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12:21:24

点击下载

作者:琚玮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小儿腹泻/琚玮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3(名医教你育儿防病丛书)

ISBN 978-7-5132-4826-6

Ⅰ.①小… Ⅱ.①琚… Ⅲ.①小儿疾病—腹泻—防治 Ⅳ.①R723.1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52822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64405750

      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10×1000 1/16 印张11 字数141千字

2019年3月第1版 2019年3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132-4826-6

定价 49.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社长热线 010-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89535836

维权打假 010-6440575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微商城网址 https://kdt.im/LIdUGr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天猫旗舰店网址 https://zgzyycbs.tmall.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联系(010-64405510)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名医教你育儿防病丛书》编委会

总 主 编 陈永辉

副总主编 琚 玮 王文革

编  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

     卫 利 王文革 王亚君 王素亭

     毛 改 巩治华 李 萌 李瑞星

     吴力群 张 弛 张小华 张俊广

     陈永辉 周 明 郑春燕 班会会

     徐丹慧 郭 薇 黄 莹 黄 浩

     黄 斌 琚 玮 霍婧伟 露 红编写说明“腹泻”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腹泻同样是我国儿童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发病率为201%,平均每年每个儿童年发病3.5次。每个孩子都拉过肚子,每位家长都为孩子的腹泻操过心。有的家长认为腹泻是个小毛病,暖暖肚子,过几天自然就好了,但若孩子严重腹泻时会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或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而致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家长的忽视往往会使孩子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也有一部分家长过于紧张,孩子只要有一点大便偏稀、一天上两次厕所就赶紧上医院,输液、打针,过度医疗,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为了使孩子们能在患腹泻这一最常见疾病时得到正确的处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了解一些腹泻的相关知识,明确其产生的原因、患病后应如何在家中处理以及如何预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相关并发症、中西医防治方法、饮食调养、家庭护理等患儿家长关心的问题。其内容涉及面较广,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希望一册在手,犹如一位经验丰富而又不厌其烦的医生伴随在患儿家长左右。从此,家长在孩子腹泻时不再惊慌失措、小题大做、一天跑几次医院,也不会麻痹大意,贻误孩子的病情。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并引用了许多相关著作及文章,恕未予以一一注明,谨向原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道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8年2月前 言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三十余年来我致力于儿科疾病的临床实践,亲眼目睹了许多家长面对生病宝宝的束手无策以及“病急乱投医”的做法,导致宝宝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最终贻误病情,令人痛心!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萌生这样的想法:将家长培养成孩子的第一任保健医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科学育儿,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旦宝宝病了,能明白是怎么回事,能简单处理,减轻孩子的痛苦,减少去医院的次数,避免过多地服用药物和过度医疗。现阶段,“就医难,看病贵”的情况仍然存在,尤其儿科,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使小儿就医显得更加困难。培养爸爸妈妈成为宝宝的家庭保健医生是一件必要且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但这需要家长付出十分的用心,相信每位爸爸妈妈都愿意并乐意为宝宝“用心”。孟母育儿,曾三迁,我们育儿,无须周折,只要您每天用心学习一点点,宝宝就可少受病痛折磨,少去医院,少服药物。这就是我们编写此套丛书的初衷,从一个家庭保健医生的角度出发,使家长们认识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掌握简单的家庭调养方法,更好地呵护生病的宝宝,预防疾病的发生。愿此套丛书能帮助更多的家长科学育儿,使更多的宝宝开心健康成长。陈永辉2018年1月1日NO.1 到底什么是腹泻1 什么是腹泻

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正常宝宝一般每天大便1~2次,呈黄色条状物。腹泻时会比正常情况下排便次数增多,轻者4~6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有时是黏液便或脓血便。

通俗来讲,腹泻就是指小儿粪便的性状和次数发生了改变,其实就是它的性状由干的变成了稀的,次数由少变多,这个时候叫腹泻。那么,多到什么程度才称腹泻呢?通常24小时之内,如果排便在3次以上,就可以视为腹泻。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有很多孩子正常排便次数就要多于3次,比如很多吃母乳的孩子,便次非常多,可达5~6次。所以医生在判断的时候,要询问病史,如果便次差不多是平时的2倍,我们说肯定是腹泻了。还有,大便性状比大便次数更重要一些,如果是稀便就更说明问题,必须要有性状改变才是腹泻。专家提醒:判断是否腹泻,一看排便次数,二看排便性状。2 腹泻的患病率如何

大眼睛的心心今年1岁半了,从8个月开始就经常拉肚子,而且每次持续时间都很长,每到这时妈妈都得请假带她上医院。这两天她又拉肚子了,大便呈蛋花样。妈妈跟给她看病的医生抱怨:“我这个孩子身体怎么这么差,总是拉肚子。”那么,心心是不是真的比别的孩子身体差,所以患腹泻的次数多呢?

很多年轻的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半岁前很少拉肚子,半岁后添加辅食,就经常会拉肚子。到医院看病发现拉肚子也是小婴孩居多,这是为什么呢?

6个月~2岁婴幼儿的腹泻发病率最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常见病、多发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死亡率也很高。腹泻也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3 什么季节容易患腹泻

腹泻的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的6~9月、10月~次年1月。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便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专家提醒:很多感染性腹泻都是“病从口入”,家长一定注意给患儿洗手,饮食要卫生。4 要注意细菌性痢疾

丽丽今年2岁,从昨天晚上就说自己肚子疼,哭闹。妈妈认为丽丽是吃多了,不舒服,认为拉拉大便就好了。凌晨时丽丽拉了稀便,仍然哭闹,后来竟然发起了烧,妈妈认为孩子可能感冒了,又给丽丽吃了感冒药,可是效果不是很好。到了早上,丽丽拉的大便有很多黏液,还夹有红丝。妈妈带丽丽去医院就诊,大夫说丽丽是细菌性痢疾,要到感染病科留院观察。输了几天液丽丽才痊愈,丽丽妈妈很困惑,不就是拉肚子吗,还让留院观察,大夫还很严肃地报了传染病卡,细菌性痢疾有那么严重吗?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发展成为慢性菌痢,可以反复发作。专家提醒:一定要警惕细菌性痢疾,孩子拉大便有黏液、血丝,伴有发热、烦躁,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5 家长要重视慢性腹泻

宝宝2个月前拉了1次肚子,到医院吃药后基本控制住了。可自此以后,宝宝似乎胃肠特别差,大便明显跟以前不一样,每天3~5次,质偏稀,吃过饭就容易拉,吃多了也拉,稍一受凉还拉。2个月来断断续续就没有好过,孩子越来越瘦。到医院查大便常规也正常,大夫说是慢性腹泻,开了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效果不是很好。后来到中医院,大夫给开了贴肚脐的膏药和中药,并告诉妈妈一些食疗的方法,宝宝才慢慢好起来。什么是慢性腹泻,为什么这么难治?

我们将病程大于2个月的腹泻称为慢性腹泻,常见的症状为大便性状改变或大便量增加,以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表现为水样便、稀糊便、黏冻血便等,可伴有呕吐、食欲不振;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微量元素缺乏;严重者可伴有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慢性腹泻会导致营养不良,严重的话会引起死亡。专家介绍,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有500万~1800万,腹泻已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我国小儿慢性腹泻的病因主要是沙门菌,同时会伴有肠道功能失调。

慢性腹泻是一个多病因、多因素的疾病,其常见的病因有感染、炎症性肠病、乳糖酶缺乏症、食物过敏,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短肠综合征等引起的营养吸收不良。其他还有药物性腹泻、肿瘤、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慢性腹泻。

明确病因对慢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除通过病史、粪便检查、病原微生物、过敏原检测等检查了解腹泻的情况和病因外,近年来随着小儿内镜技术的发展,大肠镜和小肠镜成为明确病因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我们发现慢性腹泻患者的肠黏膜都会有许多特征性的变化,运用肠黏膜活检并结合相应检测手段,常能够明确慢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保证慢性腹泻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为家长,当发现我们的孩子出现各种腹泻症状时,切不可忽视,只有在早期明确诊断,进行正确的治疗,才能将慢性腹泻对儿童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同时,我们也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科学添加辅食,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腹泻的发生,使孩子们健康地成长。专家提醒:对于慢性腹泻,可以用多种治疗方法结合,如中药、西药、外治、食疗等相结合可有满意的效果。6 腹泻的危害有哪些

宝宝3个月前得了一次腹泻,从那以后孩子就很容易得病,不是咳嗽就是发烧,或者食积、拉肚子。最近又发烧了,得了肺炎,住院了,让妈妈很烦心。大夫告诉妈妈说:宝宝上次腹泻后胃肠功能受损,消化吸收不好,抵抗力下降,才会反复得病。那么腹泻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腹泻常可导致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和多种感染。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泻的病因,而腹泻后全身抵抗力低下也可导致感染。常见的有皮肤化脓性感染、泌尿系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静脉炎和败血症。病毒性肠炎偶可并发心肌炎。鹅口疮

腹泻病程迁延或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易并发鹅口疮,尤其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更易,如不及时停药,真菌可侵及肠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中毒性肝炎

腹泻病程中可出现黄疸,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这可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导致中毒性肝炎。腹泻后病情很快加重,出现黄疸后很快死亡。但如及早发现并及时注射多黏菌素、氨苄西林或羧苄西林,多数可治愈。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

腹泻迁延日久,或反复多次禁食,长期热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久泻致肝功能受损,维生素K吸收减少和凝血酶原降低,而致出血。其他

严重脱水时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还有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肠套叠和胃扩张。还可因输液不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钠或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婴儿呕吐护理不周时可引起窒息。专家提醒:家里有腹泻的宝宝,家长一定要注意及时治疗,合理正确养护,让宝宝尽快痊愈,远离各种相关并发症。NO.2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腹泻1 小儿消化道有什么特点

由于小儿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胃酸少,杀菌能力差,病菌很容易闯过胃酸这一关,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小儿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少,不利于食物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2 为什么小儿容易出现腹泻

明明今年1岁3个月,昨天晚上又拉肚子了,今天一早,妈妈带他去医院看病,发现看腹泻的以2岁以下的小宝宝居多,大夫也说,小宝宝最容易发生腹泻,这是为什么?

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的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婴幼儿水代谢旺盛,1岁以内每日摄入及排出的水分占体内总液量的1/2(成人为1/7),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

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量较多,胃肠道负担重,也可导致婴幼儿腹泻。

机体防御功能差。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

肠道菌群失调。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儿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时,或滥用广谱抗生素时,均可使肠道出现病变而致腹泻。

正常菌群的平衡失调,也可导致肠道感染。此外,人工喂养的孩子较母乳喂养的孩子患腹泻的概率大得多,因为母乳中含有大量的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和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汁中虽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常在加热过程中破坏,加之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到污染,故人工喂养小儿肠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小儿。专家提醒:2岁以下是小宝宝腹泻的高发年龄,作为育儿经验不足的年轻妈妈,一定要多了解相关知识,让宝宝远离腹泻。3 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有哪些

小李今天带宝宝去医院看拉肚子,碰巧遇见同事小张也带着宝宝去看拉肚子,而大夫给自己宝宝开的都是双歧杆菌等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给小张的孩子开的却是头孢类的抗生素,这让小李很困惑,都是拉肚子,怎么开的药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大夫说,这是因为引起两个孩子拉肚子的病因不同。那么,引起腹泻的病因有哪些呢?

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二者病因不同。非感染性病因

①生理性腹泻。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小儿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时,便会使小儿发生腹泻。②喂食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由于喂养不定时、量过多或过少,或食物成分不适宜,如过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断奶。③个别小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缺乏),喂食后可发生腹泻。④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感染性病因

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引起,其中以前两者多见,病毒尤为常见。

另外,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由于发热及病原体的毒素作用,使消化道功能紊乱,可伴有腹泻。有时,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可同时感染肠道(主要是病毒)。专家提醒:如果孩子出现腹泻,一定要弄清楚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感染引起的要抗感染;非感染性病因引起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治疗。4 宝宝拉肚子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前面介绍了引起小儿腹泻的各种病因,下面介绍最常见的6种病因:腹泻可能1:生理性腹泻

出生没几天就开始腹泻,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黄色或黄绿色,少则2~3次,多则4~5次,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但宝宝长得很好,也未见瘦弱。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腹泻可能2:喂养不当

过早过多地以粥类或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道功能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或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或改变食物成分,婴儿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道功能紊乱,发生腹泻。腹泻可能3:乳糖不耐受

乳制品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其消化依靠乳糖消化酵素,若缺少这种酵素就无法消化乳糖。有些宝宝断奶后,不再吃奶或奶制品,由于长期“废用”,乳糖酶活性便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低,最终导致乳糖酶缺乏;或者由于宝宝腹泻,损伤了肠黏膜细胞,使之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下降,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饮用乳类便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总称为乳糖不耐症。

另外,还有先天性乳糖不耐症,主要是指从婴儿出生即无乳糖酶。这类患儿无论饮用母乳、牛乳均可导致明显的腹泻。腹泻可能4:秋季腹泻

宝宝秋季发生的腹泻,一般由轮状病毒引起,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轮状病毒致腹泻发病的高峰期。轮状病毒在干燥、寒冷季节容易暴发。由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局部免疫力和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腹泻可能5:细菌性痢疾

当各种细菌兴风作浪时,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就会提高。通常表现为宝宝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由于腹泻,体内电解质紊乱,宝宝脱水严重,因此还会表现为皮肤弹性差、全身无力等。腹泻可能6:腹部受凉

有些宝宝睡觉时会踢被子,或者白天玩闹时腹部露在外面,这样就很容易使腹部受凉。一旦腹部着凉,就会使肠管平滑肌受刺激,收缩加强,肠道蠕动也随之加快,正在进行着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这不仅影响营养物质在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还可造成排便次数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烂状,因而出现腹泻。5 为什么食物过敏会引起腹泻

宝宝7个月了,该添加辅食了,妈妈就给宝宝吃容易消化的蛋黄,可是却发现孩子出现了腹泻,大便呈黄绿色,还夹有血丝。妈妈吓坏了,带宝宝到医院查了大便常规,大夫看化验结果后说宝宝大便中白细胞和红细胞都超过正常值,像是细菌性痢疾。还好接诊的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大夫,他又仔细询问了宝宝的病史,并认真给宝宝做了体检后说不是细菌痢疾,像是食物过敏,让带宝宝查过敏原。最后查出来是鸡蛋过敏,这让妈妈很疑惑,在大家的印象中过敏会导致哮喘、皮炎,怎么还会让孩子拉肚子?

食物过敏所致的婴儿腹泻多在4~5个月添加辅食的时候出现,但也可在1~3岁甚至更大年龄的孩子中存在。大便可以是稀黏黄色或黄绿色,也可以是带有血丝的红色便,后者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常被诊断为痢疾、肠炎。

“过敏”这种概念和现象目前医学上仍了解得很不够,很肤浅,但是与以前相比,近年来对“过敏”已有更多认识,并认识到以往的某些认识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现在认识到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腹泻原因,具体的认识有:(1)既往认为海鲜等蛋白质食物容易引起过敏,目前认识到许多普通食物,如大米、小麦、牛奶、大豆、鸡蛋、苹果、西瓜、胡萝卜等均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添加辅食过程中过敏的原因。(2)过敏是一个过程,一段历程。临床表现有皮疹、腹泻、咳喘、鼻炎等。(3)对某种物质或药物过敏,不一定是长期的,更不是一定是终生的。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过敏多数可在儿童期消失或减弱。(4)由一些食物导致的婴幼儿过敏性腹泻,可以通过仔细调整添加食物的程序,包括不同食物的添加顺序、食物的量、制作,达到脱敏或耐受的目的,进而改善过敏症状。(5)婴幼儿食物过敏的消化系统表现有腹泻,可以是不消化的黏液便,也可有痢疾样血丝便。此外还有呕吐、腹胀、嗳气、腹痛、腹部不适、拒食,时间较长可导致生长迟缓、贫血、精神不振,甚至器官衰竭。(6)食物过敏的相关诊断有(按消化道解剖自上至下) 口腔变态反应综合征、食管炎(多伴嗜酸细胞增高)、胃炎、胃-小肠-结肠炎、小肠-结肠炎、直肠-结肠炎、胸前区烧灼感。(7)临床可误诊为痢疾、细菌性肠炎,或不适当地解释为消化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挑食、咽炎,或咽部敏感所致的恶心呕吐。专家提醒:在孩子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要注意食物过敏性腹泻,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宝宝(如宝宝出过幼儿湿疹,或者父母都是过敏体质者)。6 抗生素也会引起腹泻吗

涛涛1岁半了,这两天开始拉肚子,妈妈这几天很忙,就图省事儿带涛涛到家门口的小诊所看病,诊所大夫在没有查大便常规的情况下就说涛涛是“肠炎”,开了抗生素。妈妈给涛涛吃了两天的抗生素,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拉得更厉害了,而且烦躁,精神差,于是赶紧到医院就诊。接诊的大夫详细询问了病史,结合化验结果,告诉妈妈涛涛的腹泻加重是使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不是“消炎”的吗?为什么还会导致腹泻呢?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肠道菌群紊乱

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这是引起腹泻最主要的病因。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引起肠道菌群失调。Ⅰ度失调是抗生素抑制或杀灭一部分细菌,而促进了另一部分细菌的生长,这就造成了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在组成上和数量上的异常变化或移位,在诱发原因去掉后可逆转为正常比例;Ⅱ度失调是不可逆的比例失调,是在Ⅰ度失调基础上菌群由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Ⅲ度失调表现为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机会菌逐渐成为优势状态。肠道菌群紊乱时益生菌数量明显下降,条件致病菌数量异常增多,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消化吸收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导致AAD。总之,抗生素使肠道菌群紊乱是AAD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抗生素干扰糖和胆汁酸代谢

抗生素的使用,使肠道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多糖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不易被吸收,滞留于肠道而引起渗透性腹泻。抗生素应用后使具有去羟基作用的细菌数量减少,特别是具有7α-去羟基功能的细菌数量很低时,可致鹅脱氧胆酸的浓度增加,强烈刺激大肠分泌,故常继发分泌性腹泻。抗生素的直接作用

抗生素所致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可直接引起肠黏膜损害和肠上皮纤毛萎缩,引起细胞内酶(双糖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某些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是胃动素受体的激动剂,而胃动素为胃肠肽,可以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导致腹泻、肠痉挛和呕吐。婴幼儿胃酸浓度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分泌型IgA较低,补体水平低,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耐受力差,使用抗生素后容易发生AAD。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AAD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其临床症状可轻可重。轻型患者仅表现为解稀便2~3次/日,持续时间短,没有因腹泻而发生中毒症状,该型属于Ⅰ度~轻Ⅱ度肠道菌群失调,易被临床医师忽视。中型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在Ⅱ度和Ⅱ度以上,临床腹泻次数较多,可以合并肠道机会菌感染(如变形杆菌、假单胞菌、非伤寒沙门菌等),大便可出现红、白细胞,值得注意的是该型易被诊断为感染性腹泻而不断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其结果是导致抗生素与腹泻形成恶性循环,病情发展。重型患者在严重肠道菌群紊乱的基础上往往继发有特殊条件致病菌感染(如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临床症状重,表现为水样便,10~20次/日,假膜性肠炎(PMC)大便中可见漂浮的假膜,可伴发热、腹部不适、里急后重。少数极严重者(如暴发性结肠炎)除有腹泻外还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或败血症等,甚至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而见高热、恶心呕吐及肠鸣音减弱,此时胃肠功能衰竭,腹泻可能停止,也可能发生肠穿孔。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严重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抗生素使用时间越长,联合使用的抗生素种类越多,腹泻的发生率越高;高级广谱抗生素的种类越多,引起腹泻的危险性越高;②医疗操作、检查和各种治疗措施,特别是肠道损伤性检查、治疗措施越多,AAD发生的机会越大;③大便常规及普通培养的非特异性可使本病早期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或菌痢,若继续使用原先药物或加用针对杆菌的抗生素可使腹泻加重。此外,是否继发病原感染及何种病原感染也是决定AAD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专家提醒: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是最好的选择用药,可是对于非细菌性腹泻,不仅没有任何的帮助,还可能会加重病情。宝宝拉肚子,一定不能图省事就去小诊所吃消炎药,要到医院找专业的儿科医生看病。7 导致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有哪些

感染性腹泻主要是指致病微生物随着被污染的食物、水或喂养的器皿进入胃肠道,由于小儿全身免疫及消化道局部免疫均呈低下状态,不能有效抵御病原菌的侵入而造成腹泻。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有以下几种:细菌性腹泻(1)大肠杆菌:引起小儿腹泻的大肠杆菌主要有3种,即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20世纪60~70年代,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几个菌种,如O111、O128及O55等相当猖獗,是当时导致腹泻流行的罪魁祸首。近十余年,小儿腹泻的患者数显著减少,病情也大为减轻,这与人民生活与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小儿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减少关系密切。大肠杆菌肠炎主要特点是水样便。近年来,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有所增加,除散发病例外,常在托幼机构流行,目前已成为引起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2)空肠弯曲菌:这虽是近十余年新发现的一种细菌,但也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原菌。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特点是大便多带有黏液和鲜血,往往容易与细菌性痢疾混淆。这种肠炎也可在托幼机构引发流行。经研究证实,家饲猪、鸡的粪便中存在这种细菌,应引起家长们的注意。病毒性腹泻

引起小儿腹泻的病毒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小圆结构病毒及诺瓦克因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生于秋季,故又称“秋季腹泻”,临床表现以水便为主。

此外,应说明的是:①胃肠道以外的感染,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也可并发腹泻,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②细菌性痢疾及鼠伤寒的主要症状也是腹泻,但这两种疾病属传染病范畴,会在有关文章中加以介绍。作为家长,遇到孩子发生腹泻时应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忘了上述可能性。专家提醒:绝大部分感染性腹泻都是病从口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勤洗手、正确洗手,注意玩具的消毒,远离感染性腹泻。8 小儿腹泻有传染性吗

宝宝今年4岁,从昨天晚上就开始哭闹,还发烧,妈妈认为是感冒了,给吃了感冒药,还是不见好,而且宝宝又吵着说肚子疼,后来开始拉大便,有很多黏液,还夹有红血丝,妈妈赶紧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大夫看过之后让查了大便常规,并很严肃地告诉妈妈宝宝得的是细菌性痢疾,还认真报了传染病卡,让转到传染病医院,还叮嘱妈妈把家里的玩具、餐具消毒。细菌性痢疾有那么严重吗?拉肚子怎么成了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特征。病情轻重悬殊,全年可有散发,以夏季发病为多。

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以下3个途径致病:(1)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匿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进入消化道使易感者患病。(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菌痢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传播,患有菌痢的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痢疾杆菌,带菌的粪便可以直接污染水源、食物、衣服或玩具等,也可通过污染的手经口传染,或通过苍蝇、蟑螂的爬行而污染食物、餐具等传染。

健康的孩子如果喝了被污染的水,或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或饭前没有洗净被污染的手即就餐时,都可能把痢疾杆菌吃进去,从而使小孩染上菌痢,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病从口入”。

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痢疾

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行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1)轻型痢疾: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有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2)普通型:此型具有较典型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达39℃,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此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3)重型: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4)中毒型: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或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休克症状则为休克型,表现为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或无尿,有呼吸困难、咯血的症状,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现脑部症状者则为脑型表现为烦躁、嗜睡、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很快进入昏迷状态,两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慢性痢疾

凡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痢疾,多数是因轻型痢疾治疗不彻底或孩子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寄生虫病等体质较弱所致。这种类型的病儿多无高热,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与黏液便和脓血便交替出现。患慢性痢疾的病儿,因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结核等。

痢疾虽然有多种类型,但对孩子生命有威胁的只有重型和中毒型。如果是在夏秋季节,孩子突然发烧、反复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不论有无腹痛、腹泻,都要想到中毒型痢疾的可能,应急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专家提醒:如果孩子腹泻时大便有很多黏条,夹有血丝,伴发热、腹痛、烦躁,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确诊为菌痢,更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细菌性痢疾传播蔓延。9 中医是怎样认识小儿腹泻的

中医认为腹泻的病位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后,由于小儿脾常不足,受邪则困,运化失健,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升降失职,清浊不分,合污下流,致成泄泻。因此,无论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都影响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从而产生泄泻。故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寒温失调,损伤脾胃之气,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不能运化,则合污而下导致泄泻。因脾恶湿喜燥,湿浊容易困阻脾土,所以有“无湿不成泻”。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系因婴幼儿脾常不足,易于感受外邪、伤于乳食,或脾肾阳气亏虚,均可导致脾病湿困而致泄泻。10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因病机有以下几个方面:感受外邪

中医学认为,感受外邪及气候变化与泄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暑,秋伤湿”,明确指出了感受外邪以及温度、湿度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小儿脏腑娇嫩,藩篱不密,易为外邪所侵,且因脾胃薄弱,不耐受邪。若脾受邪困,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合污而下,则为泄泻。外感风、寒、暑、湿均可致病,盖脾喜燥而恶湿,湿易伤脾,所以有“湿多成五泄”之说。故泄泻虽有多种不同因素,但未有不源于湿者。

夏秋季节,暑气当令,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小儿更易感触而发病。暑热之邪,伤人最速,易耗气伤津,故每致热迫大肠,骤成暴泻;湿胜而濡泻,故夏秋季节之泄泻,多见湿热泻。内伤饮食

乳食不节是小儿泄泻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医宗金鉴·积滞门》谓:“小儿养生食与乳,樽节失宜积滞成,停乳伤食宜分晰,因证调治保安宁。”由于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成泄泻。脾胃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致脾胃虚弱。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易致合污而下,成为脾虚泄泻。脾肾阳虚

脾以阳为运,肾寄命门真火。若小儿禀赋不足,或久病、久泻,均可伤损脾肾之阳。命门火衰,水不暖土,阴寒内盛,水谷不化,并走大肠,而致澄澈清冷、洞泄不禁。盖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职司二便,如肾中阳气不足,则阴寒独盛,故令洞泄不止。

此外,脾虚久泻尚可引起肝气犯脾,出现烦躁易怒、哭而便泄等肝气横逆、脾失健运的证候;如久泻不止,脾土受伤,肝木无制,往往可因脾虚肝旺而出现慢惊风证;脾虚肺弱,肺易受邪,则可出现面色苍白、咳嗽及便溏等证候。

暴泻伤阴,久泻伤阳,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和“易虚易热”的病理特点,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导致气液亏损,常呈现“伤阳”“伤阴”或“阴阳俱伤”的变证。NO.3 我家孩子是腹泻吗1 一般腹泻有什么表现

刚出生2个月的媛媛突然发烧,妈妈以为是感冒了,就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可是孩子的烧还是退不下来,就带媛媛去医院检查。医生通过问病史得知,媛媛这几天有拉肚子的症状,医生说这是腹泻不是感冒。妈妈有些不明白了,拉肚子还会发烧吗?一般腹泻的孩子会有什么症状表现呢?

大部分家长都知道腹泻的主要症状是大便次数多、大便稀。那么除了这两个症状,还有哪些症状呢?

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及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轻型腹泻多为肠道外感染、饮食、气候等因素引起;中、重型腹泻多为肠道内感染引起。肠道内感染性腹泻临床又称肠炎。胃肠道症状

轻型腹泻患儿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数次或十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日大便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较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引起者,大便呈脓血样;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者,大便可由水样转为血性。全身中毒症状

轻型腹泻患儿偶有低热;中、重型腹泻患儿有发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意识蒙眬甚至昏迷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1)脱水:主要为口渴、眼窝及前囟凹陷、眼泪及尿量减少、黏膜及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差、烦躁、嗜睡甚至昏迷、休克等。(2)代谢性酸中毒:临床将酸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轻度酸中毒仅表现为呼吸稍快;中、重度酸中毒表现为口唇樱桃红色或发绀、呼吸深快、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3)低钾血症:主要表现有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甚至肠麻痹,心音低钝,心律失常等。心电图示T波改变,ST段下降,T波低平,出现u波。(4)低钙和低镁血症:低钙血症表现为抽搐或惊厥等;极少数患儿经补钙后症状仍不好转,应考虑为低镁血症,表现为手足震颤、手足抽搐或惊厥。专家提醒:腹泻除了大便次数多、性状稀之外,还会有很多别的症状,尤其是严重的腹泻,症状更是错综复杂,但是如果及时治疗,预后还是很好的,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以免延误治疗,加重病情。2 如何鉴别重型腹泻和轻型腹泻轻型

多为1岁以内婴幼儿。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大便数次甚至十余次,量不多,大便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或泡沫,可混有少量黏液,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好,体温大多正常,偶有低热,无明显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症状。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重型

多为1岁以内婴幼儿,其次为1~2岁幼儿,超过2岁者少见。腹泻频繁,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大便呈黄绿色、黄色或微黄色,每次大便量多而粪质稀,呈蛋花汤样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伴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样液体。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如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或意识蒙眬甚至昏迷、高热或体温不升高,有明显的脱水症状及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及少量白细胞。专家提醒:轻、重型腹泻不难鉴别,家长要高度重视重度腹泻,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会危及生命。3 如何诊断细菌性痢疾

3岁的鹏鹏可爱吃烤肠了,前天妈妈带鹏鹏去游乐场玩,鹏鹏一下吃了6根烤肠,回家就开始拉肚子。昨天一天都没吃进去东西,吃了就吐。妈妈一下急了,今天一大早就带鹏鹏去医院检查,医生给鹏鹏做了便检,报告出来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那么,到底什么是细菌性痢疾?如何诊断细菌性痢疾呢?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症状有哪些,需要做哪些检查?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除婴儿期较少见外,可见于各年龄期儿童,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他季节也可散在发病。因此,小儿在夏秋季发生腹泻时,应想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可能。一般患儿在发病前2~3天内不洁饮食史,或家庭成员中有人腹泻,可能为传染源。

几乎所有患儿首先出现的症状都是发热。发热的高度不定,一般以高热多见。在发热的同时,相继出现胃肠道表现,如腹泻和腹痛。腹泻次数频繁,每日可多达10~30次,但粪便的量不多,典型的粪便为脓性(所谓白痢)或脓血便(红为痢),也可为黏液便;婴儿甚至可仅表现为消化不良性大便。腹痛部位多在脐周或左下腹,为阵发性。腹痛出现的同时伴有便意,排便完毕常又想排便,总有排不尽的感觉,这种情况称为“里急后重”,多见于年长儿,婴儿少见。其他胃肠道症状有呕吐、腹胀、纳食不香,但并非每个患儿都会出现。

如患儿有上述表现,特别是有脓便或脓血便时,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基本无疑。但如无明显脓便或脓血便时,还应作粪便显微镜检查,如见到大量白细胞,或白细胞和红细胞兼有,即可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所以,可疑为急性痢疾时,一定要取粪便做显微镜检查,但仅凭1次显微镜检查无红、白细胞,往往不能完全否定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应再次甚至多次检查以明确诊断。要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还应做粪便细菌检查,因脓血便还可见于其他肠道疾病,甚至非肠道疾病,当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时,即可最后确诊。注意用于做细菌培养的粪便是新鲜的,如存放时间过久,会影响粪便培养的结果,进而影响诊断。

常做的检查有以下几项:(1)血常规: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可有中度升高。慢性患者可有轻度贫血。(2)粪便检查:典型痢疾粪便质稀,量少,呈鲜红黏冻状,无臭味。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便培养可检出致病菌,如采样不当、标本搁置过久,或患者已接受抗菌治疗,则培养结果常不理想。常用的鉴别培养基为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3)其他检查: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为快速检查方法之一,较细胞培养灵敏。国内采用免疫荧光菌球法,方法简便,灵敏性及特异性均高,采样后8小时即可做出诊断,且细菌可继续培养并做药敏试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急性期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大量渗出,有浅表溃疡,有时有假膜形成。慢性期的肠黏膜呈颗粒状,可见溃疡或息肉形成,自病变部位刮取分泌物做培养,可提高检出率。此外,X线钡剂检查在慢性期患者,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袋形消失、肠腔狭窄、肠黏膜增厚或呈节段状。近年来,有人以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验作为菌痢的快速诊断手段,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专家提醒:作为家长不一定都要很清楚地知道这些检查,但是一定要了解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孩子出现类似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检查。4 什么是秋季腹泻

莉莉有一个10个月大的宝宝,平时身体很健康,很少生病。今天早晨却拉肚子了,且伴有流涕和喷嚏。莉莉以为孩子是肚子着凉了,赶紧给宝宝贴了一个“丁桂儿脐贴”,可是宝宝拉的更厉害了,大便稀水样,带有蛋花样的东西,而且宝宝看起来也没有以前活泼了,小便也不多。到医院大夫让做大便常规和轮状病毒检查,结果显示轮状病毒阳性,大夫说宝宝是秋季腹泻,而且有轻度脱水表现。莉莉心想现在是春天,怎么还秋季腹泻呢?秋季腹泻是怎么回事?

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所以也叫秋季腹泻,但是轮状病毒感染春夏季节也会见到。秋季腹泻的易感人群是6个月~3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已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且病程短。成人也可患秋季腹泻,症状与儿童的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一般2~3天即可痊愈。

秋季腹泻的主要临床特点:①全球性、季节性、流行性和自限性。②起病急,病情重,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③感染病毒后1~3天发病,病初几乎都有呕吐,持续2~3天。多数患儿有发热现象,体温多在38~40℃,持续1~4天。病后2天出现腹泻,病程3~4天为极期,大便每日10次左右,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呈花绿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无腥臭味。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腹泻多在病后4~7天自愈;④处理不当会导致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和多种感染,如鹅口疮、中毒性肝炎。5 对秋季腹泻认识的几个误区

面对秋季腹泻这一幼龄宝宝的常见病症,爸爸妈妈有太多的不明白,也常常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秋季腹泻就是菌痢或是由细菌引起的腹泻。

正确认识:秋季腹泻的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是进入秋季后,宝宝特有的一种腹泻。由于暑热刚过,家长还笼罩在夏季传染病特别是中毒性痢疾的恐惧中。宝宝又突然发热、咳嗽、呕吐,之后发生频繁的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达数十次),患儿很快出现脱水、酸中毒的症状,因而很容易被想象成细菌性腹泻或中毒性痢疾。

其实,秋季腹泻主要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因病毒形似车轮而得名。秋季腹泻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腹泻,主要侵犯5岁以下婴幼儿,尤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冬季节是感染高峰期。这种疾病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在欧、亚、美、澳、非各洲也都流行。婴幼儿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物大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汤样稀水便,有恶臭,治疗不当可导致脱水或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发育不良、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

误区二:秋季腹泻是由宝宝饮食不洁造成的,没有传染性。

正确认识:秋季腹泻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有效预防。

许多人不知道婴幼儿秋季腹泻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所以也就不了解怎样预防。其实,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患儿粪便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容易污染环境,有时可造成局部流行。另外,如果照管宝宝的人接触过宝宝的粪便,且没有彻底清洗消毒,又污染了奶瓶、玩具、奶制品等,往往会造成再度、多次感染。轮状病毒还会通过生活用水、医护人员的手和医疗器械等传播。

因此,一定要注意卫生。喂孩子前要认真洗手,孩子的用具、玩具、餐具要经常清洗消毒,奶瓶每次使用清洗后,最好高温蒸煮20分钟;病孩应采取家庭隔离,妥善处理粪便,便器、尿布彻底消毒;宝宝的用具与大人分开,患病宝宝应有专用消毒盛器和消毒锅。

误区三:秋季腹泻不是传染病,没有疫苗。

正确认识:宝宝秋季腹泻有疫苗,但是计划外疫苗,需自费。

我国近两年来开始应用预防小儿秋季腹泻的疫苗,属于自费疫苗,所以多数家长还不太了解,再加上3岁前计划免疫排得很满,因此,宝宝往往没有机会接种此类疫苗。

目前,对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唯一有效手段。该疫苗使用方便、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但由于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获得免疫维持的时间较短,轮状病毒又有A、B、C、D 4个亚型,且相互没有交叉免疫,疫苗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亚型,所以疫苗需要每一年到一年半接种一次,保护率可达75%~80%。(1)接种方法:用疫苗内附的吸管吸取疫苗,送入宝宝口内并使其咽下。应一次服用完,不要分数次服用。疫苗已被调制成适宜婴幼儿的口味,可直接口服,也可以掺入5~10mL牛奶中,饭前饭后服用均可。(2)禁忌证:①严重先天性疾病、过敏史、免疫缺陷者禁用;②一般疾病治疗期、发热者暂缓接种。(3)副反应:一般轻微,个别宝宝可出现反射性呕吐,极个别宝宝可有低热和一过性轻微腹泻,一般不需处理。

误区四:腹泻往往是由细菌引起的,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正确认识: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不但无效,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专家提醒:秋季腹泻虽然起病很急,腹泻的症状也很重,但是预后尚好,家长只要正确认识秋季腹泻,使宝宝得到合理及时的治疗及护理,宝宝就会很快痊愈。6 腹泻脱水是怎么回事

真真妈妈是大学老师,平时喜欢看育儿书,遇到孩子生病也自己当医生。有一天真真呕吐,妈妈估计她在幼儿园吃坏了肚子,就到药店买了些药给真真吃。过了两天宝贝开始拉肚子,妈妈还是坚持在家吃药护理。结果一天后真真发起了高烧,还突然抽筋,妈妈这才急忙把真真送进了医院。医生一看有严重脱水倾向,就马上给真真抢救输液,住院好几天才痊愈回家。

夏天是小儿急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孩子患了急性胃肠炎,不停呕吐、腹泻,家长最着急的就是营养缺乏,可真正的危险并不在此。由于呕吐、腹泻会带走身体的水分,时间太久或腹泻次数太多,就容易造成身体“脱水”。若不能及时补充,将导致电解质紊乱。轻则患儿感到头晕无力,重则造成虚脱,甚至出现休克、昏迷,有生命危险。专家提醒:如果孩子出现呕吐、腹泻,千万不要大意,最好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控制症状,以免“脱水”,造成严重后果。7 什么是食积腹泻

盈盈今年1岁了,身高体重还算在正常范围,可是妈妈总觉得盈盈瘦,总想让盈盈多吃,天天牛奶、蒸鸡蛋羹、炖鸡汤、炖鱼给孩子吃,每次喂饭都是哄着让孩子多吃,可是盈盈却越来越不喜欢吃饭,最近还拉肚子了,拉的大便很臭。到医院后大夫询问情况后,就说孩子是食积引起的腹泻,给开了健胃消食的药,并嘱咐妈妈不要强喂饭。这让盈盈妈妈后悔不已。

食积腹泻通俗地说就是超过了胃肠的消化能力,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进而出现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夹有乳凝块和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腹胀,便前腹痛,泻后痛减,嗳气酸腐,或有呕吐,不思乳食,舌苔厚,指纹滞。主要是由家长喂养过多造成的。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营养不够,一味地喂孩子吃奶、吃饭,甚至强迫孩子多吃。孩子的消化功能本来就弱,过多的食物超过了孩子的消化能力,就会导致食积,甚至胃肠功能紊乱而出现腹泻。专家提醒:中医有“小儿脾常不足”之说,即小儿胃肠消化功能弱。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多喂饭就会长得快、长得高,否则就是拔苗助长。8 什么是生理性腹泻

3个月的亮亮,从出生起就比别人大便次数多,而且偏稀,可是亮亮的食欲、精神都挺好,平常也不怎么哭闹,妈妈就没在意。亮亮的大姑姑一直在北京工作,昨天回来,听说亮亮的情况后就劝亮亮妈妈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妈妈也害怕孩子有什么病,就带亮亮去了医院。医生问完病史后,告诉亮亮妈妈没事,说是生理性腹泻,不需要治疗。那么,到底什么是生理性腹泻?

有些婴儿自出生后,或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加,而且持续时间较久。每天大便少则3~4次,多则6~7次。大便质稀,消化尚可,水分不多,色黄绿,无脓或血。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整个腹泻阶段无发热,虽然腹泻已久,精神、食欲却一直很好,体重、身高及其他方面的发育均正常。说明腹泻并没有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属于病态,故称生理性腹泻。这种腹泻无须任何治疗。

生理性腹泻的5个特点:(1)易感人群: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小儿。(2)年龄:主要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腹泻有好转的趋势。(3)起病特征:新生儿在吃母乳的前几天,大便次数较多,便质较稀。这是因为小儿刚开始进食,胃肠道还有些不太适应,约2周后大便情况可逐渐好转。如果大便持续稀薄,每日4~6次,甚至10余次,以至满月后婴儿大便次数和大便性质仍未见好转,就应引起注意。这种情况大都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小儿,且不受季节和母亲饮食的影响。(4)消化道症状: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呈稀水样,可带奶瓣或带少许透明黏液,常在喂奶后排便;无呕吐、腹胀、腹痛等引起的阵发性哭闹,也无食欲不振等其他消化道症状。(5)其他:除腹泻外无其他异常。小儿精神愉快,反应良好,体温正常,呼吸、心律平稳,体重增加良好。专家提醒:对具备以上5个腹泻特征的小儿,可考虑为生理性腹泻。这种腹泻在4~6个月后,随着辅食的增加,消化功能趋于完善,可不治而愈。9 肠道菌群失调是怎么回事

人体肠道内有很多细菌,但刚出生时,体内是无菌的,在出生2~4个小时后,才会有微生物进入身体定居繁殖。在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皮肤、口腔、鼻腔、咽喉、眼结膜、肠道及尿道等部位,都有它们的身影。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微生物大都生活在肠道里,其中大部分是细菌。据估计,在人体肠道中栖息着500余种,约1014万个细菌。有科学家开玩笑说:“我们身上有个细菌动物园!”

人体内的细菌,有“常驻菌”和“过路菌”两大类。常驻菌,也称原籍菌群,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适应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相当固定的细菌菌群。它们有规律地定居于身体某些特定部位,如链球菌主要在咽喉部,而大肠杆菌则定居于肠道。常驻菌群不同种类之间,与寄生的人体之间、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那么,人、菌如何“相互依存”?实际上,常驻菌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是一个共生体,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将难以生存。

常驻菌帮助人体酵解合成营养素,离开它们,我们就很难维持正常的营养、免疫、消化等功能。细菌寄生在肠道内,利用我们摄取的食物中的某些物质,以及消化道分泌的各种成分作为营养进行新陈代谢,而某些细菌的代谢产物,“恰好”就是我们人类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不能被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却是肠道细菌的好“食物”。细菌“吃”了膳食纤维,将其酵解,产生出供自己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其代谢产物是短链脂肪酸(乙酸、 丙酸及丁酸等),但这些产物对我们人体极为有用,它们可以“抑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所以,胆固醇高者,要多食膳食纤维。再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的代谢产物是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B等B族维生素,以及12612维生素K、烟酸、泛酸、叶酸等;有的肠道细菌能合成天冬氨酸、丙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