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传强《犯罪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01:17:3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梅传强《犯罪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梅传强《犯罪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1.1 复习笔记

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

1.犯罪的概念(1)马克思、恩格斯对犯罪的解读

①在法律层面上使用犯罪的概念。

②政治犯罪的概念。

③宗教上的犯罪。(2)从客观及理论方面对犯罪的解读

①在客观事实层面,犯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②在理论层面,“犯罪”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3)犯罪概念在各学科中的地位

①除刑法学之外,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都将“犯罪”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

②不同的学科往往因为研究目的和任务的不同而对“犯罪”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③在一定意义上,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是其他学科中犯罪概念的基础。(4)法律中对犯罪的概念界定

我国刑法学界根据《刑法》定义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该定义表明:犯罪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思想。(5)犯罪的三个特征

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刑事违法性;

③应受刑罚惩罚性。(6)学科中犯罪概念内涵的区分

关于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概念和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是否具有相同内涵的问题,存在着肯定说和否定说的分歧。

①肯定说认为,犯罪心理学中“犯罪”的概念应与刑法中犯罪的概念相一致,理由是:

a.有必要将一些基本概念一致化,否则容易引起混乱,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b.两门学科概念的一致性,并不影响各自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的不同。

②否定说认为,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概念泛指一切比较严重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不但包括刑法上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包括其它法律文件所规定的违法行为,以及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③一般认为,肯定说是合理的。不能说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扩大了刑法学中犯罪概念的外延。事实上,所有刑事法学科关于犯罪的认识,都是以刑法学中关于犯罪的概念为基础的。

④犯罪心理学(包括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的犯罪确实有差别,这种差别表现为两门学科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的不同,具体表现:

a.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是从犯罪现象的各种表现规律入手,以预防和控制犯罪为目的,主要研究犯罪行为的产生原因、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对策;

b.刑法学是从犯罪的认定和识别入手,以准确而公正的定罪量刑为目的,通过表明国家对具体犯罪行为的否定态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c.犯罪心理学关于犯罪心理现象的探讨应以刑法学对犯罪的规范为基础;反过来,刑法学中对犯罪主观要件的认定应以犯罪心理学对犯罪心理形成机制和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的研究为依据。

2.犯罪心理的概念“犯罪心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1)狭义概念

狭义的犯罪心理仅指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和有关心理因素,即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时,其认识、感情和意志的活动规律,以及其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动机、价值观等有关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规律。(2)广义概念

广义的犯罪心理则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的总称。(3)广义概念与狭义概念的关系

广义的犯罪心理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还包括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前,预谋和准备犯罪过程的心理活动,以及犯罪以后逃避侦查、打击、处罚的心理活动;也包括犯罪人通过教育改造而悔过自新的心理活动过程和行为规律。

3.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犯罪心理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与此相对应,犯罪心理学的概念也有狭义说和广义说之别。(1)狭义概念

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和有关行为表现的一门学科;(2)广义概念

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和有关行为表现,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和有关预测预防犯罪的心理学问题。综合我国犯罪心理学界观点,从治理和预防犯罪的实践角度考虑,广义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书将采用广义说。(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有关的心理活动和相关因素。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至今国内外仍是众说纷纭,主要的观点有:(1)日本学者的观点

日本的森武夫教授指出:“犯罪心理学是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有关在犯罪违法行为和各种问题中容易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2)台湾学者的观点

蔡敦铭教授认为:“犯罪心理学亦以行为为其研究对象。不过一般心理学所检讨之对象,多为寻常之社会行为,而犯罪心理学所检讨之对象却以不寻常之社会行为,亦即以犯罪行为为限稍有不同。”(3)大陆的狭义与广义之争

①狭义的犯罪心理学认为,犯罪心理学应把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②广义的犯罪心理学主张,犯罪心理学应将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都作为其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对象外,还应将受害人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判心理、矫治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和预防等内容都作为其研究对象的问题。(4)作者的观点

作者主张“相对广义说”,具体来讲,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

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包括犯罪动机的形成与转化规律,犯罪人格的形成与特征以及有关刑事责任能力的心理因素。这部分内容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犯罪构成主观要件的认定,为司法实践中准确地定罪量刑和确定刑事责任提供心理学的理论指导。

②群体犯罪心理

群体犯罪心理包括群体犯罪心理的实质,群体犯罪心理的特征,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规律,共同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心理学根据等。

③预防犯罪的心理学问题

预防犯罪的心理学问题成为犯罪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特别是犯罪预测、刑罚心理效应、罪犯心理的矫治等问题,应成为犯罪心理学深入探讨的对象。

2.教材的体系与内容(1)犯罪心理学绪论

绪论主要介绍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历史与现状,以及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基本问题。(2)犯罪心理形成论

犯罪心理形成论部分着重探讨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诱因和内部动因,旨在探明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形成机制。(3)犯罪心理类型论

犯罪心理类型论将从不同的角度,具体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特点。其目的在于系统地比较各种形态的犯罪心理特征,为预测、预防犯罪提供理论依据。(4)犯罪心理治疗理论

犯罪心理治疗理论主要探讨犯罪预测与预防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犯罪心理的诊断与矫治技术等,旨在为现实社会服务。(二)犯罪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1.犯罪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犯罪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领域中法制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心理学在犯罪科学中的具体应用,它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犯罪行为中的心理现象。

犯罪心理学在心理科学中的地位如表1-1所示:

表1-1  犯罪心理学在心理科学中的地位(1)犯罪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犯罪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犯罪心理学要应用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具体问题。反之,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可丰富和发展普通心理学的理论。(2)犯罪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犯罪行为是一种反社会行为,犯罪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社会心理现象,因此,犯罪心理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①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人的社会化、群体心理、领导心理、从众心理、人际交往、宣传心理等内容和理论都要在犯罪心理学中得到具体应用;

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丰富和发展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和理论。(3)犯罪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为了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和效果,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遵循教育心理的基本原则;对公民的法制教育、普法宣传等也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因此,犯罪心理学要借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容。

2.犯罪心理学与犯罪科学的关系

犯罪科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犯罪心理学在其中的地位如表1-2所示:

表1-2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科学中的地位(1)犯罪心理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①犯罪心理学和刑法学都要研究犯罪问题。

②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概念和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应该相一致。

③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和完善刑法学,为刑法学服务。

④刑法学中关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关于刑事责任大小的依据等也为犯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课题。(2)犯罪心理学与其他犯罪原因学的关系

犯罪原因学是犯罪学的重要范畴和主要内容,犯罪心理学与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物学、犯罪精神病学,以及犯罪社会学、犯罪地理学、犯罪统计学等学科都属于犯罪原因学范畴,它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犯罪的原因和规律,彼此间相互借鉴、互为补充。(3)犯罪心理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

犯罪心理学要研究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要研究诉讼参与人的心理活动,因而它不可避免地要与刑事诉讼法学发生联系。主要包括:

①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诉讼的进程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抗的双方当事人的心理交锋。

②对诉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提高诉讼的效率和公正性。

③研究刑事审判心理学、预审心理学等都必须遵循诉讼法学的基本程序,借用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4)犯罪心理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①犯罪学属于刑事政策学的前提学科,而刑事政策学则属于犯罪原因学的目的学科。

②刑事政策学以公正、人道的处置犯罪和有效预防犯罪为己任,它建立在刑法学和犯罪学的基础之上,刑事政策的设定、调整和执行必然要充分考虑犯罪人的心理因素。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理论方面的任务

1.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1)犯罪心理学的许多理论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许多结论还是经验描述,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究。(2)研究犯罪心理学的首要理论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学科体系,使之成为一门既有独立理论,又有实践价值的新学科。

2.推动邻近学科的发展(1)研究犯罪心理学必将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

①在研究成果上,犯罪心理学在应用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犯罪这一具体研究问题时,必然拓宽普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可进一步完善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②研究方法上,由于犯罪心理具有难于试验或不可试验性,这为实验心理学提出了新课题,它必将推动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和改革;

③在研究内容上,犯罪心理学是将犯罪这个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它与一般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研究的对象实际上是一种反社会心理;

④在教育改造青少年罪犯中,需要借用教育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反之,对罪犯这个特殊对象的教育,又可推动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学的发展。(2)研究犯罪心理学也将推动犯罪学和刑法学的发展

犯罪心理学是从主体身心发展冲突中去探讨犯罪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并更注重主体的生理成熟年龄和心理年龄,它可为刑法学上对具体案例的定罪量刑提供参考依据。(3)研究犯罪心理学还将推动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①犯罪心理学以犯罪这一反社会现象作为自己的探讨对象,其研究成果将为治理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等提供依据,推动社会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②犯罪心理学探讨家庭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探讨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对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将为伦理学的研究提出新问题,使伦理学的发展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为社会服务。(4)研究犯罪心理学还可推动教育学的发展

①犯罪心理学要探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误与缺陷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可为改进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针等提供依据,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②同对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改造经验本身就是特殊教育的成果,它无疑丰富了教育学的理论,拓宽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

3.促进研究方法的创新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犯罪心理学不仅是理论本身要与其他学科形成互动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也要注重与其他各学科的交融,促进研究方法的创新。(1)犯罪心理学要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为丰富和完善自身理论提供方法支撑;(2)犯罪心理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研究方法上能够有所创新并体现出特色,这会影响其他学科的方法更新,促进整个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二)实践方面的任务

犯罪心理学在实践方面的任务主要是为积极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研究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可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一些犯罪心理学的科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培养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发挥“综合治理”的最大效应。

2.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的特点和规律,可为公安、检察、法院等政法部门的同志提供一些理论知识,以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3.通过研究犯罪的预测、预防与矫治技术,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加强防范,提高整个社会的犯罪防范意识,减少和控制犯罪的机遇,以达到维护社会治安的目的。

4.通过研究罪犯的教育改造,可以为刑罚执行部门的同志提供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改造措施,使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罪犯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减少和制止重新犯罪。

5.通过犯罪心理学理论研究和知识的传播,能够使社会公众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及过程,一方面能够使社会公众自身积极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规范意识;另一方面,当社会公众面临犯罪时,也能够充分运用犯罪心理学的知识,把握犯罪侵害人的心理状况,有效地与犯罪分子作斗争,避免犯罪的侵害或者减少犯罪侵害的损失程度。

三、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指导原则

1.客观性原则(1)概念

客观性原则就是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即根据犯罪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它的本质、机制和规律。(2)注意事项

①在搜集资料时,必须如实、详尽地记录作用于个体的外部刺激和他的行为反应(包括口头报告)。不能用研究者自己的主观体验、主观感受来代替客观观察到的事实。

②在资料的处理、结果的分析整理上应尽可能用某种客观的尺度来评定,切忌主观偏见的影响。

③在做结论时,要根据客观的事实下判断,不要做过分的推论。(3)犯罪心理学的研究问题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但他们都要涉及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因此,通过对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考察,就可以客观地研究各种犯罪心理现象。

①刺激变量: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一切情境或事件特征。

刺激变量可分为自然性刺激与社会性刺激、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②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机体变量包括个体的生理特征、个体的心理特征、个体的社会特征。

③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人的行为反应可分为言语行为反应和动作行为反应。其测量可以从反应的正确性、速度、难度、次数、强度等方面进行。

2.系统性原则(1)概念

系统性原则即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研究。(2)注意事项

①犯罪心理现象具有整体性,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孤立地研究犯罪心理现象的任何一种关系,都只能认识到犯罪心理现象的某一个方面,要科学全面地认识人的犯罪心理现象,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

②犯罪心理现象具有动态性,应在发展中研究犯罪心理现象。犯罪心理现象会随着客观刺激物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各种输入信息的影响。据此,当研究犯罪心理学时,必须考察具体的情景、场合和具体的事件。

③犯罪心理现象具有环境适应性,要注意研究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对犯罪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只描述机体本身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还要把犯罪心理和行为与当时的环境影响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3.个性观原则

人们的犯罪心理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它与一个人的年龄、性别、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社会交往等因素有关。在研究时应注意:(1)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切忌主观臆断,要将心理学或法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犯罪行为结合起来。(2)必须考虑研究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弄清各种类型的犯罪心理和行为发生的原因与特征,才能在具体的犯罪行为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取得更大的成效。

4.生物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原则

人的心理既具有生物性,又具有社会性,是两者的有机统一,犯罪心理也不例外。在研究时应注意:(1)必须要将其生物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考虑。既要考虑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因素,如社会环境等;同时,又要考虑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因素,如个人的身体素质等。(2)因为犯罪现象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社会性因素起主导作用,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而生物性因素则起次要作用。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既要注意基本理论研究,又要注意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使理论进一步得到检验与发展。

6.伦理性原则

伦理性原则是指在犯罪心理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中,应该遵循伦理道德法则与人权保障规则。在研究时应排除可能存在导致产生心理创伤、极端性消极情绪、欺骗性、威胁性、倾向性诱导、道德与伦理惩罚的刺激情境与设计方案。(二)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步骤

1.建立科学假设

研究者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对观察得出的疑问做出尝试性的或假设性的推断,假设可能来自于研究者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推断,也可能来自于已有的某项研究或某一理论的推断。

2.收集信息资料

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以便根据事实资料验证假设。搜集信息资料的具体方法主要有观察法、问卷法、个案调查法、实验法等。

3.分析信息资料

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原始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分类,使之系统化和简练化。通常通过统计来完成,常用的统计方法有百分比、差异检验、相关检验、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等。

4.做出科学结论

科学结论的得出必须根据事实资料,而不能凭空臆断。通过研究设计、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就可以对研究初期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三)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1)概念

调查法是目前犯罪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即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被调查人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2)形式

调查法可分为口头调查和书面调查两种。(3)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可以涉及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①调查某人的神经类型,生长发育特点,家庭情况等,

②调查社会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调查学校教育的缺陷和不良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受害人受害时的心理活动等,

③调查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青少年犯罪特点和发展趋势,调查比较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犯罪差异等。(4)调查的对象

调查的对象极其广泛,选择何种对象取决于调查任务和目的。

①可以是有关当事人本身,也可以是有关当事人的家长、老师、同学、朋友、邻居。

②可以是公安局、检察法、法院、少管所、劳教场、监狱等机关的政治工作同志,或者一般的社会公民。(5)使用调查法的注意事项

①事先应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计划;

②调查进行时应做到全面而客观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③调查结束后应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写出客观的调查分析报告。(6)调查法的优点

调查法使用方便、简洁,内容客观,调查结果便于量化。(7)调查法的缺点

①调查结果受调查对象的理解能力、情感、价值取向,以及样本大小等的影响比较明显,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比较差。

②为了弥补调查法的缺陷,提高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一般采用匿名调查法。

2.个案追踪研究法(1)概念

个案追踪研究法是选择个别具有典型意义的当事人或典型案例进行长期的追踪调查研究,以便完整、准确地掌握某种犯罪心理形成与转化过程的基本规律。(2)使用方法

①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好追踪对象。追踪对象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具有典型意义。

②在追踪研究过程中,应当采取定期调查或观察与不定期观察相结合,主线追踪与辅助调查相结合的原则。

③在对某个当事人的直接面对面的调查中,要事先掌握一定的调查技巧:调查前要对个案情况比较了解,调查中态度要真诚,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记录。(3)个案法的优点

个案法能够较完整地探究追踪对象(被调查人)的心路历程,便于全面了解犯罪心理的转化过程和规律。(4)个案法的缺点

①如果选择的个案和当事人必须具有代表性;

②变量的影响因素很难控制。

3.心理测验法(1)概念

心理测验法指使用心理测验量表或问卷,测查某个对象的心理品质,以此来研究其心理的特点的方法。(2)常用量表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等。(3)注意事项

使用心理测验法研究犯罪心理,虽然可以得到一些定量的结论,但是,切不可过分夸大其科学性。这是因为,心理量表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作为评判标注的常模又是以正常人为参照的,用较为稳定的正常人的常模来评判某种特殊对象的心理品质,是有局限性的。

4.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即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更加深入地探讨彼此的特点和规律。在犯罪心理研究中,比较研究法使用很广。

5.其他的方法

除了以上几种研究方法外,还有活动产品分析法(即通过分析某人的日记、书信、作品、劳动产品等来研究其心理活动)、观察法(即通过对某人的言行进行观察,以此了解其心理活动)等。(四)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方法类型及其选择

1.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1)纵向研究

①概念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犯罪人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的定期研究,又称为追踪研究。

②优点

纵向研究的优点是系统性,能比较详尽地了解犯罪人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③缺点

a.研究时间过长(少则一二年,多则一二十年),不易同时进行大量案例的研究。

b.影响研究对象的各种因素不易查明或控制,因而不易有效地进行前后对比。(2)横断研究

①概念

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类型或某几个类型的犯罪人心理进行测试和检查,并加以比较,使用较广。

②优点

横断研究的优点在于在较短时间内找出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研究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或特点,并可以从中找出规律。

③缺点

由于时间短,进行横断研究不易看到发展的全过程,难免有不系统、欠深入之嫌。(3)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一般研究中,应灵活运用纵向、横断两种研究类型,互相配合,取长补短。

2.整体研究和单项研究(1)整体研究

①概念

整体研究也称作系统研究,就是把犯罪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来研究,主要研究犯罪心理的整个面貌。如研究犯罪人的人格结构、需要结构、动机体系等。

②优点

整体研究可以认识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全貌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便于找出规律。

③使用要求

整体研究具有复杂性,必须要有理论上和设计上的充分准备。(2)单项研究

①概念

单项研究就是对犯罪心理发展中的某一个别的、局部的、比较小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②优缺点

单项研究的优点是比较专深,缺点是容易忽略单项研究与整体的联系。(3)两种研究方法地使用

应根据研究课题加以选择,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3.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1)个案研究

①概念

个案研究就是对一个或少数几个犯罪人进行的研究。

②优点

个案研究便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考察。

③缺点

个案研究取样少,代表性较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学性。(2)成组研究

①概念

成组研究即对一组或多数犯罪人进行的研究。

②优点

取样较多,可以作统计处理,科学性较强。

③缺点

不便于作个别深入的研究。(3)两者地结合使用

在研究中,要把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结论。

4.常规研究和采用现代方法技术的研究(1)常规研究方法

①概念

常规研究的方法技术是指观察、谈话、调查、活动产品分析等。

②优点

简便易行,投资少,便于更多的人掌握。

③缺点

统计处理较花费人力。(2)现代技术方法研究

①概念

现代技术方法研究即采用电子技术进行某一个或某几个省、市、地区社会犯罪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对心理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对重新犯罪预测的研究等。

②优点

a.这种研究比较准确,统计处理的速度快,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b.录像技术可用于对犯罪现场、讯问过程、证言可靠性等作心理分析。

③缺点

现代技术投资多、技术性强,推广普及有一定困难。

④新发展

多道生理记录仪(测谎仪)及测谎术的广泛应用,已不仅是一种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手段和技术,而且也是一种刑事侦查、刑事审判的辅助手段和方法。

1.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简答题

1.试述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答:“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1)犯罪心理学的概念也有狭义说和广义说之别。

①狭义概念

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和有关行为表现的一门学科;

②广义概念

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和有关行为表现,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2)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有关的心理活动和相关因素。

大陆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狭义与广义之争:

①狭义的犯罪心理学认为,犯罪心理学应把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②广义的犯罪心理学主张,犯罪心理学应将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都作为其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对象外,还应将受害人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判心理、矫治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和预防等内容都作为其研究对象的问题。

③本文作者的观点

本文主张“相对广义说”,具体来讲,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a.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

b.群体犯罪心理

c.预防犯罪的心理学问题

2.试述犯罪心理学与犯罪科学的关系

答:犯罪科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1)犯罪心理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①犯罪心理学和刑法学都要研究犯罪问题。

②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概念和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应该相一致。

③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和完善刑法学,为刑法学服务。

④刑法学中关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关于刑事责任大小的依据等也为犯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课题。(2)犯罪心理学与其他犯罪原因学的关系

犯罪原因学是犯罪学的重要范畴和主要内容,犯罪心理学与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物学、犯罪精神病学,以及犯罪社会学、犯罪地理学、犯罪统计学等学科都属于犯罪原因学范畴,它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犯罪的原因和规律,彼此间相互借鉴、互为补充。(3)犯罪心理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

犯罪心理学要研究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要研究诉讼参与人的心理活动,因而它不可避免地要与刑事诉讼法学发生联系。主要包括:

①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诉讼的进程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抗的双方当事人的心理交锋。

②对诉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提高诉讼的效率和公正性。

③研究刑事审判心理学、预审心理学等都必须遵循诉讼法学的基本程序,借用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4)犯罪心理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①犯罪学属于刑事政策学的前提学科,而刑事政策学则属于犯罪原因学的目的学科。

②刑事政策学以公正、人道的处置犯罪和有效预防犯罪为己任,它建立在刑法学和犯罪学的基础之上,刑事政策的设定、调整和执行必然要充分考虑犯罪人的心理因素。

3.试述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答:(1)调查法

调查法是目前犯罪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即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被调查人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①调查法使用方便、简洁,内容客观,调查结果便于量化。调查法可分为口头调查和书面调查两种。调查内容可以涉及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调查的对象极其广泛,选择何种对象取决于调查任务和目的。

②使用调查法的注意事项

事先应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计划;调查进行时应做到全面而客观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调查结束后应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写出客观的调查分析报告。

③调查法的缺点

调查结果受调查对象的理解能力、情感、价值取向,以及样本大小等的影响比较明显,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比较差。为了弥补调查法的缺陷,提高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一般采用匿名调查法。(2)个案追踪研究法

个案追踪研究法是选择个别具有典型意义的当事人或典型案例进行长期的追踪调查研究,以便完整、准确地掌握某种犯罪心理形成与转化过程的基本规律。

个案法能够较完整地探究追踪对象(被调查人)的心路历程,便于全面了解犯罪心理的转化过程和规律。但是个案法对选择的个案和当事人具有的代表性要求严格;变量的影响因素很难控制。(3)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指使用心理测验量表或问卷,测查某个对象的心理品质,以此来研究其心理的特点的方法。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等。(4)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即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更加深入地探讨彼此的特点和规律。在犯罪心理研究中,比较研究法使用很广。(5)其他的方法

除了以上几种研究方法外,还有活动产品分析法(即通过分析某人的日记、书信、作品、劳动产品等来研究其心理活动)、观察法(即通过对某人的言行进行观察,以此了解其心理活动)等。

第2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2.1 复习笔记

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一)我国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1.我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1)我国古代思想家注重从经济、道德、法律与犯罪的关系等角度去分析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例如:

①管仲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②孔子提出“贫而无怨难”等主张。(2)我国古代思想家还从人性、后天习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犯罪心理。例如:

①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也。”意思是说,大多数人的人性生来是差不多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不同,逐渐显示出较大的差别来。

②墨子把人性比作素色的丝,认为人性本来无善恶之分,他取决于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③孟子是性善论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性善的。

④荀子是性恶论者,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⑤东汉王充指出,对于绝大多数“中人”而言,“习善为善,习恶为恶”。

⑥晋傅玄则更精辟地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我国古代思想家们还注重从多角度预防和治理犯罪,注重审判心理的研究,主张司法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素养等。

①关于司法活动中的心理问题,早在西周时,就创立了“五声听狱讼”的审判方法。这是“心理学在司法领域的最早运用”。

②宋代郑克在《折狱龟鉴》中要求司法人员具有“仁”、“智”、“勇”三方面的心理品质。

2.我国现代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发展简史(1)专著和译著的出现

①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现代心理学先驱陈大齐先生译的《审判心理学大意》(德国马勃著),1926年三版。

②1932年吴景鸿译的《犯罪心理学》(日本寺男精一著)问世,该书的翻译和传播被看成是“中国犯罪心理学兴起的标志性事件”;

③1939年王书林译的《法律心理学》(柏替著)。(2)心理学报告的发表

①著名心理学家曾作忠和张耀翔于1924年即在《心理》杂志发表论文“青少年犯罪之心理”;

②心理学家肖孝嵘等曾做过罪犯情绪态度和个性倾向性的实验研究。(3)发展中受到的冲击

①我国大陆解放以后,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心理学曾经被打成“伪科学”而被迫停滞和取消达二十年之久;

②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砸烂“公、检、法”又使得法学和犯罪科学处于多灾多难的境地;

③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环境使得犯罪心理学没有发展的条件和可能。(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犯罪心理学复苏原因

①现实必然性

社会治安特别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严重性,要求心理学和犯罪科学为治理青少年犯罪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②科学发展的趋势所致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心理学和法学也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了,这就为犯罪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心理学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标志

一门学科自身学术团体的成立是其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1983年6月28日至7月2日,在无锡举行了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科研规划会议,标志着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5)台湾地区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①台湾大学教授蔡墩铭的著述尤为引人注目。他撰写的《审判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大学用书及在法学丛刊上发表的一些论文,不仅在理论上造诣颇深,而且在指导刑事司法与罪犯矫治实践上亦有重要价值。

②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周震欧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及其防治的研究亦取得了颇有价值的成就。(二)国外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1.根据身体特点判断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人(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根据人们的骨骼和面貌等身体特点来评判一个人的心理是善或恶,是否具有犯罪心理,从医学的角度来考察精神异常。

2.颅相学的盛行

中世纪时,颅相学盛行,颅相学家用人的颅骨的形状来解释人民的行为及犯罪问题,包含着一定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3.其他方面对犯罪的探讨(1)代表作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J.C普里查德的《论精神错乱和影响心理的其他障碍》、P.吕卡的《自然遗传论》等。(2)具体观点

①普脱在其《质变论》一书中认为,犯罪是由于生活不良,身体上受到恶劣影响的结果;

②特尔蒙捷则认为,犯罪的原因是贫困、愚钝(轻微的痴呆)、不良引诱、强暴的情感,天生劣根性等。

4.用实证方法研究犯罪问题(1)埃宾

德国精神病学家埃宾于1872年发表了《犯罪心理学纲要》,据此他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的鼻祖”。(2)龙勃罗梭

①犯罪心理学正式产生

1876年,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龙勃罗梭发表的《犯罪人:人类学、法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思考》(以后被人简称为《犯罪人论》),是犯罪心理学正式产生的标志。

②创立“犯罪人类学”

龙勃罗梭从各个方面系统地研究和解剖罪犯,创立了“犯罪人类学”(又称犯罪生物学)理论,据此,他被后人称为是“实证犯罪学的鼻祖”,是“古典犯罪心理学的奠基人”。(3)菲利

①主要观点

菲利主张天生犯罪论的同时,他认为犯罪必定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②著作

菲力于1884年发表的名著《犯罪社会学》被誉为是刑事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作。

③理论研究

他提出的“犯罪三原论”,以及“犯罪饱和法则”等理论,在学术界的影响很大。

④重要贡献

菲利十分重视犯罪心理的研究,他指出犯罪的最终途径必然要研究罪犯的犯罪心理,因而研究罪犯也就要研究罪犯的犯罪心理。因此,他对犯罪心理学的创立有着重要的贡献。(4)汉斯·格罗斯

①研究观点

汉斯·格罗斯通过人格问题来研究犯罪心理学。

②著作

1897年,他发表了《犯罪心理学》一书,这是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5.相关学科的产生及理论的发展(1)学科的产生

20世纪30年代,国际心理科学进入了繁荣时期。诸如供述心理、审判心理学、矫治心理学等学科应运而生,犯罪心理学的学科体系逐渐形成,各种学说相继产生,并且对已有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发展。(2)理论的发展

犯罪的精神分析学派、折中学派、欲求理论、情绪障碍理论、挫折攻击理论、犯罪的社会学习理论、模仿理论、不同接触理论,以及重视文化因素的少年违法犯罪理论、自我心理学的少年违法犯罪理论、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犯罪理论等。

6.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1)由对犯罪人外在的身体(生理)特征的探讨,转变为对犯罪人精神(心理)等内在特征的探讨。(2)对犯罪原因的解释,由单原因向多原因转变。(3)关于犯罪的人性基础,以及对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由被(遗传)决定论,向意志自由论,再向相对的意志自由论转变。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一)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1.论著发表为数可观(1)翻译出版的主要著作与论文:

翻译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美国米切尔·T.尼茨尔著《犯罪及其矫正》、汉斯·托奇著《犯罪与司法心理学》,日本山根清道主编《犯罪心理学》、森武夫著《犯罪心理学》、平尾靖著《违法犯罪心理》、安倍淳吉著《犯罪社会心理学》等。

同时,我国还翻译了一些国外的论文。如原苏联安东尼扬的《犯罪学中罪犯个性理论的基本特征》(陈重业译)。(2)编著出版的著作

①教材有:

a.林秉贤著《犯罪心理学纲要》(1981年内部印行),该书被称为新中国的研究者自己撰写的第一部专著;

b.罗大华等编《犯罪心理学》教材,该书是新中国第一部犯罪心理学大学教材;

c.邱国梁著《犯罪动机论》(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d.栗克元著《犯罪心理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e.何为民著《罪犯改造心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f.罗大华、何为民主编《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等。

②梅传强、马皑等人撰写了犯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论文。

2.人才培养成效显著(1)各公安与政法院校相继开设了犯罪心理学课程,并积极编撰高等学校教材,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高校还招收了犯罪心理学硕士、博士研究生。(2)据统计,我国大陆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支犯罪心理学研究队伍,并建立了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学术团体。

3.普及应用工作广泛展开(1)普及工作的展开

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专家咨询等方式,传播犯罪心理学知识,使一部分政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把犯罪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2)量表的制定

新中国专家自己研制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罪犯心理量表—“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于2006年通过鉴定,标志着《中国罪犯心理测试量表》第一阶段的研制工作获得了成功。(3)利用互联网的宣传

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普及宣传工作,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介的传播优势开展普及应用工作。

4.建立了学术成果展示平台(1)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刊物有《青少年犯罪问题》、《犯罪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等。(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以及各公安、政法类院校的学报也刊发了大量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3)由中国犯罪学学会主办的学术集刊《犯罪学论丛》已发行上卷。

5.学术交流活动频繁(1)国内层面

①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犯罪学学会每年都会召开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其他各高校和学术团体也经常性地举办学术研讨会和讲座等,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②我国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犯罪心理学的国际交流,通过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华讲学、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展开学术交流。(2)国外层面

我国学者积极参加世界犯罪学大会等,提升国际学术交流的水平。

6.犯罪心理学有待完善(1)犯罪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依附于刑法学的特征还比较明显;(2)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不断改进,在研究中应该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提高该学科的科学性:(3)犯罪心理学的普及工作还要不断加强,以提高犯罪心理学为现实社会服务的质量,特别是要注重对罪犯心理矫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4)犯罪心理学的学术交流特别是国际学术交流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二)国外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1.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人员情况

主要的任职机构有:(1)大学

大学的心理系、精神病系、犯罪学系、刑事司法系都开设犯罪心理学,在这里有部分人员从事犯罪心理学的研究。(2)研究机构

由于犯罪研究普遍具有多学科整合的特点,使得几乎在所有的犯罪和刑事司法研究机构中,都有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人员。(3)司法鉴定机构

当代国外犯罪心理学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犯罪人进行刑事司法鉴定,所以,在很多刑事司法鉴定中,有一些专门的犯罪心理学专家。(4)刑事司法机构

刑事司法机构包括众多的警察、审判、矫正机构中的人员,在这些机构中任职的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与具体个案有密切联系的工作,分析犯罪人的心理,勾勒犯罪人的特点,为警察侦破案件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帮助。(5)在其他部门工作

其他的一些犯罪心理研究人员在医疗机构、精神病院、私人机构等任职,或者在从事其他工作时对犯罪心理学感兴趣,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2.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理论犯罪心理学

①概念

理论犯罪心理学是以解释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犯罪心理学。

②学派分类

精神分析学理论、精神病学理论、正常个性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等,他们从不同方面对犯罪心理加以研究,为实践提供了许多指导。(2)实践犯罪心理学

①概念

实践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心理学中有关应用的总称。严格来说,犯罪心理学并不是理论学科,而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关注犯罪人的心理问题。

②国外的主要研究成果

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预测、对犯罪现象的心理学分类、对犯罪人的心理矫正、对犯罪行为的心理预防等。

3.西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的跨学科化

目前,将犯罪心理学同犯罪学、经济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遗传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结合起来研究是一大趋势。(2)研究实证化

研究实证化具体表现为研究的模拟化和实验化,研究者让人们在模拟情景中或者实验室中对特定的犯罪问题做出反应,从而测定犯罪人真实的犯罪情况。(3)研究的深层次性

国外研究者注重运用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来分析心理异常的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的深层次研究,既可以为法官准确地定罪量刑提供理论依据,又可以为矫治和改造罪犯服务。(4)研究与运用相结合

国外犯罪心理学非常注重实际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帮助警察部门侦破疑难案件

一些造诣精深的犯罪心理学家帮助刑事警察分析疑难案件犯罪人的犯罪动机、个性特征等,其目的是勾画犯罪人的轮廓。

②在法庭上充当专家证人

一些犯罪心理学家通过犯罪人的精神状况、刑事责任能力、陈述的可靠性、证人作证的能力、证人证言的准确性等,从专业角度向法庭提供证词,帮助法官和陪审团就案件事实做出正确判断。

③在矫正机构中进行犯罪矫治工作

一些犯罪心理学家在看守所、监狱,对罪犯进行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工作,研究罪犯自杀、逃跑、暴力行为的可能性等。

4.西方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的问题(1)犯罪动机

①本克斯的调查结果

a.大多数人认为犯罪动机包括:可以不劳而获;迅速致富;进行犯罪而不受惩罚;父母对儿童没有权威。

b.少数人认为,犯罪动机包括:人们缺乏宗教信仰;战争的效果;前途未卜。

②韦斯特和范林顿的调查结果

a.最常见的犯罪动机是获利动机,在破坏财物和偷开汽车案件中,犯罪动机是享乐和追求刺激。

b.犯罪人在法庭上陈述的犯罪动机,常常具有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罪责的倾向。(2)犯罪决策

①卡洛尔的研究

卡洛尔的摸拟研究表明,决定实施犯罪的过程,是一个对制止犯罪的犯罪机会进行评价的过程;认为犯罪决定包括两个阶段:

a.从四个维度(获益的必然性,获益的数量,惩罚的必然性,惩罚的严厉性)对犯罪动机的评价;

b.根据所考虑的维度的频率表明,获益的数量是犯罪决策中最重要的因素。

②柯尼士和克拉克的理性选择理论

犯罪是犯罪人经过理智选择之后的行为;在犯罪决策过程中,犯罪人主要考虑犯罪的机会、奖励和代价三种因素,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遇到障碍时,如果不会冒另外的险或付出另外的努力,犯罪人会选择能满足同样需要的另一种犯罪行为。(3)犯罪预测

范林顿归纳的最有效的预测因素:

①早年的吵闹行为、不诚实行为、攻击行为或反社会行为;

②有害的子女养育方式,如残忍的、消极的态度或放任不管,严厉的或无规律的惩戒,疏于监督;

③犯罪的父母或兄弟姊妹;

④破裂家庭和由离婚或父母冲突引起的分离;

⑤社会剥夺;

⑥学习失败,表现为智力低、成绩差及逃学。(4)少年犯罪心理及其预防、矫治仍然是西方犯罪心理学界的热门课题。

2.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反社会型人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研]

答:犯罪人格不是一种人格类型,应该是指人格障碍中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形态,特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具有该类人格异常情况的个体“易冲动、具有攻击性、没有责任心、圆滑、具有僵化的社会态度、没有罪恶感和漠视他人的痛苦”。

二、论述题

1.试述国外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答:(1)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人员情况

主要的任职机构有:大学、研究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刑事司法机构及其他部门工作。(2)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理论犯罪心理学

理论犯罪心理学是以解释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犯罪心理学。

②实践犯罪心理学

实践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心理学中有关应用的总称。严格来说,犯罪心理学并不是理论学科,而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关注犯罪人的心理问题。(3)西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①目前,将犯罪心理学同犯罪学、经济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遗传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结合起来研究是一大趋势。

②研究实证化

③研究的深层次性

④研究与运用相结合

国外犯罪心理学非常注重实际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帮助警察部门侦破疑难案件

b.在法庭上充当专家证人

c.在矫正机构中进行犯罪矫治工作(4)西方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的问题

①犯罪动机

本克斯的调查结果

a.大多数人认为犯罪动机包括:可以不劳而获;迅速致富;进行犯罪而不受惩罚;父母对儿童没有权威。

b.少数人认为,犯罪动机包括:人们缺乏宗教信仰;战争的效果;前途未卜。

韦斯特和范林顿的调查结果

a.最常见的犯罪动机是获利动机,在破坏财物和偷开汽车案件中,犯罪动机是享乐和追求刺激。

b.犯罪人在法庭上陈述的犯罪动机,常常具有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罪责的倾向。

②犯罪决策

卡洛尔的研究

卡洛尔的摸拟研究表明,决定实施犯罪的过程,是一个对制止犯罪的犯罪机会进行评价的过程;认为犯罪决定包括两个阶段:

a.从四个维度(获益的必然性,获益的数量,惩罚的必然性,惩罚的严厉性)对犯罪动机的评价;

b.根据所考虑的维度的频率表明,获益的数量是犯罪决策中最重要的因素。

柯尼士和克拉克的理性选择理论

犯罪是犯罪人经过理智选择之后的行为;在犯罪决策过程中,犯罪人主要考虑犯罪的机会、奖励和代价三种因素,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遇到障碍时,如果不会冒另外的险或付出另外的努力,犯罪人会选择能满足同样需要的另一种犯罪行为。

③犯罪预测

范林顿归纳的最有效的预测因素:

a.早年的吵闹行为、不诚实行为、攻击行为或反社会行为;

b.有害的子女养育方式,如残忍的、消极的态度或放任不管,严厉的或无规律的惩戒,疏于监督;

c.犯罪的父母或兄弟姊妹;

d.破裂家庭和由离婚或父母冲突引起的分离;

e.社会剥夺;

f.学习失败,表现为智力低、成绩差及逃学。

④少年犯罪心理及其预防、矫治仍然是西方犯罪心理学界的热门课题。

第3章 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流派

3.1 复习笔记

一、犯罪的生物学派理论(一)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产生

1.代表人物

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龙勃罗梭是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1)加尔的颅相学说

在龙勃罗梭之前,德国医生弗兰茨·约瑟夫·加尔研究了大脑和颅骨形状,认为犯罪原因存在于大脑的组织结构之中;(2)莫雷尔的退化学说

法国学者贝内迪克特·奥古斯廷·莫雷尔创立了退化学说,认为犯罪分子就是像精神病人一样的退化现象。(3)哲学理论前提

哲学上实证主义的形成和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传播,为犯罪生物学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前提。

3.主要理论(1)“天生犯罪人”论

龙勃罗梭运用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等理论对犯罪人进行研究,发现许多犯罪人在生理特征和心理反应上都显著地与常人有别,提出了著名的“天生犯罪人”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①犯罪人通过许多体格和心理的异常现象区别于非犯罪人;

②犯罪人是人种的变种,一种人类学类型,一种退化现象;

③犯罪人是一种返祖现象,是蜕变到低级的原始人类型;

④犯罪行为有遗传性,它从犯罪天赋中产生。

龙勃罗梭认为犯罪心理活动是由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决定的。生理特征方面,天生犯罪人具有异常大或异常小的头骨,狭窄的额头,大小不对称的耳、眼睛、颜面,突出的腭骨等;在心理反应上,天生犯罪人最基本的特征是心理上的冷漠和精神上的无知觉状态。(2)犯罪人的分类

①“遗传的犯罪性”

a.这类犯罪人先天已具有犯罪本性,因而命中注定要犯罪。

b.此类型又分为天生隔代遗传犯罪人、癫痫病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三种。

②“进化的犯罪性”

a.此类犯罪性是任何无法抵御其周围不良影响的人都可能导致的。

b.此类型的犯罪人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故又称之为偶发性犯罪人。

c.此类型包括假犯罪人、有犯罪倾向者、习惯犯三种。

③“激情犯”

a.“激情犯”是在“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下实施的“激情犯”,此类型犯罪人无体质异常,精神美满,神经和情绪都灵敏;

b.“其犯罪非出自机体的本性是基于愤怒、情爱或亲情等这些通常是无私的,甚至是崇高的情感”。(3)犯罪成因

①龙勃罗梭关于犯罪人分类的核心基础是生理特征。根据他的调查,先天遗传性犯罪人约占全体犯罪人的1/3,而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②龙勃罗梭后来开始关注社会因素,并论述了文明程度、生活状况、宗教、家庭出身等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二)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发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