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遇见更好的自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09:01:27

点击下载

作者:墨石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从容,遇见更好的自己

从容,遇见更好的自己试读:

前言

从容,是一朵远离世间烟尘的云,是一抹浅浅的微笑,是一缕悠远的心香。从容的枝头,是信念的月季,无论红白一直执着地绽放;从容的原野,是刚强的大树,哪管风雷雨电一直淡定地坚守。从容,一种脚踏实地的心情,一种镇定自若的品格。

从容源于淡然。少了一份喧嚣与浮躁,多了一份沉稳与踏实;少了一种轻狂与自傲,多了一种虚怀与自省。就像大山,任你云缭雾绕,我自岿然不动;就像大海,任你龙飞蛇舞,我自安然如镜。风吹云飞如絮,云飘云飞,变幻无穷,云没有根基,最终难免灰飞烟灭;扬沙若云,穿空而过,一路沧桑,一路哀歌,最终迷失于天地之间。唯有从容的岩石,一天天一年年,拥抱多情的岁月,那生命的青苔,就是一曲千年不老的歌。

从容源自阳光。让阳光漫步,做个阳光之人!你的心情好了,你就微笑了,我的心情好了,我就快乐了;他的心情好了,他就唱歌了。大家的心情好了,生活就幸福了,人生就美满了,世界就祥和了。

四季,在花开花落中轮回交替;时光,在弹指间如白驹过隙;人生,在不断的经历中慢慢成长;生命,在一次次磨难里历练丰盈。每一次日出晨曦,每一个黄昏暮起,都是生命赋予我们无与伦比的美丽!没有理由不去好好珍惜。

做好自己,爱惜自己,平凡而简单地活着,给自己一个心情,不怨不悔,独自芬芳。学会从容,每天你就能看见一个清静的生活状态,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以一个优雅的姿态,一颗从容的心,用自己的颜色调配出生命最美的风景。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而内心需要的,只有从容。从容于一方心田里开成一枝静婉的莲,燃一炉心香袅却旧念。无论时事如何变迁,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波光粼粼的内心深处仍有一处风光无限,那就是从容的力量。

从容,才能在花开深处,遇见更美的自己。时光静好,岁月莞尔,如此甚好。第1辑任你风吹絮扬,我自从容如石

也许,在时光里明澈心境,感悟平淡是岁月里最大的幸福,享受闲暇是最好的怡情,生活里静静地思考是最智慧的情感。001 静水深流,静心不伤

在纷繁的人世,只有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才能让人惬意,让人感悟到幸福。

一次,庄子与一位君王谈话,正看到一只猴子在树林间跳跃。君王对庄子说:“您瞧这只猴子身手灵活,在树林之中游玩,多么自在,多么开心。”

庄子看着那不断跳跃的猴子,笑着对君王说:“这猴子现在虽然开心,但如果有一天,它误入荆棘丛中,就算有再灵活的身手,它也一筹莫展。”

古语曾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这句话说得真好,形象贴切,让人感同身受。我们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像庄子口中的猴子,在荆棘丛中,全身的本事无法施展。由此可见,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苦难的历程,每个人都会受苦。

曾有哲人这样评价婴儿的啼哭:“婴儿降生为什么会啼哭?因为他从此离开母体的呵护,独自一人在这世间漂泊,要忍受种种痛苦与煎熬,他怎么会不哭呢?”是的,从降生到成熟,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成长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困境与伤痛,这些伤痛都会变为心灵的划痕,留下大大小小的伤疤。

生活在都市中的现代人,特别是那些为生计奔波的人,更加理解“苦”的含义。沉重的工作,巨大的生存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他们的内心日渐疲乏,每一天都生活在焦虑与失望中。焦虑,是因为压力得不到合理疏解,思虑越来越重;失望,是因为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产生不满。

心病还要心药医,那么,究竟什么是心药?什么是最有效的疏解方式?这种方式不能依靠他人,因为他人永远只能按照他自己的思维方式帮你出主意,那主意也许好,却未必适合你;也不是环境,环境从不迁就任何人,只有人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你需要领悟生存的智慧,在纷繁的人世,只有一颗宁静的心,才能让生活惬意,才能感悟幸福。

当一个人被他人冤枉,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拿出证据辩解。但事有凑巧,如果刚好拿不出证据呢?这个时候争辩毫无意义,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在别人不相信你的时候,任何解释都是徒劳。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问心无愧,相信事情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旁人的猜测就不能损害你的内心。以淡定的态度对待是是非非,这就是“静者不伤”。

沉默,正是心静的外在体现,因为心中没有妄念,没有不合时宜的冲动,自然不会草率行动。沉默者最初让人觉得木讷无趣,接触得久了,就会发现此类人往往有大智慧、大底蕴。他们不说,只因深知三思而后行的重要。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沉默的人能够容忍误解与困苦,他们并非逆来顺受,而是积蓄后劲,等待时机扭转局面。

有一首歌叫《沉默是金》,其中一句歌词说:“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任你怎说,安守我本分。”安分守己的人知道沉默的可贵,特别是在喧哗的人群中,沉默的人自有一种气度,让人不敢小觑,不愿生疑。如果能够守住内心的坚持,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凡事有自己的原则,久而久之,沉默就会令人信服,令人尊敬。不必在乎外界环境的苛刻,用静与默当作保护自我的盾牌,足可抵御外界的真真假假,保持内心的平和。002 暴风雨来临,我自闲庭信步

真正的境界不需要声音,沉默的力量远胜于喧哗。

从前,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渔夫,有着极为高超的捕鱼技术。渔夫因为自小就善于捕鱼,很早就为自己积累下了一大笔财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老的渔夫却一点也不快活,因为他为自己的三个儿子发愁,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极为平庸。

为此,他就向长年生活在海边的一位智者倾诉心中的苦闷:“我实在是弄不明白,我的捕鱼技术如此好,而我的三个儿子却为什么没有一个能成才的?我从他们懂事的时候就开始不停地把自己的捕鱼技术传授给他们,我从最基本的开始教起,总是告诉他们如何织网最结实,最容易捕到鱼,怎样划船才不会惊动水里边的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等他们长大后,我又传授给他们如何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多年来辛辛苦苦积累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但是为何他们的捕鱼技术还不如海边那些普通渔民家的孩子们!”

智者听了他的话,便问道:“你一直是这样手把手亲自教他们的吗?”“是呀,为了让他们学会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是仔细,很是认真,从来没保留什么!”渔夫回答。“他们也一直跟随你吗?”智者又问道。“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习。”渔夫说道。

智者说:“这样说来,你的儿子们的捕鱼技术就不会好到哪里去!你只知道传授给他们捕鱼技术,却从来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也不让他们亲自下海多演练,没有历经任何艰险,如何能准确地领悟到你的那些经验呢?”

是啊,渔夫的儿子们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磨难,没有遇到过任何挫折,他们如何能获得成长呢?在生活中,只有经历磨难的人,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生命也只能在不幸与困境中得到升华。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灾难、失业、失恋、离婚、破产、疾病等各种各样的厄运,即便你比较幸运,没有遭遇,也可能会遇到来自生活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烦心事,当你面临或遭遇它们的时候,就一定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拥抱它们,正是他们给了你更多成长和锻炼的机会,让你以更为坚强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人生难免要经历暴风雨,这风雨也许是一次失败,也许是突如其来的打击,也许是一场意外,也许是长久以来求之不得的失落,也许只是内心突然对现状不满和因此而来的不安稳心态。这个时候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定性如何。

宁静是一种有容乃大的心态,就像最深的水潭表面上看起来是最静的,没有什么声音。它最不易因为外界的一点响动而翻腾不已,而且最有容量。倘若人的心胸能够像沉静的流水,自然能够容纳外界的一切声响,包括那随时都可能袭来的暴风雨。想要修炼自己的内心,就要扩大它的容量,让它如一泓深水,能够包容越来越多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中国古代的皇帝很重视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在他们生前,不但会建好自己的豪华陵墓,还会关心自己的碑文。皇帝们都希望碑文写满自己的丰功伟绩,供后世永远怀念。

在众多帝王中,只有武则天独树一帜。她嘱咐在她死后,不要在墓碑上撰写任何碑文,就留下一块无字碑给后人,让后人任意评说。

历朝历代,不少人对这块无字碑向往不已,人们认为比起连篇累牍的赞颂文字,这块无字碑才真正体现了女皇的心胸与远见。她没有说任何一句话,人们却对她念念不忘;没有写一个字,字却印在了后人的心上,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大音希声”。

她做了一件任何女人都做不到的事,她留了一块历代帝王都不敢留的碑,这就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历代帝王都在意后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在史册上有一个光辉形象,相信武则天也有这样的愿望。但比起那些拼命为自己歌功颂德的人,武则天则更有智慧,她知道坏的就是坏的,不会因为几句好话就变好;好的就是好的,只要做得够多,黎民百姓自然记在心里,公允的史臣自有公正的评价。所以,她选择沉默,选择大智无言。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稳健的、沉重的,就像人来人往的石桥,人们站在桥上的时候,往往忘记桥的存在,但提起某条河,人们首先想到的却是河上的桥,而不是桥上的人。所以,变动不居的东西,远不如静止无言的东西来得长久。

沉默与宁静是一种力量,让人远离世俗的喧嚣,保持个性的独立与心性的完整。古语说“大音希声”,“大音”就是大道,真正的境界不需要声音,沉默的力量远胜于喧哗。最聪明的人不会炫耀自己的聪明,最成功的人是那些懂得默默努力的人。与其高声呼叫,提醒众人自己的存在,不如默默流淌,将自己的生命流成一条静静的长河,供人敬仰和评说。003 高处不胜寒

低调一点,才能把握住更多的机会。

我们从小就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那个从小就聪明礼让的才子是我们童年时的楷模。可是,历史上的孔融命运却并不好。

也许是因为年少就聪明,孔融自视甚高,锋芒毕露。有一次,他和父亲去拜访一位朋友,刚好有个叫陈炜的官员也在那位朋友家里做客。互相介绍后,陈炜语带不屑地评论孔融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未必有智慧。”

孔融立刻说:“那么想来,您小时候一定非常聪明!”陈炜被堵得目瞪口呆,最后说:“你虽然聪明,但如果改不了这个一逞口舌之快的毛病,恐怕将来会有祸患。”

陈炜说得果然没错,孔融长大后,仍然改不了心高气傲的毛病。他效力于曹操麾下,却经常对曹操冷嘲热讽,曹操对他一忍再忍,终于有一天受不了他的恃才傲物,给他冠了个“谋反”的罪名,将他处死。

人们常说年少成名,名气大多不会持久,因为少年心性一旦有才名相伴,加上众人的夸赞之声,就很容易让人丧失对自己的警惕,变得骄傲自大。因为自视太高,难免在与人相处时气性太盛,锋芒毕露,在言语之间得罪他人而不自知。三国时期的孔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他对待别人能像对待自己哥哥那样做到谦恭礼让,又怎会落得这样悲惨的结局?

提到灾祸,人们头脑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倒霉”,对待自己遇到的灾祸,更有多种借口安慰自己,比如“运气不好”、“没赶上好时候”、“遇到的人不对”,等等。但仔细分析,有多少灾祸是“运气不好”?有多少是“自作自受”?

性格决定命运,生命中的某些灾祸的确来自不可测的外界因素,但更多的,是我们自身性格埋下的祸根。不懂得收敛锋芒,最容易招致祸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时候不是风摧,而是树木太爱显摆自己,因此被周围的人嫉恨。还有一部分人不收敛锋芒也就算了,还要刻意招惹、贬低他人,以提高自己的身价,这样的人怎能不结下仇敌?

森林里,百鸟之王要给自己的女儿——美丽的白鸟公主找一位女婿,各路鸟儿都来求婚,白鸟公主逐一观察,最后对父王说:“父王,我觉得孔雀最有贵族仪态,而且它看上去知书达理,沉稳可靠,我愿意让它做我的丈夫。”

鸟王很高兴,当即宣布孔雀为王国贵婿。众鸟纷纷向孔雀道贺,孔雀喜上眉梢,不知不觉间,得意忘形,展开美丽的雀屏对众人说:“我早就说过我不是一般的鸟儿,现在你们知道我有多优秀了?”

这一幕恰好落进白鸟公主眼中,它立刻飞到鸟王面前说:“父王,我后悔了,这只孔雀如此爱炫耀,显然是没有才学的油滑之辈,我怎么能嫁给它?我仔细看了又看,还是觉得苍鹰英俊不凡、沉毅果敢,我不嫁孔雀,要嫁给苍鹰!”

鸟王也看出这只孔雀虚荣炫耀,当即宣布女儿的夫婿另有其鸟。刚刚还在吹嘘的孔雀瞬间从天堂跌到地狱,垂头丧气地走了。

当一个人普普通通的时候,他知道安守本分的重要,不会主动惹事。当一个人有了成绩,他觉得多年的压抑终于有了收获,忍不住翘起尾巴,这个时候最容易得意忘形。就像故事里的孔雀,一点喜事就扬扬得意,难怪人们说:“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成不了大事。”

世界很大,即使做出了成绩,得到了褒奖,也要知道优秀的并不只有你。不要立刻去炫耀自己手中的本钱,锋芒毕露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与弱点,给对手以可乘之机。低调一点,才能把握住更多的机会。不要害怕没人知道自己,没人认同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

人们常常说:“人往高处走。”又有一句话说:“高处不胜寒。”人们走得越高,就越容易暴露自己,越容易因自己的优秀得罪他人,这时候更需要处处小心,防止明枪暗箭对自己的伤害。这份“小心”不应该在高处修炼,在低处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心态。上好的宝剑平日都藏在剑鞘里,真正的才能不妨在最关键的时候展示。所以,在任何场合,沉默一点都是好事,管得住自己的嘴,才管得住自己的行动。管得住自己的行动,才管得住自己的心。004 心若安,尘自乱

内心没有杂念,流言自然无处生根。

有个画师画艺极佳,是众所皆知的国手。可是他的人品却让人不大佩服,这位画师每次为人作画,必要求画的人先付酬金,否则便不肯动笔。每当他出现在城里,大家就会说:“那个吝啬的画师又来了。”

画师的朋友,城里的一位地主极力为画师澄清说:“他之所以索款,是因为他的师父生前曾许愿要捐一座学堂,他是为了帮师父还愿。”不管这个地主如何解释,人们更愿意相信画师是个贪财之人。画师也不辩解,照旧为人画画,画前索要酬劳。

一日,画师为一位官员画了一幅游春图,画罢掷笔道:“吾师心愿已了!”没多久,城里开始兴建一座学堂。从此后,画师画画只为自娱,再也不为钱财作画,人们这才相信地主的话。

不论现代还是古代,大众标准都是人们遵循的惯常标准,大众评价代表了主流看法。以我们的观点,一个人,倘若很多人都说他不错,他的品格应该很好;倘若多数人都说他不好,那么至少他在人品上存在一些问题——人们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人犯错,不可能所有人都犯错。

通常情况下,这种观点没有问题,但也有些时候,大众观点不一定是对的,因为大众的眼光也有误区,会误解一些事、一些人。再加上有人喜欢搬弄是非,有人喜欢闲言碎语,一件不存在的事可能会流传甚广,这就是流言的来源。

没有人喜欢流言,但谁也避不开流言。面对流言,有些人不断解释,结果是在流言的火焰上加了一勺油,让火越烧越旺;还有人无法解释,只能自己揪心,终日为流言苦恼,觉得十分委屈。民国时,女星阮玲玉就因为不堪流言困扰而选择自杀,留下“人言可畏”四个字做遗言。流言有时会变成心灵的毒瘤,有智慧的人需要小心处理,才能不被它伤害。

当一个人开始关心他人的闲话时,他很容易变成一个说闲话的人,想要不受流言困扰,只有远离流言。不要去理会传播流言的人,不要去计较别人有没有议论你,议论了什么。更不要为几句流言动气。内心有杂念,就会时常烦着别人,搅着自己,不得安宁;内心没有杂念,流言自然无处生根。

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心内没有杂念?心静。一杯水如果不停搅拌,即使是清水,也会变得混浊不堪。而一杯混浊的水只要放在那里不去动它,慢慢地,杂质就会沉淀,水又变得透明澄清。一个人的内心也是如此,不停接触是非,只会越来越乱,不得清静。相反,那些愿意沉淀自我的人,即使对着流言蜚语,也能够做到不听不看。

人们常说:“时间会证明一切。”时间能够让他人分辨出一个人的好坏,一件事的优劣,也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方向。心不静的时候,先让自己沉默,把一切交给时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流言终有一天会平复,那时候,人们看到的只剩下你的形象、你的成就,以及你面对闲言碎语时泰然自若的态度。005 为未来的风浪备好雨伞

路途越长,困境越多,就更需要冷静而临危不乱的头脑。

成公贾是古时楚国的一位贤人,很关心国政。他看到楚国朝政混乱,登基已三年的楚王却不闻不问,不禁为国家担忧。这一天,成公贾决定当面劝谏楚王。

楚王客气地接待了成公贾,成公贾说:“我是街里闲人,近日听说这样一件事,想来问问大王明不明白。有人说他看到一只身披五色花纹的大鸟在楚地已经有三年,可是它从来没有叫过一声,不知是什么原因。”成公贾用了一个比喻,五色花纹的大鸟,是指楚王,不叫一声,是说他对内政外交毫不关心。

楚王说:“看来,这一定不是一只凡鸟,它一动不动,是在积蓄自己的力量,等有一天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你何不拭目以待?”成公贾当即明白了楚王的意思。没多久,楚王羽翼丰满,对内任用贤良,铲除贪官污吏;对外征伐,打败楚国的敌人,果然“一鸣惊人”。

关心国政的贤臣向不理朝政的君王进谏,成公贾认为面对混乱的朝政,一个国君应该有所作为,正如面对困境的时候,一个人应该有所作为,“有所为”代表着一个人的能力和担当。一番谈话后,臣子发现君王并非无所为,他选择用一种有策略的方式来达到最佳效果。为了一鸣惊人,先要养精蓄锐,积累足够的实力,创造出充分的条件。

人生难免有困境出现,困境让人束手无策,寝食难安。有时也会消磨人的斗志,让人变得庸碌无为。每个人最初都是心怀梦想的跋涉者,有些人能成功,有些人以失败告终,并不是他们的能力有差别,而在于他们是否能够突破困境。一旦开始跋涉,就要有面对困境的心理准备,路途越长,困境越多,这就更需要有冷静的头脑。

想要解决一个大问题,需要长远的考虑、周密的部署。应对大事最好的办法是厚积薄发,在平日就要默默积累自己的力量,以备不时之需。谁也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所以,雄厚的资本至关重要,不论这资本是学识、资金、人际关系,还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时时刻刻磨炼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沉住气,应对重大事件。

哈里和皮特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共同出海经商,赚来一箱金银珠宝,他们准备带着这箱珠宝回到家乡,过富足美满的生活。这一天夜里,哈里和皮特突然听到水手们在低声说话,原来这些水手心怀歹意,他们想要杀掉哈里和皮特,吞掉那箱珠宝。

哈里和皮特惊恐地看着对方,他们到底是老道的商人,立刻打定主意,哈里站起身对皮特大叫:“你这个魔鬼!你这个贪心的人!我过去真是瞎了眼睛,竟然把你当成我的朋友!”皮特不甘示弱地说:“你才是个魔鬼!你竟然想独吞珠宝!我就算把它们扔掉也不给你!”说着他抱起珠宝箱,将箱子从窗户扔进了大海。

当水手们冲进来时,看到哈里和皮特正在咒骂对方,水手们看到珠宝已被他们扔掉,只好悻悻离去。哈里和皮特平安到达港口,他们立即通知警察,将恶毒的水手抓了起来。

重大事件有两种,一种是困难摆在眼前,你缺少克服它的能力,只能默默积攒精力,寻找破绽,努力寻找突破口;还有一种是困难突然来到眼前,迅雷不及掩耳,你没有机会慢慢积攒力量,只能立刻拿出应对措施,唯有如此才能在危急关头保护自己。

在危急关头,人们最需要的仍然是“静”,心态平静,头脑冷静,才能调动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以最快的速度想到解决的方法。就像故事中的哈里和皮特,他们知道惊慌没有用,果断地选择了舍财保命,断了匪徒的后路,留下自己的生路。

在任何时候,冷静都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冷静,既能让自己在复杂的形势中占据一个清醒的视角,不致被蒙蔽;又能让脑筋不被突来事件打乱,无法做出思考。就像地震的时候,恐慌的人在大叫,冷静的人立刻寻找安全地点。多一分冷静,就多一分安全保障。

临危不乱的人有大将之风,因为习惯筹谋,即使在短暂的时间里,脑子里也会习惯性地条分缕析,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制订最恰当的计划。这仍然得益于平日的深思熟虑。把深思作为一种习惯,凡事多想想,多看看,你收获的就不只是宁静的内心,还有生存的智慧。006 低到土里,始闻花香

刚者易折,柔者易生,这就是生存的道理。

一位大将对一位智者说:“我个性耿直,在朝廷上经常得罪人,就连当今圣上有时也受不了我的脾气,我认为长此以往会危害自己,请您给我讲一讲化解的方法。”

智者说:“化解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知道以柔克刚的道理,不但在朝廷上能够进退得宜,还可以保你日后平安。”

大将反驳说:“我是一员大将,怎么能‘柔’?‘柔’有什么用?”

智者回答:“我今年已经有60岁,你看我的牙齿,还有剩下的吗?”大将摇摇头。智者又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将军点点头。

智者说:“刚者易折,柔者易生,这就是生存的道理。你如果不能领悟,今后必有祸患。”

自古大将多坎途,因为大将往往为人耿直,性子粗鲁,不懂朝廷生存之道,不是得罪了朝廷大臣,就是功劳过高让皇帝忌怕。智者劝大将懂得“柔”的道理,是想教导这员大将能够在险恶的朝廷上平安。凡事和顺一点,广结善缘,好过事事逞强,遭人怀恨。

做人应当有理想、有目标,古人追求“顶天立地”,追求做得正,行得直,这就是刚强。但是,人们对刚强的理解有时太过表面化,认为刚强就是直来直去,就是不肯低头,甚至等同于固执己见,这是一种偏颇的理解。刚强,指性格上的正直,指一个人有原则,能够坚持立场。刚强的人也可能懂得圆融处世,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对人对事低头。

过刚的事物为什么容易损伤?因为太过强硬,看上去难以与人共存,自然处处树敌。而柔和的事物对他人、对周围环境都有一定的忍让,自然也就为自己争得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在任何时候,共存都比争个你死我活来得重要,各退一步保证各自利益才是成熟的做法。过于强硬的人却不懂这个道理,他们认为低头就是懦弱,退让就是失败。如此要强的结果,往往是让自己吃了大亏。

画师正在练习画猛虎图,他笔下的猛虎吊睛白额,栩栩如生。他的师父在一旁说:“你的画技可谓精进,可惜阅历不够,作画终究落了下乘,到底是年轻人。”

画师不服气地说:“师父,人人看到我画的虎,都说是神品,你怎么说我画得不好?”师父说:“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这幅《猛虎扑敌》,画的是猛虎将要与对手作战,但你知道老虎要攻击对方,先要做什么吗?先要把头尽量低下,贴近地面,这样才能冲得更快。你看看你的画,老虎昂着头,哪里有要战斗的架势?”

画师听了,低下头说:“看来,不只虎要低头,做人也应该时时低头,请师父今后继续教诲我。”师父笑着说:“你能悟到这一点,可知今后前程不可限量。”

有经验的画师知道,老虎在搏斗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放低身子。由低到高的过程,放得越低,力气就越足,冲劲就越大,最后到达的高度就越可观。而且,低姿态可以保证自己不会受伤,也能保证你获得更多的伸展空间。

人生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做事就像登山,需要从较低的地方一步步走到高的地方。当你到达一个较高的地方,想要攀登另一座山峰,仍然要先下山,再走高,“低”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其实,低一点没什么不好,“低”,是对自己的保护,是为了短暂的休息,保存耐力,以期达到自己的目标。换言之,“低”是对实力的隐藏。

拿破仑.希尔说:“如果一个人想要在办公场合获得好的人际关系,做出更多的成绩,就要把一切优点和值得炫耀的地方妥善地隐藏起来。”柔和的处世方法和低姿态做人并不会让你低人一等,真正的刚强在于内心不可动摇的原则性,而不是一时的气性。

不妨走上街道看一看直观的例子。在街道上,那些面貌温和甚至柔弱的人,更容易给人亲近之感,旁人对他们往往照顾礼让;而那些彪悍的人却让人没有谦让的心理,如果他们脾气暴躁,就会很容易与人冲突。真正的“强”不必显露在表面,外柔内刚,以低姿态夺取制高点,才是常胜之道。007 慢下来,感悟生活

生活的真味要慢慢品,过程比结果更值得投入。

古时候,有个青年拜后羿为师学习射箭。青年很刻苦,想要成为超越后羿的神射手。但年轻人难免急躁,他总是问后羿:“师父,我射得如何?有没有进步?”后羿是位温和的长者,每次都鼓励他:“有进步,但是还要更加努力。”

青年人心急,有一天抓着后羿说:“师父,你告诉我,要成为你这样的神射手,需要多少年?”后羿说:“十年!”

青年说:“十年太久了,如果我每天加倍苦练,需要多久?”“八年。”

青年更急了:“师父,如果我把吃饭睡觉的时间也拿来练箭,是不是五年就行了?”“不,”后羿说,“那样的话你成不了神射手,因为没几天你就累死了。”

故事里的青年想成为与后羿一样名满天下的神射手,因为迫切地想要实现愿望,他开始急躁。但一步登天只存在于幻想之中,不切实际的渴望只能阻挡人们前进的步伐。轻微的不切实际也许没什么害处,还能成为一种激励;严重的不切实际就成了空想,甚至会危害自身,换来得不偿失的结局。

自古以来,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有些人只做梦不行动,希望天上掉馅饼,这些人一辈子也只能碌碌无为。还有人愿意为梦想付出时间、精力、汗水,只要能够达到目标,他们可以一直付出。也许是因为付出太多,用心太深,才会迫切想要知道:如何以最快的方法达到目标,因此,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念头。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男人吃了五张饼不觉得饱,吃完第六张肚子饱了,于是就埋怨自己为什么要吃前五张饼。急功近利的人与这个男人相似,他们太过注意第六张饼的实效,从而忽视了前五张的重要,实际情况是:没有第六张,男人最多有点遗憾;只有第六张,男人的饥饿感只会越来越强。在现实生活中,第六张饼代表的往往是虚名,解决不了多少实际困难。

从前,一位君王向人学习驾车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君王要求与自己的老师比赛,结果惨败。君王说:“寡人敬重你的技能,拜你为师,你怎么能不好好教授?”老师说:“微臣已经将全部技术传给大王,大王之所以落败,并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心态不好。”“你说说,寡人的心态怎么了?”君王问。“我与人比赛的时候,一心观察马的状态,马累的时候,我会让它稍慢一点,然后再催促它飞奔,我一直注意的是比赛本身;大王您驾车的时候,一心只想超过我,在我后面时,您不顾马的状况,一味追赶;超过我后,不时回头看我有没有赶上来。您只注意能不能得胜,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如何与马配合,这才是您落败的原因!”

古代的驾车比赛,既要掌控车子的方向,又要配合马的动作做出调整,需要全神贯注才能得到好成绩。而一心想着成败得失的人,无法顾全大局,常常顾此失彼,自然落了下风。故事中的君王脑子里只有胜利,也就看不到脚下的路,他忘记胜利只是结果的一种,如果不能好好完成过程,迎接他的便是另一种结果:败北。

急功近利之人之所以没有一颗宁静的心,是因为他们太过重视结果,忘记了胜利需要一点一点积累。捷径也许存在,但不会时时存在,事事存在。

不过,走捷径的人始终比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少了一些东西,那些人的脚步是实的,他们却是虚飘飘的,有一天遇到狂风,就再也站不稳,露出原形。而那些扎实的人,从来不惧怕风雨。每个人都有想要实现的愿望,但淡泊之人不会采用不正当的方式,更不会在条件不成熟时贪功冒进,因为他们知道,生活的真味要慢慢品,过程比结果更值得投入。008 坚持,静待花开

坚持,再坚持,才能等待到花开。

一个人的能力、阅历是有限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将一件事做好,但是,有心的人却会把一件事做透。把事情做好固然能达到我们的目标,把事情做透却也是另一种收获:收获的是做事的学问、动脑筋的方法。只有把事情做透,才能真正了解一件事情,从这个过程中得到智慧与启迪。深耕细作的粮食与播种机大面积种下的粮食虽然都能获得丰收,但前者无疑比后者更有营养和口感,这就是“透”与“不透”的区别。

把事情做透是提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想要全面了解一件事,就要从各方面尝试,就能以更多的角度看到事物的全貌。多数人在实践中能够触类旁通,通过一件事思考到更多的事。因为要解决一件事,可能要学习很多东西,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当一个人把一件事做透,他会发现自己会做很多件事,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

一位漫画家在杂志上连载一部少年漫画。刚开始的时候,读者很喜欢这部作品,认为设计新奇,男女主角有个性。这部作品可谓一炮打响,引来了众多人的追捧。连载两年后,漫画家感到后继无力,读者们也对这部作品渐渐没了耐心。那本杂志对这样的作品一向的做法是“腰斩”,即在一个月之内草草结束作品,给其他作品让出地方。

接二连三的打击,使漫画家本人也对这部作品有些厌烦,但他做事认真,他决定给这部作品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于是,他依然精心构思,认真作画,并把不满意的部分反复修改。

没想到最后一个月,形势突然出现转折,漫画家的诚意让这部漫画更加精彩,众多读者都表示这部作品还有很多潜力,希望杂志继续刊登。在读者的要求下,杂志社决定继续这个连载。作家没想到,一次坚持,竟然会有如此收获。此后他越画越好,这部漫画成了大热作品,经久不衰。

漫画家的作品即将面临“腰斩”,他对自我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将事情做透,即使结果可能不让人满意,也要竭尽全力,让自己不留遗憾。当人下定决心后,就能心无旁骛,这个时候往往能够注意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激发出从未有过的灵感,从而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可见,把事情做透才能把事情真的做好。

如何才能把一件事做透?关键要沉住气,专心,持久,不服输。沉住气,就是我们说的心静,在任何时候不要忙乱慌张;专心,就是说不要吃着盆里惦着锅里,要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持久,是指要有计划、有策略,不能急于求成;不服输,是说在暂时的挫折面前懂得迂回,以退为进,冷静地寻找解决办法,相信苦心人天不负,转机总会出现。这些因素加起来,再加上一颗愿意思考的头脑,就能将一件事做透。

心灵的修为同样追求“透”。想要达到“透”,就要静思,审慎地思考一件事情的方方面面,它产生的原因、过程中的每一个转折,以及相应的结果。只要仔细观察过几件事,就会发现事事相通,什么事的起伏都有相似的地方,这个时候,智慧就会产生。因为通透,即使不能知晓一切,也能知道事情的大概,遇事就不会乱了方寸。第2辑任你云雾缭绕,我自安然如镜

心如莲、如花,情不浮、不躁,时光也不艳。在淡淡的安静中,手边一杯茶淡香优雅,不染尘,心境纯清如水,无杂念,守着时光里的点滴。此刻,拥有的,便是小小的清欢。001 随缘而化,随缘而喜

智慧像水,即使兜兜转转,最后还是会流入大海。

什么是智慧?智慧不是一本书、一句话,而是在需要的时候,为人解决实际问题。智慧来自书本,来自师长的教育,来自为人处世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来自于我们的思考。万事万物都蕴涵着智慧,能够认真观察的人,自然会对这智慧心有所感,加以提炼。智慧的关键在于灵活机变,因为要面对的事情总有各种面貌,必须有一颗机变的心随时加以应对。

智慧之人不去钻牛角尖,他们不会把一个问题想死,也不会轻易对一件事、一个人下结论。他们崇尚变通,就像宽广的河流,可以笔直地流动,也可以绕过高山,九曲十八弯,最后到达大海。也难怪人们说智者乐水,智慧像水,即使兜兜转转,最后还是会流入大海。

王羲之是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墨宝都是无价的宝贝,在当时,就有人为得到他写的一个字而绞尽脑汁。不少达官贵人都不能让王羲之动笔,可是,有个人却让王羲之抄了整整一部《道德经》,也算是当时的奇闻。

这个人是个道士,他知道王羲之名满天下,不肯赐字于人,攀交情,他没有;用钱财,王羲之不稀罕。于是道士想出了一个偏招,他知道王羲之平日最爱白鹅,就养了一群好鹅,待白鹅长大,故意让王羲之看见。王羲之看到那群白鹅个个精神漂亮,比自己家里的鹅好上不知多少倍,就生了羡慕之心,提出要买这群鹅。道士说:“这鹅不卖,不过如果你愿意为我抄写一部《道德经》,我就将这群白鹅送与你。”

一部《道德经》并不费多少时间,王羲之立刻答应。就这样,道士靠自己的机变得到了王羲之的墨宝。“书成换白鹅”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几只白鹅和王羲之的墨宝,价值不可同日而语,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有人放弃走这条路,有人却采取迂回的方法,绕到另一条路上,或者干脆自己铺上一条路,向别人借一条道,最后到达目的地。

当人们想要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不懈地努力,但有的时候,努力并不能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机智。没有条件的时候,机智的人能够创造条件;没有突破口的时候,机智的人能够用迂回的方法寻找突破口。机智的人相信任何事物都有弱点,没有攻不破的堡垒,知己知彼,总会想到好办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世界并不像从前看到的那样简单,人心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单纯,不必为这种情况感叹,因为你本身也在变得复杂。但我们会因为自己变得复杂而不会做事吗?不会,因为我们心中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底线、自己的分寸。同理,别人做事也都有自己的目标、底线、分寸。

对事情、对他人、对自己要有一种“拆得开”的心态,知道他人的目标,就能分辨敌友,甚至化敌为友、求得共存;了解他人的底线,就不会得寸进尺,能掌握与这个人交往、共事的“度”;明白他人的分寸,就能够不去冒犯他人,尽量尊重他人。不必感叹事情千头万绪,如一团乱麻,只要你多多思考,就能把事情拆得简单,拆得开,就能玩得转。002 寻找心灵的桃花源

心不清净,世间便无净土。

清净是指心地纯洁,不为外物所扰,以及要求自己远离侵害与烦扰。世俗之人每日被琐事纠缠,想要心地清净却不简单。也正是因为世俗之人很难远离烦恼,才更有保持清净的必要,不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以应对复杂的世事?

有个脾气不好的年轻人,经常被长辈训斥,有一天爷爷对他说:“山上的一位智者是我多年的朋友,也许他能让你改一改这种躁脾气。你现在就带着我的书信去找他!”

年轻人日夜兼程,终于到了智者所在的山上,将爷爷的信送上。智者看了之后,并没有劝导年轻人,而是让他进入一个屋子,“咔嚓”一声把屋子上了锁。屋子里没灯,没窗户,只有一张床,一扇紧闭的门,年轻人大叫:“这里是什么地方?!你要做什么?!”

智者没有理会年轻人的怒骂,只是一日三次给年轻人从门下的小孔里送饭。年轻人骂不绝口,智者却从不理会他。

过了几天,智者问年轻人:“你在生气吗?”年轻人说:“我当然生气!我真是个傻瓜,竟然跑到你这里来找罪受!”智者说:“你连自己都不能谅解,更不能指望你体谅别人,算了,你继续待在屋子里吧。”

又过了几天,年轻人终于不骂了,智者说:“怎么不骂了?”年轻人说:“骂有什么用,就算骂得再用力,我还是只能被关在这个黑屋子里,而你却能心平气和。”

智者打开了门,对他说:“恭喜,你已经悟了。心平气和,便无怒火产生。”

人们的心为何常常不清净?因为经常有欲求,求之不得便经常恼怒。人生七苦常常困扰我们,就像故事中的小青年,心里烦躁,自然脾气不好;脾气不好,不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能保持一份平常心,动辄叫嚷。直到被智者关了几日,才明白气恼与叫嚷除了让自己更加不忿,没有任何用处,年轻人体悟到的道理,就是心灵对事物的“拆开”。

世间有没有净土?显然没有,桃花源只存在于陶渊明笔下,迄今还没有被发现。但我们也大多有过这样的感觉:在某些人身边,会发现他对一切都有善意,不论遇到什么都能看通,很少与人争执。这时候,我们不禁认为这个人的心就是一方净土,因为他没有功利性。

净土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只要能在生活中常常调整自己,懂得陶冶性情,克制怨气,以善意的目光看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自然就能不被外物所扰。此时的心态,便是清净;此时的灵台,便是净土。003 不要让叶子遮蔽了思维

和自己有关的事,过程比结果重要;和他人有关的事,结果比过程重要。

一头小猪正在河里洗澡,它问自己的妈妈:“我常听人说到‘聪明’这个词,怎样才算‘聪明’?”妈妈说:“聪明很简单,我给你出一个问题,你猜一猜:两头小猪在烂泥塘里打滚玩耍,回到家后,是爱干净的小猪先去洗澡,还是不爱干净的小猪先去洗澡?”“这个太简单了,当然是爱干净的小猪先去洗!”小猪说。

妈妈只是笑了一下说:“可是爱干净的小猪也不是天天要洗澡。”小猪以为自己答错了,连忙说:“是不爱干净的小猪先去洗,因为它身上太脏了!”妈妈仍然摇摇头说:“不爱干净的小猪也许习惯脏着身子,不去洗。”“那就是两头小猪都去洗澡!”小猪说,看了看妈妈的脸色,知道自己又错了,连忙说:“是两头小猪都没去洗。”妈妈说:“都不对,但都有可能,如果你能一次说出四个答案,就说明你考虑问题最周全,这就是聪明。”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藏着思维陷阱,小猪的四个答案都是错的,但加在一起却是正确的。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很多事都需要多重判断,想到每一种可能,才是周全的回答。这种周全的思维方式,同样是一种“拆得开”。

我们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几个盲人去摸一头大象,他们的手触摸到什么,就以为大象是什么样子,于是得出了很多荒谬的结论。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根据现象的一角,做出错误的推论,却不知现实比我们的想象大得多,复杂得多。如果我们不能多看看,多想想,就不能触摸事物的全貌,更不能找到最准确的应对办法。

同理,在我们的心里,也经常存在这种“一叶障目”的死角。我们常常固执己见,被某个观念蒙蔽,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看不到更多的状况,这就造成了我们为人处世的偏颇。更严重的时候,我们变成了一个心灵上的盲人,以致常常做错事,常常后悔。

乌龟对它的好朋友老鹰说起自己的愿望:“一直以来,我都羡慕你,希望能像你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看一看广袤的大地,可我知道直到死,我也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老鹰仗义地说:“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这个愿望我一定帮你实现!明天我带来一根棍子,我抓着一头,你咬着另一头,我就能带你飞上去!”

乌龟欣喜若狂。第二天,老鹰用爪子抓紧一根棍子,乌龟咬住棍子的另一头,只见老鹰展开翅膀,乌龟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转眼间,它到了半空中!乌龟高兴极了,老鹰也很得意,它实现了朋友的愿望,以后,它可以经常带朋友来天上玩。

没想到不到一个钟头,不幸的事发生了,乌龟一头栽了下去。幸好是摔在了湖里,没有死掉。老鹰说:“你怎么不牢牢咬紧棍子!多危险啊!”乌龟委屈地说:“我一直咬着棍子,但咬的时间太长,我太累了。”“那你可以告诉我,我就带你飞下来啊!”“可是我刚松开嘴,就掉了下来!我们下次还是想一个更加周详的办法吧!”

老鹰想帮助朋友实现在天空飞行的愿望,结果却是好心办错事,差点要了乌龟的命。由此可见,助人为乐也要讲究方法,结果不好,费再大的力也不讨好。也许我们早就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和自己有关的事,过程比结果重要;和他人有关的事,结果比过程重要。

世界上多数事情也是如此,过程虽然重要,但结果却是人们最看重的。想要达到一个好的结果,就要讲究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思考周全,妥善筹划。成功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就能办到,或者说,方法不对,需要排除万难,方法对了,也许只有“百难”,那么我们为何不在一开始的时候多想想,省下那些“难”?

想办法也不是容易的事,一来要有丰富的经验,二来我们的思维常有误区,生活中也常出现我们注意不到的死角。这种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不必那么急迫。不论何时,尽量让自己的思考周全一些、缜密一些,你会发现一旦看得全面,事情就不再复杂,苦难也能够迎刃而解。好的结果,自然也就是你的囊中之物。004 勿被浮云遮望眼

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保证安全。

两只青蛙去旅行,它们游山玩水,最后走到了一个寸草不生的村落。更糟糕的是,它们玩得太开心,走得太远,早就忘了回家的路。此时烈日当空,它们干渴难耐,只希望找个地方喝口水,再找个阴凉的地方睡上一觉。

一只青蛙突然欣喜地大叫:“前面有一口井!一口井!”说着跳上前去。只见一口水井里,有一汪看上去清凉透亮的井水。青蛙说:“这可真是绝处逢生,我们只要跳下去就能解渴。”它的同伴却说:“你别着急往下跳,你先想想,跳下去以后,你还能不能跳上来?”

青蛙仔细观察井的深度,果然超过了自己的跳跃能力,如果方才它直接跳下去,很可能一辈子都跳不出这口枯井了。

多年前一部电影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口头禅:“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这句“后果很严重”揶揄自己,调侃他人。不过,“后果很严重”并不是一句笑话,就像故事中的青蛙,如果它没思考就跳进一口井里,恐怕要流着泪说:“后果很严重。”

做什么事都需要想后果,因为事情是你做的,你需要承担这个后果。如果只是小错误,后果不严重,大概只是心中不舒服一下,郁闷一阵子;如果造成严重后果,长时间地影响自己的心情,造成心理阴影,显然这错误的代价就大了。还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前程、人际关系,这个时候,恐怕就要满大街找“后悔药”了。

更多的情况下,后果并非由你一个人承担。如果你承担不了这个后果,就意味着你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损失,还会给他人带去麻烦。这样的后果也会极大地影响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让他人对你的信任度降低。更严重的例子也有,有人没有熄灭一个烟头,造成整栋大楼的火灾——没有人想故意纵火,这样的结果只是因为一时行事疏忽,多么得不偿失。

一个孩子做事总是粗心大意,他的父亲教育他说:“不要这么粗心,你没听说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点小小的疏忽,就会导致大的漏洞。”“可是,蚂蚁自己要爬过来的话,大堤有什么办法?”孩子反驳。“古代人在修建大堤的时候,就会预防白蚁,而且人们经常检查大堤,发现白蚁,就要及时消灭,这样才不会有安全隐患。你呢,平时写作业不是丢个小数点,就是少了一个零,这怎么得了?想想你上次的名次,和第一名差了三分,如果你没有忘记那个小数点,你就是班上的第一名!”“我不在乎是不是第一名。”孩子嘴硬。父亲说:“小数点在卷子上,你可以不在乎。等你长大了,当了设计师,你点错一个小数点,一座楼就塌了,你也能不在乎吗?”孩子终于低下了头。

不论是长堤上的白蚁,还是设计图上的小数点,看起来都微不足道,却可以导致重大事故。人祸常常因为微小的疏忽,一些事情在最初的时候可能很简单,一旦它变得过于复杂,就不是我们的意愿能够控制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认真的习惯。

认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有很多实际的好处,好处之一就是它让我们既有专心致志的品格,又有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我们生活的世界并非那么安全,即使过马路看着路灯踩着斑马线,还可能有意外车祸。在生活中更要多多留神,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给自己给他人以安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防微杜渐”。

危机意识并不是神经质,时刻小心翼翼以为天要塌了,地要震了,每天搞得自己紧张兮兮。防微杜渐也不意味着草木皆兵,每走一步都要左瞧瞧右看看,生怕有什么危险,有什么漏洞。过分小心的人常常因为太过注意脚下,而忽略了大目标。

认真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落实在行动上,只需要做事多想一点,多看一眼,多动几下。在心灵上,需要多多思考,多多筹划,多多想想可能的后果,然后做到谨慎即可。谨慎的人往往不会把事情搞复杂,因为在复杂之前,他早已将其拆成简单的一个一个部分,处理得妥妥当当。005 做人如山,行事如水

品德需要不断培养,不断对缺点加以克服。

没有人天生就是圣人,品德需要不断培养,不断对缺点加以克服。如果不能常常发现自己的毛病,给自己打个“补丁”,破绽会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人格缺陷。而那种不断完善自我的人,即使不是圣人,也值得人们尊敬。

一个芭蕾舞团平日在市里的文艺中心练习,那里的清洁工工资很高,很多清洁工都希望进去工作,但那里的清洁工却说:“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多么轻松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强度至少是你们的三倍。”“可是,一群练舞的小姑娘又不会留下多少垃圾。”有人表示不信。“垃圾不多,但是,你要随时留意练舞场,不能有一丝灰尘,也不能有一丁点异物。”“不需要这么严格吧?”“怎么不需要。你要知道,芭蕾舞鞋很软,地板上的一点异物,都会对舞者的双脚造成伤害,怎么能不小心呢?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反反复复擦拭很多遍,让那些小姑娘放心练舞。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工资才比外面高一些。”

有时候,一个人的性格、行事方式就能代表他的品格,从一件很小的事,就很容易推断出这个人的格调如何。就像故事中的清洁工,他能够明白芭蕾舞者的不易,也明白自己工作的价值,慎重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芭蕾舞者奉献了艺术,他就是艺术的护航人,这种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值得我们尊重,而他那种细致的做事方式,更值得我们效仿。

如何做到细致?根源还在于我们的观察力,在于我们是否能将一件事“拆开”,照顾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不忘先为金翠莲父女留后路,这叫细致;和人乘车先下车为人开门,这也是一种细致。细致可大可小,就看你能不能考虑到。大事上细致的人,即使是粗人,也是粗中有细的智将;小事上细致,虽然可能让人觉得烦琐,但至少他的生活小情小调不断,大家都喜欢与他相处。总之,细致没什么坏处。

常言道:“做人如山,行事如水。”水代表的是灵活也是细致,覆盖每一个细节,不留任何空隙,这就是细致。细致的人不易留下破绽,我们警惕破绽,并非时时提防他人,而是因为深知破绽有可能变为祸端,受害者不是他人就是自己。做事细致,就能让我们的一生像精心织造的锦缎,柔美大方,让人欣羡。006 有一种幸福叫简单

不是事情复杂,是别人把事情说得太复杂,你把事情想得太复杂。

我们都看过侦探片或者侦探小说,那些大侦探总是能根据蛛丝马迹做出详细的推理,然后在众人的惊讶之下揪出那个根本不像凶手的凶手。侦探就是拆解事件的高手,他们头脑清晰,观察仔细,思考周密,所以才能看到别人漏掉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能产生一些跳跃联想,从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案件。

我们羡慕侦探的头脑,事实上,现实中的聪明人,智商不会比书中的侦探差。因为我们要面对的复杂事态,虽然性质与案件不同,但麻烦程度却不差多少。我们也必须像侦探一样将事情拆解,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这样的经验多了,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解决事情有时就需要抓住某个关键点,能够突破这个关键点,整个事件便会迎刃而解。

一只兔子正在森林里睡觉,一颗熟透的木瓜砸了下来,落在湖水里发出“咕咚”一声巨响。兔子胆小,以为天要塌了,慌忙逃跑。

途中,兔子遇到乌龟,乌龟问:“你为什么慌里慌张的?发生了什么事?”“不得了了!咕咚一声!天马上要塌下来了!赶快逃命!”兔子说。乌龟听了连忙跟着兔子逃命。一路上,鹿、猴子、羊、牛、马等动物都听说了这个大消息,逃命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最后,百兽之王狮子说:“你们停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谁说天要塌了?”

兔子站出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咕咚”的可怕。狮子带着大家回到湖边,这时,又一颗木瓜掉了下来。“咕咚!”

动物们面面相觑,随即哈哈大笑。“咕咚”一声,兔子带着整个森林的动物一起逃命,当动物们知道令它们心惊胆战的不过是一颗掉进湖里的木瓜,它们笑兔子,也笑自己。笑兔子没经过调查就大惊小怪,笑自己没问清楚就随波逐流。但是,兔子长得小,巨大的声音可能真的让它认为世界末日就要来了,真正要怪的还应该是那个没能问清事情的自己。要记住别人害怕的,并不一定是自己害怕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对不会爬树的动物而言,一棵树不论笔直还是弯曲,都是复杂的,难以克服的。人与动物不同,人有主观能动性,只要找出那个捆绑自己手脚与心志的弱点,就能想办法克服。最重要的是保持心灵的警觉,不要被其他人的言语和行动所迷惑,轻易地对事物下了定论,认为困难不可克服,自己一定束手无策。倘若如此,不是事情复杂,是别人把事情说得太复杂,你把事情想得太复杂。

做手术的人大多有这样的经验:手术前每天都在紧张,听别人说手术如何疼,如何危险,如何麻烦,听多了就会想手术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但多数上过手术台的人却知道,手术不过是眼一闭,睁开眼时已经在病床上。疼上一阵子,养上一阵子,病好了,身体也好了。很多复杂的认识就像手术,都是经过旁人夸大才产生的,事实上并没有那么严重。没经历的可以自己亲自看看,没有条件亲自看,至少要保持怀疑,不要轻易胆怯,更不能人云亦云。唯有如此,才能做一个看破假象、直击核心的聪明人。007 斗志不斗气,是一种涵养

用成绩化解尴尬,是一种智慧。

在一次音乐歌手颁奖晚会上,得到大奖的歌手意气风发。当记者们请他评价对手们的作品,歌手很谨慎,说了一些客套话。记者们又请他谈谈刚刚崭露名号的新歌手,这一次,歌手显露了狂傲的本性。他说:“那个歌手吗?他的观念老土,音乐里充满了炫技与猎奇,全都是为了吸引人眼球搞的小动作。这种歌手走不远,不会有什么成绩。”

谁知被谈到的新歌手就站在附近,在场的人面露尴尬,而那位新歌手却像没事人一样说:“前辈提点后辈是正常事。”大家都很佩服新歌手的气度,很多人认为他一定能成大器。

后来,这位新歌手果然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音乐道路,几年之后,他拿了很多音乐大奖;而当年那个评价他的歌手早已被人们遗忘。

被他人当面挖苦指责是一件尴尬的事,如果双方都是气盛之人,很有可能产生严重冲突。在这个故事中,当众让人难堪的歌手显然有错,难得的是那个被他批评的人,他的回答避重就轻,既避开了和那位前辈歌手的冲突,又没有让自己失去颜面。他知道来日方长,要维护自己的自尊,最好的办法不是和对方争执,而是拿出成绩。

斗志不斗气,是一种涵养。斗气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只会让事态更加严重。我们难免遇到让我们肝火上升的情况,有时是面子挂不住,有时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嘲讽,有时是听到一些闲言碎语。如果较真和别人一一争吵,那会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又会毁掉我们的好心情与好形象。计较一时,不如讲究韬略,像故事中的后辈歌手那样,用实际成就告诉对手:风水轮流转,谁也不要得意太久。

用成绩化解尴尬,是一种智慧。有大将之风的人才能以如此方法将尴尬“拆开”,转化为动力。靠气性做事,不如靠志气做事,后者比前者更有耐力,更有涵养,也更容易取得较大的成就。一时意气只能使自己得到一时的畅快,但一时而起的志气却能让自己一世受益,两相比较,耍志气比耍意气更有前途。

古时候,骡子和驴子都是运货的常用牲畜。骡子的体力比驴子好,很受商人们欢迎。可是骡子也有一个毛病,它们的脾气不好。若是赶上它们不高兴,任凭主人怎么哄,它们的四个蹄子就像钉子钉在地上一样,一步也不肯动。

一个小长工就遇到过这样的麻烦。他帮主人送炒熟的麦子,没想到骡子半路尥蹶子,动也不动。小长工急得拿起鞭子,路过的老人制止说:“别打它!骡子脾气拧,打也没用,你在它嘴里塞一把泥!”“塞了泥它难道就走路了?”小长工问。老人说:“嘴里有泥,骡子的注意力转移,就会忘记刚才生气的原因,想要赶紧把泥吐出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