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法变了:淘宝卖家运赢弱品牌时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03:24:29

点击下载

作者:胖胡斐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玩法变了:淘宝卖家运赢弱品牌时代

玩法变了:淘宝卖家运赢弱品牌时代试读:

前言

· 写给想做大做强做久的卖家们

在淘宝做生意很有意思,无数的奇迹让我们觉得自己也可以成功,也有惨痛的故事提醒我们其实做好也没那么容易。

做网店就是这样,玩法一直在变,玩法也确实变了。每次变化,我们都要送走一批卖家。

我们是伴随淘宝一点点做起来的人,也是看着一批批卖家从成长到繁盛,到衰败再到消失的人。也许是局外人的关系,我们看到的和卖家看到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多一些。很多次我们看到卖家们陷在漩涡中不能自拔,十分心疼,于是我们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帮助卖家认清形势,帮助他们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做得更好。

这本书写给所有的卖家,无论大小,可能都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我们愿意在这些问题上表达一些看法,我们不想教会大家怎么做,而是提醒大家,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去想。

我胖,所以我深知“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所以这本书不可能让那些希望快速成功、一招制敌、一夜成名的卖家觉得“有价值”。可我们要知道,一个马步都扎不稳的人,那些奇招妙招对他一点用也没有。

本书提供思考方式,不提供秘密武器。

· 写什么不写什么

别看我们在淘宝混了那么久,但是——

我们没开过店,所以开店的细节问题,我们没资格说;

我们没发过货,所以物流的部分我们讲不明白;

我们虽然带团队,但没管过网店,所以忽悠团队管理就是装X;

我们虽然见过投资人,但没操作过融资,所以讲投资就是瞎扯;

……

这是我们一开始就想清楚的东西,我们只讲自己擅长的部分。所以,这不可能是一本很全面的书。

还有些东西我们不会写:

不会写对淘宝歌功颂德的文字,因为看到问题并解决,比看到成绩更重要;

不会写浮夸的文字,我们不是大师,更不会自称大师,这概念那模式的我们不说,只说实际碰到问题的思考方式;

不会写吹牛的文字,我们不是,也瞧不起不懂装懂的人。

那我们写什么呢?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玩法”,有的还没有做,有的有人在做,但做得不好,我们跟大家说说,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很多都是我们的经验总结、思想总结,所以,是不是“干货”我不知道,但我们知道,我们在用心去做。

但是,我们讲的有时候会很直接、很不留情面,如有误伤,请谅解。

· 对于这本书的读法

本书最后一章说到——这是一本正着看,倒着做的书。没错,我们需要通过前面的部分看到事情的本质,但是做事,必须从头开始做。

当然,我不是说一定有固定的阅读顺序。有试读过的卖家说,有的章节可以当成工具书,需要用的时候,翻出来参考一下。其实这样也可以。

不过我们最希望的,是通过阅读,大家能有自己的认识能力,有自己看待问题的方法,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路子。

我们说的不一定都对,每个人的看法也可以不同,关键是,卖家要自己去“想”。

· 关于作者和推荐

其实本书还有另外一个作者,他是淘宝资深的运营专家,本书的定位、结构和框架是我们共同研究的。成稿之后我们曾经给淘宝网和淘宝商城高管分享了书中的内容,由于书中部分观点比较犀利、直接,这位作者也不方便署名。不过,这也说明卖家应该看看从淘宝“出来的”看法。胖胡斐2011年10月25日凛冬将至

这么说吧,淘宝,已经不是以前的淘宝了。

以前,小卖家们拍几张照片,传几个商品,做做关键词,在社区之类的做一做,就能养活自己了,顶多再做点直通车之类的,就可以活得不错了。

从2006年前开始,不少企业进入淘宝做生意,起点就和小卖家不一样,这年年底淘宝开始尝试B2C,为这些企业做一个平台,当时还叫“品牌商城”。

从2007年开始,有大量品牌试水网络销售,“淘宝xx旗舰店”的名字开始出现;随后碰到金融风暴,大量出口产品开始转内销,工厂自己建品牌在淘宝做零售。

2008年,淘宝重新做了一个B2C的平台“淘宝商城”,和原淘宝彻底分开。同时,这些试水的品牌撤走,希望继续做的品牌开始找专业的代运营公司,帮助他们做网上运营,这催生了现在很大的TP产业。淘宝开始把搜索结果偏向商城,中小卖家开始心慌,认为自己不再是重点;同期,淘宝也开始了所谓的“中小卖家扶持”和“网货品牌扶持”计划,因为马总当时表示这是淘宝的立身之本,还说淘宝要做湖南卫视,要用淘宝的土壤培养著名的网货品牌。

2009年,第一批网货品牌迅速成长,淘宝也因搜索结果调整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不满的卖家,静坐、示威、跳楼干什么的都有,但最终淘宝坚持了。淘宝商城经历了一年的几乎不增长期,开始进行提升形象和细分市场。同时,“精品网货”项目也升级成了“淘品牌”,但其中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品牌出现颓势。

2010年,很热闹。首先,淘宝商城势头很猛,几次大活动让人印象深刻。商城里出现了很多非常专业的店铺,它们的整体运营和营销水平比普通网店高出很多。有人开始惊呼“差距变大”,中小卖家的成长变得更难。同时,数千家原先皇冠级或者更高级的店铺在1~2个月内消失,因为没有办法竞争。其次,淘宝的广告成了最热门的资源,广告位要靠秒杀才能拿到,动辄上百万的广告投入在很多大卖家看来稀松平常,而且还不是给钱就能买到广告,这让中小卖家们只能摇头。还有,年中的时候聚划算出现了,这个淘江湖唯一做成功的业务,利用几次像样的营销事件迅速发展,现在成了所有卖家挤破头也要上的最热门地方。同期“淘品牌”也开始扩展范围,从数十家变到数百家,大批品牌开始走下坡路。还有风险投资开始动作,数百家淘宝店铺获得投资,拿到钱的淘宝店更霸占了淘宝最宝贵的资源,它们的能力也开始迅速成长,当然,中小卖家的境遇变得越发艰难。更难的就是,C2C开始允许推荐单品,原有的所谓公平不存在了,上谁不上谁,淘宝小二可以说了算,这就更麻烦了。

2011年,平淡一些。聚划算持续火爆。淘宝拆分。淘宝网做的活动变得越来越无力,打折变成最主要的主题。卖家的利润也被各种活动削得越来越薄。同时,从淘宝蹦出去的品牌开始变少,靠淘宝资源活着的店变得越来越多。

但淘宝依然是淘宝,这个占有全中国互联网交易额一半的大市场,还是养活了很多人,创造了很多奇迹。

上面,是我作为一个在淘宝工作很多年的淘宝小二看到的现象,可能会跟不少卖家看到的不同。

这些年的发展,好像正好说明了那个著名的“自然选择法”,在一个自由市场里,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自然出现“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嘛。

从某些角度看,可能真的是这样,淘宝会发展,卖家会成长,好的来了,不好的就淘汰了。

可是我特别想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件事。

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说的是在被大自然授予同样获取资源之机会的基础上,由自然进行选择。可是对于淘宝,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淘宝这个大自然本身的分配在发生变化。

这样说太复杂了,换句话说,目前淘宝资源过度集中,而且都掌握在淘宝手里,这导致了整个系统中的可分配资源匮乏,而分配机制靠“人脑”而不是电脑,更促成了分配失衡,然后两极分化越发明显。一个可怕的后果就是,有资源的卖家,还没有强大起来,产生大量“弱品牌”。

再直白一点说就是,富的越发富,穷的越发穷,而富的还变不成强的。

不过,我们想说的是,淘宝的玩法,变了。

这章,我们会列出所看到的各种淘宝怪现象,进而帮助大家看到问题的实质。

我们一直在提“洗牌”,那淘宝难道真的洗过牌?还真洗过,我们细说。卖家,你知道淘宝洗过2次牌么

在电商领域,变革通常也叫洗牌,两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幸运的是,我2005年加入淘宝的时候,市场刚刚开始发展,而两年后就发生了第一次变革。

那是2007年,那时候淘宝一天不到1个亿交易额,开始有企业形式的商家进入淘宝发展,通过淘宝发展零售市场。这时候淘宝上大量的靠倒卖和假货为生的小虾米卖家开始没了生路,市场的运营方式开始规范,卖家们开始研究搜索,开始研究广告,淘宝对应的部门也开始长大。同时淘宝商城也诞生了,市场开始分化。这一年,很多大品牌来了,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很快就走了,因为它们不适应,也因为它们是来试水的。

接下来就是2009年下半年,很多正规的品牌进入淘宝,开始第二轮入驻,与两年前的试水相比,这回它们是来真的了。正规的品牌化营销方式进入淘宝市场,这让那些还在通过传统方式吸引流量,做老客户的三皇冠、四皇冠卖家措手不及。在几个月内,淘宝上消失了数百个大卖家。而那些品牌商,通过正规的TP(Third Partner,一译Taobao Partner)公司,或者自己做,开始出现很好的成长势头。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了一年多。现在淘宝上的“优质品牌”,大都是那一轮大浪淘沙淘出来的。

2011年快结束了。下一轮也快来了。我们看看现在的问题吧。很多品牌在淘宝上迅速成长,很多老一辈的卖家开始转变思路,大品牌开始在网络上欣欣向荣,垂直B2C领域蓬勃发展。一切都很好的样子。可是我会一直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提醒大家,在繁华背后,我们必须看到——新品牌在高速发展下产生的实际能力低下,催生的大量“弱品牌”,必须看到淘宝继续霸道和缺乏创新,必须看到出淘的商家开始成功。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变革快来了。

我们整理出这样的一张表格:

我相信,每一个市场,总是在一次一次的大浪淘沙中不断地进步。好的留下来,不好的被淘汰。

而学习这些历史,为的是发现一些规律,然后用这些规律去指导我们发现问题,在变革到来之前解决掉,或者,在发生变革的时候能有存活下来的办法。牺牲品:运营能力不扎实的弱者

我们曾经和几个做了很多年的淘宝卖家深入讨论过这些变革,每一次他们都会谈起很多死掉的卖家,也有很多活下来的例子。

总结那些变化,我们会发现,活下来的那些卖家,往往具备一些特征:

· 相对正规的;

· 有明确的做生意的思路和规划的;

· 有科学的运营方法的;

· 有钱的,也会花钱的;

· 愿意改变的;

· 不愿意改变的;

· 具备全网运营能力的。

相反,谁没活下来呢?死掉的卖家大都有这些特点:

· 投机的。觉得只要搞定了某些东西,就不愁了的;

· 跟风的,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的;

· 不会花钱,明显有暴发户行为的;

· 不愿意改变的。

这里特别加一段,也是出版之前被反复提到的词:“全网运营能力”。这是这几个月我们和各大投资方聊天的过程中,他们经常提到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具备除了淘宝之外的运营能力。我们知道,淘宝被很多商家作为练兵的地方,但淘宝在流量、规则等方面的基础环境不可复制,所以出淘之后,发现在淘宝的招式不管用了。所以现在大家会很关注“全网运营能力”。

遗憾的是,写这本书的时候,国内的电商行业还在继续井喷。大家看到的是大量成功的案例,书店的书架上,新的品牌怎么成功的书到处都是。

我们始终认为,要做好,需要看那些成功的案例,因为成功的故事给我们希望。但往往更有价值的,却是别人失败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被淘汰,他们碰到了什么情况,哪里做得不对才会失败。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整个市场的发展方向,这样就可以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这本书写的就是这个。我们要看到变化,看到不足,才能知道如何应对。

话说回去,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历史中得到一个结论:

如果他们在网店运营、营销、团队、推广等方面都很强,在产品、规划上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步骤,他们懂怎么赚钱还明白怎么花钱,哪里会那么容易死掉呢?

我们看到了很多现象,让我们很担心,所以提醒大家要注意——基本功。网店怪相:大变局的征兆

我们会发现,每次发生所谓“变局”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征兆,这些征兆越明显,就说明发生变化越近了。

上一次变革的征兆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大卖家们开始不关注关键词了,反而更关注广告位,开始有卖家提出每周必须有一个广告在线上,以维持店铺流量的说法。同时,淘宝越来越发现原始的自然排序算法出现问题,很多卖家开始钻空子,导致实质的不公平出现。当时我去给卖家培训的时候,很多时候在强调基础的工作和方法,但是课下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却是怎么能快速提升,怎么能认识管资源的人,怎么能抢到广告,等等。

后来的崩盘也变得比想象的更快。

我就在想,有没有什么现象,能说明这种变局的事儿呢?明显有很多。

通过下面的论述,我们会发现:

· 卖家群体开始急功近利地寻找“捷径”;

· 卖家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技巧而不是策略;

· 卖家们集中地讨论几个话题;

· 出现大量概念化的东西,浮在上面的话题越来越多;

· 淘宝从整体角度出发制定的政策总是让自己失望。

这种情况往往告诉我们,问题已经很明显了,也就是快变局了。记录下我们看到的一些怪现象,以及我们的理解,分享给大家。打探淘宝八卦和变相解读新政

我们看看近几个月的新政吧。

2011年10月商城新规,导致了连商务部都介入的所谓“暴动”,商城成了“伤城”。现在已经渐渐平息了,我们冷静地看这个政策,商城卖家的年服务费从6000元涨到30000元和60000元,涨了10倍,但如果你每天做够3000元,就可以返还。这完全是一种根据自己定位做出的适当调整,两层目的:一是拉高门槛,鼓励商家认真经营;二是做卖家层面的促销,鼓励卖家提高销售额,获得返点。如果在线下,比如国美,大家都会认为这很正常。

可是在淘宝,尤其是淘宝商城,这却有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淘宝商城推出新规时的做法简单粗暴了一点,然后就被“解读”成商城“过河拆桥”,再碰上一些不懂事的跟着起哄,事情就搞大了。

说实话,如果是以前,淘宝不会妥协,这次为什么变了呢?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和谐和稳定最重要。

话说回来,淘宝是一个商业网站,却一直背着“创造就业,帮助企业成长”的社会责任负担,还要被变相解读,也挺难的。

2011年8月底,微博上大家一直关注淘宝9月上线的新规则。包括两个政策:一个是购买记录统一显示为“拍下价格”;另一个是聚划算的销售记录不参与排序。

我发现,现在有太多的卖家每天研究淘宝的政策,关心淘宝的人员变动,打听淘宝的八卦。

先说这两个政策吧。第一个政策改动的背景是之前淘宝通过活动工具产生的交易,交易记录中会显示原价,而不是活动价格,这就让很多卖家通过大折扣换取销量,再恢复原价销售,而后来的消费者并不知道原先的价格。这其实给了很多卖家钻空子的机会。这次的规则修改,其实是最终走上了正确道路。虽然卖家一定觉得玩法变了,甚至没法玩了,但确实对健康成长有帮助。有关这个政策,我在第7章会专门说到。

第二个政策变化比较大。我们知道,聚划算可以帮忙冲爆款,而爆款可以获得排序靠前,靠前就有流量……可是现在的变化是,聚划算产生的销量不计算在排序规则里,这就让聚划算的吸引力降低了不少。

当然,聚划算的定位也变化了,据说以后会向着“清库存”的角度转型。

同时,很多卖家会非常关心淘宝的每一次组织结构调整。我本人就被卖家电话咨询过很多次,问我对这次调整的意义有什么解读和看法。我常常会告诉他们我没有看法,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调整非常正常,没必要“解读”出什么。

还有什么东西人们会提前关注,会研究动向,会反复解读呢?那就是国家政策,每次十几大,大家都要研究很久。

可是,那是一个国家的政策,而我们是一个贸易市场,为什么也会这样呢?直觉告诉我,这不是好事儿。

这可能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市场不够自由。一个自由的市场,商人可以自由地做生意,他们只会把心思花在怎么招揽客户和留住客户上。当商人发现想做的事情不能做,或者该做的事情不让做的时候,商人就会关心上面怎么说,就会去考虑怎么影响制定政策的人,让政策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而如果这样做的人多了,正好反过来说明市场其实不自由。

第二,市场规则变化太快。如果市场够稳定,商人只会关心大盘走势和自己的战术。当大环境变化无常的时候,商人就会不停地留意什么样的信息对自己有利,关心规则的走向。换句话说,市场规则稳定,商人就稳定;市场规则变化,商人就骚动。淘宝的一个规定出台,如果能提前告诉卖家一天,他就比别人多一天时间准备对策,那就多一天机会,这个太实际了。

第三,市场由人控制的程度偏高。如果一个市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就不会有人走后门。如果总有人走后门,那肯定是“规矩是人定的,也是人改的”在作祟吧 。同时,如果是通过人来控制资源,而不是通过规则来控制资源,必然会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这里面门道可就多了。于是卖家过分关注人的现象,正好说明了人控制程度过高吧。

所以我说,市场不够自由、变化太快、人控制的程度过高,是八卦和变相解读的根源。

先不多解释,后面我们慢慢会加深理解。财富分配失衡,爆款暴露六大弱点

淘宝的销售,已经越来越集中了,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越来越向大卖家集中;二是销售越来越向爆款集中。

财富在向大卖家迅速聚集

淘宝内部经常有数据分析的邮件,里面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基尼系数”。这是衡量一个经济体中个体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的。这是用一个很复杂的算法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越高,说明贫富差距越大,反之,则越小。目前,淘宝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认可的平均值2倍以上了。学术上的看法是,这个数字超过一定水平,这个体系就会趋于不稳定。淘宝实际上已经超标很久了。

数据我不方便公开,但是我可以用很直观的说法打个比方,就是目前排名前5%的大卖家,销售额在整个淘宝的占比,如果前年是15%,今年就是30%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淘宝上的大卖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淘宝平台本身的速度,财富在向他们这些顶端的卖家聚集。

当然,另一层意思就是中小卖家发展速度远低于平均速度。

这是很多人都会看出来的事儿。我们重点谈一下“销售向爆款集中”的现象。

爆款现象引发六大问题

所谓“爆款”,就是销售非常好的单品,一款单品销售超过1000,就基本可以成为“爆款”了。现在在淘宝随便点一个类目,按销量排序,销售超过1万件的单品到处都是。

这种情况在之前几年都没有发生过。淘宝从2010年初才开始出现“爆款”风潮。

那么,为什么要有爆款?爆款有什么好处呢?

从买家角度看,很多人都买了某款东西,应该说明这东西比较受信赖,比较靠谱,所以会比较容易跟风下单。这很好理解。

从卖家角度看,卖家希望店铺有一款很受欢迎的产品,或者叫“明星产品”,通过这个明星产品的销售,来拉动店铺其他产品的销售。这也很好理解。

但是,这是主要原因么?上面的两个理由,在任何时候都成立,不能解释“这两年才出现”的事实。

我们看看卖家们是如何打造爆款的。

首先卖家会找一款自己店铺中有特色、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定一个有吸引力的价格,当然这个价格意味着利润率降低。然后会想方设法参加淘宝的各种活动,在各个活动中都推这款产品,反正把它的销量做高就是了。聪明的卖家会把自己店里的产品划分一些层次,比如下面这样,以此来判断自己的产品组成和利润贡献。

卖家不一定会对自己的产品线做严格的定位,但一定会想办法“冲爆款”,而现在冲爆款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参加“聚划算”。

聚划算本来属于淘江湖中的团购业务,做得很认真也很好,现在成了淘江湖唯一做成功的业务了。聚划算现在每天有近千万的用户浏览,是整个互联网最炙手可热的地方。

参加了聚划算,很可能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卖几千甚至上万件,这不就是我们要的爆款么。而聚划算本身的商品筛选和审核没有那么透明,也没法透明,因为要参加的卖家实在太多了。所以据小道消息说,卖家参加一次聚划算要付出几万,我没见过,也不好说。但我知道,如果资源如此有价值,资源管理又很集中的话,出问题或者被人猜测出问题,都很正常。

卖家到底为什么对聚划算趋之若鹜?肯定不会为了利润,低利润单品销售挣不了几个钱,而是为了冲爆款!一个卖家的话一语道破:有了爆款,我就可以排在前面了。

原来,淘宝修改过的默认排序规则中,“受欢迎程度”有很大的权重,据我所知,排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算法,有数十个参数。但影响“受欢迎程度”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销售量”,也就是是否是爆款。

有了爆款,我就能排在前面,我店铺的流量就能提升。这太好用了!

聚划算的火爆给淘宝和卖家们带来了很多价值,我这里就不歌功颂德了。

我们来看看聚划算带来的一些负面结果。(1)排序规则被爆款绑架

我相信淘宝的搜索结果算法,是为了“公平”,给每个卖家同样的机会;否则,也不会在新算法上线的时候有大卖家游行。

算法中的诸多参数,为的是让卖家在各个方面均衡发展,从而给买家看到各方面都还不错的卖家。

可是,因为爆款是被发现的最简单、直接的提高排序的方式,于是新的排序规则事实上被绑架了,形成越发严重的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2)直通车广告业务严重受损

从2010年中下开始,我就陆续听到卖家、TP服务公司的朋友跟我讲,现在的P4P(直通车)广告效果不好,甚至说投钱在直通车,还不如想办法上聚划算。

卖家们不关心淘宝哪个业务受损,而只关心怎么能排在前面。但是我希望大家看看直通车广告的本质。

直通车通过搜索关键词的购买,让自己的产品出现在用户主动搜索的产品列表比较显眼的位置,这对冲爆款肯定没有帮助,但是,它能够实现我们的产品被需要的人看见,而且各种产品被看见的概率很均衡。

相比较而言,直通车比聚划算对店铺成长来说,更健康一些,这就好比喝热茶和喝可乐来消暑,一个慢但是治本,一个快但只治标。(3)打乱了卖家均衡发展的环境

自从所有的店铺都可以上单品推荐后,卖家均衡发展的机会就被破坏了。那些有钱的、和淘宝小二关系好的卖家,自然而然地占据了推广位。要知道,淘宝页面的一个推荐位,对卖家就意味着钱。

而聚划算看似公平的“只要好的都有机会”的规则,实际上带给大量卖家的是“遥不可及”和“深不可测”。我自己就碰到过很多卖家找来说希望帮忙走后门上聚划算,我帮不了他们。我就想啊,这算是在淘宝认识人的,不认识的人怎么办?

上不了聚划算,就没有爆款,没有爆款,就没有流量,现实就这么残酷。(4)实际上没有造成淘宝大盘增长

聚划算从2010年中成立以来,据说每天可以有超高的交易额,我就在问了:这应该是淘宝交易额的增长点吧。其实不然,淘宝的大盘,在2010年到2011年之间增长很有限,或者说连聚划算增长率的零头都不到。

那么聚划算的量从哪儿来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从大盘里“扣出来”的,而完全不是增长点。(5)培养了一批问题买家

我的一个很熟的服装卖家告诉我,参加了2次聚划算,卖了超过1万单,2个月之后,这1万个买家,产生重复购买的不到千分之5,她的店铺平均重复购买率是这的数十倍。而她参加聚划算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同时,就算这些买家用平常5折的价格买了,还产生了平常8倍的投诉。

碰到这种问题的卖家不止一两家。我在口碑网的时候,和聚划算有过比较密切的业务合作,后来经过分析发现,在聚划算的买家中,重复购买聚划算的比例相当高,这也印证了我当时的猜测。

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有一群只买聚划算的买家。这群人和普通淘宝买家有明显不同,他们更贪便宜,更相信便宜有好货。于是有人说淘宝买家分成了三类:逛的人、买的人和等聚划算的人。(6)店铺利润构成不健康

店铺主要销售量来自“爆款”,但是主要利润却无法由爆款产生,因为爆款本身的利润奇低,同时卖家打造爆款的目的是“带流量”,而不是争取利润,所以,争取利润的主要任务,落在了所谓的“关联销售”上。也就是说,聚划算会建议商家在商品描述中尽可能引导客户去买其他的东西,争取更多的销售。同时,店铺的高端产品,或者说利润率高的产品,并不能够因为爆款的销售获得更多的有效转化,因此不能够担当利润贡献的重要来源。

在传统的经营中,这属于不健康的类型。

但是,这一切都不妨碍聚划算非常快速地发展壮大。

不少卖家认为,自己还是被聚划算“强奸”了——

近期在做聚划算的筹划,从长远来看不主张参与这样的大折扣。但是从目前淘宝的资源来看,正常的竞争秩序(类目和搜索结果页的排序规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迫不得已参加了。从聚划算开始的购物成为淘宝主流的时候,问题肯定也会随之而来。当然也乐见聚划算的优化调整。——商城著名女装O.SA

我们还是冷静一点,去看看传统的品牌、传统的渠道是如何对待所谓 “爆款”的吧。

在传统的渠道中,没有“爆款”概念,有“主打产品”、“明星产品”、“走量产品”的说法。主打产品会被放在最容易被消费者看到的地方,比如视线平齐和比较靠中间的部分。但消费者会看到店铺的所有产品,在选择的过程中,推销员会优先推荐主打产品,因为这款产品卖点最清楚,最具代表性,而且价位适中,所以往往这款产品就“好卖”。如果消费者表现出了兴趣,他就会被推荐更高档次的产品,说高档的产品“更好”、“更优质”,这时候为的是拉高客单价,提高利润。如果客户没兴趣,低档次的低利润产品就会上场,说这样的款式“差一点但是还不错”,为的是“留住客户”和“走量”。数据如下:

每个品牌的这些数据不同,但道理大同小异。

我们看看,网店和传统渠道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通过这张对比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爆款”在网店担当了“拉客”和“走量”的双重任务,这和“主打产品”有所不同。

但是更大的不同在于,“主打产品”可以拉客,还能带来利润;而网店的“爆款”走量却不带来利润,因为要成为“爆款”,必须大幅降低利润啊。

你会说,这就是网络销售不同的地方。的确有可能是我的观念陈旧。但是我真的担心,这样的形式是否健康。问题在于——(1)走量、低利润的“爆款”是销售量主力,但利润贡献率太低。繁荣很虚假。(2)主要利润源自被“关联”销售的产品,客户的引导会不够,而且这种随机的、捎带式的消费,反倒成了主要利润来源。这么赚钱姿态太低了。

总结一下这一节我的看法吧。

· 淘宝的销售额正在迅速向高处集中,包括大卖家和爆款;

· “冲爆款”是为了搜索排序而形成的一种现象,是为了资源而产生的非正常经营行为;

· 聚划算能够创造爆款,也是市场的搅局者;

· 店铺因为爆款,而产生的销售配比和利润构成,有不健康的可能。为了资源:驻杭办

为了有爆款,卖家必须有人专门负责能打造爆款的资源位,于是一个岗位诞生了,一个组织也出现了,卖家们称为“驻杭办”。

我知道不少卖家在自己的雇员中,都设置了有这样职能的人。这样的人有专职的,也有本身负责店铺推广的员工。后来为了沟通方便,干脆在杭州淘宝附近租个房子,开办事处。

这样的办事处干什么呢?很简单,他需要认识很多人,很多淘宝的人。混个脸熟,拉拉关系。

为什么这样做呢?一个卖家讲得很直接:“就为在活动里能有个位置”。

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更说明了两个问题。(1)卖家对活动流量引导十分依赖。

后面的章节我们会介绍,一个健康的店铺,流量来源分布应该是怎么样的。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卖家店铺的流量来源,除了搜索带来的部分外,活动带来的流量占比非常高。(2)淘宝资源过于集中,资源分配不公平。

以前,要单品上活动,只能是商城的卖家,其他的卖家必须买广告,参加销售部门组织的活动。现在不用了,只要被运营的小二“选中”,或者被“筛选出来”,就可以上了,就这么简单。

那么,好和不好的标准里,就有很多可以沟通的部分,上与不上,上在上面还是下面、左边还是右边,都是可以沟通的。那有这么个人太重要了。

淘宝前段时间连续出台内部规定,说要注意和卖家的距离之类,说的就是这种事儿吧。

从另一个角度说,卖家需要“在淘宝有人”,也不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一层意思。更重要的是,通过认识的人,能够和淘宝的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建立关系,能有一点话语权。

比如,有这么一条微博:

@Mr.ing羊总:前2天得知TB要求鞋类卖家必须把主图更换成左脚45度,否则不给参加任何活动,似乎现在还得下架,刚见群里店长和美工的聊天记录,着急,这真是个浩大的工程啊,100多个款,400~500个款色,全部重新配样、整理、拍摄、处理、上传。哎!是不是知道我们生意惨淡,给我们找点事做做?@小二金光——著名淘宝鞋品牌“Mr.ing”老板

我能想象淘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新规定,同时我更能理解,这些卖家看到这些规定时“想找人说话都找不到”的无奈。

所以,我把这种事,归在不正常的现象里。

我曾经听几个卖家跟我讲述和淘宝小二们的沟通故事,讲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我当时就想,我们要是不能改变淘宝的人,那就改变自己吧,变得不要那么依赖他们的资源,不要那么依赖他们的活动。

不上活动就活不下去么?

让我们来看看,都是些什么活动吧。伤不起的促销:除了打折还是打折

2011年9月的时候,我已经不在淘宝了,有一次跟淘宝商城总裁逍遥子吃饭,他说前几天三丰(淘宝网总裁)跟他说,总算弄明白了,什么聚划算、淘金币、试用中心……就干一件事:打折!

我深叹一口气,终于悟了。

看看数据,我们很容易发现,聚划算销量不参与搜索排序之后,淘金币很快就火了,试用中心也火了。淘宝的数据曲线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拐点。

卖家们的做法很直接也很朴素,找一个带流量的商品,做一个低价,然后“冲”几单交易,就可以申请淘金币和试用中心。

淘金币的做法是进页面,然后以“xx元+xxx金币”的方式卖掉,金币是在淘宝的行为得到的奖励。买家因为自己的行为获得金币,金币可以换钱,那就是“行为 =金币 = 钱”,对淘宝来说,这是花钱买到了行为,而且钱还不是自己花的。对卖家来说,实际收到的钱是折扣价,那本质还是打折。

淘金币的做法,从运营角度来说挺聪明的,淘宝、卖家、买家都觉得爽,然后还可以循环起来。但从卖家本质来说,这还是打折,还是通过打折吸引流量,这对卖家的运营能力没有提高。

试用中心就更简单一点,卖家提供折扣或者免费商品,淘宝给推,然后买家来选,有的要付运费,有的不用。卖家一定会为此做很多关联销售,或者多买免邮费的事儿。所以说到底,卖家还是把试用中心当成一个流量入口,他做的事情,还是打折。

这样说不直观,我们做个表,就能看出这三种形式的本质了。

所以在我看来,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淘宝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打折。

现在聚划算还独立了,从我们对淘宝的了解来看,如果淘金币之流做得好,也会走到这些路上,也就是淘宝C2C没准会分出很多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分公司。

在淘宝的时候,我管过挺长一段时间的营销策划,就是做全站的活动,当时也做了不少各种类型的活动。我转战口碑网之后,以前团队的同学们继续在各业务线负责做活动的事情。

前阵子,有几个同学陆续来跟我抱怨。

每半个月一个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打折打折打折,通知卖家必须参加活动,必须打折,而且动不动就5折,可是人家卖家怎么挣钱啊。她还抱怨说:每个活动都是打折,做着有什么意义呢,能不能有创新……——一个商城负责人

本来以为暑期的淡季可以做一些有腔调的、好玩的活动,而不是又推单品折扣,可是老板们既想要活动形象,又想要销售额,最后就只能妥协继续打折了。现在活动越来越没技术含量了,他这样说。——淘宝C2C市场策划

后来我专门回想了一下这些日子淘宝做过的活动,好像确实如此,我想办法要来了这年某个市场做过的活动排期表,看后着实震惊了一下。

表格里整整半年的活动,都只有一个话题:打折。名字呢,有年中庆、折扣季、嘉年华、冰冻全城等。

拿淘宝商城来说,每年最火热的活动,就是11-11的光棍节活动,所谓全场半价。每次,都会动用各种媒体资源来推广这个活动。用央视CCTV广告和线上活动结合做,也是11-11活动第一个做到极致的。

我再说一次,这不是一本给淘宝歌功颂德的书,这是一本希望大家都能做得更好的书。所以我们会少谈成绩,多谈问题。

2011年的商城年中庆,据说还是准备了很多商品,都有很低的折扣,并且打了据认为很像大牌的广告“SALE篇”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应该是一个相当有战绩的活动。可是实际的效果,让淘宝大跌眼镜,也让卖家们大跌眼镜。我了解到的情况是,活动的页面UV点击率不到20%,经过优化后效果才略有提升。

一位在淘宝商城做活动策划的小二,跟我在旺旺上写了这么一段话,当时她刚刚做完一个让她觉得有点郁闷的清仓活动。

1)促销活动为什么而做

半年来,各类活动频繁,且时不时要求折扣。

更明确每次活动目的,不为做活动而做。例如,清仓:如何更有效地清库存,提升笔数为重点;新品:为品牌行业形象,如何更有效地拉动高客单。在活动推广中,告诉消费者什么,拿什么样的货去做什么样的活动。

2)活动的收益在哪

除了活动当时的成交外,其他有价值的点:

活动结束后,推广店铺UV的增加及维护。通过热卖商品的走红,该商品在主搜索的排序及店铺从list中获取更多的PV。

3)给卖家及买家更好的购买气氛

买家只想买打折的,卖家不敢卖贵的。恶性的打折气氛会影响大型促销的开展,以及使得UV质量不高。平时的活动及推广引导上和类目重点一致,推出新品及品质的概念。改善购物气氛,从而改善购买心理。

4个月后的双十一,就品牌而言我们不会多太多,就商家而言期望值更高,就玩法而言打折肯定是主菜。那剩下的可做什么?

在这几个月我们可以怎么做:

1)类目:更健康的商品结构及运营重点(新品打标),推广品质、新品及风格等概念,提升单价及市场形象。

2)商家:日常概念的引导,营销不等于促销,更不等于打折。

3)营销:更专业的思路及新的形式与手段,不只是汇集商家,搭个页面,铺个广告,然后不断地临时调整。——淘宝商城活动策划

淘宝内部可能会有很多关于这次活动的总结和经验教训。

我是局外人,谈谈我的理解。

一个把2~5折做成常态活动的卖场,做一个全场5折的活动,会有很大吸引力么?

这个活动不是哪个环节执行得不好,也不是商品选择有问题,究其根本,是这个平台本身的品牌,不足以承担看似大牌的传播。

有一个线下的品牌叫“华伦天奴”。很多人都知道,在10多年前,这是一个相对高端的意大利时尚品牌,价格大都很高。后来,中国出现了很多华伦天奴的代工品牌,叫“华伦天奴-XX”的品牌店迅速挤进了大大小小的闹市区,华伦天奴的影响力达到顶峰。后来,各种华伦天奴开始促销,疯狂打折,店铺里挂满了“1~5折”的海报,之后很快,华伦天奴和“打折”挂上了钩,不打折就不会有人买。我们也听到了“华伦天奴”品牌撤出中国的消息。

这其实是一个品牌经营不善,导致没有溢价能力的典型。

溢价能力,说的是一个品牌因为品牌本身可以让商品价格提高的能力,品牌力量越强,溢价能力越强,也就是可以卖更高价格。如果不能提高价格,反而会降低价格,那就是负的溢价能力。

回去看那个广告,如果这是一个很高端的市场,那么打这个广告,会让人觉得,“哇,淘宝商城打折了。”而现在的感觉是“淘宝商城又在打折了。”多一个字,姿态就不一样了。

说直白一点,正因为淘宝天天在2~5折,所以再大的2~5折活动,人们都不稀罕。

上面,是我从淘宝的角度理解“满世界的打折活动”。

那卖家们怎么看呢?

现在新商品定价,都要考虑淘宝活动的因素了,因为动不动就半价,要赚钱,还不能让人觉得平时价格虚高,真是难办。——婷婷爱衣家的婷婷

卖家们为了参加活动,必须要配合淘宝的活动政策,把半价之后的价格调整到“还有钱赚”的程度。有人会说了,那平时的售价不是有更高利润么。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是如果常年让你半价,原来的那个价格,就是虚高和无意义的。通过下面这个图看看。

再说直接一点,总打折,卖家就没法以正常价格销售了。“价格战”大家懂了吧?打价格战没技术含量啊。

而且,这不是做促销的方法。关于做促销,我们后面有很详细的一章来解释。

淘宝商城2010年销量第一的O.SA品牌,对打折的看法我会比较欣赏。

O.SA 2010年是淘宝商城销量第一的品牌,这个销量比线下很多知名品牌都要高。虽然我们销量高,但是在做活动的时候我们最关注的不是销量。

很有意思,当你很关注销量的时候往往是没有销量,而当你关注产品和服务的时候销量自然就来了。

现在淘宝商城很多活动的折扣力度越来越大,虽然短时间内销量很好,但是长期来看这样对品牌的伤害很大,因为一个品牌最珍贵的是忠实的老客户。

品牌频繁打折,伤害的是经常购买的老客户,互联网不同于线下实体店,实体店打折的时候老客户未必会看到,但是互联网上老客户会经常去网站看看,网店只要一打折老客户就会知道,老客户要么觉得品牌的价格很虚,抛弃这个品牌,要么就是总等着打折再购买。——O.SA品牌

淘品牌团队的焦固在和O.SA周勇沟通过商城3周年活动之后,分享了这样一段:【全店大幅打折类活动较难参与】商城3周年4.11全场满200减80包邮活动没有参与,实际需求是希望部分商品参与,但是其他商品虽未大幅打折,但是性价比已然很高,消费者也有正常需求不想要下架(说到这里,还回忆了一下淘品牌初期那么多新颖时尚不打折的品质活动),当然也理解B2C平台竞争的压力,理解商城,建议后期能够做部分满就减的支持(虽然规则放宽,但看商场实际上也是如此执行,属合理需求),无论是产品功能上还是大促要求上。另外感觉此次类目并未严格要求必须要上,相比之前的野蛮强制此次平台体现出了包容性。——淘品牌团队的焦固

我时常提醒自己冷静地对待这些繁荣。对繁荣带来的负面的思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环境,更重要的,是能找到大形势下的突破口。

那我们来看看单一的打折促销方式,会带给我们什么不好。

第一,营销创新能力低下。

淘宝已经多久没有做过让人眼前一亮,让人觉得贴心,让人能记住,或者让人愿意跟人分享的活动或者广告了?我真的想不起来了。

打折对淘宝的很多活动策划来说,是最简单或者说最无奈的方式。可是,这种简单到无赖的做法,让很多有创意、有想法的策划人没有办法做出让自己满意的活动。但每次这样的活动,从销售额的角度来说,都还能看,卖家也挺开心,所以大家也就习惯了。

可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卖家是不是希望别人认为自己的东西跟别人家的不同?是不是希望买家愿意花更多钱,买自己家的东西?是不是希望自己有一大群忠实的粉丝客户,他们愿意买自己推出的各种新品,而不是很关心价格呢?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苹果那样的吧。可是动动脑筋想想,三天两头打折,啥时候能实现上面说的这些。

我希望大家都记住,打折成就不了品牌,打折会拉低客单价,打折会影响利润率,打折唯一的效果就是造成销售量的短期提升。

所以真的有很多卖家已经在控制参加活动的频率和时机,也有更多卖家开始尝试除了打折之外的有创造力的活动。

第二,破坏自己的品牌溢价能力。

前面说过了,这里不啰嗦了。淘宝网、淘宝商城会因为常态折扣活动,让自己没有机会成就自己想成为的大牌形象。总是打折,以后想卖高价,没可能了。

更可怕的事情是,越打折,越没有溢价能力,越没有溢价能力,越只能打折。

这方面内容,我们在品牌和促销的章节会介绍。

第三,拉低卖家品牌的溢价能力。

我接触过不少淘品牌,或者新的淘宝上的品牌,它们中间的大多数都会面临一个矛盾问题:希望自己因为品牌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率,但必须借助淘品牌或者淘宝活动的资源来引导流量,而要参与这个,就需要有折扣,有折扣就得丢掉利润率。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长期通过打折来“帮助卖家成长”会让卖家越来越丧失溢价的能力。

更有趣的是,依托淘宝成长起来的品牌,本身的根基和土壤就充满了打折的味道,那会不会使成长起来的品牌,骨子里就有一条叫“打折”的DNA呢?

毕竟,淘宝上成长起来的品牌或淘宝店,是看着淘宝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的。榜样出问题,后面的动作就更走样了。

第四,阻碍卖家成长。

一句话,卖家需要有学习空间,需要学习榜样。这个市场上到处都是折扣,到处都是打折的海报,卖家能学到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么?

我跟一家TP公司的人聊天,发现他们花最大精力在冲爆款的时候,看到他们给客户做的品牌营销方案是连续多少场的折扣促销的时候,看到他们每天都要跟客户去压单品折扣好上活动,美其名曰品牌推广的时候,我真担心他们能力的成长是否均衡。

从淘宝最本质的期望出发,或者至少从马总的心里,是希望我们的卖家们都能变得很强大,各方面能力都很强,能够从淘宝上诞生出很多本土的著名品牌。

可是,就现在这个状况,卖家很难获得真正的运营能力的提升。新死循环:越有钱才能越好

很显而易见,卖家要有钱才能买广告,买广告就能有流量,有流量就有销量,有销量就有利润,有利润就有钱买广告。

整个的循环里,没中小卖家什么事儿。

可是淘宝一直宣扬的却是,淘宝解决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让数百万的卖家挣到了钱,等等。这没错。可是现在雪球没有在中小卖家脚下滚动。

有一次在网商MBA的课堂上,一位C2C市场的大卖家说:现在在淘宝生存,不是靠拼产品,也不是靠拼服务,根本就是拼钱。

话虽有点偏激,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现实。

我想起了民间的一句话:能用钱解决的,就是小问题。

可是这些钱不是我们中小卖家出得起的,上牌桌的起点太高,不是中小卖家的游戏了。所以我们说淘宝不是以前的淘宝了。

当人们发现,用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就会不那么关注自身的能力提升了吧。

在这种现象下,会发生什么呢?

有钱的越发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这是显而易见的马太效应。同时,我们还在大卖家身边看到了“风险投资”的身影。

这几年,已经有数百家淘宝大卖家获得了投资。我本人就接到过包括红杉资本、今日资本等在内的诸多风险投资商打来的电话,大都会问我,能不能推荐几家做得比较大的、还不错的卖家,他们想投资电商行业。有的呢,会通过不同渠道拿到淘宝某一个类别的销售排名,然后问我:这些哪家比较熟悉,有没有建议。我会跟他们交流一下。

有一天我在问自己,就淘宝这些卖家的情况,就足以到“拼资本”的程度了么?我不知道,但我最关心的,是这些卖家拿到钱之后,会做些什么?花钱好辛苦,挤破头一掷千金

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卖家拿到风险投资的钱,会把钱主要花在这样几个方面:砸广告、招人、出淘。砸广告是最重要的花钱之处。

投资人要什么?投资人希望看到自己投资的卖家业绩能够迅速增长,立竿见影最好。最简单的业绩指标,就是销售额。

要销售额就要流量,要流量就买广告。事情就这么简单。

那么疯狂到什么程度呢?2008年广告投放超过100万的卖家是两位数,到现在超过500万的就已经达到数百家了。这里还算上了淘宝广告价格半年涨一次的情况。

我记得我们的销售有一个系统,是专门售卖广告位的,一个位置7000块左右,是一天。这些位置都需要“秒杀”,每个月定时开放位置,当时就有很多卖家去刷和抢广告位,甚至会雇人抢广告位。这种事情恐怕世界上也只有淘宝这样。

淘宝的客户营销部,也就是广告部,会专门有很多人负责帮助卖家制定推广计划、帮助他们买广告。有一个我印象不错的销售跟我说,他现在经常要跟卖家说,克制克制,不用买那么多,维持一定量在线上就可以了。

其实,我一点也不心疼卖家们拼命砸广告,不过我心疼他们不爱惜这些广告位,用那些烂广告来糟蹋钱。

卖家们会觉得,买了广告位,放一个广告上去,就会有人点。有个卖家曾经跟我算他的广告投放回报:花10万买首页广告,每天3%点击率,会有60万点击,然后再转化销售是2%,这样就有12000单……他眉飞色舞给我算的时候,我吓到汗毛都立起来了。

什么创意有3%的点击率?什么页面有2%的购买转化率,哪里来的数字?没有很好的创意,没有很好的到达页面,不可能有这么好的转化啊。

Justyle是我见过最精打细算投广告的卖家了,他们会跟踪每一个位置的点击和转化,并分析广告创意的表达,最后他们投放的效果都会比较好。

遗憾的是,我很少在淘宝看到真的认真和有创意的广告。

除了花钱买广告,卖家还会花大价钱去挖人,组建自己的团队。现在一个淘宝卖家的运营负责人,薪水可以开到50万~100万,真是羡煞旁人。这说明钱,还是不难赚。

找了人,很多卖家都提到了一个词,这个词在这两年变得非常热门:出淘。都在思考的出路:出淘

大概在2010年中下,“出淘”的概念被很多媒体报道出来,从而引发多方关注。“出淘”,就是“走出淘宝”或者“离开淘宝”的意思。从现象上说,有两层意思。

一是中小卖家离开淘宝。

仅仅靠淘宝网本身,入口资源总是有限的,淘宝正在把每一个入口资源都变现,但即便如此,仍然无法满足众多卖家的需求。长此以往,淘宝的门槛会越来越高,对于中小网商和创业大学生而言,已经没有机会了。——《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中小卖家‘出淘’”

文中举了一个具体的店主的例子,没有钱赚和赚钱越来越难,是中小卖家纷纷出淘的主要原因。

我看到的事实也是如此。如前面所说,财富越来越向大卖家集中,中小卖家没钱找入口,就没钱养活自己。所以越有钱的越赚钱。

当大批中小卖家体会到,淘宝不再是通过“勤奋”就可以挣钱的时候,可能出走、去另谋出路,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了。

数据上也是这样,从2009年开始,放弃经营的淘宝店铺数量,每个季度都以几成的速度在增加,而这些店铺的分布,刚开始全是小卖家,后来是钻石卖家,然后大批出现皇冠卖家。我印象很深,当时做活动的时候还风风火火的几家皇冠店,转眼就没了,前后不到2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