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海门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08:40:56

点击下载

作者:白庚胜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海门卷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海门卷试读:

人物传说

彭祖是怎样死的

彭祖活了八百多岁。为啥活得这么长呢?原来是阎罗王生死簿上漏了他的名字。后来阎罗王派了两个勾魂鬼来阳世间捉彭祖,因为生死簿上没有彭祖,勿晓得彭祖家住在哪里。两个勾魂鬼来到阳世间明察暗访,最后虽说查到了彭祖住的村庄,可彭祖身体健康,鹤发童颜,一年到头呒得伤病络痛,所以他俩找来找去还是找勿到。

怎么办?两个勾魂鬼想了个办法,他们在村外河滩头上各人手里拿仔一块煤炭,在河里拼命洗。也是命该如此,彭祖正好从这里经过看到这情景,忍不住问:“你们两人洗煤炭干什么?”勾魂鬼说:“煤炭太黑了,洗洗白。”彭祖一听哈哈大笑,说:“我彭祖活仔八百岁,勿曾看见煤炭能够洗白!”两个勾魂鬼说:“原来你就是彭祖!”说完,一抖铁链,把彭祖锁住,带到阴间去向阎罗王交差了。’

彭祖就是这样死的。

讲述:彭寿祥(65岁初中职工)

记录:顾振虞(66岁初中退休干部)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8月采录于常乐乡

孔子拜师

孔子有很高的学问,有三千多弟子,大家都称伊?为“圣人”,辰光一长,伊就骄傲起来了。这件事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派了太白金星来难难这个孔圣人,让伊晓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太白金星投胎在一个姓超的人家,出生后取名叫超圣。一天,超圣正在路上白相《,用砖块砌成城墙,阻塞了道路。碰巧孔子坐车经过,孔子下车责怪超圣说:“无教养顽童,为何阻塞道路?”超圣笑笑说:“我同你勿相勿识,为啥开口训人?”孔子更加生气,指指自己说:“你可晓得,我就是孔圣人呀!”超圣说:“既是孔圣人,交关有学问,我问你,是城逢车而拆,还是车逢城而转?”孔子无话可答,便假装转怒为喜,说:“哦;原来是小神童在此,孔某失礼,后会有期。”

孔子回府后闷闷不乐,心想:一个小孩竟如此厉害,三天后一定要教训这个顽童。第四天,孔子上门要见超圣,超圣恭候门外。孔子下马时一脚着地,另一脚仍在马镫上,问超圣:‘‘你知道我是下马还是上马?”超圣--脚在门里,一脚在门外,指着自己说:“你知道我是迎客还是送客?”孔子答:“你定是迎客。”超圣也答:“你定是下马。”门前一个回合,超圣给孔子来了个下马威。

超圣按礼待客,坐下后同孔子吃茶谈心。这时,正巧一群白鹤从窗前飞过,发出“嘎嘎”的叫声。超圣请教孔子:“白鹤为何能发出洪钟般的声音?”孔子道:“是因它的颈长。”超圣又问:“后屋池塘里无颈青蛙声音勿小是何原因?”孔子答勿出来。超圣又问:“屋前松柏为何常青?”孔子说:“其心坚实。”超圣接着问:“后园青竹怎么空心?”孔子答勿出。这时,孔子已是面红耳赤,坐立不安了,只好拜七岁孩子超圣为师。

后来,孔子接受了教训,他说:“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

讲述:忠才(80岁小学农民)

记录:顾少丹(62岁初中农民)陈新(55岁农民初中)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采录于悦来乡

半夜二更半

古代文学大评论家金圣叹评点过许多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等都被他评过。后来他想评点《金刚经》,佛经是圣书,怎么好胡乱评点呢?庙里一个和尚,是个半仙之体,能知过去未来,他知道金圣叹马上要犯死罪,在中秋节上刑场砍脑壳,就对他说:“你要评点《金刚经》可以,但要先对出一副对联,我再把《金刚经》给你评点。”金圣叹请和尚出上联,和尚念道:“半夜二更半。”金叹圣暗想:一夜五更天,半夜二更半,不错。可怎么对呢?横想竖想对勿出,所以《金刚经》始终没有评点得成。

后来,金圣叹果真犯了死罪,判了死刑,在中秋节这天要被砍脑壳。金圣叹跪在法场上,只等午时三刻开刀问斩。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老和尚出的“半夜二更半”的上联,马上高喊一声:“中秋八月中。”喊罢高兴得真想手舞足蹈,一动手,这才发觉自己手已被捆在背后。

讲述:彭寿祥记录:顾振虞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8月采录于常乐乡

古庙琴声

古时候有个人叫俞伯牙,琴弹得特别好,他心里想到啥,就能在琴上弹出啥来。他想到高山,琴声一响,听的人就像真的登上了高山,他想到大海,琴弦一拨,听的人就像真的到了大海。俞伯牙怎么会有如此髙超的琴技呢?这里边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哩。

据说俞伯牙在十六岁时,通过刻苦自学,弹琴的技艺已十分髙超,方圆几十里没有对手,被大家誉为弹琴神童。他自己也自命不凡,心髙气盛,想去群英荟萃的京城会会天下弹琴高手,好名扬四海。于是,俞伯牙便整理行装,携琴佩剑,动身上路。

那时正是隆冬季节。俞伯牙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一天因为贪赶了一程路,错过了宿处,弄得前不巴村,后不靠店,眼看天色渐暗,偏偏天公又不作美,纷纷扬扬下起大雪来。俞伯牙顶风冒雪,急急赶路,心中不免有呰惊慌,转过一个山冈,前面不远处是一片松林,林中隐隐透出一线光亮,顺风还传来一阵钟声。这不是古刹钟声吗?俞仲牙心中大喜,三步并作两步行,准备就在那深山古刹中借宿一夜。

敲开寺门,里面走出一位老和尚。问清来意,便把俞伯牙迎了进去,引入西厢僧房。灯下,俞伯牙见这老和尚虽然年逾古稀,却是鹤发童颜,银须过腹,声如洪钟,很有精神。那老和尚见俞伯牙年纪不过十五六岁,长得眉清目秀,倒有几分欢喜,便问道:“不敢动问小官人贵姓?天寒地冻,欲往何处?”俞伯牙赶紧躬身施礼说道:“小生姓俞,贱名伯牙,此行欲往京城。”老和尚又问道:“去京城有何贵干?”俞伯牙随手指了指携带的琴说:“不瞒老师父说,小生琴艺上略知一二,此去京城想会会天下弹琴高手,意在讨教。”老和尚一听俞伯牙会弹琴,心中十分高兴,但看到俞伯牙眉宇间微露傲色,不由皱了皱眉,随即笑道:“原来小官人是位弹琴高手,失敬了,老僧身居荒山古刹,不闻琴曲久矣,不知小官人能否为老僧弹上一曲?”俞伯牙一听,口里连说“不敢不敢”,其实早已手痒难熬,略略推辞一番,便调音拨弦,大显身手。俞伯牙弹的琴果然非比一般,那琴声忽而高昂,如铁骑奔驰,风雨骤至;忽而低婉,如儿女情长,灯前私语;忽而清脆圆润,如无数颗珠子滚落在玉盘之中;忽而活泼流畅,如汩汩小溪泻出于碎石滩头。真说得上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曲弹罢,俞伯牙口里说着见笑见笑,心里却在想,老和尚一定会赞不绝口,大大恭维他一番。没料到老和尚只是神情淡漠地说:“虽然老僧不精此技,但听了小官人刚才一曲,也还算可以。”一句话,差点没把俞伯牙气得七窍生烟。本以为这老和尚一派仙风道骨,不是个等闲之辈,这才打起精神弹了一曲。谁知却说出“还算可以”这样的话来!心想,这老和尚分明是“描金箱子白铜锁,里厢头塞的是裹脚布”,实实在在是外头好看里头空。我刚才之举,分明是对牛弹琴。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俞伯牙认定老和尚虚有其表,俗不可耐,便默默无语,不再开口。老和尚见俞伯牙面露不快之色,心中有数,装作不知,说道:“时间不早了,小官人行路辛苦,请早安歇,老僧不再打扰了。”说完,径自走了。

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老和尚一走,俞伯牙闷闷不乐,倒头便睡。朦胧之中,忽听远处传来几声马嘶,接着便是一阵蹄声由远而近。又听“咚”的一声,庙门被踢开了。随后,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涌到了庭院。俞伯牙这一惊非同小可,急忙翻身坐起,支起耳朵一听,人群直扑斜对门老和尚住的僧房,接着便是“乒乒乓乓”的刀剑撞击声。俞伯牙—下子跳下床,心中大为诧异:强盗怎么会深更半夜来到这荒山古刹中打劫?看来老和尚定然性命难保,我岂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这俞伯牙自幼习武,练就一手好剑法,舞动起来,十几个人近不得他身。特别是他那把防身的青锋宝剑,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只见俞伯牙“嗖”地一声抽出宝剑,寒光四射。他轻轻拉开房门,一个箭步蹿了出来,才立定脚跟,不由大吃一惊。为啥?原来俞伯牙抬头一望,雪光映照,看得分明:两扇庙门仍然好好地关着,低头一看,地上白雪平铺,粉装玉琢,根本就没有一个脚印儿。再看斜对门老和尚住的僧房,也是双扉紧闭,仿佛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来过。可是那房中却仍是不断传出阵阵厮杀声、刀剑的碰击声、搏斗的喘气声、沉重而凌乱的脚步声。俞伯牙大惑不解,.哪有闭门厮杀的道理?况且里面的灯光明亮,而窗纸上却映不出丰个晃动的人影。真是活见鬼!俞伯牙不敢鲁莽,连忙挨近房门,屏住呼吸,从门缝中往里一瞧,啊呀!这一看,把个俞伯牙惊得伸出的舌头半天缩不回去。原来僧房里连半个强盗也没有,只见靠墙一张禅床,床下放着一个盛水的脚盆,里面还微微冒着热气,显然是老和尚刚刚洗过脚。再看那老和尚,安然地闭着眼睛,歪着身子斜躺在禅床上。禅床的另一端摆着一张琴,老和尚正光着脚板,叉着脚丫子在琴弦上拨弄哩。那一阵阵惊心动魄的厮杀声正是从琴弦上扬起的。哎哟!俞伯牙一看不由大惊失色,此情此景不要说听过见过,连做梦也想不到能用脚丫子弹琴,而且模仿出如此复杂、如此逼真的厮杀声!俞伯牙看着,听着,渐渐地由惊异变成惭愧,面孔一阵阵发烧。自己满以为琴技高超,天下无敌,要到京城去会天下髙手,不料这深山古刹之中的无名老和尚,就有如此高超的弹琴绝技!可见艺无止境,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啊。我俞伯牙不过是个区区井底之蛙,实在是可悲、可笑、可叹!于是俞伯牙便轻轻敲了敲房门,低低地唤了声:“老师父,请开门,弟子俞伯牙拜见老师。”只听“咚”的一声,琴声止了。俞伯牙又喊了一声,不料老和尚连哼也不哼一声,一个翻身,面向里床,呼呼睡去。俞伯牙不敢再喊,只是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静候老和尚醒来。此时,空山寂寂,古庙沉沉,那漫天大雪仍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地下个不停。俞伯牙身上落满了雪花,冻得浑身瑟瑟发抖,但他全然不顾,还是照样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前雪地里。

不知过了多久,门“吱呀”一声开了。老和尚双手搀起了俞伯牙,笑着说:“徒儿请进。”

从此,俞伯牙就在深山古刹中跟老和尚学弹琴,后来终于成了有名的琴师。

讲述:周锡桃记录:周士林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3月采录于树勋乡红旗村周宅

元帅菩萨

几百年前,当时倭寇常来侵扰余东,残害百姓。

当地有一个人叫袁才,是武举出身,他组织了一批精壮青年,打退了倭寇的多次进攻。

有一次,倭寇出动了很多人马,直扑余东镇。袁才马上带领老百姓和倭寇决战,经过一天恶战,倭寇仓皇逃命。袁才认准了一个倭寇头目,拼命去追,追到东皇庙里头,就在庙里打起来了。倭寇头目见不是袁才的对手,就从衣裳里摸出一包东西投到了井里,然后剖腹自杀了。

袁才见倭寇头目向井里投东西,猜想这一定是毒药。他知道当地人一直把庙中这口井称为圣井,来烧香的人总要弄一点水回去吃吃。现在井里下了毒,怎么能吃呢?袁才这时已身负重伤,他挣扎到井边,跳入井中。

第二天,百姓们从井中捞出了袁才的尸首。袁才的尸首被井里的毒水一浸,全身发了黑,大家这才猜到了袁才投井的原因。为了纪念袁才,就为袁才塑了像,供在东皇庙里。因“袁才”与“元帅”两字音近,天长日久,人家就把“袁才菩萨”叫做“元帅菩萨”了。

讲述:保秀兰(70岁高小家庭妇女)

记录:张建华(45岁初中营业员)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8月采录于正余乡

诸葛亮隆中得道

传说,蜀汉时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能前算一千年,后算八百年,茅庐未出,已知三分天下。他哪来的这么大本领呢?这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传说。

诸葛亮本来是山东沂水县人。出生后,正逢乱世,各路军阀连年混战,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决心学好本领,将来有机会辅助有道明君统一天下,救国救民。因此,他从山东沂水县老家出走,云游天下。后来来到湖北省襄阳县隆中山,他看到这里山清水秀,环境清幽,就在山中盖了几间茅屋,过着清静的日子,不轻易出门,早夜读书。

在诸葛亮草堂西南一箭之地,有座古庙。庙中香火冷落,只有一个德行高深的老和尚住在那里。他常常在月白风清之夜和诸葛亮一起读书论政,纵谈天下大事,十分投机。

一天,诸葛亮吃过晚饭,红烛高烧,准备彻夜读书。谁知到了二更时分,忽觉一阵睏意袭来,不知不觉中,已沉沉人睡。待到一觉醒来,已是红日当窗了。

第二夜、第三夜全是如此。诸葛亮好生纳闷,以前可不是这么想睡觉的呀。后来他把这情况向老和尚说了,不料老和尚好像深知其中的奥妙,只是笑而不答。在诸葛亮的一再催问下,他才严肃地说:“我看你一片至诚救国之心,才告诉你其中奥妙。”说着从怀中摸出一炷香来,送给诸葛亮,嘱咐他今夜如此如此。诸葛亮听了大喜。

晚上,他早早吃过晚饭,灭烛上床。约莫二更时分,同往常一样,一阵睏意袭来。他赶紧把老和尚送的香点了起来。只觉一阵异香扑鼻,顿感神清气爽,睡意全无。他悄悄披衣起床,在黑暗中尽力睁大眼睛,盯着屋梁。只见银光一闪,屋梁上垂下一根银丝,一只拳头大的蜘蛛顺着银丝爬到了他窗前的书桌上。眨眼间变得足足有脸盆大。只见它的口一张一合,一颗有小圆子那么大的鲜红透亮的珠子从它口里一会儿吐出来,一会儿吞进去,一吞一吐,咕咕有声。诸葛亮知道这就是老和尚告诉他的:新近从四川峨嵋山上下来的一只千年蜘蛛精在“练功”哩。那颗珠子叫做“智慧珠”,谁要是吃到了这颗“智慧珠”谁的智慧可就大啦!

诸葛亮此时不敢怠慢,就按老和@告诉他的办法,一个箭步冲过去,伸手就抢珠子。那蜘蛛一开口喷出一团烈火,那火紧紧裹住了诸葛亮的手,手上的皮肤被烧得“吱吱”直响。俗话说,十指连心,他痛得恰似万箭穿心,周身冷汗直流。但他咬紧牙关忍受着。一会儿,火势小了,诸葛亮手一缩,把智慧珠往口里一丢,骨碌一下子咽进了肚里。再一看,蜘蛛不见了。看看手,奇怪,皮肤好好的,一点儿伤也没有。

第二天,老和尚来了,他看了看诸葛亮说:“恭喜你吃到了智慧珠,但你要成就大事,头顶上还缺个智慧孔,我索性成全了你吧。你不要怕,实话告诉你,我也不是凡人,是哦嵋山上修炼了千年的仙鹤精,今天晚上你把我如此如此……”诸葛亮开始不答应,在老和尚的一再坚持下,最后诸葛亮才含泪答应了。

夜里,诸葛亮就按老和尚告诉他的办法把头发剃得精光,悄悄来到古庙。只见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已经两手合掌,双目紧闭,“人定”去了。诸葛亮悄悄待在一旁,一会儿就见老和尚头上白光一闪,一只小白仙鹤透顶而出,穿窗而去。诸葛亮赶紧上前,把老和尚抱到禅床上,剥下和尚衣,自己穿了,然后学老和尚“入定”的样子坐在蒲团上。过了半个时辰,小白仙鹤又从窗外“嗖”地飞了进来,停在诸葛亮的光头上。“笃、笃、笃”一连三啄,痛得诸葛亮眼冒金星,几乎坐不稳蒲团,随后“笃、笃、笃”又是三啄,他感到头顶被啄开了一个孔。接着白光一闪,那只小白仙鹤便一头扎了进去。诸葛亮只感到一阵剧痛,便昏了过去……等他醒来时,天已大亮,老和尚也不知到哪儿去了。

这样,诸葛亮既吞吃了智慧珠,头上又有了智慧孔,他就变得智慧无穷、格外聪明能干啦。

后来诸葛亮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孔明”。意思就是说,头上有了智慧“孔”什么事情全“明”啦。人们又说,诸葛亮出阵打仗时,手里总拿着一把雪白的羽毛扇子,就是为了纪念那个白仙鹤精。

讲述:周锡桃记录:周士林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3月采录于树勋乡红旗村周楼

黑面孔包拯和白面孔狄青

宋朝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包拯,一个是狄青。奇怪的是,文官包拯生就一副黑如锅底的武将面孔,武将狄青却是一副白净的文官面孔。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有这样一段故事。

一天,玉皇大帝在灵霄宝殿上朝。太白金星奏道:“下界中原大宋朝,朝中缺乏能人。内则民不聊生,外则边患迭起,愿陛下早遣能人下界,扶大厦于将倾,救百姓于水火。”玉帝准奏,即传旨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去中原投胎,以保宋室江山。

这文曲星生得一表人才,白净面孔。武曲星面如锅底,丑陋可怕。两位仙官领了玉帝金旨,不敢怠慢,驾起祥云,出了南天门。

两位仙官,眨眼间来到天河边。那时天上也正值阳春三月,春风和煦,景物迷人。两位仙官心中大喜,按落云头,欣赏起这天河美景来。欣赏之余,不免闲扯起来^这武曲星心高气盛,性如烈火,开言道:“我熟读兵书,能征惯战。玉帝差我下界,定能大展宏图,振兴宋室。你有何能,也敢下界?”文曲星道:“我胸怀韬略,腹有良谋,明治国之至理,有安天下之妙策,振兴宋室,非我不可也。”武曲星道:“我能决胜千里之外。”文曲星道:“我能运筹帷幄之中。”武曲星道:“你不过是个酸秀才。”文曲星道:“你不过是个莽匹夫。”两位仙官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最后武曲星道:“口说无凭,你敢和我比试么?”文曲星不甘示弱道:“愿意奉陪。”文曲星虽然习文,但毕竟是仙官,也有硬本事。武曲星道:“我身怀绝技,砍下脑袋,还能安上。”说毕,抽出宝剑往颈上一抹,那颗斗大的脑袋“扑通”一声掉在地上,好似西瓜一般骨碌碌滚出老远。那颈项中却一点血花也没有。接着他又抓起脑袋,往空中一掷,那头竟然在半空中滴溜溜转个不停。文曲星一见,微微一笑:“区区小技,何足道哉!”也抽出宝剑,往颈上一抹,把头砍下,掷到空中,也一样在空中滴溜溜转个不停。武曲星见难不倒文曲星,心中大怒,把手一招,自己的那颗脑袋落将下来,又伸手接住,往文曲星劈面打去,肚腹里喊了一声:“着打!”文曲星将身子一侧,一手接过打来的头,一手也招落自己的头,拎着往武曲星打去。只见两位仙官,抛头相打、你来我往,黑白两颗脑袋飞来飞去,快如流星,疾似闪电。

再说太白金星奉王母娘娘之命到天河边织女那里取万匹云锦,正好看到文曲星和武曲星两位仙官在天河边拎着脑袋互相掷打。太白金星大吃一惊,厉声高叫:“两位仙官还不住手!你们各自的人间母亲正在临盆分娩,已经一天,专候两位前去投胎,若再迟延,你们的母亲性命难保,那是罪犯天条!”两位仙官一听此言,不由大吃一惊。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各自手忙脚乱地把接到手中的脑袋往颈上一装,驾起祥云,匆忙投胎去了。谁知忙中出了差错:文曲星的白面孔和武曲星的黑面孔恰好对调了。

文曲星下凡投胎,就是包拯,武曲星下凡投胎,就是狄青。所以文官包拯有了一副黑面孔,武将狄青有了一副白面孔。

讲述:周锡桃

记录:周士林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3月采录于树勛乡红旗村周宅

包公出对招驸马

传说有一年,皇帝要招头名状元做驸马,请包公当主考官。

考试这天,包大人端坐中堂,对考生说:“诸位,这次我受皇上重托,要招头名状元做驸马,请大家认真对待。”考生们一听,个个心里热脱脱,巴不得今晚就把皇上的美貌公主弄到手。

包公出题分三步:第一步是考考生的文才笔力。他叫包兴把准备好的纸笔发下去,要考生自己出题写诗赋词。

第二步是要考生对对联。他随口出了一个上联:“我包大人受皇命坐北朝南面顾左右监考生,人人不马虎。”这个对子把考生难住了,他徕你看我,我看你,抓头摸耳朵,哪里对得出来。这时有一个考生站起来答道:“咱穷秀才赴考场思前想后卷案上下答试题,全不费工夫。”包公一听,乐得叫出声来,再一看,原来是穷书生穆峰,连说:“对得好!对得好!”

包公又出第三道试题了。只见包公手拿一根半尺长的金针,向对面的一根雕龙画柱上掷去,金针直插木柱。包公叫考生答出这是啥意思。又是穆峰站起来说:“包大人在上,这叫针到木开,木里取金。”包公走下座位,拍拍穆峰的肩膀,说:“好一个木里取金,这不正是穆老弟娶了金枝玉叶吗!穆老弟,你文茂口俐,状元是你的了。”包公一边笑着,一边拉着穆峰见万岁爷去了。

讲述:许玉廷(74岁初小农民)

记录:郭建人(38岁高中教师)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8月采录于瑞祥乡许宅

扒灰的故事

青年男女结婚,海门民间常有闹新房的风俗,所谓“三天呒老小”把新房闹得笑声不断,其中最有趣的是强逼老公公身背扒灰榔头,闯进新房,使闹新房推向高潮。

那么这扒灰的来历出于何处呢?

相传宋朝有个宰相,名唤王安石,生有一个儿子,可是寿命不长,婚后没有几时,便一命呜呼,留下了年轻的寡妇。在封建社会里,“守节”是第一要紧的事,官宦人家,更要作出榜样,因此妙龄寡妇益发哀悼丈夫,每天早晚在丈夫灵位前,上香点烛,哭哭啼啼。王安石也因媳妇年少守寡,心生爱怜,说实在话,也很喜爱她的姿色,心想如有这样的年轻女人陪伴,也不枉来世间一趟,但再想想自己身为长辈,又是朝廷当朝一品大员,难以启齿。于是心生—计,用一张纸条写道:“人死无复生,悲哀徒伤身,知道否?”意思是公公怜惜你,爱你乂想你。把纸条塞进香炉的香灰中,晚上媳妇上香,扒开香灰得纸条一张,细看过后,记在心里。媳妇也算定,再隔几天,是公公的亡父忌日,公公必备祭物上香祭祀,便也写纸条一张:“庭桂夭折,惟托寿松。”意思是,你儿子死了,我媳妇只能托付你公公了,公公爱媳妇,媳妇爱公公。把纸条也塞进香炉的香灰里。王安石上香时发现纸条,打开一看,喜上眉梢,后来公媳恩爱。所以后世闹新房时,叫公公背扒灰榔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讲述:陆士冲

记录:沈裕辉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3月采录于新海乡陆宅

送泥贺寿

有个人请人相面,这个人有个独养仔丫头,勿宁拨人家。相面人话:“今年你五十岁要吃吃面,等你吃面辰光,你女婿要送面来。”这个人说:“倍丫头还勿宁拨脱,哪里来的女婿?”“你奥响?个,吃面时会得有女婿来送面。”

生日到了,有个亲眷挑仔面篮来送面祝寿,路上碰着一个小倌。那小倌话:“你是去吃面吗?我跟你一道去勒”。“好呀”。两人就一道跑了。

小倌一路想:你送面,我末呒啥送,怎么办呢?就在路上拾了一张红纸,包了一包烂泥沙沫,跟着亲眷跑进去了。

这个相面人,今朝也来送面,还帮着写人情账,账台边站着许多人,看看啥人送点啥。当看到台子上有一个红纸包,许多人问:“这是啥人送个?”写账人话:“这是一个小倌送个,发开看看。”发开一看,原来是一包烂泥沙沫,“奈送点烂泥沙沫?”大家笑来交关。相面人话:“你侏勿要笑,悟来解释拨你侠听。”相面人叫来了这个小倌,对伊哩话:“这个小倌就是今朝吃面人的女婿。”这个人听了很生气,人家送了许多东西,伊捧了一把烂泥,还话伊是我个女婿,去去去!

相面人都看在眼里,继续话:“在座亲眷朋友哪个及,万里江山一点沫,”稍微停了停,又话,“自古以来,土地是国家的,今朝伊送了一红包烂泥沙沫来,伊就是今后的皇帝,土地是伊个啊!”

后来,这个小倌真的做了皇帝。他就是仁宗皇帝。

讲述:许玉廷记录:郭建人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8月采录于瑞祥乡许宅

顺治当皇帝的传说

吴三桂要抢天下,正脱*皇帝打仗,仗打来北斗星已归南。

这事被天上玉帝晓得了,派十八尊罗汉下凡,打扮成十八个卖盐的江北人,伊勒从京城经过,看见到处乱棕棕的,皇帝也跑脱了。这十八个卖盐的江北人说:‘‘这皇帝个宝座是呒处?瞎坐的,坐上去要头痛个。”一个话:“我徕来试试看,坐上去看伊头痛伐,皇帝横竖拨吴三桂打跑了。”

头一个坐上去话:“哎哟,勿来事,勿来事,头痛来交关。”第二个也呒处坐,一坐上去,头就痛得不能坐。一连十七个卖盐的江北人都勿来事。第十八个坐上去话:“你徕都是瞎话,我奈勿痛r末。”十七个人都话:“你就是皇帝!”“我勿要做,天上最开心。”十七个人话:“你勿高兴做,我徠有十七条扁担,把你打杀。”第十八个人话:“你徕十七根扁担一道打下来,我哪里吃得消,我就顺治吧(只好让你们打吧)。”十七个人又~道话:“好啦,好啦,不打啦,你个年号也话出来了,就叫顺治皇帝啊。”.

有人对吴三桂话:“你也勿要打了,人家年号也出来了,皇帝拨人家做去了。”“啥个哇?”吴三桂有些不相信,后来一打听是真的。

—次,顺治对吴三桂话:“皇帝嘛我做嘞,不过,我做一天皇帝归你一天一斗金,一斗银。”这样顺治越来越穷了,吴三桂却越来越富了。后来皇上想出了一个点子,金银一律勿用,改用筹码(毛竹做的),吴三桂就把金银全部调了筹码。过了几年,皇上又变了,筹码一律作废,以金银通行。这样,吴三桂就白做了一场梦。

讲述:许玉廷记录:郭建人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8月采录于瑞祥乡许宅

脱和的意思。

乾隆叹服牧牛娃

有一年,乾隆皇帝带领几个随从来到江南水乡察访。

—天,乾隆外出白相,看见两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在草丛中放牧,觉得蛮有意思,就走了过去。这辰光,只听一个牧童说:“看,那边来了一个老头子!”哪晓得,这话被乾隆听到了,伊想,小小孩童,竟敢出言不逊,心里有点来火,立即命令随从把两个牧童叫到跟前。

乾隆说:“刚才你们称我老头子,有侮长者,可知罪吗?”两个牧童听了,根本不当回事,有心顶撞,但看见这人身边跟着许多随从,觉得有点来头,兴许就是那位人称乾隆的皇帝。

这辰光,只见一个牧童眼乌珠转转,机灵地说:“老爷,您理会错了,‘老头子’这称呼勿寻常呀。”乾隆听了勿理解,忙问:“有何勿寻常?”只见那牧童勿慌勿忙地说:“老爷您听着——‘老’者,长老也;‘头’者,首也;‘子’者,天子也!”

乾隆一听,转怒为喜,连连点头,称赞:“幸会,幸会,真乃神童也!”

讲述:丁元才

记录:施裕时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5月采录于德胜乡

乾隆皇帝考秀才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辰光,有个秀才去见伊。乾隆有意考考他,就问:“你识多少字?”

秀才巧妙地道:“识字勿多,写出勿错。”

乾隆见一个妇女拎着一只篮子走过,就问:“这女子手里铃的是什么?”

秀才说:“这叫‘摆东西’。”

乾隆说:“只摆‘东西’,难道‘南北’就不好摆吗?”“不好摆!”“为啥?”“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木、金可以放,水火怎能放?”

乾隆很佩服秀才的雄辩。

讲述:刘孝德(75岁文盲农民)

记录:沈桂凤(37岁高中文化站站长)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5月采录于三厂镇文化站

县官跪门外

正德皇帝下江南,曾请昆山顾鼎臣代理三个月的朝政。

三个月以后,正德皇帝出访回朝了。隔了一段时间,正德皇帝又派顾鼎臣微服出访,私察民情。

顾鼎臣微服私访,在一个大粮户家做起账房来。一天,这个大粮户请客,当地县官也来赴宴。照理,县官应坐首席,可是不等大家落座,账房先生竟先自坐在首席上了。粮户气极了,县官心里也来火,想他堂堂一县尊令,竟坐在下首作陪,实在有损体面,最后弄个不欢而散。

回府后,县官越想越不舒服,第二天就派两个差人来到大粮户家,请账房先生到县衙去一趟。账房先生早就料到了,清早一起就喊肚子痛,痛得在床上直翻滚。两个差人一看账房先生病得不轻,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拉他去不好,不拉他去又不好。县官见去了两个差人没有请来账房先生,不由大怒,就又派来了两个差人。后派的两个差人也不敢拿主意。正急得团团转,县官又派来了两个差人。六个差人凑在一起,对账房先生说:“先生,我家老爷请你去,你不得不去,肚子痛就抬着你去,不然我徕吃不消。”账房先生叫一个差人伸出手来,在他的手心里写了几个字,说:“你徕回去后给你家老爷看,保证你徕吃得消。”

六个差人回到县衙,站立一旁,县官不见账房先生,就问:“叫你们请的人呢?”差人一五一十禀告了情况,又伸出手让县官看,县官一看,吓得面如土色,瘫在地上。原来,手心里写的是:“小畜牲,小畜牲,你知代朝三月是何人?”这时县官才知道账房先生就是当朝顾鼎臣,是个代皇帝呢,得罪了他,官做不成不算,还要砍头呢!

县官吓得六神无主,左思右想了一夜。第二天,天蒙蒙亮,县官青衣小帽,脚穿草鞋跪在大粮户家墙门外请罪。粮户清早开门,吓了一跳,上前问清了细枝末节,索性装个不晓得,来到账房里,对账房先生说:“先生,不晓得啥缘故,县老爷一大早就跪在我家墙门外。”账房先生说:“不管他。”县官跪得双膝酸麻,又被来往行人看来观去,一副可怜相。直到中午,账房先生才对粮户说:“好可怜相的,请他进来吧。”这时,县官和粮户都不再像昨天那样神气了,一见顾鼎臣就连忙磕头像鸡啄米。

县官本来想抖抖威风的,结果反而被顾鼎臣教训了一番,以后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讲述:许玉廷记录:郭建人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8月采录于瑞祥乡许宅

胡长龄改休书

胡长龄从小就死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他长大以后,母亲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夜里经常看见儿子头上有一盏火,盯眼看时不见了,不注意看时又有了。胡长龄母亲心里想:自己儿子不简单,恐怕有些来历。但她只是心里想,从不向人诉说。

有一天晚上,母亲看不见儿子头上那盏火了,很奇怪,猜想儿子恐怕做了什么缺德事了,就追问儿子这几天可曾做过坏事。儿子想了半天才想起昨天帮人家写过一张休书。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胡长龄外出,在路上看到一个男子一边打骂女人,一边告诉过路人说自己的女人虐待婆婆,不敬丈夫。那女人只哭不做声。胡长龄上前劝架,那男人拉胡长龄到家里,告诉他女人不孝婆婆,还败坏门风,实在气不过了才打她。胡长龄听说这妇人如此不贤不孝,就主动帮助那男子写了一张休书。

胡母听后,认为单听一面之词恐怕不实,叫儿子明天到那人家的左邻右舍再去打听打听,弄弄清楚。

第二天一早,胡长龄细细一打听,才知道事实完全相反,是那个男子不好,他在外面有姘头,他打骂娘子是想逼娘子改嫁。这个女人实在是一个忠厚人。

胡长龄晓得自己做了一件错事,连忙跑到那个男子家里,问他休书有没有送到衙门里去。男子说还没有送去。胡长龄说,这张休书理由还不充足,我拿回去帮你重写一张。男子千恩万谢,把原来写的那休书交给了胡长龄。胡长龄就在休书上写了这男子在外面有姘头的事,这个男子离婚不成,还吃了老爷一顿板子。

胡长龄把休书改写好了以后,他头上的那盏火又有了。

讲述:翟锡人

记录:仰山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8月采录于国强乡

看人说话

明朝末年,胡长龄考中了状元。丞相王学士见胡长龄才貌出众,硬要招他为婿。胡长龄早就晓得王学士是个奸臣,誓死不当奸臣的女婿。王学士无法,只得把胡长龄关在自家后花园里。

一天,王学士到后花园散步,一时心血来潮,问胡长龄:“啥个高来啥个低?啥个东来啥个西?”胡长龄说:“甘蔗高来茄子低,冬瓜东来西瓜西。”王学士一听,觉得胡长龄好像是个种田郎,文才平常,便心生一计,准备把胡长龄的状元革掉。

第二天早朝,王学士俯身金阶,口中念念有词:“启奏吾皇万岁,现巳查明,新科状元胡长龄,种园田出身,毫无文才。”接着便把他跟胡长龄对答的情况,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要皇上革掉胡长龄的状元。皇帝听了,顿生疑虑,便下旨要胡长龄上朝面君。胡长龄被召来了,皇帝便说:“胡爱卿,你的文才出众,我问你,啥个高来啥个低?啥个东来啥个西?”胡长龄立即答道:“君皇高来臣子低,文在东来武在西。”皇帝听了,龙颜大悦,连声称赞:“妙,妙!”这下可急坏了王学士,他迫不及待地责问胡长龄:“昨日你为什么不这样说?”胡长龄讥讽地说:“这就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万岁说真话

讲述:翟春基(60岁初小工人)

记录:李文标(45岁大专乡新闻干事)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8月采录于新建乡广播站

短命对联

王学士六十寿辰,请胡长龄赴宴,并要他写一副对联。胡长龄对王学士十分反感,但碍于官场礼节,便心生一计。

寿宴开始,王学士命家人把胡长龄送的对联挂在堂中,大家一看:上联写了七个“长”字,下联写了七个“行”字,都不解其中之意。王学士见了心中很不开心,责问胡长龄:“写这种对联岂不是戏弄老夫!”胡长龄不慌不忙,笑了笑说:“王大人,‘长’字有几种读音?”旁边的人连忙答道:“有两种读音,一读‘常’,又读‘涨’。”胡长龄说:“对,那‘行’字有几种读音呢?”又有人答:“也是两种读音,一读‘杭’,又读‘形’。”胡长龄又说:“根据这两种读音,你们再读读这副对联吧。”旁边那些嘴快的抢

着读道:“长(常)长(涨)长(常)长(涨)长长(常常)长(涨);行(杭)行(形)行(杭)行(形)行行(杭杭)行(形)。”读罢,寿宴上顿时爆发出一片称赞声。王学士听了,也转怒为喜。

从此,王学士就把胡长龄送的对联一直挂在正堂中,可是,这副对联挂了不多久,字迹全部褪光了,成了一副无字对。王学士只得命家人取下这副无字对,再也不瞎吹了。

原来,那副对联是用墨鱼汁写的,过些时候颜色就褪没了。

讲述:陈汉忠(63岁教师中专)

记录:李文标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7月采录于新建乡陈宅

胡状元少时做寿联

有个老头子,挑了点寿面去丈人家吃寿面。

.在路上碰着一个挑(割)羊草的小倌,问伊:“老伯伯哪里去?”“噢,我到丈人家吃面去。”两人就搭起话来。“您丈人今年多少年纪?”“九十岁。”“那您多少年纪?”“我六十岁。”“你有处(可以)带我一道去伐?”“好个。”小倌一听,草篮一放,跟了伊就跑。老头子到了丈人家。许多亲眷朋友都看好仔。吔,今朝伊奈带了一个勿认得个小倌来?问问伊这个小倌是啥人家个?老头子话:“我也勿晓得,伊听见我话来吃面就跟我一道来个,吃寿面是欢天喜地个事体,奈叫伊拗来呢?”

点晌浪?,吃好寿面,要写一副寿联,亲眷朋友个个话你呀写勿来,我呀写勿来。这个小倌从人群里走出来,话:“我来试试看7许多人听见话伊是个挑羊草的小倌,奈写寿联呢?有个人话:“我哩大人呀写勿来,你小倌头子倒写得来?”

那个小倌自作意道-拿起墨笔写了起来:“今年贵庚一甲半,文曲在此贺寿星。”亲眷朋友一看,不单是字迹老练,寿联也胎生勿推班(不错),“一甲半”就是九十岁,“文曲”指文曲星。大家都话伊这个小倌来事个。连牵再办一桌酒水,让伊坐了头位。这个小倌啥人呢?就是后来南通髙中状元的胡长龄。

讲述:许玉廷记录:郭建人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8月采录于瑞祥乡许宅

点响浪:中午。

自作意道:不客气、自作主张。

小张窖咏烛

一天午后,张謇的老师宋紫卿约几个朋友到家中谈诗论文,兴致勃勃,竟夜以继日,随后又摸起纸牌。张謇就帮忙搭桌子、端凳子,夜来,还在桌角上点起了红烛。张謇一直恭敬地侍立一旁。紫卿先生的一位老友存心要考张謇,便对紫卿先生道:“闻听老兄的这位高足才学不凡,善于应答,在下想冒昧面试一番,不知可否?”紫卿先生答道:“欢迎,欢迎。就请老兄命题。”那位老人指了指桌角高燃的红烛,说:“就以咏烛为题,字数愈少愈妙。”紫1卿先生示意张謇应答。张謇注视了一下那放出光焰的红烛,从容地答道:“弟子才疏学浅,算是班门弄斧了。这‘咏烛’嘛,只需八字,‘身居合角,光照四方’。敬请先生指教。”在座的几位老人都为题咏叫好。那位命题的老先生在临走之时还将紫卿先生拉到一边,悄悄地说:“髙足确实才华出众,他以烛炬自喻,日后必成大器,为老兄增光,可敬可贺!”

果然,清光绪二十年,经过殿试,张謇高中状元。

讲述:顾振虞

记彔:倪健(56岁高中干部)

采录时间和地点:2008年5月采录于三星查石桥绣品城

九百九十九

张謇十二岁那年,父亲请了宋璞斋先生在家教读。宋先生治教十分严格,一开始要求张謇每天背书三十行,以后逐渐增加,张春都能如数背出。

一天,宋先生见一武官骑马从门前大路经过,便信U出了个上联:“人骑白马门前去。”要张謇对下联,张謇略加思索,高声答道:“我踏金鳌海上来。”宋先生听后大喜,称赞张謇胸有独占鳌头的大志。

张春十六岁那年,参加乡试,想不到张謇成绩落在百名以外。宋先生对他严加训斥:“这样下去,如有千人应试,录取九百九十九名,其中一人未取的就是你张謇!”

张謇听了宋先生的训斥,整整哭了一天。从那以后,他在书房的窗上,床帐上都写上“九百九十九”五个大字,并日夜苦读。他用竹子削了两根竹扞子,睡时分别放在枕头两侧,如一翻身,即被竹扦戳痛,醒来马上下床读书。他坚持苦读,后来终于考中了状元。

讲述:顾振虞

记录:姜明田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5月采录于常乐锬

狗咬状元衣

张謇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张彭年是个走乡跑埭的收破烂人,就是粗衣素食还很难温饱。在他即将赶考的那年春节,伊想到舅舅家去拜个年,道个别。但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母亲就向邻居家借了一件青布衣衫让他穿上。来到舅舅家场院,还未进门,舅舅家的一只大黄狗见是陌生人,就“呼”地一声扑上来,将张謇的长衫下摆撕下了一大块,好得舅舅出来拿狗喝住,才没有伤着人。

吃过中饭,张謇看看借来的长衫被狗撕破,回去后要赔给人家。唉,大年初一出这种事体不吉利,所以想想心里很难过。

舅舅见张謇勿开心,情绪低落,恐怕要影响赶考,正巧有个测字先生从门前经过,舅舅就把他叫了进来,要求为外甥排个卦,能说会道的测字先生突然哈哈大笑,高声说:“恭喜老先生,贺喜老先生,你外甥这次进京赴考必定金榜题名。”舅舅也开心了起来,马上问:“何以见得?”测字先生摇头晃脑地说:“你外甥的衣服被狗撕去一片。片者爿也,狗者犬也。合起来为‘状’也;今天是大年初一,即‘元旦’也。把两字拼在一起,它不是‘状元’二字吗?吉祥之兆,吉利之兆!”站在一旁的张謇一听也开心地笑了。

讲述:沈兆云(60岁小学农民)

记录:沈士林(16岁初中学生)

采录时间和地点:1945年原采于平山乡,1986年整理

做官先做人

张謇进京赴考,住在考生驿站,一边复习、一边等待考日。一天早晨去买豆腐脑作早餐。在摊位前,排在第一的是个老太太、张謇排第二、张謇后面的两位也都是考生、排第五是本次殿试监考官翁同龢,他名为买早餐,实为在考生中微服私访,考生们都不认识他。

买豆腐脑的辰光,排在第一的那个老太太不小心掉下一文钱,骨碌碌地滚在张謇后面的考生旁边,那考生一伸腿将钱踩在脚底下,等老太太走脱,那考生就拾起这文钱藏在袖管里,这一举一动翁同穌看得清清楚楚。

殿试下来,论文才答卷,那个拾钱的考生的成绩要在张謇之上,光绪皇帝问翁同龢:“爱卿,今科试毕,应点谁为状元。”翁同龢毫不犹豫地答道:“非张謇莫属。”张謇被点为状元后,那位拾钱的考生很不服气,拿着文章责问翁同龢:“张謇哪一点胜过我,我哪一点不在张謇之上,而张謇为状元,我竟连榜眼、探花都没中,是何道理?”翁同龢抬眼向那考生望了望,接过他手中的试卷在卷后用朱笔写了四句:“一文钱亦贪心,当官必定要害人;从今以后要改正,做官先要学做人。”

拾钱的考生看后通红着脸退了出去。

讲述:常熟博物馆讲解员

记录:沈士林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采录于常熟博物馆

寿礼

张謇六十大寿那天,各方人士都去送礼祝寿。寿礼五花八门,都很贵重。

南通县十六里墩有个周二爹,他送的寿礼与众不同。是啥?一条毛巾、一把毛刷和一块肥皂。

张謇把别人送的寿礼都退回去了,独独收了周二爹的寿礼。为啥?原来周二爹送礼时对张謇说:“毛巾送你擦洗面孔,使脸面白净,无斑点;毛刷使你刷去身上尘土,以保持一身清白;肥皂可除污垢,使你更加清正廉洁。”

后来张謇一生办事,都记着周二爹的话,一心为民造福,终于成了著名的实业家。

讲述:胡金岩(60岁初小农民)

记录:郁艺秋(56岁大专干部)

黄建百(60岁初小农民)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采录于厂洪供销社

聘请账房

张謇要聘请一个能干的账房。

有个曾在美国留过学的书生想应聘。他事先经过准备,把可能会碰到的问题都想好了。

那天,他到张謇府上。张謇知道他留过学,很尊重他,并邀他一起吃饭。吃过饭后,张謇见衣襟上沾了几颗芝麻,用手拣起放人U中。而那书生呢,站起身来抖抖衣服,把衣服上的芝麻粒抖掉了,张謇看在眼里,说:“聘用之事,待后再说吧。”

后来那书生始终没有接到聘书。为啥呢?因为张謇从书生抖落芝麻这件小事上看出书生不是个理财的料。他对人透露说:“一个对点滴财物不爱惜的人,怎能管理好大财呢?”

讲述:赵兰英(70岁小学工人)

记录:郁艺秋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采录于厂洪供销社

张窨与袁世凯

早年,张謇曾任吴长庆幕军的高级参谋。袁世凯投靠吴长庆时,曾被派在张謇手下任职。

袁世凯虽说曾中过秀才,但文字欠通,吴长庆便命他拜张謇为师。张謇对他要求很严格,袁世凯怕张赛几分。后来,袁世凯步步高升,就逐渐有股子狂劲儿了。

袁世凯与张赛通信,开始称张謇为“夫子”“大人”,后来称“先生”,最后称“仁兄”。为此,张謇当面对袁世凯说:“阁下之官阶愈高,对仆之称呼则愈低。”

袁世凯称帝时,张赛曾劝告过他不要过分。袁世凯表面上说:“将来帝位交给明朝后裔朱端。”张謇说:“那北京现在就有位唱戏的朱素云,你为什么不交给他?还等什么?”

张謇因不满袁世凯称帝,为了防止暗算,便离北京回到了南通。袁世凯登基后,派人送了一幅《嵩山四友图》给张謇,以笼络他。张謇对“御赐”之物毫不稀罕,马上派人转送给了南通博物苑。

讲述:陆志道(60岁教师中师)

记录:顾振虞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6年采录于常乐乡颐生村

状元肚里好撑船

一次张謇外出,冋家时雇了一辆黄包车。张謇问车夫:“你认得张謇吗?”“勿认得,只晓得他是状元。”“你认得他家吗?”

'“晓得,他住嘞常乐镇,伊老爷是个收破布头老被絮的穷苦人。现在好了,苦日子算熬到头了。勿晓得这位状元啊孝顺勿孝顺伊嘞。”“张謇在家乡开河做路,老百姓阿有啥想法?”“奈呒得想法?”“老百姓话点啥呢?”张謇试探着问。“伊特话,张状元只晓得开河做路,不知道要开脱多少地皮,也不知道拆脱多-少房屋,伊哪晓得我徕老百姓的痛苦。”

张謇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常乐镇到哉,张謇付了车钿回家。车夫眼看着这坐车人进了状元府。“啊呀,勿得了,刚刚坐我车子的就是张状元哇!路上我说了交关勿该说的话。”车夫顿时吓得魂不附体,调转车头就逃。哪知状元府的仆人追出来,对车夫说:“这是老爷付给你在路上的说话钱,老爷还说谢谢你说了真话。”仆人把二个洋钿塞给了车夫。车夫千恩万谢,说:“真是状元肚里好撑船。”

讲述:顾振虞

记录:顾云华(60岁中专退休干部)

采录时间和地点:2003年7月采录于常乐镇玉竹村8组

张窖巧排分家事

远近闻名的吕四镇上有个大地主、大渔霸彭玉麟,他的财产多得吓人。除在麒麟镇有一仓房,吕四镇附近有大片土地外,还在垦牧公司买下新开垦的棉田十九挑(每珧六十五亩),还有五十几条渔船,每年汛期,活蹦乱跳的鱼都“哗哗”地流进了他的仓库。

彭玉麟虽然家财万贯,却只生下一个女儿。在封建社会有个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彭就讨了几房小老婆,希望能生个儿子继承香火,结果讨了几房小依然没有生育。彭玉麟年事已高,眼看生育男孩无望,就挑了同族的侄子做嗣子,女儿嫁给麒麟镇沈家,麒麟镇彭家的所有房屋土地作为陪嫁,?由女儿带到沈家。

彭玉麟死后,留下偌大的家业,生前又没有写个遗嘱或分家书。于是嗣子、女儿、族人等多少人的眼睛盯在这份家业上,都想从中捞到一点好处。老人一死,彭家为分家产的事闹得乌烟瘴气。嗣子说:“我是老人的继承人,家产应该归我所有,旁姓无权插手。”女儿说:“父母就生我一个,家产应该归我所有;至于嗣子继承父母香火,我自愿提取一点给他,作为他支撑门户的开支。”一部分族人说:“女儿终究属于外姓,况且已经出嫁,家里事无权过问。嗣子属于族人之一,我们都姓彭,要分大家有份,你是嗣子可以提取双份……”这样一开场,可热闹开了,这些人都专心于争论分家产的事上,谁也不管死人的事,以致停尸七天,眼看尸体发臭,无人问津,最后还是几个“缙绅”提出来,应该先收殓死者,而后再议分家产才是妥善之策,这样才草草收殓了老人,接着又是无休止的争吵,一直吵了五七三十五天,才想起请张四伯伯(张謇)来,请他既来“典主”,又帮分家。于是争吵暂时告一段落,大家静等张四伯伯到来安排。“六七”很快到了,张謇坐了小车如期来到吕四镇彭家。当晚,彭家的女儿、嗣子、族人提出要求帮助分家的请求,张謇一口答应,听取了他们各自的意见和要求。每天亲戚、绅士、族人、吕四镇上的青皮,坐着吃饭,一次开几十桌,早上稀饭,中午海参菜,晚上吃便饭,大烟铺两张,H夜不停地烧大烟,账上已用去了几千元,可是张四伯伯还是不声不响,每天只是找彭家族人聊天。彭玉麟的女儿、嗣子急了,长此下去不是要吃光了,还分什么家。为此都来找张謇,要求立即分家,表示一切听张四伯伯的分配,绝无怨言。张謇哈哈一笑,说:“明天就分。”其实这些天张謇没有闲着,他对族人中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第二天,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分家,张謇首先提出继承权问题。女儿、嗣子都有继承权,其他人没有继承权。接着提出根据彭家的情况不动产归嗣子,动产归女儿所有。并希望你们对社会做一些贡献。嗣子把垦牧的十九挑田捐献给南通师范学校作校田,为社会培养教师。女儿拨几条船给族中困难户,每家一条,让他们能养家糊口自食其力,因为他们曾为你家出海捕鱼,辛苦了多少年,应该关心他们。大家听了都很髙兴,认为应该这样分配。于是请张謇执笔写好分家书,大家拿了分家书满意而归。

讲述:顾振虞

记录:顾云华

采录时间和地点:2003年7月采录于常乐锒玉竹村8组

张騫与黄包车夫

有一年中秋节,已近天黑,张謇微服从大生三厂出来。他在

大门桥头喊了一辆黄包车,让车夫拉到常乐镇。黄包车夫不认识张謇而问道:“颐生酒厂你知道吗?”“知道。”张謇回答道。黄包车夫见此人言谈举止不俗,非一般市民,就继续问道:“今天车钱我不要,你送一杯颐生酒给我尝尝可以吗?”张謇连说:“可以,可以。”

黄包车夫知道有颐生酒喝了,满心欢喜,待张謇坐稳了车,就一路小跑地向常乐镇奔去。一息息就到了常乐镇。

张謇下了车,把黄包车夫领进前厅歇着。黄包车夫正用披肩擦汗时,张赛一手拿着瓶酒,一手拿着一只杯子从内室走来。并问黄包车夫家住哪里,多大年纪和酒量。黄包车夫一一作了回答。张謇从黄包车夫口中知道他家住合兴镇,随后倒了—杯酒并嘱咐他慢慢饮。谁知黄包车夫接过酒杯高兴得一饮而尽。张謇见状,一手将尚有酒的瓶给了黄包车夫,并付了车钱。黄包车夫看着他说:“不是说好喝了酒不要车钱的吗?”张謇微微笑道:“这不算车钱,是作为你拉得又快又稳的赏钱。这酒带回去给家人尝尝。”张謇又说:“今天你酒喝得太猛,得赶快以刚才拉我的速度回去,否则将醉在半路上。”黄包车夫将信将疑,感激地要向张謇磕头,张謇双手搀起黄包车夫说:“快走吧!"

黄包车夫遵照张謇的话,一路小跑向合兴镇奔去,到家时,家人已靠门而望。此时黄包车夫感到头重脚轻,于是匆匆停好车就向屋内奔去,一头倒在大阔凳上“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黄包车夫醒来,家人和邻居纷纷问他昨天是怎么回事?他迷迷糊糊地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一位老汉听完了一拍大腿“啊呀”一声说:“你是遇到张状元了。”

黄包车夫听了老汉的话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跳起来直奔外面,说:“我车兜里还有张状元赏给我的酒呢!”取回了酒,大家你一口他一口,吃了个瓶底朝天。

讲述:沈兆云

记录:沈士林

采录时间和地点:1945年原采于平山乡,1986年整理

重奖捕蛇人

一九三〇年初,南通三元桥畔老通师附近一带的人家,夜里常会发生丢失鸡、鸭的事情。后来,人们终于发现拖走鸡、鸭的竟是一条大蟒蛇。那条大蟒蛇是从老通师对面的坟地里蹿出来的。这事给时任通师校长的张謇晓得了,为了安定民心,他便张榜重赏:凡捕蟒蛇者赏二十银元。

一个很会捉蛇的人看到榜文后,便去坟边守候。一天清早,他看见一条又粗又长的蟒蛇从树根洞口蹿出,便扑上去用双手抓住蛇的头颈。可那蛇将身子一绕,紧紧缠住了捕蛇人,使他动弹不得。幸好有个上早市的小伙子路过,将捕蛇人放在旁边的一桶药水往蛇身上泼去,那蛇才渐渐松开,终于被捕蛇人捉住。

张謇说一不二,如数发给了捕蛇人二十银元,还拍了一张那条半死的大蟒蛇绕在捕蛇人身上的照片。那张大照片,当时就挂在长桥西“二吾照相馆”的橱窗里。

状元寻酒仙

清末状元张謇在自己的家乡常乐镇办了个颐生酒厂。

他想,要使颐生酒成为饮者见酒开颜的佳酿,除督促厂里师傅不断探索酿酒的技艺外,还需到各个厂登门取经。于是,他把自己打扮成酿酒师傅,带着书童张荣外出取经。

一天,主仆二人来到泗阳地界,生产名酒洋河大曲的酒厂就在那里。为了不惊动厂家,主仆二人就在酒厂门前游来晃去,打听酒厂上作师傅的名讳住址。

当天晚上,主仆二人按照打听到的地址,找到洋河酒厂上作师傅的门上。

洋河酒厂的上作师傅外号叫“酒漏斗”。当他得知张謇主仆二人的来意后,笑着说:“洋河大曲之所以能酿成名酒,一是洋河水适宜酿好酒,二是我们做曲的方法与他处不同。除此以外,没有什么。”

张謇听后,让书童张荣递上一份见面厚礼,并要“酒漏斗”介绍做曲的方法。“酒漏斗”接过厚礼,对张謇说:“即使我把做曲的方法全部教给你,你们也甭想生产出洋河大曲那样的名酒来。因为你们那里没有洋河水。”“酒漏斗”顿了顿,又说:“我有个师兄叫慕容杜康,在山西汾水酒厂做曲,技艺高我许多,若是你们学到他的做曲方法,兴许能使你们的颐生酒成为名酒。”

张謇听了,准备告辞出门。“酒漏斗”见夜已深,便将主仆二人留宿在家。

第二天,“酒漏斗”给主仆二人写了一封引荐信。张謇接过,拜辞而别,带着张荣向山西进发。

一个月后,张謇主仆二人来到山西汾水地界,寻到汾酒厂,投

上引荐信,见到慕容杜康。

慕容杜康弄清主仆二人的来意后,笑着对张謇说:“我们这里生产的汾酒,成名的原因,一是汾河水适宜酿好酒,二是我们做曲的方法与别家不同。但是,即使我把做曲的方法全部教给你们,你们那里没有汾河水,肯定酿不出汾酒这样的好酒来。”

慕容杜康顿了顿又说:“如果你们真想酿出震惊中外的名酒,我可以介绍一个去处,我有个师叔叫翟逸仙,人称酒仙,住在离此三百里外的逸仙岗。他的做曲技术可谓天下无双,你们若能请他出山,何愁酿不出名酒来。”

张謇听后,请慕容杜康写封引荐信,慕容杜康说:“翟师叔是个怪人,近二十年来,不知有多少酒厂重金聘他出山,他就是不答应,如果我写引荐信,不但会坏你们的事,而且我还会遭到他责怪。你们若是真想酿名酒,自己去碰运气吧。”

主仆二人离开幕容杜康,早起晚睡,匆匆赶路,第四天中午,他俩上了逸仙岗。

逸仙岗上有座茅屋,主仆二人来到茅屋前。茅屋门框上面有“逸仙居室”四个大字。张謇断定.,酒仙就住在这里。

接待主仆二人的是位中年妇人。

中年妇人问清主仆的来意后,连连摇头说:“别说你们的酿酒厂远在千里之外,就是近在咫尺的酒厂,至今还没有一个厂家能请得动他。别耽误了你俩的行程,快走吧!”

主仆二人想见见翟逸仙。中年妇人说:“他外出已经多天了。”“何时回来?”张謇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