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概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04:48:38

点击下载

作者:金健人,陈建新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写作概论

写作概论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写作概论作者:金健人,陈建新排版:skip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09-01ISBN:9787308038805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如果说语言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性,那么,运用文字来代替语言表情达意的写作则是文明与愚昧的分界。口头表达和笔头表达,这是现代社会一个人谋求生存与发展的两项基本能力。很难想像一个不具备写作技能的大学毕业生跨入社会后将如何立足,难怪有的大学作出写作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毕业的规定。当然,会不会写文章的问题,通过写作课的教学可以得到解决;但能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则不是仅仅通过写作课的教学就可得到解决的。它需要人生阅历、思维方式、专业知识、心理机能、语言感觉等各方面因素的合成。所以,写作课教学,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要求与自身素养之间的配合,并寻找到发掘这种配合最大值的最佳途径。

为此,写作类教材一直是我国大学中文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和文化素质课的重要教材。这些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就写作学科的理论建设来说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如综合起来,还是可以概括为这样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传统型教材。其基本格局是全书分成上下编,上编是基础理论知识,系统介绍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和作文过程;下编是文体理论知识,把常用的文体按类别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一般分为“记叙文体”、“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四种类别。

第二类是理论型教材。编者特别注重对写作理论的介绍,吸收和借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艺理论界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引进和运用的最新成果,对写作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有较多的理论发现,从而在整体上突破了传统型写作教材的框框。

第三类是实践型教材。主张把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通过一定量的作品介绍,再辅之以写作理论,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在编写体例上先提供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文章,然后再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和闸释。

教育界对写作课的设置和体例一直以来分歧较大,分歧的焦点之一,就是写作课讲授的目的,到底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还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述三种类型的写作教材,正是反映了这种分歧。

这三种写作教材,可谓各有长短。相对而言,传统型教材对写作理论的介绍比较全面,文体的区分也十分清晰,有利于学生写作时有一种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理论型教材对写作理论的探讨有一定深度,尤其是对西方最新文艺理论的借鉴,的确能给研究写作学的人有较大启发。但是,这两种类型的教材,偏重于教授写作理论而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一两个学期学下来,常常抱怨自己的写作水平没有多少提高。实践型教材的编写者显然已经注意到上述问题,但这类教材较难把读和写有机地融合起来,也较难把点上的突破与面上的把握很好地结合起来,往往使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们认为,大学写作课,既是理论课又是实践课,教材中讲述的写作理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本教材在努力吸收以上三种写作教材优点的基础上,注重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下工夫,力求避免理论上的“空对空”现象,把宏观的写作理论与微观的字句处理、作文过程结合起来。

所以,本教材的前四章虽然也着重讲解基础理论,后三章也着重讲解文体理论,但与以前的大部分教材相比,有这样几个变化:

1.强调人的整体素质修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把基础理论处理成蓄势、运思、行文、表达四大块,比起以前从材料、结构等入手单方面强调社会生活对作者的影响来,更重视写作主体的作用,更注重写作是一个主客多方面因素合成的过程。尽量避免把写作过程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环节,而强调人的素质修养、心理活动与其他各种要素的相互融合。像这样从写作主体着眼进行的理论描述,更加贴近写作实际过程中作者的感觉。

2.突出几种基本文体对写作理论的不同要求以及对人的才能和训练方法的不同侧重。通常的写作教材,往往在基础理论部分较多地借鉴文学创作理论,因此比较能够说明审美类文体的写作规律,但对应用类文体来说,就有“隔靴搔痒”之感。须知写作作为现代文明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实际上覆盖了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而审美类文体的写作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所以,本教材既注意到审美文体的特点和写法,又注意到实用文体的特点和写法,并把其中的不同之处甚至对立之处在基础理论中加以指明,这就与以前一些写作教材在理论部分以文学理论为主而少有顾及新闻文体和应用文体的写作特点有所不同,避免了讲述应用文体部分与前面以文学为主的理论部分脱节乃至矛盾的现象。本着这样的编写思路,在后三章的文体部分,就更注意到三大类文体的不同写作要领:如审美文体的结构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以无法之法为上,因此在介绍审美文体的结构特点时,突出变化与创新。而应用类文体则相反,“格式”是至关重要的,遵循格式并非墨守成规,而是行业中的约定俗成,这方面的“突破”不会被认为是创新而只会被指责为不懂体例。而对介于审美文体与应用文体之间的新闻文体,也充分注意到了它的特殊之处,如消息讲究格式,报告文学则与审美文体较接近,讲究结构,我们在编写本书时很好地把握了这种文体的过渡性特点和写法。另外,在讲解审美类文体时,我们也有意识地与文艺理论拉开距离,着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而在讲解应用类文体时,因具体种类繁多,无法一一介绍,也没有必要这样做,我们就在归纳到公文、常用、经济、法律、科技几大类中讲解其基本写法的基础上,具体选出大学生所应掌握的几种具体文体作重点介绍,以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有意避免与中学的作文教学在内容上的重复。对于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已掌握的知识,本教材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解。如同样是“表达”,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孤立地讲解五种表达方式上,而需要先让学生理解“表达关系”;同样是五种“表达方式”,也不能仅仅只是孤立地讲讲什么是“顺叙”、“倒叙”,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相接近的表达方法之间的异同关系,以此解决许多学生写作中所苦恼的“表达关”。在讲解具体的写作技法时,特别注意把相接近的技巧方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促使学生对其要领的掌握;在讲述语言运用时,我们有意识地结合了修辞理论,从而纠正了过去的写作教材在讲语言时的纯理论倾向,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努力不搞纯理论的讲授,而是促使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还有,以往的写作教材在选用例子时,只强调经典性,因此所用例子不免太陈旧。本教材在编撰时,尽力避免这一点:注意大胆合理地使用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文体中出现的新范例,以增强本教材的新意。同时,写作学科既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应有自己独立的学术品性,但是,它又是一门“杂学”。这样,在注意吸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的同时,又得避免以创新为名过多依赖别的学科以至失去写作学的本性,这很重要也不易做到。所有这些,只能说明我们曾经努力过,但努力的结果到底怎样,只有读者才有权力评说。第一章 蓄 势第一节 技术与素养

写作,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操作。书写,需要书面语言(written language)的表达能力;操作,需要文本程序(text procedure)的生成能力。“写作”说到底,是依照一定的文本程序抒发心情、表露思想的过程。它是人的精神能量的释放,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交流方式。

在文化被少数人垄断的时代,写作能力是“精神贵族”的象征,是文化人的标志,写作被赋予了“天赐才华”的神秘色彩。像李白“梦笔生花”、韩愈“梦吞金龟”之类的传说,无疑都是此类神话的演绎。写作与才华、地位直接挂钩的结果,是将写作划入高贵者的势力范围,普通人只能对写作望而生畏。而在以人为本,文化趋向大众化、平民化的今天,写作成为普通人表现自我、展示才艺的平台,人人都可以靠写作来承载个人的历史,从而告别了精英写作的年代,宣告了写作大众化时代的真正启动。

由于大众化是一种泛阶层现象,属于“公民”和“消费者”的范

【1】畴。因此大众写作,就蕴含着“人人参与写作”这一理念。人人参与写作的结果,从正面影响来说,从整体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素质,为他们提供了精神交往的通道,拓展了心灵互动的空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负面效应来看,人人写作,鱼龙混杂,也可能导致写作的世俗化甚至庸俗化倾向,削弱写作在传统意义上引领思想潮流、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或者由于很多普通作者创造力的匮乏,致使写作沦为纯技术性的复制、下载和扫描,模糊了独创与因袭的界线,从而丧失了精神创造的快感,写作在降低层次、降低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写作质量、写作价值。似乎因为是“大众化”,就可以一笔抹杀写作真与假、高与低、优与劣的评判标准,让平庸之作与精品佳构平起平坐。有鉴于此,我们在大众写作热潮涌来之际,不得不“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思考对策,防患未然。归纳起来说,在精英写作向大众写作过渡的转型期,我们将无法回避一个关于写作的基本命题:写作,究竟是单纯的技术性操作,还是需要较深厚的文化涵养?

以时尚中的短信拜年为例,最能说明大众写作的素质要求问题。下面是四则短信:

猴年到,鸿运照,烦恼的事儿往边靠,祝君出门遇贵人,在家听喜报!年年有此时,岁岁有今朝!——新春快乐!

新的1年开始,祝好事接2连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颜6色,7彩缤纷,偶尔8点小财,烦恼抛到9霄云外!请接受我10心10意的祝福。祝新春快乐!

天气预报:今年你将会遇到金钱雨幸运风、爱情雾友情露、幸福霞健康霜、美满雷安全雹,请注意它们将会缠绕着你一整年。

相语亦无事,不言常思君。

第一则短信运用传统民俗中的吉祥贺词,配以响亮的韵脚,以及三字、五字连缀的整齐句型,传达了自己的祝福。这则短信民间色彩浓郁,语言明白浅显,读来琅琅上口。第二则短信巧用1~10个数字和谐音等修辞手法,非常切合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第三则短信将自然气象与祈福词语熔为一炉,又把八个偏正短语紧凑地陈列在一起,使一连串的吉利话形成了波叠浪涌之势,与结尾所说的“幸福的缠绕”达成意义上的默契。最后一则短信具有蕴蓄之美,“相语亦无事”,表达的是一种没有功利色彩的精神交流,是没有任何“机关”与“伏笔”的君子之交;“不言常思君”,表达的是不拘形式的心灵沟通,一切尽在不言中。语言的问候可能是偶然的,但心里的牵挂却是永远的。这则短信与众不同,适合于知识分子之间的互通信息,如果放到大众之间,不免如同猜谜了。

这四则短信表明:要是从网站下载一则短信转发给自己的朋友,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只要发挥“拇指一族”的速度优势就可以了,而要写作一则原创的短信,体现个性,给朋友以新鲜感和美感,“抛开【2】例行公事而追求新的经验”,那就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所能解决的。它与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思维水平、语言修养和创新能力有关。如果撇开这些基本的写作素养不管,不愿意自己去创造性地写作,老【3】是在网站上捡现成,“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借花献佛,附庸风雅,那只能是千人一面,产生雷同化乃至完全复制的作品,让读者味同嚼蜡。再进一步说,如果大多数人都以复制别人的作品为能事,那是重新把写作的权利交还给了少数人,“大众写作”也就无从谈起。真正的大众写作应该是人人都具备写作的基本素养,人人都可以掌握写作的基本能力,人人都能够独立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当然,大众文化的崛起,消解了思想的深度模式,“一切回到现【4】象学和经验学的范畴”,感性体验代替了理性沉思,生活趋向“平面化”。原本显得高深莫测、讲究“神来之笔”的写作,也应该落实在可操作性的层面上,适合大众口味,为大众安装简单实用的“驱动程序”。对于大众来说,急需的不是微言大义、深奥玄妙的理论阐释,而是通俗易懂、容易上手的程序操作。十年磨一剑的苦心经营,对于立志要写出旷世杰作的作家来说非常必要,因为精致的作品需要不断地琢磨与推敲,而对于只希望写点实用文章来应付日常事务,或虚构一则小幽默供人开心片刻的大众来说,则显得“漫漫长夜,寂寞难熬”。实用主义至上的风气固然助长了大众要求速成的浮躁心态,但同时也逼着写作戒除脱离实际的毛病,重视自身的实践特性,摒弃故作神秘的不可知论,探索人人能写的普遍规律,给大众以切实【5】可行的写作程序。这种写作程序是对写作普遍规律的总结,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律条。写作中允许突破程式另创新招,但反对逞才使气不成章法。尤其对于写作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作者来说,必要的程序至少可以让他们有操作步骤可以遵循,心里感觉踏实,少走弯路。

不过,话说回来,写作固有的复杂性又不是单靠程序就能解决的。从本质上说,写作不是某一项单纯的技术,它吸纳各科知识为我所用,体现了综合性、边缘性的特征。在其外显的操作程序中,总是伴随着内在的思维整合,广采博取总是与创造性的转化形影相随。写作与复制的根本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复合的,后者是单一的;前者是生成的,后者是移植的;前者是个性的,后者是共性的;前者是创造的,后者是拷贝的;前者是灵活的,后者是机械的。因此,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而写作素养则是写作活动的基础。有了足够的写作素养才能将“生活的世界”变成一个“艺术的世界”或者“智慧的世界”。记者刘小明谈到《人在釜山》专栏的写作体会时说:“要成为一个称职的好记者,平日里就要善于学习,勤思多写,注意积累资料,没有日积月累的辛勤耕耘,到了大型运动会报道时,就不会涌出多少灵感,写不了几篇稿子便会觉得‘江郎才尽’。真正有特色的报道产【6】生于平日奠定的扎实的基础之上。”

没有经常动手写作的人,凭着“隔雾看花”的朦胧感觉,总认为写作一般的文章特别是应用文,只要格式正确,毋需多少素养就能完成任务。这样的观点用于交一篇作业,获得及格分或许可以,而如果要让文章充分体现自己的意图,对自己的工作起到推动作用,为自己寻找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使文章成为事业的奠基石,或者要让自己的看法被对方欣然接受,在对方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象,从而在社会上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那就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格式和程序上。有一次,全国百强县之一的某县政府接待外宾,他们除了严格遵循常规的接待程序外,对菜单写作注入了“巧妙的构思”,如将炒面条命名为“千丝万缕”。外宾从这些新奇的菜名上,分明感受到了县政府在接待过程中的良苦用心。这良苦用心里包含着对自己的高度尊重,因此非常感激,当场就许诺将投资项目设在该县。可见,在程序之外,还要有巧思,还要有周密的安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出:在写作中,“创意就是震撼,细节就是圆满”。

有没有写作素养,直接影响到写作中有没有新意,有没有理想的表达效果。这往大处说关系到政府的形象问题,往小处说能够反映一个人综合实力的强弱。下面是两位学生撰写的关于校内大学生超市的市场调研报告,现选取其中“库存”一节加以比较:

比较而言,超市间的质量应该差不多,但大学生超市由于规模大,有些商品也会有次品的购入,加上有些商品流通不便,存放时间过长,可能会有一些质量问题,总的来说,在这方面,大学生超市比起其他超市要稍差一些。

食品库存、储运不够到位:据超市经理介绍,食品订购一般是由熟悉的供应商自动送货上门,且不用支付有关运费。这有有利的一面,如货源稳定、经营成本减少等,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一是对食品的质量、生产期限不能很好把关,容易出问题;二是货源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制约了超市对外拓展的空间,限制了其引进新产品、推荐重点商品的渠道,不利于本身的创新经营。再加上消费者群体是学生,超市要经历寒、暑假两个空挡期,这也会给商品流通构成难题。首要问题是库存货物如何处理,虽然超市与供应商有协议,特殊时期能够退货,但真正处理起来难免有摩擦,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超市应考虑季节更换和学校日程安排等有关因素,灵活定购,及时做到货库两清。

第一位学生没有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商品流通不便”,就判断大学生超市的质量比起其他超市要稍差一些,这是不能令人心服口服的。而且“超市间的质量应该差不多”、“有些商品也会有次品的购入”这两句话比较含糊,应改为“学校内各家商店的商品质量应该差不多”、“有些商品在进货时由于把关不严,也会夹带次品”。第二位学生引用超市经理的原话作为分析依据,较有说服力,而且能够运用营销学原理对货源稳定问题作出细致入微的阐述,足见其专业水平和缜密的思维能力。如果单就“程序”的角度来考察,这两位学生都是在论述大学生超市“存在的问题”,都属于市场调研报告中的一个环节,而且都是论述“库存问题”,应该说都无可厚非。但就质量而言,第一篇只有结论,而不说前因后果,显得很单薄,这是因为缺乏分析能力,所以写作时展不开;第二篇论据充足,分析到位,专业性强,显得内容充实,思路清晰。可见,写作质量的悬殊,不是程序本身造成的,而是作者的写作素养决定的。

写作素养,指的是人在写作方面提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定的学识素养。它涉及到三个关键词:厚积薄发、融会贯通和豁然开朗。下面分别予以叙述。

1.厚积薄发。即作者首先要具备写作所必需的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才能将这些因素统合为一个形神兼备的有机整体。“厚积薄发”的基础是“积”——蓄积丰富的学养,目的是“发”——形成融会贯通、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写作是一个由“纳”而“吐”的过程,在这“吐纳”之中,可以见出“内功”修养的深厚与浅薄。只有厚积薄发,才能保证写作的高质量。厚积薄发,首先意味着广采博取,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还要有跨学科的视野。大学问家要求“兼收并蓄”、“学贯中西”,一般的人做不到这一点,但也应该视野广阔,打通“文史哲”,并涉猎其他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最好还能文、理相融。这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领域,而且能够拓展思维的空间,激活人的创造力。增进写作素养的起步就是“饱学”。“饱学”要有“经典意识”,也就是要求“取法乎上”,以中外名著作为学习的典范。语文学家刘国正在《写作教学管窥》一文中认为“阅读,主要是阅读名家名作”,“历代大家留下的名篇是政治史、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瑰宝”,“名家名作中凝结着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对于写作的影响虽不能立竿见影,却见无形的、深刻的、长远的效果,往往终身受用不尽”。这里所说的“终身受用”的长期效果,指的是阅读名家名作,既学到了运用语言的技巧方法,也领略到了语言中蕴含的思想境界和人格力量,由表及里地获得了对语言和思想境界的整体感知。这需要阅读时潜心研索,咀嚼消化。朱光潜在《谈文学》中就说过:“务求透懂,不放过一字一句,然后把它熟读成诵,玩味其中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使它不但沉到心灵里去,还须沉到筋肉里去……可以由有意的渐变为无意的。习惯就成了自然。”

2.融会贯通。所谓融会贯通,就是具有对积累的知识进行消化、整合和应用的能力,使原有的外来知识经过思维的“化合反应”后成为自身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要做到融会贯通,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积累的引导机制。积累要有一定的方向,不能把自己变成“杂货仓”,要追求杂与专、博与精的有机统一。要写专业文章,只懂得一般常识而缺乏专业知识,将是无法胜任的。因此我们提倡“丰富,但要成系统”。如果不成系统,积累的知识完全是零碎的、互不关联的,那么应用起来肯定是杂乱无章的。一方面,我们不能因知识面过窄而导致眼光狭隘、思想僵化,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认识到知识的丰富不等于知识的驳杂不纯,而是将各种知识融为一体,制作出新的精神产品。二是要学习文本写作的范式,靠范式将各种积累统一起来。在学习各种文体的写作过程中,要潜心钻研,反复揣摩范式的精髓所在,摸索出写作的规律,将所有积累调集到范式的麾下,根据一定的形式规范来合理地配置这些积累,这样才能写出像样的文章。三是要注意各种写作方法之间的互补作用,借多种写作方法的合力来增强写作效果,不要只满足于简单的操作方法。光读文学作品固然不利于实用能力的长进,但倘若抱住公文的规范格式就认为已经“万事俱备”,对文学的有益养分视而不见,不能借文学的“雨露”来润笔,也会导致文章中充斥着枯淡的匠气,缺乏神采。

3.豁然开朗。积累与融合都是写作的孕育阶段,写作的胎儿要真正成形,还需要构思上的突破。因此写作素养的组成部分,除了“文化”之外,还要有“文心”。所谓“文心”,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指出是“为文之用心”,也就是如何用心写文章。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写作时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悟性。“悟性”是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经过反复思考,思路渐渐明晰,于是出现了思维的“茅塞顿开”和“瓜熟蒂落”现象。这是写作由“纳”到“吐”、由“内化”到“外化”的总枢纽。有人认为悟性是文学创作的专利,实用写作不需要悟性,因而没有创造性,于是扬“文学”而抑“实用”。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先讨论第一个话题:实用写作果真不需要悟性吗?科学研究中的立论难道不需要经历“百思不得其解”到“开窍”的过程?即便简单如写作“便条”,三言两语之中还包含着处理人际关系的奥妙,思路没有理清的人照样会写得莫名其妙,而悟到其中要旨的人自然能驾轻就熟,使它成为友谊和亲情的润滑剂。当然,日常应用文比之长篇小说和学术专著,其复杂性自然有所不及,但不等于说没有从思维模糊到思维清晰的过程。资禀出众的人其领悟力往往要超出常人,训练有素的人因为熟能生巧,其思维的敏捷性又要超过未经训练的人,只要他不被心理定势所困,那么其领悟的能力也要胜出一筹。如此,初习者以为复杂的,熟练者就会认为简单。而写作态度严谨的作者,即使面对简单,也不会松劲,仍然以获得新的领悟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接着,我们再讨论第二个话题:实用写作果真没有创造性吗?“此一成品与彼一成品之间、此次写作与上次写作之间表现出差异性,……也应视为具有创造性的成分。”【7】无论是总结经验还是提出工作思路,如果没有“新意”,老是一本陈年烂账,实用写作就不能算有价值。《续资治通鉴》卷六载,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就批评过那些草制文件的学士,“皆检前人旧本稍改易之”,“依样画葫芦”,根本没有独立的写作能力。有无创造性,创造性的强弱,同样是衡量实用写作价值大小的标准。谁能否认“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呢?谁能否定一篇拨乱反正、扭转乾坤的决议的社会价值呢?决定一家大企业前途命运的评估报告,在写作时的斟字酌句,恐怕不会亚于创作小说时的精雕细琢。可见,实用写作同样可以追求较高的写作目标,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作用,同样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同样可以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正所谓“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乍看之下,实用写作与文学创作那种追求惊天地、泣鬼神和流芳百世的旨趣不同,但功底深厚的作者照样可以写出挟有雷霆之势的实用文,振聋发聩,改变世人的观念;立志高远的作者照样可以在实用文中阐述自己的真知灼见,引领社会思潮;才华出众的作者照样可以讲究实用文写作的遣词造句,追求简洁和精确,使文章成为后世的范例和摹本。优秀的实用文里同样充满着创造的精神能量。只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实用写作的创造力不像文学那样体现在叙事的曲折或语言的新奇上,而是体现在新见解、新思路以及新方法上。

大众化的写作,自然是以写实用性的文章为主,但即使是写实用文,也要将技术性的程序与人文性的素养相结合,同样需要有灵巧的“文心”,需要有作者的“灵气”来酿造独特的创见,以体现思想的力量和实践的价值。【思考与练习】

1.在积累问题上应该如何处理好“终身积累”与“突击积累”的关系?

2.开列一份你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目,再根据学习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增删一部分书目,这样就可以形成你这一段时期的必读书目。

3.你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你觉得写日记对提高写作能力有作用吗?你准备在大学期间坚持写日记吗?

4.案例分析

王安石一次担任主考官,发现有个考生的卷子里写了这样的诗句:

明月当头叫,黄犬卧花心。

王安石觉得这样的诗句有违生活的真实性,就提笔改为:

明月当头照,黄犬卧花荫。

那位考生当然是落榜了。后来王安石来到广东潮州,发现当地有一种小鸟叫做“明月”,有一种细小的昆虫叫做“黄犬”,才知道自己误判了试题而后悔不迭。

请分别从王安石和考生的角度来分析这则案例中包含的写作原理,并指出它给我们什么启发。第二节 积累到超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动手写作之前的积累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过程。从终身学习的角度说,写作的积累与人的发展同步。因为积累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写作的内力,解决了写作的资源问题,而且丰富了一个人的学养,增强了人的综合实力,这等于是提高了人的生存能力,平添了人的持续发展的后劲。因此,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在人格上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从完成某一项写作任务的角度来说,围绕写作目的搜集、整理、提炼是一种短期行为。因为它有任务的时间限度,所以不可能凭自然巧合获得写作素材。“无心插柳”和“妙手偶得”在这里就派不上用场,执行短期写作任务的积累方式,往往以“有意注意”为主。不过,在这短时间的积累过程中,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作者平时有无良好的写作习惯,有无科学的积累方法。

我们提倡在积累上有长期计划,持之以恒,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像台湾知识界流行的“新读书主义”那样,“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8】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因为这毕竟是一个人一生的修为,积累到一定程度,写作就能做到举重若轻,水到渠成。而在学习写作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又不宜将目标定得过于遥远,让人感到虚无缥缈而丧失信心。所以我们也要重视短期积累和突击积累,而且要学会积累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为了便于理解,下面按照大众写作的要求,分实用文章写作的积累、休闲文章写作的积累两大类,具体说明积累的操作程序。一、实用文章写作的积累

以写作经济管理类论文为例。(一)程序一:阅读相关书籍。如:

1.Tom DunCan. IMC. Using Adverting and Promotion to Build Brands.

2.于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3.〔美〕斯蒂芬·P. 罗宾斯:《管人的真理》,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4.魏江编著:《管理沟通》(MBA精品教材),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侯铁珊主编:《市场营销学案例与练习》(MBA系列教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6.杨克明编著:《海尔兵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整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摘录重要观点,注明优秀案例所在书名、页码,将书中介绍的经济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归纳为几种主要类型。(二)程序二:浏览清华学术期刊网上的相关文章(一般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均可查阅)。如:

1.熊江陵:《投资项目评估中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关系》,《长江建设》1998年第5期。

2.原毅军、扬戈:《信息网络化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3.李芸:《城市经济管理的新战线——城市发展项目管理》,《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4.柴振荣:《经济管理的生态化》,《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第5期。

5.张新华:《中国企业管理案例的理论与方法》,《管理科学文摘》2001年第10期。

6.耿燕:《民营经济管理规范化探析》,《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7.张荣昌:《西方政治经济管理职能的流变及其启示》,《理论探索》2002年第6期。

8.冯晓宏:《试论清末实业经营家郑观应的经济管理思想》,《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浏览期刊上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别人已经做了哪些课题,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为自己的论文写作寻找新的切入点,同时也可以适当吸收别人的看法,作为论文的依据。具体做法是:对自己觉得有新意、有启发性的论文,下载后打印出来,边阅读边画出有用的资源,并做上一定的记号。如果论文较多,还可以为所划的内容编一份索引,这样便于写作论文时查找。(三)程序三:搜寻网上的新信息。比较出色的网站有中华会计网、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管理资源网、中外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等。你在网上可以读到《个税改革如箭在弦》、《海尔模式:制度与文化结合的典范》、《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等文章,可以及时捕捉最新的国际形势、最近的国家政策,以及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这样写起论文来才有时代感,才不会思想落伍、不会老调重弹。但网上的文章因为没有正式发表,不能引用来做自己观点的注脚,而只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引发我们的思考。再加上网上信息具有比较混杂和零散的特点,更需要我们去筛选和整理。(四)程序四:梳理可供写作的论题。根据以上搜集的资料,分门别类,逐步整理出有写作价值的几方面论题,如:

1.经济管理与自我:《全球化境遇中经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2.经济管理与社会:《个税改革中“免征额”问题研究》

3.经济管理与世界:《浅谈经济准则的国际协调》

4.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税务稽查查账软件的缺陷及解决方法》

5.交叉研究:《大型文化艺术节的成本核算》、《民国湖州稽查制度研究》、《情商与经济管理》

整理出几方面的论题之后,就要根据“爱写”、“能写”、“值得写”三原则来锁定目标,最终确定某一个方面的论题。一般情况下,大学本科生的论文选题宜开口小,挖掘深。如税收问题,博士的论文可以做《税收研究》,硕士可以做《个人所得税研究》,本科生只宜做《个人所得税中的免征额问题研究》。因为一篇几千字的论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攻破一点。(五)程序五: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如要写关于综合商场经营管理方面的论文,最好到某家综合商场去做市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确凿的数据做后盾,以事实说话,这可以增加论文的说服力。开始调查之前,应预先设计好思考题或调查问卷,有的放矢,才能有收获。如可以带着以下问题去调查:

1.商场里的商品布局是否合理?如果要重新调整,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这家商场的商品销售情况。以饮料为例:

3.这家商场有无鲜明的经营理念?你给这一理念打多少分?

4.这家商场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员工的销售服务是否到位?

5.这家商场的环境布置是否得体?广告宣传是否充分且恰到好处?

6.与其他综合商场相比,其他商场有什么成功经验值得这家商场借鉴?

7.这家商场有什么明显的不足?应如何改进?

8.如果你是这家商场的总经理,你的经营战略应该怎么定位?

如果在调查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被你找到了,收获肯定很大,写作的素材也就非常丰富了。(六)程序六:寻找文本的范式。其目的是使自己的写作有一个高标准的榜样,有一个具体操作的参照系,这样写起来才不容易走样。譬如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写作,就应该以案例库中比较成熟的规范文本做自己的“镜子”。这里试举一例如下:

案例题目:赛马不相马

案例涉及单位:海尔集团

案例所属类型:人力资源开发

案例作者:宫艳玲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吴秉恩

案例关键词:人才发展空间【9】赛马不相马——海尔人力资源开发

1995年某月,职工汪华为向海尔集团提交了辞职申请书。

汪华为是刚进集团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在集团下属的电冰箱厂工作时,他表现突出,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意见,被评为“揭榜明星”。领导看到了他的发展潜力,于是集团将其提升为电冰箱总厂财务处干部。这既是对其已有成绩的肯定,也为其进一步磨炼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汪华为作为年轻的大学生,在海尔集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缘何要中途辞职呢?

经了解,汪华为接受了另一家用人单位的月工资高出上千元的承诺,他正准备跳槽。仅仅是因为更高的物质待遇吗?事实看来,并非如此简单。虽然汪华为在海尔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及时肯定,上级赋予他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但他仍认为一流大学的文凭应是一张王牌和优势至上的通行证,理所当然,他进厂就可以担当要职,由他驾驭别人而非别人驾驭他。可是海尔提出的“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更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努力后的市场效果,人人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能者上,庸者下”;岗位轮流制更是让人觉得企业中的“仕途漫漫”。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汪华为颇有些心理不平衡。另外,海尔有着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如:员工不准在厂内或上班时间吸烟,违反者重罚;员工不准在上班时间看报纸,包括《海尔报》;匆忙之间去接电话,忘了将椅子归回原位,也要受到批评,因为公司有一条“离开时桌椅归回原位”的规定;《海尔报》开辟了“工作研究”专栏,工作稍一疏忽就可能在上面亮相;每月一次的干部例会,当众批评或表扬,没有业绩也没有犯错误的平庸之辈同样归入批评之列;海豚式升迁、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更让人感到一种无处不在的压力。于是,当另一家用人单位口头承诺重用他时,他便递上了辞职申请书。

海尔集团认为这件事情非常重大,因为任何事情都能以小见大。不能“一叶障目”,而忽略了海尔人力资源开发中或许存在着的比较重大的隐患解决时机,或者这也是一个更好完善现有的人力开发思路的一个契机。海尔的用人理念

张瑞敏,一个和新中国同龄的山东莱州人。1984年他接管青岛电冰箱厂,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冰箱技术,幸运地搭上了当时轻工部定点冰箱厂的末班车。经过近15年的发展,今天的海尔集团已成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优秀代表,张瑞敏也获得了许多殊荣。1985年,为了提高工人的质量意识,张瑞敏带领工人亲手砸毁了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1989年,张瑞敏逆市场而行,在同行业都降价的情况下,宣布产品涨价10%。这些事情在家电行业被传为佳话。张瑞敏给许多采访记者的印象是,他有着丰富的哲学思维,很有在谈笑间让对手灰飞烟灭的现代儒商风范。关于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张瑞敏曾说:“给你比赛的场地,帮你明确比赛的目标,比赛的规则公开化,谁能跑在前面,就看你自己的了。”“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人。作为企业领导,你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一个出人才的机制,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作为企业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的长处。”

古人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韩愈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作为中国家电行业排头兵的海尔集团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却明确提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主张“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即为海尔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尽量避免“伯乐”相马过程中的主观局限性和片面性。

海尔总裁张瑞敏就干部必须接受监督制约时指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反动理论,是导致干部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应该有“用人亦疑”的监控机制。

在以上人力思路的指导下,海尔建立了系列的赛马规则,包括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在位监督控制;届满轮流制度;海豚式升迁制度;竞争上岗制度和较完善的激励机制等。海尔的系列赛马规则

1.在位监控

海尔集团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监督控制机制。任何在职人员都接受三种监督,即自检(自我约束和监督)、互检(所在团队或班组内互相约束和监督)、专检(业绩考核部门的监督)。干部的考核指标分为五项,一是自清管理;二是创新意识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市场的美誉度;四是个人的财务控制能力;五是所负责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五项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得出评价分数,分为三个等级。每月考评,工作没有失误但也没有起色的干部同样归入批评之列,这使在职的干部随时都有压力。《海尔报》上引用过一句名言:“没有危机感,其实就有了危机;有了危机感,才能没有危机;在危机感中生存,反而避免了危机。”

戈风钰担任海尔运输公司的总经理,在1997年初的几个月里就受到《海尔报》系列文章《对员工说不的运输公司赶紧刹车》、《运输公司:切莫再吃这等家常便饭》、《戈风钰:真不好意思再说你》的批评。这种严格的监控制度使运输公司不得不重新调整工作,包括设立职工意见箱、投诉电话和便民服务车。在这种严格的监控机制下,海尔的员工无时不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压力,许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可能受不了这种约束。

2.三工转换

海尔集团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三工,即在全员合同制基础上把员工的身份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临时工)三种。根据工作态度和效果,三种身份之间可以进行动态转化。“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三工动态转换与物质待遇挂钩,在这种用工制度下,工作努力的员工,可及时地被转换为合格员工或优秀员工,同时也意味着有的员工只要一天工作不努力,就可能有十天、百天甚至更长时间来弥补过失,就会由优秀员工被转换为合格员工或试用员工,甚至丢掉岗位。另外,海尔生产车间里通常有一个S形的大脚印,每天下班时,班组长进行工作总结,当天表现不好的职工都要当着大家的面站在s形的大脚印上,直到下班。

3.海豚式升迁“海豚潜下去越深,跳得也就越高”——沉浮升迁机制。一个干部要负责更高层次的部门时,海尔不是让他马上到该岗位任职,而是先让他去该部门的基层岗位锻炼一个时期。有的已经到了很高的职位了,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要派他下去;有的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处事综合协调的能力较低,也要派他到这些部门去锻炼。这样对一个干部来说压力可能较大,但也锻炼了干部,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协调能力。

4.定额淘汰

定额淘汰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必须有百分之几的人员被淘汰。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比较残酷,但对企业长远发展还是有好处的。在海尔没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说。“无功便是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按一定的比例实行定额淘汰。

海尔的用人机制可以概括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管理层的最大特色是年轻,平均年龄仅26岁,其中海尔冰箱公司和空调公司的总经理都才31岁。松下电器公司派人到海尔参观时,曾戏称此为“毛头小子战略”。《经济日报》、《中国商报》等许多报纸对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思路作了报道。而汪华为的辞职申请,无疑是对海尔的用人理念提出了挑战。虽然汪华为可能是一时受了蝇头小利的诱惑,但却引发了海尔关于人才管理的更深层次的思索:是否海尔的管理过严?怎样培养职工(尤其是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市场无情”意识?如何完善现有的人才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如何在放权与监控机制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如何使各层次人才的责、权、利有机地相结合?问题讨论

1)有人认为海尔的管理制度太严、管理方法太硬,很难留住高学历和名牌大学的人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对于传统的用人观念“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你怎样看待?请全面评价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思路。

3)一位美国企业家曾说:“你要想搞垮一个企业,很容易,只要往那里派一个具有40年管理经验的主管就行了。”如何评价海尔管理层的年轻化现象?

4)分析“届满轮流”制度,它主要是为了培养人还是防止小圈子,或防止惰性?

5)如果你是人力资源部主任,应该如何处理汪华为辞职这件事情?如何为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并帮助他们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心理转化和角色转化?

6)如何看待海尔报对干部直接点名严厉批评的做法?

从范本中我们了解到一个规范的案例分析需要案头(包括案例题目、涉及对象、案例所属类型、案例作者、内容简介、关键词等)、正文(主要介绍案例涉及对象在某一方面的具体策略及其成败原因分析,包括展示情境、引发悬念、描述故事、介绍做法、提炼观点等)、案尾(点评及讨论思考题)三个部分,根据这样一个框架去写作,自然可以一招一式地去学习,也就不会觉得困难。当然,对其中的事例如何取舍,如何围绕一个新颖的写作角度来统率素材,如何深入分析当事人的一些做法,如何归纳出有价值的观点,都需要对范本好好揣摩,才能领会,光是对范本的结构方式“依样画葫芦”是远远不够的。二、休闲文章写作的积累

以网络小说创作为例。(一)程序一:阅读经典短篇小说。如:

1.〔阿根廷〕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版。

2.《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4月版。

3.江曾培主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5月版。

4.林如求选评:《外国幽默小小说精品》,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年7月版。

5.林如求选评:《香港“迷你小说”精品》,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年8月版。

6.林如求选评:《台湾掌上小说精品》,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阅读的关注点是:经典小说在叙事模式、性格刻画、情调创设和语言表述上值得借鉴的地方。如苏联米哈依尔·安德拉莎《第二次出嫁》的非凡想像力、欧·亨利《两块面包》的心理错位、陈启佑《永远的蝴蝶》的抒情笔调。(二)程序二:浏览网上的流行小说。如:

1.蔡智恒:《第一次亲密接触》。

2.今何在:《悟空传》。

3.宁肯:《蒙面之城》。

4.周晴:《爱上QQ》(青春网络小说)。

5.网易文化栏目里的“原创文学排行榜”,如《此间的少年》、《吕后的青铜时代》、《领奖》、《流年》等。

浏览网上小说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最新的小说潮流与表现手法,真正参与到时尚的休闲写作中去,尝试写一两篇网络小说,练练笔。不过,正像作家余华所说的:“网络文学就像当前的文学刊物一样,好的有那么百分之一。”网络上的小说只是一些作者闲来抒怀的即兴之作,虽然其中某些作品或许会沉淀下来,但大部分经不起推敲,甚至有些小说还有不健康的成分。因此,阅读时要有鉴别眼光,借鉴时更要去芜存菁。(三)程序三:看一点相关的创作理论。如: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刘海涛:《小说的读与写》,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

3.孙绍振:《怎样写小说》,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8月版。

阅读理论的目的是:运用理论来指导写作实践,吸纳前人写作的有益经验,免得自己从头开始摸索。(四)程序四:选择可供自己写作的小说类型,如生活类、言情类、武侠类,或者幽默类、讽刺类,然后设想大体的情节线索、故事框架、人物性格和活动场景。假如我们想写幽默类小说《尖头皮鞋的故事》,可以设想有一位只懂得时尚而不懂得休闲的女子,为了穿一双顶级尖头皮鞋而自愿像古代女子一样夜夜缠脚,终于把自己的脚缠成了“三寸金莲”,人们送给她一个雅号叫“皮金莲”。由于她不停地自虐,最后变成了神经性“瘸腿”,于是在医生的劝诫下不得不改穿宽松的鞋,但从此她夜夜失眠,只好又求救于医生,医生给她开了一张古怪的药方:买十只小夹子,夹住每个脚趾头,保证能安然入睡。另一位特别吝啬的女子,辛辛苦苦积攒了10万元钱,藏在尖头皮鞋的“尖头”里,上街只要穿上这鞋,就显得格外的昂首阔步。她每年年终拿到奖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去买一双尖头皮鞋当作储蓄罐。后来有一次要取钱,手卡在皮鞋的“尖头”里无法自拔,又舍不得花钱请人帮忙,于是就将皮鞋当作自己手的一部分,上班、睡觉都戴着它,吃饭的时候则像一个“独臂大侠”……如此一来,尖头皮鞋就成了她的尖头手套。(五)程序五:找一篇网络小说进行分析,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这样写起休闲作品来就能有较高的起点,不至于写出等而下之的文章。试分析如下网络小说《海王星》。海王星

谁都没有想到,“青苹果网吧”的主人是个十四岁的小女孩。

我是这里的常客,一坐下来聊天就是个把小时,今天死机三次,我非要老板出来说话,服务员请来了老板。我倒呆住了,老板竟然是个“小丫头”。“先生,我们很抱歉。刚才就算免费好了。”“小姐老板,你可能不知道,我是在跟家里人聊天,有急事。这里死机,那边不知道该有多着急。”情急之下,我不免语无伦次,称呼人家“小姐老板”。“你不是本地人?”“贵州的。”“远方来的贵客,还是先和你的亲人联络要紧,请你随我来。”小女孩看上去稚气未脱,说起话来却是相当的得体老辣。从背影上看,她走路的样子倒有点像模特儿训练有素。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们特别早熟,这句话不由人不信。

一间精致的房间,樱桃木地板,乳黄色的墙,落地窗,窗外是自由散落的棕榈树,再过去是金沙滩,沙滩边是海水缓缓爬上来时吐出的一圈又一圈白沫。房间里有一股淡淡的自然的空气清香,一张小茶几是楠木做的,形状很像日本的榻榻米,上面有一台美国IBM公司原装的电脑,液晶显示,早已处在上网状态。“请慢用,先生。”

我已经来不及道谢,几乎是小跑过去,打开“万家乐”网站,闯进“天伦”聊天室。我打字的手有点不听使唤,害怕对方等久了而挂线。

[紧急下潜](悄悄话):你……还在吗?

[黔州笨驴](悄悄话):唉——,你终于回来了。我以为你又有什么紧急行动。——那天为什么要救我下来?我这种病,医生都说没治。还是让我悄悄离开的好。

[紧急下潜](悄悄话):我不相信医生的话。医生嘛,喜欢把病说得厉害一些,让人住院。医生也是多劳多得,开的药贵,奖金就高。可惜我工作忙,脱不开身,……工资也不高,不能让你住特护病房。

[黔州笨驴](悄悄话):快别这么说。住在聊天病房也不错,可以天天跟你讲话。都是为了我,连累了你的工作。本来领导要提你的。哎……都是我的病拖得你……

[紧急下潜](悄悄话):还有三天,我们的部队就要集训了,不能天天陪你聊了。

[黔州笨驴](悄悄话):是在海——哦,对了,这是机密。

[紧急下潜](悄悄话):记住,别让我孤独。

[黔州笨驴](悄悄话):……

挂断了,我站起来,这才发现小老板一直站在落地窗边。我想了想,硬着头皮说:“就两天时间了,能让我继续聊吗?”

小老板扑闪着睫毛凝视着我。她的脸蛋浑圆,是那种俗称的“娃娃脸”,从今天的眼光来看,由于缺少令人羡叹的希腊式脸蛋,打分肯定不高。大概只能属于过去式,像刘三姐、阿诗玛之类的,绝没有张柏芝、藤原纪香的身价。不过她笑起来时很有点与众不同,很像一只憨态可掬的猫,左右两个酒窝一浅一深,脸上泛着两簇红光,随着嘴角的上扬向外扩张,于是就露出下巴的“美人尖”来。她的两只眼睛轻轻闭起来,我发现她的眼睫毛特别长,上下睫毛合在一起,就像围拢住一个欢乐的梦。她萤茧般光润的手指缠绕着垂到腰际的粗辫子:“你来吧。青苹果永远欢迎一个爱家的人。”

晚霞把海水染成了一件紫色的绸衣。我在海滩上又遇到了小老板。我们一直沿着海边散步,直到月亮出来。她告诉我她爸爸经商的智商特别高,希望她将来读MBA博士,开网吧也是让她暑假有个试验的基地。她说,她将来要实现圆心管理法。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圆,管理最难的就是找不到两圆相切的点,最佳管理就是构筑同心圆……

第三天,她亲自把我迎进那间精致的聊天室:“欢迎你来举行一次‘告别聊’,网吧明天也要搬家了。这里将成为海军陆战队的集训基地。”我一脸苦笑。

[紧急下潜](悄悄话):今天感觉怎么样?

[黔州笨驴](悄悄话):阿羿,是你请的加拿大大夫吗?你哪来的钱?

[紧急下潜](悄悄话):什么加拿大大夫?

[黔州笨驴](悄悄话):今天医院里来了一个加拿大大夫,他说是有人用“青苹果”的网名在网上发了一则消息,根据关贸总协定,向全世界广泛征募最优秀的医生,为他的妻子治病,开价是天数。

[紧急下潜](悄悄话):啊?

[黔州笨驴](悄悄话):这位大夫说,他在自己国家曾经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医治过好几个“重肌无力症”的病例,效果十分理想。他给我做了检查后,觉得我恢复的可能性非常大……

[黔州笨驴](悄悄话):大夫说酬金的一半已经打进他的户头,疗程就从今天开始。如果顺利的话,在你集训完后,我就到部队来看你。这下你可放心了。

[紧急下潜](悄悄话):……

门口,服务员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老板昨晚一夜都在上网,现在睡着了。”

在海边,一个身穿迷彩服的战士跑到我跟前,立正,敬礼:“报告侯参谋,首长来电……”

远处,一辆大型推土机正向青苹果网吧呼啸而来。

那长睫毛围住的欢乐的梦哟!

我脱下外套,露出军服,胸口徽章上“海王星五师”几个字特别耀眼。

简评:这篇网络小说的优点主要在于从“伦理”的角度来重塑网络小说的品格。全篇洋溢着人道主义色彩,在写作笔法上主要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述与互动聊天相结合的方式,这明显是文学与网络“亲密接触”的结果。但这样做的好处是拓展了叙述空间,增加了信息容量,加快了叙述节奏,全文显得简洁明快。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将人道主义的重担压在一个十四岁的“神童”身上,将这位女小老板写得“多智而近妖”,令人难以置信且觉得悲凉;肖像描写与环境设置还未能做到与人物的个性刻画融为一体,且人物的个性没有充分凸现出来;缺少网络文学、休闲文学所特有的轻松笔调。有深厚的内涵是好的,但内涵的厚实不等于笔触的沉重,丰富的内涵照样可以写得灵动、洒脱。倘若牺牲了网络文学轻灵、俊逸的特性,总是有悖于“休闲”的宗旨的。

以上所说的积累程序仅仅是针对初学写作的人设计的,在写作的天地里已经如鱼得水的同学大可放开手脚,不必亦步亦趋。【思考与练习】

1.你认为文学写作与实用写作在素质方面的要求一致吗?你觉得自己适合写文学作品还是实用文?请根据你所学的专业特点,谈谈自己应当如何调整写作的素质结构。

2.请你根据时代特征和写作要求,对以下看法进行具体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文学创作需要天才。

②实用写作就是按照规范格式填空。

③大众化写作不妨粗糙一些,不必太讲究质量。

④“天下文章一大抄”,在自己写作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与其绞尽脑汁写一篇蹩脚文章,出乖露丑,还不如剪辑他人文章,拼拼凑凑,可以遮丑。因为整篇抄袭是可耻的,多篇拼凑是可以原谅的。

⑤现在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技术化的时代,人情淡漠,很少能产生感动效应了。当年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赚取了多少观众的眼泪,如今播放续集《母亲快乐》,却很少有人问津。既然如今的人们很难对作品动情,那么,追求作品的情感浓度和思想深度纯属自作多情、徒劳无功。所以写作就如例行公事,只要按程序运行就可以了,不必在内涵上煞费苦心。

⑥如今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就是创新能力,要创新就要突破框框,所以用程序来制约写作只会扼杀作者的创造力。

3.为你的大学所在地撰写一份旅游指南,应该搜集哪些资料?请写出积累的程序。

4.有一所大学的大一新生,举行了一次农村“采风”活动,下面是他们的具体做法,请从写作与现实生活关系的角度,给予恰当的评价。

一、出发之前,制定了如下一份活动应急预案。“采风”活动应急预案(一)要胆大心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目的是体验生活,了解乡风民情,采集写作素材,不是游山玩水。(三)分小组活动而不是独立行动。切忌全组人员脱离村民变成独立小分队去冒险,或者个人擅自离队,逞英雄好汉。要做到“人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