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清华学子取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20:03:45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向清华学子取经

向清华学子取经试读:

内容提要

清华才子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发现以前所学的某方面知识生疏或遗忘,就会立即去复习,或者将对该内容的复习纳入到自己近期的学习计划中。他们对一学期或一学年常有规划,一般对近期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做好都有安排。

第一部分 干什么都要有吃苦的精神

超越自我

能考进清华大学,关键是在于自己的努力。在中学时期能够做到听好课,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上有能够吃苦的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清华才子平凡中的不平凡

每一位考入清华园的学子,无一不是高中时代的佼佼者。作为优秀学生,他们和那些普通学生相比,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呢?经过调查显示,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比别人做得好。如果你也想像他们那么优秀,弄清他们在哪一点比一般人不同,或许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一、学习有严密的计划

清华才子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发现以前所学的某方面知识生疏或遗忘,就会立即去复习,或者将对该内容的复习纳入到自己近期的学习计划中。他们对一学期或一学年常有规划,一般对近期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做好都有安排。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发现学过的知识已生疏或遗忘了,但不会主动去复习。他们认为复习没用,最后还是会忘记,不如到临考试时再复习;或者认为老师又没让我复习,我干嘛多此一举呢?一般学生往往对一学期或一学年没规划,对近期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做好都不知道。他们认为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万事大吉了。

清华才子在中学时代就有理想,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也就是说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向理想靠近。很多同学也有理想,只不过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在实际的行动上并不能表现出来。

清华才子在学习中计划性强,强调自我反馈,功夫在平时都下到了,所以能分清本末,取舍分明,有主见。他们不打疲劳战,能注意自我保护,并力求做到事半功倍。因此,他们考前,显得很轻松。一般学生由于没有计划性或者说计划性很差,通常一忙就乱。他们不得不在考前加班加点,打疲劳战,认为考前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岂不知这样做即使取得一时的好成绩,但由于能力、悟性都没得到及时的培养、开发,为今后学习新知识埋下了隐患)。

清华才子一般能将老师的计划纳入自己的计划之中,如当老师要求同学们复习时,优秀学生早已开始复习甚至已经复习完了。一般学生是被纳入到老师的计划之中的,如当老师要求学生做什么,这些学生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去硬着头皮安排复习时间和先后顺序等。二、清华才子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清华才子们认为,老师的要求不是完全针对自己的。老师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学生的未来好,并不会要求学生在表面上的绝对服从。自己现在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决定对老师的要求执行还是不执行,或者只执行其中的一个部分,这并不会违背老师的意愿(他们并不是为了偷懒,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普通学生总把老师的要求当做任务来执行:一切按老师的要求做,以做完为标准,至于做的质量怎么样倒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一般认为,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不执行不行。他们怕批评、罚站、找家长,怕丢面子。他们是以完成任务。维护自己的面子为出发点去做的,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学习本身去做的。他们认为学生必须得听老师的,老师叫干什么,自己就得干什么。三、清华才子对待课本、题目、知识有技巧

1.清华才子从根本上弄透一个知识点,不仅能把它融入到已有的知识中,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还能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通常都能去努力思考“怎么想起来这样的”、“这样做的目的、意图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他们不会想当然地接受任何知识、现象。他们不仅寻求任何事物的因果关系,而且还认真体验在寻找因果关系时的心理感受过程,并不断地对这种体验进行总结。一般学生往往从感觉上去接受知识,很少去探索蕴藏在推理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逻辑性。

2.优秀学生能将课本读活,能从中读出“味”来。他们能从看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学习过程中将它克服掉。一般来说,他们平时都能自觉地根据需要复习课本。一般学生很容易将书读死,在看书过程中心里常感到茫然,觉得课本枯燥无味,越看越不想看。因此,他们平时不愿意看书,即使老师要求看,也只是敷衍了事地看看而已。他们有时觉得打开课本什么都会,而合上课本又什么都不会。

3.题目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只有会做、不会做之分,很少有做过不知对错的。因此,在考完试后他们差不多马上就能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分。一般学生常跟着感觉做题,做完不知对错。考试之后常感觉不错,但实际上并不怎么样。

4.优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对知识的理解、领悟,力求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做题时,他们注重知识的运用,并感受运用知识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力求探索或找到怎么想起来这样做的,并力争将一道题变成一个题型。他们做题时注重分析、思维的过程,尽可能地使自己的思维过程呈连续状态。他们追求“以不变应万变,尽得其机”的境界。一般学生看重分数,不考的知识他们一般不去看,认为看了不考等于白看,浪费时间。他们做题时,只是跟着感觉走,不存在有意识的知识运用,他们做题的目的或许是为了见多识广,做到熟能生巧,甚至希望能碰到考试题目。因此,他们平时会投入大量时间,做大量题目。四、清华才子的课堂“拿来主义”

他们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零碎时间,甚至挤出时间,主动出击,力争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记住。当堂知识当堂吸收。他们力求弄透、弄精,力求与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并在听课过程中保持其思维的独立性。一般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属于被动的、等待式的学习。老师说一句,他就听一句,然后就等着听老师讲的下一句。他们对本来能在课堂上记住的内容,不去记住,而是等待课后复习时再记,加重了自己课后的负担。

清华才子能从自己的思维圈而进入老师的思维圈。他们能够揣测老师的心理活动,了解老师思维的发生和辩证选择过程。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使自己的思维过程具有独立性,从而将老师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一般学生只是顺着老师的思路听,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丧失了主体性,其思维活动是依附于老师的思维活动而存在的,不具有独立性。

清华才子有时被老师误认为其听课不认真,而事实上,他的大脑内部在快速运转,知识已进入大脑并在不断的加工。他的“不正常状态”,正是他认真学习的外在反映。也就是说,从本质上看,他们是真正的在认真听课。一般学生从外观上看,往往表现出非常虔诚的样子,很讨老师的喜欢。而事实上,此时他们的大脑处于半工作状态,低速运转,知识进入大脑的转化过程也不科学。不彻底。也就是说,从本质上看,他们的听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认真。五、清华才子能清楚的认识自己

大部分清华才子发现别人的长处就学习,发现别人的短处就自我提醒。他们能经常解剖自己。他们虽然相信人无完人,但能力争完善自己,尽力做到尽善尽美。一般学生往往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常常感到自己还不错,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不思进取。他们对自己的缺点,往往以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为理由来加以原谅。

大部分清华才子能在失败时找出根本原因,并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改正过来。他们逐渐形成了反馈意识,避免类似失误的再次出现。一般学生,在失败时往往能找出许多不该失败的理由(更多情况下是借口)。他们认为此次失败没什么了不起,只要下次注意一下或细心一下就行了,但下次往往又重犯旧错。

清华才子知道在学习中积累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他们对别人取得成功的经验都想亲自试一试,以学得别人的长处。他们注意探索怎么学,喜欢将别人所说的类似于“好好学习”。“独立思考”、“知识的点。面、体演变”等空洞的说词转化为自己的至理名言。在听课过程中,他们能揣测老师的心理活动,并从每一位老师身上学到可贵的优点。总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基本上做到研究自己、研究学习、研究教育,从而让自己更为理智地学习。一般学生,很少去思考别的事,认为那些问题不是他所应该思考的。他们只知道学、学、学,但不知去探索怎么学,认为这不是课本上所写的,考试又不考这样的题,探索也是白探索。在学习过程中,理智成分少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清华才子干什么都抱积极的心态,能积极参与。虽然他们也注重结果,但他们更重视过程,从不消极等待。他们希望大家都能学好,有水涨船高的思想。一般学生在处理各种事情时心态一般,易有嫉妒之心,不愿意帮助比自己差的同学,害怕别人赶上他。六、清华才子的学习价值取向

清华才子认为进学校就必须搞好学习,学习是学生的本分,学习实质上就是为自己的将来投资,为自己的将来创造条件和机会,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他们不计较学习的条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一般学生也知道学习是在为自己学,但在其行动上却变了味:他们似乎是为家长而学,似乎是在完成家长或老师交付的任务。他们多学一点就会抱怨,好像吃了多大的亏。他们有时甚至还会与家长讨价还价,不满足条件就不学。

除此之外,清华才子还有许多优秀的地方,不再一一列举,从以上几方面,核对一下你自己,你做到了多少?如果你全都做到了,那么,只要你加上勤奋,你一样能像他们那样获得成功。如果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就要加倍努力。

请感悟一下,自己从开始看该书到实践两个月后的这段时间中心理所经历的微妙的变化,并将之描述下来。

■神童的四大成才因素

纵观清华才子的成功之路,我们可以看到,要有好的学习,以下的四点十分重要:

1.天赋

2.学习态度

3.学习方法

4.个人努力

事实上,每个人的天赋相差并不大,因此,后三点在学习过程中就更为重要了,下面的论述或许会对你有着一定的认识作用。一、成才两要素说

有的人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有的人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许多人都说,天赋加勤奋,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还有的人说,成功有三个要素,即天赋、勤奋和机遇。“机遇”实际上是一种客观因素,它隶属于主观条件。因而,上述看法的共同点,就是认为有了主观上的天赋加勤奋,就可以成才。

上述看法,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强调了“勤奋”在成才、成功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是,科学地说,仅靠天赋和勤奋是不能成才的,也是不能成功的。

我们认为,从主观因素上说,要成才,必须同时具备四个要素,或四个条件,这就是天赋、态度、方法和勤奋。这四个因素缺一不可。人才,特别是创造性人才,都是这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相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所以,仅有天赋和勤奋不能成才,仅有其中任何一个、两个或三个条件都不能成才。“成功”与“成才”是不同的,二者的条件也是不一样的。“成才”是指成为人才,而“成功”则是指在事业上获得成就,获得成功。二、天赋

在成才的四个主观要素——天赋、态度、方法和勤奋中,有的是先天因素,有的是后天因素,天赋是先天因素,态度、方法和勤奋则是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是重要的,后天因素则是决定性的。

什么是天赋呢?天赋就是天资。在本书中,天赋是指人的大脑先天具有的资质。天赋高就是在大脑先天结构上具有优势,就是在决定人的记忆力和思维力的大脑结构上具有优势。天赋作为人的大脑生来就具有的生理特点,可能是由遗传物质的特点所造成的,也可能是在胚胎发育时造成的,但前者往往是主要的。因而,天赋这种生理特点往往是遗传的。

从人的大脑天赋到人的才能,要经过两步,即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天赋到大脑能力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大脑开发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大脑能力到人的才能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称为才能增长阶段。而且,单有大脑的结构天赋不可能决定人的大脑能力,大脑的能力是由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相结合的结果,是由后天条件去开发先天条件的结果。在这里,先天条件就是大脑的结构条件,就是天赋条件;后天条件就是社会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人的学习因素。同样,在第二阶段的过程中,单有大脑能力也是不能获得才能的。在这里,人的才能也是由两个基本条件决定的,一个是大脑能力条件,一个是后天条件,即环境的教育条件和个人的学习条件。人的才能正是这两个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人一生下来,就应当对其大脑的天赋进行开发,甚至在出生前的胚胎阶段就应当进行大脑开发,即所谓“胎教”。有些人不认识后天条件对开发大脑的重大作用,甚至认为孩子本身必然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具有大脑能力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个人的天赋再高,或者说大脑的天生结构资质再好,如果没有后天条件的开发,他也决不会有人的大脑能力。一个人的天赋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大脑能力,一种可能的大脑能力,只有经过后天条件的开发,才可能变成现实的大脑能力。而且,一个人的天赋越高,后天开发条件越好,那么,他的大脑能力就越好,即记忆力和思维力越强。

我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1920年,印度人辛格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狼孩”,大的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小的第二年死去,大的活了下来,名叫卡玛拉。在卡玛拉的教育和培养上,辛格和他的伙伴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卡玛拉两年后学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4年之中只学会了6个词,7年才学会45个词,只能勉强地说几句简单的话。她16岁时死去。据辛格估计,当时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一个三四岁的普通孩子的智力。“狼孩”的事实有力地说明,人如果在早期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得不到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他就会失去人固有的特点,失去人的脑力,失去人的记忆力和思维力。

自发现第一个“狼孩”到现在,几十年来,人们已经发现了好几十个由狼、狗、熊、豹等哺养过的孩子。他们回到了人间,但是,他们中都没有任何人恢复到人的脑力,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回归到人类社会,这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在这些孩子中,在动物那里的时间越长,回到人间的时间越晚,他们就越远离人类社会,就越没有人的脑力和人的能力。相反,在动物那里的时间越短,回到人间的时间越长,越能融入人类社会,他们的记忆力和思维力越能得到较好的恢复。这就无可辩驳地说明了:同样是人的大脑,同样的天赋,如果没有后天条件的开发,就不会具有人的记忆力和思维力,就会失去整个人生;而且,后天条件越好,开发得越好,开发得越早,开发的时间越长,被开发者的大脑就会越聪明,就会有更强的记忆力,更高的思维力。

因而,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对大脑的开发,特别是对孩子大脑的开发。对大脑的开发,就是将后天条件与先天的天赋条件相结合的过程。天赋条件越高,后天条件越好,经过开发后,被开发者就会越聪明,就会有更好的大脑能力。三、勤奋

成才的决定性因素是勤奋,这可以说是科学家们的共同看法。

勤奋,在“大脑开发”过程中和“才能增长”过程中都起着重大作用。这也就是说,勤奋是“后天条件(一)”和“后天条件(二)”中的最基本的因素。没有勤奋,就不能使大脑的天赋素质得到有效的开发,就不能把大脑的潜在能力变为现实的大脑能力,即记忆力和思维力——识记记忆力和动作记忆力(模仿记忆力)、推理思维力和想象思维力(即推理力和想象力)。同时,没有勤奋,就不能使记忆力变成知识、经验和技能,就不能使思维力变成智能。这也就是说,没有勤奋,就没有才能,更没有天才。

勤奋包括脑勤和体勤。一般说来,在成才的过程中,脑勤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但是,体勤也是重要的,甚至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脑勤,就不可能成才;没有体勤,也会严重地影响成才过程,甚至使人不能成才。

想成名,又不想经过勤奋,经过艰苦奋斗,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仅仅是一个梦。

那些卓越的科学家,没有一个不强调指出勤奋在成才中的重大作用。

爱因斯坦说:“在天赋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才的催产婆。”

达尔文强调自己没有过人的机智,他说:“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

马克思认为,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居里夫人说过:“在捷径道路上得到的东西决不会惊人。当你在经验和诀窍中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你会知道: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仅是汗水,更多的是心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郭沫若说:“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当是勤奋。”

钱三强说:“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那些卓越的科学家,所以能在科学上做出巨大贡献,无一不是他们长期勤奋、顽强奋斗的结果。

卓越的物理学家牛顿,出身贫寒,自幼艰辛,但是,他少年发愤,终生奋斗,终于成为一代科学伟人。牛顿在学习和研究中常常废寝忘食。有一次,朋友来访,牛顿竟忘了朋友。朋友实在饿了就把牛顿准备好的烧鸡吃了。待牛顿研究告一段落出来,看到盘子里的骨头时,他大笑着说道:“哎呀,我还以为我没有吃饭,原来早已吃过了。”他的朋友也跟着大笑起来。还有一次,牛顿研究到深夜,便煮鸡蛋充饥,可是煮的却不是鸡蛋,而是把一块怀表煮“熟”了。最严重的是,牛顿与情人约会时,竟然错把情人的手指当做通条塞进烟斗,最后与情人分手,以致终身未娶。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童弟周、华罗庚、钱学森、茅以升、吴有训、钱伟长、钱三强等,他们哪一个不是勤奋好学。长期奋斗而获得成功的!

这些卓越科学家的勤奋人生,永远是我们成才过程中的学习榜样。四、态度

态度,就是在学习中的态度,在成才过程中的态度。

态度,是由两个基本因素构成的,或者说是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一个是性格特征,一个是品德特征。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心理特性,就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品德,就有什么样的态度。

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特性,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人的学习过程、成才过程有重要影响。在这里,特别是人的意志、毅力、热情等性格特征对成才过程有重大作用。

品德因素对人的学习过程。成才过程也有重要作用和影响,但是,人们普遍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

改造思想以成才,这未必是一个新题目,但是,这却是人们普遍忽视的问题。本书就是要真诚地大声呼吁,家长们、老师们和同学们,要重视思想修养、思想锻炼或者思想改造。今天,学生们的思想素质远远不能适应人类社会进步事业的需要;面对挫折的适应能力,也远远无法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竞争和生存的需要;更不能适应毕业后参与社会工作的需要;而且也不能适应学生时期成才过程的需要。

每个人都希望过幸福的生活,但什么是幸福呢?幸福就是人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后的一种美好的自我感受。每个人的主观因素不同,客观因素也不同,因而,每个人的个人感受就不同,而且千差万别。幸福主要是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身体状况,二是物质条件,三是精神状态。一个身体多病的人,他常常为此而感到痛苦,这势必严重影响他生活的幸福。因而,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的一个基本条件。物质条件固然也是幸福生活的一个基本条件,但是,由于人们主观世界的差异,不同的人对物质条件、物质生活的认识往往并不一样。精神状况也是人们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人人都承认这一点,但是,人们对这一点的认识差别太大了。而且,精神因素也包括得太广了。这种种精神因素都会从不同角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决定着人们是否幸福。

在这里,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按以下方法去做: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品德修养在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渐坚信不移;其次,才会在自己的人生成长过程中从认识上真正重视品德修养;然后,才会在实践中注意进行自我思想改造,加强品德修养;最后,你才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慢慢品味到品德修养,的确对提高才能、特别是提高智能有重要促进作用。五、方法

学习应当是一个苦学与巧学相结合的过程。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只强调苦学,不重视巧学,是不正确的;同样,只强调巧学,不重视苦学,也是不正确的。光苦学,不巧学,不能成才;光巧学,不苦学,也不能成才。苦学,就是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巧学,就是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很多人讲学习的奥妙,成才的奥妙,奥妙是什么?其实,奥妙就是一个学习方法问题。

有的人说:读书没有定法,学习没有定法。这种说法具有片面性。对于一部分具体的学习方法而言,一个人一个方法,对此可以说学习无定法,仅此而已。“学习无定法”不仅对基本学习方法是不能成立的,同时对于某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来说也是不能成立的。比如说,“在记忆的基础上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这一正确学习方法就是对一切人都适用的学习方法。

学习、成才有没有近路?有没有捷径?有人认为,学习只有刻苦奋斗,勤奋,没有近路,没有捷径。这种意见是不正确的。应当客观地说,学习的确有近路,的确有捷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的途径、道路。如果没有不同的道路,没有不同的途径,而只有一条道路,一条途径,那么,在这里就无所谓近路,无所谓捷径,因为没有比较。但是,学习方法是非常繁杂的,即使是同类的学习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既然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就有一个比较,就有比较好的和比较差的,差的学习方法就是笨路,就是弯路。有弯路就有近路,有笨路就有捷径。近路、捷径就是好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

所谓近路。捷径决不是投机取巧,科学与投机取巧完全不相容。走近路、走捷径的惟一解释,就是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应用这种学习方法到学习实践中去。如果不研究学习方法,不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找捷径,不走近路,而总是走弯路,走笨路,总是绕道走,那就永远也达不到目标,永远也不能成才。有的人勤奋一生,但却始终不出科学成果,原因何在?主要就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其他条件,就会事半功倍,就会以较快的速度达到目标,而成为人才。“学会怎样学习”,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会怎样学习”,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以什么态度去学习,另一个就是以什么方法去学习。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就永远也学不会怎样学习。

我们应当在学习态度上进行一场革命,同时也应当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一场革命。

■自我测查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

一、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的方法

第一步:仔细阅读每一道题,在每一道题左侧横线上填写“是”或否

第二步:依照表一的格式造表,将表中的“标准答案”改为“个人答案”,然后在“是”“否”两栏内分别填上自己所选的题号。

第三步:对照标准答案分析个人所选的答案。例如,“准备与应试”这部分内容,“标准答案”中答“是”的题目序号是3和6,如果受测者将这两道题答成“否”,说明受测者在写作应试的准备工作方面存有缺陷。其他部分测查内容的对照分析与此类似。通过自选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对照分析,受测者就能比较客观地发现自己在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以后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应试技能提供了方便。二、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

1.直到临考前的晚上,我才对需要复习的大部分功课进行突击。

2.当准备应试的时候,我变得紧张、不安,或由于某些其他原因而难以学习。

3.在参加论述题考试前,我阅读所有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材料。

4.我常常得反复读几遍,才能理解一份材料。

5.在阅读中,我抓不住重点。

6.在答论述题之前,我先把答案想好,写在草稿纸上。

7.在阅读时,遇到生词或词义无法从上下文中推测确定,我就查字典。

8.除了重要的引证之外,我用自己的话记笔记,而不照搬作者的原话。

9.考试期间,我紧张不安,不能像平常那样从容应答。

10.我在零星的纸片上记笔记,而不记在笔记本上。

11.在阅读中,有时我记下纲要,画出简图,或将有代表性的观点画成图表。

12.我实际上连一个完整的句子包括哪些部分都不知道。

13.我常常需要有一定的压力才能学习。

14.我定期复习。

15.我的学习常常被来访者、电话以及娱乐活动打断。

16.只有在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后,我才做其他事情,我把这作为一项制度。

17.我常利用做作业的时间玩耍、约会、看电影、散步、读小说、看电视或听音乐。

18.有时,当我坐下来学习时,才意识到自己对课外作业究竟是什么还不清楚。

19.我用学校里所学的书本知识来帮助自己理解外部世界中的各种事情。

20.我把听课笔记认真整理并妥善保存。

21.在写论文时,我不知结论怎样写。

22.我往往无意中将不重要的材料记在笔记本上,这些材料考试中根本用不上。

23.开始写作前,我要拟提纲,或拟定一份写作计划。

24.我是在阅读课完了以后才记笔记,而不是边读边记要点。

25.交论文之前,我通常要花几天时间来进行推敲,以便在定稿前,能把论文修改得更好一些。

26.有时我不能如期完成作业,或匆匆忙忙地应付一下便交上去。

27.我不喜欢某些教师或课程,这影响了我的学习成绩。

28.我常常发现,自己还没弄清读的究竟是什么,便已看了好几页了。

29.我常常跳过阅读时所碰到的表格和图解。

30.我把书上的重点或难点做上标记,以便复习时能对此格外留心。

31.我有一个卡片簿或索引本,用来记录生词和词义。

32.阅读过程中,在一章结尾,我经常停顿一下,以便归纳本章要点。

33.当我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提出来跟老师进行讨论。

34.看书时,有时我会自言自语读出声来。

35.我感到教师对我很冷淡。

36.即使我知道正确的答案,我也时常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37.我常常睡眠不足,因而上课时昏昏欲睡。

38.碰到新词汇适用的场合,我就去应用它们。

39.我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表,列出了学习时间和地点。

40.我在学习时好做白日梦。

41.我在学习时常常坐不住,因而无法把精神集中起来。

42.开始学习新功课之前,我对先前学过的材料进行复习。

43.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我一定坚持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44.有时,我边看电视边学习,或者一边听同房间的人谈话,一边学习。

45.在某一课程上我花费时间过多,而在其他课程上时间则不够用。

46.学习时,我常常站起来,来回走走,看看报纸,或吃点零食。

47.我喜欢想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所学到的一般原理和规则。

48.开学初,我静不下心来,难以认真考虑功课。

49.有时,我在课堂上或坐下来学习时,才发现没带所需的课本、铅笔、笔记本或其他学习用品。

50.我利用某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他学科的东西。

51.有时,我对所学材料进行“过度学习”,就是说,当第一次能够正确背诵时,并不立即停止学习,还要再背几遍。

52.我实在不知道一篇论文究竟应当怎样开头。

53.我对自己的功课感到担忧。

54.准备应试时,有时我试图把书本上的话一字不漏地记在脑子里。

55.我习惯在间接光线下阅读,而不在书桌前借助直接光线阅读。

56.在对某章内容详细阅读之前,我先把这一章的内容大体例览一遍。

57.我感到老师是我的朋友。

58.我发现自己的学校生活大多是有趣的。

59.在多数情况下,我是带着某种材料仅仅记到考试结束这样的想法,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

60.我尽可能快地阅读,以便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指定的作业。表一 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的标准答案

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的标准答案,是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的受测者所应选择的正确答案。

学贵在勤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是华罗庚的亲身体会,也是他从一个初中生而成为大数学家的真实写照。对清华的学生来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已漫透到一代代学子的精神中,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清华学子。

■成事在勤,谋事忌惰

成事在人。这是俗语,也是真理。一件事、一项事业,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付出,就会有相应的成就回报你。如果以勤付出,回报你的,也必将是丰厚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成事在勤”实不为过。所以,养成勤的习惯,对于每一个青年人来说都是必须的。

有人将人生比作一段旅程是因为人生的艰难曲折,人在旅途上,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游山玩水,他肩负着人生的使命,他要向前走,不停地走,一直走到人生的终点,体味人生的意义,无怨无悔地走进坟墓。旅途上的食粮是勤奋。没有它,一个人不可能在人生路上走很远,即使能走远,也是碌碌无为的,走了很长的路,却依然两手空空。只有勤奋,才能走好人生的路,获得事业的辉煌。无论是天才做到的亦或是没有做到的事,勤奋都可以在生命里令你做到。圣贤不是天生的,都是勤奋造就的。

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是个从小立志当孔子的人。在他读书时,一天上午,老师有事外出,没有上课,学徒们高兴极了,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不大的天井里,欢声笑语,沸沸扬扬。这时候,老师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望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造反”的情景,摇摇头,轻轻地笑了。猛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个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边,发现他正画着《易经》的八卦图呢!从此,先生更对他另眼相看了。

朱熹这样好学,很快成为博学的人。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读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孟子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当朱熹无意中读到这句话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呀,圣人有什么神秘呢?只要主观努力,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啊!”

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并非可望不可及。治学之路就如同登山,唯有攀登不辍,才能一步步靠近峰项。“高处不胜寒”的圣人们的成功其实亦是由勤奋得来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读《易经》竟然能把编联简册的牛皮翻断三次,可见其勤奋。不管你是一个凡人,还是一个圣人,“勤”在你成为圣人的努力过程中,始终不可缺少。

世上成功之事,缺了勤就会变得不易实现,如果有了勤,成功也就不会太难了。

伟大的劳动造就伟大的成就,而勤勉耕耘也就得出了丰硕的果实。

两部历史著作,都出自勤劳者之手。而纵观历史,到处都是勤劳者汗珠的闪光。历史是勤劳者的历史,由勤劳者来执笔。而现在,以至将来,都会是如此。青年人要养成“勤”的良好习惯。

因为千金唾手得,一勤最难求。

有这样一则令人欣赏的小故事:从前有一位老农,临死的时候,他把他的三位儿子召集到床前,对他们说:“我老了,我很快就要离开你们了。我不知道你们能否在我去世之后比现在过得更好?我担心将来你们会受苦,因此,在我们家的那块地里,我埋下了一坛金子,这是我一辈子积攒得来的,我死后,你们就把它挖出来分了吧!”当老人于几天后死去后,他的儿子们便一齐在老人所说的土地上挖金子,然而,令他们感到奇怪的是,他们翻遍了每一寸土地,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坛金子。儿子们失望了。恰逢播种的季节,带着失落的心情,儿子们将那块地进行了耕种。几个月过去了,收获的季节来临了。由于儿子们深翻了地,地里的庄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儿子们此时才恍然明白了老人的深意。

勤奋是一笔价值远远超过金子的财富,金子虽然珍贵,但金子是不会失而复得的。纵然你有黄金万两,但坐吃山空,你总会有穷困的一天。唯有勤劳才是永不枯竭的财源。这一点,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勤能使人走向成功,聪明的人,勤而努力它能成就大事业,而比较愚笨的人,如果能以勤为本,笨鸟先飞,同样是获得成功的赢家。记得《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给你打开一扇门,同时就要给你关上一扇窗。你应该记住,勤奋实际上是弥补你自己某一方面缺陷的良药。

古希腊有位演讲家,他的口才很好,每一次演讲都能吸引众多的听众。但他年青的时候却有口吃的毛病,经常受到大家的嘲笑。为了改正这一缺点,他坚持天天练习说话。有的时候就跑到山项上,嘴里含着小石子,训练自己的口型,摸索发音的规律。但是勤奋不懈的努力使他改掉了口吃毛病的同时说出了一口流畅悦耳的话音,从而实现了做演讲家的梦想。

自身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勤奋的精神。自身之拙,可能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障碍。但伟人、名人就是在克服障碍后得到桂冠的。即使是太行、王屋二山那么大的障碍也会被我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用勤奋一点点的挖掉,如果我们始终不放弃理想的话。勤奋面前,再艰巨的任务都可以完成,再坚定的山也都会被“移走”,成事成功只有勤,踏实勤劳,才能获得真正的东西,从而助你走向成功。

青年人要勤,就要忌“懒”,忌“惰”。懒情是人的本性之一,稍不留神就会流露出来。所以青年人要时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谋事忌惰”。因为人生短暂,懒惰如自杀。

勤奋的人瞧不起懒惰的人,心灵的恬静是勤奋的人始终追求的,而懒惰的人却是始终沉湎于肢体的舒适之中。怕吃苦怕受累是懒惰者的症状,一无所得,受人嘲笑是懒惰者的下场。

懒惰者,缺少的是行动,他们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其实,幸运只给勤奋者,等待只会浪费时间,等不来生命。懒惰,其实就是否定自己。把自己的生命,一点点送入虚无,而不想做一次奋斗,拯救自己。懒惰作为一种浪费,浪费的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生命。青年时期,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时勤一些将来受益无穷,相反,若懒惰一些,后患也将无穷。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会有任何机会让懒惰得逞的。

青年人只有养成勤奋的习惯,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勤奋是成功的奠基石

天道酬勤。没有一个人的才华是予生俱来的。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一连串儿的让人精神为之振奋之事。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在每个成功者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勤劳可好的习惯。

鲁迅说得更清楚:“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天道酬勤,“笨鸟先飞,尚可领先,”何况并非人人都是“笨鸟”。“勤奋”,使青年人如虎添翼,能飞又能闯。

任何事情,惟有不停前进方可有生命力,学习更是如此,不前进就是后退。社会不是享乐的天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人才云集,竞争对手强大。快节奏的生活,高度的竞争又时刻令人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压力,潜移默化地催人上进。

成绩的得来可不像老鹰抓小鸡那样容易,而是勤奋学习得来的。停滞一步便会落后于人。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这里的人的勤奋学习的精神,应该对青年人有所启发,让我们来共同看一看吧。北大学生普遍形成勤奋的学风。很多同学早上六点就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去睡觉,去图书馆、教学楼苦读,长年不懈。

清华人不但勤于学习,还勤于思索,勤于社会实践活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始终是清华精魂里长流不息的血液,他们思考着人生、思考着社会……并为之付出相应的行动。每逢寒暑假,他们都不放过学习的大好机会,或留在校园中读各类书籍,以强化专业、拓展学识;或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走南闯北,了解祖国各地的方方面面,大有一番“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比如,中西部发展协会,在1997年寒假期间就曾奔赴湖南沅陵做社会调查,以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钱穆是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是从乡土中走出来的国学大师。他1931年到北大任教,之后又随西南联大到西南后方,直到1940年离开昆明去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任教。这期间也曾在清华兼课,可以说是对北大、清华两校都有影响的国学大师。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与同代其他思想家、学问家不同,他没有念过大学,非学院派;他没有留过洋,他非西洋派;他甚至比长期生活在文化政治中心的梁漱溟都不如,他来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乡村。他是从乡土中完全靠自身的努力走出来的史学巨擘。他在中小学任教之余,利用一切时间,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考据、训诂亦极嗜好,终身以史学为归宿。

他的勤奋是很有特点、也很有代表性的。

他无论是吃饭、课间休息、上厕所都要看书,不分严寒酷暑。夏天为防蚊叮,他学父亲把双足放在水中坚持夜读。又效仿古人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方法,定于每日清晨必读经、子等难读之书,夜晚后开始读史书,中间上下午读一些闲杂书,科学安排时间。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有时间思考问题,1918年他学会了静坐,每天下午四点后必在寝室静坐,体悟到人生最大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才能静,才能排除杂念,专心攻读和思考。

语言学专家王力教授也自有其一番激人奋进的经历。

王力教授常常向青年一代传授他的治学之道。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刻苦勤奋。他年轻时夜以继日地看书,天文地理、经史子集,博览群书,打下了后来做学问的基础。他24岁学英语,27岁学法语,50岁学俄语,80高龄开始学日语。这种精神使他后来精通六国隔言和几十种中国方言。文革期间,王力遭到批斗,晚上坚持著书立说。1976年以后,他加快了研究的进度,每天坚持工作8小时以上。正是勤奋刻苦地学习,才使得王力教授博学多才而且硕果累累。

王力教授一生写了40多种学术著作,近200篇科学论文,共上千万字(译著不计在内)。他的研究涉及语言学的广阔领域,无论是语法、音韵和词汇,无论是汉语的现状和历史,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发,无不是用勤劳的学习而获得的。

王力非常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文字改革、汉语规划化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还积极领导汉语教研室对语言文字教学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从1964年出版至今,一直是全国高等院校不可替代的好教材。

如果说天才,王力教授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天才了。可这“天才”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勤奋学来的;如果说成功,王力教授也可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了,而这成功的途径,是用辛勤刻苦的汗水来冲刷的。惟有勤奋、努力,不停地学习,进步,成功的征途才会少一些弯路,才会少一曲折。

自古以来,惟有勤奋才是无往不胜的成功秘诀。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借光;闻鸡起舞……无不体现着一个“勤”字。青年人要养成勤的习惯,惟有如此,才会在成功之路上少走一些变路。

■幸福是辛勤汗水的结晶

辛勤的劳动是成功的阶梯,勤毂的习惯是成功的动力。八十年代的一首歌唱到:“幸福在哪里?明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地工作中,她在美好的祝愿里。啊,幸福,就在辛勤的汗水里……”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个人奋发向上的辛勤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事实上,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辛勤的实干才能取得。没有辛勤的汗水,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与幸福。“真正的幸福决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劳动,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力,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因此,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只有汗水的结晶,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创造出未来。“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么和蔼可亲、令人尊敬,不管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他过去不可能、现也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生活。让我看看你能干什么,我就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一向认为,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劳动是保持良好品德的前提条件,只有热爱工作、尊重劳动,才能抵御各种卑劣思想、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抵抗各种低级趣味的引诱。我想进一步说明,只有热爱劳动、尽职尽责,才能摆脱由于沉溺于自私自利之中而带来的无数烦恼和忧愁。无论是谁,他既不可能躲避烦恼和忧愁,也不可能避开辛苦的劳动。”

有些懒惰的人总想干点轻松的、简单的事情,但大自然是公平的,这些“轻松的”、“简单的”事情对于懒惰者而言也会变得很困难、很艰难。那些一心只想逃避责任的懦夫也迟早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因为这种人总是对高尚的、有利于公众的事情不感兴趣,于是他的私欲、各种卑劣、庸俗的念头就会在他的大脑中膨胀起来,这种人的心思本来可以用在有益的、健康的事业上,结果都由于私心杂念过于膨胀,自己的心智脑力被各样各样琐屑、卑鄙、甚至是幻想出来的烦恼和痛苦白白地耗费了,许多无所用心的人的脑力也是这样白白地浪费了。

青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将来的生活只有充满快乐、幸福才是成功的,而快乐与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劳动。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一旦离开这种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的劳动,人们就会百无聊赖、无精打采,就会无所事事,精神萎靡不振,竟而会头昏眼花,神经系统也会紊乱不堪,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莫名其妙地垮下来,精神也会一蹶不振。千万不要陷进这种状态之中。战胜无聊和苦闷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地工作,满怀信心地劳动。一个人一旦参加了劳动,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身边,无聊和单调的感觉就会逃之和夭夭。工作,勤奋地工作;劳动,愉快地劳动,总是去干这样或那样有益的事情。

那些形成了工作习惯的人总是闲不住,懒惰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痛苦。即使由于情势所迫,他们不得不终止自己早已习惯了的工作,他们也会立即去从事其它工作。那些勤劳的人们总是很快就会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去,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寻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青年人要享受成功的幸福,首先得要有勤的习惯来付出你的辛劳汗水,只有这样,你才会收获耕耘的快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春种秋收,这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是做事、成就事业的一个规律。凡事要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只想享受,不知勤奋,必将成为完成大业的绊脚石,这是人所共知的。只有养成勤劳的习惯,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

一位清华学生这样说他自己:我在初中时也很普通,只不过有一次华罗庚金杯赛上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时老师和父母的朋友都夸奖我,我觉得我不该混日子,我可以成为一各好学生,不能让别人说笑我。就这样我逐渐成为了一名好学生。仔细回想这段经历,我并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不过是竞赛上的考试题在画报上看过一些。因此比一般同学考得高并没有什么。而它却成了我的转折点。开始了我另一种人生。

中考的成绩并不足以使我进入省重点学校,但金杯赛的成绩使我进入了省重点高中。由于担心跟不上会被开除,高一上学期我疯狂地学习,即使其他人玩的时候我也在学习。除了一些课外兴趣活动,我几乎都在学习。那段时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的成绩迅速升到年级前几名。从此以后,我学习起来便轻松了一些。我个人认为,高一第一学期是万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高中和初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差异很大,而且大多数人中考后玩了一个暑假,即使到了高一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少数人的努力使成绩一跃居上。而且成绩好了以后,无论是自己的要求,还是周围的目光也都不允许你有明显的退步,正像大家看到的,过了高一第一学期,成绩已经相对稳定了。我劝刚入高中的同学不要放松,让自己一入校便停留在很好的位置上。如果没有以前的基础,也许就不会有这样一个转折。

高二后,我投入到物理竞赛的准备中去。因为保持高一的那种学习的刻苦精神,在竞赛中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在全国物理竞赛中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绩,并进入国家集训队,进而保送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做什么事,都是要以许多为代价的。有一个同学,她的成绩是让人望尘莫及的,我也不明白她何以如此高的成绩。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她书桌上放着3本做完的物理精编时,我才感受到什么是付出。其实,古训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实力还不够,独自苦学时也正是人“穷”之时,而有朝一日学业有成便能用自己的学识和实力去证实自己,去实现理想了。辛勤地付出则是你达到目标的方法。

由此可见,不忍受一定的辛劳,不付出一定的劳动,肯定不会成就出一番事业来。只有真诚地付出,辛勤地劳作,不停地努力,才会在收获的季节里尝到丰收的滋味儿。

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这是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如果春天的时候没有耕耘的辛苦,那么秋天的时候就不会有丰收的喜悦。学习如此,做事如此,如果要成功,你就要为成功做好准备,不停地前进,直向成功的目标。

求知的心是最有生命力的,只有抱定这样一种心态,奔向成功,路上才会多出几道耀眼的风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辛勤劳作的汗水,才会换取成功的笑脸与欢乐。

青年时期,正是播种的时期,你现在种的是豆,将来就会收豆;你现在种的是瓜,将来收的就是瓜。你辛勤地付出了,努力了,忙过人生的风雨,洗礼在人生之秋的收获季节里,你收获的也一定是辉煌的成功。

■勤奋,可点石成金

古老的神话中,神仙有一种本领,点石成金。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希望自己有此异能。其实,“点石成金”并不难,它就在我们生活里,在你勤奋的工作中。北大人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这种“点石成金”之术——勤奋工作的好习惯。有位富人自己当年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来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但他靠着白手起家成就了一番事业,通过牺牲自己个人的舒适生活为孩子们留下了一大笔产业。但临终时,他忏悔道:“在他们的教育和职业训练方面,我花费的金钱与心血太少了,他们从来不知道缺钱花是什么滋味。本来,再没有人能像我的儿子们这样有条件成为正直而受人尊敬的人,但是结果又怎样呢?一个是医生,可是没有病人找他看病;一个是律师,可是没有一个客户;第三个经商,可是从来不到自己的帐房去看看经营情况如何。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要兢兢业业,要节俭,要积极要求上进,但是他们把我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他们怎么回答?‘没必要,爸爸,我们永远不会缺钱。你赚的钱足够我们几个花了。’”

这些人的例子都告诉我们:兢兢业业地工作,你就会拥有灿烂辉煌的幸福生活。

在整个宇宙中,除了人以外都不存在游手好闲的东西,所有的事情都在根据自身的规律永不休止地运行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法则就是工作,”工作使有机的事物缓慢而有条不紊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生活没有其他含义,这就是自然的法则,任何地方一旦活动停止,就一定会后退。我们一旦不再使用自己某个部分的器官,它们就开始衰退。只有那些我们正在使用的东西,大自然才会赋予我们力量,而那也是我们惟一能支配东西。

勤奋工作的习惯就是点石成金之术。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奉勤勉准则为金科玉律的人们,将使整个人类因为他们的工作而受益。再也没有什么比做起事来磨磨蹭蹭更能阻碍一个人的成功——它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灭失一个人的雄心,使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有工作可做、有生活目标的人是幸福的: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且会继续做下去。就像一条流淌的运河,某种高贵的力量在苦涩贫瘠的盐碱地开凿了它。而一旦开凿,它就会如同一条很深的河流一样日夜不停地向前流去,把又咸又苦的盐碱水从草根的底部清洗掉,把蚊虫肆虐的沼泽地转变成郁郁葱葱的草地,上面流淌着清澈见底的小溪。工作本身就是生活,也许除了从工作中得来知识,你没有其他有价值的知识,其余一切所谓的‘知识’其实不过是种种假说罢了。”

工作!它使人眼睛明亮,使人面色红润,使人肌肉结实,使人头脑敏锐,使勃勃的血液在全身循环,使脚步轻盈健康。工作是治愈很多身体疾病的灵丹妙药,工作还会使消化不良减少,总之,工作着的人是更健康的人。

勤勉工作的人是幸福的,而工作是所有成就和文明的秘密所在。

无论何时何地,脱离了劳动就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现实的人是无法在现实中生存下去的。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丰厚的人生回报。即使给你一座金山,你无所事事,也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的。传说中的点石成金之术并不存在,而在劳动中获得财富才是最正确的途径。你想拥有金子,你的办法只有辛勤的耕耘。这是清华的一种做风,也是我们生活中应该抱定的原则。

人生是一个充满迷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令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事情,也会有许多意想不到却又令人似乎是上天有意考验我们的事情出现。在这些事情的考验下,有的人充实而成功地走完了这一过程,有的人却相反,在遗憾中随风逝去。

我们每一个健康生活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走向成功,都想在成功中领略人生的激动。而成功又不是轻易予人的。但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却是成功者云集,并且不断有新的成功者走向社会,那里就是清华。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辛勤耕耘的劳作,有着对生命升华的追求。在这里,有一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学习精神,有一群把自己融入工作、学习之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成功之花的人们。不用说,这样的地方,当然是成功生长的地方。青年人要想获得“点石成金”之术,就请从勤开始,努力工作吧。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鲁迅先生关于“早”字的故事相毕大家都很熟悉了。一个“早”字,不仅道出了勤者的根本也道出了他们的精神面貌,更道出了以“勤”为本的好习惯的真帝所在。

怎样更“早”更好地走在时间的前面呢?下面的一些意见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首先安排好你的工作日程,不要过分地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买一个日程本安排你的日程,对你是百利而无一害。不要等到事到临头才抱佛脚。洽淡生意,参加考试,发表讲话,都要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在把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完成当天工作的同时,也需挤出时间把第二天的事情安排好。

韦尔斯—里奇—格林广告公司的董事长,玛丽·韦尔斯·劳伦斯就是一位通过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美国企业家,她知道如何使自己每天的工作更富成效。她精通生意经。懂得如何使自己的销售战略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因而在商业界具有很大影响。

她的公司现在的年经营额为二亿五千万美元。但刚开业时只在纽约一家饭店租了一间房子,她母亲帮他接电话,两个人连午饭时间也不休息,16年过去了,至今她还有在办公室吃午餐的习惯。“我安排自己的生活如同很多人经营自己的生意一样,我不得不这样做。”当《时装》杂志的记者采访她时,她说:“我并没有实际去拟定各种图表,但我在脑子里把一切都考虑的很周密。”

安排好工作日程后,就开始勤奋工作吧,最终你会得到勤奋工作的回报的。

为了探索物质世界的秘密,丁肇中常常废寝忘食地搞实验,为了做好一个实验,他一进入物理实验室,就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物理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丁粒子,从而获得诺贝尔奖。

巴甫洛夫也经常是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忘了吃饭,数年如一日的工作,当他跃上科学生涯的第一阶梯——取得“消化”研究的成果时,又忙着开始转向“反射”实验了。同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得力助手,也受不了这种无休止的紧张工作。离开了他,巴甫洛夫不得不另找新的助手,并对新的助手说:你们要学会做科学的工作,我们到实验室去吧,把狗准备好,我们要数它的唾滴。如果必要,就数它十年,二十年。在实验室里巴甫洛夫和他的助手长时期废寝忘地工作着。他身体染上了多种疾病,但从不间断实验工作,直到临死时,巴甫洛夫还用自己身患的蔓延性肺炎,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实验。

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是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

1960年,宋健在苏联获得副博士学位踏上归国的旅途。回国后,宋健成功的主持了我国第一代地对空导弹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用快速控制理论解决了初制导弹的快速引入问题。他主编的《导弹控制中的座标变换》,对于空导弹和地对地空对空等导弹的工作,均起了不同的指导作用。他还和我国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关肇直等一起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控制理论研究室。对推动和发展我国的现代控制理论的科学研究,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1963年秋,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上、宋健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从线性最速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引起轰动,各国代表纷纷到中国代表团的驻地祝贺。

宋健成功修订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名著《工程控制论》。国内外控制理论界视为经典著作,中文版1958年出版后,获国家一等科学奖。钱学森把修订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宋健。修订后,这部书从40万字增加到120万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钱老说宋健是新版的创造者。新版《工程控制论》获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创作奖。他在修订《工程控制率》的任务时,我国的国防科学研究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一定要研制出中国反导弹。白天,宋键全力以赴地主持反导弹工作,业余时间,他便潜心修订钱学森的书,这项浩繁的工程并非一天或一年就可完成的,而是长达十几年的节假日和夜晚。他常常从晚上十点钟开始,工作到凌晨一、二点钟。

在研制反导弹的艰难的岁月里,宋键自学了英文,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单词,一有空就背诵,有时候,他骑车到北京图书馆查资料,看书,一呆就是半天。饿了,就把自行车放在路旁,到附近的小店吃几个包子,又回到图书馆看书……

宋健十几年如一日地这样生活,白天和大家拼命地工作,晚上孜孜不倦地学习到半夜,脑子里时刻琢磨着科研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勤奋工作终会有所回报,但你切莫忘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走在时间的前面,是他们的行为准则,也是他们的成功决窍。同时这也是青年人应该养成的习惯,应该掌握的决窍。

■勤能补拙,学贵有恒

凡事只要坚持到底,始终如一,没有争服不了的困难,只要你兢兢业业,勤奋向前,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不懈,成功的道路上,便会有你的身影。

司马迁,从幼年时开始漫游,走遍黄河,长江流域,为《史记》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奠定了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60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陈景润说:“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难题之前,曾经历了将近10年的准备时间,在这10年中,我夜以继日地学习,有时一连运算几天几夜,连吃饭、睡觉也都忘了。”他还说:“攀登科学高峰,就像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的。”勤奋努力使他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

华罗庚,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大数学家,他的亲生经历给于人的启示只有一个“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无论你做些什么,都要以汗水作为成功的代价。被保送清华经济学院的蔡翔说:“人活着,就是要有点精神。”学业、事业上更是如此。不少青年人为自己怎么也学不出名堂找的借口是自己没天赋,或是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而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家长的期望。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更美好的明天,这是一个人的权力,也是人生价值所在。虽然学习,高考并非一个人的惟一出路,但不可否认它是大多数人的最现实、最好的道路,虽然个人天分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因素,是努力,是信念。信念是一个你想到就能做到的功力源泉,它是无穷的,只要你想到,也就会做到。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对柯里商学院的毕业生做演讲时就告诫他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我的位置在最高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一样好。但有很多挂在枝头的果子,你只有蹦了,才能够到。我们还年轻,现在不努力做得最好,还等什么时候呢?

树立了信念,就重在落实了。不会付诸行动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只有不甘寂寞,真正脚踏实地的去做,才能把理想落实为行动,把自己想象为一叶孤舟,看不到岸,只有一片汪洋。成功的果实是辛勤的汗水浇灌在寂寞的根上长成的。

果实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要吃苦。我感到,学习中的苦分两种,体力上的苦与心理上的苦,绞尽脑汁,案牍劳形是体力脑力的苦,而寂寞,在别人随心所欲时自己坐冷板凳,是心理上的苦。正如一句西方名言所说:“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机会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耐不住寂寞的同学便往往半途而弃,在“持久战”中丧失斗志和锐气。其实,古训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实力还不够,独自苦苦学时也正是人“穷之时,而有朝一日学业有成便能用自己的学识和实力去证实自己,去实现理想了。正像清华的老校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断地进取,养成勤毂的习惯,并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成功之花。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地奋斗,愿望是美好的,实现原望将是更加美好的。

■天才出于勤奋

这是被无数个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天才”们证实了的观点。青年人,只要肯下功夫不,肯勤奋地努力,养成勤奋努力的习惯来做人做事,你也会成为“天才”。勤奋造就天才。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因为他的智慧使这个世界得到好处,因为他的爱国热忱使国家受益,因为他的善心使邻居们获得益处,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在他的生命中一分钟都没有虚度。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如果你觉得“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地得到”,那可真是太不幸了。

你应该尽快放弃这种错觉,一定要意识到只有勤勉的工作才会使你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在有助于成功的所有因素中,勤勉的工作总是最有效的。

即便有过人的才干,如果不采取任何有价值的实际行动,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在任何的知识领域,从来没有哪一本书,或者哪一种文学作品,或者哪一种艺术流派,其创造者没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创作就获得了流芳百世的名声。天才需要勤奋,就像勤奋成就天才一样。

这个世界上留存下来的辉煌业绩和杰出成就无一例外都得自于勤勉的工作,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不管是诗人还是艺术家。

拿做学问来说,天才与勤奋的关系究意如何呢?有人说“九十九分勤奋,一分神来(属于天才的范畴)”。我认为,才(才能),我觉得符合实际一点。我丝毫也没有贬低勤奋的意思。无论干哪一行的,没有勤奋,一事无成。我只是感到,如果没有才能而只靠勤奋,一个人发展是有限度的。“坐等什么事情发生”,就好像等着月光变成银子一样渺茫。希望宇宙中发生奇迹,能够取代自然法则的作用,那简直是不可能的。这些想法往往是懒惰者的借口,是缺乏长远规划者的托辞。“有时候人们觉得我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天赋,但据我所知,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努力工作而已。”“努力工作使我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在我一生中,从来还没有哪一天不在辛勤地工作。”

很多传统说法中包含了永恒的智慧。从早到晚,不管阴天还是睛天,也不管我们身体如何——可能会牙疼、头疼或者心脏出现毛病——我们每天都必须到达指定的地方,并开始做安排给我们的工作。

成功的人以他的勤勉刻苦而闻名。他始终非常勤奋,从不拖延时间或者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而他的行动一贯非常准时。

他们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非常困难,但是他们下定决心不放松自己的努力,直到最后成功。“如果不用,我就会生锈。”这句话适用于铁,同样也适用于人。勤奋才是通向成功的大门,青年人要养成勤奋的习惯,在自己的事业上创选一片辉煌。

精心阅读

阅读的好坏,取决于你读书的能力,好的阅读使你学富五车,坏的阅读使你不知所云,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功课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读书目的放第一

即使你自认为不是个“爱读书的人”,每天你还是会不可避免地“阅读”一些东西。如:杂志上的文章。录像机的使用说明、冰箱上的电话留言,以及最近的心情记录等。

无论阅读什么,你都会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将影响你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读它——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你绝对不会用看小说的专注去看录像机的使用说明,同样的,阅读报刊杂志的文章与看购物单的态度也会不同。没有阅读的目的,你会发现,自己只是漫无目的地看书,而且效率非常差。

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了解“确定读书日的”的重要性。他们所持的态度往往是:“滥射也会打到靶心。”

在你能够厂解所要读的书——并将它“牢记”以前,你必须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眼前的东西。一、确定你的读书目的

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所能给予的最佳答案是:“因为老师说的”,那这个答案可不够好哦!看来,我们得花点时间帮你找到更好的理由。读了一章就宣称:“我功课做完了”,那是没有用的。或许你还会将书本放在枕头底下,希望藉此慢慢地吸收书中的内容。

除非你确定读书的目的,否则你会发现,自己虽然把整本书都翻遍了,脑子里除了记得各章的标题外,书中内容可就是一片模糊了。

根据阅读专家的说法,读书的目的不外乎下列六项:

1.为了掌握某种“信息”

2.为了寻找重要的细节

3.为了解答某个特定问题

4.为了评估你正阅读的书籍

5.为了应用阅读的资料

6.为了娱乐

拥有目的而读书,是增进理解力的第一步,因此建议你采用一些简单的技巧,藉以确定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二、从书中找线索

每一本书都能提供一些线索,帮助你确定阅读的目的。首先是很快地温习指定课程,寻找你期待获得解答的问题。而在开始阅读之前,先就后面列出的几个要素加以思考。

就像报纸的大标题可以提供线索,让你大致了解报导的内容。以下要素也能帮助你看出某个段落或章节所要传达的信息:

1.各章标题与小标题

通常各章的标题与醒目的小标题,已经点明了主要议题的细节。在一些教科书中,段落标题或刻意凸显的“序言”,更说明了作者所要陈述的内容。所以第一步,先把要温习的功课浏览一遍,只要注意各章节醒目的标题与小标题即叮。

举例而言,假设你在历史课本读到的标题是“帝国主义的衰落”,你就可以用这个题材设计下列问题:

A.“什么原因”(WHAT)导致帝国主义的衰落?

B.“是谁”(WHO)造成帝国主义衰落?

C.“何时”(WHEN)帝国主义开始趋于衰落?

D.“为何”(WHY)帝国主义衰落?

E.“何处”(WhERE)发生衰落?

当你在阅读该章时,你会发现自己正在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这就表示,你有了读书的目的了!

你有可能经常碰到,有些标题的用宇遣词看不懂。那么,寻找这些词汇的定义或概念解说,便成了你的读书目的。

浏览标题的过程只需花数分钟,然而这样做,却是聪明有效的读书方法。因为看过大标题,你对作者所要传达的理念会有初步想法,这有助于你更能掌握细节部分的重点所在。埋头研读之际,自然会有所领悟。

2.章末的结论

假如你看侦探小说是从头读到尾,便正如作者所希望。你的心情会随着作者故弄玄虚的情节,以及一般侦探小说擅用的写作手法而动荡起伏。然而,如果你先翻到最后一页知道故事的结局,就很容易了解作者如何架构小说情节,如何安排笔下人物的发展。甚至能预先察觉要到最后开头才揭晓的许多作案细节。若非你先知道结局,你会当另一个人才是嫌疑犯,而不会去注意这许多的蛛丝马迹。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能先明白教科书作者在书中所要传达的主旨,便会在阅读时留意得出最后结论的重要内容。

当然,看侦探小说先翻看结局,阅读乐趣就没了,不过对应付学校课程而言,这一招倒十分管用。它可以帮助你确定阅读的目的,进而使你变成“主动”学习的读者,让你从此读书不会梦周公了!

3.插画、图表

大多数的教科书,特别是自然科学类的教科书,都附有图表。插画、数字表格、地图,还有其他的图解。学生通常对这些图解。表格视而不见——匆匆一瞥,过目即忘。

你不妨多花一点时间看看这些图画、表格,一定可以为自己节省许多时间。在阅读的时候,你就会特别注意这些补充资料,以及它们所强调的重点,并作好笔记。

4.特别强调的名词、生字与其他事实

有些教科书对于主要名词与资料,会在正文中特别标示出来(我的意思不是指前一个学生所作的特别记号)。为了确定这些名词的定义,或者为了发掘事实以便应用,就可能成了你读书的目的了。

5.设计问题

有些教科书的出版商会以固定格式,在_正文或各章结束时,提出问题以强调重点所在。如果能在阅读该章之前,先看看这些问题,相信你对需要留心的资料会有比较清楚的概念。三、预习功课

当你开始研读指定课程之前,若能先找出每一章的大标题、小标题,以及其他有助确定读书目的的要素,表示你已经完成预习的步骤了。何谓预习呢?就是温习这些线索,确定你的读书目的。

建议你,每一个科目都应该预习!为什么呢?想一想,你是否有过熬夜啃书却所记不多,或者根本不了解你在念什么?答案如果是肯定的,说明你根本没有预习功课。四、非速读式地提高阅读速度

标题、小标题、首句和我们已谈到过的其他由作者提供的线索都会帮助你迅速把握章节的内容,另一方面,章节里的一些单词也会有助于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点上,从而忽视不重要的信息。知道了何时加速、何时放慢速度、何时忽略。何时集中注意力会使你阅读得更快、更有效。

当你看到诸如“同样”、“此外”、“而且”、“另外”之类的单词或短语时,你应该明白接下来不会介绍什么新内容。如果你已经知道了书中讲的是什么,那就加快速度或者完全跳过下面的内容不读。

而另一方面,当你看到诸如“另一方面”、“然而”、“不过”、“相反”、“但是”之类的单词或短语时,你就应该放慢速度——你将获得新信息或与你刚才所读内容相反的信息。

最后,注意一些总结性的单词和短语,诸如“总的来说”、“总之”、“因此”、“因而”、“所以”——尤其是当你只有时间阅读章节里的“关键信息”或者你正在复习准备考试的时候。这些正是你真正需要的,就像一件用漂亮的彩带包装好的礼物一样,它们使你避免了阅读整个章节。五、目的决定读书方法

现在让我们看看。如何利用读书目的来决定你的读书“方法”。大多数的情况下,读书目的往往决定了你的读书方法。

基本上,读书类型可分为三种:

1.快速参考阅读法——着重在特定资讯上,针对特定问题寻找答案。

2.批判式阅读法——重点在于辨识出需要彻底分析的想法和概念。

3.鉴赏或娱乐式阅读法——阅读纯粹是为了娱乐,或者因为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与才华。

如果你是一个好读者,或者希望成为一个好读者:你必须以正确的阅读“方法”,来达成你的读书的“目的”;你早在自我训练,或正在训练自己熟练掌握多种读书技巧;你擅长因阅读目的而随机运用适当的读书方法;你对只读一种读物感到不满足。

相反的,一个不好的读者,往往是用同一种方法来应付每一种阅读对象——不论读的是生物或报纸,都很费力地逐字逐句阅读。这种人对有目的的阅读感到生疏,也很难去实际执行;要他们接受这样的阅读方法很困难。

■有让人看得又快又好的方法吗?

一、你的理解速度有多快?

当我们阅读太快或者太慢的时候,我什么也理解不了。——帕斯卡

你是否担心自己的阅读速度太慢?或许你不应该这样——阅读速度略慢的读者,其阅读能力未必就稍差一点。重要的是你的理解和记忆。就像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练习最有可能提高你的阅读速度。

速度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阅读太快,你所理解的可能会比较少;阅读较慢些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你没有掌握好阅读材料。二、降低阅读速度/理解程度的因素:

1.阅读过程中大声朗读或者嗫嚅出声。

2.机械性地阅读——用手指点着单词。一个接一个地阅读,头部来回移动。

3.运用错误的方法来阅读材料。

4.缺乏足够的词汇量。

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改进你的阅读方法。三、为了提高你的阅读速度:

1.集中你的注意力。

2.排除外界的干扰。

3.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读书环境。

4.不要为了弄明白个别单词或句子的意思而半途中断阅读,但是对于那些会影响你把握整篇文章大意的关键词,就要(用字典)查明其意义。

5.应尽量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涵义而不要试图并明白每一个细节。

6.如果你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嘴里念念有词,那么,你可以把一支钢笔或其他(无毒的,非糖制的)物体含在嘴里练习阅读。如果在阅读过程中该物体掉了出来,你就知道你必须继续练习。四、为了提高理解:

1.养成循序渐进学习的习惯——理解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增加新的知识而获得的。

2.回顾阅读中已标出的语言点。考一考自己是否抓住了阅读材料的重点。

3.假如行不通,放弃你的结论。回头重新阅读,试着找出另一个结论。

4.总结你所读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把它记在笔记本上。

最重要的是,用你自己感觉最舒服的速度阅读。虽然我能够读得极快,但是我在阅读小说时选择了较慢的速度,这样我就可以好好欣赏作者的措词。同样,任何难于理解的阅读材料都会使我放慢速度。我通常以很快的速度阅读报纸、流行杂志以及类似的材料,尽量把握主要信息而不会顾及每一个细节。

你是否应该修某一门快速阅读课程?如果你目前的阅读速度很慢。

提高阅读速度有某种价值——许多阅读速度慢的读者想尽可能少读书,而这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读书很沉闷、很无聊。但是,仅仅加快阅读速度并不是成为好读者的方法。

我并不认为那样的一门课程会对你有任何害处。不过,我也可以建议你,只要坚持练习阅读就可以了,这样你的阅读速度会自然而然提高的。五、欲速则不达

了解是记忆的先决条件,它跟你的阅读速度有多快、纲要列得有多详细、以及用多少彩色笔在书上画线,并没有多大关系。不论读什么书,能够掌握其中的主旨,并且牢记它,才是增强记忆力的基本原则。你可以每分钟一千字的速度阅读一份剪报,不见得就能抓住整篇文章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你的阅读速度真的缓慢到需要求助于速读的训练吗?速读的确有它的好处——许多人读书之所以慢半拍,是因为他们觉得读书既沉闷又枯燥乏味。不过,单凭速读并不能使你成为好的读者。(如果你发现自己每次读书,都是逐字逐句地读,那么,接受某种速读训练可能对你会有帮助。相反的,要是你的阅读速度已经很快,一口气可以看完好几段文字的话,速读课程对于增进你的阅读记忆就没有什么帮助。)

当你希望提升阅读能力,并能加以理解时,就记忆的要求而言,理解要比阅读速度来得重要。假设在研读指定课程上,你的速度比班上任何一位同学都来得快,可是却无法用一个句子概要叙述你所读过的内容,你还是输了。不过,要是你能确实接收到作者所传达的“信息”——即使你比一些同学多花了一、两个小时——你所花的时间会让你有出色的成绩,而且日后都将受益匪浅。

基于此,本书将讨论重点摆在指导身为学生的你,如何阅读学校的课程,并且在读完之后可以牢记心中。无论你是正在读着即使连老师也会感到烦闷的教科书,还是在看一篇杂志文章。报纸特刊、小说,只需依照下面四项要领,一定有助于你吸收所阅读的资讯:

1.把握主要思想

2.搜集事实

3.理清前因后果

4.作成结论

当你花了一个小时埋头苦读指定作业,读完却记不得内容了,原因是你忽略了前面四个要领中的任何一项。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少了必要步骤的其中一项,导致你对整个资料的理解出现破绽。

为了增进记忆力,你必须熟悉上述有关阅读理解力的每个要领。这倒不表示无论你阅读什么,都得兼顾到这四个步骤。以烹调指南为例,你只需注意所有材料加进去的顺序即可。至于其他读物,则需靠你搜集事实、找出理论依据,再对该理论是否成立给予批判。

一位好的读者不但能够做到理解每一层次,还能发展出一种本能。亦即他能够分辨哪些读物只需搜集事实,哪些读物只要理清主要观念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他可以迅速地完成阅读目标,紧接着做下个作业——或者去看一直渴望一睹为快的史蒂文·金(Steven King)的小说。

你可以透过本书培养阅读的敏锐度,进而深入阅读过程的每一个步骤。

前面几章将就这四个步骤详细论述,再藉由经过设计的练习题,让你熟练增进阅读记忆过程中的每一阶段。

在最后的几章,我们将探讨如何阅读文学作品,如何温习数理功课,如何列写大纲以方便温习。待读过本书,相信你会发现,只要按照我所建议的程序,你的阅读能力必然大有进步。六、寻找其他的课本

由我们大多数人称为专业作家所写的课本只有很少一部分。即使那些作者或编辑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甚至是传奇人物,但是用一种没有专业术语、易于掌握的散文体来写作很可能并不是他们的强项。偶尔你会被指定阅读一本非常晦涩的课本,你搞不清是应该从头到尾,从上到下,还是从里到外地读它。

如果你发现阅读某一章、某一节或者整本教材,就像让你那位还是婴儿的弟弟帮忙一样困难的话,就到图书馆或书店去找另一本有同样内容而你又能够理解的书来阅读。你甚至还可以让你的老师或者教授给你推荐。他或她很可能会使你非常容易就找到一本可读的课本。你甚至会因为看起来主动自觉而轻易获得了一些印象分(只要你不过问为什么他或她当初会挑选一本那么折磨人的教材)。“Ron”,我听到你在咕哝了,“聪明地而非刻苦地学习有什么不妥吗?这或许不能节省时间。真该死,我希望那些书的内容不是用同样的手法写的,更不是以同样的顺序写的!两样书会要了我的命。”

所有这些或许都是事实。但是如果你只是无法理解它,也许这是因为作者不懂得如何去阐释。也许那不是你的错。太多学生感到读书吃力、哀叹不已,纷纷逃课甚至转换专业,因为他什J认为自己很笨。然而,很可能是因为那可恨的教材太难懂而并非你太笨。因此,为了不再折磨自己,去找一位确实写得好的专家——有这样的人——并且学习你应该学的东西。当你通过读另外一本书而最终弄懂了书中内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阅读原来的那本书要容易多了——假如你还需要它的话。

■阅读的整体策略

一、制定阅读计划

一个好的阅读者须制定好自己的阅读计划。

庄子有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漫无目标地学习,好像大海捞针,耗尽终生,难有收效。

须把阅读划在一定的知识领域内,变无限为有限,用有限的时间去探索有限的知识。可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情况,了解整个知识体系,认清将要从事的专业知识的具体结构,经过周密考虑,制定明确的阅读计划,并持之以恒地执行,不能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明确的阅读计划能够使时间、精力和能力产生“聚焦”效应。

制定正确的阅读计划,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年轻的学子可以在老师、家长或其他有经验者的帮助下,不断修正,逐步明确。开始时,不妨将阅读目标定得具体一些,主要为掌握各门功课而服务。随着知识的积累,读书目标可以考虑得长远些,不应把读书视为单纯地为学好课程服务,也不应为个人兴趣所左右而应将阅读目标与人生目标联系起来。

许多伟大的成功者都是在中学时期便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攻读战略方向。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中学阶段就决定献身数学。人们从他中学时期的借书卡上发现,他那时就开始研读大学的数学课本,准备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了。他明确的阅读目标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最忌乱翻乱看。请记住别林斯基的一句话:“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二、构建阅读结构

我们平时的阅读或是为了学习知识,或是为了解答疑难,或是为了猎奇和消遣,目的各不相同。然而,从战略高度来看,每个人的阅读目的最终都应聚焦到一个点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结构问题也就是如何处理知识面与专长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就是知识的博与精的关系问题。为了建立博精结合的知识结构,我们的阅读也必须采取广博与精深结合的原则。

阅读须注意博采众长。所谓博采众长,即在主攻目标指导下进行广泛阅读。要用较少的时间,测览大量的书刊,以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更快地了解新学科、新成果、新理论和新动向。

博览是获得渊博学识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就主张博览众书,他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当然,博览不等于乱读。当前社会上各色书刊报纸名目繁多,其中有不少书籍文章粗制滥造,内容极不科学,如随意乱看,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吸收错误的知识。因此,博览也应围绕一定的目标和计划,选择优秀书刊。

博是精的基础,精是阅读的方向;博而不精则杂,精而不博便孤。读书治学不仅要使学识博大,还要注意精深。在博览的基础上逐步确立阅读的中心或专业方向,对主攻的专业书籍,要深入细致达到至精的程度。对中学生来说,首先须攻读教科书,把教材知识掌握牢固,在读好教科书的基础上,也可以精读一些经典的书籍。

总之,阅读一定要注重博和专的结合。著名历史学家陈垣教授曾说:“不博就不能全面,对这个专业阅读的不广,就很像以管窥天,往往会造成孤陋寡闻,得出片面偏狭的结论。只有得到宽广的专业知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解决问题。不专则样样不深,不能得到问题的精华,就很难攀登到这门科学的顶峰,更不要说超过前人了。博与专是辩证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要很好地结合,在广博的基础上才能求得专精,在专精的钻研中又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三、循序渐进

读书治学的一大关键就是要循序渐进。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中记载“杂施而不孙,外坏乱而不修”,意即“不循序渐进,就会混乱而无成效”。大学问家朱蕉也有这样的体会:“读书的方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俄国著名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曾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告诫青年:“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在积累知识方面养成严格的循序渐进的习惯。”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按照一定的知识系统,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逐步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是治学的一条客观规律,阅读时必须严格加以遵循。

要做到循序渐进,就必须克服急于求成的不良阅读习惯。一个概念,一段文章,很少是一下子就能深刻掌握的。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的结果必然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甚至半途而废。四、打好基础

基础知识好比盖楼房时的地基,地基越结实,可盖楼房的层次就越高;地基不牢,甭说建高层建筑,就是一般楼房也会倒塌。各行各业、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础知识,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必须从基础知识开始,否则就像树没有根不可能生长好。

中学阶段的各门课程,均是基础知识,包括文理两科。有的同学重文轻理或重理轻文,这十分不妥。中学时代的知识基础,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有影响。现代的治学专家认为,“一个人的知识大厦要建筑在坚实而宽广的基础之上,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就是大厦的两块巨大基石,缺一不可。因此,无论是缺乏文科还是缺乏理科素养的知识结构决不是一种完整的结构。”中学时期,文理两科的知识相互支持,都应该学好。缺了文,理也学不好;反之,缺了理,文也学不深。中学生应打好知识基础,为以后的逐步提高创造条件。

但学好文理各科,并不等于对各门课程都平均花力气。如果某一学科与个人兴趣及日后发展目标相符,在不影响其它科目的基础上,多花些时间阅读与其有关的书籍,使自己学得更深更专,形成个人独特的知识结构,也十分有益。五、选择业余读物

在业余时间,我们经常要找一些书刊阅读。但各类书籍浩如烟海,如何选择合适的业余读物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业余读物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学习指导类,这类书与专业学习有密切的关系,其针对性比较强,如《怎样写作文》、《中学生英语指南》以及与各科有关的复习资料等;二是扩展知识类,这类书虽与专业学习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却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如《图解当代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三是历史故事类,这类书能使我们增加历史知识,了解风土人情,如《世纪图志》、《千年图志》、《万代图志》、《中国世纪图志》、《中国千年图志》、《中国万代图志》等;四是文学艺术类,这类书籍能够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丰富人的想像力,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性格,培养人的感情,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五是生活指导类,这一类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增添生活乐趣,指导我们学会生活,如《生活知识大全》、《摄影技巧》等。

上述划分并不绝对,有的书可能同时具有不同类别的特性,但总的来说,大部分书籍还是可以以此分类的。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选择业余读物。如,为了巩固专业,可选择学习指导方面的书;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可以选择文艺类或生活类的书;为了拓宽知识面,可以选择故事类和知识类的书。

中学生选择业余读物时,首先应以基础课程需要为根据。如物理课讲授经典物理学,可以选择有关经典物理学方面的科普读物;语文课讲授唐诗,便可选择《唐诗三百首》或唐诗赏析类的读物。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可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其次应考虑业余读物的思想内容是否正确,切莫选择内容不健康,甚至有黄色倾向的书籍,因为中学生抵制能力差,很容易被这类书引人歧途。此外还要注意业余读物的科学性,如果一本书粗制滥造,我们阅读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六、调动阅读情绪

阅读需要阅读者全神贯注地投入。强烈的阅读欲望和兴趣,能很好地调动阅读者的内在潜力,促使阅读效率的提高。当阅读一本我们感兴趣的书时,我们往往能读很长的时间,吸收的内容也较多;而阅读一本我们觉得枯燥无味的书,我们很快就会产生厌倦感,而且经常心不在焉,看了半天也不知所云。这就是阅读兴趣使然。

任何人都不能只凭兴趣阅读,尤其是对要学习众多学科的学生而言,虽然很难对所有学科都感兴趣,但必须要学习那些自己不甚感兴趣的学科,必须要阅读一些自己不大感兴趣的书籍。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激发阅读兴趣,也要充分考虑意志的参与。对不感兴趣、枯燥难读却又必须要读的书,就应该强制自己去读。在这种阅读前,阅读者首先须制定阅读计划,并在意志的推动下实现此计划。意志引导获得的初步成功往往会引发阅读者进一步阅读的欲望。这样,阅读者的厌倦感会逐渐变成喜好,强制性的阅读也会变成兴趣性的阅读。如果畏难而止,读了几页就半途而废,就会越来越失去阅读的兴趣。拿起书就厌倦、犹豫,于是,这一类知识你就永远也掌握不好。所以,在阅读活动中,绝不能忽视意志努力的重要性。七、做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好处有三点:第一,它能够有效地帮助阅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和改善阅读能力;第二,它能够帮助阅读者加深对材料的理解,使获取的知识更具有系统性、条理性,并可以锻炼其文字表达能力;第三,它可以为阅读者积累宝贵资料。

常见的笔记类型有五种:批注笔记、索引笔记、摘录笔记、提要笔记、心得笔记。后四种笔记既可以使用活页笔记本,也可以制作成卡片。

①批注笔记,即阅读者直接在阅读材料上做的记号和批注。做此类笔记时,阅读者必须领会阅读材料的精神实质。

②索引笔记,即阅读者对书刊名称,论文题目,以及详细出处等的记录。

③摘录笔记,即阅读者对阅读资料中的原始材料的摘录。此类笔记,可摘录文献中对问题的论证和结论,以掌握文献的中心思想和重要公式的论证;也可摘录文献中论述的主要问题、中心思想、重要公式图表、实验程序和方法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资料。

④提要笔记,即阅读者在搞懂搞通原文、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按照原文顺序对材料要点的记录。这种笔记便于掌握材料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并便于研究作者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

⑤心得笔记,即用自己的话写下的阅读后的体会或收获。心得式笔记是读书笔记中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

无论做哪一种笔记,都须注意几点:第一,做读书笔记一定要有目的性,要有选择地记典型材料,所记下的字、词、句、段都要做适当分析,不应该只是摘抄而已,否则既浪费时间,对学习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第二,读书笔记必须与原文相符,稍有马虎就会导致差错,给学习造成麻烦。比如,摘录有关力学的解题方法时,若漏写了力的矢量符号“一”,就会因为力的方向不确定而出现错误。第三,做读书笔记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克服别人怎么写我就怎么记、别人说好我就不说坏的不良作法。否则,久而久之,思维就会禁钢在他人的思维圈内,这不仅不利于提高阅读能力,而且也无助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做读书笔记时,应对所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决定褒贬和取舍。八、利用工具书

工具书是指为人们查考字义、词义、词句出处和典章名物制度等而编纂的书籍。它以特定的编排方式,苔革了人类文化的精华,反映着学术研究的成果,同时又以特定的检索方法,为读者查阅、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无论读书求知,还是科学研究,工具书均是“无言的老师”、“案头的顾问”。夏承索在《谈谈我的读书经历》中,曾语重心长地谈到过阅读时利用工具书的重要性:“青年时,我花了很长时间硬背《十三经》,现在懊悔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所背的书大部分可以用工具书来解决,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其他方面,可以多做好些学问。”

工具书是指引读书的门径,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利用工具书解疑释难,是每一位现代学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来说,更应熟练掌握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在阅读中充分利用工具书,以提高学习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

工具书的种类繁多,按照其性质与功能,可以分为参考性工具书和检索性工具书两大类。参考性工具书又包括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年表、历表、图例等,它们主要是提供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所含信息密度很大。检索性工具书是向我们提供资料来源和情报线索的一类工具书,主要包括书目、索引、文摘等。下面结合这些工具书的特点对它们的使用方法分别加以介绍。

①字典、词典。字典、词典汇集语言里的字和词,解释字和词的概念、意义和用法,并按一定方式编排,以便查阅。字典、词典常用的有:供学习语文、外语等课程,以解决阅读中字、词方面困难的语言类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新英汉词典》等;供学习某一科课程使用的专科类字典、词典,如《数学小词典》、《化学小词典》等。

字典和词典的结构包括正文、辅助说明、目录索引、附录等部分。在使用字典、词典前,首先要掌握各种检索方法,即掌握好各种词典、字典的排列规则,目前常用的有笔画法、部首法、音序法、四角号码法等;其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根据问题的性质查与其相关的字典、词典;还要注意字典和词典的权威性和时代性,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词、新义不断涌现,旧词、旧义不断被淘汰,尤其是专业性词典,一般来说版本越新越完善,所以要注意使用新版;此外还须注意一点,即在使用英汉词典时,查一个生单词时不能遇到一个释义就对号人座,必须根据原文的上下内容来选择恰当准确的释义。

②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以词典形式编排各门各类知识,具有权威性、检索性和教育性的大型参考工具书。它搜集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专门术语、主要词汇,细分条目加以详细地说明。百科全书大多为多卷本,使用时首先应根据需要选择卷次,阅读该卷序言,了解编排方式,然后根据编排方式选择出相应的条目,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选择百科全书,要注意新版和权威性,以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③年鉴。年鉴是按年度连续编辑出版的参考工具书。它概括一年中某学科或其分支的科学资料、科学进展、一年内重要时事文献、统计资料与数据等。使用年鉴时,首先要有针对性,查什么资料,就用与其相应的年鉴;其次要了解材料的组织方式和编排体例;再次要认真参考“范例”和“编辑说明”,善于使用年鉴所附的各种索引。

④书目。书目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年代的工具书注要用于书籍查找。图书馆一般都有此类工具书。书目种类较多,按文字分,有中文书目,外文书目;按载体分,有卡片书目,书本书目,机读书目;按查找途径分,有分类书日、书名书日、作者书目、主题书目。使用书目时,首先要了解图书馆的书目体系,再根据查找的方向和目的,查所需要的分类书目。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资料要多方面查找。

⑤索引。索引是将书籍、期刊、报纸等的内容摘录出来编为条目排列。如《人名索引》、《地名索引》、《篇目索引》等。索引具有向导的作用,可以通过它来“按图索驻”,及时得到所需的资料。使用索引时,首先要熟悉和掌握其编排体例和查找方法,其次要根据需要选择与查阅问题密切关联的索引。

⑤文摘。文摘是一种给读者提供书籍、文章的内容梗概的工具书。它是原始资料的浓缩形式,有普及性文摘和情报性文摘。文摘如实反映原始资料中的事实、概念、数据、原因、过程、时间等。使用时要先阅读指示性文摘,通过它来判断某类资料是否有全文阅读的价值,再阅读报道性文摘,利用它了解原始资料的基本内容。

发挥听课效力

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听好课是关键,如果上课不认真,课堂没弄懂的东西,下了课花双倍的时间都难以补上。上课不光是听,要运用多个方面的能力,心到、手到、眼到、耳到,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预习:课前的准备之战

一、课前预习

听课前要做好预习。在老师讲授新课前,学生应有计划地独立自学新课内容,做好准备。预习是听课的起始环节肥握好这一环节,也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1.预习可以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

有些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感到很吃力,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进度。其原因主要有两个:过去应该学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听课具有很大的百目性,不能把握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什么和怎样学心里没底。这样的学生往往在课后要花大量时间去弥补,久而久之,便“只有招架之功”,其学习也陷入困境。

处于这种状况的同学应该切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勤于预习,变被动为主动。2.预习能够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

课堂听讲效率的高低与是否预习有密切关系。

首先,课堂听讲的新知识总是建立在原有旧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预习扫清了旧知识方面的障碍,就可以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温故而知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预习液体压强新课时,就要回忆学过的压力和压强的知识。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即P/S。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同样道理,液体中某一深度的压强,就是该液柱对液体底面上单位面积的压力。由此得出公式P=F/S,继而推导出P=G/S=ⓙ/S=ρgh(ρ是液体的密度,h为液体中的某一深度)。再如,预习物体的沉浮条件一课,就要运用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力学知识,掌握了这一力学知识,才能理解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即浮力和重力的作用,进而得出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上浮;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重力等于浮力,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因此,课前预习必不可少,它不仅是对旧知识复习、巩固的过程,也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和加深理解的过程。

其次,预习还可以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找到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对于预习看得懂的知识,上课听讲时就着重研究老师讲课的思路,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于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就可以集中精力听讲。

那么,怎样预习呢?1.选择预习重点

中学生课程比较多,每天除上课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作业,用于预习的时间有限。如果各科预习全面铺开,势必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不妨选择自己最感困难的一两门学科重点试行,以取得预习经验。2.明确预习任务

预习的具体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条:

①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②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

③找出新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准备在课堂听讲中解决。预习时应边读边划,边读边批,边读边写。“划”就是划层次,划要点。读了一段如果看不出层次,抓不住要点,那就是没有读进去。“批”就是把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旁边。这些体会、看法究竟对不对,可以在听课中验证。“写”就是把自己的问题简单整理出来。有人把“划”、“批”、“写”比作阅读的“犁铧”,认为思考的种子只有在耕耘过的土地上才能更好萌发。

此外,预习中要勤思考,善质疑,要带着问题去预习,以使预习更深入、更有效。3.施行三层次预习

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预习划分为学期预习、阶段预习和课前预习三个层次。

①学期预习是指在开学前(假期里)或开学初,集中一定的时间,通览新教材,进行系统自学的过程。通过学期预习,了解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就可以居高临下,从全局的高度进行学习。而且,这样预习也可以缓解平时学习的紧张。对于难度较大,自己感到吃力的学科,这种预习更有必要。

②阶段预习是指预习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初步建立这部分知识的结构。阶段预习可明确该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也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掌握知识。

③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自学这一节内容,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由于这类预习所用时间短,收效快,所以更为常用。

上述三种预习方式相互关联,如果学期预习充分,阶段预习就可以节省时间;如果阶段预习充分,课前预习也可以不必天天进行。如能把这三种预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效果就会更加明显。4.与其它学习环节相结合

学习过程是由计划、预习、听课、作业、总结等各个环节构成的循环过程,偏废了哪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学习效果。预习应与这些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向45分种要效益

一、高效听课的方法

听课时必须要全神贯注,因为老师在备课时就认为休息是课间的事,而不是课内的事。听课是求知的捷径,因为它省去了很多的摸索,仅满足于听课,听课则不是捷径,因为老师不可能为你省去全部的摸索。

为了帮助学生达到高效听课的目的,特把听课的十种技巧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参考。1.课前充分预习

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关键。通过预习,能让自己带着问题去L课,课堂上听讲就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避免分心走神,二是容易听懂便于接受。2.集中精神听讲

课堂上,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抓住知识的重点,加深理解与吸收。听课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的板书,老师讲解时,眼睛注视着老师的动作与表情;思想上与老师保持一致,紧跟着老师的感觉走,然后全神贯注的边听。边思、边记。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避免分心和走神,思想不能开小差;二是能紧跟着老师的思路、意图去思考、分析;三是随时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上课思想不集中,人在教室心在外,这是多数学生学习平淡的最主要原因。3.必须紧跟老师的思路听讲

不少学生听课时不是埋头自思,就是埋头做笔记,思想不能与老师保持一致,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听讲方法。听讲时,思想上必须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听老师对事物是怎样分析、推理;听老师解决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这样才能把握住听课的重点。千万不可脱离老师讲课的轨道,一旦脱轨,就会造成学习上的“翻轨”。4.要以理解为主

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体,结果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课堂上听是主体,“听讲、听讲”主要就是先“听”,这是主体,“想”与“记”是次体。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清楚,听准确,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听出弦外之音。原则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5.要有比较的听讲

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刁自学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通过这种比较,一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能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自学中的错误原因。6.要听懂重要细节

俗话说:“会听听道道,不会听听热闹。”课堂上听讲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会听讲的学生,能听出头头道道和问题的来拢去脉,不会听讲的学生,只是听听热闹。听讲时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这个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7.课常上要积极发言

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个时候,正是锻炼自己和促进自己的最好时机,要积极大胆的抢先举手发言,回答错了也没关系,自己存在的问题越暴露出来就越便于纠正。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平淡,担心回答错了,同学们会嘲笑自己,因此就经常不发言。有的学生更害怕发言与提问,当老师提问时,心跳的咯咯直响,眼睛不敢正视老师,惟恐老师提问到自己。这种害怕提问,视老师提问为痛苦与麻烦的学生永远学不到更多的知识。8.把握好做笔记的时机

人们常常说:“边听边想边记。”这句话说起来是非常容易,但是要把这三者合理的处理好和安排妥,却是很难很难啊。“边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做笔记的时机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由每个同学自己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原则就是不能脱离前提——不影响听讲。做笔记的关键是记下“必要”和“精华”。这个“必要”和“精华”就是选择性的记——记重点、记难点、记疑点、记思路、记技巧。9.不要挑剔老师

对老师的挑剔,不但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吸收,常常因此而造成偏科。个别学生对老师的挑剔比较多,认为老师讲课表情不好,动作不准,姿态不美,水平不高等等。知识主要是从老师身上获取,老师是辅助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外因。自己不努力,老师的水平再高,也只能“燃烧”自己,而照不亮自己;自己努力,较差的老师讲课也有收获。当你以后毕业离开校园后,你才会知道人生对你最好、最亲、最爱你的是老师;给你知识最多、教育最大。培养最大的还是你的老师;而你怀念最多。谈论最多、回忆最多的也是你的老师。老师的爱是伟大的爱、高尚的爱,但又是非常严肃的爱;师爱胜过母爱,胜过父爱。10.纠正不良的听课习惯

不良的听课习惯,严重影响着听讲的效果,如果不认真克服纠正,日久天长必然会导致学习成绩平淡。纠正的方法有四条:一是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对自己负责;二是课前认真预习,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听讲;三是听讲时思想紧跟着老师讲解的思路走,边听边思,随时准备提出新的问题;四是眼睛注视着老师,看着老师的动作和表情,随时准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二、怎样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1.学生面对老师提问的几种表现

很多同学都这样认为,全班同学那么多,老师提问不一定叫到自己。如果自己思考了而老师又未叫到,那就吃亏,所以,他们干脆就不去思考老师的提问。心里在祈祷:老师千万别叫到自己(如果老师提问到他,他才外始翻书或期盼着周围同学“打电话”缓助,即告诉他怎么回答)。他们在这个时间内一般的做法是:呆坐、低头不语、与周围同学聊天传纸条。总之,他们的大脑此时处于高度放松状态。

一部分同学听到老师问题后,大脑高速运转,迅速思考,思考完之后,大脑就开始低速运转或者处于“待机”状态。如果会了,有的同学就会举手等老师提问到自己(也有的同学会了也不希望自己被老师提问到)。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开始与周围同学闲聊或低头不语。如果经思考不会,就开始等同学回答。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去翻书查找答案,此时他们的大脑运转速度很慢。2.别人回答问题时一般同学的表现

不想回答问题的同学开始为自己未被老师叫到而庆幸,那些不愿意思考问题的同学开始等看笑话。他们有时希望回答问题的同学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自己此时可以高兴高兴,并能积累谈资。

一部分同学认为,这段时间里,没有自己的事,因此,他们往往与周围的同学闲聊或呆坐在座位上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此时他们的大脑处于放松状态。3.如何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1)把上一节课所讲的概念、定义、定理、公理、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在大脑中迅速地过一遍。如果上一节课讲的概念、定义、定理、公理、法则、公式等内容共有10个,而你现在只能想出其中的几个,那么说明什么问题呢?一方面,说明上一节课的听课效率不高,效果不好。此时,要提醒自己这一节课要认真做好;另一方面,说明你课后没有投入一定的时间复习,课后要补上。此时要提醒自己:课后要投入一定时间复习、记忆,不能认为听完了,就算什么事情都过去了。要在自己一天的学习计划中留出一定的时间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记忆力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对前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2)把上一节课所涉及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在大脑中重新过一遍。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属十基本技能,重新过一遍将起到强化、积累经验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当一道题你怎么想都想不出怎么解时,如果此时有人提醒,告诉你解题方法,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让你迅速地解出那道题。积累方法和技巧就是积累解题经验。但是,当你做到该步骤时,一定要做到下面的第三步骤。否则,即使你记住了方法,尤其是当方法积累很多时,你可能就会出现拥有方法却不会用的现象。(3)把上一节课解题过程中的分析推理过程在大脑中重新感悟。提炼一下。有的同学一定会认为: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儿太多余了。不过在此我要告诉同学们,一点也不多余。这样做将使你事半功倍,让你脱离题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

再一次的感悟、提炼上一节课解题的分析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将原分析过程重新在大脑中再现一次,而是对原分析过程的浓缩和追加投入智慧,力争从原分析过程中感悟出分析过程所遵循的潜在规律。即使同学们在运用过程中没有进行感悟、提炼,而演变成迅速严格地推理一遍,这也不是原分析过程的再现,同样是有意义的。再一次的感悟、提炼是将原分析过程中的理性的部分转化为培养出相应的能力、形成相应的意识、开发相应的悟性的过程,而不是为了记住原分析的过程。大家想一下,从上一节课到这一节课,你虽然不一定能记住具体的题目,但是你对做题过程中的推理过程一定会记忆犹新的,因为该过程投入了你的智慧,是你动脑的结果。

在知识、方法、题目中,似乎每两者之间或者三者之间关系很简单,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一定错了。因为无论是题目与知识的结合过程,还是知识与方法。题目与方法的结合过程都有你的心理活动。而人的心理活动是最复杂的。再一次的感悟、提炼的另一目的就是悟出心理活动所遵循的规律。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弄清楚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

其实,我们只要用3分钟就能把上一节课涉及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及解题的分析推理过程在大脑中重新过一遍,并对它进行提炼。也许有的同学会担心,这短短的3分钟,能想到这么多的内容吗?

从许多同学的实践来看,应该说都能做到。不知大家有没有如下的体验:当你用了2个多小时看完一场电影回到家,此时若有人问你“你感觉这电影怎么样?”这时,你会怎样?当你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大脑中会发生怎么样的一系列的变化呢?(回忆一下,请思考2分钟)经过实践、调查发现,一般的人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并不是把整个电影在大脑中重新放一遍,而是把电影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再一次地提炼、概括,形成不再是电影的形象,而是虚化的,但又觉得比原来的形象更显得清晰,一目了然。此时,在你的大脑中展现的不再是一个完整的“电影”,而是该电影的精华和糟粕是什么等。想想,你的体验是不是这样的?请你再思考一下,从你听到你感觉这电影怎么样广这一问题到你形成答案的过程,一共用了多少分钟?(回忆1分钟)据统计,所用的时间都不超过1.5分钟。大家想一想,2个多小时的电影,能在1.5分钟内概括、总结完,那么一堂课45分钟的内容在3分钟之内不能在大脑中过一遍吗?实践证明,只要你按本章所提供的方法去做,几天之后,就会发现你很容易做到。最关键的是去做。三、怎样做好课堂笔记

笔记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记忆缺陷的最有效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笔记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笔记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记忆也有很好的效果。

笔记反映了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与疑点。通过课堂笔记,可以掌握老师的思考方法,分析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次序。所以,可以说课堂笔记是学生的信息库和资料库,为学生课后复习和作业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又是教材和参考书中所找不到的宝贵内容。

做笔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学生上课分心和思想开小差,促使学生听课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深刻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同时更能充分调动眼、耳、手、脑四器官的互相配合与协调,锻炼学生的器官协调能力。

为了辅助同学们做好课堂笔记,下面归纳做笔记的十大要点,供同学们参考:1.明确做笔记的宗旨

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转移。因此,做笔记时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该让自己怎样去做笔记。2.把握笔记的时机

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3.注意笔记方法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语、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四是数理化,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即可。4.注意笔记的方式

课堂笔记一般分三种情况来记:一是用自己的语言,把老师所讲授内容的重点记下来;二是一些重要的经典原话,定义、公式、论点、论据、结论、概念、时间、地点等,必须准确照抄;三是对不懂的问题和疑点,也要原样记下来,课后好去研究、思考、查对和询问。5.注意笔记的内容

记笔记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像“速记员”一样,一切都记;二是像看电影一样,一切都不记。笔记的内容一般包括这四个内容:一是老师讲的重点、要点、难点与疑点;二是基本理论和公式的解释、说明、推导与结论;二是基本观点、论据、论证及一些有价值的数据、事实、实例;四是老师对某些新问题的新见解及老师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方法和技巧等主要内容。6.分清主次体

课堂上做笔记,最值得提醒和反复强调的就是要分清哪是主体、哪是次体。“听”与“想”是主体,做笔记是次体。一定不能“满堂记”和“满板记”,要保证自己去听懂,想好了再记。7.不要只强调记得“漂亮”

有的学生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的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本末倒置了。8.课后及时补充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迫,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可能漏记。下课后,应尽快抽时间去补充。对课堂上所记的混乱部分,最好重新整理、归纳,这也是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9.尽量规范笔记

有的学生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这个本,明天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或是今天一张纸,明天一张纸。最后所记笔记乱七八糟,到复习应用时东翻西找也不全。做笔记尽量规范,最起码每科一本,这样用起来就方便。10.不要抄别人的笔记

有的学生比较懒惰,自己课堂上不愿做笔记,下了课去抄别人的笔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学习习惯,不利于锻炼自己的总结综合能力。一定要记住:笔记要自己写,自己做的笔记对自己才有学习效果和意义。四、要克服课堂中的不良习惯

很多同学都有不良的上课习惯,根据考进清华的学子们的经历显示,他们几乎从来没有过不良的上课习惯。他们认为,不良的上课习惯对成绩有着极坏的影响,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别人。

因此,那些有不良上课习惯的同学,一定要改正过来。上课是学习的核心,如果上课时没学习好,再补就要花更大的时间和精力了。

清华才子们认为,以下的二十三种不良上课习惯,十分有害于学习,是要加以改正的。(1)课前不预习,听课无目的;(2)只顾听讲,顾不上思考与做笔记;(3)只顾思考,顾不上做笔记和听讲;(4)只顾做笔记,顾不上听讲和思考;(5)思想与老师讲解不能保持一致;(6)不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及要点;(7)不注意老师反复讲的细节;(8)听不出老师讲解的思路;(9)听不出老师的弦外之音及意图;(10)抓不住老师讲解的方法、方式和技巧;(11)思想开小差;(12)人在教室心在外;(13)看课外书;(14)偷吃零食;(15)做小动作;(16)说废话;(17)向周围的同学扮鬼脸;(18)不思考;(19)不做笔记;(20)不发言;(21)不提问;(22)害怕老师提问,不敢正视老师;(23)视老师提问为痛苦,为难看和麻烦。

如何成为记忆神童

要想考试成功,提高我们的脑力是十分重要的,聪明的大脑对我们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集中注意力,好的记忆方法,对学习都有帮助。此外,考试期间还要特别注意对大脑的调养,这样我们将会在考场上发挥得更好。

■理解记忆事半功倍

练习1

现在选一条简单或深刻的真理。把注意力集中到这条真理上,排除其它思绪的干扰。比如,“人是不朽的。”那么只考虑人的不朽性。从一切可以想到的角度考虑人的不朽性。人有身体,什么是身体?身体是不朽的吗?人的身体是不朽的吗?如果不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为什么不是?如果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从哪种意义上来看是这样的?人有大脑,什么是大脑?思维是不朽的吗?如果是,思维的哪些方面是不朽的?为什么你认为它是不朽的?如果大脑是不朽的,那么有什么目的?再从头开始,人有道德意识,道德意识是什么?它是不朽的吗?在什么意义上是不朽的?道德意识中哪些因素是不朽的?为什么你相信是这样的?人,作为具有道德意识的实体,其不朽性有什么价值?

上面只是一个例子。这样的练习应该每天坚持,每天考虑一个不一样的句子或者概念,无限地坚持下去。每天作记录也是个很不错的办法,这样自己可以不时地作些比较,看看自己就某个问题的分析能力、注意力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力有多大提高。练习2

假设你正骑马经过一条乡间大道。现在看看周围的风景。你觉得风景非常漂亮。但是哪些东西漂亮呢?给这个问题想出一个答案。现在更深地沉人对眼前风景的思考中。什么是风景?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继续问自己,这里是什么样的风景?观察风景大致的情形和突出的特点。那么它有什么更重要的突出特点使你觉得它非常漂亮呢?观察细小的地方。这些细节有什么漂亮的地方?

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你的大脑开始沉浸在自主而有条有理的深沉思考中。小心注意,不要让你的马跳到路边的水沟里。如果你按照我提出的指导去做了,那么现在你就在进行全神贯注的思考。练习3

想一个简单的句子,比如,“生命过程中的成功取决于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毅力。”把这个句子完整地写下来。现在提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功——取决于——理想——毅力。”认真考虑每个词的含义。练习4

集中注意力的结果非常有助于写文章。任何思考的人都可以写作,不管写得好还是不好。写作是思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你试着写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懂的东西其实只是一种源脱不清的意识。

同时,研究那些文笔简洁优美的作家怎样细致入微地表达,怎样正确地形容某些情形和场合。不时回头检查自己的记录,看看写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何进步。一定要随时注意直截了当,简单明了。不要用夸大的词,把你的修饰限定词去掉三分之二。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尽可能地用最少的词来说明最多的内容。练习5

现在认真思考,就像把它写出来一样全面、清晰。记住思考的内容,但是不要逐字逐句,必要的话可以用几天的时间,直到你的脑海中有了完整的核心思想,随时可以把它写下来。心里要想着把思想说出来,就像与人交流的时候一样。如果你彻底掌握了这个问题,把你的思想大声讲出来。找一群人来听你演说。要热切,要振奋,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被振奋起来!用手势增加你的力度。什么也不要怕,不要担心出错,热忱地做好这件事情。忘记世界上任何其它事务。要发自内心地充满自信地做这次演说,就好像你的听众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原理。

这个练习应该持续进行好几个月。每天抽出一段时间专门练习,证明是效果非常显著的办法。几乎所有的现实事物都可以成为思考的对象——商业。政治、农业、杂志等等。经过一定的练习之后,最好避免一般性的话题,选择一些范围较窄的领域,比如潮流。党派、芹菜的种植、气体的液化等来加大思考的难度。练习6

随时注意发现自己思考过程中的漏洞。你的主要前提是否正确?表达时选择的字词是否适当?从你的前提是不是可以推出你的结沦?你为什么相信某些事物和现象?这些事实和现象的基础是确凿无疑的吗?如何提高理解能力

有没有十分直接的方法提高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呢?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这样的方法。要想提高你的理解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勤于思考。不要做思想的懒汉。

必须付出辛苦和汗水才能求得生存;但是一个人在吸收食物营养和锻炼体魄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思维。只是管管家或者开一个商店的人往往非常不愿意思考,思考让他们感到非常厌倦和疲惫,而且往往有很多日常事物都是程序性的,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去做。这个世界每天都产生大量所谓的“文学”作品,但是大部分读者都只是随便地读一读,为了放松紧张的情绪,实际上自己的思想却越来越浅薄,越来越不会读书。证明就是:很少有人读书之后有所长进,很少有人通过读书和思考对自己有所发现,或者对周围的世界、对整个宇宙有更高深的认识。

而我们身外博大的空间是人类灵魂得以升华的活力要素,是我们在地球上生存下去最重要的影响条件。

任何事情都不能给我更多的满足,除非使我懂得更多的事实和真理,并且让我层次分明地洞悉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是一个回报优厚的银行,放在它里面的存款可以得到多重的利息回报。能够把一个问题彻底想通的能力可以使一个人作为生活的胜利者居于高处。我们可以自我开发这种能力。什么时候开始着手都不算晚,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伟大的意志力。

真正的思考意味着集中的注意力,深刻的洞察力,出色的记忆力和广博的知识。

思想的敏锐和价值取决于投入这个问题的意志力是否坚定执着。如果你一定要得到一个结果,那么你一定会想出来。在最后的关头,就是意志力在呼喊,“我不会放弃你!”

有的人认为,一个人如果希望成为高明的思想者,必须首先在各方面具备全面的素质,对判断分析的逻辑推理过程了如指掌,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掌握逻辑当然对思想帮助非常大;但是毕竟逻辑是思想的产物,而不是相反。不断地坚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思考,到一定时候必然会形成自己有效有利的逻辑推理体系,虽然这个人本身也许对这一点并没有意识。

但是记住,高超的思想或者与一般的常识相符,或者与它相悖。它惟一的老师是经验,但是经验很少有重复的时候,发生过一次的事情不大可能再以同样的方式发生第二次——第二次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包含新的因素。所以常识的运用是一种推测的过程,是以一事推及另一事的分析过程。最高明的思想者应该具备大量的常识。

■如何过目不忘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记忆力,能记住想记的一切,还能够历久不忘。科学家告诉我们,记忆力的强弱有先天性的因素,但也与后天的训练是否得当,以及人体内“乙酸胆碱”的含量多少有关。据科学检测结果证明,人的脑组织中含有大量的乙酸胆碱,它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物质,是神经传递兴奋的介质,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多种重要功能,例如记忆功能,骨骼肌的收缩,某些器官的血管舒张,胃肠蠕动等等。如果人的大脑中乙酸胆碱不足,那就会产生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特别是记忆功能会大大减退。

如果补充脑内的乙酸胆碱呢?多吃些含卵磷脂的食物是最好的方法。近年来,一些医学家指出,记忆力减退的人,如果经常吃些鸡蛋黄,可以改善记忆力。其原因主要是鸡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而卵磷脂可分解产生胆碱,供给大脑合成乙酸胆碱的需要。

除了鸡蛋黄中的卵磷脂可提供生成胆碱外,还有很多食品具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例如大豆也含有丰富的卵磷脂,100克大豆含有卵磷脂1640毫克,是植物卵磷脂的极好来源。大豆作成豆腐、豆制品,既便宜又好吃,而且易于消化吸收。此外,有的医学家发现,人们日常食用的标准粉中含有较多的卵磷脂,由于卵磷脂极易和水结合,所以煮面条的面汤中含有较多的卵磷脂,在吃面条时应当喝些面汤。在美国,有人研制出一种增强记忆力的食品,这种食品是掺进适量胆碱的面条,经常食用者可使记忆力得到增强。

除了从饮食中摄取磷脂和胆碱外,在人体内还可以合成胆碱。制造胆碱所需的原料有蛋氨酸(氨基酸的一种)、维生素B、叶酸12等。蛋氨酸除了在肉类。蛋类、鱼类食物中含量很丰富外,在黄豆、豆鼓、腐竹中的含量也极丰富,其中腐竹的蛋氨酸含量(每100克中含蛋氨酸700毫克)超过肉、蛋、鱼类的含量。此外,黄豆、绿豆、花生米等含叶酸很多,都可提供合成胆碱的原料。

对于一些记忆力较差的学生,经常吃些零食,如棒子仁。核桃仁、花生米等,由于它们富含卵磷脂,也对记忆力有帮助。至于不是因为学习方法,而是由于记忆力明显减退的学生,可以请教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卵磷脂或胆碱类药物治疗一段时期,也可能有益于记忆力的改善。一、勤用左手可增强记忆力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谈家桢等曾撰文指出,应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方法,利用一切潜在的人体机能,去开发人的潜力。开发大脑,充分利用大脑的功能,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无疑是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好学向上,怎样科学地开发大脑,提高思维能力,增加记忆力,开发创造力,对于个人的成才至关重要。

人的大脑,从上面看呈球形,从前到后有一矢状缝隙,将大脑分成两半,位于右侧的叫大脑右半球,位于左侧的叫大脑左半球。两个半球由一种叫作规氏体的脑组织联接着。

人的12对脑神经(司理视、听、嗅、表情、吞咽等功能)在脑中是交叉排列的,而且大脑右半球发出的神经支配左半身和左侧上下肢,左半球发出的神经则支配右半身和右侧上下肢。所以,习惯用右手的人,可使大脑的左半球得到锻炼,习惯用左手的人,则可使大脑右半球得到锻炼。

一般来说,大脑左半球的功能偏重于负责理性认识,例如推理、分析问题、书写。讲话、阅读等。都是由大脑左半球指挥的,所以医学上称之为“主侧半球”,也叫“优势半球”,或称为“理性的脑”。而大脑右半球的功能,据医学家认为,偏重于负责感性认识,例如音乐、诗歌、戏剧、美术、空间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距离感觉等,都是由大脑右半球主管的,所以医学上称之为“从属半球”,或称“感性的脑”。

如果是左脑功能较强的人,那么他们将来可能在科学、理论、语言、社会工作等方面更有前途,显现出聪明才智;如果是右脑功能较强的人,那么他们将来可能在艺术、体育、建筑业、医学等方面更有前途并取得成就。

然而,大脑这两个半球的分工,不是绝对的,二者有着紧密的工作联系。

习惯用右手的人,如果能经常地有意识地多用左手和左脚,就能加强大脑两半球的协调,从而提高脑的功效,增强记忆力。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曾经指出:“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利用时,这个人才最有创造力”。因此,他指出,要教会人们正确的使用大脑,不仅要训练左半球,也要训练右半球。这就是说,习惯用右手的人,要注意使用左手,例如练习左手书写,经常作左半身单侧体操,日常生活中多用左手等。二、高度紧张会降低智力

中学生高考前的心理状态、精神情绪对智力有很大影响,关系到考试成绩的好坏。有的同学平日学习成绩较差,当考期临近时,容易产生紧张、焦躁情绪,在复习功课的过程中,不但各种杂念纷至沓来,分散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还使思维和记忆能力明显降低。

科学研究发现,紧张、焦虑、急躁和内心不安,往往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频繁出汗(情绪性出汗)、缺少食欲和口干舌燥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会干扰大脑皮层机能,导致思考和记忆能力大为降低,使考试成绩下降。

这正像一个参加赛跑的运动员。在临赛前,如果过分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出汗很多,那么,这个运动员多半是跑不出好成绩的。1990年9月北京亚运盛会上,我国内蒙古选手宝玉参加古典式摔跤,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夺取了第一名金牌。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了一段很值得思考的话,他说:我们4名选手,已有3名失败被淘汰,只剩下我一人,我很紧张,信心不足。后来领队和教练都安慰我说,要放松,成绩不好,责任领导负。这样,我就精神放松,场上成绩不错,取得了第一。

高考前的精神紧张、焦躁情绪,常使人不能镇定地有步骤按计划地去思考、默记、演算、复习,往往是东翻一下课文,西看看笔记,加上各种顾虑、担心的干扰,使智力下降,学习效果不佳。有的同学为了提高效率而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强度,减少睡眠和必要的休息,并停止文体活动,结果使得大脑缺氧、头脑晕沉、脑力衰退,这样做,学习效率不但不能提高,反而会下降。

■用花卉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及思考力

从今天开始,你可以用快捷。简单。有效的办法来增强脑力——使用共香香精。无论你要达到哪种效果,无论你是追求更强的注意力、精力更集中、思路更清晰、记忆力增强、更有效的回忆。更有精神活力或更有创造力等等,花卉世界都会为你提供一种合适的花香香精,让你梦想成真。一、几种有利于获得脑力的花卉

下面的清单列举了借助花香香精来获得更多脑力的诸多可行方法。仔细研究该清中并找出哪5种情况最直接适用于自己;然后将这5种情况按主次顺序重新排列,将最重要或迫切的情况排在最前面。既然已经确认了自己最想改观的大脑机能,现在就可以挑选适当的花香香精,并开始每天服用,持贯两周。

留意香精起作用后脑力的任何变化。当发现这种能力——例如,思维更加清晰——已得到提高,开始进行改观下一个脑力项目的行动。在进行脑力锻炼中,要始终坚持此健脑秘诀。二、使思维清晰的花卉

你是否感觉昏昏沉沉、思维迟钝。反应慢、懒散、健忘?那么请选用薄荷,它能使思维活跃、思路清晰,使你更清醒;薄荷有助于重新平衡新陈代谢,从而让你能够“消化”更多的想法,思路更清晰。薄荷能把通常用于消化的能量释放出来提供给大脑,从而充分发挥智力,使头脑更加清醒。

你容易分心,难集中注意力,或感觉头脑迟钝、空幻、倦怠吗?请试试智利向日葵。它有助于你思维精确,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为你集中注意力提供新的约束。此花香香精能将你拉回思维中心,这样你的思想就能精确地集中在任何你想思考的问题上。

你觉得做下列事情有困难吗?你能看懂一大幅图片或把各种想法和细节有序地组织起来吗?沙斯塔雏菊会帮助你改变这种状况。这种香精会助你获得更深途的洞察力,从具体细节中分析出更深广的意义;尤其对从事脑力工作的人特别适用,如写作、研究及教学。

你感觉说话时没有重点、没有条理性吗?或者想同时表达太多想法以及话语过于兴奋吗?大波斯菊能让你平静下来,让话语与想法统一起来,从而使你的谈话听起来比较清楚而连贯。大波斯菊会让你讲话速度放慢,从而使你能更清楚、明白地与他人交流诸多索绕在脑海的想法。三、令思维敏锐的花

你想让自己擅长思维。思路清晰吗?你想让头脑不再索绕种种消极想法吗?山除蚤薄荷会帮助你。有时你会发现脑海里充斥消极想法、杂乱无章的思维,甚至他人的一些想法,这会使大脑过于拥挤,把思路弄得模糊不清。山除蚤薄荷可以帮助你清洁头脑,就像吸尘器一样把各种消极想法和意象统统吸走,从而恢复大脑自然能量和活力,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思维敏锐多了。

你头脑中不停地反反复复出现同一个想法,好像对这一想法着了魔似的吗?白栗能打破这种僵局。反复出现、索绕不散的想法会消耗大脑活力、模糊思路,使你头痛失眠。白栗有助于安静那蝶蝶不休、思绪翻搅的头脑,摆脱使你烦恼、焦虑的思绪的纠缠。

你常错过细节问题,忘记重要的条款,头脑模糊,思想没有具体的目标或方向吗?鳄梨花香精可使头脑高度集中,训练细节记忆能力,命名你带着新的生活目的回到正确的轨道上。甚至让你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脑力挑战,如智力测验、考试以及新的脑力工作。四、有助于人专心、集中注意力的花卉

当你置身于大量活动之中仍想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吗?印度粉红会使你在忙乱紧张之中仍保持注意力不分散,并能让你同时快调好不同的活动。此花香香精会使你处在紧张的活动中仍有一种沉着镇定、注意力集中的感觉。

你发现自己想集中思考某项用脑的工作时却在做白日梦,思想空幻,甚至渐渐人睡吗?铁线莲能刺激兴奋中心,使其以现实实际为基础,同时驱散那些模糊的梦幻般的想法。如果你发现自己沉湖于内心世界、不断幻想或者怀有不切实际的理想,铁线莲能让你的注意力转回到现实之中。

你发觉这周你的记忆力溜号了而且你的思维功能也好像溜号了吗?艾菊能让记忆力和思维功能同时回到工作上来。艾菊有助于唤起记忆力和回想能力,同时还能消除健忘及漫不经心。

你的思绪总是回到过去,甚至在你想集中精力思考现在的问题时也这样吗?忍冬有助于把怀旧情绪以及对往事的情感依附转换为对眼下事情的侧重。一旦你对过去发生的事件、各种关系、去过的不同地方有所理解,你就会转移注意力,因而会有更多的能量投入脑力工作中去。

你经常在开始考虑他人,甚至认同他们的想法及情感时却注意力分散吗?粉西洋春香会帮助你确定自己和朋友思想的分界线,从而不再搜集。整理他们的混乱情感及不和谐的思想,而能加强自己的注意力。你会感觉思想更集中、更客观。

你是否由于接受信息过多而导致知觉上不知所措,头脑刺激过度?的萝能让你平稳冷静。如果你居住在城市里或在繁忙的办公室工作或看电视时间过长,很可能你的头脑里被迫塞满各种感觉、经历和形象。从你自己的头脑的角度来说,这就好比吃得过多,因此会减缓思维功能。前萝能助你一臂之力,使你在典型的感受超载的现代生活环境中,头脑清晰而且注意力集中地乘风破浪,顺利前进。

合理利用时间

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分数……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寸金难买寸光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成为时间的主人

有一些人一听到“时间管理”这些字眼,就高声表示不赞成,他们猜想,备有无数表格、图表和曲线图随时应用,和受严格时间表束缚的人十分悲惨,因为他们没有空间(或时间)寻求欢乐。

假如你有不愿被时间表制约的想法;假如你担心时间规划会使你生活中的自主性和乐趣流失,那我相信,当你发现事实正巧相反时会有多么的惊讶。

当许多学生获知时间管理的功效时,他们都感到放松和兴奋。

他们不再是时间的奴隶,而是主宰着时间。一、让时间表有弹性

没有弹性是多数人对时间表的最大恐惧——“假如我完全照时间表去做,我就没有自主能力,也无法选择下一刻要做些什么。”

只要你希望管理时间的方式是有弹性的,它就会有弹性。事实上,最好的时间管理是导引,而非严格限定“哪些必须做”和“哪些不能做”。二、我是“时间巡逻队”的队长

与一般的信念相反,规划时间的技巧不是要你成为读书虫或盲目的守时者。你该抽出多少时间念书?若拿这个问题去问你的生活顾问,他给你的答案可能是传统的“二比一”比例一也就是每上课一小时须花两小时来复习。

这个比例也许并不妥当——可能时间不够,也可能太多。每个人温习功课所需要的时间不相同,依赖于你的主修科目、学习能力、需要和目标而定。

安排好念书的时间,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将每天复习功课的时间,从三小时延长为八小时。事实上,若事先安排好念书的时间,往往使你在不念书的时候更轻松,因为你已挑出了念书时间,就不必担心什么时候才能把功课做好。

当你坐下来念书的时候,所花的时间多久并不比效率有多少来得重要。

本书所列规划时间的技巧,目的在于帮助你节省念书时间,而不是要你花更多时间去念书;相反的,是让你以相同或更少的时间去做更多的功课。三、以单纯代替复杂性

很多人担忧时间管理过于复杂。事实上,我建议简单一点就好。方法愈复杂,运用起来就愈困难,造成的结果是你愈不可能去使用它。显然,方法愈复杂就愈容易失败。四、找出适合自己的时间规划法

你可以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时间的方法。你在本书中学到的一些技巧,对你达成目标很有用。你也许早已开始运用这些技巧,而且愿意尝试本书中的其他技巧,但它们未必适合你。

所以,你应该采用看来最有可能引导你达到学习目标、符合你的需要和适合你个性的方法。

举例来说,我认识的两位学生采用了几乎完全相反的学习与时间分配方法。

艾莉生(Alison)把每天早上和下午的时间都作了详细的规划,她排出许多时段念书、工作和做其他作业。另一方面,她让晚上的时段具有弹性,出门的时候就把时间表抛在脑后。

梯姆(Tim)喜欢整天工作,他把活动排在许多小时段中,因此他无法像艾莉生一样,每天一口气做八个小时的功课。他有很多小时段的自由时间,分散在白天和晚上。

你愿意像梯姆?艾莉生?或是采取他们的混合方式?

没关系,只要方法适合自己,就无所谓谁对谁错,或哪一种一定好,哪一种一定坏。

这两种方式都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既然有这么多疑虑和担忧,何不让我们来看看,若想有效规划时间,实际需要具备些什么: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了使时间管理产生效率,你必须能够在用到它时检查你的计划。因此,假如没有一个长期而固定的纪录,你几乎不可能在很早以前就预先定好详细计划。不妨为自己定下规则:“只要我定出了计划,就马上把它写下来。”同时,最好把你每一周和一个学期的计划与时间表写在一起,以便随时知道到哪儿去查阅。

我在第八章提供了一些时间表的格式,你可以复印下来使用。这些表格对我很有用(我会在后面几章中详述)。此外,你可以在书店或文具店里,买到已经设计好的时间表——你甚至可以在记事簿上设计适合自己的表格。

重要的是,你有个地方记录你所有的时间资料,包括:上课时间、约会日期、复习功课的时间,以及何时该缴交作业、何时放假,还有跟医生约定的就诊时间和其他私人事务。六、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法

最好的时间管理方式,就像西装师傅替你量身订做的西装一样,要适合你的需要与性格。本书所提的建议对许多人都很有用,但并不表示每一项都适合你的需要。

请思考下面的例子:大多数的父母在他们的婴儿要睡觉时,都会关掉电灯和尽量保持安静。但我所知道的是,当一个婴儿在一间喧闹、拥挤的新生婴儿房中住了两个月之后,让他躺在一间关了灯且安静的房间里,他反而会睡不着。

同样的道理。很多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念书,学习效果非常好;相反的,也有学生在室门、静肃的图书馆里会觉得不舒服,宁愿在家中的客厅读书做功课。

所以,你应该替自己“量身”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表,而不是直接“拷贝”你那习惯熬夜的室友那份从早到晚都排满活动的时间表。

你可以变更时间表,修订它,排得更严格或更有弹性,只要有效用就可以。七、随时查阅,实际执行

我们都有过忘记某个约会,或没遵守某项承诺的经验。而且总是说:“我晓得,我曾经把它写在什么地方,可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了。”

每个人都信誓旦旦地说:“我会把它记下来,绝对不会忘记。”但是如果你有了时间表却不是很有规律地使用,可就不怎么“安全”了。因此,你必须持续地记下你所作的承诺,并且花时间填写每天。每周的时间表。

当你需要按照时间表做事的时候,偏偏它又不在手边,那么,你为规划时间表所花的努力都会徒劳无功。譬如,你在上美术课时,老师告诉你什么时候要交作业,而由于你没有带时间表,只好在作业簿上记下,同时保证,一回到家马上列在时间表上。

可是,下了课,你又忙着赶另一堂课,你的地理老师排定下周有一次研讨会,你又随手在实验课本里夹上一张小小便条纸。

当你在教室之间忙得团团转时,有一位朋友拦住了你,邀你星期四晚上去参加一个舞会,你答应你会去参加。

当你到达上班的地方,发现你的主管已经把你下周工作的时间排出来了,他跟你核对时间表,觉得似乎没什么问题,于是你接受了他的安排。

此时,如果你把时间表带在身边,就可以记下缴交美术课作业的日子,并排出完成它的时间。你也马上发现,地理老师叫你参加研讨会的时间,正巧就是你答应要去参加舞会的那个晚上。

你还会发现,你的主管替你排定的工作时间,将会使你没有时间去完成美术作业。

由此可见,你最好随身带着时间表,去任何你认为可能会需要它的地方。

当你不能很确定时,更要带着它。

随身带着时间表,你就不会常常这样说:“我只要现在记得它,就可以……”或“我会记在小纸条上,随后再填写在时间表里……”

你一定要随时在时间表上记下课程、指定作业、电话号码和其他重要的资讯。八、实际验证一番

为了验证时间管理的效果,你必须实际作个测试。除非你切实遵照使用,天下没有任何方法会有效;若是不努力,就不可能坚持下去。

就像学骑脚踏车,开头总是痛苦的,你可能会摔倒几次,一旦变成了单车骑士,你就能比用两脚走路走得更快、更远了。

你在这儿要学的管理技巧也是如此,可能需要练习和适应。一旦你按时间表实际执行数周后,将可发现,你已习惯这样做,此后,只须稍作努力,就能保持这个习惯。

当照时间表行事成了你具有的第二个本能时,你会开始注意到它所带给你的好处。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现在,想必你已经认识了规划时间的好处了吧?可是如何具体制定时间计划书呢?一、规划时间的原则

对于时间的安排必须遵循下列五大原则:1.高效性原则

运用时间的关键就是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这时我们就应该考虑到时间的顺序因素。按事情应该有的发生发展顺序进行安排,会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条不紊。不过,这也不是说一成不变的,有时我们也可以合理地改变一下事情的先后顺序。特别是在做一些等待或停顿时间较长的事情时,可以试着把原本排在正在做的这件事之后的、较简单的事情提到前面来,利用那段等待的时间把它完成了,无形当中你就节省下时间了。比如在等公共汽车时,我们可以拿出英语课本来背诵原来要到学校后才读的单词。这种工作也可以在车上进行。这就是“挤”时间。钉子创造空间,而我们则像挤海绵里面的水一样“挤”时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创造”了时间。2.科学性原则

运用时间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时间的安排要符合每个人的年龄、心理、性别以及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

每天无限制地读书学习,迟早会把身体搞垮的,得不偿失。有些学习者是夜猫子。他们声称,只有在深夜,人们都已入睡后,他们的精神才会集中,他们认为这才是他们学习的最佳时间。但是,这种开夜车会使得早上总是没精神,而且头脑不清醒,也就不能听好上午的课。还有的人相信学习到深夜可以干出大量的事情,但是在夜半灯下完成的学习往往经不起白天的考验。大多数正规的课程都安排在上午,为保持此时旺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你就必须保证前一天晚上的休息质量。有这么一个学习与锻炼的不等式:8~1>8,说的是从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抽出1个小时进行锻炼或娱乐,然后再学习,其效率将会大大超过8个小时的连续学习。3.定时性原则

定时原则,就是指定一定的时间学习同一科目内容。

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如果在固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一直看同一科目的书籍,那么,每当在那时打开书本,大脑的有关部位就会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譬如,可以在每天早上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背外语单词,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可增强记忆效果,学习状态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发动。这就好比每到吃饭的时间,人的唾液和胃液会自然而然地分泌得多起来,人就会觉得饿,从而有进食的欲望是一样的。所以,最好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一件事,并尽量保证准时完成,至少能够由此保证学习的积极性。很难想像一个学习与生活没有规律、散漫松垮的人,会在学习与事业上取得成效。法国著名文豪雨果就曾因为在他固定的写作时间中常有人来请他赴宴,而不得不剪掉胡子与头发的一半,谢绝出门,专心完成计划。4.整体性原则

把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计划和安排,就能够把个体效益和群体效益、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协调并统一起来,以整体组合的思想创造出最佳的效率。

原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从26岁起就开始为自己的一生制定了一个个“五年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日有小结,月有大结,年有总结,56年如一日,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并从中得到了收益——到82岁那年去世时,他发表了数量众多得难以计数的学术专著,还写了12500张打印纸的论文。5.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科学性原则侧重于依据身体的承受能力安排时间,而合理性原则要求主动利用人的生理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时间,并在不同的时间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人体内存在着一种智力周期,它控制着人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以33天为一周期。每个周期中,又区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高潮期和低潮期两段时期起始的水准线)。高潮期也就是最佳时间。人在智力周期的高潮期时,脑子灵活、逻辑思维能力强,工作效率高;而在低潮期时反应较迟缓;到了临界期就更差了。

人的头脑在不同的状况下,也会有着不同的学习效果。脑的学习效果与脑波的频率有着相当大的关连。脑波可分为四种,而不同的脑波有其不同的学习效果。

α波频率为每秒8~12个周期,人体进入相当放松的状况,此时学习效果最为良好;β波频率为每秒13~25个周期为一般清醒时的自然状况;θ波频率为每秒4~7个周期时,人脑正在自动整理所接受到的信息;δ波频率为每秒0.8~3个周期,为沉睡的阶段,头脑处于深睡休息状态。所以聪明的学习者将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脑波,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由于长期的周末休息制,一周之中也会形成智力周期。星期一和星期五临近休息日,智力会有下降趋势。而在一天中,人的智力也是存在周期的。科学家研究表明:上午8~10时和下午3~6时是效率最高的时间;中午1时左右和黄昏时效率最差;对于晚上读书的人来说,晚上8~10时是最佳时间。

有鉴于此,我们不妨花点时间研究一下自己的“智力周期”,按照理性的原则去安排学习时间,如在高效率的时间段内复习薄弱科目,在效率低下的段里时间进行放松休息。二、规划时间的方法1.从宏观上进行调控

以学习为例,我们要对自己各个学科的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楚明确的认识,哪些科目是学得好的,哪些科目还有所欠缺?原因在哪里?要怎么办?哪些是可以逐步解决的,而哪些又是目前必须解决的?对于这些问题,自己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按照上面所说的原则把每天的学习、工作划分为几大块,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给每一板块确定一个目标。2.以天为基本单位,详细制定计划

学习计划必须有确定的基本单位,一般以一天为一个基本单位,每天你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真正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如何把自己与上课或者说把生活与学习协调好等问题,都应在计划书中有明确的表示。

不过,这样说也不并意味着订计划书一定要以天为单位,而是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基准。一般而言,平常的学习可以以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为计划周期,而在进入复习阶段后,时间比较紧张,有时候甚至已不能用天来安排,就要精确到每小时该做什么了。3.把计划形成文字。

明确上述内容后,就要订出切实可行的时间计划表了。时间表要制定得较具体一点。以“一天计划”为例。每天每个时段做什么、做多少、解决什么具体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都要写进计划表内。然后扎扎实实地定时、定量完成每天的学习和任务。三、规划时间的注意事项

规划时间并不是把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说可以了,它必须注意一些事项。

1.科学调度时间是需要技巧的,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建立你最有效的时间安排系统。而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做事往往不分主次,在繁琐小事上浪费的时间精力过多,最终导致精疲力竭。对比,我们一定要为实现最终目的的每个步骤确定最后期限,促使计划表真正起作用。

2.分配时间时,要准确地、合理地估计每件事情需要多少时间,一定时间内实现什么目标,不要使期望值过高,也不要急于求成。只有这样,按计划的操作才有了现实性和可行性。

3.时间分配不要过于零碎,要集中精力和时间,把“现在”看成是你最想做的事情的最佳时间,这样你就可以立即行动,帮助你最充分地使用每一个时间段。

4.要每天检查自己的时间调度,一旦发现成效不大或不合理的地方,就要进行及时调整,并根据每一天最适合做什么事情的时间段来安排做某些事情。如早晨适合读英语,而晚上则适合做数学题等。

计划表要充分考虑每天必不可少的充足的睡眠、体育锻炼、娱乐和简单休息的时间,让它们与学习协调好,并严格保证计划的执行。

从课程表与作息表得来的情况可知,学习时间主要有四大板块:一是上课时间;二是做作业和考试时间;三是学校安排的自习时间;四是课余时间。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集中在这四大板块里安排好日常的一切。

我们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建立自己的时间表,即使是高度紧张的复习也应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以最佳的心态达到最高的效率。

要避免时间的浪费,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办尽可能多的事情,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懂得从时间中节约时间,并且提高学习的效率。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把以前不屑于利用或难以利用的时间利用起来,不过,这也是要讲求方法的。四、不要凡事都答应

别人的请求并非都是合理的,或者即使合理你也不一定能办到。如果勉强接受了,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但简单的拒绝又会伤害到对方的感情,因此要掌握好拒绝的方式。在对方讲述他的要求时我们要认真地倾听,以示对别人的尊重;如果事情真的不是自己所能办到的话,就和颜悦色地拒绝对方,同时别忘了表示你的歉意。倘若对方一再要求,你就多花一点时间说服他,但不要反而被对方说服而打消了拒绝的念头,那样的话不但你达不到节约时间的目的,而且还会让对方觉得勉强和不诚恳,于己于人都不好。五、尽量避免干扰

不被干扰的办法是躲在家里,你必须拔掉电话插头,关掉电视机,给宠物安排一个去处,这些都好办。最难缠的是未经联系便登堂入室的“不速之客”。这些人的干扰,既扰人思路,又浪费时间,如何免除这类事情的困扰呢?这里教你四招:

1.将你的学习空间和活动空间隔离开来,不要让“不速之客”轻易地就找到你,并把阻拦来人的“任务”交给你的父母。

2.当阻拦不成后你可以立即走出学习的地方,向来访者打招呼,迫使对方也站着同你说话,从而“速战速决”,缩短谈话的时间。

3.最后一招,由父母出面限定说话时间,这样的次数一多,相信对方以后一定不会再贸然来访了。

4.实在无奈的话你就推迟回家吧,留在学校里把功课抓紧时间复习一下,不也达到了目的了吗?六、“速”字当头,不要拖拉

做事情拖拉的原因有:心情不愉快、遇到了困难、习惯性恶习等等。克服这些不良因素时要“对症下药”。1.各个击破法

把不愉快的事化大为小,且每次只处理一件小事。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我们就要对自己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点事不算什么,以后的路还长着呢。”2.平衡表法

这是一种书面分析的方法。在一张纸的左边列出不能及时办理的理由,在纸的右边列出早日办妥事情的好处。多从好处着想,认识到那是应该做的;多从紧迫感想想,意识到此事非办不可,尽量克服冷漠逃避的情绪。3.思维方式改变法

产生拖拉作风的根子是这么一种思维方式:任务必须履行——令人不愉快——拖延。倘若把它改成:任务令人不愉快——必须履行——做完后尽早忘掉它,就很快可以克服拖拉的作风。七、充分利用时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