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励志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2 14:10:51

点击下载

作者:(美)奥里森·马登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伟大的励志书

伟大的励志书试读:

青年要奋起

林语堂

美国作家奥里森·马登所写的作品,其内容都是激励兴奋年轻人为主,他著书很多,为文鞭辟入里,剀切详明,令人百读不厌。这类著作称为励志丛书,极为美国人士所传诵。今日中国青年的流行病就是悲观、烦闷、消极、颓唐这些不良情绪。也有人说过,这种病态,是由客观的生活环境所造成,所以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不能变得良好些,以后我们就不能期待着这类病态消灭。然而我们却相信,个人的精神态度的改变,个人的主观努力,虽未必能全然消除这种病态,至少可灭杀它们的猖獗。环境可以决定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精神又何尝不可决定环境!

中国的青年正沉沦于悲观、烦闷、消极、颓唐的苦海中,然而有个奇怪的现象,在今日中国的著作界中,关于兴奋青年的精神,激励青年的志气,而使青年脱离悲观、烦闷等等的深渊,以努力奋起的书籍却极少。

我亦曾有过时代青年所经验的烦闷、消极等等滋味,自读奥里森·马登的原书后,精神为之大振,人之观念为之一变。悲观、烦闷、消极、颓唐的妖雾阴霾,已经驱除尽净,现在所面对着的,是光天化日下的世界大同人生了。

谨将奥里森·马登的书介绍给同病的青年,希望他们从奥里森·马登的书中,能获得同样的兴奋影响。序激励生命的力量

奥里森·马登积多年心血写成了《伟大的励志书》的原稿,但不幸的是,一场大火竟然把作者的原稿焚烧殆尽。马登为了再现原稿的风貌,费尽周折,呕心沥血,因为他长期积累的所有笔记也在大火中被烧得一干二净。

在出版本书之前,马登从来没有打算要出版一本书。所以,当时他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是试着将书稿寄给出版商。但出乎意料的是,波士顿出版公司的编辑看到书稿后,很快就决定要出版这本书。结果在第一年,《伟大的励志书》就再版达十二次之多。迄今为止,这本书已经再版数百次了。

出版之后,世界各地的读者写信给马登。他们告诉马登,他们改变了生活的理想与目标是因为看了这本书,这本书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唤醒了他们的意志力,激励他们去勇敢地尝试以前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去成功地创造以前绝不敢奢望的美好生活。

马登所收到的大多数信件是来自于年轻人的。他们在信中说——

在他们准备结束自己的求学生涯、感到绝望时,正是这本书,鼓励了他们重返校园;正是这本书,在他们由于工作原因感到消沉沮丧时,激励了他们重新全力以赴地投身到工作中去;正是这本书,帮助他们再次鼓起希望与憧憬的风帆,给了他们新的生活勇气,重新确立了以前被放弃或被遗忘的目标。

他们功成名就的主要动力源泉,他们事业成功的转折点,正是读了这本《伟大的励志书》。《伟大的励志书》已经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出版,在国外也非常畅销。尤其是在日本,多年以来,这本《伟大的励志书》的英文版和日文版,被指定为学校的教学用书。

世界各国颇具慧眼的教育家们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场合建议,公立学校和其他各类教育机构应该采用这本书作为教材。他们都知道,《伟大的励志书》是一部激励志向、鼓舞人心的非凡著作。在美国,许多州的教育厅长将本书列为学校图书馆必藏书目。

意大利国会议员、极负盛名的教育家亚历山大·罗斯先生曾经专门写文章,向意大利教育界极力推荐这本书,在他看来,这本书是“培育现代文明素养的工程师”。他建议把《伟大的励志书》列为必读书,意大利各所学校都应该这样做。

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先生对本书也非常感兴趣,在他去世前,他正准备为本书的英国版作序。英国女王也写信盛赞本书的作者。

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政府的内阁成员以及各州的州长,美国总统麦金莱,英国国会的议员们,世界各地的学者、知名作家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他们都感谢奥里森·马登将这样一本好书献给世人。读书鼓励了千千万万的人在生活中奋力向前。值此书出版之际,对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第一章为成功创造条件历史无声地留给我们与此类似的千千万万个例子,告诉我们有无数英雄伟人在别人面对机会犹豫不决、畏首畏尾时,他们果敢地抓住了机会,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伟大业绩。一

此时正是尼罗河战役前夕,纳尔逊对军官们刚刚详细地阐述完自己的作战方案。巴利上尉热切而又兴奋地问道:“如果我们成功了的话,不知道世人会怎么说?”“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任何的假设,没有任何如果可言。”纳尔逊回答道,“我们一定会赢,这一点毫无疑问。至于谁能够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向世人讲述这里所发生过的故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随后,军官们纷纷起身,从会议室回到各自的战舰上去。纳尔逊在后面又追加了一句话:“到明天的这个时刻,我或者是有资格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地上永远安息,或者已经是赢得了贵族头衔。”他的眼睛里闪耀着的光芒敏锐而热切,在别人只看到失败的地方,他却嗅到了胜利的气息。二

拿破仑问他的工兵们:“到底有没有可能通过这条路直接穿越过去?”这些工兵曾被派去探寻能够穿过险峻的阿尔卑斯山圣伯纳山口的路。他们吞吞吐吐地回答道,“可能行的,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的。”工兵们的弦外之音是:穿越那山口肯定是极其困难的。拿破仑丝毫没有在意。身材不高的拿破仑坚定地说道:“那就前进吧。”

此时,英国人和奥地利人都轻蔑地撇了撇嘴,他们都听到拿破仑想要跨过阿尔卑斯山的消息,对于这样的消息他们都报以冷笑:那可是一个“从未有任何车轮碾过,也不可能有车轮能够从那儿碾过的地方”。更何况,拿破仑还率领着七万大军,带着成吨的炮弹,拉着笨重的大炮,运着大量的战备物资和弹药呢!

然而,在热那亚被困的玛塞纳将军陷于饥饿境地时,坚信胜利在望的奥地利人看到拿破仑的军队突然出现,他们不禁目瞪口呆。失败不属于拿破仑,他成功了。拿破仑没有像其他先行者一样被高山吓住,没有从阿尔卑斯山上溃退下来。

一旦无数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时,总会有人说,在很久以前这件事本该就能做成;还会有人找借口说,任何人都无法克服他们所遇到的巨大困难,从而顺理成章地把自己在困难面前的退却说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好让自己在困难面前大摇大摆地溜走。对于许许多多的指挥官而言,他们同样有齐全的工具,有精良的装备,有善于穿越崎岖山路的士兵,但他们却缺乏拿破仑的坚韧与勇气。尽管这种困难对于任何人来说几乎都是难以克服的,但是拿破仑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他需要前进,所以,他自己创造了机会并牢牢地把握住了它。三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格兰特将军不幸从马上跌落,受了重伤。就在这时候他接到要求他去指挥查塔努加战役的命令。当时,投降看来几成定局,仿佛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南方军已经将联邦军围得严严实实,一到晚上,敌军燃起的篝火四处可见,在漆黑的夜空里如同繁星。而对格兰特来说,所有的供应线与补给都已经被完全切断了。格兰特忍着巨大的疼痛,断然下令,挥师前往新的战场。

沿着密西西比河北上,穿过俄亥俄河及其星罗棋布的支流,在马拉着的担架上一路颠簸走过茫茫的荒原,最后在四名士兵的帮助下,格兰特将军终于到达了查塔努加。一个伟大的指挥官到了!整个战局因他的到来而立刻改观,他的坚韧和毅力鼓舞了整个军队,他能够扭转战局,而且也只有他才能够扭转战局。整个军队顿时士气大振。敌人仍然在一步步地逼近,但是即使格兰特还没有跨上马鞍、下令前进的时候,北方军队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回了周围所有的山头。

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是完全出自偶然吗,还是因为整个军队为受伤的格兰特将军那不屈不挠的决心所鼓舞、所激励才扭转了战局?四

意志力、勇气与决心是不是会使所有的情况为之改观?否则荷拉提乌斯怎么会只带领两名战士就让九万托斯卡纳的军队瑟瑟发抖,惊慌失措,直至穿越台伯河的桥轰然倒塌?恺撒怎么会在发现自己的军队难以紧逼进攻时,挺起长矛,紧握盾牌,勇敢地战斗,使得他的军队又迅速集结,最终反败为胜?狄密斯托克里怎么会能够在希腊的海边让波斯的战舰化为碎片,沉没海底?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怎么会能够以寡敌众,在温泉关阻遏波斯的百万大军?阿诺德·温克尔里德怎么会在胸前深深扎满长矛时,依旧傲然挺立,为战友们冲开一条血路,让他们步步进攻,踏上通往胜利之路?威灵顿公爵怎么会历经沙场却从未被打败过?内伊怎么会在大大小小一百多场战斗中总能化险为夷,将险败战局扭转为大获全胜?为什么在联邦军不断溃败时,谢里丹将军赶到温彻斯特,独自一人策马去往御敌前线,从而力挽狂澜?佩里怎么会能够离开劳伦斯河,独自摇桨前往尼亚加拉大瀑布,让英国人的枪声从此销声匿迹?为什么谢尔曼将军单枪匹马冲往阵地,向他的士兵们挥手致意,要他们挺住,要坚守住堡垒和阵地时,战士们立刻军心大振,奔走相告,他们伟大的指挥官——谢尔曼将军到了,并真的保住了阵地?

历史无声地留给我们与此类似的千千万万个例子,告诉我们有无数英雄伟人在别人面对机会犹豫不决、畏首畏尾时,他们果敢地抓住了机会,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伟大业绩。这些人总是能雷厉风行,当机立断,全身心地投入到行动中去,让整个世界为之喝彩。

是的,你可以说,世界上只有一个拿破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今任何一个年轻人所面对的困难与艰险,不可能有这位伟大的科西嘉小个子所跨越的阿尔卑斯山那么高、那么险。五

抓住生活中每一个普通的机会,不是要等待非同寻常的机会在你的面前出现,而是要让机会在你的手中变得非同寻常。1838年9月6日早晨,在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兰斯顿灯塔里,外面尖锐恐怖的呼叫声把一位年轻的女子惊醒了。外面暴雨倾盆,狂风大作,海浪在怒吼翻滚,在呼啸的风声与咆哮的波涛声中一阵凄厉的呼叫声传来。而她的父母却什么也没有听见。通过望远镜,她看见九个弱小的身影,正拼命地抓住一艘失事船只的木板,而船头却悬挂在了半英里之外的岩石上。

灯塔的看守人威廉姆·达陵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不,想想办法吧。一定会有办法的,我们必须把他们救出来。”女儿含泪苦苦地恳求着父母。父亲终于动摇了:“好吧,我知道这样有悖常理,不合我的判断。但是格雷丝,我就按你的要求去试一试。”

随后,如同狂风中飘零的一片羽毛一样,一叶小舟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颠簸起伏,钻过惊涛骇浪,穿过疾风骤雨,驶向失事的船只。那些船员的尖声呼叫将这位孱弱女子的柔弱身躯挤压成了钢筋铁骨。这个勇敢的姑娘与父亲凭借着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一股勇气与力量,一道奋力地划着桨在暴风雨中穿行。九个船员最终得救了,他们安全地回到了陆地上。“愿上帝保佑你,亲爱的姑娘。没想到您这么一位如此单薄瘦弱的姑娘,却在惊涛骇浪中救了这么多的人。”一位船员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位女英雄,不禁脱口称赞道。她的所作所为让全英国的人都感到无比光荣。她的英雄气概让高贵的君王在她面前也黯然失色。六

纪实小说家乔治·埃格尔斯顿讲述的故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天,在西格诺·法里罗的府邸,主人邀请了一大批客人,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就在宴会开始的前夕,负责餐桌布置的点心制作人员派人来说,那件他设计的大型甜点饰品,在摆放在桌子上时不小心弄坏了,管家急得团团转。“我想我能造另外一件来顶替,如果您能让我试一试的话。”这时一个孩子走到管家的面前怯生生地说道。这个小孩是一个仆人,在西格诺府邸厨房里干粗活。“你?”管家惊讶地喊道,“你竟敢说这样的大话?你是什么人?”“我是雕塑家皮萨诺的孙子,叫安东尼奥·卡诺瓦。”这个脸色苍白的孩子回答道。“小家伙,你真的能做吗?”管家将信将疑地问道。“如果您允许我试一试的话,我可以造一件东西摆放在餐桌中央。”小孩子开始显得镇定一些。这时仆人们都已经慌得手足无措了。于是,管家就答应让安东尼奥去试试,他则在一旁紧张地注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盯着这个孩子,看他到底会怎么做。这个厨房的小帮工不慌不忙地要人端来了一些黄油。不一会儿工夫,黄油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蹲着的狮子。管家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喜出望外,连忙派人把这个黄油塑成的狮子摆到了桌子上。

晚宴开始了。客人们陆陆续续地被引到餐厅里来。这些客人当中,有威尼斯最著名的实业家,有傲慢的王公贵族,有眼光挑剔的专业艺术评论家,还有高贵的王子。但当客人们一眼望见餐桌上卧着的黄油狮子时,都认为这是一件天才的作品,纷纷交口称赞起来。他们甚至忘了自己来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了,在狮子面前不忍离去。结果,整个宴会变成了对黄油狮子的鉴赏会。客人们在狮子面前情不自禁地细细欣赏着,不断地询问西格诺·法里罗,究竟是哪一位伟大的雕塑家竟然肯将自己天才的技艺浪费在这样一种很快就会融化的东西上。法里罗也愣住了,他当即喊管家过来问话,于是管家就把小安东尼奥带到了客人们的面前。

当这些尊贵的客人得知,就是这个小孩在仓促间做成了这只精美绝伦的黄油狮子时,不禁大为惊讶,整个宴会立刻变成了对这个小孩的赞美会。富有的主人当即宣布,将由他出资给小孩请最好的老师,让他的天赋充分地发挥出来。

西格诺·法里罗果然没有食言,但安东尼奥没有被眼前的宠幸冲昏头脑,他依旧是一个热情、淳朴而又诚实的孩子,孜孜不倦地刻苦努力着,希望把自己培养为皮萨诺门下一名优秀的雕塑家。安东尼奥是如何充分利用第一次机会展示自己才华的,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然而,却没有人不知道后来著名雕塑家卡诺瓦的大名,没有人不知道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七

强者创造机会,弱者等待机会。

莎彬说过:“空等机会的到来,优秀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通常是寻找并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征服机会,让机会成为服务于他的奴仆。”

能获得特殊机会,在你一生中这样的可能性还不到百万分之一。然而,普通机会却常常出现在你面前,你应该把握住它,将它变为有利的条件。而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行动起来。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意味着上帝赋予了你奋斗进取的特权,你要利用这个机会,去追求成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那么这个机会所能给予你的东西要远远大于它本身。想一想吧,像弗莱德里克·道格拉斯这样一个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尚且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演说家、作家和政治家,那么,当今的年轻人,与道格拉斯相比拥有无限机会的年轻人,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好些呢?

犹豫不决的人和软弱的人总是借口说没有机会,他们总是喊:请给我机会!机会!其实,每时每刻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了机会。你在学校里的每一堂课是一次机会;每一次考试是你生命中的一次机会;每一个客户是一次机会;每一个病人对于医生都是一次机会;每一次布道是一次机会;每一篇发表在报纸上的报道是一次机会;每一次商业买卖是一次机会,是一次展示你的优雅与礼貌、果断与勇气的机会,是一次表现你诚实品质的机会,也是一次交朋友的好机会;每一次对你自信心的考验都是一次机会。

勤劳的人永远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努力着;而只有懒惰的人才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抱怨自己没有时间。从琐碎的小事中,有头脑的人能够寻找出机会,而粗心大意的人却轻易地让机会从眼前飞走了。有些人像辛劳的蜜蜂一样,从每一朵花中汲取花蜜,在其有生之年处处都在寻找机会。对于有心人而言,每一天生活的场景,每一个他们遇到的人,都是一个机会,都会给他们的个人能力注入新的能量,都会在他们的知识宝库里增添一些有用的知识。八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但如果她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要迎接她时,她就会从大门里走进来,然后从窗子里飞出去。”

美国运输业巨头、著名企业家柯尼里斯·范德比尔特认定自己要在汽船航海方面开拓事业。他的这一决定让家人和朋友都十分震惊。他竟然放弃了原本已经蒸蒸日上的事业,到当时最早的一艘汽船上去当船长,而年薪仅为一千美元。富尔顿和利文斯敦当时已经取得了用汽船在纽约水面上航行的专有权,但范德比尔特认为,这项法令不符合美国宪法的精神。他一再要求取消这个法令,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不久以后,他拥有了一艘自己的汽船。

在当时,为了往来欧洲的邮件,政府要付出大笔的补贴,然而,范德比尔特却提出他愿意免费送邮件并承诺更好的服务。他的这一要求很快就被接受了。凭借这种方式,他很快就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货运与客运体系。后来,他预见到,铁路运输将会大有可为,因为美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他积极地投身到铁路事业中去,为后来建立四通八达的范德比尔特铁路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九

当时“四十九人大篷车队”的一个成员——年轻的菲利普·阿慕尔,把自己所有的家当放在了一辆牧场大篷车上,由一匹骡子拉着,毅然决然地跟随车队穿越“美国大沙漠”。他非常辛勤地工作着,将矿上定时发的薪水一点点地积攒起来。这些积蓄为他日后积累了资金,帮助他能够独立开创向往已久的事业。六年后,他用这笔钱在威斯康星的密尔沃基开始经营粮食与商品批发生意。在九年时间里,他赚了五十万美元。

南北战争期间,当格兰特将军发出“打到里士满去”的命令后,他意识到一个宝贵的机会到来了。1864年的一个早晨,他敲开了事业合伙人普兰克顿的门说:“我要坐下一班火车去纽约,格兰特和谢尔曼的军队已经扼住了叛军的喉咙,胜利已经在眼前了。我要去把我们所有的猪肉都倾销出去。战争很快就会结束,那时猪肉会跌到十二美元一桶。”此时正是断然作出决定的好机会,而他看准了这个时机。

他到了纽约后,以每桶五十美元的价格将猪肉大量抛售出去,人们蜂拥抢购。华尔街上精明的投机商们对这个西部年轻人的疯狂举动大加耻笑。他们劝告阿慕尔说,因为战争还远远没有接近尾声,猪肉价格会涨到六十美元一桶。阿慕尔照旧抛售猪肉,对此不加理会。格兰特带领的军队步步进逼,南方军队节节败退,里士满很快就被攻陷了。果然,猪肉的价格猛跌到十二美元一桶,而阿慕尔先生却净赚了两百万美元。十

在石油行业,约翰·洛克菲勒抓住了机遇。这个国家的人口众多,却只有极少数人在使用电灯,他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个国家的石油储藏非常丰富,然而由于石油冶炼加工方法十分原始,产量非常低,而且使用起来也不安全。而这正是他的机会所在。

他先是找到了塞缪尔·安德鲁——一个曾经与他在一个机械厂共同工作过的维修工,成为他的一个合伙人。到了1870年,利用他的合伙人发明的新的冶炼加工方法,洛克菲勒冶炼出了他们的第一桶石油。由于他们冶炼出的石油质量好,生意很快红火了起来。后来,他们又增加了一个合伙人,名叫弗莱格勒。

但是过了不久,安德鲁对现状不满,他表示希望退出合伙关系。洛克菲勒问他:“你想要什么作为补偿呢?”安德鲁漫不经心地将自己的要求写在一张纸上:“一百万美元。”洛克菲勒不到二十四个小时就将这笔钱递到了安德鲁的手中,然后说:“你只要一百万美元,而不是一千万,要价真的不高。”

这个固定资产只有一千美元的不起眼的小冶炼厂在短短的二十年中,滚雪球般地迅速成长为一个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股票价格也升至每股一百七十美元,总资产达到了九千万美元,而公司的市值则高达一亿五千万美元。十一

以上这些都只是人们为了发财致富而充分把握时机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典型例子。但是,财富不是一个人一生的终极目标,它仅仅是一个机会而已;获得财富不是一个人事业的顶峰,而只是所有事业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我们更应当看到,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新的一代人,其中有电工、工程师、学者、艺术家、作家、诗人等,他们总是在寻找机会去做一些比仅仅积聚财富更为高尚的事情。

伊丽莎白·弗雷夫人是一名贵格派教徒。她认为自己的“机会”是去关心英格兰女子监狱的状况。一直到1813年的时候,在英国,经常都会有三四百名衣衫褴褛、几近半裸的女囚,被囚禁在伦敦纽盖特监狱的同一个牢房里等待判决。牢房里没有床,也没有任何的床上用品,年轻女子、老年妇人甚至是年纪尚小的女囚们,都睡在牢房的地板上,上面只铺着一点肮脏的破布片。当局很少顾及她们的死活,没有人会想到要去关心一下她们的状况,几乎不提供吃的。

三个月后,人们称之为“疯狂的野兽”的这群女囚在狱中已经变得本分而又温和了。为什么呢?因为弗雷夫人拜访了纽盖特监狱,让这群鬼哭狼嚎般吵闹不休的人平静了下来,她告诉众人,自己希望建一所学校,为了这些年轻的以及年纪尚小的女孩子,她要求犯人们自己推举一名女校长。听了她的话,这群人一下子惊呆了,等缓过神来后,她们兴奋地推举一名因盗窃一块手表而被投入狱中的女囚做她们的校长。

这项监狱改革很快就被推广到其他的监狱中去,最终引起了政府当局的高度重视,并对这一项改革进行了相应的立法。而整个英国也出现了大批热衷于弗雷夫人这项工作的女士,她们自告奋勇地为女囚们提供衣物,并承担教育女囚的工作。八十年过去了,弗雷夫人的这个计划与设想已经完全被整个文明社会所接纳。十二

一场可怕的车祸发生了。一辆车从英国小男孩的身上碾了过去,被轧断了的动脉中鲜血不断地涌出来。所有的人都呆呆地看着这个小男孩在痛苦中抽搐呻吟,吓得不知所措,眼睁睁地看着死神一步步地向他走近。阿斯特利·库珀迅速地抓起自己的手帕,将它紧紧地系在小男孩的伤口上,血止住了,小男孩得救了。人们对他的这一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赞誉,而这种赞誉激励着他,库珀决定要成为一名外科医生。要知道,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外科医生还是一个新名词。“机会正向他走来,幸运之神在向这位年轻的外科医生招手。”阿诺德这样写道,“这位潜心于学习和实验的年轻人在经过长期的准备与等待后,突然间被拉到了手术台前,这是他必须面对的第一个关键手术。那位伟大的手术师不在此地,而时间异常地紧迫,不容他多想。病人正在生与死的鸿沟前挣扎徘徊。他能取代那位医术高明的手术师,继续他的工作吗?他有能力独自处理这次紧急手术吗?如果他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就是人们要找的医生。机会就降临在他面前,他是要承认自己的无知无能呢,还是要踏入名誉与财富的殿堂?他与机会就这么面对面地站着。答案就握在他自己的手中。”十三

当伟大的机会就要降临,你准备好了吗?“有一天,亨利·朗费罗与霍桑共进晚餐。”詹姆士·菲尔德讲了一个故事,“霍桑带着一个来自塞勒姆的朋友同来。吃完饭后,他的朋友开口说:‘一直以来,我都试图说服霍桑写一部有关阿卡迪亚传说的小说。故事是这样的:在阿卡迪亚人四散逃离时,一个女孩子与她的恋人被冲散了。她终生都在苦苦等待寻找她的恋人,等到她两鬓斑白时,她终于找到了她的恋人,却发现他已经在医院里去世了。’听了这个故事后,朗费罗转向霍桑,问道:‘如果你不打算以此为素材构思一部小说的话,你能不能让我借用这个故事来写一首诗呢?’朗费罗感到很奇怪,霍桑为什么没有想到以此为素材写一部小说。霍桑很爽快地答应了,并许诺说,在朗费罗以此为题材写成诗之前,他决不会用这个故事的原型来写小说。朗费罗抓住了这个机会,举世闻名的《伊凡吉林》便由此诞生了。”十四

善于倾听的人总会听到那些渴求帮助的人越来越弱的呼声;只要你善于观察,你的周围到处都存在着机会;只要你有一颗仁爱之心,你就不会仅仅为了私人利益而工作;这个世界永远都会有高尚的事业等待你去开创,只要你肯伸出自己的手。

当人进入一个装满了水的大桶,使得大桶不断往外溢水的情景可能每一个人都见过,然而却没有人肯动一动脑筋,想一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溢出的水的体积正好等于人浸在水中的身体的体积。这个现象只有阿基米德观察到了,由此他找到了一种计算物体的体积的简便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可以迅速计算出任何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一个垂悬的重物会非常有规律地来回摆动,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明白,重物到最后会受空气阻力慢慢地停下来。但是,从来没有人想到过这一现象是否具有任何其他的现实意义,更没有人想到过这一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而伽利略在少年时偶然间注意到比萨大教堂上方挂着的一只灯,那只灯在不停地左右摆动,而且来回摆动的幅度极具规律性,通过研究,著名的钟摆定律被伽利略发现了。直到他被投入监狱时,他这种研究与探索的热情,仍然不为监狱的铁门所阻挡。他利用狱中的稻草秸做试验,最终发现了具有相同直径的实心管与空心管的相对强度。

土星的外围有一周光圈,这一现象早就被天文学家观察到,但他们都认为这只是行星形成规律假说的一个例外而已。但拉普拉斯却不这样看。拉普拉斯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他认为,这是平常难以观察到的星体形成过程中惟一可见的一个阶段。他最终证明了这一观点,被载入了星体形成的科学史。

大西洋以外可能还会存在大陆,这是欧洲的水手们都曾想过的事情,但从未有人付诸行动去真正探索一下。而哥伦布勇敢地驶入了无边无际的未知海洋,他最终带领着船队意外地发现了新大陆。

曾经有无数的苹果从树上落下砸在了人的头上,仿佛在提醒人们去思考一下这个现象。只有牛顿问了一句为什么,这一现象使他陷入了深思。由此,他意识到,苹果之所以会往下落而不是落到其他方向上或往上去,这一现象与宇宙中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却没有相互碰撞并纠缠在一起,以及所有的星体能够在各自的轨道上正常运转,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自上帝创世就在人们的眼前闪亮的闪电,就在人们的耳中轰响的雷鸣,这些自然现象从来没有唤起人们头脑中沉睡的思想,从来没有人意识到或许雷鸣、闪电会具有非常巨大的能量。只有富兰克林竖起了耳朵,睁大了眼睛,向天空中嘶奔的千军万马昂起了头。他用一个极其简单的实验,向世人证明了闪电就像是水和空气一样,广泛地存在于宇宙之中,是某一种强大而又能被人控制的能源。十五

我们以上所提及的很多人通常都被世人称为伟人,原因其实只有一个:世人眼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情形,他们却把它变成了一种机会,从而成就斐然。我们都读过无数伟人的故事,都深深地了解所罗门王在几千年前所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你见过工作勤奋的人吗?他应该与国王平起平坐。”孜孜不倦的富兰克林曾经与五位国王平起平坐,曾经与两位国王共进晚餐。富兰克林用他的一生对这句话作了最好的诠释。

那些善于利用机会的人在发现机会与把握机会的时候如同撒下了种子,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生根——发芽——结果,给他们自己或是别人带来更多的机会。离知识与幸福越来越近的是那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工作的人,可供他们选择的道路也越来越宽,也越来越容易往前走,越来越平坦。所有的人面前的道路其实都是向他们敞开的,无论是对年富力强、头脑冷静、生活节俭的机械师,还是对温文尔雅的学生;无论是对谨慎细致的公务员,还是对兢兢业业的公司职员。如今,人们通过这些道路走向成功的可能性甚至要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大一些。十六

在一个画室里,一个青年站在众神的雕塑面前。他指着一尊塑像,那尊塑像的脸被它的头发遮住了,在它的脚上还生有一对翅膀。青年好奇地问道:“这个叫什么名字?”雕塑家回答道:“机会之神。”“那为什么她的脸藏起来了呢?”青年又问道。“因为人们很少能够看见她,即使在她走近人们时。”“那为什么她脚上还生着翅膀呢?”青年又追问道。“因为她会很快就飞走,一旦飞走了,人们就再也不会看见它了。”

一位拉丁作家曾经这么说过:“机会女神的前额上长着头发……但她的脑后没有头发。如果你能够抓住她前额上的头发,你就能够抓住她。然而,如果被她挣脱逃走的话,即使万神之王宙斯也无法将她捉住。”

但是,对于不能利用机会甚至是不愿利用机会的人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机会呢?十七

一位船长讲述道:“那天晚上我碰到了不幸的‘中美洲’号。天正渐渐地暗下来。海上风很大,海浪滔天,一浪比一浪高。我给那艘破旧的汽船发了个信号打招呼,问他们需不需要帮忙。‘情况正越来越糟糕。’亨顿船长朝着我喊道。“‘那你要不要把所有的乘客先转到我的船上来呢?’我大声地问他。‘现在还不需要,你明天早上再来帮我好不好?’他回答道。“‘好吧,我尽力而为。可是你现在先把乘客转到我船上不更好吗?’我回答他。‘你还是明天早上再来帮我吧。’他依旧坚持道。我曾经试图向他的船靠近,但是,你知道,那时是在晚上,浪又大,天又黑,我怎么也无法固定船的位置。后来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中美洲’号。就在他与我对话后的一个半小时,他的船连同船上那些鲜活的生命就永远地沉入了海底。在海洋的深处,船长和他的船员以及大部分乘客为自己找到了最幽静的坟墓。”

机遇曾经离亨顿船长近在咫尺,却被他忽略了,变得遥不可及,等亨顿船长意识到这个机会的价值,已经晚了,然而,他的盲目乐观与优柔寡断却牺牲了无辜的乘客!在他面对死神的最后时刻,他再怎么痛心疾首地自责又有什么用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像亨顿船长这样的人,他们在最欢乐的时刻是多么的盲目,多么的易受打击,在残忍的命运面前又是多么的软弱无力啊!只有在经历过之后,他们才突然醒悟,明白那句古老的格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然而,却已经太迟了。

这种人在做事情时总是不能很好地把握时机,要么太迟,要么太早。“这些人都有三只分开的手。”约翰·戈夫这么说,“一只右手,一只左手,还有一只迟到之手。”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就老是迟到,做家庭作业和交作业也总是晚于别人。就这样,他们慢慢养成了迟到的习惯。

到了现在,他们才开始后悔,在需要他们承担责任的时候,他们想如果能再回到从前,让生命再来一次的话,他们一定会好好地把握住机会,也许还会有一个崭新的明天等待他们。他们又回忆起以前,多少可以赚钱的机会自己曾经白白浪费了,或是自己曾经白白放过了多少可以弥补这些损失的机会,而现在悔之晚矣。如何在将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们应该懂得完善自身,或是帮助别人;然而,他们却永远无法抓住机会,因为他们没看到任何机会。十八

乔·斯托克是餐车上的司闸员,他总是乐呵呵的,无论你问他什么问题,他都快乐地回答。因为如此,铁路上的人都非常喜欢他,旅客们也非常喜欢他。但是,自己作为一个司闸员的真正职责是什么,他却没有意识到。

他有时候要喝点酒,总是显得有些散漫。要是有人向他提意见的话,他就露出他那特有的灿烂微笑,用极其平和的语调说:“没关系的,谢谢你的关心,我感觉好极了,不用担心。”他的语调是那么的轻描淡写,那么的平和,连提醒他的朋友都觉得是不是自己将危险夸张了,有点小题大做。

在一个寒冷的晚上,路上遇到了大风暴,他们的火车晚点了。乔·斯托克开始不停地抱怨,抱怨因为这个鬼天气给自己带来了许多额外的事情,他还不时地偷偷地拿起一个小瓶子往嘴里倒一点酒。不一会儿,他开始变得很高兴,兴奋起来,又开始说说笑笑了。而火车上的列车员与司机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一直密切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与路面情况。

就在火车行驶到两个火车站中间的时候,火车猛然间停下了。原来是火车引擎的汽缸盖爆裂了。情况非常危急,因为过几分钟就有一列快车要从同一条轨道上经过。列车员飞快地跑到后车厢中去,紧张地告诉乔,让他赶快打开红灯让火车向后退。这个司闸员哈哈大笑,说:“不用急,不用急,等我把外衣穿上再说。”

列车员非常严肃地对他说:“乔,那列快车就要开过来了。一分钟也不能耽搁了。”

乔微笑着答应说“好,好,好。”于是,列车员又匆匆往前跑回到司机那儿。

可是,这位司闸员先停了下来,穿好他的外衣。他并没有立刻做这件事。他又把那一小瓶酒掏出来喝了一口,惦记着这样可以御寒。做完了这些后,他才慢吞吞地拿起灯笼,一边自在地吹着口哨,悠闲地沿着火车轨道踱着步子。

就这样他走了还没有十步远的时候,那列快车呼啸而来的声音已经传入他的耳朵。他拼命地往拐弯处跑,然而已经太晚了。可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停着的餐车被那列飞驰的列车猛烈撞击,列车将餐车挤成一团,蒸汽的嘶嘶声与旅客的尖叫声交织在一起,一片狼藉,一片混乱。

后来,人们想起来了,问乔哪儿去了。他失踪了。但是,第二天人们在一个谷仓里找到了他。他手里还提着一个空荡荡的灯笼,朝着他幻想中的火车不停地喊着:“嗨,看见我有这个吗?”乔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疯子。

他被带回了家。后来,他又被送进了疯人院。在疯人院里,再也没有比这更凄厉的声音了。这个可怜的人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嗨,看见我有这个吗?嗨,看见我有这个吗?”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因为他那自我放纵和散漫的习惯而消失了。“嗨,看见我有这个吗?”或是“嗨,看见我没有这个吗?”这都是许多人无声的呐喊,他们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得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让他们弥补自己已犯下的错误的机会。一个能够让他们重新再来一次的机会。

迪恩·阿尔福特曾经这样说过:“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时刻能抵得上许多年的光阴。”的确如此,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与时光相比,无论是就重要性而言还是就价值而言。我们对此毫无办法。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就发生在五分钟内,然而,这足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可是,谁也无法预料到,可能那就是我们生死攸关的时刻呢?十九“我们所说的转折点,”阿诺德这样说,“其实就是由以前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突然间爆发的某个时刻而已。对于那些善于利用这些时刻的人来说,这些偶然间出现的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想要达到致富或成名的目的,为此总是希望靠一个“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总是在一刻不停地寻找那些所谓的“重要”机遇。我们一直都不曾真正理解爱默生所指出的“浅薄的美国主义”。我们不想学习,只想获得知识;我们不想做什么学徒工或有什么锻炼,我们只想成为大师级的人物;我们不想实干,只想有巨大的收获。

年轻的先生们和女士们为什么会整日在优游闲逛呢?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无所事事呢?是这块土地在你们出生之前就已经没有了任何工作机会了吗?是这个星球已经停滞不前,不再进步了吗?是所有的职位都已经有人了?是所有的位子都已经被占满了,还是所有的机会都已经消失了,还是你们国家所有的资源都已经被挖掘出来,都已经枯竭了?是人类已经掌握了大自然的所有奥秘了,还是你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利用正在流逝的时光完善自己、造福他人?是由于当今社会竞争太激烈、太残酷,从而让你心灰意冷,只想躲在一个套子里,得过且过地度过卑微而又平凡的一生吗?

这是一个充满知识与机遇的时代,这是一块时时刻刻都充满机会的国土,你出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出生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怎么可以悠闲自在地抱着胳膊,不停地向上帝索取那些已经给予你的所有必要的力量与才能呢?甚至当上帝的选民们在前进的道路受到红海的阻拦时,他们停下脚步,他们的领袖祈求上帝,想要获得上帝的救助时,上帝也只是对他说:“你为什么向我呼喊求救呢?对以色列的子民们去说吧,他们会一直奋勇向前。”二十

想一想,社会上需要人做的工作有无数,而人类的本质是那么的特殊,哪怕是一句欢快的话语或是些许的帮助,就会为他们的成功扫清障碍或是有助于别人力挽狂澜。上帝赋予我们的才能都是均等的,诚实的品质、热切的愿望和坚韧的品格,这些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早已包含了。这些都让我们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我们的前方有无数伟人的足迹,激励我们不断前行,时刻引导我们。每一个新的时刻都给我们带来许多未知的机遇。

不要等待你的机会出现,你要像乔治·史蒂芬孙在肮脏的煤矿马车旁用粉笔来演算一个数学定律一样去创造机会,要像拿破仑在近百种“不可能”的情况下为自己赢取成功一样去创造机会,要像那个牧羊的孩子弗格森用一串串的珠子来计算天上的星星一样去创造机会。

想拥有非同寻常的机遇,就要像战争或和平时期所有的伟大领导者一样,自己创造机遇,直至达到成功。对懒惰者而言,即使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毫无用处,而勤奋者却能将最平凡的机会转变为千载难逢的机遇。

人生就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

不停地向前,向前,直至命运的彼岸。

没有了机遇,生命之舟就会搁浅,或是被浪涛掀翻,

要么是抓住机会顺流而下,乘风破浪,

要么是神色黯然,望河兴叹。

机遇永不再来,牢牢地抓住它,

幸运女神会向你微笑,

人生的职责会为你指引一条阳光大道。

不要退缩,尽管你心存恐惧,

不要徘徊,尽管安逸在向你招手,

要一直向前,向前,直到实现生命的目标。第二章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你一无所有之时,你惟一的选择就是努力拼搏。”当你走进乔治·蔡尔德在费城的私人办公室时,首先吸引你注意的是这条挂在墙上的格言,同时也是一条促使一个其他人看来毫无机会、不名一文的男孩最终出人头地的最高准则。一“我是一个宫廷里的孩子,”在丹麦的一个儿童聚会上,一位漂亮的小姑娘这么说,“我的父亲是议院中的侍从官,这是一个很高的职位。”她不屑地撇撇嘴说,“至于那些姓氏以‘森’结尾的人,在他们面前,我们要两手叉腰,以便远远地跟他们保持距离。他们永远都成不了大器。”“但是,我的爸爸可以毫不心疼地花一百元去买糖果,并把它们分给孩子们,”富商皮特森的女儿愤怒地反驳道,“你爸爸能这样吗?”“是的,”一个编辑的女儿插嘴道,“你们的爸爸和所有人的爸爸都会被我爸爸登到报纸上。我爸爸说,因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把谁登到报纸上,所以各种各样的人都怕他。”

一个通过门缝往里面偷看的小男孩有些感慨地想,“噢,要是我能成为他们中的一个该多好啊!”他能站在那里还要得到厨师的允许,因为他平时经常为厨师做厨房的清洁工作。同样是站在这里,但是他与这些人完全不一样,他的父母甚至连一个子儿都没有,并且,他的姓氏就是以“森”结尾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流逝如水,当年那些在聚会上的孩子如今都已变成了风度翩翩的绅士和高贵典雅的淑女,他们中的一些人走进一座金碧辉煌的厅堂,在那里面布置了各种各样价值连城、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他们遇见了这些艺术品的主人——当年那个怯生生的男孩。以前,他从门缝里偷看他们的游戏并以此为一种莫大奢侈,而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伟大的雕刻家,他就是丹麦伟大的艺术家、著名雕塑《耶稣和十二使徒》的作者阿尔伯特·巴特尔·托瓦尔森。二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丹麦一个穷鞋匠的儿子的例子,这又是一个姓氏以“森”结尾的孩子,“森”意味着他是平民,还意味着在他呱呱落地时幸运之神没有给予他任何特殊照顾。但他却成为了丹麦著名作家、童话大师汉斯·安徒生,他成功的道路并没有因贫苦的出身而受到阻碍。三“饥饿没有什么可怕的,爸爸。”耳聋的男孩约翰·基托苦苦地央求父亲把他从救济院领出去,这个可怜的耳聋男孩有着一个成日酗酒的酒鬼父亲,他自己也被人看成是一个只会做鞋子的小乞丐,除此之外,人们认为他一无是处。他哀求父亲,想为自己争取去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资充足的社会中,并且,我知道怎么样来防止饥饿。不少霍屯督人不就曾经长期靠着一点点糖来维持生存吗?感到饿得难受时,他们就用一根带子把自己的肚子勒紧。我也可以那样做啊!再说,在原野上到处都可以找到萝卜,灌木丛里长满了坚果和黑莓,它们都可以用来充饥。一个干草垛就是一张很好的床。”

正是这个孩子,最终成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圣经》学者之一,他成了名扬世界的学者。基托博士的第一本著作就是在贫民院里完成的。四

根据一位作者在凯特·菲尔德编的《华盛顿报》中所撰写的文章记载,克莱恩是一个古希腊的奴隶,但是,在神圣的艺术殿堂前,他同样也是在美面前顶礼膜拜的一个奴隶。他以一种狂热的心态崇拜着美,美就是他的上帝、他的灵魂。在他所生活的时代,由于那位手握大权的波斯入侵者对艺术的反感和憎恶,法律规定除了自由民之外,奴隶是不允许从事和追求艺术的,否则就要被宣判死刑。当这样的一部法律通过时,克莱恩正在一个由与他具有同样兴趣的爱好者组成的小团体中忘我地工作,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在某一天得到伟大的雕刻家菲迪亚斯的肯定,他甚至想得到伯里克利本人的赞赏。

现在该怎么办呢?克莱恩的回答就是在面前的冷冰冰的大理石块中,他将投入他的心灵、他的头脑、他的全部生命和精神。他每天都要虔诚地下跪,祈祷太阳神赐予他崭新的技巧和源源不竭的灵感。他自豪并且满怀感激地相信,太阳神阿波罗真的听到了他的祷告,并一直在旁边帮助着他,守护着他,指引着他手的动作,为那些他所雕刻的物体赋予了栩栩如生的生命活力。但是,现在,似乎诸神都抛弃了他。统治者居然出台了这样一部法律。

深爱他的姐姐克莉恩觉得弟弟的痛苦就是她的痛苦,她跟弟弟一样颇受打击,这件事令她万分难受。“噢,美神阿佛洛狄忒!”她祷告道,“不朽的阿佛洛狄忒,主神宙斯最具怜悯心的孩子啊!我的上帝,你是我的女王,我的保护神,我日日夜夜在你的神龛前奉上献礼。现在我们需要你无所不能的帮助!请你成为我的朋友,成为我弟弟的朋友吧!”

然后,她转向弟弟说道:“噢,克莱恩,继续你的工作,上帝会保佑我们的。你到我们屋子下面的地下室去工作吧!那里很暗,但我会为你准备食物和灯光的。”克莱恩搬到了地下室,他继续着自己那神圣而危险的创作。而他姐姐则日日夜夜精心地守卫和照料他。

时隔不久,雅典有一个艺术品的展览。所有的希腊人都被邀请到展览会上。这次展览在当地的大广场上举行,由伯里克利亲自主持。在他的旁边,站着他所宠爱的阿斯帕西娅、雕刻家菲迪亚斯、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哲学家苏格拉底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知名人士。

所有伟大的艺术巨匠的作品都被陈列于此。但是,在美不胜收、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中,有一些作品显得尤为卓尔不群、出类拔萃——这些作品成了人们瞩目的中心,所有人都在其摄人心魄的艺术美之前心荡神移、赞叹不已,就连那些参与竞争的艺术家也一个个心悦诚服地甘拜下风。它们是那么的精美绝伦,仿佛就是阿波罗本人凿刻出来的。

传令官问道:“谁是这些作品的雕刻者?”没有人知道答案。他重复着这个问题,人群中还是寂静无声。“那么,这就是一个谜!难道它们会是出自一个奴隶之手吗?”

人群中突然出现了一股很大的骚动,一个清纯美丽的少女被拖到了大广场上,她头发蓬松,衣裳凌乱,双唇紧闭,大眼睛里满是坚毅的神色。“这个女人,”当地的行政官声嘶力竭地喊道,“我们所能确信的一点就是这个女人知道雕刻者的底细,但是她死活都不肯说出雕刻者的名字。”

克莉恩受到了严厉的盘问,但是,她用沉默回答所有问题。她被告知自己的行为应当受到的惩罚,然而,这位勇敢的姑娘还是一声不吭。“那么,”伯里克利说道,“法律是神圣不可违背的,而我恰恰是负责执法的人。把这位姑娘关到地牢里去。”

当他作出这番宣判的时候,一个一头长发的年轻人气喘吁吁地冲到了他的面前。这个年轻人尽管满脸憔悴,身材消瘦,但那黑黑的眼睛就如夜空中的两颗明星一样,闪烁着只有天才才有的那种耀眼光芒,他高声地央求道:“噢,伯里克利,请饶恕和赦免那个女孩吧!她是我的姐姐,我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那堆雕塑出自我的双手,出自我这个奴隶之手。”

愤怒的人群打断了他的话,群情激昂的人群爆发出这样的喊声:“把这个奴隶关到地牢里去,把他关到地牢里去。”

但伯里克利站了起来,威严地说道:“看一看那些雕塑吧!阿波罗以他的名义告诉我们,与一部不正义的法律相比,在希腊有某些东西要更加重要。只要我活着,就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法律的最高目的应该是扶植美的事物,发展美的事物。如果说雅典会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会永留青史的话,那是因为她对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是这种贡献使得她名垂千古。不要把那个年轻人关到地牢里去,让他站到我的身边来。”

就这样,阿斯帕西娅当着聚会的成千上万的公众的面,把拿在自己手中的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戴在了克莱恩的额头上。与此同时,在人群如雷般的掌声和喝彩声中,她温柔地吻了克莱恩的姐姐。

雅典人还专门为伊索塑了一座雕像,以纪念这位著名的寓言作家,而他的出身也是奴隶。在古希腊,只要你能够在文学、艺术或战争中出类拔萃、卓尔不群,那么,你终将获得财富和不朽的名誉。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在这方面做得这么好,能够如此激励和鼓舞那些在不幸的境遇中奋争前程、苦苦挣扎的人。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命运对所有人都敞开着荣誉和成功之门。五

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这样说道:“我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当贫穷开始露出它狰狞的面孔时,我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后来,我深深体会到,当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滋味。离开家那时,我才十岁,后来当了十一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十一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了八十四美元。从出生一直到二十一岁那年为止,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个美元,花每个美分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我不得不请求我的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二十一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队人马去采伐大圆木,我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每天,当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我却早已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作为报酬我获得了六美元,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笔大数目啊!每块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定决心,不让任何一个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他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就像抓住黄金一样,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白白从指缝间流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

在他二十一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一千本好书——想一想,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离开农场之后,为了学习皮匠手艺,他徒步到一百英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去。他风尘仆仆地途经波士顿,整个旅行只花费了他一美元六美分。他参观了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一年之后,他已经在内蒂克的一个辩论俱乐部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了。后来,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他发表了著名的反对奴隶制度的演说,此时距他来到这里尚不到八年。十二年之后,他与著名的查尔斯·萨姆纳议员平起平坐,进入了国会。

对于威尔逊来说,他牢牢地抓住了生命中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它们都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将之当成通向成功之路的阶梯。六“让我到服装店为你量身定做一套吧。以后再也不要穿着那邋遢古怪的衣服进城了。你应该打扮得整洁一点,贺拉斯。”斯德雷特先生说。贺拉斯·格里利好像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它们是如此破烂不堪似的,他自上而下地打量了自己的衣服,回答说:“你知道,斯德雷特先生,我的父亲正在一个新环境中开创新的事业,我希望我能够给他力所能及的帮助。”

他作为斯德雷特法官所办的伊利湖《政府公报》的代理人,每月可以领到一百三十五美元的工资。他是跟着他的父亲从佛蒙特州迁移到西宾夕法尼亚的,在过去的七个月里他总共只花了六美元用于个人消费。每月他只给自己留下十五美元,然后把余下的部分全部交给父亲。为了给父亲看守羊群,免得它们遭到饿狼的袭击,许多个夜晚他都在野地里风餐露宿,经常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他长得高高瘦瘦,有着一张苍白的脸和一头亚麻色的头发,举止笨拙,声音嘶哑,已经快二十一岁了,于是他毅然决定去纽约寻找机会和财富。他把一堆破破烂烂的衣服卷成一团之后,挑在肩上的木棍上,就这样出发了。他长途跋涉了六十英里,一路上他历尽了磨难和煎熬,穿越大森林来到了布法罗,然后乘着一只独木舟顺流而下到了奥尔巴尼,在哈得逊河他又改坐驳船。在1831年8月18日,恰值太阳升起,他到达了纽约。

一个最廉价的旅店一星期只收两个半美元,他把它作为了临时的落脚点。在漫长的六百英里的旅程中,他总共只花费了五美元。对他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找一份工作。他每天都在大街上看张贴在各个角落的招工广告,逡巡游荡,在一幢幢大楼里走进走出,逢人便问他们是否需要帮手。但是,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的“不,不需要”。他那怪里怪气的外表和衣衫褴褛的惨状使得许多人误认为他是一个逃跑的学徒。

在一个周末,贺拉斯·格里利得知“西部印刷公司”正在招收印刷工的消息。于是,星期一凌晨五点钟,他就在西部印刷公司的门口苦苦等候了。七点钟时,他终于见到了工头,他请求工头能给他一份工作。

但那个工头认为,在公司任何需要增添人手的部门的任何工作,这个来自乡下、没有任何经验的毛头小伙子都不可能胜任,因为他们需要的是能为不同语言版本的《圣经》排印铅字的熟练工人。尽管如此,那个工头还是说:“让我们看看他是否能有什么用,给他安排一件差使吧!”公司的经营者后来知道了这一事情后,当即表示反对。他告诉工头,等贺拉斯第一天的活干完之后就让他滚蛋。但是,到那天的晚上,贺拉斯提交了他漂亮的成绩单,他干的活是整个公司所有职员中最多的,并且是出错率最少的。

十年之后,他创办了《纽约人报》——这是当时全美国最好的周报,但它并没有带来巨额的利润。贺拉斯·格里利同时也是一家小型印刷公司的合伙人。当哈里森在1840年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时,贺拉斯·格里利开始创办《小木屋》,这份报纸的发行数量达到了九万份,这在当时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由于每份报纸仅售一个便士,价格非常低廉,他还是没有赚到钱。

创办《纽约论坛报》是他的下一步冒险计划,他将每份定价一美分。为了打开局面,他甚至从朋友那里借了一千美元,并在出版第一期时印刷了五千份。当然,万事开头难,最初肯定是非常困难的,要推销出去五千份报纸难度很大。但是,仅仅六周之后,读者对《纽约论坛报》的需求与日俱增,他的订户已从原先的六百户激增到了一万一千户。后来,需求量太大,以至于即使所有的印刷机器都超负荷运转,还是满足不了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跟这份报纸的立场和风格有关,尽管贺拉斯作为编辑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他总是在想方设法地使自己保持一种捍卫正义的立场。七

1825年著名报人詹姆斯·贝内特在经营《纽约信使报》时遭到了挫折,1832年他的《寰球》又宣告破产,此后不久他的《宾夕法尼亚人》也以失败告终。至此为止,人们觉得贝内特仅仅是新闻界一个聪明多产的记者而已。

他在经过十四年的辛苦劳动和勤俭节约之后,大约积攒了几百美元。1835年,他找到贺拉斯·格里利,希望能够和他一起合作创办一份新的日报《纽约先驱报》。贺拉斯·格里利向他推荐了两名年轻的印刷工,但并没有同意和贝内特一起经营这份日报,这两个印刷工成了贝内特的合伙人。

1835年5月6日,《纽约先驱报》创刊,当时它所有的资金仅能维持十天的花费。在华尔街租借的一间狭小的地下室成了贝内特的办公室,他们的办公桌更是极其简陋,仅仅是在地下室里面摆了一把椅子,再在两个圆桶上面架一块厚木板。除了印刷之外,他们在这间斗室里完成所有的工作,就此开始了这份在美国新闻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日报的创办历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