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歇后语(第十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20:52:36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华歇后语(第十卷)

中华歇后语(第十卷)试读:

Z

扎彩匠不给神磕头——我知道他是哪里泥?

扎嘴的葫芦——倒不出啥来。

杂烩汤里的豆腐——白搭。

杂技团里的摩托车——原地打转。砸锅卖铁——不过啦。

砸锅卖铁——一锤子买卖。

砸开的核桃——两边有人(仁)。

砸了锅子扒了灶——散伙(火)。

zāi

栽起秧子就打谷——哪有那么快。

zǎi

宰狗的剥驴——越玩越大。

宰鸡给猴看——杀一儆百。

宰相打灯笼——回府。

宰相的肚子——能撑船。

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大为怀。

宰相肚里能行船——心胸开阔。

心旷神怡

比喻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出自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岳阳楼记》。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此楼建于唐朝初年,到北宋时,滕子京又加以重修。

滕子京和范仲淹两人相处甚好,他们两人在同一年,考取进士,公元1044(宋仁宗庆历四年)滕子京担任了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次年就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他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范仲淹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请求,写成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一段的大意是:在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时候登上岳阳楼观赏景色,你就会觉得心胸开阔,心情开朗,精神十分愉快。这时,所有的一切荣辱得失都会忘得一干二净;你再端起酒杯,在阳光的沐浴下,清风的吹拂下,举杯畅饮,这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宰相门第元帅府——门当户对。

宰猪的弄一身血——成了红人啦。

崽打老子——钱(前)不是。

zài

在扁担上睡觉——想得宽。

在家里挺尸——装病。

在劫难逃——命该如此。

在磨子上睡觉——想转啦。

在沙滩上盖楼——根基不牢。

在烟囱上睡觉——想通了。

在针尖上削铁——追求利润(刃)。

zǎn

攒鸡毛扎掸子——凑数。

zāo

糟鼻子不吃酒——枉担虚名。

糟鼻子不喝酒——枉担罪(醉)名。

糟坊的姑娘——久(酒)手。

糟木头刻手戳——不是那块料。

záo

凿壁偷光——孔明。

凿壁偷光夜读书——一孔之见。

凿子碰榔头——硬对硬。

zǎo

早晨的露水——不长久。

早晨的雾气——一会儿就散。

早穿棉袄午穿纱——冷热不均。枣核掉到醋缸里——又尖又酸。

枣棵子放驴——没处插嘴。

枣木疙瘩——劈不成丝,剁不成绺。

枣子骨头——梆硬。

枣子骨头——两头利。澡堂的拖鞋——甭提了。

澡堂子搬家——不让人喜(洗)。

zào

皂君庙的狮子——缺对。灶王老爷下界——保平安。

灶火坑里烧山药——吃里扒外。

灶君爷卷门神——画里有画。

灶君爷上天——多言好事。

灶坑里插犁杖——挑灶了。

灶坑里烧王八——又憋气又窝火。

灶坑挖井,房顶开门——六亲不认。

灶老爷骑竹马——神上天了。

灶老爷与钟馗——斜神一对。

灶门前的烧火棍——越来越短。

灶膛里的湿柴——有烟没火。

灶膛里烧皮条——卷回来了。

灶台上的抹布——专门揩油。

灶王爷打跟头——砸锅了。

灶王爷掉进锅里——主(煮)不得。

灶王爷翻跟头——不敢离板。

灶王爷掏耳朵——崴泥。

灶王爷演戏——胡闹锅台。造屋请个箍桶匠——找错人啦。

zéi

贼被狗咬——说不出口。

贼带徒弟——诲淫诲盗。

贼喊捉贼——倒打一耙。

贼见真赃——讳不得。

贼去了关门——迟了。

贼娃子说梦话——不打自招。

贼娃子说梦话——想偷。

贼眼里净小偷——以己度人。

贼赃——怕人吃。

贼走后关门——怕再来。

zhā

扎耳朵眼上轿——及时。

zhá

铡刀剃头——拿着脑袋玩耍。

铡刀下的陈驸马——应得下场。炸糕上笼屉——走油漏气。

炸油条的棉袄——有(油)点。

zhǎ

眨巴眼看月亮——好大的心(星)。

眨巴眼生个瞎子——一代不如一代。

眨眼打哈欠——扬眉吐气。

zhà

乍人芦芋——不知深浅。炸弹落地——四面开花。

炸了窝的黄蜂——一片乱轰轰的。

炸药断了捻——放哑炮了。蚱蜢戴眼镜——脸面不大。

蚱蜢配蝗虫——门当户对。榨油房里的铁圈——箍得梆梆紧。

zhāi

斋公丢腊肉——不好作声。

斋公骂尼姑——先说先赢。摘樱桃爬到柳树上——白忙话。

zhái

宅神堂里的鸡子——宝贝蛋。择菜剥葱——各管一工。

zhān

占卜的改行——不搞鬼事了。沾在胡子上的饭粒——吃不饭肚子。毡匠擀毡——厚此薄彼。

毡子上拔毛——不显眼。粘鸟的网——眼儿多。

粘牙的烧饼——面生。

zhǎn

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斩草断根——除恶务尽。

斩掉头的蛇——毒心未死。

zhàn

占着茅坑不拉屎——不干正经事儿。战场上拼刺刀——短兵相接。

短兵相接“短兵相接”今天常用来比喻敌我双方,面对面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作为典故,它最早的出处应该追溯到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所著的《九歌》。他在《楚辞·九歌·国殇》中描写古代战争场面时,就使用了“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的诗句。汉朝的司马迁是最早把“短兵接”作为成语来运用的。

作为成语,它最早出自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故事说的是,秦末楚汉相争的初期,汉王刘邦乘楚王项羽大军在山东一带作战的有利时机,亲率五十六万大军一举攻占了楚都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项羽见自己的后方告急,立即领精兵三万从山东挥师南下,迅速包围了彭城,打得刘邦措手不及。汉军仓促迎战,被驱入谷水、泗水,死伤二十余万人。项羽的部将丁公率军穷追不舍,他是项羽手下猛将季布的舅舅,是一个很有心计,也很会带兵打仗的将军。追到彭城以西,穷途末路的刘邦不得不回头迎战,两军在战场上开始了你死我活的拼杀。古代作战使用的兵器,弓箭称为“长兵”,刀剑称为“短兵”。近身作战,弓箭无法展开,必须使用短兵器,所以叫做“短兵相接”。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双方自然是奋力搏击。汉军人少,又连日征战,人困马乏,形势非常危急。刘邦自知很难脱身,便勒马回头对追上来的丁公说:“你我都是英雄,何必苦苦相逼呢?”丁公听了先是一愣,随后想了想,便卖了个情面,引兵退去。刘邦这才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带着仅存的数十名残兵败将,脱身而去。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短兵相接”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刘邦、季布和丁公的结局。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曾多次与刘邦交战,让刘邦颇为忿恨的季布先是被通缉,刘邦为其人头悬赏千金;后来,刘邦听取了谋士建议,为收买人心,赦免了季布,还拜他为中郎将。而丁公呢?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后,他自恃救过刘邦一命,主动前来投靠。没想到刘邦不仅不感激他,反而说:“你作为项羽的部属,是不忠的。使项羽最终丢失天下的人,就是你丁公。”随后,刘邦下令将丁公推出斩首,告示三军,做人做事不要学丁公!

战马离了群——孤僻(匹)。

战争贩子讲和平——口蜜腹剑。站得身子正——哪怕影儿斜。

站在高山看大海——远水不解近渴。

站在海边打咳声——望洋兴叹。

站在河里撒尿——随大流。

站在黄河两岸握手——差远了。

站在楼上看人——把人瞧低了。

站在庙门口骂秃子——跟和尚过不去。

站在人背后拉弓——暗箭伤人。

暗箭伤人

采取卑劣的手段,暗地里伤害别人。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

春秋时,郑国的颖考叔虽已年迈但仍勇力过人。这一年,郑庄公在鲁国和齐国支持下讨伐许国,在发派兵车时颖考叔为了争夺兵车与青年将军公孙子都发生争吵,颖考叔依老卖老拉起兵车就跑。公孙子都由此对他心生怨恨。

七月间,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颖考叔奋勇当先,高举大旗,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颖考叔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嫉妒,便抽出箭来,对准颖考叔射了出去,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顿时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拨箭还以为颖考叔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继续指挥士兵,投入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到了卫国去,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像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就叫做“暗箭伤人”。

站在远洋轮上说怪话——海外奇谈。

站在雨地里——怎能不湿脚。

站着身子说话——不腰酸。

站着说话——不腰疼。绽开鞋前头——冒尖。蘸了汽油的柴禾——一点就着。

蘸水钢笔——没冒(帽)。

蘸水钢笔——没有胆。

zhānɡ

张操画松树——双管齐下。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杀)。

张飞扮姑娘——咋扮咋不像。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了。

张飞吃豆腐——小菜。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个。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的骡子——不见奇(骑)。

张飞瞪眼——怒发冲天。

张飞翻脸——吹胡子瞪眼。

张飞古城骂关羽——误会。

张飞喝断当阳桥——惊退了百万曹军。

张飞忌酒——明天不晚。

张飞见李逵——对脾气了。

张飞见李逵——两个黑脸儿的。

张飞进宰房——嗜杀成性。

张飞开店——鬼不上门。

张飞开店——无人上门。

张飞哭刘备——凶(兄)呀。

张飞卖刺猬——人硬货扎手。

张飞卖豆腐——黑白分明。

张飞卖肉——干本行。

张飞娘姓吴——无(吴)事(氏)生非(飞)。

张飞请客——不领情不行。

张飞纫针——有劲无处使。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小传

张飞(?—221),三国蜀汉大将。字益德(又作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随从刘备起兵。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他率骑拒战,曹军不敢近。后随刘备取益州,任车骑将军。当时与关羽同称“万人敌”。章武元年(221年),随从刘备攻吴,临行,为部将刺灭。

当阳怒喝

曹操进军荆州,刘表已死,刘备没有了依靠,逃往江南。曹操率兵追击,经过一日一夜的急行军,在当阳县长贩追上了带着大批百姓的刘备。刘备听说曹操突然追来,抛下妻子儿女自己前逃,并令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断后。张飞守住河岸,拆河桥,怒目圆睁,手执长矛大叫数声:“我是燕人张益德,谁敢前来与我决一死战?”声音如响惊雷,人和马都受到了惊吓,桥下的河水开始倒流。曹军阵中将领都被张飞的勇气吓住,始终无人敢上前去。于是刘备才得以逃脱。刘备平定江南各郡后,任张飞为宜都太守、封爵新亭侯,后又调守南郡。

智擒严颜

刘备西进益州,张飞与诸葛亮等沿江而上,各自领兵平定沿江各郡、县。张飞一路上行军顺利,到了巴郡,碰到了刘璋部将严颜。严颜组织军马抵抗张飞的进攻,张飞想了一个妙计,先派人去探路,看有没有小路可以绕过巴郡,故意让严颜的奸细知道这件事情,等到他行军走小路时,派人装扮成自己的模样,自己则带领大部队埋伏在路边等严颜来偷袭。严颜果然中计,被张飞一举抓获了。张飞怒斥严颜:“我大军已到,你为何不及早投降而胆敢抗拒?”严颜回答说:“你等出师无名,侵夺我益州,我们益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让手下兵卒将严颜推出去砍头,严颜面色不变,对张飞说:“砍头就砍头!”张飞对严颜的勇气很敬佩,当即下令释放他,并把他作为贵客招待,严颜因而归降了张飞,帮助他攻蜀。张飞于是一路势如破竹势如破竹:比喻进展顺利,毫无阻碍。,很快就与刘备会师成都。刘备平定益州后,赏赐诸葛亮、法正、张飞和关羽每人五百斤黄金、一千斤白银、五千万铜钱、一千匹蜀锦,对其他将士也给以数量不等的奖赏,任命张飞兼巴西太守。

大败张郃

曹操打败张鲁后,留夏侯渊、张郃(hé)守汉川。张郃单独率领几支兵马南下巴西,打算将那里的百姓迁往汉中。张飞率军和张郃大战50多天,互有胜负。张飞率领精兵一万多人,从另外的道路发兵将张郃军队截断后再与之交战,山路狭窄,前队后队无法相互救援。这一仗张郃被张飞打得大败。张郃丢下战马翻越山崖,只带着十多名部下从小路逃走,于是退兵南郑,巴西地方得以安宁。

为部将所杀

当初,张飞威武勇猛,仅次于关羽,魏国谋臣程昱等都夸赞关羽、张飞有万夫不挡之勇。关羽待下级士兵很爱护,对上层士大夫很傲慢;而张飞很敬重社会上层人物,对士卒百姓不加爱护。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经常动用刑法,又随意鞭打将士,还把这些被打的人留在身边办事,迟早会招祸害的!”张飞听后仍然像以前一样。

刘备征伐东吴,令张飞准备率领一万人马,从阆中出兵赶赴江州与刘备会合。临发兵前,张飞的帐下部将张达、范强因没有按时完成张飞布置的任务,害怕张飞责罚,趁张飞睡觉时杀害了张飞,并割下他的首级,顺江而下投奔孙权。张飞军营都督上表飞报刘备,刘备一听到张飞都督有表上奏,一拍大腿说:“唉!大事不好,张飞死了。”于是追谥张飞为“桓侯”。

张飞疑兵阻敌

三国初期,刘备在北方同曹操多次交战,均告失败,只好率领人马投奔荆州刘表。不久,刘表死去。曹操平定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后,正准备举兵南下。刘表的儿子刘琮同部将蒯越等人密谋投降曹操,但对刘备保密。

刘备觉察后,曹操的人马已到了宛城。刘备措手不及,只好率部及10多万荆州民众撤往江陵。由于有10多万百姓跟从,行军速度很慢,在当阳一带被曹军追上。两军混战一场,刘备的两位夫人及襁褓中的阿斗都散失在乱军中。刘备已顾不得许多了,只好自己先走,留下张飞断后。

张飞率领兵马已战已退,掩护刘备。退到灞陵时,张飞身边仅剩下几十人跟随了,而曹军人多势众,气势汹汹地扑了过来。张飞急中生智,命士兵们砍下一些树枝缚在马尾上,在附近的树林中跑来跑去,扬起许多灰尘。张飞自己立马横枪站在桥上,对追来的曹军猛地喝道:“我是燕人张翼德,谁敢上前与我决一雌雄?”

曹军都知道张飞勇冠三军。又发现他身后的树林中尘土飞扬,怀疑有伏兵,所以谁也不敢贸然出击。这时,赵云身背在乱军中找到的刘备的儿子阿斗过了桥与刘备会合了。张飞巧施疑兵计阻止了曹军的追击,使刘备得以顺利抵达夏口,以图东山再起。

张飞睡觉——不必(闭)演(眼)。

张飞绣花——粗人有股细劲。

张飞夜战马超——不分胜负。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战岳飞——打哪说起。

张飞做县官——能武能文。

张飞喝酒李公醉——累及他人。

张果老闭眼吃虱子——眼不见为净。

张果老倒骑驴——怕见畜牲面。

张果老倒骑毛驴——背道而驰。

张果老的驴——不见奇(骑)。

张果老卖寿星——倚老卖老。

张果老骑驴——倒着走。

张和尚的帽子放到李和尚头上——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张冠李戴”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出自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公而戴之。’”

东昌有个牛医的女儿名叫胭脂,她既美丽又聪明,一心想嫁个好丈夫。但一般有身份的人家都因为她父亲是牛医而蔑视她家,所以迟迟没订婚。一天,她送邻妇王氏出门,见一少年经过,很有风度,他走远了,胭脂还远远望着他。王氏说:“他是鄂秋隼秀才,跟你恰是一对,我给你做媒好吗?”胭脂听了羞红了脸不说话。不过心里以为王氏真的给她做媒,所以十分高兴。可是一等半月没消息,胭脂饮食无味,病了。王氏来看她,问她病因,她不说,王氏猜到了,在她耳边说:“我丈夫出门做生意了,等他回来,叫他去鄂家做媒好么?”胭脂笑逐颜开。这王氏从小和一个宿生要好,嫁了人还和宿生往来。有一天晚上宿生又来了,王氏便将胭脂为鄂生而害相思病的事告诉了他。宿生早就听说了胭脂长得漂亮,第二天晚上,他便翻墙进了胭脂家,自称是“鄂生”,抱着她求欢。胭脂不肯,说:“你再不放手我就叫了!”宿生怕搞僵只得松手,胭脂说:“我愿做你的妻子,但决不能私通,你请媒人来吧!”宿生无奈脱下她一只鞋带走了。宿生没有占到便宜,于是又到王氏家睡觉,谁知却将那鞋搞丢了,怎么也找不到。王氏问他找什么?宿生只好把经过告诉了王氏。谁知他们的谈话被窗外一个叫毛大的贼听到了,而毛大恰巧又拾到了那只鞋,毛大不由得欣喜若狂。第二夜毛大翻墙来到胭脂家,胭脂父亲听到声音,持刀追贼,却反被毛大杀死,那只鞋子丢在尸体旁。第二天,县官追问这鞋怎么会在尸体旁的,胭脂为父亲悲痛之极,直说是“鄂生”脱去了。县官把鄂生捉来,不容分说一阵毒打,便把鄂生定为凶手,判死刑,报到济南府。知府吴公很干练,一看鄂生不像凶手,追问之下,才知鄂生根本不认识胭脂,胭脂却曾托王氏做过媒。于是把王氏抓来,逼问之下,供出了宿生假冒鄂生的事情,于是宿生死罪难逃了。大家都称赞吴太守英明。宿生虽脱履却并没有杀人,负屈上告,学使施公反复思考,负责处理这个案件,他将王氏找来,询问她有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过其他人,王氏说:“没有。”“那么有哪些人调戏过你吗?”王氏说出毛大等四人。施公把这四人抓来,说:“凶手必是你四人之一,让神来指出凶手到底是谁!”于是晚上把庙壁涂黑,将四人放入庙内说:“谁是凶手,神会在他背上写明的。”毛大心虚,害怕神真的会在他背上写字,于是将背靠着墙,于是他的背上就染上了黑墨。第二天,施公说:“真凶是你!”毛大不打自招了。

于是宿生、鄂生被释放了,鄂生和胭脂结为夫妻。此案假中有假,“张公帽戴在李公头上”,如果不认真详察,险些冤杀了鄂生或宿生。

张口吃天——办不到。

张良的玉箫——吹动军心啦。

张驴儿告状——冤枉好人。

张驴儿告状——心怀鬼胎。

张三打鸟,李四放生——各有一好。

张三的帽子——李四戴不得。

张生回头望莺莺——恋恋不舍。

张生会莺莺——还能少了你这个小红娘。

张生看莺莺——一见钟情。

张僧繇写真——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

画上龙后再给点上眼珠。后比喻在讲话或写作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是南北朝时著名的画家。他的画对以后隋、唐两代的画家都有很大的影响。

张僧繇是一个善于画龙的画家,他画的龙大小不一,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一次,他到一个寺庙里去游玩,主持请他在墙上画条龙。当画到一半的时候,天空中忽然乌云翻滚,雷声隆隆,像是暴风雨要来了。刚一画完,那龙头抬了起来,准备离开墙壁飞到天上去,周围看的人都紧张得叫了起来。张僧繇也有点害怕,就急忙在龙的身上画了一条铁链把它锁住,龙才安静下来。

又一次,张僧繇在金陵(今南京市)的安乐寺的墙上画龙,当地有许多人都来看。他一共画了四条,一会儿就画好了。大家看时,果然是画得好,它们张牙舞爪,腾飞翻滚,非常逼真。但奇怪的是这四条龙都没有画眼珠。

有人就问张僧繇,你怎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张僧繇说:“如果我把眼珠点上去,龙马上就会飞走,可不能随便给它画上眼珠。”大家听了,都觉得太不可信了,要张僧繇点上龙眼珠试试。

张僧繇拗不过大家,只好答应了。他拿起笔,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珠。忽然,只见天空电闪雷鸣,狂风大起,大家吃了一惊,回头看时,那两条点了眼珠的龙已经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而墙上只剩下两条没有画眼珠的龙。人们这时才真正相信,一个个惊叹不已。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张松背书——过目成诵。

张松阅书——一目十行。

张天师被鬼迷——甘受引诱。

张道陵传道扬善抑恶

那是在秦汉时,帝王们为乞求长生不老,经常会求不死之药、方士的修炼法诀,于是专以求仙为务的方士们频频出入宫廷,向帝王鼓吹他们的思想,并鼓动帝王们加入求仙的行列。

到了东汉时,由于佛教传入我国,并逐渐盛行起来,帝王们不再对方士们感兴趣。所以,方士们转变了他们的活动方向,有的转向民间,有的进入山林,方士也逐渐演变成为道士。

道士张道陵于这一时期创建了五斗米道,因为张道陵尊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加上他又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人们为了纪念他,称他为一代天师,还把他看作是道教的创始人。后代的道教信徒们还把张道陵的生平事迹和济世救人的传闻轶事演绎成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

传说,那是在东汉光武帝时的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在在沛国丰邑的张大顺家诞生了一个男婴。因为张大顺喜好研究神仙的书籍,所以,为孩子取名张道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张良,远离尘世,登陵成仙。

张道陵自幼聪慧,7岁开始学习儒家“五经”,并把家里的《道德经》阅读了许多遍,直到领悟到其中的要旨。他还不断学习社会上流传的天文、地理一类的书。

后来,因为他的品行端正,年轻好学,在汉明帝永平年间的58年,被推荐到京城洛阳太学学习。在那里他更加刻苦学习,博通“五经”,终于成了一名饱学之士。

张道陵到洛阳太学学习的第二年,25岁的他被郡守以“贤良”推荐到朝廷,经过考核,一举中了“贤良方正极言直谏科”,被朝廷授予巴郡江州令。

在江州令任上,张道陵看到地方上的有权有势的人横行霸道,做官的贪赃枉法,老百姓食不果腹,怨声载道,他心想:自己为一介书生,小小县令,怎么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世道,倒不如效法先祖张良,出离尘世,善保自身,以延年益寿。

于是,张道陵辞去江州令职,去往洛阳,隐居在北邙山中,潜心修习黄老长生之道。他认真研读了经典著述《道德经》、《河图》、《洛书》以及谶纬之学。

朝廷多次下诏征张道陵为太傅,他都断然拒绝。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和骚扰,他决心离开北邙山,云游名山大川,访求仙术。

于是,张道陵和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张道陵和弟子王长一起修炼龙虎大丹,在过了3年零9天后的一天,红光照满室,有一只青龙和一只白虎来保护丹鼎,表示他已炼成神丹,成了真人。

不久,张道陵又遇到了神人指点,修成了最高的道术。他能飞行天上,能听见极远的声音,又能分身隐形,比如他能一面在池上划船,同时又在堂上吟诗,变化万千,神奇莫测。

为了广传道术,张道陵离开了修成真人的云锦山,来到了蜀郡的鹤鸣山。传说,张道陵刚到鹤鸣山时,太上老君就降临在他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箓,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大鬼神。

当时的鹤鸣山,常常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为害人间,他们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于是,张道陵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鸣钟扣罄,呼风唤雨,指挥神兵与那些恶鬼大战。

张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变成了莲花。鬼众又放火来烧,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烧了回去。鬼帅很愤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不料张道陵用丹笔一画,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纷纷叩头求饶。但是,他们口服心不服,回去后又请来六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

张道陵气定神闲,不为所动,他只用丹笔轻轻一画,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大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好叩头求饶。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座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里面,动弹不得。最后,魔王只得答应永世不再为害人间。

张道陵为了在鹤鸣山把他学得的道传下去,就在汉顺帝汉安年间,自称太上老君于正月十五日降临,亲手授给他《洞极经》一部,三五都功玉印一枚,雌雄斩邪剑两把,还有二仪交泰冠、驱邪帔风、通天至简等宝物,要他推行“正一盟威之道”,并且在事成之后,向老君汇报。信徒们都信以为真,到处传播,因此,“正一盟威之道”很快就传开了。

张道陵规定,凡自愿入道的信众,要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资费。于是,很多人带着五斗米接踵而来入道。一年以后,蜀中的五斗米教徒就有几万人。因此人们称他创的道教为“五斗米道”。

由于教徒众多,张道陵就把天下分为24个教区,以鹤鸣山为中心传教点,依次向四面八方扩延。

为了严密组织纪律,加强对教众的信仰宣传,张道陵还规定信众要信仰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除每年五月、腊月的吉日祭祀祖先,二月八日祭灶神外,不准祭其他的神,更不准胡乱行祭。另外,规定教民内要慈孝,外要敬让,不准诤讼斗争,不准欺诈百姓。

张道陵在鹤鸣山修道传教时,恰逢当地瘟疫流行,许多人都因感染瘟疫而去世。为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张道陵把自创的金丹术和道教的医学思想加以整合,研制出袪病健体的神秘草药配方。

张道陵把药浸在酒中送给百姓喝,因此瘟疫袪除了。百姓的病好了之后,都感觉身轻体健,精神比以前好多了。百姓感念天师施救苍生之恩,赞誉他的药酒为“妙沁神酒”。

东汉桓帝永寿年间,有一年的阴历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封张道陵为正一真人。

张道陵在飞升前,传给长子张衡斩邪剑一把,叫他要驱邪诛妖,佐国安民,并规定世世代代由他的一个子嗣来继承教主的地位。嘱咐完毕后,张道陵就和弟子王长、赵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

在张道陵出生地江苏丰县费楼村,还有“天师府”、“张天师祖陵”、“药盒子”、“北周天和观”等大量与张道陵有关的历史遗存。关于张道陵的传闻轶事,也在丰县民间广为流传,有《张老汉巧占天门穴》、《张道陵是神童》、《张道陵与黑水圣母的不解情缘》、《张道陵与虎头鞋虎头帽》等。

在这些广泛流传的张道陵传说中,包含有道家思想和理念的众多宗教故事,是散落于丰县民间的优秀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道陵所创立的道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学术以及民俗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天师被蛇咬——手段用绝了。

张天师的鞋——云里来,雾里去。

张天师给娘打——有法无用。

张天师过河——自有法度(渡)。

张天师跪泥塘——求情(晴)。

张天师画符——鬼清楚。

张天师家里闹鬼——说也不信。

张天师面前画符——班门弄斧。

张天师戏何仙姑——两相情愿。

张小泉的剪刀——名牌;

张羽的横笛——惊动龙女啦。

张嘴吃荆条——肚里把筐编。

张作霖的红朱笔——愿怎么画就怎么画。

zhǎnɡ

长的是鸽子眼——光往高门楼上飞。

长疥疮烤火——引火上身。

长全毛的喜鹊——飞啦。

长足的葫芦——急开瓢。掌钳的敲小锤——正在火候上。

掌上明珠——爱不释手。

掌心上出毛——一把老手。

zhànɡ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丈二灯台——不自照。

丈八高的灯塔——照远不照近。

丈八金身——摸不着头脑。

丈八罗汉——摸不着头脑。

丈二高的门槛——难进。

丈二宽的大褂——大摇(腰)大摆。

丈二绳子抽马——鞭长莫及。

丈夫打扇——凄(妻)凉。

丈母娘见姑爷——没话找话。

丈母娘看姑爷——横竖都顺眼。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丈母娘看着女婿亲——为着闺女一个人。

丈母娘留姑爷——死辣(拉)活辣(拉)。帐子里唱大曲——自家欣赏。

帐子里唱戏——外人看不见。

帐子里缝被单——内行。

zhāo

招的女婿——话多。

招亲招来了猪八戒——自找难看。朝睡暮起——不见天日。

zháo

着火挨板子——两头发烧。

着了雨的高粱苗——噌噌地往上蹿。

着了雨的熟石榴——咧嘴了。

zhǎo

爪钩剃头——两道的。找不到柴禾摸不着灶——起不了火。

找了鸡再找蛋——追本求源。

找哑巴问路——白费口舌。沼泽地的推土机——拖泥带水。

zhào

照葫芦画瓢——不像也有个七八分。

照镜子算眉毛——数不清。

照镜子作揖——自己拜自己。

照猫儿画虎——又像又不像。

照着病情开药方——对症下药。赵高的女儿——装疯卖傻。

赵公明下山——光恶不善。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

价值连城

价值与许多城池加在一起相当。比喻物品价值十分昂贵。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和氏》。

卞和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一天他把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璞献给楚厉王,说这是他在荆山发现的。

楚厉王让手下大臣们传看,大臣们看来看去,都说是一块石头,玉匠也认为是石头。楚厉王非常生气,给卞和定下欺诳君王的罪名,命令武士砍掉卞和的左脚。卞和非常伤心。厉王死后,楚武王上台,卞和以为武王一定会识得宝物,便又带着玉璞来献给武王,结果,和上次一样,武王下令砍掉卞和的右脚。卞和大呼冤屈。

从此,卞和再也不敢去王宫,自到文王继位才改变了他的命运,由于他在荆山下抱着玉璞伤心欲绝,哭声震天达三天之久。文王知道后派人去调查这件事。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痛哭,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天下无双的玉,却认为是石头,白白地埋没了;明明是诚实的人,却被认为犯了欺君之罪。这世道太不公正了。”卞和的话传给文王后,文王立刻召他进宫,命令雕玉技师剔除玉璞外面的石质。经过技师的雕琢,文王终于得到一块晶莹珍奇的玉璧,果然世间稀有,价值连城。文王把这块玉璧当作国宝,称为“和氏璧”。

赵括讲兵法——夸夸其谈。

赵括小传

赵括(?~260),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公元前二六〇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当时赵括的父亲赵奢已经去世,赵相蔺相如也身患重病,赵孝成王派廉颇带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孝成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国间谍说:“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赵孝成王因此就让赵括当将军,以代替廉颇。蔺相如说:“大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柱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主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等到赵括所率领的大军就要起程时,他母亲上书给赵孝成王说:“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赵孝成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饭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认作朋友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军令的当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你看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孝成王答道:“您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日后一旦他不称职,老身能不受株连吗?”赵孝成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将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硬拼,秦军射死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射杀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之久,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孝成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就没有治她的罪。

赵括中白起奸计

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王龁率军攻打上党郡,赵国名将廉颇带领20万大军救援。两军在长平关对峙。秦强赵弱,于是廉颇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这样持了数月,秦军无法突破。秦相国范睢派人携带重金去赵国进行离间活动,散布谣言说:“廉颇年老了,不敢出战。秦国最怕的是年青有为的赵括,如果由他指挥赵军,秦军早就被打垮了。”赵王对廉颇的防守策略早就不满了,听到这种议论,便下令将其调回,另派赵括为统帅赵军的大将。

秦王见范睢的离间计得逞,便命令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尉裨将,指挥秦军相机与赵军决战,同时严令军中不得泄露自起统军的情况,违者斩首,绝不留情。

赵括奉命来到前线,立即改变了廉颇的作战部署,亲率主力主动出击秦军。白起分析了当时两军所处地理位置及设防情况,决定采取先将赵军主力引诱出城,然后再聚歼的方针。

交战之初,秦军假装败退。赵括没想到初战便获胜,误以为秦军不堪一击,有些得意忘形,于是他指挥赵军乘胜追击。白起见状,命令秦军且战且退,诱使赵军主力远离营垒,然后另派精骑突然切断赵军的退路及粮道,接着又指挥秦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赵军包围在旷野之上。赵军被围困了46天,粮草殆尽,又无援兵前来解围,已经疲惫不堪了。

赵括见事已如此,只好将赵军分为四个部分,企图突围出去,但几次冲杀,均未奏效。赵括最后亲率数千人马强行突围,结果被乱箭射死,赵军迅速土崩瓦解。赵国40万大军投降后,被白起在长平活埋了。

赵括全军覆没——坏在纸上谈兵。

赵匡胤吃小豆腐——走到哪步说哪步。

赵匡胤小传

把握机遇应天顺人

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年)2月16日,在中州古都洛阳夹马营一位赵姓军人家里,诞生了一个眉清目秀、面方耳大的婴儿,取名匡胤(yìn )。匡胤祖籍涿(zhuō)州(今河北涿县),曾祖、祖父都在唐朝做过官。祖父做过营州、蓟(jì )州、涿州刺史。父亲赵弘殷,擅长射击,任后唐禁军飞捷使,战功赫赫。匡胤出生在官僚世家,自幼从师学文,习读五经四书。但他生性好动,又由于家父家风的耳濡目染耳濡(rú )目染:经常听到看到,无形中受到影响。,所以幼年的匡胤不爱读书,对舞刀弄枪倒是兴趣十足。

不过,赵家在赵匡胤长大成人的这十几年中却很不景气。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xù)所宠爱的战将,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后,他也就开始受到冷落,十几年里,朝代已是两度更迭,天子也换了五六位,但他的官职却一直没有得到提升。这期间,赵家又添了二男二女,家境也日益艰难。

赵匡胤18岁时,娶了贺景思将军的女儿做妻子。946年,20岁的赵匡胤毅然别离了结发三载的娇妻,浪迹天涯去闯荡世界。

他先是去投奔几位父亲从前的好友。但世态炎凉,他不但没有从这些有权有势的前辈那里得到关怀和帮助,反而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一次,他来到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处,希望谋得一个安身的差使,可王彦超却像打发叫花子似的,给了几贯钱就把他赶走了。两年的流浪生活是艰苦的。赵匡胤并没有被压倒,相反,他的意志和性格却磨炼得更为坚强,眼界也变得开阔了。这天,他来到汉水边的重镇襄阳,住进了一家寺院。寺院的主持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僧,饱经沧桑,他看赵匡胤相貌堂堂,气宇不凡,一身破衣,却不带寒酸之态,心中暗暗称奇。待一交谈,更觉得他日后必有大成就。他告诉赵匡胤,汉水以南的各个政权比较稳定,而北方却战乱不止,乱世出英雄,所以应该北上,而不应南下。

乾祐二年(950),赵匡胤来到河北邺(yè )都,投靠在后汉枢密使郭威的手下,作了一名士兵。后汉枢密使郭威同五代十国时期所军阀一样,野心勃勃,正在招兵买马,想早日走马登基当皇帝。英武机灵的赵匡胤很得郭威的赏识和重用。后汉忌惮忌惮:畏惧。郭威,暗地里派密使企图杀害他。郭威先下手为强,起兵反汉。在将士的拥立下,撕下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攻入开封,灭掉后汉,建立后周。赵匡胤在拥立郭威的闹剧中崭露身手,遂被提升为禁军的一个小头目。

广顺四年(954),周太祖郭威病逝,柴荣即位称帝,是为周世宗。周世宗的即位,为赵匡胤施展才华和实现抱负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这一方面因为赵匡胤是周世宗称帝前的的亲信将领,自然会受到重用;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因为周世宗是一个顺应历史趋势的英明君主,他后来所积极从事的统一中国的事业,为赵匡胤一类有才华的文武大臣提供了用武之地。

周世宗即位后,赵匡胤就随之被调到中央禁军任职。同年二月,北汉和契丹族联合对后周发动进攻,赵匡胤随周世宗前往迎敌。双方部队在高平(今山西晋城东北)相遇,展开激战。战斗开始不久,北汉军队就占了上风,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一见阵势不好,竟临阵逃脱,一时间后周军队阵脚大乱,情形十分危急。此时的赵匡胤却很冷静,在他的建议下,周世宗将身边的禁军分为两部,一部由张永德指挥,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箭压住敌人的进攻;另一支由赵匡胤率领,从左翼直扑敌阵。赵匡胤对部下高喊:大丈夫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说完带领两千骑兵冲入敌阵。北汉军队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冲击,纷纷败退,后周军队终于转败为胜,还斩杀了北汉大将张元徵。

赵匡胤以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周世宗的进一步赏识。战后,他不但被破格提拔为殿前都虞(yú )侯,成为后周禁军的高级将领,而且还被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

也正是在这次整顿禁军的过程中,赵匡胤开始在军队中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他利用主持整顿的机会,将罗彦环、郭廷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等自己麾(huī )下的“心腹”之人安排在殿前司诸军任中基层将领,同时又以自己高级将领的身份,主动与其他中高级将领交结,并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结拜为义社十兄弟,形成一个以赵匡胤为核心的势力圈子。

周世宗先后三次大举进攻南唐,逼迫前后将江北十五州的土地割让给后周。在战斗中,赵匡胤表现得最为突出,被提升为忠武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在打仗的同时赵匡胤还利用时间熟读兵书,渐渐成为智勇双全的将军。赵匡胤待人处事上与以前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他只注重在军队中交结武将,现在对文人也比较重视了。赵普、王仁瞻等人都是在这前后被他罗致在麾下,成为他的谋士,除此之外,他自己也开始留意经史,一改从前那种不喜诗书的草莽作风。

显德六年,周世宗病死,临死之前,让赵匡胤担任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将领),保卫小皇帝。

周世宗死后,其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后周王朝随即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一时间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各地方的将领都暗自积蓄力量,等待机会以防变故。

赵匡胤立即整顿禁军出发。当晚大军开到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在那里宿营。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军师赵普派人到军中鼓动兵变,拥立赵匡胤当皇帝。将士们议论纷纷,认为皇上年幼,不能亲理朝政,我们为国出力卖命,有谁知道?不如立赵将军为天子,再北伐。加之赵匡胤平日对将士和气可亲,大家都佩服他,所以将士们齐声高呼,拥立赵匡胤为天子。赵普等又派人飞骑回开封,跟在京师里的禁军头领订好内应计策。第二天天一亮,赵匡胤尚未起床,院子里已经整整齐齐地站满了将校,齐声说道:“诸将无主,愿拥立点检做天子!”赵匡胤似乎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人趁机将一件备好的黄龙袍披在他的身上,将校们齐刷刷地跪在地下,高呼“万岁”。就这样赵匡胤做了天子。

赵匡胤叮嘱将士并且约法三章:“少帝及太后是我所臣奉过的;朝中大臣,是我的同僚;你们不得惊犯宫室,凌辱朝贵,不许劫掠都市,不许抢劫府库财物。”

随之火速回师开封,在早已等候在京城的石守信等人的配合下迅速控制了局势。事已至此,柴宗训再也无计可施,只得召集,宣读了别人几天前就准备好了的“禅位制书”将帝位让给了赵匡胤。

第二天,赵匡胤宣布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这样他也就成了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

黄袍加身稳定臣民

刚刚被取而代之的后周宗宣和旧臣势力还很强大,如果处理不好,他们就会联合起兵造反。

面对这种局势,宋太祖赵匡胤和赵普等人认为应采取以稳定京城、笼络后周旧臣为主的方针,以静制动。

依据这一方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优抚政策:封小皇帝柴宗训为郑王,尊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安排好他们养尊处优养尊处优:处于尊贵地位,过着优裕生活。的生活;对郭氏、柴氏的后代分别予以封官进爵。宋太祖对后周旧臣实行了官位依旧,全部录用的政策,甚至连宰相也仍由王溥、范质、魏仁浦三位旧相继任。宋太祖宽宏大度,摒弃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世俗偏见,只要不是死心踏地负隅顽抗负隅(yú)顽抗:凭借险要的地势,顽强抵抗。也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一一照原职录用。这一举措有别于历代新王朝所惯用的赶尽杀绝的手段。这表现了宋太祖具有战略家的宽阔胸怀。

为了保证对后周旧臣笼络和收买的成功,对于那些情势欺凌旧臣的新贵们,宋太祖则毫不留情地严加处理。京城巡检王彦升,是当年兵变入城时的先锋,自恃拥立有功,横行不法。一天半夜他以巡检为兵,去敲宰相王溥的门,吓得王溥一晚上没睡。结果王彦升被贬为唐州刺史。宋太祖的这些作法,对稳定后周旧臣的情绪,缓解他们对新王朝的反对,使他们放心地为新王朝服务,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周旧臣都愿意侍奉新朝的。

不久,后周的开国功臣、昭义节度使李筠及郭威的外甥、淮南藩镇李重进,趁新朝政权未稳,先后起兵反抗。宋太祖深知,李筠、李重进的反抗,关系到后周地方节镇势力对新政权的信服与否,于是决定亲率大军出征。经过激战,李筠大败,投火自焚,李重进和他的家人亦投火而亡。宋初的“二李之乱”就这样被平息了,至此,宋王朝与后周旧臣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这年六月,宋太祖的母亲皇太后杜氏因病去世。杜氏出身大家,为人有胆有识,当年陈桥兵变时,有些听到消息的人向她报告,她镇静地说:“我儿素有大志,应当如此。”临终前夕,她突然问一直在身旁侍奉汤药的宋太祖说:“你可知道你为什么能作天子吗?”宋太祖一时语塞,没有回答,但太后偏要他回答,他只好应付道:“这都是先世和太后积德积功的结果。”太后严厉地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你能作天子,那是因为周世宗死后继位的国君年幼的缘故,如果当时是一位年长的人继位的话,你能当上天子吗?我想将来你传位时就应当传位于你弟弟匡义,立年长者为国君,可保国家安定。”宋太祖哭着答应道:“一定按您的吩咐办。”于是由赵普当场记下太后遗嘱,藏于金匮之中,这就是历史上提到的所谓“金匮之盟”。

尽管从感情上说,宋太祖对将来帝位的传弟而不传子不免有些难以接受,但为了保证政权的稳定,太后的这种用心良苦的安排绝非杞人忧天,宋王朝作为梁、唐、晋、汉、周五个短命王朝之后的第六个王朝,还远没有摆脱重蹈覆辙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的噩运。

在太后逝世后的次月(七月),皇弟赵光义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同平章事。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任命,五代时期,凡皇位的继承人都要封王任开封府尹,赵光义此时虽未封王,但其任开封已隐然有继位人的地位了。这不但是贯彻太后临终遗嘱的一个重要步骤,更重要的是,宋太祖希望通过此举向臣僚们表明,在未来的皇位交接中,是不会再出现那种“主少国疑”的局面了。

宋太祖深知,五代时期之所以会出现那种朝代更替的现象,与其说是因为皇帝太弱,不如说是因为手下将领拥兵自重,倚仗手中的兵权。篡位弑(shì )主,易于反掌,是威胁皇权的最大势力。为了确保统治的稳固,宋太祖决心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收夺禁军将帅的兵权。“杯酒释兵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一日晚朝后,宋太祖将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高级将帅留下,设宴招待他们。酒到半酣,宋太祖慨叹道:“若没有你们出力相扶,我哪能有今天,你们的功德,我是永远不会忘的,可是作天子也太难了,远不如作节度使时快乐。自作了皇帝后,我可没睡过一夜安稳觉。”石守信等人忙问:“这是为什么呢?”宋太祖一字一顿地说:“这还不明白,皇帝的位子,谁都想坐,当皇帝整天提心吊胆害怕有人会来杀我。”一听这话里有话,石守信等人吓得慌忙站起来说:“陛下为何口出此言?”“你们无异心,可你们手下的人呢?一旦他们贪图富贵,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当这皇帝怕也不行吧?”这一番话直把石守信等人给说懵(měnɡ )了,不知如何表白才是,连忙跪地表忠心请皇上指一条路。宋太祖长叹一声说道:“人生就像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人所追求的不过是金钱美酒,子孙安泰。你们何不去当个地方官,寻个好去处,造些好房院,为子孙立业天天饮酒作乐,以终天年?”第二天,石守信、王审琦等果然都上书称自己有病,不适宜领兵征战了,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十分高兴,对他们赏赐安抚了一番后,随之宣布免去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duó)、罗彦环等的禁军职务,让他们到地方州郡去作节度使。“杯酒释兵权”后,禁军中的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等职务不再设置了,只剩下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指挥使这三个不能相互统属的职务。这三个职务互相牵制均直接听命于皇帝。同时指挥使的长官都是由资历较浅的后辈武将担任,使其难以在禁军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

为了“安抚”被释去兵权的石守信等人,宋太祖不但向他们赏赐了大量的钱财,而且表示要同他们结为亲戚,不久,太祖寡居在家的妹妹燕国长公主就嫁给了高怀德,女儿延庆公主、昭庆公主则分别下嫁石守信之子和王审琦之子,通过这种赐婚,这不但使石守信等人在一失一得中获得了一种心理平衡,进而消除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类的疑惧,从此君臣之间的矛盾较为合理的得到解决,上下相安无事。

南北用兵统一全国

五代十国末期,人们经过长期的战乱,实现安定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统一的历史趋势已经形成。早在后周时期,宋太祖作为周世宗的最得力助手,就曾协助周世宗在推进统一的军事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当他代周自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之后,自然就把完成中国统一的任务当作主要任务。

从当时的客观形势看,刚刚立国不久的宋王朝周围存在着几个由外族所建立的敌对国家和许多由汉族所建立的割据政权。在北方有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在西北有党项族的强大势力,夹在二者之间的则是割据山西一带的北汉,北汉受到契丹的支持,与现在的宋王朝一直处于公开敌对的状态。在江淮以南,则存在着南唐、吴越、后蜀、荆南、湖南。南汉、南平、漳泉等八个割据政权。虽然这些割据政权处于物产丰富、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但由于其各自疆域狭小,又互不联合,因而大都国力衰微,不得不向宋王朝表示名义上的臣服或通好。

宋太祖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后就开始了武力统一全国的历程。

乾德元年(963),宋太祖任命慕容延钊出征荆湖。临行前,他对慕容延钊说:“出征湖南,必然要借道于南平,南平国势衰弱,可顺便将其攻灭。”

慕容延钊等依计而行,于乾德元年(963)二月,出兵湖南途中攻破江陵,高继冲归降。一个月后,湖南亦被平定。

平定荆湖以后,后蜀这一雄据川中的南方大国已处于坐以待毙坐以待毙:指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不采取积极措施。的境地了。乾德二年(964)十一月,宋太祖派大将王全斌、曹彬分兵两路,仅用66天的时间就灭亡了后蜀,取得了46州240县的广大领土。

平定后蜀不久,宋太祖两次用兵进攻北汉,都由于遭到强烈的抵抗,无功而返。经过一年多的休整,开宝三年(970)九月,宋太祖决定攻取南汉,继续实施“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南汉以广州为中心,割据岭南两广地区达60年之久。北宋平定后蜀后,潘美等宋将就曾攻取了南汉的郴(chēn)州,形成了良好的进攻态势。现在,潘美等接到宋太祖灭亡南汉的命令后,马上就攻陷了贺州,随之攻克昭、桂、连、韶四州,大败南汉军十余万于莲花峰下。至次年二月,即攻克广州,南汉灭亡。宋王朝又取得了60州214县的领土。

南汉灭亡之后,南方剩下的最后三个割据政权个个自危。宋军依照樊若冰的图示在采石用预先造好的战舰架设浮桥获得成功,其主力部队通过浮桥,顺利跨过了长江天险,大败南唐水陆兵十余万于秦淮,直逼金陵城下。与此同时,钱镠(liú)率兵攻克了常州、江阴、润州,形成了对金陵的外线包围,金陵成了一座孤城。不久即攻入金陵,俘虏了南唐后主李煜。

灭南唐是宋太祖统一南方的最后一仗,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江河作战。这次战争中的“浮桥渡江”、“围城打援”,是宋太祖战略部署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古代战争史上的创举。

967年,宋太祖死去,宋太宗按照宋太祖的既定方针,继续对吴越和漳泉施加压力,终于不动干戈,迫使吴越和漳泉两个割据政权投降。在此基础上,宋太祖一鼓作气,灭亡了北汉,延续了数十年之久的分裂割据局面终于结束了。这时,宋太祖已去世三年。

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