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图解未来简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03:30:12

点击下载

作者:王宇琨 董志道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超图解未来简史

超图解未来简史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超图解未来简史作者:王宇琨 董志道排版:汪淼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01ISBN:9787201129570本书由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 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 PREFACE一场徘徊在推论与可能性之间的冒险

明日的世界会是怎样的?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例如,我们知道每隔四年将会举办一届奥运会,但我们并不知道下次奥运会各个比赛项目的奖牌将会花落谁家。我们可以根据运动员们的表现推测出谁更有可能获取奖牌,不过我们并不能给出非常肯定的回答,甚至下一届奥运会也有非常非常低的概率会被取消。

与古代的预言家不同,如今的我们要预测未来,首先会回避莫名其妙的比喻。我们需要的是更有针对性的、更精确的预见,而不是一个模棱两可、可以随处套用,但却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预言。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能满足于模糊的预言,但如今的我们却越来越难相信预言,甚至觉得那样的预言有些可笑,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非常简单。人类最底层最共通的思想,在这几百年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古时的人类认为世界是神的世界。我们可以认为,除去一些细节上的区别,即使有着不同的精神支柱,大多数古代人类依然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神是实际存在并且至高无上的,神的代言人或者代言组织应当享有社会权威。因此,人们认为神制定了规则,规定了秩序,即使是不成文的道德伦理也能拥有强大的约束力。在神明的引导下,人类就像一个巨大舞台上的主角,表演着剧本里的情节,走向一个确定的结局。

过去,人类由于自身的蒙昧,不得不将解释世界的权利委托给神。随着科学革命的开展,看似牢靠的秩序开始缓慢解体。尽管这种古老的思想是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体系,但是如果它推导得出的结论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它自身是否可靠就变得十分可疑了。例如,既然神创造了这个世界,那么地球肯定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天体也都是为了地球而存在的。当这样一种认识被证伪的时候,当然会大大打击这种世界观给普通大众带来的吸引力。一个以错误事实为内容的思想当然无法继续发挥它的统制力。

于是,世界迎来了新的时代。独立的人类逐渐放弃了旧思想,尝试用新的方法重构秩序与伦理,并给失去旧意义的世界重新赋予意义。这种新的方法就是人文主义。摆脱了神的束缚,人自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认为有人存在,事物的存在才有意义。

我们真的能够为世界赋予意义吗?今天,新的媒体与新的社交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就像科学技术在数百年前衰落了旧思想、繁荣了人文主义一样,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科学技术必定会再一次改变我们的理念。人文主义或将被消解在数据的洪流之中,一去不返。

本书通过丰富的内容与生动的插图,分析世界的动态与趋势,目标是探讨未来的可能性。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在阅读与思考之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未来。编者谨识第一部分智人掌控下的世界第一章前所未有的变局曾经的三大课题 :饥荒、瘟疫与战争

数千年来,粮食、疾病与冲突一直困扰着人类。  饥荒

自农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粮食生产从采集走向了种植。尽管种植可以为人类带来稳定的粮食收入,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大规模的天灾人祸随时可能导致饥荒的发生。在农业大国中国,饥荒是家常便饭。据统计,公元前108年到1911年,中国发生了1828次饥荒。清代晚期的饥荒造成了上千万人的死亡。a  瘟疫

传染病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它并不是人类诞生以后才出现的新事物。聚集人口的城市、联系城市与村庄的交通,让瘟疫随着人类的脚步,一步步开始扩散。最早被记载的瘟疫发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雅典城。6世纪、14世纪爆发于欧洲的鼠疫更是让数千万人命丧黄泉。19世纪末,中国云南发生的大规模鼠疫被传入香港,随后扩散到全世界,也导致了千万人的死亡。  战争

国家与政府出现之后,国与国之间往往会由于各方面的矛盾导致冲突。这种冲突的最高表现就是战争。历史上被明确记载的第一场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469年的米吉多。它在如今的以色列境内。3000多年前,埃及文明与两河文明曾经在这里冲撞。此后被记录下来的战争不计其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还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在美国学者彭尼·凯恩的《中国的大饥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中有记载,在我国清代1876-1879年的饥荒死亡人数达950万人。饥荒、瘟疫与战争

在走向繁荣与富裕的路上,人类最重要的课题是保证自己的生命。自古以来,威胁人类生命的最重要的三大问题,就是粮食、疾病与冲突。控制和把握住这三个问题,人类才有可能寻找新的目标,迈上新的台阶。饥荒、瘟疫与战争的联系未来的课题

今天,尽管还有人挣扎在饿死的边缘,尽管还有无法控制的疾病,尽管还有尚未终结的战争,但过去的一百年已经证明了这一切都可以得到控制。现在对于人类来说,正是一个探讨未来课题的时刻。曾经实现过许多不可能的人类,接下来究竟应该专注于什么?比饥荒更严重:肥胖代替饥饿成为更大威胁

在今天,饥饿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问题。肥胖影响了更多人的健康。  17世纪末的饥荒

1694年,法国爆发了严重的饥荒。当时的法国正处于战争中,人口只有1000余万,这场饥荒很快带走了200余万条生命,这一数字是非常可怕的。

造成这场饥荒的主要原因,除了战争以外还有气候。当时地球处于小冰期,全球气温下降,这缩短了种植农作物的时间,降低了粮食产量。一个侧面的例子就是,17—18世纪初,世界各地饥荒泛滥。例如17世纪初,明政权由于寒冷而面临全国性饥荒,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乃至政权覆亡。17世纪末,几乎与法国的饥荒同步,苏格兰、瑞典和芬兰等地也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  从饥荒到饮食过量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一批产量较高、对环境要求不那么苛刻的农作物走上了餐桌。近现代以来,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生产效率的提高乃至产品本身质量的改进,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从世界范围来说,现在的粮食生产足以养活全球的人口,真正意义上因为饥饿而死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尽管一部分人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一定会饿死。即使是不健康的或者数量过少的粮食,依旧可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命。事实上,如今身体超重的人已经达到了全球人口的近三分之一,而营养不良的人不到超重人口的一半。小冰期时的全球饥荒

大约1550—1770年这一段时间被称为小冰期。这段时期气温降低,粮食产量下降,全球各地饥荒此起彼伏。世界人口增长率在这一时期也有所下降。曾被战胜的“杀手”:历史上的传染病

除饥荒之外,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就是传染性疾病。  鼠疫

在历史上,鼠疫有过三次大范围的传播。第一次鼠疫大流行发生在6世纪的东罗马帝国,这场鼠疫快速席卷了欧洲,并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至少2500万人死亡,这是当时世界人口的13%。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则是众所周知的黑死病,14世纪,来自亚洲的黑死病造成了约7500万人的死亡,欧洲的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1894年,在广东爆发鼠疫,并传至香港,最终波及60多个国家,死亡人数超千万。  流行病在新大陆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大批欧洲人来到了美洲。他们身上携带了美洲原住民从未接触过的病毒与细菌。鼠疫、天花、霍乱、黄热病等流行病杀死了新大陆90%以上的人口,造成了原住民文化的崩坏与政治的混乱,欧洲的殖民也因此变得更加轻而易举。  流行病的消亡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死于流行病的人越来越少。1720年,法国马赛爆发鼠疫,但是很快得到了控制。这也是近代以后在发达国家中最后一次发生鼠疫。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死于此流感的人甚至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者还要多。但是在抗生素和疫苗被研发出来以后,人类已经不再畏惧流行病。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经被消灭。在与疾病斗争的这上千年历史当中,人类似乎即将获得最终的胜利。历史上的传染病

在人类尚未认识到病菌存在的时候,流行病往往被认为是天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疾病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以认识的进展为基础,人类逐渐摆脱了对流行病的恐惧。鼠疫传播的方法

鼠疫并不是一种通过老鼠传染的疾病。鼠疫的传播途径是老鼠身上的跳蚤。跳蚤携带鼠疫杆菌,潜伏在老鼠身上,老鼠通过贸易的商船、车马等人类的交通工具逐渐将跳蚤带到世界各地。跳蚤从老鼠身上转移到人类身上,并通过叮咬传染病菌。大规模流行开始的时候,如果不及时处理尸体,使尸体成为老鼠的食物,不仅会令老鼠增加,还会感染更多的老鼠和跳蚤。传染病的治疗

黄热病毒是第一种被发现的病毒,它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死亡率高达30%—50%,至今依然肆虐在非洲与南美洲。1900年,一个医疗组织进行了实验,证明这种病是通过蚊子传播的。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最后被广泛运用于救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兵,拯救了无数生命。直到今天,它依然是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之一。

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剂,通过接种可以使人获得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力。第一支疫苗是牛痘病毒,这种病毒是天花的近亲,因此1796年它被接种在人身上以对抗天花,并获得了成功。流行病的终结: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

传染病正在淡出人类的视野,很可能不再是一种可怕的威胁。  流行病危害的减退

现今人类的交通比以往更为便捷,人口也更为庞大和密集,但这并没有导致不可挽回的、灾难性的传染病。这一切不仅得益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更是因为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尽管偶尔依然会传来一些新型流行病出现的消息,但是在高效运转的医疗基础设施面前,流行病不堪一击,不再像历史上那样,每次肆虐都将带走以人口百分比计数的生命。  新的流行病: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首次发现于1976年。2013年底,西非出现了一次最大规模的流行。这种疾病的死亡率平均高达50%,由于贫困和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疾病很快传播开来。然而一年之后,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疾病还是得到了有效控制,有记录的死亡感染者大约是11000人,相当于被感染国家人口的万分之五。这表明人类已经有能力控制新的传染病了。  新的流行病:艾滋病

尽管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医疗科技日新月异,但依然有一个尚未攻克的传染病难关。这就是艾滋病。与其他传染病不同的是,艾滋病不会破坏人体的器官,但是它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不过这种疾病的传染性暂时不算特别强烈,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进行传播。每年都会有数百万人死于艾滋病的并发症,并且这一数字依然在上升。但是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艾滋病可以得到治疗,并且这一未来并不遥远。艾滋病

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艾滋病毒(HIV)引起的。有关艾滋病的首次记载是在1981年,1982年被正式命名为艾滋病。它是一种RNA病毒,主要有以下三种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性行为传播性行为传播主要通过性分泌液与血液的接触进行。病毒通过性分泌液侵入对方的黏膜,并进入血液当中,使对方感染。子宫、肠道乃至口腔都是非常脆弱的黏膜。使用安全套可以大幅降低感染的危险。血液传播血液传播就是通过伤口、输血以及多次使用注射器使人感染病毒。输血时大多数正规的血库都会进行病毒检查,因此感染率相当低。使用注射式毒品时轮流使用同一个注射器,是目前艾滋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主要途径。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出生时婴儿身上沾上了母亲大量的血液导致感染;一种是出生后由于哺乳造成感染还有一种是怀孕期间通过胎盘使婴儿感染。前两种情况可以通过剖宫产、奶粉喂养等方式来预防,但是最后一种感染很难预防。艾滋病致死的方式基因编辑:人类或将亲手毁灭自己

即使自然界很可能无法自然产生灭绝人类的病菌,但这种病菌完全有可能被人类自己亲手制造出来。  传染病治疗的未来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开始研究新式治疗工具——纳米机器人。如果纳米机器人能够得到使用,那么通过注射等方式使它们进入人体,找出并杀死病菌乃至癌细胞将成为可能。与以往生物式的消灭不一样,这种方法可以物理式地消灭病菌,在未来的疾病治疗中肯定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基因工程与人造病毒

所谓基因工程,指的是通过人工操作改变基因的行为。如果换一个更加常见的名词,我们可以称之为转基因。基因工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人类并没有创造出新的生命,只是截取和重新拼接了既有生物的DNA片段。

基因编辑可以为人类提供更高产的粮食,但这样做有可能破坏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如此,基因编辑还可能导致伦理方面的问题。2015年,中国的研究团队首次编辑了人类基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编辑过基因的人,到底还算不算人?

等到基因编辑技术成熟以后,国家甚至恐怖组织为了打败敌人,完全有可能自行制造出感染能力和破坏能力极强的病菌。到了那个时候,游戏中的俗套场景或许将会成为现实。最严重的情况下,人造的病菌甚至可能毁灭我们的世界。基因编辑与未来

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一方面它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风险。但是随着技术的完善,基因编辑一定可以更好地服务人类。战争正在消失:“新和平”与“知识经济”的崛起

和平曾经是一种祈求,是一种奢望。但是现在,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战争似乎是世界另一头发生的某种很遥远的事情,自己的国家陷入战争的场景,只存在于艺术虚构和幻想当中。  从冲突不断到世界和平

即使在人类诞生之前,个体生命之间的冲突就一直存在。人类诞生之后,这种冲突被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行,上万年来无数人因此死亡。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一共夺走了8000多万条生命。而随后,这个“丛林法则”终被打破,战争逐渐消失。

不过,随着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日益密切,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发明出来的毁灭性武器原子弹有效地抑制了战争。在现代,大国之间的战争将意味着整个世界的毁灭。于是,和平地解决冲突成为全球共识,人们对于资源的掠夺也由原来的物质资产变为知识财富,知识成为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从掠夺到共赢

在资源匮乏和交通落后的时代,缺乏某种资源的国家>—不论这种资源是粮食还是黄金——由于没有其他途径获得它们,只能铤而走险,发动战争。但是在信息高度流通、贸易高度自由的今天,几乎没有什么资源是无法获取的了。既然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用更低的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