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SS从零到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22:04:12

点击下载

作者:董军,李军,刘东洋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HIMSS从零到一

HIMSS从零到一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HIMSS从零到一作者:董军,李军,刘东洋排版:skip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2-01ISBN:9787519423421本书由北京欣博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推荐序Preface

1961年在芝加哥宣告成立的HIMSS(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是一家旨在通过推动信息化及系统发展,全方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增强医疗机构营运水平以改善人民健康的非营利性国际机构,目前拥有600多名团体会员、250多个非营利性合作组织以及52000余名个人会员。

HIMSS EMRAM(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doption Model)是HIMSS创建的电子病历应用模型,也是对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的一套标准体系。众所周知,HIMSS EMRAM认证体系总共有7级,达到最高级别的医院是智慧化医院,即具备临床路径、临床与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亦是数字化医院,即实现了无纸化,可随时调阅医疗数据、云数据。HIMSS EMRAM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准体系,它绝不是简单的评级工具,而是可以被用作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工具指南。各家医院通过了解自身所处的级别(无论其身处哪个级别),都可以快速认识到自身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得到快速的提升,少走弯路。这正是HIMSS制定认证标准的目的所在。

身兼JCI首席顾问与HIMSS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监的双重责任,我能够深刻领悟这两大国际认证标准之间的联系:JCI帮助医院做正确的事,HIMSS则是帮助医院把正确的事情做好,因为信息化是把事情做到位的强有力的工具和基础。JCI对很多环节与流程的要求,最佳的实现途径就是信息化——它可以让流程优化和固化。HIMSS给医院带来的转变不仅限于信息系统本身所能带来的改变,更是思想的解放、思维的转变,是通过聚焦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本质需求,从而带来生产力的推动与释放。

2015年,可以说是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的国际认证丰收年,首先是她第3次通过了JCI评审,以及二度通过CCPC的HF和AMI认证。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在同一年内连续通过HIMSS 6级和7级的认证,成为大中华地区第3家、全球除美国以外的国家中第9家获此殊荣的医院。而他们在此过程中所收获的最成功的经验、最深刻的教训,都凝聚在这本名为《HIMSS从零到一》的作品中。

读过这本书,我感觉它所传达的令我印象至深的理念就是:质量与安全,永远在路上。该书讲述了泰心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最终达至自我实现的过程。从无到有,是信息部门本身需要做的;从有到好,是信息部门和医院管理者一起实现的;从好到优,是整个医院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和投入才能完成的。HIMSS的终极目标正是提高医疗技术、医疗水平,改进服务流程,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和患者安全机制。

HIMSS 7级意味着什么?在美国,经过10年的推动,只有不到300家医院通过7级;美国之外仅有10家医院达到7级(除了中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荷兰、韩国、沙特阿拉伯各只有1家),而中国从2014年才开始推动这个项目,至今就已经有了4家。这些先知先觉的践行者,将如一颗颗火种燎原中华大地,因为未来医疗必然是先进的诊疗技术与信息化的深度结合,信息化将是互联网时代医疗竞争的主战场,谁掌握了这一利器,谁便能将关乎医疗本质的质量与安全的标准、制度真正落地,并勃勃生长。刘继兰HIMSS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监JCI首席顾问兼大中华区咨询主任序言Preface

人类历史发展至少经历了5次信息革命。从语言文字的产生到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今天的我们迈入了智能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是以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为基础,整合了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等综合能力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变革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深刻与彻底。

这种社会的深刻变革同样引领着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的走向。信息技术同样也在改变着医生的诊疗行为与医院的管理模式。3D打印技术打出的医疗器械与生物材料、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智能感应数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这些如科幻小说般的情节正在现实生活中一幕幕地实现。同样,在医院内部,信息系统的作用也逐渐从辅助管理的角色演变为可以渗透和影响到医院每个岗位、每个人的重要地位。如果将医院比作一个健康的人,信息系统就是其神经系统。没有发达的神经系统,不管其他系统如何健全,这个人仍会成为废人。

首先,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改进和提升须臾离不开信息系统。所有的患者信息、诊疗信息、设备信息都需借助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的存储,以保证患者诊疗的连续性;医疗质量更需要海量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来实现持续的改进。以前很多想不到、做不到的管理手段如今凭借信息技术的工具终于能够使我们如愿以偿。

其次,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移动终端的数据收集、无纸化的患者交接、医护共享的系统整合……提高效率绝非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离开了信息系统,提升效率就是纸上谈兵。

还有一些困扰很多医院管理者的难题,比如推进临床路径、抗菌药物管理等,只有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成一个个管理的闭环,做到有措施、有反馈、有监督、有改进,从而循环往复地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一家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了,仅仅是医疗健康体系中的一个细胞,还远未形成一个器官,更谈不上整个机体。当今中国正在深化进行中的医改,必须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打破现存的4个“孤岛”——技术孤岛、利益孤岛、服务孤岛和信息孤岛。只有信息技术才能帮助我们真正实现从“治”到“防”的转变,才能让初级诊疗、双向转诊、预约挂号、远程医疗等目标真正落地,从而使患者、社区、医院、政府之间打破层层藩篱,让备受瞩目的互联网医疗插上腾飞的翅膀。

泰心是一家年轻的医院。十几年前我们的脚下还只是一片盐碱荒滩。大家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走到了一起。我们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所真正服务于患者的医院,一所回归从希波格拉底到孙思邈、古今中外医学本源的医院。其不仅应有一流的环境与设备,更要致力于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借助体制的革新、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更新,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以及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为促进国家层面的医疗体制改革及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贡献我们的绵力。为达此目的,我们向一切公认的国际标准看齐。JCI、CAP、ISO15189、SIDCER、HIMSS……不是追求出人头地、标新立异,而是老老实实地按医院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向国际的前沿。

作为全球除美国以外第9家、大中华地区第3家通过HIMSS 7级认证的医院,泰心医院已经站到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顶峰;但之于整个国家的医疗健康体系,我们仅仅是一个细胞而已。我们任重而道远。万事万物都在衍化、变革,永无休止。同样,国际认证体系也必须进步。我们希望可以推出HIMSS 8级、9级乃至更高的级别,而其标准也必将跨出医院的围墙,将整个社会的预防、医疗、康复、保健都纳入一个互联互通的体系。这既是我们对这个国际认证体系的期待,也将是其未来发展的轨迹。“0”和“1”是计算机的基础语言。我们把这本书定名为从“0”到“1”,正是为了启发同仁们,认准大目标,努力实现突破、创造质的飞越。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卫生与健康是老百姓须臾不可或缺的民生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了“健康中国”的目标。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一美好蓝图的勾画,既表达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景,更令广大医务界同仁群情振奋,激越勃发。

要实现中国卫生与健康的战略构想,不能止于“路漫漫”式的“上下求索”,必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让强大的互联网为医疗人服务,才能事半功倍地实现我们对未来的憧憬,才能实现国泰民康!刘晓程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导论管理者说经历之后才知道

首次通过JCI认证之后,泰心医院的管理团队撰写了一本书《知道做到》。要怎样才能“知道做到”呢?刘晓程院长在该书的前言中写道:泰心如何实现从不知道到知道的飞跃?是因为学习,学习,再学习;如何使泰心的员工能够一直做到持续质量改进?那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HIMSS认证亦如此。

2015年5月,泰心医院通过HIMSS 6级认证;同年11月,通过HIMSS 7级认证。短短6个月,泰心医院创下了国内医院从HIMSS 6级到HIMSS 7级认证的最短时间纪录。再加上此前通过的JCI和CCPC认证,泰心医院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3块国际金牌的医院。

对于每一次认证,我们都会全力以赴,每次也都有全新的体悟。尽管经历了3次JCI评审和两次CCPC认证,在2015年经历两次HIMSS评审时,我仍然觉得自己有时就像一名初学者,很多次体会到恍然大悟的感觉:“哇!原来是这样!”

因此,在给大家阐述技术性的概念、方法、工具之前,我更希望将HIMSS认证过程中我们的所学、所思、所悟给大家作一幅全景的展示,即国际认证给我们带来的真实的收获——既有世界对我们极富创造性的管理创意的赞许,也有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和犯过的错,更有浴火重生后全体同仁共同建立起来的安全文化和团队精神,这是国际认证给我们带来的比金牌和证书更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是起点不是终点医院信息化建设也需持续质量改进

JCI是什么?是安全,是质量,是持续质量改进。

HIMSS是什么?是把JCI经历过的安全、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举措变成制度,把规章制度细化、固化和优化,真正实现医院的质量与安全。评审组组长John宣布泰心医院通过HIMSS 7级评审

HIMSS不仅仅是EMR、eMAR、CDSS等等一堆充满了悬疑和争议的概念,更是融汇了管理者的理念和创意,帮助我们把在JCI认证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制度真正落地的系统保障。

对于医院信息化应用的践行,20多年来我一直秉持着这样两个观点:

第一,数据并不等于信息。当数据没有被真正利用起来去指导实践的时候,即便你拥有海量数据,也没有一点用处。就像汽车的油表盘,一直显示剩余的油量,它就是一个一个的数据。但什么时候它会变成信息呢?就是当你突然看到油表显示没油了,你决定马上去加油,这时你利用了这个数据,它才成为了信息。

第二,信息的利用是呈阶梯性的。当一个数据——比如油表的数据——被利用而变成了信息,到月底时你需要统计这个月总共加了多少油,你需要判断这个月的汽油消耗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这时,上一个信息就又变成了一个数据,并且和其他数据一起再次被利用而升级为新的信息。如此螺旋上升,一个数据也会随着管理需求的提升而逐渐由低向高攀升。假如你没有获取第一次的数据,就不可能产生第一次的信息;没有了第一次的信息(亦即第二次的数据),就不可能有管理应用的提升。所以信息是靠逐步的利用来完成积累,若想一步到位地获取信息是不可能的。

在信息利用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数据的质量很差,不能对分析决策产生有益的帮助。如果你需要获得完整、准确、可靠的典型数据,就要去管理数据,将数据规范化、标准化,如此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数据,从而生成高质量的信息。

如果不是经历了HIMSS 7级的认证,不是经历了这种大规模的对信息利用的检验,作为医院信息化的管理者,我也不会充分认识到真正的信息利用也是需要提升质量并不断改进的。而经过了HIMSS 7级,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对信息充满了渴望,各种对信息的需求喷薄而发,每个人都懂得了信息的重要,懂得积极地去挖掘、表达自己的需求。当然,这也给信息部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这是甜蜜的烦恼。

在HIMSS认证的总结大会上,刘晓程院长讲到,HIMSS不应该只有7级,还应该有8级、9级、10级!我们要进入后HIMSS的时代,因为只有用更高的标准来指引、督促自己,我们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

由此我不禁想起在评审前的动员大会上,泰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军坦诚地说:“明天就要开始评审了,但我觉得很遗憾,因为我们好像才刚刚开始认识到我们需要改进。”其实不仅仅是李军,这种感觉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强烈,只有经历了HIMSS 7级,你才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大!因此,HIMSS 7级,是起点,不是终点!你学习世界 世界同样学习你让评审专家眼洞大开的最佳实践

与JCI认证时的流程相似,每天早上HIMSS的评审专家会和我们一起做前一天的总结反馈。但是和JCI认证时感觉完全不同的是,JCI专家每天的简报都是在“找茬儿”,都是指出我们的问题,而HIMSS专家却一直都在表扬我们,所以HIMSS认证的过程让我们感觉特别快乐。尤其是他们一路听到看到病人对我们医护人员发自内心的赞许,令他们非常震撼,再经由他们的转述反馈给我们的时候,很多医生、护士都感动得流泪。

正因为评审专家对我们不吝的赞扬,以至于我突然有了这样一种感受,虽然我们是在进行国际认证,但我们中国人一点也不差。我们之所以要认证,是希望向国外专家学习,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但是他们同样也在向我们学习,站在国际的舞台上,我们也同样优秀!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惊喜”(图为专家在拍照记录泰心医院的智能包药系统)

我的另一重感悟是,只有你敢于冲击国际舞台的时候,你自己才会吸纳更多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如果你没有这种可以在国际舞台上与人齐头并进的感觉,你可能永远会自卑,会落后。另一方面,也只有当你自己达到一定的水平,能和人家平等对话,很多事情你才能真正地理解,也才真正有动力去挑战和竞争。最佳实践一:介入手术指挥调度系统

介入中心的信息显示屏其实是一个手术指挥调度系统,如机场的调度塔指挥着世界各地或中转或停站的飞机。这个指挥调度系统的作用是:

第一,从流程各个节点显示病人的信息流,病人在任何地点,从进入手术室、麻醉、术前准备、做手术,直到手术完成离开,进入ICU或回到病房,整个流程都能够实时显示。

第二,极大地保证质量和安全,特别是正确识别患者。我们识别患者的方式是扫描腕带,以往只是核对,现在则会将患者信息显示在屏幕上,直接定位于某间手术室,保证各项术前准备与患者信息一致。

以前的纸质交接单,需要病房护士与介入中心护士一一核对打勾,完成交接。现在不需要面对面交接,而是当准备送病人的时候,信息系统就会自动提醒,还有哪项准备没有完成。如果护士忘记给病人做过敏试验,系统会提示这位患者的检查不完整,不能完成交接。所以现在的核对信息是在你准备提出申请时就已经开始了,只有在术前做好所有准备并确认患者身份无误,才能完成交接。

第三,患者信息与医生进行捆绑,重要的是明确这个病人来自哪个科室,负责医生是谁。

第四,家属关注的事情也很重要。当患者进入介入手术室,屏幕会提示请家属到某间协谈室,到了之后它又会提醒你:请稍等,患者正在做造影,或正在手术。一旦需要和患者家属进行知情同意沟通,因为家属已经在协谈室等候,会大大节省病人在手术室等待协谈结果的时间。

这是一个实现了让患者、医生、护士共同参与的完整的指挥调度系统,在国际上有此应用的医院也不多,所以才被评审专家定义为“最佳实践”。我们做到了将信息系统与物联网整合,将管理意义上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做到完整的整合,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来确保安全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患者和家属的有效沟通。

值得一提的是,协谈室的医患沟通实现了PACS影像的实时传输,甚至病人刚刚做完的造影信息,家属都可以在协谈间的桌面电脑上实时看到,这也是一个“创举”。虽然它只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点,但实现它却需要做好几件事:一是要采集PACS信息,要能够实时调阅;二是协谈室的上方需安装录像监控;三是要在短暂的交谈时间里进行有效沟通,让患者做到知情同意,决定下一步的治疗。绝大多数医生都是通过语言描述或画图的方法给家属演示手术情形,现在却能让家属实时地看到病人真实的影像信息,更加体现了人文关怀。介入中心显示屏即时展示介入手术状态最佳实践二:决策树科学决策

决策树是指利用信息分析来进行科学的决策。我院在药品管理和费用调控上颇为得益于这一科学管理工具。药品零差价费用结构调整

泰心医院作为天津市药品零差价的试点医院,试点过程中既要做到取消药品加成,更要找到政策性补偿的平衡点。此前,我院药品占医院收入的19%,如果实行零差率,医院利润损失约为1000余万元,政府通过调整价格来补偿,如调整手术费和护士的劳务费。这一调整对医院的费用构成产生了很大影响。过去医院门诊病人多,大多是来拿药的,现在门诊病人因药品费用降低而普遍受惠。住院病人少,手术费提高了,平均住院费用也相应提高。作为医院管理者,我要思考怎样才能平稳过渡,在手术费用提高的情况下,总体费用不能提高,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还要降低。显然,这是个很有挑战的目标。

我们利用了决策树的信息分析法来寻找对策。

首先是提高效率,即降低平均住院日。经计算,全院平均住院日每降低1天,约合100多个病人的费用,所以当我们把平均住院日从7.5天降到6.5天,医院的住院费用便降下来了。尽管这样还不够,因为我们在做决策树的分析时看到,药品的费用虽然降下来了,但其他费用的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耗材费用和医务人员的劳务费用占比大幅提升。

由此我们进行结构的调整。我们统计了内外科的病人数及占比、住院和门诊病人数及占比,特别是住院病人费用的构成。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耗材费用占比的增加。这一过程我们仍然运用了决策树的方法。利用决策树的“下钻”挖掘功能,我们可以展示,全院平均费用分解到每一个科室,再分解到每一个医生。同时,将总费用的构成分解至每一类的费用(耗材费),再分解至每一个病种耗材费,再分解至每一个科室的耗材费,再分解至3年耗材费的对比。最终,我们找到了降低内科、介入治疗、耗材费用是确保医院患者平均费用不增高的主要目标。

为此,我们决定严格控制进口耗材,设立科室使用进口耗材与国产耗材比例指标,即要求科室和医生,将国产和进口耗材的使用比例颠倒过来,并每月公示。2015年全院病人的平均费用做到了“零”增长,费用结构也趋于合理。通过信息决策支持的应用分析找到“元凶”,解决方案就变得很简单。仅此一个指标,就有效地控制了医院平均费用的增长。药品成本效益分析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运用数据说话,通过药品成本效益分析,降低药品费用。

当我们将医院所有药品的用量和金额进行排序后发现,无论是用量还是金额,排在首位的药品是造影剂。如何在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药品成本,是医院管理者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开始,在医院药事委员会讨论中,所有专家都认为进口造影剂图像清晰度高,且副作用小,药物不良反应少,因此都坚持使用进口造影剂。

为了说服专家,我们设计了一个科研项目,完全随机双盲地从进口和国产的造影剂中各选取100瓶,请医药公司用相同的罐装瓶包装,从外观完全看不出两种药品有任何差别。一切都按照严格的科研标准,让每天上手术的医生随机选取。我们将所有实验药品随机排号,医生抽到哪个号就用哪瓶药,这样花了两周时间,共做了200例。最后请院外专家对所有的造影结果进行评估,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一例不良事件,结果两组药品的使用效果、图像质量没有任何差异。之后再开会时,所有专家都同意用国产造影剂替换进口的,从此我院就只用国产造影剂了。仅此一种药,就使人均费用降低了300元。你以为懂了 其实不懂那些年,我们一起犯的错

作为多年在医院一线管理质量与信息化的践行者,作为经历了3次JCI认证的医院管理者,我自认为很多事情我们已经想明白了,做得也不错,甚至在业内以佼佼者自居。但经过HIMSS认证才发现,其实不然。很多标准,是要经过多次、多层面的学习和实施,才能领悟。很多举措,我们想当然地以为就应该是这样,但其实可能谬以千里,就像没吃过梨子,你永远不可能知道梨子真正的味道。

那些你以为懂了,其实并不懂的所有错误,会让你刻骨铭心,更催人成长。CDR与EMR之误

EMR是我们通常说的“电子病历”,但是到底什么是电子病历,仿佛一直都没人能说明白。如果不是经过HIMSS认证,我们对EMR也不会有系统的认识。以我们现在对它的理解,EMR应该是指完整的病历系统,可能需要把上百个系统集成起来,并在CDR(临床数据库)和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做到结构化病历,从而实现信息的利用与共享。

对EMR的理解,泰心医院走过一大段弯路。

最早,有人把电子病历就当作纸质病历的电子化,后来发展为围绕病人临床诊疗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文件、图像在内的全部信息。但这仍然仅仅是一个病人的一份病历,而电子病历应包括其终身健康管理的所有信息记录。另外,从应用的角度,电子病历应包含与诊疗相关的所有流程环节的信息,从而为诊疗和健康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所以,它绝不仅仅是一份电子化的病历。

而CDR则是电子病历运行的基础数据库,在HIMSS 2级的标准里就要求医院建立这样的临床数据中心,要求包含病人所有检查、检验、药品及影像信息。一开始我们把CDR就当成了电子病历,在专家评审时按时间顺序做了一个矩阵图,在信息系统的界面上展示给专家看。没料到国外的评审专家感到很诧异,说“你们的CDR怎么还可以展示呢”?后来我们才慢慢想明白,CDR就是一个底层的离散数据库,就像盖楼的沙石或水泥,当大楼盖好的时候,你是看不到那些原始材料的。这个数据库里要有专门的诊断数据库、药品数据库、过敏数据库,一旦遇到问题,它便能做出智能提示。如何理解eMAR

另一个例子是eMAR(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Record)。在进行HIMSS 6级评审的时候,泰心医院就被问到是否有eMAR,当时我们认为eMAR就是指患者的院前用药记录。但是,专家提问好像与我们的理解并不相同。在参评HIMSS 7级之前,我们多次请教海内外专家,发现在我国医院管理中并无相应的规定要求。

最终,我们把eMAR定义为“药物整合和利用”。事实上,eMAR在HIMSS 3级阶段就有要求,它是一个完整的用药整合系统,需要把患者所有的用药信息整合到同一系统,比如院前用药、长期或临时医嘱、手术用药、出院带药等。另外,所有用药信息均应为结构化数据,系统会对药物和药物、药物和食物、药物和检验之间的配伍禁忌进行智能化提醒,并基于CDSS进行安全管控。“药物整合和利用”,绝不像我们以前理解的只要有记录就可以,而是要在药物的安全和质量上进行控制。到目前为止,我们在eMAR上做得还是不够好。比如在院前用药和院中用药时,当院前和院中不一致的时候,系统应做到自动提醒;如需改变用药,则应在弹框里解释原因。这样的用药整合才是eMAR,而我们在通过了3次JCI认证后,直到今天才真正体会到这条标准的真实含义!信息为什么不能共享

泰心医院在接受第3次JCI认证的时候,专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信息不能共享。这令我们很郁闷——明明系统是可以通过授权让用户看到数据的,为什么说不能共享呢?

我们现在才理解,过去的信息共享并不是HIMSS要求的共享。他们要求把离散数据进行整合,而且一定是数据,不是Word文档。同时,要把所有系统界面整合在同一界面上,医师、护士都可以直接进入,而不是医生需要查看护士信息时候,必须先退出医师界面,然后再重新进入护士界面。再者,病历和所有记录应该是结构化或离散数据,医生在书写过程中可以直接引用病历诊断、患者基本信息,以及各种数据,包括药物、检验、检查等。无纸化应急预案

我们经过了3次JCI认证,每次都有应急预案的准备,比如某科室系统突然宕机了,我们就会立刻采用手工来替代,准备好各种检查单、医嘱单以及病人的相关信息。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也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有什么问题,但是HIMSS评审专家看到这里感到很诧异,问我们:这条标准就是要求用纸吗?纸质材料如何能把病人过去5天里最重要的诊断和手术信息都记录下来呢?一个住院10天的患者的信息,他的医生和护士怎么可能全部记得呢?

直到此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对应急预案的理解可能是错的。HIMSS对应急预案的要求是将患者的信息在本地机上进行备份,即便系统宕机仍然可以调阅、回顾,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所以我们规定将患者5天内的信息全部备份,实时更新最新信息。而且宕机期间医护人员在本地机上记录的信息,会要求他们在系统恢复的3~5小时内补录进系统,以保证病程记录的完整。

不仅应急预案要求“无纸”,HIMSS 7级与6级之间的一大差别就是要求全院无纸化。起初我们以为将病历电子化了,就叫无纸化,其他的各种纸质单据仍旧大模大样地摆在那里,各种处方、交接单、通知单,一张也没少。专家看后很纳闷,说你们不是多年前就做到无纸化了吗?为什么到处都是纸质的单据呢?

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还远没做到无纸化!

于是立刻重新设计流程,从病人进入门诊到住院,除了一张身份证和医院的就诊卡,其他一概做到无纸化。发动群众 攻无不克认证虽是好抓手,关键领导有决心

习惯于亲力亲为的管理者,总担心员工做不好事情,甚至不可能完成一些重要的目标,比如通过了HIMSS 6级马上又去认证7级,或者认证JCI的同时还要通过CCPC的评审,但是你可能低估了员工的能力和追求。事实上,当你的目标足够明确,当大家都很清楚组织的目标,就会主动地去发现必须应对的问题和挑战,并会非常有效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并不是领导,而是员工,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什么是他们需要的,他们自己提出的需求往往最真实、最可行。IT部门越恨越爱

为什么我会觉得在HIMSS认证的过程中员工的表现令我震撼?以前我将一个问题抛出去,不知道谁能接,业务部门会认为这是IT部门的事,而IT部门却说我们又不是使用者,怎么知道应该如何做?最后,业务部门的员工明白了,他必须站出来自己解决问题,否则解决方案就不是他们理想的最佳方案。

于是,员工学会从业务角度提出需求,与IT部门共同设计流程,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他们的需求。比如他们会提出需求:当某个操作出现问题时,系统可否进行智能化提醒,如闪屏或发出警示音,从而帮助信息部的员工进一步完善系统。当员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沟通,把各部门有效地组织起来。

信息化的真正作用是让大家更规范地执行规章制度,一条共识一旦成为规则,就必须严格地执行,而且要成为全员同质化的行为标准。我们的员工让评审专家感到特别震撼的是,所有被问到的员工,不论是信息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都能非常自信地回答问题,熟练地展示信息系统。特别是IT人员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由衷的成就感、自豪感,令评审专家印象至深。

有人戏称医院的IT部门总是“挨踢”,而在我们医院则是“TI”——忒爱了!现在对于IT部门,业务部门是“又恨又爱”,“恨”是因为永远会有问题,永远需要改进,“爱”则是因为已经离不开他们了。IT与临床如何融合

这永远是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将IT工程师培养成医疗领域的跨界专家。

临床路径的编程人员必须懂得临床路线,抗生素的管理软件设计者必须懂得抗生素的使用规定。真正的难点和关键点在我看来就是医院的信息部门,因为培养跨界人才的难度太大了。

HIMSS认证释放了业务部门的需求,他们亲身感受到了信息化可以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如此巨大的改进,因此业务部门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信息部门每年都有自己的规划,对于应接不暇的各种需求他们会力不从心,这时候就要对需求提出方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不能谁都能提需求,只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懂得用IT思维来描述需求的人才有资格提需求。其次,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要言之有物,而且切实可行,不能误导信息部门走弯路。

现在大家提需求都比较内行了。他们会把输入系统的信息种类、信息来源都梳理得清清楚楚,对于经过系统处理后输出的指标或报表更要有明确的描述,这些指标要达到什么管理目的,牵涉哪些部门或系统,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性等等。只有业务部门想得很清楚,实现起来才更有的放矢,且有现实意义。领导小组流程优化讨论

医院的管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每个主干又会伸出万千枝条,大系统套着小系统,枝节丛生。如此庞杂的管理体系,如何让医院信息部门以及合作IT公司的项目人员都能百分之百地理解?无他,就是一遍一遍地对信息部门进行培训,让他们每个人跟着业务部门走流程,把所有流程、环节梳理清楚,直到将医院角角落落的事情都搞明白。举例而言,一个院感系统就包含好几大模块,如消毒隔离、洗手监测、抗生素使用、细菌培养等等,每个模块又分若干子系统,只有把业务梳理清楚了,才能设计出顺畅的应用软件。

对于自己开发还是外包或购买成熟软件系统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能自己搞明白的比较简单的应用自己做,太复杂的系统还是选用市场上比较成熟的软件产品。领导者的技巧

评审过程中,令专家们频频点头的是,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的医护人员都能对答如流,而且自信满满地进行系统演示。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上文谈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但领导的决策和方法同样重要。在备战HIMSS 7级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培养“种子选手”,让医生培训医生。每个科室选一名种子选手,然后一个带3个,3个带9个,责任到人,最后每个人使用起来都很熟练、流畅。

再如随时随地的“考试”和“演练”,要做到每个人都能像条件反射一样,提问什么马上能回答并操作到位。这期间管理者的方法很重要,不仅仅要考大家,更要恰如其分地点评分析,比如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哪条标准?评审专家为什么会这样问?他希望考察的点是什么?

在系统还未正式上线时,临床医护人员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他们的训练场,每个诊疗环节都会被编成题目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演练,直到系统上线,这已然成为他们的工作方式。

在我看来,领导决策是关键,就是考验你能否充分地施展管理技能,来激发群众的智慧,他们一旦被调动起来,就能战无不胜,无人可挡。而最终的受益者其实正是他们自身,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使用者,而且经过他们自身的发现与创造,他们完全能够做到,将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发挥到极致。安全 质量 团队 精神国际认证留给我们的是医院文化

2015年7月,当泰心医院第3次通过JCI的复审后,我又一次站上了总结大会的讲台。与以往不同的是,我第一次全情投入地向全院所有员工发表了一次JCI总结演讲,我给员工抛出了3个问题:什么是JCI?为什么要做JCI?JCI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同样的,什么是HIMSS?为什么要做HIMSS?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安全、质量、团队、精神”——这8个字可以一语道出我们所有经历过的国际认证带给我们的思考、成长以及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安全

什么是安全?安全是否等同于质量?事实上很多人对这个概念并不清楚。首先,安全不等于质量,高质量的医疗也不等于安全。安全事故是那些会带来严重后果、危及生命,甚至可能成批量发生的严重问题,而且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不是靠纠正措施能够挽回的。纠正性措施往往只能亡羊补牢,安全措施则必须防患于未然。质量

什么是质量?就标准而言,质量可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所期望的质量就是“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在医院日常管理中,“没有问题”恰恰就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没有对问题的认识,就不可能警惕可能发生的风险。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其核心的理念就是将持续改进做到常态化。团队

无论是JCI还是HIMSS,考察的都不是个人或某一科室的能力,它们考察的是整个医院的水平。这时候,医院的团队变得至关重要。泰心医院的医护团队第一大标准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包括医生、护士、护工、药师、检验、检查、营养师等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以部门团队的形式来共同面向病人,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无缝隙的闭环团队。

特别是两个经过CCPC认证的项目团队,其成员不仅包括医生、护士,还有营养师、理疗师及管理人员。整个团队不仅强调理念上的多学科协作,更要真正围绕着病人,一起查房、一起给药、一起做康复,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临床团队。精神

经历了数次国际认证,我们最大的收获是铸就了泰心医院的精神,我们将其总结为3句话: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患者认可比奖励更重要!全院员工团结拼搏、追求卓越比金牌更重要!正如每次面对媒体采访时刘晓程院长所说的,泰心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存在,一轮轮的考验就像对我们一次次的洗礼,直到我们形成了全员一心的安全文化,并在质量持续改进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有信心。HIMSS评审现场专家与泰心医院领导层合影

今天,当这本书即将付梓之际,再度回望初心,我们为什么会写作这本书?

虽然获得了HIMSS最高级别的认证,但是显然,我们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才刚刚上路。就如计算机的编程语言的构成只有数字0和1,1既是一个数位提升的开始,也即达到了这个数位的极限,如果要突破这个极限,就要进入下一个循环。泰心医院的信息化进程亦是如此,我们在一个层级中似乎已到达顶点,但实际上,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新的问题源源不断,层出不穷。但是HIMSS认证让我们掌握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使我们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更让我们在未来的信息化道路上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持续改进,不断地自我完善。医护者说安全、效率、管理——HIMSS改变的那些事

如果问泰心医院在HIMSS 7级认证之后有什么变化?可以说,改变随处可见——

来到泰心医院就医的患者,无论他在门诊、急诊看病,还是住院及出院后的随访、复查,他的信息都能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被自动记录,他的医生可以随时查阅他的历次化验结果、检查报告;

医生在开立医嘱时,系统会自动提醒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检查、药物与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给儿童开药时,系统还会根据孩子的体重自动推送推荐用药量;

如果护士在应该给药的时间范围内没有按时给药,系统会弹出对话框来提醒护士,同时需要她分析原因并反馈给她的上级管理者;

医护人员不必再在门诊系统、住院系统、手麻系统等不同界面间反复跳转,这些系统如今都能互通互联,在同一界面下便能查阅病人相关的所有信息……

HIMSS认证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和医院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但这些都不是它的根本目的,它的初衷以及终极的目标都是为了保障患者安全,让病人在一个充分、连续、高效、安全的信息环境中接受医疗服务。安全患者信息连续性

由于泰心医院的专科特点,我们医院的病人有很多是老年人,每次来医院复诊,他们总是记不清自己的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经过HIMSS认证后,我们最大的体会就是有效保证了病人信息的连续性。病人从门诊、急诊、住院到后期的随访、复查,他的所有信息都会自动记录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医生可以随时调阅其历次就诊的化验结果、检查报告、用药情况等。这些检查结果还能以趋势图的形式呈现,既直观又精确,有效地提升了患者安全。

在实现HIMSS 7级所要求的“无纸化”以前,患者信息以各种各样的数据形式存储于不同的地方,有的以数字形式存储于HIS系统中,比如耗材、收费等;有的以影像数据的形式存储于PACS系统中;还有一些心电生理数据,如心电图等,以前只能打印纸质版,与病历一起保存,若要查看以前的记录,必须把纸质病历调出来,而且当时打印了几张就保存几张,是根据当时医生的评估决定哪些有用才会打印保存。现在虽有高拍技术,但这些以PDF格式存储的数据仍然无法进行分析。所以未来我们希望能开发一个信息数据库的平台,将所有患者信息进行整合,且与医院系统中的影像、检验、护理等系统都能对接互联,临床的各种需求如随访、统计、科研以及上报数据等都可以从中调阅。智能提醒护安全

系统的各种“提醒”功能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一大利器。如果病人肾功能不好,医生在给他行造影治疗后,系统会提示这个病人术后需监测、复查肾功能。再如当医生给儿童开药时,系统会自动根据孩子的体重推送推荐用药量,再由医生根据经验判断这个用量是否合适,这样就避免了儿童的过量用药,尤其对于低年资医生,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在最初准备HIMSS 7级认证时,医生界面的操作增加了很多“提醒”功能,开始时大家觉得很烦琐,开一个检查,需要不停地点点点,以前两个步骤就完成了,现在则会有好几项提醒。所以一开始医生纷纷抱怨这些提醒设置太“低级”,没什么用。但是渐渐地,直到有一个提醒让他觉得很有用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原来系统这样设计是有道理的。效率医护信息齐分享

从2009年进行第一次JCI认证时,泰心医院就要求护理部门完善各项患者评估。当时护理部门完善了很多制度,设计了很多评估项目和表单,但是这些具体的评估内容直到HIMSS 7级认证时,才做到医护间信息系统真正打通,医生才能随时查看病人的护理信息。

即便是通过HIMSS 6级认证时,泰心医院医生和护士的操作界面还分属于不同的信息系统,医生的操作系统是HIS,护士的操作系统是NIS。医生如果要查看护理方面的信息,需要用护士的密码才能登录,而且有些资料,比如压疮评估、跌倒评估,他们并不会特别在意地写入病历。但是HIMSS 7级评审官的视角却不一样,他巡查到每个科室,首先问医生的问题就是:你们的护士做什么评估?你们是否能看到评估的内容?某位患者的跌倒评估值为什么会这么高……因为只有当医生关注到了患者的风险隐患,才会预先想到如何处理。

发现问题后,我们很快进行了系统的升级改造,将医生和护士的系统进行整合,进而将医院门诊系统、住院系统、手麻系统等不同系统进行了互联互通。现在所有系统都打通了,各种信息得到了充分整合,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从此不必再频繁登录不同界面。数据采集自动化

系统普遍采用结构化病历,省去了大量烦琐的书写,使医生回归他们的主要工作。而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生成更是解放了护士大量的手工操作,让她们把时间还给病人。

HIMSS认证后,医院信息系统的一大变化就是,数据尽可能做到一次录入、多次提取使用,既杜绝出错,也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比如病人过敏史,以前是医生问完护士问,医院在2009年实施“小措施、大安全”活动时,想出了给病人腕带贴红点的办法,看到病人腕带上贴有红色圆点,每个医护人员便都知道这个病人有过敏史。这一举措虽然在当时解决了反复询问病人的问题,但病人具体对什么过敏还是不清楚。现在我们在信息系统里增加了过敏签,如果经评估发现病人对青霉素过敏,其标签会变成红色,以后无论如何频繁交接,病人的过敏标签都会自动带入交接单,护士不必再去查询他是否过敏、对什么药物过敏,乃至医生跨科开这种药物时,系统都会自动提醒。

再如病区的每日动态变化,护士每天需要统计当天日志,包括病区当日病人总数,不同科室分别有多少病人,转入、转出多少,这些数据以前都需手工计算,现在则全部由系统自动生成,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自动生成交接单

泰心医院的护士不按科室划分,而是按病区和护理单元。病区就像飞机场,各科室则像飞机,可以降落在不同的病区。因此,病人交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尤需防范。

系统自动生成交接单也是HIMSS 7级带来的一个重要改变,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感触至深,因为它极大地避免了手写可能带来的差错,而且大大简化了流程。特别是系统对病人生命体征的抓取,自动生成最近一次生命体征的记录,不会出现提前完成交接单后,病人病情发生变化,还需重填交接单的情况。

早在JCI认证时,我们倡导管理上的无缝交接,任何科室之间的交接都要填写交接单,查找病人资料时非常费时费力,现在则便捷多了。比如介入手术病人由病房护士送到介入室,用介入室前台的电脑扫描病人腕带,电脑屏幕会自动弹出该病人信息,点开交接单,病房护士点“交接病人”,介入室护士点“接收病人”,保存之后便自动生成交接单,这一时刻即是精准的交接时间。管理三级查房更严谨

实施无纸化后,电子病历的三级审核完全通过电子签字,住院医师填写的病历,上级医生有审核修改的权力;上级医生审核过的病历,主任可以进一步修改。对于上级医生修改过的病历,住院医生无权更改,如需修改病历,必须通过主任和上级医生的双重解锁,否则无权修改病历。每个病历都需要各级医师的电子签名,无论是医师,还是主任,每天都要处理他们所管辖的病历,因为没有他的电子签名,这个病历就不能算完成。

正因如此,三级查房也变得更为严谨,像住院医生修改病历或替上级医生签字等现象,在HIMSS 7级认证后不可能再出现了。给药环节成闭环

护士给病人发药,以前是叫出病人名字,核对床号、姓名,现在则通过条码扫描进行管理。从HIMSS 6级开始,护理部就要求扫描率不能低于95%,并且医院质控部门每月会对该项目进行监控,对扫描率低的科室,会追踪查询扫描率降低的原因,一直追查到哪一天、哪个医嘱、哪个条码护士没有扫描,并统计绘制Excel表发给护士长,再由护士长去核查原因,比如是护士没有按照流程操做,还是药品没有及时配送。只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在抢救病人时,可以不用扫条码直接用抢救车上的药品。

另外,如果出现给药不及时,比如在要求的15分钟内没有按时给药,系统也会弹出对话框来提醒护士,同时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反馈给上级管理者。医院所有的给药环节都做到了可追溯到责任人以及原因的闭环管理。

在天津市质控中心针对护理不良事件所做的统计分析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事件就是用药错误。但我们医院从2015年起就杜绝了用药错误,连续每个月十几万次甚至二十几万次的用药,而用药错误每个月都为零。临床路径更强大

在HIMSS认证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临床路径是很难推行下去的。以内科为例,患者住院后的造影、术前用药、术后检查、手术情况、术后复查及用药情况等都需要遵照路径的指导,医生开立医嘱也会采纳路径“套餐”,出入路径时信息系统都会提示,正是通过这种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临床路径才得以顺利推行,而且比以前更优化,功能更强大。比如,医生可以便捷地查询各种单病种的治疗方案、费用、变异性分析等,既有利于降低病人费用,更利于规范医疗管理。而当某位病人的治疗项目与标准化规范间产生了差异,即出现了变异,他的检查项目、病情变化及费用情况都能通过后台进行监测,该病人的主管医生必须说明理由。抗生素超规需会诊

抗生素的使用分为预防性使用和治疗性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只有手术前才可以使用,一般不超过24小时;治疗性使用则需有明确诊断,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会有控制时限。信息系统都有明确的指标管制,由知识库进行自动提醒,比如当医生键入“相关性肺炎”的诊断,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可以开具的抗生素药品各类,医生只需选择药品即可。

对于系统知识库中没有但确实需要给病人开具的抗生素,需进行抗生素特殊使用会诊,向具有会诊资格的医生即有特殊使用抗生素资质的医生提出会诊申请。成长的烦恼

正如上文所述,信息系统给临床一线人员提供了种种决策支持和监督,但另一方面,医院很多信息改进的思路其实恰恰来源于临床一线。

比如一例不良事件,一位病人的单次注射器实际使用了1个,系统却误计为100个,直到医保科审核时才发现。为此,护士在此不良事件改进时,建议在信息系统中设置一定权限、数量,当填报数量超出限额时即不允许保存。由此可见,护士们已经在思考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帮助她们实现管理目标。帮助全员打开了信息化的意识和思路,正是HIMSS认证给医院带来的无形影响。

心内科的护士们最新提出了如何用更好的方法进行三管监测(气管插管、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她们希望医生在开立医嘱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管路评估单,护士在线填写,即自动形成了管路评估,院感科不必再去一一统计,如此即将一项复杂工作简单化了。

类似信息化需求可谓层出不穷,一线人员的思路一旦打开,恨不能所有的管理问题都可以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以至于信息科主任现在最怕听到医护人员提到“自动”二字,因为一旦他们提出“系统能不能自动提供……”就意味着信息科要“大动干戈”了!

之所以会有这种“甜蜜的烦恼”,是因为临床一线在与信息化的融合中尝到了甜头。事实上,在最初设计结构化病历的标准模板时,因为系统工作特别烦琐,开始时医护人员抵触情绪很大,医生们觉得这是信息部和IT工程师的事,何必让临床医生来做!而多方接触后大家才明白,IT系统是应用于临床的,只有我们自己提需求(包括书写格式、统计方法、随访项目、科研数据等),将来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于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和IT人员反复沟通、修改,直到后来大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确实感觉很方便,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莫大的成就感。评审篇第一章 HIMSS概述HIMSS起源与发展

HIMSS全称为“Healthcare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中文叫作“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始建于1961年,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是一家全球性的非营利性组织,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1966年,HIMSS在成立5年后并入美国医院协会(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ion,AHA),作为AHA下属的二级学会之一。随着学会的逐步发展和业务增长,1993年HIMSS从AHA独立出来,再次成为一个独立的一级学会。

在其早期工作中,HIMSS并没有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评级,主要业务是会展、会员发展、教育培训等方面,直到2004年,随着医疗界对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以及HIT业界对市场调查与分析需求的不断高涨,HIMSS才正式成立了一个全资下属机构HIMSS Analytics(HIMSS分析),旨在开展市场调研和评估认证工作。表1-1 HIMSS大事记(从1961年成立到2012年)

时至今日,HIMSS已发展成为全球医疗界最大的机构。截至2014年4月,HIMSS在全球拥有52000多名个人会员,600多家企业会员和250多家非营利合作组织,并在欧洲和亚洲设有分支机构。在HIMSS EMRAM评级方面,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共有8671家医院参评,其中美国参评医院达到5454家。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2家医院通过HIMSS EMRAM 6级评审,还有3家医院通过HIMSS EMRAM 7级评审,这也使得中国大陆地区成为全球范围内除了美国以外拥有HIMSS EMRAM 7级医院数量最多的国家。HIMSS EMRAM标准

2006年,HIMSS发布《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v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Yes, There Is a Difference》白皮书,提出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doption Model(EMRAM,电子病历应用模型),并以此为依据,评价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HIMSS EMRAM标准构架表1-2 HIMSS亚太区EMRAM模型标准内容解读

HIMSS EMRAM模型中每一级的具体评价内容规定如下:0级

医院三大辅助科室系统(检验科、药房、放射科)部分或全部尚未安装运行。

解读:这里的0级,并不是指医院完全没有信息系统的应用,而是指已经具有了运营管理系统,但没有临床应用的三大部门级的基础系统(检验信息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和放射管理系统)。1级

所有三大辅助科室系统(检验科、药房、放射科)已上线运行。

解读:这里是指检验科、药房、放射科已经上线运行了部门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2级

主要辅助临床系统向临床数据中心(Clinical Data Repository,CDR)传送数据,医生可通过CDR查看所有医嘱和结果。CDR包含受控医学词汇(Controlled Medical Vocabulary,CMV)和临床决策支持(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CDS)/规则引擎,用于基本冲突核查。在该阶段,文本影像系统(Document Imaging System)信息应可接入CDR;医院应具备健康信息交换(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HIE)能力,并可与其他的患者医疗相关方共享其CDR当中的信息。

解读:CDR的建立是2级的核心,也是后面更高级应用的基础,同时也是EMR的基础。CDR的理解和认知也是我们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病历系统建设路线的关键之处。CDR是一个实时的数据库,它集成了各信息系统中患者的临床数据,一般包括:检验结果、自然信息、药品、检查报告和影像、病理报告、入出转、ICD、出院小结和病程记录等。CDR提供统一的视图,方便医护人员访问患者的诊疗数据;CDR中包含受控医学词汇以利于信息交换和临床决策支持。

本级中要求提供简单的临床决策支持,即基本的冲突检测,如配伍禁忌。

本级提出了文档影像的概念,这在以往国内的信息化概念中不曾提出,其解决方案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某些信息(心电图、知情同意书等)暂不能实现数字化的情况下,可采用扫描或数码照相的方式实现电子化。

本级还提出了健康信息交换的能力要求,主要是该级医院应具备与患者的医疗相关方(如其他医疗机构、保险、雇佣单位等)交换信息的能力。3级

在全院至少一个住院病区中,护理/临床文书(如生命体征记录、医嘱单、护理记录、电子用药记录)上线运行并接入CDR。具有诊疗计划记录功能可额外加分。电子用药管理记录(Electronic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Record,eMAR)上线运行。具有初级的临床决策支持能力,能够进行医嘱查错(包括药品/药品冲突、药品/食物冲突和药品/检验冲突,通常通过药房信息系统实现)。放射科以外区域的医生可以通过内网查看PACS系统上的医学影像。

解读:本级中,CDR开始纳入医疗和护理文书,包括医嘱单、体温单、护理记录单和电子用药记录。这里的电子用药记录(eMAR)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