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辆科技知识(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01:36:59

点击下载

作者:冯文远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装甲车辆科技知识(下)

装甲车辆科技知识(下)试读:

前言

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具有“陆战之王”的美称,通常装有一门火炮和多门自动武器,有的带有穿甲弹,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极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和突击能力,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战车则是用于陆上战斗的车辆,与坦克配合并支持坦克作战,还执行作战指挥、后勤支援、物资运输等军事任务,具有广泛军事用途。战车与坦克一样同属于装甲车辆大家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步兵战车的作战性能越来越先进。揭开现代坦克与战车的神秘面纱,让你感到极强的震撼性。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因此,要普及广大读者的科学知识,首先应从武器科技知识着手,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最新科技知识和深入的军事爱好,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与和平意识,能储备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批高新技术用于军事领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看,传统的战争方式已经过时了,但是,人民战争的观念不能丢。在新的形势下,人民战争仍然具有存在的意义,如信息战、网络战等一些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民群众中的技术群体会大有作为的,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并投入到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列中来。

坦克与战车是基础的武器种类,我们学习坦克与战车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学得武器的有关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基础军事素质,也可以增强我们基本的军事科学知识。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丛书,包括《坦克基础科技知识》、《现代坦克科技知识》、《主战坦克科技知识》、《特种坦克科技知识》、《各国坦克科技知识》、《现代军车科技知识》、《步兵战车科技知识》、《扫雷战车科技知识》、《装甲车辆科技知识》、《特种车辆科技知识》共10册,每册全面介绍了相应坦克与战车种类的研制、发展、型号、性能、用途等情况,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科普性和前沿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现代坦克与战车科学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芬兰轮式模块化装甲车

发展历程

芬兰研制模块化装甲车的工作始于1993年,1996年交由帕特里亚车辆公司负责。

2000年,帕特里亚车辆公司制造出了模块化装甲车的论证/模型车,并参加了欧洲萨托利防务展。第一辆样车于2001年制造完成。此后,帕特里亚公司又制造了3辆演示车,并将其中的两辆送交芬兰国防军进行试验。

与同时代其它轮式装甲车辆研制工作拖沓的进度相比,模块化装甲车的研制和投产速度是惊人的。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主要得益于广泛采用了基于先进计算机程序的虚拟模型研究,它在样车制造出来之前,解决了诸多设计方面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反复修改,加快了研制进度。

模块化装甲车研制成功后,受到了欧洲国家的广泛关注。首辆原型车参加了波兰陆军装甲输送车项目的竞争并中标;2002年波兰国防部决定购买模块化装甲车,次年签署了采购690辆模块化装甲车的协议。尔后,帕特里亚公司开始为波兰陆军制造首批模块化装甲车,其中大部分车辆在波兰军用机械厂完成总装。2003年,帕特里亚又接到来自芬兰国防军的订单,要求为其“阿莫斯”迫击炮系统制造24辆模块化装甲平台,并签署了一份制造约100辆模块化装甲车的合同意向书。首辆“阿莫斯”平台已经于2004年晚些时候制造完毕。除了来自芬兰国防军和波兰陆军的订单外,帕特里亚公司还参加了在比利时、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葡萄牙和南非的轮式装甲车计划的投标。

模块化装甲车的基本型是装甲人员输送车,其总体布局已经成为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标准布置,即发动机舱位于车体前部,驾驶舱位于发动机舱旁边,后部为载员舱。然而,模块化装甲车除了广泛采用民用成熟部件以降低制造成本外,还融入了多种新颖或特殊的技术。

模块化装甲车的发动机为斯堪尼亚卡车公司的DC12军用型柴油发动机,直列6缸水冷发动机,排量为11.7升。这种配备了涡轮增压和充气冷却系统的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到360千瓦。模块化装甲车具有31度的爬坡能力和17度的爬侧坡能力。

传动装置采用了ZF7HP902电子自动变速器,具有7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冷却系统由艾米台克螺旋桨公司研制,并配备了两个宽工作范围混流风扇。冷却系统通过一个辅助支架与发动机和变速器安装在一起,这一设计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在1小时内完成整体吊装。

全部车轮均安装了液压盘式刹车装置,4个前轮均配备两个测径器,4个后车轮均配备一个测径器,该车还可选装ABS防抱死系统。8个车轮均采用相同的双叉杆独立定位,正常情况下只有4个前轮能够转向。

一旦遇到特殊需要,4个后轮可在解锁后实现全轮转向。为了能够使车轮具有更大的通用性,在驱动非转向后轮和前轮的半轴上安装了常速接头,而非万向节,尽管这种常速接头较为昂贵,但却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等优点。

车轮悬挂系统采用的是霍斯曼防务系统公司制造的液压杆。这种悬挂系统除了具有液气悬挂动作均匀、连续的优点外,还比传统的由金属和液压减振器组成的综合悬挂系统所占用的空间小,并提高了模块化装甲车部件的通用性。该悬挂系统还可选装压力控制系统以改变模块化装甲车的距地高度,有助于该车的空运。

模块化装甲车的轮胎可采用带有特殊胎面花纹,能够满足北欧气候条件下路面要求的14.00R20轮胎,或相同尺寸的“米歇林”XZL轮胎。不论安装哪种轮胎都将装备哈钦森VFI泄气保用内胎。轮毂可内置与中央轮胎充气系统相连接的连接器,芬兰和波兰定购车辆上都安装了该系统。辅助支架设计

模块化装甲车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带有独立悬挂系统的装甲车,其独立悬挂系统和动力传动装置不是直接安装在车体上,而是安装在了辅助支架上。这种设计使得车体结构简单化,且辅助支架不仅能够防止动力传动装置的机械损伤还能使维修更加简便。

车体采用瑞典钢铁公司高硬度钢装甲板焊接而成,能够抵御7.62毫米北约标准弹药。在车体内通常还可安装附加板,附加板与基本车体结构之间形成一个夹层。

这种附加板不仅可以采用铝制的装饰板,还可以使用高硬度钢装甲从而进一步提高车体的防护水平。其夹层也可用来安装其它形式的装甲。

然而无论模块化装甲车安装了何种装甲,从外观上是无法看出的,因此敌人也并不知道他所面对的是采用了何种防护的模块化装甲车。

模块化装甲车夹层所采用的装甲种类没有公开过,但是IBD公司的产品宣传中曾提到模块化装甲车使用了AMAP装甲,这是一种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陶瓷复合装甲的替代品。

但无论使用何种装甲,模块化装甲车的正面防护都能够抵御3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另外,为了降低空心装药弹对车辆的损伤,模块化装甲车可以安装防崩落衬层———复合面板,这种面板采用S2玻璃纤维材料或超低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

模块化装甲车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了地雷对车辆的威胁,从而使得该车能够抵御8千克地雷在任何一个车轮下爆炸所产生的冲击,而车底部只能抵御3千克地雷冲击,这一点研制方正在进行改进以使车底也能承受8千克地雷的冲击。

为了将地雷爆炸对车内乘/载员的冲击降到最低,车体底板采用了双层结构,两层底板之间留有相当大的空隙从而能够用来安装吸能材料。

同时,研制方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地雷爆炸对车辆产生的影响,专门将车体两侧下半部和车侧底部通常采用钢板焊接方式相连改为整块钢板,从而保留了装甲钢原有的钢性并消除了脆弱的焊接点。

模块化装甲车的载员舱座椅没有直接固定在地板上而是安装在车体内侧甲板上,这样的设计是从实战考虑的。因为固定在地板上的座椅往往会在地雷爆炸时充当导体,将冲击力传给坐在上面的士兵,导致人员伤害。

模块化装甲输送车载员舱内安装了11个座椅,其中载员指挥官座椅安装在了较为宽敞的连接驾驶舱和载员舱的通道内,这样设计便于两个舱之间的联络。

整车只有驾驶椅被直接安装在地板上,它通过一个支架与油门、制动踏板以及方向盘相连接,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在开舱/闭舱或驾驶升降座椅时能使座椅与踏板和方向盘始终保持在相同位置,便于驾驶员的操作。

闭舱驾驶时,驾驶员可以通过一个安装在后部铰接式舱盖上的超广角(150度)潜望镜进行观察。而在开舱驾驶时,驾驶员也不会像驾驶其它车辆那样必须把身体暴露在车外,特别是在易受威胁的环境下。

因为模块化装甲车为驾驶员配备了侧面铰接可折叠的风挡玻璃防护盖,不使用时可巧妙地收进车体前斜面上的装甲盖板内。

模块化装甲车的尾部还为驾驶员安装了小型后视摄像机,位于车尾载员舱舱门(侧面铰接舱门)的上方。摄像机可帮助驾驶员观察车后部的情况。

车体侧面也各安装了一部小型摄像机并与载员舱内的监视器相连接,便于载员在车内观察车辆周围的情况。空运能力

无载员和载荷时,模块化装甲车输送车的重量为16吨。该车完全可用C-130运输机空运。而实际上,模块化装甲车已经用C-130运输机空运过两次了,一次是到捷克共和国,另一次是到英国。

除了具备C-130空运能力外,重量不超过22吨的模块化装甲车还具备水上行驶能力。安装了双人炮塔的车型正在进行论证试验。

如果需要,该车还能在车尾部安装液压驱动喷水推进器,如为波兰陆军制造的车型就安装了该推进器,其水上行驶速度可达到10千米/小时。除了推进器外,两栖型模块化装甲车的车首还装有防浪板。

在地面上使用时,模块化装甲车的战斗全重为26吨。这意味着该车有10吨的载荷,当作为运输车使用时,其可用内部空间为13立方米。

模块化装甲输送车可选装3种武器。一种是帕特里亚公司自行研制的PML127顶置武器站,配备12.7毫米机枪。第二种是康斯伯格公司的“防御者”遥控武器站,配备了12.7毫米机枪。

第三种是奥托·梅莱拉公司的HITROLE遥控炮塔,该炮塔不仅可以安装12.7毫米机枪,还可替换为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

QL550轻型轮式装甲车

QL550装甲车外形尺寸确定为长5.2米、宽2.25米、高1.86米,比6x6装甲车外形尺寸大幅度减小。在部件选型上,选用了国产的六缸增压水冷发动机,重量比6x6装甲车降低约600千克。变速器也降低230千克,重新研制的轻型驱动桥及轮边减速器,每套重量比6x6装甲车降低许多。

由于车辆外形尺寸减小和主要部件的轻型化,QL550装甲车战斗全重控制在7吨以下。其公路最大速度大于120千米/小时,比6x6装甲车提高了35千米/小时,公路行驶平均油耗也比6x6装甲车有所降低。

QL550装甲车转向半径为7米,比6x6装甲车小2.5米,充分体现了"轻、快、灵"的特点。

通过试验实测表明,QL550装甲车外形尺寸和重量可以满足飞机空运和空降的要求,快速性、机动性比6x6装甲车有了大幅提高,越野能力和防护能力与6x6装甲车相当,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方面也更具有优势,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宽的选择空间。

中国QL550装甲车采用了装甲钢全封闭车体,大量采用薄壁框架结构,受力部位采取局部加强措施,保证各焊缝、孔洞密封,使车体具有足够的刚强度和防护能力。

其正面、侧面可以防7.62毫米穿甲弹的袭击。后甲板和顶甲板可以防7.62毫米普通弹和碎弹片来袭,优于国外同类轻型装甲车。

QL550装甲车基型样车作为火力突击车,顶甲板配备了12.7毫米机枪1挺,车内乘员4人,作为运兵车乘员最多可达7-8人。

适合装备于机械化步兵、空降兵,担负快速突击、向敌纵深发展作战任务。其底盘承载能力为1.5吨,可以作为轻武器、反坦克导弹、近程防空系统的承载平台,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制成指挥车、运输车、侦察车、救护车、警用车,实现多种用途,担负多种战术任务。

QL550装甲车的动力舱布置在中部,前面为驾驶舱,后面为载员室。QL550装甲车的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直接联为一体,呈模块化布置在车体中部。

乘员可以分坐两边,乘员之间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相互救援和替换,轮流休息。车内安装有4.5千瓦的空调,提高了乘员的舒适性和战斗力。由于转向采用液压助力,分动器采用电磁阀控制、电气系统安装数据总线和数宇化仪表,故障可以自行诊断,灯光显示更加柔和,驾驶员操纵更加省力、方便。

QL550装甲车电气设备主要由九部分组成:电源、起动部分、监控部分、油气悬挂控制部分、信号装置、照明装置、通信设备、灭火装置,三防装置。

其车身网络采用国际最新标准,用一根网络线缆传输多路信号,从而简化了底盘电气结构,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用独立计算机控制的模块具有复杂的错误检测能力和高速数据处理能力。

模块每个节点具有在线检测工作状态和底盘电气自诊断功能。网络控制模块对车内所用电器具有过流、过热、短路保护,并具备故障显示和系统正常工作自恢复功能。网络提供CPS通信接口,能够根据需要在不改变系统的情况下扩充功能、改变控制逻辑,提供计算机接口。

WZ523轮式装甲车

WZ523轮式装甲车的结构与比利时的西布迈斯和南非的獾式轮式装甲车相似,系利用HY472式和LT665式汽车底盘的零部件研制而成的。战斗全重11.2吨,乘员2人,载员10人,车长6.02米,车宽2.55米,长2.73米。车体为焊接结构。

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方,车长再其右侧。载员室在车体后部,人员可由门进入车体右侧。动力室具中。主要武器为一挺12.7毫米机枪。

该车柴油发动机的最大功率165马力,最大速度80公里/时,最大行程600公里,并可通过车后的两个喷水推进器来浮渡,其它设备有红外夜视仪和电台。

WZ523轮式装甲车的变形车有自行迫击炮,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指挥车和装甲救护车。

苏联MT-ЛБ多用途履带式装甲车

概述

该车是苏联于20世纪60年代末研制、7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多用途履带式装甲车,采用МТ·Л无装甲防护的履带式车底盘。

它既可作装甲人员输送车、通信指挥车,又可作运货车、雷达车和炮兵牵引车等。鉴于它的造价低、机动性能好,故在一般条件下可代替БТР-50ПК装甲人员输送车。同时由于它的重量轻、越野性能好,尤其适用于雪地和北部泥泞沼泽地区。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为钢板焊接,乘员舱在前,动力舱紧靠在乘员舱之后左侧,载员舱在后部。驾驶员位于前部左侧,并有1个单扇舱盖和3个潜望镜。车长位于驾驶同右方的中央位置,并有一个单扇舱盖和两个潜望镜。

类似于БРДМ-2(4×4)车上的机枪塔位于车前右侧,安装一挺ПКТ7.62mm机枪。在驾驶员左侧和车长右侧的车体两侧各有1个观察镜。

从乘员舱到后部载员舱有一通道,载员舱内有11个可折叠的帆布座位。步兵上下车辆通过车后两扇门,门上各有一个射孔。车体两侧各有一个观察镜和射孔,车顶有两个舱口。

动力为ЯМЗ8缸柴油机,驱动一个手动变速箱。悬挂装置为扭杆悬挂,有6对大负重轮,无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在第一、第六负重轮位置装有减振器。

可采用两种宽度的履带,当采用宽履带时,车辆可在雪地、沼泽地带行驶。该车水陆两用,水上行驶靠履带划水推进。入水前竖起前防浪板,同时启动排水泵。排水泵流量为450L/min。

车内设三防装置。夜视设备包括车长用的ОУ·ЗГК白光、红外两用探照灯,作用距离400m;驾驶员用的TBH-2红外潜望镜,作用距离40m。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该车安装565mm宽履带板后,可演变成MT-ЛБВ型,用于雪地和沼泽地带行驶。

该车的变型车有:

1、МТ-ЛБУ指挥车

该车附加电台、发电机、地面导航设备和帆布篷。当车辆静止时,帆布篷打开,将车体加长。

2、MT-COH雷达车

该车安装猪槽火控雷达系统。

3、CHAP-10雷达车

该车晨МТ-ЛБ车上安装大弗雷德火炮和迫击炮定位雷达。行驶时雷达天线向前折叠到炮塔顶部,炮塔前部保留1挺7.62mm机枪。该雷达通过测量弹道上两点的斜距、方位和两点间炮弹飞行时间,然后输入计算机,并同预置的俯仰角确定敌方迫击炮或火炮位置。雷达测距范围20km。该车重11.5t,带天线的高度2.9m,乘员4~6人。

4、МТП-ЛБ修理车

该车前部安装A形起重架,最大起吊重量1500kg。车内安装气焊和切割设备、一套工具、牵引钩和绞盘。绞盘拉力为65.66kN,钢绳长85m。

5、МТ-ЛБ救护车

6、МТ-ЛБ工程车

车后安装铲刀,行军时,液压驱动铲刀升起,车内装载工程设备。炮塔安装7.62mm机枪。

7、萨姆-13防空导弹发射车

8、МТ-ЛБ火炮牵引车性能数据

型号:МТ-ЛБ;

乘员+载员:2+11人;

战斗全重:11900kg;

最大载重量:2000kg;

单位功率:14.82kW/t;

车长:6.454m;

车宽:2.850m;

车高:1.865m;

履带宽:350mm;

最大速度公路:61.5km/h;

公路最大行程:500km;

浮渡能力:有;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0.7m;

越壕宽:2.7m;

发动机:8V水冷柴油机;

主要武器:7.62mm/机枪;

机枪弹:2500;

炮塔驱动方式: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360°;

火炮俯仰范围:-50°~+30°;

装甲结构类型/厚度/材料

车体均质/7~14mm(估计)/钢板

德国SD.KFZ.250半履带装甲车

简述

该车的战斗全重为5.7t,被列为轻型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车内配备2名乘员,即驾驶员和车长,还可容纳4名载员。车长4.56m,车宽1.95m,车高1.98m,车底距地高0.285m。

车上武器只有一挺7.92mm机枪,安装在车体顶部前面。发动机为马巴赫公司的HL42TRKM型6缸直列水冷汽油机,位于车内前部。发动机的缸径90mm,冲程110mm,气缸工作容积为4.17L,在转速2800r/min时功率为100hp(73.5kW)。

传动装置为机械式,所采用的“瓦罗莱科斯”半自动变速箱有7个前进档和3个倒档。行动部分的前部是轮式,后部为履带式。

履带部分占车辆全长的3/4,车体每侧有4个负重轮,比D7型运输车的少一个,从而缩短了底盘的长度。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负重轮交错排列。履带是金属的,每条履带由38块带橡胶垫的履带板组成,履带宽240mm。

该车和当时德国其它的半履带式车辆一样,采用一种新的转向方法,即在公路上行驶时,只须操纵方向盘,利用前轮来转向;在需要作小半径转向或在越野行驶时,则用“科莱特拉克”转向机构来转向,最小转向半径为5m。

该车行驶速度很快,最大公路速度达65km/h;可爬上24′的坡道可涉0.7m深的水域。该车燃油储备为140L,最大公路行程为350km,最大越野行程为200km。

该车的装甲车体是由布辛-NAG公司研制的,车体前部装甲厚12mm,两例和后部装甲厚7mm,可防御机枪弹和炮弹破片的攻击。但体顶部是敞开的,车内人员易遭枪弹攻击。类型及结构

Sdkfz250装甲输送车有14种变型车,其代号为Sdkfs250后加斜杠(/)和数字加以区别,有:Sdkfz250/1装甲人员输送车、Sdkfz250/2有线通信车、sdkfz250/3无线通信车、Sdkfz250/4炮兵观察车、Sdkfz250/5炮兵侦察车、Sdkfz250/6弹药运输车、Sdkfz250/780mm火箭发射车、装有75mm火炮的Sdkfz/8装甲车、装有20mm机关炮的Sdkfz250/9装甲侦察车、装有L/45型37mm反坦克炮的Sdkfz250/10装甲车、装有41型反坦克枪的Sdkfz250/11装甲车、Sdkfz250/12排长指挥车。

还有两种车型有自己持有的编号,其中一种是Sdkfs252轻型弹药运输车,用于伴随TIV95mm突击炮:另一种是Sdkfz253炮兵观察车,用于伴随TIII75mm突击炮。

这两种车的车体都是密闭式的,人员通过车顶舱口和车后的舱门上下车。Sdkfz250系列装甲车装备部队后,立即参加1940年对法国的入侵,此后被广泛地使用在二战中的各个战场上,其中包括参加北非战场的战斗。

1939年,德国陆军在成功研制了轻型履带输送车后,表示要一种类似的,可搭乘半个班的车辆,以提高侦察部队的作战能力。布辛-NAG研制车体,德玛格则在sd.kfz.10基础上研制底盘,1941年6月造出第1批39辆正式生产型。该车下发德军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的装甲侦察部队。

通常装甲师每连28辆,装甲步兵师每连18辆。弹药车和侦察车主要配备给突击炮部队。sd.kfz.250型制式型号分为旧型和简化型,旧型外形复杂,生产极耗工时,所以自1943年10月开始,简化型sd.kfz.250开始生产。

旧型指标:乘员:2名;

车重:5.8t;

车长:4.56m;

车高:1.98m;

车宽:1.66m;

发动机:梅巴赫HL42TRKM;

变速箱:7个前进档,3个倒档;

最大速度:60km/h;

最大行程:320km;

无线电:FuGSprGerf。

简化型指标:乘员:2名;

车重:5.38t;

车长:4.61m;

车高:1.95m;

车宽:1.66m;

发动机:梅巴赫HL42TRKM;

变速箱:7个前进档,3个倒档;

最大速度:60km/h;

最大行程:300km;

无线电:FuGSprGerf。其他型号

Sd.Kfz.250/1:该车主要有两种改型:Sd.Kfz.250/1A和Sd.Kfz.250/1B,重5.38t,乘员6人,1941至1945年持续生产。武器为两挺MG-34机枪,携弹2010发,含机枪防盾的车高为1.98米。

sd.kfz.250/2:该车用于为通讯部队铺设电缆,建立电话网,装有一挺MG-34机枪,重5.44吨,成员4人。

sd.kfz.250/3:该车有4种支型,分别用于兵种协同通讯和通讯中转。重5.35吨,成员4人。

为了指挥摩托化分队,所以装备了FuG12电台,最初使用两米杆状天线,后使用2米星型桅杆式天线。有的sd.kfz.250/3装有FuG7和FuG8,用于师级通讯。

早期FuG8用框架式天线,后改用星型桅杆式天线。所有通讯车都装有一挺MG-34机枪。

sd.kfz.250/4:该车有两种支型,最初构想为轻型防空车,不过这个型号没投产。后改为突击炮部队观测车。重5.7吨,乘员4人。电台是FuG15和FuG16。装有一挺MG-34或MG-42机枪。

sd.kfz.250/5:该车有两种支型,为装甲侦察车,重5.35吨,乘员4人。装备FuG4和FuG8电台。早期用框架式天线,后期为FuG8用2米杆状天线。后该车用FuG12电台。2种支型的区别仅在于电台不同。

sd.kfz.250/6:该车有2种支型,均为装载75毫米突击炮炮弹的弹药车。载弹60发。车后部可加挂弹药拖车。最大公路时速37英里最厚裝甲:14.5mm最薄裝甲:8mm全重:5.53t乘员:4人车长:4.77m车高:2.15m车宽:1.97m。

sd.kfz.250/7:该车有2种支型,分别为80毫米迫击炮和炮弹运输车两种。重5.61吨,乘员5人。

在车内装有一门格兰特沃佛34(GrW34)型迫击炮,用于给其他排提供火力支援。该车,另外装有一挺MG-34或MG-42机枪。车内装载迫击炮弹42发。弹药车携弹66发。

sd.kfz.250/8:该车重6.3吨,乘员3至4人。主要武器为一门KwK37型24倍口径75毫米火炮,备弹20发。1944年开始,换装了新的K52(SF)型75毫米火炮。这些车辆配备给轻装甲侦察连的第四排。

sd.Kfz.250/9:该车重6.02吨,乘员3人。车高2.16米。1942年3月工厂得到第一批30辆的订单,同年,3辆原型车送到苏联前线以检验越野性。从1943年开始,sd.kft.250/9投入大批量生产。武器:KwK38型20毫米炮,备弹100发。装有一挺MG-34或MG-42机枪。

sd.kfz.250/10:该车重5.67吨,乘员4人。车高1.97米。该车作为排长指挥车使用。武器:1、PAK35/36型37毫米炮,备弹216发。2.装有一挺MG-34机枪,备弹1100发sd.kfz.250/11:该车重5.3吨,乘员6人。

作为排长指挥车使用。武器:1、sPzB28毫米炮,备弹168发。2、一挺MG-34或MG-42机枪,备弹1100发。

sd.kfz.250/12:该车重5.08吨,乘员3~5人。是炮兵测绘,测距车。装一挺MG-34或MG-42机枪,备弹1100发。

苏联T-54/T-55装甲抢救车

概述

50年代,以T-54主战坦克底盘为基础的第一辆装甲抢救车问世,代号为T-54-T,少数装有绞盘,但对车辆的抢救能力有限。苏联陆军称这柴车辆为中型装甲牵引车。较新的T-55-TK是早期车型的改进型,具有20000kg的起重能力。结构特点所有抢救车都采用去掉炮塔的T-54或T-55坦克的底盘,结构基本上与T-54和T-55相同。在车体右侧携带自救圆木,还有不同长度的牵引杆。型号演变T-54-T/T-55-T

这是最初投入使用的车型,其作用与T-34-T(B)雷同,但功率较大。载荷平台安装在车辆中心,平台的两侧围板可放下,以便装卸发动机或传动装置等大部件。

在车尾有较大的驻锄。涉渡深水时,驾驶员后面装潜渡进气筒。车上备有起吊重量为1000kg的悬臂吊车,但没有绞盘,使车辆的牵引功能受到限制。芬兰陆军使用的T-54-T车型称为БТС-2,装有绞盘、驻锄和小型可拆式吊车。T-54A

这是民主德国研制的产品,备有潜渡进气筒。制式设备中含有推/拉杆、全套工具、焊接和切割设备,起吊重量为1000kg的可拆式吊车、辐射报警设备和化学战剂探测器。车尾既没有绞盘,也没有驻锄。根据需要可在车前安装ПТ-54或ПТ-55滚轮式扫雷设备。T-54Б

这是民主德国研制的产品,与T-54A相似,但在车体后部有钢绳的固定支架,在车体前部侧甲板上有防护板,没有绞盘或驻锄。T-55-TK

这是民主德国研制的另一种产品,以前称为T-54(C)。备有贮存平台、潜渡进气筒、车尾驻锄、车首推土铲、车右侧的吊车等设备。吊车上有可伸缩的悬臂,最大起吊重量为20000kg,不用时吊车转至车后,悬臂平放在车体左侧。波兰T-54/T-55装甲抢救车

波兰至少研制了2辆以T-54和T-55主战坦克为基础的装甲抢救车,代号为WZT-1和WZT-2。

WZ751型履带式装甲救护车

概述

WZ750履带式装甲救护车是在81式履带式装甲指挥车(WZ701)的基础上发展的变型车,是装甲机械化部队的重要配套装备。

WZ750履带式装甲救护车与81式装甲指挥车的主要区别是将指挥室改装为救护室。全车有两名乘员,即驾驶员和车长(兼机枪射手),两名医务人员(医生和医助),可输送卧姿重伤员4人或输送坐姿的轻伤员8人。

车内配有4副制式担架和两个制式急救箱,担架在车下可用于运送伤员,抬重伤员的担架可直接固定为卧铺。

救护室装有急救饮水壶、清洗消毒水箱、供氧器、药品箱和器械箱等,医护人员可在车内进行包扎止血、输氧、输液、骨折固定等各种急救和小手术。该车配备一挺7.62毫米班用轻机枪,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卫。

WZ750履带式装甲救护车,作为我军研制的第一种装甲救护车,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填补了装甲装备体系中的空白,解决了野战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战场救护无制式装备的问题。

同时,它标志着装甲机械化部队一线战场救护将由传统的抬担架向流动的装甲“红十字”救护的转变,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然,不尽如人意处也在所难免:一是由于其底盘是在63式装甲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底盘性能相对落后,行驶的平稳性和机动性能不理想;二是救护仓低矮,照明条件较差。救护仓全高是2.184米,减去车底距地高0.433米,再减去上下装甲板的厚度(各约0.20米左右),救护仓实际净高只有1.711米,如果再考虑仓内车底板的高度,净高更低,稍高一点的医护人员就有点直不起腰,不便于站立作业。研制历史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越边界方向战事犹酣。为满足老山和者阴山方向参战装甲机械化部队战场救护的急需,总参装甲兵部和总后卫生部于1985年8月联合决定开始研制新型装甲救护车———WZ751履带式装甲救护车。

1985年8月9日,总参装甲兵部和总后卫生部等领导机关,在工厂召开了应急生产履带式装甲救护车的会议。会上初步商讨了履带式装甲救护车的战术技术指标,并决定在85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YW531H)样车底盘基础上,参照YW750装甲救护车的总体布置和结构,研制新型履带式装甲救护车。

1985年8月12日,总参装甲兵部、总后卫生部联合下文,决定将履带式装甲救护车正式列入装甲兵部队装备序列。1985年8月20日,总参装备部正式批复了装甲救护车的研制和采购计划,同意订购3辆履带式装甲救护车,供前线装甲机械化部队试用。

1985年8月,工厂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研制工作,至11月先后完成了样车的设计、制造和工厂试验,并对部队人员进行了短期培训。

同月,工厂将试制出的3辆装甲救护车样车交付部队使用;1987年,工厂又生产了一批装甲救护车交付部队。装甲救护车投入使用后,使参战部队的战场救护能力大大提高,试用部队好评如潮,他们将WZ751装甲救护车誉为“战场救护神”。

WZ751装甲救护车是在85式装甲输送车(YW531H)样车基础上,将原载员室改为救护室研制而成的变型车。该车的乘员、医务人员和伤员的输送能力与WZ750装甲救护车基本相同。

它与WZ750装甲救护车的显著区别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外形上看,WZ751装甲救护车的车首成锋利的锐角状,车体更长、更宽,车内空间有所增加,且流线型更好,行动部分是5个负重轮(WZ750装甲救护车是4个负重轮,这是一个显著的区别)。

二是采取了多种隔音、隔热措施,乘坐条件大为改善。

三是救护室内安装了空调和加温设备,可以在严寒或酷暑条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