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睦邻中心:基层公益服务提供的杨浦模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23:02:35

点击下载

作者:赵德余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社区睦邻中心:基层公益服务提供的杨浦模式

社区睦邻中心:基层公益服务提供的杨浦模式试读:

序言

如何以各种方式和各种视角解读中国发展模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目前有关中国发展模式的解读主要侧重于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中国政治制度尤其政治社会发展结构模式的研究,而对于中国社会社区自治的组织模式的微观案例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发展模式的含义却关注不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政治学和社会学家对农村村民自治或乡村治理的研究层出不穷,也产生了许多非常精彩的案例研究,如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徐勇、贺雪峰等学者对乡村政治和乡村治理的研究,复旦大学张乐天和周怡分别对中国浙北农村和江苏华西村的研究等等。相对于农村的社区治理研究,城市社区的微观组织治理模式似乎同样复杂,特别是城市社区各种社会服务系统,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及其他类型的社区公益组织的运转模式都广泛存在非常独特的精致的组织制度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发展模式的微观色彩。不过,有关此类微观治理模式的案例研究尚显不足。

为了搜集和整理有关中国城市社区公益组织的典型案例,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社区养老、社区健康、社区公益活动平台三个方面,组织编写了三本体现中国发展模式的微观组织个案,分别为《没有围墙的养老家园:海阳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与提升:长宁模式的新探索》以及《社区睦邻中心:基层公益服务提供的杨浦模式》。其中,前两本书已经分别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社区睦邻中心:基层公益服务提供的杨浦模式》付梓在即,在此需要对这本书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和前两本书的撰写体例一样,我们侧重于对微观组织制度的案例描述,以系统解构每个组织案例的多角度的故事和逻辑,同时,也坚持行文通俗易懂,以便普通的读者都能够读懂。这意味着我们对这几类社区公益组织的运转模式的研究是相对粗糙的和简明的,主要目的是面向非学术性的读者群介绍在具体的社区微观组织案例故事中寻找和思考中国发展模式的特征性要素,同时也为那些对此类理论研究感兴趣的学者提供初步的研究案例素材。

我对于杨浦区社区睦邻中心的关注始于2012年,我在杨浦区民政局挂职期间发现了睦邻中心的运转故事,并很快对睦邻中心背后的运转逻辑及其隐含的组织制度特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我多次到延吉睦邻中心去参观、调研和观摩,即使在我结束在杨浦区民政局挂职工作之后,我还利用暑期班安排和陪同参与暑期班的中美学生和外籍教师一起去参观和讨论延吉睦邻中心。很显然,国外的老师和学生对睦邻中心这种组织模式无不表现出深深的好奇和兴趣,每一个接触睦邻中心的人都很想知道一系列的问题,如这个微观组织平台到底是什么样的治理结构?能够给社区居民提供什么样的公益服务?睦邻中心的平台能够孵化社会公益组织吗?睦邻中心与政府、居委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公众参与睦邻中心活动的热情高吗?睦邻中心这种社区治理模式能够复制和推广吗?

正是对上述这些问题好奇和兴趣,2014年年初我开始着手设计对睦邻中心的研究计划,这一研究设想很快得到时任杨浦区民政局局长王丽静女士的支持。她帮助我联系了延吉街道负责人,当时的街道邱红书记和徐佳主任都对我的研究设想提供了大力支持,多次组织座谈会帮助我搜集大量的资料和为我的调研提供协调和保障。2014年年底完成的初稿出来之后,一方面,我们对初稿其实并不满意,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对睦邻中心的进一步调研和研究暂且停下来了。一直到2015年年底,杨浦区已经开始在全区推广睦邻中心了,我们受委托对睦邻中心模式的推广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评估。这一次我们又进一步加深了对睦邻中心运转模式的认识,尤其是其推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往往正是睦邻中心延吉经典模式成功运转所需要的条件。于是,2016年下半年我们又再次安排研究生对延吉睦邻中心进行了参与式调查,以对原有的研究素材进行验证和充实。

应该说,经过多次长期的观察和调研,我们大体上能够把杨浦区睦邻中心的运转模式展现给大家了,不可否认,这个成果仍然略显单薄和粗糙。这主要缘于我们的研究目的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让更广泛的读者群能理解睦邻中心以及为将来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如果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睦邻中心运转的故事讲清楚的话,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

最后,需要对这本书参与的作者做一个交代和说明,这本书的逻辑架构由我设计之后大部分内容由我的学生和我一起完成。其中,每一章的执笔分工分别为,杨欣宇负责第1章,杜玉春负责第2章,曹新君负责第3章,王沛负责第4章,高杰和赵德余负责第5章,卢永丽负责第6章,第7、8章由赵德余负责,曹新君和沈磊、李林等多位同学参与了资料整理。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书的资料搜集中需要特别感谢杨浦区民政局社工科陈诚科长和延吉街道的戴萍科长,以及各个延吉睦邻中心的负责人,正是她们的细心组织和协调安排才使得我们每一次调研和资料搜集得以顺利完成。本书的很多故事细节是学生访谈调研整理而成的,其中也一定存在很多缺陷和遗憾,非常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赵德余复旦大学2017年3月8日第一部分睦邻中心运作的特色案例第1章社区特色服务模式分析:第一睦邻中心

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位于延吉四村58号,中心设有延吉四村居委会、生活服务工作站、卫生服务点、红色港湾俱乐部、星空剧院、艺趣苑、健身房、亲子园、用餐中心等功能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事务管理、为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家庭服务等一系列公益性服务,是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的温馨之家、快乐之家。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社交距离越来越大,居民对社区服务工作的要求日益增加。为了促进社区融合、构建和谐社区,延吉新村街道将延吉四村近1300平方米的商用空间完全收回,改建为社区睦邻中心,为了更好地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效能,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街道办事处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拓展社区公共服务空间,创新社区公共服务载体,积极整合社区资源,投资近200万元,在延吉四村建设了辐射整个延吉社区的生活服务中心——延吉社区睦邻中心。

延吉社区睦邻中心于2010年1月中旬正式建成开放,由上海知行社工师受托管理。通过调研、探索、整合社区现有文体团队资源,制定组织章程、健全组织结构,对文体团队进行规范化管理,搭建了文体团队自我服务平台。这一服务平台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使社区团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近5年的时间里,中心的日常工作已进入常规化运作阶段,为延吉社区的居民提供了文娱活动的良好环境和丰富的社区服务,对建设和谐社区做出了值得肯定的贡献,因此,中心的工作服务模式是值得分析学习的。

下面,我将对延吉第一睦邻中心提供友邻服务时的工作模式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分析。一、服务理念与成果

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结合延吉社区睦邻中心及其所在社区的特点,如老社区、老龄化等,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派驻专业社工进行前期社区居民需求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在项目设计上将偏重老年群体和婴幼儿群体,在具体运作上要促成各人群的融合,以活动带动社区其他人群,以老年志愿者团队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层次更丰富的社区志愿者群体,并以此辐射到整个社区,增加社区资本,同时也为社区婴幼儿及青少年的家庭提供支持,帮助父母和子女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技能,促进家庭和睦,建立和谐社区。使社区中的民众享有共同的规则、互相理解、信任,建立一个完善的社区人际网络。

他们认为,公共设施托管是契机,专业化项目运作是手段,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倡导一种新型的社区管理、建设模式和理念:(1)敦亲睦邻,关爱互助。(2)提高潜能,志愿奉献。(3)民主管理,参与自治。

中心以“构建熟人社区,倡导敦亲睦邻”为宗旨,以社区为服务范围,以社区全人群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并由专业机构管理运行,是社区居民参与共治的公共服务设施。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根据社区各层次人群的不同需求,开展了不同的服务项目,主要涉及: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家庭支持、技能提升、兴趣爱好和社区互动等方面;服务对象囊括了空巢老人、高龄老人、低龄老人、中青年、青少儿等社区人群。

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场地运营管理,场馆内活动开展策划,协调各志愿者团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等工作。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屋里厢”总部例会、中心每周工作例会,参与每月的社工督导会议,以及定期参与杨浦社工协会培训课程等。延吉社区睦邻第一中心截止到2013年12月底,开展睦邻大学堂、老来客会馆、亲子宝贝服务、志伴夕阳行等各类服务共计2934场,服务60120人次。为了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中心针对已经开展的服务进行了项目梳理和提升。根据延吉社区睦邻中心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延吉社区居民对第一睦邻中心的整体服务满意度达到100%。

2014年是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托管延吉第一睦邻中心的第五个年头,在前四年打下的扎实基础上,今年工作重点将主要体现在睦邻中心内的居民自治以及服务的延伸和拓展。现就目前已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简单梳理,截至8月23日,各类活动合计提供服务31758人次,志愿者523人次。二、睦邻中心的特色项目(一)老来客为老服务

作为第一睦邻中心的品牌服务,老来客会馆已成为社区老年群体的重要聚会,每周的老来客活动都聚集了超高人气,今年中心根据会员需求,分类开展各类活动,调动老来客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丰富社区老年群体的业余生活。邀请具有中医保健资质的志愿者定期为会员及其他社区居民开展中医保健服务。

以2013年的工作为例,老来客会馆每周举行包括影视鉴赏、营养健康讲座、生日会、节日联欢会、手工制作、法律讲座等等活动。每次活动场馆中都座无虚席,一年服务近2000人次,受到社区居民的喜爱与好评。其中,由社区居民自发报名主讲的老来客中医保健项目很好地体现了中心社区活动的特色——由中心发掘社区人才资源,再为之提供场地安排与管理,很好地调动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图1-1 2013年,老来客中医保健服务人次统计

结合图1-1及对社区居民的采访(根据延吉社区睦邻中心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老来客为老服务,满意程度为100%),笔者了解到居民对中医保健讲座满意度很高,也都很愿意参与。

以“老来客会馆”项目的会员为基础,孵化发展核心成员与志愿者,构建并完善老年人自助互助资源整合平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项服务。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更多的资讯信息渠道,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帮助老年人拓展社区社交途径,构建社区老年人互助支持网络,融入社区生活,逐渐形成“熟人社区”的大格局。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提升社区老年人的自我认知,培养他们的志愿服务意识。逐渐引导社区老年人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实现自我价值。

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老来客会馆”项目经过了磨合期、巩固期、成长期,“老来客会馆”项目已逐步进入提升期,除了社工主导活动以外,同时由“老来客会馆”的骨干与会员共同参与“老来客会馆”项目自主运作。目前“老来客会馆”有90名会员,骨干会员有20名,以“老来客会馆”骨干为志愿者影响和带动“老来客会馆”的其他会员,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2011年3月,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与敦化社区居委会合作,将“老来客会馆”的为老服务模式复制到延吉社区第二睦邻中心。经过4个多月试运行,2011年7月8日,“老来客会馆”活动正式开幕。至今已经在延吉社区第二睦邻中心开展了手工类(如:“香袋传爱心”端午香袋制作、“留驻光影”简易相框制作),保健类(如:春季疾病防治宣传、夏季疾病防治宣传、秋季疾病防治宣传),益智类(如:“我爱故乡”各地风俗文化)等一系列活动。(二)社区青少儿服务

第一睦邻中心的青少儿服务包括三块内容,分别是社区亲子服务、青少年系列以及孤残儿童入户探访活动。(1)社区亲子活动。睦邻中心面向延吉社区0—3岁的婴幼儿及家长提供亲子服务,服务重心聚焦在外来媳妇及低保低收入家庭,并将此类群体作为免费亲子服务的优先入取对象。整个亲子服务共分为三个月龄段,分别为:“宝贝计划”亲子活动,为12—18个月的婴幼儿及其家长提供服务;“快乐宝贝”亲子活动,为19—24个月的幼儿及其家长提供服务;“创意宝贝”亲子活动,为25—36个月的幼儿及其家长提供服务。笔者走访时看到,在老来客会馆的旁边,有一间布置温馨的亲子活动室,里面有一位老奶奶和一位年轻妇女正在活动室与小宝宝玩游戏。据中心负责人介绍,该活动室开放时间内,社区居民随时可携带自己的小孩前来玩耍。“亲子宝贝”婴幼儿项目秉承“助人自助”专业服务理念,通过提供亲子互动、交流育儿经验的服务平台,使婴幼儿发掘自身潜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强化家长对孩子的认同感和亲子互动意识。项目以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为范本,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知识,通过趣味多多的游戏、儿歌和自主动手的课程促进婴幼儿手脑协调能力和智力开发。帮助孩子与家长建立正确的良性的亲子关系。并且依托亲子活动,帮助婴幼儿家长建立联系搭建交流的信息平台和互助网络。根据延吉社区睦邻中心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亲子服务满意度为100%。图1-2 1—12月社区亲子活动开展情况(2)青少年系列活动。青少年活动在睦邻中心前两年的工作中一直较少涉及,2012年起,中心也将服务目标聚焦在青少年服务中,并联合上海理工大学志愿者一起为社区中的困难家庭的青少年进行周末补习活动。每次补习班都吸引了20多位青少年参加。同时借着周末活动累计的人气在六一儿童节之际为社区青少年组织了一场“欢乐游园会”。活动吸引了社区内40多名青少年前来参加,同时活动受到了《杨浦时报》的报道。2013年睦邻中心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吸引青少年群体来到中心活动,通过开展团体活动、学业辅导等形式,丰富青少年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全年睦邻中心累计开展青少年活动9次,服务262人次(见表1-1)。表1-1 青少年服务项目活动(3)孤残儿童入户探访。2016年年初,中心就联合腾王轩音乐治疗工作室的志愿者上门为社区内的孤残儿童进行沙画治疗,帮助孤残儿童进行心理分析。经过多次上门探访已经和这群青少年建立起了较为坚实的服务基础。同时也让这群社区的特殊儿童感受到了社区的关爱。在下半年的工作中,中心将继续联合滕王轩音乐治疗室用合唱班的形式帮助这群青少年建立起互助的友谊平台,同时帮助他们提升个人音乐修养。(三)睦邻大学堂

睦邻大学堂包括计算机班和文体班。(1)计算机班2013年1月—12月开班情况如图1-3所示。

中心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对开班时间和课程种类及时间进行了调整。中心信息苑开放时间内老年人可根据自己需要上机学习。图1-3 计算机班2013年1—12月开班情况(2)文体班

中心积极发掘社区文艺骨干,引导他们向社区居民传授沪剧、越剧、京剧、书画等课程,从而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根据老年人的喜好,开展计算机培训班、英语沙龙班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社区文艺氛围。

其中,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她就是中心英语沙龙班的老师——潘小凤。图1-4为潘老师正在上课。图1-4 英语沙龙正在上课

2010年世博会开始前,延吉四村迎来了社区世博会英语学习季,由来自外企的英语培训志愿者入驻小区,教授居民基本的英语对话。社区居民积极地参加该活动,在培训活动结束后一位英语优秀的社区居民接下后续的教学,使大家的英语学习继续进行。

社区内生力量(社区内居民人力资源的自我挖掘培育)的魅力是无穷的,这位英语水平优秀的老师——潘小凤,还是个越剧迷。于是,用英语来唱越剧成为她的梦想。

越剧是以生动的舞台形象来刻画情节的柔和与自在,它的服饰和扮相颇具中国水墨画的清雅。用英语表达越剧,不仅要唱出越剧的吐字糯甜,旋律还要保持原有的美轮美奂,这是东方情调中点缀了西方音韵,在西方文化中融合了东方风情。别说唱,光把那些酥软灵秀的唱词翻译成英文,能保持剧情跌宕又符合音色变换就实属不易!

如果这些是在戏曲文化研究院或外语学院研究课题的话,会容易得多。让一群退休赋闲在家,学习和接受能力都渐渐变缓,并没有太多英语基础的社区居民来做,令人相当敬仰。

2014年夏,“英语唱越剧”活动在每周六的英语沙龙,每周一和周三的越剧社开展,这成了延吉四村睦邻中心一道中西文化合璧、相互交融的社区风景线。由于组织创新者潘小凤老师的无私付出,参与者们的认真坚持,用英语唱越剧已获得邀约,将在年底奉献一出剧目,目前正在睦邻中心紧锣密鼓的排练。

潘小凤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浑身都散发着对知识的敬重,因爱好文化艺术而坚持不懈的人。她1959年高中毕业入伍,而后考入军校就读英语专业,毕业后在部队工作,辗转北京、江西、山西,因病提前退伍,1980年回到上海。1980年后,历任中学英语教师、教育局组织部工作人员等工作。

尽管潘小凤老师有多年英语学习和授课经验,但早年中国的英语环境都是“闭口英语”。潘小凤老师对英语非常热爱,她退休后坚持学习英语口语,并主动在社区举办“老年英语口语班”。2005年至今,一办近十年,期间教材开销全部自己无偿供给。

潘老师年近古稀,眉清目秀,慈祥和蔼。在缓缓的叙述中,可以感受到她一直有着严密的逻辑层次,在关键的地方会非常细致地重复一遍。军人世家,养成了潘老师处事严谨的作风,多年军旅,也养成她每当在生活上遇见问题,绝不退后的习惯。“坚持”成为潘小凤老师参与社区生活的主题之一。“我一直都喜欢英语,一直坚持在家不断学习。但多年英语学习后,口语仍一直处于薄弱阶段,总觉得是一件憾事。所以,买了很多书,天天不停地听读,为了让自己不松懈并学有所用,我找到延吉居委,在他们的支持下,2005年延吉社区英语口语班成立了。”潘小凤老师言及至此,满眼欢喜。“班级成立后,有了专门的社区教室,固定的上课时间,又配了一位早年留学法国的社区居民做老师与我一起教学。那时激动极了,赶紧到处找资料、找教材,一边教一边学,很多教材都是根据实际社区老年人的接受度,去整理和摘录的,我会复印好再发到大家手中。”潘老师说完快速喝了几口茶,稍加整理了已经花白的短发。然后,又笑眯眯地望着我。“因为要求自己一定要把专业英语转成口语化,又要让大家上课觉得浅显易懂好记忆,我每天都在家里阅读一本本资料并带着问题学:如何发爆破音?短语之间辅音怎么读?怎么才能把英语读得抑扬顿挫,可以有着像朗诵中文诗歌那样的美感?”“我喜欢接受挑战,喜欢接任务,这会花费很大的时间和心思,但完成了,我就特别开心!”

于是,延吉社区这个小小的英语口语班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在2010年“学英语迎世博”活动中,还以英语小品《此处禁止停车》获得三等奖。

睦邻中心很安静,室内灯光明亮,安静祥和。清瘦的潘小凤老师坐在那里,又从容又坚毅。“我心气高,虽然身体受限,但我一直不愿停留在一个高度,我喜欢越来越高,总要不断追求才好。因为多年参加社区的活动,经常观看睦邻中心越剧社的活动,觉得优美得不得了,就这么喜欢上了越剧!2011年我参加了延吉越剧社初级班。有天午休,我在电视上看见法语唱越剧《红楼梦》的片段,我就想,英语也可以啊,英语唱出来也会很好听啊!”

说做就做,英语唱越剧被提上日程。并且,这个倡议不仅得到延吉睦邻中心越剧社社长的大力支持,社长还发动大家到处帮忙找翻译资料。《红楼梦》的历史价值是无法说尽的,爱好它的人遍及全球。怎么把具有浓郁中国古典美的越剧唱词用英语完美表达呢?如当宝玉初见黛玉感慨道:“娴静犹似花照水……。”这句有的资料译成“As beautiful as flowers…”潘小凤老师认为意境不足,继续到处查资料,得到这句“Inrepose as beautiful as flowers…”,这才觉得有些神韵。

目前,英语版越剧排练已成为延吉社区睦邻中心的又一新亮点。它看似简单活泼又教人上进。一位老人,已近暮年,坚定又开心地游走在东方古典与西方音韵间,我们可以看见开放、融合,可以感受超越自身文化范围后,展示出的一种社区文化互动的魅力。世界大同,每个事物都是流动的、变化的。潘小凤老师让我们看见跨文化品格的美,让我们社区生活充满喜悦的精神之美。她的口语比起现在很多年轻人流畅的美音、伦敦音都相差甚远。甚至都不忍心提醒她,整理的情景英语口语资料现在都有很多是现成的材料。但学习语言本来就是不断重复、融合的过程,把英语带入越剧,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在社区引导并帮助大家去排练和学习,这样的努力创新社区文化生活着实令人艳羡不已。延吉睦邻社区服务中心鼓励这样的社区居民,爱社区,散发正能量,可以传承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净化社区环境。

从潘小凤老师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延吉社区在筹划准备社区服务时,充分利用了社区原有的文体人才,据中心负责人说,中心各项活动都有专门的负责人组织,相应人员的联系方式在办公室内都有张贴,方便随时联系调整。三、睦邻中心的管理模式(一)顾问委员会

第一睦邻中心成立了由居委会、中心管理方、社区居民等组成的睦邻顾问委员会,共同对睦邻中心进行日常管理及运作,推动睦邻中心实现居民自治管理的目标,使社区居民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服务。其内部组织框架如图1-5所示。睦邻中心顾问委员会是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在托管延吉社区睦邻中心过程中提出的“社区自治”的一种创新形式。经过近几年的运作,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011年,在此基础扩大了委员会的阵容,吸纳了社区居民代表和志愿者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和团队负责人为“睦邻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向委员会成员通报本月度睦邻中心活动开展情况,还有存在的软硬件的问题。使每个顾问委员会的成员都了解睦邻中心的运作状况。对于存在的问题也广泛听取居民意见,群策群力,共谋良策去应对所存在的问题。同时,睦邻中心顾问委员会还是一个非常好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议事平台。不仅针对睦邻中心的运营状况进行沟通交流,对于社区内出现的其他的大事小情也是个非常良好的沟通渠道,让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社区工作状况。图1-5 顾问委员会组织框架

加强社团能力建设:在社区文艺团队的管理方面,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也采取“文艺团队联谊会”的形式,开展公益服务。不仅在延吉四村居民区内,并且走进养老机构为老年人进行慰问巡回演出。所有文艺团队的负责人共同商议订立《延吉社区睦邻中心文艺团队文明公约》。使得每位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都成为社团志愿者,自觉维护为睦邻中心的正常运作,提升他们对睦邻中心的归属感。(二)自治理事会

将原有的顾问委员会和文体团队联谊会合并,并入延吉四村睦邻家园居民自治理事会中。自治理事会对全社区负责的同时,也对睦邻中心起到辅助调整的作用。自治理事会非常注意加强与街道相关部门、居委会的联系。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更加注重与延吉街道办事处的相关部门合作,如:社保科、社发科、计生办、团委等部门,在睦邻中心开展多项如社区孤残儿童参观上海科技馆、孕妇讲座、青年交友活动等社区互动活动。(三)文体团队联谊会

在睦邻大学堂活动的基础上,中心选拔各文艺兴趣团队负责人,组建睦邻中心文体团队联谊会,并引导他们自发讨论了有关章程、规则和联谊会会长、副会长,建立定期召开例会制度,讨论重大活动事项。表1-2 2013年1—12月社区自治会议(四)上墙制度与中心场地登记管理

睦邻中心的上墙制度分顾委会部分和管理制度部分。1.顾委会管理制度

顾委会部分包括《顾问委员会管理办法》和《延吉社区睦邻中心顾问委员会章程》。《管理办法》中,规定了以下10条:(1)睦邻顾问委员会监管分为活动监管小组及监管汇总小组。(2)活动监管小组根据现有睦邻中心活动分为四大活动版块,分别为:老年服务版块、青少儿服务版块、大型活动版块、场馆管理版块。(3)活动监管小组由顾问委员会现有12名顾问组成,每3人负责一个版块。(4)每个版块推荐小组长1名,负责对协调小组内部工作及管理。(5)各板块监测频率为每周一次,每位顾问每月至少检查一次。(6)顾问每月根据需实际检查情况填写睦邻中心监测表格。(7)监管汇总小组由社工及居委会组成,社工负责统计汇总,居委会负责审核。(8)监测表每年6月30日、12月30日提交至监测汇总小组;社工负责统计,居委会负责审核。(9)活动监测评估以报告形式提交街道并对顾委会成员进行公告。(10)对评估报告存在疑义的顾委会可向监测汇总小组提出复核。

根据该管理办法及顾问委员会章程,顾问委员会是中心工作的辅助监管机构,对各活动的质量与效果进行监管,对居民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2.中心事务管理制度

包括《健身苑活动须知》《健身苑乒乓球馆管理方法》《老来客会馆活动须知》《亲子园活动须知》《馨香书苑阅览须知》等日常管理制度,对睦邻中心的日常服务进行了细致的规定,方便管理。

据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是约定俗成的条例,在知行事务所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予以细化,进行草拟,并在顾委会核定后予以公示。这些制度推行后实测可行,没有收到过居民的改进意见。

此外,睦邻中心负责做好馨香书苑、健身苑、星空剧场等场地管理服务工作,吸引社区居民在场馆内活动。表1-3 2013年截至12月底各场馆活动情况四、小结

在细致的规章制度规范下,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场地运营管理、场馆内活动开展策划、协调各志愿者团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等工作。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屋里厢”总部例会、中心每周工作例会,参与每月的社工督导会议,以及定期参与杨浦社工协会培训课程等。延吉社区睦邻第一中心截止到2013年12月底,共计开展睦邻大学堂、老来客会馆、亲子宝贝服务、志伴夕阳行等各类服务2934场,服务60120人次。为了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中心针对已经开展的服务进行了项目梳理和提升。根据延吉社区睦邻中心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延吉社区居民对第一睦邻中心的整体服务满意度达到100%。

通过将近四年的努力工作,延吉社区睦邻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实际工作中,中心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并且合理妥善利用社区资源,争取利益最大化。为促进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中心运用其专业和技能推动社会的建设和进步,使社区真正成为和谐的大家园。在此,笔者认为延吉第一睦邻中心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制度是值得讨论学习的。当然,中心的管理制度仍在不断完善,服务项目仍在不断拓展,相信通过中心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心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第2章社区服务供给的组织模式:第二睦邻中心的运作一、延吉新村街道社会服务中心(第二睦邻中心)简介

上海市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建于1984年1月,辖区面积2.04平方公里,是全区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社区。整个街道下辖敦化路、控江路645弄、控江七村、友谊新村、松花江路、舒兰路、内江新村、长白三村、延吉一村至延吉七村、控江东三村、控江西三村、控江五村、杨家浜17个居委会。社区户籍人口约7.47万人,外来人员1.1万;老年人2.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30.96%,老龄人口比例为全区最高(数据来源:延吉新村街道门户网站http://yjjd.shyp.gov.cn)。

街道中住宅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公房为主,居民多为普通工薪阶层,基本上没有旧区改造任务,可供招商引资的商务资源十分稀少,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总量尤其是为老服务十分突出,同时要求提升这些服务的个性化程度和层次,而政府的公共服务依然存在着结构性缺失。

近些年来,延吉新村街道改变了政府大包大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树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理念,探索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即“政社合作”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专业化、常态化和长效化服务。

街道把整个社区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片区,共投入公共财政资金1000多万元,在每个片区建立一个共四个社区服务中心(即第一、第二睦邻中心(2010);第三睦邻中心(2011)、第四睦邻中心(2013)),为社区居民提供为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家庭服务三大版块超过30个项目的公益性服务,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睦邻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管理,为民生服务,同时搭建平台,为社会组织的成长提供空间和机会,助推社工队伍建设,把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以及社区居民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注:第四睦邻中心晚两年建成)睦邻中心陆续建成运营以来,睦邻中心已累计服务超过20万人次。二、延吉第二睦邻中心的基本结构

社区服务中心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根据图2-1所示,该机构有着相对复杂的组织结构。那么谁建设这个组织?建设起来之后,谁来运行管理这个机构?首先,政府出资筹建,依托第三方进行运行管理,睦邻中心的建立需要土地、资金、活动场所以及硬件设施。为了满足这些条件,政府(街道)拿出几千万的资金作为首期投资的同时积极与社区进行协调,在已有的公共用地和设施(社区活动中心)的基础上筹建了现在的四个睦邻中心,并为其配备了相应的活动设备,诸如信息中心的电脑、体育活动室的乒乓球桌、儿童乐园的玩具等等。政府一方面承担了筹建的责任,同时也是该中心日常运行管理的物质提供者和保障者,那就是为中心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政策优惠,而并不直接委派专员参与机构的管理(街道的社会保障科负责具体与中心沟通协调工作)。图2-1 社会服务中心组织架构图2-2 延吉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

中心并没有自己的独立资金账户,即作为直接管理者的知行事务所没有分配资金的权力。另外,政府也是该中心的运行管理的众多监督者之一。其次,对于谁管理的问题,延吉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是延吉新村街道与区民政局合作建立的一个旨在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延吉社区社会服务中心采用“政社合作”的方式,委托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进行中心全面托管。这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及时的服务,从而实现对有限资源的提质增效目标。下面对中心的组织结构做的介绍:(一)“睦邻中心顾问委员会”

作为中心的最高决策机构和智库。该委员会由中心运行管理的所有主体代表即政府(街道)、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团体的代表构成。该委员会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当期中心活动开展情况;二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解决睦邻中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预选确定后期中心开展的活动。事实上,中心只是分担了居委会在社会建设方面的大部分压力,而居委会原有的其他工作职能和责任并未发生改变。同时,居委会在中心具体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当的协助。中心与居委会仅是伙伴关系,都是在政府购买或者指导下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委员会的成立和职能的有效发挥激发了各个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热情,保障了各参与方的主体地位,从而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自然而然地提升了中心的自我管理能力,保障了其长期良好运行。(二)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

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知行事务所)作为受政府委托管理中心的责任主体,在中心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处于相对中心和基础的地位,它具体负责整个中心的管理和运作。具体包括:①对中心已有的设施设备进行管理和分配;②引进社会公益组织入驻睦邻中心和孵化社区原有的公益组织;③对中心的所有社会组织进行日常培训,提升各组织的服务能力;④与大中专院校以及众多公益和志愿者组织开展合作,为这些未进驻中心的组织、团体和个人提供协助和支持和必要的培训,从而实现有效利用可争取到的外界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目的;⑤独立自主针对社区开展具体服务活动。中心日常运行费用由政府支付,各社会组织的服务也是由政府直接购买,知行事务所仅充当经理人的角色,同时自己也是服务的提供者和贩卖者。

那传统的“小巷中的总理”们即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的角色该如何转变,工作职能该如何划分呢?居委会在中心具体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当的协助。中心与居委会仅是伙伴关系,都是在政府购买或者指导下履行自己的义务。这里补充说明一点,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中心的各项服务工作的具体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让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从繁杂的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专心从事社区党建、计划生育、治安、环境卫生等工作。但是,中心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居委会的协助和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量,这使得原本工作量就很大的居委会不知所措。这就导致居委会出现了“出工出力不拿工分”的窘境,这个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注意并及时想办法进行解决。(三)服务中心各社会组织的介绍

作为街道枢纽型性质的支持平台,据图2-2可以看出中心承担着服务社区、培育社会组织、培训社工的三大基础功能,开展的项目后文会予以具体介绍,在此简单地对这三个基础功能予以说明。服务社区功能主要由睦邻中心来实现,即睦邻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配备相应的活动所需设施、安排相应的机构人员或者志愿者进行组织或者协助,社区居民开展最多的就是文体活动,这一活动更多地是由睦邻中心中的文体俱乐部负责具体开展;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培育社会组织和培训社工(包括志愿者)。其中,培育社会组织的含义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孵化政府委托的原有的公益组织,诸如社区原有的“阳光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社、和泰爱心服务社延吉工作室、老年协会等,提升其专业服务能力;二是直接引进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所、开展业务培训、提供项目信息等。如目前进驻在该中心的有上海海星社工师事务所、上海好帮手社区服务发展中心。

下面对进驻到中心的各个社会组织和团体的性质作一个简单介绍。1.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

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于2010年3月在杨浦区民政局注册成立。知行本着“关爱、平等、公益”之精神,立足于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引入并融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以满足社区人群不同的社区需求;同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运用专业社工手法,以达成助人自助,凝聚社区力量,共创融合关爱社区的服务目标。

成立至今已经托管了延吉新村街道的第一睦邻中心、延吉社区社会服务中心(即延吉新村街道第二睦邻中心),托管面积达到2200多平方米,在社区已经开展过老年、儿童、社区党建、居民自治管理、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以及社工人才和志愿者的培训服务。

在这里,知行社工师事务所对社会服务中心进行托管(注:自身不掌握任何资源,同时不是其他社会组织的上级机构),实际上履行着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睦邻中心两个方面的基础职能。同时,其本身也需要和其他进驻到该中心的社会组织一样为社区居民提供项目服务并承接项目以使得自身更好地运行。2.上海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

上海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是一家由杨浦区民政局主管的纯公益机构,由华师大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韩晓燕及青年公益人张嘉宁共同发起成立的,既是高校社工专家公益创新项目,又是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注册成立于2010年5月,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技巧服务于社会有需要人群的社会组织,给有需要的人带来平等的爱、家的温暖、奋发的力量。其拟定的服务范围主要为“社工服务、社工培训、社区需求调研、公益论坛、志愿者团队建设、心理咨询、社区公益服务”。“海星之家”立足于机构的专业优势在未来5年内重点定位在青少年和家庭服务项目上,同时兼顾有较大需要的人群,比如老人、残障人士、弱势妇女等。

海星进驻到延吉街道社会服务中心,一方面享受社区提供的办公场所、更为方便地使用中心的场地以及更有利于与社区居委会开展合作就地开展项目即获得地缘优势;另外一方面需要接受中心的日常管理以及社区可以优先购买事务所的服务。除此之外,事务所可以突破地缘限制,自主自由承接项目以保障自身运营。3.上海好帮手社区服务发展中心

上海好帮手社区服务发展中心是一家以“健康”为核心、以老年人为重点目标群,集策划、评估、咨询、培训、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健康促进服务机构。机构秉承专业化、人性化、规范化的理念,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和多层次的健康促进服务,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性的健康促进平台。好帮手根据客户的健康评估和健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计划,定制服务菜单,并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管理。好帮手拥有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和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具有规范服务、专业水准、特色经营的新型健康促进服务机构。该机构分属于中心引进的机构一类,运行模式与海星社工师事务所相近。4.延吉社区文体俱乐部

机构以满足人们健身、娱乐、休闲需要为目的,承接政府或者其他组织委托的各类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社区文体团队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体育设施,有计划地开展系列培训、展示、竞赛活动。同时,提供与文化体育相关的其他活动等。该文体俱乐部是中心自我孵化的一个组织,其运行模式与上述机构相近。从图2-1中,我们可以较清楚地知道文体俱乐部在社区中的作用。5.和泰爱心服务社

杨浦区和泰爱心服务社于2007年1月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社区市民综合帮扶工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针对政府救助政策无法覆盖或政策覆盖后仍有特殊困难的社区家庭和社会市民,对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问题给予及时、必要、有效的物质帮扶和精神抚慰。

2008年,在区民政局的支持和推动下,和泰爱心服务社在全区12个街道(镇)设立了爱心工作室,形成了覆盖全区的综合帮扶网络。同时,服务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社工,成立了全市第一支综合帮扶社工队伍。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发展,服务社建立起了一套较为规范和完善的综合帮扶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由和泰爱心服务社为指导,各街道、镇工作室分块管理、专职社工具体负责的综合帮扶工作模式。2010年,服务社在全区开展“助困心理阳光之城”济困服务项目,从精神关爱的角度为综合帮扶对象送去社会的温暖,为社区困难家庭提供经济帮扶和精神慰藉服务,有效地缓解了服务对象的经济困难及精神压力,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6.绿蜻蜓青年服务中心

公益发展服务中心是一家以“培育公益发展,鼓励社会关爱”为己任的NGO组织(注册为民办非企业),业务主管单位为共青团上海市宝山区委员会。中心的业务范围为:志愿者服务、公益服务、青年交友及青年职业规划。愿景是致力于推动社会服务,倡导社会责任,推动公益精神。使命是推动和发扬七种公益精神,分别为自助、人道、博爱、奉献、忠诚、正直、希望。目标是探索公益服务的全新模式,传播公益理念,促进青年志愿者队伍的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7.爱云党建工作室

爱云党建工作室是于2013年12月在上海杨浦区成立等登记的民非机构,主要业务范围是开展宣传弘扬党建文化、廉政文化、信仰文化、公益文化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8.吉漫健康服务中心

吉漫健康服务中心是一家旨在通过自身在营养学和动漫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开展多种形式与健康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目前在社区中主要针对营养健康保健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和相关社区服务工作。三、延吉第二睦邻中心提供的社会服务

为了更好地给居民提供服务,延吉第二睦邻中心不断进行内容拓展、模式转型、服务深化,根据图2-2所示,可以看出社会服务主要有以下的内容:(一)为老服务

延吉第二睦邻中心提供的为老服务主要有日托和老来客会馆服务具体的内容是:(1)日托服务:中心通过策划开展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的服务与活动,来满足老年人日常的基础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要。如每周主题活动、大型节庆活动、集体生日会等。结合杨浦区助老服务项目(助医、助乐、助洁),为日托老人提供血压测量、医疗讲座、团体康乐活动、理发扦脚等服务。表2-1 日托中心的服务项目分析

根据表2-1可以看出日托服务的内容有常规活动、大型节庆活动、集体生日会、助医、助乐、助洁。从服务的次数上来说常规活动次数是最多的,常规活动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中心每天组织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如音乐、棋牌、影视欣赏、剪纸、绘画等兴趣活动,通过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调动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除了提供活动外,也为生活在中心周边延吉社区的老人在日常生活、情绪心理、精神上提供上门关爱服务,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支持系统,使中心的服务功能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老来客会馆服务:敦化老来客采用“义工制”与“骨干制”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义工制”,指大学生、心理咨询师、医生、律师等志愿者资源参与互动;“骨干制”,指由老来客会员中的2名骨干队长,负责与延吉社服中心对接,每月定期搜集会员需求及活动要求,由社服中心及时协调中心内资源,分配至每次的活动,满足老人的活动需要。表2-2 老来客会馆服务项目分析

从表2-2中可以看出老来客会馆开展的常规活动,如主题活动、大型节庆活动、集体生日会、法律讲座等。中心运用各方面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服务的次数达到444次,这些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意识,使得邻里之间变得更加和睦。(二)青少年服务

青少年服务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的联合开展项目,调动资源为社区的青少年提供服务,主要是孤残儿童关爱服务和青少年正面成长活动。从表2-3的数据中表明服务的内容有上门探访、课业辅导、节庆慰问。较倾向于上门探访和课业辅导。(1)孤残儿童关爱服务。中心通过与兴家义务家教服务中心、吉漫健康教育培训中心、滕王轩音乐治疗工作室联合开展了孤残儿童关爱服务项目,从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为其开展帮教服务,使得社区中的孤残儿童得到关爱,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联系高校大学生与孤残儿童结对,对孤残儿童提供每周一对一的课业辅导。(2)青少年正面成长活动。中心与上海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合作,为社区内的青少年对象开展了2次青少年正面成长活动,共计有50名青少年服务对象参与了活动。表2-3 部分青少年服务项目(三)医疗服务

中心与社区内医疗卫生中心以及新华医院护理协会的志愿者们以中老年人群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为切入点,定期在中心内开展了养生保健活动,并为老人提供血压测量、医疗讲座。同时在残疾人服务方面,中心与延吉新村街道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心盈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吉漫健康教育培训中心、上海滕王轩音乐治疗工作室、复源社工师事务所等相关社会组织合作,为街道内的伤残军人,中途之家内的残疾人等服务对象提供了健康讲座、康复性训练等各类服务。这些医疗服务的开展使居民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也为残疾人提供一些服务,给予居民方便。(四)文体服务

中心以传统佳节、纪念日为契机,组织老年人开展团体活动,丰富生活,调动老年人社区活动参与积极性,与社区内敬老院、日托所、老年文化活动团队等开展联谊活动,扩大所内老年人的社区接触面,营造社区内尊老、敬老的公益氛围,同时中心继续发挥各类文艺团队志愿者的特长,以文化联谊会的形式,定期为日托所老年人及其他周边社区群众开展文艺表演,丰富他们的生活。(五)家庭服务

以“亲子沟通、亲子教育、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使社区居民学会基本的亲子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正确沟通方式等技巧,促进社区居民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四、延吉第二睦邻中心的社会组织孵化

延吉社区社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采用“政社合作”的管理模式,面向社区,围绕“全人群、全方位、全过程”的定位,依托社会服务中心,引入和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为老服务、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社区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等多元化的服务。根据表2-4可以看出针对服务对象开展的服务的内容。表2-4 延吉第二睦邻中心在孵化社会组织方面所做的服务分析(一)引入孵化社会组织

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和街道的工作要求,中心引入了谱爱婚介中心到延吉社区为社区青年和老年群体提供免费的公益相亲服务,并为街道劳动科和一名个人提供了关于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注册管理咨询服务。(1)今年上半年初步拟定延吉街道社会组织的合作流程、引入标准、孵化申请书、孵化协议书、社服中心日常管理细则等标准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2)已向街道推荐3家民非机构,服务领域包括视障人士、传统文化、社区建设等。其中绿蜻蜓青年服务中心已提交有关楼道阳台绿化养殖方面的项目方案。社服中心力求2016年能够再引入一家现有组织服务领域以外的社会组织,来夯实延吉街道的公益服务力量。(二)能力建设

根据社会组织的负责人的实际需求,中心以政策普及等知识为主要内容,定期组织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提升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管理服务能力,使其内部的运作与管理逐步走向规范,从而实现独立自主运作。(三)战略规划

与现有社区内的各社会组织进行联系与合作,帮助各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为有需要的社会组织提供项目咨询、工作辅导等服务,帮助其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四)场地提供

接受街道委托,为有意向在延吉社区内入驻或孵化的社会组织,以及已入驻和实施服务的社会组织提供固定的办公场地和社区服务实施场地,给予组织足够的环境为社区提供服务。在场馆维护及管理:为社区内的群众文化活动团队,社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社区居民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五)公益项目运作

在社区内开展调研,对需求较大的服务进行立项,动员在地组织或引入专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并提供小型项目费用支持。中心与延吉新村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杨浦区电子协会合作,联合在社区内开展了进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旨在通过讲座、知识竞赛、手工制作、大型社区宣传等活动,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满足居民的实际的需求。五、延吉第二睦邻中心的社工实训

从图2-3中可以看出社工实训主要包括入职培训、专业提升、社工督导、业内交流的内容,并在8月开展第一场《社区调研》的讲座,邀请中心内全体社会组织、四个睦邻中心的社工共同参与,如表2-5所示。图2-3 社工实训内容表2-5 2016年8月社工实训讲座情况

具体的内容如下:(一)入职培训及专业提升

2017年,根据社区内社会工作者的实际需要,为社区各行业内从事社会工作而没有获取社工资格证书的社工提供了考前辅导系列培训,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同时经过培训提升其专业工作能力,聘请专家督导或有实务经验的社区工作者为社区内的从业人员提供与其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

为了提供更好的专业的服务,知行设计了社工实训研发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很完整,内容包括老年、家庭、青少年、自杀危机评估与介入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等社工技巧训练;义工管理;社工生命成长及社工电影沙龙等课程。此课程的优势是原始素材都来自实务的总结,更添加了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的国际社工案例的分享,授课方法以工作坊为主,强调学员的实际操作和体验。除此之外,知行积极整合外部资源。(二)社工督导

中心不仅与其他的组织进行合作及孵化组织,同时中心也十分注重与高校加强合作联系,将中心打造成为高校社工系学生的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同时通过为学生提供指导、培训等服务,吸引高校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目前,中心已成为香港城市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震旦学院等6所高校的固定实训基地。现已接受了其中3所高校的6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中心内进行实习。同时还承担了来自新疆喀什地区5名大学生的顶岗实习培训工作。(三)业内交流

开展公益沙龙活动,为拓展社会组织的眼界,学习先进工作经验,中心先后组织开展了“社工主题电影分享会”“杨浦社工进社区,社区服务在身边”“宗教与社工”“国际家庭研究专家社区探访”等社工公益沙龙活动,促进了业内人士的专业交流,打开了彼此的思路和眼界,对提升专业水平及实践经验都有很大的帮助。六、延吉社区社会服务中心的管理

一个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延吉第二睦邻中心为服务提供保障,促进第二睦邻往更好地发展,中心不断地完善和探索管理制度。中心在已有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中心社会组织的管理力度,通过外出告知、日常考勤、场地设备登记等制度强化了各组织对中心办公环境的维护和场地器材设备的爱护,保证了中心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具体如下:(一)中心社会组织管理1.定期工作交流平台

以每月社会组织联席会、每季度工作小结、每月工作简讯、社会组织须知等形式,了解中心社会组织近期动态和工作情况,也令入驻中心的各家社会组织互通有无,了解行业发展、社区实际,促进工作更好地开展。2.中心社会组织资源平台(1)制作延吉社区社会服务中心资源情况表,汇总中心社会组织掌握的社会资源,包括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2)开展延吉社区社会服务中心睦邻月系列活动之公益伙伴日,邀请了延吉街道辖区内的近20家民非机构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为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沟通搭建平台。(3)引入汇丰银行企业资源,对接延吉街道内的民非机构、街道养老院、特殊人群等,开展汇丰社区志愿者行动,服务延吉居民。3.社会组织园区管理制度(1)2016年上半年初步拟定延吉街道社会组织的合作流程、引入标准、孵化申请书、孵化协议书、社服中心日常管理细则等标准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2)已向街道推荐3家民非机构,服务领域包括视障人士、传统文化、社区建设等。其中绿蜻蜓青年服务中心已提交有关楼道阳台绿化养殖方面的项目方案。社服中心力求今年能够再引入一家现有组织服务领域以外的社会组织,来夯实延吉街道的公益服务力量。(二)志愿者团队自治能力1.社区内志愿者队伍建设

中心在做好已有志愿者招募的同时,不断探索社区志愿者招募管理等制度,完善对志愿者的注册、培训、服务、奖励等各项工作,通过发挥志愿者自己的特长,让志愿者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时候更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2.规范章程有序管理(1)建立“延吉社区社会服务中心馨苑自治委员会”,拟定委员会章程(草稿),设立宣传、外联、业务、财务等职能理事,鼓励中心文体团队参与社区、自我管理。(2)制作《社区服务登记表》,以每月工作例会的形式,了解委员会成员、中心文体团队参与社区的服务情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