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双臂飞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11:06:12

点击下载

作者:王丽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展开双臂飞吧

展开双臂飞吧试读: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阅读问题。既然是全民阅读,就要满足全民阅读兴趣,要是阅读盛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用的大餐。那么选择阅读大众化故事,就是全民盛宴最好美味。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讲述,十分具有阅读性和娱乐性,更具有深入浅出的启发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读物。

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饱含丰富寓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社会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艺术,更有智慧非凡的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浓缩了中国大众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些美好故事,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曾经哺育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使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升级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如何加强思考,吸取精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美好故事呢?

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价值,寻求共识与自我意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等,用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我们中国人的特征,那么,中国故事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时,我们要展望世界,理解世界,与各国人民增进交往,通过阅读各国故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是最佳的理解交流方式。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特别编撰了本套丛书。每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优化配套组合,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组成了中国好故事的完美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读性和启迪性。

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足以反映太阳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世间大道理,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从这些最感动心灵的小故事里,广大读者可以吸取心灵智慧之光,并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感召,融入进永不停止的人生追求。

勇闯魔鬼海域

海洋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物,海藻便是其中的一种。这些为人类提供丰富食品的藻类各有各的用途。大西洋某个海域还被一大片绿藻覆盖着,这里往往是航海者的葬身之地。

数百年来,这片美丽的绿色世界曾引来许多航海者的好奇,随之又把这些探险者葬身于海底。久而久之,恶名传开,令海员们闻之丧胆,望之却步。尽管人们美其名曰“海上绿野”,但更多的人则视它为“航船的坟墓”,是“绿色魔鬼”。

1492年,大航海家哥伦布率船队航经此处附近洋面。一天,海上狂风大作,恶浪滔天,小山似的排浪,时而把帆船推上浪尖,时而把帆船摔进浪谷,就连哥伦布也吓倒在地,不断祈求上帝保佑。

正在这时,有水手报告,前方好像有一座小岛,众人听了欣喜异常,全体船员合力掌舵张帆向目标驶去。不久,一道白色水线清晰可见,人们断定那是海岸,帆船便可停靠暂避风浪。

可是,唯独哥伦布一人摇头不止。以他多年的航海经验判断那不像是海岛。如果是海岛,怎么不见悬崖冈峦?还有一点就是,此处虽呈绿色,怎又不见树木?他疑虑再三,心中暗想,莫非这里是一座水下浅滩?又想这虽不及海岛可靠,但总比任由风浪作践要好得多。这样想时,令众人奋力前行。

帆船到了绿色边缘,仔细看时才知道此处既不是岛屿,也不是什么浅滩,而是一望无际的海藻王国。众人都说奇怪,为何这里如此“太平”?很快地,帆船已驶入藻区,但速度大为减慢,也不再癫狂。大家不觉心中一喜,感叹道:世界真奇妙,海面长青草能抗风,是座天然避风港。看看天色已晚,哥伦布派五六个人值班,其余海员生火做饭,待风浪过后继续东行。黑夜,值班海员见帆船平稳,又想此处不是海岛,没有土人和海兽上船威胁,于是放心大胆地躺在甲板上打起瞌睡来。到了后半夜,风浪已大为减弱,从云缝中还不时透出一丝月光。

突然,甲板上一名舱员发出几声惨叫,然后发疯般地在舱前船后狂奔不止,两手胡乱挥舞,在身上又抓又扯。他的叫声惊动了众人,以为发生了什么事,纷纷起来。最前面的一名船员,在乳白色之中忽见前方冲来一头怪物。但见怪物全身上下披挂着长长的飘带和许多绿色树枝,两眼射出亮光,显得异常狰狞可怕。人们正要躲闪,忽听怪物大叫一声:“救救我呀!”便倒下了。

人们听得清楚,这是水手亨利的声音,便纷纷上前观看。但见亨利满身都是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等海藻植物,众人来不及多想,七手八脚在他身上拉扯了一阵,总算把人救活了过来。

一场无声的、莫名其妙的偷袭,搅得他们提心吊胆。待到天亮,人们看到甲板上还有许多在夜间偷袭上船的藻类植物,而且船体周围也都爬满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竟像蛇一样游上甲板。哥伦布一见此情景,不觉心头一紧。以前他曾听说,此类海藻不是魔鬼,胜似魔鬼,人和船只一旦被其缠住,几乎没有活的可能。想到此,他立即拉响警铃令全体船员急速起瞄开航。

然而,此时起航为时已晚,风帆已经扯足,无论海风如何劲吹,帆船除了摇晃几下,简直一动不动。人们细细察看,只见船体四周海藻像无数根缆绳拖拉住了舱体。于是海员们拿来一切可以用的工具,有的捞拔,有的砍斩,忙了好一阵帆船总算朝前走了,但速度非常缓慢,因为吸附在船底上的藻类是无法除掉的。这样航行了半天,人人精疲力竭,似已无力支撑。

正在这时,一幅恐怖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只见前方不远处藻面上露出一根帆船桅杆,杆上爬满了已经晒干的海带。再看四周,但见船头或船尾时隐时现。可见此处遇险者已非少数,人们看了一阵,个个惊恐不已,奋力加油,企求早日驶出这死亡海域。

屈指算来,哥伦布已在“海上绿野”航行半月有余,但前方依然一片绿色茫茫,何日才能看到“绿野”的尽头,谁也不得而知。

就在这度日如年的时刻,他们又遇到了一次新的风浪。那天,烈日当空,被阳光照射后发出的一股海藻腥臭味,熏得大家呕吐不止,许多人都以为这次得葬身藻底了。谁知天无绝人之路,天边涌起云山,瞬间风浪四起,下起了暴雨。众人精神为之一振,心想,当初为避风浪误入魔区,今日为何不可再趁风浪闯出魔区?于是大家奋力合作,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死里逃生,驶出了魔藻海域。

启迪之光

哥伦布率船队航行,为躲避狂风,结果闯入魔鬼海域。哥伦布凭借果断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航海经验,最终和船员们一起死里逃生。其实,很多事情,由于犹豫,就会使我们错过很多机会。所以,我们要善于果断地抓住每一次机会。

智破冰山围攻

俄国女皇安娜听说北冰洋上有一个不冻港,她很想找到这个地方。于是,她下令组织了一个探险队前往寻找。

普隆契谢夫担任探险队的队长,他是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十分沉着冷静,也非常果敢刚毅,最重要的是他极富冒险精神。

探险队选择乘坐“雅库茨克号”,这是一艘古老陈旧的双桅木帆船,原来只是一艘内陆河的船。这艘船的载重量很小,而且设备十分简陋,仅有的仪器就是沙漏计时器和等高仪。还有就是为了适应这次远航需要,避免遇到大风时被掀翻,他们临时在这艘船的两侧加装了12对笨重的木桨。

这艘船太简陋了,它能应付气候恶劣的北极和海上的风浪吗?普隆契谢夫相信凭着自己丰富的航海经验,即使船上的设备再简陋一些,也是没问题的。

在女皇安娜和众多官员的欢送下,探险队终于出发了。普隆契谢夫带着新婚的妻子达吉亚娜和勇敢的船员们,开始了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航行。

这时是1735年的一个夏天,“雅库茨克号”从勒拿河上游的库尔茨克城出发了。

从库尔茨克城到勒拿河口,有一千多千米的行程,岸边鸟语花香,连绵的树林勾画出十分迷人的景色,似乎这不是一次困难重重的北极探险,而是一次心旷神怡的旅游。

然而,当“雅库茨克号”一驶出勒拿河口并驶入大海时,船上所有人的闲情雅趣便无影无踪了。在那无边无垠的北冰洋上,有着无数的暗礁,还有数不清的冰山,它们就像怪兽一般起伏不定,威胁着每一艘过往的船只。一不小心碰到冰山,再坚实的船只也会被撞得粉碎,所有的人就可能成为海豹、鲸鱼的“美餐”。所以,普隆契谢夫小心地指挥着“雅库茨克号”,他嘱咐船员们要提高警惕。船顺着强劲的东风,在冰山中间一路穿梭着向北驶去。

当时,北冰洋还是人类从未扬帆通过的陌生大洋。探险队一边紧靠海岸行驶,一边测绘着地图。这时,他们才发现欧亚大陆北部的海岸线,在北冰洋中延伸得真是遥远而漫长啊!

几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冬天来临了。起初,普隆契谢夫还命令船顶着四起的狂风和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继续前进。但是,狂风和寒冷好像故意与他们作对似的。

狂风掀卷着巨浪,扑上甲板,整艘船就像是裹了一层冰的铠甲。恶浪连续不断地跃上甲板,“铠甲”也越裹越厚。普隆契谢夫知道,这种情况虽然不容乐观,但还是可以继续航行的。

但是,阻碍他们的不只有狂风、巨浪和冰山,还有随时铺天盖地而来的浓雾。浓雾一来,四周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见,冒险前行,无疑会危险重重。这时候,就只有停止航行,等待雾散了才能起航。

就这样,探险队走走停停,天气越来越冷了,在距离勒拿河口200千米的奥列尼奥克河口,“雅库茨克号”不得不抛锚停泊了。因为,此时北冰洋已经完全封冻了,他们只能就地过冬,等到来年冰融雪消时,才能继续行进。

我们都知道,在北极只有两个季节,那就是夏季和冬季。在冬天大部分时间都见不到太阳,而且这样的情况要持续近6个月。探险队员们住在爱斯基摩人遗弃的冰屋里,昏暗、潮湿和寒冷伴随着大家。冰屋里整天点着长明灯,队员们要挤在一起睡觉,用以相互取暖。

屋外是一片白色的世界,暴风雪似乎就没有停息过,它们在冰屋的四周盘旋着,呼啸着,不时还会传出野兽的嚎叫声。在这种阴沉、暗淡和恶劣的环境下生活,队员们渐渐烦躁不安起来,打架、吵闹的事情也多了起来。

普隆契谢夫不愧是一名出色的航海家,他努力调整队员们的情绪和生活。

他首先身先士卒,和队员们把冰屋收拾得整整齐齐,在餐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达吉亚娜则发挥自己的能力,变着花样做出各种美食,提高大家的胃口。他们在饭后或晚上还举行歌舞晚会或茶话会。慢慢地,大家被船长夫妇感动了,没有人再抱怨什么了,日子过得也快乐起来了。

但是,又有麻烦了,他们带来的粮食很快就要吃完了。怎么办呢?不用担心,因为北极本身就是一个天然食品库,那里有成群的海豹和驯鹿。

于是,普隆契谢夫就带领队员们出去打猎,他们将捕到的动物皮剥下来后,交给达吉亚娜为队员们缝制兽皮衣服。他们将动物油脂储存起来,当做蜡烛用。

但是,由于大家长期吃不到蔬菜,缺乏维生素,队员们都患上了坏血症,周身乏力,每一块肌肉和关节都出现剧痛,牙龈肿胀,牙齿松动,无论吃什么只要轻轻一碰,就会血流不止。这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麻烦。

不管怎样,黑暗过后就是黎明,半年总算熬过去了,北冰洋的夏季终于来到了。黑暗的海平线在晨曦中微微透红,透亮的天空开始闪烁着金光,太阳终于羞涩地斜挂在地平线上了。

队员们争先恐后地跑出小屋,他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惊喜,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普隆契谢夫和达吉亚娜相互搀扶着急急走出冰屋,当他们看到升起的太阳,他们笑得更灿烂了。

夏天终于来了,万物开始复苏,冰雪开始消融,河水开始流动,盼望已久的苔藓和地衣等植物似乎在一瞬间就铺满了岩石,迫不及待地展现出它们的多姿多彩来。成群结队的海鸟也不知是从哪里飞来的,都在悬崖上忙碌地筑巢产卵。海面上成群的海象在游动,浮冰上的白熊也跳进水里嬉戏,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

终于可以起航了,探险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开始整装待发。可是普隆契谢夫的生命却在悄悄地流逝,他的双脚已经失去了知觉,达吉亚娜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他们颤颤巍巍的互相搀扶着向前行走。

启程后,普隆契谢夫发现沿途的海岛越来越多了。他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每天坚持在甲板上把所经过的岛屿一一标记在图上。

船不停地航行着,虽然夏天到了,北冰洋仍然寒气袭人。普隆契谢夫任由寒气渗进他的身体,坚持着边观察地形边标注。他不时地咳喘着,顾不上浪涛拍打船头,溅起的飞沫扫在他的身上和甲板上,结成了冰。

达吉亚娜每次去看他时,都发现他快成了冰人了,她很担心丈夫的身体,却只能心疼地给他披上一条毯子。因为她知道自己阻止不了普隆契谢夫,这是他的梦想。

经过一个月艰苦的航行,太梅尔岛总算展现在眼前了。普隆契谢夫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理会妻子和队员的劝阻,执意要到甲板上值夜班。达吉亚娜深知他的性格,只好陪他同去。

那晚,普隆契谢夫和达吉亚娜肩并肩坐在甲板的椅子上。虽然严冬已经过去,海上风平浪静,但天气依然非常寒冷。

那天晚上,普隆契谢夫特别兴奋,他不停地给达吉亚娜讲述着他的探险梦。慢慢地他的声音越来越弱,达吉亚娜以为他睡着了,可又感觉似乎有些不对劲,怎么感觉不到他的呼吸了呢?

达吉亚娜轻轻呼唤他,却发现普隆契谢夫已经冻死在自己怀里了。达吉亚娜悲惨的哭喊一声后,昏了过去。

队员们听到喊声跑出船舱,看到了这悲痛的一幕。他们将达吉亚娜抱进船舱,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她。可是,由于达吉亚娜悲痛过度,几天后,也跟随丈夫而去了。

临终前她对领航员切留斯金说:“请把我和普隆契谢夫葬在一起,我们生生死死都是属于无情的冰雪的。”

探险队员非常伤心,将船靠岸后,他们按照达吉亚娜的遗愿把他们夫妻俩合葬在一座坟墓里。

北极短暂的夏天匆匆结束了,又一个可怕的冬季来临了。队员们决定原路返回,这也意味着这次探险失败了。

更让人遗憾的是,这次探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对年轻夫妇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剩下的队员身体也虚弱极了,需要一段时间恢复。

面对这残酷的事实,领航员切留斯金悲痛之余,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他体内的豪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就像再生了一般,他决定完成老船长的梦。

三年后,也就是1739年,焕然一新的“雅库茨克号”重新起航了,继续北极探险的梦想。这一次,探险队的新队长是抗普帖夫,切留斯金以死威胁抗普帖夫,再一次成为探险队的领航员。

然而出师再度不利,航行没多久,一天夜里,“雅库茨克号”就被浮冰包围了,而后船身被撞出一个洞,随着一声轰鸣沉入海底。幸好探险队员们没有受伤,他们把各种物资运到浮冰上,更幸运的是这块浮冰竟然将他们带到了太梅尔半岛。

面对种种困难,很多探险队员打了退堂鼓。但是,切留斯金没有动摇,在他的坚持下,探险队改从陆路向目的地进发。

在1741年和1742年的两个春天里,他们考察了整个太梅尔半岛。1742年5月9日,以切留斯金为首的一组人最先到达太梅尔半岛的“东北角”,也就是欧亚大陆的最北点。

队员们兴奋极了,因为他们历尽艰辛终于考察完了整个太梅尔半岛。

准备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切留斯金独自一人悄悄溜出营地,默默地来到海边的悬崖。海浪拍打悬崖的声音又让他想起在爱斯基摩人的冰屋里那段艰苦而又幸福的日子。他慢慢地抬起头仰望星空,极力寻找着哪颗是普隆契谢夫,哪颗是达吉亚娜。

他发现在遥远的东北角,有两颗明亮的星星紧紧地靠在一起。心中默默地说道:“也许这就是你们两个吧,真的是‘天涯海角,永不分离’!你们要是有知的话,看到我们终于实现了当年的梦想,应该感到安慰了吧!”

今天,在世界各国出版的地图册上,位于太梅尔半岛和新西伯利亚群岛之间的那片海域被称为拉普帕大海,欧亚大陆的最北端则被命名为切留斯金角,而在太梅尔半岛的东边有一块地方被注明“婚葬地”,这些都是为怀念勇敢的探险家们命名的。

启迪之光

普隆契谢夫夫妇和切留斯金,以及许许多多的探险家们,他们不畏艰险,用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甚至不惜付出生命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和阻力,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它、克服它、战胜它,直至实现我们的理想。

目光击退灰熊

克拉克是一位勇敢而机智的探险家。1803年年底,克拉克与过去的战友刘易斯奉总统之命,探察密苏里河上游地区。一路上,他们克服了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与各种土著人打交道,还取得了这些部落人民的信赖。转眼到了1804年的圣诞节,克拉克一行人结识了一位法国兽皮商人和他娶的两位印第安人妻子,其中有一位叫莎卡嘉薇亚的,很快就与克拉克等人打成一片,不但成为了他们的向导,而且还成为了他们的好朋友。

白天莎卡嘉薇亚同克拉克他们一起去熟悉周围的环境,研究探险计划;夜晚就和他们燃起篝火,谈天说地,歌舞游戏。莎卡嘉薇亚告诉克拉克他们,她是印第安西奥尼族人,该部落在各印第安部落中素有“女强人”之称,具有正直勇敢和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还告诉了他们自己部落里的风土人情和许多有趣的事情。

莎卡嘉薇亚还特地提醒克拉克他们,丛林里经常有大灰熊出现,就连胆壮力大的印第安人遇见它们时,也不免有些胆战心惊。克拉克一行人却以为她是夸大其词,是为了炫耀她们的民族,因此也就没把此事放在心上。一天清晨,克拉克和助手带着猎枪,哼着小曲,兴冲冲地进入原始森林。清新的空气,小鸟的叽叽喳喳声,身边灌木丛里小动物偶尔跑过时的哗哗声,一切是那么美好。

忽然,克拉克想起了莎卡嘉薇亚几天前提醒他们的话,不由得微笑着并轻轻地摇了摇头:这么美好的清晨怎么会有大灰熊出现呢?于是,克拉克便毫不在意地和助手谈起了别的事。

突然,克拉克感到一阵冷战传遍全身。他立刻停住脚步,什么也不说了,只是出神地听着。助手迷惑不解地看着他,刚张嘴想说什么,克拉克就做了个手势,示意他别出声。克拉克知道虽然现在似乎风平浪静,但肯定会有什么不寻常的情况发生,那阵冷战就是先兆,这是克拉克长期探险以来形成的一种超人的感应,他对自己的感觉从来都非常自信。

克拉克仔细地听着并眯着眼睛搜寻着周围的一切。是的,他听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小鸟“扑棱棱”展翅急飞的声音,并有小鸟发出的急促的惊叫声。克拉克知道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小鸟是不会这么惊叫,也不会这样成群急飞的。然而除此之外,克拉克却又听不出什么。但是,克拉克还是嘱咐助手小心前进。他们屏住呼吸,仔细地听着、搜寻着。突然,他们看到前面不远处一只灰熊正靠在一棵大树上蹭着身子,这是熊抓痒的方式。也许是因为它太沉醉于这种舒服的感觉,因而并没有发现克拉克和他的助手。

一看到灰熊,克拉克和他的助手就惊呆了,他们这时才相信莎卡嘉薇亚说的话。仅仅是一瞬间,克拉克又清醒过来,发呆是无益的,他果断示意助手往后退。一边退一边盯着那只熊,还好灰熊还没有注意到他们。突然一声清脆的树枝断裂声就在克拉克身后响起,原来,是他的助手太紧张了,不小心踩断了树枝。这下糟了,那只灰熊听到了声音,并看到了他们。当它嗅到人的气息时,原先的惬意消失无踪了,平静的呼吸立刻变成急促的喘息声。“快跑!”助手边喊边往回跑。这一下可把克拉克吓坏了,他知道人一旦遇到了熊,就只能以智取胜,比如装死,只要屏住呼吸,熊就会认为这是个死人,而熊是不吃死人的。最不可取的就是见熊就跑,这样反而会激怒熊,它就会穷追不舍。别看它平时走起路来笨笨地一摇三摆,但到了追捕猎物的时候,却没有几个能跑得过它的!果然那只灰熊发怒了,并朝他们猛扑过来。克拉克知道此时要制止助手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和熊拼了。紧张之后,克拉克反而镇定了,他端起猎枪,慢慢地将枪口对准那头凶猛的灰熊。他知道熊的皮毛特别坚厚,一枪是打不死它的,然而受伤的熊却会比先前更加凶猛几倍。

因此,克拉克在灰熊离他仅100米远的地方开始放枪,连发5枪,灰熊都没有倒下。鲜血顺着熊的伤口开始往下淌,在奔跑中,也许是因为用力过猛的缘故,鲜血竟凝成小股往外喷射。这就更激怒了这头灰能,它怒吼着,疯狂地向克拉克猛冲过来。近了,50米,更近了,40米……30米……

克拉克呆站着,举着枪,依旧瞄准着那头灰熊,纹丝不动。已经跑了一段距离的助手以为克拉克没有子弹,吓得待在原地,赶忙也拿起自己的枪,连放6发。可能是太紧张了,子弹全都打偏了,这一下,反而让灰熊更加暴躁了,疯狂地向他们冲过来,助手吓得紧紧闭上了眼睛。

20米、15米……突然一声子弹尖锐的呼啸声响起来,伴随着的是一声狂叫。当助手诧异地睁开眼睛时,只见那只大灰熊已经倒地,不断地挣扎着。原来克拉克留下了一发子弹,在最近的距离射出,子弹才有最大的杀伤力。沉着冷静的克拉克在不到10米的距离之内开了枪,而正是这致命的一枪,使大灰熊疼痛难忍,倒地挣扎。助手赶忙跑过来要追着射击,却被克拉克摆手制止了,他们目送着那只灰熊一瘸一拐地离开。然后两人默默地回到营地,一路上谁也没说一句话。此后,他们经常受到灰熊的骚扰,大家这才相信莎卡嘉薇亚的描述是真的,同时也因为不信任莎卡嘉薇亚而感到惭愧。这件事更加深了队员和莎卡嘉薇亚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探险队在深山密林中又走了几天。一天傍晚,经过一天跋涉的队伍疲惫不堪,克拉克决定停止前进,在河边休息。队员们真的太累了,有的人立即将毯子铺在地上,倒地就睡,很快就带着轻微的呼噜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有的人整理好铺盖,准备晚餐。

克拉克微笑着看着队员那一张张疲惫的脸和酣睡的样子。“这是一群多么诚实和勇敢的青年呀!可长期艰难的探险和跋涉却使他们显得比实际年龄稍微苍老而成熟了一些。看他们累成这样,真是不忍心去打扰他们!”

他独自一人习惯性地在附近巡逻,以防止怀有敌意的土著人偷袭,同时寻找可以充饥的食物。克拉克一边想着这些天来所行走的路线和所经历的事情,一边顺手抄起身边一名熟睡队员的猎枪。“从地图上所标注的路线看,似乎走错了,稍稍出现了偏差。错在哪儿呢?嗯,这次巡逻也顺便探探路吧。”克拉克一边走一边思索着。突然,一只大灰熊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并向他飞奔而来,克拉克连忙平稳地举起枪,镇定地扳动机关。“咔嗒”一声响起,而非子弹射出枪口的“通通”声。“糟糕!”克拉克立刻意识到枪中没有子弹。原来,克拉克只顾沉思,顺手拿了队员的枪就走,而没有检查是否有子弹。此时再想换枪或装子弹已经晚了,看着已经冲到眼前的大灰熊,克拉克明白就是转身夺路而逃,也已来不及了。“镇静,别慌!”尽管克拉克不住地给自己打气,但他仍能听到自己“通通”的心跳声,仍能感觉到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但他还是尽量稳住自己,半蹲下身子,做出一副拼死决斗的样子,并从靴子里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

那笨重的家伙,迅速朝克拉克冲过来,张牙舞爪,一副要置克拉克于死地的样子。当它冲到克拉克跟前时,就将两只前爪搭在克拉克肩上,锋利的爪子划过克拉克的脸庞时,还带着一股急风。

顿时,克拉克感到右半边脸热辣辣的一阵疼痛。他能感觉到鲜血正顺着脸颊向下淌,但他顾不上去擦拭。随之,克拉克就感觉仿佛有一座小山压在双肩上,双腿身不由己地跪了下去。

原来,这只大灰熊有两米多高,几百千克重,它的双爪搭在克拉克身上,真如泰山压肩一般,一个人哪里承受得了这么重的压力?即使在这个时候,克拉克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一边跪一边用匕首猛向灰熊刺去,但灰熊的皮毛又厚又硬,根本刺不进去,这对大灰熊来说就像挠痒痒似的。

克拉克与大灰熊艰难地搏斗着,渐渐他感到自己已经力不可支了。突然大灰熊猛然加大了力气,把克拉克摔倒在地,紧跟着压在了克拉克身上,张大嘴朝克拉克的头部咬去。克拉克感觉肚里的肠胃都要被压出来似的,疼痛感加着恐惧感向全身扩展开来。“完了,完了……”克拉克绝望地嘟囔着。他放弃了抵抗,但仍用坚毅的目光盯着大灰熊的眼睛。

或许是克拉克的目光太震撼了,竟然出现了奇迹,就在对视几秒钟后,灰熊突然停止了攻击,闭上了大嘴,那锋利的牙齿也隐而不见了。随后它慢慢地站起身,看了看克拉克,向森林深处跑去。

克拉克浑身软绵绵地躺在地上,费劲地侧过头去,看着大灰熊离去的背影。当他看到它那一瘸一拐的背影时,突然间好像明白了一切。“啊!感谢上帝,你又一次创造了奇迹。”他松了一口气,突然间他觉得身上又有了用不完的力量,他捡起枪,将匕首插在靴子里,朝营地走去。

晚饭已经做好,大伙正兴高采烈地边吃边等着克拉克。当他们看到克拉克脸上的伤口、血迹和破裂的衣服时,都不由得惊叫起来。克拉克将自己两次与熊搏斗的奇遇告诉了同伴们,队员们开始有点儿不大相信,继而都惊奇地欢呼起来,而第一次遇到灰熊时的那位助手更是惊奇不已……

克拉克在经历了两次“死亡”,和队友们经历了长期风餐露宿的考验后,他的意志更加坚强了,即使是大风大浪的恶劣环境,或是凶猛的野兽都能化险为夷,途中遇到的困难和险阻也一一迎刃而解了。一年过去了,船队驶入哥伦比亚河,寻求通往太平洋的航道。至此探险队完成了探察美洲富饶的西北地区的壮举,历时整整两年,行程1.03万千米。1806年9月23日,历尽艰险的探险队终于回到了圣路易斯城。

启迪之光

克拉克丛林探险,两次遭遇灰熊,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最终从大灰熊的口中逃生。所以,我们也要像克拉克一样,做一个沉着冷静的人。请记住:保持冷静能危急时获得成功的关键。

奇人智攀黄金洞

1870年初夏,五个荷兰人来到了我国的大三峡,他们是冲着古代巴人留下的悬棺和黄金洞来的,这是一支闻名世界的探险队。

荷兰人的到来让三个三峡人意识到:如果这些荷兰人成功了,那我们国数千年的秘密将不复存在。三人坐卧不安,生出了与洋人一较高下的决心。瘦小的牟无天来自奉节的一个大山坳,平日靠在岩壁采挖岩白菜和石木耳卖钱度日。他有一绝技,闭着眼睛,凭耳朵就能听出燕子的雌雄;凭鼻子嗅一阵空气,就能知道一路凶险。

高大的王天梯来自重庆万县的一个古镇,他的眼睛仿佛长到天上,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狂傲印象,实际上内心里却温良恭谦。

钻天云来自巫山神女峰下,他见谁都低头,好像对任何人都非常畏惧,实际上,他却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

牟无天说:“我已经料定荷兰人后天上午动身,那时三峡将是一个难得的晴朗天气。但明天,从早到晚将是一个大雾笼罩的日子,一丈之内看不见物,三尺之内看不到江,这样的天气对于我们三人来讲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必须抢在荷兰人之前,探险就定在明天早上八点,如何?”

王天梯啜一口茶后站起来,把胸脯拍得“咚咚”响:“你牟大哥咋说我咋办,决不反悔!”二人一致同意。第二天一早,三人如约来到了大三峡的岩壁下。他们没有任何辅助工具,双手就是他们的保险绳,双脚就是他们的登天梯。峡沟里,牟无天手捧一团浓雾在鼻下闻了一闻,说:“二位兄弟,我说得没错吧?”

王天梯点头道:“果然好雾,不知咱们谁先上?”牟无天说:“若论平常,当然我先上,但今日特殊,先上的应该是你王老弟,稍后是钻天云兄弟,最后才是我。”

茫茫白雾里,依照牟无天的指挥,三人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陡壁下。牟无天倚壁而立,听了一阵江涛声,然后一挥手,王天梯顺势爬上了第一道崖坎,反手一拉将钻天云递上头顶。牟无天手贴岩壁,指抠石缝,三纵两跃也上去了。

事情进展顺利,王天梯与钻天云不得不佩服牟无天的神机妙算和精心安排。现在虽是初夏,但峡口吹来的风依然凛冽刺骨。刚把一江大雾踩入脚下,立即又有一团浓雾从天而降。三人看不见脚下江水的凶恶,自然没了居高的恐惧。牟无天说:“二位兄弟千万不要看四周,只能看脚下。凭风声,我断定我们已经到半崖凹壁处了,但我听到了一种异样的声音,你们要小心啊!”

王天梯正要开口,一团黑影突然夹着一股狂风腾空而起,从高空向他直劈而来。钻天云大叫:“是岩鹰,快抓牢岩缝!把鹰的窝连同幼鹰一起扔到岩下去。”王天梯正手足无措,听了钻天云的话如梦初醒,一把将岩鹰搭在凹岩上的窝扯过来扔了。岩鹰闪电般飞过,利爪一伸,将它的窝牢牢抓住,钻入天空不见了。

王天梯保住性命,长舒一口气,连忙把前胸贴住凹岩,让人与崖壁成了一道直线。牟无天抓住王天梯的肩膀,双脚夹住他的髋关节向上一纵,越过了又一道难关。

三人继续向前攀爬,虽然道路艰险异常,可在牟无天的眼里,所有的艰险都是坦途,别人不敢过的地方他敢过;在王天梯的心里,自己就是攀崖的绳索铁钩,凡是凹陷处,他抢先填平坎坷,为牟无天、钻天云搭一条便捷的通道。而钻天云总是在崖壁没有石棱、石缝可以抓的时候,让牟、王二兄抓着他的背往上攀。

三人就这样你拉我拽,咬紧牙关攀到了最后一道险关。只见一块岩石横空隔着大江与长天,要攀上黄金洞必须越过这块石头。王天梯想去抓石棱,手却够不着,牟无天抓住石棱往上翻,双脚又无支撑处,整个身子悬在了半空中。钻天云一看,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只见他将头一伸,胸肋一下含住了石棱,双手一撑,双脚往右一甩,轻松地攀到了石棱上。王天梯望着钻天云的背影问道:“上面情况怎样?”牟无天已经闻到了一股腥味,他代钻天云答道:“不好!”果然,钻天云叫了一声:“不好,有条蛇缠住了我。”“腾出手来,抓住脑袋。”牟无天大叫道。“脑袋抓住了,七寸也按住了。”钻天云好半天才答道。“好!咬它!”牟无天下令道。“咔嚓嚓”一阵响声过后,一条小碗粗的剧毒蝰蛇从牟无天和王天梯头上掉入峡江。一阵劲风扫过,钻天云低下头,把牟无天和王天梯一一拉上了石棱。

离黄金洞只有10米左右了。但这10米在常人眼里完全是绝路,因为这里的岩壁十分光滑,连苍鹰和猿猴都没有落脚之处。只有一棵古松长在离洞不远的石缝里。王天梯与钻天云急得险些落泪,要过这条路,就有摔下千丈高峡的危险。峡风猛吹,黑雾狂奔。牟无天问两人:“要是我上去了,你们敢不敢过?”

钻天云说:“只要你伸出一只手,我就能飞过来。”王天梯说:“只要你伸一只脚来,我王天梯就多了一步云梯。”牟无天冷笑:“看我的!”说完,他猛缩身子,伸双臂,弹细腿,如一支响箭凌空飞出,一声呼啸便弹到了古松上,右手抓住树干,双腿向上一卷,牢牢地站住了。三人终于成功地攀上了黄金洞。展现在三人面前的只有两柄锈迹斑斑的青铜剑,一只陶制的虎头壶,还有两具尸骨。三人将东西收好,很虔诚地给老祖宗们磕了三个响头。

当日傍晚,当五个荷兰人全副武装地来到峡中准备登山时,他们发现三个奇怪的中国人不依靠任何东西,壁虎一样贴着高高的崖壁下来了。荷兰人惊呆了!三人下到地面,荷兰人赶忙跑上前去,仔细看了看他们用破衣烂衫包裹着的文物,然后带着非常敬佩的心情离开了奉节。

临行前,他们把自己的探险日记本送给了三位中国奇人,扉页上写着:“我们荷兰有一流的探险队员,有一流的探险设备和技巧,但没有中国人超一流的智慧和超一流的团结协作精神,我们会让世界记住你们的。”荷兰人走了,他们没给奉节带来惊奇和轰动,但是,三个三峡人却给奉节,给整个川东带来了惊奇和轰动!大家纷纷走上街头,想亲眼看看英雄的风采。可是大伙发现,他们心目中的三位英雄,居然一个是瞎子,一个是鸡胸,一个是驼背。

启迪之光

三个残疾人,分别是一个盲人、一个鸡胸和一个驼背,他们不需要任何工具,完成了荷兰一流探险队员没有完成的任务---登上黄金洞。这就告诉我们,就算是在困难的事,只要相信自己,团结合作就能完成。

逃出食人部落

在非洲马里,有个叫斯腾族的原始部落。这个部落里的人非常野蛮。一旦有外族人闯入或本族人犯法,他们就把这些人捉住,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这个吃人部落定居在一个被人们称之为“恐怖坳”的偏僻山坳里。英国有个女探险家名叫索丽玛·杜斯莫。她听说这个部落后,决定去亲眼看看是不是真的。

1895年8月,索丽玛带了四名阿巴若羌族人和一名伊勒作克族的翻译,同时还带了一些必备药物和小礼物就上路了。一路上他们遇上了不少的野兽毒蛇,走过了许多泥潭沼泽,翻山越岭来到了使人闻之色变的“恐怖拗”。

六个人先在山坳边的树林里对“恐怖坳”进行观察,发现坳里静悄悄的,一点响动也没有。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进“恐怖坳”,却没看见一个人。索丽玛明白,越是这样就越可能潜伏着危险。但她向来胆大,仍挺着胸脯继续走,其他五个人惴惴不安地跟着。

刚走到山坳中心,突然,一个身穿黑色外衣的男子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个子修长,五官端正,身体强壮有力。索丽玛他们停住脚步,那男子用冷酷的目光盯着他们,嘴里发出一声奇怪的长啸,似猿啼如虎啸。索丽玛等人听了不由得毛骨悚然。

这时,不知从哪里冒出许多像那男子一样打扮的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大群,只是那男子腰间比他们多一条红腰带,翻译说那个男子是斯腾族的首领。他们把索丽玛等人紧紧围住,眼里充满了敌意,这些人有的拿着石块,有的拿着木棍,也有人拿着尖刀。首领“叽哩哇啦”地叫人把他们六人捆起来,每人绑在一棵树上。此时天已经黑了,斯腾族的男女老少赶集般地来到绑着外来人的林子里。他们点起篝火,又唱又舞。折腾了一阵后,首领站出来,狂欢的人群马上静下来。首领又“叽哩哇啦”地说了一些话,翻译告诉索丽玛,首领说要杀掉他们,举行烤肉会餐。

斯腾族首领刚说完,就有六个拿刀的壮汉跑到他们面前,索丽玛见了差点晕过去。这时,首领搀着一个老妇慢慢走来,想是来做用刑前的视察。当走到索丽玛面前,索丽玛发现这老妇身上长满了脓包,索丽玛知道这是疮,看情形,这老妇应该是首领的母亲。

老妇走开后,那几个屠夫又上来了。索丽玛连忙叫翻译对他们说,她会医治那老妇的脓包。翻译把话传给那男子,那男子一听,似乎很高兴,挥手叫屠夫们退下,松了索丽玛的绑。索丽玛就用带来的药替老妇人擦上,片刻那些疮就愈了大半。首领很高兴,他不但放了索丽玛,还用好菜好肉招待她。当索丽玛看到摆上来的菜肉都是人的手指脚趾时,吓得她手都抖了,恶心的不行。

任索丽玛怎么要求,那个首领都不肯放其余五人,并一定要索丽玛喝了这五人的血汤再走。索丽玛知道让他放人是不可能了,就求他宽限一天,首领答应了。

深夜,族人们都回去休息,只剩下两个看守。索丽玛趁两个看守人不在旁边,就溜出去救同伴。她带了把匕首,摸索着来到那片树林。由于人生地不熟,她一脚踏空,掉进一个土坑里,一股腥臭味扑面而来。索丽玛用手一摸,啊!里面全是吃剩的人头和肚肠。她吓得连滚带爬逃出土坑,战战兢兢地来到绑人的地方,看见那两个看守正在火堆边啃烤肉,而她的同伴神情沮丧地耷拉着脑袋。

索丽玛沿着树荫悄悄地接近同伴。两个看守好像发现了什么,起身朝索丽玛藏身的树荫走来。他们张望了一会儿,搭上箭“嗖”地向她射来,索丽玛急忙趴在地。只听前面灌木丛中发出响声,接着滚出一只受伤的獾,那两人过来捡起就走了。

索丽玛喘了口气,俯着身子蹑手蹑脚地来到阿巴若羌人的后面。五个人发现了索丽玛,惊喜不已。索丽玛用匕首割断绑着他们的绳子,但如何逃出去又成了问题。如果六个人就这样逃走,肯定会被这两人发现,再被捉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想成功逃跑,只有把这两人除掉。但怎样除掉才能不让他们发出声音呢?

索丽玛想了会儿,她让同伴们假装仍绑着,然后她走到那两个看守面前说来与同伴告别,让那两人带她到同伴面前。趁他们不注意,大家一哄而上,将两人捆住并塞上嘴。然后,一行六人才放心地向山坳外逃去。一路上,他们跌跌撞撞,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出了吃人部落。尽管差点死于吃人部落之手,但索丽玛还是很高兴,因为她毕竟亲眼见到了这些野蛮人是怎样吃人肉喝人血的。

启迪之光

索丽玛探险食人部落,虽然差点被吃掉,但是,最终她用自己的智慧,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并且成功地逃出了吃人部落。这种勇气确实令人敬佩。所以,我们做事也要善于动脑,不要仅凭一股冲劲盲目行事。

人类首次登月

1969年7月16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这一天,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担任登月飞行的三位宇航员是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考林斯,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时间是美国东部地区夏季时间上午9点32分。离发射时间还有3小时7分钟,一辆面包车把三位宇航员接到了发射中心。在发射前两小时零5分,他们到达发射架下,立即乘电梯升到一百米高处,来到指令舱门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入了指令舱。

此时,整个发射工作都按照预定方案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倒数9秒钟,装置点火。倒数7秒钟,呼的一声,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向下喷出一股巨大的火焰。倒数4秒钟,发动机全部工作。“5,4,3,2,1,发射!”

一声巨响,火箭喷着橙色火焰和云雾爬向高空。飞船压力巨大,宇航员们卧在躺椅上看着仪器,感到很不舒服,他们得挺过这段难受的时间。

火箭以每小时9600千米的速度直指长空,冲出了大气层。在离地面64千米的高度,发动机熄火了,第一级火箭完成了它的使命,自动脱离飞船掉落下去。第二级火箭立即开始工作,把飞船带到了160千米的高空,使速度增加到24000千米。当第三级火箭启动后,把飞船速度提高到每小时的40000千米,“阿波罗”窜出地球轨道,登上前往月球的航程。

三位宇航员不断地检查他们的方位和飞行航道的角度,不断纠正角度的偏差。他们还不断和地面指挥人员进行无线电通话。

7月19日,起飞后的第三天下午,“阿波罗”飞近月球。三位宇航员又进入一个新的紧张阶段,他们穿上太空服,准备进入月球轨道。电视摄像机开始工作,播送宇航员在飞船内的操作情况。

不久,”“阿波罗”飞到月球的背面,飞船与指挥中心的联络立即中断,飞船上的三位勇士独自在月球背面进行着困难而危险的工作——为了跟月球的引力平衡,他们必须让高速飞行的飞船减缓一些速度。

他们首先必须把飞船掉过头来,然后在服务舱内点燃一台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必须不多不少正好燃烧6分钟。如果这台发动机发动不了,那飞船就不会进入轨道,而是退向地球返航;如果它燃烧时间超过了,飞船就会在月球表面上撞毁!

地面指挥中心的所有人员焦急地等待着飞船上传来的信号,时间一分一秒缓缓流淌,指挥大厅里鸦雀无声,三位宇航员生死未卜。整整25分钟过去了,突然,无线电传来奥尔德林那镇定的声音,他只说了两个字:“好,好!”“阿波罗11号”安全进入了月球等待轨道!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就要进行人类登月的首次尝试。他俩高兴地向柯林斯道别,爬进了登月舱。

登月舱将载着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脱离飞船主体,进行着陆。脱离主体后,登月舱的代号为“鹰”,飞船的主体称为“哥伦比亚”。“鹰”和“哥伦比亚”将分别与地面联系。在“鹰”登月时间内,柯林斯将驾驶“哥伦比亚”留在月球等待轨道上不断绕月飞行,等待“鹰”重新起飞后和“鹰”对接。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爬进“鹰”后,仔细地检查了所有的仪器和设备,然后按电钮放下登月舱着陆时用来支撑的四只脚。3分钟后,“阿波罗”又飞到了月球背面,通讯又中断了,他们又得独自完成拆离登月舱的危险工作。

地面人员心急如焚地盯着白茫茫的电视屏幕,等待飞船信号的重新出现。突然,耳机里传来阿姆斯特朗的声音:“‘鹰’长了翅膀!”拆离登月舱顺利完成!“鹰”脱离“哥伦比亚”后开始下降,降到离月面16000米后,它开始绕月飞行,这是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对两位宇航员来说,不算太危险,如果出了麻烦,“哥伦比亚”会降下来营救他们。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又作了一系列检查、分析和判断,证明一切正常。于是,他们到了一个重大关头,如果一按电钮,点燃下降发动机,那么以后再发生任何问题,人类对他们就爱莫能助了。两位冒险家义无反顾地按了电钮,点燃了下降发动机。顿时,“鹰”逸出圆形轨道,沿着一条漫长的曲线航道向月面靠近。

登月探险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刻!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目不转睛地盯着仪表,地面人员屏住呼吸盯着电视屏幕。“鹰”越来越接近月面,15000米……10000米……6000米……4000米……2000米……地面的飞行总指挥断然喊了一声:“开始登月!”“鹰”由计算机导航,迅速下降,直指月面!当“鹰”落到着陆点上空时,阿姆斯特朗发现下面是一个巨石环抱的大坑穴,“鹰”将落在这个危险的坑穴中央。他立即进行操纵,用手制导。他以高超的技巧进行导航,使“鹰”躲开了岩石,避免了一次可怕的事故。

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发现7米处有块平地,决定在那里着陆。他们把速度降到每秒1米,“鹰”开始徐徐降下去。这又是一个生死的关头——“鹰”必须轻轻地以精确的角度着陆,要是降落稍有偏差,就可能折断一只着陆脚,登月舱就会侧向一面,那么他们就无法从月球上重新起飞,也没有人能去营救他们!

阿姆斯特朗向地面报告:“我们下降得很好,20米……15米……12米……9米……我们开始沾上了一些尘埃……”

舱内的一盏绿灯突然亮了!奥尔德林叫道:“接触了!”阿姆斯特朗立即关闭了发动机,登月舱轻轻地降落在月面上。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焦急地等待着的人们都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此刻,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却没有丝毫如释重负的感觉,对他们来说,仍处在极其危险之中,他们必须确定:待在月面上有没有危险?“鹰”受到损伤没有?登月舱的站立角度是否正确?如果有任何差错,他们都必须立即起飞返航。于是,他们仔细地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向地面报告了情况,指挥中心终于准许他们在月面上逗留。

两位探险家准备做下一件大事——登月步行。他们向窗外瞭望,仔细观看月面奇景。月球完全是一个灰色的世界,没有树,也没有草,连生物的影子也没有。太阳一动不动地悬挂在黑天鹅绒般的月球上空,照耀着无声无息、荒凉寂寞的月球,这里的白天和黑夜各长达两个星期,太阳在空中走得很慢,所以,这里是一个死亡的、凝固的世界。

奥尔德林向指挥中心报告:“我们这个地区的岩石相当多。形状各异,大小不同。从我这个窗子几乎可以看见各种奇形怪状的小岩石。”他们还看见无数的坑穴,大多数直径1米左右。

两位冒险家此刻激动不已,急着想跨出登月舱,地面指挥中心要求他们登月步行前必须睡一会儿,因为他们实际上很疲劳了。可两人这时都感到难以入眠,他们请求准许他们提前开始步行。

指挥中心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吃了一点东西,这是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顿饭,然后,他们又加上衣服,保护自己免受太阳热、辐射线和可能遇上的细菌的侵害,并且背上贮氧器和其他装置。在他们着陆6小时15分钟以后,两位探险家打开了舱门。

天空黑沉沉,月面上却阳光灿烂。阿姆斯特朗极力想发现一点活动的东西,可是,遍地是尘土、岩石,真是一片不毛之地。但是,阿姆斯特朗说:“月球看上去很友好。”于是,他穿着笨重的太空服费力地走出舱门,准备走下扶梯。

下扶梯很困难,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他的手和脚全都失去了触觉。连扶梯的梯级都感觉不到。奥尔德林站在门口看着他,指点他如何走。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走着,他的心怦怦地跳,梢停片刻,他跨出最激动人心的一步,踩到了月球上。

奥尔德林也下来了。两人试图在月面上行走。最初的几步试走简直令人发笑,他们几乎处于失重状态,缺乏平衡感,不知道自己的脚会把他们带到哪里,他们简直就像醉鬼一样踉踉跄跄。

他们发现月面坚实可靠,抬起脚,可以看见尘土上留下了脚印,脚印浅浅的,只有几毫米深。两个胜利的探险者拣起几块小石子,扔出去,看看有什么结果,石子像球一样蹦到空中。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像两个幽灵一样在这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似飞似走地飘行着。他们搜集了一些岩石和尘土样品,每一块岩石都拍了照,然后放进各种样品袋里,再装进铝盒,准备带回地球。他们还在月球上架起了三项科学实验装置:一台“月震仪”,一个“激光反射器”。这两样东西将永久地留在月球上,供地面的科学家研究月球。

两位探险家在月面上走了2小时31分钟。他们爬回“鹰”里,关上舱门。他们感到筋疲力尽,于是,两人吃了一顿饭,就蜷缩在地板上打盹。

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生活了21小时36分钟。在此期间,在110千米的高空,柯斯林独自在“哥伦比亚”中绕月飞行,这期间他一定是全世界最孤独的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即将离开月球回到“哥伦比亚”。起飞与降落同样危险,也许甚至更加危险——用来发射“鹰”的,只有一台小型火箭发动机。它要把登月舱射出月面,带到两万米高空,然后把它推入月球轨道。如果发动机出了毛病,两人就只能死在月球上,人类无法营救他们,氧气一用完,他们就完了。

地面“指挥中心”下达了起飞命令。指挥人员个个焦急不安,有的人额头上渗出冷汗。奥尔德林镇定地读着逆计时的最后几位数字:“5……4……3……2……1”阿姆斯特朗按下了电钮,登月舱发动机启动了。“鹰”立即开始起飞,把它的底部、支脚和钢板都留在了月面上。“鹰”越飞越高、越飞越快,最后,顺利地进入了月球轨道。“太好了!”奥尔德林欢呼起来。几千名地面人员也拭去脸上的汗水,欢呼起来。“鹰”与“哥伦比亚”在月球等待轨道会合,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实现了对接,三位宇航员又胜利地会合了!

他们把采集到的标本运到母舱上,然后顺着通道爬进了母舱。母舱发动机开始喷射,将登月舱抛射出去。母舱马上就要返回地球了,被母舱甩掉的“鹰”载着两位宇航员扔掉的月面工作手套和安全帽等,仍旧在太空中盘旋。“阿波罗11号”在绕月飞行最后一周——第30周,逸出月球轨道,进入地球轨道。

1969年7月25日凌晨1点50分22秒,“阿波罗11号”终于安全地返回了地球,指令舱大头朝下坠落在夏威夷南部的太平洋海域里。直升机扑上来进行消毒,然后投下隔离服,三位宇航员被迎接到“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岸上等待的人群欢呼雷动,欢迎三位凯旋的英雄。

启迪之光

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斯林三人,他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我们敬佩,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因此,我们要有一颗向那些敢为天下先的人们学习的决心,不向困难低头,将来成为祖国有用的人。

征服魔鬼三角

1971年初春的一天,媒体报道说,美国有位名叫丹尼斯的中年船长想去被人称为“魔鬼三角”的百慕大海域闯一闯,并且将在那里拍摄电视、电影,以揭开这片海域的神秘面纱。百慕大群岛是北美大陆以东、北大西洋中的一组珊瑚岛群,是英国在北美洲的属地,距离美国东海岸约一千五百千米。百慕大群岛其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气候宜人,但它有一个恐怖的名字叫“魔鬼三角”。

这是因为它附近的海域神秘莫测,许多舰船曾在那里神秘失踪,还有许多飞机在它的上空失踪。尤其是在北纬30度和东经130度交叉的三角区海域,更使航海者和航空者闻之色变。

丹尼斯船长决定冒险前往,他的船员闻讯一下子逃个精光。丹尼斯并不气馁,登报重新招聘船员,并为他们办理了巨额保险金。新船员个个都具有冒险精神。他们反复检修船上所有的机器设备,还载上了10条救生艇,每人都配上双份救生衣。丹尼斯与大家共同研究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域的水文气象、资料,足足准备了两个月,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直至当年初夏,才开始冒险之旅。

海轮行驶了几天,离百慕大海域越来越近了。丹尼斯亲自掌舵,吩咐水手经常打捞海中的藻类供他辨认。他不停地在日记上记下天气的变化,粘贴海藻的标本,通过电报将航行中的变化告诉随时跟他联系的美国海洋救险队。这天早晨,天空阳光灿烂,一丝风都没有,海面平静如镜。一位水手打捞上来一大堆马尾藻,跑进驾驶舱,兴冲冲地对丹尼斯喊道:“船长,马尾藻,海里全是马尾藻,我们到马尾藻海了,百慕大就在前面。”

丹尼斯听后,马上让副手驾驶海轮,并在日记上记下进入马尾藻海的时间,他写道:“我们已经进入百慕大海域。今天,魔鬼的脾气特别温和……”正在这时,突然阴风四起,天空乌云密布,海上波涛汹涌,海轮立刻在波峰浪尖上颠簸摇晃,海员们一下子都被搞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丹尼斯把日记本藏在一只密封的木匣里,镇静地掌着舵,静候一切可能出现的灾难。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球形闪电,一个个大火球在海轮甲板上炸开来。有个火球炸着了一桶燃料油,大火立刻在甲板上蔓延燃烧。

丹尼斯拉了一下警报,跳进海轮上的淡水桶里,把全身衣服浸湿,然后冲进烈火,拿起消防瓶奋力救火。船员们纷纷学着他弄湿衣服,扑打起甲板上的火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大火终于扑灭了。海轮甲板被烧得满目疮痍。这时,丹尼斯竖起大拇指,表扬全体船员协同作战的精神。不一会儿,电也不闪,雷也不鸣,海面上又风平浪静了,丹尼斯请大家到船舱里来看一段刚才奋力灭火的录像,船员们看见自己刚才那种认真劲,一个个都笑了。

海轮又向前行驶了两个小时后,远处海中喷出一道乳白色的强光,光束巨大,犹如一条升向天空的银柱,广阔的海面顿时变成银白色一片。这时,负责拍摄的工作人员向丹尼斯报告说:“船长,机器失灵了,噪声特别大!”

丹尼斯马上说:“再拍摄一分钟后,完全关掉机器!”他心里清楚,眼前神秘的白光是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域最厉害的杀手锏,它能引起海水沸腾般地翻滚,引起强大的磁暴,使船上的仪器和无线电装置统统失灵,如果船只不及时撤离,很可能发生船沉人亡的悲剧。他立刻调转船头,加速驶离白光区。但是,海轮刚开出一海里,遥远的洋面上又变得黑气腾腾,远远传来了千军万马奔腾似的喧哗声。丹尼斯立刻打开广播,镇定对船员们喊道:“我们碰上巨大的漩涡了,大家各就各位,无论如何也要冲出漩涡中心,否则,再大的船也逃不了灭顶之灾!”

船员们纷纷穿上救生衣,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丹尼斯努力辨认漩涡转动的方向,终于发现,它是在逆时针方向旋转,就命令启动海轮的两台主机,按顺时针方向与漩涡反向行驶。但是,漩涡的力量太强大了,海轮根本无法与它抗衡。怎么办呢?丹尼斯凭借自己丰富的航海经验,下令将所有备用机都启动起来,将底舱的压舱沙全部抛到海底以减轻海轮的负重,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海轮慢慢地从大漩涡的里圈驶向了外圈,终于逃脱了灭顶之灾。两个月后,人们在美国东海岸迎接凯旋的丹尼斯。当人们看完丹尼斯等人的历险录像,了解了百慕大三角那片神秘的海域后,大家都对丹尼斯那无所畏惧的勇气敬佩不已,他成为了人人崇拜的大英雄。

启迪之光

为解开百慕大“魔鬼三角”的神秘面纱,丹尼斯船长和他的船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一次创举。他们那无所畏惧的勇气着实令人敬佩。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培养勇敢的品质,为自己的成长加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