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除内热,无病到天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1:14:20

点击下载

作者:薛磊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祛湿除内热,无病到天年

祛湿除内热,无病到天年试读:

前言

湿热是中医名词术语,是致病因素,属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也是中医的症候名,比如湿热证,为湿热蕴结于身体之中,脏腑经络受阻而致。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很常见。

中医认为,最容易入侵和潜伏于人体的毒素就是湿毒和热毒。正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导致人体生病的风、寒、暑、湿、燥、火的六邪之中,最让医患讨厌的就是湿邪,它既特别容易由内入侵、由内滋生,同时“湿性黏浊,如油入面”,特别难以祛除。现代人压力大,内热上火似成家常便饭,再加上外在气候变暖,热毒很容易入侵体内或是在体内滋生,从而成为令人十分烦恼的毒素。湿邪性重浊粘腻,易与其他外邪勾结。湿与热勾结,入侵人体形成湿热,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是现代很多慢性、顽固性疾病的致病根本。因此,湿热少了,很多疾病都会远离我们。

本书直观生动地介绍了适合大众读者的祛湿除热方法。从认识湿热,到湿热的预警信号,湿热发生的诱因,辨清体质除湿热,再到湿热侵袭身体各个部位时的不同表现、祛除方法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既包括经络疗法、饮食疗法、按摩疗法,也包括精神的调节,内容详尽而具体,让你清楚地认识自己出现的湿热是哪个部位、哪种类型、何种原因导致的,有针对性地祛除体内的湿热。

书中所用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有效,避免了复杂的食谱,避免了昂贵的食材和药材,避免了有创伤性的方法。它会帮你轻松祛湿除热,让身体清爽健康,继而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第一章湿热伤身有预警,读懂身体的讯号依起床感觉,辨湿热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偶尔有一天起床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非常不舒服,不像以往那样解乏、轻松,而是好像没睡一样,头昏,没精神,很累,浑身疼痛、不清爽,就好像身上穿了件湿衣服。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身体湿热症,湿热初起,大都滞留于肌表,湿热比较重,卫阳郁遏严重,也就是皮肤屏障防卫机能下降了,而且湿热容易导致“上蒙清阳”,表现出身重头痛。早在《黄帝内经》之中就曾对湿热有这种说法:“因于湿,首如裹。”也就是湿缠身,就会表现出好像裹着湿衣的感觉,加入热邪伤害,湿热相合,就会导致“上蒙”清阳,出现头痛身重。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在遇到湿热的时候出现上述反应很正常,这也是判断湿热的重点症状。这种症状通常在暑夏季节更为突出,不过对于湿热严重的朋友来说,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此类症状。《黄帝内经》之中有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就是说,经常吃味厚、脂多、油腻的食品,身体中就会生出湿热,容易患疔疮类疾病。《读医随笔》之中提到:“病痉者,其人必平日湿重而气滞,或血燥气涩也。”意思就是说,湿热体质者身体中的湿气较重,易导致气滞,或有血燥热、气机不畅。《温热论》上面提到:“有酒客里热素盛,外湿入里,里湿为合。在阳之躯,胃湿恒多;在阴之体,脾湿亦并少,然其化热则一。”意思就是说,经常喝酒、内热盛的人,容易受外湿侵袭,进而生出湿热。阳热者,多存在胃湿;阴盛者,多存在脾湿,有湿的人受外邪侵袭就会形成湿热。

如果你经常清晨起床之后发现自己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去看中医,确定自己是否出现湿热症状,及早将身体中的湿热祛除,为健康打好基础。

湿热体质的朋友平时最好清淡饮食,吃些有利水、化湿、补养脾胃、养肝养血的食物,还可采取宣透化湿、通利化湿之法祛除湿热。宣透即通过散热、泻火、解毒、去浑浊黏液的方法;通利化湿就是通过利水、清热、渗湿、泻下的方法祛除湿热。

湿热患者应该注意,酒会伤及肝胆脾胃,易生湿热,湿热体质者应当注意戒除烟酒,同时注意少吃辛辣燥热、大热大补、肥甘味厚的食品。看皮肤,辨湿热

身体发生了不适,很多时候都能从皮肤上反映出来,现代医者主要从皮肤的颜色、皮肤上是否生痘疹疔疮两方面来判断体内是否存在湿热。

如果皮肤发黄,呈橘黄色,则为湿热熏蒸,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就是湿证和虚证,和脾胃湿热或肝胆湿热无法运化身体中的水分有着密切关系。

此外,皮肤经常出油、长痘痘,都和湿热有关,多数皮肤爱出油、头皮爱出油的人身体中都有湿热。

皮肤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它也和湿热有关。从中医的角度上说,皮肤湿疹主要为先天不足或后天脾胃运化失职,导致湿热蓄积于肌肤所致。湿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缠绵难断、迁延不愈,症状时轻时重,经常会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愈。主要表现包括:病变部位瘙痒无度,甚至剧痒难忍,局部潮湿、糜烂、流滋。上面覆盖一层鳞屑,有时候会结黄色的痂片,有些皮肤增厚粗糙。

因此,只要皮肤发生湿疹,就要及时咨询中医,看看自己的体内是否有湿热。此外,荨麻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脓疱疹、痤疮等都是以湿热为患的皮肤病,辨证施治即可痊愈。看眼睛,辨湿热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人会疑惑,从眼睛怎么看湿热呢?记得有一次同学聚会,其中一位同学突然问我:“你看看我的眼睛,为什么不像别人的眼睛那样黑白分明呢?总是黄黄的。”后来我对那位同学做了仔细的检查,断定她的体内有湿热,眼睛之所以会黄,和湿热有很大的关系。

从中医的角度上说,眼睛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眼白发黄和肝胆有关。临床巩膜色黄、肝黄、尿黄是黄疸,而黄疸属于湿热的范畴。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眼睛发黄时,应当先考虑自己是不是湿热体质、是不是气血方面出了问题。

我们的五脏六腑精气都注于目,眼睛和身体经脉相连通,眼睛发生任何变化都和五脏六腑有关系。一旦眼睛发生异常,肯定是气血出了问题,不过气血不足、气血瘀滞通常会表现出眼睛黯淡而无光、干涩、有血丝等,通常不会有黄的表现。

如果眼睛只是看起来有点黄,却不是黄疸那种黄,而且伴随着眼皮水肿,常常眼眵多,则可断定是湿热导致的。临床上,中医认为上眼皮水肿为湿热所致,而下眼皮肿为阳虚所致,眼眵多多为湿热所致。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眼睛发黄、眼眵多,应当及时去中医那儿做检查,看看是不是湿热所致。看嘴唇,辨湿热

我认识一个北京女孩,虽然不是四川的辣妹子,但吃起辣椒来丝毫不逊色于四川的姑娘,不管是春夏秋冬,吃饭前先摆出一罐辣椒。平时没事就去吃各种辣味小吃、辣味火锅。但是后来,她却被一个现象困扰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碰面聊了起来,她告诉我,自己的嘴唇经常发生脱皮,到了冬天就更难受了,嘴唇会裂开,很疼,只要忘记涂抹润唇膏,嘴唇就会起皮。她问我有没有什么外涂药能够改善她出现的状况。

其实,这个女孩所出现的就是医学上提到的慢性唇炎,中医上称其为“唇风”。主要为过食辛辣厚味,导致脾胃湿热引起的。《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脾主肌肉,口唇为肌肉组织,因此嘴唇是脾脏之外华。反过来,口唇的形状、色润也反映着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状态。脾气健运、气血充盈,口唇就会变得红润;脾失健运、气血缺乏,口唇就会发白无华;脾胃湿热,嘴唇就会表现出红肿、脱皮、皲裂、糜烂等症状。

针对女孩的情况,我嘱咐她从补脾养胃,除湿清热着手。我给她开了三个疗程的相关药方,同时嘱咐她回去之后要清淡饮食,不要再吃辣椒,而且给她推荐了茯苓红枣粥,让她回去之后坚持烹调、服食。此粥有补益脾胃、养血补气、清热除湿之功,每天服食1次,最少连续吃3个月。

茯苓红枣粥的具体做法:取白茯苓30克,红枣10枚,薏苡仁5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红枣切成两半;白茯苓、薏苡仁、粳米分别淘洗干净之后和红枣一同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开大火煮沸,之后转成小火煮20分钟,熄火,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冰糖,搅拌均匀,等到冰糖溶化即可。

女孩回去之后按照我的嘱咐规律自己的饮食,同时每天抽空熬茯苓红枣粥来吃,服药三个疗程之后,女孩打电话告诉我说自己的唇炎已经有所改善,现在嘴唇已经有些红润之色了。看舌头,辨湿热

舌头是中医看病的主要身体部位之一,舌苔是中医辨诊时的最常观察的部位,很多时候,从舌苔的多少和颜色即可判断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通过舌苔辨别身体是否湿热的方法:

湿犯三焦,湿盛于热,表现出舌苔薄腻,整天身热微恶寒、头痛体疼,腕痞胸闷,口不渴,汗出而热减,继而复热;湿犯三焦,湿热均等,舌苔白腻而不润,中心微黄,整天热重寒轻,症状时发时伏,类似寒热往来,胸闷胁痛,口苦,尿赤而少,渴不多饮,脉弦细濡数;湿犯三焦,热胜于湿,舌苔腻少润,成天身热不恶寒,有寒热不退,心烦口渴引饮、尿黄赤而少。

湿热在脾胃,湿盛于热,舌苔薄白,午后或傍晚开始身热恶寒,头痛体酸痛,倦怠无力,脘痞胸闷。或额热四肢冷,有微汗或无汗,口淡无味,脉中取濡缓;湿热在脾胃,湿热均等,舌苔白腻,午后或傍晚开始身热,不恶寒,有寒热不退,胸脘脾闷,口渴欲饮,脉内取濡数;湿热在脾胃,热盛于湿,舌苔薄腻而黄,午后壮热不恶寒,脘闷有汗,体湿上升的时候会面赤心烦,口渴引饮,尿赤,脉中取濡数,病延多日不愈。

湿热蒙蔽心包,舌体肥胖,舌苔腻而润,身热不扬,皖痞胸闷,体重倦困,神志时清时昧,间有谵语。这个时候热蒸会上蒙心包,和热传营分内陷心包者有原则区别。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身体有湿热的时候舌苔会表现出厚腻、白腻或黄厚腻等。舌边有齿痕或压迫的痕迹,通常预示着脾阳虚衰、水湿内停。

如果舌头上出现红色的颗粒,触摸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刺手,有红色或黑色点刺,多发生在舌尖,舌色鲜红或绛红色。舌边芒刺说明肝胆热盛;舌中芒刺说明胃肠热盛。

通过观察舌相判断体内是否存在湿热,断定身体内有湿热后,要及时去看中医,争取早点将身体中的湿热祛除。闻口气,辨湿热

中医大夫说,湿热体质的人很容易口干口臭,所以平时要注意少吃辛辣之品,避免过度劳累。

通常情况下,湿热体质者很容易长粉刺和疮疖,舌苔黄腻,一开口就可以闻到异味。受到口气的困扰,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认真、仔细地刷牙,做好口腔卫生。其实,除了口腔卫生、脏腑疾病、不良饮食会导致口臭外,湿热同样会导致口气,因此,判断身体是否有湿热时,口气是个重要的依据。

东哥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本来是个很热情的人,可最近几年,我们都发现东哥不像之前那样善言谈了。仔细询问才得知,原来东哥不知道什么原因出现了口臭,我仔细观察东哥,发现他满脸都是大红痘痘,皮肤湿润,油光满面,体味有些大,他告诉我,自己的大便黏腻不爽。我让他将手背贴近口鼻,呼气,说出真实的感受,他告诉我,自己只觉得一股热乎乎、湿乎乎的气袭来,还夹杂着臭味。

其实,他所出现的这一系列症状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湿热。他的口气“蒸手”,说明为阳证或热证;湿润,说明有湿气;有臭气,除了与饮食有关外,还和消化系统疾病有关。脾胃积热和饮食有关,若脾胃湿热,就会导致腹气不通,胃热无法下泻,导致胃肠不佳,出现口气难闻。因此,能从患者的口气判断出他出现的是湿热症。结合他伴随着口苦症状,以及他的外在表现,更加确定他所出现的口臭是湿热所致。

所以,当你突然感觉到自己有口气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外在表现、大便状态、身体感觉等,即可判断出自己是否为湿热体质。也可以咨询中医辨证施治。如果确定是湿热体质,平时应当多吃新鲜果蔬,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限酒。看粪便,辨湿热

当人体中有湿热的时候,脾胃就会受到伤害,因此,从大便的形状也能判断出你的身体中是否有湿热。

记得有一次,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来到诊所看病,姑娘是来看脸上的痘痘的,为她诊治的时候,我询问了她一些病症,问到大便情况时,她告诉我,自己的大便几乎没有成形的时候,而且非常黏滞,经常黏在马桶上。

通过姑娘的描述和她所表现出来的症状:痤疮鲜红或伴随着脓包、小便赤、舌质红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最终确诊她出现的是湿热型痤疮。

患者的大便黏滞不爽,不成形,如同溏泥,不过并不是排泄,此即为湿热体质或湿热患者的特殊现象。《难经》提到:“湿盛成五泄。”《临证指南医杂泄泻》上面也提到:“泄泻,注下也……飧濡之完谷不化,湿兼风也;溏泄之肠垢污积,湿兼热也;骛溏之澄清溺白,湿兼寒也;濡泄之身重软弱,湿自胜也;滑泄之久下,不能禁固,湿胜气脱也。”都在强调不管是哪种泄泻都和湿有关。观察一下自己的大便是不是排泄不畅、黏盆、恶臭、次数少,没有腹泻和溏泻的次数多,而且伴随着湿热症等体征。

此外,湿热体质者的小便通常黄或溲臭、短涩,因此,当你大便黏滞、欲便不得,而且伴随着小便黄、短涩、有溲臭时即可断定自己的身体中有湿热,要及时调理身体。其他信号,辨湿热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系列症状之外,还有一些症状也能证明你的体内存在湿热,下面就来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一下:

湿热多在夏天犯病;犯病的时候浑身无力、烦热、胸痞等;食欲降低,口渴恶心;发热怕冷交替出现;多在午后发热,而且不会由于出汗而症状减轻;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等。

不管身体上表现出的是哪种湿热症状,都要注意综合所有症状辨证施治,特别是涉及湿重还是热重,是上寒还是下热,是上热还是下寒的时候,都一定要辨证施治,这样才能将疾病根治。中医将湿热证分为以下几个型:

脾胃湿热证

主要症状: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

治疗方法:清热化湿。

主治方剂:藿朴夏苓汤。方药: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

肝胆湿热证

主要症状: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

主治方剂:龙胆泻肝汤。方药:龙胆草、柴胡、栀子、大黄、黄芩等。

大肠湿热证

主要症状: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行气导滞。

主治方剂:白头翁汤。方药:白头翁、黄檗、黄连、秦皮、藿香等。

膀胱湿热证

主要症状: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随着发热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

主治方剂:八正散。方药:金钱草、车前子、木通、淡竹叶、大黄、益母草、泽泻、茯苓、扁蓄、石苇等。

湿热痹证

主要症状:骨节和肢体烦疼或关节红肿疼痛,或寒战身热,面目萎黄、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方法:清热宣痹。

主治方剂:白虎加术汤。方药:苍术、石膏、知母、粳米等。第二章湿热发生有缘由,别因大意伤身体经常熬夜,肝胆郁结化成热

现在的社会,人们在争抢的、争取的是时间,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事,不惜牺牲掉占据我们人生中约1/3的睡眠时间,加班熬夜。

现在有很多人把自己当成机器,总觉得自己一天24小时不停运转才好,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出现了失眠症状,生物钟紊乱,该睡的时候睡不着,不该睡的时候哈欠连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从中医的角度上说,熬夜会损伤人体正气,导致体内的正气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肝胆郁结化热,身体受湿热困扰,由此可见,确保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夜间23:00~1:00为人体阳气初生的时间,此时胆经当令,为心肾相交的时刻;凌晨1:00~3:00为肝经当令之时,肝主收藏,有藏血养血之功。若在这两个时间段还没有入睡,肝胆未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就会阴虚阳亢、容易动肝火。肝火缠身,肝失疏泄,肝气乘脾,脾失健运,则湿热缠身,就会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晚上11:00之前一定要进入到睡眠状态,到第二天凌晨3:00的时候要进入到深度睡眠状态,如此才可确保身体健康,防止湿热缠身。这段时间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为养生之重点,是确保身体气血正常运行,让身体达到和谐状态的基础。

但是有很多人说,不是我自己想熬夜,而是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而且有的时候是工作要求或者是推不掉的应酬。那么如果你必须熬夜,要怎么做才能避免湿热的侵袭呢?

首先,你要遵循“能不熬夜就不熬夜”的原则,尽量避免熬夜。

其次,如果当晚必须熬夜,一定要确保晚餐的丰盛,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吃肥甘厚味之品,适当吃些有滋阴清热之功的食物,熬夜的过程中注意补充水分,适当喝些枸杞大枣茶或者枸杞菊花茶,补水的同时还能去火。

第三,熬夜之后,适当睡个午觉,有利于精力的恢复。

第四,经常熬夜的人大都脾气不好,此时可以去咨询中医师,采用适当的药膳调理身体,以扶助正气,防止外邪侵袭体内。

第五,平时注意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睡觉之前不能吃太多,也不要吃油腻、易胀气的食物,不能喝浓茶和咖啡,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久,不宜做剧烈运动,尽量避免各类娱乐活动,如打扑克、K歌等。依赖酒精或安眠药入眠的人要注意,它们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入眠,但是对你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定要杜绝这种做法。盲目用药,伤及正气生湿热

中国有句古话“是药三分毒”。的确如此,虽然药物能改善你身体上表现出来的不适,但同时也会危害到你的身体健康。《黄帝内经》之中用药非常讲究,将药分成大毒、常毒、小毒、无毒,治疗疾病的时候,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每种药物本身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尽量选择少毒高效的药物,坚决杜绝盲目用药。

药物进入人体之后,攻击邪气的同时还会损伤正气。人体的阴阳本来处在平衡状态,服药之后,内部环境会被破坏,平衡消失,外邪趁机入侵体内,这其中就包括湿热,内外都可能致病。因此,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以免伤及正气,导致湿热缠身,诱发湿热病。

而且很多药物性热、黏腻,如五味子、人参、鹿茸、肉桂等,盲目服用会伤害身体,诱发湿热。其他中药可以根据性味和归经不同,使用的过程中不同的药物会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也是导致邪气缠身的原因之一。其实很多中药都可能诱发湿热等诸邪。

西药,特别是抗生素,属于苦寒药,很容易生湿热,而且对脏腑的伤害比较大,长时间服用西药类药物,体内的正气会逐渐虚衰,导致邪气缠身。

保健品也是不能乱服的,如今市面上出售的很多保健品的配方都是有问题的,很容易损伤人体的正气。补药多为湿补药,长期服用体内会生湿热,对身体健康有害。

有些女性看到自己的脸上长了痘痘就非常生气,滥用清火药,而且认为清火药是可以随便吃的,岂不知清火药大都为苦寒药制成,长期服用难免会导致身体寒凉,脾胃难以承受就会生湿热生寒,危害身体健康。所以,服用清火药也是要慎重的。

用药一定要遵循“合理”的原则,千万不能滥用,也不能盲目大量地应用,一定要遵照医嘱服药,因为医生懂得如何辨证施治,有针对性地治疗你所出现的病症。选择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高效低毒,治疗疾病的同时将药物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烟酒过度,毒气入体生湿热

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的人占很大一部分,它们也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媒介”,虽然如此,但它们带给人的危害还是不能被忽视的。这就是为什么公益广告甚至在产品包装上都会标明它们的危害。

香烟在燃烧的时候会释放38种有毒物质,包括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二噁英等,对口腔、喉部、气管、肺都有损害。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抽烟的人得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鼻窦癌等的概率都非常高。并且,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猝死综合征、呼吸功能下降、中风等都和吸烟有关。由此可见吸烟的危害有多大。

如果说摄入热性、肥腻的食物会滋生湿热很容易理解,烟酒是怎么生湿热的呢?

酒,性热而有毒,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因此会助湿热产生,所以要少喝。而烟性热味辛,有毒,伤肺气。过度吸食烟酒,会伤及体内的阴阳,助湿热产生,因此要戒掉,防止其伤害身体。

吸烟伤肺,损伤肺气,肺主气,主水液,肺气虚,身体健康就会出问题,五脏六腑出现相应的疾病转化,气血、阴阳失衡,人就会容易生病,生出湿热。而且烟草是草木,草木可以生火,经常吸烟会产生口干口渴等症,烟雾由于火热而生燥邪。烟雾又是秽浊之邪,吸烟就相当于将火热秽浊吸入体内,集火、热、燥、涩、浊、秽、毒于一体,属复合性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不仅会伤及正气和五脏,而且本性质热,生湿热是肯定的。

酒性本来就气热而质湿,气滞为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酒伤脾脏、肝脏、肾脏,饮酒之后,酒精会进入到这些脏器之中消耗、代谢,酒热里面带湿,很容易伤及脾胃和肝胆,诱发一系列病症。比如,酒精麻醉脾,导致脾停滞,丧失调度功能,消化功能变弱,浊气入侵机体之后会危害机体健康。饮酒之后湿热还会影响到肝胆的疏泄。嗜酒过度,容易成酒劳,表现出脘腹胀满,胃纳减退,口苦口腻,舌苔厚腻等症。有些饮酒成积的人会表现出面目俱黄、口干渴,腹胀的时候呕痰水或腹痛泄泻等。春风春雨易化湿热

季节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也是不同的,根据季节的变化有侧重点地做好养生保健工作,即可有效预防湿热的发生。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寒气逐渐退去,阳气开始生发,在暖阳之中享受着温暖的春风,满眼的青翠,人的精神状态也会随之高涨。如果这个时候可以顺应春气生发,同时做好防湿热工作,不仅利于身体健康,还能有效避免湿热。

春季气温会慢慢升高,春风、雨水较多,此时应当注意风、热化“火”伤身,还要谨防湿热袭身,避风。春季的风是助热的重要外邪,从中医的角度上说,风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湿热者如果身体中已经存在湿热,再加上外受风邪、温邪、湿邪,湿热病症就会加重,还会衍生出其他温病。

湿热蒙上焦会出现身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湿热结肠腑,可能会出现潮热、腹满疼痛、便溏涩、黏滞等症;湿热在下焦,会表现出身热心烦、口干苦、尿短赤、白带多等症;湿热在肌表,会表现出斑疹隐隐、舌红无苔、脉细数等。

因此,春季要做好避风工作,出门的时候戴好帽子、围巾,穿好外套。下雨的时候应当注意避雨,不能穿着湿衣服或披着湿发睡觉等。

春季时的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应当注意养肝,少吃酸味食物,稍微吃些甜味食物,春季肝气当令,肝气太旺会伤及脾胃,影响到脾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而酸入肝,肝入脾,少酸多甜,既能避免肝气过盛,而且有利于脾气生发。脾气正常不虚,则不宜遭受湿热之邪。脾胃是湿热的传导之源,所以,只要脾胃之中没有湿热,肝和其他脏腑也就不会被湿热侵袭。因此,春季要少吃些酸味食品,适当吃些蛋白质、糖类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如新鲜果蔬、蜂蜜等;油腻食物也是要少吃的,因为大量摄入油腻之品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生湿助热,因此春季要清淡饮食,主食和杂粮搭配食用。

春季多风,容易耗散身体内的水分,所以要多吃些能够为身体补充津液的食物,如粥,粥中加些蔬菜或水果,不仅能增加粥的风味,而且能助春阳的生发。

早春时期后潮湿,人很容易表现出身体倦怠、胸闷、腹泻、食欲下降等症,少数人还会出现湿疹、关节疼痛等,因此饮食上应当注意摄入一些有除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红豆等;生湿的食物最好不要吃了,如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以及榴梿、杧果等。夏季贪凉易生湿热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穿得少、吃得凉、吹得冷。我认识一个女孩儿,刚二十出头,是个典型的潮流女性,到了夏季,超短、空调、冷饮从不间断,但是后来她却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常常口臭、唾液黏腻,大便不爽,满脸是痘,而且伴随着腰痛、白带增多、绵延不断,小便黄涩难下等症。后来找我看病,我发现她体内有湿热,她非常疑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上这样的病。

湿热的诱因主要有两个:内因,先天不足,体质因素导致身体中的湿热较重;外因,饮食无忌,喜欢吃生冷,过寒就会伤脾胃。其实,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不能大量吃生冷之品,否则会伤及身体中的阳气,诱发脾肾阳虚,运化不足,身体中的湿热无法运化,湿热积聚,郁而成湿,久而化热,身体就会表现出湿热症状。因此,这个姑娘就是因为夏季贪凉而出现了湿热症。

此外,中医认为脾和湿相应,而夏季是健脾的重要时节,不注意保护脾胃,或者不注意防湿,暑湿就会伤及脾胃,出现脾胃湿热症。人体受到湿热侵袭就会出现湿热相蒸,表现出青春痘、头发油腻、脱发、中暑、头昏、热痢等。时间一久,湿热结伴,相互蒸腾,就会损伤五脏六腑,表现出全身不适。因此,暑夏季节不但要注意防暑降温,还应当注意健脾养胃、除湿邪。

到了夏季,为了避免湿热伤身,应当注意少吃冷饮,不要因为怕热而贪凉,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吃些葱、姜、蒜,喝些温的淡茶水,既能保护我们的脾胃,又能避免过冷而湿邪伤身。

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能冲着风口,还应当注意盖好被褥,所穿的衣服一定要干燥,能吸汗,宽松,舒适。避免睡潮湿的屋子,被褥要勤晒洗,不要坐在露天的木头上,因为露天木头表面看着干燥,经太阳一晒就会散发潮气,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关节炎等。

饮食上尽量避免吃肥甘生冷之品,多吃清淡、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若脾虚湿困,可以采用健脾法祛湿,吃些健脾食物,如莲子、芡实、鸭子等;或是吃些祛湿食物,如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

夏季防湿应当从生活的细节着手,以免发生湿热伤身。每天晚上睡觉以前用热水泡泡脚,能有效防治湿热缠身。秋季燥邪易生湿热

立秋时天气依然较热,再加上秋季时不时地下一两场雨,导致湿气较重,天气的主要特点就是湿热,因此,此时还要注意防湿热。到了中秋,天气就会逐渐转凉,气候开始变得干燥,这个时候应当注意滋阴润燥。

在前面的章节之中我们提到过六邪:风、寒、暑、湿、燥、火,这六邪都是致病因素,可以相互转化。因此,秋季防湿热的时候还要注意防燥。

燥邪伤肺,肺的正气被伤就会导致外邪侵袭,秋季来临前,人体中仍然有残留的湿热邪气,不注意润燥养肺,肺就会在湿热之邪的侵扰下发生疾病,甚至诱发肺湿热。湿热从上焦传到下焦,因此,秋季不注意养肺,身体就会生出湿热。

滋阴润燥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食养法,平时可多吃些百合、银耳、甘蔗、萝卜等。还要注意谨防湿火。润燥但却易生湿热的食物应当少吃或不吃。吃润燥的食物时可以加些化湿清热食物。

秋季应当注意保养肺脏,因为肺怕燥,可以吃些养肺的食物,主动咳嗽,采取循经按摩的方法养肺。适当选择些有滋阴润肺之功的中药材做成药膳,如西洋参、太子参、白果、白芍、莱菔子、莲子、核桃仁等,这样秋季时即可确保体内阴阳之气的平衡,身体即可有效避免外邪的侵袭。

秋季滋阴润燥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好补益的度,不能太过,防止产生湿热,损伤身体内的正气,危害健康。冬季大补特补生湿热

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选择待在家里,煲煲汤、吃点滋补之品什么的,因为冬季要“藏养”,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与自然息息相关,养生当然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达到“天人合一”,这样才能确保身体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夏季时居住的房屋非常温暖,穿着单衣盖着薄被还冒汗,在这种情况下,阳气很容易外泄,无法藏住精气,这样一来,人会很容易生病,湿邪趁机入侵体内。

冬季时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很多人都喜欢待在家里,特别是北方人,喜欢躺在热炕头,吃着烤地瓜,每天以火锅为主,时间一久,身体的热量就高了,开始出现不适症状。冬至是一年之中阴气最盛的一天,从这天开始进入数九严寒。身体外的阴气旺盛,而吃了过多温热滋补食物,过度保暖的人胃内很容易烦热,这就是冬季湿热袭身的罪魁祸首。

之所以出现湿热,首要因素就是消化功能的失常,胃内烦热、脾虚运化无力,无法运化身体中的湿气,郁久成湿,慢慢地化成热,因而容易生湿热。

特别是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整天大鱼大肉地吃着,火锅、烧烤不断,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生冷寒凉无一不沾,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和自然界失去“相合”的条件,阴阳失衡,津液停滞,运化不足,湿气积聚,时间一久就会化热,体内产生出湿热。

冬季养生应当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可以进补,但一定要适度,不能补过头,也不能保暖过头,饮食尽量清淡一些。

已经出现湿热的人要注意舒缓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二便畅通,做好个人卫生,以免患上皮肤病,戒烟限酒。平时吃些薏苡仁、莲子、红小豆、鲫鱼、冬瓜、芹菜、空心菜等有祛除湿热之功的食物。第三章湿邪不祛除,百病常缠身湿热易生,祛除却难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之中,最难缠的就是湿邪,而且有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的确,我们可以回想下,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遭受了怎样的寒冷,只要不是致命的,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理祛除。但是湿邪就不一样了,湿邪的产生和人体脏腑功能之衰败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脾胃虚弱是湿产生的根本原因,不积极调理脾胃功能,湿就会传入五脏六腑之中,进而形成上、中、下三焦全都出现湿热的局面,而且会通过十二经脉绵延至全身。这就是为什么一旦被湿热找上就会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表现出各种症状。

此外,湿邪不仅仅是由内在脾胃虚弱导致的,环境中的湿邪也会在不经意间入侵人的身体之中,特别是梅雨季节,周围的环境异常潮湿,稍不注意,湿邪就会入侵到人体内,和身体中的内湿互相“勾结”,使得人体内外生湿,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湿经常会和其他邪气勾结在一起危害人体健康,比如,遇到热的时候就会形成湿热,遇到风的时候就会形成风湿,遇到寒的时候就会形成寒湿等,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

所以,生活中一定要重视湿热,懂得如何去预防湿热困扰身体,将疾病扼杀在源头,特别是某些重大疾病。

南方的湿气较重,所以在南方长大的人喜欢吃辣椒,而辣椒有助于人体湿气的散发。而北方的空气比较干燥,如果你是体内有湿者,也可以通过吃少量的辣椒祛除身体内的湿热,但不宜吃太多,否则易上火。湿热不除,相貌受损

中医认为,湿热为头发、面部油腻,痘痘“丛生”,酒糟鼻,身材走形等形象问题的根源,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将体内的湿热清除出去,你的形象将会“大打折扣”。

虽然说“人不可貌相”,可是现在“以貌取人”的并不在少数。找工作要面试;谈恋爱讲究“眼缘”,说白了还是容貌问题;出门时要打扮;女人要减肥;男人要健身……由此可见,容貌还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一出门就邋里邋遢,面色如垢,满脸的痘痘和色斑,谁会愿意和你相处?恋爱的对象又怎么敢献上“深情一吻”?再说一下女人热衷的减肥,实际上很多人出现的“水桶腰”和“啤酒肚”都是湿热导致的,而并非是天生的体质。

从中医的角度上说,湿热内蒸是导致头发、面部油腻、面色如灰、长痘痘、长痤疮、酒糟鼻、毛孔粗大、长色斑的主要原因。

湿热导致的形象问题仅仅依靠化妆品和减肥药是行不通的,不仅效果不好,而且还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巨大的毒副作用。所以,一定要通过服食具有祛除湿热之功的食物或药物来调理身体,也可以在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拔罐、按摩等方法来排出身体中的湿热。

现代人的工作繁忙,很多人因为一个“忙”字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只要身体没出现器质性的病变就不会放在心上,身体是否有湿热之毒估计连想都不会想,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湿热虽然不会引起明显的病变和疼痛,但它属于瘟病的一种,会一直潜藏、蓄积在身体之中,为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所谓温病就是指身体的温度上升,不怕寒冷,主要为外感急性热病导致的,医学上按照是否兼有湿气将温病分成温热和湿热两大类。因此,湿热也是瘟病的一种。

湿热主要为饮食不当,使得湿气和热相遇,“勾结”在一起导致的,夏季暑湿入侵身体,同样会导致身体中有湿热,或者形成湿热体质。湿热病变以脾胃为中心,其起病、扩散的过程都是比较缓慢的,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重视它,因为它的病势非常缠绵,易患却不易治。

湿热之气蓄积在身体之中,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四肢无力、浑身发懒、精神不振、胃口差、头晕等症,损害人的形象,还会导致失眠、口干、口臭、口腔溃疡、自汗、盗汗、便秘、小便短赤,甚至会导致肋痛、腹痛、泻痢、咳嗽、湿疹、腰痛、脚气、黄疸、肾炎、肠炎、膀胱炎、淋浊以及男性遗精、阳痿,女性白带异常、妇科炎症等。

由此可见,湿热诱发的临床症状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当做好湿热的预防工作,及早发现并清除身体中的湿热,以免湿热在身体中蔓延泛滥,等到疾病缠身的时候再想祛除湿热可就难上加难了。

大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方剂祛除身体中的湿热,如小承气汤、白虎汤等,也可以适当吃些能够祛除体内湿热的药膳方,如薏米山药粥。千万不能盲目用药或进补,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诱发严重后果。湿热缠身,人没精神

从中医的角度上说,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湿热,都会导致身体脏腑和脑部功能减弱,进而影响到人的精气神,整个人看起来不健康,一副低迷之象。

现代人的生活还是比较安逸的,多数人从事的都是室内工作,需要付出的劳动不多,而且每天工作8小时,周六日都有休息,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却出现了新的问题。

很多上班族都有这样的体会,忙碌了五天之后终于盼到了周六日,却没想到经过两天的休息之后并没有变得精神头十足,而是无精打采,四肢无力,没有胃口等,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假期综合征”。

多数人并不将此放在心上,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休息不当导致的,实际上,上述表现很可能预示着你的体内已经有了湿热。

上班族的节假日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活规律被打乱,睡懒觉、不吃早餐、熬夜、大量的室外运动等,充分地放纵自己,将自己上班时养成的规律生活打乱。很多聚餐也会安排在周六日,吃着烧烤、喝着冰镇啤酒,或者干脆一整天陪朋友边逛街边吃路边摊……

作息规律被打乱,身体过度劳累,抵抗力降低,湿热之毒乘虚而入,特别是那些夜生活丰富的人,经常熬到半夜还会使他们出现阴虚,虚火内生,若此时和身体中的湿气勾结在一起,就会诱发湿热,蓄积在身体之中。并且节假日期间由于饮食的繁杂,过多摄入肉类、辛辣、甜腻制品和酒水等,大大加重脾胃负担,增加出现湿热的概率。

湿热蓄积在脾胃内,脾胃的负担会增加,不能正常地消化食物,吃饭的时候自然没有胃口。而且,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一旦湿热困脾,脾的功能就会变弱,表现出四肢无力、浑身发懒。

心主神明,当湿热之气循经上升到头和心脏时,蒙包在心,人就会表现出没有精神;湿热上蒸到头部,影响脑部功能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头晕。只要作息的时间不规律,饮食上没有节制,就会出现上述症状,精神状态大受影响。

在潮湿炎热的夏季,还没到中午多数人就已经昏昏欲睡,一直到下午四五点钟这种感觉才逐渐消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夏打盹”,主要是由于外界湿热入侵体内,脏腑组织功能下降导致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外界湿热,还是生活上没有规律、饮食不洁等,都会导致湿热,一旦湿热缠身,人的精气神就会受到影响,整个人看上去不精神。只有及时将身体中的湿热清除出去,人才能更有精神,精力才会充沛。湿热侵扰,痤疮来找

很多人都被痤疮困扰着,本来白白净净的一张脸,却总是时不时冒出几颗又红又肿的痘痘,用化妆品遮盖吧?不行,过几天痤疮会更加严重。外用药膏吧?不行,可能内含激素……尝试的方法不少,但是见效的却少之又少,主要是因为你没有对“症”祛痤疮,你的痤疮很可能是湿热导致的:

湿热蕴结致痤疮

现代人的口味越来越重,饮食上没有节制,吃大量的肥甘厚味、辛辣之品,久而久之,脾失健运,最终化成热积聚于毛孔,热滞外壅肌肤,导致痤疮。长期居住在湿热的环境中,或身体受湿热之邪侵袭,就会聚积形成痤疮。出汗时,毛孔处于打开状态,容易受湿邪之侵袭,聚在身体局部,形成痤疮。多为丘疹型、脓疱型痤疮,表现出红色丘疹、脓丘疹。痤疮红肿、发痒,而且常常伴随着消化不良、腹胀等。湿热蕴结型痤疮通常长在鼻头、鼻翼两侧、颈部、肩胛部、后背上部。

湿热蕴结型痤疮患者日常要注意多吃有清热、利湿之功的食物,如玉米、薏苡仁、小麦、小米、绿豆、苦瓜、冬瓜、空心菜、金针菜等。平时可以为自己做些绿豆汤、小米粥、赤豆薏米粥、金针冬瓜汤、葡萄干粳米粥、扁豆鸡肉饺子等,少吃生冷、油腻、肥甘、辛辣之品,戒烟限酒,茶、咖啡也要少喝。

肠胃积热型痤疮

常吃热性食物,或喜食辛辣、油炸之品,或感受湿热之邪,胃腑、肠道内易积热邪。热毒上涌,熏蒸在颜面就会导致痤疮。主要表现为脓疮型痤疮,其特点为:颜色鲜红,数量密集。并且还会伴随着口渴、咽干咽痛、消化不良、口臭、便秘等问题。肠胃积热型痤疮通常发生在鼻头、鼻翼两侧、唇周、三角区周围。

肠胃积热型痤疮患者应当吃些有清热去火、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绿豆粥、莲子汤、梨汤、橘皮茶。早餐搭配一杯牛奶、豆浆或酸奶,能够调补肠胃气血,促进肠蠕动。生菜、芥菜、芹菜等新鲜蔬菜可以配合早餐的主食来吃,青菜洗净后整食即可,吃的时候注意细嚼慢咽。此类痤疮患者还可以将生梨放到榨汁机中榨成梨汁,调入适量蜂蜜,调匀之后倒入锅内,开文火熬制成膏状即可,每天吃上一勺。

还要注意多喝水,适当饮茶,不仅能解毒、降火,还能预防衰老,铁观音、绿茶的效果最佳。小茴香、八角、花椒、胡椒、桂皮、五香粉等调料易加重胃火、消耗肠道水分,所以要少食。

肺经风热型痤疮

肺主皮毛,一旦肺气虚不固,热邪就会乘机侵犯人体,循经到肺部,让肺脏、肺经血热瘀滞,热蕴在肌肤就会表现出痤疮。多见于粉刺、丘疹型痤疮,是各类痤疮类型中较轻的一类。主要表现包括:黑头粉刺、白头粉刺、红色丘疹,红色丘疹米粒到绿豆大小不等,粉刺发热、发痒或有脓疱,很多时候面部潮红。而且伴随着口干咽干、便秘等现象。肺经风热型痤疮主要发生在额头、脸颊。

有肺经风热型痤疮者可以吃些滋阴润肺、清热去燥之品,如白菜、百合、荸荠、莲子、梨、银耳、冬瓜、柠檬、芹菜、红薯、豆制品等。枇杷膏为润肺养颜之佳品,每天吃上三四次,每次吃1汤匙即可。日常烹饪应当遵循“无糖少油”的原则,能有效预防痤疮。盛夏时节最好吃些凉拌菜,不过注意不能放生葱、生蒜、辣椒,油腻、热量的沙拉酱也最好别放,适当调些盐、醋、香油就可以了。湿热内蕴,女人受苦

女性到了一定年纪之后,白带就会突然增多,而且还会表现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来,几乎每个女性都受到过白带问题的困扰,治吧不能根治,不治吧又不舒服。

前段时间朋友聚会的时候,一位女性朋友突然凑到我面前,低声问道:“你能不能帮我调理调理白带啊?”原来,她已经受白带问题困扰很多年了,白带多、发黄,身觉疲倦,不愿意动弹,用过抗生素,可总是一阵好一阵坏的。经过一番检查,我断定她出现的症状是脾湿热导致的,当然了,白带过多也不一定全是脾寒或脾湿或某个脏腑出了问题。有时可能为两个脏腑夹杂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引发的。

我嘱咐她回去之后少吃或不吃冷饮,搭配食疗,同时给她开了些祛除脾湿热的药物。还嘱咐她要注意自己的穿着问题,夏季最好穿棉质的、吸汗裙装,而不要穿厚重的牛仔裤,尤其是在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这四个节气,特别是长夏,湿气重,更要注意。夏季湿热,即使待在空调房中也是在封闭的环境里面工作。夏天正常的发汗有益于新陈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我们身体上的毛孔就好像鼻子一样,通过呼吸来透气,特别对于湿痒白带的女性来说,更要多关注这方面。

湿邪的主要特点包括:重浊、黏腻,因此身重。湿会化热,也可化寒,夏季多化热,因此会皮肤瘙痒。湿热内蕴多病势缠绵难愈,拖两三个月都是很常见的。此类患者会由于湿瘀热郁过久而出现黄疸,脾主四肢,因此此类型患者多目黄、身黄、小便黄,如同黄瓜那样。湿热气蒸如果并存肝木相克,脾脏则无法运化水谷,诱发胃胁胀满不适。

湿热内蕴是由脾气虚的基本证型发展来的,不仅会引发胃胁胀满、不思饮食、黄疸等症,还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消化胃内的食糜,进而吸收营养物质,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体内就会释放出激素,抑制胃排空,让小肠有足够的时间消化食物,因此,中医上提到的脾包括十二指肠。吃下大量的油、水会增加十二指肠负担,诱发湿热内蕴。

20~50岁的女性患十二指肠溃疡的概率比男性大。因为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爱运动、常聚餐,爱喝冰饮,多湿热内蕴,增加了患十二指肠溃疡的概率。

湿热内蕴,脾失调和,就会觉得没有食欲。患者的口唇、唇边多呈微黄色,有黏腻感,舌苔黄腻,脉象软数。

若皮肤瘙痒难耐,而又无明显红肿热痛,而且并非吃类固醇、罐头、喷洒农药的果蔬导致的,一般是脾气虚或脾湿热所致,患者可多吃些糙米饭、山药、芡实、薏苡仁等,坚持吃上一段时间症状即可得到改善。湿热内蕴证的女性夏季不可贪凉,尽量不要穿尼龙内裤、牛仔裤,也不要吃太多的油腻和重口味食物,忌甜腻、油炸之品;忌饮酒,冰饮。

祛除湿热的方剂:茵陈、茯苓、猪苓各9克,白术、泽泻各6克,桂枝3克。此方能入膀胱经,治疗湿热发黄、便秘烦渴。此方中的猪苓、茯苓甘淡入肺,通膀胱,是君药;泽泻甘咸入肾、膀胱经,有利水之功,是臣药;白术苦温,有健脾祛湿之功,是佐药;肉桂辛热是使药,可引入膀胱,化其气,让湿热之邪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茵陈能开郁、清除体内的湿热。

下面为此类患者推荐一个脚底按摩方法:

首先,按摩输尿管区,将尿素、尿酸排出体外,双脚分别按摩10分钟;其次,按压脾区和胃区各20分钟,最后加强小肠区、大肠区、肝区、胆区按摩,分别按摩5~10分钟。连续按摩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觉得身体轻松很多。湿久生热,热必伤阴

淋雨的经历谁都有过,湿着头发睡觉的人也是不少的,不过年轻人嘛,别说忘记带伞淋了雨,在雨中与情侣散步都是常事。淋雨之后,有心的会用干毛巾擦两下,无心的就让湿衣服待在身上,更觉得凉爽惬意。

家里如果有爷爷奶奶的话,他们一定不会允许你这样做,他们会让你脱掉湿漉漉的衣服,吹干头发,还会给你熬上一碗姜汤。女孩儿晚上洗头,老人更会催促着吹干头发再去睡觉。如果你因为好奇而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只知道一直以来他们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他们的祖辈、父辈就是这么告诉他们的。那么我就给大家解释一下老人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吴鞠通的《湿热条辨》上有记载“湿久生热,热必伤阴,古称湿火者是也”,由此可见,湿邪为导致身体上火的原因之一。处在气候潮湿之处的人常常会上火,主要是湿邪侵犯导致的。湿即身体中的水分太多,不能排出,水湿停留于体内的时间久了,就会变得黏腻,化热内蕴,湿和热并存的时候,人就会表现出上火症状,发热、咽痛、食欲下降、胸闷、脘腹痞满等,有的人还会表现出关节肿痛症状。上班族想要避免上火,首先要注意躲避湿邪。

进入夏秋季节,身体很容易被湿热找上,因为长夏主湿,此时,夏季的暑热尚未退去,天气多阴雨,变得潮湿而闷热,身体会受到湿、热的双重侵袭,导致脾胃受损,脾主运化水湿,脾胃虚弱的时候,水湿代谢就会出问题,导致水湿内停严重,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体内的湿火会变得越来越大,诱发多种疾病。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自己的体内是否有湿呢?可以根据自身感受进行判断,每天早晨起床之后体会一下自己的感觉,如果觉得非常疲劳,没有精神,那么身体内肯定有湿邪。有的人虽然一整天待在家里,但是睡醒一觉之后仍然觉得小腿发酸、发沉,浑身懒洋洋的,不想动弹,这通常是身体中有湿热导致的。还可以感受一下自己的大便,如果大便经常排不净,不成形,也为湿邪导致。刷牙的时候如果觉得恶心,口内黏腻,说明你的身体中有湿,之后对照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苔,若舌苔厚而黄腻,说明体内有湿热。出现上述情况的时候,说明身体中的湿邪已经比较严重了,应当及时祛湿,如此才可避免上火,若你觉得症状似是而非,不容易判断,可以去咨询医师。

湿邪侵袭身体之后会很难祛除,首先要注意避开湿的食物和环境,因为人体内的湿热多和身体所处的环境有关,在潮湿阴冷的环境内,湿气容易侵袭体内;淋雨、湿发睡觉,也容易受湿邪所扰,怕湿气的人要注意避免穿潮湿的衣服,保持室内通风干燥。辛辣刺激之品,海鲜、油腻之品都能助痰,经常食用会削弱脾功能,导致湿热更甚,因此,上班族一定要少吃此类食物,尽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多吃新鲜果蔬,以及薏米、红豆、山药等有健脾祛湿之功的食物。脾胃功能增强了,水湿自然就能被顺利代谢出去。

为了将身体中的湿气排出体外,提醒办公室一族一定要抽出时间去运动,因为运动能发汗,直接将身体中的湿气驱除出去,很多湿气较重的人常常会疲倦无力,懒得运动,而越是不运动体内的湿气淤积得就越多,时间久了,湿气就会侵入内脏,诱发各类疾病。饮食清淡,避免湿热

从中医的角度上说,过食油腻、辛辣刺激、腥膻发物、肥甘之品容易滋生、加重身体中的湿热,清淡饮食却能够有效避免湿热。

现代人所生的疾病当中,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再加上本书所介绍的湿热等,都是人们吃出来的,正应了那句古话“病从口入”。

人在吃了不干净、过期、变质、有毒的食物之后会生病,然而这不过是一方面,很多人所患的慢性疾病都和饮食上的大鱼大肉、辛辣刺激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想要避免暑湿产生,应当做到营养均衡,清淡饮食。接下来就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应该怎么做:

饮食不能油腻

不能过多食用动物性食品,健康的成年人每天脂肪的摄入量是40克,换算成油是20克,换算成瘦肉是70~80克,各类肉类均可食用。中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新陈代谢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最佳摄入量是20~30克,摄入的肉类应当以鱼类、蛋类、兔肉为主。少吃或不吃烟熏、油炸食品。

多吃豆类和蔬菜

平时多吃黄豆、红豆等豆类,以及芹菜、苦菊、菠菜等绿色蔬菜,这些蔬菜之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铁质。只有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清淡,才是科学而健康的饮食。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研究表明,营养均衡、全面的饮食才是健康的。

口味要清淡

现在很多人喜欢吃“重口味”的菜肴和食物,实际上这种饮食习惯是不健康的。饮食上还要少油少盐,不能吃得太咸。因为从中医的角度上说,咸会伤肾,一旦肾受伤,身体中的元阴和元阳就会失调。辛辣刺激之品也应当限制食用,虽然此类食物能够刺激人的味觉,提升人的食欲,但长期或过量食用会刺激脾胃。脾胃受伤之后,其消化、运化功能就会下降,水湿停滞在身体内就会形成湿热,或在脾胃之中直接变成湿热,同时向其他脏腑组织蔓延,最终形成湿热体质。

从五行理论的角度上说,酸入肝,但是酸味太过反而对身体健康不利,肝胆是容易受湿热侵袭的脏腑,所以酸味也要适量摄入。甘入脾,苦入心,但是甘过会伤脾,苦过会伤心,因此,不能过食甘味和苦味食品。适当运动,排除湿热

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辈,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上班,回到家之后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运动量大大减少。从中医的角度上说,人体缺乏运动,气机就会不畅,脾胃和其他脏腑统调水湿的功能就会被削弱,不仅不利于湿热的排出,还会水湿内滞,时间一久就变成了湿热。所以,每天注意适量运动才利于湿热排出体外。

前段时间,女儿的朋友小谭来家里做客,吃饭的时候大家一起聊天,小谭突然说自己最近不知是得了什么病,总是懒洋洋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而且经常觉得头晕、恶心,甚至呕吐。我看了看小谭的面色,暗淡而无光,并且油光,有痘痘,身材胖乎乎的。

我问她平时的生活是不是不太规律,她告诉我说,自己是个宅女,平时基本不出门,不是在家里看电脑就是玩手机,没事就躺下来睡觉,休息得很充足,可为什么还总是困呢?

我问她喜不喜欢运动,她不好意思地告诉我,自己平时基本不运动,也不喜欢运动。我告诉她,就是因为她经常待在室内不运动才会出现上述症状。我看了看她的舌苔,很黄腻,不难看出她身体中的湿热已经很严重了。湿热阻滞于身体之中,气血不畅,清气不升,或者湿热之浊气上行到头部,人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

这个女孩儿身体中的湿热主要是因为她宅在家中不运动导致的,由于长时间不运动,体内气机的运行就受到了影响,若气机不畅、脾胃和其他脏腑就会像失去动力的机器一般,不能很好地运转,其统调水湿之功也会被削弱,如此一来,既不利于湿热的排出,而且水湿内滞的时间久了会生热,或和热互相勾结,转变成湿热。

总之,长时间宅在家里并不是好事,如果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长时间待在室内,也应当每天到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地方待上1~2个小时,同时做些户外锻炼,如散步、慢跑、登山等,这些运动都有助于身体中湿热的排出。

在室内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扭扭脖子,伸伸腿,伸伸胳膊,或者跳跳舞、做做健身操、练练瑜伽等。

但是室内运动的时候要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也可以开着窗户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动作幅度不能太大,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至微微出汗即可,不宜运动到汗液大泄,否则会损伤元气,对身体健康不利。身体出汗之后,应当及时擦干,或者换一件干净的衣服,防止汗水变冷诱发感冒。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种简单的室内运动:取站立姿势,放松身心,慢慢弯下腰,双手抱住双腿,蹲坐在地上,稍微用力,让身体抱成一团,坚持1分钟左右,重复上述操作5~10遍,每天1~3次,能挤压腹部,提升膈肌运动,有效按摩脾胃和五脏,脚后跟不要向上抬起,动作也不要太快或太猛。每天动一动,湿热祛除不算事儿。保证睡眠,远离湿热

中医在为患者治病或调养身体的时候,经常会强调两点:保持愉悦的心情,规律作息时间。而本节所要讲述的就是睡眠与人体健康和湿热之间的关系。

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利于肝胆的健康,而且有助于肝胆功能的正常发挥,能够促进人体正常的排毒过程,保持体内气机的通畅,有助于湿热的控制。中医一直以来都非常反对熬夜。可是现代人除了加班熬夜之外,夜晚的娱乐生活也是非常丰富的。部分年轻人晚上九十点钟开始出去狂欢:泡吧、K歌、跳舞、聚餐等,虽然过程中兴奋、快乐居多,但是久而久之,身体健康被透支,湿热之毒趁机侵袭。

从中医的角度上说,熬夜伤肝。子时,也就是23:00~1:00这段时间,胆经当令,而且《黄帝内经》上提到:“凡十一脏皆取于胆。”意思就是说,包括肝经在内的其他十一条经络的储藏都取决于胆。肝胆互为表里,胆生发的阳气能促进肝脏排毒的过程,所以,如果已经到了这个时间你还是没有进入到睡眠的状态,还在消耗生发出的阳气,就会影响到肝脏的正常的排毒过程。毒素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肝脏的藏血、疏泄功能就会变弱。

临床调查显示,肝胆是容易被湿热侵袭的脏腑,此外,肝脏之疏泄、条达功能失调,人体的气机就会变得不畅,脾运不健,湿热易滋生缠身。

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肝胆的健康才有保障,肝胆功能才得以正常发挥,能够促进人体正常的排毒过程,保持机体气机通畅,有助于湿热的控制。因此,每天晚上23:00以前就该进入深睡眠状态,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因为工作繁忙或应酬推托不开必须熬夜,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熬夜不要中断

熬夜的过程中,不管有多累中间都不要上床休息。我们的身体就像机器,频繁地开关会磨损得更迅速,因此一定要坚持到忙碌完之后再休息。

适当喝些咖啡或茶水

困乏的时候可以喝些咖啡或茶水来提神,不过要注意趁热饮用,浓度不能太高,防止伤胃。

多做深呼吸

熬夜的时候大脑会产生缺氧感,因为大脑运转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此时做做深呼吸能促进大脑供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