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源流考:满族历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21:00:51

点击下载

作者:阿桂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满洲源流考:满族历史

满洲源流考:满族历史试读:

总序

近年来,“国学热”在海内外不断升温,“大国学”理念受到许多国学大家提倡。国学之兴,彰显着中华文化纵贯古今的传承和认同、横跨四海的魅力和影响。国学之大,在于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在于其厚重深邃、历久弥新。《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本着传播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觅不朽于浩瀚,收录了包括汉、藏、满、蒙、回和西南各民族在内的56个民族的传世作品,希望能帮助捧卷品读的朋友,从中启迪智慧、激荡情怀、汲取力量。

文化有渊源,但文化无疆界,中华文化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能够向世界展示我们继承独特文化传统、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基本国情的鲜明中国特色,展示我们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展示我们兼爱非攻、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平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和聆听中国。我们负有责任和使命,推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

文化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根本要义。国际传播是文明交流、民心沟通,不是灌输教化、强弱分明;是润物无声、滴水穿石,不是立竿见影、一役之功。以文化人、以理服人,本身就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契合我国的国家形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为我国主要国际传播媒体,一直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努力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通过65种语言的文化节目、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吸引了数以亿计的海外受众和数以万计的汉语学员,许多国家的朋友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对中国的典籍和故事津津乐道。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推出《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正是我们深化文化传播的一次新的努力。“居高声自远”,站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高地上,我们有信心把中华文化的思想价值和智慧光芒传播得更远,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多贡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 王庚年序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推出的《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是一套规模宏大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丛书,也是新世纪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壮举。它对于弘扬我国各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各民族的和谐和团结,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把传统文化一概斥为“封资修黑货”,使人们长期对国学有所忌讳和忽视。改革开放以后,自20世纪90年代“国学热”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继承我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性。尽管对于“国学”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不无歧见。狭义的“国学”,前人多指以“经”、“史”、“子”、“集”为代表的传统“汉学”。而“中华大国学”概念的提出,则始于新世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国学,是56个民族创造的”。这就为“中华大国学”概念奠定了明确的理论内涵和外延。

由当今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华大地上,自古便繁衍着众多的民族和氏族部落,如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所论述,既有源于蒙古高原的蒙古人种,也有从中亚东移的雅利安人种,还有从南亚北上的南太平洋人种。很自然,各个民族和氏族部落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化。而在五千多年汇聚和交融的过程中,各民族和氏族的文化既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相互借鉴,又各自发出独特的光辉。今天,占全国人口92%的汉族本身就是由历史上的华夏族与周边的许多民族和氏族融合而成的。在这种意义上,汉族文化自然也融会有历代许多民族和氏族的文化创造。

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对于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汲取,使我国文化和学术产生了划时代的走向现代化的深刻剧变。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不但不能割断历史传统,相反,必须从历史传统中汲取优秀的养分。文化的现代化总是在前人肩膀上前进的,只有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努力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我国当代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超越传统文化。认识文化发展的承前启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历史趋势和规律,人们就不难理解和认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的编辑和出版,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中华民族文化精深博大,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典籍不可胜数。这自然给文库的编选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套丛书除“汉学”文献外,还收辑有少数民族典籍42种,不但包含传统汉学的“经”、“史”、“子”、“集”,以及历代名家的诗文、小说的精选,还选辑有少数民族的富于代表性的著作,如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史籍《红史》、《萨迦世系史》等;蒙古族史籍《元朝秘史》、《汉译蒙古黄金史纲》等;满族历史著作《满族源流考》;维吾尔族古典长诗《福乐智慧》;还有彝族、土家族、苗族、瑶族、毛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文化典籍,如《查姆》、《梅葛》、《阿诗玛》、《召树屯》、《布洛陀经诗》、《莫一大王》、《过山榜选编》、《盘王歌》,等等。其中既有历史学术名著,也有民间长期流传的民歌和英雄史诗。尽管难免会有疏漏,但其篇幅之浩大,可谓涵盖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术的灿烂光辉!

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便指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我们必将迎来文化建设的高潮。今天,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接近实现,我们正迎来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的编辑出版,无疑正当其时。近年介绍国学成果的著作虽然出版不少,像《永乐大典》等的重新出版,工程之浩繁可以想见。但从“中华大国学”的视野,涵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学术来选编,这套丛书确实做了前人还没有做过的工作,为人们了解中华大国学提供了一套难能可贵的选本。我相信它一定会获得广大读者的热忱欢迎,也深信这一套丛书,一定会以它的精致而丰富的内容,以它宏阔的学术眼光和高度的编辑质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华新文化,并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作出自己出色的贡献!

是为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张炯2016年1月20日于北京

出版说明

《满洲源流考》,也称《钦定满洲源流考》,全书二十卷。由乾隆朝大学士阿桂、于敏中,侍郎和珅、董诰等主持检核、编辑。《满洲源流考》分部族、疆域、山川、国俗四门,历考有关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各类记载,以求辨明满族史、语言、地理、风俗源流。部族(卷1至卷7)上溯肃慎以及挹娄、勿吉、完颜诸部等的兴衰,稽核史籍,考订异同。疆域(卷8至卷13),始自肃慎,迄至元时,凡史册所载诸城镇村寨,按其方位,证以当时地理形势,分条辨释,附以明卫所城站考。山川(卷14至卷15),对其名川胜地据地志所载,古今互证,析异定讹,不可考者存疑。国俗(卷16至卷20),对满族及其先民的习俗、祭祀、物产等分条胪列,并就骑射的起源和饮食特点等方面繁征博引。凡资料皆分部族、按朝代排列,各为标目,如部族门之“肃慎”、“夫余”、“三韩”、“渤海”、疆域门之“兴京”、“新罗”等,正文间加夹注,每标目之末复为案语,考其流分合之迹,并据辽、金、蒙、满语辨其古今音读之讹及诸书记载之异同。《满洲源流考》是一部研究东北史地和满族等诸民族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为研究满族发达史、清朝勃兴史以及东北地区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地理沿革、社会风情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点校凡例

一、本书以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本为蓝本,适当参考《四库全书》本及坊刻本。

二、凡引用资料有错字者,分别将错字加上(),而在其下将正字加〔〕。

三、文义不明,或有异说,或漏字不可卒读者,均略加注释,以便浏览。

四、标点,以本书既成文义为准。凡未按原资料引用而做了较大改动者,均按重新连缀的文义标点。

五、书内正文下面的小字注解,均为原书所注,此次整理所加的注释,均放在每章后面。

附:《满洲源流考》引书一览表

四库全书·满洲源流考提要

钦定满洲源流考,二十卷,乾隆四十(三)〔二〕年奉敕撰。

洪惟我国家朱果发祥,肇基东土。白山、黑水,实古肃慎氏之旧封。典籍遗文,班班可考。徒以年祀绵长,道途脩阻,传闻不免失真。又文字互殊,声音屡译,记载亦不能无误。故历代考地理者,多莫得其源流。是编仰禀圣裁,参考史籍,证以地形之方位,验以旧俗之流传,情征详校,列为四门。一曰部族,自肃慎氏以后,在汉为三韩,在魏、晋为挹娄,在元魏为勿吉,在隋、唐为靺鞨、新罗、渤海、百济诸国,在金为完颜部,并一一考订异同,存真辨妄。而索伦、费雅喀诸部毗连相附者,亦并载焉。二曰疆域,凡渤海之上京龙泉府,靺鞨之黑水府、燕州、勃利州,辽之上京黄龙府,金之上京会宁府,元之肇州,并考验道里,辨正方位,而一切古迹附见焉。三曰山川,凡境内名胜,分条胪载。如白山之或称太白山、徒太山,黑水或称完水,或称室建河,以及松花江即粟末水,宁古塔即忽汗水,今古异名者,皆详为辨证。其古有而今不可考者,则别为存疑,附于末。四曰国俗,如《左传》所载楛矢贯隼,可以见饮食之概。而《后汉书》所载辰韩生儿以石压头之类妄诞无稽者,则订正其谬。至于渤海以来之文字,金源以来之官制,亦皆并列。其体例,每门以国朝为纲,而详述列朝,以溯本始。其援据以御制为据,而博采诸书以广参稽。允足订诸史之讹,而传千古之信,非诸家地志影响附会者所能拟也。乾隆五十四年正月恭校上总校官 陆费墀

乾隆皇帝上谕

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内阁奉上谕:顷阅《清史·世纪》云,金始祖居完颜部,其地有白山黑水。白山,即长白山;黑水,即黑龙江。本朝肇兴东土,山川钟毓,与大金正同。史又称金之先出靺鞨部,古肃慎地。我朝肇兴时,旧称满珠,所属曰“珠申”,后改称满珠。而汉字相沿,讹为满洲,其实即古肃慎,为珠申之转音,更足征疆域之相同矣。又《后汉书·三韩传》谓,辰韩人儿生欲令头匾,押之以石。夫儿初堕地,岂堪以石押头,其说甚悖于理。国朝旧俗,儿生数日,置卧具,令儿仰寝其中,久而脑骨自平,头形似匾,斯乃习而自然,无足为异。辰韩或亦类是,范蔚宗不得其故,曲为之解,甚矣其妄也。若夫三韩命名,第列辰韩、马韩、弁韩,而不详其义。意当时三国,必有三汗,各统其一,史家不知汗为君长之称,遂以音同误译,而庸鄙者甚至讹韩为族姓,尤不足当一噱。向曾有《三韩订谬》之作,惜未令人尽读之而共喻耳。若唐时所称鸡林,应即今吉林之讹,而新罗、百济诸国,亦皆其附近之地。顾昔人无能考证者,致明季狂诞之徒,寻摘字句,肄为诋毁,此如桀犬之吠,无庸深较,而舛误之甚者,则不可以不辨。若夫东夷之说,因地得名,如孟子称舜“东夷之人”、(1)文王“西夷之人”,此无可讳,亦不必讳。至于尊崇本朝者,谓虽与大金俱在东方,而非其同部,则所见殊小。我朝得姓曰“爱新觉罗氏”,国语谓金曰“爱新”,可为金源同派之证。盖我朝在大金时,未尝非完颜氏之服属,犹之完颜氏在今日,皆为我朝之臣仆。普天率土,统于一尊,理固如斯也。譬之汉、唐、宋、明之相代,岂皆非其(2)胜国之臣仆乎!又有云我祖宗时,曾受明龙虎将军封号,亦无足异。我朝初起时,明国尚未削弱,因欲与我修好,借此以结两国之欢,我朝固不妨为乐天保世之计。迨我国声威日振,明之纲纪日隳,且彼妄信谗言,潜谋戕害,于是我太祖赫然震怒,以“七大恨”告天,兴师

(3)报复。自萨尔浒、松山、杏山诸战,大败明兵。明人欲与我求和,斥而不许,彼尚安能轻侮我朝乎!且汉高乃秦之亭长,唐祖乃隋之列公,宋为周之近臣,明为元之百姓,或攘或侵,不复顾惜名义。若我朝乃明与国,当闯贼扰乱,明社既移之后,吴三桂迎迓王师入关,为之报仇杀贼,然后我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统一寰宇,是得天下之堂堂正正,孰有如我本朝者乎!至若我国家诞膺天眷,朱果发祥,亦如商之元鸟降生,周之高禖履武,纪以为受命之符。要之仍系大金部族,且天女所浴之布勒瑚哩池,即在长白山,原不外白山、黑水之境也。又《金世纪》称唐时靺鞨,有渤海王,传十余世,有文字礼乐,是金之先即有字矣。而本朝国书,则自太祖时命额尔德尼巴克什等遵制通行,或金初之字,其后因式微散佚,遂尔失传,至我朝复为创造,未可知也?他如建州之沿革,满洲之始基,与夫古今地名同异,并当详加稽考,勒为一书,垂示天下万世。着派大学士阿桂、于敏中、侍郎和珅、董诰悉心检核,分条编辑,以次呈览,候朕亲加釐定,用昭传信而辟群惑,并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大学士阿桂等奏折

臣阿桂、臣于敏中、臣和珅、臣董诰谨奏:本年八月十九日,钦奉上谕,命臣等将“建州沿革,满(州)〔洲〕始基,与古今地名同异,详加稽考,勒成一书,”钦此。所有编纂事宜,酌拟

凡例

七条,缮写清单,恭呈御览,伏候钦定嘉名,用光典册。至此项书籍,拟在方略馆就近办理。所需编纂及译汉人员,拟派内阁侍读麟喜、中书呈麟、笔帖式七德为满纂修官。理藩院笔帖式临保、候补笔帖式明伦、工部库使巴尼泰为译汉官,照满誊录之例行走。翰林院编修宋铣、平恕、候补部员曹锡宝为汉纂修官。并派郎中巴尼珲、侍读孙永清为提调官,专司督催稽核。至缮写收发之誊录供事等,应即在方略馆通融抽拨。惟查该馆现在赶办平定两金川方略,并《大清一统志》、《西域图志》、《热河志》及元、辽史、《明纪纲目》、《明史本纪》等书,各有卯限。原设之誊录供事,仅供各书之用,难以再为分拨。臣等公同酌拟,应再咨取汉誊录四名,供事六名,令其专心承办,庶有责成。俟将来书成之日,照例给予议叙,以示鼓励。其所添之誊录供事等,应支桌饭银两,并需用笔墨桌凳等项,仍由该馆照例随时于户、工等衙门撙节支领,毋庸专款置办,合并声明是否,伏祈皇上训示遵行。谨奏。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初八日奏。初九日奉旨:“知道了,书名著定为《满洲源流考》。钦此。”凡例

一、我国家建邦启土,肇迹东方,创业始基,地灵效瑞,其古今沿革,自应详胪本末,用以昭传信而正群讹。谨拟首立部族一门,凡在古为肃慎,在汉为三韩,在魏、晋为挹娄,在元魏为勿吉,在隋、唐为靺鞨、新罗、渤海、百济诸国,在金初为完颜部,及明代所设建州诸卫,并为考据异同,订析讹误,博稽史传,参证群书,分目提纲,各加按语,俾源流分合,指掌了然。(4)

一、按唐史所载,渤海置五京十(三)〔五〕府,其上京龙泉府,即肃慎故地。而黑水靺鞨入朝亦尝置燕州勃利州及黑水府诸名目,其后若辽置东京黄龙府,金置上京会宁府,分设郡邑,俱详载二史地理志中。至元时犹有肇州之称,棋布星罗,遗迹尚颇可考。谨拟次立疆域一门,凡史册所载诸城镇村寨之属,各按原书方位,证以现在地理形势,件系条分,详加辩证,务使图经所纪,条贯咸该。至辽、金宫室建置,一切古迹应行考据者,均即载入疆域一门,用征故实。

一、按白山、黑水其名,始见于《北史》而显著于金源。至本朝受命龙兴,实为朱果发祥之地,钟神毓庆,灵迹昭然,而诸史或称太白山,或称徒太山,或称完水,或称室建河,称谓多殊,名实易舛,允宜详悉核订。至若松花江,即《唐书》之粟末水,宁古塔即《唐书》之忽汗水,亦为胜地名川,向来记载纷淆,均资考核。谨拟次立山川一门,以现在《大清一统志》、《盛京通志》所载,据今证古,析异定讹。其或古有今不可考者,则别为存异,附之于末。

一、史称东方仁谨,道义所存,朴厚之源,上追隆古。我朝肇基东土,旧德敦庞,超轶前代,即如祀神之礼,无异于豳人之执豕酌匏,三代遗风由兹可睹,而参稽史乘,其仪文习尚亦往往同符。如《左传》称肃慎之矢,可以见俗本善射之原。《后汉书》称三韩以石压头,可以见俗用卧具之讹。《松漠纪闻》称金燕饮为软脂蜜糕,可以见俗尚饼饵之始。其他足资引证者尚多。谨拟次立国俗一门,博引典籍,分条胪考,以著淳风所本,源远流长,洵与周公之陈《七月》,金世宗之歌土风,取义维均,足以训行奕禩。

一、金时官制如勃极烈之为贝勒,谋克之为穆昆,猛安之为明安,虽沿误相仍,而溯源可考。又自新罗、渤海已肇兴文字,金之初年用契丹字,太祖、熙宗作女真大小字,其制渐备,维时设女真进士科,经书皆有译解,今遗制已湮,而碑刻间存。至我太祖高皇帝创制国书,义蕴精微,允为制作之极,则谨拟约举大凡,附列国俗一门之后,用以垂信方来。

一、国家扶舆积庆,俶造丕基,长白肇兴,实为邠岐旧壤,今敬谨考核,一以近发祥初地者为定。至若王师顺动以后,经营辽、沈,卜宅定都,凡盛京地方建置规模,及山川地理已具详《开国方略》、《盛京通志》诸书中,是编请毋庸兼载,以协体制。

一、恭读御制文集《盛京赋》、《三韩考》诸篇,及巡幸盛京、吉林诸诗什,包括典故,剖析舛讹,洵足折衷群言,垂示千古,谨拟于书中各条内,恭录载入,永昭定论。

办理《满洲源流考》诸臣职名

总裁原任武英殿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一等诚谋英勇公臣阿桂原任文华殿大学士总理户部事务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臣于敏中原任文华殿大学士总理吏部户刑部事务一等忠襄伯臣和珅经筵讲官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事务臣王杰经筵讲官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臣董诰总纂校官翰林院编修陞任詹事府詹事臣平恕翰林院修撰陞任詹事府少詹事三品卿衔臣戴衢亨纂修官内阁侍读陞任江西广信府知府臣麟喜原任内阁中书陞任户部主事臣呈麟理藩院笔帖式陞任理藩院员外郎臣七德大理寺寺丞陞任户部员外郎臣马廷模理藩院笔帖式陞任理藩院主事臣巴琫阿内阁中书臣图勒炳阿太仆寺主事臣成裕原任翰林院编修臣宋铣原任江西道监察御史臣曹锡宝翰林院检讨陞任左春坊左庶子臣汪滋畹陕西道监察御史臣沈琨户部主事臣费锡章提调官银库郎中陞任户部右侍郎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署广西巡台布抚臣原任户部郎中臣巴尼珲兵部郎中臣德纶掌福建道监察御史臣托津原任内阁侍读陞任广西巡抚臣孙永清通政司参议三品卿衔臣吴熊光掌户科给事中臣冯培礼科给事中臣汪日章收掌官原任户部主事陞任副都统职衔臣舒濂原任兵部主事陞任江苏按察使臣穆克登理藩院员外郎臣湛露内阁侍读臣素纳兵部员外郎福建候补道臣史梦琦原任内阁中书陞任浙江温处道臣陆瑗刑部郎中臣裘行简掌江西道监察御史臣盛惇崇卷首注:

(1) 此说原出于《孟子·离娄》篇。这里引来说明历史上最受人们尊敬的舜和周文王也是少数民族。

(2) 龙虎将军为明朝武官散阶正二品。据《明实录》及《东夷考略》所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明朝曾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清朝也不否认此事,但是说因为明朝欲“结国之欢”不确,当时努尔哈赤尚未建立国家。

(3) 一六一八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发兵进攻抚顺城之前,以“七大恨”誓师告天。明清双方对“七大恨”都有记载,大致内容为:无故杀死祖、父,一恨;背盟发兵,卫叶赫,二恨;自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汉人出边杀害女真人,三恨;助叶赫将已聘之女,改嫁蒙古,四恨;三岔、柴河、抚安三路女真人耕种的庄稼,不准收获,派兵驱赶,五恨;偏听叶赫谗言,进攻诬害,六恨;已得之哈达部,逼令退还,而叶赫屡次侵犯,妄断是非,七恨。

(4) 《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其“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此称十三州,实误。

注释

□□□□□

本书中所出现的如上方框同原版纸书。

目录

总序

出版说明

点校凡例

四库全书·满洲源流考提要

乾隆皇帝上谕

大学士阿桂等奏折

凡例

办理《满洲源流考》诸臣职名

满洲源流考卷一

部族一

满洲

肃慎

夫余

满洲源流考卷二

部族二

挹娄

三韩

勿吉

满洲源流考卷三

部族三

百济

满洲源流考卷四

部族四

新罗

满洲源流考卷五

部族五

靺鞨

满洲源流考卷六

部族六

渤海

满洲源流考卷七

部族七

完颜

建州

附 《金史》姓氏考

满洲源流考卷八

疆域一

兴京

吉林

黑龙江

肃慎四至

肃慎城 肃慎县

夫余国都

夫余城 夫余府

挹娄国界

挹娄故地 挹娄县

三韩分地

三韩属国

三韩故地 马韩都督府 辰州 三韩县

满洲源流考卷九

疆域二

沃沮濊

勿吉行程

勿吉七部故地

勿吉傍国

百济里至

百济都城 百济郡邑

百济诸城

新罗

鸡林州

新罗九州

靺鞨

黑水州 黑水府

铁利越喜故地

满洲源流考卷十

疆域三

渤海国境

忽汗州 忽汗城

上京 龙泉府

龙州

湖州

渤州

中京 显德府

卢州

显州

铁州

汤州

荣州

兴州

东京 龙原府

庆州

盐州

穆州

贺州

南京 南海府

沃州

晴州

椒州

西京 鸭绿府

神州

桓州

丰州

正州

长岭府

河州

夫余府

鄚颉府

高州

安宁郡

定理府

定州

沈州

安边府

安州

率宾府

益州

建州

东平府

蒙州

沱州

东平寨

怀远府

富州

美州

福州

铁利府

广州

蒲州

义州

归州

安远府

宁州

慕州

郢、铜、涑三州

葢州

崇州

集州

麓州

满洲源流考卷十一

疆域四

辽东北地界

辽上京长春州

辽东京辽阳府

开州

定州

保州

辰州

卢州

来远城

铁州

兴州

汤州

崇州

海州

渌州

桓州 丰州 正州 慕州

显州

宗州

乾州

贵德州

沈州

集州

广州

辽州

遂州

通州

韩州

双州

银州

同州

咸州

信州

宾州

龙州

湖州

渤州

郢州

铜州

涑州

率宾府

定理府

铁利府

安定府

长岭府

镇海府

冀州

东州

尚州

吉州

麓州

荆州

懿州

媵州

顺化城

宁州

衍州

连州

归州

苏州

复州

肃州

安州

荣州 率州 荷州 源州 渤海州

宁江州

河州

祥州

辽营卫 阿延女真

伊德女真

五国部

满洲源流考卷十二

疆域五

金上京

会宁府

肇州

隆州

信州

夫余路

海兰路

率宾路

哈斯罕路

呼尔哈路

乌尔古德哷勒统军司

咸平路 咸平府

韩州

金东京 辽阳府

澄州

沈州

贵德州

盖州

复州

来远州

博索府

满洲源流考卷十三

疆域六

元沈阳路

开元路

咸平府

海兰府硕达勒达等路

肇州

博索府

附 明卫所城站考

满洲源流考卷十四

山川一

启运山

天柱山

隆业山

长白山

青岭

玛奇岭

伊勒呼岭

长岭

东牟山

辉山

白平山

辽山 瑚呼玛山

库堪山

果啰山

马鞍山

冷山

德林石

龙首山

蛇山

刁跸山

医巫闾山

千山

十三山

首山

明王山

华表山

熊岳山

金山

蒺藜山

龙凤山

凤凰山

噶哈岭

太兰冈

吉林崖

古哷山

扈尔奇山

宜罕山

伊玛护山冈

萨尔浒山

铁背山

硕钦山

尚间崖

斐芬山

阿布达哩冈

固拉库崖

青苔峪

黄骨岛

牵马岭

觉华岛

兴安岭

皮岛

吕翁山

松山

塔山

杏山

附载 单单大岭诸山

满洲源流考卷十五

山川二

混同江

鸭绿江

爱呼河

图们江

佟佳江

辽河

浑河 沈水

太子河

沙河

大清河

柴河

范河

辉发河

伊屯河

伊尔们河

小凌河

大凌河

羊肠河

珠子河

率宾水 扎兰水

海兰水

拉林河

阿勒楚喀河 海古勒水

呼尔哈河

珲春河

嫩江

滔尔河

黑龙江

屯河

哈勒珲河

奥娄河

芋泊

附载 弱水诸水

满洲源流考卷十六

国俗一

满洲

骑射

冠服

满洲源流考卷十七

国俗二

政教

满洲源流考卷十八

国俗三

祭祀

祭天

祀神

杂礼

官制

语言

附 《金史》旧国语解考

满洲源流考卷十九

国俗四

物产

满洲源流考卷二十

国俗五

杂缀满洲源流考卷一部族一

谨按:我国家诞膺景命,肇启大东,毓瑞凝祥,同符雅颂,皇皇乎元鸟之生商,高之启稷矣。恭考实录,自始祖定三姓之乱,建国鄂多理城,即以满洲建号,继继绳绳,钟灵笃庆。洪惟肇祖原皇帝创(1)业于赫图阿拉之地。爰及景祖觐光扬烈,乃举五岭以东,苏克素护河以西诸部,而抚绥之。迨我太祖高皇帝,天赐智勇,懋建大勋,即克图伦,遂收栋鄂。太宗文皇帝鸿图式廓,遐迩景从,东北诸部尽为臣仆。稽诸古昔,若肃慎、夫余、三韩、靺鞨、百济、新罗、渤海、(2)女真诸国,沿革可。《淮南子》云,东方多君子之国,信矣。臣等谨立部族一门,先胪举史册所载各条,参以今之考证,或订其音转之讹,或稽其分合之迹,断自肃慎为始,而仍弁国号于简端,以著统尊溯源之义云。满洲

按:满洲本部族名。恭考发祥世纪,长白山之东,有布库哩山,其下有池,曰布勒瑚哩。相传三天女浴于池,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含口中,忽已入腹,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天女告以吞朱果之故,因锡之姓曰爱新觉罗,名之曰布库哩雍顺。与之小,且曰:“天生汝以定乱国,其往治之。”天女遂凌空去。于是乘顺流至河步,折柳枝及野蒿为坐具,端坐以待。时长白山东南鄂谟辉之地,有三姓争为雄长,日兵相仇杀。适一人取水河步,归语众曰:“汝等勿争,吾取水河步,见一男子,察其貌非常人也,天不虚生此人。”众皆趋问,答曰:“我天女所生,以定汝等之乱者。”且告以姓名,众曰:“此天生圣人也,不可使之徒行。”遂交手为舁,迎至家。三姓者议推为主,遂妻以女,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建号满洲,是为国家开基之始。以国书考之,满洲本作满珠,二字皆平读。我朝光启东土,每岁西藏献丹书,皆称曼珠师利大皇帝。翻译名义曰曼珠,华言妙吉祥也。又作曼殊室利大教王。经云释迦牟尼师卢遮那如来,而大圣曼殊室利为卢遮那本师,殊珠音同,室师一音也。当时鸿号肇称,实本诸此。今汉字作满洲,盖因洲字义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实则部族,而非地名,固章章可考也。

御制全韵诗

天造皇清,发祥大东。山曰长白,江曰混同。峻极襟带,福萃灵钟。山顶有潭,闼门名扬。叶。长白山高二百余里,绵亘千余里,雄观峻极,扶舆灵气所钟。山之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焉。三天女者,降而浴躬,神鹊含果,吞以娠中。锡之姓名,母遂灵空。山之东有布库哩山,其下有池曰布勒瑚哩。相传有三天女:曰恩古伦、次正古伦、次佛库伦,浴于池。有神鹊含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含口中,忽已入腹,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以吞朱果之故,因锡之姓为爱新觉罗,名之曰布库哩雍顺,与小乘之,母遂凌空去。有取水人,见讶异。叶。交手舁归,推为主国。叶。三姓定乱,鄂多城崇。号建满洲,开基肇宗。天男乘,顺流下至河步,登岸折柳及蒿为坐具,端坐其上。其地有三姓争为雄长,日兵仇杀,有取水河步者。见而异之,归语人曰:“汝等勿争,吾取水河步,见一男子,察其貌非常人也,天必不虚生此人。”众往观,皆以为异,因诘所由来。答曰:“我天女所生天男,生我以定汝等之乱者。”且告其姓名,众曰:“此天生圣人也,不可使之徒行。”乃交手为舁,迎至家。三姓者议推为国主,以女百里妻之,奉为贝勒,其乱乃定,遂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国号满洲,是为开基之始。按满洲,清字本作满珠。我国家肇基于东,故西藏每岁献丹书,皆称曼珠师利大皇帝,至今汉字作满洲者,盖因洲字义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从俗云。元鸟商室,帝武周家。叶。圣必有启,异揆同风。

右长白山发祥。肃慎一作息慎,又作稷慎。虞《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史记·虞帝纪》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析枝、渠搜、氐、羌,北山戎、发、息慎。周《汲冢周书·王会解》西面者,正北方稷慎大麈。《孔子家语》武王克商,肃慎氏贡矢。《尚书序》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尚书传》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史记·孔子世家》有隼集于陈庭,矢贯之,石矢长尺有咫。陈湣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后汉书》康王之时,肃慎复至。汉《后汉书》古肃慎国,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淮南子》海外三十六国,有肃慎氏。三国《三国志·魏书》明帝青龙四年,肃慎贡矢。晋《晋书》肃慎国东北有山出石,其利入铁,将取之,必先祈神。周武王时,献其矢、石。逮于周公辅成王,复遣使入贺。尔后千余年,虽秦汉之盛,莫之致也。及文帝作相,魏景元末,来贡矢。魏帝诏归于相府,赐其王傉鸡、锦罽、绵帛。至武帝元康初,复来贡(3)献。元帝中兴,又诣江左贡其石。成帝时,通使于石季龙。南北朝《册府元龟》宋孝武帝大明三年,肃慎国献矢。

谨按:肃慎之名,著于周初。考《竹书纪年》有虞舜二十五年,息慎献弓矢之文。《史记·虞帝纪》亦称北发、息慎。郑元注曰:“息慎或谓之肃慎。”《周书·王会解》又作稷慎,息、稷与肃,音转之讹,其为一国无疑,由来固已远矣。秦、汉之盛,史无传焉。《后汉书·挹娄传》则云即古肃慎,似其名至汉而止。然魏、晋时,间通使聘,史臣皆以肃慎书之,则不得云东汉无肃慎也。要之,负山襟海,地大物博,又风气朴淳,故历虞、夏、商、周,迄魏、晋,传世二千余年不绝。范蔚宗谓冠弁衣锦,器用俎豆,诚非虚语。特自汉以后,始有(岐)〔歧〕称耳。宋刘忠恕称金之姓为朱里真。夫北音读肃为须,须朱同韵,里真二字合呼之音近慎,盖即肃慎之转音,而不知者遂以为姓。国初旧称所属曰珠申,亦即肃慎转音,汉人不知原委,遂歧而二之,犹之或为稷慎,或为息慎,其实一也。至于自汉、魏以后所称部名,则分条详系于后云。夫余一作扶余。

御制夫余国传订讹

近阅《四库全书》内,元郝经《续后汉书》所作夫余国列传,其官有马加、牛加之名,一讶其诞诡不经,疑有舛误。因命馆臣复勘其说,实本之《后汉书》及《三国·魏志·夫余传》之文。于是叹范蔚宗、陈寿之徒,不识方言,好奇逞妄,疑误后人,而更惜郝经之失于裁择也。其传曰:“国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诸加别主四出,道有敌,诸加自战,下户担粮饮食之。”信如其言,则所谓诸加者,何所取义乎?史称夫余善养牲,则畜牧必蕃盛,当各有官以主之。犹今蒙古谓典羊之官曰和尼齐,和尼者,羊也;典马者曰摩哩齐,摩哩者,马也;典驼者曰特默齐,特默者,驼也。皆因所牧之物,以名其职,特百官中之一二。志夫余者,必当时有知夫余语之人,译其司马、司牛者为马家、牛家,遂讹为马加、牛加。正如《周礼》之有羊人、犬人,汉之有狗监耳。若必以六畜名官,寓相贬,则郯子所对少皞氏鸟名官,为鸟师而鸟名,又何以称乎?蔚宗辈既讹家为加,又求其说而不得,乃强力之辞,诚不值一噱!总由晋、宋间人,与外域道里辽阻,于一切音译,素所不通,遂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率凭耳食为傅会,甚至借恶词丑字以曲肆,甚诋毁之私可鄙孰甚。且蔚宗以附彭城王义康谋反伏诛,陈寿索米为人作佳传,其人皆不足取,其言又何足据乎?第《后汉书》、《三国志》久经刊行,旧文难以更易,因命于《续后汉书》中改加为家,并为订其踳谬如右。

谨按:马加、牛加之说,始于范蔚宗、陈寿,历代史志袭谬承讹,至郝经《续后汉书》犹沿用之。盖当时音译未通,曲为傅会,更千百年未有能知其妄者。恭读《御制夫余国传订讹》,指加为家字之误,近例之蒙古典羊、典马之官,远诸《周礼》羊人、犬人之掌,设官分职,至理所存,古今一揆也。蔚宗辈之贻误后人,盖非浅显矣。臣等敬录,冠简端,以示万世折衷之准。其自后汉以下诸书,凡有关夫余事实者,仍以次条列云。汉《后汉书》夫余国在元菟北千里,地方二千里。最为平敞,以员栅为城,有宫室、仓库。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狗加。其邑落皆主属诸加。《册府元龟》夫余国本濊地也。汉武帝元朔元年,以其地为沧海郡,数年乃罢。至元封三年,灭朝鲜,分置乐浪、临屯、元菟、真番四郡。至昭帝始元五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元菟。元菟复徙居句岺《后汉书》作单大岺,《魏志》、《通考》与此同。已东,悉属乐浪。后以境土广远,复分岺东七县,置乐粮东部都尉。《后汉书》建武二十五年,夫余王遣使奉贡,光武厚答报之,于是使命岁通。永宁元年,遣嗣子尉仇台诣阙。顺帝永和元年,其王来朝,帝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桓帝延熹四年,遣使朝贺贡献。灵帝熹平中,复奉章贡。《册府元龟》汉安帝延光元年,夫余王遣使贡献。又献帝延康元年,遣使贡献。《通考》汉安帝永初五年,夫余王始将步骑七八千人入乐浪。桓帝永康元年,王夫台将二万人侵元菟。《三国志》夫余在长城之北,去元菟千里。国有君王,皆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民下户皆为奴仆。诸加别主四出,道大者主数千家,小者数百家。有敌,诸加自战,下户俱担粮饮食之。汉末,公孙度雄长海东,夫余王尉仇台更属辽东。时句丽、鲜卑强,度以夫余介其间,妻以宗女。按郝经《续后汉书》与此同,不复载。三国《三国志》夫余王尉仇台死,简位居立。无嫡子,有孽子麻余。麻余死,其子依虑年六岁,立以为王。《魏略》夫余,其国殷富。自先世以来,未尝破坏。《魏略》昔北方有离之国,按离,《后汉书》作索离,注云索音度洛反。《通典》作橐离。《梁书》作离,非高句骊之高丽也。惟《隋书》直作高丽,合为一国,误。其王者侍婢有身,王欲杀之,婢云:“有气如鸡子来下,我故有身。”后生子,名曰东明。东明善射,王恐夺其国也,欲杀之。东明走,南至施掩水,《后汉书》作掩水,注云今高丽中有盖斯水,疑此水是也。《梁书》作掩滞水。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东明得渡,因都王夫余之地。晋《晋书》夫余在元菟北千余里,其王印文称“濊王之印”。国中有古濊城。武帝时,频来朝贡,至太康六年,为慕容所袭破,其王依慮死,子弟走保沃沮。有司奏护东夷校尉鲜于婴不救夫余,失于机(4)略。诏免婴,以何龛代之。明年,夫余后王依罗遣诣龛,求率见人(5)还复旧国。龛上列,遣都邮贾沉以兵送之。又要之于路,沉与战,大败之,罗得复国。沃沮详见后条。南北朝《梁书》高句骊其先出自东明。东明本离王之子。王欲杀之,东明走至夫余而王焉。《隋书》夫余王尝得河伯女,闭于室内,为日光随而照之,感而遂孕,生一大卵,有一男子破壳而出,名曰朱蒙。夫余之臣咸请杀之,其母以告朱蒙。朱蒙东南走,遇一大水,朱蒙曰:“我是河伯外孙,日之子也。今有难,而追兵且及,如何得渡?”于是鱼鳖积而成桥,朱蒙遂渡。朱蒙建国,号高句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