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西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前冲刺最后三套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07:22:4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山西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前冲刺最后三套卷

2019年山西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前冲刺最后三套卷试读:

山西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前冲刺最后三套卷(一)

一、名词解释

1需求收入弹性

2三级价格歧视

3流动性陷阱

4实际汇率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超额剩余价值

二、辨析题(判断每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信息搜集的越充分越有利于决策,因此信息搜集的越多越好。

2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面临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

3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而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这种能力。

4货币供给和价格不变,货币需求由收入和利率决定。当收入上涨时,货币需求变大,利率降低。

5在科学技术进步并应用于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较快增长,因此我们可以使生产资料生产脱离开消费资料生产的制约而单独地增长。

三、简答题

1简述虚拟资本积累的特点和经济影响。

2根据科斯定理,可以怎样解决外部性问题。

3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何不同?

4在凯恩斯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AS是具有正斜率特征的曲线),假设经济初始时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请画图说明以下问题:(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将发生怎样的变化;(2)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名义工资具有刚性特征,(1)中的非均衡会怎样调整?当价格高于原来的均衡价格时,工人能够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吗?(3)什么样的政策可以用来修正(1)中的不均衡?

四、计算题

1假设某商品的反需求曲线为P=11-0.15Q;其反供给曲线为P=1+0.05Q;试求:(1)市场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2)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3)在这1.00元的税收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负担多少?

2(1)当政府转移支付减少,而政府支出增加相同数额时,国民收入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并用一个例子检验你的结论,边际消费倾向b=0.8,税率t=0.25,∆TR=-20,∆G=20。(2)国民收入的变化量是多少?(3)预算盈余的变化量是多少,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对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进行比较。

山西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前冲刺最后三套卷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需求收入弹性

答: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用M和∆M分别表示收入和收M入的变动量,Q和∆Q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e=(∆Q/∆M)·(M/Q)。M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值来判断该商品是必需品、奢侈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即e>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M幅度大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奢侈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而大于0,即0<e<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M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必需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0,即e<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M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2三级价格歧视

答: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实行三级价格歧视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①存在着可以分割的市场。若市场不可分割,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将使得价格歧视消失。②被分割的各个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如果被分割的各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则最佳策略是对同一产品收取相同的价格。垄断者若想通过实行三级价格歧视获得最大化利润,必须使在各个市场所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假定垄断者要在市场1与市场2两个市场上出售产品,对于垄断者而言,利润最大化是使得MR=MR。12

3流动性陷阱

答: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出现了类似于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4实际汇率

答: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ε=(e×P)/P。其中,ε表示实际汇率;P和P分别为国ff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e为名义汇率(采用的是间接标价法)。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1。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一定量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其中,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社会现有的平均生产条件,一定量使用价值是指一定数量的质量相同的使用价值(即商品)。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等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等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

6超额剩余价值

答: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进行激烈的竞争,争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以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二、辨析题(判断每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信息搜集的越充分越有利于决策,因此信息搜集的越多越好。

答:错误。理由如下:信息的作用是减少经济主体的决策风险和失误,从而提高他的预期收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需要信息,并乐意出钱出力去搜寻和购买它。然而信息的搜集过程会产生成本,当搜集信息时,需要考虑信息带来的收益是否能有效的弥补其成本,只有在搜集信息收益超过其成本时,信息搜集才是有效可行的。

2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面临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

答:错误。理由如下: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时(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它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边际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可能也会同时面临边际报酬递减现象。

3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而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这种能力。

答:错误。理由如下:通常情况下,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功能,不过这个“银行体系”是指广义的银行体系,即所有拥有“吸收存款并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业务的公司,都算在这个“银行体系”之中,这些公司通过“多倍存贷款”运作创造货币。但是,金融创新使得许多具有货币特性的资产不断出现,这些资产具有货币流动性的特征,被称为准货币,即获得了货币流动性的非货币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说只有银行体系才具有货币创造的能力,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创造货币。

4货币供给和价格不变,货币需求由收入和利率决定。当收入上涨时,货币需求变大,利率降低。SDS

答:错误。理由如下:由于M/P=M,所以货币供给M和价格DDDP不变时,货币需求M不变。由于M=ky-hr,所以当货币需求M不变,收入y上涨时,利率r应该上升。

5在科学技术进步并应用于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较快增长,因此我们可以使生产资料生产脱离开消费资料生产的制约而单独地增长。

答:错误。理由如下: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较快增长是指在科学技术进步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条件下,由于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也就应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相应地,制造生产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又应快于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两大部类。承认生产资料生产的较快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增长。相反,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受消费资料生产的制约。这是因为,首先,在第一部类生产的发展中,追加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必然要依赖第二部类生产的发展来提供;其次,制造生产资料只是提供生产的手段和条件,它本身并不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第一部类生产的发展,必然还要依赖第二部类的发展所提供的市场。

因此,可以使生产资料的生产脱离消费资料的制约而单独的增长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

1简述虚拟资本积累的特点和经济影响。

答:(1)虚拟资本积累的特点

①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在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货币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虚拟资本可以不依托于实体资本定期获得收入,还可以独立运动,在自由买卖中获益。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

②虚拟资本积累是实体资本积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逐步产生的,它的产生天然就是为了促进实体资本积累更好地发展。虚拟资本的积累必然以实体资本的积累为基础。

③虚拟资本积累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和实体资本积累脱节的,即虚拟资本积累反映的价值符号可以与实体资本的真实价值无关,其运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2)虚拟资本的经济影响

虚拟资本不等于虚无资本。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产物,对商品经济已经和正在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①虚拟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使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约束被缓解。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变成虚拟资本以后,货币资本所有者找到了一条直接投资、直接分享投资收益的渠道。银行信用和虚拟资本的共同作用,使得企业因为资本不足不能发展的可能性被降低到最低的限度。虚拟资本的存在拓宽了公众的投资渠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购买股票、债券等来分享高增长行业和企业的利益,当然也就用资本支持了这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②虚拟资本导致财富虚拟化,加快了整个经济的虚拟化进程。随着股票、债券及其他衍生证券交易规模的扩大及盈利水平的变动,围绕着证券交易展开的各种经济活动也在不断扩张,有越来越多的收入被资本化,按虚拟资本的特殊运动方式来运动。以虚拟资本为基础的经济虚拟化使得诸如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脱离物质生产过程的约束,获得相对独立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财富的性质就变成了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例证。

2根据科斯定理,可以怎样解决外部性问题。

答:(1)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给定的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性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西方一些学者根据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性就不会发生。就是说,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不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而在此之前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因此,科斯定理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2)如果产权界定是明确的,那么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在性问题是可行的。以Y厂商向X厂商就污染问题而施加外在成本的情形为例。在产权可以自由买卖的条件下,如果法律界定X厂商有权不受污染,那么Y厂商为了能够生产就必须向X厂商购买污染权。这时,Y厂商将因此增加一部分边际成本,而X厂商则得到相应的收益。反之,如果产权界定给Y厂商,即Y厂商有权向X厂商施加污染,那么,X厂商将购买这一权利以便Y厂商不释放污染。结果,市场交易本身使得污染问题解决。不仅如此,由于交易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进行的,因而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

但是,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这是因为:

①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等等也变得实际上不可行;

②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这就涉及到信息是否充分及买卖双方能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各种原因,如谈判的人太多、交易成本过高、谈判双方都能使用策略性行为等;

③明确的财产权的转让并不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运用科斯定理完全有可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并不一定恰好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还应指出,分配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影响的问题了。

3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何不同?

答:(1)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和阿罗等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整个60年代。(2)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

①假设条件不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区别。另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技术是外生的,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的。

②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在索洛模型中,储蓄引起暂时增长,但资本收益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在这一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相反,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③结论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率是内生的,即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决定的,储蓄和投资会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

4在凯恩斯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AS是具有正斜率特征的曲线),假设经济初始时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请画图说明以下问题:(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将发生怎样的变化;(2)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名义工资具有刚性特征,(1)中的非均衡会怎样调整?当价格高于原来的均衡价格时,工人能够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吗?(3)什么样的政策可以用来修正(1)中的不均衡?

答:(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会使得均衡产出减少,均衡价格水平上升。如图1所示,假定经济初始位于均衡点E点,此时产出为充分就业产出y,价格水平为P。0f0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使得总供给曲线左移,由AS移动到0AS,产出水平沿着AD曲线从y下降到y,价格水平从P上升至10f10P。1

图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名义工资具有刚性特征,又没有需求稳定政策,经济的产出将维持在y水平,它低于充分就业水平。1这时,一方面价格水平从P上升到P,实际工资下降;另一方面由01于就业和产出都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名义工资不会下降,工人也不能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3)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支出,减税或扩大货币供给,就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使得AD移动到AD01位置,从而使经济回到均衡产出水平。但是,扩张性需求政策会导致价格水平进一步上升,即从P上升到P。12

四、计算题

1假设某商品的反需求曲线为P=11-0.15Q;其反供给曲线为P=1+0.05Q;试求:(1)市场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2)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3)在这1.00元的税收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负担多少?

解:(1)联立求解反需求函数和反供给函数:**

可得:均衡价格P=3.5,均衡产量Q=50。

根据消费者剩余定义,可得消费者剩余:

即市场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剩余是187.5。(2)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后,此时有P=Pds+1,即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等于厂商拿到的价格加上税收。此时有:**

解得:P=4.25,即均衡价格P=4.25,均衡产量Q=45。d

政府的税收收入为:T=tQ=45。即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45。(3)根据税收前后的均衡价格,在1.00元的税收中,消费者负担4.25-3.5=0.75;生产者负担1-0.75=0.25。

2(1)当政府转移支付减少,而政府支出增加相同数额时,国民收入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并用一个例子检验你的结论,边际消费倾向b=0.8,税率t=0.25,∆TR=-20,∆G=20。(2)国民收入的变化量是多少?(3)预算盈余的变化量是多少,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解:(1)国民收入会增加。原因在于政府支出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如果政府购买增加量与政府转移支付减少量相应,也会使国民收入会增加。假定∆G=-∆TR,则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为:

因此,当∆TR=-20,∆G=20时,国民收入增加20。(2)由(1)可知,国民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即∆Y=∆G=20。(3)预算盈余BS=T-G-TR,则其变化量为:∆BS=∆T-∆G-∆TR=t∆Y=0.25×20=5,即预算盈余增加5。原因在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使得税收收入增加,但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总量不变,因此,最终预算盈余增加。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答:(1)我们需要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去理解“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公平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效率指在资源有效配置前提下经济效益的较快增长,也就是投入与产出比率的较快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充分公平的利益和权利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积极性。为了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需要做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的,而再分配主要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必然的,关键在于这种差距的存在是否违反了社会公平的原则,是否损害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判断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是否出现两极分化,不能只看收入差距的大小,公平不是平均主义。(2)为了更好地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具体的措施有:

①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努力把国民收入的“蛋糕”做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②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理顺生产要素的价格,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和经济垄断,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引入竞争机制,使收入分配与市场机制接轨。

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国家通过立法和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贫困、低收入等多种原因出现生存困难时提供基本生活需要保障。

④加大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在鼓励和保护依靠合法经营和劳动致富的同时,要建立并完善权力约束和制衡机制,从源头上杜绝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法制,严格执法,加大对各种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

⑤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要采取各种配套措施,全面监控个人的各种收入,同时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并在适当的时候开征遗产税等财产税新税种,使得税法税制更加科学合理,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收入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对落后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投资和收入补贴。

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普及义务教育,扩大高等教育,拓展升学渠道,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以受教育的机会和受教育的保障,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地享受基本的教育权利。

⑦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民增收幅度,坚决消除部分农民无地、无业、无社会保障的现象,减轻农民负担,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

2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对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进行比较。

答:(1)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在资源利用上是有效率的。在完全垄断市场的状态下,垄断厂商可以自行控制市场的产量和价格,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所定的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从中获得超额利润,这意味着完全垄断市场在资源利用上没有效率。(2)从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边际成本度量了社会生产一单位产品耗费资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给该单位产品的货币(或其他商品)数量,即社会给予该单位产品的价值评判。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最后一单位的产量耗费的资源的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生产达到了最优。因为,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市场价格,那么就意味着在消费者看来,最后一单位的产品不值那么多,从而减少该单位产品的生产会提高社会的价值总和;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价格,那么增加生产会提高社会的价值总和。这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是最优的。(3)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平均成本是生产者生产所有的产量每单位所花费资源的费用,而市场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所有产量每单位支付给生产者的收益。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生产者提供该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恰好补偿企业的生产费用,从而企业没有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也没有支付多余的费用,这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公平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在企业长期均衡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所以,企业提供的生产量恰好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就是说,当提供该产量时,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中选择了成本最低的一个。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在技术上是最优的,因为企业利用了现有技术提供的最低生产成本。(4)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通过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所以,当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需求发生变动或由于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供给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供给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及时根据市场供求的状况进行调整。另外,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别,因而企业没有必要通过广告之类的宣传媒介强化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非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