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处守嘴,独处守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12:57:56

点击下载

作者:张笑恒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试读:

前言

明明是想要送给对方礼物,却被对方看作是施舍;明明是为对方着想,最终却引来对方的误会;明明只是一句玩笑话,却让对方感受到满满的恶意;明明只是好心帮忙,却遭到对方的记恨……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与他人相处,酒桌上的客套,朋友间的闲聊,商场上的谈判……甚至可以说我们与他人相处能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也会决定我们能够达到的高度。

但是,在我们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应对任何情况都显得游刃有余;恰恰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开口。如何开口才能够引起对方的好感?遇到意见不同怎么反驳对方?如何谢绝对方的好意?怎么批评才不会引起对方反感?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一头雾水。

我们常常会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手足无措,害怕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实这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说到底也只是我们不会说话而已。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怎样说话、说什么样的话、说话时应该注意点什么、我们的每一句话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那么我们就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处处抢占先机,甚至我们什么都不做也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反之,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总是莫名其妙地得罪人,就算我们处处为对方着想也会遭到对方的埋怨。

这是指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时候,那么在我们独处的时候又是什么情况呢?

古人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其实在我们独处的时候就是一个自我思考、自我反思的最佳时机。拉布叶说过“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对独处情有独钟,甚至叔本华专门为此写下了《关于独处》一书,由此可见独处的重要性。

曾国藩在任职两江总督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县令拿着王羲之书法的唐代摹刻帖来找他,这算得上是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可以说是弥足珍贵、价值连城,曾国藩对此自然是爱不释手。不过他在把玩了片刻之后便还了回去,只留下八个字:“世间尤物,不敢妄取。”

曾国藩常说“慎独则心安”,慎独,最难的是在遭受外界诱惑的时候,还能坚守自己初心不改。

或许我们做不到像那些名人一样伟大,但是我们却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坚持,而本书所要说的,也正是这些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坚持。比如,我们如何守护自己的梦想,如何看待他人的建议,如何抵挡身边的诱惑,如何遵循内心的选择……

古人云“群处守嘴,独处守心”,其实就是想告诫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要管住自己的嘴。说话之前不妨再三考虑,确定没有问题,不会因此得罪别人之后再开口。在一个人独处时,就要时刻管住自己的内心,不因外人的“意见”影响到自己的真实想法,更不要被这个物欲横流的环境所诱惑,从而迷失了自己。

群处守嘴,就是为了让我们交友遍天下,为我们的人际关系铺平道路。独处守心,却是为了提高自我,达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从“群处守嘴”和“独处守心”两个方面入手,对外提高我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对内遵循本心,勇敢做自己。只要掌握本书的技巧和方法,相信我们会变成一个更加符合心意的自己。上篇 群处守嘴第一章 场面上的话,即使是客套也真诚地说1.关系再好,必要的客套话也不能少“久仰久仰!”“辛苦了,改天请你吃饭。”“这是您闺女吧,长得可真像您。”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们总是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客套话。但是我们很多人却都看不上客套话,认为客套话过于虚伪,是对待陌生人的面具。有人认为面对朋友应该坦诚相待,与朋友相处总是喜欢直言直语,还为自己挂上一个“率直”的名号。殊不知我们这种所谓的“快人快语”,恰恰是导致自己朋友越来越少、人际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

汪强一直是属于那种心直口快的人,向来想到什么说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一次回家过年,汪强听说侄子还没有找到工作,便想给侄子介绍工作。

侄子却婉言拒绝:“同学邀请我一起组建游戏工作室,我想趁着年轻去试试。”

汪强听后有些不屑:“你这大学真是白上了,天天打游戏能有什么前途,还不如找个工厂老老实实上班。”

侄子听后心中不快,但碍于汪强是长辈不好发作,只能到一边闷闷不乐。

侄子的父母也是一脸不高兴,心说:自己的儿子再不争气,也轮不到别人来教训。于是就渐渐与汪强一家疏远,后来几乎断了联系。

客套不等于虚伪,率直也不是我们可以恶语伤人的理由。

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会暴露出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有些是我们没有发现,有些是我们本身知道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改正。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不希望被他人肆意点评,尤其是在被关系好的人以“我这都是为你好”为借口进行批评的时候,我们就连反驳的理由都找不出来,只能默默地承受苦楚。

反过来也是如此,当我们抛下客套话,对他人直言直语,一旦遇到对方恼羞成怒就将一切责任推到对方身上,甚至将一顶“不识好人心”的帽子强行扣在对方头上的时候,我们就与那些恶语伤害我们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学会委婉表达,才能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长久。

朱莉周末陪同闺密逛街买衣服,走进一家店铺后闺密看到一件白色连衣裙,心动不已,不停询问朱莉的意见。

朱莉仔细看了看,发现衣服确实不错,样式也是今年最新款,但闺密手中拿的那件衣服明显就是给正在上学的年轻人穿的,对于闺密这种已经工作好几年的人来说,根本不合适。

但是朱莉也明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闺密肯定也不会希望听到自己说她年纪太大,于是决定先说几句客套话:“这衣服确实不错,也挺合适你的,尤其能够衬托出你的肤色。”

见闺密听着高兴,朱莉又婉言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这件衣服太不方便,也只能在家穿穿,咱们工作这么忙,休息时也常常在外奔波,没什么穿的机会,要不再看看别的?”

闺密想了想,还是听从了朱莉的意见。因为朱莉说话让人舒心,双方关系越来越亲密。

那么我们要如何学会说好客套话呢?

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坦诚待人。我们都喜欢坦诚的人,但是这个坦诚不仅和我们说出来的话没有关系,也和说话语气、态度有关。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人说“来点什么”让我们感觉很舒服,而有人说“随便点,我请客”却让人感到反感,原因正在于态度与语气的不同。真诚待人无论怎么做都会给人留下一种如沐春风的温暖,所以想要说好客套话,让周围的朋友更加喜欢自己,就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让自己的态度更加坦然,语气更加真诚。

其次,为人处世要变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试想一下,当我们准备与某人谈一件正事时,他突然来句客套话我们会是怎样的感受,是否会感觉心中有无数的话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所以在不同的场合下,我们的场面话也要有一些变通。在一些比较严肃的场合,其实并不适合说场面话,最好实事求是。

最后正确理解客套话,不仅做到会说,还要做到会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场面话,但我们却要做到点到为止,宜精不宜多。一味地场面话会让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会让对方感觉到虚伪,从而心生反感。所以在我们日常交流的时候,以简单几句客套话开场即可,不必深入,为对方留下开口的空间,也为之后的交流留下空间。

客套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日常交友过程中,并不能因为对方与自己关系好就肆意妄为、快人快语,这样迟早会引起好友的不满,渐渐导致双方疏远。掌握一定的客套话,在交友的过程中适当运用,会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2.酒桌上的祝酒词不可不学

谈起酒桌文化很多人都会感到反感,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些聚会不可避免,那么酒桌上的祝酒词就不可不学。好的祝酒词能够让对方心生愉悦,而不会说祝酒词的人会让对方心生反感,甚至会影响彼此之间的交情。

华绍峰受邀参加朋友奶奶的九十大寿,见周围人上前敬酒,祝酒词都是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话语,没有一点新意,就想着自己的祝酒词应该有些变动。

但是华绍峰文化水平不高,想破脑袋也没想出来好词,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来一句:“祝您长命百岁。”

这话一出口他就有些后悔,朋友的脸色瞬间变了,好在老人比较大度,并没有当场发作,而是轻飘飘一句带过。但是华绍峰与朋友的关系,却在此后渐渐疏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酒桌在生活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酒桌文化的地位也随之拔高,而祝酒词恰恰是酒桌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

在酒桌上我们不喝酒可能并不会引起他人反感,但是不会说祝酒词就会影响彼此的人际关系,所以说好祝酒词就显得尤为重要。

杜常峰从事销售工作,常常参加各种聚会,渐渐总结出一套能够让他在酒桌上如鱼得水的祝酒词。

一次他参加朋友婚礼,遇到新郎新娘前来敬酒,便端起酒杯对朋友说:“我这人没啥文化水平,但就是认死理,我们就认准这弟妹了,日后你要是对不起她,哥几个可饶不了你。”

他嘴上虽然没说一句祝福的话,却让朋友听着暖心,一句话瞬间拉近了他们的距离。

祝酒词往往能够代表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职业素养及行事准则。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说好祝酒词呢?

首先说话真诚,切勿油腔滑调。会说话并不能与油嘴滑舌相提并论,会说话的人能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而油嘴滑舌却会引起他人反感,在酒桌上尤其需要忌讳。与亲朋好友聚会时,一味油腔滑调会显得我们待人不诚;在与同事客户间的商业聚会中,油嘴滑舌又会显得我们过于轻浮。

所以我们在说祝酒词的时候,真诚贴心即可,不必一心只想着称赞对方。就好比我们在为长辈祝寿的时候,说一万句“寿比南山”也比不上一句“爸妈辛苦了”,简单的一句问候更有效果。

其次语言要简练,避免长篇大论、自顾自说。很多人在说祝酒词的时候,总是喜欢滔滔不绝,将祝酒词当作展现自己口才的机会,然而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会说话和能说话并不是一个意思,会说话讲究的是将话说进对方的心坎里,而长篇大论只会让对方觉得枯燥无味。所以语言简练尤为重要,毕竟酒桌上这么多人,也没人有时间一直听一个人说话,用最简练的语句,将自己的祝酒词说进对方的心坎里,也是我们说好祝酒词的必修课。

同时,我们在说祝酒词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自顾自说,要给他人留下开口的机会。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酒桌上的祝酒词恰恰就是彼此之间交流的过程。如果对方根本找不到开口的机会,那么祝酒词就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所以我们在说祝酒词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进退有据,为对方留下接话的空间,只有双方拥有相对有效的互动,我们的祝酒词才能算得上成功。

最后引经据典要精练,不可滥用。都说酒桌是一个能够充分展现才学的场所,事实正是如此。就好比喜欢引用古典文学的人学识渊博;引用流行词语的人比较贴近潮流;引用各地风俗的人喜欢旅游……

但是凡事不可过度,一味引经据典,却不在意引用的话是否合乎场景,就会让人觉得我们是在肆意卖弄,甚至会给人留下一种“半瓶子醋”的印象。所以我们在引经据典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当前场景,不要将其视为卖弄才华的工具。

我们可以不喜欢喝酒,也可以不会喝酒,甚至可以有意避免一些自己不想参加的聚会,但是我们却不能不会说祝酒词。同学聚会,亲朋结婚,公司年会……总有我们绕不开的聚会,这时候祝酒词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学会正确地使用祝酒词,那么我们在酒桌上就算滴酒不沾,也能够受到他人的欢迎。3.有时候,实话不一定要实说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实话实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实话实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说实话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对方的喜欢,甚至还会为对方带去消极的影响。

崔致远的朋友失恋了,心中难过来找他哭诉。

朋友反复讲述之前与女友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感叹当初要不是双方父母反对,两人现在早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了。朋友反复问他是不是应该放手。

之前崔致远都没有回答,见朋友执着,想了想决定实话实说:“其实你早就应该放手了,对方家里嫌弃你没钱,你家嫌弃对方暴发户,你们两家根本就是门不当户不对。况且她当初也并不是真的喜欢你,只是因为你长得像她初恋罢了,全校都知道,就你看不出来。”

一番话说下来,朋友脸色微变,果然不再向他哭诉,简单说了两句便匆匆离去。后来朋友便和他断了联系,甚至很多其他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也开始与他疏远。

实话实说不代表不会对对方造成伤害,谎话并不一定充满恶意。

我们都知道在医院的时候,每当病人问起具体病情,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亲朋好友,都会竭力隐瞒,甚至不惜用各种“这只是小病”“打一针就好了”之类的谎话来“欺骗”病人。但这只是为了能够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信心,能够勇敢地战胜病魔。

因此就能看出,有时候,实话不一定要实说,甚至我们还要为此说些谎话。

李丽去朋友家做客,看见朋友书房有一个很大的书柜,上面整整齐齐摆满了各类书籍。

李丽随手拿起两本,见上面干干净净,很少有人翻动,甚至其中还有很多盗版书,明显就是买来装样子。

这时朋友从身后走来,看到李丽在看书便问怎么样。

李丽为了避免朋友尴尬,还是决定不说实话:“这些书都还不错啊,而且这书架也显得很整洁,看来你也是个爱惜书籍的人啊。”

朋友听后暗暗高兴,拉着李丽聊起了文学,虽然朋友明显懂得不多,但李丽也并不揭穿,只是一味附和。

朋友越聊越开心,渐渐将李丽引为知己,日后李丽遇到麻烦,朋友甚至会主动伸出援手。

都说实话逆耳,有时候实话并不一定是对方想要的结果,实话实说也不是我们可以肆意伤害对方的理由。与其实话实说去伤害他人,倒不如说些谎话给双方留下一个台阶。

那么具体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我们尽量避免实话实说呢?

首先是在面对不能说的秘密或是不能如实相告的时候。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人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刨根问底。但是总有些事情会牵扯到机密或是个人隐私,我们不想说也不能说实话。这时候一味守口如瓶反而会加剧对方刨根问底的决心。所以不妨说些一听就能够听出来的谎话,以幽默的口吻委婉地拒绝对方,一般人听后,也就一笑作罢,不再追问。这样我们既可以坚持自己的准则,避免泄露机密,也可以言明自己的苦衷,顾及对方的脸面。

其次就是在我们需要做出选择,需要拒绝对方的时候。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陷入两难局面,比如朋友向我们推销化妆品,我们不喜欢的人向我们表白,想拒绝朋友借钱却磨不开面子……这时候我们不妨说些小谎,说出自己的难处,委婉地表达拒绝的意思。

最后便是在对方需要鼓励、安慰的时候。就好比病人询问自己病情或是朋友失恋这种情况,对方所期望的答案与实际情况往往有些差距。这时候我们应该明白,对方其实并没有想从我们嘴里得到答案,甚至多数情况下他们对于答案是心知肚明的,对方只是想从我们身上得到鼓励或是安慰罢了。这时候我们实话实说往往会给对方造成二次伤害,与其这样倒不如说些谎话,给对方留下希望。

事情都有两面性,并不是说我们说实话就真的是为对方好,这种“好”对方并不一定会领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说些谎话,既能顾及对方的脸面,又能维持好彼此的交情,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4.适度的恭维,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

在现实生活中,喜欢恭维的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称不上好,我们有时候会反感恭维,自己也不屑恭维他人。

但是适当的恭维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可避免,不会恭维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害人害己。

白泰云不太会恭维他人,但他一直将这当成美德,说自己是实诚待人。

一次回家过年,表姐带着小外甥来家串门,家里人都在称赞孩子可爱。白泰云上前一看,发现外甥可能得了衰老症,便对表姐直言:“这孩子也太丑了,这是衰老症吧,到他几岁的时候,就会和七八十岁的老人一样,好像现在都没有治疗方法。”

表姐听后生气地将白泰云推开,脸色几度变化,最终哭出声来。

后来表姐没有选择留下吃饭,直接走了,两家渐渐断了往来。

一说到“恭维”这个词,就让人联想到拍马屁,总是会让人心生反感。

其实不然,在我们为人处世之中,适当的恭维很有必要。恰到好处的恭维能让人重拾信心,能瞬间拉近彼此的关系,一举两得、助人助己。

张毅的朋友比较自卑,前段时间朋友与女朋友分手,这让他变得消极,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张毅知道情况后就去劝朋友振作起来,但朋友却死活听不进去。

张毅脑筋一动,突然想到办法,他对着朋友一声长叹,抱怨道:“我都不知道你天天想些什么,我学习没你好,出来工作工资比你低,到现在连女朋友都没有交过,而你只不过是失恋而已,天天抱怨什么?”

接着张毅便开始“诉苦”,但是话里话外都是在恭维朋友,渐渐的朋友重拾信心,振作了起来,与张毅的交情也越来越亲密。

适度恭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恰到好处地恭维他人,让别人对我们产生好感呢?

首先摆正自己的心态,注意自己的语气,真心实意地恭维对方。一句“你真漂亮”,有人从中听出恭维,有人听出赞美,有人听出嘲讽,也有人听出反感……根据说话人语气的不同,听话人所处环境、心情的差异,所听出来的意思也天差地别。所以我们想要恰到好处地恭维对方,首先就要摆正态度,注意语气,至少要让对方听出来我们是在真心实意赞美。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对方所处的环境,如果不分场合地恭维,只会让对方心生反感,让彼此之间渐渐疏远。

其次注意观察对方,恭维对方的长处。我们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知道这是恭维,我们也会欣然接受。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明明身高很低,却有人一味地夸赞我们的身高,甚至直言我们堪比姚明,那么我们心中是什么感受,会不会觉得心中硌硬,认为对方是故意讥讽自己。事实上就是如此,称赞对方的缺点,并不会让对方接受我们的“好意”。只有实打实地称赞对方优点,将恭维的话说到对方心里,对方才会承我们的情,我们的恭维才算得上是成功。

但是要注意的是,对于刚结识不久的人,不要刻意前去恭维,这只会让对方心中产生警惕,认为我们接近他是别有目的,不利于双方日后正常的交流相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简单称赞,维持基本的礼貌即可,恭维对方的话可以等到日后相熟,了解彼此品性之后再说。

另外恭维讲究方法,背后恭维他人比正面恭维更具说服力。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人在背后说了许多关于自己的好话,那么我们会不会感到高兴?但这种赞美,如果当着我们的面来说,或许就会适得其反,让我们感到虚假。所以我们有时候恭维对方,可以选择在对方背后称赞对方的方式,这会使得对方对于我们的恭维更加受用。

但这种方法却需要注意我们称赞的对象。比如我们要称赞一位女性的时候,就一定要避免在一位女性面前称赞另一位女性这种行为,这对于听我们称赞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甚至会让对方产生比较心理,影响几人之间的关系。

最后学会适当的自嘲,自嘲也是一种有效的恭维方式。我们都知道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差,无论好坏都是衬托出来的。我们称赞对方相当于是在抬高对方,让彼此产生差距。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以自嘲的方式贬低自己,从而衬托对方的优秀,这会给对方一种我们打心里认同对方优点,羡慕对方的感受。

恭维并没有什么不好,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适度的恭维能够提升对方自信心,还可以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给对方一些适度恭维,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5.“无功不受禄”,请客要找好理由

在日常生活中,宴请他人已经成为一种交际方式,无论是广交朋友,还是联络感情,请客无疑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请客有助于我们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尽管我们都知道请客的重要性,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正确地邀请他人参加宴会,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理由邀请他人。

白展禄参加相亲认识一个女孩,两人几番交谈觉得对方还不错,于是便想着约出来见见。

但是白展禄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理由,最后以自己爷爷过寿为理由邀请对方。

女孩听后觉得白展禄太过轻浮,两人还没有见过面就想着见家长,便以自己身体不太舒服的理由婉言拒绝了邀请,后来两人慢慢断了往来。

恰到好处的宴请不仅能够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大大提高办事的成功率。如果能够给对方一个欣然赴宴的理由,那这次请客的目的就能够成功一半。

苏强想要请同事吃饭,联络彼此感情,但他又害怕同事拒绝,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理由。

他突然想起来自己之前买彩票中了两万元的奖项,于是便不停在公司高调宣布自己中奖的事情,邀请所有同事周末参加聚会。

同事觉得他这也算是一件喜事,可以沾沾喜气,外加周末也没有什么特别要忙的事情,便欣然接受。

苏强将这次聚会安排得合理舒适,不仅巩固了同事交情,还给领导留下了办事牢靠的印象。

请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才能让对方欣然赴宴却是一个永恒的难题,如果我们请客时使用的理由不恰当,只会让对方心生恼怒。不仅如此,一次失败的邀请不仅会对自己的自信心造成打击,还会给人留下办事不力的印象。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找到一个恰当的理由呢?

首先我们要善于巧立名目,借花献佛。我们有时候想要请人吃饭,又没有合适的理由,于是就会对对方直言,这种方式对亲朋来说或许没什么问题,但是对待陌生人或是不太熟悉的人,就会让对方心生戒备。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或许我们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其他目的,只单纯想请对方吃顿饭,但是对方心中却会猜疑,害怕欠下人情债。

所以寻找一个相对合理的请客理由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请客的理由五花八门,随处可见,像日常聚会、生日、乔迁、工作调动、饯行等都可以成为请客的理由。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中寻找恰当的理由,在适当的时机,轻松自然地向对方发出邀请。只要我们寻找的理由与现实偏差不大,对方又没有太过重要的事情,一般都会应承下来。

其次根据宴请对象区别对待,理由不可一视同仁。很多人在宴请对方时,只想要寻找合适的理由,却没有注意对方的身份,这也是造成对方拒绝赴宴的重要理由之一。我们常说“酒桌无身份”,但是在向对方发出邀请的时候这个身份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面对不同的人时,我们的语言、行事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邀请领导要心怀敬重,寻找的理由也要“正大光明”,切忌以私人理由发出邀请;宴请客户的时候要以诚待人,胸怀坦荡,请客的理由要能拿上台面,避免引发对方猜忌;宴请同事要以情动人,可以寻找一些比较私人的理由,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控;宴请下属的时候要展现出亲和力,寻找的理由也要更贴近生活,除了年会以外,尽量避免以工作为由;宴请异性的时候要以礼为先,理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发生变动,但却要保持对对方的尊重,注意对方的意愿。

最后待人坦诚,语气亲和,有时候诚挚相邀比任何理由都管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受到,一句“走吧,我请你吃饭”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我们会听出不同的意思,这其实就是语气与态度的问题。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想要宴请对方吃饭,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对方能够前来赴宴,那么我们在向对方发出邀请的时候就要摆正自己的态度,让自己的语气更显亲近,毕竟没有人会喜欢别人高高在上,一脸施舍的表情宴请自己。

请客虽然是一个很实用的社交方式,但想要做好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就让我们先从邀请对方赴宴开始。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的邀请理由,那么相信我们成功的次数会越来越多。6.给送礼一个妥帖、恰当的理由

在我们生活工作中都会遇到类似的场景:出差吃到比较美味的食物想着带回家送给亲戚品尝;用不到的小物件会随意送给邻居;逢年过节好友间会互送礼物;登门拜谢也会送上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

我们常说“礼尚往来”,可以说送礼已经成为我们日常交流的一种方式。但是送礼也需要有一个妥帖、恰当的理由,没有好的理由不仅会让对方心生排斥,还会伤害到彼此的感情。

王典与朋友一起报名驴友团,但王典自小身体较弱,负重爬山对他来说难度不小,还不到一个小时就累得走不动道。

带队的人是当地的导游,见此便主动帮王典接过背包,一路上都很照顾王典。

一天过去了,王典与驴友团里的朋友相处融洽。

王典在与朋友离开之前,总觉得应该感谢一下导游,便说:“你这几天帮我背包真是辛苦了,这根手杖就送给你吧。”

导游听后脸色微变,但出于礼貌还是接过手杖,但是转头就将手杖扔到深山里,之后也不再与王典联系。

送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用的交际方式,但是也要注意一定的方法。会送礼的人“千里送鹅毛”也会让人心中温暖,认为彼此情义非凡;不会送礼的人就算送辆豪车,也会让人心中硌硬,甚至直接拒绝礼物。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恰恰在于我们送礼时所用的理由。一个妥帖、恰当的理由,不仅可以降低收礼人的防范心理,还能够抬高礼物的价值,拉近彼此的关系。

余富仁年前与朋友一起做生意,后因某些原因与朋友闹掰。他心中一直觉得愧疚,想要弥补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后来朋友做生意亏了钱,连房子都拿去抵债。余富仁便邀请朋友来自己家,帮自己照看几天房子。他借口说自己全家要去国外,房子放着没人住总是不好,麻烦朋友帮忙。

朋友其实也知道余富仁这房子相当于是送给自己住,只是顾及自己的面子,但自己确实困难也只能接受。

后来两人关系渐渐缓和,过去的矛盾也成功化解,连带着两家关系也越来越好。

送礼的时候词不达意,往往造成彼此的误会。而这,就需要在事先准备好一个能够让彼此都欣然接受的理由。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理由更有说服力呢?

首先,摆正心态,消除自身送礼的心理障碍。很多人在送礼的时候总是觉得浑身不舒服,这种情况往往会被对方感受到。一旦对方认为我们送礼是心不甘、情不愿,或者心中有所诉求,自然也就会拒绝我们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学会摆正自己的心态,只有我们自己送得自然,对方才能够没有心理负担地接受。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自己的语气,给别人送礼的根本原因是想要维持或者拉近彼此的关系,那么说话的语气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总是用高高在上施舍对方的语气跟对方说话,那么就算我们送的礼物再珍贵,也会让人难以接受。

其次,送礼的时候淡化目的,假借他人之口帮助自己送礼。有时候我们直接给对方送礼会引起对方的猜忌,或者会让对方心怀顾忌,从而拒绝收受礼物。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巧借他人之口来达成目的。比如说我们送一些土特产可以说是家里托人送来让大家尝尝,这样借用“家里人”来送礼,既可以避免尴尬,也更显自然。

再次,送礼的时候不妨转一个弯,从收礼人的身边人送起。

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将礼物送给对方亲密的人,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和朋友产生矛盾,之后我们可以给朋友的情侣或长辈送礼,让对方帮我们求情,这种方法往往比直接送礼效果要好得多。

二是拜托对方亲密的人转送,其实这种方法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只是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而已。我们上学期间,喜欢一个女孩想要送她礼物,往往会请她的舍友帮我们转达,这种方式往往要比当面送礼的效果好得多。

最后,就是为他人着想,以“借”代送。我们在给对方送礼时候,为了避免对方产生过高的心理压力,可以选择说是借给对方,或者也可以说卖给对方,然后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这样既可以顾全对方的面子,又可以让对方承我们的情。

送礼说难也难,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重要是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只要能将送礼的理由说到对方的心坎里,那么对方就不会轻易拒绝我们的礼物,从而更好拉近彼此的关系。7.讨好的场面话要说得恰到好处

讨好的场面话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很多人却对此心有抵触。其实不然,讨好的场面话本身并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说,抱着怎么样的心态去说。

讨好别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低俗,这也可以是我们对于对方的肯定,和对他人的赞美。将讨好的场面话说得恰到好处,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达成目的,还能够让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

白雪莱和男友相处已经五年,两人的关系不仅没有变淡,反而越来越甜蜜。

每当朋友问起白雪莱维持恋爱关系的秘诀,白雪莱总是会笑着说,做一个会讨好男友的小女人就好。

每次出去逛街,男友问白雪莱意见的时候,白雪莱总是会说一句“听你的”;每次男友下班回家,她总是会道一声“辛苦”;有时候男友工作不顺,她也会主动安慰男友。

但是白雪莱的讨好却并不是毫无原则的,涉及家庭、思想、理想等问题的时候,白雪莱总是会据理力争到底,绝不退让。

虽然如此,两人的关系却越来越亲密,年后就要商量婚事。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将讨好的场面话说得恰到好处呢?

首先做到基本的尊重,记住对方的基本信息。我们大多数人宁愿绞尽脑汁地想着自己的措辞,变着法地讨好对方,也不愿意花些心思记住对方的名字。其实讨好对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直接记住对方姓名,说一万句讨好的场面话,也不如直接喊出对方只提过一次的名字有效。这使得我们讨好的话语更加具备说服力。

其次要有足够的包容,想要讨好对方就要学会接受对方部分缺点。包容对方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讨好,只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而已。其实仔细回忆一下,以包容的方式来讨好对方,这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情侣之间,母女之间,都是以包容的方式来讨好对方。但是这种方法却需要把握尺度,我们可以在语言上对对方保持溺爱,但在行为上却要注意避免,一味地包容就会让对方变得得寸进尺,同时我们可以选择包容对方的小过失,但涉及原则性问题就要坚决拒绝。

再次勇敢表现自己,进行适当的调侃。我们很多人在说讨好的话时,都会陷入一种误区,就是认为讨好对方就要一味说对方的好话。其实不然,被我们讨好的人,可能每天都会听到不同形式的赞美,也会见到各式各样的讨好,渐渐地也让对方产生一种“审美疲劳”。这就好比天天都吃满汉全席,但时间长了也会吃腻。所以我们想要讨好对方的时候,也可以选择采取调侃的方式,既能博对方一笑,活跃气氛,也可以借机展示自己。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调侃对方一定要显得自然,不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是为了调侃而调侃。同时也要避免调侃对方的缺陷,比如面对一个很在意自己身高的人一味调侃对方“小矮人”,就会让对方恼羞成怒。所以调侃的时候需要选择对方身上那些不痛不痒的小缺点,这让才会让对方一笑而过。

最后学会把握时机,在对方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对方身边。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们在说讨好的话时,也要注意对方所处的环境。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公共场合,就要避免不必要的讨好,否则这只会让对方感到尴尬,让周围人心生不满。

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对方的心情转变自己讨好的语言,在对方难过的时候安慰对方;在对方开心的时候用调侃的语气说几句俏皮话;人前称赞对方同时客观评价对方;人后不遗余力地抬高对方……这都是讨好对方的表现,但却要注意场合与对方当时的心情,只有恰到好处地讨好,才能说到对方的心坎里。第二章 知晓禁忌,拿捏尺度不越雷区半步1.“打人不打脸,说话莫揭短”永不过时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在面对这些缺陷的时候,如果我们处理不好,伤到对方的面子,就会严重影响彼此的关系,甚至不利于自己日后的人际交往。

童其彦有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同学之间聊起了工作的事情。

他听到一位女同学说自己在报社工作,工资不到三千,便忍不住出言挤对:“这工资在我们公司连扫地的阿姨都不如。”

女同学听后脸色都变了,但是童其彦却仿佛没有看到一般,继续开口道:“不过也还好,在你们那个三线城市也算勉强能养活自己。”

女同学心中一肚子气,但不知道该如何发泄,最后只能咬紧牙关,勉强不让眼泪掉下来。

这时其他同学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童其彦,但童其彦却丝毫没有悔意,最终和大家闹得不欢而散。

后来同学们渐渐与童其彦疏远起来,就连过去关系不错的朋友也开始减少联系,但童其彦却并不在意。直到后来发生变故需要向他人求助而无果的时候,他才开始后悔那天的举动。

我们都知道,如果受伤了就需要小心呵护,避免二次伤害,防止伤口感染。但有时候我们语言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远远要比二次伤害还要严重。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到大都会反复被人触及自己的“伤口”,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我们童年最大的阴影。每当我们出现失误,心情低落的时候,所迎来的并不是关心与安慰。父母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我们,这种感受无异于是在我们伤口上撒盐。

我们既然知道了这种感受,那么在我们涉及对方缺陷的时候就更应该小心谨慎,能避免尽量避免,不要对对方造成二次伤害。

安娜自小学习钢琴,一次参加钢琴大赛,她在登台的时候,不小心划破自己的礼服。这时候舞台的灯光已经亮起,安娜已经没有办法回头,只能硬着头皮上台演出。

开始的时候安娜一直有些忐忑,害怕自己的形象影响到观众与评委的打分。但是当她弹奏完毕,所有的评委都不禁为她鼓掌,在点评的时候也丝毫没有提及礼服的问题,只是单纯在点评安娜的音乐。

后来安娜渐渐长大,成为远近闻名的钢琴家。她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坦言道,她最难忘的一次演出就是这次比赛,评委们避开她的“短处”,而赞美她的音乐,这使得她的自信得到很大提升。

后来安娜甚至常常在公开场合自称是几位导师的学生,对几位导师的尊重溢于言表。

我们常说“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这其实是在告诫我们要顾及他人的面子,避免随意谈及对方的短处。只因大多数人都比较爱惜自己的脸面,也就是所谓的“好面子”。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呢?

所谓的“不揭短”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直言对方的短处,二是不言及与对方短处相关的内容。

不直言对方的短处,其实就是要学会尊重他人,回避对方的缺陷,给对方留个面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出于某种目的,喜欢揭穿他人的缺点,并且肆意传播,不仅对他人造成生活上的困扰,甚至还会带来名誉上的损失。但是仔细回忆一下就不难发现,这种人极其容易遭到他人的厌恶。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尽量避免他人的短处,尊重他人,给他人留个面子,其实也是在保全我们自己的脸面。

另外,我们光是避免谈及对方的缺陷还不够,还要避免谈及与对方缺陷相关的内容。俗话说“当着矮人,别说矮话”,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这句话永远也不会有过失的时候,我们只有学会在与他人交谈时的时候避免谈及对方的短处,才会在人际交往中无往不利。2.抬高自己不需要依靠贬低别人的方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这么一种人,他们总是喜欢不遗余力地贬低他人,通过这种方式来抬高自己。这种行为总是让人心生厌恶,我们遇到这种人时也会有意疏远。

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有与他人产生竞争的时候。而竞争之中的相互贬低已经快成为一种常态。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贬低对方的同时,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贬低,这种行为不仅会让对方怀恨在心,还会影响周围不相关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尚益山自己经营了一家海鲜馆,但是开业没有多长时间,他便发现街道对面也开起来一家海鲜馆,两家店铺相距不到五十米。

尚益山眼见着对面分走了自己客源,心中有所不甘,便让员工在店门口挂上一条横幅,上面写道“对面海鲜真难吃”。

这么一来自家生意明显变好很多,就在尚益山暗暗得意之时,对方也挂出一条横幅“对面海鲜已过期”。

尚益山心中有气,不停想着新的方法诋毁对方。两家斗得死去活来。

就在这时一位食客将这件事发到网上,渐渐引来工商局的关注。工商局调查过后,对两家老板进行了批评教育。两家为此付出了高额的罚款。

通过贬低对方的方式来抬高自己的人,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误区。

常常看小说或者电影的朋友都知道,一个作品之所以能让人产生畅快淋漓的感觉,关键在于对手的衬托,但这种衬托却需要对方有足够的实力。就好比我们观看复仇者联盟,因为灭霸是漫威宇宙中最强大的人物之一,所以主角们费尽千辛万苦打败灭霸后才会衬托出主角们的强大。如果将反派换成一个普通人,那么就会让我们感觉这些超级英雄也不过如此。

所以,贬低别人并不是一个抬高身价的好方法,甚至还会给人留下一种“无能”的印象。

李传芳与同事竞争主管,在面对考核的时候主考官让她介绍一下自己。

但是李传芳并没有急着夸赞自己,而是先细数竞争对手对于主管这一职位的优势,结束之后却加了一句“相比于他们,我也具有他们所不具备的优势”。

接着李传芳便开始介绍起自己的经验,毕竟这是她所具备的最大优势。

通过之前的铺垫,主考官们更加肯定李传芳对自己的描述,再三思量决定将她提升为主管。

同时李传芳为竞争对手说话的事情传了出去,几个同事都佩服她的人品,并没有对公司的决定产生不满,反而尽心尽力辅佐李传芳完成工作。

谈及抬高自己,总是会让我们很多人心中有些反感,认为这是说谎的一种表现。其实不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有需要竞争的时候,抬高自己只是为了体现自己的竞争力,让别人更容易发现我们身上的优点,从而得到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不依靠贬低别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呢?

首先学会毛遂自荐,勇敢地展现自己的优点。我们很多人不愿意抬高自己,或者说是不屑于这么做。其实抬高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优点,也更加容易让他人发现我们的才能。这就好比广告一样,很多产品的效果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距,而造成知名度天差地别的原因,就要看广告宣传的力度是否到位。而广告其实就和我们的抬高自己没有太大差别。

但是我们在抬高自己的时候要注意语气。以一种谦和的语气介绍自己,就不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还可以给对方留下比较好的印象,让对方更加容易接受自己。同时我们在抬高自己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自己的优点上,对待自己的缺点一笔带过即可。

其次适当地抬高对手,将对手当作自己的陪衬。我们怎么看待对手,往往决定我们最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就好比举重比赛,不同重量级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所以抬高自己的时候,可以选择适当抬高对手,以此来衬托自己。

最后要讲究实事求是,避免自吹自擂。很多人之所以对抬高自己的行为表示反感,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很多人错将抬高自己当成了自吹自擂。其实抬高自己和自吹自擂完全没有关系,前者只是为了展现自己的优点,后者却是为自己披上虚伪的外衣。

依靠自吹自擂,就算一时得到了好处,却会将我们架在一种与自身能力不符的平台,导致我们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处处受限。所以我们在抬高自己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实事求是,只有真实可靠地介绍自己,才能让他人了解并重视我们的能力,让其得到应有的展示舞台。

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适当的方法,我们完全不必要贬低对方就能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并且可能还会使得彼此间的人际关系更加牢固。3.道理越辩越明,关系越辩越远

俗话说:“镜子越擦越亮,真理越辩越明。”

辩论总是和求知不可分离,一个道理我们越是争辩,那么我们对于这个道理的认知也就越高,甚至我们还会在辩论中不断地得到提升。

但是关系却并非如此,我们在与人争辩的时候,我们的关系随着我们的争辩而越来越远。

朱明丽毕业后选择与朋友进入同一家公司,两人在公司形影不离,很多项目都由两人共同完成。

一次两人合作的项目没有达到客户要求,两人被经理一顿猛批。

回到工位后,朱明丽心中不忿,认为项目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朋友给自己提供的数据产生偏差,便前去找朋友理论。

朋友也不甘示弱,直言:“我当时给你说过数据可能不准,是你自己着急要用,非要使用未完成的数据。”

朱明丽听后更加生气:“你负责的数据都搞不明白,那你还能干什么!”

朋友一气之下决定日后不再与她合作,后来两人渐渐反目成仇。最后两人都被公司劝退。

在很多事情上其实并不存在是非对错,所造成的差别无非是因为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罢了,一味与他人争论,想要让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只会让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远。

柴磊和朋友一起经营一家超市,某次进货时,两人无意间进购了一批卖不出去的货物,一时让超市损失惨重。

这次的失误,其实已经很难鉴定到底是谁的过错,或者说两人都有责任,只是责任大小的区别。

柴磊不想在这个问题上与朋友争辩,她主动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还安慰朋友说:“只是损失一点钱而已,还到不了吃不起饭的地步,没什么大不了。”

朋友听到柴磊的话也深受鼓舞,他重新振作起来,与柴磊一起将超市慢慢做大,两人的关系也变得比过往更加亲密。

我们常说“难得糊涂”,其实在人际交往中更是如此,我们出于某种原因,很多问题并不愿意细谈,一味地争辩只会将这些问题拿到台面上,导致我们的秘密被公之于众。我们对于其他人可能看法不太一样,但是我们看待争辩者,也就是那个将问题拿到台面的人,一定会心生埋怨,从而会有意地疏远。

所以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必要与对方争辩个明明白白,有时候“糊涂”才是真的智慧,才能够让彼此的关系更加长远。

那么具体什么情况下我们要避免与他人争辩,防止彼此关系渐行渐远呢?

首先是在面对对方失误的时候。当我们因为个人失误给自己或他人造成损失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自责。但是当他人对我们进行指责,将所有责任都推到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又会感到恼怒,忍不住上前与之争论。所以,在我们面对对方失误的时候,首要做的不应该是与对方争辩是非对错,这除了让对方恼羞成怒以外,对我们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与其这样,倒不如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谈,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其次在面对对方缺陷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优点,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如果肆意与对方争辩这些缺点,无异于是在对方伤口上撒盐,这时候对方自然会感到生气,从而渐渐与我们疏远。所以在面对对方缺陷的时候尽量避而不谈,就算无法避免也要一笔带过。

再次是彼此间观念产生分歧的时候。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待同一件事物我们都会存在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只不过是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在面对彼此观念产生分歧的时候,一味地争辩很难让对方转变观念,除了让两人争个面红耳赤以外,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效果。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后退一步,保留自己的观念,同时不去轻易质疑对方。

最后是在涉及对方隐私的时候。我们都会存在自己的隐私,而隐私之所以称之为隐私,其根本原因就是自身不想过多地让人知道。随着我们的争论越来越凶,我们泄露出去的隐私也会越传越广。当闹得人尽皆知的时候,对方可能对待那些知道隐私的人毫无办法,便会将矛头直指我们身上,会认为是我们的行为才造成如今的局面,最终也就形成彼此间关系越来越远。

道理越辩越明,关系却并非如此,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智慧,不争不辩反而能够让彼此的关系更加长久。4.吵得再凶,也别进行人身攻击

我们与人争吵的时候说话总会变得肆无忌惮,这时候争吵往往会演变为人身攻击。

而这种人身攻击所带来的伤害却是永恒的,并不会随着争吵的结束而消散,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深,最终成为彼此感情之间一个无法修复的裂痕。

朱庆丰与朋友一起参加创意大赛,结果很快便落选,心情不好之下不免有些抱怨:“我就说你这个设计不行,当初要是听我的也没有这么多问题。”

落选之下,朋友心情也不太好受,听了朱庆丰这话忍不住反驳:“按照你的设计说不定连海选都过不了。”

几番辩论下来,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吵得越来越凶。朱庆丰渐渐失去了理智,他什么都顾不上,只想着在语言上战胜对方,伤害朋友的话也随之脱口而出:“你也不想想你是什么文化水平,当初要不是我带你出来闯荡,你到现在还只是个小文员,一辈子也混不到头……”

朱庆丰说得越来越刻薄,朋友渐渐沉默下来,整个空间只余下朱庆丰自己的声音。

渐渐的,朱庆丰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他想要道歉面子上又过不去,只得眼睁睁看着朋友远去。

后来朱庆丰向朋友道歉,朋友虽然原谅了他,但两人之间却一直存在着隔阂,日子一长便断绝了来往。

我们都知道人身攻击的坏处,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尤其是在彼此争吵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恶语伤人的话很容易脱口而出。很多的时候,话一出口我们就开始后悔,但这时候我们无论做些什么,也往往变得于事无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自己情急之下,将双方的争吵演变为人身攻击呢?

首先我们要就事论事,避免胡搅蛮缠,肆意翻旧账。如果有人问最令人厌恶的争吵方式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是翻旧账,这是最容易将双方争吵演变为人身攻击的方式。要知道争吵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双方达成某种统一,让事态得到完美解决,而翻旧账对此却毫无作用。

那些我们翻出来的“旧账”,都是些彼此不想面对的事情,是过往的伤痕。肆意翻旧账无异于是在伤口上撒盐,这不只是对对方的伤害,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在这些伤害的刺激下,我们很容易将人身攻击的话脱口而出,最终使得事态无法弥补。

其次争吵也要保持理性,不可滥用口头禅与“经典国骂”。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口头禅,甚至也是因为我们的口头禅才让我们的语言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使我们的语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却与国骂相关,甚至本身就带有侮辱性的意思,平时可能大家当成一句玩笑,一笑而过也不深究,但是在发生争吵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对方视为刻意的人身攻击。所以越是在争吵之中,我们越应该慎用,甚至避免说口头禅,防止对方将此误会为人身攻击。

再次争吵要把控范围,不可以偏概全,进行地域歧视和地域攻击。地域歧视和地域攻击,其实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地域黑”。在日常闲聊或者开玩笑的时候,我们对于“地域黑”都会感到比较反感,会认为这是一种歧视,更何况是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所以我们在争吵之中要避免以偏概全,尤其不能使用地域歧视和地域攻击,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最终演变为人身攻击的情况。

最后幽默不等于讽刺,争吵之中慎用讽刺,避免对方误会。我们在生活中为了彰显自己的幽默,有时候会运用到讽刺的方式,这在双方心情都比较好的时候,往往能够起到调解气氛的作用,大家听后也往往会一笑而过。然而在双方心情不佳,尤其是在发生争吵的时候,这种讽刺就完全不会给人留下玩笑的意味,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将讽刺看作是一种对方对于自己的人身攻击。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们在争吵中一定要慎用讽刺,正常的就事论事即可。

我们很多的遗憾,都是在争吵之中发生的,其中彼此的人身攻击就占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吵得再凶,我们也要注意分寸,避免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这才能有效防止我们做出后悔的事情。5.不要热情过度,让人避之唯恐不及“为什么我热情帮助他人,对方却不领我的情?”“为什么我对她就像对待亲妹妹一样,她反而有意与我疏远?”“为什么他待人冷淡却受到欢迎,我热情好客却不受人待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热情已经成为我们的标准优点:评价主人可以说热情好客;评价孩子可以说热情好动;评价工作可以热情似火;就连我们在填写人物评价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词语就是热情。这给人留下一种“只要热情总没错”的感觉,甚至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热情待人,总能够得到对方的回应。

然而在生活中,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我们越是过度热情,就越是会使对方与我们疏远。

陆滇威听说朋友要来家中做客,激动得一晚上没有睡好觉,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接待好朋友。

天还没亮,陆滇威便早早来到车站等候,一直等了几个小时才接到朋友。回到家后,陆滇威又是一阵嘘寒问暖,搞得朋友都有些不自在了。

最让朋友接受不了的是吃饭的时候,陆滇威热情过头,不停为他夹菜。朋友刚刚拿起烟陆滇威就打火帮他点上,这让朋友感到有些尴尬。

朋友有事要走,陆滇威却不停挽留,最后甚至还来了一出“十里相送”,这让朋友感到有些不耐烦。

后来,朋友便很少再来陆滇威家做客,甚至开始有意与之疏远,渐渐与他断了联系。

生活中总会有这么一种体验,我们的热情非但没有获得对方的感激,反而会遭到对方莫名其妙的冷处理,甚至抗拒与反感。此时,我们心里就会滋生出“一种对方辜负自己好意,不知好歹”的委屈情绪。

可事实上,这并不能埋怨对方,热情过度本身就是一种对他人的伤害。

吴珊珊是刚毕业的应届生,虽然参加工作没有多长时间,但处理人际关系时游刃有余,热情待人,又不会忽视自我。

有一次她见同事因为处理的文件出现问题,导致下班也不肯回家,便提议自己留下来帮忙。

同事婉言拒绝后,吴珊珊也没有坚持,便自己先行回家。

后来两人相熟以后,同事向吴珊珊求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她也会帮忙,在同事不需要帮助的时候,她也不会过度热情。

两人就这样看着关系不近不远,没想到最后却成了要好的朋友。

生活中大家总是对推销人员存在着一种莫名的抗拒心理,特别是在自己明确表示不需要,甚至反复地拒绝后,他仍向你喋喋不休地陈述时,这种抗拒就升级为反感,甚至厌恶。

过度的热情,其实并不能让人感到愉悦,有时候反而会给人强烈的沉重感,从而产生反感甚至排斥。这在心理学上,叫作“心理卷入程度过高”。即个人在心理上与环境的关联程度过高,容易过度为他人操心和受他人影响的心理情绪。

而对于这种心理卷入程度过高的原因分析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解释是,其本身具有不自信的特质,害怕别人对他进行否定与排斥。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不够自信,希望从他人身上得到肯定。事实上这种习惯性地过度关心别人的生活心理和行为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甚至可以说他骨子里存在一种自卑。由于对自身的不自信,害怕别人否定自己,所以便首先否定别人,然后再尝试引导别人进入自己的思维框架,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甚至崇拜。

摒除那种世俗的偏见,究其根本原因,其实便是他们存在着强行改变我们生活习惯的企图,我们下意识中,对自我做出一种名为抗拒的保护。

而这一种无意识下自我保护的本能,叫作防御机制。

当某些东西尝试改变我们的固有思维时,防御机制就会立马被激活,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抗拒。而如果此时对方没有选择适可而止,而是反复尝试去改变,甚至攻击时,在防御机制的催发下,便会进行有效的反击,便会不自主的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因子:反感,厌恶,甚至愤怒。

仔细想想,这种过度的热情,其实与推销人员并无二致,都是在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产品”,唯一的区别便是他们向别人兜售的是自己的三观。

甚至从某些意义上来说,这种过度的热情比推销员更招人抗拒与反感。

因为这种热情多发生于朋友、同学或者同事这种长期产生交集的关系之中,无论从信任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时间的长度出发,显然会对彼此之间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们都知道,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都存在一个身体上的安全距离,过了那个距离便会让人觉得不自在。同理,也可以将之延伸到心理上。

其实,生活本就艰难,与其花过多时间关注他人的生活,倒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充实自己,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对朋友的热情适可而止。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与原则,亦存在不同的思维与三观,给彼此一个安全的空间即是对彼此情感的尊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