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回答人生的108个感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16:13:31

点击下载

作者:袁野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庄子回答人生的108个感悟

庄子回答人生的108个感悟试读:

前言

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老庄”和儒家的“孔孟”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个人修为的两极:儒道两家,一阳一阴,让中国人阴阳调和,与天地并列,合称“三才”,进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提起庄子,人们会想到一系列的成语:鲲鹏展翅、越俎代庖、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螳臂当车、相濡以沫、盗亦有道、望洋兴叹、邯郸学步、坐井观天、每况愈下、白驹过隙、探骊得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故事是中华文化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每一个都思想深刻、含义隽永,而庄子居然为我们贡献了如此多的成语,他的智慧该是何等的深邃?

庄子的智慧虽然深刻,但并不晦涩。庄子善于用寓言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人间的大道理。听庄子之言,观庄子之行,察庄子之心,都是那么得清澈,宛如一道自石缝中汩汩流出的山泉,一直流到你的心里。

例如那个著名的“子非鱼”的故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施如此质问庄子。无疑,惠施是逻辑上的胜者。庄子论鱼,逻辑上的确无法自圆其说;但是庄子却是美学上的胜者,他所体现的正是“万物皆备于我”的道理:鱼儿没有智慧与思想,无所谓快乐不快乐,可庄子把自己的情感赋予鱼儿,鱼儿自然就快乐了。试想小桥流水,鱼儿畅游,谁见此景能不怡然自得呢?

又例如另一个著名的“相濡以沫”的故事:

泉水干涸了,在地上的一汪水中,留下了两条没能及时离开的小鱼。在严酷的环境下,两条小鱼为了生存,只能吐出嘴里的湿气来彼此湿润,希望能坚持到水重新涨出来的时刻。这无疑是一幅令人感动的画面,但这毕竟不是一种正常的生存之道,甚至可以说,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此时的鱼儿虽然相互依赖,感情深厚,但是这并不是它们想要的,它们想要让水重新漫上来,把自己带回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带进那广阔无垠,可以任意畅游的江湖之中。如果要它们选择,它们会选择回到江湖之中,在最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快乐地生活,彼此忘记,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日子。

庄子的智慧博大精深,其中像这样充满灵气与智慧的小故事不计其数。我们只是从中选取了一百零八个散发着庄子思想智慧光芒的故事,能够对人生有所启迪的“点”,来阐述对庄子的一点感悟。这一百零八个“点”,只要有一两个能够对读者的人生有所帮助,作者就将感到莫大的欣慰,写作此书时的殚精竭虑,彻夜不眠,也就有了足够的回报。

闲言少叙,让我们走进庄子,走进那个由鲲鹏、游鱼、濠梁、濮水、庄周、惠施等等组成的美丽世界吧!感悟一:鲲鹏展翅,万里长空任逍遥

庄子的人生观,一言以蔽之就是“逍遥游”,也就是驰骋自己的想象,释放苦闷的胸怀,游戏人生,无忧无虑地遨游整个宇宙。《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之首,开篇便塑造了鲲鹏的形象,表明了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定向和精神追求: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鲲鹏为了达到自己所追求的逍遥境界“怒而飞”,终于凭借大风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象征了一种自由的精神,一种逍遥的境界。人生一世,能像鲲鹏那般“扶摇直上九万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天地之间,恐怕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

然而,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劳动分工,人作为自然人的那种逍遥和惬意就完全被剥夺了。人就像商品一样被打上了标签,生存与竞争几乎成为人一生都无法挣脱的枷锁。从此,便很少有人能如同鲲鹏展翅那般逍遥。

在很多国家里,一个人往往被固定在自己的专业知识范围内,而对于其他领域则知之甚少。虽然在发达国家,人一生可以选择多个职业,但其作为劳动工具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不仅如此,人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都得遵守行规。为人打工的一大早就得上班,下班之前不能先走;一些当官的为了升职自保就昧着良心睁着眼睛说瞎话。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此外,社会价值规范的确立,使得人们天生的热情逐渐冷却。就连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爱情,最终也会慢慢变成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俗物。摸着爱人的手,如同左手摸右手,渐渐失去了热恋之时花前月下的浪漫和美好。

现实的社会养育了思想现实的人,于是,人们整日为名利绞尽脑汁,钩心斗角。男的想讨个富婆做老婆,女的想傍个大款,白日里做的也尽是些做大官发大财的梦。得志者一副不可一世的尊容,印证了那句“小人乍富,腆胸叠肚”;失意者则自认为生不逢时,遂自视甚高,大言不惭,常常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来寻求心理安慰。

如何才能获得精神上的逍遥自在呢?庄子为我们指出了两条道路:

一是要出世。即远离社会价值,做“无名、无功、无己”的神人。

出世对于我们来说是不现实的,这种极端行为并不能使人逍遥,何况也没有那么多山供我们出世,而且出世上山的人多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反而不美。

二是要游心。即忘掉尘世上的一切,与大道融在一起。

游心作为个人修身养性没什么不好,但作为生活方式则是万万使不得的。人必然要在社会里生存,逃避现实是自欺欺人,有害无益。吃要花钱,穿要花钱,生老病死都要花钱,而且你躲到深山老林里挖个洞或造个房子居住也是违法的。因此,这种游心只是一种精神活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现代社会既是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也是精神生活空虚的时代,怎样才能让人真正逍遥呢?我们不妨考虑得现实一些,借鉴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苛求太多,自得其乐,给自己减压。

钱没有绝对够用的时候,为了钱而不顾健康,舍弃感情,最终伤害到自己的人遍地都是。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老的渔夫打算下海捕鱼的时候,看见一个年轻的渔夫正在沙滩上晒太阳,就问:“你怎么不趁着年轻,下海去多捕些鱼?”“打那么多鱼干什么?”年轻渔夫反问。“可以挣更多的钱啊!”“挣更多的钱做什么?”“如果你有很多钱,老了的时候就可以在海边晒太阳啊!”“那你看我现在在做什么?”年轻人懒洋洋地笑道。

老年渔夫无言以对。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挣钱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是谋生的手段。人不仅要学会赚钱,更要学会珍惜生命,享受生活。爱江山更爱美人,然而一旦失去生命,江山、美人都会易主,何况是钱财?哪怕你把钱带到棺材里,也有盗墓之人惦记着,早晚将其挖出来,自己反落得个尸骨朝天的下场,岂不可悲?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学会给自己找乐,真正为自己活一回,让生命在社会的重压下缓一口气。

第二,风物长宜放眼量,凡事不要太在意。

以死为例,人人都怕死,这是由于人没有自己看开。正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自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必然有死亡的那一天。世界上原本没有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祈求长生不老?也就是说,死和生是同样正常的事情,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当我们不再害怕死亡的时候,世上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让我们忧愁恐惧的呢?人只有先尽人事再听天命,才能活得快乐一些。

追求物质生活并不可耻,是我们生活必需,但我们还需重视精神方面的追求,注重生命的价值,追求生活的质量。千万不要泯灭了人性,让物欲损害了生命,等到穷得只剩下钱的那一天,人也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感悟二:越俎代庖,好心反而做坏事《庄子·逍遥游》里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尧听说许由贤明,就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好让百姓得到更好的治理。然而尧却没有想到许由虽然素有贤德的名声,但是治理天下不仅仅需要德行,更要有处理政事的才能和知人善任的本领。

作为一个隐士,许由为人淳朴,却很难有治世之才,让他来治理天下,恐怕不仅不会大治,反而会天下大乱。

许由本人也不愧是一个智者,不仅具有看破虚名的大智慧,对自己更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天下已经被尧治理得很好了,即使换上一个和尧一样有本事的人,也不过如此。所以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保持现状,无为而治。何况,自己是一个隐士,只求管好自己,而让自己去治理天下,就超出了自己的职责和本分。就好比管理祭祀的人走到砧板旁边干起了厨子的工作一样,即使他干得再好,也会因为超越职权、耽误自己的分内事,而给整个祭祀活动带来麻烦。

所以说,做人做事,应该严守自己的本分,不要多管闲事,自以为是,更不能做越权的事。

要相信一点,如果世上人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厨子好好做菜,医生好好看病,官员好好处理政事,学生好好学习——社会秩序就会保持稳定,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如果有人偏偏看别人不顺眼,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去多管闲事,只会给社会制造更多的麻烦。

不要越俎代庖,在人类整体社会生活中,这是一个有用的道理,其实在人生的各个方面,它同样适用。例如在亲子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过分娇宠孩子,自己包揽所有的大事小情,不让孩子做任何事,这就是一种越俎代庖。

其实,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体力劳动。通过这些事情,可以锻炼孩子对劳动的热爱之情,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生存能力和责任心。如果没有这些锻炼,孩子将来势必成为一个懒惰、笨拙而又没有责任感的人。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也不应该越俎代庖。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绝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对知识进行理解和领悟的这个过程只能由学生自己进行。只有学生自己经过思考,真正对知识有所理解,有所领悟,教育才算是成功的。而如果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只是把知识一股脑地塞给学生,更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启发,那就是代替了学生思考、理解、领悟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思想上的越俎代庖。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更没有自己做判断的能力,完全就是一个书呆子。

其实,越俎代庖的人往往是出于好心,然而,好心未必能办好事,有时还会办成错事,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越俎代庖者要搞清楚以下几点:一是肯定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二是自己插手也未必能做好;三是会让别人失去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的机会;四是自己插手是对别人能力的一种轻视甚至是侮辱。

所以,我们都要向许由学习:一不贪图“治理天下”、“乐于助人”的虚名;二对自己有自知之明;三给予别人足够的尊重和锻炼机会;四要相信社会整体能够消除某些失误的影响,不必你去费心。

做到了这几点,才可以避免越俎代庖情况的发生。感悟三:一药两用,量才施用须慧眼《庄子·逍遥游》里还有这样一个寓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呼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同样是治疗皴手的妙药,不会用的人只能拿来治疗自家人的手,于是世世代代只能从事冬季漂洗丝絮的工作;而真正有眼光、识货的人则把这种药用作军事用途,让士兵们在冬天水战时能够减少非战斗减员的数量,帮助国家取得战争的胜利,自己也裂土封侯。同样是大而脆弱的葫芦,惠施想不到它的妙用,带着又嫌累赘,只好把它砸碎了;而庄子却想到了它的用处,如果能把大葫芦给庄子,想必葫芦更能物尽其用,庄子本人也能获得很多乐趣。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独到的眼光,开阔的思路和灵活的头脑。

世上有太多大材小用的事情,主人公往往命运多舛,形格势禁,无法尽展自己的所长,只能屈尊在小地方,为了生存勉强糊口。著名的相马大师伯乐,一次在路上看到一个人驾着一辆马车拉盐。盐车十分沉重,那匹瘦弱的马在主人皮鞭的驱赶下,拼死拉车,早已筋疲力尽。伯乐见此情景,心痛不已,急忙上前夺过那人的皮鞭,远远地抛开,然后脱下自己的衣裳,给那匹瘦马披上。原来他已看出这是一匹绝世难逢的千里马,只是没有人识得,结果被人用来拉盐车。马儿终于遇到了知己,一反刚才那副委靡不振的模样,而是仰天长嘶,声如金石。

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一旦被人所赏识,势必忠心耿耿,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贡献出来,报答知遇之恩。在生活当中,我们要锻炼自己的眼光、开阔自己的视野,做一个能够“识马”的伯乐。

要做这样一个伯乐,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对待世间万事万物,都不能妄下结论,而应从各个角度去发掘事物的用处和隐藏的人才。要知道一个人、一件东西,说不定是有大用处的。只是你的眼光太窄,境界太低,想法不够独到,所以发现不了而已。酒店、写字楼的大堂,电梯里的四壁,这些空间能有什么用?贴几张纸做广告,又能有多大效果?没有人再接着细想,除了江南春。于是,他有了绝妙的创意:在这些空间挂上小电视,循环播放广告,既能够达到很好的广告效果,对周边的环境又是一个美化,至少在直观上能够让人觉得酒店和写字楼非常高档。结果就凭借这个创意,江南春掘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其次,要有勇于尝试的勇气,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发现事物的新用途或者挖掘到人才,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除了需要慧眼之外,还要有勇于尝试,敢于一搏的勇气。三国时期,刘备为报关张二弟之仇,起大军沿江东下,攻打吴国。蜀军势大,而吴国周瑜、鲁肃、吕蒙相继逝世,将才凋零,无人能够领兵打仗,举国上下,无不惶恐。此时有人向吴王孙权举荐陆逊,说此人虽是一介书生,而且年幼,却是大将之才,足可抵挡蜀军。孙权在此时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敢不敢把军权交给这样一个既无经验,又无权威的年轻人?孙权不愧是一代明主,他举行盛大仪式,拜陆逊为大都督,将对蜀作战的事全权交给陆逊处理。结果陆逊果然不负众望,利用刘备对自己的轻视,先坚守不出,消耗蜀军锐气,然后趁刘备移营避暑之际,发动突然袭击,火烧连营,大破蜀军,更让意欲从中渔利的魏国也不敢轻举妄动,一举解决了吴国的危难。陆逊之所以能够建立这样的功业,除了他本人的才华能力之外,孙权能够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所以,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慧眼,培养自己的勇气,在生活中勇于发现,敢于尝试。感悟四:方生方死,世间万物皆两面《庄子·齐物论》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这一段话极为拗口,什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之类,简直念咒一般。然而,这段拗口的话其实讲的只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即世间万物都具有两面性,是非、善恶、阴阳、雌雄、生死……在每一个事物上都有所体现。

不错,世界具有两面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在验证着世界具有两面性的道理:我们为了赚钱养家而上班工作,为此不得不花费时间,有时甚至牺牲健康和尊严;我们为了赢得美人欢心,选择去高档餐厅,或者出国旅游,为此就得付出金钱的代价;我们整天忙于事业,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却忽视了年迈的父母和娇妻爱子……

虽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这两面并不是僵化的,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塞翁失马”,就是矛盾两面相互转化的最好例子。老人家里丢了马匹,别人都来安慰,老人却说丢马未必是坏事。结果丢的马自己跑了回来,还带回了很多马。众人都来庆贺,老人却说这未必是好事。结果老人的儿子贪图骑马,一不小心摔下来摔跛了腿。众人又来慰问,老人又,说未必是坏事,结果转过年来,为保卫边疆,青壮年都应征入伍,九死一生,只有老人的儿子因为腿跛不必当兵,而得以保全性命。这就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既然可以相互转化,我们为人处世,就应该探求事物的本原,掌握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矛盾的双方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生转化。所以庄子说“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意思就是圣人要不被矛盾双方面的千变万化所迷惑,而要抓住事物的本原,顺应事物原本应有的形态。

刘邦在占领咸阳之后,意欲自封为王。项羽自巨鹿一战,威震天下。项羽听说刘邦意欲封王,十分恼怒,打算举兵攻打刘邦,刘邦危在旦夕。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先是请来了项羽的叔叔项伯,向项伯解释自己先入咸阳是想为项羽开路打头阵并与项伯结成儿女亲家。随后,刘邦又按照项伯的建议,主动登门拜访,向项羽赔礼道歉。刘邦礼厚词卑,低声下气,让项羽犹豫不决。当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之时,刘邦安排下项伯这枚棋子又发挥了重要作用,起身一起舞剑,时刻遮护刘邦。最后,刘邦随身带着的保镖樊哙闯入帐中,痛斥项羽不知好歹,刘邦随即借酒醉入厕之机离席而去,终于逃过了这一劫。

整个鸿门宴的过程,刘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条件,施展种种手段,把不利转化为有利,最终把自己先入咸阳这件事造成的恶劣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这是利用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典范。其实,整个楚汉相争的过程,刘邦都是在不断主动地推动这种转化。和项羽相比,刘邦一开始处于绝对劣势。可是他一方面韬光养晦,一方面笼络人才,将陈平、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拉拢到了自己这一边,同时还抓住项羽杀害义帝的机会,制造舆论声势,号召天下人共讨项羽……通过这些措施,刘邦一点一点挽回自己的劣势,终于击败项羽,平定了天下。

汉高祖刘邦天资聪颖,所以他能像庄子所说的一样“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按照事物政治斗争的规律,战胜了项羽。我们应该领悟庄子带给我们的启示,学习“圣人”的这种本领,在社会生活中掌握事物两方面相互转化的规律,做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感悟五:万物齐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清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两个方面还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事物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然而,这还只是“圣人”的境界,要想达到庄子笔下“神人”的境界,需要有更深。刻的认识,即世间万物的两个方面、论述事物的所有道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来源于“道”,也都复归于“道”。万物万理齐一,所以本篇名为“齐物论”。庄子说道: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几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不错,大和小,寿与夭,天地万物与我自己,本来都是浑然一体的。既然是浑然一体,陷入对世间万物万理的争论之中而不能自拔,即使人再聪明,计算再精妙,也还是无穷无尽,那么各种议论和看法又有什么必要呢?既然没有必要,那就顺应事物的本然吧。

读完庄子的这一段论述,不由得让人想起《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在武当山下和武当高手比剑的一段描写:令狐冲率领数千旁门左道之士,要去救出被少林寺囚禁的任盈盈。路过武当山脚下的时候,遇到武当三名高手阻拦。三名高手两个是中年人,一个是老者,都装作乡下农汉模样,故意找茬,要和令狐冲较量。结果令狐冲先跟两个中年汉子比剑,依靠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的绝妙剑意,只凭眼神就逼得二人只能自保,无暇进攻。等老者叫停之后,令狐冲上前询问二人所使的剑法是否就是“太极剑法”,老者回答说此剑法须二人同使,阴阳并未混而为一,乃是“两仪剑法”。后来老者亲自上阵,用的才是阴阳混同,浑然一体的“太极剑法”。“太极剑法”阴阳混同,比阴阳分明、需要双剑合璧的“两仪剑法”可高明多了。令狐冲的“独孤九剑”虽然最善于寻瑕钻隙,但是“太极剑法”使出来一个圈子接一个圈子,大圈套小圈,正圈连斜圈,如长江大河连绵不断,“独孤九剑”也找不到破绽所在。老者用圈子组成剑网,缓缓向令狐冲推来,被逼无奈,令狐冲只能步步后退。后来他急中生智,想到圈子中心说不定就是罩门所在,但是如挥剑刺入圈中,万一不是罩门,自己的一条手臂势必不保。令狐冲为了救盈盈,冒险一试,果然成功,这才破了“太极剑法”。“太极剑法”阴阳混同,讲的就是万物齐一的道理,要熟悉进而掌握这个道理,只有抓住一点,即事物的本质。“太极剑法”画出的千千万万个圈子,就是世间无数具体事物,要是陷入这些具体事物当中不能自拔,只会越来越迷惑,越来越被动。而事物本质之所在,就是“太极剑法”所画圈子的圆心。无论有多少圈子,每个圈子必有圆心;只有有了圆心,才能画出圈子;圆心是一个点,一个点上不可能再画出圈子,所以只要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无论具体事物如何变化,终究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抓住本质,认识世界的道理。

然而,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到了现实当中,不一定人人都能把握住这些道理。庄子讲了一个“朝三暮四”的寓言,就是为了说明这一点: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养猴子的人给猴子橡子吃,答应早上三升晚上四升,结果猴子们嫌少不干;养猴子的人于是跟猴子们说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就开心地答应了。无论是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可是猴子们为了这一点名目的变化就随之喜怒,实在是愚蠢至及。然而,我们在嘲笑猴子的同时,是否想到自己有时也就是一只可笑的猴子呢?当你透支健康换取金钱的时候,是否想到日后还得拿金钱来换健康?当你丧失信用获得暂时利益的时候,是否想到今后会加倍奉还?你现在对自己的仇敌严厉打击,是否想到将来敌人得势,也会如此对待自己?总而言之,人的一生大体得失相当,这就是生活的本质,是万物齐一的道理。既然如此,又何必把得失成败看得那么重?何必像猴子一样做一些毫无用处的斤斤计较?

所以,我们还是要透过现象的重重迷雾,抓住事物的本质,体会人生的大道理,指导自己走上逍遥自在的人生之路。感悟六:世事纷繁,辨别是非要慎重

在《齐物论》一篇当中,从世间万事万物本质上的一致性引申出去,庄子还讨论了世事纷繁,辨别是非十分困难,因而一定要慎重的问题: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

不错,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客观上我们还能够有一个标准,即事物的“本质”。只要掌握了本质,就抓住了圆心,再多的圆圈也不成问题。然而,当涉及到价值判断、是非判断的时候,所谓的“本质”也不存在了,只有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所导致的不同判断。

潮湿的地方人类无法睡觉,睡了就会得关节炎,可是泥鳅却不觉得这是什么苦事;站在大树之上,人难免恐高,可是猿猴却习以为常;人吃牲畜的肉,麋鹿吃草,蜈蚣吃小蛇,猫头鹰吃腐鼠,各自口味不同而已;毛嫱丽姬是绝世美女,可是动物们看见了,只会吓得四散奔逃,到底谁的审美观是正确的呢?所以说,“真”、“善”、“美”三个问题,只有“真”这个问题是可以用抓住本质的方法来解决的,“善”和“美”都没有统一标准,只有价值观的不同。

所以,我们在做价值判断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万不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世界警察,仗着综合国力雄厚,纵横天下,推行他们那一套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对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就搞思想渗透、和平演变,直接造成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于伊拉克、阿富汗等所谓“流氓国家”,美国就直接出兵,推翻原有政府,建立亲美的新政府;而对于整个世界,美国则一方面输出美元,控制石油,把握经济命脉,另一方面输出好莱坞大片,推广美国的价值观。我们把美国称为“霸权主义”,正是因为美国不顾别国感受,通过上述行径,强行向世界推行其政策。

国与国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世事纷繁,是非难辨,究竟谁对谁错,也很难说得清楚,说不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也只是从你的角度出发才会这样而已。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更加谨慎,多为别人考虑,换位思考,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和平共处,才能相互体谅,社会才能变得和谐。

尊重别人,收敛自己只是第一步,更高一层的境界,庄子已经为我们做了详细的描述: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是的,真正的“神人”,早已经超越了是非善恶美丑,这些争辩在“神人”看来,不过是鸡虫之争,如同清风拂山,明月映江,于自己丝毫无损,也丝毫无益。

即使是森林焚烧,“神人”也不会感到炎热;江河冰冻,也不会感到寒冷;天雷破山,也不会感到震惊。“神人”可以踏云逐月,云游四海,生死都不放在心上,又有什么利害可以困扰他呢?“神人”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但是即使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我们也应该做到尊重别人,收敛自己,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凡事三思而后行,万不可行事武断,蛮不讲理。感悟七:庄周梦蝶,放飞心灵得大道《齐物论》里还记载了《庄子》当中最为美丽的一个寓言,即“庄周梦蝶”的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飞翔于花草之间,怡然自得,十分惬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了一会儿,梦醒了,自己又变成了庄周,完全不是蝴蝶了。那么,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到底哪一个自己才是真实,哪一个才是虚幻呢?庄周和蝴蝶,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做物我之间的交合和变化。

庄子之后两千多年,美国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在电影《黑客帝国》中提出了和“庄周梦蝶”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思想:人生活在世界之中,然而这个世界实际上却是虚幻的,是机器通过“Matrix”(即母体)这个超级电脑系统,向人脑发出电磁波,刺激人脑,使人产生的幻象。机器的力量无穷大,向人脑发出的信号无比复杂,以至于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能以电磁波刺激人脑的形式虚构出来,于是人类就生活在这样的虚幻世界中不能自拔,自以为依然自由。实际上,人类已经成了机器的奴隶,被机器像植物一样种植,用人体的生物能量转化成电能,供给机器。那么,对于人类来说,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呢?是无比逼真、生活幸福的虚幻世界,还是如地狱一般残酷的真实世界?实际上,“虚幻”和“真实”两个词语在此已经失去其原本的含义,因为究竟是真还是幻,谁都搞不清楚了,只能说非真非幻,亦真亦幻。

在电影中,沃卓斯基兄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黑客帝国》第一集中的那句堪称点睛之笔的台词——Just free your mind(“解放你的心灵”或者“放飞你的心灵”)。主人公尼奥在被人类解放组织救出之后,认识到了残酷的现实,然后接受特训,要练就在母体中无所不能的本事。一开始尼奥心有所囿,始终无法发挥出自己的真实能力,甚至连一般人都能做到的飞跃大厦都做不到。后来经墨菲斯长官指点,反复告诫他“Just free your mind”,才具备了一个普通黑客该具备的素质。后来,尼奥开始接受实战严峻形势的考验:为了从母体手中救回墨菲斯,他不惜挑战在母体中几乎无敌的特工,结果在被特工杀死一次之后,经历了生死轮回的尼奥终于领悟了“Just free your mind”这句话的真意。原来,既然母体中的一切都不过是自己的想象,那么自己完全可以不凭借母体的信号而充分发挥想象力,只要自己想得到,在母体中就没有做不到。悟到了这个道理的尼奥彻底变成了超人,不仅能够躲避子弹,甚至可以伸手一挡就让子弹静止,随即落地,连飞天遁地都不在话下。如此一来,特工自然不是对手,尼奥作为人类救世主的潜质终于觉醒了。“放飞心灵”的方法也可以用来解决庄子的问题。其实,无论庄周是真,还是蝴蝶是真,都无所谓。只要庄周心中保持逍遥无为的状态,假装自己是一只蝴蝶,同样可以享受怡然自得、惬意忘我的状态,那么即使庄周再也做不了蝴蝶那样的梦又如何?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庄子自己的心境,心境闲适,外力如何纷扰,也影响不了庄子的心情。而心境的闲适与否,本质上来说又取决于庄子自己。所以说,只要能够“放飞心灵”,就可以永远享受梦蝶那一刻的美妙感觉。

对于我们来说,“放飞心灵”也是克服生活中种种困难的一个妙招:有时面临一些困难,看似形势十分严峻,无法克服。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是绕着困难走,还是勇敢地迎接挑战?我们应该勇敢一点,告诉自己:放飞心灵,大胆想象,这世上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们克服不了的,只要心中存有梦想,努力去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够实现愿望。《卧虎藏龙》里罗小虎对玉娇龙说“心诚则灵”,只要心诚,敢从绝顶高峰上一跃而下,心愿自然就能达成。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放飞心灵、心诚则灵,正是我们生活中的“大道”,掌握了这个“道”,天下就无不可为之事。感悟八:苦海无涯,人生之道莫强求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就是面对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我们必须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这是中国人普遍接受的一种教育,庄子有一句著名的话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即: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命有限,知识无垠,如果拿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垠的知识,势必费心劳神,如果明明知道这种结果,还不肯停歇,继续追寻,那可就危险了。庄子所强调的,是一种顺其自然,无欲无求的境界,如果硬要强求,反而会陷入危险的境地。所以和人们平时的理解正好是相反的。

其实,庄子所强调的这种境界,看似是鼓励人们放弃刻苦钻研,但实际上对取得研究学问的成果倒是十分有用的。研究学问——尤其是研究高深的学问——越是刻苦钻研,越是找不到真理,反而是不为己甚,无意之中,能够得到真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诗歌三境界,也是做学问的三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作诗或者做学问的欲望和想法;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作诗时的苦苦吟诵,是做学问时的上下求索;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思。也就是说,其实越是随意为之,灵感进发、妙手偶得。二这正是庄子所说的无欲无求顺应自然的境界。

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他取得这一成就的过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门捷列夫有了创立元素周期表的想法之后,十分兴奋,意识到一旦自己把这个表完整地画出来,那将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成就。为此,他废寝忘食,一连几昼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以至于家中的女仆都害怕主人走火入魔。然而,尽管门捷列夫下了苦功,但元素周期表仍然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门捷列夫终于支持不住,在自己压着一大堆失败的草图的书桌上伏案而睡。这一睡不要紧,门捷列夫竟然在梦中梦到了他苦苦追寻的元-素周期表!惊醒之后,门捷列夫马上抓起纸笔把梦中的那张表记了下来。回头再检查核对,发现这张表距离真正正确的表只有几个元素的误差,只要稍微调整就可以了。

做学问如此,人生也是如此。《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作为贾府第三代的掌权人,深受贾府第一权威人物贾母的信任,贾府上下无不畏惧。按理说,作为一个女人,能够做到贾府这样大户人家当家人的位置,已经是十分罕见了,可是她仍不满足:对内欺下瞒上,中饱私囊,争风吃醋,撒泼使赖;对外则勾结官府,欺压良善,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结果终于引火烧身,在外面做的坏事被御史捅到了皇上那里,直接导致了贾家的衰亡。而王熙凤自己,也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凄凉下场。

王熙凤虽然一生作孽,但却无意间做过一件好事:无意中帮扶了刘姥姥一家。虽然她当时看不起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为了讨贾母欢心,把刘姥姥当猴耍,但是毕竟她给刘姥姥一家带来了实惠,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谁能料到,就是她无心插柳做下的这一件善事,却成了日后的因果:在贾家大厦将倾的时候,王熙凤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连女儿巧姐被人拐卖也毫无办法,这时正是刘姥姥救了巧姐一命,使巧姐在贾家的大祸中得以幸存。

通过王熙凤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苦苦追求权势和金钱,到头来往往是自掘坟墓;然而无意间做到一点善事,却能够为自己准备一条后路。所以佛家劝人,都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这和庄子教人“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处。看来佛、道是可以相通的,这也正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必须知晓的道理。感悟九:庖丁解牛,把握规律方有余“庖丁解牛”是《庄子》当中极为著名的一个寓言故事,其中庖丁论述自己解牛技巧的那一段话,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无数璀璨明珠之中极为耀眼的一颗: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寂,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说,庖丁解牛的寓言,阐明了养生的道理:一个人要想长命百岁,要从身心两个方面来调整自己。从生理方面说,应该像庖丁了解牛的身体构造一样,掌握自身生理构造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调整自己饮食起居的习惯,从而益寿延年。从心理上来说,应该像庖丁避开牛的“肯綮”一样避开矛盾,避免生气动怒,避免过分地喜怒哀乐伤害了人身的元气,这样才能保身尽年。

其实,这则寓言的道理,不仅适用于人的养生,而且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清代著名文人纪昀的憫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年某地发大水,将当地一座著名寺庙门前的一对铁牛冲走了。后来乡里准备重修寺庙,大家想把那对铁牛找回来。于是人们沿着河水向下游找去,可是找出去很远都找不到。一个年长的文人知道之后,笑着说铁牛如此沉重,虽然落入水中,但河水必定冲不动,只要到原本落水之处寻找,肯定能够找到,怎么能到下游去找?人们听了之后,深服其高论,于是打算到原处去找。谁知道此时人群中有一个老者,冷笑一声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河水固然冲不动铁牛,但是冲到铁牛身上的力量也很大,势必形成反激之力,在铁牛身前冲开河底泥沙,形成一个大坑。时间久了,铁牛失去平衡,落入坑中。如此循环往复,铁牛反而会逆流而上。不信你们到上游去找,肯定能够找到。众人听了将信将疑,试着去上游寻找,果然找到。

这个老者才是真正掌握事物规律的人,因此他才能一语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深入把握规律,探求事物最精微最根本的原理,才能像这个老者一样具有对事物的精确判断力。其实,不光是事物如此,一个人为人处世,在和这个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把握规律。人要接触和适应社会,必须首先掌握社会生活的规律,然后把自己当成是庖丁手中那把“无厚”的解牛刀,遵循社会规律,在各种社会矛盾的缝隙间避开矛盾,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个完满的人生。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面有一个人物,可以说是深得庖丁解牛之道,能够避开矛盾,保全自己,游刃有余,真正做到“大隐隐于朝”。这个人物就是刘罗锅的老丈人六王爷。

六王爷是皇亲国戚,天生贵胄,整日里接触的都是大清朝的最高层人物。他也有正义感,看不惯和珅之流的贪官污吏,但是也许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抗争过,不过失败了,于是他有了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女婿那么高的才华,也没有女婿那么大的本事,所以遇到什么看不惯的事情,遇到什么矛盾,他宁可绕道而行——既然无力改变,干脆落个眼不见心不烦。于是每当在朝堂之上,刘罗锅和和珅争执不下,皇上也左右为难的时候,六王爷就只是站着打瞌睡,时不时地嘟囔一句“皇上圣明”。如果事情逼到头上来了,皇上非要问他的意见,他就干脆装聋作哑,胡说八道地糊弄过去。等到女婿终于获得了胜利,挫败了和珅等人的阴谋,影响皇上做出正确决定的时候,六王爷瞌睡就打完了,圆睁双眼,中气十足地喊上一句:“皇上,您圣明啊!”就这样躲过官场上的明枪暗箭,安心做自己的太平王爷。

如果一个人真有刘罗锅那样的才华本事,自然当仁不让,要为民请命,承担更多的责任;可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的本事,就不如学一学六王爷,过一过难得糊涂的好日子。这世上能人毕竟还是少,凡人是世上的大多数,因此,六王爷的办法,还是值得社会大众仿效的。

总而言之,人生中无论是日常琐事,还是为人处世,都要如庖丁一样,把握规律,掌握技巧,游刃有余,才能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感悟十:薪尽火传,顺应自然得解脱《庄子》中讲了很多吊丧的故事,借此来让人明白生命的道理,参悟生死。在《养生主》一篇中,就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故事: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老子死了,他的朋友秦失来吊丧,大哭三声之后就转身离去了。他的道理是,人的生死都是秉承于自然规律,受命于天的,当初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到了这个世界,并不足喜;如今再次顺应规律,离开这个世界,也不足忧。这只不过是安于天理,顺应自然变化而已。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种规律,如果有了这种认识,那么喜怒哀乐就不会影响我们的心怀,我们就超越了尘世的生离死别,得到了人生的大解脱。

有了这样对待“死”的态度,自然对于“生”也就有了同样的境界。庄子在讲秦佚吊丧的故事之前,还讲了右师独腿的故事: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右师只长了一条腿,公文轩见了惊怪不已,然而右师本人却淡然处之。右师知道无论自己长成什么样子,都是上天赋予自己的,并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只要顺应上天的规律,人就可以超越生死,美丑就更不在话下了。

如今社会,人人都有一种“热心病”,不仅是对富贵荣华狂热地予以追求,对于自己的相貌也诸多苛求:减肥、美容成为时尚风气,甚至为了整容,连在自己身上脸上动刀子也在所不惜,而且这种风气不仅在爱美的女士中流行,甚至已经波及到男士之中。其实,人的相貌是天生的,天然的才是最美丽的。如果不是肥胖问题已经影响到身体健康,减,肥都没有太大必要,至于美容整容,更是属于过分的追求了。

庄子还说,生长在野地沼泽旁边的野鸡,要走很远的路才能找到一口食物,要跋山涉水才能找到一口可以饮用的水。不过,尽管条件如此艰苦,野鸡也不愿意被畜养在笼子里,因为它的天性是自由的,失去了自由,即使食物再多,也不会快乐的。

这就是自然本性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自然的本性,违背了自然的规律,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不会感到快乐,都难免受到伤害。即使获得了暂时的利益,终究还是要加倍偿还的。

可惜,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纵使违反自然规律也在所不惜: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忽虑出门没马骑。买得高头金鞍马,马前马后少跟随。招了家人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时来运到做知县,抱怨官小职位卑。做过尚书升阁老,朝思暮想要登基。一朝南面做天子,东征西讨打蛮夷。四海万国都降服,想和神仙下象棋。洞宾陪他把棋下,吩咐快做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起,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升到天上还嫌低,玉皇大帝让他做,定嫌天宫不华丽。

的确,即使是秦始皇这样的千古一帝,建功立业之后,也会觉得世间再无什么事情能够激起自己的雄心,于是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求仙问药、长生不老之上。秦始皇数次东游,派人出海寻仙,却都是无功而返,最后还是病死巡游途中。李斯、赵高和胡亥为了篡位夺权,秘不发丧,秦始皇尸体都臭了也无法安葬。这一副臭皮囊,求长生不老又有什么用?不如顺应自然,无论生死都不必挂怀。

庄子在《养生主》的结尾处说道:

指穷于为蕲,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不错,薪虽尽,火可传,人类整体的生命生生不息,个人的生死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理解了这个自然规律,自然能够超越生死、美丑、胜负等一切阻碍我们提升境界的绊脚石,得到人生的大解脱。感悟十一:处世艰难,伴君伴虎自古云

世事无常,越是正人君子,处世越是艰难。因为君子往往比较有原则,不懂得变通圆滑。庄子在《人间世》一篇中,以颜回和孔子作为主要人物,讲述了颜回打算去卫国,规劝卫君,而孔子告诫颜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人在社会上生存的艰难: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在庄子看来,名声和智慧都是凶器,为了名声,人们相互倾轧;有了智慧,人们明争暗斗,道德就是这样败坏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德行淳厚的人,一个与世无争的人,都未必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因为世人大多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所以孔子告诫颜回说,你即使勉强把仁义道德的道理告诉卫君,恐怕也会惹起卫君的猜疑和反感,最后反而害了自己。因为在卫君看来,你宣讲道德,无异于让他出丑。何况,卫君还会和你辩论,一而再再而三,你就会觉得他的话是对的了。最后你不仅没能规劝得了卫君,反而把你影响了。这样做简直就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的确是很有道理。金庸武侠小说《碧血剑》里说到闯王李白成攻克北京之后,军队毫无军纪,烧杀抢掠。主人公袁承志和将军李岩劝谏李自成无用,只好退了出来,在北京街头漫步,看百姓受尽欺凌。此时北京城内巷中走过一个盲人老者,是一个走街串巷卖唱的江湖艺人,只听他唱道:

无官方是一身轻,伴君伴虎自古云。归家便是三生幸,鸟尽弓藏走狗烹。

子胥功高吴王忌,文种灭吴身首分。可惜了淮阴命,空留下武穆名。大功谁及徐将军?神机妙算刘伯温,算不到:大明天子坐龙廷,文武功臣命归阴。因此上,急回头死里逃生;因此上,急回头死里逃生。

君王下旨拿功臣,剑拥兵围,绳缠索绑,肉颤心惊。恨不能,得便处投河跳井;悔不及,起初时诈死埋名。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歌声苍老凄凉,在兵荒马乱的北京城中,让袁承志和李岩不由得悲从中来,感慨千秋功业,荣华富贵,不过如梦一场。而且此歌一语成谶,李岩本人日后的下场,正如歌中所唱。

纵观中国历史,同心协力打江山的无数,但打下江山之后还一起坐江山就千难万难。历代名将,上有春秋时期的伍子胥、文种,中有汉朝的韩信、南宋的岳飞,下有明朝的李善长、刘伯温,莫不死在自己曾经忠心耿耿地辅佐过的君王手中,这些昨日还威名远扬的名将,转眼之间就功业成空,成了今日屈死的一缕英魂。

这些名臣良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下场,各有原因:伍子胥被夫差赐死,是因为他和夫差在吴国的发展方向上有分歧,夫差一心要到中原争霸,而伍子胥却始终认为攘外必先安内,没有彻底被打垮的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大患,再加上越国君臣暗中使了离间计,贿赂奸臣伯豁,给伍子胥上了点眼药,终于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文种被勾践赐死,主要原因则是勾践本人寡情薄义,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一旦事业成功,勾践绝不容许别人来分享他的胜利果实;韩信先遭贬斥,再遭吕后杀害,一方面是刘邦为了维护自己刘氏的天下,不得不清除这些功高震主的功臣,另一方面也是韩信自己心怀不满,最后真的企图谋反;岳飞风波亭遇害,则是因为没有揣摩清楚宋高宗的心思,一心想要迎回被金人掳去的徽钦二帝,却不知如果二帝真的被迎回,高宗的皇位就要保不住了;至于明朝的列位开国功臣——蓝玉、刘伯温、李善长等人,则完全成了朱元璋为自己的继承人清理通往皇位之路的牺牲品。然而,无论这些名将出于什么原因被害,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他们不懂得“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不懂得人生的巅峰就是衰败的开始,不懂得韬光养晦,不懂得明哲保身,不懂得急流勇退,所以才惨死在自己曾经忠心效命过的君王手里。

伴君处世既然如此艰难,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在《人间世》后面的内容中,庄子给出了他的答案,那就是“心斋”。感悟十二:内心斋戒,出入淤泥皆不染

所谓“心斋”,就是内心斋戒的意思: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嗥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心斋,并不是不喝酒不吃荤,那只是斋戒的形式,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

人要摒弃心中的杂念,做到心思专一,不是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而是用心去感悟,进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这种凝寂虚无的心境就是“心斋”。

具备了这种“心斋”的境界,外力就不会对人的内心造成困扰。即使是身处争名逐利的环境之中,也不会因名利而心动,不仅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而且即使入了淤泥也能做到不染。

如果想要劝诫君主,那就劝诫,但是如果君主不采纳,也不要为之心动。无所欲无所求,自然无所害。这就接近“心斋”的要求了。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正如同一个人走路容易,但是不留下丝毫痕迹就很难。

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孔子,在内心的修炼上就可以说达到了“心斋”境界。孔子的理想是恢复周礼,改变鲁国尊卑不分、长幼无序的状况。但是这种理想在无情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于是,孔子辞去官职,离开鲁国,带着一批追随自己的弟子,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够有诸侯帮助他实现这些理想。

孔子先是来到卫国,卫国国君卫灵公对孔子十分尊重,但是并没有任用孔子做什么具体官职,没有给他实际权力。孔子十分失望,就带领门徒们离开。

孔子离开卫国之后,颠沛流离,无处可去,最后只好回到卫国。然而,卫灵公对孔子的态度依然没有什么改观。后来,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来。一方面是因为卫灵公对他敬而不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离开卫国之后无处可去。

五十九岁的时候,孔子再次离开卫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后来吴国攻打陈国,孔子只能继续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去蔡国的路上,楚国人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于是派人来迎接。陈蔡两地的贵族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被孔子认可,怕他到了楚国之后被重用,将来对自己不利,因此派了许多人将孔子及其门徒围困在陈蔡之间。孔子等人粮食吃完,绝粮长达七日之久。然而,在这种命悬一线的时刻,孔子依然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丝毫不把自己的个人安危放在心上。后来,多亏孔子的弟子子贡搬来了救兵,才救了孔子。

孔子在周游列国期间,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都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即使是在陈蔡之间最危急的时候,孔子落魄如丧家之犬,仍然初衷不改。孔子一生,信奉“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自己的大道在这浊世上不能被奉行,但仍然矢志不渝。孔子的这种恒心和毅力,就是“心斋”境界的最佳注脚。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内心是强大的,即使外在环境再恶劣,也不能对他构成任何威胁。

现代社会,黄钟毁弃,瓦缶雷鸣,为了争名逐利而放弃道德操守已经不再成为奇观,“笑贫不笑娼”反倒成了社会普遍的准则。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要想如同屈原、伯夷和叔齐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已经变成了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好“心斋”,进行“心隐”,即在自己的内心中隐居,表面上可以融入红尘俗世,但是不同流合污,不迷失本性。

而要做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或者“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种境界,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在内心进行修炼,提高我们的自制力,提高我们的品德修养。达到了这个境界,你的内心就再也不会被外魔所侵扰了。感悟十三:螳臂当车,人贵有自知之明

在《人间世》中,庄子还讲述了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小小的螳螂,以为凭借天生的两把大刀,在昆虫当中就可以称王称霸,甚至不自量力到敢在路中间阻挡滚滚向前的车轮。如果一个人像这只螳螂一样,不懂得收敛,反而处处夸耀自己的那一点本事,那离危险也就不远了。

中国有不少成语故事,都讽刺和嘲笑了这一类没有自知之明的人。除了“螳臂当车”之外,“夜郎自大”和“坐井观天”这两个著名成语,都有类似的意思。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记载,汉武帝为了开发西南边疆,派人出使身毒国(今天的印度)。在路过滇王国的时候,滇王问汉朝使者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