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06:00:3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

2019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试读:

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画图说明题

1作图比较完全竞争企业、垄断企业和垄断竞争企业各自的长期生产决策,并以经济效率的优劣标准对它们进行分析评判。

答:(1)完全竞争企业、垄断企业和垄断竞争企业各自的长期生产决策如下:

①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完全竞争企业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如图1所示。这时,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即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LAC=SAC。式中,MR=AR=P。此时,企业的利润为零。

图1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②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垄断企业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能进一步增大利润。按照MR=LMC的长期均衡原则,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点是E点,如图2所示。MR曲线与LMC曲线相交于E点,E点决定的产量为Q。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产量决定后,垄断企业可根据需求情况确定价格。EQ向上延伸,交dd曲线于G点。因此,此时的垄断价格为P。在垄断企业的MR=LMC长期均衡产量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LAC曲线相切于F点,所以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

图2 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

③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垄断竞争企业进出较自由。若获利,新企业进入行业,提供相替代的产品与原来的企业竞争,使原企业市场份额缩小,产品价格下降,直到超额利润消失;反之,若亏损,行业内一些企业逐渐退出,未退出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产品价格上升,直到不亏损为止。因此,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均衡时,产品价格和平均成本相等。如图3所示。可见,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均衡的条件不仅要求MR=SMC,而且要求P=LAC。

图3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2)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益越高;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益越低。

①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企业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企业达到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

②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长期均衡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企业达到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

③在完全垄断市场的状态下,垄断企业可以自行控制市场的产量和价格,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所定的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以获得超额利润,这意味着完全垄断市场在资源利用上没有效率。由图2可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均衡价格比垄断市场的低,即P′<P,产量比垄断市场的高,即Q′>Q。因此,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是缺乏效率的。

2在货币政策博弈中,博弈双方货币当局和工会的策略分别是:是否增加货币供给和是否提高工资。其支付矩阵(用货币测度的好处)如表1所示。表1 货币政策博弈

说明:(1)单期静态博弈的结果。(2)根据跨期博弈讨论“规则”及其信誉。

答:(1)单期静态博弈的结果为(增加工资,增加货币供给),这是一个纳什均衡,对应的支付为(2,2)。

工会增加工资,政府增加货币供给,政府得益为2;政府不增加货币供给,政府得益为1。工会不增加工资,政府增加货币供给,政府得益为8;政府不增加货币供给,政府得益为6。因此,无论工会增加工资与否,政府的最优策略都是增加货币供给,于是可以肯定政府会增加货币供给。

面对政府增加货币供给,工会的最优策略就是增加工资。所以,在货币政策博弈中,单期静态博弈的结果就是,政府增加货币供给,工会增加工资。此时政府、工会得到的支付都不是最大的。(2)在动态博弈的条件下,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是相互影响的,由于博弈参与者的行动有先有后,后行动者又能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为,其间就会产生一个可信性问题。后行动者可以承诺采取对先行动者有利的行为,也可以威胁先行动者,以使先行动者不得不采取对后行动者有利的策略。承诺与威胁就存在一个可信性的问题。

在跨期博弈中,如果政府和工会信誉良好,且与工会约定不增加货币供给,工会不增加工资,一旦一方违约另一方必然采取相反的策略,这样会使得双方选择(不增加工资,不增加货币供给)的策略组合,此时的支付组合为(6,6)。一旦有一方(如政府)擅自违反约定增加货币供给,则在以后的博弈中,工会很难再相信政府的承诺,不论政府如何保证不会增加货币供给,工会都会选择增加工资的策略组合,即政府的信誉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因此博弈双方良好的信誉有利于摆脱“囚徒困境”,但信誉是脆弱的,一旦受损又将陷入使双方都不利的困境。

二、计算题

1已知,效用函数

求:需求函数x=f(p,p,y),其中,p,y分别是常量的价i12i格和收入,i=1,2。

解:由已知可得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为:

构造拉格朗日辅助函数为: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① ② ③ρ-1

由①式和②式联立可得:(x/x)=p/p。1212

即有:

将上式代入到预算约束方程,可得:

所以

从而有:

令r=ρ/(ρ-1),则有:

2设一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曲线都是直线,函数分别为:Q=aD-bP和Q=c+dP。假如就该商品对厂商或销售方征收从量税,单S位商品税收为t。请回答如下问题:(1)计算其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2)计算供求双方各自负担的税收是多少,并利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税收为什么被转嫁,又为什么没有全部被转嫁;(3)计算双方各自负担的税收份额和供求弹性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经济学原理进行解释;(4)用曲线说明征税以后的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并比较供求双方的税收份额。

解:(1)在没有征税时,供求函数分别为:Q=a-bP,Q=DSc+dP。*

联合解得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分别为:Q=(ad+bc)/(b+*d),P=(a-c)/(b+d)。

设对厂商征收从量税,则新的供给曲线为:Q′=c+d(P-St)。

需求曲线仍为Q′=a-bP。D**

联合,解得:Q′=(ad+bc-bdt)/(b+d),P′=(a-c+dt)/(b+d)。**

所以征税以后价格变动为:ΔP=P′-P=dt/(b+d);**

产品数量变动为:ΔQ=Q′-Q=-bdt/(b+d)。**(2)消费者承受的税收负担为:T=P′-P=dt/(b+d);C

生产者承受的税收负担为:T=t-T=bt/(b+d)。SC

税收负担能够被转嫁,是因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存在弹性,而不能完全转嫁是因为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并不等于零,即b≠0,d≠0。当b=0,即需求曲线完全无弹性时,T=0,T=t,税负全部转SC嫁给消费者;当d=0,即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时,T=t,T=0,SC税负全部转嫁给生产者。**(3)在征税前的均衡点时,需求弹性为:e=-[P/(a-bP)]·d(dQ/dP)=(ab-bc)/(ad+bc);D**

供给弹性为:e=[P/(c+dP)]·(dQ/dP)=(ad-cd)/sS(ad+bc)。

由(2)可得,消费者负担的税收份额为:T/t=d/(b+d);C

厂商负担的税收份额为:T/t=b/(b+d)。S

因此,消费者和厂商的税收份额和供求弹性之间的关系分别为:T/t=e/(e+e),T/t=e/(e+e)。CssdSdsd

其经济学含义为:①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小,消费者负担的税收份额越小,生产者负担的税收份额越大;②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消费者负担的份额越大,生产者负担的份额越小。

其原因在于: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说明当某种商品由于政府征税而价格变动时,其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大于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在这种情况下,税负转嫁给消费者较困难,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税负会更多地由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自己承担。反之,当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说明当某种商品由于政府征税而引起价格变动时,其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小于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在这种情况下,税负会更多地由消费者(购买者)承担。*(4)如图4所示,在未征税前,市场均衡价格为P,均衡数量为*Q。在对每单位产品征收t的税收后,市场供给曲线从S向左移动到S′,****市场均衡价格为P(即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均衡数量为Q。此时消费者承担的税负为T,厂商承担的税负为T。CS

图4 税负转嫁32

3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Q-6Q+30Q+40。

试求:(1)假设产品价格为66元,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的新价格为30元,在新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如果会,最小的亏损额为多少?(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停止生产?(4)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32

解:(1)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Q-6Q+30Q+40,则MC=23Q-12Q+30,又知P=66元,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P=MC,有:266=3Q-12Q+30。

解得:Q=6或Q=-2(舍去)。32

最大利润为:π=TR-TC=PQ-(Q-6Q+30Q+40)=176(元)。(2)由于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新的价格为P=30元,厂商是否发生亏损要根据P=MC所决定的均衡产量计算利润为正还是为负。2

均衡条件为P=MC,即30=3Q-12Q+30,则Q=4或Q=0(舍去)。32

此时利润π=TR-TC=PQ-(Q-6Q+30Q+40)=-8。

可见,当价格为30元时,厂商会发生亏损,最小亏损额为8元。(3)厂商退出行业的条件是P小于AVC的最小值。3232

由TC=Q-6Q+30Q+40,得:TVC=Q-6Q+30Q。2

有:AVC=TVC/Q=Q-6Q+30。

令dAVC/dQ=0,即dAVC/dQ=2Q-6=0。

解得:Q=3。

当Q=3时,AVC=21,可见只要价格P<21,厂商就会停止生产。322(4)由TC=Q-6Q+30Q+40可得:SMC=dTC/dQ=3Q-12Q+30。

进而可得:

由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即为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因此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为:

4考虑以下古诺竞争模型。市场中有N个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均没有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函数为P=a-bQ,其中a,b>0,Q为行业总产量。如果企业同时展开产量竞争,那么:(1)均衡时价格是多少?(2)此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解:(1)代表性企业i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整理得:

由于古诺竞争时生产相同产品的各企业的产量相等,即

因此可解得各企业的产量为:q=a/[b(1+N)]。

行业的总产量

将Q=aN/[b(1+N)]代入市场需求函数可得:均衡价格P=a-b×aN/[b(1+N)]=a/(1+N)。(2)此时消费者剩余宏观经济学部分

1什么叫“流动性陷阱”?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答:(1)流动性陷阱的含义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流动性陷阱”的基本原理:凯恩斯认为,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和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据,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极高时,货币需求量等于零,因为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将所持有的货币全部换成有价证券。反之,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2)流动性陷阱时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

在流动性陷阱情况下,货币投机需求无限大,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此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能降低利率,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极为有效。

凯恩斯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情况就是如此。但在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如图5所示,当利率降到一定程度r时,LM曲线呈水平状态,这就是“流动性陷阱”,此时,不管政府0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不大可能使利率再下降。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极为有效,能使IS右移至IS′,利率保持不变,不产生“挤出效应”。

图5 流动性陷阱中的政策效应

2假定货币与资产市场的调整十分迅速,而商品市场的调整十分缓慢,经济在初始时处于均衡状态。在IS-LM的分析框架内,绘图并说明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货币总量的动态效应。如果经济一开始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本次增加货币的长期效应是什么?

答:(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货币总量的动态效应

图6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货币总量的动态效应

如图6所示,经济体的初始位置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下的E点,经济体的均衡利率水平为i,均衡收入为Y(假00定小于潜在产出水平Y′)。

假定某一时刻,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直接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从而一次性地增加了经济体的货币供给量,使原先的LM曲线移动到LM′。由于货币市场与资产市场的调整十分迅速,经济体将首先从E点运动到E点,在E点货币市场出清,但在E点有过量111的商品需求。利率下降,在初始收入水平Y既定的情况下,会提高0总需求并引起存货缩减。对此的反应是扩大产出,开始沿LM′曲线上升。最终,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E′点,利率从i下降到i′,产出从0Y增加到Y′。0(2)增加货币的长期效应

图7 增加货币的长期效应

如果经济体一开始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表示此时的LM曲线是垂直的,处于古典主义情形中。假定经济体的初始位置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下的A点,如图7所示,此时的均衡利率水*平为i,均衡收入为潜在产出水平Y。当货币供给增加,比如从M扩f张到M′,此时LM曲线向右移动至LM′,经济体从A点运动到B点,相****应的收入水平从Y增加到Y,而利率水平下降到i。f

需要说明的是,事实上,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式可以看出,长期中,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对应的会引起物价的上升,产出水平相对保持不变,即货币增长的持续增加对产出水平没有长期影响。α1-α

3考虑一个标准的索洛增长模型:Y=(1-t)K(AL),0<α<1,储蓄率为s,人口增长率为0,技术进步率为g,t是政府对产出征收的税收。(1)假设政府在收税之后,不用于生产产出和进行投资,计算稳态人均有效产出和人均有效资本。(2)如果政府减税,稳态的人均有效产出如何变化?简要解释你的结论。(3)现在假设税收降低了人们研发的动力,技术进步率变为g=1-αb(1-t),b>0。计算新的稳态人均有效产出。减税对稳态产出有什么影响?简要解释你的结论。

解:(1)经济达到稳态时,Δk=sf(k)-(n+g+δ)k=sf(k)-gk=0。

人均生产函数α1-α

f(k)=Y/(AL)=(1-t)K(AL)/(AL)=(1-t)αα[K/(AL)]=(1-t)kα

所以,s(1-t)k=gk,得人均有效资本

人均有效产出(2)政府减税,即t值减小,又由于1/(1-α)>1,由(1)可得,t减小,f(k)即人均有效产出增加。1-α(3)当g=b(1-t),b>0时,人均有效产出2

由于[(α-1)+α]/(1-α)>0,所以减税导致t减小,从而使得f(k)即人均有效产出增加。

4已知某小国在封闭条件下的消费函数为C=305+0.8Y,投资函数为I=395-200r,货币的需求函数为L=0.4Y-100r,货币供给m=150。(1)写出IS曲线和LM曲线的方程;(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3)如果此时政府购买增加100,那么均衡国民收入会增加多少?(4)计算(3)中的政府购买乘数;(5)写出乘数定理中的政府购买乘数公式,利用这一公式计算(3)中的乘数;(6)比较(4)和(5)的结果是否相同,请给出解释。

解:(1)由Y=C+I可得:Y=305+0.8Y+395-200r。

解得IS曲线方程:Y=3500-1000r;

由L=m得:0.4Y-100r=150;

解得LM曲线方程:Y=375+250r。(2)由方程组

得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分别为:r=2.5,Y=1000。(3)由Y=C+I+G得Y=305+0.8Y+395-200r+100,即Y=4000-1000r。

由方程组

得:r=2.9,Y=1100。

所以当政府购买增加100时,均衡国民收入会增加100。(4)政府购买乘数k=ΔY/ΔG=(1100-1000)/100=1。G(5)乘数定理中的政府购买乘数k′=1/(1-b)=1/(1-0.8)G=5。(6)结果不同。因为(4)中的购买乘数考虑了利率的变化,利率由2.5提高到了2.9,所以抑制投资,而鼓励储蓄,即政府的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从而国民收入的增加无法达到假定利率不变时的水平。而(5)中的购买乘数没有考虑利率的变化,所以(4)和(5)得出的结果不同。

5画图说明如何通过凯恩斯框架的IS-LM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别推导出封闭经济和小型开放经济下的总需求曲线,并分别解释封闭经济和小型开放经济下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负相关的作用机制。

答:(1)通过凯恩斯框架的IS-LM模型推导封闭经济下的总需求曲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