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财经版2014注会应试指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15:01:35

点击下载

作者:王生根等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财经版2014注会应试指导)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财经版2014注会应试指导)试读:

前言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实行计算机化考试(简称“机考”)。在机考方式下,考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机考试题采用题库随机抽题的方式,对教材知识点的覆盖更加全面。

为帮助广大考生全面理解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规定的内容,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顺利通过考试,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www.esnai.net)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强强联合,组织常年从事注册会计师考前辅导的名师、专家编写了“财经版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用书”。该辅导用书包括“财经版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应试指导”和“财经版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各有7本,包括了专业阶段考试科目,即《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以及综合阶段考试的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两个阶段。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六科。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综合阶段考试分为综合测试(一)和综合测试(二)。综合测试(一)以鉴证业务为重点,内容涉及会计、审计和税法等专业领域;综合测试(二)以管理咨询和业务分析为重点,内容涉及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和经济法等专业领域;测试题目的综合性非常强,对考生的要求较高,所以总体难度也较大。“财经版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应试指导”之《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以考生掌握专业阶段各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紧扣2014年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涉及的六科目重要知识点进行精炼精讲,帮助考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相关技能对职业环境中的实务案例进行信息的筛选、甄别和判断,识别业务问题的性质、影响和要求等,运用所掌握的信息、知识进行深入的业务和财务分析及处理,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或解决方案,并清晰地进行表达阐述。本书在内容结构上按考试大纲的要求分为三个部分:名师导读、各科目知识点精讲和职业能力综合测试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名师导读”:为考生总览考试的整体要求,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部分“各科目知识点精讲”:按照考试大纲结构,分科目和专题系统地进行历年考试情况分析、重难点讲解,且每个专题都配有典型案例题,帮助学员掌握知识点的实际运用。

第三部分“职业能力综合测试模拟试卷”:按照考试要求,综合各科目知识点提供一套职业能力综合测试模拟试卷,帮助考生理清考试的命题思路,学会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点和相关技能解决职业环境中的实务问题。“财经版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之《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共包括8套试卷,每套试卷全真模拟职业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由试卷一和试卷二组成。

考生在学习“应试指导”的基础上,结合“模拟试卷”进行考前演练,只需“一本应试指导、一本模拟试卷”,即可实现轻松学习,顺利过关!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顺利通过2014年注册会计师职业综合能力测试!第一部分名师导读

自2010年度起,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考试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了4次,从这4次综合阶段考试情况来看,测试的内容越来越多,实务性越来越强,尤其是英语的分值逐年增加,到2014年已经增加到22分(中文题只有78分)。为使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职业能力综合测试,我们将首先分析一下考试大纲的变化,其次在厘清各科目关系的基础上,就如何应对机考学习这门课程提几点建议,希望大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大纲的变化

根据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关于印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专业阶段考试(2014年度)》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综合阶段考试(2014年度)》的通知(财考[2014]5号)我们可以看出,综合测试大纲变化有:

1.综合阶段考试大纲,主要是呼应专业阶段各科目内容的变化进行了修订,并细化了大纲的内容。为保持考试的延续性,同时体现新的经济环境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中注协在2013年度专业阶段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以及考生和专家的意见,对专业阶段各科目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其中,对审计、税法科目考试大纲进行了较多修订,对会计科目考试大纲的个别内容和能力等级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职业道德部分移至审计中,财务成本管理部分进行了拆分和重组。

2.在综合阶段考试大纲附录中提供了职业能力综合测试涉及的主要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同时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英文题分值为22分,其中,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英文题分值为10分,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英文题分值为12分。二、应对考试(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一指导

在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中,我们认为,会计、审计与税法之间的关系是:“会计是基础,税法是前提,审计是核心”。具体地说:

1.会计是基础,在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中难度较大。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需要较深的会计基础知识,所以基础不牢的考生最好首先看看专业阶段会计教材,要重点看2014年教材涉及修改和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主要包括:CAS2长期股权投资、CAS33合并财务报表、CAS9职工薪酬、CAS30财务报表列报、CAS40合营安排、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等。准备必要的知识基础,具体要求如下:(1)注重会计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从历年试题来看,涉及会计部分的提问往往东一句、西一句,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其组题的特色就是无规律式的多项会计知识的穿插组合。其综合性、系统性已经发挥到“此时无招胜有招”状态。(2)注重题目设计特性。综合一主要以主观题的已知条件、判断题的提问风格为主。近年会计题目的设计出发点是职业判断,在提供资料时,长篇大论,而在发问环节则是惜字如金,以判断尺度及方向为评分标准,偶有少量计算。(3)注重会计知识的广泛而非深度。单就会计题目的难度来讲,只相当于专业阶段的多项选择题。题目的设计思路是求博而非专,只管铺开来问,不刻意追求题目的深奥艰涩。

2.税法是前提,在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中意义较大。

税法的处理原则虽然和会计趋同了很多,但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处理原则——实际发生原则,直接导致了和会计的差异,从而引起了递延所得税的发生。掌握好递延所得税就能把会计一半左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重要性不容小觑。特别要重点掌握新政策的命题点:如2013年8月起全国范围内的营改增。税法在综合阶段的考核中,一般会结合审计、会计出题。在综合阶段,对于税法的考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计算,而更多的是考核对某个案例的各种涉税行为处理进行判断。这就要求考生要完全掌握涉税知识点。其实税法考试一直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首先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完全掌握,即要将大纲所列内容完全吃透,但也不能完全局限于大纲要求;其次要能够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点。

考试当中,往往是某一税种一般税务处理与特殊税务或者是税收优惠相互混淆,让考生进行判断。且考试的综合性也很强,往往同一项业务要涉及多个税种,比如房产买卖,会涉及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等。在此阶段,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仍然是考核当中最重要的两个税种。案例一般是以企业举例,所以个人所得税相对来说不是考生关注的重点,如果考核则会考核一些与企业相关的知识点,比如股票期权、企业高管认购股票、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一次性退职费、企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企业向个人支付不竞争款项等。纳税筹划部分一般不作为考核重点,但考生需掌握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

3.审计是核心,在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中关系重大

审计在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审计本身是难度比较大的科目,需要在较好的会计基础和税法前提下进行审计测试工作。我们认为,应对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应以“道德+知识+技能+经验”的审计视野入手,也就是归纳为“道德为先、知识为本、技能为重和经验为贵”:(1)“道德为先”。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在国际环境下运用英语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更可能测试考生是否掌握2014年2月13日中注协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问题解答(征求意见稿)》中涉及的30个主要问题。此外,在实务经验方面要求能够识别职业道德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评估事项的可能影响,作出恰当的决策并提出处理建议。(2)“知识为本”。主要测试考生在掌握专业阶段会计、税法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经验积累,能够综合运用会计、税法知识和相关技能对职业环境中的实务案例进行信息的筛选、甄别和判断,识别业务问题的性质、影响和要求等,运用所掌握的信息、知识进行深入的业务和财务分析及处理,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或解决方案,并能进行清晰的表达阐述。(3)“技能为重”。除了测试考生掌握专业阶段会计、税法知识和基本技能,大纲还规定需要考察考生与认知、分析和评价相关的能力、与书面沟通和表达相关的能力两大能力;同时在“与沟通和表达相关的能力”要求中,今年重新表述为“在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表达流畅”。表述上似无实质变化,但从具体表述上可以看出,综合阶段考试将更加注重对“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关于测试内容的表述更为具体明确,这说明综合阶段考试在历经4年考试后已经走向成熟,同时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综合素质,配合选拔和培养行业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工作的要求,更加重视英语表达能力。(4)“经验为贵”。今年专门提出了对会计、审计、税务实务经验的要求。考生参加综合阶段考试,应当在参加专业阶段考试过程中积累会计、审计、税务实务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加强会计、审计、税务实务经验的积累。建议考生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积累实务经验:

①保持职业敏感性和经营意识——能够发现或意识到企业内部、外部的问题和压力的变化,并能评估企业的绩效,有效识别和应对风险。

②应用技术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会计、审计、税务专业知识和技能。

③解决职业道德问题——能够识别职业道德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评估事项的可能影响,作出恰当的决策并提出处理建议。

④运用职业判断——能够提出恰当、有效的并符合组织战略目标的专业处理建议。

⑤具有良好沟通能力——能够通过恰当的表达,使提出的处理建议和解决方案有效地影响利益相关者。(二)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二指导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二以咨询业务为核心,涉及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和经济法的相关内容。虽然参加综合测试的考生已经通过了专业阶段的各门考试,但是距离通过专业阶段考试已有一段时间,在进行综合阶段复习时,考生应当根据自身对于考试内容掌握的程度按照综合考试大纲上对应的教材内容逐一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复习。在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中,以公司战略的大型案例为引入,考查涉及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和经济法的相关内容,一共13个问题左右,最后3个问题需以英文作答(以中文作答不得分)。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二注重知识点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强调考查理解更广泛的实体的经济活动,凭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需要考生理解所要解决问题和资料的相关性,选择恰当的分析工具、依据要求、现状和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信息的质量、分析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并根据轻重缓急作出恰当判断。

从历年试题来看,考查保持职业敏感性和经营意识——能够发现或意识到企业内部、外部的问题和压力的变化(SWOT分析每年必考),并能评估企业的绩效(财务管理的业绩评价),有效识别和应对风险(列举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的十种风险)、应用技术知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的波士顿矩阵),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财务成本管理中的企业价值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的并购)、运用职业判断,能够提出恰当、有效的并符合组织战略目标的专业处理建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经济法中涉及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创业板上市的条件和可转债的发行条件等)和具有良好沟通能力,能够通过恰当的表达,根据事件、影响、假设以及分析所形成的信息得出结论,提出建议使提出的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案有效地影响利益相关者(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的写出相关报告和指出内部审计报告的错误甚至以英文表达报告的内容)。三、学习方法(一)对照大纲,明确知识面的范围

建议大家对照大纲的知识点结合专业阶段各科目教材进行全面、重点复习。(二)以本教材为复习资料,通过专题式的知识总结完成各科目知识点的串联

本教材完全按照中注协考试大纲编写,以专题式结构将各学科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精炼概括,考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可以快速重温各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并形成学科间的知识点串联。(三)结合本教材配套的综合阶段模拟试卷进行巩固练习,了解综合阶段考试的出题规律,掌握各学科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并能有效解决实务问题

综合阶段是对考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测试,即要测试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职业环境下实务问题的能力。本教材配套的综合阶段模拟试卷按照综合阶段的考试要求,进行跨学科综合案例题目设计,为考生全真模拟实际考试的题目情景,帮助考生提升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点解决复杂实务问题的职业能力,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四)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熟练掌握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英语专业术语

综合阶段考试对于考生的英语水平测试要求也不断提高,第一次综合测试英语为9分,之后增加到18分到22分,这意味着参加综合测试的考生不能轻易放弃英语的学习,这既是考试的要求,更是国家对于注册会计师拥有国际视野的更高要求。

最后,祝愿广大考生马到成功,顺利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第二部分各科目知识点精讲Section 1会计 ACCOUNTING专题一 常规非现金资产基础知识储备专题内容概述

本专题解析了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渠道及各种方式的会计处理原则;对常规非现金资产的后续计量,本专题以对比的方式解析了存货的发出计价方式及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和折旧、无形资产后续摊销及后续支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最后对常规非现金资产的期末减值及处置的会计处理作了对比解析。近年考情分析

本章作为基础知识环节主要提供基础知识储备,较少专门测试此内容。2012年测试的是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2013年测试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时间和开始计提折旧的时间界定。重点难点精讲一、常规非现金资产入账环节核算(一)购入方式

1.存货(1)非商业企业。

购入存货的入账成本=买价+相关税费+运费(内扣7%形成进项税额)、装卸费、保险费

注:仓储费(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费)是计入当期损益的。(2)商业企业进货费用的三种处理。

①与非商业企业相同:进货费用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②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分别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留存部分的进货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③金额较小的,也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2.固定资产(1)入账成本=买价+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增值税(如果是购入生产用动产设备发生的增值税则允许抵扣)+专业人员服务费(2)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3)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三年以上)时,应当以折现值入账。

3.无形资产(1)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2)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本质上与固定资产的延期付款处理原则相同。(3)下列费用不构成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

①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

②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之后发生的费用。

4.投资性房地产

参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二)投资者投入方式

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三)债务重组方式

按债务重组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原则

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存货或换出生产用动产设备匹配的销项税额+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存货或生产用动产设备对应的进项税额

2.账面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原则

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匹配的销项税额+换出资产的价内税+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存货或生产用动产设备对应的进项税额)(五)盘盈方式

只有存货和固定资产涉及此渠道,均以重置成本作为其入账口径。(六)企业合并方式

1.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按被合并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为取得时的初始成本;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合并方在合并日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当按照被合并方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基础。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取得的资产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包括:(1)被购买企业原已确认的资产;(2)被购买企业原未确认的无形资产,但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购买方就应在购买日将其独立于商誉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七)其他方式

1.存货(1)委托加工方式。

委托加工物资的入账成本=委托加工的材料+加工费+运费+装卸费+消费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如果收回后直接出售的,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如果收回后再加工应税消费品而后再出售的,则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不列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2)自行生产的存货。

入账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备注: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2.固定资产(1)自行建造方式。

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工程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间接费用)。

①出包方式下的会计核算。

入账价值=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安装设备支出+分摊的待摊支出

在出包工程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生一些共同的支出,如研究费用、监理费用等。在账务处理时应通过下列公式分配计入相应的工程项目中。

待摊支出分配率=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100%

某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某工程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和在安装设备支出合计×待摊支出分配率

②自营方式下的会计核算。

a.购入工程物资时只有在购入动产类生产线所用工程物资时才允许增值税抵扣。

b.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原材料时,如果该工程属于动产类生产线则无须进项税额转出。

c.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时,如果是动产性质的生产用固定资产工程领用本企业产品不作视同销售处理。

d.试车净支出发生时应列入工程成本。企业的在建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负荷联合试车而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其实际销售收入或预计售价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e.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的净损失在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计入工程成本;工程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营业外支出;如为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毁损,或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的,应将其净损失列入营业外支出。

f.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实际成本等,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提取折旧,待竣工决算后再作调整,对以前的折旧不再追溯调整。(2)固定资产弃置费的会计处理原则。

固定资产的弃置费应折现后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3)高危行业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的会计处理。

①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列入生产成本;

②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

③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而且领用时一次提足折旧,冲减专项储备。

④“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3.无形资产(1)通过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名义金额计量。(2)土地使用权的处理。

企业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加上相关税费认定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如果此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厂房则与建筑物分开核算。

下列情况下土地使用权必须与房产合并反映:

①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开发对外出售的房产,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应并入房产的成本;

②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如果能够合理地分割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则分开核算,否则,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核算。(3)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处理。

①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a.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b.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c.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d.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e.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经典例题1】甲公司是一家工业企业,2011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4月1日,甲公司委托乙公司代为加工材料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原材料成本为38.263万元,支付的加工费为1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5%,该材料加工完成后直接对外出售。根据税法规定,由乙公司代收代缴消费税,因市场上无此商品的市场价可供参照,税法规定可按照组成计税价格来计算应缴消费税。(2)甲公司2011年1月1日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总价款为1000万元,分三次付款,2011年末支付300万元,2012年末支付400万元,2013年末支付300万元,市场利率为10%,税法规定,分期结款的购销方式下,在约定结款点,按约定结款额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该生产线的安装期为1年,2011年末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生产线安装过程中领用本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实际成本为80万元,计税价格为90万元;另支付其他安装费用10万元。(3)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1月10日,为建造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一批,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1月20日,建造生产线领用工程物资180万元;6月30日,建造生产线的工程人员职工薪酬合计为115万元;6月30日,工程建设期间辅助生产车间为建造生产线提供的劳务支出合计为35万元;6月30日,工程完工后对工程物资进行清查,发现工程物资减少2万元,经调查属保管员过失造成,根据企业管理规定,保管员应赔偿0.5万元。剩余工程物资转用于甲公司正在建造的一栋职工宿舍。6月30日,生产线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4)5月1日,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换入乙公司一幢房产,该批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200万元,已提跌价准备80万元,公允价值为25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5%。乙公司房产的原价为400万元,已提折旧160万元,公允价值为230万元,适用营业税税率为5%,该交易使得甲、乙双方未来现金流量与交易前产生明显不同,而且甲、乙双方均保持换入资产的原使用状态。经双方协议,由甲公司收取乙公司补价40万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完成如下问题解答:(1)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2)根据资料(2),计算生产线完工后的入账价值;(3)根据资料(2),认定该业务对2011年末资产负债表上“长期应付款”的影响额;(4)根据资料(3),计算甲公司生产线的入账成本;(5)根据资料(3),编制6月30日工程物资损失时的会计分录;(6)根据资料(4),计算甲公司换入房产及乙公司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7)根据资料(4),计算甲、乙公司就此业务分别认定损益。【答案及解析】(1)①甲公司应缴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38.263+10)÷(1-15%)=56.78(万元);

②乙公司代收代缴的消费税=56.78×15%=8.517(万元);

③甲公司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入账成本=38.263+10+8.517=56.78(万元)。1(2)①该生产线未来付款额的折现额=300÷(1+10%)+40023÷(1+10%)+300÷(1+10%)=828.7(万元);

②因赊购生产线产生的负债于工程期内派生的利息额=828.7×10%=82.87(万元);

③生产线完工后的入账价值=828.7+82.87+80+10=1001.57(万元)。(3)2011年末的长期应付款的现值=828.7×(1+10%)-300=611.57(万元)。(4)甲公司生产线的入账成本=180+115+35=330(万元)。(5)因企业自身保管不善的原因造成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其对应的进项税额应列入损失,分录如下:(6)①甲公司换入房产的入账成本=250+250×17%-40=252.5(万元);

②乙公司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成本=230+40-250×17%=227.5(万元)。(7)①甲公司换出库存商品的损益=250-(200-80)-250×5%=117.5(万元);

②乙公司换出房产的损益=230-(400-160)-230×5%=-21.5(万元)。二、常规非现金资产后续计量环节核算(一)存货

1.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

2.存货发出的会计处理续表(二)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范围(1)不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③改扩建期间的固定资产;

④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2)折旧计提范围的认定中易出错的项目:

①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而且折旧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②因大修理而停工的固定资产需要提取折旧,但折旧费用按正常的方式处理,即不一定就是“管理费用”;

③替换设备要提折旧。(3)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2.折旧的会计分录

3.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4.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1)资本化支出。

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企业一般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固定资产原价。因已转入在建工程,因此停止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有确凿证据表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在定期大修理间隔期间,照提折旧。(2)费用化支出。

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设置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对于处于修理、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果其修理、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也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三)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1)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规定的期限。(2)如果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短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规定的期限的,则应当按预计使用期限确认其使用寿命。(3)如果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能够在到期时延续,而且此延续不需付出重大成本时,续约期应作为使用寿命的一部分。(4)没有明确的合同或法定期限的,应合理推定。当合理推定无法实现时,应界定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可以不摊销。

2.无形资产摊销额的计算(1)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摊销。(2)无形资产残值的界定:

①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则其出价款即为残值;

②合理推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终了时的交易价。

3.无形资产的摊销分录

4.无形资产摊销期和摊销方法需定期复核,如果发生调整应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四)投资性房地产

1.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2.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列支于其他业务成本;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4.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以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5.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原理等同,只是费用化支出列支于其他业务成本。三、常规非现金资产的期末计价(一)存货

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确认(1)成本:账面成本(账面余额)。(2)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①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确认。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预计销售费用-预计销售税金

可变现净值中预计售价的确认:

a.有合同约定的存货,以商品的合同价格为预计售价。

b.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按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

②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用于生产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终端完工品的预计售价-终端品的预计销售税金-终端品的预计销售费用-预计追加成本

2.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方法(1)单项比较法前提下,直接对应结转。(2)分类比较法前提下,加权计算后结转。

具体计算如下:

当期应结转的跌价准备=(期初总的跌价准备额÷期初总的存货账面余额)×当期转出存货的账面余额(3)结转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①如果是销售出去的,应随同存货一并结转,分录如下:

②如果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方式下结转存货,其对应的跌价准备应同时结转,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具体处理见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专题讲解。(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成本模式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减值与折旧或摊销的关系

1.期末可收回价值认定。

应选择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处置净额和未来流量折现额的较高口径作为可收回价值。

2.减值后应当作一个全新资产重新确定其折旧期限、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3.减值后除非处置不得恢复。四、常规非现金资产的处置核算(一)固定资产

1.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是指在当前状况下仅根据出售同类固定资产的惯例就可以直接出售且极可能出售的固定资产,如已经与买主签订了不可撤销的销售协议等。企业对于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调整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使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能够反映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但不得超过符合持有待售条件时该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原账面价值高于预计净残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从划归为持有待售之日起停止计提折旧。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企业可将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与其他固定资产一起合并列示在“固定资产”项目中,但需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名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处置费用和预计处置时间等。

2.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的会计处理(1)结转固定资产处置时的账面价值:(2)清理费的支付:(3)计算不动产转让时应交纳的营业税:(4)认定固定资产处置收入:(5)核定固定资产转让损益:

盈余时:

亏损时:(二)无形资产的出租和出售

1.出售无形资产

2.出租无形资产

①取得租金收入时:

②发生相关支出时(比如:摊销无形资产价值):

3.无形资产报废(三)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与处置

1.转换时入账口径的选择(1)在成本模式下,房地产转换后的入账价值,以其转换前的账面价值确定。

会计分录为:

①由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时:

②由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时:(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的账面价值,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与投资性房地产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分录为:(3)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如果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应当将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应当将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会计分录为:

2.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1)成本模式下: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时,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将实际收到的处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计入其他业务成本)。(2)公允价值模式下:

一般分录如下:

①按实际收到的款项:

②按当时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

③将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或反之。

④将转换时原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经典例题2】天朋公司是一家电器生产企业,2011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2011年12月31日库存配件100套,每套配件的账面成本为15万元,市场价格为10万元。该批配件可加工为50件A产品,将配件加工成单位A产品尚需投入17万元。A产品2011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45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1.2万元。该配件此前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2)2010年12月31日对某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时,发现存在减值迹象。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0万元,累计折旧为50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