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精英员工的行为准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10:40:18

点击下载

作者:惠新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工匠精神:精英员工的行为准则

工匠精神:精英员工的行为准则试读:

前 言

工匠精神一词被写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在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文以载道”与“技以载道”并不是并行的,但是各类能工巧匠用一件件杰作让历史的天空变得光辉灿烂。

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那些亭台楼阁、江河堤坝、桥梁栈道、舟车辐辏、钟鼎尊彝、刀枪剑戟等,无不是出自工匠之手,每一项都凝聚着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汗水。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亦有许多对能工巧匠们的赞美,为后世广为流传。

在古代有手艺的劳动者被称为“工匠”,他们的才能被称为“技艺”,工匠们不仅用技艺创造着历史,也在默默地孕育和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即工匠们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

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工匠们的工作逐渐被机器替代,同时工匠精神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人们不愿意再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研制一件产品。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的是“立竿见影”的投资回报方式,因此就更没有耐心和毅力去专注于一件事情。这种现象逐渐侵蚀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很难得以传承。

如今工匠精神被重新提起,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传承并发扬工匠精神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追求工匠精神是一种品德的修行,是敬业的表现,工匠精神背后蕴含的是深刻的哲理,是急需我们传承的一种文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三心二意的工作状态是很多人的通病,也是很多人不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专注的工作状态是事业成功的不二法则。专注、执着、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让很多工匠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现代社会中的成功人士在做事业时也都践行着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脚踏实地地去奋斗,朝着目标前进,往往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正是所有员工应该传承的一种精神。久久为功,日日精进,传承工匠精神,人人皆可为精英。第1章传承工匠精神:人人皆精英

工匠精神,

是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

是对精品执着的坚持和追求。传承的不止是技艺,更是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一词,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由此成为了现如今热议的话题,但是很多人还是会问:“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曾经是中国百姓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职业,木匠、铁匠、石匠等工匠通称为“百工”。《考工记》中记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就是说工匠位居王公、士大夫之后,是国家建设的重要职业之一。

工匠们承担着“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的任务,如果没有工匠,人们的生活质量就要大打折扣,国家的发展就要受到阻碍。因此《考工记》中得出结论:“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工匠们,无疑都是社会当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

但是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工匠们的技艺逐渐被流水线代替,曾经的师徒制也逐渐被上岗培训取代。许多老手艺人和老工匠们逐渐被人遗忘,工匠精神一度暗淡于历史的舞台。

虽然目前高铁和大飞机中国都能制造出来,但是至今也有不能生产的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就需要进口。国内的商品种类繁多,但很多人却是出国大量购买商品,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国民对自己国家制造的商品并不完全认可。

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也许原因很多,但是最终可以总结到一个方面来,那就是中国企业目前忽视了本该得到传承的工匠精神。

日本的产品质量为什么好?因为日本的工匠精神得以数代传承。同时,工匠精神驱动着日本的企业不仅要做大、做强,更要做好、做久。

日本长寿企业的数量居世界第一,千年企业9家,500年企业39家,200年企业3416家,百年企业50000余家。其长寿的秘诀就是有传人,若是没有传人,就不会有工匠精神的传承。

当今的企业充满了浮躁,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忽略了产品应有的品质。如今的人们也在这样的浮躁气息下变得追求短期利益。若是想要在长期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就需要在别人热衷于追求眼前利益时,坚持传承工匠精神,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品质。

工匠精神是不断追求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专注,是事无大小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

各企业员工也应像工匠精心雕琢自己的产品那样,用心改善自己的技艺,在行业的发展中传承业界工匠精神,不断取得成功。

工匠精神不只是追求技艺的完美,更多的是从业者专注、智慧、耐心、精细与坚持的敬业精神。不论是工业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是永不过时的。

工匠精神的传承,

并不仅仅是技艺的承继,

更是工匠内在精神的永存。重拾工匠精神:从四大发明到科技强国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历来不缺乏出色的工匠。仅在庄子的笔下就有很多出色的工匠,如削木为鐻的梓庆、游刃有余的庖丁、斫轮论道的轮扁、运斤成风的匠石、专精铸剑的捶钩者和刻木为鸟的鲁班等。

其中,梓庆可以把木头刻削成悬挂钟磬的精美架子,见者皆感叹为鬼斧神工。鲁侯问他:“你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梓庆回答:“我不过是个工匠,何术之有啊。若是有,那就是我在做工之前,必定会斋戒静养,凝神聚气,不敢怀有一点功名利禄、非誉巧拙的念头,当心神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时就走入山林,观察并选择与鐻的形体相契合的木材,然后进行加工制作。”

梓庆和其他工匠一样,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更像是一名智者,能将娴熟的技艺发挥到极致,工匠精神在这些工匠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国有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还对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这对西方科技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就已根据磁石能指示南北的特性制造出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期,人们发明人工磁化铁针的方法制成司南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期,司南开始普遍应用于航海,同时司南传到阿拉伯。13世纪初期,司南传入了欧洲。司南在航海上的应用加快了人类航海技术的进步,有了以后的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西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造纸术,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材料制成了纸。因为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所以人们把他所制造的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从公元6世纪开始,造纸术逐渐传往朝鲜、日本,后来又传入阿拉伯、埃及,之后又传入了西班牙等欧洲多个国家。1150年,西班牙建立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此后,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荷兰都先后建立了造纸厂,16世纪时纸张已经在欧洲流行。中世纪的欧洲抄写一本《圣经》需要使用300多张羊皮,文化信息的传播因为材料而受到限制,而造纸术的盛行大大节约了文化传播的成本,为欧洲的教育、政治、商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代留下的精美、清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在11世纪中期的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使得印刷术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大约在8世纪传到了阿拉伯,11世纪以后又由阿拉伯传到了欧洲。1450年前后,德国人受到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创造了欧洲的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教育的状况,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后突飞猛进地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很重要的物质条件。

火药在中国唐代就已经被发明,而且被用于军事。唐末出现了火炮、火箭,等到了宋朝时火器就已经被普遍用于战争。

蒙古人从与宋、金的作战中学会了制造火药、火器的方法,而阿拉伯人从与蒙古人的作战中学会了制造火器的方法。欧洲人大约在13世纪后期从阿拉伯人手中获得了制作火药的书籍,到了14世纪又学会了制造火药、使用火器的方法。

中国古代工匠们所创造的四大发明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中国的瓷器、茶叶、手工业、纺织产品等样样精致。但是现如今,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工业的代名词。

有些人说中国人失去了工匠精神,但是海尔董事长张瑞敏亲手砸烂次品冰箱、董明珠领导格力掌握核心科技、雷军投资两千万元研制电源插座……这些鲜活的案例难道不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吗?

其实中国从未失去过工匠精神。如今中国的科技正在飞速发展,从“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世界夺冠、“蛟龙”号完成7000米深潜试验到如今航空航天科技领先于世界,中国无疑已经重拾工匠精神并站在了科技强国的行列中。

从四大发明到科技强国,

都不能缺少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工匠精神”成为了当下的热词,国家也在鼓励各行业企业大力学习和发扬工匠精神。想要学习工匠精神,不应该停留在夸夸其谈与盲目跟风上,不管是任何人,在任何岗位上,都要踏踏实实地沉下心来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学习工匠精神,应该掌握其内在核心。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由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业与创新等品质组成,失去了这些品质,工匠精神也将变为空谈。

精益求精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

严谨是一丝不苟。做事情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标的产品决不能过自己这一关。

耐心是专注和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摒弃浮躁,不忘初心,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专业是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创新是勇于改变和善于改变。工匠精神并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复进行改进,得到最好的结果,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

常言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毛泽东曾说过:“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作家格拉德维尔也提出过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意为任何人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努力,就可以从平凡变成超凡。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伟大的工匠们无不是靠着工匠精神,数十年如一日执着专一,由普通人变成行业中的翘楚。

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

由精益求精、严谨、耐心、

专业与创新等品质组成。工匠精神的胜利

现在说到工匠精神就有人会想到德国制造,但是德国的产品曾经以假冒伪劣的坏名声闻名于世界。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带有侮辱性的商标条款,规定了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上都要标明“Made in Germany”,借此将劣质的德国产品与品质优良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于是8月23日便成了“德国制造”的诞生日。

英国的这一举动激发了德国人的自尊心,为了摆脱“德国制造”这一侮辱,德国企业开始追求产品质量。从那时开始,德国制造的产品大到飞机、汽车,小到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无不追求精美细致和质量过硬。精益求精的产品使得德国众多的百年企业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依然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品牌魅力。

华为公司创立时只有几万元的资金,但是到2015年华为公司创下了3950亿元的营收,从几台机器的手工作坊发展到如今的世界500强企业。华为公司用近30年的时间持之以恒,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坚持从未改变,缔造了中国当代商业传奇。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过:“华为的成功并无捷径可言,只是坚持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坚持只做一件事。”“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正是工匠精神的一次胜利。人们只关注别人所取得的成就与成功,往往会忽视其成功背后的那份坚持,那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传承工匠精神的行为不应该仅仅成为一股随着政策而来的热潮,要掌握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将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业与创新等品质发挥到极致,才能具有竞争的优势,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成功无捷径可言,

精益求精、

坚持不懈印证了工匠精神的胜利。传承工匠精神,人人皆可为精英

现如今在我国工匠已经边缘化了,整体表现为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不高、作用不够。很多优秀的人才都不愿意加入到工匠的群体之中。过去我们尊称工匠为“师傅”,过去的高级技工会感到很自豪,但是现在好的技工已不再有自豪感。

在德国、瑞士等国家,做一名优秀的工匠是许多孩子的梦想。在我国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时候,日本人则把工匠们奉为“国之瑰宝”,可见在日本社会,精英不一定都是高学历人才,而传承工匠精神的人皆为精英。

回顾历史,中国人民并不缺乏工匠精神。

早在秦朝时期,工匠们会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所铸造出的青铜器上,这是一种工匠精神的担当。

近现代我们在工匠精神的传承方面出现了断档,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我国工业化进程被高度压缩,在过快的速度下很难培养出工匠精神。也有人认为现在的产品很容易卖掉,所以很多中国企业都忽视了产品的品质,很难培养出工匠精神。当今社会渴望有优秀的工匠,但是却忽略了工匠精神的传承。

历史表明,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工匠群体是各行各业中的探索家和发明家,是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和创新技术的发明者,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结合的传动轮。工匠精神不仅创新了产品,也创新了精神、更新了社会。

如今美国提出了“回归制造业”,德国提出了工业4.0,新的工业革命浪潮已经到来。其实不管工业版本如何升级,最终还是要依靠大批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

中国的珠港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型桥梁,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在这座桥梁的建设上有很多工匠默默坚守岗位,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其中管延安所负责的就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对接前设备和电缆的安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拧螺丝”。自2012年进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现场以来,管延安做到了27万颗螺丝的严丝合缝,他也因精湛的操作技艺被誉为中国的“深海工匠”。

虽然拧螺丝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但是却有着很强的技术性,这项工作的难处在于如果有一个接缝处的间隙误差超过了1毫米就会导致漏水,40米深水的水压形成的水柱就会冲毁沉管的端封门,到那时水就会顺着铺好的沉管冲向人工岛,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管延安所在团队的工作就是为33节沉管拧螺丝,按照每节沉管需要2万颗螺丝算,33节沉管就需要66万颗螺丝。管延安是团队中的领军人物,承担着一半以上的螺丝安装任务,在整个工程中他需要拧30多万颗螺丝。

管延安的爱较真在工程队伍中是出了名的,每一次在沉管内进行作业时,管延安都沿着管道爬上爬下,用随身携带的锤子敲打螺丝,来判定是否合乎安装的标准。

海底隧道完全封闭,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沉管对接时只能依靠事先安装好的各种操作设备。沉管内的电动蝶阀和截止阀主要用于控制水箱的入水量,调节下沉速度,从而让两节沉管在深海中精准对接。

在40米深的海中作业,要做到设备不渗水不漏水,安装接缝处的间隙误差必须小于1毫米。螺丝的安装精准度是无法依靠肉眼来判断的,只能凭感觉来完成。管延安一次次地拆卸、一次次地安装,凭着手感实现了安装接缝零毫米误差的奇迹。

管延安的徒弟张超说,零毫米误差的奇迹不是拧一颗螺丝,而是数以几十万计,这是他最佩服管师傅的地方。

管延安还告诉自己的徒弟说:“无论面对的是一个阀门,还是一颗螺丝,都要把每次安装当成是第一次。”这种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于口头上,管延安对于工友和徒弟安装的螺丝,也都要进行检查,以确保螺丝安装得到位。

管延安的徒弟表示每安装一颗螺丝时都要检查三遍,而师傅是20多年的老钳工了,他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对此管延安说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出手感,能够让身体记住安装时的各种细节。管延安认为,工匠精神就是执着地追求技艺的精湛,对工作精益求精,就像是拧螺丝这项工作一样,只有把每一颗螺丝都拧得严丝合缝,这样才能做到极致,达到自己认为的完美。

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基本内涵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爱岗敬业,注重细节,专注专业,摒弃浮躁,不忘初心,勇于创新。如今传承工匠精神就是传承这种职业精神,员工们应该树立职业的敬畏感,秉持职业的操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守职业道德,强调在精益求精、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做好手中的工作。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细节出彩的专业精神,一种追求完美、宠辱不惊的专一精神,一种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敬业精神,一种物我协调、巧夺天工的和谐精神,一种永不满足、探新求异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不局限于制造行业和工程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各行各业的员工来说,传承工匠精神,像管延安一样将工作做到完美,都可以成为这一领域中的精英。

精英并非都是天才,

传承工匠精神,

人人皆可为精英。精英员工:做工匠精神的代言人

工匠精神一直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中华文明的历史中也凝聚着历朝历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如同诸子百家造就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天空一样,工匠精神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兴旺、繁荣。《增广贤文》中有言“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可见我国古代对于工匠技艺的重视。

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明,蜿蜒的万里长城、规模浩大的秦皇陵兵马俑、举世无双的青铜器、绚丽神秘的敦煌壁画、精美的瓷器、受世界欢迎的茶叶与丝绸,这些无不是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化身。

喝中国红茶成为欧洲贵族的标签,精美的中国瓷器在欧洲更是价值连城。历史上中国的产品曾经风靡世界,但如今中国人却热衷于到外国去购物。现在中国已经重新成为世界出口第一大国,但是我们的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工匠精神是一名员工素质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首先体现的就是职业操守,这种职业操守不是依靠制度来规定的,而是来自自身的道德力量,是自我修养的体现。

有些员工懒惰、散漫、不进取、抄袭别人工作成果、推卸责任,这些正是职业操守的丧失,更是工匠精神的缺失。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应当树立自己的理想,是每天在此混日子,还是想成为一名精英员工,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而走向成功?

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被世界所尊崇,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工艺产品的精美,而这些产品之所以精美正是来自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为近乎刻板的严谨与认真,使得产品的质量无可挑剔;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为视质量为生命的强烈自尊,将产品的好坏与个人的荣誉系在一起;瑞士人的工匠精神为专注和忠诚,其银行、钟表行业均排行全球首位。如今这些国家的产品之所以被世界认可,是因为其工匠精神塑造出了本国制造行业和商业领域的成功,并且以上乘的产品质量让世界对其刮目相看。

工匠精神大到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形象,小到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传承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是通向精英员工的一条必经之路。精英员工是指在某一领域内的顶尖的技术人才,虽然目前社会中行业纷繁,但是不管在哪个行业的精英员工都有着共同的特质。

员工也可以看做是一名工匠,而决定一名工匠好坏的不止是手艺,更在于工匠精神的有无和多少。追求卓越的工作境界是工匠精神的最可贵之处,要独具匠心,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不断超越自我,胸怀理想、勇于创新,用耐得住寂寞的执着之心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

历史上庖丁、鲁班、李春、张衡等能工巧匠名垂史册的原因也正是中华民族对于工匠精神的尊崇,而现代社会中工匠精神也必须得到继续发扬与传承。

工匠精神是一名员工成长为精英员工的必要素质。或许有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平凡、很简单,但是想要把一项项简单、平凡的工作做好有时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秉承着工匠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情,将最平凡的事情做到完美,这就是超凡,也是一名精英员工的标志。精英员工应当成为工匠精神的代言人,成为工作领域乃至社会的中流砥柱。

精英员工

将工作中最平凡的事情做到完美,

成为工匠精神代言人。第2章工匠之态度:心无旁骛,专注做事

专注的根基,

就在于对信仰的坚守,

对时间的尊重。专注:工匠精神之核心

极致完美是工匠精神的终极目标,而专注则是精益求精的核心。

专注,就是朝同一个方向做持续不断的努力。若将“专注”分解开,就是“专一”和“倾注”。

专一有三层内涵:目标专一、时间专一、意志专一。

保持目标专一,能引导我们远离歧路、砥砺前行;保持时间专一,能帮助我们赎回光阴、赢得先机;保持意志专一,能让我们富有执行力,从而更加沉稳。

倾注,是用满腔的热情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

古时一善射箭者,可同时射中飘落的多片树叶。一门生问其方法,他答道:“当你想射三片树叶时,同时看三片最终会一无所中,而只看一片,必定射中。”

猴子掰包谷的故事相信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一只猴子看见玉米就去掰玉米;走着走着又看见了西瓜,于是扔了玉米去摘西瓜;走着走着,又见到了小兔,便丢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了,最后猴子什么都没有得到。人生也是这样,做事情不专心,三心二意,往往会无功而返。

经常看到一些人,今天跳槽,明天又跳槽,结果一辈子都在打工。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踏踏实实地在一个地方学习技术、学习管理,最后开了自己的公司,当上了老板。

专注,

就是朝同一个方向

做持续不断的努力。“专心致志”地钉钉子

专注带来成功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麦当劳在创业之初只是一家小店,当时有一个叫克罗克的年轻人和一个荷兰人从麦当劳兄弟手下买下了这个小店。

克罗克是一个有点“不开窍”的人,他只开麦当劳店,加工牛肉、卖牛钱都由别人赚。而荷兰人却十分聪明,他不让任何人有赚钱的机会,麦当劳、牛肉加工厂、养牛场全在他一个人旗下。

多年以后,人们在一个荷兰农场里找到那个荷兰人,他除了200头牛以外一无所有。而此时克罗克早已将麦当劳店开遍全世界,他使麦当劳成为了世界快餐第一品牌,他自己也成为了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

这就是专注的力量,也只有专注地做事情才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

在这方面,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调味品航母老干妈,这家销售收入超过37亿元、日产量超过200万瓶的企业的前身,只是一家小店。字都不认识的创始人陶华碧开了这家小店,专卖凉粉、凉面,同时还有她自制的一种独特美味的辣椒酱。

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店里最受欢迎的产品是自制的辣椒酱而不是凉粉。于是,她果断放弃了形势较为良好的凉粉和其他生意,而专门卖辣椒酱。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的老干妈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而老干妈的主要产品还是辣椒酱,这从未改变。

促使陶华碧成功的正是专一。试想,陶华碧如果不放弃凉粉生意,以她一个人的精力,也只能一直困守这个小店,也就不会发现老干妈辣酱的广阔市场,当然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陶华碧的创业史告诉了我们专一的重要性。成功需要多种品质,如:信心、诚信、技能、金钱、关系、机遇等等,但最终成就成功的,是专一。

专注,不是目光短浅,而是更具前瞻性的远见卓识。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专家比杂家更容易得到收获,一名专科医生比全科医生更容易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三十六行,每个行业的细分领域都值得我们穷其一生的精力去钻研和奋斗。任何一个大师级的人物,都是坚持把自己业内的事情做通做透。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机遇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做有限的事情,与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蜻蜓点水地做事情,不如专心致志地“钉钉子”。

著名企业家冯仑讲过:“想在人生的路上投资并有所收益、有所回报,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在一个方向上去积累,连续地正向积累比什么都重要。”

专注让我们可以更专业,让我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突破自己的“成长上限”。尤其当我们始终在一个方向上加力,终将使得最终的合力达到最大。

而如果把精力分散到不同的领域,则很容易使得在每一领域都很平庸。因此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个领域,用心地去探索这个领域内的规律。

对个人来讲,专注就是确定生命的主线。人的精力非常有限,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已经非常不容易。人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质量而不是数量。《道德经》,只有短短5000字,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思想经典作品。而那些动辄洋洋洒洒几万十几万字的“心灵鸡汤”又影响到几人?

对于个人的成就而言,有同样的道理,深度要比广度重要得多。因而,人生一定要有一条主线,我们所有生命的设计都应该围绕主线进行,然后让时间这个最伟大的魔术师,去成就和彰显你以专注力所取得的成就。

专注,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克制住内心的欲望,做到节制自律。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随时都处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环境中,每天都要面对诱惑的挑战。要赢得这些持续不断的挑战,只有先立稳自己的根基。

专注的根基,就在于对信仰的坚守和对时间的尊重。

在目前的环境之下,导致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太多,因为有太多的陷阱掩藏在机会之下。如果急切地去抓住机会,就不能分辨出其中的陷阱和伪装,最后只能一脚踏入其中,而把自己原本经营得很顺利的成果拖入泥潭中,导致全面失败。

卡内基说,人有三个与生俱来的致命缺陷,排在首位的就是“人心太贪”。对于贪念,其实每个人都有,大可不必为了抬高自己就去遮掩。归根结底,但凡在事业上终有成就的人,只是他们比其他人更好地克服了对财富和权力的欲望,把它限制在了一个安全的区间内。

专注能使我们排除各种不必要的干扰,能让我们心无旁骛,也能让我们所有付出的努力都成为前进和突破的一种基础和条件,这样,突破力就能得到极大增强。

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位管理者,皆身处信息丰富、诱惑满地的市场经济中,要想抵制住如此多变的诱惑和试探,要想成为某个领域内的佼佼者,就必须学会专注。

专注的根基,

就在于对信仰的坚守

和对时间的尊重。专注勇敢,战胜质疑

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受到一些质疑,总有些人对我们的工作指手画脚,意志不坚定的人往往会发生动摇,想自己做的事情真的对吗?想要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就一定要保持专注,专注能使我们投身到自己的事业当中,战胜外界质疑并最终取得成功。

一名年仅25岁的德国乡村医生沃纳·福斯曼,进行了一场非常疯狂的试验,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不可理喻的。一天下午,坐在安静的工作间里,这个刚刚成为助理医师的年轻人准备在自己的身体上做试验,去实现心中那个梦寐以求的理想。

在试验开始后,福斯曼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身体放松。接着他刺破自己左臂肘部的静脉,将一根由无菌橄榄油润滑过的细管缓缓插入。当细管进入静脉半英尺,大约到达肩颈部位的时候,福斯曼停了下来。他以为会感觉到疼痛,或者会因为疼痛而昏厥过去。但事实是,在此之前他所预想的种种糟糕的状况并没有发生。

这是一个好兆头,福斯曼继续进行自己的试验,捻动细管,缓缓深入自己的身体。

随着不断捻动,细管越插越深,最终到达了他希望的部位——心脏。那一刻,连他自己都觉得吃惊:细管进入脆弱而敏感的心脏,不仅没有丝毫疼痛,相反他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

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个发现足以证明:心脏并不像权威专家们所说的那般不可触碰,是严禁涉足的“禁区”,它和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也可以做手术。稍稍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福斯曼并未中止试验,而是带着自己这个“试验品”奔出门,跑到楼下一个配有X光机的房间,兴奋不已地冲医师喊:“医师,快给我做扫描,你会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画面!”

很快扫描片子出来了。那的确是一张震惊世界的片子——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福斯曼成功完成了医学史上的第一例心脏导管术!

出人意料的是,福斯曼的大胆尝试给他带来的不是荣誉和尊重,而是暴风骤雨般的批判和嘲弄。媒体把他的试验称为“疯狂之举”,长篇累牍地大肆报道,他的顶头上司更是坚决禁止这项试验:“这是一个只有上帝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个例。你必须停止你的疯狂之举,不,是愚蠢之举,愚蠢透顶!”好心的同事则警告他:由于他所进行的试验违背了人伦道德,再继续胡闹很可能会在监牢中度过一生。“这是科学,科学需要献身,和愚蠢无关,就算坐牢我也要进行下去。”福斯曼顶着铺天盖地的冷嘲热讽,决定再进行一次试验,以证明这不是阴差阳错的个例。他义无反顾的举动,感染了一名年轻的女护士。女护士不想让这个优秀的医生遭受任何意外,便提出做他的“试验品”。

福斯曼思来想去,只好同意了女护士的要求。然而,在将女护士绑上手术台之后,意外还是发生了——福斯曼冲着动弹不得的女护士微微一笑,随即刺破自己手臂上的静脉,熟练地插入了细管……

这次试验同样取得了圆满成功。福斯曼信心满满地宣称:他已制定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要全力优化、改善心脏的诊断方式。

没有想到的是,整个医疗行业对他的计划置之不理,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疯子”,他所做的医学试验也被称为“小丑表演”。疯子是不能行医的,没多久,福斯曼便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工作,不得不回到了原来的乡村医院。

那段时间里福斯曼整日郁郁寡欢,他想到了改行,再不去触摸那些冰冷的金属器械。就在失意之中,他收到了那个女护士寄来的信。信中写道:“沃纳·福斯曼,如果你是月亮,就请珍爱静谧的夜空,不要厌倦她。”

女护士的话,深深地触动了福斯曼的心。于是,福斯曼选择了用心守候,专注地进行自己的研究。转眼27年过去了,早已被人们遗忘的沃纳·福斯曼终于等到了一封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邮件,他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即使面对质疑,也要专注地做下去,这正是福斯曼成功的原因。在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因为一些不同的意见而让其前功尽弃,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保持专注并勇敢地战胜质疑,答案就在前方等着你。

专注勇敢,

即使面对质疑,

也不放弃。专注带来领先

对一个企业来讲,如果专注于一个领域、一类产品或者一个品牌,同样是更容易取得成功。

专注,可以集中优势资源专攻一点,让企业的资金有效地发挥最大的作用,既有好的效果,又不必担心资金链断裂而失败,极大地降低了企业风险。

多年的持续投入,可以让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同度得到持续增加,更容易获得客户的情感认同,通过时间的累积让顾客对品牌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和依赖,并吸引投资者加入。

专注可以有效提升专业能力,不管是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还是员工的专业能力都可以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其次是经验、技术的不断积累;随着专业性的不断强化,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成本会大幅下降。

乔布斯,在他1997年重回苹果后,大刀阔斧地砍掉了90%以上的项目,专注在iPod的开发上,终于由此引领了一场数字音乐时代的革命,进而才有了iPhone、iPad后来的横空出世。《华为基本法》,作为华为公司的根本大法,翻开第一条就是“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华为将自己严格定位为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就是希望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使其发挥最大效力。基于这样的思想指导,华为制订出在通信产品上全面发展的计划,在通信设备制造领域专注发力,坚持不懈。

2016年4月1日华为发布2015年全年业绩,数据显示,2015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

专注带来领先,而领先又可以带来收益,这种收益源自产品的质量及品牌在客户心智中打下的烙印。专注可以使我们的每一次行动、每一个行为都成为一种积累和一种投资,都成为未来发展的资源。

专注,

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专攻一点。一辈子做一件事

很多产品其技术原理很简单,但却很少有人能学会,原因何在?就如日本的哈德洛克(HARDLOCK)工业株式会社的永不松动的螺母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家只有45个人的小公司,然而全世界很多国家都要从这家小公司购买永不松动的螺母。该种螺母主要用于列车、铁路和桥梁。

高铁运营时,由于速度很快,且行驶的列车和铁轨不断接触,会造成非常大的震动,如果采用普通的螺丝则会在这种震动中被震飞。如果不想被震飞,则需将螺丝和螺母固定起来,永不松动才行,否则一旦螺丝被震飞,载满乘客的列车就有解体的危险。

将螺丝和螺母固定起来,永不松动,看起来简单,但要达到这一条件却并非易事。全世界生产螺母的企业可谓是成千上万,但生产的螺母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却只有哈德洛克。

日本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创始人若林克彦,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匠人。起初他只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有一次,他参加了一场在大阪举办的国际工业产品展会,展会上呈现的是各家企业新研发的工业产品。若林克彦对一种防回旋的螺母很感兴趣,因此他带了一些样品回家,以备研究。

这种防回旋螺母是采用不锈钢做卡子,从而达到固定螺母的目的,不过并非是完全固定不动的,且产品结构复杂、价格高,并非是理想中的永不松动的螺母。

如何才能做出理想中的永不松动螺母呢?若林克彦陷入沉思中,整日苦思冥想。有一天他仰望鸟居时,发现鸟居之所以牢固,是因为用楔子固定。若林克彦获得灵感,马上着手试验。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研制出了“防松螺母”。“防松螺母”虽然能达到不松动的要求,但结构却相对复杂,成本也很高,销售价格比市面上的螺母高出30%,因此,这种螺母刚投放市场时,并未得到客户的认可。可若林克彦没有放弃,他坚信这种螺母会有很大的市场。

当时很多日本铁路公司也在寻找防松螺母,起初只有一家公司找到了若林克彦。由于防松螺母的固定效果很好,于是越来越多的公司找上门,其中包括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JR,防松螺母开始得以广泛使用。而从研制防松螺母,到防松螺母得以广泛使用,若林克彦用了20年。

20年来,他坚持生产防松螺母,同时不断地学习其他固定螺母的方法,以改进自己的产品。如今,哈德洛克螺母不止是在日本,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得以广泛使用。

防松螺母的成功,吸引了很多模仿者。在哈德洛克的官网上,详细介绍了防松螺母的结构原理,其中关键技术为加榫头,虽然很多模仿者都知道这一点,但却没人能生产出防松螺母来。事实上,从原理结构来看,生产这样的防松螺母并不难,但哈德洛克的生产工艺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模仿者很难仿制出一样的防松螺母。

哈德洛克的成功除了靠关键技术,最重要的是其背后的工匠精神,这也是哈德洛克敢将防松螺母原理构造在官网上公开的原因。在其网页上有这么一句话:“本公司多年积攒的独特的技术和秘诀,尺寸、材质不同,则偏芯量也不同。”因此,即使拥有防松螺母的加工图纸,但它的加工技术以及各项参数配合,并非是谁都能做到的。

用了20年,若林克彦才让防松螺母得到市场的认可,可谓是身体力行地实践“一辈子做一件事”。其实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涯和精力里,如果专注做一件事,甚至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则能领悟到成功的真谛。

在职场中,相比普通员工,具有工匠精神的员工更易获得成功。

一辈子做一件事并不丢人,

相反,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高超技能。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信息包围中,信息的泛滥使我们能关注到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内容、更广的知识,也导致我们很难专注、专一。这也是这个时代工匠少之又少的原因。

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是需要时间的,如果在学习技能中,能专注一些,则能缩小掌握技能的时间。“两万小时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人只要经过两万小时的锻炼,都能从平凡走向卓越。

从“专注”的字面意思来说,“专”指专一,“注”指倾注。

专一,指我们对待工作、对待事业的用心程度。对员工来说,专一就是踏实认真工作,不左顾右盼,不分心,这是员工应长期坚守的品质之一。有多少职场精英在诱惑、欲望中迷失,不能自拔,最终断送了鲜花似锦的前途。专一体现在工作上就是,专心处理好眼前的工作,然后再处理其他的工作,如果同时兼顾多个工作任务,则易分心,效果也不会很好。

对企业而言,专一指专注于自己的主营业务。商业史中,有多少企业都是因为盲目追求多元化,而导致功亏一篑,甚至倒闭。

目标的专一,能让我们前行在正轨,而不至于偏离方向;时间的专一,能让我们心无旁骛,赢得先机;意志的专一,可以让我们战胜诱惑,免于迷失。

倾注指饱含热情、全力以赴。在职场里,如山峰般的困难是常见的,如果我们不全力以赴,不倾注热情,就只能仰望着山峰哭泣。而一旦我们能投身其中,就会将山峰踩在脚下,并看到“一览众山小”的绝佳景色。倾注于你的工作,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如果你对工作敷衍,那么工作也会敷衍你。

迈克尔在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上班,他对工作有很多不满之处。他跟朋友抱怨:“老板一点都不重视我,每次有脏活累活都喊我去做,但轻松的活却从来不会想到我,真想拍桌子辞职。” “你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吗?你掌握工作的窍门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不了解。”迈克尔说。 “何不学习和掌握公司的业务流程、商业文书、运营管理,甚至是办公电脑的维修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做。将公司当做一个学习的地方,学会之后,你再做打算也不迟。” 

迈克尔听从朋友的建议,专注于工作,学习和掌握各项技能。半年后,朋友问他:“现在你该辞职了吧?” “我辞职的想法已经没了。最近半年,老板开始重视我,给我升职加薪,我现在是公司的骨干员工,你说我怎么会辞职。” “当你专注学习和掌握技能,你就变得专业起来,老板当然会重视你。”朋友笑着说。 

职位的晋升,是建立在日常履行工作职责、专业处理工作问题的基础上的,只有专注,专心做好眼前的工作,你才能变得专业起来,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其实任何看似平凡的职业,都蕴藏着极大的机遇,唯有在专注中快速变得专业,你才能得到上司、同事的认可。“专一”和“倾注”,是每位职场人士都应掌握的课程,是傲然职场前的心智操练,是快速变得专业的捷径。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当我们持以专注态度,我们的专业技能会不断地得以提升,我们变得坚韧、不容小觑。就如雄鹰只是锁定一只野兔,即使它周围有很多野兔,唯有专注,才能成功捕获猎物。毕竟野兔体力再充沛、跑得再快,也无法逃脱掉一心追逐它的雄鹰。当我们变得专注,我们面前也就不存在真正的困难。

专注看似简单,其实很考验毅力和恒心,“两万小时理论”可以让一位平凡的员工成为卓越的员工,但这两万小时的锻炼并不轻松,而是漫长的、枯燥的、无趣的,很多时候甚至让人心生绝望之感。但两万小时在全部人生时间里只占据很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只要坚持,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专注才能带来专业,而专业是员工立足职场的重要筹码,同时专业也是员工迈向卓越的前提,所以保持专注吧,它将引你走向辉煌。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因为专业,所以卓越。专注是高效率的保障

如今选择趋于多元,每个人都备受选择的困扰,而“专注”却成了种稀缺资源。专注当下,心无旁骛,不止让你做事更加高效,而且还对减压、缓解焦虑也有不错的效果。

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保持高效工作。

启动效应:提高工作动力,从而保持专注

当员工不愿意工作时,他们常会用到一个理由:“缺少动力。”

动力是促使我们做事的力。物理学中,动力指促使机械做功的各种作用力,机械要想做功,前提是有来自外界的力。但对我们来说,动力不止是来源于外界,更重要的是源自自己。当你拖延时,会很难驱使自己着手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强化启动效应,减少拖延。

无干扰休息:休息也是生产力

劳逸结合才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休息有助于你重新获得专注,但大部分人的休息方式都是徒劳的,甚至起不到休息的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如何实现无干扰休息就变得至关重要。

无干扰休息指实现真正的休息,让你可以重新焕发能量,更积极主动地对待后续的工作。

在休息时,绝不使用参与式休息,如看会儿视频、玩会儿游戏、浏览电子邮件、刷会儿微博朋友圈等,任何在休息时会占据你头脑的休息方式都不予以采用。否则你的头脑极易被其他信息干扰,影响到你的工作思路。

放松式休息效果才更佳,如散散步、喝杯水、伸展下躯体,或者小憩一下,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通过休息,能有效地重新组织你的能量,让你精力充沛地对待接下来的工作。

主动工作:做一名积极主动的员工

想象一下,你推动一下钟摆,它会不断地摆动,直到能量消耗光,它就会停止摆动。为了让它继续摆动,你需要给它一股力——推动力。而对于员工来说也是如此,也是需要推动力来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在工作中,要完成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路转变。“要我做”是被动工作,是在领导要求下不得不做的工作,是被动承受,此时外部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我要做”是自己要求自己,是主动出击,此时内部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将工作当成是为自己而做,你就很容易完成这种思路上的转变。

主动分担些“分外事”。诚然,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员工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职责是本分,但如果能主动分担些“分外事”,则能磨练员工的技能,培养员工的责任心,而且极易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使员工更加自信。

专注的关键不在于借助外界的帮助,而更多的在于你自己,在于你使用动机机制完成更多的任务,在于你学会无干扰的休息,在于你主动完成工作,如此才能让效率最大化,保持专注的同时又不会筋疲力尽。

专注,

不止让你做事更加高效,

而且还对你的心态有正面效果。第3章工匠之动力:极度热情,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

热忱不只是外在的表现,

它发自于内心,

源自你对自己工作的真心喜爱。热情:工匠精神之动力

是什么能让工匠在枯燥的工作中一天天坚持下来?是什么能让他们觉得日复一日的机械操作也是有意义的?是什么能让他们为了完美的作品而废寝忘食?答案就是热情。

一个热情的工匠,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极具创新和拥有庞大能量的。如果爱迪生对发明电灯没有热情,则电灯的出现可能会推迟几十年。

匠人对工作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有一个人从学徒做起,到成为独当一面的工匠,然而在他的工匠生涯中,除生病外,一天都没休息过。他说:“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日复一日将作品打造得完美。在工作时,我能感受到我是愉快的。”因为热爱工作,所以才会有热情,才会不觉着日复一日的工作枯燥乏味。《论语》中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一个乐之者,没有热情是不可能的。

热情并不止是简单的外在表现,而是源自内心,源自对工作的真心喜爱。一个没有热情的员工,将无法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要知道热情的基础是责任心。

责任心是员工立足职场的基础,也是打造精英员工的前提,在工作中尽职尽力,全身心投入将工作做到最好,体现出对工作的极大热情。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员工,必然在工作上得过且过,麻痹大意。但是大家要知道,你对工作敷衍,那么工作也会敷衍你。

责任并非甜美的字眼,甚至不是让人感到温暖的词,它具有的更多是冷冰冰的压迫感。当你成为职场的一分子,当你立志成为精英员工,责任就像是一个担子落在你的肩上,你不得不谨慎对待。但你最终会爱上这份责任,因为它将带你抵达完美,而完美正是工匠们苦苦追求的境界。

热情饱满地对待你的工作,假以时日,你必然能从中收获丰硕的果实。

拥有热情,

并没有多么伟大;

但失去热情,你将一事无成。满怀热情积极行动

一个人正如一个时钟,是以行动来衡量其价值的。语言再字字珠玑、妙语连珠,但行动却一直跟不上,也不过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对工匠而言,价值不在于一个人说了什么,而在于他做了什么。

行动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恩格斯曾说:“人是唯一能够由于劳动而摆脱纯粹的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而且是要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换句话说,人是能依靠行动来改造自然、改造环境、改造自我的,所以行动的意义不言而喻。

行动才能展现个体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正是通过行动,小人物会成为大人物,学徒会成为真正的工匠。社会发展是以多个人的行动推动的,如果只是夸夸其谈,那么人类还可能处于原始社会时期。

空谈而导致祸患的例子不在少数。如西晋末年的王衍,其所属的家族为西晋的世家大族。王衍先后担任尚书令、太尉之职,虽然他身居高位,却以清谈为务,不干实事。后石勒举兵进攻京师洛阳,司马越(东海王)领军应对,王衍以太尉身份随军。凭着一张利口,王衍将战事分析得头头是道,因此在司马越不幸病死军中后,众人举荐王衍为帅,但王衍却因惧怕而推辞。后军败,西晋亡国,而王衍也被杀害,可谓空谈误国的典型案例。这一方面和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很相似。

唯有行动才能产生智慧。一个人即使满腹学识,如果未践之以行动,则无法将学识转化为效率,也就无法获得成功。就如一个学徒,即使能将物件的原理结构都娴熟于胸,然而他却不去实践,则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工匠。工匠都是对行动情有独钟,因为他们心中满含热情,行动不过是他们热情的外在表现,因而他们能将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

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中,如果没有热情,很容易对职业产生倦怠感。一个没有热情的人,一个不懂得积极行动的人,是无法成为真正的精英的。精英就是饱含热情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的那群人。正如卖油翁中的老翁所说:“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熟能生巧,而这熟是建立在无数次行动上的。

一个人的价值,

不在于言语,

而在于行动。好心情成就好产品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它建造于沙漠之中,外形宏伟,气势磅礴,且结构精巧,是埃及的象征。规模最大的一座要数胡夫金字塔,全塔用230多万块大小不一的巨石砌成,石块间丝隙全无,且没有丝毫的粘着物。“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

这一石破天惊的结论是在1560年由瑞士钟表匠布克提出的,但在当时,很多人都将此当做是一个笑料。

这与人们的常识相悖,人们普遍认为金字塔是由一批奴隶建造的,而处于压迫状态的奴隶怎会欢快地建造金字塔。

不过在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在经过对古埃及金字塔的考察发现,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共同建造的。而并非是希罗多德在《历史》书中所记载的由数十万奴隶建造的。“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

那么在1560年,钟表匠布克是如何得知,建造金字塔的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而并非希罗多德所说的奴隶呢?布克也没有详细考察过金字塔,他所从事的也是跟建筑无关的手表行业。埃及国家博物馆馆长对此很感兴趣,他想揭开布克得出这个结论的谜底。

在调查中,馆长发现布克的人生经历很传奇,他原先是位天主教徒。在1536年,布克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惹怒了罗马教廷,被逮捕入狱。由于布克是位钟表制作大师,在当地很有名气,因此在囚禁期间,被安排制作钟表。但在狱中,布克的水准比外面总是差了一些,不管狱方如何威逼利诱,即使布克想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也做不到;然而在入狱前,在自己的作坊中,布克可以轻松制作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

布克很不理解,自己的制作水平并未退步,为何制作出的钟表却大不如前呢?

可能是制造钟表的环境太差,布克在一番思考后得出此结论。后来,布克不甘于被困在监狱里,于是某天他越狱逃跑,成为一位自由人,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布克又开始制作钟表,不过他发现即使处在比监狱环境更糟糕的环境里,他也能制作出高水准的钟表来,他意识到原来环境并非影响钟表准确度的真正因素,而是制作者的心情。一个工匠,如果没有好的心情,是很难制作出高质量的产品的。

馆长在所搜集的布克资料中发现这么一句话:“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

有了这段经历,布克想起被人们誉为奇迹的金字塔。金字塔如此庞大,且构造精细,各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各块巨石间的缝隙小得连一块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如果建造金字塔的人心情很差,那么则无法建造出如此完美的金字塔。布克从自己的经历推断,建造金字塔的人必然心情很好,而在古埃及时处于压迫中的奴隶很明显无法满足这个条件。

布克因先进的钟表制作理论和高超技艺,成为瑞士钟表行业的奠基人。直至今日,瑞士钟表行业坚持着布克的制表理念,摒弃那些强制工人工作或者克扣工人工资的企业,因为这两种行为都会影响工人的心情,无法制造出合格的瑞士表。

由此可见,由于过分指导、严格监管而让员工感到压迫、影响员工心情,就别指望员工能制作出完美的作品来,因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唯有员工处于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才能释放自身潜力,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这对员工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都是有利的。

身心和谐,

方能成就优质的产品。用热情改变拖延症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指非必要,会产生有害后果的推迟行为。此词并不是心理学和医学术语,但拖延症的出现通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外在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里博士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拉者:

鼓励型,也被称为刺激型,他们常在最后几分钟忙碌工作,并能从中获得一种刺激;

逃避型,他们害怕承担失败,甚至害怕成功,这表明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希望别人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或者不够努力,因而他们会下意识逃避一些任务,逃避某些工作;

决心型,即他们无法做决定,一个没有决心的人是很难应对繁忙的工作的。

如今拖延症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拖延。不过对一名精英员工来说会有意识地通过行动去改变状况,战胜拖延症。懒惰和贪图享受是人的天性,尤其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中,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很容易厌倦,而厌倦常导致拖延的出现。

在研究中发现,工作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如下图所示。1. 同时开展的任务过多

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如果同时参与多项任务,就难免有手忙脚乱的时候。如有的人要做研发工作,还要处理样品安置、产品策划、客户咨询、营销方案,甚至还要编纂产品说明书等,要做的工作很多而且很复杂,每天看起来很“充实”,最后却导致心力交瘁。

过多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会让人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有些任务只能拖着,产品说明书拖延了一个月完成,虽然对稿子质量不满意,但苦于没时间去修改。正常的工作节奏被打乱了,整个人脾气变得很暴躁,产品的水准也在不断下降。最后,发现自己无法同时处理太多的任务,只能选择放弃部分任务。

其实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承担着多重任务。拿职场女性来说,要兼顾家庭与职场。从所承担的角色而言,既是职场人士,又是妻子、母亲,还是女儿、儿媳等。当所做的工作超出承受范围时,拖延就无可避免地出现。

因此职场人士不应苛求自己做个全能的人,能同时处理众多的任务,否则,一旦做不到就会产生拖延,各种负面情绪和消极认知就随之而来,对接下来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2. 工作任务引发不良体验

冰山理论是心理学上的著名理论,它揭露了部分事实:浮出水面的只是人的行为和语言,在整座冰山中占比很小,隐藏在水面下的冰山占比非常大,即行为和语言背后的价值观、理念、认知等才是整座冰山中的重要部分。拖延行为的出现有些是受价值观的影响。

曾有个员工,在工作时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不完成工作,工作质量也会经常出现问题。其实这是个很有潜力的员工,但却备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