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典范权威定本(套装共2册)传习录+曾国藩家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07:35:07

点击下载

作者:[清]曾国藩,[清]李鸿章,王阳明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生典范权威定本(套装共2册)传习录+曾国藩家书

人生典范权威定本(套装共2册)传习录+曾国藩家书试读:

总目录

CONTENTS

曾国藩家书

传习录

目录

CONTENTS

曾国藩简介

本书插图

卷一 (1840—1852)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四日 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致诸弟·讲读经史方法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致诸弟·喜述大考升官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禀祖父母·报告荣升侍讲

道光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 禀父母·述盘查国库巨案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禀祖父母·报告考差信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禀父母·寄银还债济人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

道光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 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识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致诸弟·述接济亲戚族人之故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致诸弟·勿为时文所误

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禀祖父母·赠亲戚族人数目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

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初十日 致诸弟·家中务请略有积蓄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

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 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

道光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禀父母·万望匆入署说公事

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 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去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 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朋友的丧事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 禀叔父母·报告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

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初一日 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

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

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七日 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

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十五日 禀父母·贺六弟成就功名

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七日 禀叔父母·请兑钱送人

道光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禀父母·请四弟送归诰轴

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初十日 禀父母·谨遵家命一心服官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八日 致诸弟·述升内阁学士

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十八日 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

道光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无时不想回家省亲

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致诸弟·告诫弟弟要清白做人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致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见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十五日 致诸弟·节俭置田以济贫民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 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

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 致诸弟·迎养父母叔父

咸丰元年三月十二日 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

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致诸弟·进谏言戒除骄矜

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 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

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

咸丰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谕纪泽·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

咸丰二年八月初八日 谕纪泽·携眷赶紧出京

咸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

卷二 (1853—1866)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

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 致诸弟·勿使子侄骄奢淫佚

咸丰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致诸弟·读书宜选一明师

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

咸丰五年四月二十日 致诸弟·述营中急需人才

咸丰五年七月初八日 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

咸丰五年九月三十日 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

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

咸丰六年十月初三日 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亲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七日 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

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

咸丰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

咸丰七年十一月初五日 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

咸丰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

咸丰八年正月十一日 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

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致九弟·顺便可以周济

咸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致九弟·周济受害绅民

咸丰八年二月十七日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咸丰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愿共鉴诫二弊

咸丰八年三月三十日 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大事

咸丰八年四月十七日 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

咸丰八年五月初五日 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

咸丰八年五月初六日 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带兵

咸丰八年五月三十日 致九弟·归家料理祠堂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

咸丰八年八月初四日 致九弟·拟保举李次青

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又实行勤俭二字

咸丰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致诸弟·述家庭不可说利害话

咸丰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诸弟·述六弟妇治家贤慧而命最苦

咸丰九年正月十一日 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

咸丰九年六月初四日 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一日 致九弟·宜平骄矜之气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 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诀

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 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俭

咸丰十年六月初十日 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

咸丰十年六月二十八日 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

咸丰十年七月初八日 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

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 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 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骄奢佚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二字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四日 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谦虚勤劳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致四弟·教子弟牢记祖训八字

同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 致季弟·述长江厘卡太多

同治元年三月初三日 致九弟、季弟·述筹办粤省厘金

同治元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述告办事好手不多

同治元年四月初六日 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

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 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致九弟、季弟·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

同治元年六月初二日 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日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日 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五日 致九弟、季弟·服药不可大多

同治元年闰八月初四日 致四弟·劝弟须静养身体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

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四日 致四弟·教弟必须爱惜物力

同治二年正月初三日 致九弟·述兄弟同获圣恩

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

同治二年正月十七日 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

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七日 致九弟·述纪梁宜承荫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

同治二年四月初一日 致九弟·述奏议乃为臣之事

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致九弟·处事修身宜明强

同治二年六月初一日 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同治三年三月初四日 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

同治三年四月十三日 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

同治三年五月初十日 致九弟·宜以自养自医为主

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人

同治三年八月初四日 致四弟·教子勤俭为主

同治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苦学

同治四年正月二十四日 致九弟·讲求奏议不迟

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

同治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银礼轻义重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 致四弟·送银子共患难者

卷三 (1867—1872)

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

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

同治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

附1:曾国藩家族成员表

附2:家书中提到的主要人物与湘军主要将领

附3:纪年对照表

返回总目录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最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最高峰,其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最高谥号。

梁启超评价曾国藩:“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仰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泽东评价曾国藩:“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本书插图曾国藩书宋代邵雍《训世孝弟诗十一首》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所求处处田禾热,惟愿人人寿命长。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四方平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四方平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道光二十四年秋曾国藩书唐太宗《百字铭》“肝胆相照”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曾国藩一生所交的都是肝胆相照的知己,这些人后来成为他仕途上的主要帮手。“止于至善”

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曾国藩曾说:“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皆我分内事也。”曾国藩一生都在修身,做一个“天地完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曾国藩曾给自己立过“三戒”的规定,即“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

咸丰四年正月上旬,麟书曾自撰一联,命曾国藩写之,曰:“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尔曹。”太平军的武器太平军的铁炮和炮弹“能柔非柔,至刚无刚。”意为最大的刚猛,在表面上是看不到任何刚猛之气的;而表面上体现出来的巨大柔和,未必是真正的柔弱,也许在其深层,正有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这两句话最明显地体现了刚柔的辩证法——刚不离柔,柔能克刚。据说这是曾国藩在遭受挫折之后,重读《道德经》后写出的这一体会,然后以此为法宝,事事顺利。曾国藩的自撰一副对联

上联揭示内心的衷由,还算写实;下联则仅仅是一种愿望而已,哪里有什么“坦坦荡荡”。恰恰相反,倒是“凄凄、惨惨、戚戚”,庶几近之。“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古之立志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编的《历史档案》季刊1993年第四期刊曾国藩曾写下:“以廉律己写写新,有有发以““现勤勇兵的治””曾事字字国,的的藩以清清遗公朝朝折震士士抄人兵兵件”。。的警句,时刻不忘提醒自己修炼官德。登的徐枫、丁进军选编的一篇文章,题目为“新发现的曾国藩遗折抄件”,文云:“有关曾国藩之遗折,以往《曾文正公全集》等有关书刊均未见刊录,故有人认为曾氏由于在两江任所病逝突然,并无遗折上奏。近于我国著名钱币收藏家、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徐枫先生家藏之历史文献中,见到一件曾国藩遗折的抄件,系曾国藩之幕僚于同治十一年二月末抄存。”卷一(1840—1852)

曾国藩自1840年得授翰林院检讨,到1849年已经升任礼部侍郎,十年七迁,跃升十级。成为二品大员。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回思善化馆中同车出入,万顺店中徒步过从,疏野之性,肮脏之貎,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数人,亦不敢为此不近人情之称许。”可见,曾国藩有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味道。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原文】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四月十一日由折差第六号家信,十六日折弁又到。孙男等平安如常,孙妇亦起居维慎,曾孙数日内添吃粥一顿,因母乳日少,饭食难喂,每日两饭一粥。

今年散馆,湖南三人皆留,全单内共留五十二人,仅三人改部属,三人改知县。翰林衙门现已多至百四五十人,可谓极盛。琦善已于十四日押解到京,奉上谕派亲王三人、郡王一人、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尚书会同审讯,现未定案。梅霖生同年因去岁咳嗽未愈,日内颇患咯血。同乡各京官宅皆如故。

澄侯弟三月初四日在县城发信已经收到,正月二十五信至今未接。兰姊以何时分娩?是男是女?伏望下次示知。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绝无解危之处,则二伯祖母将穷迫难堪,竟希公之后人将见笑于乡里矣。孙国藩去冬已写信求东阳叔祖兄弟,不知有补益否?此事全求祖父大人作主。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嘘枯回生:比喻将至之人有望起死回生。】!

伏念祖父平日积德累仁,救难济急,孙所知者已难指数。如廖品一之孤、上莲叔之妻、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及小罗巷、樟树堂各庵,皆代为筹画,曲加矜恤。凡他人所束手无策、计无复之者,得祖父善为调停,旋乾转坤,无不立即解危,而况楚善八叔同胞之亲、万难之时乎?孙因念及家事,四千里外杳无消息,不知同堂诸叔目前光景。又念家中此时亦甚难窘,辄敢冒昧饶舌,伏求祖父大人宽宥无知之罪。楚善叔事如有说法之处,望详细寄信来京。

兹逢折便,敬禀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万福金安。【译文】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四月十一日,由通信兵发第六号家信,十六日通信兵又到。孙儿等平安如常,孙媳妇也起居维慎,曾孙几天内加吃一顿粥,因为母乳不够,饭食难喂,所以每天两饭一粥。

今年庶常馆学成的人,湖南三个都留在馆里,共留五十二人,只有三人改部属,三人改知县。翰林院现在已多到一百四五十人,可说是极盛了。琦善已于十四日押解到京城,奉了皇上谕旨,派了三个亲王、一个郡王与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尚书会同审讯,现在没有定案。梅霖生同年因为去年咳嗽没有好,近日吐血。同乡各京官家一切如常。

澄侯弟三月初四日在县城发的信已经收到,正月二十五日的信至今没有收到。兰姐什么时候分娩?是男是女?伏望下次告知。

楚善八叔的后事,不知去年冬天情形如何?如果绝对没有解危的地方,那二伯母必将穷迫难堪,竟希公的后人将被乡里的人见笑了。孙儿国藩去年冬天已写信求东阳叔祖兄弟,不知有帮助没有?这件事全求祖父大人作主。如能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也许回生有望!

伏念祖父平日积德行善,救难济急,孙儿了解的已难以数清。如救助廖品一的孤儿、上莲叔的妻子、彭定五的儿子、福益叔祖的母亲以及小罗巷、樟树堂各尼庵,都代为筹划,尽力体恤。凡属别人束手无策的,只要祖父出面认真调停,便能扭转乾坤,没有不立即解危的,何况有同胞情谊的楚善八叔正在万难之中呢?孙儿因想到家中的事,四千里外杳无消息,不知同堂各位叔叔目前情形。又想家中这时也很艰难窘迫,总是冒昧多嘴,伏求祖父大人宽恕我无知的罪过。楚善叔的事如有说法的地方,希望详细写信寄京城。

现逢邮差的便利,恭敬地禀告一二。跪叩祖母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原文】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十五日接四弟在涟滨所发信,系第二号,始知正月信已失矣;二十二日接父亲在二十里铺发信;四月二十八巳刻接在汉口寄曹颖生家信;申刻又接在汴梁寄信;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男于闰三月十六发第五号家信,四月十一发六号,十七发七号,不知家中均收到否?迩际【迩际:现在,目前。】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冢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阕【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阕,终了。】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广东之事,四月十八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

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译文】儿子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自从闰三月十四日,在京城城门拜送父亲回家,后来共接到家信五封:十五日接到四弟从涟滨发出的信,看来是第二封,这才知道正月里寄出的信已经遗失了;二十二日接到父亲在二十里铺所发的信;四月二十八日巳刻又接到家中从汉口寄到曹颖生家的信;申刻又收到从汴梁寄来的信;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里面有四弟的信、六弟的文章五首。得知祖父母大人身体康健强壮,家里老小都平安,诸位弟弟发奋读书,并得知父亲离京后一路顺畅,非常高兴,从京城到省城只用了三十多天,真是神速!

儿子在闰三月十六日寄出的第五封家信,四月十一日寄出的第六封家信,还有十七日寄出的第七封家信,不知家中是否都已经收到?眼下儿子身体如常,每晚早睡,起得也早。只是不能用脑过度,否则便会头昏,所以经常静下心来让脑子不想任何事情,身心悠闲以加强涵养工夫,以便谨敬地遵守父亲关于保身的训示。

九弟的功课很正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到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读了半本。诗歌稍有进步,文章没有进步。但也不求很快见效,看他对书的领会程度,已经有些心得,大约只是手不从心,还表达不出吧。

甲三在三月下旬已能行走,不要别人扶持,还不能说话。没有乳吃,每天一顿粥两顿饭。家妇身体也好,已有生男的喜兆。婢女仆从都与原来一样。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了状元,他是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的世兄。同乡六个,得了四个庶常、两个知县。复试单已经在闰三月十六日寄回,现又寄呈殿试朝考的全单。

同乡的京官还是那些。郑莘田给家中服完丧后来京城。梅霖生病势严重,很是可虑。黎樾乔老前辈那里,父亲没有去辞行,儿子已代为致意。广东的事,四月十八日得捷报,现将抄报寄回。儿子等在京城,自己知道谨慎从事,堂上各位老人不必挂念。

家里的事,兰姐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的事怎样成全?儿子希望父亲大人告诉一下。儿子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原文】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九弟之病自正月十六日后日见强旺,二月一日开荤,现已全复元矣。二月以来,日日习字,甚有长进。男亦常习小楷,以为明年考差之具。近来改临智永《千字文》帖,不复临颜、柳二家帖,以不合时宜故也。孙男身体甚好,每日佻达【佻达:佻皮,戏闹。】欢呼,曾无歇息。孙女亦好。

浙江之事,闻于正月底交战,仍尔不胜,去岁所失宁波府城,定海、镇海二县城,尚未收复。英夷滋扰以来,皆汉奸助之为虐。此辈食毛践土,丧尽天良,不知何日罪恶贯盈,始得聚而歼灭!湖北崇阳县逆贼钟人杰为乱,攻占崇阳、通城二县。裕制军即日扑灭,将钟人杰及逆党槛送京师正法,余孽俱已搜尽。钟逆倡乱不及一月,党羽姻属皆伏天诛。黄河去年决口,昨已合龙,大功告成矣。

九弟前病中思归,近因难觅好伴,且闻道上有虞,是以不复作归计。弟自病好后,亦安心,不甚思家。李碧峰在寓住三月,现已找得馆地,在唐同年李杜家教书,每月俸金二两,月费一千。男于二月初配丸药一料,重三斤,约计费钱六千文。

男等在京谨慎,望父母亲大人放心。男谨禀。【译文】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九弟的病自正月十六日后,一天天痊愈强健起来,二月一日起开始吃荤,现已全部复元。二月以来,九弟天天学习写字,且有所长进。儿子也常练习小楷,为明年考差做准备。近来改了临智永《千字文》帖,不再临颜、柳两家帖了,因为不合时宜的缘故。孙儿身体很好,每天戏谑欢叫,片刻不得安宁。孙女也好。

浙江的事,听说在正月底交战,仍旧没有取胜,去年失守的宁波府城,定海、镇海两县城,还没有收复。英国人滋扰以来,那帮汉奸助纣为虐。此辈食毛践土,丧尽天良,不知道哪天罪恶贯盈,才得以一举把他们歼灭!湖北崇阳县逆贼钟人杰作乱,攻占崇阳、通城两县。裕制军当天就把他们消灭,将钟人杰及逆党用囚车押送到京城正法,余孽已经一网打尽。钟逆倡乱不到一个月,党羽姻属都受到天诛。黄河去年决口,昨已合拢,大功告成。

九弟前段日子生病想回家,近来因为找不到好的同伴,并且听说路上不太平,所以已不准备回家了。弟弟自从病好之后,也安心,不太想家了。李碧峰在家住了三个月,现在已经找到教书的馆地,在唐同年李杜家教书,每个月俸金二两,月费一千。儿子在二月初配丸药一料,重三斤,大约花了六千文钱。

儿子等在京城谨慎从事,望父母亲大人放心。儿子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原文】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三月初奉大人正月十二日手谕,具悉一切。又知附有布疋、腊肉等在黄弗卿处,第不知黄氏兄弟何日进京,又不知家中系专人送至省城,抑托人顺带也。

男在京身体如常,男妇亦清吉。九弟体已复元。前二月间因其初愈,每日只令写字养神。三月以来,仍理旧业,依去年功课。未服补剂,男分丸药六两与他吃,因年少不敢峻补【峻补:猛补,大补。】。孙男女皆好,拟于三月间点牛痘。此间牛痘局系广东京官请名医设局积德,不索一钱,万无一失。

男近来每日习字帖,不多看书。同年邀为试帖诗课,十日内作诗五首,用白折写好公评,以为明年考差之具。又吴子序同年有两弟在男处附课看文。又金台书院每月月课男亦代人作文,因久荒制艺,不得不略为温习。

此刻光景已窘,幸每月可收公项房钱十五千,外些微挪借,即可过度。京城银钱比外间究为活动。家中去年彻底澄清,余债无多,此真可喜。蕙妹仅存钱四百千,以二百在新窑食租,不知住何人屋?负薪汲水,又靠何人?率五素来文弱,何能习劳!后有家信,望将蕙妹家事琐细详书。余容后呈。男谨禀。【译文】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三月初,奉大人正月十二日手谕,知道一切。又知道附来布匹、腊肉等在黄弗卿处,但不知道黄氏兄弟何时进京?又不知道家里是专人送到省城的,还是托人顺带?

儿子在京城身体如常,儿媳妇也很精神。九弟身体已复元。前二月间因他是初愈,每天只叫他写字养神。三月以来,仍然处理以前的课业,读去年功课。没有吃补药,儿子分了丸药六两给他吃,因年纪轻不敢大补。孙儿孙女都好,准备在三月间种牛痘。这里的牛痘局是广东京官请有名的医生设局积德的,不收钱,万无一失。

儿子近来每天习字,不多看书。同年的朋友邀我一起试帖诗课,十天内作诗五首,用白折写好由大家公评,作为明年考差的拟写。另外吴子序同年有两个弟弟在儿子处附课看文。又金台书院每月月课,儿子也代人作文,因为文章荒废久了,不得不略为温习。

眼下手头很窘迫,幸亏每月可收公项房钱十五千,外再挪借一点点,就可以度过。京城银钱比外间究竟活动些。家中去年彻底澄清,余债不多,这真可喜。蕙妹仅仅存钱四百千,又拿二百在新窑租房吃饭,不知住什么人的屋?担柴挑水,又靠什么人?率五身体向来文弱,哪能习惯劳动?以后有家信,蕙妹的家事琐琐细细详细写上。其余的容以后再呈禀。儿子谨禀。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原文】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四月二十一日接壬寅第二号家信,内祖父、父亲、叔父手书各一,两弟信并诗文俱收。伏读祖父手谕,字迹与早年相同,知精神较健。家中老幼平安,不胜欣幸。游子在外,最重惟平安二字。

承叔父代办寿具,兄弟感恩,何以图报!湘潭带漆,必须多带。此物难辨真假,不可邀人去同买,反有奸弊【奸弊:奸诈的弊病。】。在省考试时,与朋友问看漆之法,多问则必能知一二。若临买时向纸行邀人同去,则必心亏。如不知看漆之法,则今年不必买太多,待明年讲究熟习,再买不迟。

今年漆新寿具之时,祖父母寿具必须加漆,以后每年加漆一次。四具同加,约计每年漆钱多少?写信来京,孙付至省城甚易,此事万不可从俭。子孙所为报恩之处,惟此最为切实,其余皆虚文也。孙意总以厚漆为主,由一层以加至数十层,愈厚愈坚。不必多用瓷灰、夏布等物,恐其与漆不相胶粘,历久而脱壳也。然此事孙未尝经历讲究,不知如何而后尽善。家中如何办法,望四弟详细写信告知,更望叔父教训诸弟经理。

心斋兄去年临行时,言到县即送银二十八两至我家。孙因十叔所代之钱,恐家中年底难办,故向心斋通挪【通挪:互相挪借钱财。】,因渠曾挪过孙的。今渠既未送来,则不必向渠借也。家中目下敷用不缺,此孙所第一放心者。孙在京已借银二百两,此地通挪甚易,故不甚窘迫,恐不能顾家耳。

曾孙姊妹二人体甚好,四月二十三日已种牛痘。牛痘万无一失,系广东京官设局济活贫家婴儿,不取一钱。兹附回种法一张,敬呈慈览。湘潭、长沙皆有牛痘公局,可惜乡间无人知之。

英夷去年攻占浙江宁波府及定海、镇海两县,今年退出宁波,攻占乍浦,极可痛恨,京城人心安静如无事时,想不日可殄灭也。孙谨禀。【译文】孙儿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四月二十一日,接到壬寅第二号信,其中祖父、父亲、叔父亲笔信各一封,两位弟弟的信和诗文都收到了。伏读祖父手谕,字迹和早年相同,知道精神比较强健。家中老少平安,不胜欣幸。游子在外,最重要的只有平安二字。

承叔父代办寿具,我们兄弟十分感恩,不知如何报答?湘潭带漆,必须多带。这种东西难以分清真货假货,不可以邀人去同买,反而有奸诈弊病产生。在省考试时,向朋友请教看漆的方法,多问就能略知一二了。如果临买漆时,邀请纸行人同去,那一定吃亏。如不知看漆的方法,那今年不必买得太多,等明年熟悉了,再买也不迟。

今年漆新寿具时,祖父、祖母的寿具必须加漆,以后每年加漆一次,四具同时加,大约每年漆钱要多少?写信来京城,孙儿寄钱到省城很容易,这件事万万不可以从俭。子孙所要报恩的地方,只有这个最为切实,其余的都是空文章。孙儿的意思总以厚漆为主,由一层加到几十层,越厚越坚固。不必多用瓷灰、夏布等,恐怕这些东西与漆不相粘合,时间久了会脱壳。然而这件事孙儿没有经历讲究,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尽善尽美。家中怎么筹办,希望四弟详细写信告知,更希望叔父教训几位弟弟经理家事。

心斋兄去年临走时,说到县便送银二十八两到我家。孙儿因为十叔所代的钱,恐家里年底难办,所以向心斋挪借,因他曾经挪过孙儿的。现在他既然没有送来,那就不必向他借了。家里现在还不缺钱花,是孙儿所第一放心的。孙儿在京城已借了银子二百两,这里挪借很容易,所以不很窘迫,只恐怕不能顾家。

曾孙姊妹两人身体很好,四月二十三日,已种了牛痘。万无一失,是广东京官设局救济贫困婴儿,不取分文。现寄回种牛痘法一张,敬呈堂上大人一看。湘潭、长沙都有牛痘公局,可惜乡里没有一人知道。

英夷去年攻占浙江宁波府及定海、镇海两县,今年退出宁波,攻占乍浦,极可痛恨,京城人心安静得好像没事一样,我想不久当可歼灭的。孙儿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四日 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原文】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六月二十八日接到家书,系三月二十四日所发,知十九日四弟得生子,男等合室相庆。四妹生产虽难,然血晕亦是常事,且此次既能保全,则下次较为容易。男未得信时,常以为虑,既得此信,如释重负。

六月底,我县有人来京捐官,言四月县考时,渠在城内并在彭兴歧、丁信风两处面晤四弟、六弟,知案首是吴定五。男十三年前在陈氏宗祠读书,定五才发蒙作起讲,在杨畏斋处受业。去年闻吴春冈说定五甚为发奋,今果得志,可渭成就甚速。其余前十名及每场题目,渠已忘记,后有信来,乞四弟写出。

四弟、六弟考运不好,不必挂怀。俗语云:不怕进得迟,只要中得快。从前邵丹畦前辈,四十三岁入学,五十二岁作学政,现任广西藩台。汪郎渠于道光十二年入学,十三年点状元。阮芸台前辈于乾隆五十三年县、府试皆未取头场,即于其年入学中举,五十四年点翰林,五十五年留馆,五十六年大考第一,比放浙江学政,五十九年升浙之出抚。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两弟场中文若得意【得意:满意。此处指中文考试成绩若尽人意的意思。】,可将原卷领出寄京,若不得意,不寄可也。

男辈在京平安。纪泽兄妹二人体甚结实,皮色亦黑。

逆夷在江苏滋扰,于六月十一日攻陷镇江,有大船数十只在大江游弋,江宁、杨州二府颇可危虑。然而天不降灾,圣人在上,故京师人心镇定。

同乡王翰城告假出京,男与陈岱云亦拟送家眷南旋,与郑莘田、王翰城四家同队出京。男与陈家本于六月底定计,后于七月初一请人扶乩【扶乩:一种占卜方法。】,似可不必轻举妄动,是以中止。现在男与陈家仍不送家眷回南也。

正月间俞岱青先生出京,男寄有鹿脯一方,托找彭山屺转寄,俞后托谢吉人转寄,不知到否?又四月托李昺(bǐnɡ)冈寄银寄笔,托曹西垣寄参,并交陈季牧处,不知到否?前父亲教男养须之法,男仅留上唇须,不能用水浸透,色黄者多,黑者少,下唇拟待三十六岁始留。男每接家信,嫌其不详,嗣后更愿详示。男谨禀。【译文】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六月二十八日接到家信,是三月二十四日所发,知道十九日四弟生了儿子,儿子等全家表示庆贺。四妹生产虽难,但血晕也是常事,并且这次能保无事,下次便容易些了。儿子没有收到来信时,常为此忧虑,既得了这封信,如释重负。

六月底,我县有人来京城捐官,说四月县考时,他在城里,并且在彭兴岐、丁信风两处见了四弟、六弟,知道第一名是吴定五。儿子十三年前在陈氏宗祠读书,定五才刚入门,在杨畏斋那里读书。去年听吴春冈说定五很发奋,如今果然得志,可说成就很快。其余前十名及每场题目,他已忘记,以后来信,请四弟务必告诉我。

四弟、六弟考运不好,不必放在心上。俗话说:不怕进得迟,只要中得快。从前邵丹畦前辈,四十三岁入学,五十二岁作学政,现任广西藩台。汪郎渠在道光十二年入学,道光十三年点状元。阮芸台前辈在乾隆五十三年,县府试头场都没有录取,就在当年入学中举,五十四年点翰林,五十五年留馆,五十六年大考第一,放任浙江学政,五十九年升浙江巡抚。小小得失不足为怕,只怕学业不精。两弟考场里如果文章得意,可把原卷领出来寄至京城,如果不满意,就不必寄了。

儿子等在京平安。纪泽兄妹二人身体结实,肤色稍黑。

洋人在江苏滋扰,于六月十一日攻陷镇江,有大船几十只在大江游弋,江宁、杨州两府很是危急。然而,天不降灾,圣人在上,所以人心安定。

同乡王翰城告假出京,儿子和陈岱云也准备送家眷回南方,与郑莘田、王翰城四家同队出京。儿子与陈家本在六月底计划好了,后在七月初一请人扶虬,似可不必轻举妄动,因此中止了。现在儿子与陈家不送家眷回南方了。

正月间,俞岱青先生出京,儿子寄有鹿脯一块,托彭山屺转寄,之后托谢吉人转寄,不知收到没有?四月又托李昺冈寄银两与笔墨,托曹垣寄人参,一并交到陈季牧那里,不知收到没有?此前父亲教儿子养须的方法,儿子只留上唇须,不能用水浸透,黄色的多,黑色的少,下唇准备等三十六岁开始留。儿子多次接到家信,都嫌写得不够详细,以后希望详细训示。儿子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原文】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九月十三日接到家信,系七月父亲在省所发,内有叔父及欧阳牧云函,知祖母于七月初三日因感冒致恙,不药而愈,可胜欣幸。

高丽参足以补气,然身上稍有寒热,服之便不相宜,以后务须斟酌用之,若微觉感冒,即忌用此物。平日康强时,和入丸药内服最好。然此时家中想已无多,不知可供明年一单丸药之用否?若其不足,须写信来京,以便觅便寄回。四弟、六弟考试又不得志,颇难为怀,然大器晚成,堂上不必以此置虑。闻六弟将有梦熊【梦熊:以前称生儿子为梦熊。】之喜,幸甚。近叔父为婶母之病劳苦忧郁,有怀莫宜,今六弟一索【一索:第一胎。】得男,则叔父含饴弄孙【含饴弄孙:含着饴糖追小孙子,形容老年人恬适的乐趣。】,瓜瓞日蕃【瓜瓞日蕃:比喻子孙满堂。瓞,小瓜。】,其乐何如!唐镜海先生德望为京城第一,其令嗣极孝,亦系兄于承继者,先生今上六十五岁,得生一子,人皆以盛德之报。

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仅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去年逆夷在广东曾经就抚,其费去六百万两。此次之费,外间有言二千一百万者。又有言此项皆劝绅民捐输不动帑藏者,皆不知的否。现在夷船已全数出海,各处防海之兵陆续撤回,天津亦已撤退。议抚之使系伊里布、耆英及西江总督牛鉴三人。牛鉴有失地之罪,故扶局成后即革职拿问。伊里布去广东代奕山为将军,耆英为两江总督。自英夷滋扰,已历二年,将不知兵,兵不用命,于国威不少损失。然此次议抚,实出于不得已,但使夷人从此永不犯边,四海晏然安堵,则以大事小,乐天之道,孰不以为上策哉?

孙身体如常,孙妇及曾孙兄妹并皆平安。同县黄晓潭荐一老妈吴姓来。渠在湘乡若请他来,而其妻凌虐婢仆,百般惨酷,黄求孙代为开脱。孙接至家住一日,转荐至方夔卿太守处,托其带回湖南,大约明春可到湘乡。

今年进学之人,孙见题名录,仅认识彭惠田一人,不知二十三四都进人否?谢宽仁、吴光煦取一等,皆少年可慕。一等第一题名录刻黄生平,不知即黄星平否?

孙每接家信,常嫌其不详,以后务求详明。虽乡间田宅婚嫁之事,不妨写出,使游子如神在里门。各族戚家,尤须一一示知,幸甚。敬请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余容后呈。孙谨呈。【译文】孙儿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九月十三日,接到家信,是七月父亲在省城发的,信中有叔父和欧阳牧云的信函,知道祖母在七月初三日感冒,没有吃药便好了,令人欣慰。

高丽参足以补气,但身上稍微有点寒热,吃了就不合适,以后一定要反复斟酌后才可以服用,若稍微有些寒热,则要忌用此药。平日身体康强时,把它和在丸药里吃最好。然而现在家里想必也没有多少了,不知还可不可以供应明年一个单子的丸药用量?如果不够,要写信到京城,以便找人带回家。四弟、六弟考试又没有考中,很难释怀,但是古人云大才往往是晚年成就,堂上大人不必为了这件事而忧虑。听说六弟将有生儿子的喜兆,很幸运。近来叔父为了婶母的病辛苦忧郁,心里有话难以表达,现在六弟第一胎便怀了男孩,那么叔父贻养天年,子孙满堂,是多么的快乐啊!唐镜海先生的品德威望在京城里是首屈一指,他的儿子十分孝敬,也是从兄长处过继过来的,先生今年六十五岁,生了一个儿子,人家都说这是他积满了的德行所得到的报偿。

英国人在江南一带,当局安抚的决策已定了下来。因金陵是北面的咽喉之地,英国人既然已经扼住这个要害,我方不得不从权变而采取议和的策略,以安定百姓,平息战火。去年英国侵略者在广东曾经接受安抚,花了六百万两银子。这次的费用,外面传闻是二千一百万两。又传说这项费用都是劝导绅士和百姓捐款,不动用国库,不知道消息是否准确?现在洋船已经全部出海,各处防海的军队陆续撤回,天津也已撤回。和谈的使节是伊里布、耆英以及两江总督牛鉴三人。牛鉴有守地失守的罪过,所以和谈以后马上要革职拿问。伊里布去广东代替奕山为将军,耆英为两江总督。自从英国侵略者滋事骚扰,已有两年,带兵的不懂得如何打仗,当兵的不努力作战,不听号令,以致我国的威望大大受损。而这次议和,实在是出于不得已,假若能够使洋人永不来犯,四海升平,那么大事化小,东天之道,谁说不是上策呢?

孙儿身体如常,孙媳妇及曾孙兄妹都平安。同县黄晓潭推荐一位吴姓老妈子来。因为黄晓潭的妻子虐待下人,十分惨酷,因此叫吴老妈子到孙儿处,求得一个开脱。孙儿接她在家里住了一天,转荐到方夔卿太守家,托他带回湖南,大约明年春天可到湘乡。

今年进学的人,孙儿看见题名录,只认识彭惠田一人,不知道我乡二十三、二十四岁的人有人进学没有?谢宽仁、吴光煦取一等,都是少年,令人羡慕。一等一名,题名录刻黄生平,不知道是不是黄星平。

孙儿每次接到家信,常常嫌信写得不详细,以后务请写得详细明白。虽说是乡间土俗,房屋、婚姻嫁娶的事,不妨都写上,使在外的游子好像仍旧在家里一样。各族亲戚家的事,尤其要一一告知,拜托了。敬请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其余容以后再禀告。孙儿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原文】四位老弟足下:

九弟行程,计此时可以到家。自任邱发信之后,至今未接到第二封信,不胜悬悬,不知道上有甚艰险否?四弟、六弟院试计此时应有信,而折差久不见来,实深悬望。

予身体较九弟在京时一样,总以耳鸣为苦。问之吴竹如,云只有静养一法,非药物所能为力。而应酬日繁,予又素性浮躁,何能着实静养?拟搬进内城住,可省一半无谓之往还,现在尚未找得。

予时时日悔,终未能洗涤自新。九弟归去之后,予定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法。读经常懒散不沉着。读《后汉书》,现已丹笔点过八本,虽全不记忆,而较之去年读《前汉书》,领会较深。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身心国家:修身、养性、治国、齐家,即有关个人和国家之事。】大道理。渠言有窦兰泉者,云南人,见道极精当平实。窦亦深知予者,彼此现尚未拜往。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待,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壁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玩索:玩味索求。】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镜海、艮峰两先生亦劝我急搬,而城外朋友,予亦有思常见者数人,如邵蕙西、吴子序、何子贞、陈岱云是也。

蕙西常言:“‘与周公谨交,如饮醇醪【醇醪:醇香可口的酒酿。】。’我两个颇有此风味。”故每见辄长谈不舍。子序之为人,予至今不能定其品,然识见最大且精,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

何子贞与予讲字极相合,谓我真知大源,断不可暴弃。予尝谓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彭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礼乐不可斯须【斯须:些许时间。】去身,即此道也。乐本于乾,礼本于坤。作字而优游自得、真力弥满,即乐之意也;丝丝入扣,转折合法,即礼之意也。偶与子贞言及此,子贞深以为然,谓渠生平得力尽于此矣。

陈岱云与吾处处痛痒相关,此九弟所知者也。

写至此,接得家书,知四弟、六弟未得入学,怅怅然。科名有无迟早,总由前定,丝毫不能勉强。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诚正修齐: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道,以图无忝【无忝:无辱。】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于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

卫身莫大如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传食之客:即名士官宦所养之食客。】,或为入幕之宾【入幕之宾:指居高官显爵之位者的幕僚宾客。】,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科名: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取功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尸位素餐:徒居其位,不谋其事。】,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究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专嗜:专门的嗜好。】否?若志在穷经【穷经:研习所有儒家经典著作。】,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制义:为应付科举考试而作的八股文章。】,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并骛:同时兼顾,此词舌、有贬义。】,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告我共析之。且书信既详,则四千里外之兄弟不啻【不啻:不止,不但,不异于。】晤言一室,乐何如乎!

予生平于伦常中,惟兄弟一伦抱愧尤深。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九弟在京年余,进益无多,每一念及,无地自容。嗣后我写诸弟信,总用此格纸,弟宜存留,每年装订成册。其中好处,万不可忽略看过。诸弟写信寄我,亦须用一色格纸,以便装订。兄国藩手具。【译文】四位老弟足下:

九弟的行程,预计现在可以到家。自从在任邱发信之后,至今没有接到第二封信,不胜悬念之至,不知道路上有什么艰难险阻吗?四弟、六弟院试,预计现在应该有结果了,而折差许久也不见来,实在叫人悬望。

我身体和九弟在京时一样,总以耳鸣为苦。问了吴竹如,他说:“只有静养,不是药物所能治愈的。”而应酬一天天繁多,我又从来性子浮躁,哪里能实实在在静养?准备搬到内城住,可以省一半路程往返,现在房子还没有找到。

我时刻悔恨,终没有能够洗涤自新。九弟回去以后,我决定单日读经,双日读史。读经常常是懒散不沉着。读《后汉书》,已用朱笔点过八本,虽说都不记得,但比去年读《前汉书》时,领会要深刻些。

吴竹如近日往来很密,每次来了便要长谈,所说的都是关于身心健康、国家的大事。他说有个叫窦兰泉的,云南人,悟道非常精当平实。窦对我也很了解,虽然彼此之间还没有详访过。竹如一定要我搬进城里住,因为城里的镜海先生可以为师,倭艮峰先生和窦兰泉先生可以为友,师友夹待,就是一个懦夫也要立志。我想到朱子说过:“做学问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我生平的工夫全没用猛火煮过,虽然有些见识,那都是从悟境得到,偶尔用功,也不过优游玩索罢了,好比没有煮熟的汤,马上用温火温,越温越不热。因此,我急于想搬进城里去,排除一切杂念,从事于“克己复礼”的学问。镜海、艮峰两先生也劝我快搬,城外的朋友,也有想常常见面的几个人,如邵蕙西、吴子序、何子贞、陈岱云。

蕙西常说与周公谨交,如喝醇酒。我们两人都有这种风味。所以每次见面就长谈,舍不得分手。子序的为人,我至今不能确定他的品味,但是见识却是博大精深,常教我说:“用功好比挖井,与其挖好几口井而看不见泉水,不如老挖一口井,一定要挖到看见泉水,那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这几句话正切合我的毛病,因为我就是一个挖井多而不见泉水的人!

何子贞与我讨论书法非常相合,说我真的懂得书法的诀窃,绝不可自暴自弃。我常常说天下万事万理都同于乾坤二字,就以书法来说:纯粹用神韵去写,周身大气彭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这就是乾的道理;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这就是坤的道理。乾从神韵而言,坤从形体而论。礼乐不可一刻离身,也是这道理。乐本于乾,礼本于坤。写字而优游自得,真力弥满,就是乐的意味了;丝丝入扣,转折合法,就是礼的意味了。偶尔与子贞谈到这些,子贞觉得很对,说他生平得力全在这些了。

陈岱云与我处处痛痒相关,这是九弟知道的。

写到这里,接到家信,知道四弟、六弟没有入学,很遗憾。但是科名的有和没有,早或迟,总是生前注定的,一点不能勉强。我们读书,只有两件事:一是进德,讲求诚正修齐的道理,以做到不负一生;一是修业,操习记诵词章的技巧,以做到自立自卫。进德的事难以尽言,至于修业保身,我来说一说:

保身没有比谋生更大的事了。农、工、商劳力,是谋生;士人劳心,也是谋生。所以说,或者在朝廷当官拿俸禄,或者在家乡教书以糊口,或者做传传达达的事当食客,或者参加人家的府幕做宾客,都是用自己所修的业,达到谋生无愧于心的满足。科名,是当官拿俸禄的阶梯,也要衡量自己学业如何,将来不至于尸位素餐,得了科名心里不感惭愧。谋生谋得谋不得,归根结底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精不精,由自己作主。然而我没有见过业精而始终无法谋生的人。农夫如果努力耕种,虽然会有饥荒,但一定也有丰岁;商人如果积藏了货物,虽然会有积压,但一定会有畅销的时侯;读书人如果能精学业,那怎见得他不会有科名呢?就是终究得不到科名,又怎见得不会有其他谋生的途径呢?因此说,只怕业不精了。

要求业精,没有别的办法,要专一罢了。谚语说,“技艺多了不能够养身”,是说他不专一。我挖井多而没有泉水可饮,是不专的过错。各位弟弟要力求专业。如九弟志在书法,也不必完全废弃其他,但每天写字的工夫,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便什么事,都可以触动灵感。四弟、六弟,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有专门的爱好没有?如果志向在研习经典,那么应该专门研究一种经典;如果志向在八股文,那么应该专门研究一家的文稿;如果志向在作古文,那么应该专门看一家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也一样,作试帖也一样,万万不可以兼营并骛,样样去学一定一无所长。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以后写信来,各位弟弟专攻的学业,务必写明,并且要详细提出问题,详述自己的心得,长篇累牍地写来,使我读了之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趣和见识。专一门的人,一定会有心得,也一定有疑问。弟弟们有心得,告诉我可以一起欣赏;有疑问,告诉我可以一起来分析。并且写得详细,那么四千里外的兄弟好像在一间房里见面,那是何等快乐的事啊!

我生平对于伦常之中,只有兄弟这一伦愧疚太深。因为父亲以他所知道的尽力教我,而我不能以我所知道的尽教弟弟们,是大不孝。九弟在京城一年多,进步不多,每一想起,真是无地自容。以后我给弟弟写信,总用这种格子纸,弟弟们要留着,每年订成一册。其中的好处,万不可以随便轻视。弟弟们写信寄我,也要用一色格子纸,以便装订。兄国藩手具。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原文】诸位贤弟足下:

十月二十一日,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二十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又为祖母买皮袄,极好极好!可以补吾之过矣。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阁,不如出外较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负薪:背柴,相传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时还刻苦读书。】牧豕【牧豕:放猪。相传汉代函宫一边放猪,一边还在听讲解经书。】,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数奇:这时指命运不好,遇事不利。】,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人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余穷笑其所忧之不大也。盖人不读书则已,亦既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立身切要之事,明矣。其修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

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格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吾友吴竹如,格物工夫颇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工夫极严,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而著之于书,故所读之书,句句皆切身之要药,兹将艮峰先生日课钞三页付归与诸弟看。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

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本欲钞余日课册付诸弟阅,因今日镜海先生来,要将个子带回去,故不及钞。十一月有折差,准钞几页付回也。

余之益友,如倭艮峰之瑟僴【僴:胸襟开阔。】,令人对之肃然;吴竹如、窦兰泉之精义,一言一事,必求至是;吴子序、邵慧西之谈经,深思有辨;何子贞之谈字,其精妙处,无一不合,其谈诗尤最符契【符契:符和、契合。】。子贞深喜吾诗,故吾自十月来已作诗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