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手、足反射区按摩治病:70余种疾病治疗实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05:22:24

点击下载

作者:冯兴华主编

出版社:辽宁科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耳、手、足反射区按摩治病:70余种疾病治疗实录

耳、手、足反射区按摩治病:70余种疾病治疗实录试读:

前言

耳穴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常见病以及细菌病毒引起的各系统疾病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论述,1993年陈抗美、高晓兰所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耳穴治百病》;1994年余德贤、王素云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耳穴诊治学》;1997年张学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耳穴疗法治百病》等。近年来耳穴疗法更似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耳穴疗法多为耳针或耳穴压丸。

为了将耳穴疗法适用于广大人民群众,师承前贤经验,参考文献报道,笔者认为耳针、指掐、按压原理均为刺激耳穴,方斗胆将耳针改为指掐、按压用于实践。15年来以耳穴为主配合手、足反射区治疗各种病症上百种,其中细菌病毒引起的占半数以上。

为什么指掐、按压耳、手、足反射区能防治疾病,尤其是为什么按压耳、手、足反射区能治疗细菌、病毒引起的疾病。多蒙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谷双振鼎力协助,以基础医学——生理学说明人体具有强大的免疫防御系统,足以能保护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害,维持人体生态平衡。并解释了其防治机理,论述精慎,条理清晰。陈军女士对本书给予大力协助整理。在此一并深深感谢。

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或不尽如人意之处,真诚渴望同仁高贤和读者不吝指教、赐正。编著者2013年1月女儿的话(一)家庭岗位

妈妈是河北省博野县人,今年80岁,小时候随她母亲经常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位秀才,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中医,妈妈经常见有人套着马车来接“先生”去看病。我的外祖母是个识文断字的大家闺秀,从小跟着父亲学习中医,擅长治疗妇科、儿科病症。妈妈从几岁就学读《神农本草经》、《汤头歌诀》。不幸的是她6岁的时候得了麻疹合并“走马疳”,连续3天发高烧,一夜就掉了5颗牙,差点就没命了,是她的外祖父用中医、中药把她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长大后,妈妈立志学医,治病救人,1959年考入河北医学院医疗系,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妈妈和外祖母认为学习医学,将来可以更多地为病人解除病痛。在妈妈临床工作的30年中,她一心扑在病人身上,经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自己也落下一身病:肾盂肾炎、胆囊炎、胆结石、颈椎病、高血压、冠心病……吃了无数的药,反反复复越来越重,她想找到能够治疗自己疾病的办法,1986年,毅然病退,到老家民间寻找治病良方。(二)寻求健康路

妈妈的外祖父早已去世,他的医学书籍、治病记录已全部丢失。妈妈为治自己的病,也曾去北京跟气功名师郭林、马礼堂学过气功。用气功治好了肾盂肾炎,但高血压、冠心病、胆囊炎、胆结石始终需要用西药维持。她总希望冠心病、胆囊炎、胆结石也能治好。一天忽然想起一件事,1978年的某一天早晨我外祖父上厕所,蹲下后起不来,走不了路,是我老爸将他从厕所背到居室,不能躺下,只能坐着。躺下就腰痛得受不了,整整坐了3天3夜,坐在椅子上,两腿下垂,两腿肿得像大象腿那么粗。他坚决不住医院,没办法,请来了邯郸市立医院、邯钢医院内、外科几位名医,大家看后都说:要住院,经过检查,确诊后,才能治疗。外祖父死也不去住院。没办法。有人建议:请邯钢医院按摩医生史国义给按摩。请了史医生来,他问了问,看了看,听了听,摸了摸,就给按摩起来,按摩了足有50多分钟,史医生、外祖父两个人都大汗淋漓。按摩完后就能躺下了。第二天按摩后能下地走几步。第三次按摩后能在屋里正常行动。我们全家高兴极了。名医大夫治病,需要辅助科室现代化仪器检查、需要化验、需要多人出动才能确诊、才能治疗。可是一个按摩医生仅用两只手将全部的疾病都解决了,而且仅仅3次就达到了基本治愈,太了不起啦!他用的是祖国医学的治疗办法,祖国医学里有宝,应该挖掘,应该弘扬。

1996年,妈妈在新华书店买到了一本《耳穴治百病》。是介绍用耳针治疗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方法的书,每种病的后面有一个病例,说明疗效。她买到书后,很快将书大体看了一遍。她最喜欢这书有5点:①能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②疗效确切迅速。③不需要更多医疗器械和设备。④可以节省大量药品。⑤没有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她想试用指掐,以便自我治疗。

她订了个计划,每天不论再忙再累,至少学习两小时。耳穴治病是中医疗法,妈妈是西医,中医术语、中医辨证施治她不懂,《耳穴治百病》治病方法是耳针或压丸。耳针每日1次或隔日1次,压丸是隔日1次。用指掐应该多长时间一次,这些都需要学习、研究、摸索。就这些问题,她摸索了半年多,治好了一次感冒,她非常高兴,对于她来说,在耳穴指掐治病方面迈出了第一步,是一个突破。接下来是学习治疗冠心病。根据总论里所讲的耳穴的穴性、功能及适应证自己组方。1年过去了,她冠心病的症状没有了。

当时用的耳穴是:神门、胸、胸闷、皮质下、心、小肠、肾、肝,能养血益气、降逆升清、通络升脉、益心安神、健脾益肾、舒经行血。

方法:神门、胸、胸闷、皮质下(位于对耳屏内面)每次每穴100指掐。其他各穴以食指从肾、肝、小肠到心一次推按,然后返回,来回往返共100次,3~8次/日,症状出现随时指掐。冠心病的症状一年没有出现,她高兴极了。(三)追梦

妈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70年代,为了备战,组织各医院预备役医务人员去乡下拉练。其中有内、外科主力医护人员,还有后勤人员,到15公里外的涉县。那里是山区,缺医少药。人们看到城市医院来的医务人员非常热情,争着请看病、治病。其中有一家人,有一个瘫痪了几年的病人,家里人请我们去给治,当时有正规医学院毕业、工作多年的内、外科医生看后都束手无策。随队有一位后勤管理员,是业余针灸爱好者,他姓唐,随身带着中医针,他用3寸长针,用两针透针法,针了1次以后,病人自己将腿抬了起来,当时在场的几个人都震惊了!可惜拉练队伍只能住两天,不能给他继续治疗。

这件事使妈妈再次认识到,祖国医学有真宝,应该努力挖掘。她希望用耳穴指掐疗法不但治好自身的病,还可以随时随地像唐管理员、像按摩医生史国义一样,用最简便的祖国医学疗法给更多的人治病。为了这个理想,她刻苦、坚忍不拔地学习中医疗法。

1998—1999年,她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常见病初步设计组成了处方,制成了耳穴图,能治100多种病。她的胆囊炎是在这个时期治好的。

取穴:神门、交感、肝、胰胆、胆囊点、三焦、内分泌、耳尖、肾上腺。清热利湿,降逆升清,解毒,利胆消炎,通络止痛。

方法:耳部各穴,每次每穴指掐100下,5~8次/日,双耳取穴。交感位于耳轮隐处,在对耳轮下角。

在这个时期妈妈为朋友、邻居治过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糖尿病、冠心病、痢疾等,给姐姐的女儿天翊治过高烧流感、急性乳突炎等病,天翊从小跟着我妈长到11岁,没吃过药,除预防针外没打过其他的针。姐姐在妈妈的感召下,学到了不少医疗保健知识,成了家庭保健医。(四)信心毅力使梦想成真

2000年我女儿笑蝶出生,一生下来就有脐疝、肌性斜颈。这两种病在医院看是要做手术的,弄不好不知后果如何。我与妈妈商量决定,孩子的病尽量用小儿推拿治疗,推拿没有痛苦,没有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不用花更多的时间去医院。她决定自己去书城买书。那时候她已72岁,去书城需走20分钟到公交车站,乘公交车约40~50分钟到书城,书城很大,书很多,买书、看书的人也很多,有目地的买书,需要花费2~3小时或更多时间去寻找。书城没坐位只有站着,当站2~3小时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头晕眼花,两腿酸软了。每次去一趟书城要用5~6个小时,就这样跑了3趟,终于买到了两本适合的参考书。蝶蝶两个月,我与妈妈开始给她治疗脐疝,半个月就治好了。肌性斜颈是在出生后5个月开始治疗的,在治疗过程中,孩子患其他临时病的时候,比如呕吐、发烧、腹泻等病,就中断治疗,当临时病治好后,再恢复治疗。共治疗2个月,肌性斜颈的症状全部消退了!

2000—2004年妈妈主要是在家照看笑蝶,作家庭保健,也为邻居亲朋按摩治病。2004年笑蝶上幼儿园后,时间宽裕了,妈妈走出家门,主动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也经常去听听医学讲座,保健知识讲座,学到了不少先进医学知识、保健知识,认识了不少人。来求治病的人更多了,大部分疾病是在这个时期治疗的。

妈妈自学耳穴治病至今,已有16年,治疗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常见病症100多种,这些疾病绝大部分是单纯用推拿按摩治疗的,而且疗效迅速确切,也做到了随时随地治疗,在院落里治、街头治、火车上治。可以说达到了“梦想成真的目的。”

妈妈每次都是义诊、义教、义治,从不怕烦,多年来不知教会了多少病人推拿治病,我也学会了小儿推拿及常见病的自我治疗。一次记者采访,问妈妈治好那么多病人分文不收感觉亏不亏?妈妈斩钉截铁地说:“不亏!我为别人治病从实践中得到了丰富的保健知识,治疗经验,这使我也健康起来了。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幸福,健康是用钱买不到的。”史一焱上篇总论一 耳、手、足反射区按摩概述

耳穴疗法是针灸学里面的一个组成部分。针灸学有悠久的历史,它既有古老的历史渊源,又有各个时期的发展补充。它是在不断地吸取当代的科学成就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耳穴诊治疾病原起于西汉,流行于民间,散载于文献,从20世纪50年代耳穴诊治得到了发展,到目前耳部已被发现有400多穴位。当人在患病的时候,病变必反应到耳穴,所以又称耳穴为耳反射区。

耳反射区具有3种功能:①双向性。临床实践证明,刺激耳反射区,能使处于病理变化的机体,向着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机体在健康情况下刺激了耳反射区,一般无明显变化。只能在功能亢进或低下、兴奋或抑制等病理变化时,刺激耳反射区,便可分别趋向于正常。②多功能性。借助某一脏腑名称来命名的耳穴,一般均具有4~6个功能,现以胃为例。能治胃本身的病,如胃炎、胃溃疡;能治足阳明胃经循行线路上的病症;能治与胃互相表里的脾脏病症;按照“五行学说”的原理,用生克乘侮规律胃穴能治肝、胆、心、小肠等相关脏腑的病症。③特异性。某穴治某病,某病必须取某穴。比如踝穴能治踝关节局部病症。跟关节病症必取跟穴进行治疗。某穴只能治某一性质的病,而不能治与其性质相反的病症。如耳尖,屏尖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对发烧牙痛较为适宜,却无补益作用。

耳反射区最全面、最灵敏。之所以说最全面是指防治疾病广而全面;最灵敏在患病的初期或在潜伏期,相应的耳反射区出现明显的触痛,或可触及一针尖大似软骨的小凸起,触痛或小凸起至疾病症状全部消退后2~4日消失。刺激反射区即可达到诊断疾病或治疗疾病的目的。比如急性阑尾炎在患病初期,即在症状还没全部出现的时候,耳部阑尾反射区就出现明显触痛。阑尾炎是细菌引起的炎性疾病,人体的脾是重要免疫防御器官,耳部的脾反射区同样有明显触痛,耳尖、屏尖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也同样有触痛,根据这些就可诊断为阑尾炎。刺激阑尾反射区及脾反射区及耳尖、屏尖就可以治疗。耳穴疗法一般是通过“耳针”或“压丸”刺激耳穴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6年来,笔者用耳反射区防治疾病,不是用耳针或压丸,而是用手指甲掐或用按压棒按压。指掐、按压可以自我防治疾病,随时随地防治疾病,不损害身体,不施术于病变部位,没有副作用,每日可以多次反复施治,疗效迅速而确切。比如,牙周炎、流行性感冒、急性阑尾炎等病,每日8次以上指掐治疗,1日症状消退,3日可治愈。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指掐耳穴1分钟止痛,1日8次以上指掐治疗1~2日症状消退,3次/日指掐治疗半个月至1个月可治愈。各论均有病例实录。近年来随着手、足反射区的应用,以耳穴为主,配合手、足反射区及部分经穴,取长补短,疗效更广更佳。

耳、手、足反射区按摩适应证、禁忌证、常用手法1.适应证

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多种疾病。2.禁忌证

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心肌梗死、脑出血);严重外伤、肠穿孔、阑尾炎穿孔、嵌顿疝等急重症;反射区皮肤损伤、湿疹等疾病。3.常用手法【掐法】用拇指指甲掐一定的反射区。指掐下抬起,但不要离开皮肤,为一指掐。一般每分钟100~150下指掐较适宜。力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一般用力大疗效佳。指掐量及每日指掐次数,要根据患者体质,病种及病情轻重而定,一般每次每区100~300下指掐,急重病指掐量及次数均可增加。注意指甲要剪短,与甲床平为宜,不要损伤皮肤。一般双耳、双手、双足取。【按压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的前1/2或指尖按压,或用按压棒按压。按压下去,抬起,但不要离开皮肤为一按压。一般每分钟100~150下按压为宜。压力,年老体弱用力轻些,一般认为压力大疗效好,原则上操作手法应轻重适宜,用力均匀。按压量及每日按压次数,要根据患者体质、病种及病情轻重而定,一般每区每次100~500下按压,2~5次/日。急重病按压量及次数均可增加。双耳、双手、双足取。【捶法】用竹子、木料等制成的锤子或用拳头捶。捶手部反射区或足部反射区,也可捶十二经穴分布密集之处的腧穴,要求力度适度、均匀,所捶次数及时间根据反射区面积、病种、病情轻重而定,一般每个反射区100~500捶。病急而重者不论捶数,而应以时间论,每次20~60分钟,3~5次/日。捶下抬起为一捶,一般每分钟150~200捶为宜。【附】按压棒(图1-1):按压棒由竹子或牛角等做成,小头按压耳穴,大头按压手部反射区或足部反射区。市场常有多种按压器,可以选用。图1-1

棰子:棰子由竹子、牛骨等物做成,最好里硬外软,柄长40~50厘米,小头为把手。市场常见有多种棰出售,可以选用。二 耳部反射区介绍

耳穴在耳廓正面、背面的分布规律,分别像一个在子宫倒置、正置的胎儿(图2-1)。耳廓区域划分见图2-2。图2-1 耳穴分布规律图2-2 耳廓区域划分(一)耳垂、对耳屏及耳屏部分

1.眼 位于耳垂(图2-1-1)。穴性:平。能疏风清热,养血益阴,利胆明目。【主治】(1)眼病:急性结膜炎,疱疹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复视,慢性青光眼,霰粒肿,近视眼。(2)胆结石。

2.目、目位于耳屏、对耳屏(图2-1-1)。益肝,利胆,明目。12【主治】慢性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近视、复视、散光、麦粒肿、睑肌无力。

3.上颌、下颌 位于耳垂(图2-1-2)。穴性:阴。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通络。【主治】(1)牙部疾患:牙痛、拔牙疼痛、牙关紧闭。(2)颌关节疾患:颌关节僵硬、下颌关节痛、下颌关节炎。(3)面颊、颌下疾患:三叉神经疼痛、颌下淋巴结肿。

4.舌 位于耳垂(图2-1-2)。穴性:阴。能养心阴,益心气,镇静安神,泻火利窍。【主治】舌炎,神经性失语,舌体肿痛。

5.上颚、下颚 位于耳垂(图2-1-2)。穴性:阴。清热,止痛,通络。【主治】牙周炎,牙龈肿痛,口腔溃疡。

6.额 位于对耳屏(图2-1-3)。穴性:平。疏风解表,清热利窍,通络止痛,镇静安神。【主治】(1)感冒、头痛、额窦炎、头昏、牙痛、面神经麻痹、腰部麻醉后头痛。(2)神经衰弱、多梦、失眠、头晕。

7.枕 位于对耳屏(图2-1-3)。穴性:平。能清热解表,降逆缓急,升清利窍,止痛安神。图2-1-1图2-1-2【主治】(1)感冒、头痛、水痘、气管炎、哮喘。(2)恶心、呕吐。(3)癔病、精神分裂症、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神经衰弱、失眠、多梦。(4)膀胱炎、手术后炎症、皮肤病。(5)晕车、晕船、腰部麻醉后头痛、外科术后疼痛、老花眼。

8.太阳 位于对耳屏(图2-1-3)。穴性:阳。疏风通络,利窍升清。【主治】头痛、偏头痛、头晕、头昏、嗜睡。

9.面颊区 位于耳垂(图2-1-3)。穴性:阴。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消肿散结,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主治】(1)腮腺炎、面颊疖肿。(2)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10.脑点 位于对耳屏(图2-1-3)。穴性:平。能滋补肝肾,养血调经,通利耳窍,镇静安神,缩尿止遗,行气解郁。图2-1-3图2-1-4【主治】(1)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2)突发性耳聋、癫痫、癔症、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脑炎后遗症、失眠。(3)遗尿症、尿崩症、遗精。

11.脑干 位于对耳屏(图2-1-4)。穴性:阴。养血益阴,镇惊止痉,宁心安神,疏郁止痛,行气通络。【主治】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颈神经痛、角弓反张、眩晕、头痛、脑震荡后遗症、中风、偏瘫。

12.晕点 位于对耳屏(图2-1-4)。穴性:平。能滋阴升清,降逆安神,利窍通络。【主治】眩晕、耳鸣、失眠、晕车、晕船。

13.顶 位于对耳屏(图2-1-4)。穴性:阴。镇静安神,通络止痛。【主治】头顶痛、神经官能症、头痛、眩晕。

14.颊 位于对耳屏(图2-1-4)。穴性: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消肿散结,活血通络。【主治】(1)腮腺炎、面颊疖肿。(2)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15.内耳 位于耳垂(图2-1-5)。穴性:平。滋肾,升清。【主治】耳鸣、耳聋、听力减退、中耳炎、内耳眩晕症、失眠。

16.扁桃体4 位于耳垂(图2-1-5)。穴性:阴。清热,解毒,利咽。【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

17.轮5、轮6 位于耳垂(图2-1-5)。穴性:阴。清热解表,利咽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痛。

18.甲状腺5、甲状腺4 位于耳垂、耳屏(图2-1-6)。穴性:平。清热疏郁,清痰散结,升清利窍,养血益阴,宁心安神,益气健脾,温肾助阳。【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压性休克。

19.腮腺 位于对耳屏(图2-1-6)。穴性:阴。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络散结,镇静止痒。【主治】腮腺炎、腮腺管阻塞、皮肤瘙痒。

20.喉牙 位于对耳屏(图2-1-6)。穴性:阴。清热利咽,解毒镇痛。【主治】牙痛,龈肿咽喉炎,扁桃体炎。

21.拔牙麻醉点1、拔牙麻醉点2 位于耳垂(图2-1-7)。穴性:平。疏经通络,镇静止痛。【主治】牙痛、拔牙麻醉。

22.神经衰弱点 位于耳垂(图2-1-7)。穴性:阴。养血益心,宁心安神。【主治】神经衰弱。

23.平喘 位于对耳屏。穴性:阴。清热化痰,平喘止咳,养阴纳气,解毒止痒。图2-1-5图2-1-6【主治】哮喘、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支气管肺炎、腮腺炎、皮肤瘙痒。

24.肾炎点 位于对耳屏(图2-1-7)。穴性:平。清热解毒,行气利水,疏风化浊,凉血益阴。【主治】肾炎、肾盂肾炎。

25.升压点1、升压点2 位于耳垂、对耳屏(图2-1-8)。益气升阳。【主治】低血压,虚脱。

26.卵巢 位于对耳屏(2-1-8)。穴性:阳。调经养血,健脾明目,滋益肾精。【主治】(1)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不育症。(2)内分泌功能紊乱、脑垂体性侏儒症、女性副性症发育不全。(3)白内障、硬皮症。图2-1-7图2-1-8(二)耳甲腔、耳甲艇及耳屏部分

注:穴位“°”表示在里侧

27.睾丸 位于耳屏内壁(图2-2-1)。穴性:平。能通络止痛,滋益肝肾,利精气,壮宗筋,除湿热。【主治】(1)睾丸炎、附睾炎、阳痿、早泄、性功能障碍;男性内分泌功能紊乱、男性脑垂体性侏儒症、早秃。(2)肝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肌肉松弛症。

28.遗尿 位于对耳屏内壁的前端(图2-2-1)。穴性:阳。补益肾气,固束膀胱。【主治】遗尿症、尿失禁。

29.皮质下 位于对耳屏内壁的前方(图2-2-1)。穴性:平。升清利窍,益心安神,健脾益肾,疏经行血,下气通腑,缓急止痛,缩溺止遗,化痰通络,清热利湿。【主治】(1)无脉症、低血压、心律不齐、休克、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嗜睡。(2)胃下垂、子宫下垂、重症肌无力。(3)月经不调、痛经。(4)头昏、头晕、头痛、梅尼埃病、癫痫、精神分裂、突发性耳聋、晕车、晕船、脑震荡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面神经麻痹。(5)尿急、尿频、尿潴留、遗尿、遗精、输尿管结石、睾丸炎。(6)膈肌痉挛、腹胀、便秘。(7)骨折、外伤疼痛。(8)腮腺炎。

30.垂体 位于对耳屏,在对耳屏内壁的底部(图2-2-2)。穴性:平。补肾益精,升清增智。【主治】侏儒症、肢端肥大症、尿崩症、休克、产后宫缩不利、性功能障碍、低智。

31.兴奋点 位于对耳屏,在对耳屏内壁,垂体穴上方(图2-2-2)。穴性:阳。养血益心,升清利窍。【主治】嗜睡、神靡、心悸、夜尿症、肥胖症、内分泌紊乱。

32.气管 位于耳甲腔(图2-2-3)。穴性:阴。宣肺解表,下气平喘,益气化痰。【主治】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33.支气管上、支气管下 位于耳甲腔(图2-2-3)。宣肺解表,下气平喘,益气化痰。【主治】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34.肺 位于耳甲腔(图2-2-3)。穴性:平。宣肺解表,利气宁心,止痒明目,利湿清热,益气升清。【主治】(1)哮喘、痰鸣声音嘶哑、感冒、鼻炎、百日咳、肺炎、肺结核。(2)胸闷、胸痛、心衰、心律不齐、低血压、自汗、盗汗。(3)水痘、毛囊炎、荨麻疹、寻常疣、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痤疮、皮肤湿疹、带状疱疹。图2-2-1图2-2-2图2-2-3(4)过敏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5)疱疹性结膜炎。

35.牙敏 位于耳甲腔(图2-2-4)。穴性:平。益肾、护齿,脱敏止痛。【主治】各种原因刺激的牙痛,过敏症。

36.牙痛点 位于耳甲腔(图2-2-4)。穴性:阴。滋肾降火,凉血止痛。【主治】牙痛、牙周炎、牙齿松动,牙龈出血。

37.心 位于耳甲腔(图2-2-5)。穴性:平。养心生脉,益心安神,通络止痛。【主治】(1)心悸、盗汗、期外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无脉症、休克、脉管炎、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压异常(高血压、低血压)。(2)冠心病、胸闷、胸痛、心肌炎、气短、心慌、面色晦暗。(3)舌炎、咽喉炎。(4)神经衰弱、胃神经官能症、癫痫、癔病、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脑膜炎后遗症。

38.血液点 位于耳甲腔(图2-2-5)。穴性:平。健脾益气,生血育阴,凉血解毒。【主治】各种血液病。

39.血基点 位于耳甲艇(图2-2-5)。穴性:平。清浊祛湿,健脾利气,和血调经,散结消聚。【主治】过敏性结肠炎、结肠溃疡、肠息肉、下消化道出血、血吸虫引起的腹泻等症。

40.结肠1、结肠2 位于耳甲艇(图2-2-6)。穴性:平。清浊祛湿,健脾利气,和血调经,散结消聚。【主治】过敏性结肠炎、结肠溃疡、肠息肉、下消化道出血、血吸虫引起的腹泻等症。

41.三焦 位于耳甲腔(图2-2-6)。能下气消食,利水化浊,通便止痛,养血痛经。【主治】(1)腹胀、肠鸣、腹痛、便秘、消化不良、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图2-2-4图2-2-5(2)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膀胱炎、原因不明的水肿、乳糜尿。(3)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增高、高脂血症。(4)血管痉挛、偏头痛、肋间神经痛、外踝前侧痛、手腕外侧痛。

42.激素 位于屏间切迹(图2-2-6)能益气镇痛,散风祛湿升清利窍。【主治】(1)气管炎、哮喘。(2)肾炎、风湿痛。(3)休克。

43.甲状腺3 位于耳甲腔(图2-2-6)。能清热疏郁,清痰散结,升清利窍,养血益阴,宁心安神,益气健脾,温肾助阳。【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低血压性休克。

44.内分泌 位于屏间切迹(图2-2-7)。穴性:平。能培精气,益肾气,通经络,祛风湿,止疼痛,涩精气,利清窍,疏肝理气,清热消痰。【主治】(1)侏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内分泌功能紊乱。(2)贫血、心脏病。(3)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不孕症、睾丸炎、附睾炎、早泄、前列腺炎。(4)类风湿性关节炎、带状疱疹、水痘。(5)其他:鼻炎、疟疾、过敏性结肠炎。

45.上腹、下腹 位于耳甲腔(图2-2-7)。能行气除满,消积通便,疏络止痛。【主治】(1)腹胀、便秘、消化不良、胃肠炎。(2)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宫缩痛。

46.脐周 位于耳甲艇(图2-2-8)。能行气消滞,缓急止痛。【主治】脐周疼痛,虫证。

47.肝 位于耳甲艇(图2-2-8)。能清热解毒,利胆明目,养血平肝,疏郁缓急,通络止痛。【主治】(1)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图2-2-6图2-2-7(2)急性结合膜炎,疱疹性结合膜炎,电光性眼炎,复视,慢性青光眼,近视,霰粒肿,麦粒肿,视力模糊,角膜溃疡,老年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斜视。(3)高脂血症,血液病,缺铁性贫血,无脉症,脉管炎,偏瘫,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癫痫,头痛,眩晕,胸胁痛,抽筋。(4)胃痛,胃肠充气症。

48.脾 位于耳甲腔(图2-2-8)。穴性:阳。能调养阴血,宣肺健脾,益气助正,和胃通络,除湿固脬。【主治】(1)缺铁性贫血、脉管炎、无脉症。(2)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窦炎、胃神经官能症、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门静脉高压症。(3)脱肛、崩漏、遗尿、出血症。(4)肌肉无力、肌肉萎缩、风湿性肌肉痛、腱鞘炎。(5)咳嗽、哮喘、痰鸣、气管炎、肺结核。(6)痔、湿疹。(7)霰粒肿、麦粒肿。

49.胰、胆 位于耳甲艇(图2-2-8)。穴性:平。建中和胃,消食止呕,理气疏郁,清热利胆。【主治】(1)消化不良、胃下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神经性呕吐。(2)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胸胁痛。(3)糖尿病、胰腺炎、高脂血症。

50.胰腺点 位于耳甲艇(图2-2-8)。穴性:平。健中缓急,消食生津,强体增重,疏郁利胆。【主治】急、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消化不良,胰源性腹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瘦弱。

51.胆囊点 位于耳甲艇(图2-2-8)。穴性:平。清热利胆,理气止痛,益中明目。【主治】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胆绞痛、黄疸、胁痛、偏头痛、胃下垂、眼科疾病、脑震荡后遗症。

52.肌松点 位于耳甲腔(图2-2-9)。穴性:平。养血缓急,健脾益气。【主治】肌强直症、肝炎、肝硬化。

53.肝炎区 位于耳甲腔(图2-2-9)穴性:平。清热利湿,疏肝和胃,养血解郁,活血化瘀。【主治】急性肝炎、慢性肝炎。

54.口 位于耳甲腔(图2-2-9)。穴性:阴。清热解痉,通络止痛。图2-2-8【主治】口腔溃疡、舌炎、牙痛、牙关紧闭、面瘫。

55.咽喉 位于耳甲腔(图2-2-9)。穴性:平。清热散风,宣肺祛痰,通络利咽。【主治】咳嗽、痰鸣、咽喉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咽喉异物感、声音嘶哑、扁桃体炎。

56.食道 位于耳甲腔(图2-2-9)。穴性:平。降逆和胃,利气畅膈。【主治】吞咽困难,恶心,呕吐,食道狭窄、痉挛,喉梗。

57.贲门 位于耳甲腔(图2-2-10)。穴性:平。缓急,降逆,和胃。【主治】贲门痉挛、恶心、呕吐。

58.胃 位于耳甲腔(图2-2-10)。穴性:平。行气消食,清热解毒,养血安神。【主治】(1)胃胀、恶心呕吐、胃痉挛、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急性胃肠炎。(2)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贫血、癫痫、癔病、精神分裂。(3)食物中毒、肝功能受损。

59.下垂点 位于耳轮角(图2-2-10)。穴性:阳。能益气升陷。【主治】内脏下垂。

60.十二指肠 位于耳甲艇(图2-2-11)。穴性:阴。益胃养阴,缓急止痛,行气摄血。【主治】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十二指肠穿孔、幽门痉挛、结石症、上消化道出血、胃神经官能症。

61.小肠 位于耳甲艇(图2-2-11)。穴性:平。清热化滞,调理胃肠,利气宁心。【主治】(1)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结核、肠绞痛。(2)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冠心病、高脂血症、心肌炎。

62.阑尾 位于耳甲艇(图2-2-11)。穴性:阴。清热解毒,通腑下气,活血止痛。【主治】急、慢性阑尾炎。图2-2-9图2-2-10

63.大肠 位于耳甲艇(图2-2-11)。穴性:平。下气除满,通便利腑,解毒镇痛。【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肠炎,痢疾,肠结核,便秘,溃疡性结肠炎,肠绞痛,痔,食物中毒。

64.直肠 位于耳甲艇(图2-2-11)。穴性:平。活血消肿,清热利湿,通腑涩肠,升阳止痢。【主治】痔疮、肛裂、肛门脓肿、便秘、腹泻、肠炎、痢疾。

65.肾 位于耳甲艇(图2-2-12)。穴性:阳。益肾气,壮肾阳,育精血,强机体,渗水湿,纳肾气。【主治】(1)脱发,牙齿松动,耳鸣,耳聋,听力减退,久喘,气短。(2)阳痿,性功能减退,不孕症,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遗尿,乳糜尿,尿急,尿频。尿潴留,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3)脑垂体性侏儒症,内分泌紊乱。(4)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偏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精神分裂症,脉管炎,高血压。(5)骨折疼痛。(6)复视,慢性青光眼,近视,角膜溃疡,老年性白内障。(7)类风湿性关节炎。

66.输尿管 位于耳甲艇(图2-2-12)。穴性:阴。清热利湿,疏泄水道。【主治】输尿管结石、肾结石、泌尿系统感染、肾绞痛。

67.膀胱 位于耳甲艇(图2-2-12)。穴性:平。清热利水,行气固脬,疏经解表。【主治】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输尿管结石,尿潴留,乳糜尿,遗尿症,尿崩症,感冒,颈背疾病,项背疼痛。

68.前列腺 位于耳甲艇(图2-2-12)。穴性:平。清热利水,行气化瘀,平喘解痉,和胃制酸,涩精止遗。【主治】(1)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遗精、早泄、遗尿、血尿。(2)冠心病、心内膜炎、高脂血症、血栓症、鼻出血。图2-2-11图2-2-12(3)产力不足、分娩困难。(4)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哮喘。(三)耳轮、对耳轮、耳舟部分

69.交感 位于对耳轮下脚(图2-3-1)。穴性:平。滋阴清热,益心安神,调理胃肠,行气降逆,调经止痛,利水解毒。【主治】(1)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无脉症、心动过速、心肌炎、期外收缩、脉管炎、自汗、盗汗、肥胖症。(2)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腹胀气、肠鸣、腹泻、肠绞痛、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肠炎、细菌性痢疾。(3)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4)支气管炎、胸闷痛。(5)膀胱炎、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输尿管结石、尿潴留。(6)痛经、产后宫缩痛。(7)风湿性肌肉痛、腱鞘炎。

70.尿道 位于耳轮(图2-3-1)。穴性:平。清热利水,除湿止痒,镇静止痛,行气束溺。【主治】尿急、尿频、尿痛、尿潴留、遗尿、乳糜尿、输尿管结石、外阴炎、外阴瘙痒、会阴部皮肤病。

71.阑尾1、阑尾2、阑尾3 位于耳舟(图2-3-1)。穴性:阴。清热解毒,通腑下气,活血止痛。【主治】急、慢性阑尾炎。

72.肛门 位于耳轮(图2-3-1)。穴性:平。清热利湿,行气镇痛,活血升阳,散风止痒。【主治】肛裂、痔疮、肛门瘙痒、脱肛。图2-3-1

73.外生殖器 位于耳轮(图2-3-2)。图2-3-2

穴性:平。理气升阳,利湿止痒,调经镇痛。【主治】阳痿、遗精、性感迟钝、性功能障碍、龟头炎、阴囊炎、宫颈炎、外阴瘙痒、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经痛、月经过多。

74.耳中 位于耳轮脚(图2-3-2)。穴性:平。清热利湿,升清降浊。【主治】黄疸、水肿、皮肤病、耳鸣、耳聋、眩晕、头痛、呃逆。

75.支点 位于耳轮脚(图2-3-2)。穴性:阳。宁心止溺。【主治】心悸、遗尿症。

76.神经官能症 位于耳轮脚(图2-3-2)。穴性:平。益心安神。【主治】神经衰弱、失眠。

77.膈 位于耳轮脚(图2-3-2)。穴性:阴。凉血养阴,利气止血,解痉利膈,退黄,止痒。【主治】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出血、妇科出血、膈肌痉挛、急性胃肠炎、呃逆、神经性皮炎、黄疸。

78.止血1、止血2、止血3 位于耳轮、对耳轮(图2-3-3)。穴性:平。益气收摄,清热凉血。【主治】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皮肤出血、鼻出血、咯血、牙龈出血。

79.痔核点 位于耳轮(图2-3-3)。穴性:平。理气活血,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主治】痔疮、肛裂、肛门周围脓肿、肛瘘。

80.轮1、轮2、轮3、轮4 位于耳轮(2-3-4)。穴性:阴。清热解表,利咽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

81.扁桃体1、扁桃体2、扁桃体3 位于耳轮(图2-3-4)。穴性:阴。清热,解毒,消炎利咽。【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

82.感冒 位于耳轮(图2-3-4)。穴性:阳。疏风解表。【主治】伤风、感冒。【按语】16年来笔者体会到,对耳轮下角相对应的耳轮部在感冒的时候,按压非常疼痛,用此穴治疗感冒、流感,疗效很好,我称它为“感冒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