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13:11:03

点击下载

作者:陈海权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零售学

新零售学试读:

前言

Preface

零售业的变革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变革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零售业用了10余年的时间走过了日本近50年、美国近100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走出了独特的发展轨迹,在与国外零售企业的碰撞和交会中,不断引入新的理念和业态,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中国本土零售业在与跨国零售企业的同台竞争中,竞争力得到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如苏宁、国美、百联等超过千亿元规模的大型零售企业。根据日本瑞穗银行的预测,2019年中国的零售额有望与美国持平甚至赶超美国。这是中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的标志,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加入中国零售业。

不过,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零售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中国加入 WTO 后本土零售企业和跨国零售企业(又称跨国流通企业)与龙共舞之后,零售业态在不断分化,零售观念在不断调整,精细化管理成为竞争的新课题。二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触网成为众多零售商的新课题。

如果说顾客是企业的“上帝”,那么零售是商品体现其价值的最终环节。零售业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的行业,不仅是城镇大众的聚集地,还是社会文化的承载者。倡导高品位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零售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本书结合商业的变迁,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零售业的基本知识,对零售业的发展规律与本质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论述中,加入了丰富的企业案例,以加深读者对零售业的理解。本书还对“互联网+零售”的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详细阐述了零售业的创新之道。

本书的雏形是作者在日本学成归国后在暨南大学和日本兵库县立大学上课的讲义以及给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培训过程中积累的相关材料。作者结合近年零售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搭建了本书的框架结构。本书内容体系完整且紧跟我国零售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结合电子商务时代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通过案例展现零售业背后的发展,解读企业的最佳实践成果。同时,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暨南大学的共同资助。在此,谨对所有有助于本书出版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作者将在重印之时对不足之处加以纠正。陈海权于暨南大学明湖苑2019年2月8日第一章 走进新时代的零售业【主要内容】(1)1999年:中国零售业界大变天(2)第一次流通革命在中国(3)我国传统零售业的薄弱性(4)互联网引领中国第二次流通革命(5)新零售人才培育面临巨大挑战

在零售行业,你只要有激情,就会有大量的机会。

很少有企业能提供这样的机会:你在加盟两三年后,就成为采购人员,负责采购价值5 000万美元或上亿美元的商品。——杰伊·贝克:美国科尔士百货公司(Kohl's Corp)总裁案例导读 我们身边的零售

当我们想要买一件衣服时,你会想去哪里买呢?是隔壁的超市,是远一点的百货公司,还是在市中心或者郊区的购物中心?似乎它们有点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当我们走进身边的超市,里面似乎有我们生活中很多的必需品,如肉类、饮料、水果、蔬菜、文具……但是当我们想在里面买一支进口钢笔,或者买数码相机的电池时,我们却发现里面没有这些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超市里面的货品似乎总是摆放得有一定的规律,同样的货品有时堆在一起,有时又放在架子上,有时还有一张彩色的纸条在货品上面。这些又代表什么呢?

近年来,网络零售兴起,一批电商平台崛起,电商改变了消费行为,正在引领中国零售业的大变革,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零售,我们似乎对它很熟悉,但是里面又似乎有很多学问。本章,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零售业。一、1999年:中国零售业界大变天(一)连锁超市时代的到来

1999年,中国零售业界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当年,国家内贸部公布了中国零售业50强,这是我国第一次将传统百货公司和连锁超市混合排名。排行榜中,传统百货公司在10强排行中只占了4席,将半壁江山拱手让给了大型连锁超市。1999年年底,中国有连锁企业1 500家,各种形式的门店2.6万个,销售额达到1 500亿元,同比增长50%。长期稳坐中国零售业龙头老大位置的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公司被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超过,位居次席。这意味着数十年来以传统百货商店为主的中国零售业,将逐渐进入以连锁超市、百货公司为主,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业态多样化时代(见表1-1),连锁超市已经开始在国内零售市场中逐步确立领导地位。表1-1 1999年国内零售企业前10名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二)百货公司的惨败

对比1998年和1999年的销售额增长幅度,传统百货公司更是呈现日薄西山的没落之态。50强中销售增长呈负数的10家企业中有9家为百货公司。北京王府井百货股份公司高居“榜首”,增长率为-28.2%。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公司、广州百货大厦、广州友谊商店股份公司、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公司、中兴—沈阳商业大厦、北京蓝岛大厦、北京燕莎友谊商城和天津滨江商厦有限公司紧随其后,增长率均为负数。连锁超市后来居上的原因是:①相对于传统百货公司包袱较少,人员素质比较高;②大量借鉴和引进了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国外超市最早进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因此沿海城市学习国外管理经验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深圳万佳在与同城的世界零售巨头贴身肉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丰富了经验,抓住了市场机会,增强了实力。(三)零售业的可能性

2018年7月,《财富》杂志发布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尔玛”)居于首位。2018年,沃尔玛的营业收入是5 003.43亿美元,这使零售企业沃尔玛连续五年居于世界500强之首(见表1-2)。这一消息使全世界零售行业为之一振,大家似乎从零售业这一传统而古老的行业中看到了新的生机。表1-2 沃尔玛营业额和排名变化情况(2000—2018年)

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公认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全球500强企业中约10%是零[1]售企业,美国50强企业中约20%是零售企业,全球财富排行榜的前10名中有6名从事零售业。另外,美国140万家零售商每年创造着超过2万亿美元的销售额,有近2 000万人在从事零售终端的工作,这几乎与从事制造业的人数不相上下。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提高、增强。实际上,1992年至2002年,我国商业增加值在8%~8.9%。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跨过4万亿元大关,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25.24倍。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11万亿元,2009年增长了15.5%,达到了近13万亿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23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10.7%,2015年是30万亿元, 2014年是27万亿元。可以看出,社会商品零售业已成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力量,流通产业已成为国家必不可少的支柱产业之一。二、第一次流通革命在中国(一)超市的起源与发展

1.超市在世界的发展

超市(Supermarket)是零售业的一种新型业态,最早于1930年出现在美国。它的出现带来了商业的第二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方式,极大地促进了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见表1-3)。表1-3 零售业态发展史

环顾世界零售业的发展趋势,超市压倒百货公司已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世界零售业50强中,超市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销售额占到50强销售总额的35%。如果加上折扣店等新业态,比重甚至超过了40%,而百货公司的销售额只占到50强销售总额的14%(见表1-4)。表1-4 2016年世界零售业巨头前20名排行榜续表

2.连锁经营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连锁经营在20世纪初就出现过萌芽,但是规模小,管理落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自选商场”。真正的连锁超市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走过了艰难的创业期后,现在已经成为全国商业领域各种零售业态中增长最快的业态之一。

1990年,广东东莞虎门镇糖烟酒公司创建了我国第一家连锁超市——美佳超级市场。随后国内的超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91年9月,上海联华超市有限公司在一个居民区开出了第一家正规的超级市场(超市的运营采用了国际上的标准做法),在800平方米营业面积内供应近3 000种日用品和副食品,从此拉开了中国商业创新的序幕。1996年后一批世界级大型超市(家乐福、沃尔玛等)相继进入中国。与此同时,各地纷纷出现区域性的单体或连锁超市,如上海华联、武汉中百超市等。从此,超市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见表1-5)。表1-5 中国百强连锁企业的发展情况(2001—2017年)续表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以及媒体报道整理。(二)跨国零售巨头推动中国第一次流通革命

1992年7月,我国开始允许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日本八佰伴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截至1999年年底,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的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只有28家,经地方政府批准的共有277家,引进资金约20亿美元。1999年,在全国商业零售企业排名榜上,第三名和第九名分别是家乐福(总部在法国)和沃尔玛(总部在美国)。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全球零售企业,分别于1995年、1996年进入中国。

自2004年12月,中国流通领域进入全面对外开放阶段。从那时开始,外资流通企业在中国市场实现全方位扩张(见表1-6)。面对外资零售企业“大军压境”,国内企业普遍感到空前的竞争压力与生存危机。在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繁华商业地段,外资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超市拉走了大批客源。一些城区的商业地段改造,也不得不通过引入著名的外资超市,才能提高该商圈的档次和人气。表1-6 在华外资零售企业的店铺扩张情况 单位:个续表注:2015年,欧尚与大润发合并为高鑫零售公司;乐购在2015年已并入华润,故2015年无数据,2016年为华润数据。(三)新业态、外资的影响以及大型本土零售企业的出现

1.新业态和外资的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型零售业态的涌现与迅猛发展对市场经济的发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彻底打破了中国商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从网点布局、行业结构和商品流通规模等方面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商业格局。

特别是在外资零售企业不断地进入中国零售领域时,流通革命使过去生产领域的利润向流通领域中的分销领域转移。以市场消费需求为起点,围绕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求、创造崭新消费需求这三个需求,市场上不断涌现新的流通组织形式。(1)形成了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以第三方物流为纽带组成的供应链、销售链,形成了新型的分销体系。(2)形成了一批大型跨国流通企业集团。这些集团以连锁、特许连锁等形式,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企业的组织成本极小化,从而使企业的边际利润极大化。(3)形成了各种创新的经营业态。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店、无店铺销售等新型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内的流通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6年,中国的连锁百强销售额高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3.5%;门店总数11.4万余个,同比增长5.9%。短短的十余年,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走完了日本近50年、美国近百年的零售业发展历程。

2.大型本土零售企业集团的诞生

在国外零售巨头携带各种各样的新业态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零售业不仅善于学习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零售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拼搏,不断创新,积累了具有中国优良传统和现代特色的经验,从而诞生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培育了一大批观念新颖、目光远大、经营有方的零售精英。2002年,上海华联销售额达到214.73亿元;2003年,新组建的上海百联集团销售额达到700亿元,成为中国零售业的“巨无霸”。另外,苏宁、国美等家电连锁店以独特的经营模式实现了高速发展。2008年,国美、苏宁的销售额双双突破1 000亿元。苏宁云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云商”)、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电器”)自2008年连续轮流占据中国连锁百强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其高速成长的背后也反映了中国商业经营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大胆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6年5月16日公布的“2016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名单显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 735亿元的销售额和1 510家门店的连锁规模,蝉联中国连锁百强榜首,进一步巩固了其中国最大商业零售企业的地位。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电器”)、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沃尔玛分别以1 647亿元、1 035亿元、933亿元和767亿元(四舍五入后)的销售业绩排名第二至第五位(见表1-7)。表1-7 2016年中国连锁百强前10名企业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注: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排行榜中,前五位没有变化,苏宁云商突破2 000亿元大关,以2 433.4亿元、3 799店领先,详细见第五章。三、我国传统零售业的薄弱性(一)产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

总体来讲,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都未达到成熟阶段。虽然近年来我国零售企业经过不断发展,规模日益扩大,但仍无法与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相比。同时,国内的零售企业以小商店居多,特别是个体商店,比重高达92%。2012~2016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是9.0%、8.6%、8.0%、6.9%、6.4%。虽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依然比重较低,产业集中度较低。(二)结构不合理

我国零售企业扩大规模的方式主要是单体扩张,该方式限制了企业规模的发展,同时导致了产业集中度低。不同的行业、企业、地域之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导致企业组织结构松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型业态(如超市、折扣店、大卖场等)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东部沿海大中城市,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使流通产业发展显得非常不均衡,流通业呈现小、散、乱、弱的状态。(三)管理和技术落后

当代的零售业体现出了科学管理和高科技应用的竞争,它要求零售企业借助于各种新的技术设施,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不过,物流配送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依然是制约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物流配送能力差。目前连锁零售企业主要有四种配送模式:一是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二是直接请供应商配送;三是与供应商建立共同配送中心;四是委托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企业选择何种物流配送模式应结合零售自身的情况,但我国众多零售企业在选择物流配送模式时往往没有考虑零售业态的分类、商店的选址、商店的数量、商店是否配有内仓等影响因素,从而形成了配送能力较差的局面,难以发挥连锁经营低成本的优势。第二,信息化水平低,在信息化投资方面还有待加强。(四)经营缺乏特色

零售企业经营缺乏特色与其经营和管理理念落后有关。一是经营观念落后。我国零售企业目前普遍把“利润”,而不是“顾客满意”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工作重心停留在对顾客的“吸引”和“招揽”层次,而没有进一步推进到“服务”和“满足”上。二是业态布局不合理,结构失调。这主要表现在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而农村新型业态发展滞后,网点数量不多,规模普遍偏小,超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低价特征难以体现。三是业态选择存在盲目性。在百货业一家独大的时候,我国企业纷纷效仿,大力发展百货业。近年来,在无人便利店等新业态出现的时候,大家又都趋之若鹜。但这些企业都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经营业态,也没有体现经营特色,发挥各种业态的优势。(五)资本实力偏弱

长期以来,国内零售企业形成了依靠银行贷款、占压供应商货款的发展模式,自由资金或者从其他途径获得的资金比重很小,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窘境。而且由于货款结算不及时,导致进货价格偏高。而外资零售企业大多资金实力雄厚,它们利用资金优势买断经营,结算及时,进货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的10%~40%,在价格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给国内零售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四、互联网引领中国第二次流通革命(一)网络零售成为领军军团

电子商务是传统零售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标志性产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由此产生了线上购物网站。线上便捷的支付以及良好的体验,使人们更倾向于在网上购物。当今比较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有天猫、京东、苏宁云商、唯品会、亚马逊等。2015年,中国网络零售业凭借多年的高增长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体量,已占据全球网络零售市场最大的份额。根据eMarketer的统计,2015年全球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约为2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6%;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亚太地区零售额约为8.57万亿美元,约占全球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的38%,成为全球零售市场中占比最大的地区。

另外,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6万亿元,相比2014年的2.82万亿元增长了近1倍,实物商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6%,超过同年连锁百强约为8%的市场份额,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国家。2012年,电商企业首次被纳入全国零售百强榜单(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13年,天猫首次超越传统实体企业,成为中国零售业的王者。电商企业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不断提高,2015年7家电商的销售增速同比增长56.2%,销售规模占百强总额的41.7%。

2016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销售额达4.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5%,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1个百分点。电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百强企业中前6家电商企业的销售额共为2.47万亿元,同比增长34.2%,占百强企业整体销售额的比重为51.2%,6家电商企业对百强零售企业整体销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83.5%。其中,京东为中国最大零售商(自营+B2C平台+实体),大商集团为中国最大实体零售商,天猫为中国最大B2C零售平台。2017年,广大零售企业积极主动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创新步伐。2017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的销售额达到6.08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2016年提高7.5%。天猫和京东继续领跑,2017年销售额分别达到2.11万亿元、1.29万亿元。可以发现,中国的零售市场从跨国公司引领时代走向电商平台引领的时代。(二)消费需求升级弱化传统零售优势

自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习惯都发生了改变,呈以下特点:消费时间碎片化,消费空间虚拟化,消费商品多元化、个性化等。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和个性化商品的提供,希望卖家采用定制的形式向其发布商品。百货商店或超市不再是唯一的购物场所,在线购物在消费者生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午休、上班途中甚至深夜购物,购物时间零碎。

根据联商网的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七大零售业态的121家零售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16 828.77亿元,净利润达986.71亿元。其中,营收在10亿元以上的公司107家,实现营收16 752.98亿元,净利润达984.56亿元。营收在10亿元以上的107家公司净利润率较2015年有大幅度增长。其中,2016年阿里巴巴的净利润高达578.71亿元,同比增长35%(见表1-8)。这121家上市公司中包括55家百货购物中心、13家连锁超市、36家服饰公司、5家家电连锁公司、5家连锁药店、4家电商公司、3家休闲食品公司。

传统零售业以实体店为主要特征,经营标准化、客户群体清晰化是其固有优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削弱了传统零售业的原有优势,给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挑战。其中,连锁百货企业从2015年开始进入负增长状态。表1-8 2016年中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营收排行榜资料来源:亿邦动力。(三)线上线下融合是今后零售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斑马技术公司(Zebra)发布的亚太及全球零售行业的研究报告显示,亚太地区88%的零售商希望在未来四年内支持线上购物—店内提货模式,从而进一步完善全渠道购物,力争在2021年时亚太地区实现76%的零售商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到店服务。研究报告还显示,虽然在线和移动商务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但是全球91%的零售销售还是在实体店完成的。因此,72%的零售商计划重新构建供应链。

2016年是电商与实体店合作落地的一年,如天猫与银泰商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线上线下O2O融合发展;京东到家牵手欧尚,合作商超O2O,力推 “百万便利店”项目,还在线下开设了“京东母婴体验店”。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零售商家正在加大对供应链转型的投资力度,注重对库存状态的追踪,以进行促销;一部分零售商开始将大数据管理列为业务关键型因素,还有很多零售商将“线上购物,线下提货”作为重要目标。随着消费者的预期在不断变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零售业都处在转型中,物联网、机器学习/认知计算和自动化将会是全球零售商最关心的技术趋势。《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16/2017年)》显示,从2017年开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更加普遍,居民消费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伴随着零售业发展的宏观政策、技术需求环境的持续改善,《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国办发〔2016〕78号)的出台,为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指明了方向,营造了良好环境。今后,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全方位深入融合、多元消费场景、多业态协同提供一站式聚合服务等特征将日益明显。可以说,零售业在当今不断变化的时代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五、新零售人才培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随着互联网影响的不断深入,新零售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制约我国零售企业扩张的5大难题分别是人才、资金、企业内部管理、效益创造及风险回避与控制、学习与创新能力。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人才难题,而其余四个难题中,企业内部管理、效益创造及风险回避与控制、学习与创新能力等难题也与人才缺乏密切相关。例如,由于缺乏高素质人才,企业在解决组织架构调整、企业运作流程再造、企业文化整合、团队协作、供应链管理及改造僵化的管理体制等问题时会捉襟见肘。因此,一旦解决了人才问题,其他难题也可以迎刃而解。在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细分越来越复杂、利润越来越少的今天,零售企业急需高素质人才来降低运营风险、创造新效[2]益增长点。

网络零售、连锁店经营与传统零售那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交易模式已有很大不同。在技术方面,网络零售、连锁店经营对人才的要求与传统零售业不同,网络零售、连锁店经营需要大量的能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物流管理、冷冻保鲜等高新科技的人才。在管理方面,网络零售、连锁店经营对人才的要求也与传统零售业不同,从投资风险管理、选点布局、物流配送等宏观管理,到每一家店面的货品陈列、顾客人流线路、商品促销策划、店铺智能化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学问。

因此,运营连锁店、网络零售的高层管理者应该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一线具体负责操作的中低层管理人员还需要兼通技术与管理。六、零售业被重新定义与本书的尝试

在全球化、信息化、消费革命的大背景下,零售业的概念正在被重新定义。如何正确把握当今零售业的发展态势?我们认为起码要有以下视角,一是全球视野和零售跨国经营;二是国际化和本土化;三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四是高科技在零售业中的导入和应用;五是基于消费者视角的零售业态创新;六是零售经营模式和管理的创新。

本书将结合人类商业的变迁,全面、系统地介绍零售业的基本知识,汲取全球零售经典知识,对零售业发展的规律与本质进行详细的阐述,在论述中加入了丰富的企业案例,以便于读者理解。当然,本书还会分析“互联网+零售”的发展趋势,探索新零售时代的创新之道,特别是会结合近年来零售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紧扣我国零售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结合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致力通过理论和案例展现相关零售企业背后的发展机制,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本章小结】(1)1999年是中国零售业界的历史性时刻——连锁超市时代到来。(2)在1999年我国零售业50强前10名中,连锁超市就占了一半,而百货公司仅占4席。(3)新型零售业态的涌现与迅猛发展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彻底打破了中国商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传统格局,并从网点布局、行业结构和商品流通规模等方面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商业格局。(4)跨国零售巨头领导了第一次中国流通革命,本土零售企业与跨国零售巨头在中国国内相互争夺人才资源、商品资源、顾客资源及地理资源。(5)我国传统零售业的薄弱性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小且市场集中度低、组织结构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低、经营方式和观念落后、国际化程度低等。【本章重要概念】

连锁经营 业态多样化 电子商务 中国流通革命【思考与练习】(1)中国流通革命有哪些特征?(2)目前,中国零售业面临什么样的难题?主要瓶颈是什么?(3)你认为我国当前需要什么样的零售人才?【拓展阅读】 中国零售行业发展趋势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趋势

1.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新格局

实体零售与网络电商正逐步从独立、对抗走向融合、协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共赢。零售模式终将发展成面向线上线下全客群,提供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的新型零售模式。

2.多业态跨界协同趋势明显

在新零售时代,零售企业将围绕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开展业务,各类商业综合体将聚合教育、亲子、医疗、健身、旅游、商务等多样的服务业态,从以往单纯的购物中心逐渐转型为体验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体验。例如,天虹百货逐步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对旗下门店的主题场景、零售、餐饮与娱乐三大板块统一按照2∶1∶1的比例布局,为消费者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同时也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购物、休闲、娱乐需求。

3.社交化、场景化模式成主流

在互联网时代,以广告为主的单向传播方式效果不断衰减,口碑、信任成为零售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的重要因素。未来的零售企业将不再是纯粹的商品售卖者,而将成为整合资源、打造社交化业务生态、实现多方共赢的市场组织者。据估算,2020年中国社交电商商户规模将达到2 400万户,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未来5年零售行业将有10倍以上的拓展空间。

4.重构智能高效供应链体系

传统零售企业对全供应链控制能力较弱,信息传导响应不及时、供需错配导致了企业库存高、周转率低、商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未来,新供应链将实现全链条数字化,通过进行数据分析掌握消费需求,以需定产,柔性制造,深耕上游供应链,保障企业的差异化、高端化、定制化战略精准实施,最终实现零售升级。

5.社区商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在场地租金攀升、企业利润下降的大环境下,门店越开越小俨然已成为中国实体零售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便利店、精品超市、社区型购物中心等将成为零售企业寻求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伴随着中国社区零售整合化、全渠道发展进程逐步加快,投资成本低、成熟周期短的社区零售必将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从长期发展角度看,“小而美”的社区化零售业态更符合新形势下消费市场的客观需求。

二、急需解决的问题

1.传统经营模式亟须变革

零售业传统经营模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从零供合作方式角度看,仍有部分企业将入场费、联营扣点作为其主要利润来源。零售商引厂进店、出租柜台,不掌握商品终端,不参与销售过程,不直接服务消费者,自主经营功能衰退,市场敏感度低。二是从竞争方式角度看,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同质化较为严重,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现象突出,其中百货业中约87%的商品雷同。同质化必然导致过度的价格竞争,零售企业微利经营甚至无利经营。三是从销售模式角度看,一件商品从厂家经过层层代理商,再到终端销售店,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经过层层加价,价格虚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2.商业网点布局仍待优化

实体零售市场高度竞争。截至2015年,限额以上法人零售企业营业面积比2011年增长53.8%。同时,商业网点发展不均衡、结构性过剩、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凸显。从区域结构角度看,零售行业发展呈现东强西弱的特点,尤其是在连锁等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发展方面,西部与东部有很大差距。在城市内部,中心城区商业网点集中,商业体建设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重庆市五大商圈商业体量超过400万平方米,业态老旧,其中观音桥朗晴广场空置率逾40%。从业态结构角度看,大型百货店、超级市场饱和。据联商网的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范围内百货与购物中心业态关闭56家门店,大型超市业态关闭129家门店。而“最后一公里”社区商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每百万人拥有的社区便利店店铺数量上,我国大陆地区仅有54家。

3.成本高企压缩利润空间

随着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有效措施,流通企业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等有所下降,但受制于物流成本高、房地产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零售企业经营成本压力依然较大。从物流成本角度看,中国物流行业集中度低,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发展滞后,这导致了中间环节多、周转期长、效率低下等问题,物流成本依然偏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4.9%,比2015年下降1.1个百分点,但仍比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特别是冷链物流建设滞后,全国冷藏车人均保有量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农商品“最初一公里”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第一时间预冷、分级、包装、标准化,导致全国每年农商品损耗超过3 000亿元。从租金成本角度看,房地产价格上涨推涨商业地产租金,这在一线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

4.数据收集和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大部分传统零售企业的数据基础较为薄弱,数据管理技术落后,数据思维意识不强,在会员管理、商品管理等方面数据应用依然不足。从数据获取角度看,中国传统零售企业收集数据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POS机数据和历史交易数据,收集交易过程数据能力较弱,消费者行为数据缺失。

从数据应用角度看,传统零售企业数据管理技术较为落后,数据细粒度不够,数据标准化、数据孤岛问题尚未解决。

5.市场公平秩序尚待改善

近年来,中国在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领域、环节还存在不诚信、不规范、不公平的现象。

资料来源:搜狐网。[1].2016年数据,500强中有37家是零售企业,占7.4%。[2].对零售企业来说,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从外界寻求成熟的管理人才便是一种便捷的手段。行业间相互“挖人”现象严重,造成中高级管理人才非正常离职率高。北京、上海等地本土零售企业人才流失比例已经接近35%。第二章 商业的发展与零售业态【主要内容】(1)商业的诞生与发展(2)零售业的内涵和本质(3)主要零售业态的特征(4)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轨迹与特征(5)网络零售的发展

电子商务正在改写中国的商业史。——陈海权案件导读 华润万家经营的各种业态

华润万家(China Resources Vanguard Co. Ltd.,CR Vanguard)是中央直属的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世界500强企业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优秀的零售连锁企业品牌,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零售连锁企业品牌之一。华润万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华润万家、苏果、欢乐颂、中艺、华润堂、Ole'、blt、VanGO、Voi_la!、LEONARDO、VIVO采活、Pacific Coffee等多个著名品牌,其中超市业务已连续多年位居中国连锁超市第一位。

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使华润万家成为全国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品牌。2014年,华润万家与TESCO中国业务合并,这是民族零售品牌与国际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目前,合资完成后的华润万家已进入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250个城市,员工人数超过30万。截至2015年12月,华润万家拥有门店3 397家,实现销售额1 094亿元,成为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百强第一名。华润万家目前的业务发展区域已遍布华东、华南、华北、西北、东北、华中等地区,主营大卖场、生活超市、便利超市三种业态。其中,大卖场提供齐全的商品品种,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一站式”的购物需求;生活超市则以经营快速消费品为主,为现代城市居民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提供了便利;便利超市以社区居民为依托,突出了便利优势。

自成立以来,华润万家以持续改善消费者生活品质为己任,引领现代、健康的生活方式,三种业态优势互补,为消费者提供高质、超值的商品与服务。同时,针对细分市场,华润万家开拓了以中高消费市场为定位的Ole’创新业态。Ole’精品超市是华润万家旗下的高端超市品牌。

资料来源:华润万家网站。

思考题:什么是零售业态?华润万家主要经营哪几种业态?这些业态有何特征和差异?一、商业的诞生与发展概述(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人类发展史就是社会分工的历史。迄今为止,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商业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离。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表现为一个庞大、复杂的分类体系。国民经济分为以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金融业等为核心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同时,现代企业内部的分工也日益细化,形成了生产社会化、劳动社会化、商品社会化的新格局。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商品。它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出现。而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两个基本条件如下。

一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各行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产生了相互交换商品的需求。社会分工是人类社会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是人类需求多样化和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不同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商品的所有者,不能无偿地占有对方的商品,要想取得对方的商品,必须通过等价交换,即把各自的商品作为商品来交换。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条件,决定了劳动商品必然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其劳动的物质承担者,决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经济交往关系的实现形式。(二)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

社会分工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每个行业的经济规模和效益;另一方面,加强了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产生。这种相互依赖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所谓交换,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相互交换劳动商品,以满足各自需要的经济行为。后来,商品交换演变为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①从偶然的商品交换到经常的商品交换;②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③从简单商品流通到发达商品流通(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三)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1.商业的产生

商业产生的历史前提是简单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存在(货币产生,买卖分裂,为商业的独立提供了直接的可能性)。同时,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产生,使再生产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的统一。交换是再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前提。

但是,生产与交换又是相互矛盾的,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的矛盾;第二,生产和交换两种职能在空间上的矛盾;第三,生产和交换两种活动方式的矛盾(技能上的矛盾)。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一个专门从事交换而不从事生产的“组织”产生了。商业就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组织”。

2.商业的一般含义

商业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从生产中独立出来,专门从事商品购销活动。它是通过组织商品流通来获取盈利的经济活动,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商业的基本职能及其特点

媒介商品交换,组织商品流通,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业的基本职能。商业职能的特点有:①商业的基本职能是媒介商品交换;②商业在执行自身职能的同时,也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③商业职能具有一般性。

商业的派生职能可以分为4类。①调节职能。生产和消费在时间、空间、数量上隔离,产生供给与需求的不一致。商业通过商品调运、储存,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这也是商业的重要经济职能之一。②融资职能。商人要卖,必须先买,暂时对消费者实行资本垫付。商业的融资职能还表现在预购、赊销上。③风险职能。商业风险来自于商品产销间的矛盾:商业的垫付垫支使生产和消费的风险转化为了商业的风险。④信息职能。商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介,不仅熟悉市场情况,还可以利用市场经营活动和消费需求分析所获得的大量商务信息,通过传递,起到引导生产和消费、提高商品销量的作用。

4.商业的分类、特征与贡献(1)商业的分类。

商业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按业种进行分类。业种是指为满足消费者的某类用途需求而形成的商业营业种类,特征是“卖什么”。具体而言,按业种分类,商业分为生产资料商业和消费品商业,消费品商业又可以分为零售、餐饮、娱乐、服务等。

二是按业态进行分类,即按商业的经营方式或商品销售方式进行分类,也叫经营或销售方式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常用于零售商业的分类。业态是指为满足某类目标顾客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式或商业营业形态,特征是“怎么卖”。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店、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都属于业态的类别。

三是按流通阶段进行分类,即按商品流通所处的阶段进行分类,商业可分为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

四是按流通范围进行分类,即按商品流通的空间范围进行分类,商业可分为国内商业与国际商业。

商业的分类如图2-1所示。图2-1 商业的分类(2)商业的特征。

第一,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具有就业机器功能。第二,进入与退出难度较低,竞争激烈。第三,具有技术进步的从属性。商业对技术的要求低,只要能发掘市场,用心经营,经营者就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润。这使得商业企业在技术开发上动力不足,更倾向于使用现有的成熟技术。第四,行业集中度较低。商业作为竞争性产业,其进入与退出难度较低、政府管制少、投资少、收益见效快,使得商业市场上存在无数的“玩家”。当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商业企业要想在这个市场上扩大市场份额,将要投入较高成本。(3)商业的贡献。

一是对国民经济总产值的贡献。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投资、进出口和消费。其中,进出口、消费都与零售业有着直接的关系。零售业一边引导生产,一边引导消费,零售商业实际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加速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对充分就业的贡献。商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正因为有这个特征,商业才成为一个对充分就业有特别贡献的产业。一国就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商业发展水平。三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商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四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商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就是商业为政府提供的财政收入的多少。商业对财政收入贡献的大小,可以用商业税收总额及其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例来衡量。五是商业对城市功能的贡献。零售商业属于“城市服务产业”,良好的商业设施能够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城市形象。六是对国民福利的贡献。商业在提高国民收入、提供消费者闲暇、满足消费者爱好这三方面与国民福利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5.商业的发展(1)五次零售革命。

零售业态的变迁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技术变革的必然产物。纵观人类商业史,流通发展历史上大致发生了五次零售革命(见表2-1,详见第四章)。表2-1 世界普遍公认的五次零售革命续表

第一次零售革命表现为百货商店的产生。百货商店最早于1852年产生于法国巴黎,它的诞生打破了前店后厂的小作坊运作模式,是零售商业对以机械化为基础的大批量生产体制的直接反应,标志着零售业第一次重大革命的开始。百货商店的诞生带来了两方面的变化:在生产端,支持大批量生产,降低了商品的价格;在消费端,百货商店像博物馆一样陈列商品,使购物成为一种娱乐和享受。由于兼顾了成本和体验,百货商店成为一种经典的零售业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二次零售革命表现为连锁商店的产生。百货商店产生后,随着现代大工业的发展,零售业急需一种与大工业规模化的生产要求相适应的零售业态。1859年,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A&P)建立的第一家连锁门店被人们视为世界上最早的直营连锁店。连锁商店建立了统一化管理和规模化运作的体系,提高了门店运营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连锁商店分布范围更广,选址贴近居民社区,使购物变得非常便捷。

第三次零售革命表现为超级市场的诞生。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经济大萧条背景下,消费者不断缩减日常开支。另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激发了人们一周一次购物的行为。超级市场在继承百货商店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在经营方法上进行了创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要,开创了开架销售、自我服务的模式,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

第四次零售革命表现为仓储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的出现。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行为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新型业态不断诞生,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

第五次零售革命表现为网络零售、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零售变革。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零售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前几次技术革新对零售业的影响。互联网、电子商务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理念,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更优质、更廉价、更广泛的商务服务。另外,由于大数据、云计算、VR 等新技术的应用,零售业经营与管理变得更智能、更智慧。(2)批发业的发展。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商品购销量逐渐增大,流通范围不断扩展,使生产者和生产者之间、生产者和零售商之间进行直接商品交换的难度加大,因此专门从生产者处直接购进商品,再转卖给其他生产者或零售商的批发商业产生了。批发商业的产生,使商业部门内部有了批发、零售之间的分工,产生了一种不与消费者直接发生关系的商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批发商业正在被重构。例如,深圳怡亚通以消费者为核心,以物流为基础,以完善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为载体,以互联网新技术为共享手段,构建七大服务平台,全面覆盖流通行业里的500万家终端门店,紧密聚合品牌企业、经销商/渠道商、物流商、金融机构、增值服务商等各大群体,致力于打造一个跨界融合、平台共享、共融共生的B2B2C/O2O供应链商业生态圈。二、零售业与零售业态(一)零售业和零售业态的内涵

1.零售业的内涵

零售是一种交易形式,是将商品或服务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也是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商品的一种商业活动环境,使消费者从零售商店里获得消费品及与消费品有关的无形服务。

零售业是指以向消费者(包括个人和社会集团)提供所需商品及其相关服务为主的行业。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最后阶段。传统零售业的特征如下。①直接将商品出售给消费者,不包含各类批发商和进出口商。②出售的是生活资料,而非生产资料。③出售的是有价商品而非无偿服务。④属于流通领域而非生产领域。因此,零售业的职责就是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价格,用恰当的形式向需求者提供恰当的商品。

2.零售业态的内涵

要明白零售业态的内涵,首先要弄清“业种”和“业态”的关系。“业种”是指“卖什么”;“业态”是指“怎么卖”,也可以理解为营业形式。

零售业态即零售店铺的营业形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是指零售业的经营者在店铺这一零售业经营的具体场所,采用或实行的各种经营战略的总和。

零售企业经营者以特定目标市场为对象,对店铺的选址、备货、规模、价格策略、销售方法、附加服务和设施等经营内容进行决策。这些决策的结果就形成了零售业态。不同的经营内容,不同的决策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业态,这些业态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形态。因此,在理论上,零售业的形态可以无限增多。(二)中外零售业态的分类

1.不同国家业态的发展均有不同的路径

发达国家的多业态发展格局,欧美国家用了100多年才形成,日本作为后发展的发达国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用了差不多50年时间才形成(见图2-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使这些发达国家在漫长岁月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零售业态,仅用了十多年就全部涌入我国。

2.国际上零售业态的一般分类(1)对于零售业态的分类,目前国际上主要以零售店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营业时间、服务功能、价格策略等为分类依据。图2-2 日本零售业态变化图(2)美国把零售店分为百货店、超级市场、折扣店、一般商店、服装专卖店、仓库俱乐部、药店、方便店、杂货店等九类。(3)日本对零售业态的分类与美国基本相同,但增加了自动售货机、邮购及无店铺销售形式。

3.我国零售业态的分类

各种新兴业态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以来发展势头强劲,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打破了传统百货商店这一单一业态的局面。我国理论界对零售业态的研究滞后于现实,不仅理论界自身对零售业态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而且与国内商业主管部门对业态的规范意见不尽一致。

1998年,政府统计系统中的贸易统计年报开始增设零售业态统计。当时,研究和设计我国零售商业业态统计时,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是我国零售各业态的发展水平和所处的生命周期;二是统计上的可操作性。我国按照零售业态发展的客观进程,在国际通行的业态分类总体框架下进行必要的合并,把零售业态分为四大类进行统计,即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业(专卖)店和其他。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国民经济统计中依然采用业种的分类。国家统计局在第三次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础上新编了2016年版,将零售业划分为9个大类,具体分类情况如表2-2所示。表2-2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零售业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9月20日发布的资料改编。(三)主要零售业态

1.百货商店

百货商店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集中了若干专业的商品部,向消费者提供多种类、多品种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零售形态。在国外,百货商店是时尚生活的引领者。百货商店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引领了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百货商店经过了三个发展时期,1880年至1914年是百货商店的发展期,1914年至1950年为百货商店的成熟期,1950年以后为百货商店的衰落期。

百货商店的特点如下。①拥有豪华店堂,从事大规模经营,营业面积在5 000平方米以上。②地处城市中心或交通要道,能在较大范围内吸引大量消费者。③经营商品的范围广泛,品种繁多,小批量,高毛利。④管理上实行商品部制,由各部门负责商品计划、销售业务、商品管理并实行独立核算。⑤采取柜台销售与自选(开架)销售相结合的方式。⑥采取定价销售方式,可以退货。⑦兼营一些其他项目,为消费者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2.超级市场

超级市场是实行自主服务和集中式一次性付款的销售方式,以销售包装食品、生鲜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需求的零售业态,普遍实行连锁经营方式。超级市场是采取自选销售方式(自助服务),以销售大众化生活用品为主,满足消费者一次性购买多种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零售形态。

超级市场产生于1930年的美国纽约,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超级市场经过初期的迅速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在发达国家已进入成熟阶段,其后发展速度逐步放慢。进入20世纪80年代,超级市场又开始发生一些重要的变化:一是超级市场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二是商品和服务向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三是在经营业态上转向细分化。

超级市场的种类如下。①按照组织形式不同,超级市场分为独立超级市场和连锁超级市场。②按照经营特征不同,超级市场分为传统超级市场和新型超级市场。③按营业面积的大小,超级市场可以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自动售货店。④按商品的组合和目标消费者不同,超级市场可以分为精品超市、一般超市。

超级市场的主要特征如下。①商品构成以食品、衣服、日用杂货等日常必需品为主,可基本上满足消费者一次性购齐生活用品的要求。②采取开架自选,实行自我服务和一次性集中结算。③薄利多销,商品周转速度快。④商品新鲜、洁净,明码标价,并在包装上注明商品的质量和重量。⑤实行商品部经营管理制度,按部门陈列出售商品。⑥店址主要设在居民住宅区或郊区,有停车场。⑦具有一定的规模。⑧结算点多设在出口处。

3.专业店与专卖店

专业店一般是指经营一类或几类商品,拥有专业知识丰富的销售人员,可提供适当的售后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对某大类商品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如服装店、家具店、花店等。也有人认为专业店还应包括专门经营某一特定消费对象所需商品的商店。常见的专业店有时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