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特色的选举制度:人民行动党每选必胜的奥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14:40:59

点击下载

作者:林金圣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加坡特色的选举制度:人民行动党每选必胜的奥秘

新加坡特色的选举制度:人民行动党每选必胜的奥秘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新加坡特色的选举制度:人民行动党每选必胜的奥秘作者:林金圣排版:KingStar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4-01ISBN:9787513906036本书由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总序 “新加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丛书”

人类已迈入新世纪,中国正经历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的意义久远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以“人民的福祉”为愿景,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制度创新”为主要特征,其深度、广度与难度,均超越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次改革,其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回首往事,在过去的100余年里,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法治、公正与文明的现代化中国,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的创立、“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我们的人民进行着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挠的艰难的思想探索与体制重塑。直到20世纪末叶,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今天,坚冰已经打破,方向已经明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构,来铺就通向美好愿景的坚实大道。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重任是思想解放的话,时至今日,36年的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浓厚的思想解放的氛围与雄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将改革引向“深水区”,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制度创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早在2012年11月17号的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就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举措,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必然。

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个伟大的制度建设的过程。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系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工作上的失误的原因时就深刻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也明确指出:“注重制度建设,是这次全会决定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制度的存在,制度文明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和标志。

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对“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理念的强调,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更加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国际社会的各种运行机制,及早具备卓有成效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不管历史多么漫长,文明多么悠久,不论在制度建设还是在其他各个领域,单方面依靠自然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在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同时,必须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与国家的优秀经验。制度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共同结晶。只要我们本着为我所用的方针,对外国的东西进行认真的鉴别与分析,密切结合中国的特点,切实解决中国的问题,不邯郸学步、失其故步,就是可以做到“洋为中用”。

新加坡承中华文明之血脉,汲西方文化之养分,融现代法治之精神、民主之理念,营建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阶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新加坡模式”的“和谐社会”。尽管新加坡是个小国,新加坡模式并不是尽善尽美,我们不可照搬照抄,但其结合了长期增长、政治稳定与传统价值的成长经验,是提升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重要参考。新加坡经验是中国各级官员高度认可并认真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其执政党人民行动党通过议会制度与政府行政制度,把“为民服务”的宗旨与“以民为本”的理念,有效地落实在执政能力上的经验,尤其值得中国共产党借鉴。

当前,建立一个高效、廉洁、公正的国家治理体系,正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艰巨任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出于这种对民族与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顶针智库”在世界未来发展基金会鼎力襄助下,历时有年,编纂了“新加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丛书”,于2015年初春时节付梓。该丛书的作者有新加坡的前国会议员、行政官员,也有新加坡研究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丛书既有作者大量的切身体会与经验,又有专业的理论深度与水平,对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希冀本丛书能够为探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对策与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顶针智库刘鹏辉 博士2015年4月8日长期执政靠什么

我去新加坡之前一直有一个疑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一党执政,但是每过五年社会上就有公开的选举,这究竟是一个民主体制还是一个集权体制?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到新加坡访问了人民行动党中央委员会,终于揭开谜底,并找到了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人民行动党是依靠什么长期执政,又是怎样长期执政的?今后是否会永久执政?一

新加坡有600多万人,人口虽然不算很多,但是一党长期执政,毕竟需要大量的执政资源、社会资源。我去之前心里想,这么一个拥有几万党员的执政党的党中央,怎么都得有一座大楼。去了一看只有一座三层小楼,还得从最靠边的门进去,拐好多弯才到了接待的地方。负责接待的老先生告诉我们,这就是人民行动党的党中央,一共有12个人,办公面积不到两百平方米,还是租的别人的地儿。这样一个执政50年,被外界认为高度有效、集权威权的领袖和政党,怎么就这么点儿人呢?它靠什么执政呢?

老先生是人民行动党的日常接待人员,相当于咱们副秘书长的日常值班。他说,人民行动党不是通过武装暴力夺权,也不是靠宫廷政变,而是通过选举上台的。也就是说,它从第一天获得政权,就是依托民意。李光耀开始就是一名律师,带领一帮律师从事工人运动、工会运动,后来通过参加选举,使自己的政党取得了执政地位。

另外,相比其他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创建者如李光耀等人,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李光耀夫妇都是学法律的,毕业于剑桥大学,其他创始人也大多在新加坡以外的地方受过很好的教育。这与历史上其他高度集权倾向体制国家的领导人非常不同,那些长期执政的领导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从事武装斗争,要么是军人,要么是农民,要么是小知识分子。

新加坡的李光耀取得政权的起点是参加选举,创立的体制类似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一个虚君,虚君在新加坡就是总统。在选举中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可以组成政府,由政府管理社会,政府内阁所有部长都是由执政党党员担任的。也就是说,你要成为部长,前提是你要被选为议员,而议员必须是执政党党员。

李光耀当总理,包括现在李显龙当总理,都要经过这样的选举程序,所有的部长也都是打过选战的。五年一选,相当于每过五年人民就要对他们进行考试,考试及格了,人民行动党就得到了议会多数议席,那就继续执政。至于连续几届没有限制,可以一直执政。另外,如果总理让你做部长,只要选举成功你就可以做,如果选不上那你就退休。

有一天晚上,我跟一名在去年的选战中失败的人民行动党前议员交谈。在他那个集选区,人民行动党提出五个人参加竞选,反对党也提出五个人,如果赢了这五个人都当选,输了就都落选。他们去年在那个集选区惨败,没能当选,这在人民行动党内部算是一个重大挫折。之后他就不做部长了,出来到社会上工作。二

人民行动党人很少,大量选举工作怎么进行呢?

第一,不是靠军队。人民行动党没有军队,因为军队是国家的武装力量,而不是党的武装力量。新加坡军人是不能参加政党的,除非你是国防部长,人民行动党执政了要派你当部长,那么你可以参加政党,而部长以下的次长(就是比副部长更低的事务类公务员)都不能参加政党。这是沿用的英国体制。

第二,也不是靠企业。新加坡的淡马锡是政府的主权基金,相当于国有企业,也是最大的国有投资公司,与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是两个最大的政府基金,但它们不属于政党。这两个庞大的企业属于政府,是内阁管理的一部分,它们的部分盈余纳入国家储备金,同时由总统管理,而总统并不一定是人民行动党党员。所以,人民行动党的竞选不是靠企业或者金钱。

人民行动党没有军队,也没有企业,为什么每次选举都能赢呢?我发现,靠两点,这两点其实在中国经常讲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做得很好。

第一是密切联系群众。人民行动党内的议员、部长每周四或周五都要在自己的选区接待老百姓,从上午八点开始,有时候会接待到凌晨一点。选区里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多了,但是这种接待一做就50年。我有一个朋友是议员,我去看过他的接待,他真是跟每个人都熟,啥事都知道。每个选区就这么几万人,群众有什么事都找议员说,而议员就在竞选的时候拜托大家选他,靠他替大家办事。

据说李显龙也会来接待,这里有政党的一个小活动室。议员做接待时,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小事调解调解就可以解决,更多时候需要指导群众循着法律途径去解决,还有一些问题不一定能够解决,那就安慰他们,跟他们沟通,帮他们出主意。新加坡的议员一般在自己的选区有两万到三万人需要接待,每次接待都有八百多人。议员就摆一张桌子来聊,这个问题聊一会儿,那个问题聊一会儿,也靠这个来听取民意。

第二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行动党办了两件重要的事,第一是办了专门照顾儿童的公益基金,在社区创办低收费的幼儿园。这种基金是大家捐钱办的,与政党的基金没关系,属于公益组织。

另外,人民行动党举办很多工会活动。在新加坡,工会是自由的独立组织。李光耀就是做工会起家的,他曾经对工会承诺:你们要的东西,一旦我执政都可以给你们。在这50年里,他践行了承诺,比如帮助工会支持工友充分就业,为工友提供生活保障等,与工会之间的互动一直很有信誉。工会里有一种平价卖场,就像咱们的合作社,那里的粮食、油等都是最便宜的,这也得到了人民行动党的支持。另外,工会还办了保险公司,为工友解决寿险、保险问题。人民行动党为工会办了这么多实事,工会可以让工人们投票给人民行动党,这是一种良性机制。

还有就是凭业绩。就像王石,他在万科没有什么股份,但是他做董事长快三十年了,董事会为什么选他呢?因为他有业绩,不断的业绩累积使人们更信赖他。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就是通过组织精英的团队和建立高效的政府,形成有效的制度体系。我们看到,那些竞选议员的人都是精英,当选后才能做部长。同时,新加坡有设计得很好的国家治理制度,人民行动党执政后又不断完善这些制度,这样下次选举时就很容易成功了。新加坡50年创造的业绩有:人均GDP全世界排第三,营商环境全世界排第一,新加坡政府还是全世界最廉洁的政府之一。人民行动党的这张成绩单,在它执政27年的时候大家就看到了,所以后来又让它执政23年。

所以说,一个政党的长期执政是可以不靠暴力、谎言、威胁和强制的。人民行动党会不会永久执政呢?新加坡的议员和部长说不会,比如最近这次补选,人民行动党又失败了,那就让别人上,作为反对党的工人党就很强势地来了。

人民行动党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在2011年的大选中得到的公众支持率却降到历史最低,所以他们非常有危机感。他们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与执政的议员年龄差距很大,语言系统完全不一样,思维模式也不一样,这是造成现在支持率降低的原因。于是,崔宪来部长等人非常谦卑地去跟年轻人对话,倾听他们的意见,希望在下次选举中赢回年轻人的心。

他们不认为自己可以永久执政,而认为应该不断适应挑战,赢得选民的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长期执政。如果有一天人民行动党做得不够好,或者已经做得很好,很难更好了,而人们希望更好的愿望是不变的,有可能想换换口味,那么工人党就上去试试,人民行动党可能就下台了。三

再说说执政党的经费和待遇。党中央这12个人花多少钱呢?党中央一年的经费将近500万新元,包括房租、人员薪资,还有一笔预算就是接待,比如我们去了,给我们一瓶水喝,这都得纳入预算。那么钱从哪儿来呢?党费只有一点点,更多是靠议员、部长,他们捐出自己三分之一的收入,大概有两三百万新元,加上党费大概500万新元。党中央的部长都没有公车,从家到办公室得开自己的车。

做部长比一般人有没有更多的经济利益呢?没有。他们应该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以前也听说,新加坡部长的薪资是一两百万新元,所谓高薪养廉,但是要知道这是裸薪,以后是没有退休工资的,如果你不当部长了就一分钱都没有,另外也不会管你的用车和看病。这有点像明星拿片酬,片酬之外都靠自己打理。这样算来,部长们的薪资不算高。他们都是名校毕业的精英,比如同是剑桥毕业,在私人公司工作的同学一年拿一百万新元,当部长的话却只有七十万,这就叫机会成本。因为你是为社会大众服务,所以你要减少三分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讲,部长真是做奉献。再对比香港的公务员,虽然他们名义工资很低,但是退休以后的二三十年国家都会管。所以按劳动力市场的标准算,当新加坡的部长应该是市价的七折。如果以后不当部长了,他们可以去做公司,相当于咱们国企控股的那种,也可以在私人公司当董事,还可以自己去做生意。因为部长是裸薪,以后还得养活自己。

在新加坡的公务员体系中,部长以上的可以参加政党,而常任秘书(即相当于常务副部长)以下的公务员不参加政党。参照英国的体制,公务员、军人、警察中的事务类人员都不参加政党,只有政务类的部长、副部长参加政党。如果以后工人党竞选成功,可以把部长换成工人党党员。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入党程序不是多么严格。比如某次选举过后,发现某个年轻人不错,就会说服他参加人民行动党。他入党后就开始接受培养,通过一套很严格的面试体系,包括心理测试,最后一关就是代表人民行动党出来竞选,选上了就当部长,选不上就该干嘛干嘛。一些人年轻时被选中加入人民行动党,但是后来放弃政党,如果后来选上公务员了,可以再做一次审核。专业团队不需要什么倾向,就如公司员工不需要代表各自的股东,否则公司就乱套了;对于一个执行团队,事务类以下的全部是非党,属于职业技术官僚。

偶尔走进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党中央,我发现世界上的华人地区还有这么一个政党,通过选举掌握政权,通过吸纳民意来为人民服务,凭借精英团队和良好业绩长期执政,而且不以永久执政为目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让中国经济有了30多年的荣景,也很成功,但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中也面临很多挑战,面临未来中国社会如何整合社会政治资源,从而创设更好的国家治理形式的问题。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创造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可以带来很多参考,这也算是我这次旅行的意外收获。世界未来基金会冯仑2015年4月8日引言

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的一个小国,全国面积约714平方公里,人口却有540万,其中74.2%为华裔,其他少数民族为马来族(13.4%)与印度族(9.2%)。因此,它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与多种语言的国家。以土地面积来说,新加坡是亚洲诸国中最小的一个,但在经济上是一个繁荣与先进的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在亚洲国家中名列榜首。

新加坡在1959年以前,还是英国在远东的许多殖民地之一,经济上以转口贸易为主。1959年,随着殖民主义的崩溃,新加坡取得自治,有了一个民选的立法议会,成立只有五年的人民行动党就以压倒性的胜利当政,成立自治政府。在1963年加入由当时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创议的马来西亚联邦计划,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州。但在合并两年之后的1965年,宣布脱离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因此有人形容它是一个怪胎,因为它缺少许多成为一个国家的基本条件。许多人并不看好它能生存,但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它不但生存了下来,还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成就,成了亚洲的奇迹。

新加坡的政治体制是沿袭英国西敏寺式的议会民主体系的内阁制,由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大选胜出的政党执政,组织政府与内阁。但自成立自治政府起就由人民行动党控制了整个议会至今,因此,新加坡被人认为是一个变种的议会民主体系,一党独大的威权国家。

新加坡自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起,就由现在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执政,至今已超过55个年头,可以说开创了单一政党民选政府连续执政最长时间的世界纪录。不仅如此,人民行动党还是一个一党独大的政府,曾经在连续四届大选(1968年至1980年)中囊括了所有的国会议席,并在接下来的七次大选中(1984年至2011年)取得97%的议席,其他的反对党只能取得一席或最多六席。是什么原因使人民行动党可以场场胜利,如此战无不胜呢?而且胜得如此嚣张!反对党为什么不能有所作为?

人民行动党取得了国会中这么多的议席,但它的得票率并不是那么可观,尤其是自1984年的大选以后,得票率成起伏性的升降,并在2011年的大选中以60.14%的得票率创了新低,但它的平均得席率仍旧保持在97%的高位上。反观反对党在过去的七次大选(1984年至2011年)中的平均得票率达35%,并在2011年的大选中达到近40%的新高,却只有区区3%的得席率。这种得票率与得席率失衡的现象,与新加坡实行的选举制度存在什么关系?很多人都以为在一党独大的新加坡,只有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却不知道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的政党有28个之多,难道没有一个有能力来挑战人民行动党,而让它一直一枝独秀与一党独大?为什么这些反对党都无法在一个被认为是公平与自由的选举中,多赢得几个席位?尽管根据民意调查,有84%的人都认为在一个实行民主政治的议会中,有反对党来制衡政府是很重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这些反对党在大选中赢得了近40%的选票。

要回答以上选举的种种奥秘,必须从新加坡所实行的选举制度,以及人民行动党政府在执政后,所采取的选举政治、施政政策与措施中寻找答案!第一章一个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选举制度

新加坡独立迄今,在政治上一直保持了一党独大的特点,这在实行民主选举的国家中,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是什么原因使人民行动党能够连续长期执政,并且在国会中一直占有九成以上的议席?

新加坡所实行的选举制度,虽然是继承自英国殖民宗主国的遗产,但从1988年起,又在原有的多数决制中,增加了新加坡特有的集选区制。同时,为了满足人民希望在国会中有反对党的制衡,让反对党有机会当选,又修改了议会体制,增加非选区议员与官委议员的议席。这使新加坡的选举制度成了一个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选举制度,这个具有特色的选举制度,使得新加坡的执政党一直屹立不倒,从1959年起执政至今。第一节一个备受争议的选举制度一、选举制度与长期执政的关系

人民行动党自新加坡自治以来,能够长期连续执政并在国会中占有97%以上的议席,许多政治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的诠释。中国台湾地区政治学者顾长永的看法最具有概括性,他认为:“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政绩因素,即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统治之下,无论在政治效能与经济发展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另一个是选举的因素,也就是与国会议员选举相关的因素;这包含了选举本身制度上的缺陷,及由人民行动党在执政的过程中所制定与实行的各种能够影响选举结果,对反对党造成障碍的措施与政策。不但让人民行动党控制了所有竞选的资源,并压制了反对党势力的兴起,形成了新加坡只有一群势力非常薄弱的反对党,根本无法与之抗争。”这是一个非常有概括性的看法,为我们点出了选举因素是人民行动党能够长期执政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的选举制度与人民行动党的长期执政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研究选举制度的杨丽慧(Yeo Lay Hwee)认为:“在政治评论者眼中,新加坡的选举制度是存在缺陷的,这是因为它缺少了选择性与有效能的反对党。”因此,杨丽慧认为,新加坡选举制度下缺少竞争者,也就是说缺少一个可供选民选择的反对党,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好选择人民行动党。我们不禁要问,在一个拥有28个政党的小国家,新加坡的人民为什么还会缺少选择?难道是正如政府所经常强调的,我们缺少足够的人才,来组成两个最好的团队来管理国家?因此,所有的人才只能集中在一个政党内?不过,当我们回顾新加坡的选举历史时,不难发现在70年代时,曾有一支势均力敌的强队与人民行动党做过激烈的政治斗争,这种情况为何在80年代后成了绝响?二、英国宪制体制如何成了南橘北枳?

曾经受过英国殖民统治的新加坡,它的选举制度继承自英国,但英国并不是一个一党独大的国家,相反,它是西方国家引以为傲的选举典范。难道说,英国的选举制度在新加坡就成了“南橘北枳”?新加坡国立大学的Rai Vasil教授在评论新加坡的选举制度是继承自英国的选举制时,做出了以下评论,他说:“人民行动党选择了英国西敏寺式的政体,但把它局限在能够确保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上。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在继承殖民政体的同时,达到私己的目的。”

从以上各个学者的评论中我们知道,人民行动党之所以能一直战无不胜,与新加坡所实行的选举制度——一个不断经过修改的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过,单单从选举制度的缺陷方面,不能就新加坡目前的政治状况给出一个完整的诠释!因为许多实行相同制度的国家,并没有出现相同的情况。新加坡独立迄今,在政治上一直保持了一党独大的特点,这在实行民主选举的国家中,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是什么原因使人民行动党能够连续长期执政,并且在国会中一直占有九成以上的议席?

新加坡所实行的选举制度,虽然是继承自英国殖民宗主国的遗产,但从1988年起,又在原有的多数决制中,增加了新加坡特有的集选区制。同时,为了满足人民希望在国会中有反对党的制衡,让反对党有机会当选,又修改了议会体制,增加非选区议员与官委议员的议席。这使新加坡的选举制度成了一个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选举制度,这个具有特色的选举制度,使得新加坡的执政党一直屹立不倒,从1959年起执政至今。第二节选举是公平与自由的吗?

新加坡每隔五年都按期举行选举,平均每次(1968年除外)大选都有七个左右在新加坡注册的政党参选,人民也可以自由投票。但人民行动党照旧每次都赢得大选,并且每次都赢得超过97%的席位,虽然没有同样赢得97%的选票。因此有人提出疑问,新加坡的大选是公平与自由的吗?一、自由与公平,各有不同说法“民主新加坡人”(Singaporeans for Democracy)是一个主要由反对党人组成的政治团体,在2010年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呈报告,指责新加坡的选举有三点不公平:一是没有一个独立处理选举事务的机构,二是实行集选区制,三是不符合国际标准的选举操作。新加坡公开中心(Open Singapore Center)也是一个反对党人的组织,也认为新加坡的选举制度对反对党来说是不自由与不公平的。它们认为在新加坡的政治制度下所形成的种种制度与结构性障碍,造成了一个衰弱的反对党;并使反对党无法在平等的水平上与人民行动党抗争,形成每次一边倒的选举局面,并以1997年的大选作为例子,来说明他们的论点。

新加坡的选举制度与机制,是不是公平与自由的?在2006年7—8月,国际民调机构盖洛普(Gallup)与TNS(特恩斯市场研究公司),曾在新加坡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个自由与公正的选举。这个结果,比民主自由典型的美国还要高出18%。

政治学者从学术层面则持有不同的意见,研究新加坡选举制度的学者杨丽慧认为:“新加坡的选举从公平的角度看存在许多缺陷,这包括偏向于执政党的选区划分与实行集选区制度。此外,还有内部安全法令的实施、对媒体的控制、利用政府的资源来影响选民的决定等措施。新加坡的选举非常具有政治意义,政党之间的互相竞争,给人一种这是一个自由与公正选举的表面印象,让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合法性,但反对党一直没有执政的机会。”换句话说,杨丽慧认为人们把新加坡的选举视为自由与公平的看法,只是给人的一种表面印象,实质上它又是一个怎样的制度?

中国政治学者萧功秦把新加坡的政治模式称为“选举权威主义”,他说:“人民行动党牢牢控制了选举局、高等法院、传媒机构与国家财政拨款机构,通过这些机构来影响选举投票的方向,因此选举并不是公平与公正的。”萧功秦教授认为实行威权统治的人民行动党政府,控制了所有会影响投票的机构,因此,这不是由一个独立机构主持的选举,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Raj Vasil教授则从选举的目的看,他说:“人民行动党选择英国西敏寺式的议会政体,但把它局限在能够确保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上,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在继承殖民地政体的同时,达到私己的目的。”因此,新加坡的选举制度虽然是继承自殖民宗主国的英国,但它的重点是要确保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英国制度所含有的民主的精神就成了次要或不重要的因素了。另一方面,英国所实行的单选区相对多数决制的选举制度并非没有缺点,这个制度的特点是“赢者通吃”。虽然这个制度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但它的公正性,尤其是席票比例严重失衡及缺少代表性的缺陷,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因此,新加坡不但继承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制度,还摒弃了它的主要精神,新加坡的选举制度还是公平与自由的吗?二、自由与公平的衡量标准

评论一个制度是否公平与自由,如果单凭个人的价值观与信念,本身就不是一个公平的做法,那么衡量一个选举制度是否公平与公正有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一个研究选举制度的国际组织——国际选举制度基金会(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lection Systems, IFES),为公正与自由选举列出了以下12种条件,作为衡量的标准。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选举,才能被认为是一个公正与自由的选举。这些条件包括:(1)选举应由一个中立组织主持并定期举行;(2)选举活动应是有效率与中立的;(3)选民的登记与投票是公正、依法的,可供检查及方便的;(4)候选人可自由地进行公平的竞选活动(这包含可以在全国进行,及有一个自由的媒体);(5)人民享有结社、言论与信息流通的自由;(6)选举结果的有效验证;(7)民主思想的社会教育;(8)政府与政党的分体;(9)负责的选举官员经过适当培训,有效率的投票程序与及时的选民名册;(10)优良的参与选举活动行为;(11)申诉的有效处理与管理;(12)对选举权的限制,如国家与社会安全,公共卫生与道德,应依法处理。

新加坡的选举制度与选举政治是不是公平与公正的,我们当然可以用以上条件来进行衡量。第三节选举是民主的核心指标一、选举不是代议民主的全部

选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衡量一个政体是否为代议民主的核心指标。换句话说,选举是建立一个民主政体的基础。因此,政治理论家认为,没有一个自由的选举就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民主政体。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认为,选举就是代议民主的全部。这是因为统治者是经过被统治者投票同意,代表被统治者实施统治。为了确保统治者能充分体现和代表被统治者的利益,除了选举投票外,被统治者还必须具有游行请愿、民意调查、自由结社、言论自由与全民公投等基本人权,来对统治者表达他们的意愿。

虽然选举是民主体制中一个最具体的表现,但要了解选举制度与民主的关系,首先要对选举制度的定义有一个明确的诠释。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的景跃进认为:“选举制度的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选举制度,按英国《政治学百科全书》的解释是指向候选人和政党分派公职。而广义的选举制度,还包括选举的政治原则、选民资格的规定、候选人的产生方式、选区划分、竞选活动、投票方法及选举争议的解决等内容。为保证选举的顺利进行,还必须制定选举法及相关规定,以规范选举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行为。”

台湾铭传大学张世荧教授认为,选举是落实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制度设计,亦是民主国家的主要特征。因为通过定期选举,方能给人民提供一个制度性的政治参与管道,并让统治者的权力,取得合法性与正当性。

根据政治理论,民主政体里政府的权力是来自被统治的人民的同意,它是通过一个自由与公平的选举方式来表达人民对政府权力的同意,选举是民主政体的基础机制。选举因此被认为是选民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及把这些意见转化成结果的方法。二、制度设计并不是为了实现民主的制衡

新加坡的选举在体制上是否体现了民主精神?杨丽慧(Yeo Lay Hwee)在介绍新加坡选举制度的论文中说:“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人并不热衷于民主的信仰,虽然他们了解某些合法性委托的重要性,但更相信一个有效率与能为人民解决问题的政府,比一个按民主制度所产生的制衡力量来得更重要。”因此,在选举制度的设计与功能上,并不是为了实现民主制度的制衡力量,而是以能够让执政党长期执政为目的。

德国政治学者Aurel Croissant教授,用东亚与东南亚国家的选举历程与制度的计票方法,从选举的代表性、政党系统的整合及统治能力等三个方面来做比较,发现新加坡的民主成分显然比其他国家来得逊色。这是否表示新加坡在制度上的不完善,还是有其他原因?新加坡在经济发展与政府的治理上,比其他国家遥遥领先,却在民主成分上相对落后,是制度的原因还是其他因素?

要评价一个选举制度是否符合最基本的民主,首先是看它是否符合“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选举原则,及任何一个政党得百分之多少的选票,是否能得百分之多少的议席。换句话说,国会中的席票比例应成正比。但新加坡所实行的集选区制,“赢者通吃”的选举制度及国会中席票严重失衡的情况,根本无法体现选举的基本原则。

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与信息传播的普及,新加坡人民对民主的诉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选举的民主性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最近一次大选(2011年大选)的结果证明了这个说法,这个被誉为“政治分水岭”的结果,也说明了选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新加坡的政治与大选在未来会有什么变化?能从本书的分析中看出它的端倪吗?第四节选举制度的抉择

目前,世界各主要实行民主选举的国家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名称各异。各国由于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政治环境,在选举制度的设计与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国家,也可能由于政治环境的变迁,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选举制度。一、评估选举制度的维度

政治学者阿伦·李帕特(Arend Lijphart)认为,要对目前在世界各国所实行的不同选举制度进行分类,必须从选举制度的各个不同维度(Dimensions)的角度来进行。他从自己于1945年至1990年间,所选择的27个国家所实行的70个选举制度的分析中,得出以下结论。李帕特认为:“在研究选举制度的专家中,都有较为广泛的一致看法,他们一般认为,从选举结果的比例代表性,以及政党制度这两个主要结果来看,选举制度最重要的两个面向是选举公式和选区规模。”

李帕特根据选举规则之间的差异,将选举制度分为以下三种:(1)相对多数及绝对多数决制(Plurality and Majority Formulas)(2)半比例代表制(Semi-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3)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随着选举制的发展,晚近政治学者诺瑞斯(Pippa Norris)将混合式列入,选举制又分成以下三种:(1)多数决制(Majoritarian Formulas)(2)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Formulas)(3)合并制(Combined Systems)

除了以选举规则之间的差异来区分外,也有学者以选区规模作为区分的基准,它对选举结果有非常强烈的影响力。因为选区的规模越大,选区应选出的名额就越多,而选举的结果则越接近比例代表性。学者塔格培拉与苏加(Rein Taagepera&Matthew Soberg Shugart)将选区制度分为:(1)单一选区制(Single-Member Districts)(2)复数选区制(Multi-Member Districts)

要区分各种不同的选举类型,除了选举公式与选举的规模外,还必须考虑其他维度,这包含当选门槛的设定、议会的规模、选票的结构、选区名额的配置、议会选举与总统选举的差别,及关联式政党名单并联的可能性等,都能产生影响,使选举类型变得复杂与多样化。尽管如此,大多学者都同意将选举制度基本上分为以下三大类,在这三大类下又分成许许多多不同的类型:(1)多数决制(Plurality and Majority Systems)(2)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Systems)(3)混合制(Mixed or Hybrid Systems)

根据以上分类,新加坡的选举制度,如果按选举规则区分是属于多数决制的一种。不过新加坡又从1988年起实行集选区制,因此,如果按选举规模来区分,则包含了单一选区与复数选区两种制度。二、历史遗产还是保留对己有利的制度?

在这么多选举制度中,当政者又如何选择与设计一个适合自己国家的选举制度?选举制度在简而言之的意义上,虽然只是一种计票的方法,但不同的制度往往会选出不同的结果。这个结果可以对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党的体系,甚至是人民的权利造成不同的影响。选举制度的抉择与设计虽然源于宪法的规定,但也受到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与个人偏好的影响。

中国台湾地区政治学者王业立认为:“一般来说,一个国家选举制度的抉择与设计,通常是反映出该国历史的遗产、国际社会化的程度、政治文化,及当时国内政党或政治精英个人的意识形态、偏好及理性抉择后均衡的结果。”政治学者江大树也认为:“不同的历史背景,在制度设计上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国家,也可能因为政治环境的变迁,而采用不同的制度。”

选举制度的机制是让选民有机会用制度的特性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因此采用什么制度对选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有些制度可能会使选民的意见无法充分表达,甚至出现歪曲的结果。说采用相同类型选举制度的不同国家,在实际运作方面如果有差异,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制度在实行时还会涉及其他因素,如计票公式、选区规模、选票结构等,使选举制度更加复杂。此外执政者对选举政治的操作因素,也会使选举制度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因此,研究一个国家的选举制度应结合选举政治的研究。

选举制度一经采用,占有优势的执政者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不希望也不愿意改变现有选举制度。因此,在选择选举制度之前,除了要谨慎评估各种制度的特点,确定这个制度的自由与公平的因素可以得到保证之外,还要有一个完全独立的机构来执行与改正制度的缺点。

另一方面,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制度,不能单单以一个方面作为出发点,必须有多方面的考量。中国台湾地区学者吴振嘉认为选举制度的设计与评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政治稳定,二是分配的比例性。这两个考量因素对新加坡的选举制度与选举政治尤其重要。

政治稳定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不会因为选举的结果产生动乱,造成政治的不稳定,使当选者有机会施展治国的理念与方法。政治稳定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绝对重要的,因为没有政治稳定就不可能有好的建设与经济发展。而分配的比例性指的是在选举结果的席票比例分配上是否产生偏差,有过度代表或过度不成比例代表,造成得票率与得席率不成比例的情况。得票率与得席率如果不成比例,就会造成选举不公平与违反票票等值的基本原则。

新加坡的选举制度采用的是相对多数决制,根据诺瑞斯(Pippa Norris)统计,在世界上实行选举制度的191个国家或地区中,只有54个目前还在使用这种制度选出国会议员,约占这些国家的28%,它们大部分是英国的前殖民地。根据何俊志(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选举与人大制度研究中心副主任)的研究,这种选举制度由于它的席票比例百分比的失衡,“在20世纪后期向民主转型的国家中,几乎没有一个国家采用过这种制度”。换句话说,这种殖民地的遗产已不符合现代民主潮流。是什么原因使新加坡仍旧在实行这种制度?

选举制度只是选举政治的一部分,选举政治的研究则是指在更大的系统或范围内来研究选举活动。如果我们把研究只局限在制度的层面上,根本就无法合理地解释目前新加坡的情况。因为世界上有50几个国家和地区也实行与新加坡同样的制度,却没有出现与新加坡一样长期一党独大的情况。这是因为任何制度在不同的环境下,由不同的人操作,所得出的结果都不尽相同。人们的实际行为比抽象的法律条文和僵硬的条例规定来得灵活和丰富,更不用说法律规定的空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灰色地带,让人有机会合法地操纵。在这个意义上,选举政治的视角将能为我们展示许多选举制度与选举法律无法提供的政治操作。这些政治操作往往令改变选举的结果。这些选举结果可能不能代表一大部分人的意愿,正如新加坡目前的政治形态就无法反映约四成人民的意愿。第五节本书所要探讨的问题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迄今,在政治上一直保持了一党独大的特点。这在实行民主选举的国家中,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是什么原因使人民行动党能够连续长期执政,并且在国会中一直占有九成以上的议席?本书希望通过人民行动党与选举制度之间关系的探讨,来回答人们经常提出的以下几种问题:(1)人民行动党能够在每一次大选中囊括几乎所有的国会议席,是由于新加坡所实行的相对多数决制选举制度的结果?这个结果使新加坡成为一党独大的政治形态?(2)反对党经常指责新加坡的选举并不是自由与公平的,有些学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但民调显示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是自由与公平的。新加坡的选举制度与选举政治,是不是公平与自由的?(3)目前新加坡的反对党都是一群弱小且缺少人才的小党,因此无法在大选中与人民行动党较劲,从而形成一种一边倒的局面。这是反对党本身的问题,还是如学者所说反对党的前途取决于执政党?(4)新加坡目前实行的选举制度被认为是有缺陷的,如何使选举制度在它的代表性方面更加公平与合理?有什么改革的建议可以实行,以此来实现另外40%人民的愿望?

本书根据新加坡过去55年(1959年至2014年)中的宪政发展历史进程,及每一次国会选举中人民行动党所采用的策略与方法,探讨选举政治在新加坡一党独大的政治形态中所起的作用。在研究新加坡的选举制度时,本书从历届大选的文献资料中,分析每一次大选时人民行动党所采取的竞选策略、所实施的政策,如何应对竞选的课题,如何影响了人民的投票倾向,人民行动党又如何从这个选举制度的缺陷中获益,又如何进一步在这个缺陷的基础上变更与创新,变本加厉使它成为竞选的工具。此外,人民行动党的“生存政治”威胁心态、“恐惧政策”及每次大选时的政治与经济气候,又如何影响人民对人民行动党的支持或反对,及影响它的得票率?

人民行动党在国会中拥有绝大多数席位,它可以任意修改宪法、选举法与实施各种有利于执政党的政策。而且,负责选举事务的新加坡选举局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政府的组织。此外,有些政策的实施,如选区的划分、分区计票、非选区议员与官委议员等政策,会不会阻碍与压制反对党的成长,使反对党不能在选举中取得更多席位?通过对这些政策的分析,可以找出反对党势力之所以衰弱的原因。

为了从个案中推导新的理论,我们对每次大选的个案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寻找客观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反对党认为种种阻碍他们取得议席的所谓制度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及反对党本身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相关结果。第二章翻开选举的历史,抚今追昔新加坡人民对人民行动党的支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政府所推行的政策、大选时的政治与经济形势,以及反对党实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虽然如此,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我们如何从历届大选的选举制操作与所推行政策的变化中看出其中的端倪?第一节政党的兴起与没落一、殖民统治者以退为进,促成政党的成立

一个国家选举制度的类型、地位与作用,与该国的政党制度互相影响,而政党只有通过选举的操作与运行,才有机会上台执政。因此,选举不仅是政治精英取得政权的过程,更是政党政治势力角逐的平台。

一个国家政党体系的形成与该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因此,要了解新加坡的选举制度,首先必须了解它的政党兴起的过程与发展,看它是怎样从百家争鸣到唯我独尊的。

新加坡自1819年由英国人莱佛士爵士(Stamford Raffles)登陆,把它建设与发展为一个转口贸易的港口,并在1824年把它变成英国的殖民地以来,一直作为英国在远东的转口贸易站及英国的海峡殖民地之一。在殖民地统治下主要的人口是来自中国与印度的劳工,不可能有任何形式的政治活动与政党组织。这种只有经济没有政治的状态,一直维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占领这个殖民地长达三年零八个月之久,新加坡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统治下,民不聊生,更不被允许有任何形式的政治活动存在。只有由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运动激起了民族主义的发展,及政治意识的提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英国人很快恢复了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英国人在日本侵略时无法保护新加坡,在日本战败后却很快就回来了,这个举动激起了新加坡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意识。在日本人的残酷统治下,新加坡人民尤其是许多华人,为抗日与保卫新加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英国人号称“攻不破的要塞”的新加坡更在受围攻一星期后沦陷投降,不仅贬低了英国人的形象与威望,而且强化并助长了人们反对殖民主义的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新加坡的人口以华人为主,在中国发动推翻清朝统治活动的革命者,也在新加坡设立基地进行宣传与募款,这也增强了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政治意识。

对英国人的威望与优越地位的破灭,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在他的回忆录中有很深刻的看法,他说:“英国人的霸权本来是建立在优越的科技和组织上的,因为多数亚洲人相信英国人天生优越的神话,并以为要向英国人挑战是不明智和枉费心机的,使这种霸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可是现在竟然有一个亚洲民族敢于抗拒英国人,并粉碎了上面所说的神话。”虽然说人们相信英国人天生优越是出自英国人自己的宣传,日本人打败英国人却是军国主义扩张的祸害,日本人对新加坡实行残酷的统治,才激起了民族主义的兴起,成为后来反抗殖民主义的基础。

另一方面,马来亚共产党虽然与英国人联手抗日,却在战后成为英国人要消灭的对象。英国殖民地政府在1948年,为了对抗马来亚共产党的威胁实施了《紧急法令》,发起了大查封、大逮捕及大镇压等行动,激起了人民对殖民地政府的不满与憎恨。加上这时候东南亚各国反对殖民统治、要求独立的活动风起云涌,助长了新加坡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意愿。“英国殖民统治者在风起云涌的世界性民族主义的反殖民统治运动和要求独立自主浪潮的冲击下,了解到殖民主义的末日屈指可数,为了缓和逐渐高涨的反殖民地运动,同意在新加坡实行一个有限度的地方政府并成立立法议会。”这个做法有效地延缓了反殖运动的浪潮,也延长了它的殖民统治,因为人们转移了目标去争取几个非常有限的立法议会的议席。历史学者杨金华(Yeo Kim Wah)认为:“这种做法促成了一些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到过外国的留学生,成立政党以参加立法议会的选举。”

英殖民统治者的做法,使得新加坡开始有了政党组织。杨金华认为:“在这时促成政党的成立有两个主要的因素,一个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侵略东南亚国家(包括新加坡),打破了英国殖民统治者在新加坡人眼中的优越地位,加强了人们的政治意识;另一个因素是英国人希望通过民主的方式将政权和平转移,因此鼓励人们组织政党参加大选。”但作者认为,英国人的做法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那就是要继续维护殖民统治,希望通过选举的方式,使本地人民参与政治,借此来消除马来亚共产党的反殖民主义运动对当地人民产生的影响。二、新加坡政党的兴衰

目前,新加坡注册的政党有28个,其中有一半政党是从未参加过选举及没有组织活动的冬眠政党,而参加过选举的政党中有三个只参加过一次。因此,如果以新加坡的人口与面积来看,新加坡应被列为多政党的国家之一。但如果以政党的活跃程度来看,新加坡的政党数目不能说太多。虽然在新加坡要成立一个政党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有至少10名党员,并不是以共产主义为政纲,就可以向社团注册局提出申请,成立一个新的政党。

从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情况来看,新加坡第一个政党——马来亚民主联盟在1945年成立,到2014年,已有69年的历史。在过去的69年中,先后成立的政党超过50个,平均每一年半就有一个政党成立。但目前仍保持活跃的只有11个。其他的不是成为历史性的政党,就是处于冬眠状态,只保留了注册政党记录,但事实上已不复存在了。因此,从记录上看新加坡可以说是政党林立,实际上许多政党都是有名无实的点缀。这说明了反对党实力的薄弱与人民行动党能够长期执政的原因。

根据人民行动党的看法,新加坡的反对党只有两类,一类是“建设性的反对党”,代表人物是人民党的詹时中及工人党的刘程强。他们不仅在批评人民行动党时态度平和,在政治上也对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表示认可。另一类是“对立的反对党”,以民主党的徐顺全为代表,他们强烈批评人民行动党的不民主政策,并挑战他们的执政地位,同时也在实际行动上挑战政府的权威。

一个建设性的反对党当然受到人民行动党的欢迎,它对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不会构成什么威胁,同时又可以向喜欢批评新加坡的外国评论家及团体表明,新加坡是一个容纳反对党的民主体制。因此,他们对这些政党较为宽容。按孙景峰的说法,这是因为人民行动党“有意培养建设性反对党的议员”。吴作栋资政在2001年的大选时,就曾公开称赞詹时中,“詹时中这个人,他在国会内外都是一名君子,在国会外他的言行就是一个新加坡人的典型,这是我们国会里需要的反对党,可惜他是站在另一边的,不过我们欢迎他,我们不介意”。李显龙总理称赞工人党秘书长刘程强,认为他“眼光锐利,经常在部长的演讲中找碴儿”。

对于对立性的反对党,人民行动党就采取“对付”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在选举中对人民行动党构成威胁的反对党人。孙景峰就指出:“使用诽谤罪名打击反对党是人民行动党的惯用手段,新加坡政府有时通过法律程序,迫使一些批评者破产,从而使他们退出政坛。”

在意识形态上,除了在20世纪60年代有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阵线外,其他政党并没让人觉得有左右之分。大部分政党都声称他们信奉民主或社会主义,因此在意识形态上并不构成新加坡政党政治的差异。大家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采取务实的路线,这反映了他们都知道要取代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因此采纳了国会中必须有反对党监督政府的策略,希望能因此改变一党独大的局面。在这方面,他们在1991年的大选中采取的补选策略奏效了,取得了四个席位。当人民行动党采取了组屋翻新的地方策略来抵消补选策略时,反对党却没有了对策。而且反对党在1991年大选后发生了内部纠纷,如发生在民主党的徐顺全事件,及惹耶勒南退出工人党,使已经势衰力弱的反对党雪上加霜,也使希望看到国会中有更多反对党的新加坡人民感到失望与痛心。结果在接下来的三次大选中,反对党不但无法在国会中取得量的突破,并且失去了两个得来不易的议席,一直停留在只有两名反对党议员的局面,在得票率方面也逐渐减少。因此,人民行动党在2001年大选时的得票率大幅度回升。当然,人民行动党得票率回升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不景气,人民因此给它重大委托以促进经济的复苏。2006年以后,经济不景气的外在影响开始衰退,反对党势力重新巩固,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又回到过去六成左右的水平,并在2011年失去一个集选区。

长期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根据新加坡的国情确定了三个层面的执政理念:在政党政治方面是国家利益与政党利益共存,确保政权巩固;在政府管理方面是良治政府与强政府,确保一个有效率的政府;在社会发展方面是经济发展优先于民主政治。但人民行动党并没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它有的是执政理想与愿景。同样,各个反对党也没有明显的意识形态,除了要求能有更大的民主与开放的空间外,就是想要打破目前一党独大的局面。因此,社会裂隙方面似乎无法成为执政党与反对党斗争的焦点,使新加坡的政党政治缺少了燃点,无法使新加坡人民在不同的立场上采取偏袒的立场。

人民行动党成立于1954年11月21日,“它是一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与左翼工会合作的结果”。这是因为它的领导人深刻地了解到,新加坡的第一个政党——马来亚民主联盟的失败是由于缺少群众基础,而左翼工会当时拥有4万名会员,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因此很自然地与他们组成了一个政治团体。人民行动党在刚成立时,“由于与左翼工会的合作,人民行动党在当时被人认为是处在政治派别中极左的一端”。

人民行动党在成立的一年后,即派4人参加1955年在林德宪制下的选举,取得初步胜利,赢得3个席位。在四年后的1959年自治邦选举中,更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赢得51席中的43席,组织首届自治政府。这次胜利“标志着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政局在新加坡初步形成”。

人民行动党与左翼的同床异梦不会持续太久,由于以李光耀为首的社会民主势力的温和派及以林清祥为首的左翼激进派,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在执政后发生了一系列政治与社会问题,使他们之间产生了许多摩擦,以致最后决裂。根据目前还逃亡在泰国的前社会主义阵线议员黄信芳所说:“真正使他们决裂的是在1961年时,李光耀要加入马来西亚联邦计划。当时的激进派认为,必须坚持本来要争取完全合并的原则,在真正统一未能达到之前,新加坡人民要加强反殖民地运动,以取得更大的自主权。”李光耀因此要求对他的政府投信任票,结果有13名人民行动党的议员弃权,并宣布退党,组织了一个新的左翼政党——社会主义阵线。

人民行动党从此与左翼势力分道扬镳,社会主义阵线在1963年大选时与人民行动党展开了激烈竞争,双方势均力敌。结果,社会主义阵线只取得约三分之一的得票率及13个议席。这是因为1963年大选前的“冷藏行动”,逮捕了几乎所有社会主义阵线的领导人与干部,使一个强大且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政党,基本上失去了活动力与竞争力。

1968年大选时,社会主义阵线宣布抵制大选。人民行动党赢得了所有议席,并从此在没有强势竞争者的情况下,一连四届大选取得全胜的纪录,以一党独大的地位统治新加坡至今。反对党只能从1988年起的大选中取得一到四个席位,一直到2011大选时,才取得六个席位及攻破一个集选区的突破性结果。

新加坡政党政治的前途及新加坡政坛是否能走出一党独大的垄断,关键之一是反对党的实力是否能打破目前的困境。要达到这个目标,反对党必须有新的思维,配合政治环境的改善,才能有新的突破。因为一个国家政党政治的发展,往往取决于社会的裂隙,如美国与英国的两大党之争,主要围绕资本主义框架下的自由与保守的立场;又如中国台湾地区的两个主要政党之间的政纲差异很小,但对统独的立场是鲜明的,因此能产生政党之间的竞争空间。新加坡政党之间并没有这些方面的对立与裂隙。

另一方面,偏颇不公,半民主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是目前新加坡政党政治发展的一个隐患。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执政党,当然会费尽心思地以不同的措施与方法来捍卫它的政权,并使它的当选正当化与执政地位合法化。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反对党能否有所作为,及应采取什么应对策略,是目前各反对党应深切思考的问题。三、政党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

新加坡政党政治的发展,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及执政党在不同时期选举中采取的因时制宜的政策的特色,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新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