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现象全知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17:18:34

点击下载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可怕的现象全知道

可怕的现象全知道试读:

前言

美国恐怖小说作家洛夫克拉夫特说:“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便是恐惧。”在人类社会早已步入现代化的今天,知识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达,人类能飞入太空、登上月球,能进入数千米深海,能研究历史文明的原貌,能考察大自然的奥秘……对于忙于四处探险的人类而言,似乎已没有什么历史或自然现象能让人类感到真正的恐惧!

但事实上,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可怕的现象让人感到无比恐惧,甚至毛骨悚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为人类带来的惨烈噩梦,已延续了近三十年,它会有结束的一天吗?那些时间被冻结的“不老婴儿”和时间被加速的“少年老人”,被可怕的命运主宰,他们能摆脱这种恐怖的人生吗?恐怖片中才会出现的“蜥蜴人”和传说中的“吸血鬼”,至今依然传闻不断,难道仅仅是空穴来风?

所有这些可怕的现象,无一不挑战着人类的想象极限。而对这些现象的追溯探寻,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世界的伟大玄奥,更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有鉴于此,我们编撰了这本《可怕的现象全知道》,它荟萃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恐怖、最匪夷所思的种种可怕现象,涵盖了人类灾难、人体秘闻、生物世界和自然奥秘等诸多方面。本书直击这些现象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以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和严谨客观的逻辑分析,使读者充分认识和思考世间万物,从而获得思想和心灵上的无尽滋养!

谈之色变的人类灾难

让欧洲陷入“末日”的黑死病

1347年,当时热那亚共和国在黑海上的一个商业殖民地,克里木半岛上的卡发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变成了地狱。病菌肆虐地屠杀着人们,没过多长时间,死掉的人比活着的人还多。尸体堆成了小山头,散发的恶臭让人作呕,由于掩埋工作难度太大,政府只能用木杆将尸体推到大海中,港口也因此而彻底瘫痪。

人们通常认为这标志着欧洲黑死病的开端,当时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这场灾难居然会波及整个欧洲,而且能维持五年之久。黑死病侵入欧洲

两个月过后,病菌传播到了地中海地区,并找到了新的落脚点——那里的黑鼠身上。于是,一切灾难悄无声息地到来了。它首先降临到地中海沿岸的西西里岛上,那里的大多数居民身上出现了无数的黑斑,人们用“黑死病”来称呼它,其实质就是鼠疫。西西里岛上的一位牧师是这么记录的:“第一日,感染病菌之人的胳膊、大腿和脖子上有水泡和疖子出现……第二日,疖子变大到鸡蛋或鹅蛋一般,人们疼痛难忍……第三日,病情进一步恶化……第四日,这些人离开了世界。”幸存的人微乎其微,大多数患者都在3日内死亡,一般没有发热症状。最可怕的是,黑死病特别容易传播。

10月,黑死病侵袭了地中海上发达的商业之花热那亚和威尼斯,死者多如牛毛。在这种恐怖的氛围下,热那亚政府下达了封港的命令,外来船只胆敢入港,等待它的必定是猛烈的炮火。一艘商船无法入港,无奈之下只能沿海岸线前行,最后接受它的,是以浪漫和大度著称的马赛港。就是因为这一行为,法国也没能逃过黑死病的魔掌。1348年,黑死病在法国肆虐,光是马赛地区,死亡的人数就达56000人,而佩皮尼昂地区只有8人活了下来,阿维尼翁地区的7000人则全部死亡。仅仅是巴黎的一座教堂,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要处理掉数以千计的遗嘱。

此时意大利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宣布实施隔离措施,禁止热那亚和威尼斯两国公民入境。1348年夏季,一位热那亚人到皮亚琴察串亲戚,被挡在了城门外。等夜幕降临后,他的亲戚暗中将城门打开,把他带回家中。翌日清晨,那位亲戚病倒在大街上……仅过了几天,皮亚琴察城中的人全部死去。仅仅几个星期,黑死病席卷了米兰、都灵、维罗纳、佛罗伦萨……凡是被黑死病侵袭之处,食品短缺,物价飞涨,道德沦丧,家破人亡,教会瓦解,政府垮台。这种凄惨的景象仿佛在告诉人们,世界末日到来了。在欧洲肆虐的黑死病

1348年,黑死病的魔爪还伸向了意大利之外的三个方向:西面,有一个朝圣者从巴勒斯坦返回圣地亚哥,病菌随之进入了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西南部伤亡最为惨重,仅马洛卡这个旅游城市,就有30000余人殒命;西北面,沿“黑王子”的首府波尔多一路向北,抵达法兰西北部平原区,弗兰德城邦人口仅剩下原来的五分之四,加莱此时刚刚被英格兰占领,也包括在内;东北面,沿奥地利进入德国境内,死亡人数占到市民总人数的三成:埃尔福特12000人殒命,明斯特11000人殒命,美因兹6000人殒命。

此时,素有“音乐之都”之称的维也纳听不到半点儿欢快的乐曲,取而代之的,除了恐惧还是恐惧,因为在这个城市中,平均每天有960人被病菌夺去性命。德国的大部分神职人员都因黑死病死亡,以至于很多教堂和修道院彻底荒废。1348年年底,整个欧洲大陆全部被黑死病所笼罩,但它并未停止扩散的脚步,没多长时间,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沦陷了。

1349年春季,黑死病经由加莱进入海峡群岛,大不列颠继而沦陷,截至5月份,伦敦的50000居民死掉了20000人,后来伦敦的居民人数又发展到50000人时已经是16世纪了;当时诺维奇是英格兰的第二大城市,12000人的常住人口死掉了5000人,从此一蹶不振;牛津大学的教职员和学生本来有30000人,连死再逃,一年后仅剩6000人。后来在疫情的势头被遏制住的1351年,英伦三岛和爱尔兰剩余的人口仅有原来的60%上下,死亡的人口比它们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死亡人数要高得多。关于黑死病患者的绘画

1349年5月,黑死病病菌随着一艘英国商船,进入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挪威、瑞典和丹麦都被恐怖的气氛所笼罩,不管是在三个国家的医院中,还是修道院里,都挤满了病人。不计其数的普通百姓难以得到救助,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一条路。还有一些人从自己的国家逃离,却把黑死病的触角伸到了别的地方。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圈内,却也没能逃过厄运,因为远离欧洲大陆,各国的救援力量难以抵达,因此那里的人们在1350年几乎全部死去。可怕的灾难带来的思想觉醒

在欧洲肆虐几年以后,1351年,黑死病放慢了传染的脚步。原来,在1350年至1352年之间,田鼠代替家鼠成了病菌的源头,而田鼠身上的跳蚤数量比家鼠少得多,繁殖得也慢,因此1352年的时候,黑死病的凶猛势头渐渐变弱。

从1348年到1352年,黑死病将欧洲拉入了地狱,当时欧洲三成的人口,约2500万人丢掉了性命!要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六年之久,欧洲死亡的人数仅有5%。可是,这场浩劫并未就此终结,基本上每过十年,黑死病就会光临欧洲大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5世纪末。直至1670年,这种可怕的病菌才变得无影无踪。部分科学家认为,大概有2亿人在这两百多年中遇难。

由于人口锐减,欧洲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罗马天主教会支配欧洲的地位不再稳固,导致一些少数族群遭受了极大迫害,比如犹太人、非本国人、乞讨者以及患有麻风病的人。由于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可能,当时的人们最推崇的理念是“活在当下”,正如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写的那样。在引言中,薄伽丘对佛罗伦萨疫情的严重性进行了描写:感染了病菌的人在大街上突然倒下断气,或者孤孤单单地在家中走完最后一程,直到尸体发出恶臭,隔壁的人才知道自己的邻居早已丧命;在旅行的人眼中,田地被荒草占领,酒窖大开,无人打理,奶牛在街上溜达,它的主人早已不知去向……

黑死病使欧洲人民的性命如草芥一般,这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人们对生命有了更多思考,不少人偏离了原来的信仰之路,甚至有了新的信仰。人文主义的思想逐渐复苏,文艺复兴的苗头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重要题材变成了赎罪和死亡。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为不久之后到来的光辉灿烂的文艺复兴做好了铺垫。

“开膛手杰克”的累累血案

在1888年8月至11月之间,伦敦东区的白教堂一带出现了一个连环杀手,他手段残忍,至少连续杀害了五名妓女。这些妓女的死亡情形惨不忍睹,而且有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都被弃尸街头、肢解和开膛破肚。伦敦的媒体在报道这起连环凶杀案的时候,给凶手起了一个外号叫“开膛手杰克”,之所以称他为杰克,是因为这名凶手以杰克自称,给伦敦的警局寄信示威。“开膛手杰克”之名在伦敦传开后,其大胆血腥的犯案手法引起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极大恐慌,直至今日他仍然是欧美文化中最恶名昭彰的杀手之一。作为史上“第一杀人狂”,他所制造的桩桩血案,及其所营造的恐怖气氛,对于人类而言无疑是难以释怀的悲剧和灾难。震惊世人的连环凶案

1888年8月7日,中年妓女玛莎·塔布连的尸体在东区的白教堂被人发现,她的喉咙部位被人划了九刀,并且身上的其他部位共有三十道刀痕。8月31日凌晨3时45分,有人在离白教堂不远的屯货区,发现了玛莉·安·尼古拉斯的尸体,她也是一名妓女,时年43岁。她的颈部被割了两刀,而且脸部被重击造成淤伤,门牙也掉了。但最惨不忍睹的是她的肚子被割开,肠子被掏出,肚中未出生的女婴也被利器所伤。

又过了8天,47岁的妓女安妮·查普曼的尸体被一个老车夫发现,地点是汉伯宁街29号,一所低级出租公寓后方的篱笆中。她的颈部勒痕明显,喉咙被人用刀割开,而且也没逃过被剖腹的厄运,肠子被抻出,搭到她的右肩上,凶手还割走了她子宫的一部分和肚子上的肉。

9月25日,一封署名“开膛手杰克”且印有指纹的信被送到中央新闻社,其上的字迹用红墨水书写。在信中,写信者用诙谐有趣的话承认是自己杀害了几名妓女,而且放出狂言,说会接着做类似的凶案。

9月30日的凌晨1时左右,44岁的瑞典裔妓女伊丽莎白·史泰德的尸体被一名马车夫发现。她的喉咙也被割破,死因是左颈部动脉失血过多,不过她并未被开膛破肚。警方抽调大批警力到达凶案现场时,大约凌晨1时45分,有人又在主教广场上发现了46岁的妓女凯萨琳·艾道斯的尸体。她被割破喉咙,肚腹被剖开,肠子也被抻出,搭到她的右胸部。另外,她的肾脏和部分子宫也被割走。

次日,一封明信片被邮寄到中央新闻社,内容依旧是用红墨水写的。在信中,写信的人以“调皮的杰克”自称,而且说自己计划“第二天再做两件案子”——通常认为指的就是伊丽莎白·史泰德以及凯萨琳·艾道斯这两起案件。除此之外,写信的人声称会给警方邮寄一份礼物——死者的耳朵,这和凯萨琳·艾道斯遗体外耳被毁的情形相吻合。信的最后,署名依旧是“开膛手杰克”。

10月16日,一封信被寄到了白教堂警戒委员会(这是白教堂附近的居民自发成立的组织),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信是用黑色墨水书写的,其中还附带着半颗肾脏。写信的人说自己“从地狱中来”,还交代了这颗肾脏的来源,说它是从“某个女人”(通常认为指的是凯萨琳·艾道斯)身上取来的,另外一半肾脏早就被他煎熟后吃到了肚子里。这封信没有落款,人们推测这封信极有可能是凶手亲自写的。

这个凶残的“杰克”的恶行并未结束。人们在26岁的妓女玛丽·凯莉的住处发现了她的尸体,现场情景实在让人不忍直视:她身上一丝不挂,颈部有明显勒痕,同样被开膛破肚,更有甚者,她的耳朵、鼻子、乳房均被从身体上割下来,腹内的脏器被掏出,扔得房间内到处都是。从这之后,开膛手杰克变得无影无踪,伦敦再未见过类似的作案手法。当时的多种推测

面对猖狂的“开膛手杰克”,警方动员了大批人力侦办此案,却迟迟无法破案。最初,人们认为“开膛手杰克”可能是一名医生,因为根据法医的报告,他可能掌握一定的解剖学知识,而且能够熟练地使用刀。此外,法医报告还显示,他应该是个左撇子,同时也是一个孔武有力的人。在被害者当中,有一位的尸体被发现于皇家伦敦医院附近,所以人们猜测,“开膛手杰克”可能就在这所医院之内。警方也在暗中监视这所医院的一些医生,但最终却无功而返。“开堂手杰克”留下的,除了恐惧与伤痛外,还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还有人认为“开膛手杰克”可能是外来移民,他之所以在当地作案,正是向本地人示威。当时伦敦地区的英国人对犹太人极为反感,这种说法提出之后,更增添了他们对犹太人的厌恶情绪,但“开膛手杰克”的身份却没有得到验证。

随着侦办的不断深入,牵涉到本案中的人员越来越多,一些知名人物也成了人们怀疑的对象,比如英国著名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艾伯特·维克多、印象派画家沃尔特·西克特、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父亲等。但这样的一种联系也仅限于一种猜测,根本没有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1892年,警方宣布停止侦办此案,这起连环凶案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现代的种种发现

时至今日,想必这一连环凶杀案的真凶早已化为一堆枯骨,但一些专家仍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来解开谜案。

2006年,澳大利亚生物学家伊恩·芬德利对“开膛手杰克”寄给警方的信件重新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少许的血迹和皮肤细胞。芬德利用自己创造的基因分析法对这些细胞进行分析,发现它们来自同一女人。芬德因此推测,“开膛手杰克”很可能是个女人。

同年,英国电视台开播了一档解说“开膛手杰克”的节目。在这档节目中,来自英国警方的侦破专家劳拉·理查德根据相关文献所描述的“开膛手杰克”的特征,描绘出了他的一幅模拟画像。根据劳拉的分析,“开膛手杰克”作案时的年龄应该是25岁至35岁,身高为1.65米至1.70米,是一个体格强壮的人。

这些“无关痛痒”的研究和推测,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倒是南非的历史学家查尔斯·凡·昂瑟朗更为直接,他明确指出了“开膛手杰克”的真实身份,认为他就是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名黑社会头目约瑟夫·斯利维尔。根据查尔斯的分析,约瑟夫曾在伦敦的白教堂区出现过,而且他的身份是一名皮条客,他有作案的动机,也有作案的可能。查尔斯还找到一些约瑟夫女儿在伦敦白教堂区出生的证据,这些证据也是约瑟夫曾出现在白教堂区的证明。查尔斯还提到约瑟夫喜欢争论,时常做一些恶作剧,他曾多次使用化名给报社写信,这些都和“开膛手杰克”十分相似。

英国的历史学家安德鲁·库克对“开膛手杰克”一案提出了“革新性”的看法,他认为所谓的“开膛手杰克”根本是个不存在的人物,完全是当时报道这起凶杀案的媒体《明星报》杜撰出来的。安德鲁认为,这不是一起连环凶杀案,而是完全独立的几个凶杀案件,《明星报》之所以报道出一个连环杀手的形象,是为了引起关注,刺激《明星报》的销量。他还将“开膛手杰克”寄给警方的信件拿来研究,发现这些信件的笔迹与报道这些案件的记者弗雷德里克·贝斯特的笔迹完全相同,这是安德鲁通过英国的笔迹专家得到的结论。安德鲁对当时的《明星报》提出批评,认为这种不实的报道造成了不必要的社会恐慌,也误导了警方侦破的方向,致使这些凶杀案的真凶逍遥法外。

2014年,媒体发布消息说凶手的身份得到确认,而消息的来源是48岁的英国商人拉塞尔·爱德华兹。《每日邮报》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原来,被害女子凯萨琳·艾道斯的披肩被爱德华兹出大价钱购得,声名卓著的法医杰瑞博士运用“真空提取”的方法从上面得到了凶手的DNA样本,之后用它来和当时疑犯的后人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证明凶手就是波兰裔理发师亚伦·柯斯米斯基。柯斯米斯基的居住地就在白教堂附近,他由于经常产生幻听、担心成为别人的食物、抗拒梳洗等,在1891年被认定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并被送入精神病疗养院,最终在1919年死去。当年他就被列为前三大嫌疑犯之一,不过警方没有掌握确切的证据。

那么,对于“开膛手杰克”凶杀案的调查,历经百余年的岁月,会就此尘埃落定吗?

泰坦尼克号的旷世海难

自1998年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之后,杰克和露丝的爱情充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在为他们的真情感动的同时,也对电影所呈现出的泰坦尼克号的宏大场面惊叹不已,对真实的泰坦尼克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艘代表着当时航海科技的最高水平、号称“永不沉没”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怎么会突然沉没呢?突如其来的灾难

泰坦尼克号是英国白星海运公司投资建造的,长度为259米,宽度为28米,排水量高达66000吨,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艘超过千万吨的豪华客轮。在建造的时候,为了使泰坦尼克号的顶层甲板空间看上去足够大,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削减了救生艇的数量,原定的48艘变成了20艘。此外,设计师也在细节的设计上花费了极大的心血,人们在陆地上能体验到的享受,在这里几乎都能体验到,无论是舞厅、酒吧和游戏厅,还是健身房和游泳池等一应俱全。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从英国的南安普顿港开往美国的纽约,船上一共2208人,船员892人,乘客1316人,船长是爱德华·史密斯。起航当天,风平浪静,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上顺利行驶,在不减速的情况下,这一次的航行将会打破以往船只横渡大西洋的记录。船长史密斯和他的船员们都兴奋不已,游客们也尽情享受着大西洋上的各色风光。但在泰坦尼克号起航的第五天,也就是4月14日,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泰坦尼克号老照片

在这一天夜里,泰坦尼克号正以每小时23海里的速度行驶着,观察员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了一座冰山,他立即通知舵手驱船避开,却已经来不及了,泰坦尼克号最终还是撞击到了冰山。北大西洋夜空中数不尽的星斗,成了这气势非凡的“世纪之吻”的见证人,“泰坦尼克”号的右舷前部被冰山撕开了一条大口子,足有9.3米长。肆虐的海水瞬间冲进了货舱和锅炉房中,大大超出了泰坦尼克号的承受极限。船体开始摇晃,加上撞击所发出的巨响,乘客们已经被惊动了,他们乱作一团,拥挤在走廊和楼梯的出口。或许他们已经预感到,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已经降临在他们的头上了。

4月15日凌晨0时15分,泰坦尼克号发出了求救信号。与此同时,大批乘客衣冠不整地跑上了甲板,船长史密斯下令将船上的救生艇都放入水中。为了控制当时的局面,船长安排妇女和儿童先上救生艇,之后男士再上。但是,由于当初设计的原因,导致救生艇的数量十分有限,大部分人都没有获得“救生”的机会。没有人愿意放弃生存的希望,甲板上开始出现骚乱。人流开始涌动,到处都是人们的咒骂声和喊叫声,特别是女人和小孩子的哭喊,显得那么可怜,那么无助。

凌晨2时17分,中央电路控制室中渗进了海水,电路遭到破坏,整艘船被黑暗包围。

仅仅过了一分钟,伴着巨大的轰鸣,泰坦尼克号一分为二。因为反作用力的结果,船头与船尾互相拉扯,船头部分迅速扎到海面以下被淹没,船尾部分则翘起来,随着水流的涌入,逐渐变得垂直于海平面,之后是快速下沉。

凌晨2点20分左右,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豪华游轮击破了自己的豪言壮语,带着1513条生命坠入了大西洋的深渊,获救的仅有695人。探寻沉没的原因

这起海难事件发生之后,西方世界的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但各家的说法莫衷一是,尤其是沉船的原因及沉船的场景,各家媒体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少人认为,撞击冰山并不是造成沉船的主要原因。因此,泰坦尼克号之沉没也成了当时的一个不解之谜。

1985年8月,人们在大西洋底找到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原本的钢铁巨轮此时已断为两截,而且只剩下船头和船尾。一些专家对打捞上来的船体钢板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钢板断裂的边缘非常不整齐,有着明显的碎裂痕迹,而之后也证实了这些钢板确实容易断裂。赞同这种说法的,有俄罗斯的科学家约瑟夫·麦克尼斯和一些美国的科学家,尤其是美国的科学家还对钢板的成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他们认为,这些钢板中含有许多硫黄杂质,这些物质掺入钢板之后降低了钢板的硬度,同时却增加了钢板的脆性,大力撞击之后,就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一些船舶设计师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但他们研究的对象不在于船体的钢板,而在于船体的结构。他们认为,泰坦尼克号中一些船舱的构造不合规定,这使得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之后,船舱上的铆钉发生松动,并将船体从接缝处撕裂,这才是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

这两种说法都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集中在其本身的质量上。虽然难以定论这些研究是否正确,但无论如何,一艘巨轮就这样沉没在大西洋底,作为人类史上的一幕悲剧,它足以给人们带来警醒!

罪恶滔天的“犹太人大屠杀”

“《纽伦堡法案》”“水晶之夜”“最终解决政策”,这些词汇的背后,都隐含着犹太人所遭受的各式各样的非人待遇;《无命运的人生》《安妮日记》,这些犹太人自传体著作的作者,都是那些暗无天日的时光的记录者;《大独裁者》《浩劫》《辛德勒名单》《钢琴家》,这些经典的电影,无一不透露着世人对二战期间纳粹的仇恨和对犹太人的怜悯……

要说二战中最臭名昭著的暴行,那不得不提纳粹德国发起的犹太人大屠杀,它也是有史以来最丑恶的种族屠杀之一。有600万左右的犹太人在德国的种族清洗活动中殒命,可以说是惨绝人寰。“水晶之夜”——犹太人噩梦的开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德国犹太人成为了德国社会的一份子,完全融入其中。但1933年1月30日,一个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小个子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希特勒将犹太人当成是邪恶的根源,是灾难的种子。纳粹最初的反犹措施是限制犹太人的活动范围,包括禁止民众去犹太商店购物,禁止犹太人从事公务员、医生、司法等工作,禁止犹太人出入浴室、音乐厅和艺术展览馆等公共场所。

1935年9月15日,《纽伦堡法案》出台,反犹行动升级。法案规定:犹太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严禁民众与犹太人通婚,等等。

此后,纳粹又将大批犹太人驱赶出德国。1938年10月28日,1.7万名犹太人在毫无知会的情况下被驱逐。其中一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被关进闷罐车送往波兰。他们的儿子赫舍·格林斯潘住在巴黎,得知了一家人的可怕经历后,来到德国驻巴黎大使馆,向秘书恩斯特·冯·拉特求助,冯·拉特无动于衷。1月7日,格林斯潘向冯·拉特腹部连开三枪,两天后,冯·拉特重伤不治而亡。

11月9日晚,在得知冯·拉特死亡之后,希特勒对纳粹党宣传部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丢下一句“应当放手让冲锋队(希特勒青年团)行动”。戈培尔随后怂恿说,“今晚可能要发生反对犹太人的自发性示威,党不会干涉”,暗示要发生的暴力事件更像是民间“自发行为”。11月10日1时20分,纳粹党卫军保安处和秘密警察的头子海德里希发出特急电报指示:“不得阻拦即将发生的示威”“犹太人教堂可烧毁,但不得危及民众的财产”“犹太人的店铺与私人住宅可捣毁,但不得劫掠”“犹太人,尤其是有钱的应予逮捕,人数视监狱容纳度而定”。“水晶之夜”中被损毁的犹太人商店

11月9日至10日凌晨,德国各地的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化装成平民来到街头,疯狂挥舞棍棒,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打、砸、抢、烧。这一夜的疯狂举动给犹太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约267间犹太教堂、超过7000间犹太商店、29间百货公司被损毁。仅砸毁的玻璃,损失就达600万马克,相当于比利时全国半年玻璃的总产量。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如水晶般发光,因此,这一夜被讽刺为“水晶之夜”。

当晚遇害的犹太人数目并不确定,约有91人死亡。大约3万名16岁至60岁的犹太男子被捕,被送往达豪、布痕瓦尔德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而死于集中营的大约有2000~2500人,多数人在3个月内被释放,但他们必须远离德国。此事件之后,大约有10000名孩子被迫离开家庭,大部分去了英国,只有1000人能再与父母重聚。“水晶之夜”事件举世震惊,《纽约时报》等媒体为之取了一个沿用至今的名词——反犹太主义。“水晶之夜”事件,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屠杀行动的开始,犹太人即将遭遇灭顶之灾。

1942年1月,纳粹对犹太民族的种族屠杀方案出炉,负责执行这项任务的初步定为党卫军的保安处和秘密警察组织的特别行动队。1月20日,纳粹召开了万湖会议,商定了最后的方案: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屠杀,而屠杀的首选方式是驱赶犹太人去东方劳动,这样他们会“自然减少”,剩余的部分则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经过万湖会议,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升级到了另一层高度——肉体消灭。“杀人工厂”奥斯维辛

在“二战”期间,整个欧洲的犹太人都面临着多舛的命运,在纳粹占领的国家和地区,犹太人被没收了全部的个人财产,并被关押在各地的秘密集中营里。

1939年9月,德国侵占波兰,纳粹分子便计划修建一座集中营,主要关押犹太人。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下令,在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的奥斯维辛修建集中营。起初这里只修建了20座建筑物,后来又修建了8栋楼房,“囚犯”最多时达2万人。

随着“囚犯”越来越多,集中营逐步扩建,纳粹又在奥斯维辛附近修建其他附属集中营。至“二战”结束时,整个奥斯维辛集中营占地面积已达40平方公里,除奥斯维辛、布热津卡、莫洛维茨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所分营,分布在波兰南部整个西里西亚地区。

从1940年开始,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被运送到奥斯维辛,布满高压电铁丝网的院墙将他们禁锢于此,党卫军将他们一个个从车上拖下来。有劳动能力的男人和女人被脱光衣服,剃去头发,送进消毒室清洗,随后再送到工矿或者厂房里做苦工;没有劳动力的犯人则被直接送去杀害,纳粹开始采取的是用子弹逐个枪杀然后再集中掩埋的处理办法,但后来觉得这样效率很低,而且浪费子弹,便开始采用毒气室。

这里有四个大毒气室。为掩人耳目,毒气室都建在地下,地上则铺上长满鲜花的草坪,大门上写着“浴室”两字。几千个“犯人”被一个个地推了进去,外面又上了锁,将毒气室密封了起来,此时固然有人发觉情形不对,也为时已晚。纳粹将毒气室密闭起来,又从通气孔中投入结晶毒药,二三十分钟后,所有人都被毒死。继而,纳粹又用抽气机抽掉毒气,将尸体送入焚尸炉火化。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大门

活着的人也生不如死,他们被迫从事重体力劳动,动作稍有迟缓就被鞭打,甚至处死。如果想反抗或者逃跑,会被枪杀,再肢解成几块,将尸体摆在犯人面前,以儆效尤。另有一种极为残忍的手段是将两个人关进一处只能站立的狭小笼子中,两人没法动,直至站死为止。

纳粹还用活人做医学试验。囚犯和战俘被注射上伤寒病菌、肺结核菌,以供纳粹观察他们的发病状况。他们还将各种药物用在犯人身上做试验,很多人被折磨而死。他们还有所谓的“高压试验”和“冰冻试验”,将犯人放入冰水中,使冰水温度下降至零下30℃,以测试人的生理反应,被测试过的人多数死亡,少数终身致残。

纳粹分子泯灭人性,甚至连孩子都不放过。一个叫门格勒的纳粹医生为了进行所谓的科学研究,到集中营挑选一名男孩,将他带入试验室,拔出枪来将男孩击毙后,立即命令助手对男孩进行解剖,以便论证他的“科学结论”。

成千上万无辜的犹太人被纳粹分子残忍地屠杀了,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参加过任何政治活动,而送去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的民族、出身……而今,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建成了一座博物馆,它犹如一纸铁证,屹立于此,控诉着德国法西斯的残暴罪行。镌刻在历史上的人类耻辱

纳粹除了建立集中营,还设立了灭绝营。灭绝营的功用不同于集中营,它们只用来杀人。半数以上的集中营,包括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不光是集中营,还是灭绝营。当然也存在特别设立的灭绝营,如莱因哈德行动营和切姆诺灭绝营,这类营地的占地面积仅有几百平方米,只配备了一些必需的设施和少量房屋。

纽伦堡国际法庭曾对“二战”期间死于这场屠杀的犹太人数目做了统计,大概在5721800人左右,其中200万人是儿童。从这些人口的占比,我们可以看出这场大屠杀有多么惨绝人寰,这个数字占世界犹太人总人口的比例为1/3,占欧洲犹太人口的比例为2/3,占波兰犹太人口的比例为90%。党卫队一级突击队长艾希曼主要负责执行捕杀犹太人的任务,他曾经在1944年8月发表过一次讲话,从中可知,有400万人殒命于集中营和灭绝营,有200万人则死于其他方式。

事实上,在这些集中营和灭绝营中,除了犹太人,还有许多非犹太人,包括吉卜赛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苏联人、法国人等,共有24个国家的“囚犯”集聚于此,其中甚至还有反对第三帝国的德国人。其中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人数有110万,特雷布林卡灭绝营中的人数至少有70万,贝尔赛克灭绝营中的人数大概是43450,索比堡灭绝营中的人数大概是167000人,切姆诺死亡营中的人数大概是152000人。整个“二战”过程中,共有大概50万的吉卜赛人、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同性恋者被杀害。

纳粹德国的这场毫无人性的大屠杀,给犹太人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也是人类历史上的极大耻辱。这是一次血淋淋的教训,它不断提醒后人要时时刻刻牢记种族主义的残暴,防止其死灰复燃。

卡廷森林大屠杀尘封的真相

1943年4月,德国柏林电台突然发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德军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发现了一个万人冢,冢内共掩埋有4000多具尸体,死亡原因是子弹射入后脑。根据他们的制服及验尸结果来看,他们是1940年4月之前关押在苏联的波兰官兵。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莫斯科电台立即回击,称这是德国“肮脏的臆想”和“无耻的捏造”。1946年,纽伦堡国际法庭审判纳粹战犯,苏联要求法庭将屠杀事件判定为德军干的,但最终因为苏联无法出示充分有利的证据只好作罢。而事件的真相一直没有被公诸天下,直到50年后,答案才真正揭晓。那么,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惊天惨案的真凶争论

1939年9月1日,波兰遭德国突袭,波兰政府外逃,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拉开序幕。苏联为了侵略波兰,借口说出兵援助波兰抵抗外敌,很快便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还俘虏了数以万计的波兰人。至9月底,波兰被苏军和德军共同占领了。

不久,苏德战争爆发,为了抵抗德国法西斯,苏联被迫和波兰恢复邦交,与其流亡政府签订有关协议,而且答应遣返战俘。然而,协议签订之后,只有数百名俘虏回到了波兰,剩下的两万多人不知所终。对此,波兰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频频联系苏联政府,要求找到其余战俘,但是苏联当局却始终没有答复。一次,在两国首脑进行会面时,波兰方面直接向斯大林追问战俘的下落,斯大林则回答说这些战俘早已被释放,可能是逃到了“满洲里”。

波兰方面对斯大林的回答将信将疑,不知道那些战俘到底身在何处。就在这时,德国人发现了卡廷森林的万人冢,并将此当做反苏武器。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苏联当局立即发布一份公报,称这些战俘是在1941年苏联部队撤退后落入德军之手并惨遭对方杀害的。德国则辩称,这些波兰官兵是苏联政府用缴获的德国武器杀害的,并痛批苏联的嫁祸戏码太过卑鄙。面对苏德两国的骂战,波兰政府除了悲痛,更重要的是想获知事情的真相。于是,波兰政府于1943年4月15日向国际红十字会提出请求,请他们调查卡廷森林屠杀案的真相。

为了证明自己清白,苏联于1944年时组织了一次反调查行动,邀请了数十名西方记者对卡廷森林的万人冢进行参观。当时,美国的战时情报处工作人员凯思林也在被邀请之列,她的父亲是当时的美驻苏大使哈里曼。对于此次活动,凯思林记录了下来,她说:“苏联人从一个波兰死者的口袋中找到了一份1941年夏的信件,这倒是一个不错的证据。”另外,当时苏联方面还为参观团提供了5个证人,但是仅限于他们论述,而参观团不允许对他们提任何问题。这一点十分蹊跷,凯思林回忆说,这些证人的证词很统一,说话时也很流利,就像是排练过的一样。最后,凯思林总结道:“总而言之,虽然证据有些混乱,有些证据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其中也不乏有些漏洞,但事情的确像苏联人说的那样。”卡廷森林的万人冢

至此,卡廷森林的屠杀案依然存有诸多疑点,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才将其“定性”为“纳粹暴行”,至少在苏联和波兰两国是这样认为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以为这便是这件惨案的真相了,可是直到东欧剧变之后,人们才得以了解这段历史的真正面目。真相大白后被埋葬的内情

在一段时间里,西方国家发表了大量有关卡廷森林事件的材料,美国还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经美方调查人员的调查,他们确认杀死波兰战俘的不是德国纳粹,而是苏联的内务人民委员部(即后来的克格勃)。

在波兰国内,自1980年起,其各大报刊也纷纷把矛头指向苏联,认为他们才是真凶。1989年,波兰方面公布了有关苏联人制造了卡廷森林惨案的证据,并对位于华沙的卡廷森林事件纪念碑的碑文进行了修改。同年10月,波兰总检察长正式对苏联总检察长提交文件,要求重新调查卡廷森林屠杀案。

1990年,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到苏联访问。面对这位当年卡廷森林惨案的幸存者,苏联官方正式承认是苏联制造了卡廷惨案,称这是“斯大林时代最严重的罪行之一”,称苏联应对此事负全责。

1992年10月,前苏联总统叶利钦派遣特使给波兰总统瓦文萨移交了两包绝密档案,内含20份与卡廷森林事件有关的文件。其中,一份签署于1940年3月5日的文件表明,就是苏联中央政治局下令枪决在押的14700名波兰军官和11000名波兰公民的。

1940年4月伊始,苏联对波兰战俘进行处决的行动正式展开。苏方用汽车把关在战俘营的数百名波兰军官秘密地运到卡廷森林,之后从他们身后用左轮手枪射击,而射击的部位就是后脑。草草掩埋后,苏方人员把厚厚一层土垫在上面。没过多长时间,苏方又以同样的手法处理了第二批战俘。此时行刑人员的武器有了改变,从左轮手枪换成了德制武器,据说是由于处决了几十人之后,射击者十分痛苦,因为左轮手枪的反冲力太大。内务部首席行刑员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布洛欣应该算得上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刽子手,传言说有7000名战俘被他在28天之内亲手射杀,而其中一部分人刚满18岁。5月中旬的时候,4421名波兰战俘被苏方处决于卡廷森林。苏方挖了8个大坑来处置这些尸体,埋好后还在上面栽满松树和白桦树。

战俘被苏方处决的地点不止卡廷森林,在斯塔罗别利斯克战俘营有3820人被处决,奥斯塔什科夫集中营有6311人被处决,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其他战俘营和监狱有7305人被处决。算上在卡廷森林被处决的4421人,总人数共21857人。

至此,在经历了半个世纪之后,卡廷森林事件终于大白于天下。2007年,波兰众议院设立了“卡廷事件遇难者纪念日”,时间定在每年的4月13日。另外,还将斯摩棱斯克郊区的那片森林建造成“卡廷纪念地”。进入纪念地的大门,首先出现在视野中的是一块大石头,上面有几句俄语:此处沉睡着的不光是波兰军人,还有那些拒绝杀害波兰战俘的俄罗斯军人;他们死于自己同胞的枪口下,也在此处睡去。

最惨重的工业灾难——博帕尔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一场骇人听闻的毒气泄漏事故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北郊发生,而毒气的源头,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分厂。根据官方公布的资料,有2259人刹那间死亡,后来经过统计,死亡人数上升至3787人。在之后的两个星期中,有8000人左右相继死亡。以后多年间,有2.5万人因毒气引发的后遗症而死亡。除此之外,失明的人达5万多,终身残疾的人将近8万,展开不同程度治疗的人达15万,从博帕尔市逃离的人数达20万。

总体来说,博帕尔市有50%的人口被这次事件所影响,数量在150万左右。这次事件被称为是历史上危害最大的工业灾难之一。“恐怖之城”

1984年12月2日午夜时分,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郊的农药厂的三个地下储气罐出现了异常,其中一个压力骤然增大。罐内装的是用来制造农药西维因和涕灭威的原料异氰酸甲酯,它具有很大毒性,且数量巨大,足有45吨之多。3日0时56分,储气罐的应急控制阀门失去效用,毒气快速泄漏,仅在40多分钟的时间里,就有25吨扩散到空气中。仅过了一小时,全市上空都被毒气所占领。12月3日白天,罐中的45吨毒物全部扩散到空气中。

毒气从工厂围墙的上方涌出,先进入的是离它最近的贫民区,这里的人口达20万,以至于睡梦中的数百居民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毒气接着扩散,庙宇、商场、街道和河流,无一幸免。那天夜里一丝风都没有,浓雾弥漫,这更导致了毒气扩散的缓慢化和高浓度化。据相关资料显示,毒气笼罩了40平方千米左右的区域,危害时间持续了数小时,受到危害的区域除了博帕尔市,其周围1/4的面积也受到或轻或重的危害。

睡梦中的人们因为不适而惊醒,他们剧烈咳嗽,呼吸越来越急促,眼睛感到刺痛,急忙开车或骑车逃离。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因此而失明,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一些人还在逃离的过程中丢掉了性命,横尸街头。除了人类,牛、狗、猪等牲畜也痛苦不堪。有些人并未逃离,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关闭门窗,禁止毒气进屋。可是他们低估了毒气的威力,只要有一丝缝隙毒气就会进入,关闭门窗的房间和毒气室没什么两样,全家人就这样死去。这张摄于1984年的照片,表现的是掩埋受害儿童的瞬间。

第二天天亮后,博帕尔市仿佛被中子弹袭击了一般,建筑物毫发无伤,可是人和牲畜的尸体随处可见,景象惨不忍睹。许多年过去,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随时都有人因为中毒而死,他们的尸体堆成了小山头,之后通过卡车运到火葬场和墓地;新坟墓一个挨着一个……街上的很多房门并未上锁,可是很久之后也不见主人回来;有幸存活的人简直吓得肝胆俱裂,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痛苦的心情;空气中弥漫的,除了尸体散发的恶臭,还有一股令人胆寒的恐惧气息。”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据相关资料显示,到1984年年末,博帕尔地区死亡的人数达2万多,死亡的牲畜也有3000头。有些孕妇侥幸保住了性命,可是她们接下来几乎全部流产或诞下死婴。据1985年9月份的报道称,很多此次事件受害者的呼吸器官、腹部及心血管系统都发生了病变,他们被折磨得痛苦不堪,而且这群人中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占到21%,自杀的想法时不时出现在他们心头,而且有这种问题的人数仍在不停增长。

究竟这是一种怎样的气体,会造成如此悲惨的恶果?诸多证据指出,联合碳化物公司不管是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还是在事后的处理上,都犯下了诸多不可饶恕的错误,以至于这起事故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悲惨的中毒事件。

隐患出现于灾难发生的前一天下午。在例行日常保养时,维修工人操作错误,导致水进入到储存异氰酸甲酯的罐中。异氰酸甲酯和水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导致罐内压力变得极大,最终罐壁难以承受,进而导致毒气泄漏。

其实,有一点非常惹人怀疑,那就是储藏罐内的异氰酸甲酯气体储量。作为一种化学过渡态物质,只要空气中有极少量的异氰酸甲酯存在,人就会觉得眼睛疼痛难忍,浓度稍大一点儿,人就会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就是运用这种毒气对关押在集中营的犹太人进行屠杀。因此,哪敢有人管理如此大量的异氰酸甲酯气体,更别提对它进行长时间储藏了!相关资料表明,当时公司在杀虫剂销售方面的情况不太乐观,于是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安全措施方面的费用。在常规检查的过程中出现险情时,工厂的安保系统要么出现了故障,要么早就处于一种关闭状态。

而灾难发生以后,该公司对于博帕尔市民生命的态度让人心寒甚至可以说是愤恨。毒气泄漏后,工厂的管理者告诉本厂的工人,用蘸水的湿布保持眼睛湿润,之后逆着毒气扩散的方向逃跑,迅速远离这个城市;可是对于博帕尔市民,公司视而不见,连最基本的建议——保持镇定、使眼睛湿润都没给出。更令人气愤的是,负责公司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事务的一把手捷克森布朗宁还在信口雌黄,他说这种气体“不过是一种强催泪瓦斯”,甚至在灾难的即时后果——几千人丢掉性命,不计其数的人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被公之于众以后,公司仍旧恬不知耻地坚持这样的说法。

在灾难的救助方面,联合碳化物公司也算不上尽心尽责。受害者把医院围了个水泄不通,医生却连一点儿与有毒物性质相关的资料都得不到。海密达医院是当时唯一一所参加救治的省级医院,该医院的医生萨特帕西说,联合碳化物公司有义务把治疗异氰酸甲酯气体中毒的相关方案提供给医疗组织和公众,可是公司没有对该气体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丝毫说明,也没有向医院提供一丁点儿与治疗措施相关的信息。“太轻太晚”的惩罚

此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受到了许多报刊的指责,说它在环境安全的维护措施方面采取了两套标准:美国本土西弗吉尼亚工厂的安全戒备标准非常严格,报警装置由电脑控制,而且工厂的地址是人口稀少的地区,而博帕尔工厂的安全措施十分一般,工厂的周围居然有成千上万的居民。可以说,博帕尔事件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及高危害企业的一个典型事件。

灾难过去之后,死难者代表分别向印度和美国法院递交了赔偿诉讼。最后,作为死难者的代表,印度政府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赔偿要求,希望美国联合碳化物集团以及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拿出4.7亿美元作为赔偿金,印度政府以此设立特定基金,向受害者和死难者家属发放。

可是,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印度分公司在1994年就被出售,所以总公司坚持认为,他们与那场灾难已经没有关系。

2010年6月,也就是灾难发生25年之后,印度法院对博帕尔事件终于做出判决,8名直接责任人被判处时间不等的有期徒刑,而最长的时间仅仅两年。并且,这8名人员不过是公司操作层面的负责人,更高级别的管理者仍旧没受到法律的惩处。毒气泄漏事件的受害者和死难者家属以及当地活动家对判决不服,认为这份惩罚毫无力度,而且到来得太迟了,于是高举横幅到法院四周抗议。卡尔尼克是“博帕尔事件受害者抗争”组织的一员,他说:“公平和公正,只有在犯下罪恶的公司和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后,才算真正实现。”

对于几万条生命来说,4.7亿美元的赔偿金微不足道;8个人最高两年的有期徒刑,如何能与几万个消失的生命画上等号?这早就不再是一场环境污染事故,也并非只和一个公司相关。此时,美国政府难道不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吗?将跨国企业引入、却未能有效监督的本国政府,又该拿出怎样的态度?

博帕尔医疗上诉组织特别提醒,当年出事的工厂仅仅是被废弃,并未进行有效的处理。那里还留存的有毒化学物还有上百吨,它们要么堆放在露天的坑中,要么干脆堆放在地表,其渗出的有毒物质不断对水源造成污染。到了今天,人们依旧在被它们毒害着,其导致的癌症、畸形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严重后果数不胜数。

噩梦般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在乌克兰北部,有一个叫做切尔诺贝利的小镇,它一直默默无闻,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可这种状况在1986年4月26日改变了,经过那样一个想想都让人心痛的早晨,切尔诺贝利这个名字被全世界人民所知晓,也正是因为它,世界人民对“核灾难”这个概念有了一定认知。

可以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算得上是人类灾难史上最悲惨的一幕。也许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在斯拉夫神话中,“切尔诺贝利”是黑暗和死亡的象征,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它把一场切切实实的死亡和黑暗带给了这个世界……惊心动魄的大爆炸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境内,是苏联时期建成的,想当年,它被认为是安全系数最高的核电站。核电站的反应堆共四个,在核事故发生时,乌克兰10%的电力正由它们提供。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的4号反应堆又到了接受维修和测试的日子。26日凌晨1时05分,测试正式展开。工作人员为了进行低功率测试,没有遵循往常的实验步骤,而是降低了反应堆的能量输出,造成了实际输出量大幅减少的局面。之后,工作人员又犯下了一个巨大错误,这后面所有灾难的导火索:他们为了节约时间,从反应堆中抽出了控制棒,这样一来,就没有什么办法能调节反应堆的堆芯温度了,堆芯的温度迅速升高。

1时23分,工作人员见没发生什么状况,侥幸心理又占了上风,他们未按实验流程操作,而是按下了紧急按钮,用来关闭核反应堆。忽然,反应堆的电源断掉,冷却系统无法再正常运行。这样便没有什么能遏制堆芯的温度,强烈的辐射将内部的水分解为氢和氧,氢和氧浓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进一步导致了四号核反应堆发生大爆炸。

梦乡中的人们忽然被惊雷一般的爆炸声惊醒,他们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许多人跑出门去,想一探究竟。眼前的景象把他们彻底惊呆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钢顶的重量足足有2000吨,可是也被掀了起来,核电站里面火光冲天,把天都映成了红色。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人恐惧的是,核电站中的放射性污染物被炸成了微小的粉尘,混合在空气中,随着热浪向四周扩散出去。

消防人员闻讯后迅速抵达现场,除了执行救火任务,还用铁铲对有放射性的反应堆残骸进行掩埋。不过这都无济于事,一个小时的时间不到,消防人员就出现了不适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浑身没劲等。两个星期之后,当班指挥员普拉维克中尉不治牺牲,28名消防人员中,有12人都没活到事故二十周年就去世了。

事态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事故的处理工作中:除了消防队员,部队官兵、直升机驾驶员、核电专家和工人也到达事故现场,他们轮番上阵,着力控制反应堆残骸中猛烈燃烧的石墨,本来,这些石墨是用来作为中子减速剂的。

后来人们统计,在爆炸的刹那间,以微尘的状态进入大气层的核燃料在50吨上下,另外迸溅到反应堆附近的核燃料有70吨,石墨达900吨,由此引发的火灾超过30场。核反应堆中剩余的石墨达800吨,它们引发了巨大的火灾,10天之后才被扑灭。驾驶员索性把直升机开到放射性烟尘中,向暴露的反应堆残骸空投碳化硼和沙子,大概投下2000吨左右才使反应堆内的核裂变反应终止。最后经过统计,直升机的投放量有5000吨之多。

消灭了大火之后,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防止反应堆核心内的高温铀与水泥融化而成的岩浆上,大量的军人和工人遵循苏联政府的命令,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了石棺,将已炸毁的四号核反应堆完全封闭。

虽然爆炸后的核电站得到了基本控制,但这只是个开始,更可怕的、更严重的事情始终持续着……后续的重重危害

由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十分突然,附近的居民根本来不及撤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遭受了核辐射,身体上出现了相关病症。灾难发生后时间不长,就有203人到附近医院就医,其中31人还没来得及接受治疗就去世了,他们中的28人的死因就是核辐射过量。为了最大程度使附近居民免受核电辐射尘的影响,当局马上开展相关居民的撤离工作,最终离开家园的人数为13.5万,其中居住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普里皮亚特镇居民在5万人左右。如今,离核电站仅3千米远的普里皮亚特镇仍旧空无一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死城”。核电站方圆30千米的区域被设置成隔离区,对人员的进入进行严格限制。

在这场灾难中,有一种人最该受到世人的敬仰,他们就是被称作“清理人”的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对核电站进行复原和清理。他们的具体工作便是清理废墟上的残骸,由于残骸也有较强的辐射性,因此“清理人”遭受高辐射侵害在所难免。苏联的官方资料表明,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的两年时间中,进入反应炉方圆30千米的范围内进行清除工作的“清理人”在50万上下。

后来经过统计,受到核辐射伤害的乌克兰人共有264万,失去家园的人数达10万。核电站方圆7千米之内的云杉、松树等都变得枯萎,死亡的森林面积达1000公顷。在30千米之外的所谓“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发病率、儿童甲状腺患病率和家畜畸形的几率均井喷式增长。白俄罗斯受到污染的领土占国土面积的23%,大多数人遭到程度不一的核辐射,6000平方千米的土地被废弃,400多个居民点变得空无一人。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遭受放射性污染的区域中,坐落着俄罗斯的大约4300个城镇和村庄,有150万居民在这里生活。昔日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危害不仅限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包括保加利亚、波兰、德国在内的欧洲大部分地区境内都飘进了带有放射性物质的粉尘。2006年4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在遭受污染的这些区域,近20年中死于核泄漏引发的癌症等疾病的大概有9335人。所以说,这次事故不光是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三国的灾难,也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灾难。核阴影下的行动与思考

尽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过去了已经28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影响已经消除。第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旧有随时产生危害的可能,因为石棺下还有200吨左右的核原料被封存。最近几年,石棺顶部发生倾斜,导致裂缝出现,使崩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更令人感到恐惧的是,即使石棺那么坚固,但也难以抵挡地下水的渗透,水成了反应堆内的核物质向外扩散的媒介,乌克兰的饮用水面临着巨大威胁,所以俄媒体还称这座石棺为“推迟爆炸的炮弹”。为了保证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接下来的100年中不会出现核泄漏问题,2012年4月26日,新石棺正式开工建设,它的跨度达257米,高120米,长150米,可完全包裹住旧石棺,这项工程预计2015年即可完工。

这场灾难给人们的身体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然而它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更加难以弥补。现在,与核相关的话题仍旧是广大乌克兰民众的敏感点,他们对是否需要发展核电、如何保障核电安全、怎样处置核废料等问题抱有极大的分歧。在受灾严重的白俄罗斯戈梅利州,父母通常选择把下一代送到明斯克深造,而且鼓励他们毕业后可以不回到家乡。在俄罗斯,许多人在谈到切尔诺贝利时仍然心有余悸:“在俄罗斯人记忆中,核泄漏事故的伤害是永远无法抹去的,它深深刻在我们的心头。”

这场大灾难使全世界人民震惊,人们对核能安全性的关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人发出质疑之声,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一些国家只能将本国的核电站关闭,世界核能的发展遭遇了自诞生以来最大的障碍。对于核能的发展方向,人们激烈争论,针锋相对。直至今天,核阴影依旧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神经,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危机,再加上日本福岛核电站在2011年3月11日爆炸,这更加剧了人们对核问题的担忧。

下面这句话,或许是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到底带给人类什么这个问题的最好总结:“对全世界人民来说,切尔诺贝利是灾难和毁灭、质疑和分歧的象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