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中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01:15:32

点击下载

作者:胡献国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唐诗与中医

唐诗与中医试读:

前言

唐诗,为唐代诗歌的通称,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收录最多的当属清《全唐诗》,“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有“诗唐”之称。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许多诗篇及由此产生的成语至今仍广为流传,涌现了一大批诗人,如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狂——贺知章、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雄——岑参等。《全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研究发现,《全唐诗》中也收录了多种中药,有的还记载了某些品种的采集时间、性状、产地及服用季节等。当然书中药用植物当时是否入药尚有待考证,但后世许多本草典籍中都将其作为药用。

有感于此,笔者细览《唐诗》,斟酌筛选,编著了这本《唐诗与中医》奉献给广大读者,使广大读者在研读唐诗的同时,知晓中医药知识,起到养身保健、愉悦身心、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作用。《唐诗与中医》中药来源有二:一是来源于原著标题,如李白《将进酒》、王维《鹿柴》、储光羲《吃茗粥作》《蔷薇》等,其中酒、鹿、茶叶、粥、蔷薇花等为常用中药。二是来源于原著内容,如李白《蜀道难》“噫吁,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张籍《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荡漾波”中的蚕、荔枝、莲子、莲房等,为常用中药。具体撰写时则以《全唐诗》作者拼音顺序,先引出唐诗原文,而后介绍唐诗中的中医药知识,介绍该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用、养生提示等。具体使用《唐诗与中医》中的中药时,应在当地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指导下选用。

本书系中医文化及中医临床参考用书,适用于唐诗及中医药喜好者使用,对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工作者等也有参考价值。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众多学者、专家、教授的帮助,他们对本书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谨表谢意。此外,还参考引用了许多文献,限于篇幅,未能一一标明出处,在此一并致谢,盼请谅解。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以求再版时修正。编者2016年2月3日第一章唐诗中的中医药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文学研究的瑰宝,也是中医研究的奇葩,仅唐诗中所载的中药材就琳琅满目,可谓中药资源的“百宝库”。采药《全唐诗》卷52宋之问《陆浑山庄》载:“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描写了采药的环境是幽静的山林。《全唐诗》卷37中王绩《黄颊山》载:“步步攀藤上,朝朝负药来”,记载了攀藤采药的艰辛。《全唐诗》卷159孟浩然《白云先生王迥见访》载:“居闲好芝朮,采药来城市”,写出了采药的目的是为了到市井中出售。

这一类的诗歌中,以《全唐诗》卷37王绩的《采药》最具代表性:“野情贪药饵,郊居倦蓬荜。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这首诗中所含的中药众多,如犬药、葛药、金龟、蛇类、猪苓、茯苓、白术、苍术、肉苁蓉、薯蓣(山药)、药膏、松叶、烧酒、人参花、蜂蜜、蜜蜂等。“野情贪药饵”写了采药者对药物的痴迷;“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表明了采药者的身份是术士和道士;“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明确了采药的时间和所使用的工具;“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说明了采药的地点和路线;“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指出了采药还需要药书来指导;“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意思是说真武汤要采猪苓或茯苓、赤白痢要用苍白二术;“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说明采药要注意气候和季节;“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则是记述了采药的收获:苁蓉肉、薯蓣膏、松叶酒、参花蜜等。种药

唐诗中有许多种药的诗句。《全唐诗》卷127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载:“前年槿篱故,新作药栏成。香草为君子,名花是长卿”。说明药园中木槿扎就的篱栏中,有君子兰和徐长卿。《全唐诗》卷236钱起《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载:“种兰入山翠,引葛上花枝。……新泉香杜若,片石引江蓠。……但令黄精熟,不虑韶光迟。笑指云萝径,樵人那得知”。显然,诗人种有兰草、葛、杜若、江蓠、黄精、云萝等药草。《全唐诗》卷218杜甫《太平寺泉眼》载:“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太平寺药圃中种有黄精。还有较为笼统描写种药的诗句。《全唐诗》卷149刘长卿《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载:“鼎罢调梅久,门看种药勤”,种药者忙碌的身影可见一斑。《全唐诗》卷206李嘉祐《题王十九茆堂》载:“满庭多种药,入里作山家”,写出了药苗满园的事实。《全唐诗》卷439白居易《香炉峰下新置草堂》载:“药圃茶园为产业”,则是大规模种药的真实写照。唐诗中岑参有关种药的诗尤多,如《全唐诗》卷198《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中的“种药疏故畦,钓鱼垂旧钩”、《全唐诗》卷198《梁州对雨怀麹二秀才,便呈麹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中的“终日看本草,药苗满前阶”、《全唐诗》卷198《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中的“为我多种药,还山应未迟”、《全唐诗》卷200《送陈子归陆浑别业》中的“种药畏春过,出关愁路赊”等,说明了种药的技术、时节、规模等。服药

采药、种药除了卖售外,主要的还是用于养生治病,这些在《全唐诗》中多有记载。

如《全唐诗》卷386张籍《答开州韦使君寄车前子》“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惭愧使君怜病眼,三千余里寄闲人”。唐代诗人张籍患眼病,他的友人韦开州特地从三千余里之外的开州给他寄来当地中午采集的车前子,张籍请教中药师傅,个个都说这种车前子治疗眼病最神效。张籍用药后病情大有起色,便作诗致谢,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如《全唐诗》447卷白居易“眼病二首”载:“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撚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据考证,白居易四十多岁后即患眼疾。上面这二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当时正在阅读眼科专书《龙树论》,药盒中存放着准备服用的“决明丸”,他考虑一旦服药无效,就得求助手术治疗,用金篦来刮除眼中的障翳。

如《全唐诗》880卷“和剂方补骨脂丸方诗”载:“三年时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青娥丸由胡桃仁20个,大蒜120克,补骨脂250克,杜仲500克组成,研细蜜丸,每服9克。说的是唐代广州太尉张寿明服用青娥丸后须发由白转黑,精力充沛,从而延年益寿的事。药膳

除供药用外,在唐诗中还有许多药膳食疗方,如《全唐诗》451卷白居易《斋居》载:“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厚俸将何用,闲居不可忘。明年官满后,拟买雪堆庄”。黄耆即黄芪,赤箭即天麻,这是白居易斋居时服用的黄芪粥、天麻汤。

又如卷297卷王建《送张籍归江东》载:“清泉浣尘缁,灵药释昏狂。君诗发大雅,正气回我肠。

复令五彩姿,洁白归天常。昔岁同讲道,青襟在师傍。

出处两相因,如彼衣与裳。行行成此归,离我适咸阳。

失意未还家,马蹄尽四方。访余咏新文,不倦道路长。

僮仆怀昔念,亦如还故乡。相亲惜昼夜,寝息不异床。

犹将在远道,忽忽起思量。黄金未为罍,无以挹酒浆。

所念俱贫贱,安得相发扬。回车远归省,旧宅江南厢。

归乡非得意,但贵情义彰。五月天气热,波涛毒于汤。

慎勿多饮酒,药膳愿自强”。

张籍患眼病,故王建告诫其在炎热的夏季旅途中少饮酒,常服药膳以强身。赏药

赏药可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些在杜甫的诗中表现尤多。

代宗宝二年(736),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种了一块药园。这时的他心情特别舒畅,面对药园一派生机,各色药草长势良好,在月光下悠然散步,欣赏庭院中百药繁茂、花团锦簇的情景,不禁大喜过望,诗兴大发,吟赞不已:“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228卷)。

但是,他和当地的种药能手黄四娘相比,还是逊色的。有一次,杜甫在欣赏了黄家的百药园后,极为羡慕,当即赋诗记述了黄四娘家药花盛开的景象,他在《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中写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227卷)。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看见了花朵悦目,嗅到了花香浓郁,听见了黄莺啼鸣,置身于大自然中,给人一种轻松愉悦、身静心宁的感觉,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克服急躁情绪,消除心理紊乱,保持良好的情绪,从而维护身心健康。

唐诗中有许多药物诗值得研究、探索。从这些诗句来看,唐人的采药、种药不仅是生计所需,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和生活乐趣。透过唐诗,我们可以了解唐代的中医药现状,看到了唐代人采药种药的辛苦,赏药、服药、药膳养生的快乐、幸福。品唐诗,学中药,说养生,加强唐诗中中医药的研究,可博古通今,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第二章王绩

王绩(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采药

原文

野情贪药饵,郊居倦蓬荜。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

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

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

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且复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注解

这是一首采药诗。

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蓬草,即天蓬草,为石竹科植物。犬:为犬科动物狗。龟蛇:乌龟与蛇。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意思是说真武汤要采猪苓或茯苓、赤白痢要用苍白二术。从容:肉苁蓉。薯蓣:山药。松叶酒:松针酒。参花蜜:人参花蜜。

中医观点

1.天蓬草【来源】天蓬草,又名雀舌草、雪里花、金线吊葫芦、瓜子草、指甲草,为石竹科植物雀舌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分布于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等地。2—3月采挖,洗净,阴干。【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微苦、温,入脾、肺经,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适用于伤风感冒,痢疾,痔漏,跌打损伤等。《福建民间草药》言其“祛风散寒,发汗解表”。

2.真武汤《伤寒论》【组方】茯苓、白芍药、生姜片、炮附子各9克,白术6克。【制用法】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饮服,每日1剂。【功用】温阳利水。适用于阳虚水泛证。症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3.猪苓【来源】猪苓,又名粉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功用】中医认为,猪苓性味甘、淡、平,入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之功,本品甘淡渗湿,性平偏凉,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而以偏热者为宜,因其利水作用较茯苓强,故凡水湿滞留者都可选用。《本草纲目》言其“淡渗,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小便不利”。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特别是钠、钾、氯的重吸收所致,给药6小时内,尿量增加60%以上,尿中氯化物增加45%以上。其提取物猪苓多糖有抗肿瘤作用,对中毒性肝炎小鼠肝脏有保护作用,对小鼠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使免疫功能低下的体弱儿童精力充沛,胃纳增加,体重上升。

4.茯苓【来源】茯苓,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菌核,寄生于松树根。其傍附松根而生者,称为茯苓;抱附松根而生者,称为茯神;内部色白者,称为白茯苓;色淡红色者,称为赤茯苓;外皮称茯苓皮。均供药用。【功用】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膀胱经,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名医别录》言其“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言其“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药理研究表明,茯苓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5.苍术【来源】苍术,又名茅术、茅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茅术、南苍术)或北苍术或关苍术的根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功用】中医认为,苍术性味辛、苦、温,入脾、胃经,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之功,本品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作用,为治疗湿阻中焦的要药,又可祛风除湿,对寒湿偏盛的痹症尤为适宜。《本草纲目》言其“主治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药品化义》言其“味辛主散,性温而燥,燥可去湿,专入脾胃,主治风寒湿痹,山岚瘴气,皮肤水肿”。夏季暑湿为患,肢体沉重,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常用本品服食,芳香健脾,和胃除湿,可强身健体,增进食欲。

6.白术【来源】白术,又名于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健脾药。【功用】中医认为,白术性味甘、苦、温,入脾、胃经,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益气安胎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本经逢原》言“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用则有和中益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别录》言其“暖胃消谷”。《珍珠囊》言其“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一般补脾健胃多用炒白术,健脾止泻常用焦白术,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常用生白术。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可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并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可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7.肉苁蓉【来源】肉苁蓉,又名苁蓉,大芸,为列当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肉苁蓉的带鳞叶的肉质茎,入食、入药皆为佳品,有“沙漠人参”之誉。【功用】中医认为,苁蓉性味甘、咸、温,入肾、大肠经,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之功,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言其“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养五脏,强阴,益精气,久服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治男绝阳不兴,子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本草汇言》言“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男子丹元虚冷而阳道久沉,妇人冲任失调而阴气不治,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煮粥服食,诚如《本草纲目》所言“补益劳伤,精败面黑”,对脾肾阳虚,中阳不振,下元虚冷,脘腹冷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阳虚冷秘等有明显疗效。选用肉苁蓉以条长肥大,肉质而带油性,棕褐色,柔嫩滋润者为佳。

8.薯蓣【来源】薯蓣,即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植物薯蓣的块根,以产于河南新乡地区者为佳,称怀山药。山药因其具有调补而不聚,微香而不燥的特点,常服有白肤健身之益,所以自古便为食疗喜好者所钟爱,它既是一种补益性中药,也是人们常用的日常佳蔬。

昔日山药可真为“命运多舛”。山药原名薯蓣,因避唐朝天子唐代宗李豫名“讳”而改为“薯药”。到了宋代,又因避宋英宗赵曙名“讳”而改为“山药”。从此相安无事,沿用至今。【功用】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有补益脾胃,益肺补肾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腹泻带下,肺虚久咳,肾虚遗精等。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认为其“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本草纲目》言其“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脾气而益胃阴,是培补脾胃而性质平和的药物。

药理研究表明,山药含皂甙、黏液质、胆碱、淀粉酶及糖蛋白等,所含的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山药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可预防动脉硬化和肥胖症,能防止肺肾等脏器中结缔组织萎缩,预防胶原病的发生。所含的“脱氢表雄酮”被国内外营养学家称之为“激素之母”,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可降压降脂,美容护肤,有预防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肥胖病之效,并可使肌肤细腻,光滑娇嫩。

9.松叶(1)松叶【来源】松叶,又名松毛、山松须、松针,为松科植物马尾松的针叶。【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温,入心、脾经,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活血安神之功。适用于风湿痿痹,脚气,湿疮,癣,风疹瘙痒,跌打损伤,神经衰弱,慢性肾炎,高血压等。《名医别录》言其“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日华子本草》言其“主冻疮、风湿疮”。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言其“治神经衰弱,维生素丙缺乏,营养性水肿。防治流脑,流感”。(2)松叶酒《太平圣惠方》【组方】松叶100克,独活、麻黄各10克。【制法】将上药择净,布包,加白酒适量浸泡1周后饮服,每日3次,每次30毫升。【功用】祛风除湿,宣痹止痛。适用于痹证,腰背强直,两脚酸疼,顽痹,不能久立,半身不遂,头风,耳聋目暗,见风泪出,鼻不闻香臭,唇口生疮。(3)松叶酒《圣济总录》【组方】青松叶,防风各250克,酒1.5千克。【制法】将松叶择净,捣汁,与防风同放入瓶中,加白酒适量浸2宿,文火煨1宿即成,每日3次,每次30毫升。【功用】祛风除湿,宣痹止痛。适用于口眼歪斜,语声不出,关节不利。

10.人参花【来源】人参花,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花蕾。于每年6—7月间,人参花蕾在含苞待放时,经人工采集,烘干或日晒即成为干品人参花。【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温,入肺、脾、肾经,有健脾补虚,开胃消食之功,适用于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中药志》言其“用红糖制后,泡茶饮,有兴奋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人参花蕾成分能全面有效地调节人体细胞的阴阳平衡,改善细胞代谢水平,增强机体功能,恢复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进而达到消除疲劳、延缓衰老的效果。使人体处于最佳状况,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延缓衰老,有效防治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以及更年期综合征,恢复人体健康。

养生提示

1.猪苓与茯苓的区别应用

猪苓与茯苓都能利水渗湿,为利湿消肿要药,对于小便不利、淋症、水肿等常相须为用,增强利湿效果。但猪苓淡重于甘,入肾与膀胱经,渗湿利尿,而无补脾益中之效,且利水作用较茯苓强。茯苓则利中有补,甘则补中,淡则能渗,即能滋补心脾而益肺,宁心安神。又能利水通窍除邪热,补而不竣,利而不猛。

2.苍术与白术的区别应用《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术,但无苍、白之分,东汉张仲景伤寒方用白术,金匮方用赤术(后人认为赤术即苍术),自此以后才有苍术、白术之分。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而无桠,根小苦而膏,可作煎用”。宋《本草衍义》载:“苍术其长如大小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白术粗促,色微褐,气味亦微辛苦而不烈”。

苍术与白术都能健脾祛湿,但白术偏于利水祛湿,苍术偏于燥湿。白术以益气健脾为主,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健脾为主,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明目之效。食后

原文

田家无所有,晚食遂为常。菜剪三秋绿,飧炊百日黄。

胡麻山麨样,楚豆野麋方。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浆。

葛花消酒毒,萸蒂发羹香。鼓腹聊乘兴,宁知逢世昌。

注解

这首诗首先描写了在田家所吃的食物:蔬、稻谷、芝麻、炒面、獐子肉、松皮调味的肉干和香草酒等,然后说了作者饭后饱食的状态:乘兴闲聊,谈论国家的昌盛。

胡麻:芝麻。麨:炒的米粉或面粉。楚豆:牡荆果实。一般供药用,亦可食用。野麋:獐。松皮脯:用松皮里层含脂部分作香料晒制的肉干。杜若:高良姜。葛花:葛根花。萸:茱萸。蒂:花、叶或瓜、果与枝茎连接的部分。

中医观点

1.牡荆子【来源】牡荆子,又名牡荆、荆、楚,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果实。【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微苦、温,入肝、胃经,有祛风化痰,下气止痛之功。适用于咳嗽哮喘,中暑发痧,胃痛,疝气,妇女白带等。《名医别录》言其“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国药提要》言其“治腓肠肌之痉挛及下肢之浮肿”。

2.獐肉【来源】獐肉,又名麋肉,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肉。捕杀后,剥去皮,取肉,鲜用,属我国特产品种。【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温,入脾、肾经,有益气,强筋之功。适用于虚劳不足,腰脚软弱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祛风,补五脏,长力,悦容颜。……味美胜羊”。《食经》言其“益气补中,治腰脚”。《医林纂要》言其“补肾益精,健骨充髓。略同鹿肉”。

3.葛花【来源】葛花,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花蕾。【功用】中医认为,葛花性味甘、辛、凉,入脾、胃经,有和胃解酒,生津止渴之功。适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晕,烦渴,胸膈饱胀,不思饮食,呕吐酸水等。《脾胃论》言“葛花解酲(酲:醉后神志不清)”。《滇南本草》言“葛花解酒醒脾,治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精伤胃,吐血呕血,消热,解酒毒”。

葛花是中国的传统药物,长期以来被用于缓解酒后呕吐等症状。葛花水提物通过激活乙醇脱氢酶活性来降低乙醇的浓度,对酒精引起的肝细胞损害有保护作用。葛花的有效成分对酒精代谢障碍及肝功能有改善作用,对酒精引起的脏器障碍及消化道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养生提示

晚餐不宜太晚“田家无所有,晚食遂为常”。研究表明,晚餐不宜太晚。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应酬交际增加,竞争加剧,晚上海吃胡喝,回到家后便倒头大睡是很多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对健康极为不利。(1)容易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晚上大量进食后运动又少,易导致营养过剩和肥胖,多余的营养物质有可能造成血脂上升,并沉积到动脉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硬化,出现心血管疾病。(2)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人在平卧时,胃里的食物容易回到食管、嘴,从胃里反流的食物是酸性的,对食管刺激很大,造成胃食管反流病甚至引起反流性胃炎。(3)容易引发胃癌:夜晚人体组织器官开始进入缓慢的“休整”状态,晚餐太晚,胃肠道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中,可肠胃功能下降。由于让食物长时间滞留胃中,逼迫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坏胃黏膜,容易产生胃糜烂、胃溃疡,从而诱发胃癌。(4)容易形成结石:人体排钙高峰期是餐后4~5小时,晚餐吃得太晚,不仅影响睡眠、囤积热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结石。(5)容易引起失眠: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晚餐太晚,胃肠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脘腹胀满,可导致失眠,或睡眠不实。第三章宋之问

宋之问(656—712),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题大庾岭北驿

原文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解

这首诗写作者贬谪岭南的伤感,于旅途中抒发情怀。

雁:为鸭科动物。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中医观点

1.鸿雁肉【来源】鸿雁肉,又名原鹅肉、大雁肉、洪雁肉,为鸭科动物雁的肉。鸿雁繁殖于西伯利亚南部、库页岛和中国东北的呼伦贝尔、齐齐哈尔,在朝鲜半岛、日本、中国的长江中下游、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越冬,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温,入脾、胃经,有益气养血,祛风除湿,强健筋骨之功。适用于气血亏虚,中风麻痹,顽麻风痹等。

2.梅花【来源】梅花,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的花蕾,每年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开晒干,备用。【功用】中医认为,梅花性平无毒,入肝经,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是中医常用的舒肝和胃药,常用于梅核气(是指咽部有梗塞感,但无任何阳性体征,属于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肝胃气痛,胸闷不舒,食欲减退等。

养生提示

梅花的药用

梅花分白梅花与红梅花两种,白梅花产于江苏、浙江等地,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末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所以,中医处方时,常写“绿萼梅”。红梅花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较少使用。《山家清供》言“扫落梅英,拣净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英”即花的意思,梅英即梅花。杨诚斋有诗赞云:“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采珍集》言“梅花粥,绿萼花瓣,雪水煮粥,解热毒”。《百草镜》言梅花“清香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饮食治疗指南》言“煮食梅花粥,能振精神”。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心身疾病纷至沓来,人们常感心情焦虑,精神疲乏,食欲不振,常食梅花粥或饮梅花茶,可振奋精神,开胃消食,疏肝解郁,有益身心健康。在荆州重赴岭南

原文

梦泽三秋日,苍梧一片云。

还将鹓鹭羽,重入鹧鸪群。

注解

这首诗写作者南行途中,将乡愁和内心的怨愤融为一体。

鹧鸪:为雉科动物。

中医观点

1.鹧鸪【来源】鹧鸪,又称中华鹧鸪、石鸡、红腿小竹鸡,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肉。鹧鸪原产于印度,后引入我国,是十分名贵的野生珍禽。【功用】中医认为,鹧鸪性味甘、温,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健脾开胃之功,适用于脾胃亏虚,纳差食少,头晕心悸等。《食疗本草》言其“能补五脏,益心力”。《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能开胃,益心神”。《泉州本草》言其“益气养血、收敛、生肌”。

养生提示

鹧鸪助益智

鹧鸪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华西医科大学测定,鹧鸪肉蛋白质含量为30.1%,比珍珠鸡、鹌鹑均高6.8%,比肉鸡高10.6%。脂肪含量为3.6%;比珍珠鸡低4.1%,比肉鸡低4.2%。并含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的64%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特性。鹧鸪中含有其他禽类体内所没有的牛磺酸,牛磺酸有益于儿童的智力发育。

鹧鸪每次食用量以1~2只为宜,一般隔4~5天食一次,食时要注意鹧鸪不宜于竹笋一起同食以免影响药效。古人认为鹧鸪喜食半夏、乌头的嫩苗,性燥,所以在烹制时要多放点生姜和甘草,一则可解半夏毒,再则是可防止食后生热疮。第四章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盛唐前期诗人、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答朝士

原文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注解

这是一首应答诗。

蛤蜊:为蛤蜊科动物。莼菜:为禾本科植物。

中医观点

1.蛤蜊【来源】蛤蜊,又名沙蛤、沙蜊、蚬子,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或其他各种蛤蜊的肉,产我国沿海一带。蛤蜊贝壳烧制成的称为蛤蜊粉,为中医常用的收敛止酸药。【功用】中医认为,蛤蜊性味咸,寒,入胃经,有滋阴生津,利尿化痰,软坚散结之功,适用于阴虚胃痛,消渴,食欲不振,小便黄赤短少,水肿,瘿瘤,痔疮,痰积等。《日华子本草》言其“去暴热,明目,利小便,下热气,脚气湿毒,解酒毒目黄,主消渴”。

营养分析表明,蛤蜊可食部100克含蛋白质10.8克,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4.6克,钙37毫克,磷82毫克,铁14.2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5毫克,烟酸1.7毫克。

2.莼菜【来源】莼菜,又名水葵、丝莼、尊菜、马蹄草、水荷叶、湖菜,为睡连科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以嫩茎和嫩叶供食用。【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寒,入脾、肺经,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适应用于高血压,痈疽疔疮,丹毒,急性黄疸型肝炎,多种癌症患者,尤其是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和肝胆系统恶性肿瘤之人食用。《本草纲目》言其“清渴、热脾、下气止呕、治热疽、厚肠胃、解百毒、延年益智”。《新修本草》言其“久食大宜人,合蚶鱼作羹食,主胃弱不下食者,至效。又宜老人,应入上品。唐·孟诜:莼和鲫鱼作羹,下气止呕,少食补大小肠虚气”。《本草再新》言其“疗百毒,清诸疮”。

养生提示

莼菜——植物锌王

营养分析表明,莼菜中含有一种酸性的多糖,这种多糖能强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能力,达到防治癌症的效果。莼菜的黏液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及多缩戊糖,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能抑制细菌12的生长,捣烂外敷可治痈疽疔疮。莼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它是细胞生长分裂及维持神经细胞髓鞘完整所必需的成分,临床上可用于防治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肝炎及肝硬化等病症。莼菜中含有丰富的锌,为植物中的“锌王”,而锌有“生命之花”之称,锌对青少年的生长、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增强,起着特殊作用。缺锌不仅会使青少年患“性幼稚病”,成人也会出现性功能减退和男性不育。有些婚姻研究专家指出,步入中年的男性,若能经常食用富锌食物,可维持正常的性功能,使夫妻和睦,婚姻美满。第五章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感遇

原文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解

这首诗是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橘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橘,喻己贞操。

丹橘即橘。风寒喻松柏,因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桃李即桃花、李花。

中医观点

1.橘花【来源】橘花,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花卉。【功用】中医认为,橘花性味辛、温,入脾、肺经,有顺气宽膈,和胃去胀,止咳化痰之功,适用于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咳嗽痰多,呃逆等。

2.橘子【来源】橘子,又名橘、橘实、黄橘,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产于福建、四川、安徽、湖北等地,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之一。【功用】中医认为,橘性味甘、酸、凉,入肺、胃经,有理气和中,生津止渴,化痰止咳之效,适用于脾胃气滞,胸腹满闷,呕逆食少,口中干渴,或消渴及咳嗽痰多等症。《日华子本草》言其“止消渴,开胃,除胸中膈气”。《饮膳正要》言其“止呕下气,利水道”。

3.橘皮【来源】橘皮,又名陈皮,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成熟果实的果皮,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生用,又名橘皮。陈皮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也称贵老,且以广东新会柑、茶枝柑的柑皮品质最好,处方名广陈皮、新会皮。元代王好古也说“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功用】中医认为,陈皮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温化痰之功。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及湿阻中焦所致的纳呆倦怠,大便溏薄及痰湿壅滞肺失宣降,咳嗽痰多等症。《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解鱼蟹毒,化痰下气”。《本草纲目》言其“疗吐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痰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疗,解鱼腥毒”。“陈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4.青皮【来源】青皮,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未成熟果实或青色果皮。【功用】中医认为,青皮性味苦、辛、温,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功,《本草纲目》言其“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痛,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珍珠囊药性赋》言其“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治左胁肝经积气”。

药理研究表明,青皮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胃肠积气。

陈皮、青皮源于一物,均能行气,用于气滞症,然陈皮性温和而不峻,行气力缓,长于理脾气,故脾胃气滞者常用,且质清上浮,兼入肺经而燥湿化痰,故又可用于湿痰咳嗽;青皮性较峻烈,行气力猛,长于破气而疏肝经郁滞,主治肝郁诸症,并有散结消滞之功,用于食积气滞症,本品破气散积化滞之力较强,但健脾作用不及陈皮。

5.橘核【来源】橘核,又名橘子仁、橘子核、橘米、橘仁,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种子。【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苦、温,入肝、肾、膀胱经,有理气散结,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腰痛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治疝气,乳痈”。《日华子本草》言其“治腰痛,膀胱气,肾疼”。《本草纲目》言其“治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

6.橘叶【来源】橘叶,又名橘子叶,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枝叶。【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苦、温,入肝、肺经,有疏肝行气,化痰散结之功。适用于乳痈,乳房结块,胸胁胀痛,疝气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消痈肿,治乳癖”。《本草汇言》言其“疏肝、散逆气、定胁痛。凡病血结气结聚,痰涎火逆,病为胁痛,为乳痈,为脚气,为肿毒,为胸膈逆气等疾,或捣汁饮,或取渣敷贴,无不应手获效”。《滇南本草》言其“行气消痰,降肝气。治咳嗽、疝气等症”。

7.橘饼【来源】橘饼,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用蜜糖渍制而成。【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辛、温,入肺、脾、胃经,有宽中下气,消积化痰之功。适用于饮食积滞,泻痢,胸膈满闷,咳喘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和中开膈,温肺散寒。治嗽化痰,醒酒消食”。《经验广集》言其“治黄疸膨胀,除隔,止消”。《食物宜忌》言其“下气宽中,消痰运食”。

养生提示

常食柑橘有益健康

营养分析表明,橘子含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苹果酸、柠檬酸及黄酮甙(如橙皮甙),挥发油,肌醇,维生素B等。挥发油对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加,痰液稀释而易于排出;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的作用,防止微血管出血;黄酮甙有降低血脂作用。

我国对西南地区食用柑橘的近五万人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这些人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极低,究其原因在于柑橘尤其是金橘中含有类似维生素P的橙皮甙物质,这种物质能增强血管弹性,韧性,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美国科学家观察发现,用于制作果酱的柑橘果胶,可以减少冠状动脉脂肪斑块的形成,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经常食用一些柑橘,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食用柑橘类可以降低栓塞在动脉血管中的胆固醇,有助于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逆转,经常食用鲜柑橘者,可以减少血液中流动着的胆固醇的15%~18%,同时,有助于缓解在血管内壁形成黏附物的胆固醇和其他脂肪质。日本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也发现,柑橘中的食物纤维庚炔有抑制淀粉酶形成中性脂肪的作用,他们用两组大白鼠做试验,一组只喂高脂肪食物,一组喂含有12%庚炔的高脂肪食物,进行比较后发现,后者的脂肪重量显然要比前者少得多,因此,他们认为,多食用柑橘类食物,有助于降脂减肥。柑橘汁中含有的一种物质可使机体中的致癌物质分解,从而降低其毒性,并能切断核酸的长碳链,抑制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且能使体内除毒酶的活性提高两倍以上,以预防胃癌的发生;所含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柑橘黄酮等,能对进入体内的强致癌物——苯丙芘进行分解,对抗体内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害以防止细胞癌变。柑橘榨汁后余下的柑橘渣,含有丰富的果胶,它具有吸附铅和铁的功能,被吸附的铁等进而吸附氯、氟、磷以及硼、硒等有害物质,因此,常食柑橘有助于排除体内废物,保护人体健康。望月怀远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灭烛两句:刻画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烛:蜡烛,由蜂蜡或石蜡制成。露:露珠。

中医观点

蜂蜡【来源】蜂蜡,又名黄蜡,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分泌的蜡。将蜂巢置水中加热,滤过,冷凝取蜡或再精制而成。【功用】中医认为,蜂蜡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有收涩敛疮,生肌止痛之功,适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等。《本草纲目》言其“生于蜜中,故曰蜜蜡”。“蜜成于蜡,而万物之至味,莫甘于蜜,莫淡于蜡……蜜之气味俱厚,属于阴也,故养脾;蜡之气味俱薄,属于阳也,故养胃。厚者味甘,而性缓质柔,故润肺腑;薄者味淡,而性啬质坚,故止泻痢”。

蜂蜡主要成分有酸类、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醇和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芳香物质等。蜂蜡在工农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养生提示

月亮与人体健康

研究发现,人体气血运行和身体健康状况与月亮的盈亏有着密切关系。

每当皓月当空,月亮圆满时,就会海水西盛。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应,故人体也血气充盈、肌肉壮实、皮肤致密、毛发坚韧、腠理闭合。这时大脑血供增加,故思绪万千。此时,虽遇虚邪贼风,也不会侵入人体。同时,由于气血旺盛,故日常生活切勿大补、大怒等,大补则雍滞,易致气血闭阻。大怒则气上,易致中风,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相反,到了月亮亏缺时,就会海水东盛,相应的,人也气血转虚,体表卫气少,外形虽然如常,但肌肉消减、皮肤弛缓、腠理开泄,卫外功能下降。此时,若遇虚邪贼风,病邪就会乘虚而入,深入肌肤、脏腑、骨髓,使病情发作,或缠绵难愈。

按照人体健康和疾病与月亮盈亏的关系,在疾病发生和加剧的时间之前或期间,应注意生活起居,避免情绪变化,还可预先进行非药物疗法,如动作轻缓的瑜伽,或进行适当的中医调理和治疗,达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的目的。第六章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成为“王孟”。过故人庄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解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鸡:为雉科动物。黍:小米。酒:烧酒。桑:桑树。麻:胡麻仁、苎麻根。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医观点

1.黍(1)黍米【来源】黍米,又名小米,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夏、秋采收。【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入脾、肺经,有益气补中之功。适用于泻痢,烦渴,吐逆,咳嗽,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功与籼似”。《吴普本草》言其“益气补中”。《别录》言其“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

营养分析表明,每百克黍米含蛋白质9.6%,脂肪0.9%,糖16.3%以及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其蛋白质含量高出粳米1倍,淀粉含量略低于粳米,脂肪含量高于米、麦,近似玉米,尤其含有多种氨基酸,对机体代谢十分重要。(2)稷米【来源】稷米,又称高粱、芦稷、粢米、穄米,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之不黏者,5—6月采收,去壳备用。【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和中益气,凉血解暑之功。适用于脾胃亏虚,纳差食少,中暑头昏,肢软乏力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清胃,补气,养脾”。“凡黍、稷、粟之糯者,皆可酿酒造饧”。《别录》言其“主益气,补不足”。《千金·食治》言其“益气安中,补虚和胃,宜脾”。《本草纲目》言其“凉血解暑”。

2.麻(1)胡麻仁【来源】胡麻仁,又名胡麻、芝麻、巨胜,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黑色及白色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功用】中医认为,胡麻性味甘、平,入肝、肾、肺经,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血,润肠燥之功,适用于肝肾不足,须发早白,病后体弱,虚风眩晕,肠道燥结等。《本草纲目》言其“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本草求真》言“胡麻,本属润品,故书载能填精补髓。又属甘味,故书载能补血,暖脾,耐饥”。(2)苎麻根【来源】苎麻根,为荨麻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苎麻的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功用】中医认为,苎麻根性味甘、寒,入心、肝经,有清热安胎,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适用于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咯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小便淋涩等。本品性寒,能凉血泄热以止血,又能清热安胎,临床常用于安胎止血,治疗孕妇腰酸腹痛,先兆流产,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胎漏下血等。《本草纲目》言其“安胎”。《日华子本草》言其“治心膈热,漏胎下血”。动物试验表明,本品有缩短凝血、出血时间,减少出血的作用。

养生提示

胡麻的药用

药理研究表明:胡麻种子含脂肪油可达60%,油中含脂肪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等甘油酯,另含甾醇、芝麻素、维生素E及叶酸、蔗糖、蛋白质、卵磷脂及多量的钙。其提取物可降低血糖,增加肝脏及肌肉中糖原的含量,并有致泻作用。

芝麻分黑芝麻、白芝麻两种,白芝麻多用于榨取油脂食用,黑芝麻补肝肾作用较好,尤能乌须黑发,中药处方中习称胡麻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服食以黑者尤良,胡地者尤妙”。《本草从新》言“胡麻服之令人肠滑,精气不固者亦勿宜食”,故遗精、早泄者慎用。和张丞相春朝对雪

原文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

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注解

此诗为和丞相张九龄之作,张有《立春日晨起对积雪》诗。

张丞相:张九龄。盐:食盐。梅:盐梅,乌梅制作而成。

中医观点

食盐【来源】食盐,又名盐、海盐、井盐、岩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之盐水,经煎或晒而成的结晶,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白色无杂质者为佳。梁代名医陶弘景曾说过:“五味之中,惟此不可缺”。【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咸、寒,归肺、胃、肾、大小肠经,有催吐利水,泄热软坚,润燥通便,引药归经之功。适用于胸脘胀满,二便不利,咽喉肿痛,牙龈出血,牙痛,目翳,疮疡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补肾,引火下行,润燥祛风,清热渗湿,明目,杀虫,专治脚气”。《本草纲目》言其“百病无不用之……服补肾药用盐汤者,咸归肾,引药气入本脏也;补心药用炒盐者,心苦虚,以咸补之也;补脾药用炒盐者,虚则补其母,脾乃心之子也。治积聚结核之者,咸能软坚也;诸痈疽眼目及血病用之者,咸走血也;诸风热病用之者,寒胜热也;大小便用之者,咸能润下也;骨病齿病用之者,肾主骨,咸入骨也;吐药之者,咸行水聚也,能收豆腐与此同义;诸盅及虫伤用之者,取其解毒也”。

养生提示

盐的药用

营养分析表明,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尚含有氯化镁、硫酸钠、硫酸钙等,海盐中还含有碘。

盐能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人体内有100克左右的钠,若其排泄部分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引起失水、晕厥、虚脱,甚至昏迷等。可促进消化吸收。盐是构成胃液的基本成分,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化为胃蛋白酶而分解蛋白质,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此外,食盐还有抑菌作用。若早晚空腹喝一杯淡盐水,可治疗习惯性便秘。用淡盐水冲洗疮口,有解毒防腐,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一般每人每天食用盐剂量为6~10克,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水钠潴留而诱发高血压,水肿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食盐。催吐可用至10~20克,宜炒黄后使用。外用适量,宜炒热外熨或化水点眼。第七章李颀

李颀(690—754),字、号均不详,汉族,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市西)人,唐代诗人。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照公院双橙

原文

种橙夹阶生得地,细叶隔帘见双翠。

抽条向长未及肩,泉水绕根日三四。

青青何必楚人家,带雨凝烟新著花。

永愿香炉洒甘露,夕阳时映东枝斜。

南庭黄竹尔不敌,借问何时堪挂锡。

注解

这是一首咏橙诗。

橙:为芸香科乔木植物。

中医观点

1.橙子【来源】橙子,又名橙实,为芸香科乔木植物香橙的成熟果实。我国华东、华南、西南和湖北、湖南等地均有栽培。秋、冬季采收,去皮,取瓤囊用。【功用】中医认为,橙子性味甘、酸,微凉。有生津止渴、开胃宽胸、止呕之功。适用于食欲不振、胸腹胀满作痛、消瘿、解酒、解鱼蟹毒。可生食,绞汁饮,水煎汤服。每次1~2个。

2.橙皮【来源】橙皮,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成熟果实的果皮,晒干,切片即成。【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有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食欲不振、胸腹胀满,咳嗽痰稀,胸闷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利膈,辟恶,化痰,消食,析酲,止呕,醒胃”。《本草纲目》言其“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意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痰疟”。《饮食别录》言其“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有多种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使胃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加快,起健胃祛风之效。

养生提示

食橙防中风

营养分析表明,橙子含橙皮甙、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果糖、果胶和大量维生素(C、P)等营养物质,具有增加毛细血管弹性、降低血中胆固醇、有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作用。

橙子含大量维生素C,具抗氧化与阻断致癌物二甲亚硝胺的生成作用,故可防癌治癌。每天吃1个橙子,可以使口腔、食道和胃的癌症发生率减少一半,这是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成果。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发现,每天吃柑橘类水果,还可以使中风的发生率降低19%。题僧房双桐

原文

青桐双拂日,傍带凌霄花。

绿叶传僧磬,清阴润井华。

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注解

这是一首咏僧房梧桐诗。

桐:梧桐。凌霄花:为紫葳科植物凌霄的花。音律: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或指乐曲、音乐。焦尾:焦尾琴。蔡邕: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中医观点

凌霄花【来源】凌霄花,又名紫葳花、上树蜈蚣花、倒挂金钟,为紫葳科植物凌霄的花,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有栽培。夏、秋季花盛开时采摘,晒干或低温干燥即成。以花朵完整、干燥、色棕黄、无杂质者为佳。【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酸、寒,入肺、肝、肾经,有行血去瘀,凉血祛风之功,适用于经闭癥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酒齄鼻等。《药性论》言其“主热风,风痫,大小便不利,肠中结实,止产后崩血不定,淋沥”。《日华子本草》言其“治酒齄,热毒风,刺风,妇人血膈,游风,崩中,带下”。《医林纂要》言其“缓肝风,泻肝热。治肝风巅顶痛”。《天宝本草》言其“行血通经:治跌打损伤,痰火脚气”。

养生提示

常听音乐 神清气爽“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从养生角度来看,常事音律,听听音乐,可使人神清气爽。

音乐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节奏鲜明的音乐能振奋人的精神,使人激动、兴奋,而旋律优美的乐曲,则能使人情绪安静、轻松愉快。人的情绪活动不仅与大脑皮层有密切关系;而且与人的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下丘脑和大脑边缘系统有着更广更密切的关系。大脑边缘系统是调整和支配人体内脏器官活动的最高中枢,能引起人们轻松、愉快、欢乐的音乐,就能改善和加强人的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增进人体各种内脏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

音乐能通过音响的作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乐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接着,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他器官的活动。由于音响有它自己的振动频率、节奏和强度,如果在传入人体之后,正好与机体相应的振动频率和生理节奏相吻合,就能引起极大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为共鸣反应。它能激发人体内所储存的潜能。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音乐的音响还能直接影响到对调节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重要作用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因此,乐曲的节奏、旋律、速度、协调等不同,就可表现出镇静、镇痛、降压作用和情绪调节作用等不同效果。第八章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原文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解

这首诗写的是玩月思友,由月忆人。

诗中“微风吹兰杜”意即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这里的“兰杜”即兰花、杜若。《本草图经》言杜若“叶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子如豆蔻”。《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药议》言“杜若,即今之高良姜”。一说为竹叶莲,鸭跖草科植物。一说为杜衡,为马兜铃科植物。

中医观点

1.兰花【来源】兰花,为兰科植物建兰的花卉,随时可采,鲜用。一般春兰花春季采,夏兰花初夏采,建兰花秋季采。【功用】中医认为,兰花性味辛、平,无毒,入心,脾、肺三经,有清热凉血,生津润燥,利湿消肿,疏肝解郁之功,适用于肺热鼻衄,肺燥干咳,水肿,胁痛等。《本草纲目拾遗》言“素心建兰除宿气,解郁。蜜浸青兰花点茶饮,调和气血,宽中醒酒。黄花者名蜜兰,可以止泻。色黑者名墨兰,治青盲最效”。《分类草药性》言其“明目”。《泉州本草》言其“治久嗽”。

2.杜若(1)高良姜【来源】高良姜,又名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根茎,全国各地均产。【功用】中医认为,高良姜性味辛、热,入脾、胃经,有温中止痛之功,本品辛热,专祛脾胃寒邪,故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之效,《本草纲目》言其“主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