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舍不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16:52:15

点击下载

作者:项前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舍得 舍不得

舍得 舍不得试读:

前言

有人说,人从生下来到离开世界,都是成长的过程,这种成长是从身心到外表的,是随岁月不断发展直至生命的终结才结束。

花市上,各种花姹紫嫣红,芬芳袭人。

小贩甲向路人推销自己的花说:“看,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而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我的花多漂亮,白的多纯洁,像纯洁的人一样,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散发出内在的芳香。”

小贩乙向路人推销自己的花说:“我的夜来香、桂花、七里香其实白天也很香,闻不到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躁了,如果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在酷热的中午也是极香的。”

小贩丙向路人推销自己的花说:“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因为早上是莲花开放的最好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放,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会再开放。就像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就更难有志气。”

小贩丁向路人推销自己的花说:“我的花都是很昂贵的,尽管昂贵的花容易凋谢,但那是为了要向买花的人说明:要珍惜青春呀,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凋谢。”

生命确实如花,会缤纷多彩,会绚丽宜人,也会经历风雨,也会历尽坎坷。

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生命灿烂,认为丰厚的名利、高高的权位就是生命灿烂的终极表现,是追求的最高境界,珠不知这些所谓的“灿烂”让人们付出的代价也很高,有的人会走不完生命的旅途,有的人会孤独一生,还有的人甚至穷其一生仍未达到自己的目标。人在一生的成长中不仅仅收获美好,更多时也在收获痛苦、寂寞、烦恼等所谓不美好。成长中人越是拥有,越担心失去,人就是在得与失、失与失中成长的。

人生是感悟的人生,需要在成长过程中领悟成长的意义。生命是一次伟大的成长经历:有欢笑,有悲伤,有快乐,有痛苦……各种各样的体验汇聚在一起,组成生命的交响曲。每个人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在面对世事,体验人生酸甜苦辣时,必须向上面故事中那几位推销自己花的花贩一样,正确看待自己的花,懂得舍与得的道理,不盲目与他人攀比,同时又不忘自己的目标,快乐地生活,真正地品味生活,享受精彩的生命成长之甜酸苦辣。

上篇 拥有一颗仁爱之心

唤醒心灵的真情

常言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如果用一颗仁爱之心去看待世界,对待他人,所收获的同样是世界对他的善待,他人对他的善待。

中国有句成语叫作“衔环结草”。“衔环”典故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是说杨震父亲杨宝9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只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见它可怜,就将它带回家,放在篮子中,并以黄花喂养它。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悄然飞走。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予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后事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结草”的典故则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7月,秦国出兵伐晋,交战于晋地,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见一位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晋军大败秦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那位没有为你父亲陪葬的妾室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原来,魏颗之父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个没有生子的爱妾。魏武子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出于仁爱之心,没有把那爱妾陪葬,而是将她改嫁给了别人,并解释道:“人在病重的时候,神志是混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志清醒时的吩咐。”

后世将“衔环”、“结草”合在一起,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此成语流传至今。成为感恩报德或感恩戴德的典故由来。

衔环结草的故事虽然带有神话的色彩,却表达了人类美好的愿望。即如果世界上有什么东西不会随着时间的消磨而淡化,那毫无疑问,就是仁心。只有仁心能为人们赢得更多的朋友,创造更好的人际关系,让人们体会到人间更多的温暖。

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曾对1万人的人事档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只占人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取决于一个人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学者对几千名被解雇的职场男女进行调查,发现因人际关系不好的被解雇者比不称职的被解雇者高出2倍。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每年离职的人员中,因人际关系不好而导致无法施展所长的人占90%。可见,人际关系好与坏何等重要。而人际关系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是否在交往中仁心待人,爱心待人,诚心待人。

某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对象均为智商很高的人,他们之中有的人出类拔萃,有的人成绩平平。研究结果表明:出类拔萃的人都是有爱心的人,有仁心的人,他们常怀有舍得心,不计较吃亏,拥有更广大的交际网,因而,可以随时得到各方面的帮助;而那些成绩平平的人则因比较自私,太看重自己的利益,不善交往,得到他人的帮助较少。

有学者指出:“所谓走运的人,都是具有爱心、与人为善、敢舍的人。这些人总是主动帮助他人,爱结交朋友,常参加各种慈善组织、热心聚会,喜欢和人主动打招呼。有些人甚至不光认识卖给他们报纸的人,而且还知道他们的尊姓大名,知道他们有几个孩子,以及他们需要哪些帮助。”

有这样一个故事:

全镇的人都知道,道森先生是一个有脾气的小老头儿,没事千万别去招惹他。他家的院子里栽着苹果树,树上结着全镇最好的苹果。但是,全镇的人都知道,他家的苹果可摘不得,哪怕是掉在地上的,也不能去捡。据说,如果道森先生看见你摘他家的苹果,或捡他家的苹果,他就会拿着大棒子来找你。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12岁的小姑娘珍妮特打算到她的好朋友艾米家过周末。去艾米家,必须要从道森先生家的门前经过。当珍妮特和艾米走到道森先生家附近时,珍妮特看见道森先生正坐在前廊里,珍妮特建议走马路的另一边。

艾米却说,道森先生是不会伤害任何人的。珍妮特非常害怕,每向道森先生的房子走近一步,她紧张的心跳就会加快一分。当她们走到道森先生的门前时,道森先生下意识地抬起了头,像往常一样紧锁着眉头,注视着眼前的不速之客。当他看到是艾米时,原本紧绷着的脸顿时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哦,你好啊,艾米小姐,”他说,“今天有位小朋友和你一起走啊。”

艾米也对他报以微笑,并告诉他她们将一起听音乐、玩游戏。道森先生说,这听起来真是不错,并给她们每人一个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苹果。两个小姑娘接过又大又红的苹果,心里高兴极了——道森先生家的苹果可是全镇最好的苹果啊!

和道森先生告别之后,艾米解释说,在她第一次从道森先生家的门前经过的时候,他就像人们传说的那样,一点儿也不友好,面部表情让她感到非常害怕。但是,她却假装他是面带微笑的,只不过那微笑是隐藏起来了,别人看不见而已,她主动与道森先生打招呼。而且每次看到道森先生,艾米都会和他微笑地打招呼。终于有一天,道森先生也对艾米报以了一丝微笑。又过了一些时候,道森先生真的开始对艾米微笑了,并抢先与她打招呼,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不仅如此,道森先生还开始和艾米聊天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谈的话也越来越多了。“隐藏起来的微笑?”听完艾米的叙述,珍妮特问道。“是的,”艾米答道,“我奶奶曾经告诉过我说,所有的人都会微笑,只不过有些人的笑容是隐藏起来的。因此,我总对道森先生微笑,我想道森先生一定会有一天对我微笑的。因为微笑是可以传染的。”

一个微笑,代表的是爱心和友善,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给人巨大的温暖。所以,不要把自己的真情和微笑隐藏起来,其实,给别人一个微笑就是给自己一个微笑,因为真情是可以相互感染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试着主动向身边的人表达友善和爱心。在大街上,在商店里,在菜市场,在村庄或在城镇,在旅途或在你所在的地区,大部分情况下,你与那些和你擦肩而过的人们素昧平生,你可能从未见过他们,今后也许也不会再见面。但这些并不影响你对他们微笑,尽管你可能对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什么也不想表示。生活中,你完全可以对他人漠不关心、冷若冰霜、脾气暴躁、沉默不语!但当你满怀真情地露出善意的微笑时,他人会觉得你是友善的,你的心是快乐的。而如果人人都这样做,社会会变得温暖起来。

当今许多成功人士和商业巨子,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自己的仁者之心和受人欢迎的性格。因为仅靠他们的聪明才智、毅力和社会实践,或许能获得成功,但会是暂时的,不会长远。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能力,没有爱心,不善待他人,不学会吃亏,个性孤僻生厌,那么他将永远处于劣势。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平常乐于助人,对他人常怀善待之心,在任何场合都令人喜欢。一次,林肯住进拉特利奈旅店时,由于那里非常拥挤,于是他让出自己的床位,睡在仓库的角落,用一卷棉布做枕头。

与人为善,有爱心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如果你想受人欢迎,就得做到控制自己的私心、克制自己的不良倾向。善待他人,不仅能使成功的机遇倍增,而且能够大大地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因此,为了让自己做到“受欢迎”,平常就要在上述这些方面进行努力,因为这是通向成功和快乐的必经之路。

人们天生反感并且厌恶那些只为自己打算、总是自私自利、利用他人的人,因为,这些人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受他人喜爱的人的秘密则是具有关爱他人、道德高尚,行为善良的好习惯。所以,假如你想变得受人欢迎,你总是狭隘、吝啬的性格是要改变的,你必须让他人在你的表情、微笑、握手和言行中感到真诚、善良。只要你的个性散发出高尚的爱和善良,人们就会乐于和你接近,因为人们都在追寻阳光,而尽力躲避阴影。

寻找生命的意义

问世间什么才是心灵最终的依托?答案:唯有爱。

懂得关心别人,能够帮助别人、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和痛苦的人,善于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不计较吃亏的人,就是找寻到了生命的意义,而幸福和快乐也亦将伴随着你,即使你身无分文,你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在一个小镇,有一所普通的学校,他是那里的老师。有一年的教师节,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自己。

在这一大堆精致的礼物中,一张用硬纸做成的卡片很是特别,卡片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卡片是自己剪裁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卡片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着署名像是一个女孩。

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时间。他把“鞋”认真地收在了柜子里,“礼轻情义重”啊!呵呵,每每想到这里他总是情不自禁地轻轻笑起来。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给他这双“鞋”的理由:“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这是一个不足10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会认为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呢?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干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爸爸在哪里上班?”“爸爸在家,下岗了。”“妈妈呢?”“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看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到了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

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同学都说我家里穷。”她有些委屈。

他笑着摸摸她的头发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她笑了。“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她用力地点点头。

上课了,他叫她来到讲台边,他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康,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最后他说:“布鞋也是鞋的一种,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布鞋适宜在各种场合穿。”说完,他看见小女孩害羞地笑了。

后来这位老师对同学们说:“这个女孩脚上穿着破了的布鞋心里却想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因为内心真正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给予就不贫穷。”

的确,给予就不贫穷,有爱心就相当于有了一笔价值极高的财富。人的出身不能选择,生存的环境也不能任由自己挑选,但财富却可以由爱心获得。

男孩是学理科的,女孩当初喜欢他是因为他的稳重,依靠在他的肩上,有暖暖的踏实感,3年的恋爱,2年的婚姻,她却疲倦了。疲倦的根源在于女孩是个感性的小女人,敏感细腻,渴望浪漫,如孩提时代渴望美丽的糖果。而他却天性不善于制造浪漫,木讷到让她感受不到爱的气息。

女孩终于鼓起勇气对男孩说:“我们分手吧。”

男孩问:“为什么?”

女孩说:“倦了,就不需要理由了。”

整整一个晚上,男孩不说话。

女孩的心越来越凉:“连挽留都不会表达的人,将来能给我什么样的快乐?”

过了许久,男孩终于忍不住说:“怎么做你才能留下来?”

女孩慢慢地说:“回答我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答案能回答到我心里,我就留下来。我非常喜欢悬崖上的一朵花,而你去摘的结果是百分之百的死亡,你会不会摘给我?”

男孩想了想说:“明天早晨告诉你答案好吗?”

女孩的心顿时冷了下来。

早晨醒来,男孩已经不在,只有一张写满字的纸压在温热的牛奶杯下。第一行,就让女孩的心凉透了:“亲爱的,我不会去摘。但请容许我陈述不去摘的理由。你只会用电脑打字,却总把程序弄得一塌糊涂,然后对着键盘哭。我要留着手指给你整理程序;你出门总是忘带钥匙,我要留着双脚跑回来给你开门;每月你的“老朋友”光临时,你总是全身冰凉,还肚子痛,我要留着掌心温暖你的小腹;酷爱旅游的你,在自己的城市都常常迷路,我要留着眼睛给你带路;你总是盯着电脑,眼睛给糟蹋得已不是太好了。我要好好活着,等你老了给你修剪指甲,帮你拔掉让你懊恼的白发;拉着你的手,在海边享受美好的阳光和柔软的沙滩,告诉你花儿的颜色,像你青春的脸……所以,在我不能确定有人比我更爱你之前,我不想去摘那朵花……”

女孩的泪滴在纸上,形成晶莹的花朵。抹净眼泪,女孩继续往下看:“亲爱的,如果你已经看完了,答案还让你满意的话,请你开门吧。我正站在门外,手里提着你最喜欢吃的鲜奶面包。”

女孩拉开门,看见男孩紧张得像个孩子,只会把拎着的面包在她眼前晃……是的,是的,女孩确定了——没有人比他更爱自己,女孩决定不再想要那朵“悬崖上的花”。

故事里的女孩是幸运的,她有一位懂得她和善待她的爱人。爱情中激情的巨浪确实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可是激情过后的生活中,总会有许多外来诱惑,而只有用真正的平静的心才能抵御,因为平静的心会产生爱,而爱才会永远闪耀着金光。

四时有春夏秋冬,空气有升降沉浮,五音有抑扬顿挫,凡事有成败得失。味有酸甜苦辣,人有喜怒哀乐,生活中人如果每天都背负着自私自利,疑惑杂念、妄想烦恼和是非善恶不分等不同的“担子”,就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也会失去生活的目标。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敢于舍得,勇于放下。想得开,看得透,能正确对待就可以了。

名利财富,都是表面上的有形物质,唯有爱,唯有善,才是在生命中永恒的内容,才是人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一个人能有几颗心

人是受思想、认识限制的。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都有局限性,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时时修心”的根本原因。人自出生开始,自我意识就不断增强,主观意识也会蒙蔽自己,让看问题的角度受限,使很多问题、现象、事实都不是以本来面目呈现出来。所以,人不时时“修心”,就不会进步,就不会正确对待自己。

一个人有几颗心?

在《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里有这样的一句话:“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意思是说:在高山和陆地上是不会有莲花生长的;只有低洼之处,有泥水的地方,莲花才能生长。这其实也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自出生后,要历经各种诱惑、各种艰难困苦,而这些正好为我们“修心”提供了条件。艰难险阻、利益诱惑往往是对人的最佳考验,在它们面前,如果人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就达到了“修心”后的最高境界。

所谓“出淤泥而不染”,其实道理很简单,但要想在一个污浊的环境里面独善其身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险恶的环境里要克服困难实在太难了,尽管这种环境可以磨炼一个人,使人成长得更坚强。

人群是片大树林,众多的树木生长于阳光和泥土之中,汲取的营养相同但结果却迥然不同:高大伟岸者可谓风光独领,但更多平凡者却连连比肩。现实中,人们常常被那种风吹叶响的吵闹所迷惑,却不知其中的真实有几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时间24小时不停地运转,人们为了各自的目的来往“奔波”。然而,热闹喧嚣的生活只是人生的一种表象,说穿了,心如果“不修”,就会迷失方向,瞒心昧己。因此,我们要“修心”,就要诚、敬、信、行。诚,就是不虚假;敬,就是不轻慢、不懈怠、不随便、不放逸、很认真;信,就是守信、守诺;行,就是赶快行动。

有一天,几个弟子为了“大悟”一意,争得面红耳赤,于是,他们几个一起来到智禅大师的卧室,问道:“这世间,何谓‘大悟’呢?”

智禅大师听了微笑着说:“大悟自在心静中……”

弟子们颇有些迷惑。在午膳之前,智禅大师带着那几个弟子,来到后山的李子林里。树上的李子大都已经熟透,紫里透红的果实,散发出一缕缕诱人的芳香。智禅大师吩咐两个弟子从树上采摘了一竹篓李子,而后让在场的每一位弟子品尝,李子的汁液像蜜汁一样甘甜。待吃完之后,智禅大师带着弟子走到一个小水潭前,他俯身掬起一捧潭水喝了起来。然后,他让弟子们也尝一下。弟子们纷纷仿效师父的样子,喝了几口潭水后,便咂咂嘴。

智禅大师问道:“潭水如何呢?”

弟子们又用舌头舔了舔嘴唇,回答说:“潭里的水,比我们舍近求远担来的水甜多了。我们往后可以到这小潭来担水吃呀!”

智禅大师便让一个弟子提了一木桶潭水,然后回到寺院。午膳之后,智禅大师让每一个弟子都重新品尝一下从后山小潭打回来的水。弟子们尝过之后,都将水从口里吐了出来,一个个皱起眉头。因为这水很涩,而且满是一股腐草味儿。

智禅大师解释道:“为什么同一个小潭里的水,却有两种不同的滋味呢?因为你们先前喝水时已吃过李子,口里留有李子的余汁,所以就把水的涩味给掩盖了。”而现在口中什么甜味都没有,所以水的本色就喝出来了。

弟子们都认同地点了点头。

智禅大师看了看面前的徒弟,意味深长地说:“这世上有些事情,即使你我亲自体验过,也未必能触及它们的本质。”

是的,世间很多人认为自己有许多颗心,可以承载世间之事,殊不知有一颗心就够了。

有一个无锁不能开的老锁匠,想将最后保留的绝活传给两个徒弟中的一个,于是他决定考验一下两个徒弟。

他搬来两个保险柜,一人一个,两个徒弟很快都打开了。老锁匠问两个徒弟看到了什么。

徒弟甲两眼放光,兴奋地喊道:“里面有好多钱!”而徒弟乙却说:“我只按照你的要求开锁,并没注意看里面有什么。”

老锁匠当即决定把绝活传授给徒弟乙,因为徒弟乙守规矩,本分、厚道,他心中有一把锁,能够锁住恶念和贪欲。

看看,一个人有一颗心就行了吧,这颗心就是做人要真诚,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而做到这些,诚实、善良、守信、有道德、有爱心、修养好、替人着想、待人友善,是开始做人的好基础。

会舍得就是会经营幸福

生活中很多人总说要调整心态,但调整心态最重要的不是不要嫉妒,不要吝啬,而是舍得意识应常树立于心。

很多人常常忽略自己拥有的幸福,时常在羡慕、嫉妒、恨中让内心饱受煎熬;或者因为一时的失去而痛苦不堪,总之,总认为自己不那么幸福。

其实,幸福之道在于会舍得。

人只要树立了舍得意识的心态,就会发现自己的幸福并不比别人少。

首先,幸福并不遥远,每天日出日落的更替中,幸福随时都会环绕在你的身边。清晨出门,父母关爱的叮咛是幸福;夜晚归家,家人做好了可口的饭菜是幸福;与爱人漫步,畅叙着心中的情感是幸福。可这些幸福感受让很多人常常忽略。人们更多拼的是房子大不大,钱多不多,地位比别人高不高。

其次幸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它是一种生命的感受,一种人生的体验。因此,调整好心态你就会发现,幸福不是去期盼我们没有的东西或者是在大喜大悲中饱受煎熬,而是尽情享受现在“拥有”的点滴喜悦。

再次,追求幸福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人只要拥有一份舍得的心态,即使生活平淡如水,也未必不是一种幸福。舍得能让人产生纯洁和快乐的思想,会使人的人生纯净而透明。所以说幸福之道在于树立舍得意识,幸福的人不管生活展现给他什么样的面貌都会及时正确对待得与失,即使是遭遇困难、身处逆境之时,也能保持平静、乐观的心态。

有个朋友出差途中不慎将包丢了,钱包、高档相机和他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花费了大量心血整理的一些珍贵资料也都丢失了。他曾经失落了一段时间,可没过多久大家又看见他灿烂的笑容了。有时别人替他惋惜,他反倒哈哈大笑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影响了我的好心情,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毕竟我还平安回来了,还多了一份教训可以铭记终生。”

大家佩服他的豁达,是啊,东西反正已经丢了,急、气、怨都是无济于事的。人生之路总要经历得与失,关键看人如何对待。

一个人幸福与否,心态至关重要,人要善于做幸福的“骑师”。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积极乐观,就一定会是幸福的。人世间会经历快乐,同时也会经历痛苦和烦恼,如果我们总处在不快乐当中,不知如何跳出困境,就会不断地陷入痛苦和烦恼之中,永远与幸福无缘。因此,只要你该放下的就放下,不快乐自然就无从生起。

一只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看着孩子的眼睛,说道:“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迷惑地问:“毛毛虫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它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它啊。”

小蜗牛又问:“可是蚯蚓也没骨头也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它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它啊。”

小蜗牛流眼泪了:“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我们怎么办呢?”妈妈安慰它说:“所以我们有壳啊!”

蜗牛的“壳”对我们来说就是好心态,它能保护我们远离不快乐,让我们不浮躁、不动摇地“飞得又高飞得又稳”;能让我们不断地自我鼓励,使我们的心灵永远有一种正能量的力量。所以,无论你的先天条件是否优于别人,要学会用好心态的“壳”保护自己的心灵。

有人出了个题目给两位画家,题目是《安静》,要他们各画一张表达同一内容的画。

一人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好像一面镜子。另外还画了些远山和湖边的花草,连水面上的倒影,也画得清清楚楚。

另一个人则画了一个飞流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树上有一棵小枝,枝上有一个鸟巢,巢里有一只小鸟,但那只小鸟正在窝里睡觉。

两幅画哪个技高一筹不言而喻,第二个画家是真正能了解安静的境界的。而前面一个画家所画的湖面,不过是一潭死水罢了。

人们追求幸福也是一样的,不能只追求表面上激流勇进般的幸福,而要做一个在瀑布声中能高卧酣睡的小鸟,去用心感受幸福,幸福的人会让自己处在胜利中不骄傲自满,失败时也不灰心痛苦。幸福的人追求的是一种幸福的更高境界,即像第二个画家所描绘的安静的境界一样。

人只要有好的心态,追求幸福的过程其实也是感受幸福的过程。美味的食物、真诚的友谊、温煦的阳光、欢愉的微笑……幸福和乐趣其实就潜藏在这些微小的事物中。生活的快乐是真实的,幸福也是人们内心自发的感受。所以,当你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阳光,记住,不管你的际遇是好是坏,事业是否顺利,快乐不是节日的点缀,而是每天的阳光,是你赠送给自己的礼物,它可以伴随我们每一天。

树立舍得意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可以生活得更美好,感觉得更愉快,身体也会变得更健康,甚至感觉每天都在天堂里生活,还等什么,现在就行动吧!

幸福是每天的阳光

幸福是每天的阳光,但得到幸福要有好的心态,心灵满足的人会觉得幸福常在身边,心灵不满足的人,每天都会生活得唉声叹气。人都是有愿望的,愿望引导着人朝着目的地的方向前进。人又都是有欲望的,但欲望和愿望是不同的概念。欲望是人更多的私心体现,欲望过强的人不但不约束自我,还常常会放大这种感觉。所以人应多要愿望,少要欲望,欲望过大就应该克制,绝不能放纵。

无欲则刚的人是幸福的,他们并不是没有欲望,而是他们懂得克制欲望,而这一过程正是修养品德的过程。很多成功的人,不一定没有欲望,而是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能克制私欲。

如何拥有好的心态呢?皮尔博士是著名的积极思想倡导者,他主张每日醒来便在心中灌注愉悦思想:“想着好的一日,感谢好的一日,计划好的一日,祈祷好的一日,创造好的一日,带着信心出发。”他还建议我们要发自内心去喜欢别人:“喜欢他人,并使他人也喜欢我们,这是成功者生活的秘诀。但如果人总是生活在处处看人不顺眼的世界中,日子将会多么难过!”

所以幸福跟着好心态走,天气的阴晴我们虽然无法控制,但心灵的阴晴却可由我们自己自由掌握。

一个人把车开到一个加油站去加油,那天他心情不错,有个年轻人站在那儿,不经意说了一句:“你身体好不好?”他说:“我觉得很好啊。”“是吗?你好像有病!”年轻人说。“我觉得很好啊。”他回答了年轻人,可心里却打起鼓来。年轻人坚持说:“你看起来并不太好,你气色不对,你脸上黄黄的。”这人加完油开车离开了那个加油站,心情却糟糕起来,他停下车来看看镜子中的自己是否真的如此。他想:我的肝可能有问题,我可能病了自己还不知道,回到家中他还是继续寻找着“脸黄”的原因,尽管他自己不认为脸很黄。“我真是不幸啊。”他感到很焦虑。后来,他反复查找,发现了问题所在:加油站的油桶上喷上了黄色的油漆,每个到那里去的人都被反射的光变成了“黄脸”,的确像是有病的样子。

事后,这人认识到:他竟然让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把他的快乐心情改变了——别人对他说他好像生病了,他就真的感到有病了!

可见,我们应学会时时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事情上而非丑恶的事情上。当我们感到忧郁、失望时,应该试着改变心境,这样在困境中也能看到生活中的美丽,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好的一面,我们也就因此而乐观起来。现实中,许多人在忧伤时往往不肯改变想法,总是企图紧闭心扉靠胡思乱想来驱逐不快乐,这是既治标又不治本的方法。

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增加人的幸福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物质从匮乏转向极大丰富,人们开始从偏重经济利益转向对生活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幸福的生活,但有些人以为只有足够多的财富才等同于幸福,于是拼其一生追逐财富,然而财富多少对幸福的作用并不大。所以单纯追求物质的幸福不如追求精神层面的幸福。

当然,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没有人希望自己是不幸福的,幸福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每个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可究竟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幸福的奥秘在哪里呢?答案就是:会舍、敢舍。

人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当然与他绝对的生活条件有关,但到底有多大的关联?是不是一个人月收入5000元,另一个人月收入100000元,收入100000元的人比收入5000元的人幸福?不见得。

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一个富人走过来问他,“你为什么不赶快打鱼赚钱?”渔夫不回答,反问道:“你现在为什么不努力去赚钱?”富人说:“我已赚了足够的钱,我有自己的事业,有汽车有房子。所以我就来这里的海滩度假,我现在享受度假的快乐。”“可我今天也已经赚够了生活的钱,现在我也和你一样正享受快乐的生活呢?”渔夫说。富人听后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中。

这个故事印证了一个道理,幸福就在于自己内心对舍得的态度,而对舍得的把握是对心态的把握。心态不同,价值观不同,对舍得的理解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有人买彩票中了大奖,有人在孤单落寞时终于觅到了相爱的意中人,有人在人生低落时恰遇“贵人”相助,这些固然是获取幸福的途径。然而,这样的概率毕竟是少之又少,可遇不可求的。而处境不同,感受则不同,对幸福的感觉也不同。比如,失落时亲人们的一声安慰;节日里朋友间的一个祝福;生病时亲友们的一束鲜花;疲乏到家时爱人已经准备好的热菜热饭;儿女亲昵又带着撒娇的那一声呼唤……这些是人们对幸福的内心呼唤。

虽然幸福因人因事因地因需而异,但要获得幸福,非得以一种平凡心态才能求取。而这种平凡心态就是要有正确的舍得之心。幸福的奥秘在于人对舍得的理解与把握,人生中每个人都会有与幸福不期而遇的机会,就看你抓得住、抓不住。你会发现幸福在俯仰之间,幸福在自己身边的每一个角落。人不要把幸福的期望值提得高不可即,更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功名利禄之上。人要学会寻找、把握幸福,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内心对幸福的发现和把握的能力。任何事物会随时随地改变,但只要我们心态好,幸福的脚步会在我们的身边停留,只是看你有无留意能够把握住而已。

人千万不能让无助的泪水降低自己的幸福品位,不能随便舍弃苦中有乐的奋斗,不能辜负简单乐在心中的恬淡。也许你的理想是鹏程万里,可现实中却因迈不出一步而陷入泥泞尴尬;也许你心怀壮志凌云却担心人言可畏,时常被生活的无奈击碎心灵的防线。但如果你想幸福,请你一定记住:幸福的奥秘在于你不逃避现实,不淡化责任,这样才会找到幸福之源,拥有无法忘却的幸福与快乐。

有一个小徒弟才华出众,可他总是在其他师傅、师兄弟面前不停地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师傅对此想了个主意。

有一天早上,他派这个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他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着舌头说:“又咸又苦。”

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他说:“现在你喝点湖水。”

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吗?”徒弟回答:“很清凉,没有咸的味道。”“真的没有尝到咸味吗?”师傅问,徒弟说:“没有。”

师傅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人生的抱怨如同这些盐一样,而我们的心就像容器。如果心是杯子那样有限,抱怨的盐放进去就一定会让你尝起来又咸又苦;而如果心像湖水那样广大宽阔,那抱怨的盐放进去就会被淡化了,你也就没有又咸又苦的感觉了。”

所以为人,内心的修养很关键,心胸宽广,你就不会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好。把心胸放大点,抱怨就不会多了,就会天天感到日子的美好了。

心态是要打上性格的烙印的,性格开朗、豁达、乐观的人是掌握了快乐幸福的秘钥;而心胸狭窄、脾气古怪、性格孤僻、好挑衅或好顾影自怜的人,永远也找不到快乐和幸福的大门。哲学家皮科幕塔认为:“人受困扰,往往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而是由于对事实的观念。”所以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幸福使者,必须从改变自己的性格入手。

萧伯纳说:“如果我们感到可怜,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所以,多分析自己性格上的弱点,看看是因为急躁易怒而不快乐呢,还是因为妒嫉自大的性格导致不快乐呢。人不要总是怨天尤人地郁郁寡欢,要豁达、谦虚、宽厚、耐心、冷静地对待生活。总之,积极的心态、美好的性格、高尚的品德,是快乐、幸福的支柱。

珍惜得到的点点滴滴

人们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幸福。于是,人们沿着追寻获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人们忽然惊觉:忧郁、无聊、困惑、无奈,以及一切的不快乐,都和我们的要求过高有关,我们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对希望拥有的东西太执着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执迷于我们的欲望了。

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恐怕说不清也道不明,看世间有的人锦衣玉食仍觉不幸福;有的人粗茶淡饭、整日劳作却觉快乐无比。有的人开豪车住别墅闷闷不快;有的人住寒舍吃粗食也挺自在。有的人饭局太多,聚在一起不知说什么好;有的人没饭局,没事时,三两朋友聚一聚也认为挺好。幸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每一个人都有自认为幸福的生活方式,每一个人都有自以为可以让自己开心的快乐。

三毛说,她想有一间自己的书房,不要有窗,也不必太宽敞,只要容得下一桌一椅一台灯即可。桌上放一叠书,灯下是一个真实的人,能听得见自己的心跳。

是的,只要你心无障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幸福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幸福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幸福的白云在飘荡,何愁没有幸福的鲜花在绽放!

幸福有很多种方式,懂得为身边的人付出,不求回报,这是品味幸福、享受幸福的最高境界。

曾经有这样一位退休老教师,靠着有限的退休金,甚至是靠捡破烂的收入,以粗茶淡饭度日,却在一生中资助了无数的贫困学生,老人看着贫穷的孩子一个个迈进高等学府,用知识改变命运,憧憬着他们未来长大成才,笑容布满了他的脸庞,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幸福。

当然不是我们每个人只有像老人那样高尚才能幸福,也不是人人都要成为谦谦君子才能快乐。我们平常能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幸福就是轻松地享受生活:或坐在湖边遥望轻风拂柳、碧水蓝天,放下所有的疲惫和忧郁;或静静地看孩子们调皮地追逐嬉戏,笑脸映照出内心的欢喜,在不由自主的遐想中回到自己的童年,露出久违的笑容;或在节日走亲访友中,在声声温暖的祝福和鞭炮中幸福地辞旧迎新。

日子一天天流逝,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过着一天又一天。幸福是一首歌,有着多彩的和弦和温馨的旋律;幸福是一种风景,有着透明的底色、浪漫的底蕴;幸福是一份心境,简单且快乐纯净。人们追逐着幸福,感受着幸福回报的甜酸苦辣,体会着幸福与不幸福的滋味。

人生在世,风风雨雨,沟沟坎坎,苦辣酸甜都可能遇到,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幸福就会与他无缘。很多人得意时张狂自大,失意时自怨自艾,这都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只有保持一种随遇而安惜福感恩的平常心态,才能在我们人生轨迹的不断进取中,无论是车水马龙还是门庭冷落,无论是辉煌夺目还是默默无闻,始终都能保持平淡如水的心境,保持有舍有得的心情,做幸福的主人!

生活中,努力追求快乐和心灵的满足才是明智的,不论你是百万富豪或是贫民百姓,别以为“只要我赚到100万元,我就幸福了”,别去说“我只要能当上总经理我就快乐了”,更别想“等我到退休的时候,有多大的房子有多少钱就满足了”,因为这样的人生并不能人让人感到幸福。

所以,如果幸福只是增加附加条件或者被设定成一个个的目标,那这样的幸福不算是真幸福。现实中,许多人,在功成名就中仍感到更加不如愿,他们的内心似乎总是受到疾病、金钱、权力、物欲的煎熬,甚至还包括了亲情的纠缠,直到在痛苦中走完一生仍无法体味心驰神往的幸福味道。因此,如果你真的想要得到生活的真谛,找到幸福的感觉,就细细品味身边的小事,比如在躺椅上晒晒太阳、陪父母聊聊天……这些看似简单却很容易办到的事是最能让人感到幸福的存在。

有一位老和尚吃饭时,向来只配一道咸菜。有一次,他的一位老友来拜访他,见如此情景忍不住问他:“这咸菜不会太咸吗?”“咸有咸的味道。”老和尚回答道。

吃完饭后,老和尚倒了一杯白开水喝,老友又问:“不放茶叶吗?怎么喝这么淡的水?”

老和尚笑着说:“水虽淡,可是淡也有淡的味道。”

是啊!咸菜的咸与白开水的淡就像我们在人生中遇到的不同情境与事件,漫漫人生路我们需要品尝各种滋味,体验各种心境,样样不可缺少,而随遇而安,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咸也是淡,淡也是咸。

幸福是值得珍惜的,很多人常常理所当然地认为幸福不会走远而忽略了感受它、珍惜它,直到有一天它彻底远离,才知道逝去的幸福是多么的难得。

所以,好好体会和珍惜我们身边的幸福吧——这样,生活会因为你的用心而给予你更多的幸福回报。

舍得无论喜欢不喜欢

很多人认为舍得是以一定的心理期待为前提的,即当这种期待获得满足和平衡时,就会产生一种舍得感,而不舍得是因为心中得不到满足所以舍不得,但总体说来,舍得无论喜欢不喜欢。

人的一生常处于选择之中:选择哪一所学校读书?选择哪一种职业工作?选择和什么样的爱人成家……这些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成熟与否,同时也决定着他的舍得观。如果选择不对,就会面临种种伤脑筋的事情,甚至不幸和痛苦也会接踵而至。

有一个烦恼少年终日不知到底怎样才能寻找到幸福,为此他郁郁寡欢。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只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牧笛,逍遥自在。

烦恼少年走上前去询问:“你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解脱烦恼?嘻嘻!你学我吧,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牧童说。

烦恼少年试了试,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河边。岸上垂柳成荫,一位老翁坐在柳荫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

烦恼少年走上前去询问:“请问老伯,您能赐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老翁看了一眼面前忧郁的少年,慢声慢气地说:“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

烦恼少年试了试,还是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不久,他又遇到一位在路边石板上独自下棋的老大爷。烦恼少年上前请教解脱烦恼的方法。“你继续向前走吧,前面有一个庙,庙里有一个高僧,他一定会教给你要的方法。”老人一边说,一边独自下着棋。

到了前面的庙里,果然见一位老僧独坐其中。烦恼少年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僧说明来意。

老僧微笑着捻捻念珠,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找解脱烦恼的方法的?”“对对对!恳请师父不吝赐教,指点迷津。”烦恼少年说。

老僧笑着说道:“请回答我的提问。”“师父请讲。”“有什么捆住你了吗?”老僧问。“……没有。”烦恼少年先是愕然,而后回答。“既然没有东西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只要好好做自己应该做的、喜欢做的就行了。”老僧说完,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烦恼少年先是一愣,后恍然大悟:“是呀,又没有什么东西捆绑我,我又何须寻求解脱呢?我只要像大家一样做自己应该做的、喜欢的事就行了!”

这个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烦恼少年不再烦恼,他发现自己以往是无病呻吟,他再也不为所谓烦恼之事而忧虑了。“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不会留下遗憾呢?也许做到两条就够了。第一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条,想办法让自己快乐。”美国著名思想家汉德·泰莱的这两条准则,被许多美国人信奉为人生快乐的信条。

有个人做过十几种不同的工作,当过老师、开过餐馆、做过流水线工人、搞过装修、投资过房地产……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一次,他和一位老者聊起了自己的不幸之事。“你说,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命运?”那人问。“当然有。”老者答。“既然有,那奋斗还有什么用?我注定就是个不幸的人。”那人说。

老者笑而不答,他抓起这人的左手,先说了手上有生命线、幸福线之类的话,然后让这人举起左手并攥成拳头。

当这人拳头攥紧之后,老者问他:“那些命运线、幸福线在哪里?”

他机械地答道:“在我的手中啊。”“是啊,既然在你自己的手中,那你自己去改变命运吧。”

这人恍然大悟,原来改变命运仍在自己。此后,这个信念一直帮助他走到今天做了一个成功的人。

威廉·考伯说过:真正的人生来自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和目标的追求之中。人幸福不幸福全在是否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和人生目标奋斗。一个人,只有找到了热爱的事业和生活的目标,然后充满信念去追求,才能够活得很幸福。

世间有许多滋润心灵的美好事物,春风、细雨、皎洁的月光、灿烂的星辉、意志,还有梦想,只要你能用欣赏的眼光来感受,你就能体会到幸福感。不要老是想着压力和烦恼,不要总对自己的追求怨声载道!利与弊,成与败,都只是暂时的状态,明白了这一点,抱怨就会少一些,心态就会平静一些。

生活中,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没有别人幸运?”这些人的心永远很累,经常被一些绵绵如丝、密密似雨的忧愁和烦恼包裹着,不满也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给他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其实,人在生活中,需要坦荡洒脱和宠辱不惊的做人准则,需要时刻保持一颗敢舍会舍的心,这样才能乐观地面对一切,才能有豁达大度和从容不迫的心态,才能与幸福结缘。

在每个人的人生中,不可能总是“事事如意”、“心想事成”,而是时常与“事与愿违”、“只差了一点”相伴。因此,在经历磨难和坎坷际遇时,能真正做到不抱怨、不叹气的人不多。人要保持一颗淡定的心,而不抱怨、不委屈需要有经历成功、失败、得宠、受辱、幸福、痛苦的准备,因为这些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历程。人不要总是唉声叹气,世界上的事是公正的,更是慷慨的,越是唉声叹气越得不到上天的眷顾,相反,努力奋斗,机遇就会来叩门。

有个人刚买了一瓶好酒,拿在手里骑上自行车往回走。不料侧面来了一辆汽车,他急忙躲闪,酒瓶从手中掉了下去,摔了个粉碎。

这个人没有朝破碎的瓶子看一眼,也没有追赶着汽车理论,而是调转身子又去商店买了一瓶酒。商店老板不解地问他:“这么贵的酒打了,你还险些被车撞伤,你就这样忍了,你不生气吗?”

这个人微微一笑说:“有这个必要吗?你再怎么生气,酒不也还是摔碎了吗?即使我追上去评理,又能怎么样呢?与人口角争论,除了徒增烦恼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与其那样,还不如不生气再买一瓶,让自己少一些不愉快,为什么要让无可挽回的东西再给自己增添烦恼呢。自己化解了麻烦,再对比快乐的心情,打碎的酒可就不值一提了。”

这个人的想法包含了一种舍与得的智慧,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是不多的。这个人在不抱怨的同时马上做出了另一个决定——再买一瓶酒,以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态度对待人生,不是掌握了生活的真谛吗?

试想一下,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不可挽回的失败或者得失而烦恼?如果这些烦恼、得失能改变既定事实,抱怨也许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做法,然而,当这一切都于事无补时,与其生气、抱怨,或者多一些烦恼,不如马上将它们忘掉,想办法弥补损失,想办法解决问题。

几乎所有的人会在生活中遇到或大或小的“不幸”,然而真正不幸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该怎样做才能顺利的度过这些个人生活中遭遇的“不幸”。一些人不知道如何克服“不幸”,也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苦闷的心情立刻消失,他们以为不满和抱怨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偶尔的不满和抱怨以及悲观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不满和抱怨不停,悲观心情不改变,这终将影响一个人今后的生活和心态,不满和抱怨以及悲观会成为一种常态的心理。

因此,要克服不满和爱抱怨的消极心态,首先要认识到坎坷和困境是生活的常态,但它们不会永远存在。有些人把短暂的坎坷或一段时间的困境看作是永远挥之不去的怪物,这是在时间上把坎坷、困境无限延长,从而使自己束缚于消极的心态不能自拔。

人要认识到坎坷、困境不会永远长存,要学会迅速摆脱爱抱怨、有悲观心态的坏习惯。还有,人要认识到困难不是不能克服的。有些人把困难看得比天还大,这是在空间方面把困难无限扩大化,从而使自己笼罩在困难的阴影里看不到光明。其实,困境、困难都是不会长久存在的,远离抱怨,想办法去克服困难才是积极的做法。

德国人爱说的一句话是:“即使世界明天毁灭,我也要在今天种下我的葡萄树。”所以,我们要树立不抱怨的信念,要有不管境遇如何始终怀有乐观的心情。远离抱怨,让抱怨少一些,让幸福多一些,当然,如果你能一直追求不抱怨的人生,那你天天都会发现幸福的乐趣。

做好自己

人生有一个法则:做好自己,你就会感到幸福。所以,我们做好自己就行了,不用去管他人的褒贬。

中国有句俗话:“饥则食,渴则饮,困则眠。”可是当今社会有太多太多的人饥时不食,渴时不饮,困时不眠,永远在追求的路上。他们希望拥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尽管实际上拥有的已经够多了,却仍希望能得到更多,于是忘记了此时此刻的自己,忘记了自己原本纯真的一颗心。

以写《达到经济自由的9个步骤》一书而著名的奥曼,自己买得起劳力士手表和名牌服饰,开得起豪华跑车,也能够到私人小岛度假,却坦白承认她没有满足感,甚至有好友在旁她仍然感到寂寞。奥曼说:“我已经比我梦想的还要富裕,可是我还是感到莫名的悲伤、空虚和茫然。钱财居然不等于快乐!我真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才能给我带来快乐。”

像奥曼那样,为钱奋斗了大半辈子才悟出“有钱不一定快乐”的道理的人不在少数。一个人如果肯花时间静下心来读读普拉格的《快乐是严肃的题目》这本书,就会感悟出“活在此时此刻,拥有感恩之心是快乐的秘诀”。

诚然,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确实需要努力去奋斗,但是奋斗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因为赚了太多太多的钱,忘记了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张廷玉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宰相,所谓的百年康乾盛世,与他是密不可分的!他甚至被人称为“千古明相”。他有一首诗非常有名,流芳千古。

一次,张廷玉的家人为三尺宅基地与邻居发生争执,家人写信给张廷玉,希望他出面解决。张廷玉看见家书后,给家人写了一首诗。

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信后,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了解内情后更是十分感动,随即也后退三尺,两家不仅和好了,还为过往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地方便了邻里乡亲。

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很多事物有时会迫使我们被动地做些自己并不想做的事,“表演”一些自己并不喜欢“表演”的角色,过一种自己并不愿过的生活。那么,什么是想过的生活呢?

人生的首要目标是要想生活得幸福美好,因而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多做些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事,多伸出自己的双手,多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多造福社会才是有意义的。

西方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有一句话:“认识自我乃是哲学家探究的最高目标。”可见,人生最基本的首要任务就是认识自己。

有位僧人问缘观禅师:“怎样才是认识了自我?”缘观禅师答道:“寰中天子,塞外将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做如主宰世间的皇帝,又要做“君命有所不受”的边塞将军。也就是说,在任何环境下正确认识自我非常重要。

宋朝大禅师大慧禅师的门下,有个名叫道谦的和尚。有一回,道谦听说师父大慧禅师要差遣他出远门办件事。他自忖参禅20年,至今还没有入门,而这次外出约需半年之久,参禅这件大事肯定是要荒废的了,想到这里道谦心头顿时闷闷不乐起来。

另一位宗元和尚知道了道谦的苦恼,便安慰他说:“我陪你一起去吧,我将尽我的所能来帮助你。”

于是,他们一起上路了。餐风饮露,朝行夜宿,可宗元一直闭口不谈佛理禅悟的事。一天晚上,失望的道谦流着眼泪请求宗元帮他解决禅悟的奥秘。宗元却对他说:“我能帮你的事尽量帮你,但有些事是谁也无法帮助你的,这几件事必须你自己做。”

道谦问是哪几件事,宗元回答说:“当你肚饿或口渴的时候,我不能代替你填饱你的肚子,你必得自己吃,自己喝。还有除了你自己以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奇怪,就是这几句浅显道理,却猛地打开了道谦的心扉,他醒悟过来了。

这时候,宗元告诉道谦,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再陪他走下去,已没有什么意义了。于是,他们第二天分道扬镳,道谦自信地踏上了行程。

半年以后,道谦办事完毕,回到寺庙复命,在半山亭遇见了师父大慧禅师,大慧欣喜地对僧徒们说:“这个人(道谦)连骨头都换了。”

想当初,道谦处处依赖师父,患得患失,以为离开了师父就不能参禅了,结果迟迟难以开悟。后来在宗元的启发下,发现了“自我”,认识到一个人从根本上来说靠的是“自悟自证”,这时候,他才开始走上了“悟禅之道”。所以说,一个人一旦真正认识了自我,他的潜能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他的气质、精神面貌就会焕然一新,也就是脱胎换骨了。

做好自己,让生活美好、生活幸福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就在自己手中。一个人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尤其忌盲目自大自尊,忌骄傲无知,忌一味自暴自弃,忌消极悲观。

学会认识自己、欣赏自己非常重要。一个人喜欢自己是孤芳自赏,是唯我独尊,是自我陶醉,是盲目自大,是故步自封,这种说法不对。真正的喜欢自己需要拥有健康的辨识心理,正确对待自己的是与非,在面对挫折时不气馁,在诱惑面前要有底线,既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也不为一时的挫折而否定自我,要做命运的主人。

李叔同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断句》,诗中有这样一句,“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总如草上霜”,他把功名富贵比喻成草上之霜。草上之霜是什么样的?洁白如玉,然而,草上之霜毕竟不能久长,转眼之间即化而为水。

很多人认为幸福就得有钱财。是的,有钱财可以买到“婚姻”,却买不到爱情;可以买到“药物”,却买不到健康;可以买到“美食”,却买不到食欲;可以买到“床位”,却买不到睡眠;可以买到“珠宝”,却买不到美丽;可以买到“书籍”,却买不到智慧;可以买到“伙伴”,却买不到朋友;可以买到“服从”,却买不到忠诚;可以买到“财富”,却买不到幸福。所以,有钱财并不能完全代表幸福,但是没有钱财也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是人类社会交换商品的一种货币,可以使人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幸福到底是什么,是要人辩证来看待的,而这一切,离不开正确认识自己。

从前有两个兄弟,他们自幼失去父母,兄弟俩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他们俩起早贪黑,以打柴为生,生活十分辛苦。但他们从来都不抱怨,而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生活中,哥哥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哥哥。二人生活虽然艰苦,但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观世音菩萨得知他们二人的情况,决心去帮他们一把。一天清早,兄弟俩还未起床,菩萨便来到了他们的梦中,对兄弟俩说:“在远方有一座太阳山,山上堆满了黄灿灿的金子,你们可以前去拾取。不过一路上有很多艰难险阻,你们可要小心!另外,太阳山温度很高,你们只能在太阳未出来之前拾取黄金,否则等到太阳出来了,你们就会被烧死。”菩萨说完就不见了。

兄弟二人从睡梦中醒来,心中很是兴奋。他们商量了一下,便启程赶往太阳山。一路上,有时遇到毒蛇猛兽,有时遇到狼虫虎豹,有时狂风大作,有时电闪雷鸣,但兄弟俩都能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来到了太阳山。这时太阳还没有出来,“啊!漫山遍野的黄金,晃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了。”弟弟一脸的兴奋,显然没有了长途跋涉的困顿与疲惫。哥哥看到后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哥哥从山上捡了一块大金子装在了口袋里,不再捡了。弟弟捡了一块又一块,就是不肯罢手,不一会儿整个袋子都装满了,还是不肯住手。太阳快出来了,哥哥想起了菩萨的话,说:“太阳快出来了,赶快回去吧!”弟弟却说:“我好不容易见到这么多金子,你就让我一次捡个够吧!”说完他又忘我地捡了起来。哥哥只好自己下山了。

太阳出来了,太阳山的温度也在渐渐地升高。弟弟看到了太阳,急忙背着金子往回走,可是金子实在太重了,他的步履有些蹒跚,太阳越升越高,弟弟终于倒了下去,再也没有站起来。哥哥回到家之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