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 临床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07:23:51

点击下载

作者:朱劲松,吕冬梅,王静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  临床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 临床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试读:

前言

为指导各地规范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和临床护理服务能力,2016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制定下发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要求全国各医疗机构高度重视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建立培训制度及培训方案,结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培训,保证效果,并及时发现典型经验,予以推广。

按照国家要求,我们积极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并结合实际,组织护理专家团队编写了《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作为新入职护士培训教材。本教材按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内容要求,遵循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整体护理方向和护理程序框架。旨在通过培训,使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全书主要分为九篇,包括:基础培训、内科疾病、外科疾病、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妇产科疾病、儿科疾病、手术室护士规范化培训及肿瘤科疾病等内容。每一章基本归纳为常见疾病护理、常用专业技术、急危重症急救配合、常用药物相关知识及常用化验检查项目五部分,学习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和快速提升新护士实践能力、工作胜任力的培训宗旨,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和扩展相关知识,又能够提高其归纳、辨析问题的能力。本书编写遵循新入职护士培养目标的要求,内容深度、广度适合新护士教学使用,也可作为护理教师、护理专业学生及临床护理人员学习的参考书。

教材编写中各位专家不辞辛苦,夜以继日,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教学和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梳理教材内容,完善编写思路,反复讨论修改,完成了编写任务。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难免有疏漏或不当之处,望读者惠予指正,不胜感谢。2017年5月编 者第一篇 基础培训第一章 护理相关规章制度一、患者出入院管理制度(一)患者入院管理制度

1.医院病房应当建立并落实责任护士对新入院患者全面负责的工作责任制。

2.病房接到入院患者通知后,应当明确专人及时接待入院患者,主动热情、态度和蔼、认真耐心。要尽快通知负责医师和责任护士等,妥善合理安排患者,避免等待时间过长。

3.责任护士要向患者主动自我介绍,并认真核查新入院患者的住院信息,做好入院介绍。包括:病房环境、设施、责任医师及护士、作息时间、膳食服务、探视陪伴、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同时,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需求,积极解答患者疑问,并给予帮助。

4.责任护士负责测量新入院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并及时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自理能力、皮肤、饮食、睡眠、清洁情况、潜在护理风险及心理、社会状况等。

5.要根据评估情况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清洁、照护和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同时,及时与医师沟通患者有关情况。

6.要遵照医嘱有计划地完成入院患者的标本采集工作,帮助患者预约检查,并协助医师为入院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性措施。

7.新生儿、急危重症及特殊患者的入院护理服务在遵循上述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予以细化。(二)患者出院管理制度

1.医院病房应当建立并落实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全面负责的工作责任制。

2.应当根据出院医嘱,提前通知患者及家属,并详细指导其做好出院准备工作,告知出院流程及注意事项。

3.要结合出院患者的健康情况和个体化需求,做好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饮食、用药指导、运动和康复锻炼、复诊时间及流程、居家自我护理及注意事项等,必要时提供书面健康教育材料。

4.为出院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确保患者安全离院。

5.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提供随访服务。

6.完成出院患者床单位的清洁消毒等工作。二、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

每班护士对当日医嘱要进行查对,查对无误后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每周定期大核对医嘱一次,在核对本上记录核对情况并签字,如有问题及时纠正。(二)给药查对

1.给药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给药前查、给药中查、给药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的质量,有无变质、混浊、沉淀、絮状物等;检查标签、失效期和批号,瓶口有无松动、裂缝,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对易导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保证准确无误给药;应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给药前,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医嘱,并向开具医嘱的医生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三)手术室查对

1.接患者时,根据病历、手术通知单、腕带,核对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病号、诊断、拟定术式及患者所携带的物品。

2.摆放体位前根据诊断、拟定术式、X线片,与手术医师、麻醉师共同查对手术部位。

3.使用无菌物品前,要严格查对灭菌有效日期、灭菌效果,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

4.病理标本需要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认真交接核对,妥善保管,及时登记,按时送检。

5.在执行口头医嘱时,需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共同核对,如术中用药、输血等,在操作前需复述一遍,经医生核对无误后执行;手术结束后提示医生补写临时医嘱,执行护士补签字。

6.手术结束时,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查对《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完成情况并签字。(四)输血查对

1.检查采血日期、血液质量(如有无凝血块或溶血)、血袋有无破裂。

2.检查血袋日期、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输血前需两名护士共同核对输血单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

3.严格执行输血时的“三查八对”制度。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的种类及剂量。

4.输血完毕将血袋放置冰箱内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五)消毒供应中心查对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放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三、分级护理制度(一)特级护理1.原则(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2.护理要求

入院护理:(1)备好床单位,将患者安置在危重病室或抢救室,通知有关医生接诊。(2)准备好急救器材和药品。(3)安置患者,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完成入院护理记录。(4)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5)完成入院宣教。(6)给予患者清洁护理。

住院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4)给予患者全面生活护理。(5)患者卧位舒适,保持功能位。(6)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履行相关告知制度。(7)遵守床旁交接班制度。(8)记录重症护理记录单。

出院护理/转归:

遵医嘱转入相应护理级别。(二)一级护理1.原则(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2.护理要求

入院护理:(1)根据病情,备好床单位、急救物品和药品,安置患者于病床。(2)及时通知医生接诊。(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病情,完成入院护理记录。(4)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5)给予或帮助患者进行清洁。(6)完成入院宣教。

住院护理:(1)每小时巡视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给予或帮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6)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并履行相关告知制度。(7)根据病情记录进行护理记录。

出院护理/转归:

遵医嘱转入相应护理级别。(三)二级护理1.原则(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2.护理要求

入院护理:(1)备好床单位。(2)安置患者至床旁,通知医生接诊。(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病情,完成入院护理记录。(4)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5)完成入院宣教。(6)帮助或协助患者完成清洁护理。

住院护理:(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并履行相关告知制度。(5)帮助或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6)实施安全护理措施。(7)护理记录符合要求。

出院护理/转归:(1)遵医嘱转入相应护理级别。(2)完成出院健康指导。(3)完成出院护理记录。(4)患者床单位按出院常规处理。(四)三级护理1.原则(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2.护理要求

入院护理:(1)备好床单位。(2)安置患者至床旁,通知医生接诊。(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病情,完成入院护理记录。(4)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5)完成入院宣教。(6)指导患者完成清洁护理。

住院护理:(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了解患者反应。(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并履行相关告知制度。(5)护理安全宣教到位。(6)指导患者完成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7)护理记录符合要求。

出院护理/转归:(1)完成出院健康指导。(2)完成出院护理记录。(3)患者床单位按出院常规处理。四、医嘱执行制度(一)医生下达书面医嘱后,护士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二)执行各种医嘱时,护士需检查医嘱内容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在护士执行栏内签名,并填写执行时间。(三)对有疑问或内容有错误的医嘱,护士应及时与负责医生沟通确认医嘱无误后方可执行,不可搁置不理。缺少医生签字的医嘱为无效医嘱,需请负责医生签字后方可执行。(四)输血、试敏等医嘱需双人核对,并由两名护士在护士执行栏内签字执行。毒麻药品医嘱需双人核对,护士在执行栏内签字后执行,并在毒麻药登记本上双人签字。(五)执行过敏试验的医嘱后,应将结果在括号内标明,阳性用红笔填写(阳性),阴性用蓝笔填写(阴性)。(六)除抢救患者或手术过程中,护士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需复诵一遍,经医生核对无误后执行。抢救结束后应及时补记医嘱,护士应保留空药瓶以备查对,并及时在医生补录的医嘱后补签执行时间和名字。(七)需下一班执行的医嘱,应在护士交班本上写明未执行医嘱的内容、未执行原因、接班者须注意的事项,并严格交接。(八)整理医嘱后需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护士长每周查对医嘱两次。五、交接班制度(一)值班者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准确、及时进行。(二)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工作,整理好用过的物品,下班前写好交班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三)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应提前15分钟到岗,在接班者未到或未接清楚前,交班者不得离岗。(四)交接班中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查问,接班后发生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交接班过程中发生问题由交班者负责。(五)交接班内容

1.患者概况

当日住院患者总数,出院(转科、转院)、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危重、死亡人数。

2.重点病情

新入院患者姓名、年龄、入院时间、原因、诊断、阳性症状体征;手术后患者回病房时间、生命体征、观察及治疗、护理重点;分娩患者的分娩方式;当日准备手术患者的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前准备情况等;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与护理相关的异常指标、特殊用药情况、管路及皮肤状况;死亡患者的抢救经过、死亡时间。

3.特殊检查及治疗

交清已完成特殊检查、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当日准备进行特殊检查、治疗患者的姓名、检查或治疗名称及准备情况。

4.护理要点

针对患者的主要问题,交清观察重点及实施治疗、护理的效果。

5.物品清点

对毒、麻、剧药品、贵重药品、急救药和仪器设备应当面交清并登记签名,如数目不符必须及时与交班护士核对,查明原因,及时补充。

6.床旁交接班

查看新入院患者和危重、抢救、昏迷、大手术、瘫痪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输液、皮肤、各种管路、特殊治疗及专科护理的执行情况。(六)交接班护士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清洁、整齐、安静、安全情况。(七)早交班结束时护士长应对交班内容、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前一日护理措施的效果,提出当日护理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针对交接班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护士长不定期就交班内容进行提问。六、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一)医护人员发现患者病情危重需抢救时,应立即进行抢救,并通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时填写危重症患者报告单,送交医务科。(二)接受成批危重患者(≥3人)抢救时,应在抢救同时报医务科或主管院长。(三)凡需抢救的危重患者,均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设专人治疗、护理,根据需要设科或院抢救组。(四)各科室均应设立抢救室,备齐抢救物品,定期检查抢救设备、药品的完整和功能情况,做好记录。抢救室内的各种物品非经科主任批准不准出室或做他用。(五)需请院内其他科室协助抢救时,可用电话或去人邀请,应邀请者应及时前往,需邀请院外人员来院抢救时,报医务科解决。(六)对需要抢救的危重患者,有关医技科室、手术室等,应积极主动进行配合,不得以各种理由拒绝或拖延。(七)严格执行危重患者抢救的交接班制度,实行床旁交接班,负责抢救的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正确做好各种记录并随时向上级医师、护士长汇报病情和抢救执行情况。(八)危重患者抢救后,应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七、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是指当此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二)当临床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的电话时,经复述无误后,接听护士须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具体到分钟)、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报告者姓名、接电话者签名、汇报医生时间(具体到分钟),被通知医生签名等项目。(三)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后,立即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四)护士应及时执行针对危急值所下达的医嘱,相关的标本采集要及时、准确,必要时做好护理记录,实行口头或书面交接班。八、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二)护士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如姓名、年龄,不得仅以病房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三)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四)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的制度,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等,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识别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六)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九、药品管理制度(一)病区内所有基数药品,只能供应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二)病区内基数药品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退药和保管工作。(三)每日清点并记录,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并报药房处理。(四)抢救药品必须放置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放置,标签清楚,每日检查,保证随时急用。(五)特殊及贵重药品应注明床号、姓名,单独存放并加锁。(六)需要冷藏的药品(如:冰干血浆、白蛋白、胰岛素等)要放在冰箱内,以免影响药效。(七)患者的药物专药专用,停药后及时退药。(八)病区毒、麻药管理要求

1.病区毒、麻药品只能供应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2.设专柜存放,专人管理,严格加锁,并按需保持一定基数,交接班时,必须交接点清,双方用正楷签全名。

3.医师开医嘱及专用处方后,方可给该患者使用,使用后保留空安瓿。

4.建立毒、麻药使用登记本,注明患者姓名、床号、使用药名、剂量、使用日期、时间,护士正楷签名。

5.如遇长期备用医嘱且当患者需要使用时,仍需有医师所开的医嘱、专用处方,并保留空安瓿。(九)高危药品的存放有规范,病区不得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的标志,并有使用剂量的限制。十、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为了保证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严防交叉感染,必须加强对患者用物、器械等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二)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要定期检查、督促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情况。(三)监测内容

1.对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剂量、浓度及消毒效果进行监测,每周1~2次。使用中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等应每天监测使用浓度,如有浑浊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2.医院Ⅱ类环境每月做一次空气细菌培养,Ⅲ类环境每季度做一次空气细菌培养,特殊病房随时抽样检查,有报告单,如超过正常范围,及时查找原因,重新消毒,并再做培养。

3.各类无菌物品,如无菌包、无菌器械、无菌持物钳等,每月抽样检测一次,有报告单备查。

4.每周对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凡新的高压灭菌器必须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无菌包包装要符合要求,应进行包内、包外的化学指示物监测。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期。

6.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每月进行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监测。(四)卫生标准要求3

1.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空气≤10cfu/m,物表≤5cfu/22cm,医务人员手≤5cfu/cm。

2.普通病房、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3应室无菌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空气≤200cfu/m,物表≤225cfu/cm,医务人员手≤5cfu/cm。

3.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3清洁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空气≤500cfu/m,22物表≤10cfu/cm,医务人员手≤10cfu/cm。

4.外科、妇产科等手术科室,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婴儿室、新生儿病房、产房不得检出沙门菌属。

5.对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医疗用品,不得检出沙门菌;凡消毒后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凡灭菌后的用物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十一、职业防护制度(一)对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医疗锐器刺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刺伤的措施。(二)了解与锐器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在临床工作中避免和减少发生锐器伤。(三)掌握医疗锐器处理原则及方法,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及工作人员的二次污染。医疗锐器用后应放在固定的坚硬容器内,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具应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1.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或划伤。

2.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3.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头,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4.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的玻璃物品。

5.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按压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十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一)定义

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意外事件。凡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坠床、静脉输液意外、输血意外、走失、自杀、误吸/窒息、烫伤、意外脱管、意外拔管、分娩意外、意外针刺伤、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二)预防

1.护理部及科室每年至少组织1次相关知识培训,使护士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规范。

2.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

3.积极推进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使用提示标识,落实跌倒、压疮、管路滑脱等不良事件的有效防范措施,加强防范意识。

4.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自身不良事件的预防管理。(三)上报1.上报范围

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医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管路滑脱、压疮、识别错误、坠床、护理用品/仪器/输液/输血相关事件、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行为,均属于上报范围。2.上报方式

采取主动上报,全体护士均可通过网络表格、邮箱、电话等各种形式以实名或匿名的方式上报。3.上报等级与时限

根据患者损伤后果分为六个等级,不同损伤等级按照不同时限进行上报。5~6级不良事件即时上报,由护理部上报主管院长;3~4级不良事件24小时之内上报;0~2级不良事件48小时之内上报。4.上报要求

按《不良事件报告表》要求及时上报,各级及时审核上报到护理部。匿名上报时可不受《不良事件报告表》内容限制。(四)处理

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将对患者造成的损伤降至最低。

2.病区在第一时间组织分析讨论;科室每月进行不良事件分析讨论。

3.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防范建议。

4.针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修订相关制度与流程,落实改进方案。

5.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第一时间组织分析讨论→找寻、落实改进方案→网上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逐级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至护理部,有意隐瞒、漏报→与科室绩效结合,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6.对隐瞒、漏报不良事件的科室责任人给予处罚,并纳入护理质量绩效考核。

附: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0级—事件已发生,但在执行前被制止;

1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2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一般处理;

3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对症处理;

4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5级—永久性功能丧失;

6级—死亡。(五)激励

1.护理意外事件信息上报用于持续质量改进,应鼓励主动上报。

2.护理意外事件上报坚持无责、主动报告的原则。对主动报告的科室、个人相关信息,护理部将严格保密。

3.护理部采取多种渠道方便护士上报不良事件,如护理质量管理系统、邮箱等。

4.对主动上报意外事件和对意外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年底护理质量管理评分将酌情加分。

5.凡发生不良事件但隐瞒不报的科室或个人,一经查实,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护理质量管理评分将酌情减分。

6.所有护理人员对发生的不良事件都有主动上报的职责。第二章 护理工作流程一、患者入院工作流程二、患者出院工作流程三、患者转科工作流程四、急诊科与病区交接工作流程五、手术室与科室交接工作流程六、危重患者抢救工作流程七、危重患者护理工作流程八、床头交接工作流程九、特殊检查前后护理工作流程十、患者入院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十一、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十二、患者出院健康教育工作流程第三章 护理应急预案处理一、住院患者发生误吸时应急处理预案

1.当患者发生误吸时,护士快速评估,立即使患者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叩拍背部,尽可能使吸入物排出,并通知医生和其他护士。

2.采取有效措施和正确手法,及时清理口腔内痰液、呕吐物等。

3.必要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相应的抢救物品及药品。

4.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发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型态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5.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二、住院患者发生猝死应急处理预案

1.快速、准确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

2.通知医生、护士长及其他当班护士,必要时上报医务部、护理部或院总值班。

3.立即抢救,给予紧急处理措施,如心肺复苏、给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等。

4.医生到场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与抢救,遵医嘱给予各种抢救措施。

5.通知患者家属,如抢救工作紧张可通知住院处,由住院处通知家属。

6.如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应等患者家属到院后,再将尸体做进一步安置。

7.向院总值班或医务部汇报抢救情况及抢救结果。

8.做好病情记录及抢救记录。

9.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保护。三、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处理预案

1.首先切断过敏原,如为输液引起,应保留输液通路,更换输液器及液体。

2.立即通知医生、其他护士及护士长。

3.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给予吸氧、保暖,安慰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发生心脏骤停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4.建立静脉通路,需要补充血容量时,可同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备齐各种抢救仪器和药品。

5.医生到场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与抢救,遵医嘱给予各种抢救措施。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心律、尿量、皮肤黏膜出血、出汗、皮疹等情况,准确、详细记录抢救过程。

7.保留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和治疗用具,填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表。四、用药错误应急处理预案

1.发现用药错误时,立即停止给药,报告医生,评估对患者的危害程度,并遵医嘱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2.密切观察患者用药错误的不良后果及对症处理的疗效。

3.及时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进行上报。五、输血错误应急处理预案

1.发现输血错误时,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及护士长。

2.做好病情观察及抢救准备。

3.根据输入血量的多少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按照抢救流程配合医生抢救并做好记录。

4.保留未输完的血袋,给予患者重新抽取血样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查找出现错误的环节,采取尽可能的补救措施。

5.及时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进行上报。六、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处理预案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2.报告医生及病房护士长,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3.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治疗,并给予氧气吸入。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焦虑和恐惧。

5.上报输血科。

6.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将保留血袋及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7.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七、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应急处理预案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过程。

5.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监控科、无菌物品供应中心、护理部和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送检。八、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空气栓塞应急处理预案

1.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体或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阻止空气输入体内,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

2.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将患者安置为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

5.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6.加强巡视和病情观察,认真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做好交接班。九、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肺水肿应急处理预案

1.发现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2.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3.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4.加压给氧,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5.遵医嘱给予镇静、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6.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止血带,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

7.认真记录患者抢救过程。

8.患者病情平稳后,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十、病区标本采集意外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1.本预案所指标本采集意外事件是指各类标本在采集、暂存与运送过程中发生的标本采集错误及标本溶血、标本洒漏、标本容器破损等事件。

2.接到采集标本发生意外事件的通知,应详细询问、确认事件的具体情况,记录标本采集发生意外事件的患者床号、姓名、意外事件的具体情况,立即查对医嘱,与相关责任人(标本采集执行护士)核实。

3.事件核实后,护士应立即报告护士长。若为标本溶血、标本洒漏、标本容器破损等情况,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取得配合,重新留取标本。若为标本采集错误,按护理差错相关管理规定逐级上报进行处理。

4.护士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存在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十一、患者发生管路滑脱时应急处理预案

1.保持局部伤口的无菌状态,预防感染并及时通知医生。

2.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

3.配合医生行导管再建术的处置,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

5.如患者自行拔除管路,给予患者适宜的约束措施,防止患者再次拔除管路。

6.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使其了解预防导管脱落的意义。

7.按规定上报护理部。十二、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应急处理预案

1.发现患者不慎跌倒(坠床)后,立即赶到现场,同时通知医生。

2.对患者情况作出初步判断,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等,必要时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3.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4.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5.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治疗。

6.向上级领导汇报(夜班通知院总值班)。

7.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8.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摔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十三、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处理预案

1.当患者发生躁动时,立即说服家属并制动约束患者,防止发生意外,并通知医生。

2.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约束制动。

3.通知家属,向家属交代病情。

4.做好护理记录。十四、患者转运途中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急处理预案

1.患者转运需专人陪同,危重患者转运需有医护人员陪同。

2.转运途中需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注意听取患者主诉。

3.发现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立即给予紧急救治。必要时立即将患者送入途中最近的医疗单元实施急救。

4.及时通知病房主管医生、护士长。必要时报告医务部、护理部或院总值班。

5.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十五、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应急处理预案

1.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2.通知主管医生。

3.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包括没收锐利物品、锁好门窗,防止意外发生。

4.通知患者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家属如需要离开患者时应通知值班护理人员。

5.详细交接班,同时多关心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十六、发生火灾应急处理预案

1.发现火情后立即呼叫周围人员分别组织灭火,同时报告保卫科及上级领导,夜间通知总值班。

2.根据火势,使用现有的灭火器材,组织人员积极扑救。

3.火情严重时,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4.关好临近房间的门窗,以减慢火势扩散和蔓延。

5.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6.组织患者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应走安全通道。嘱患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以最低的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

7.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电源,撤除易燃易爆物品,并尽可能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重要资料。十七、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处理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急诊创伤外科进行伤口处理,根据损伤程度定期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前往采血室抽血查乙肝病毒抗体和丙肝病毒抗体,必要时同时抽取患者血液进行对比,之后根据检查结果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刺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

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前往采血室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取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对比。受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同时遵医嘱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1片,tid,持续1周,并通知医务部、感染监控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十八、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理预案

1.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入,可保留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回抽皮下渗液及针头中的液体,然后拔出头皮针。

2.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根据化疗药物的名称、用量、浓度、输注的方法及患者的穿刺部位,评估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

4.了解患者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协助医生对外渗局部进行处理,防止化疗药液的扩散,减轻局部反应。

5.抬高患肢,根据化疗药物的性质,封闭24小时内局部进行冷敷或热敷,减少外渗化疗药物的吸收。冷敷时每隔15~30分钟取下冰袋休息10分钟,以免冻伤。

6.避免患处受压,冰敷24小时后可给予50%硫酸镁湿敷,湿敷面积应覆盖外渗部位周边2~3cm,湿敷时间应保持24小时以上。

7.外渗部位出现水疱、破溃时,将水疱抽吸干净后进行局部清创、换药。

8.加强交接班,做好记录,严密观察局部皮肤及组织的变化。(吕冬梅)第二篇 内科疾病第一章 心血管内科疾病第一节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护理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目前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病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1)饮食。(2)精神应激。(3)超重和肥胖是重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见于中老年,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长达十多年至数十年,头痛、头晕、疲劳、心悸、耳鸣,也有不少患者直到出现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和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才就医。

2.体征

周围血管搏动、血管杂音、心脏杂音。

3.并发症(1)心脏:

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左心衰竭、冠心病。(2)肾脏:

可出现慢性肾衰竭症状。(3)脑:

脑出血和脑梗死。(4)其他:

眼底改变、鼻出血、主动脉夹层。【治疗原则与要点】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应干预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

1.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1)控制体重。(2)减少食物中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3)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4)戒烟限酒。(5)适当运动。(6)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药物治疗(1)降压药适用范围:

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应开始降压药物治疗。(2)降压药物治疗6类: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α受体阻滞剂。(3)降压药物治疗的应用原则:

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个体化。【护理评估】

1.健康史(1)患病及诊治经过:

询问患者首次发病时间、血压最高水平及伴随症状,有无诱因,缓解方式如何。(2)目前状况:

此次就医主要原因、血压水平及相关症状,评估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伴临床疾患。评估患者目前睡眠、饮食、体重、排泄情况、活动耐力及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3)相关病史:

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家族史,有无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

2.身体评估

一般状态、心脏、视网膜、其他如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少尿、肾脏有无缩小、脑实质及脑血管变化。

3.辅助检查

通过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判断有无左心室肥厚;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是否正常。

4.心理-社会评估

发病以来的情绪、压力及经济状况等。【护理措施】

1.减少引起或加重头痛的因素

安静环境,减少探视。护理操作相对集中,防止过多干扰患者。取适当卧位。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

2.用药护理

监测血压变化以判断疗效。

3.直立性低血压的护理(1)避免受伤。(2)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与处理:首先告诉患者低血压的表现。指导预防方法:避免长时间站立;改变体位动作要慢;服药后休息一会儿再活动;避免过热水洗澡;不宜大量饮酒。发生低血压时下肢抬高位平卧,促进血液回流。(3)高血压急症的病情观察: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一旦发现血压急剧上升、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测血压的方法。

2.限制钠盐摄入

钠盐低于6g每天。

3.控制体重

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

4.合理膳食,营养均衡

减少脂肪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补充适量蛋白质。

5.建议每天应进行适当的30分钟左右的体力活动;而每周则应有1次以上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等。

6.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强调长期服药的必要性,告知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等,嘱患者必须按时按量服药,不能擅自突然停药。

7.高血压急症院外急救知识指导

为避免加重病情,应采取以下措施:稳定患者情绪;舌下含服快速降压药;当血压下降,病情平稳后再积极入院诊治。

8.定期随访

1~3个月或1个月随诊一次。二、冠心病患者的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即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主要的危险因素(1)年龄、性别。(2)血脂异常。(3)高血压。(4)吸烟。(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2.次要的危险因素(1)肥胖。(2)缺少体力活动。(3)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盐。(4)遗传因素。(5)A型性格。

3.近年来发现的危险因素(1)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2)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3)病毒、衣原体感染。(4)微量元素铬、锰、锌、硒摄取减少,铅、镉、钴摄取增加。(一)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又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存在固定狭窄或部分闭塞的基础上,发生需氧量的增加。【临床表现】

1.症状

发作性胸痛特点为:(1)部位: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手掌大小,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牙床、颈、咽、下颌等。(2)性质:压迫、发闷或紧缩性。(3)诱因:劳动、情绪激动、饱食或寒冷时。(4)持续时间:逐步加重,3~5分钟内逐渐消失。(5)缓解方式:停止原诱因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

2.体征

心率快、血压升、焦虑等。【治疗原则及要点】

治疗原则: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1.发作时的治疗(1)休息。(2)药物治疗: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

2.缓解期的治疗

避免已知的诱因;改善预后;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锻炼疗法、禁烟酒;减轻负担。(1)药物治疗。(2)运动锻炼疗法:有助于侧支循环建立。(3)血管重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俗称搭桥术。(4)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护理评估】

1.健康史(1)患病及诊治经过:询问患者首次发生心绞痛的时间,主要症状(如胸痛、心前区憋闷等)的特点(如出现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缓解因素及诱因),有无伴随症状;是否呈进行性加重,有无并发症。既往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效果。是否遵从医嘱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药物种类、剂量和用法)和非药物治疗(如运动情况、是否进行过手术)。(2)目前状况:评估此次就医的主要原因,患者是否有胸痛、胸闷、心悸、咽部不适等心绞痛表现。评估患者有无其他方面的伴随症状;本次发病是否有诱因;本次发病与以前发病的情况相比较有哪些变化;评估患者目前的日常休息及活动量、活动耐受能力和自理能力;评估患者饮食、睡眠、体重、排泄情况;评估患者对心绞痛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相关病史:患者有无心血管病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贫血等,是否已进行积极的治疗,疗效如何。患者直系亲属中有无与遗传相关的心血管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2.身体评估

一般状态和专科评估。

3.辅助检查

查看患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

4.心理社会状况

患者心绞痛容易反复发作,且体力活动受限,易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应综合评估患者这些方面的问题;必要时还应评估患者的职业特点、家庭状况、个人应对方式、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护理措施】

1.减少或避免诱因

与患者探讨诱因,合理休息,避免过劳过饱,情绪稳定。

2.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结合患者疼痛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的评估结果,观察患者疼痛发作时有无面色苍白、大汗、恶心、呕吐等。给予心电监测,描记疼痛发作时心电图,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变化。疼痛发作时嘱患者立即休息,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药物舌下含服,有呼吸困难者立即吸氧,必要时应用吗啡等药物。

3.休息与活动(1)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缓解期患者一般不需卧床休息,因为适当运动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故应在病情稳定后,制订个体化活动计划。(2)鼓励患者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最大活动量以不发生心绞痛症状为度。避免竞技性活动和屏气用力动作,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工作和长时间工作于嘈杂的环境中。(3)对于规律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可于外出、就餐、排便前含服硝酸甘油,预防用药。

4.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目前的疾病状态,治疗方案及可能的治疗效果,让患者知晓自己的疾病和病情,减轻恐惧心理。反复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告知其只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和预防,心绞痛可以有效控制,解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减少心肌耗氧量。

5.用药护理

含服硝酸甘油3~5分钟不缓解可重复使用。

6.血管重建治疗的护理

CABG治疗的护理。【健康指导】

1.改变生活方式

认识主要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高胆固醇、高盐饮食、熬夜、缺少锻炼、性格急躁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饮食均衡切忌暴饮暴食,经常锻炼,控制体重,心态平和。避免诱因,如过劳、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等。

2.用药护理指导

介绍用药目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常见副作用、用药禁忌等。不擅自增减药量,自我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备用,棕色瓶内干燥保存,以免潮解失效,药瓶开封后6个月更换1次,确保疗效。

3.病情监测指导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4.外科手术患者保健(1)保持正确姿势:胸骨愈合需3个月时间,避免举重物抱小孩。直立或坐位时,上身挺直双肩后展。每天做上肢水平上抬练习,避免肩部僵硬。(2)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去大隐静脉移植者,穿弹力护袜,床上休息时,脱去护袜抬高下肢,利于回流。(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综合征,主要包括UA,NSTEMI,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远端血管闭塞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状。合称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血小板聚集、并发血栓形成、冠脉痉挛收缩、微血管栓塞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和缺血加重。可由劳力负荷诱发,但劳力负荷终止后胸痛不能缓解。【临床表现】

1.症状(1)一个月内疼痛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发生改变,硝酸酯类药物缓解减弱。(2)一个月内新发生的较轻负荷所诱发的心绞痛。(3)休息状态下发作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此外,还有由于贫血、感染、甲亢、心律失常等原因诱发的继发性心绞痛。

2.体征

可暂时性出现第三、四心音,缺血发作时或发作后有时可闻及心尖区收缩期杂音(二尖瓣反流所致)。【治疗原则及要点】

治疗目的:缓解缺血和预防严重不良后果。

1.一般处理

床边24小时心电监护,维持血氧90%以上。如有必要应重复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