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问候: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谷臻小简·AI导读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06:42:26

点击下载

作者: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出版社:广东花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年问候: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年问候: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试读:

新年问候: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著该书由讯飞有声丨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音频技术由讯飞有声提供下面由谷臻小简为您带来10000字本书干货版权信息

新年问候: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诗选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

或图表。

DNA-BN:ECFD-N00018185-20190506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目 录1. 正文

#译序她那“黄金般无与伦比的天赋”

翻译和出版一本茨维塔耶娃诗选是我本人从未想到过的。这首先要感谢读者和一些诗人朋友的热情鼓励和期待,感谢出版人的约稿和催促。多少年来,茨维塔耶娃、曼德尔斯塔姆、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这几位俄苏诗人一直伴随着我。在我的生活和写作中,他们一直是某种重要的在场。有时我甚至感到,他们是为我而活着的。当然,反过来说也许更为恰当。尤其是茨维塔耶娃,我曾在文章中回顾过二十年前在泰晤士河桥头的路灯下偶尔读到她的《约会》一诗英译本时的情景,从它的那个使我骤然一哆嗦的开头到最后的那个甚至令我有点不敢往下看的结尾,我读着,我经受着读诗多年还从未经受过的战栗……正是在伦敦,我试着译出了《约会》,也正是那“第一眼”,注定了这是一个要用我的一生来读的诗人。多年来我和其他很多中国诗人一样,关注于俄罗斯文学和诗歌的译介。我们都受益于已有的翻译包括对茨维塔耶娃的翻译,但我们仍有很大的不满足。这种不满足,从根本上,乃是出于对“生命”的“不能忘怀”,出自语言本身的“未能满足的要求”,何况我们对茨维塔耶娃的翻译本身也远远不够。别的不说,她一生有一千余首诗,目前翻译过来的可能还不到三分之一。

因此,去年年初,当我收到一位朋友从美国给我带回的一本《黑暗的接骨木树枝》,我又开始了翻译。我不懂俄文,只能读英译。但是在我看来,像茨维塔耶娃、曼德尔斯塔姆这样的诗人,完全可以通过英译来“转译”。在英文世界有许多优秀的俄罗斯诗歌译者,他们不仅更“贴近”原文,对原文有着较精确、透彻的理解,而且他们创造性的翻译、他们对原文独特的处理和在英文中的替代方案,都值得我们借鉴。最后,还有一点,由于种种历史和文化原因,英语对我们中国读者已是一种“更亲近”的语言。通过它,我们更容易和翻译对象建立起一种语言上的亲密性。

总之,我感谢这种经历,它使我更充分更深入地进入到一个诗人的世界中。随着这种阅读和翻译,一个令人惊异的茨维塔耶娃渐渐展现在面前。她不仅仅是那个“诗歌青春”的象征了,其生命的激情和勇气,心智的深奥和伟大,语言的天赋以及驾驭各种形式的能力,还有其全部创作所达到的深度和高度,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在一封给里尔克的信中茨维塔耶娃这样写道:“俄耳甫斯冲破了国籍,或者说远远延伸和扩展了它的边界,把所有以往的和活着的诗人都包括了进来。”她自己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对于茨维塔耶娃的生平,我想许多中国读者已有所了解,纵然一生不幸,但茨维塔耶娃从未放弃写诗,其心灵力量和诗歌天才的持续迸发都让人惊异。据我了解,她的诗歌在英语世界至今仍无全译本。但困难还不仅在这里。科斯曼希望她的翻译“至少能够带来一些活生生的血肉,一些火焰。”这是有技艺的译者可以做到的。困难就在于把握其抒情音质并使一本诗选从头到尾下来都能确保其“声音的真实性”。而我的目标,除了尽力把握其“声音的真实性”和清晰度,在中文世界已有大量译文并已形成某种“接受印象”的背景下,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翻新”。我尽量去译一些从未译成中文的作品。当然,这种翻新更在于语言上的刷新和某种程度上的陌生化。这种刷新,在我看来,其实还往往是一种“恢复”,即排除一切陈词滥调,恢复帕斯捷尔纳克在称赞茨维塔耶娃时多次谈到的语言的“纯洁性”。对我来说,翻译还是一种“塑造”。我们知道茨维塔耶娃本人也是译者,她就认为是要与那些“千人一面”的翻译进行斗争,要找到那“独特的一张面孔”。费恩斯坦就认为茨维塔耶娃“是最不自我的诗人,尽管她如此多伟大的诗生发于她的痛苦,她维护着对她来讲是诗的本质要求的东西。”完全是这样。至于苦难,对于茨维塔耶娃这样的诗人,生命本来就是受难,她似乎从一开始就知道她的“天职”所在。她就像她写给她丈夫

埃伏隆那首诗的著名结尾一样,即使在走向断头台时也会吟咏诗句。只不过这个“断头台”已远远超出了或高过了现实政治的范围。对此,布罗茨基就曾这样提示:“茨维塔耶娃并不叛逆。茨维塔耶娃是‘天上的真理的声音与俗世的真理相对’这句话的基本注脚。”茨维塔耶娃的一生就处在这两种声音、两种真理、两种力量之间,并由此产生了她的冲动,她的决绝、偏执和惊人的力量,也产生了她的自我要求和牺牲。因而费恩斯坦在译序中谈到的一点,也恰是我本人想要说的:“令我最受震动的,用帕斯捷尔纳克的话来说,是她那决心要实践‘黄金般无与伦比的天赋’的要求,而她在这样做的同时还肩负着一个女人所有的责任……”

我所面对的,首先就是这样一个诗歌圣徒。茨维塔耶娃1921年创作于莫斯科的长诗《在一匹红色骏马上》,为诗人的一篇生命和美学宣言,它把诗人早年的追求和对诗歌的激情推向极致。《没有缪斯》对于这首长诗献给谁,一直有不同说法,但现在人们倾向于认为是献给阿赫玛托娃的,有别于阿赫玛托娃哀婉的、有耐心的女性的缪斯,茨维塔耶娃缪斯是一个更勇猛、更有力量的男性化的缪斯,因为他,该诗中的女主人公由小女孩变为女武士,变为一个跨上战马、“被我的天才”劫持而去的歌唱着的诗人这首长诗在诗人早期创作中有着特殊意义。不过,比起“红色骏马”这类浪漫想象,我本人更喜欢她后期诗歌中“书桌”这样一个意象。在我看来,它更能显现一个诗人的真实命运。她在流亡巴黎期间写下的《书桌》组诗,堪称一组伟大诗篇,有着真实感人的力量。“书桌”,诗人一生的陪伴,既是她的“伤疤”又是她的“守护”,是负重累累的骡马,又是把她自己从梦游中召回的巫师;是光的柱石,荒凉的宝座!是承载者,但也是更强有力的裁判者。显然,这张“书桌”就是诗人一生所侍奉的诗歌本身和语言本身。正如我们看到的,无论一生怎样不幸,茨维塔耶娃都忠诚于她的“书桌”,因为这也就是她与她的上帝的契约。

如果茨维塔耶娃并不漫长的一生创作也可以分期的话,1922年5月的离国应是一个标志。而她的后期即流亡时期,又以1922年至1927年为最富有创造力的阶段,这一阶段其创作不仅数量多,种类多,而且达到了她一生的艺术顶峰。比起冷漠的巴黎,布拉格无疑是诗人的第二故乡,在那里她感到整个城市弥漫在一种强烈的痛苦与生机里。这也正是她在那时频频写作长诗和组诗的原因。《电线》为茨维塔耶娃在捷克期间写给帕斯捷尔纳克的一组诗,那是精神之恋,或是一种现代版的俄尔甫斯与欧律狄克神话。而《山之诗》和《终结之诗》,则与康斯坦丁·罗泽耶维奇的充满激情和折磨的失败爱情直接相关,虽然它们远远超越了个人自传,如布罗茨基所说“它们讨论的是普遍意义上的破碎”。我曾访问过布拉格,并乘车穿过捷克前往波兰,路上我一直在看那些蒙雪的山岭。但茨维塔耶娃的《山之诗》仍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如按诗人的自述,长诗中的山和一场痛苦的爱有关,但它们的力量、姿态和意味都超出了任何限定。而接下来的长达八九百行的长诗《终结之诗》则更多地回到“两人交往”的具体场景,它更为戏剧化,叙事与抒情自白交织,心理表现更为微妙和尖锐,充满了反讽性张力,忍受着死亡。这真是很难解释。据说诗人的丈夫曾这样对人说:她追求的不是“水平线式的”爱,而是“垂直线的”爱。也许,这也正好构成了这部长诗的内在冲突?不管怎么说,这注定了会是一场“惨败”。一切是如此奇特,并且难解难分。也许,《终结之诗》的根本主题并不在于两人的性爱,而是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归属:这个世界是“继母不是母亲!”正是出于这种痛苦的冲动,长诗的第十二节竟转向了犹太人隔离区。“所有诗人都是犹太人”,策兰献给茨维塔耶娃的长诗《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开头就引用了这句诗。这就是两位诗人在一个异己世界里的“接头暗号”!1926年对茨维塔耶娃来说是极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春,经帕斯捷尔纳克介绍,茨维塔耶娃开始与里尔克通信。“三人通信”已成为现代诗歌史的一个精神事件,它对三位诗人都是一种激发,尤其是对茨维塔耶娃,1926年夏在法国海滨圣吉尔-维完成的《房间的尝试》,正写于“三人通信”期间。这首诗题为《房间的尝试》,它的每一行每一种(尝试)都是否定。但诗人自己只说对了一半,或只说了一半。读了该诗我们就会感到,在它里面不仅有否定,更有肯定:通过对现实和物理条件的否定而达成的更高肯定,它指向了另一个纬度,指向“灵魂的指定会见地”。而这首诗在结构和节奏上的不断延宕和转折,也产生了一种饱满的层层推进的力量。

科斯曼认为茨维塔耶娃并不把语言作为目标,而是把它作为一个要克服的障碍。但在现在,我们来看《新年问候》。1926年5月3日,经帕斯捷尔纳克建议,里尔克首先给茨维塔耶娃去信,并随信寄赠了《杜伊诺哀歌》和《献给俄尔甫斯的十四行诗》。在《杜伊诺哀歌》的扉页上,里尔克还题写了一节赠诗。这就是茨维塔耶娃自己的这首《新年问候》。它是对馈赠的接受,但也是一种伟大的回报。是献给里尔克的一首动人挽歌,也是茨维塔耶娃自己的一次惊人的完成。置身于其中,我们就可以感到诗人之死是怎样打开一个奇异的“新年”,诗人通过她的“新年问候”,是怎样在实现她的飞升和超越。就在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