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最新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17:15:38

点击下载

作者:(英)斯威夫特著,张健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格列佛游记(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最新版)

格列佛游记(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最新版)试读:

出版说明

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新课标”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课标”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着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新课标”2011年版对实验稿中的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书目作了增删与改动,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新趋势和新的课程理念。为此,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最新版),丛书所选书目均为“新课标”所推荐。为帮助学生阅读,每部书前都有一篇“

导读

”文章和“

知识链接

”,深入浅出地介绍该书的有关内容重点,提示相关知识点。版本完善,注释详尽,译文准确,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是这套最新版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的主要特点。其内容更广泛,知识更实用,针对性更强。它会成为中小学生朋友的良师益友和广大中小学生家庭的必备藏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2012年5月导读

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十八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出生在都柏林,父亲是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遗腹子,由叔父抚养成人,曾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和牛津大学,最后于一七〇一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一六八九年他前往英格兰在他的远亲威廉·谭博尔爵士处任私人秘书;一六九四年返回爱尔兰成为国教会教士并开始担任神职。后来他曾再返伦敦,先后参与辉格、托利两党的政治活动,结交了诗人蒲柏等一批文友,并孜孜不倦地勤奋笔耕。一七〇四年,他的《书之战》、《木桶的故事》等作品结集出版,前者嘲笑经院派腐儒,后者讽刺基督教不同教派之间的争吵夺权。他写的政论时文,包括担任托利党《考察报》主编期间抨击一七一〇至一七一三年间英法战争的文字,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此外,他的一些诗作以及写给女友的那些亲切而生动的信(先后结集出版)都得到很高的评价。

一七一三年,安女王任命斯威夫特为都柏林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的主持牧师。一七一四年女王逝世,断绝了他重返伦敦政坛的希望。然而,正因为他被放逐到了帝国的边缘,才得以更真切地目睹被压迫者的苦难,完成某种立场转变。他开始把以往不大看得起的爱尔兰人称为“我们”。他不安地注意到爱尔兰的经济状况持续恶化。一七二〇年,在多年沉默之后他发表了一篇号召爱尔兰人使用国货的政论文章。一七二四年的《布商的信》借一布商之口猛烈地抨击英政府出卖向爱尔兰提供铸币的特权、损爱尔兰大众的利益以肥少数人之私囊。“布商”得到了爱尔兰民众的热烈支持,迫使英国当局改变了计划。一夜之间,斯威夫特几乎成了爱尔兰人眼中的英雄。他的脍炙人口的讽刺文《一个小小的建议》(1727)更是以辛辣的笔触痛斥了英国在爱尔兰的殖民统治。

斯威夫特晚年因病搁笔。在他留下的诸多优秀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当数《格列佛游记》(1726)。《格列佛游记》被不少人看作是深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读物。格列佛仿佛是孩童——在小人国利立浦特,他随心搬移各种人和物,像是摆弄玩具;流落到大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后,他又如幼儿在成人世界里,感到惊恐而无奈。但是,过于强调这一面会或多或少掩盖作品的思想意义。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剑。首当其冲被评点和挖苦的,即是当日之英国,也即世界上第一个正在成型的“现代社会”。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地是小人国。在那里他一只手就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小人国的人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工匠,无数绳索,九百负担起重、搬运任务的“大汉”、一万五千匹“高大”御马,等等。在如此这般的一个缩微国度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免显得渺小委琐。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你争我斗,势不两立;相邻的国家不但想战胜并奴役对方,还要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之类鸡毛蒜皮的“原则”问题。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于是指望升迁的满朝文武纷纷冒着摔断脖子的危险研习这种杂耍技艺;为了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缠在腰间的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做各种可笑的表演。这个小朝廷处处令当年的读者想起英国。就连陷害格列佛的财政大臣佛林奈浦也被认为是以那时的英国内阁首脑瓦尔浦尔为原型的。

小说第二卷里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英国。格列佛长篇大论地向大人国国君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挣面子”的事。不过,用大人国的眼光看,英国是利立浦特般的蕞尔小国,它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产生的恶果。格列佛讨好地表示愿把制造军火的方法献给国王。他吹嘘说,火药枪炮威力无比,能使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国王惊诧万分:他“那样一个卑微无能的小虫”竟有如此残忍的想法!于是国王说格列佛的同胞是“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中最有害的一类”。斯威夫特的讽刺还横扫了英国社会其他许多重要方面。如:第三卷里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的描写是直接针对英国皇家学会的,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种种忧虑;有关勒皮他岛一段则影射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总之,在十八世纪早期,秩序更迭、工商繁荣、物欲张扬、政界腐败、党争激烈及对外扩张等等共同构成了英国生活的主旋律;而斯威夫特则敏锐抓住了时代的特点和弊病,痛下针砭。

这部小说不但抨击了社会现状,还有意识地模仿了某些语言和文体。格列佛在小人国抄录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赞颂国王是“举世拥戴”的“万王之王”,“脚踏地心、头顶太阳”,等等。但是,无处不在的格列佛眼光提醒着我们那位国君不过身高十几厘米。“言”与“实”的巨大差距令人捧腹。格列佛在抄下“领土广被”一语后,还在括号里不动声色地解释道:“周界约十二英里”。括号里的话带出了本分的医生兼生意人格列佛先生实事求是的叙述风格。他似乎并无意评论,只是在忠实客观地为我们解释利立蒲特尺度。然而,随着这句解释,那“直抵地球四极”的无边领土就陡然缩为周边不过十余英里的弹丸之地,讽刺的锋芒脱颖而出。

更重要的是,《格列佛游记》作为一个整体是对一种文学题材、体裁和风格的全面讽拟。叙事采用第一人称,开篇也说小康人家的小儿子预感命中注定要出门远航,等等,处处让人想起红极一时的鲁滨孙。不过,格列佛出海发家的心态未能长久维持。在小人国和大人国宫廷的双份经历使他对君王的恩宠和地位的沉浮有了透辟的体验和见解。他在大人国里曾被一农民拿来展览并出售。他看出主人靠他“赚钱越多就越贪婪”,哪管他累死累活,小命难保。被置于受剥削利用的地位上,人家的发财活动看起来自然也就不那么光采夺目了。这使格列佛的旅行成为与《鲁滨孙飘流记》迥然不同精神历程——他没有成长为合格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坚,而是变成彻底的异己者和批评者,从而否定摈弃了鲁滨孙式的自我提升的人生计划。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格列佛的游记是对鲁滨孙们的评论,故意营造的相似最终是为了凸现精神上的决裂。

在一个更深的层面上,斯威夫特的讽刺还直指人性本身。格列佛当过“巨人”又当“小人”,从而使纯粹的旁观者立场不复存在。读者不得不随着他在绳技表演等似乎陌生而古怪的事物中认出身边熟悉的事物,认出自身的局限,看到荒谬中的常情,常情中的悖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评常常进而转化为对人性的怀疑。关于“钱”的那段的深入肯綮的议论就是如此。在第四卷也即最后一卷里,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慧(马)国,向他的马主人解释说:“我们那里的耶胡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婪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他谈人的“天性”,所列举的其实是十八世纪英国人的言行方式,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长足发展之际的特定世态和心态。只是斯威夫特们看到全社会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愿地被金钱所奴役驱使,不由得要对人的本性生疑。

在这一卷里,小说从内容、风格到叙述人定位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此前,小说尚有一层与航海日志等一脉相传的“科学”“理性”外包装。格列佛反反复复地历数各种东西的数量、尺寸和比例,使小说世界与我们的常识世界相衔接,说服读者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被描述的景象的合理性和可信性。但是这时数字罗列和各式账单统统都消失了。简洁明了的文风虽然依旧,但被描述的已是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下等动物耶胡(yahoo)。斯威夫特不断用种种难以消受的细节——如人形动物耶胡如何脏,如何臭,如何屎尿横飞、贪婪刁蛮等等——来刺激读者不堪负担的感受能力;逆启蒙派把人视为“理性动物”的说教而行,把日益被文明所压抑的人类的“肮脏”生理活动推到文字的前台,显现于光天化日之下。格列佛本人不但成了直接的议论者和讽刺者,而且从马国归家以后行为极其乖张任诞,几乎也沦为被挖苦的漫画形象。由于这种种描写,很多人(包括名作家萨克雷和赫胥黎等)认为斯威夫特“厌恨人类”。但是另一方面,伏尔泰却把他称为“英国的拉伯雷”——因为,像拉伯雷的作品一样,《格列佛游记》与民间文学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其恣肆的笔触和狂欢化的想象其实是高扬生命旋律的。可以说,斯威夫特以其特殊方式折射着他所存身的社会的两面性:既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更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也许因为今天的地球人大都生活在所谓“现代社会”中,斯威夫特的讽刺和寓言两百多年后读来仍尖锐淋漓、字字见“血”。在yahoo的幽灵极有反讽意味地成了计算机网络“明星”的年月里,人们不能也不应忘却斯威夫特的怀疑和绝望。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二〇〇〇年三月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一、作家介绍

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著名讽刺作家,政治家和诗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兼有爱尔兰和英国的血统。1695年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起初写诗,一生创作了不少涉及面很广的诗篇,但不及他的讽刺作品有影响。1704年他的讽刺散文《一只澡盆的故事》发表,从此出名。1726年10月他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在伦敦出版,并获得成功。此外,他还写有寓言小说《书籍之战》和《木桶的故事》。

二、作家评价

斯威夫特对英国的政治,尤其对英国在爱尔兰的统治,有亲身的体验和深刻的认识。——杨周翰、吴达元、赵萝蕤:《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剧作家盖埃和谢立丹,小说家菲尔丁和诗人拜伦,在他们创作的个别方面,乃是斯威夫特的追随者和继承者。——阿尼克斯特:《英国文学史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斯威夫特对人类自足自信越来越激烈的抨击,或许显得与当时许多文人宣扬的科学乐观主义很不合拍。他对人性堕落的感触,对人类未能实现理想行为准则,未能体现自然或神意和谐的强调,应被视为喧闹的18世纪讽刺传统的一部分。——安德鲁·桑德斯:《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三、作品评价《格列佛游记》全书,尤其是前二卷中,情节和细节都极生动滑稽,富有童话色彩,许多场面使人难忘。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如象征影射、直接谴责、反语、夸张、对比等。——杨周翰、吴达元、赵萝蕤:《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格列佛游记》是一篇对人性的讨论。总的说来,这部书的概略如下:第一卷主要涉及现代政治的实践,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的;第二卷涉及古代政治对一种类似古罗马或斯巴达的模型的实践;第三卷涉及现代哲学对政治实践的影响;第四卷涉及古代乌托邦政治用作判断现代人希望理解的那类人的标准。——阿伦·布卢姆:《〈格列佛游记〉的一篇大纲》,诺顿出版公司1973年版

四、关于讽刺小说

讽刺小说是小说按照题材划分的一种类别(一种形式),具有用夸张的手法和嘲讽的态度揭露、抨击社会的黑暗和时弊的特点。古今中外很多著名作家,如外国的马克·吐温、欧·亨利、果戈理等,中国古代的吴敬梓,现代的鲁迅、老舍等,都曾运用这种文学形式批判、挖苦他们所处时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现象及各种人物,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五、斯威夫特与英国文学的讽刺传统

18世纪初期的英国文坛,长篇小说萌芽,尤其游记小说盛行。这些作品的内容通常描写意外地发现了新大陆,并且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有所收获。斯威夫特对当时的英国社会和文坛现状十分不满,他的作品,无论是游记、散文、诗歌,还是杂文,通常与当时的政治问题有关,写得很有深度,表现了他揭露时代恶德与缺陷的才能。他认为,“有许多事不能用法律去惩罚,宗教与道德的约束也不足以使这些干坏事的人改正;只有把他们的罪孽以最强烈的字眼公之于世,才能使他们受人憎恨。”《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这一主张的成功实践。它的问世开创了英国小说讽刺艺术的先例,树立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应该说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要点提示】

一、《格列佛游记》的现实寓意《格列佛游记》描写了航海家格列佛在四个不同的国度所遇到的奇闻趣事。小人国实际上就是当时英国的缩影。作者借小人国里的高跟党和低跟党之争嘲笑英国两个不同政党间的论争;吃鸡蛋的大端派和小端派的争论是指英法之争;跳绳选官之事讽刺政坛腐败。大人国的所见阐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大人国的民风淳朴,实行的是有教化的、有教养的君主政体,国王贤明而正直,法律也能保障国民的自由和福利。这就是作者的开明君主的主张。飞岛国的科学家,从事于从黄瓜中提炼阳光,复原人粪这类虚无缥缈、毫无结果的科学研究。他们不但脱离人民,而且敌视人民。他们采用残暴的手段对付当地的居民,稍有叛逆,就驾飞岛阻隔阳光,甚至压在居民头上。这是对英国对于爱尔兰的殖民统治和压迫的揭露。贤马国里的居民分为两类:智慧的会说话的马是善良、高贵而有理性的动物,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而形状像野兽的牙乎是贪婪、凶恶、嫉妒的损人利己者,它们是罪恶的化身。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的否定以及对宗法社会制度的文明的偏爱,实际上是对人类文明的反思。

二、虚构和现实的巧妙结合《格列佛游记》的情节和人物虽然纯属虚构,然而却以作家生活的现实世界为基础,如发生在小人国里的种种荒唐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以当时英国统治者的腐败和罪恶行径为对应的,因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再如飞岛国中的可恶行为讽喻的是英国对爱尔兰的统治。这种手法运用得巧妙,并且不失严肃,给人强烈的真实感。【学习思考】

一、了解18世纪的英国历史背景,结合阅读同一时期的游记体小说《鲁滨孙飘流记》,思考斯威夫特创作《格列佛游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弄清其创作动机,从而深刻理解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

二、经历了两百八十年,时代也已变迁,然而《格列佛游记》,尤其是其中的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仍在各国流传,依然吸引读者的兴趣。你是否考虑过其中的奥秘何在?(季风编写)

译本序

一《格列佛游记》是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这本书约在一七二一年开始写作,一七二六年出版。

斯威夫特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政治形势变化较多的时代。一六八八年英国发生政变,资产阶级历史学者美其名曰“光荣革命”,而实际上这次政变的结果不过造成了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妥协。马克思说:“‘光荣革命’,把奥兰治的威廉拥上统治者的地位时,又把地主式的[1]和资本家式的货殖家,拥上统治者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从此确立,议会和内阁成为统治阶级剥削压榨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有力工具。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推行的土地、税收和殖民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这是英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英国存在着种种矛盾:有人民群众和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之间的矛盾,有各个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有作为宗主国的英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等。这种种矛盾相互联结,情形极为复杂。第一,英国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处境在当时是更加恶化了。英国的圈地运动早在十五世纪就已开始,继续进行了两百多年。十八世纪初年,新地主利用议会颁布的“共有地圈围法案”把民众土地当[2]作私有财产赠送给了自己。农民被赶出土地,沦为贫民。农民在苦难的岁月中,进行了斗争,顽强勇敢地抵抗议会圈地运动。

第二,英国统治阶级的内部也充满了矛盾。一六八八年政变后,掌握统治大权的是议会和执政党。十八世纪的英国议会是极端反动的,贪污腐化,黑幕重重。当时英国议会的两个政党,托利党和辉格党,都直接代表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过辉格党人和金融资产阶级更为接近,托利党和土地贵族更为接近罢了。两党轮流执政,争权夺利。在安女王(1702—1714)当政期间,最初由辉格党人执政,推行了十分好战的对外政策。托利党人利用英国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在一七一〇年末获得议会选举的胜利。以哈利和波陵布洛克为首的托利党人上台执政。从一七一四年起辉格党人重新执政,长达七十五年之久。两党之间和辉格党内都存在着种种矛盾。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辉格党党魁渥尔坡尔(据说小人国的财政大臣就是影射渥尔坡尔的)利用贿赂分赃的手段维持其长期的统治;他弄权忌才,排斥异己,在辉格党内形成一个集团。于是辉格党开始分化,一部分和渥尔坡尔结合,组成“在朝党”,另一部分跟托利党人合流,成为“在野党”。两党互相攻讦,矛盾很深。其实这些派系斗争并不是由于在政治见解上有什么原则的不同,而是由于争权夺利。

第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英国在十七世纪后半叶打败了荷兰,大事扩张海外殖民地,先后占领了东印度群岛的牙买加和巴巴多斯等岛屿。马德拉斯、孟买和加尔各答也先后成为英国在印度的据点。格列佛在航海途中也到过这些地方。十八世纪初叶英法两大殖民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冲突起来。一七〇一至一七一三年间进行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使英国占领了地中海的门户直布罗陀和北美洲的重要领土,开始建立殖民帝国,对殖民地人民进行疯狂掠夺。在英国国内,由于连年征战,国债增加,人民负担十分沉重。统治阶级贪污腐化,劳动人民日益贫困,两者之间的矛盾加深了。爱尔兰是英国的“第一个殖民地”(恩格斯语)。在十七世纪初年,英国就开始奴役爱尔兰。一六四九年爱尔兰的人民起义遭到克伦威尔军队的残酷镇压,经过疯狂的烧杀淫掠,爱尔兰遍地疮痍,民不聊生。在斯威夫特的时代,英国的政策是破坏爱尔兰工业的发展,使其沦为附庸国家,所以爱尔兰的经济陷于停滞,工商业凋敝,人民极为穷困。斯威夫特虽然是英国人,但他是在爱尔兰长大的,后来为了爱尔兰人民的利益,始终对英国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直接地或间接地反映了上述的矛盾。斯威夫特的讽刺杰作之所以深刻有力,就在于他对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也在于他能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二

江奈生·斯威夫特一六六七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父母都是英国人,父亲在他诞生前七个月逝世。他的生平和创作道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667—1710)。斯威夫特早年生活贫苦,寄居伯父家中。十四岁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他对这些科目都不感兴趣,却喜爱历史和诗歌,所以在校学习成绩不好。他毕业时,学院当局“特别通融”,才取得学位。一六八八年政变后,他回到英国,依靠亲戚情面才能够在吞浦尔爵士家中作私人秘书。吞浦尔是一位退休的大臣和外交家,住在发恩汉附近的穆尔庄园,栽花植树,著书立说,过着闲适的贵族阶级的剥削生活。斯威夫特由于自己没有社会地位,时常感到苦恼和屈辱。一六九四年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在奇尔路特作了不到两年的穷牧师,又回到了穆尔庄园,一直到一六九九年吞浦尔逝世那一年。

斯威夫特在早年就接触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开始养成分析事物的才能和锐敏的观察力。对于一位讽刺作家来说,这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他在穆尔庄园读了不少古典名著。但是他也受到吞浦尔“崇古非今”倾向的影响。他在这时期写了《书的战争》和《桶的故事》两部作品。它们是在一六九七至一六九八年间写的,但一直到一七〇四年才同时发表。《书的战争》的写作经过是这样的:古今作品孰优孰劣这个问题在十七世纪末年的英国学术界引起过一场争论。一六九二年吞浦尔发表一篇叫作《论古今学术》的论文。他推崇古代作品《伊索寓言》和《发拉利斯书简》,认为远非近代作品所能企及。威廉·渥顿著文驳斥吞浦尔的主张,他认为时代进步,今人作品胜古人,况且吞浦尔所推崇的《发拉利斯书简》系后人所伪托。当时学者查理·包义耳和理查·本特立分别加入古今学派展开论战。斯威夫特受了吞浦尔的影响,倾向于古学,才写了《书的战争》。吞浦尔崇古非今是十八世纪英国假古典派复古拟古反动文学主张的先声,事实上这种倾向代表当时封建贵族保守的要求,企图标榜古人作品和新文学相对抗。《书的战争》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写成的,就内容而言并没有进步意义;但是斯威夫特在这部作品中初次显示了他的讽刺才能,他对当时学究式的烦琐考证和脱离实际的学术研究予以尖锐的批评。他借用了培根在《新工具》中的关于蜘蛛和蜜蜂的比方,提出文艺和科学应该为人类服务,它们应该像蜜蜂一样为人类带来蜜和光,而不应该是一面肮脏无益的蛛网。

和《书的战争》同时发表的《桶的故事》却是一部意义深远的杰出的讽刺作品。斯威夫特这次把矛头指向教会,同时对于当时贫乏的学术、浅薄的文学批评和社会恶习也予以抨击。他通过三兄弟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天主教会、英国国教和喀尔文教派(英国清教徒)。他讽刺这些教派都自认为是基督教的正宗,遵照《圣经》的指示行事,事实上却阳奉阴违。虽然斯威夫特本人是英国国教的牧师,他却能大胆地批评了基督教徒的虚伪和无耻。《桶的故事》是英国启蒙主义者批评教会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斯威夫特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中期(1710—1714)。吞浦尔爵士逝世后,斯威夫特回到了爱尔兰,担任都柏林附近拉腊柯尔地区的牧师。他为了教会事务时常到伦敦去,一七一〇至一七一三年间在伦敦住了两年半。他在伦敦期间卷入了党派的斗争,很受托利党首领的器重。一七一〇年托利党人上台执政后,他担任了该党报纸《考察报》的主编。托利党人为大土地所有者,战争对于他们是没有好处的,因此他们为了迎合英国人民厌恶战争的心理,猛烈攻击辉格党人的好战政策。斯威夫特写了许多揭露辉格党人的贪婪和反对战争的小册子。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是《同盟国和前任内阁在发动和进行这次战争的行为》(1711)。辉格党人在十八世纪初叶执掌内阁政权,推行反人民的战争政策。英国和荷兰、瑞典同盟对法国进行长期的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却给资产阶级带来巨额利润。斯威夫特的小册子唤起英国人民反对战争,坚决要求统治集团和法国缔结和约,对反对战争的英国舆论起了重大的影响。斯威夫特当时所写的政论虽然是为托利党人服务的,但他反对几个殖民主义国家统治阶级争夺权益的战争,却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这一段政治经验使他对英国统治集团的贪污腐化和资产阶级的丑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七一四年托利党人失势以后,他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作圣派得立克教堂教长,终其一生。

晚期(1714—1745)。一七一四年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他对爱尔兰人民的苦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积极地号召爱尔兰人民为自由独立而斗争。一七二〇年他发表了《普遍使用爱尔兰的工业产品的建议》,主张爱尔兰人民发展自己的工业,拒绝使用英国货,以抵制英国殖民者的残酷剥削。一七二三年英王的情妇肯德尔公爵夫人获得了在爱尔兰铸造半便士铜币的特许状,又把它卖给了英国商人威廉·伍德,赚了一万英镑。伍德只要用价值六万英镑的铜就可以铸造价值十万零八百英镑的半便士铜币,可获暴利四万英镑。这对于贫困的爱尔兰人民是严重的威胁。斯威夫特就化名垂皮尔发表了几封公开信。他号召爱尔兰人民坚持斗争,一致拒绝使用半便士铜币。为什么伍德敢于以暴利剥削爱尔兰人民呢?他说那是因为伍德是一个英国人,又有要人朋友。英国当局在爱尔兰人民的群起抵抗的压力下,被迫减少发行额至四万英镑来缓和局势,并派出一位大臣到爱尔兰来镇压。凶狠的英国统治者是不肯轻易让步的,据说反动的英国首相渥尔坡尔曾经发誓要把半便士铜币塞下爱尔兰人民的咽喉。斯威夫特对爱尔兰人民说:“……你们要知道根据上帝的、自然的、各国的和你们本国的法律,你们是也应该是和你们的英国弟兄一样的自由人民。”爱尔兰人民在斯威夫特的领导和鼓舞下终于取得了胜利,英国当局被迫收回成命。但是《垂皮尔书简》却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它发出了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雄伟的呼声。斯威夫特在这一事件后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爱戴,成为爱尔兰人民的英雄。一七二六年他最后一次访问英国归来,都柏林人民为他鸣钟举火,并组织仪仗队把他送回寓所。

斯威夫特在晚期的作品中,斥责了英国统治集团的腐朽政治,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就在这个时期,斯威夫特完成了他的不朽的讽刺杰作《格列佛游记》(1726)。此后他还写了许多满怀忧愤的讽刺作品。最著名的一个小册子叫作《一个使爱尔兰的穷孩子不致成为他们父母的负担的平凡的建议》(1729)。斯威夫特用“反语法”提出了一个“公平、便宜而可行的建议”,指出爱尔兰人民已经贫困到什么地步,对残酷剥削爱尔兰人民的英国统治者提出了有力的控拆。

斯威夫特晚景凄凉。他年轻时就患脑病,晚年耳聋头痛日益加剧,最后几年精神失常,时常昏睡。这位杰出的讽刺作家于一七四五年十月十九日逝世。三《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国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格列佛游记》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的主要讽刺对象是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政治和各个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利立浦特的宫廷也就是具体而微的英国朝廷。小人国的统治阶级也和英国的统治阶级一样扩军备战,明争暗斗。高跟党和低跟党的差[3]别仅在于他们穿的皮靴后跟有高有低,实际上是一丘之貉。斯威夫特借此对英国议会中无原则的党派斗争予以无情的嘲笑。小人国的宫廷还利用宗教争端发动对外战争。利立浦特和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之间的战争就是由于人们吃鸡蛋时应该先打破大端还是小端意见分歧[4]所引起的,作者把天主教和新教的斗争比作大端派和小端派的斗争;利立浦特和不来夫斯古也就是英国和法国的缩影。两派都分别按[5]照自己的意图解释他们的《圣经》,本来《圣经》说的就是模棱两可,糊里糊涂,在这里斯威夫特表现了他对教会的批判态度。小人国的统治阶级也贪污腐化,争权夺利。利立浦特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候选人冒着跌断脖颈的危险表演绳技以达到爬上去的目的,爬上去以后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就可想而知了。朝廷官员也时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术高低获得各色丝线。小人国的官员腰里几乎没[6]人不缠着丝线的,这说明他们全是谄佞之徒。斯威夫特借此讽刺了英国宫廷和大臣的无能,全靠钻营奉承取得高官厚爵。小人国的大皇帝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只因他比臣子们高一个手指甲,就[7]令人望之肃然起敬,他也跟欧洲的君王一样野心勃勃,妄想称霸世界。在对不来夫斯古战争中,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舰只俘虏过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但是利立浦特皇帝还是贪心不足,要格列佛把不来夫斯古的残余舰只全部俘获,使该国变为利立浦特的行省,并强迫该国人民吃鸡蛋时先打破小端。格列佛断然拒绝,表示[8]他“永远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从此格列佛失去了皇帝的恩宠,又因为他用小便浇灭了皇后寝宫火[9]灾,皇后引为奇耻大辱,怀恨在心。海军大臣妒贤嫉能。财政大臣怀疑他跟自己的夫人通奸。于是皇帝就和大臣密谋陷害他,准备了一篇冠冕堂皇的弹劾状,诬蔑他是大端派,要将他处死。经过国务会议讨论才决定采取比较“宽大公正”的刑罚:刺瞎两眼,慢慢把他饿死。[10]格列佛事先得到消息,才逃往不来夫斯古。不来夫斯古皇帝也想利用他,向他表示如果他愿意效劳,就可以保护他。但这时格列佛对[11]于帝王大臣已存有戒心,不敢再和他们推心置腹了。

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遭遇揭露了小人国统治集团的阴险毒辣,假仁假义,通过对小人国宫廷的解剖挖苦鞭挞了英国的统治阶级,揭露了统治集团之间的内部矛盾。字里行间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刻画真实,入木三分。虽然斯威夫特在第一卷中并没有直接描写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但是从小人国政治腐败,“国库券的价值比[12]票面价值低百分之九才能流通”,连年进行对外战争,老百姓[13]“必须跟随皇帝出征,生活费用要由他们自己负担”,政府发许可[14]证时,大臣们就可以获得相当数量的税款等等情况看来,利立浦特的人民在统治阶级的压榨下生活是极为困苦的。

斯威夫特在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中提出他的理想中的开明君主。布罗卜丁奈格是一个巨人国家,格列佛在巨人中间就像一个利立浦特人置身于我们人类中间一样。布罗卜丁奈格国王博学多识,性情善良,他用理智和常识、公理和仁慈来治理他的国家。因此在大人国中法律仅有简单的几条,只由纪律严明的民兵来维持治安。国王说:“谁要能使本来只出产一串谷穗、一片草叶的土地长出两串谷穗、两片草叶来,谁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于人类,对国家的[15]贡献就更大。”这句话足以表明斯威夫特对于政客们的鄙夷。当然,斯威夫特的理想是有其局限性的。许多年前在这个国家,“贵族争权夺势,人民争取自由,君王却要求绝对专制。这种种斗争虽然受到王国法律的制裁,但是有时三个方面中间就会有一个出来破坏法律,因此酿成内战已经不止一次。最近一次的内战幸而被当今国王的祖父平定了。于是三方面订立了一项公约。大家一致同意今后设置民兵团,[16]严格执行它的职责。”这一段话正是斯威夫特在许多文章和信件中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他的理想国家就是开明君主、贵族和人民三方面保持势力均衡的法治国家。他的政治主张是资产阶级的,即在开明君主的治理下贵族和资产阶级妥协的政体。斯威夫特受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也只能提供这样的理想。

但是第二卷的主要内容依然是对英国统治阶级的腐化败坏和不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的批判和抨击。格列佛和国王谈了五次话才把英国的议会、法庭、教会、财政等方面的情况介绍了出来。格列佛自以为已经把足以为国争光的事都说完了,洋洋得意。但是明察秋毫的国王在第六次召见他的时候,向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揭穿了英国[17]政治的黑暗和残暴,揭露了人民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斯威夫特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英国统治集团和直接危害人民的走狗的极端痛恨。

在第二卷中斯威夫特更进一步表达了他的反战思想。十七、八世纪英国统治者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一向违反人民的意志扩军备战,斯威夫特则坚决反对战争。他借大人国国王之口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恨。格列佛向国王介绍火药枪炮的威力,并愿把制造方法献给国王,竟受到严词申斥;国王“很惊异像我这样一个卑鄙无能的昆虫竟能有这样不人道的想法,谈起来还随随便便,似乎对于我所描写的那种杀人机器所造成的最普通的结果和流血破坏的情景全然无动于衷。最先[18]发明这种武器的人一定是魔鬼之流,人类公敌。”格列佛慨叹地说:国王拒绝接受这个建议真令人难以置信。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竟会产生这样的影响。“……如果他不放过这个机会,他很可能会成为他[19]属下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绝对主宰。”斯威夫特用反语法谴责了贪婪好战的统治阶级。

第三卷勒皮他(飞岛)游记结构比较松散,但是讽刺的范围却更为广泛。斯威夫特在写作这一卷时参加爱尔兰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因此揭露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也更为尖锐。斯威夫特借飞岛上的统治者来讽刺英国的统治集团——国王和大臣。他们高高在上,脱离土地和人民,终日沉思默想,不事生产,脱离实际,却依靠下方人民来养活自己。如果人民抗缴捐税,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如果人民继续抗拒,国王就下令以泰山压顶之势用金刚石岛底把他们压碎。统治集团对于起义人民的镇压是多么残酷,但是英雄不屈的人民,像林达里诺的人民那样团结一致,抗拒到底,发挥群众力量,用种种方法反抗,飞岛上的统治者也就无计可施。勒皮他国王为了飞岛的安全,最后还是被迫和人[20][21]民妥协。关于林达里诺人民起义的这一段描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爱尔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者压迫的斗争。斯威夫特当时积极参加爱尔兰人民的斗争,受到人民的鼓舞和支持,因此才能写出这样尖锐的讽刺作品,揭穿了英国统治集团色厉内荏的真面目。

斯威夫特在第三卷中对于科学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倾向也给予无情的嘲笑。拉格多设计家科学院的设计家们研究的是: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来取暖,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繁殖无毛绵羊,软化大理石[22]等等想入非非的呆事。这样的科学研究不但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斯威夫特在叙述政治设计家科学院的情况的一章里又对英国的政治制度、首相大臣、议员法官进行了绝妙的讽刺,同时格列佛也向设计家介绍了兰敦国(影射英国)的特[23]务政治。在这一卷里斯威夫特还讽刺了牵强附会的评注家、历史家和世人长生不老的妄想;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贵族政客道德败坏的丑史。第三卷的主要讽刺对象是残酷压榨殖民地人民的英国统治阶级和一些脱离实际、想入非非的伪科学家。

第四卷慧国游记叙述格列佛在马国的经历。这个国家统治者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马。供马驱使的耶胡——指人——却是一群丑陋龌龊、贪婪淫荡、残酷好斗的畜类。资产阶级学者常常认为耶胡是丑化人类,企图证明斯威夫特仇恨人类。但从斯威夫特晚年的言行来看,他是热爱人民的,而第四卷又是在他最接近人民的时期写成的,仇恨人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耶胡好吃懒做,贪得无厌,特别喜欢在田间寻找一种发亮的石头。为了争夺石头,它们就会搏斗起来,甚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它们喜欢吮吸一种草根,吃多了以后就互相搂抱厮打,丑态百出。它们也有自己的头目,头目还有宠臣。这些宠臣被主子抛弃以后却会受到全族类的凌辱。从耶胡的种种特性来看,当时的社会罪恶诸如贪财好斗、酗酒荒淫都集中在耶胡的身上。斯威夫特所创造的耶胡无非是对当时英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恶劣风尚的集中讽刺。当格列佛向马主人批判介绍了英国统治集团的种种腐化堕落情况以后,马主人也肯定格列佛所说的“人”(即英国的统治集团和当时社会上的坏人)就是耶胡,虽然“人”具有几分理性,却适足以助长“耶胡”的腐化堕落。

斯威夫特只是通过耶胡和慧的对比来批判英国的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恶习。慧国虽不能说是斯威夫特的理想国家,但这里确也反映出他的思想中的保守成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他看不到贵族和资产阶级终于会死亡。他认为现有社会是不合理的,但找不到彻底改变社会制度的办法,所以他对人生的态度渐渐趋向于阴暗和失望。他在《格列佛游记》里表达的正面理想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他向往的慧国与大人国的社会制度都表现了他的复古主义的[24]倾向。在第三卷中他曾赞扬过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也是他这种思想的反映。《格列佛游记》也还存在另外一些缺点和保守思想。例如第一卷中谈到利立浦特的学校男女有别,贵族和平民的制度不同,农民的孩[25]子和社会关系不大,可以留家自养;第四卷中谈到慧国有的马毛色不同,智能也远逊于马主人,所以永远居于仆人的地位,不能[26]也不会发生僭越的事。这些都说明斯威夫特有封建的尊卑等级观念。《格列佛游记》是一部爱憎分明的杰出讽刺文学作品,它不但帮助我们认识十八世纪初英国统治阶级的残酷和无耻,而且帮助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方面,从而使我们更加憎恨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斯威夫特的理想是很不现实的。他虽然揭露资产阶级的某些丑恶本质,却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因而产生一些消极的、保守的,甚至是悲观的思想。四《格列佛游记》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斯威夫特的艺术技巧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手法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同时他也是根据当时英国的现实才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而现实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则表现得更为集中突出。比如一六八八年政变后,托利党和辉格党争权夺利,互相攻讦,而实际上他们都代表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斯威夫特抓住了议会党派斗争的本质特点,创造了小人国的高跟党和低跟党。这些虚构的情节就把现实表现得更为强烈、更为集中、更为典型,而且更带普遍性。十八世纪初年的英国虽然距今有二百多年,可是我们今天读了《格列佛游记》,还深深地感到它的许多情节仍有现实意义。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政党争权夺利,揭开它们的外衣来看,还不都是代表着反人民的统治阶级。帝国主义表面上侈谈和平而事实上是在扩军备战等等,和小人国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格列佛游记》的艺术魅力也就在这里。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现实是和谐的、统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马国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无破绽。他每到一个幻想国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绘声绘影,使作品具有艺术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从而使讽刺达到高度的效果。《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是杰出的,作者的讽刺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以漫画的夸张技巧塑造了一些可恶的、怪诞的像耶胡、勒皮他人和长生不老的人等等形象。他还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小人国的生活和斗争,极为成功地反映出当时英国的现实。斯威夫特在本书中巧妙地运用反语进行讥讽。例如作者本来是反对设计家废除口语以物示意的办法的,但他却以愤慨的心情谈到妇女怎样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的语言。他说:[27]“俗人常常是与科学势不两立的敌人。”他分明是在批评英国的殖民政策,却偏偏要声明这和大不列颠民族无关。反语使读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本意。斯威夫特还善于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的事情。例如关于利立浦特的历史的叙述就是极好的例子。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善于通过具体的情节,鲜明地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和矛盾关系,并且往往能指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某些本质。小人国的大臣的绳技表演,拉格奈格的臣子谒见国王时要舔地板,刻画出了贵族大臣的种种谄媚丑态;国王把毒粉撒在地上毒死舔地的廷臣又是何等残暴。耶胡为了争夺发亮的石头而打得头破血流,这和今天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为了利润而互相倾轧又有什么区别?《格列佛游记》自一七二六年出版后就受到英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二百三十多年以来它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特别是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伏尔泰、拜伦、高尔基、鲁迅都非常推崇斯威夫特的讽刺作品。各国读者对于《格列佛游记》给予很高的评价。它不仅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也在世界文学史上揭开了光辉的一页。张健

[1]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卷第914页。

[2] 参阅《资本论》第1卷第916页。

[3] 见本书第1卷第4章。

[4] 同上。

[5] 同上。

[6] 见本书第1卷第3章。

[7] 见本书第1卷第2章。

[8] 见本书第1卷第5章。

[9] 同上。

[10] 见本书第1卷第7章。

[11] 见本书第1卷第8章。

[12] 见本书第1卷第6章。

[13] 见本书第1卷第2章。

[14] 同上。

[15] 见本书第2卷第7章。

[16] 同上。

[17] 见本书第2卷第6章。

[18] 见本书第2卷第7章。

[19] 同上。

[20] 见本书第3卷第3章。

[21] 同上。

[22] 见本书第3卷第5章。

[23] 见本书第3卷第6章。

[24] 见本书第3卷第7章。

[25] 见本书第1卷第6章。

[26] 见本书第4卷第6章。

[27] 见本书第3卷第5章。

格列佛船长给他的亲戚辛浦生的一封信

如果有人要求你加以说明,我希望你会立即公开承认,由于你三番两次竭力的催促,你终于说服了我同意出版这一部非常凌乱、错误百出的游记。我曾嘱咐你聘请几位年轻的大学生把稿子整理一下,润[1]色润色文字。我的亲戚丹皮尔发表他的《环球航行记》时,就是听从我的劝告这样办的。但是我却不记得曾经答应过你可以删去任何章节,更没有同意你增添任何内容。因此我要郑重声明我决不承认你添[2]上去的那些东西,特别是关于流芳百世的已故安女王陛下的那一段,虽然我敬重她超过我敬重任何人。你或者你聘请的那位窜改文章的人应该考虑到我绝对不会在我的“慧”主人面前称赞我们这一类动物中的任何一位,因为这是很不礼貌的,同时那一段记叙也是十足的捏造,据我所知,安女王在位期间,确曾任用过一位首相执掌国[3]政,不,不止一位,而是接连两位。第一位是葛多尔芬伯爵,第二[4]位是牛津伯爵。因此你要我说了乌有之事。此外,在关于设计家科学院的情况的叙述中,和在我和我的“慧”主人的几段谈话中,你不是删去了一些重要情节,就是窜改了内容,以至连我自己也认不出这是我自己写的文章。我以前曾写信给你,暗示你别这样作,你却回信说,你害怕触犯忌讳,说什么当权者非常注意出版界,他们不但会曲解内容,并且还可能处罚任何有点像“讽刺”(我想当时你是这[5]样说的)的东西。但是请问,许多年前我在大约五千里格以外的外国说过的一些话,跟现在统治着小民的任何“耶胡”又有什么关系呢;何况那时我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更说不上害怕,在他们的统治下过不幸的生活。当我看到这些“耶胡”坐在“慧”拉着的车上,好像“慧”是畜类,而“耶胡”却是理性动物,难道我就没有理由来发发牢骚吗?老实说,我退休以后住在这儿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为了避免看到这种丑恶可厌的形象。

因为我信任你,所以我认为应该对你说这许多话。

其次,我只有埋怨自己太没有见识,听信了你和别人的劝告和错误的论证,大大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把我的游记公开发表。请你想想,当你借口为了公众利益坚持要发表这游记的时候,我不是再三地希望你考虑考虑。我不是一再说过“耶胡”这种动物是完全不能用教训或者实例来加以教育的;现在这点已经得到了证明。我本来希望能够看到,至少在这一个小岛上,一切弊端和腐化的情况可以消除,但是你看六个多月以来,我却不知道我的书对人们提出的警告到底起了什么我希望达到的效果。起先我还盼望你会给我一封信,让我知道政党的纷争已经销声匿迹;法官已经变成有学问而正直的人;辩护律师已经变得诚实、谦虚,而且懂得了一点道理;成堆的法律书籍在斯密斯费

[6]尔德化作熊熊火焰;青年贵族的教育也完全变了样;医生们都被放逐了;女“耶胡”们都具有德行、贞操、忠实和理性;大臣们的庭院已经拔除了杂草,打扫得干干净净;聪明的、有功劳的和有学问的人都受到了奖励;一切堕落文人,不管是写散文的还是写韵文的,都判了罪,只准他们吃身上穿的棉花充饥,喝墨水解渴。由于你的鼓励,我十分指望这些和其他方面的上千件改革能够实现;因为这些事情的确很可以从我的书里找到教训而得到改革。应该承认改正“耶胡”的一切罪行和过失,如果他们还有接受道德和智慧的可能,七个月的时间是足够的。但是你一次次来信却总没有使我得到我所期望的答复。正跟我的希望相反,你每星期都让信差给我带来大批的诽谤性的文章、指南、随感、回忆录和续篇,我在这些文件里看到人家非难我不该诽谤国家大臣,糟蹋人性(他们还自信可以这样说),辱骂妇女。我也发现这许多捆文件的作者意见并不一致;有的人不肯承认游记是我作的,有的人却说许多跟我完全无关的书是我写的。

我还发现你的印刷者非常疏忽大意,他们把时间都搞乱了,我几次航行和归来的日期都是错误的;年份、月份、日子都不对。听说我的著作出版以后,原稿已经全部毁掉。我也没有留下什么底稿。但是我还是寄给你一张勘误表,如果还有再版的机会,希望你加以改正。但是我不能坚持己见,还是让公正、坦率的读者瞧着办吧。

我听说有几位海上的“耶胡”对我使用的航海术语吹毛求疵,说什么许多地方不恰当,并且说这些术语现在已经不通行了。这可实在没有办法。在我最初的几次航行中,我还很年轻,我接受最老的水手的教导,他们怎么说,我就学着怎么说,但是后来我也发现海上的“耶胡”和陆地上的一样,在用词方面标奇立异;陆地上的“耶胡”语言年年都有变化;因此我记得每次回国以后总发现他们的老方言起了变化,而我又听不大懂他们的新方言,我也发现从伦敦来的“耶胡”为了好奇到我家来访问的时候,我们双方都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对方了解。

如果你问“耶胡”的责难可有什么地方使我介意,应该说我很有理由埋怨他们,他们有人居然认为我的游记是凭空捏造的假话;有的人甚至暗示:“慧”和“耶胡”就像乌托邦中的人物一样,是不存在的。

当然我应该承认,关于利立浦特、布罗卜丁赖格(这个词应该这样写,不应该错误地写成布罗卜丁奈格)和勒皮他的人民,我从来还没听见说过哪一个“耶胡”敢这样大胆怀疑这些人民和我叙述的关于他们的事实是不是真有其事,因为只要是真理,每个读者都会马上相信的。难道我说的关于“慧”或者“耶胡”的情形,都是不可能的吗?就拿后者来说,在这个城市里分明就有成千上万的“耶胡”,他们除了说话吱吱喳喳、身上穿着衣服以外,跟他们在“慧国”里的同类又有什么区别呢。我写书的目的是为了教他们改邪归正,而并不是想得到他们的赞扬。他们全族对我的一致赞扬对我来说还赶不上我的马厩中养着的那两匹退化的“慧”的嘶鸣来得中听,因为,它们虽然退化了,但是我还可以从它们那儿学到一些德行,在它们的德行里没有丝毫罪恶掺杂在内。

难道这些可怜的动物竟认为我会堕落到这步田地,竟需要替自己辩护,证明自己所说的都是老实话吗?虽然我是一个“耶胡”,但我两年中在我那光明正大的主人的感召和教导下,已经摆脱了(虽然我承认这是极端困难的)扯谎、推诿、欺骗、蒙混种种可恶的习惯,这些习惯在我每一个同类的身上——尤其是欧洲人——都是根深蒂固的。

在这令人烦恼的情况下,我还有很多牢骚可发,但是我现在不再自讨苦吃,更不想麻烦你了。我应该坦白承认,这次回国以后,因为常跟你们这些同类谈话,尤其不可避免的是非和我家里的人说话不可,我的“耶胡”天性里的一些堕落性格在我身上复活了。不然我就不会想出这样荒谬的计划,企图改造这个王国里的“耶胡”种。但现[7]在我已经完全放弃这样虚妄的计划了。一七二七年四月二日

[1] 丹皮尔(1652—1715)是英国航海家。他的《环球航行记》出版于一六九七年。

[2] 安女王是在一七〇二年至一七一四年统治英国的女王。

[3] 葛多尔芬伯爵(1645—1712)是一七〇二至一七一〇年的英国首相。

[4] 牛津伯爵(1661—1724)是一七一〇至一七一四年的英国首相。

[5] 里格是英国长度名。一里格等于三英里。

[6] 斯密斯费尔德是伦敦旧城垣外的一个广场,在圣保罗教堂以北约半英里,广场四周书肆林立。

[7] 这封信是作者假托格列佛船长的名义写的,最初刊印在爱尔兰出版商福克纳于一七三五年出版的《格列佛游记》上。本书由于影射讽刺英国现实社会的地方颇多,在出版时曾遇到不少困难。本书的第一版,是斯威夫特化名格列佛船长的亲戚理查·辛浦生,伪称此书系真实的游记,通过友人交给出版商摩特,经过摩特和他的朋友任意增删和修改后出版的。书出版后,斯威夫特对出版商所作的改动非常不满,曾委托友人查尔斯·福德向摩特交涉,要求在重版时将所改部分重行恢复,但第二版出版时摩特只根据福德的校正本作了部分修改,离原作依旧很远,因此作者写了此信,对出版商擅自窜改原书的内容和文体提出抗议。

出版者致读者

这部游记的作者勒末尔·格列佛先生是我的知心老友;同时从母亲一方面论起来,我们还算是亲戚。大约三年以前,因为经常有一群群好奇的人到格列佛先生瑞赘夫的家里去拜访他,他厌烦起来,就在[1]故乡诺丁汉郡的尼瓦克附近买了一小块田产,带着一座宽敞、舒适的房子。现在他就住在那儿过着退休生活,很受邻人敬重。

格列佛先生出生于诺丁汉郡,他的父亲是住在那儿的,但是我听[2]他说过他的原籍是牛津郡。我在牛津郡班波立的教堂墓园里也看见过好几座格列佛家的坟墓和纪念碑,可以作为证明。

他在离开瑞赘夫以前把游记原稿交给我保管,并且说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见加以处理。我把它仔细地读了三遍,觉得文章风格简洁明了;唯一的缺点是叙事太详细了一些,游记作者往往是这样的。全书叙事忠实可靠,本来作者一向以忠实出名;在瑞赘夫他的邻人中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要是有人要证实一件什么事,总是说那件事千真万确,像是格列佛先生说的一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