、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质量、只依据目的地址路由等。在这些技术特征中,一部分由互联网设计理念所决定(例如业务在终端实现、网络与底层技术无关等),反过来又直接支撑了上述设计理念。一部分技术特征在设计理念中没有涉及,所采用的技术是引入的,原则上不违背设计理念,但是反过来又将设计理念定死,不能轻易修改。

在普通用户看来,互联网的外在特征是:使用TCP/IP协议族,提供Web浏览、电子邮件、新闻推送等典型业务,不断有新东西(业务种类有无限可能)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大量用户,提供海量信息和免费资源等。互联网的外在特征是普通用户直接看到的内容,实际上是对用户需求的一种满足。站在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立场看,互联网具有下列特征。

①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当前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所有的应用都在TCP/IP协议族上被实现。TCP/IP协议族符合互联网的所有核心理念,但是并不是说互联网必须采用TCP/IP协议族。因此,TCP/IP协议族是当前互联网的显著特性,但不是必然选择。

② 浏览、邮件等典型业务。当前互联网上最典型的业务是Web浏览、电子邮件、文档分享、BBS等。这些业务使互联网成为资源共享平台、实时快速的第四媒体、虚拟社会、游戏平台等。因此,无论互联网何去何从,上述典型业务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存在。

③ 业务种类有无限可能。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的多业务网,除了已知的业务外,还不断涌现出新的业务和应用。虽然互联网是IP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能在互联网上开展好。只有真正适合互联网、对互联网有合理预期的业务才能开展好。(2)互联网的运行

网络是由许多计算机组成的,要在网络内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必须知道数据传输的目的地址并保证数据迅速可靠传输,这是因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丢失或传错。互联网使用一种专门的计算机协议,以保证数据安全、可靠地到达指定的目的地。TCP/IP协议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组交换。所谓分组交换,简单说就是数据在传输时被分成若干段,每个数据段称为一个数据包,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数据包。TCP/IP协议包括的TCP协议和IP协议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协议联合使用,它们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① 首先由TCP协议把数据分成若干数据包,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序号,以便接收端把数据还原成原来的格式。

② IP协议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的地址。一旦写上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数据包就可以在物理网上传送。IP协议还具有利用路由算法进行路由选择的功能。

③ 这些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的传输途径(路由)进行传输,由于路径不同,加上其他的原因,可能出现顺序颠倒、数据丢失、数据失真甚至重复等现象。这些问题都由TCP协议来处理,它具有检查和处理错误的功能,必要时还可以请求发送端重发。简而言之,IP协议负责数据的传输,而TCP协议则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5.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1)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是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ISP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正式运营企业,受国家法律保护。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ISP的数量不断增加,提供的业务也不断增加。然而要实现中国互联网服务的繁荣,不仅需要越来越多的ISP提供丰富的业务,还需要ISP不断开拓服务市场,采取灵活的运营模式,找到自己的营利途径,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ISP能提供拨号上网、网上浏览、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等服务,是网络最终用户进入互联网的入口和桥梁。这些服务可分为互联网接入服务和互联网内容提供服务两部分。互联网接入服务是通过电话线或光纤把用户的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连入互联网。

由于接驳国际互联网需要租用国际信道,其成本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是无法承担的。ISP作为提供接驳服务的中介,需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中转站,租用国际信道和大量的当地电话线或光纤,购置一系列计算机设备,通过集中使用、分散压力的方式,向本地用户提供接驳服务。

较大的ISP拥有自己的租用线路,以至于他们很少依赖电信供应商,并且能够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的ISP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 搜索引擎ISP。使用过搜索引擎业务的互联网用户达89.1%。百度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最大,提供的搜索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包括地图搜索、论坛搜索、博客搜索等。

② 即时通信ISP。即时通信ISP主要提供基于互联网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信业务。由于即时通信ISP自己掌握用户资源,因此在即时通信的业务价值链中,他们能起到主导作用,这在同运营商合作的商业模式中非常少见。现在运营商也在大力发展即时通信业务,如中国移动的飞信、中国电信的易信。

目前,参与提供移动即时通信服务的ISP 越来越多。即时通信业务有两种,即移动即时通信和互联网即时通信。两者的运营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互联网即时通信业务出现得较早,因其沿袭互联网的免费模式,所以得以蓬勃发展。随着该业务在互联网用户中渗透率和用户忠诚度的提高,即时通信服务商开始收费。但是,互联网即时通信ISP的主要收入来自即时通信客户端的广告收入。与此不同,移动即时通信业务出现得相对较晚,一般采用SMS(Short Message Service,手机短信服务)和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通信协议)等业务接入方式。部分运营商采用内置即时通信客户端的方式提供服务。大多数移动即时通信服务是付费业务,对移动运营商的依赖性更强,很多移动运营商自身就是移动即时通信业务的ISP。移动即时通信业务采用包月计费(如SMS方式)和按使用计费(如WAP 方式)两种方式。

③ 移动互联网业务ISP。移动互联网业务ISP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WAP 上网服务、移动即时通信服务、信息下载服务等。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ISP主要采用与移动或电信运营商合作的业务模式,以收益分成和利益共享的形式共同提供互联网业务。比如,有些ISP与中国移动合作,对自己丰富的内容进行加工,以符合中国移动的要求,并获得业务收益。在这种模式下,ISP受运营商政策变化的影响比较大。

④ 门户ISP。门户ISP主要提供新闻信息、文化信息等信息服务,具有稳定的用户群。门户ISP的收入来源比较广,包括在线广告、移动业务、网络游戏及其他业务。

⑤ 邮件服务ISP。邮件服务ISP为终端用户提供邮件发送、接收、存储服务,包括托管以及自主管理邮件服务器的公司、大学、机构和个人。

国内常见的电子邮件服务商有网易、腾讯、新浪、搜狐等主流ISP,国外常见的有Gmail(Google 的免费网络邮件服务)、Yahoo(雅虎)、Hotmail(由微软提供的一种免费电子邮件服务)、AOL(American Online,美国在线)等。这些ISP通常通过执行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IMAP(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交互式邮件存取协议)、POP(Post Office Protocol,邮局协议)及其他专有协议进行信息的传输和获取。(2)互联网内容提供商

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是向广大用户提供综合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ICP同样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正式运营企业,享受国家法律保护。国内知名的ICP有新浪、搜狐、网易、21CN等。

ICP提供的服务就是网络内容,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各种媒体内容。国内的网络电视产业链如图1-2所示,我们在手机、PC、电视等终端看到的很多内容都是ICP提供的。图1-2 网络电视产业链

在互联网应用服务产业链(设备供应商→基础网络运营商→内容收集者和生产者→业务提供者→用户)中,ISP/ICP处于内容收集者、生产者及业务提供者的位置。由于信息服务是中国信息产业中最活跃的部分,因此ISP/ICP 也是中国信息产业中最富有创新精神、最活跃的部分。随着以内容为王的互联网发展特征逐步明晰,大部分ICP也同时扮演着ISP的角色。6.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原来的免费提供业务方式曾经作为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但是,如果一切都以免费方式提供,互联网的业务提供能力将难以快速提升,互联网在各种专业领域(如金融业、出版业等)的应用和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ISP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积极地探索业务提供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ISP的发展情况千差万别,从中国的ISP运营商业模式看,主要有以下3种基本的商业模式。

① 大而全的商业模式:ISP提供广泛的互联网业务。

② 专注于主营业务的模式。

③ 综合经营型商业模式。

例如,有些ISP在主营新闻信息服务的同时提供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等多种互联网业务,并从这些非主营业务中获利。中国的ISP大多采用综合经营信息服务模式,在关注核心业务的同时,兼顾提供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通过这种经营模式,ISP得以扩展自身的业务运营领域,扩展了盈利来源,丰富了运营模式,增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ISP采用的商业模式同中国互联网应用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关,由于互联网业务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竞争格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而造成了中国ISP大多注重全面巩固和提升自身核心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服务进入门槛。ISP通过这种发展模式,确保自身的主导或者优势地位,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机会。

另外,ISP大多同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合作,如中国电信推出互联星空合作平台,成为众多ISP寻求同中国电信合作共赢的良好土壤。ISP在中国电信的网络平台上提供互联网业务服务,不仅推动了宽带产业链的发展,也保障了自身用户和业务的发展,促进了自身的运营。

中国移动构建的移动梦网平台,是众多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ISP同中国移动合作的良好平台。一般而言,传统电信运营商会同ISP采用业务收入分成的方式来共享收益。这种合作模式带来了通信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价值分配逐步走向合理均衡。虽然这种模式在国内外都比较成功,但是在整个商业活动过程中,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占据了主要的控制地位。

电信运营商正在对这种分成模式进行调整,“5050”新模式的出现预示着中国ISP新一轮的运营模式调整已经开始。目前来看,虽然内容为王已经逐渐成为互联网业务市场的重要特征,但是ISP在内容上具有的明显优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产业链的主导力量,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仍然是决定互联网业务产业链上谁是主角的重要因素。

随着带宽的不断增加,网络能力不再是限制互联网业务发展的瓶颈,而内容成为了促进ISP发展的重要因素,ISP 和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互联网业务依次是电子邮件、新闻、搜索引擎、网页浏览、在线音乐、即时消息、BBS及在线影视等。这8项中的50%以上是以内容互联网业务服务为主的。7.互联网思维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有人认为,互联网思维是指生活互联网化后所衍生出的思想,但这只是表面含义。如何通过互联网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和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才是在互联网思维下人们所要考虑的事情。如微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运用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电话、短信等通信方式,而通过微信朋友圈,用户可以自由而随意地展示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信息。

我们生活的“微信化”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人们远距离之间的“零距离”互联(微信成功的要诀),更是互联网思维精髓的体现。可见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联”需求,如何根据这种需求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产品,是每一个企业要在互联网思维中摸索的。

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如图1-3所示。互联网思维可归纳为:以人为本,体验为先,开放环境,连接基因,信息对称,去中心化,共享资源,自主安全,人人创新,大众创业。图1-3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的一个大型活动上,在与传统产业的老板、企业家探讨发展问题时,李彦宏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他说,我们这些企业家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要以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现在几年过去了,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甚至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了,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衍生出了多个不同的解释。

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于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这里所说的互联网不单指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是泛指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手表、眼镜等)的。互联网思维分为以下3个层级。

层级一:利用互联网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层级二:利用互联网改变企业运营流程,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

层级三: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新。

换一种角度,即从结果的角度来解读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的对接,会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从结果看,大致会产生的效应有:长尾效应、免费效应、迭代效应和社交效应。互联网思维具有开放、互动的特性,将改变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因此,互联网思维在制造业链条上的研发、生产、物流、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应用,都要顺势而为。

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互联网思维,也不是只有互联网公司才有互联网思维,而是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传统商业形态的不断冲击导致了这种思维得以集中爆发。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新审视,体现在战略、业务和组织3个层面,以及供、研、产、销等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中。将传统商业的价值链改造成在战略制定和商业模式设计时要以用户为中心,业务开展要以用户为中心,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也要以用户为中心,即战略层、业务层和组织层都围绕着终端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进行设计。

在业务层面将用户端和供应链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环,将不断实现价值的动态传递。用户将需求反馈至研发和生产环节,研发和生产环节形成产品或服务并传递到销售端,销售端通过接触用户又形成了二次循环。这种经过互联网思维改造的价值环模式,将对传统商业生态和商业理论带来深刻的影响。价值环要求我们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关注用户需求、聆听用户反馈,并且能够实时做出回应。这是未来企业建立商业模式的基础。

①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商业民主化的思维。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这3个“大”可以称为工业化时代企业经营的“三位一体”,但在互联网时代这3个基础被解构了。工业化时代稀缺的是资源和产品,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当作企业的竞争力,而现在不是了,产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渠道垄断很难实现。最重要的一点是,媒介垄断被打破了,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介信息与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希望通过买通媒体单向、广播式制造热门商品以诱导消费行为的模式已不再奏效。这3个基础被解构以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发生了转变,消费者主权形成。

②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以前的企业也会讲用户至上、产品为王,但这种口号要么是自我标榜,要么真的出于企业主的道德自律。但在数字时代,在消费者主权时代,用户至上是你不得不遵从的行为原则,企业是要真心为用户服务的。淘宝卖家“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是真实的情绪表露,因为好评变成了有价值的资产。

在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和服务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功能都能令消费者满意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是分散的、个性化的,购买行为的背后除了对功能的追求之外,产品变成了他们展示品位的方式。这样,消费者的需求就不像单纯的功能需求那样简单和直接,所以,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就是一个测试过程,要求你的产品是一个精益和迭代的过程,要根据需求反馈进行改进。

在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自带媒体属性,因为需求和品位相关联,也就是和人性相关联,所以,在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应具有极致的性能,可满足用户强大的情感诉求,拥有这两种特征的产品都是会自传播的。

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组织一定是扁平化的,因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分享,组织内部也同样如此,它讲究小而美,大而全、等级分明的企业很难贯彻互联网思维。不管是对用户还是对员工,有没有爱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互联是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但单纯地做到互联并不能代表互联网思维的全部。如今,教育网络化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被社会所认同,这是互联网思维在教育事业上的一种应用。越来越多的教育公司在网络上兜售自己的教育资源,但大多毁誉参半。

把教育资源搬到网上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老师与学生的互联,但这种粗放的做法令我国网络教育的专业性屡遭质疑。比如,国内很多提供英语发音训练的网站都由人工编撰英文材料,学生在发音训练时只能做到复读机式的诵读。而国外的很多公司已经将语音识别技术运用到发音练习中了,该技术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发音方式自动纠错并提示如何改进。这不但提高了教育的专业性,而且降低了成本,是“科技至上”的一种体现。可见,如何运用科技将产品做到真正的专注和专业,是企业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今,几乎全世界的企业都在以互联网思维为出发点开发自己的产品,怎样使自己的产品在运用互联网思维获得成功的众多产品中崭露头角成为每个企业的新课题。例如,“滴滴打车”是当下移动网络的代表产品,它通过为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建立交流平台,快捷且有效地解决了生活中打车难的问题。这是一个运用互联网思维获得成功的案例。

有人说10年前在网上卖书是互联网思维,而现在不是。可见,创新是互联网思维的又一特征,同时互联网思维存在着无限的创新可能性。互联网3.0时代最重要的互联网思维是开放的、互联互通的共享经济思维。共享经济意味着能够把每个人、每个企业手中闲置的、价值很低的碎片资源通过互联网汇聚起来,变成巨大的商业力量。共享就是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回到互联网思维本身,虽说这种思维是一种观念而并非工具,但无论如何它还是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众人皆网民的时代,一个互联网产品想要保值,其面向的群体要以大众为主。如果一个产品不能令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这个产品必然是失败的。对于一个产品,如果人人都可体验并参与其中,就代表着它拥有了无数的反馈和修改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产品的研发设计。当众多用户参与到企业的品牌传播之中时,这种所谓的粉丝经济可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所以互联网思维同样是一种“体验”与“参与”的思维。

目前,互联网思维虽已极大发展,但毕竟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其存在的空间趋于无限,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传播只是互联的一个方面。放眼望去,产品与产品之间、用户与产品之间又何尝不是在时刻互联?例如,余额宝依托着支付宝,微信可以绑定银行卡,手机话费甚至能够支付购物的费用。互联网思维潜力无尽,它的10条法则如下。

① 兜售参与感。一种情况是按需定制,厂商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即可。另一种情况是通过用户的参与优化产品,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将同事、朋友及邻里与世界连接在一起。

② 体验至上。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比如,微信新版本对公众账号的折叠处理,就是很典型的“用户体验至上”的选择。

③ 简约即美。在产品设计方面要做减法,外观要简洁,内在的操作流程要简化。比如,Google的首页永远都是清爽的界面,苹果公司产品的外观、特斯拉汽车的外观都是这样的设计。

④ 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用极限思维打造极致的产品,从方法论讲有3条:第一,“需求要抓得准”痛点、痒点或兴奋点;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紧,这样的产品经理才能得天下。在一切产业皆媒体的社会化媒体时代,好产品自然会形成口碑传播。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意味着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极致就是超越用户的想象。

⑤ 微创新。“微”是要从细小的用户需求入手,贴近用户心理,在用户的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你觉得一点不起眼的事情,用户却可能觉得很重要。

⑥ 快速迭代。只有快速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反应,产品才更容易贴近消费者。快速迭代对传统企业而言更侧重于迭代的意识,这意味着必须要及时乃至实时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⑦ 企业要有大数据。用户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信息、行为和关系3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一切皆可被数据化,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以对用户在网上留下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处理。

⑧ 企业的用户是每个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企业的营销策略应该针对个性化用户做精准营销。

⑨ 善用现有平台。当企业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平台。

⑩ 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互联网巨头的组织变革都是围绕着如何打造内部“平台型组织”展开的,以让员工参与其中。

互联网思维和传统思维最大的不同主要有两点:一是零距离,二是网络化。其实,这里的关键词是“零距离”,这是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变化。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企业和用户之间是有距离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是中心,企业营销就是对用户发布信息,广告成了一个最主要的渠道,用户被动接收企业发布的信息。但在互联网时代就不一样了,现在用户处于主动地位,不管企业有多少信息,我到网上一看就都有了。互联网时代的“我”是主动的,企业的产品都摆在那儿由“我”来挑选。

零距离给企业带来的是网络化,网络化说到底就是没有边界了,原来的企业是有边界的,现在则无边界。所以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生存取决于用户指尖的移动:用户指尖移动到你,你的产品就可能被售出;不移动到你,你的产品就不可能售出。在某种意义上,市场竞争在线下的时代取决于地段,谁在一个好的地段,谁的产品就可能卖出去;到了互联网时代就是流量,谁的流量大,谁就有可能占先机。8.互联网经济及其发展特征(1)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经济是指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在当今的互联网发展阶段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和网络游戏五大类型。互联网经济是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及以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也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

目前,视频服务、社交网络和智能终端尚未统计在互联网经济内,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也刚刚起步。据麦肯锡的分析报告,到2025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将占GDP的22%。未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领域如下。

① 由消费互联网业务扩展到生产互联网业务,如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众包众筹、异地协同设计,还有诸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

② 人工智能、智能机器、智能系统、智能终端、车载系统、3D打印等。

③ 虚拟现实产品和服务。

当前,互联网经济正在倒逼产业互联网化、在线化及数据化。信息(数据)具有边际生产力递增性,即数据在使用过程中非但没有被消耗,还会产生新的数据。互联网的魅力在于对海量数据资源的挖掘和运用。在生产要素层面,数据投入替代了物资投入,数据技术与其他技术一起驱动经济强劲增长。

由于数据具有共享性和边际生产力递增性,数据要素投入和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物质要素节约,从而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服务于传统产业各个领域和门类的产业互联网将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方向,这不仅为互联网带来新的增长和创新空间,而且将带动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传统经济与现代互联网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借助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提高整个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维护市场交易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都需要政府仔细研究,并且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2)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特征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① 网络外部性。网络效应来自于网络的外部特征,也就是一件产品对个别使用者的价值取决于总使用人数。网络的价值随着成员数量的增加而成等比级数增加,提升后的价值又会吸引更多成员加入。如此反复循环,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愈弱的情况。

② 报酬递增。报酬递增是社会信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现象,只有知识要素的报酬递增抵消了其他物质要素的报酬递减,才能使整个要素投入产生报酬递增。

③ 需求面的规模经济。这是信息市场的常态。

④ 动态交易。随着网络的成熟,消费者市场将更具有流动性,对供需变化的反应也会更加敏锐和进一步动态化。

⑤ 套牢原理。所谓套牢原理是指信息产品具有鲜明的系统化特征,如果市场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消费者需要单一的产品时就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

互联网具备全球开放、平等、透明等特性,使得数据(信息)在工业社会中被压抑的巨大潜力爆发出来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数据(信息)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广泛流通、分享和对接,形成了一个超级在线大市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流通业效率和水平的提升,释放了内需消费潜力。

互联网经济不是一个依靠刺激内需实现增长的短期投资思维,而是由内生动力驱动的经济体,是解决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新范式。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相比,互联网经济的生产要素、基础设施、经济形态和竞争规则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5家互联网公司,中国占了两家。在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下,中国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取得先机,甚至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因此,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经济的战略地位和发展前景。

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壮大,不可避免对传统垄断行业的利益形成冲击。对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要确立“先发展、后管理、在发展中逐步规范”的原则,以使电子商务获得长足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将进入服务集约化、产业链协同发展阶段,电子商务企业会在商业模式和技术产品方面不断创新,电子商务从规模到质量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将逐步建立。9.互联网经济模式及互联网产品(1)互联网经济模式

互联网经济模式是指在互联网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运行的方式。它通常具有概括性,高度概括经济的基本性质;它具有整体性,描述的对象是某个整体而非其局部;它具有联系性,表示内容之间是有机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

一个网状结构的互联网没有中心节点,它不是一个层级结构。虽然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权重,但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权威。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和平等的,平等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

在一个网状社会中,“个人”跟“企业”的价值是由连接的广度和厚度决定的,你的连接面越广,你的价值越大,这也是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你的信息含量决定你的价值。所以,开放变成一种生存的必需手段,你不开放就没有办法去获得更多的连接。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建立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之上,互联网思维具有平等、开放的特征。平等、开放意味着民主,意味着人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经济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

在农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土地和农民,工业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资本、机器(机器是固化的资本)以及流水线上被异化了的人。工业时代早期考虑最多的是异化的人,因为人也被当作机器来使用,人只是流水线当中的螺丝钉。

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资源是数据和知识工作者,企业的管理也会从传统的多层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网络化的方式。让知识工作者真正能够创造价值,变成任何一个组织和整个社会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互联网经济模式按照目标群体与针对对象进行划分。

①B2B(Business-to-Business,商业对商业)模式:如慧聪网、阿里巴巴。买卖双方在网上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从建立最初印象,到货比三家,再到讨价还价、签单和交货,最后到客户服务,其盈利点是对生产和经营成本的截流。

②B2C(Business-to-Customer,商业对个人消费者)模式:如Dell(戴尔)计算机官方直销网站等,其盈利点是线下产品销售中间环节费用的降低,同时通过互联网提高商品销量。

③B2G(Business-to-Government,商家对政府)模式:比如电子通关、电子报税等,其特点是速度快和信息量大。由于活动在网上完成,企业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政府的动向,还能减少中间环节的时间延误和费用,提高政府办公的公开性与透明度。

④ 电子政务模式,即G2G(Government-to-Government,政府对政府)、G2B(Government-to-Business,政府对商家)、G2C(Government-to-Customer,政府对个人)模式,盈利点主要为政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⑤ C2B(Customer-to-Business,个人对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代购、团购等方面,其盈利点主要是通过聚合众多的个人形成一个强大的采购集团,以改变个体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使个人和商家双盈利。

⑥ C2C(Customer-to-Customer,个人对个人)模式: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其盈利点主要是个人之间商品的流通以及个人对闲置物品的处理等。(2)互联网产品

互联网产品的概念是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延伸而来的,是在互联网领域中产出而用于经营的商品,它是满足互联网用户需求和欲望的无形载体。简单来说,互联网产品就是指网站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创建的用于运营的功能及服务,它是网站功能与服务的集成,如腾讯的产品是“QQ”,网易的产品是“电子邮件”。

如何正确划分产品以及制定良好的产品发展战略,对网站的创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