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规程方法与案例启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8:26:43

点击下载

作者:靳晶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规程方法与案例启示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规程方法与案例启示试读:

出版说明

规程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确定的工作规则,是办事的规矩。方法则是指人们在工作中采取的行为方式和手段。基层党务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主要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在领导活动中,实现组织意图、达到组织工作目标所运用的规则、手段和方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是由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党的作风和纪律等决定的,是党的活动在实践中规律性的概括。“典型”是一种艺术和美学的古希腊术语,典型的原义是“最接近理想之型的具体之型”,英雄模范、先进集体的确是大多数人的理想之化身。他们比一般人要高、要伟大、要完美,因而具有激励的意义。用先进典型的事迹、精神和思想教育群众,让人们仿效、学习,要比一般的讲道理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鲜明性,也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出现了一批富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典型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典型曾经和正在激励着广大群众,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书着眼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详尽介绍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关的工作规程、工作方法和典型案例。这些规程、方法和典型案例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基层党组织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全书是一个有其内在联系的整体,各部分相辅相成,较完备地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指导,注重规范性、现实性、针对性、可读性。希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务工作者能从本书中汲取到营养,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和改进创先争优活动,使之更加合理有效,使之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部分 总论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明确提出要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实践活动是集中性主题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入,必将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需要。如果没有扎实有力的措施来推动,学习实践活动中向群众作出的承诺就难以全面兑现,整改落实任务就难以全面完成。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中央的大政方针已定,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都已经明确,关键要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贯彻落实。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地共新建党组织6万多个,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5万多个。组织建设是基础,发挥作用是关键,组织建设的成果要在发挥作用中巩固和提升。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要把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需要行之有效的实践载体和动力机制。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其他经常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本单位科学发展规划、思路、举措;党员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群众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做好化解工作;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服务人民群众,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加强基层组织,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三)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4)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8)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第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的作用。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离开发展,实现民富国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坚持党的先进性都无从谈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基层党组织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尺。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职责,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适应新形势对服务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要组织广大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探索和总结推广党员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推广的“党员承诺制”,不少地方探索实行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等做法,有力地调动了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总结完善这些做法,并使之制度化,为党员服务群众提供科学有效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第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体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对各级党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和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第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促进和谐的作用。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往往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运用沟通协调、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让群众全面了解国情、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部署,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理顺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当作大事来对待,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听取。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分析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妥善地采取措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一是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党员队伍好。党员素质优良,有较强的党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顺畅有序。四是工作业绩好。本单位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事迹突出。五是群众反映好。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五)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基本义务

新时期,共产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六)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做到“五带头”:一是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带头争创佳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四是带头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五是带头弘扬正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七)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方式

各基层单位党组织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中心工作设计主题,把广大党员吸引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要紧紧围绕确定的主题,通过以下方式,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1)公开承诺。基层党组织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党员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作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2)领导点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适时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3)群众评议。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适时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4)评选表彰。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适时评选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要注重工作实绩和社会公认度,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

(八)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安排

从2010年4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搞好动员的基础上,各基层单位要坚持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切实兑现向群众作出的承诺,建立健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切实履行职责,共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掀起创先争优活动高潮。2012年“七一”前,中央组织部将专项表彰2010—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绩显著的先进县(市、区、旗)党委。

(九)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原则

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务求实效,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充分运用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保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一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内活动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就党建抓党建,就活动搞活动,党建工作只在“体内循环”,其价值和作用就大打折扣。创先争优活动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谋划和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成果。二是贴近基层单位实际,确定具体争创主题。创先争优活动在基层开展,要有鲜明、具体、实在的争创主题。要以正在干的事情为中心,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全国37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如果都有具体的争创主题,就能形成科学发展主题突出、整个活动百花齐放、每个单位都见实效的生动局面。三是坚持分类指导,设计活动载体。要区别不同领域和行业,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不同要求。可以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相衔接,也可以针对当前大家最希望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问题设计活动载体。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先争优活动是立足本职开展的经常性活动,要重视舆论引导、典型带动。五是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处在群众之中,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请群众广泛参与。活动方案要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活动情况要向群众通报,请群众评议;评选先进要请群众参与推荐,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十)分类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要求

农村党组织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设岗定责、依岗承诺、“一强双带”等形式发挥党员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借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在区、街道、社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三有一化”,通过开展党员示范楼院、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党员作用,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党组织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和开展“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品牌工程、党员攻关项目等发挥党员作用,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机关党组织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等发挥党员作用,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高等学校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设计载体,可通过设立党员教学科研和后勤服务示范岗、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等发挥党员作用,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等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设计载体,可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创建课题攻关党员先锋团队,争当德艺双馨党员艺术家、“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活动发挥党员作用,努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促进生产经营和各项业务工作设计载体,可通过开展立足岗位比奉献等活动发挥党员作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党组织还要把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始终,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

同繁荣发展。

第二部分 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规程与方法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党领导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紧迫任务。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要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使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应当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坚持领导干部作表率,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要学习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上下功夫;要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的建设上下功夫;要在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上下功夫。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创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方法。坚持运用好过去组织学习的有效做法,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方式。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严格规范管理,增强学习效果。加强和改进务虚研讨,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和改进专题调研,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形成改进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加强和改进主题宣讲,面对面地解答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加强和改进形势政策教育,深入解读国家发展形势和重大方针政策。加强和改进个人自学,引导党员干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加强和改进专题讲座、报告会、专题电视片、主题教育等学习教育方式,鼓励和支持参加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不断增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完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运用学习讲坛、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手段,特别是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抓手。围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的召开,组织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全党思想及时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围绕“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庆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组织开展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等方面的专题学习教育。围绕纪念革命领袖、革命先烈、杰出历史人物等活动,组织学习英烈英模和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思想。围绕我国传统节日,组织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拓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阵地。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高等学校、社科研究机构以及部门和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努力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充分运用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引导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加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学习教育网络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出版物等网络学习教育平台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健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制度。总结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相关的考勤、交流、通报等要求,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党组织集体学习制度,领导班子要定期务虚,保证集体学习每个季度不少于1次,提高学习质量。建立健全培训制度,科学安排岗前培训、业务培训、晋职培训、理论培训等,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加脱产培训每年一般不少于110学时。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省部级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30天,市、县级领导干部不少于60天,领导干部要每年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认真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建立健全党员个人自学制度,明确要求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强化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激发个人自学的内在动力。建立健全主题教育制度,形成运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习考核制度,把学习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把理论素养、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转化制度,通过集体交流、媒体宣传、内参反映等多种形式,促进学习教育成果及时运用于党委和政府决策中。

(二)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期上好党课。“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基层组织应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1)党支部党员大会制度。

党支部大会的主要任务: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本地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接受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讨论决定其他需要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会议准备:由支部委员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支部大会的议题。并将会议内容、要求事先通知全体党员。根据会议内容的需要,有时可以吸收党外干部或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列席会议。

大会决议:支部委员会把准备付诸表决的问题提交支部大会,组织党员进行充分酝酿讨论,然后按照规定的表决方式进行表决,形成决议。

会议次数:党支部大会一般每3个月召开一次。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支部书记因故不能到会,由支部副书记主持。

会议记录:每次举行支部大会,都要指定专人做好详细记录。具体记载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到会人数及名单、缺席人数及名单、会议议题、每名党员的发言内容、决议的内容及表决情况。会议记录要认真保管,存档备查。(2)党支部委员会议制度。

会议次数:党支部委员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紧急事情需要研究,可随时召开。

会议主要内容:党支部委员会议主要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和意见、支部工作计划、总结以及支部成员的民主生活会等。

支部委员会议与支部党员大会的关系:支部委员会在支部党员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支部的日常工作。支部委员会对支部党员大会作出的决议不能修改或推翻。为了便于支部党员大会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支部委员会对支部党员大会要讨论的问题可以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但不能把它强加给党支部党员大会,更不允许把支部委员会置于支部党员大会之上。支部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和决定,支部党员大会有权修改或否定。如果发现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上级党委的决议时,支部委员会可请示上级党组织裁决或重新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到会人数:支部委员会决定重要问题时,到会支部委员必须超过支部委员人数的半数才有效;如遇重大问题要作出决定,能到会的委员又不超过半数时,必须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会议记录:为了正确贯彻支部委员会的决议和决定,召开支部委员会议时应由专人认真做好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缺席人员名单、会议议题、支部委员的发言要点、会议决议等。会议记录要专人保管,存档备查。(3)党小组会制度。

党小组会是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措施。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如有特殊任务,次数可增加,也可以推迟召开。

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支部的决议,讨论贯彻支部决议的具体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的决议的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根据支部的统一安排,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分析群众的思想状况,研究如何做好群众的工作;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研究发展对象,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党员的处分等党务方面的有关工作。

开党小组会要讲求效果:会前要有准备,会议的内容要集中,每次党小组会都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两个重要问题,不要会前无准备,会上没有要讨论解决的主要问题,而是东拉西扯,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挫伤党员参加党小组会的积极性。

开党小组会要注意抓住四个环节:一是会前要与党支部沟通,确定会议的内容和方法,并通知党员做好准备;二是开会时要抓住主要问题,力求统一思想;三是明确责任,及时督促、检查议定内容;四是做好记录,向支部汇报。(4)党课制度。

党课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建立党课制度,组织好党课教育,是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一般情况下,一两个月要上一次党课,也可以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相对集中使用党课教育时间。党支部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党员都按时听党课。能否坚持党课制度,抓好党课教育,是衡量一个支部党内生活制度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内容。

党课的内容:主要是比较系统地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常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可根据上级党组织选定的党课教材和参考资料来讲,也可以自己编写党课教案。党课的内容要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力求搞好党员的思想调查,要针对党员一定时期的思想倾向和共性问题加以确定。

党课教员:一般由在同级党组织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或先进党员担任,也可以聘请上级党组织的党员领导干部兼任,或聘请党校教师兼任。党课教员应有良好的党性修养,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知识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在党员中有一定的威望。党课教员要掌握每一时期的党课教育计划,对党员队伍思想状况有比较深入的调查和了解。要认真备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课中不仅要讲清楚基本道理,还要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课教育时,要制定出党课教育计划,一般应制定一年的计划,安排好党课时间、讲课教员、党课内容等。如有必要,可请示上级党组织,争取上级党组织的指导。讲课以后,党支部要组织讨论,消化党课内容,也可进行考试、测验,决不能听了之后就“万事大吉”。

(三)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规程与方法

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是中组部在全国开展的一项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指在县、乡镇和村三级党组织中,开展的以“五个好”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普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可见,不仅要在农村党建中开展好“三级联创”这项活动,而且要根据中央的要求,逐渐在整个基层党建工作中开展好这项活动。在新的起点上,基层党组织要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再接再厉,采取有力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保持和发扬已形成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三级联创”活动成果。

创建村级党组织和乡镇党委“五个好”目标要求:一是领导班子好。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好。三是工作机制好。四是小康建设业绩好。五是农民群众反映好。创建基层满意的涉农部门“五个有”的目标要求:一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二是有一个好的专业干部队伍。三是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四是有明显的工作业绩。五是有科学的考评体系。

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应把握以下原则:坚持围绕中心,促进发展。“三级联创”活动必须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来展开,紧扣发展这个主题来深化。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坚持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开展创建活动。以扎实的作风,深入细致的工作,切实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三级联创”活动的成效;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省(区、市)、市(地)党委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县(市)委、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积极争创先进,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丰富“三级联创”活动的内涵,探索创新“三级联创”活动的形式,对“三级联创”活动实行动态管理,使“三级联创”活动始终充满活力。

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方法步骤:(1)广泛动员,统一思想。要采取多种形式,浓厚创建工作氛围,要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大力宣传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搞好层层动员,切实把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先进上台阶、中间抢进位、后进求发展的创先争优局面,确保“三级联创”活动落在实处,抓出实效。(2)对照标准,查漏补缺。要对照“五好”的目标要求,按考评细则所列具体内容,查漏补缺,围绕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创建活动。特别是各村党组织班子情况、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情况以及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认真对照“五好”标准,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用力方向,及时搞好整改,确保“三级联创”活动取得实效。(3)搜集资料,整理档案。在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专班,对照考评细则,全面搜集本单位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各种资料。同时,对搜集到的文字、图、音像等资料,整理分类,编制目录,按一个创建单位一册的要求分别建立档案,做好迎接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4)检查验收,组织呈报。要对“三级联创”活动进行自查,并向上级党委呈报自查报告。“三级联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基层各单位呈报情况,组织专班对各创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呈报表彰对象。

(四)基层党组织贯彻上级指示规程与方法

贯彻上级指示的方法(1)要培养强烈的落实意识。一般说来,落实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如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规划、方案、意见等,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但是,仅仅这样理解是不够的,“落实”这一概念,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首先,落实是一种观念。如果一个人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他就会只唱高调,不管实效;他就会满眼看到的都是困难,而不去寻找战胜困难的方法;他就会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其次,落实是一种责任。有了这种责任意识,我们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组织所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才能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做好组织所分配的每一项工作,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第三,落实是一种意志。落实,要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践目标,实施计划,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2)在兼顾上抓落实。现实工作千头万绪,要抓的事很多,但对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要集中精力抓紧抓好。小中见大,注意变化。只顾大事,只讲大道理,不重视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以大代小,必将导致工作“挂空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应该看到有些小事,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也会变为大事,因此必须善于小中见大,既要抓重点,又要“弹钢琴”。从小着手,纵横到位。(3)为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都必须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制度是达到落实目标的最经济的方式,是保正工作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需要建立健全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首先,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要保证落实,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着落,每一件任务都能责任到人,每一项工作都有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其次,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再次,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追究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追究制度,激励落实的人,惩处、追究不落实的人,使责、权、利三者相统一。(4)落实,必须从领导自身做起。上级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工作任务能否有效落实,领导是重要的决定因素。领导者以身作则,才能使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朝着领导目标的方向转变并发展,才能增强组织成员的凝聚力,从而激发他们落实的力量。

(五)基层党组织科学决策规程与方法

基层党组织科学决策的方法(1)准确地提出问题。所谓提出问题,就是找到决策对象存在的矛盾。一是调查研究,掌握材料。二是分析研究,提出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目标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政治性。决策的目标应该是有关政治原则、方针政策性的目标,而不是具体事务的目标,也不是有关工作细节的目标。二是一致性。决策目标要与党的总目标、上级党委的工作目标和本单位、本部门经济和行政工作的目标保持一致,做到有机结合,相互衔接。三是针对性。决策目标必须有的放矢,切中问题要害,并选中问题的突破口。四是具体性。决策目标要具体明确,以便在完成的量上能较好把握。五是可行性。切实可行是决策目标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条件。即使是最好的决策目标,如果没有或缺乏实现的可能,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3)拟制方案。拟制方案的一般要求是:一是完备性。备择方案要尽可能齐全多样,以供比较选择有较大的余地,尤其是不要遗漏掉最佳方案。二是翔实性。每一备择方案的内容都要尽量翔实,以便于对其可行性作出判断以定取舍。三是相斥性。任何两个方案相比,都应有实质的区别,而不只是在细节上的差异。拟制备择方案可以分轮廓设想和细部设计两步进行。轮廓设想,就是根据目标要求,从不同角度和各种途径大胆设想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方案,保证备择方案的齐全性和多样性,而不要求过多地考虑方案的细节。细部设计。这就需要在对轮廓设想的大量方案进行初步筛选之后,对余下的部分方案进行细部加工,使之变成具有实用价值的具体方案,以供下一步评估和选优。(4)选定方案。一是分析评估。分析评估要围绕确定的决策目标进行,比较每一方案对实现决策目标的价值。评选价值的标准主要是:能保证实现决策目标,这是最主要的标准;能保证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实际效果;实现目标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方案实施后产生的副作用尽可能少。二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选定决策方案。在作出决断时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无论是支委会或党员大会,召开会议应该达到党章规定的法定人数。文件、资料要提前发给与会同志,以便于他们全面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准备意见。讨论问题应发扬民主,让到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决策重要问题时都要严格实行表决制度,少数服从多数。常规性问题,应由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决定重大问题和重要干部任免,应逐个讨论。三是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凡是不属于必须保密的决策,都应创造条件,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监督和参与决策。(5)决策的实施。一是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任何一项决策方案都只能提出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而不能代替具体的实施计划,只有编制出具体的实施计划,才能合理地组织力量,协调关系,安排进度,把决策具体化,保证决策目标得以实现。二是定点试行,总结经验。除属于非常规性即对某些突发性问题的决策和十分紧急的情况之外,在普遍实施前,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检验决策方案的正确程度。三是依靠群众,全面实施决策。要把决策的目的、意义、具体决策目标及实施步骤、方法等告诉群众,以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明确目标,心中有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同时,还要做好实施决策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组织安排工作。四是落实责任,监督检查。所谓监督检查,不仅是指监督决策实施的情况,检查实施效果,及时补充和修正决策方案,更重要的是指建立和完善决策责任制度,使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者承担同他们所享有权利相应的义务和责任。防止出现决策实施中的主观随意性和轻率从事、凭个人好恶、以感情代替决策的现象。五是注意反馈,及时修正调整,必要时进行追踪决策。

(六)推广应用“4+2”工作法

(1)“4+2”工作法的科学内涵。

所谓“4+2”工作法就是,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按照“4+2”工作法决策、实施,其基本程序包括“四议两公开”。“四议”是指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是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村党支部会提议。对村内重大事项,村党支部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使提议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村“两委”会商议。根据村党支部的初步意见,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对意见分歧比较大的事项,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商议意见。

党员大会审议。对村“两委”商定的重大事项,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审议。召开党员大会审议前,须把方案送交全体党员,在党员中充分酝酿并征求村民意见;党员大会审议时,到会党员人数须占党员总数的2/3以上,审议事项经应到会党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党员大会审议后,村“两委”要认真吸纳党员的意见建议,对方案修订完善,同时组织党员深入农户做好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

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党员大会通过的事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委会主持,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表决。参加会议人数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讨论事项必须经全体村民代表或到会村民半数以上同意方可决议通过。

决议公开。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的事项,一律在村级活动场所和各村民小组村务公示栏公告,公告时间原则上不少于7天。

实施结果公开。决议事项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实施结果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布。(2)“4+2”工作法推广的重要意义。

第一,“4+2”工作法让基层组织协调工作有章可依。它明确了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的决策执行主体作用,通过制度化的程序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贯穿到农村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村“两委”职责明晰,在谋发展、促和谐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避免了无谓的扯皮纠纷。

第二,“4+2”工作法让农村科学发展有章可依。在筹划安排本村事务时,坚持按“铁章程”办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使各项决策遵循客观规律、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符合当地实际、符合人民心愿。

第三,“4+2”工作法让发扬民主有章可依。“四议”、“两公开”不仅让绝大多数群众参与村级政务,而且使村里的各种决议、决策、实施都置于透明监督之下,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政治权利得到了保障,提高了村“两委”的公信力。(3)完善制度、大胆创新,着力推广应用“4+2”工作法。

推广应用“4+2”工作法,一定要抓住“完善配套制度”这个关键。“4+2”工作法为一个工作机制,不可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要使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增强制度的针对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要通过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配套制度,使落实“4+2”工作法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民主政治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推广应用“4+2”工作法,一定要突出“大胆创新”这个特色。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差别、工作重点有差别、村级领导班子构成有差别、村民综合素质也有差别。如果生搬硬套,死抠本本,就很可能违背实在、实用、实效的原则,很容易使落实过程变成“填鸭式”的推进过程。因此,各地在推广应用“4+2”工作法的过程中,一定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任务,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4+2”工作法的内涵不断丰富,方法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农村繁荣稳定的大业。

(七)“一定三有”机制实施方法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搞好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推行以“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一定三有”机制,可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作为一项农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其实施方法如下:(1)定职责目标,实现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从实际出发,坚持激励保障与管理监督并重,“一定”与“三有”协调推进,把“一定”作为基础和前提,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重点抓四个方面。一是定人员编制。根据人口数量和发展水平确定村干部职数。二是定职责目标。确定村党支部书记“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的标准,明确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职责。三是定考核奖惩。根据村党支部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每年年终对村党支部进行一次考核、定级,由县(市、区)委制定考核细则,乡镇党委负责组织实施。村党支部书记的经济待遇,直接与党支部考核结果挂钩,实现“以绩定级、以级定酬、级酬挂钩”。按照村党支部不同等级,进行分类指导,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四是定管理规范。完善村级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提交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使其成为重大村务决策的一个必经环节。实行“双述双评”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每年向乡镇党委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述职,接受上级组织和群众评议。健全村党支部书记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管理和监督。(2)扎实推行结构制补贴,让村干部收入有保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补贴由“基础职务补贴+绩效补贴”构成,其中基础职务补贴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同时,根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工作业绩发放绩效补贴,具体标准由县、乡确定。其他村干部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基础职务补贴的数额参考给予补贴。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贡献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经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同意,乡镇审核批准,按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额的百分比进行奖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奖金合计要有上限,由村集体收入列支。基础职务补贴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承担。为确保要求落到实处,明确操作细则,提出规定动作,扎实推动落实。可采取四个步骤,一是公开发布补贴标准。各地乡村劳动力平均收入,由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乡村人口数÷劳动力人数核定,具体到每个县(市、区)。各地以此为标准,测算、核定农村干部补贴和财政统筹资金,避免随意性。劳动力平均收入情况,要公开发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明确资金划拨渠道。上级财政补贴资金,由上级财政部门以各地村干部补贴新旧标准差额为依据,确定设区市和省财政直管县补助资金,通过一般转移支付下拨。市、县财政补贴资金,依据新增补贴总额缺口,调整本级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支付村干部补贴,并通过人代会履行规定程序。三是实行资金专户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由组织部门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在当地金融机构开设账户,专门用于村干部补贴发放,专户管理,专户专用,补贴资金按月划拨。同时,完善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调整备案、账户变更公示等制度,强化资金监管。四是建立统一发放制度。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编制村干部名册,财政、金融部门办理个人账户开户手续,并将资金存取的有效凭证发给本人,实行村干部补贴“银行卡”发放,保证落实到具体人头。(3)注重政治激励,让村干部干好有希望。为增强村党支部书记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让他们感到有干头、有奔头,在政治激励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畅通提拔使用渠道。选拔配备乡镇领导干部,可以从公务员队伍中选拔,也可以从非公务员中选拔,即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每年面向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定向考录一批乡镇公务员;有计划地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鼓励乡镇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二是加大表彰奖励力度。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每年表彰农村党建工作先进县、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受表彰的村党支部书记,每人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村党支部书记奖励专项资金,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党支部书记给予物质奖励。三是提供参政议政平台。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此外,要大力宣传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促进农村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4)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让村干部退后有所养。为从根本上破解村干部退养难题,可实行以下三项制度。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办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险金由县、乡镇、个人共同负担。目前的投保方式,主要有参照城镇职工中自由职业者办理养老保险、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单独制定针对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办法和参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办理养老保险等。其中,多数县(市、区)采取参照城镇职工中自由职业者办理养老保险的方式,但缴费基数作了适当下调。二是离任补贴制度。对已正常离任但未享受养老保险的村干部,根据任职年限和贡献,发放一次性离任补偿。其中,连续任职三届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比照现职人员收入的一定比例发放生活补贴。一次性补偿和生活补贴范围、标准由县确定,费用由县、乡财政列支。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年补贴标准可以高些。三是人文关怀制度。要普遍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度体检制度,体检费用由县乡财政统筹解决,乡镇统一建立体检档案。同时,普遍实行节日慰问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对那些年龄较大、身患疾病或生活困难的农村干部,各级领导和组织部门上门慰问,表达党组织的关怀。(5)强化政治责任,推动“一定三有”落到实处。要把落实“一定三有”情况作为考核市县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检验组织部门执行力的重要标准,确保见到实效。尤其要抓谋划、抓部署、抓检查,听取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落实情况,调研督导工作进度。上级组织部门要采取硬性措施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能。一是挂账督办。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一定三有”落实台账,详细掌握各地补贴资金发放、激励政策落实等情况,按月通报市、县工作进度。进展缓慢的,向上级主要领导反馈情况。二是明查暗访。在村干部补贴资金安排阶段,要组织专项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上级组织、财政部门协同帮助核算。进入实质运行阶段,可组织暗访,进行抽查,掌握具体情况。三是责任追究。对落实村干部待遇组织不力、推动不了的,上级组织部门通报批评;降低标准、拖延不办的,直接调度县(市、区)委书记;截留、挪用资金的,严肃处理,确保按要求、按进度推动落实。

(八)“一强双带”工作规程与方法

“一强双带”就是通过开展以“强班子、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着力提升村干部的政治、科技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把村干部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其主要做法是:(1)创新形式,培养知识型村干部。发挥市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对村干部进行科学发展观、政策法规、农村实用科技、市场经济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增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本领。组织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通过“现身说法”,“手把手”对村干部进行实地培训;以各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为依托,组织村干部到基地实地参观学习,由基地的技术人员,对村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多途径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双带”能人。(2)培育并举,培养创业型村干部。抓好创业型村干部源头建设。把政治素质好、有经济头脑、有经济实体或创办有种养基地的农村青年列入村级后备人才库实行跟踪培养。开展“联帮共创”活动,协调金融、科技、畜牧等部门,给予有创业愿望的村干部在资金、技术、信息和政策四个方面的扶持,为村干部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模范作用创造条件。(3)多措并举,培养开放型村干部。引导村干部利用当代科技设施,获取各种信息,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技术,开阔眼界。鼓励村干部加强与外界联系,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宣传本乡镇、本村各种优势,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建厂。(4)拓宽渠道,培养服务型村干部。建立村干部包片联户联防制度,抓好矛盾排查工作,处理好苗头性事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村干部与辖区自然村结成服务对子,与村中各困难户、五保户结成帮扶对子,解决他们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树立村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九)“三有一化”工作规程与方法

“三有一化”指的是“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人管事,办事才有依靠。有钱办事,办事才有底气。有处议事,办事才有地点。(1)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从建立完善选配、教育、管理和激励机制入手,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使社区党组织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一是深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社区党建“层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县、乡(镇)、社区三级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将社区党建工作列入乡镇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考评。二是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采用“公推直选”等方式,坚持把党性强、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选进社区党组织班子,进一步优化年龄和文化结构,特别是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三是强化社区干部队伍培训。通过定期举办村(社区)干部培训班、组织到党建培训基地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提升了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全面提高社区干部待遇,逐年提高社区干部工作补贴,并制定了社区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离任补贴制度、定期体检制度、重大节日慰问等制度。五是积极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如开展各种志愿活动,集中招募志愿者,分别组建文明劝导、便民服务、爱心服务、应急服务、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组织志愿者进行政策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树立社区党组织的良好形象。(2)健全社区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有钱办事”。采取政府分级投入、各方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在乡镇财政投入一点、向县财政争取一点、社区自筹一点、共建单位帮一点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拓展社区经济发展空间,着力解决社区建设经费不足问题。积极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向上级财政争取办公经费,逐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工作补贴,努力落实好自治区有关养老保险等的优惠政策,对优秀的社区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和政治上给予表彰奖励,让社区干部真正感到“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干头,退职后有靠头”,切实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有场所议事”。一是大力加强社区阵地建设。以各种活动场所建设为契机,抓好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使社区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二是推行民事代办制,构建服务网络。建立县、乡(镇)、村(社区)、自然村四级民事代办服务网络,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促进政府行政提速。比如设立民事代办站,推行“民事代办制”,接待办事群众,承办事项。如依托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骨干,建立民事代办服务中心,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推行“党员议事决策制”,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在社区大力推行“党员议事决策制”,对社区党员群众备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二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事项,通过召开党员议事决策大会,民主决策,搭建了农村基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行使民主权利平台,激发党员主体意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先锋模范作用。(4)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展“双联双增,共建和谐”活动,要求1个县直单位党组织联系1个农村(社区)党组织,1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1户以上农村贫困党员群众,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实现创收致富。这样既增强了机关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感,也增强了社区党组织战斗力和带领群众奔小康本领。

(十)“四好”领导班子创建的目标与方法

创建“四好”班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的客观需要,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对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内在需要,也是建立健全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

要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驾驭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作风不断改进,达到“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目标:(1)政治素质好,就是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顾全大局,支持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2)工作业绩好,就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业绩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家政策;管理决策机制、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科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无重大决策失误,无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3)团结协作好,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企业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投融资运作及重要人事任免通过集体决定;主要负责人民主意识强,善于集中班子成员的智慧,能够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班子成员讲党性、讲团结,互相支持,工作协调;领导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决策效率和工作效率高,整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4)作风形象好,就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依靠干部职工;求真务实,诚信守法,不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忠于职守,勤勉尽责,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廉洁从业,严于律己,班子成员无违法违纪现象;以人为本,关心职工,在职工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四好”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政治素质好”是基本前提,“工作业绩好”是直接体现,“团结协作好”是工作基础,“作风形象好”是重要保证。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是进一步改善各级领导班子状况、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途径。

第一,要加强思想建设,锤炼政治素质。一要强化党性教育,不断提高讲政治的坚定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深入开展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经常性工作,特别要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把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二要强化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目前改革发展的任务重,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旺盛的创业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事、创业、为民、尽责。三要强化群众观念,不断提高勤政为民的自觉性。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牢记根本宗旨,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第一责任,以群众的情绪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富民安民为己任,把领导权力作为服务手段,把全部心智倾注于本职工作。四要强化集体意识,不断提高团结协作的主动性。树立全局意识、民主意识和协作意识,正确处理正职与副职的关系、党与政之间的关系、副职之间的关系。

第二,要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经营业绩。一要提高学习创新的能力。把加强理论、业务学习作为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履行职责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和保持一种不断开拓、积极创新的精神和锐气,不断拿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二要提高适应新体制新机制的能力。要认真研究总结新体制新机制运行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在工作中运用、推广和完善。三要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企业的能力。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把正确政绩观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自觉胸怀全局,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善于总揽全局,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四要提高依法办事和科学履职的能力。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规范从政行为,树立诚信务实的形象,提高办事效率和公信力。

第三,要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团结协作。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领导班子弘扬通力协作的团结精神,党、政、工协调配合,按照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原则抓好企业的各项工作。正职统领全局,支持副职工作,副职向正职负责,工作敢抓敢管。成员之间互动互进,而不是相互拆台,产生“内耗”,分管领导遇到问题,其他成员主动配合,分担困难;成员之间能够经常交心通气,交流意见,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增强了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智慧得到充分体现,整体功能能够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议事,凡涉及企业的重要规划计划、机构设置调整、人事变动调配、规章制度建立、大额资金使用以及工程招投标等问题,班子都能通过集体研究进行决策。如形成经理办公会、安全生产分析会和经营分析会等较为有效的议事制度,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决策前沟通,决策中共商,决策后监督。

第四,要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企业领导班子要求从自身作风建设抓起,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领导班子以过硬的作风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以身教言传的作用,带出整个企业健康向上的作风形象,让创建活动在企业形成上下互动、上下促进的局面,使创建措施更加有力,使创建效果更加明显,使职工群众更加满意。领导班子以求真务实的形象,实事求是,经常深入第一线,把握基层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掌握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第一手信息,有效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做到重实际、干实事、求实效。领导班子以勤政廉洁的形象,不骄不躁,对分管范围内的工作不推诿,对部门、职工提出的问题或请示的答复不含糊。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从职工群众最关心、反映最热烈的“点”入手,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答复若干问题,解疑释惑,拉近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距离,提高班子的亲和力。

(十一)“四强”党组织创建的目标与方法

近年来,广大企业党组织着眼于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这一新概括、新定位和新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扎实开展创建“四强”基层党组织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加强基层党建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争创“四强”党组织的目标要求:(1)政治引领力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推动企业积极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2)推动发展力强。融入生产经营开展工作,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推动企业拓展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动党员、职工在破解生产经营难题、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落实生产经营工作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3)改革创新力强。大力推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丰富党组织活动载体,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有效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党建工作创新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4)凝聚保障力强。大力加强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建设,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健全党组织工作机构,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肯奉献的党务工作队伍,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坚持以人为本,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关心困难职工,团结凝聚群众,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争创“四强”党组织的主要做法:

一是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部署,严格各个阶段、环节的具体要求,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二是建立健全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优先机制。坚持对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优先部署,对涉及科学发展的建议和要求优先考虑,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优先解决。结合科学发展观,清理各种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策、意见、规定。尤其是要围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建立科学的经济增长机制。

三是坚持实施项目攻坚战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组织成立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基础建设等专门班子,加强形势研判,主动对接政策,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新的发展。

四是要组织广大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探索和总结推广党员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要深入基层,提高把握民意的能力。要锤炼本领,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要开阔眼界,提高帮民致富的能力。

五是规范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要严格按照有固定活动场所,有一定活动设施,有一套电教设备,有开展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一定数量学习资料,有党旗、誓词、党员权利义务等情况规范上墙,有公示宣传栏,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有明确的管理人员的“十有”要求,为党员、职工提供一个学习、议事及活动场所。

六是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要建立和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三会一课”、党内组织生活会、民主集中制、党员教育培训、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使党组织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探索建立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双向述职制度,增强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探索企业党建带工建机制,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工作走上规范化、正常化轨道,切实增强企业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十二)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规程与方法

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党务公开,是指党内工作、党内生活的内容、程序、结果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向下级党组织乃至全体党员的公开,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活动、决定等向所属下级组织和党员公开。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策,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还应面向社会公开。实行党务公开,其目的是增加党内工作、党内生活的透明度,保证下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知情权。

推进党务公开,为广大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渠道,有效维护了党员民主权利,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党组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党内监督,得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一致认同。但是,党务公开总体上讲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正式作为一项党的组织制度来实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在严格执行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扎实有效推进。要合理确定党务公开的内容,凡属党内规定要求公开的事项,都要在适当范围,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开;对本级党组织制定的、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事项,要主动予以公开;对党员、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经党组织研究认为可以公开的,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开。要创新和丰富党务公开的形式,使党员能够及时、便捷地了解应该知道的党内信息,进一步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要建立健全党务公开评议制度,对党员、群众的批评、意见、建议和要求认真办理,并及时做好反馈工作,不断提高党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1)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内容。党组织的设置及工作职责,党员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党组织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目标的进展或完成情况;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发展党员的公示,党员的学习教育,党费的收缴情况;党组织决策和决定等重要事项,党内表决或民主讨论的情况,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的情况,各类创建活动的情况;党组织联系党员群众和党员联系情况,群众和党员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整改落实,处理反馈的情况;各类先进的推荐,评比表彰或违纪处理等情况,发展党员情况;党组织参与企业管理决策,提合理化建设等推动企业发展的情况;其他应该公开的内容。(2)党组织党务公开形式。在党组织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等会议上,通报党组织工作、计划、总结等工作;通过工作简报,公开党组织的有关工作情况;通过企业宣传栏、公示栏、开设党务公开专栏宣传介绍党的工作;通过电子邮件,党组织网站发送公开材料,公开党建工作推进情况;通过其他新兴媒体公开党务。(3)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要求。一要分类公开。党组织党员基本情况及工作制度,要固定公开,常规性、阶段性和临时性工作,根据进展要及时公开,对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根据公开后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加以完善。二要规范操作。党组织书记负责,落实专人按照程序公开事项,整理存档相关资料,反馈意见建议,促进党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要完善制度。党务工作制度要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根据情况进行修订加以完善,积累工作经验。

(十三)营造组织环境的方法

(1)强化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按照人际关系理论的观点,人们理想、信念的一致性是人际吸引的最重要因素。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已经为建立良好的党内关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党支部要采取各种宣传、教育、鼓动等方式,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崇高理想和共同目标上

来。这是在党组织内营造良好组织环境的最重要基础。(2)增进党内利益和兴趣的一致。实践证明,人与人之间利益和兴趣的一致,有利于增强人际交往和吸引。为此,党支部应善于营造环境,培养党组织内成员利益与兴趣的一致。例如,通过组织党内竞赛活动,确定组织成员的共同荣誉和利益,这样就能形成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党员共同为维护组织荣誉和利益携手奋斗。再如,通过知识竞赛等活动,

把党员的兴趣指向统一起来,这样就能增进党员之间的交往合作,促进党员之间的友谊。(3)促进党内的相互交往和沟通。人际关系的优与劣,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和熟悉程度有密切关系。这就是人际关系理论中的相近性原则。党内关系也是如此,党员之间、干群之间缺乏交往,彼此不了解,关系就会淡薄。因此,在营造组织环境过程中,必须注意促进和扩大党内的相互交往和沟通。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定期召开党的组织生活会,使党员在组织生活中交流思想,开展讨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此来增进相互理解,消除党员之间的猜疑和误会。也可以在党组织中适当地开展一些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演讲、舞会、郊游等,以此来促进党内的交往和联系,推动党内关系的和谐。(4)创造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心理气氛。在营造组织环境中,党支部要注意在党员中培养相互性心理,形成党内珍视团结、珍惜友谊、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心理气氛。要改变那种党组织只关心党员的政治进步,忽视对其他方面的关心的做法。要培养党员之间主动关心、互相帮助的气氛。党员工作、生活中出现了困难,组织上应尽可能地出面帮

助,即使像生病这样的小事,也应及时探病安慰。当党员感受到组织和同志们的友谊和关心时,也就会以真诚的友谊来对待组织和同志,真正在党内形成彼此亲密合作的关系。(5)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营造组织环境,必须健全党内民主,在党内确立“党员主体”的观念和机制,实现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权利。

(十四)加强班子团结的方法

求团结是领导班子成员的自觉愿望。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委员要做好促进班子团结的工作,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求大同坚持原则,存小异互谅互让,对歪风绝不迁就。为了做好支部工作,班子每个成员都应该去追求团结。但是,这种团结并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只有坚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基础上团结,才是坚持原则的团结。当然,在共同原则基础上还会出现一些差异,如思想认识上的某些分歧、工作上的某些看法、性格上的某些反差、个人利益上的某些要求。对待工作上的个性的差异,要互谅互让,不能把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强加于人,不能简单地否定别人的个性及见解。对待那种品质性的差异,要善于按照原则办事,这样做,复杂的问题可以变得简单,制止了对方不正当的言行,使问题得到正确处理。如果为一团和气而迁就无原则的事情,不仅简单的问题会变得复杂,而且自己也越陷越深。(2)注意和谐相处,维护党支部工作正常开展的团结状态。班子间的和谐相处,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团结,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是建立在共同的工作目标上的,由此产生的个人情感属于理解与共鸣、尊重与友爱、支持与帮助的性质,这种团结往往有较好的稳定性。做到和谐相处,一要处理好工作上的分工与合作;二要经常交流意见,通过沟通思想达到消除矛盾和理解,开辟多种沟通渠道,增加交流。强调通过交流来保持团结,不提倡支部成员之间作空泛的交流,空泛的交流往往会适得其反。(3)民主决策。支部书记与委员的关系既有主从性,又有互补性。要使班子按预期的目标正常运转,就需形成合力。要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增强大家的团结共事意识和平等意识。班子内部要广开言路,集体决策,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要善于依靠委员们的智慧,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为正确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4)在信任关怀与适度竞争中求团结。支委会内要互相信任关怀,有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但也要适度竞争。适度竞争也是求团结的必要条件。支委会的各个成员的关系,实际上存在团结与竞争两个方面的关系,在竞争中求团结,求团结时不忘竞争。在这里,团结是第一位的,竞争必须服从团结。但是,一味讲团结而不讲竞争,最终将减弱团结的能力。因此,在团结中要树立竞争意识,既要热情团结同志,又要敢闯敢干,当其他成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共同前进。运用竞争求团结的手法需要注意这样两点:一要看当自己的长处得到发挥时是否妨碍了别人能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对别人的能力发挥有消极影响,应当注意调节自己行为的力度,否则会引起嫉妒而损害团结;二要在帮助落后的同志时注意方式方法。

(十五)基层党组织调解内部纠纷规程与方法

(1)要周密调查,搞清纠纷的原因。既要了解纠纷的起因、经过、现状和趋向,又要了解纠纷各方的观点、理由、要求和动向,等等。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纠纷双方的详尽分析,把握本质,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得出正确的结论。(2)要坚持原则,以理服人。调解纠纷,忌带私心。应坚持党性原则,力求公正无私,以理服人。要排除干扰,尊重事实。只有依据事实,对照政策,秉公办事,才能以理服人,达到教育人、团结人的目的。(3)要因势利导,因人制宜,讲究调解纠纷的方式、方法。

一是“春风化雨”式。在处理纠纷时,要以关怀、爱护为出发点,通过感情的交流,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产生感激、信赖以至爱戴之情。在此基础上,再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做到情通理达,圆满解决纠纷。

二是现场解决式。对不太复杂的纠纷,在调查情况告一段落后,即把纠纷双方一起找来,当面锣对面鼓,把矛盾揭开,当场解决。

三是“平分秋色”式。在特定的条件下,对一些无原则的纠纷,可采取平分秋色、一概而论的处理方法,即通常说的“各打五十大板”的说法。

四是缓冲处理式。调解纠纷的时机尚不成熟时,可先把纠纷双方的情绪安定下来,然后再选择机会处理。

五是彼此退让式。就是通过协商,迫使矛盾的双方各自退让一步,达成彼此可以接受的协议。关键是要找到协调纠纷双方的关节点,然后通过机动灵活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关节点”变成双方能够接受调停的现实。

六是“高温加热”式。对矛盾时起时伏,长期纠缠不清,并且日趋对立的纠纷双方,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措施,进行“高温加热”,限期令其改正,从而达到安定团结的目的。

七是抑相制将式。在调解纠纷过程中,为了缓和矛盾,对纠纷一方高标准,严要求,让其充当顾全大局的“蔺相如”,以其宽宏大度的高姿态来感化“廉颇”,使其幡然悔悟,知错改错,实现“将相和”。

八是以退为进式。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有时为了缓和矛盾,顾全大局,在说清事理之后,可对纠纷双方的要求作出一些不损害大原则的妥协或让步。退步向前式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妥协。其“退步”是手段,是策略,“向前”才是目的。

(十六)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方法

根据工作实践,基层党组织抓抓党风廉政建设可采取以下六种方法:(1)量化检查法。可将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具体分为组织领导、廉政教育、执行制度、监督检查、工作实施等5个大项,每个项目分成若干小项,按上级党组织规定的要求量化成单位组织和领导个人的责任分类和实施细则。依据这个量化的实施细则,每半年或一年对下属党组织和领导人员进行一次考评,重点找出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当面予以告诫,有的予以通报批评。(2)群众测评法。在适当的时候,采取群众测评的方法。测评的时机一般应安排在领导班子考核、领导人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或企业民主评议领导人员等时候,必要时可综合领导人员任职到期考核、提升公示等其他时机安排测评。(3)谈心调查法。通过面对面的谈话,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同时检查有关记录,查看资料,做一些调查,综合情况后帮助其找出问题,督促整改。谈心时要做到“五必查三必谈”:对年度廉政工作计划必查;廉政教育内容和时间必查;领导人员变动时廉政责任制是否补签必查;党组织换届改选时责任制落实机制是否健全必查;临近重大节日时反腐戒奢措施必查。下属领导班子成员变动时对新任主管人员必谈;党组织换届改选时对新上任的纪检委员必谈;单位有重大建设项目等对项目主管人员必谈。(4)专项检查法。可将责任制分解成若干专题,一个时期只检查了解一个专题的落实情况。对上级布置的有关责任制的临时性工作,则以责任书的形式下达工作具体要求和检查落实的标准,然后深入下去抽查或组织普查。(5)重点抽查法。对管钱、管事、管人和管行政审批、管执法监察的部门进行重点抽查。(6)互相检查法。在适当时机(半年或一年),组织辖区内的各个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和纪检监察人员编成若干组,选好带队,按统一标准和程序,对各单位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互查。互查结束后,党委、纪委领导听取汇报,进行讲评。

(十七)基层党组织应对突发事件规程与方法

所谓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组织的核心价值或社会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重大负面事件。目前,我国正处在危机事件的高发期。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危机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基层党组织要经受得住这种严峻的考验,必须提升处理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这样,才能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变危机为契机。(1)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危机事件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能“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便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危机的出现。一是树立并强化危机意识,是预防危机的逻辑起点。危机意识的树立与强化,能有效地提高组织抵御抗击危机的能力,还有可能化解潜在的危机,或者及早发现危机,延缓危机的蔓延,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是建立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做好动态预测。三是针对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制约,构建危机应对机制。危机应对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成立危机处理小组,配置处理危机时所需的资源,明确信息沟通的方式途径。(2)见微知著,辨识于萌芽。辨识危机,就是根据危机潜伏期的各种征兆,或根据危机出现的蛛丝马迹,辨识出危机是否将要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它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具有见微知著的本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在问题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及时发现;它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具有明察秋毫的本事,具有正确的判断力,能根据一些零星的迹象判断出问题的要害与关键,做出正确的抉择与判断;它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能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以此来印证自己的判断。(3)快速反应,控制于开端。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来势猛,发展速度快,情况复杂。如果处置不及时,易于激化矛盾,造成局面失控,引发更大的事端。因此,公共危机事件爆发后,党组织书记必须在理智冷静的基础上,突出一个“快”字。一是快反应。就是迅即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摸清情况。二是快到位。党组织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第一现场,靠前指挥,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稳定群众情绪。三是快处置。在事实基本清楚、趋势较为明显的情况下,要抓住要害的人物和问题的关键,迅速采取措施,坚决控制事态,避免矛盾激化。(4)善后处理,着眼于未来。控制了危机,并不意味着危机处理过程的结束。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危机善后处理,也就是危机消除。一般说来,危机消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组织力量恢复重建;对受害者进行救援;调查危机发生的原因;评价整个危机管理工作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危机管理制度;预防、避免、应对下一个危机。(5)千法万法,不能忘一“法”。处理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方法很多,但千法万法,不能忘一“法”,这一“法”便是法律。处理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一定要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能因为不合法而引发新的事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