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明天:宁波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3:22:38

点击下载

作者:刘建民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数字化明天:宁波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研究

数字化明天:宁波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研究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数字化明天:宁波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研究作者:刘建民排版:Clementine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8-1ISBN:9787308117975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数字与未来: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基础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变革的火车头。对于新兴文化产业的研究便成为了当代文化传播与产业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方向和主要命题之一。对于新兴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至今仍然争论不休。较权威的观点认为新兴文化业态主要是指网络信息技术与[1]数字技术推动下不断衍生的新兴文化行业。有学者曾对新兴文化产业的具体内容作出如下诠释:“文化产业新业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新媒体和新行业的出现;二是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行业进行改造;三是文化产业化过程中,传统产业加入文化内容后产生的新盈利模式,这三个层面的集中,形成了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核心内容。”[2]第一节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的研究背景一、产业发展背景

以信息和内容取胜的文化产业借助高新技术的全新载体,成为了当前国内外竞争的焦点。其产业发展背景既是数字化浪潮推动的结果,也是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一)数字化浪潮催生新兴文化产业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种类、形式、格局始终产生着极为深刻、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当代高新技术凭借着数字化、信息化和交互性等特点对传统文化产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并催生出一系列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的发展。它实现了不同形式的信息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视频、动漫的有机结合;使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实现双向互动交流,产品呈现人性化、个性化、互动性特征。

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渗透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创造了全新的文化产业。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不断产生新的文化产业形态和种类。如电脑特技、电脑动画、电脑游戏、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等,不一而足。二是高新技术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产业升级,为传统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功能。如数字图书、数字化出版;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博客;移动电视、车载电视;数字电影等等。三是高新技术推动了不同文化行业之间的融合。一方面,现代科技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相互转化;另一方面,现代科技促进了多媒体融合,形成了新媒体产业。如网络游戏、动画漫画、MP4、多媒体手机,实现了跨产品、跨平台发展,这就是“三网合一”。它囊括了媒体产业、信息产业和计算机产业三个基本板块,横跨通信、网络、娱乐、媒体及传统文化艺术的各个行业,形[3]成了全新的、综合性的产业形态。

因此,与传统文化产业相比,新兴文化业态的“新”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相关的,其核心是创意,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新兴电视媒体、在线娱乐、文化装备制造、影视传媒、综合性版权贸易、文化类信息增值服务、按需印刷、现代文化产品物流服务。具体包括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移动电视、网络信息内容服务、网络游戏服务、动漫、流动多媒体、影音、网络出版以及手机媒体等[4]内容。(二)全球化时代下,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成为各国竞争焦点

自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动荡以来,各国政府纷纷将刺激国内消费、恢复经济的注意力投向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了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美国的文化产业,其总体实力和竞争优势至今无人能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和韩国先后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对文化产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全面提升其国际文化竞争力。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法德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等,以绝对的优势风靡世界,成为当前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

近几年,这些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财力,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通过相关产业优势集聚,衍生出许多新兴文化业态,这些新兴文化业态和原本业已发达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工具,并且使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综观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不难发现,电信业(Telephone)、因特网(Internet)、传媒业(Media)、娱乐业(Entertainment)相互融合而形成的“TIME”生态正在成型。这种产业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经济活力和创造财富的契机,孕育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目前,这种“TIME”生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我国今后特别要注重这种生态的发展动向,发展以信息服务业、广播影视娱乐业为龙头的产业群,特别是要发展数字影视传媒娱乐业,打造[5]数字文化产业。

我国新兴文化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极其迅猛。尤其是近年来都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远超GDP和第三产业的增速。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其中第七条提出:“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虽然目前我国的新兴文化产业还存在原创能力不足、投融资渠道不够通畅等问题,但巨大的市场容量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广阔前景。同时,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消费市场,手机拥有量、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有足够的消费空间支撑新兴业态跨越式发展。人们有理由相信,新兴文化产业将在“十二五”时期迎来高速发展。二、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存在的,便是合理的。”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出现都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要求。我国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是我国产业转型的需要,是国家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一)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符合我国产业转型需要

近几年来,新兴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新兴文化产业所占比重尤其高于传统文化产业。从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成绩与经验来看,以网络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业态是现代经济中增长最快、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符合当前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产值高、容纳劳动人口多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我国正在形成融网络游戏产品研发、新媒体影视制作、人才培养、产品运营、产品展示、产品出口、电子竞技等于一体的新兴产业链,而且效益越来越可观,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动漫网游和数字印刷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超过50%。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湖北等地2010年文化[6]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已超过或接近5%。

同时,报告中还显示,部分传统的文化行业逐步走向衰微。新兴文化产业对报刊、图书出版等传统文化产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国际报业明显出现了萎缩的趋势。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各国报纸10%的广告收入(约15亿美元)被网络媒体所代替。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产业想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必须适应现代市场发展需要,加快产业转型,通过将文化创意内容与现代信息科技进行有效结合而形成文化产品,进而经过产业价值链的衍生提升相关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新兴文化产业推动了现代管理的新发展,为产业制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新兴文化产业一开始便具备了全球视野,遵循国际通行的标准建立和发展。参与该产业的很多企业,都是技术一流、知识含量高的企业。所以该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大地区间经贸往来,实现国家高科技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新兴业态符合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的要求。新兴文化业态的产生和发展,将最先进的科技创新运用其中,研发出更为便捷、更为高效的产品,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消费的多重选择性和满足需求的多重可能性。例如PPLive、UUC等网络点播电视的出现,将网络与电视结合,使得网民可以随意点播喜爱的电影电视剧,而不必被动接受电视台的安排;电子书、手机报的日益普及,为每日在上下班路途中奔波的人们提供了排遣时间的便捷产品。在相关企业[7]从中盈利的经济效益之下,也实现了服务大众的社会效益。(二)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需要

2011年,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指出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要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制定文化产业技术标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由此可看出,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需要,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要条件。

当前,我国已经改变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观念,走向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元共融的科学发展格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在高新技术推动下推进产业转型,利用互联网数字化高新技术,以创意创新为核心,培育新兴业态,这也是“十二五”我国实现文化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途径。由此说明政府对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高度重视。

随着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新兴文化产业又在国内文化产业中最先向国外风险资本开放,使它成为国外资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处在这种典型的开放式环境里,新兴文化产业不得不学会用市场经济的语言与自己的竞争对手进行对话,参与国际间的竞争。新兴文化产业在现阶段所尝试的种种有益的探索,其价值已经超越了自身,可以说它对于中国整个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都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新兴文化产业的今天就预示着中国文化产业的明天,从这种意义讲,新兴的文化产业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的特区或试验田,通过大胆探索,积累经验,为文化产业学会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生存闯出一条路子,最终将国内的市场与国外的市场接

[8]轨。(三)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数字内容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和大容量的特征,在以网络为形态的文化传播中,各种学术观点、思想理念可以自由广泛地彼此交流,有效实现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传播和创新的目的。此外,高新技术使文化表现形式日新月异,“传媒汇流”为文化传播手段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在21世纪,“创意性文化内容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未来的竞争中,新兴文化产业在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的基础之上,必然呈现“内容为王”的特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它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相对于传统文化产业来说,新兴文化产业与现代信息产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对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应抓住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稳健地推进新兴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强市更离不开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数字与未来携手并进,文化产业必须牵手科技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才能迎来新的春天。

注释

[1]杜丽芬:《新兴文化业态:核心概念及其初步分类》,《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7期,第109页。

[2]李向民:《在文化与产业之间走钢丝》,《三月风》2012年第1期,第67页。

[3]陈芊润、祁述裕:《新兴文化产业的未来趋势》,《人民论坛》2006年第11A期。

[4]苏丽萍:《新兴文化产业的“新”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相关》,《光明日报》2012年2月23日。

[5]彭伟步:《文化产业发展要紧抓新兴业态》,《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6期,第38页。

[6]杨吉华:《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述评》,《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第82页。

[7]王希:《新兴文化业态:鼓励发展填补漏洞》,《中国文化产业》2010年第9期,第35页。

[8]赵志立:《网络媒体与文化产业发展》,《当代传播》2005年第6期,第24—26页。第二节文化产业新兴业态情势综述一、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条件

新兴文化产业既是一种文化产品,也是一种经济产品。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构成了文化产业的两大基本属性。因此,新兴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必定需要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土壤。从我国来看,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所需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以互联网产业为基础的传媒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新兴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其总体情况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数字新媒体产业、数字出版等代表性行业为例,2010年新媒体产业规模达到1098.17亿元,较2009年增长31%,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根据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较2010年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从整个新媒体行业来看,互联网媒体业发展日渐成熟,占据新媒体产业50%的市场份额。数字电视和IPTV发展稳定,市场规模分别达到22%和3%,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市场份额达到15%,户外数字媒体占6%。由于新兴文化产业对技术基础和文化内容要求较高,且为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其区域分布极大地依赖于人才、基础设施和资金,总体来看,新兴文化产业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二)手机等移动网络媒体为数字化产业提供广阔载体

2009年,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7亿,手机上网成为新时代下民众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到2011年上半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稳步扩大。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达到3.81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1495万人。同时,加速发展的3G服务为手机用户提供了流畅、便捷、节省的上网服务。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手机网民在手机中安装软件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基于客户端的应用型服务将逐渐超越基于网页的浏览型服务,以手机为载体的游戏软件开发,掌上小说阅读以及众多影视娱乐软件的手机版本不断进入大众视野。《2011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中指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包括互联网游戏和移动网游戏市场)为468.5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长速度止跌回升。其中,互联网游戏为429.8亿元,同比增长33.0%;移动网游戏为38.7亿元,同比增长51.2%。

手机上网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而这一代恰恰是社会最活跃的一群人。他们追求时尚,思想活跃,信息需求量大,注重影视娱乐,为数字文化产业提供了大量的消费人群。2009年年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有相当规模的用户把网络视频当作视频消费的唯一渠道。电影、电视剧是网络视频用户最为喜爱的内容类型,分别以77%和70.5%的比例位居前列。这些数据反映出数字、网络影视将成为今后人们主要索取的信息,说明数字影视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三网融合”提供保障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2010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三网融合的政策,并公布了一批试点单位,这意味着三网融合正式进入我国的新兴产业规划中,从而形成了新的就业市场,创造出至少5000亿元的信息服务市场。当前文化娱乐、网络(包括手机)、影视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新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趋势,而三网融合将为推进媒体融合提供动力。电视与手机、网络的融合将是必然趋势,以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服务,将成为人们寻找娱乐内容的主要形式。

当前,由于电视、手机和网络的进步,娱乐业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世界小姐竞选、奥斯卡颁奖礼、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等各类造星、娱乐活动,由于电视的传播和网民的参与,其社会关注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吸引了大量广告的投入,影视传媒娱乐业的收入直线上升。每年一度奥斯卡颁奖礼的广告费,每秒钟达到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2007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经济效益高达5000万元。影视传媒娱乐业的发展,既可推动影视制作水平的提升,满足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数字传播平台的发展,催生新的传播媒体,又可提升和塑造中国的文化形象,是一个具有诱人前景的产业。[1]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在发展新兴产业上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是就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而言,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在紧抓新兴业态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一)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小

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要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虽然我国文化产业总值每年均有大幅增长,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十分明显的差距。《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中指出: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但报告还指出,文化产业中数字出版、微电影、云电视等新业态不断发展,部分旧的业态开始走下坡路,最突出的是实体书店和传统纸质出版,民营书店的接[2]连倒闭反映出了这种趋势。另外,传统旅游也开始暴露出许多问题,入境游市场陷入低迷,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增长1%。早在2008年,美国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达到了20%,英国10%,日本30%,意大利25%。这些国家的文化产业大多生产高端、附加值高的上游文化产品,而把低端、附加值低、污染环境、大量损耗资源的下游产品放到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生产。事实上,我国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就当中,不乏许多低端、帮他人贴牌的产品,加强自主创新,密切关注信息服务业和创意设计业的新动向,致力于发展上游产品和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影视娱乐业,认真保护知识产权,是我国文化产[3]业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新兴文化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问题依然严峻

在新兴文化产业方面,缺乏对产业链上游控制力的问题较为突出。如网络游戏产业中的游戏运营企业多是从代理起家,自主开发的网络游戏市场占有率还不高,游戏产业内容严重匮乏。我国动漫产业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大都是在为西方国家做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工[4]作,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新兴文化产业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将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内容运用数字化处理技术进行整合和运用的产品或服务。这个新兴的产业要健康发展,需要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平台上,传统的传媒业、出版业、教育业、影视业等共同参与,多种创意和技术融合,在彼此交流融合中使该产业的创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统筹营销能力、产品的后续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除此以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问题依然严峻。这主要体现在文化制造业在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过大。文化服务业中,传统的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图书报刊业等仍占有绝对优势,创意设计业、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业等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状态,在我国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过小。普遍存在着现代科技应用程度还不高、技术开发能力还[5]不强、原创能力弱等问题。

比如,网络游戏产业中的游戏运营企业多是从代理起家,大都位于产业链下游,中国自主开发的网络游戏市场占有率还不高,游戏产业内容严重匮乏。目前市场上运行的网络游戏,绝大部分依然采用原有的游戏形式,过分强调练功升级,很多游戏内容还渗透着暴力、赌博和色情成分,显现出形式单一、内容粗糙的特征。动漫产业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由于缺少原创品牌,目前国内动漫市场多以引进、加工、代理运营为主,动漫企业大都在为外国企业做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工作。网游和动漫产业只是我国新兴文化产业的一个代表,我国的新[6]兴文化产业基本都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完整的产业链无法形成,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体现在文化产业行业发展冷热不均,部分行业生存状态恶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产业经营困难。最有代表性的是民营实体书店,2010年民营实体书店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第三极书局亏损7800万关门停业;84重庆经典概念书城关门;明君书店、思考乐书局、席殊书屋,这些曾在京沪名噪一时的连锁书局,纷纷因欠款、欠薪相继关门;经营16年之久的广州第一家香港三联书店倒闭,更是震动业界。书业微薄的利润空间、高企的地租、网店的低折扣恶性价格战,是压倒实体书店的三座大山。音像出版、音乐唱片等行业仍然在漫长的衰退之途中挣扎,说是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一点儿都不夸张。一些传统文化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中[7]处在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三)外资渗透、自身融资体制不健全制约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

目前,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不断加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入手,以强大的资本操控为手段,不断蚕食着我国民营文化企业。中国新兴文化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危机,建立属于中国的人民币文化产业基金迫在眉睫。

在新媒体行业,国内知名的互联网新媒体公司,如新浪、百度、搜狐、阿里巴巴等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均被外资控股,甚至彻底沦为全外资公司,面临被文化侵略的风险;在广告业,2008年度中国广告公司营业收入前10名中,有8家公司属于外资控股企业;在动漫产业,当前国内一些赫赫有名的动漫公司背后都有国外大型投资集团、动漫公司的身影,如宏梦卡通等。此外,全球动漫巨头CineGroupe与广州泛亚太公司、浩致集团三方成立合资公司,进军中国动漫市场,这[8]些无一不在向我们传达着一个危险信号。

而放眼国内,我国现有的投融资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新兴文化产业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产业内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投资者所关注的法律地位、权益保护等核心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导致有投资意向的投资主体多处于观望状态,广大中小公司以及创业公司无法从正常融资渠道得到常规的经营资金。政府财政对新兴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还不够,社会资本参与程度还比较低,没有建立起市场化、多元性、使企业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和获得合理回报的投融资机制,建立从创业到扩张的常态化融资渠道对推[9]动新兴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四)内容创新力不足成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瓶颈

新兴文化产业强调“内容为王”,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文化属性是其第一属性,其次才是经济属性。过分强调经济效应而不在内容上下功夫实质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文化产品生产只有将“技术为王”和“内容为王”的有机融合,才能为文化产业的勃兴注入更有力的催化剂。

在我国文化产业中,制造业的比重过高,内容产业比重过低,反映了自主创新相对落后的事实。在电视剧、电影的制作方面,虽然数量不少,但高质量的产品比较稀缺,海外票房不高。

数字内容是一种新形态的文化,网络只是文化的载体,数字内容的质量与文化本体的质量高低有着直接关系。虽然中国上网人数和中文网站呈现“爆炸式”增长,但中国网络内容信息相对贫乏的状况并未有所改善。网络文学缺乏创新,优秀原创作品如凤毛麟角,大量重复、没有价值的垃圾信息充斥网络,浪费着网络资源。

我们看到,由于缺乏内容创新,加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盗版或者山寨大行其道。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文学盗版网站的数量约为530000家,每年盗版市场总规模约为50亿元,盗版模式也已经从单纯盗贴文字内容转变为围绕版权、在版权周边诸多领域不断滋生的趋势。我国的电影业因为盗版一年损失超过140亿。2010年12月7日,《大笑江湖》《赵氏孤儿》盗版碟在市场上出现;12月19日,《让子弹飞》上映3天就遭到盗版,非法下载超200万次。同样,《唐山大地震》《山楂树之恋》上映3天之后出现清晰版盗版碟。盗版猖獗严重威胁着电影产业的社会生态。互联网数字内容出版商认为,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盗版猖獗而正版得不到有效保护,致使数字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伙伴都感觉数字出版业盈利前景渺茫。

此外,在新兴文化产业方面,我们很难找到我国在世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品牌。目前困扰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自主创新的文化品牌和企业,没有涌现出类似谷歌、华纳等这样的大企业,更没有形成日本动漫、美国好莱坞、韩国电视剧等规模和集群效应的文化产业群,因此准确概括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现状就是“大而不强”“全而不专”。(五)政府扶持力度不足,新兴文化产业缺乏政策支持

以网络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将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是各国今后发展的焦点,但是就我国的创新环境而言,既缺乏政府政策的实质性扶持,又缺乏前瞻性的规划。在税收和资金扶持上缺乏吸引,无法形成人才洼地,吸引国内外影视制作人员专心从事文化精品的生产。对于如何解决不同部门分头管理、政出多门、业务交叉等问题,还未看到我国政府的实质性行动。此外,我国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也存在问题。客观来说,我国缺乏高水平的影视策划、制作团队,以及大量专业的工作人员,很难形成影视产业的集群效应,这样就必然受到欧美影视业的围攻。三、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措施[10](一)依托新媒体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以新媒体为依托整合资源、拓展产业链。

传媒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产业类型之一。新媒体对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成新的文化载体。新媒体的出现,为文化产业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新的文化载体成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拓展产业边界。在新媒体文化产业发展中,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相互融合,渗透性和辐射力不断增强,产业边界不断拓展。当前,我国新媒体发展已进入快速扩张期,以此为依托,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将具有更强动力。三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新媒体的发展促使文化产业整合、重构,推动文化产业技术进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

依托新媒体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要做到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完善战略布局。将新媒体发展作为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抓住产业化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挖掘新媒体产业延伸和拓展的潜力。二是加快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的提高,要求产业链的形成和整合更加迅速高效。未来几年,我国新媒体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三是寻求多样化盈利模式。文化产业可以有直接的产品盈利,还可以有间接的转移性获利方式。探索合理的盈利模式,是以新媒体为依托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四是树立精品意识。生产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精品力作是新兴文化产业的灵魂和支柱。新兴文化产业的竞争具有综合性、国际性和高端性,无论文化内涵还是技术支持,都需要有精品意识。五是合理规避风险。文化产业是高风险产业,新兴文化产业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多样,围绕新媒体所拓展的文化产业同样面临各种风险。应寻求多样的风险规避方式,形成社会化的风险抵御机制。

例如依托新媒体发展数字出版便是很好的例证。201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超过900亿元。从种类来说,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和手机出版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名副其实的三巨头。2010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35613亿元,比2009年增长71.18%。手机出版的营业收入已超过网络游戏,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24.12%,位居首位。全媒体出版则为传统出版带来更大的产品附加值。《杜拉拉升职记》《山楂树之恋》《蜗居》等一批畅销书的选题资源得到了全方位的开发。影视与出版联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决战南京》、江西出版集团的《孔雀东南飞》等热销图书,在电视荧屏上也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一些出版企业更是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工作室或影视公司,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产业链。(二)加大政府投入,打造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

新兴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品新的存在方式与生产经营形式,迅速改变着文化的既定格局和发展态势。对于国家而言,关注和重视新兴文化产业,大力扶持和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同时有利于更好地塑造和弘扬中华民族新的时代精神,实现文化繁荣和文化创新。为此,政府要紧抓文化产业的新兴业态,增加投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规划、指导、管理和政策扶持,鼓励民间资金和外资对营利性文化产业机构的投入,增大政府对非营利性文化产业机构的投入,按照建设软实力的思路制定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提高文化资源配置的效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经济环境,要为新兴产业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扶

[11]持。

第一,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适应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行业主管部门应从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产业政策、项目审批等方面为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打破行业壁垒,推动报纸、杂志、图书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手机各种媒介形式融合发展。要充分认识新的文化业态和新兴数字传媒产业在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推动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按照“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原则,大力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传媒市场,形成多主体投资、多层次开发的市场格局。

第二,引导新兴文化产业集聚。大力培育生产原创型新兴文化产品的企业,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下游的衍生品生产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形成新兴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新兴文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各地政府应以新兴文化产业基地载体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促进新兴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和传播平台发展高端产业,提升高端产业的集聚度,增强区域核心的竞争力。

通过重组和合并文化企业,使新兴文化产业集约化、集团化。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日益紧密结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娱乐化将进一步主导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影视娱乐业采用了大工业发展、大规模经营、大产业运作模式,呈现出高科技手段、高投入资本、高产出效益的发展特征,取得了丰厚回报。如美国是世界上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影视产品出口国,具有工业化、高科技化、数字化等影视制作特点,为美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润。美国影视娱乐业被称为“以版权为基础”的知识制造业。1998年,它的电影、电视、录像带、音乐出版总收入是600亿美元,居美国各行业出口的第一位,其中120亿美元是由影视业所创造的。我国影视娱乐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无论是电影生产的数量还是质量,以及经济效益都无法与美国匹敌,至今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生产的阶段。因此,借鉴美国影视业发展的经验,重组和增强文化企业的实力,对于在短期内壮大影视传媒娱乐业的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重组与合并,才能培育出中国的“好莱坞”,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着力造就一批既掌握现代传媒技术,具有艺术创造力,又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一方面,可以拓宽人才引进的领域和渠道,吸引和聚集从事新兴文化产业的优秀人才,形成人才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从事新兴文化产业的专门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更重要的是要用机制激励人才,为激发和提升人才的创新激情、创新勇气、创新素质和创新本领提供空间,使新兴文化产业焕发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生产力。

在培养人才方面,政府还应引导社会各界在重点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意文化集团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扶持中小型创意文化公司,推进创意产业团队的组建和人才培养工程;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中小型创新文化公司,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创意产业团队的组建和人才培养工程,加快文化创意公司上市的审批,可以尝试建设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建立文化公司创业板,为文化公司的股份交易与融资工程提供便利,激励创意人才努力工作,创作文化精品。(三)完善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投资,积极上市

投融资机构要寻找新旧文化业态整合中的投资机会。新兴文化产业并不是完全架空于传统产业之上的,相反将传统文化产业充分吸纳和融合才是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新兴文化产业的投资除了应当关注新的技术、传播渠道,也应当注重新旧业态融合中体现的机会。相较于未知新兴文化产业的高风险,新旧业态整合中的投资时点和难易程度更易把握。从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已有的各个省域内并购整合将逐渐扩大到区域内的并购整合,这其中包含[12]了大量的再融资需求,孕育着新兴文化产业投资的另一种机会。

美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体系,这给文化产业在资本实力方面提供了独特的甚至压倒性的优势,并进而使其从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全球流动中受益。依托雄厚的资本实力,美国的文化产业能够吸引世界顶尖的创意人才、管理人才、演艺人才,能够采用世界顶尖的技术。以大资本为纽带,首先表现在文化产业大力吸引大型产业资本加盟,实现了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文化艺术团体主要资助来自于各类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大企业直接投资举办文化机构。比如福特汽车集团投资在底特律兴建的博物馆,保存了100多万件历史实物,以及从世界各地迁来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虽票价不菲,但游人众多,每年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当然,近几年我国在完善投融资渠道和鼓励社会投资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继2009年国家制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2010年,九部门又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在一系列政策鼓舞和推动下,大量社会资本从其他行业流入文化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金支持。如游戏产业、动漫、创意园区、文化传媒行业等新兴文化产业都不同程度地进入资本的法眼。投资拉动型增长成为了近几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2010年文化企业扎堆上市,晥新传媒、深圳中青宝、省广股份、乐视网、中南传媒、浙江华策影视、杭州宋城、湖南天舟、江西出版等共9家文化企业成功登陆证券市场。再加上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优酷网、保利博纳等企业,2010年在海内外上市的文化企业多达16家,比过去十年上市的文化企业的总和还要多,表明资本市场的大门向我国文化企业敞得越来越开。皖新传媒挂牌上市,为全国新华书店境内首发上市第一股。其募集资金主要被用于新网、畅网、e网三网建设,目的是强化渠道终端一体化。中南传媒成功登陆A股主板市场。中南传媒拥有从印刷、出版到发行以及报纸、网络、互动框架媒体等新媒体相当完整的产业链。上市为文化企业打通了融资的通道,让这些文化企业有了做大做强的雄厚资金基础。从由事改企到资本化、证券化,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募集到了资金,在经营管理、资本流通、产业并购和品牌提升方面都将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四)加强内容创新,打造知名品牌,促成产业规模效应

创意创新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文化产业本身是一个无可复制的创意过程,创意活动与文化生产紧密结合。文化产业借助各种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创意,更新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策划新的文化产品,开辟新的文化业态。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传媒出版、演艺娱乐等产业都因创意涌动而精彩纷呈。创意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交互发展产生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有效地提升了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重要支[13]撑点。

无论是有形产品还是无形产品,质量都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问题,在文化产业领域,“质量为王”始终是竞争的核心。近年来,新兴文化产业里,昙花一现最后又无疾而终的例子并不少,如开心农场兴起时,引来无数关注,但是随着人们兴趣的降温,后续又没有新的模式推出,很快就被人遗忘。因此,新兴文化产业若要避免仅仅是形式上的新潮流,在一阵狂热之后转瞬即逝的命运,就应当赋予其具有持续生命力的灵魂——高品质的内容。新兴文化也有经典,一部经典能够延伸出一条产业链,从而创造更大的人文和市场价值。比如网络游戏里,一部仙剑从游戏到电视剧到歌曲,创造了极好的产品效益。提高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就需要深入市场,了解当代消费者心理,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还要创造良好的文化创造氛围,避免浮躁,鼓励创新。

打造知名品牌和促成产业规模效应。品牌效应是商业社会中企业价值的延续,在当前品牌先导的商业模式中,品牌意味着商品定位、经营模式、消费族群和利润回报,意味着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低成本。我国要想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就要精心培育特点鲜明、内涵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要充分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中华文化的包装,结合新兴传媒的传播特点,使之不仅能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特色,增强为网络和手机用户服务的针对性,提高服务质量,而且利用品牌优势拉动影视娱乐产业的发展,打造文化航母。[14]

例如视聆通公司创作的《李白漫游记》这部三维动漫片,它以李白游历全国各地的行踪为线索,通过Q版的卡通形象、3D的风景画面,将全国各地尤其是马鞍山的风土人情徐徐呈现出来,作品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徽派文化特色、太白文化特色,成为了国产动画的又一精品。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带动了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为蓬勃发展、异彩纷呈的安徽动漫产业添新喜、树标杆。除此以外,视聆通公司还建立了马鞍山视聆通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形成游戏动漫业的产业孵化中心、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游戏动漫体验中心、客服运营中心、研究创作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此举转变了马鞍山经济发展方式,调整马鞍山以钢铁工业为主体的单一产业结构,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拉长文化产业链,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群体,提升马鞍山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

注释

[1]彭伟步:《文化产业发展要紧抓新兴业态》,《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6期,第38页。

[2]《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2011年。

[3]彭伟步:《文化产业发展要紧抓新兴业态》,《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6期,第38页。

[4]陈芊润、祁述裕:《新兴文化产业的未来趋势》,《人民论坛》,2006年第11A期。

[5]陈锋:《中国新型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形势分析》,中国发展门户网,http://cn.chinagate.cn/culture/2008-03-31/content_13935149.htm。

[6]赵普光、李凌汉:《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7]杨吉华:《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述评》,《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第82页。

[8]贺超兵:《中国新兴文化产业面临失控——中国应尽快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广告》2009年第12期。

[9]《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走高端文化创新之路》,《中国经营报》2011年第11期。

[10]《依托新媒体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人民日报》2012年第3期。

[11]彭伟步:《文化产业发展要紧抓新兴业态》,《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6期,第38页。

[12]王建:《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走高端文化创新之路》,《中国经营报》2011年11月2日。

[13]肖荣莲:《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学习时报》2010年5月3日。

[14]彭伟步:《文化产业发展要紧抓新兴业态》,《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6期,第38页。第三节宁波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研究思路与内容一、基于互联网与无线网络的新媒体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凭借着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新媒体正逐渐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生活。

与传统的媒介相比,新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呈几何级倍数增长,比尔•盖茨在20世纪90年代说过“信息在你指尖”,我们不需要翻开书本,不需要等待电视约定的播出时间,只要轻轻敲击键盘,大量的信息就会跃进我们的眼帘。电脑网络所带来的超大信息量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因此,网络媒体迅速发展起来,一跃成为与传统媒体相抗衡的新媒体。

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在2007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互联网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并保持超过40%的年均增长速度,各细分市场如网络游戏、B2B、网络教育、搜索引擎是目前盈利的主流,占59%的市场比例。此外,在发展迅速的新媒体市场中,还有一类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2007年这块市场规模达到41.8亿元,同比增长91%。

2011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发布,报告中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在全球新媒体快速普及和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中,中国新媒体在发展方式、文化特质等方面益发彰显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2010年全球互联网网民已突破20亿、手机用户超过50亿,中国互联网网民超过4.5亿,手机用户近9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新媒体的发展势如破竹,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不仅仅在媒介形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表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甚至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媒体也在调整思路,同步发展,因此出现了媒介融合的大趋势,电视中有报纸,网络中有电视,手机中又有报纸和电视,而传统的报纸媒体也在大力地开拓3G和网络市场。

2009年,3G时代的来临使传媒产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手机的强大功能、携带方便使这一媒体成为新媒体的闪亮明星。同时,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也迅速盯住3G这块市场,手机媒体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在任何地方只要打开手机网络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信息,手机读报、手机看电影电视、手机查询地图……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大量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新媒体所带来的超大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使实际空间变小,真正实现了“地球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85亿之多,互联网普及率为36.2%。预计至2011年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375.04亿,互联网总用户数将达到6亿。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网民这一庞大的群体仍在持续增长中。

在经济领域,互联网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产业边界日益交融,新型商务模式和服务经济加速兴起,衍生了新的业态。近几年来,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中国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均呈快速发展态势。持续扩张的网络文化消费催生了一批新型产业,同时直接带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诸如QQ、泡泡、飞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出现,特别是手机网络的扩展,更加方便网民之间的互动交流。网络文化产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网络化传播,实施了一系列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全国在线数据库总量达到30多万个,初步构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有效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根据《2012互联网行业十大热门看点》可以得出,移动互联网成为大势所趋,而且增长是爆发性的。旅游类垂直电商、搜索引擎、微博和社交网站都成为热门看点,2012年,开放成为了社会化网络环境中成功的关键因素,人人网、腾讯、淘宝聚划算等多家网站采取开放战略,通过资源共享、利益分成的模式,吸引大量第三方应用入驻,从而实现丰富网站功能、增强用户黏性的目的。

目前,宁波市已有各种网站4.2万家,网民4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约为5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宁波市无线(包括手机)网民用户达到388万,占网民总数的79.7%。这一比例之高,远超全国65.9%的平均水平,在全国占领先地位。互联网已经成为宁波市传播文化的新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丰富精神生活的新空间。2011年宁波市传媒/互联网行业净利润稳步增长。

宁波新媒体行业发展从无到有,并且迅速成长为一支重要的产业力量。2011年10月,宁波数字媒体产业园入驻鄞州新城区标志着宁波数字媒体产业园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动漫产业发展较快,目前宁波有30多家动漫企业,企业注册总资金达到2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有15家,形成了集动漫创意、设计、后期制作、发行等于一体的比较完善的动漫产业链。2011年,宁波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11873分钟,位列全国城市第七位、全省第二位。在网游行业,浙江宣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网游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名列前茅,并成功出口到日韩等传统网游强国,填补了宁波地区游戏产品出口海外的历史空白。从某种意义上说,宁波的新媒体产业已经从“宁波制造”转变为“宁波智造”,一如草长莺飞的春天正蓬勃开展起来。二、多媒体内容产业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推动了多媒体内容产业的兴起。目前,多媒体内容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内容涵盖信息、传播、广告、通信、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娱乐、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教育等多行业的产业集合,其更被称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丰厚的经济收益,极低的能源损耗,使得许多国家都投巨资对多媒体技术进行研发。据了解,英国数字娱乐产业年产值占GDP的7.9%,成为该国第一大产业。美国网络游戏业已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娱乐产业。日本游戏市场每年创造着2万亿日元市值规模,动画产品出口值远远高于钢铁出口值。而从1995年第一次以CG技术支撑起一部长片的《玩具总动员》开始,CG电影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这期间,出自好莱坞电脑技师巧手的各种立体怪兽风靡了整个世界,卷走了金山银山,制造了无穷的欢乐,甚至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观念。另外,根据国外研究机构Informa分析,手机游戏已经成为全球游戏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其产值从2002年的2.43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38亿美元。据了解,世嘉、育碧等世界著名游戏公司已减少了对PC网络游戏的开发力度,相继成立手机游戏开发部门,增大对这一新兴网络游戏领域资金和人力投入,以期在该市场获得最大利润。;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等手机厂商也大力投资手机游戏的开发及其运行平台——手机终端产品的研究,现已推出了能够实现网络游戏功能的新型手机,如诺基亚N-Gage、3300和三星X400等。

在中国,虽然多媒体产业起步比国外晚了10年,但发展后劲十足,以高科技与文化融合为特征的创意产业公司发展越来越迅速。而随着众多中小型多媒体企业的迅速崛起以及跨国公司的争相涌入,多媒体产业规模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商机十分巨大。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看到了此行业的发展潜力,各大城市动漫展频繁举行,数十个国家级动画基地相继建立,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但是相对于美国、日本动漫产业的兴盛,中国动漫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巨大的市场和薄弱的原创力量导致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流向了日本、美国的动漫厂商。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仅这五位每年就从中国卡通市场“掠走”6亿元。中国已经成为动漫产品的最大输入国,在动漫这个“朝阳产业”中,中国有花钱买单的份,却还不是分享利益的主。三、宁波特色文化产业新兴业态

宁波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宁波市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重点推进现代传媒、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制造、文化会展等优势产业发展,以创新文化品牌、推动转型升级为重点,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010年,宁波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0.33亿元,占GDP比重为4.85%,比上年增长22.2%,是2004年增加值(73.85亿元)的3倍多。

围绕“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宁波市开展了文化发展“1235”工程,即:打造10个重点文化集聚区、培育20个重点文化品牌、建设30个重点文化项目、扶持50家重点文化企业,不断增强宁波文化活力,实现宁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2011年宁波市下发的《关于支持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鼓励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宁波市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分为以下8类,包括网络文化服务业、动漫业、创意设计业、新兴影视及演艺服务业、艺术品业、新兴文化休闲娱乐业、新兴文化旅游业和其他新兴文化服务业,并对上述8类行业的项目登记用语进行了规范。经过宁波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长期努力,通过整合宁波市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地域资源等,近几年来,宁波市在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上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道路。通过以新媒体为依托,整合现代网络传播资源、移动网络等资源,宁波的文化产业迎来了又一个新的春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