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有心计 也别太没心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2 17:58:26

点击下载

作者:张超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太有心计 也别太没心计

别太有心计 也别太没心计试读:

前言 FOREWORD

如果你认为,成功者都是天赋异禀、不可匹及的,那就错了!老子说:“道法自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运行的规律,成功其实也有特定的法则。

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面对不同的人,处理不同的事。然而,就不同的人而言,处理事情的效果却是常有天壤之别。例如,有人顺风顺水,凡事得心应手;有人刻苦耐劳,却遇事裹足不前。这除了能力和学识等客观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做人做事方法上的差异。

秦朝末年,赢氏失其天下,各路英雄共逐之,刘邦、项羽异军突起,成为最主要的两股抗秦力量。后来,嬴氏灭,秦朝亡,成为天下之主的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而是市井流民刘邦,这是为什么?史学家和成功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项羽之所以失败,关键在于刚愎自用、处世无方;而刘邦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圆滑世故,精于为人处世之道。

诚然,没有任何人天生就是为人处世的高手,也没有任何人天生就精通各种做人做事的方法,其中的智慧只有通过后天的不断磨炼和学习才能总结出来。而有幸的是,随着时代的前移,精通此道的前辈已将这些智慧总结出来,留给了我们。

懂心计的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断开拓进取,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波澜;懂心计的人充满自信,冷静面对问题,坚持自己的主张;懂心计的人精于心计,懂得察言观色,能够在人际交往游刃有余……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心计不是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而是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正当方法,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说话办事的策略。心计一词往往被人们所误解,在现实社会中,某人一旦被贴上了“有心计”的标签,往往会遭到他人的冷眼,将其理解为“诡计多端”、“阴险狡诈”、“见利忘义”等。其实,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心计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和谋略,而并非害人的诡计。玩的就是心计,不是让你使奸弄诈算计他人,而是要懂得运用智慧识人、用人,从而成就梦想。

尤其是现实状况下,竞争太过激烈,职场、商场中的尔虞我诈随处可见!如果有人还是要顽固地排斥“心计”的话,那只能说明一点,他已经落伍了,做人做事没有任何“心计”,像一杯白开水一样,终将害人害己,而自己往往是受伤最深的那一个。

对此,本书就是立足于现实,集众多前人之经验而成的一本有关“心计”的图书。在这里,我们详细介绍了各种“心计”的策略,例如:如何在朋友交往中避免吃亏,如何在职场中加薪升职、游刃有余,如何在获取财富的道路上走上捷径,如何在婚恋中获得甜蜜幸福,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人情帮助等,让您精明地算清各种得失,从而选择更加有效的做人做事的技巧、谋略和方法。

第1章 识人的心计——读懂身体语言,瞬间洞悉人心

看人先看眼,窥视对方深层心灵

眼睛最能表达人心,无论是口若莲花,百般掩藏,可内心的想法、冲突,总是会不自觉地从眼神中流露出来。所以,要想看透人心,辨别善恶、真伪,就要学会“观其双眼”,洞悉对方内心深层的秘密。

我国伟大的哲人先辈——孟子,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其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廋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看人先看眼,窥视对方深层心灵01

为何眼睛能如此精确地反映人心呢?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眼睛与人体的各种变化是紧密相连的。中医上有个说法,叫:“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就是说,人体五脏六腑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上看出来,它受“心”的支配。所以,我们常见医生在看病的时候,往往都会翻翻病人的眼皮,看看病人的眼睛。而从人体感知的角度来说,专家又认为,眼睛几乎涵盖了人体所有感觉的70%以上。人心的任何变化,也都能从眼睛里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常见内心失落的人,双眼总是暗淡无光、呆滞涣散;充满自信和希望的人,眼睛总是炯炯有神、光彩夺目;紧张、急躁的人,双眼又总是闪烁不止、恍惚不定等。

那么,我们要看透人心,辨别人的善恶、真伪,就要学会“观其双眼”。只要看透了对方的眼睛,就能洞悉对方内心深层的秘密。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是个中高手,他们凭借此术,总是能洞悉先机、趋吉避凶。汉朝的彭宣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具有两个代表性的人物。

话说彭宣,他官拜司空大人,在当时也算是个不小的官,可他生不逢时,因为西汉王朝此时已经摇摇欲坠,皇亲王莽把持着朝政。彭宣见到王莽之后,便对自己的儿子说:“王莽的神清气足,但眼里却隐含着一股邪狭的味道,现在是专权,日后就可能乱政,我可不能依附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他便告老还乡了。王莽虽然不悦,可没什么理由阻止,只能勉强同意。果然,数年之后,王莽就发动了政变,建立了新朝,史称“王莽革新”。

再说曹操与刘备几番较量之后见明的整不死刘备,便想玩阴的,他派了个刺客去刺杀刘备。该刺客采取了“循序渐进,步步靠近”的策略,他先和刘备谈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以图攻其不备,提高刺杀成功的概率。可不巧的是,两人正谈时,诸葛亮进来了,刺客心里发虚,便托词去了厕所。刘备见到军师,就向他报喜,说得了一个良才。可诸葛亮却打断其话,说道:“这个人才恐怕是心怀不轨之人,我见他面露畏惧之色,双眼低垂,隐含忤逆之意,不是个好东西,可能是敌人派来的刺客。”刘备一听,甚觉有理,连忙叫人来拿,可那人早已洞察危险而跑得不见踪影了。

由此可见,这等“观眼”之术,我们不得不学。那到底如何去观人眼睛呢?先哲孟子又给我们想出了办法,他说:“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意思是说: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闪闪。这是前人的经验,当然值得我们学习。但光从“明亮”和“昏暗、闪烁”角度来看眼睛,还显得稍有不足。一般情况下,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对方眼睛盯在哪里。也就是说,要注意对方的眼睛是否在看着你,怎么看?是正视还是斜视?这些足以反映对方的心态。一般情况下,除了面带微笑的正视,其他的注视方式都是不友善的,或是不够诚心的。

其次,对方给予你的注视够不够?视线集中,还是不够注意?如果视线集中,说明对方很重视你们的谈话,对你的谈话比较感兴趣;如果对方目光涣散,或者眼神一经接触便旋即离开,说明对方的心理状态是值得揣测的,需要留心。

心理学家珍登布列还提出了一些非常细致的建议,他说:“如果对方眼睛朝下,且将脸转向一旁,表示你被拒绝了;如果对方的嘴是放松的,没有机械式的笑容,下颚向前,这说明可能会采取你的建议,你还有努力的必要;如果对方注视你的眼睛几秒钟,嘴角牵动鼻子都带有笑意,并且显得轻松热情,那么恭喜你,对方可能已经接受了你的建议。”这些都是真知灼见,很有必要注意和学习。

人生在世,最大的痛苦不是被拒绝,而是被欺骗。在一幕人生“悲剧”里,被欺骗的主角总是这样痛苦地抱怨:“我真是瞎了眼睛!”其实,这一方面归罪于对方的奸诈,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误信他人。所以,我们要睁大眼睛,“以眼还眼”,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这样,世界上才不会有那么多“睁眼瞎”的“悲剧”发生。

一刻不离他的脸,捕捉神情折射出的“惊变”

人心的变化,往往会本能地引起脸色的变化,尽管有时非人们所愿,或刻意掩藏,但却是情不自禁、欲罢不能,是一种思想很难控制的行为。那么,要想洞悉人心,不妨仔细观察人脸,从而捕捉人们内心世界的种种惊变。

有心计的人,多是察言观色的高手,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脸部的神情,往往能暴露人的很多秘密。确实是这样吗?经验告诉我们:人心里的惊变,往往会不自觉地引起脸色的变化。比如:在我们听到好消息的时候,总是一脸得意;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总是会满脸的沮丧。尽管我们有时不想表现出来,但却是情不自禁、欲罢不能。

这是因为,脸部的反应总显得比较“迟钝”,是一种思想很难控制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比如:当心爱的人向你告白的时候,你的脸上总是难免露出紧张、担心的表情,尽管你想掩藏,但你的脸偏偏不听话,好像故意要给你难堪。所以,清朝的识人高手曾国藩,在自己的著作《冰鉴》里曾这样说:“一身骨相,具乎面部。”意思是说,一个人的骨骼、风采,全都在脸上体现出来了。

春秋时期,齐国国势强大,准备攻打较为弱小的卫国,齐桓公和管仲商量好了攻占对策之后,便回到寝宫休息。可是齐桓公还没有躺下,他的妻子便跪了下来,请求桓公不要攻打卫国。原来,桓公的妻子是卫国人。桓公爱妻心切,无奈之下,只有好言安抚。可事后,他又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攻打卫国的计划刚才拟定,并无外人知道消息,怎么这么快就传到卫姬的耳中呢?卫姬看出他的疑惑,坦然说道:“我看您回来的时候,意气风发,趾高气扬,想必是有出兵他国、争霸天下的想法,可您看到我之后,却面露愧色,这就是说,您要进攻的,应该是我的祖国——卫国。”齐桓公心中大惊,想不到自己的爱妻竟有这等观人本领。

第二天,管仲一见桓公,便开口问道:“大王昨夜是在卫姬处安歇的吧?”桓公又是一惊:“你怎地知道?”管仲说:“大王脸色颓丧,全无昨日之慷慨激昂之色,见到我之后,又面带愧色,所以我猜出事情的缘由。”桓公闻言,不由得长叹一声:“什么都能瞒得了,唯有脸色无法掩藏啊!”

的确,人的脸色总是能暴露很多无声的秘密,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就拿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来说,他一出场便“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我们便知道他是一个下层的知识分子;“涨红了脸”说:“窃书不能算偷”,是为了“读书人”的面子;当有人揭短“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孔乙己的脸上又“笼上了一层灰色”,我们又知道了他内心的种种隐痛,以及颓唐的状态和悲凉的情绪。那么,下面我们就不妨抓住人的“脸色”,来分析一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一般而言,脸红是最常见的脸部变化,只不过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我们还要结合不同的情况具体解读。具体是:第一,在不熟悉或比较重要的场合的“脸红”,一般都是由于紧张、激动或内向性格的原因所造成的,在交往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安慰和鼓励;第二,尴尬、害羞时的“脸红”,这是一种伴随着羞涩感产生的自然反应,如:面如桃花;第三,担心、害怕时的“脸红”,这时,往往还伴随鼻尖和额头细细的汗珠;第四,愤怒时的“脸红”,这种情况往往是满脸通红,颜色很深,就是我们常说的“脸红脖子粗”。

除了“脸红”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脸色”需要我们注意。具体是:面带“灰色”,这时的人往往和孔乙己差不多,除了痛苦,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的是,对方已经很不愉快了;面带“青色”,这时的人大多是愤怒到极点,就是青筋暴起的那种,而且还会红一阵、青一阵,有时转为苍白;面色苍白,大多是惊吓过度,或是听到了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此时的言谈,需要注意有所避讳。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在家要看家人的脸色,在公司要看同事、上司的脸色……所以,知道一些“观色”之道是很有必要的,这不是圆滑世故,而是一种敢于正视现实的态度,为的是让自己更加冷静、清醒,避免冒失、冲动,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恶果而已。

笑里可“藏针”,越笑越值得你留神

笑,能在无声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也能迷惑人心。所以,面对“笑”,先当了解各类“笑”的含义,探查到人心背后的“动机”!这样,才能避免被“假象”所迷惑。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微笑,能给人带来好心情,也可以在无声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笑,也是一种迷惑人心的手段。所以,面对“笑”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其实,我们要做的,便是辨别各类“笑”的含义,探查人心背后的“动机”!具体可归为以下类别:

第一,不笑则已,一笑惊人。发出这种笑声的人平时比较木讷,可一旦笑起来,却又让人不可思议,甚至笑得人都站不稳。这样的人是最适合做朋友的。尽管,他们有时候显得不那么热情,甚至是忽冷忽热的,但只要你们成了朋友,他就会对你坦诚相待,而且十分重视这种友谊。

第二,捧嘴而笑,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样的笑,是用双手遮住嘴巴的,这说明笑的人是个很害羞的人,性格大多比较内向、温柔。但遗憾的是,他们太过谨慎,一般不会向人吐露自己真实的想法,是一类比较难以接近的人。

第三,开怀大笑,笑声爽朗。这样的笑,是他们性格的代言,他们大多坦率、真诚而又热情,是一类比较主动的人,一件事情决定要做,就会马上付诸行动,绝对不会拖泥带水。但是,这样的人,看起来好像很强悍,其实,内心却非常的脆弱。

第四,捧腹大笑。这也是一种比较夸张的笑,虽然笑得夸张,但他们人却很真诚、正直,比如:在别人取得成就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真心祝愿,而不会产生嫉妒心理;在别人犯错的时候,他们也会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他们也会毫不吝啬地提供帮助。另外,这一类人比较有幽默感,他们总是会适时地调节气氛,让身边的人感到轻松和愉快。

第五,“静悄悄”的笑,犹如“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这样的人,除了性格内向之外,更多的一点是心思缜密、头脑清醒。一般比较善于掩藏,不会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这样的人,也是比较冷血的一类,与之交往,必须多留一个心眼。

第六,断断续续的笑。这样的笑声,让人听起来很不顺耳,容易给人一种阴晴不定的感觉。而事实上,这一类人的性情,也是比较冷漠的,他们大多比较客观、实际。往往不愿意轻易地就有所付出,而且比较冷静、狡猾,可以随机应变。所以,遇到这种笑,要多留一个心眼,不可轻易地全抛一片心。

第七,小心翼翼,背后“偷笑”。这样的笑,是比较谨慎的,这样的人,大多也是内向型的人。他们的性格一般比较传统、保守,有时,显得有些固执,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又显得有些不合情理,一般对人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果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以及对别人有看法。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类人,但却是可以共患难的人。

第八,笑出眼泪的笑。这样的笑,当然是比较夸张的一种,但这也是性格所致,这一类人大多感情丰富,而且乐观向上,一般都具有很高的进取心。在别人遇到困苦的时候,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付出,而且不求回报,甚至于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遇到这样的笑,那是一种幸运。

第九,见笑就笑。这样的笑,是很随意的,只要看到别人笑,他就能跟着笑。所以,这样的人,一般都是比较乐观、随和的,生活态度也比较积极,如果遇到朋友有困难,他们也会很乐意地伸出援手。所以说,这也是一种比较善意的笑。

第十,尖锐刺耳的笑。这一类人,除了嗓子有特殊情况外,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冒险精神,而且精力充沛。他们的情感,也是相当的丰富、细腻。所以,他们不像电视或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是奸邪之人。相反,他们也是比较值得交往的人。

第十一,只见其笑,不闻其声。这样的笑声大多是腼腆的,这样的人也大多是内向而感性的。在很多时候,这一类人的情绪化都很严重,是一种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他们会主动地制造一些浪漫的环境,甚至有所牺牲。但不乐观的是,这样的人却很情绪化,虽然他们的性情温和,但是,要想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里,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第十二,柔和、平淡的笑。这样的笑,大部分都来自比较沉着和稳重的人,在很多时候,这一类人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且也比较明事理,善于化解纷争,是一类具有大将风范的人物,和小说中的大侠之流有些相似。所以,这样的笑,一般是比较善意的,但有时,也真假难分。

第十三,“吃吃”之笑,顾名思义,就是笑起来的时候,总是发出“吃吃”之声,这样的人,大多能严格要求自己,而且想象力比较丰富,创造性也很强,常常会出现惊人之举。但惊人,却不怪异,很多时候,他们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幽默和风度,所谓志同道合者,自然“同流合污”。而事实上,他们对于所有人,一般都能够一视同仁,没有任何的歧视和偏见。

最后一种,就是随机应“笑”,在不同的场合,他们的笑声也是不同的。这一类人,无疑是心计较重的一种,他们大多现实、老练,应变能力极强。对于这样的笑,须当小心。

一般来说,凡“笑”者,大抵不过以上种种。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的“笑”何止千百种。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透过笑声看人心,便能轻而易举地灵活应对万事。做到这样,便能真正的“笑傲江湖,唯我不败”了。

言由心生,细听人言观其心

人们为了避免冲突、玩转表达,说话的时候总是拐弯抹角、含沙射影,然而,越是刻意,便越是有迹可循。作为听者,一定要将听到的话,当成喝红酒一样细细品尝,这样才能得到另一番见解,从而准确地把握人心。

说话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最主要途径,可有的人说话直截了当,有的人说话拐弯抹角,有的人说话含沙射影,还有的人说话言不由衷……五花八门,犹如《口技》所言:应有尽有,无所不有。

小玲是某校音乐系的一位大学生,一次她从超市回家的时候,正巧碰见了邻居张阿姨。张阿姨见了小玲,先是夸了小玲两句,末了,又说:“小玲,你也太努力了,晚上我们都睡觉了,你还在练琴呢,要注意休息啊。”原来,小玲为了应付考试,每晚都练琴到深夜。小玲听了这番话,满心欢喜,谦虚了几句,转身回家了。晚间,更是勤奋地练琴。

第二天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对她说:“晚上别练得那么晚了,以免打扰邻居张阿姨休息。”小玲听了妈妈的话,回想到昨天的情景,才明白张阿姨话中有话,不禁暗骂自己太笨了。

为什么张阿姨没有直抒胸臆呢?道理很简单,直言容易引起冲突,谁都不愿意干得罪人的事儿。所以,有经验的人,都喜欢用一些友好委婉的方法来表达心意,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图。比如:对方说错了话,人们一般不会直接说:“你错了,应该这么这么说”,而是拐弯抹角,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错处。这样,既保存了对方的颜面,又避免了矛盾的产生。面对别人难以满足的要求的时候,人们也不会直接拒绝,而是会讲很多道理,目的就是让你明白:不是不帮你,而是自己实在帮不了你。这种委婉的方式既达到了拒绝的目的,而又不得罪人,可谓两全其美。就算是有深仇大恨的人,往往也不会直接在语言上进行挑衅,而喜欢“玩阴的”,除非他盛怒难当,或是个没有心计的人。因为明枪易躲避,暗箭才难防!

除此以外,不直抒胸臆还有两种情况,一是怕泄露秘密,刻意隐藏本意。举个简单的例子,少男少女恋爱的时候,总习惯于“偷偷摸摸”,被别人问及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对心上人故意嗤之以鼻,装作漠不关心,有时甚至是“恶言相向”,表示自己“怎么可能会看上他(她)”。与之相应的另一种情况,则是探听秘密,“套别人的话”。比如,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表面上是夸赞刘备,其实是话中有话,试探对方是否有称霸一方的野心!

所以说,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说话,总是“言不由衷”的。作为听者而言,光是听力好明显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听出对方的话中话、弦外音。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任何一个人说话,都不外乎两个要点,其一是话题的内容,其二是说话的语气、语调。那么,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两点,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此“不变”,可应“万变”。

首先,就话题而言,这是反映人心最直接的方面。要明白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最容易着手的步骤,就是要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联系。比如:中年妇女的话题往往都是自己,尽管她们也说丈夫和孩子,但这也不过是从侧面来说明自己的境遇,希望别人承认她们是贤惠的妻子、伟大的母亲。从不同人的措辞上,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比如:喜欢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的人,表示独立性和自主性强,常用复数的人,则多见于缺乏个性、随声附和型的人;喜欢用一些让人难懂、困惑词汇的人,往往有自我膨胀的痕迹,如:《围城》中张先生在方鸿渐面前卖弄洋文,其实就是一种自卑的掩饰行为。

其次,说话的方式,这是一种反映人心的重要体现。一句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意义往往也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关于这点,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说话的速度。除了个人特征以外,一般而言,“快言快语”无非是有愧于心或是说谎,这时,人们说话的速度就会不自觉地加快,以达到掩盖事实真相的目的。比如:一个每天按时回家的男人,某天突然很晚回家,妻子问了句:“怎么这么晚?”他立马就会说是加班,而且还说了一大堆抱怨的话。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就意味着这个男人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了。而在心怀不满、持有敌意之时,人们的说话速度又会变得迟缓,且稍有梦游的感觉。这就是告诉你,他并不在意,或是根本没兴趣听,常见于生活中的很多情况,如面对“长舌妇”的喋喋不休、老婆的抱怨等。

第二,说话的音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语气,这是反映人们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常说,你说话咋这态度?说的就是语调。不同的语调,也就表明了不同的态度。把握好对方的语调,也就把握了对方的心理。

美国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一名男子因为车祸而被送进了医院,由于医生误读了药品标签,而用错药导致其死亡。男子的家人认为是药厂的药品标签模糊所致,因而向法院起诉,并雇了陪审团来决定谁是谁非。

在选择陪审员的时候,原告的律师问一位候选人员,愿不愿意为死者的家属索赔一笔钱?该人的回答是:亲人的生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律师听了之后,觉得他是为人公正的人,于是将他列入陪审团的一员。可是律师没读懂该人言语中的讽刺,该人的本意应该是:不该用钱来衡量人的生命。

结果,该人和其他陪审员讨论将近半小时之后,一致投票:药厂无罪,无需为那名男子的死负责。言由心生,细听人言观其心01

因此,把握好“音调”,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常见到两个人意见相左时,一方或是双方总是刻意提高说话的音调,这就是表示想压倒对方。而心怀企图的人,他说话时就一定会有意地抑扬顿挫,制造一种引人注意的感觉。此时,自我显示的欲望,便隐隐约约地透露出来了。

有些人抱着“逢人不说真心话”的心理,所以作为听者,千万不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地“听话”,一定要像喝红酒、品新茶一样,在脑中细细地“回味”一下。这样,才能体会到话语其中的另一番味道,得到更加精确的见解。

一举手、一投足,足以暴露他“不能说的秘密”

人的心境、态度、修养、品行,总在有意或无意之间,从举止上透露出来。所以,只要眼光毒辣、细心观察,我们便能在别人举手投足间,洞察人心。

多年以前的电影,不像现在这样有声有色,而是单调的黑白色,且没有声音,即所谓的无声电影。然而,就是这样的电影,却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如卓别林的一些代表作品《流浪者》《摩登时代》等——那个穿着不伦不类、步伐滑稽的形象总能引人发笑;卡通片《猫和老鼠》,也是没有对白的,一般都是一只猫和一只老鼠不停地追逐打闹,可就是这样的幼稚玩意儿,不仅博得了儿童的喜爱,也能让成年人开怀大笑,以解忧愁。在此,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何无声作品能将角色刻画得如此贴切呢?

用一句话来表达,即:举手投足间刻画出了角色的独特个性。举手投足,从字面上来看,不过是一些动作而已,貌似简单。但往往越是不起眼的东西,越是不能忽视。我们常说,某某人举止优雅,某某人举止粗俗,某某人举止滑稽,进而就会联想到这个人的修养、品行、性格等方面。而在某某人不自觉地抓头,或不停地走动时,我们又会想到“此人可能是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情而烦躁不安”。于是,举手投足又表明了这个人的心态。所以说,这貌似简单的四个字,又带着一层延伸的含义,即在有意或无意之间,通过动作来表达了人心。一举手、一投足,足以暴露他“不能说的秘密”01

我们不一定要别人告诉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在想些什么?我们只要观察其举手投足,就能明白我们想要明白的东西。这一点,看似玄乎,其实也非常简单。古时候,一位普通的老妇人便能做得到。

汉武帝时期,有一对农人夫妻,大半生穷困潦倒,却不想大器晚成,在晚年发达,当上了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他们遇到了做梦都想不到的一位贵人——汉武帝。

汉武帝喜欢打猎,有时是群臣俱往,场面浩大,而有时是轻服便装,只带小队人马。一次轻服便装打猎晚归,便在这对农人家借宿。开门的老头见来者不善,带着弓马刀剑的,以为是盗匪。惊恐之下,不敢怠慢。等到汉武帝一行人歇下后,便找老太婆商量说,这伙人可能是强盗,要么赶紧逃命,要么召集村民来攻打他们。老太婆急忙阻止:“我看那领头的人气度不凡,举止高雅,可能是达官贵人,我们不要惊扰,否则是福是祸还难以预料呢。”老头听了,觉得有理,便不再提心吊胆。

二老这番话虽然说得隐秘,可却让武帝的侍卫听见了,报告给武帝之后,武帝大惊,想不到民间竟然有这般好眼力的妇人。于是,辞行数日之后,降下一道圣旨便将二老封了官。原来汉武帝惊奇于老太婆的眼力,故有心照顾二老。

我们通过一些举止的细节,便能轻松考察人心。

首先,我们可以从“头”观察。一般而言,低头的姿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对对方不满,有着否定甚至批评的态度;一种是心中有愧,不敢直视对方;最后一种是心怀畏惧、敬畏,潜意识里面表现出的低姿态。

偏着头的可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头向前倾的话,则表明对对方感兴趣,若是头向后偏的话,则显得漫不经心,有敷衍的含义在里面。

而抬头直视的含义比较多,一般还要结合多方面的情况,如抬头直视,面带微笑,则表示感兴趣;而眼睛朝上,则带有一种轻视、不满、不屑的含义,凡此种种都比较直观。

其次,躯干是人体的主要部分,它的活动所反映的人的内心世界也是比较明显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耸肩或耸肩加摇头,前者反映人的内心不安、恐惧或者自我夸耀,后者反映对方不知道、不理解或无可奈何。

第二,从整体的姿态来看,如果坐着的时候,向后或左右微倾,表示心理比较放松,但倾斜较大的话,则表示出厌恶、反感。若腰身板直,面部肌肉僵硬,或上身紧紧靠住椅背,则说明此人处于紧张状态。

最后,手足间的动作最值得注意。

一个人双手托在脑后,常被认为是很得志的做法;抓头,则视为紧张、烦躁、困惑、害羞等心态的表现;手掌支撑头部,则说明此人需要精神上的安定,他正处在一种茫然、迷惑、无聊的状态。若是此人顺手拿过或摸出一张纸来,在纸上乱涂乱画,之后还会欣赏或凝视自己的“作品”,这就是告诉你:他对你缺乏兴趣,或是没有心情。

就一个人的步伐而言,如果他双手闲置,或环抱或插兜,且迈着八字步缓慢而行,这说明他的心境闲适、幽静。但如果此人的身体前倾,并且步伐很大的话,则说明他很可能正着急赶时间,内心烦躁,脚步不会轻易地停下来。

如果一个人有抽烟的习惯,那么我们还能从他抽烟的姿态上来观察:如果他突然熄掉烟,或是将烟搁在烟缸上,甚至是放在了烟缸以外的地方,这就说明他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这样的情况有多种可能,如紧张、心情烦躁,或是正在想着另一件事情而感到苦恼等,总之想的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个时候,你和他说什么,都不会有好结果。若是遇到他大口大口的吸烟,或是一支接着一支的时候,则是一种比较明确的状况,那便是愤怒。他的潜意识里,正是想通过抽烟,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总而言之,一个人的心境、态度,总会时不时地从举止上透露出来,尽管只是那么一个稍纵即逝的细节,但只要我们平时善于捕捉它,便能在无声中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关注对方的“小兴趣”,也能让你有大收获

任何一种习惯、兴趣,都是受到家庭、性格、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每当受到相应的外界刺激时,这些习惯、兴趣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只要细心留意这些,就能探查到一个人的所思、所想,以及性格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兴趣,是不是这些都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以及性格特征呢?关注对方的“小兴趣”,也能让你有大收获01

回答是肯定的!这看似神奇,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任何一种习惯、兴趣,都是受到家庭、性格、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日久天长的熏陶下,而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每当受到相应的外界刺激时,这种思维定势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几年前的热播大戏《奋斗》,就有过这样一幕:杨晓芸经过婚纱店的时候,出于一种新婚女性的心理,想进去试婚纱。可向南却不愿意花这“冤枉钱”,二人争执了半天之后,双方各让了一步:只看不试。可进了婚纱店之后,杨晓芸软磨硬泡,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向南“审时度势”,看来“木已成舟”,无奈之下,便说了句:你先试着,我出去抽支烟。这时,杨晓芸脱口而出一句经典的台词:怎么我一花钱的时候,你就抽烟啊?

向南的抽烟,正如杨晓芸所言:他对杨晓芸花钱感到不满了!所以说,一个人的兴趣、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暴露了很多秘密。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把握呢?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但在这些性格上,或多或少都是有些共性的,也就是所谓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针对这些共性的兴趣和习惯,我们做了如下的分类与总结:

其一,说话的时候,喜欢手口并用者。有些人在说话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手部动作与之相呼应,比如摆手、摊开双手等。这种人做事果断、雷厉风行、自信心强,习惯于把自己塑造成领袖人物,性格大都属于外向型,很有一种男子汉的气派。手上的动作,往往是为了强调其说话的内容。

其二,喜欢摇头或点头者。这样的人,在社交场合很会表现自己。他们时常遭到别人的厌恶,引起别人的不愉快。但是这些人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态度也比较积极,一般认定了一件事情,就会全力去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这种摇头或点头的表现,就是为了突出其主观性,以示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

其三,喜欢拍打头部者。这种情况可分为两种,一是拍打前额,一是拍打后脑。如果是前者的话,一般表示他是个直肠子的人,有什么说什么,不怕得罪人。如果是后者的话,这样的人一般比较敬业。他这个动作,多数时候是表示对整件事情突然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刚才还陷入迷惘,现在则走出迷雾,找到了处理事情的办法。

其四,喜欢抖动腿者。这种人很能自我欣赏,性格较保守,很少考虑别人。然而,当朋友有困难时,他会经常给朋友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建议。

其五,喜欢敞开纽扣者。这种类型的人,一般内心真诚友善、豪爽。如果是在商业谈判会议上,他们脱掉外套,便表示双方正在谈论的某种协定有达成的可能。但如果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或尚未达成协议,他是不会脱掉外套的。而那些一会儿解开纽扣,一会儿又系上纽扣的人,则一般比较优柔寡断,意志不够坚定。

其六,喜欢“打拍子”者。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在谈话时,一个人用手在桌上拍打,或者用笔杆敲打桌面,而且节奏均匀,不会停止,这样的人,大多比较高傲。这种行为,也是在表明,他对别人所讲的话感到厌烦。另一种情形是,一个人在读报、看电视时,时不时地打拍子,这表明他对所观看的内容感到欣赏。这种人性格乐观,对烦恼从不记挂在心上。

其七,喜欢双手叉腰者。这种人比较自信、固执,有时稍显得有些不讲道理,他们习惯摆出这样的姿势,在潜意识里,就像胜利的符号一样。有种“舍我其谁”的意思。

其八,喜欢手插裤兜,却又时不时伸出来又插进去者。这种人的性格比较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后行。在工作中他们最缺乏灵活性,往往用笨办法来解决很多问题。他们对突如其来的失败或打击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逆境中更多的是垂头丧气,怨天尤人。

其九,喜欢双手后背者。这种人大多在情感上比较急躁,但他与人交往时,关系处得比较融洽,其中可能较大的原因是他们很少对别人说“不”。

当然了,还有些人会有一些特殊的习惯、兴趣,但这是不多见的。遇到这样的情况,事先最好就要打听一下了,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嘛。

第2章 做人的心计——低调做人,得势时学会持盈若亏

相时而动,圆滑的秘诀是随机应变

做人太过刚直、固执,讲原则,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而只要把握时机,圆滑应对,便能减少与现实之间的最大摩擦,从而保全自己的最大利益。

抓过泥鳅的人都知道,抓泥鳅是件不容易的事儿,因为它太滑了。一不小心,或尽管很小心,它还是会轻易地从人手中溜走。但从生存的角度来看,这也恰是泥鳅的一种安身立命的本领。鉴于此,我们不该对泥鳅怀有不满,而要向它学习,学习它的“滑”。

人能变成泥鳅一样滑吗?笑话!这当然不可能,泥鳅是身体滑,而我们要学的,是“心里滑”,你可以理解为圆滑,甚至是狡猾。或许,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从小接受的就是正统的教育,心中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个性。可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白,太过刚直、固执,甚至是讲原则,往往并不是一件好事儿,比如:得罪人,不合群等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

喜欢成龙电影的人,想必都看过一部经典《A计划》续集。成龙大哥的精彩表演,以及高超的武功自是不消多说。而另一个身影却也同样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便是所有“80后”心中永恒的经典,展昭的扮演者何家劲。

剧中,他扮演的是个小警察,而且还是个很有原则的小警察。小警察的原则就是勤政廉洁,为人民服务。可在剧中的那个年代,香港的警察是普遍贪污受贿的,这一点就算是没看过新闻,在各类港产电影中也能了解一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不老天王刘德华的《雷洛传》。所以,警局的同仁们,除了一份固定工资之外,每个月还有一份赃款分红。这位小警察因为坚持自己的原则,就是不愿受贿、分赃。结果可想而知,他被隔离成了另类分子,在警局处处受困。

如果做人能圆滑一点,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车轮子是解释这一道理的最好论证了。车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因为跑得快,如果是方的,或是其他有棱有角的形状,阻力就会增大。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是因为圆形车轮与地接触面积最小,降低了与地面的摩擦力。所以,人心“滑”了,与别人之间的“摩擦”就小了,受到的阻碍自然就小了,在漫漫人生之路上,走得也就更加顺畅了。这一点,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认识得比较透彻。于是,“梦中人”贾雨村,便被活灵活现地塑造成了圆滑的代表。

话说贾雨村“夤缘复职”不久,便接到一宗命案——二男争一女,薛蟠无视王法,竟将情敌冯公子打死。雨村本要下令拿人的,可后来听“门子”说,这薛姓男子,乃“四大家族”之薛家的人。这薛氏家族可是地方一霸,不仅家财万贯,而且朝中有人;不仅门生无数,而且皇亲国戚都能攀上点关系。拿了薛蟠,就得罪了薛家,以后的日子就别想混了。于是,雨村的圆滑就体现出来了,他按照“门子”的建议,给了些钱打发了冯家的人,薛蟠无罪释放,终究还是理性地把这桩事情给解决了。这样,得罪人的事情,现在便成了帮助别人的事情。雨村此举,可谓一箭双雕,实在是高招。

可世事无绝对,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难道一味圆滑,就能顺畅到终老吗?这也不见得,很多精于世故的人,到最后还是没有落得好下场。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墙头草之类的,他们见风就倒、谁强谁靠,总是想着占便宜。久而久之,被人们看透了,也就不被人们尊重和信任了,自然也成了人生的败者。这样的人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说到此处,看来这光是圆滑还不够啊!肯定还是缺少某些东西,那是什么呢?先哲的经验和观点是:“度”!即随机应变、相时而动。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采取相应的对策,并非总是通过损人来利己。当然,有时的牺牲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是圆滑的一个方面。然而,只要把握了“度”,就是把握了圆滑的最高境界。

徐世昌就是一个懂得这一法则的人。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自张勋复辟失败,黎元洪下台,二人一个成了政府总理,一个成了继任大总统。尽管同朝为官,可两人貌合而神不合,谁也不买谁的账,谁都想着独揽大权,把另一个踢下台。

碰到墙头草之流,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给自己找个大靠山,二者随便选其一。可徐世昌没有,而是独立于两者之外。眼看着冯国璋与段祺瑞之间的关系日趋恶化,梁士怡请徐世昌出面调解,圆滑的徐世昌此时就说:“往昔府院明争,我能解;今乃暗斗,我没办法,做不到。”聪明的他,不想得罪任何一方。

后来,南北双方再战,北洋军直系的后起之秀吴佩孚一路取胜,一直打到衡阳。但不久,吴佩孚就通电言,公开攻击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是“实亡国之政策”。因此,为了倒冯,段祺瑞表示要与冯国璋同时下野,这样也给冯国璋一个面子。正在双方斗得不可开交时,徐世昌却被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

徐世昌的圆滑之处,就在于他认清了形势,随机应变,所行的是“中庸之道”。因此,在钩心斗角的官场,能够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所以说,圆滑做人,也得有度。或许,这句话被说了很多年了,显得有些老,也有些俗,人们也渐渐地不爱听了。可是,越老、越俗的东西才是越有价值的,如同埋在土里几千年的药罐子——那是古董。所以,不要嫌弃它们,鄙视它们,能为我所有,那就是最有价值的。

好汉要吃眼前亏,凡事都要多忍耐

老人常说:“吃亏是福。”用一句比较有心计的话来说,这叫放长线钓大鱼。吃亏,等于是一种投资。然而,这也是一种风险投资,面对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准确地把握。那么,到底怎么来把握?且看下文分解。

人们好像总是不能容忍自己吃亏的,一看到无利可图,甚至还要搭上自己的老本,立马就转身走人,一点儿耐心也没有。这种做法看似精明,其实是比较愚蠢的。有个外号叫“小精神”的就是这种人,活到四十多岁都没怎么吃过亏,但眼看着别人家相继添砖加瓦,自己却多年没什么发展,依然守着几块田地生活。村里的人说起他,都说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辈子就是没怎么吃过亏!

难道吃亏也能得利?这种说法好像有些“妖言惑众”了。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地来看待。老人常说:“吃亏是福。”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用一句比较有心计的老话来说,这叫“放长线钓大鱼”。吃亏也是一种投资。没有投资,又哪来的回报?很多精于世故的人,都倡导与之相反的观念,其实这是目光短浅,如前面的“小精神”一样,因为太过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总是追求种种的“实惠”,长此以往,必将引起周围人的反感,最终使自己变得孤立无援,身心疲惫,从而陷入尴尬境地。

所以,在很多摆明着会有所损失的时候,就算你是再好的好汉、硬汉,也得耐住性子,把这“眼前亏”给吃下去。

一位河北商人,在接到一位青岛客户的紧急订单之后,急需将一批缝制箱包的专用绳索赶在第二天晚上之前送到青岛,尽管这位商人马不停蹄,可最后还是没有赶上去青岛的车次,急忙之下,他将这个不好的消息告诉了客户。客户得知以后,非常着急,让他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些货按时运到青岛,因为虽然这些绳索本身无关紧要,但对于他的那批货却十分的重要,如果没有这些绳索,他的那批货也走不了,这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时,商人开始犯愁了,因为对方要的那些绳索,已经错过了车次,现在要运往青岛,唯一的办法就是搭乘飞机。那批绳索的总价才几百块钱,搭乘飞机得不偿失,自己肯定会吃亏。可是考虑到客户的需要,踌躇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坐飞机送过去。

当他第二天上午出现在青岛的时候,客户早就已经热泪盈眶地等在了机场。从青岛回来之后,商人没有想到,之后的日子,竟然有很多客户找上门来要和他做生意,使他的生意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些客户大多是青岛的那个客户介绍来的。

这下好了,说到这里,不少人可能会“茅塞顿开”,以后只要遇到吃亏的事情,我就去抢着干;吃再大的亏,我也任劳任怨……如果你要这样想的话,那你就是个二傻子!因为你要知道,还有句话叫做“好汉不吃眼前亏”,要吃亏,总得有个理由吧?这个道理,甚至连二傻子都明白。

看过周星驰电影的人,相信都还记得《武状元苏乞儿》里面的一幕:苏家父子被抄家以后,流落街头,身无分文,正在父亲感到绝望的时候,苏灿却大言不惭:“要钱而已,又有何难?”此时,一名戴着墨镜的二傻子(周星驰饰)走了过来,苏灿便说道:“兄弟,身上有没有带这个几百两(银子)?”答日:“有啊。”“拿过来。”“哦?”二傻子说道,“可我为什么要给你呢?总得有个原因吧?”苏氏父子语塞!二傻子断然拒绝,因为他也知道,无缘无故就给了他们钱,无异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这就是告诉我们,就算是投资,也得找准方向。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你把钱存在银行了,自然是钱生钱了;但你要是把钱放在大街上,看看能不能生出钱来?相信只要你一转身,你的钱就会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吃亏的心计就体现在这里。

那么,首先,我们在有可能吃亏的情况下,要考虑的问题是:这个亏我们能不能扛得住?如果扛不住的话,最好作罢。举个例子来说,你和朋友一起做小生意,挣了钱之后,他说有急用,需要全部拿走这笔钱,而且保证会还给你。而此时你的情况是,身无分文,等着这笔钱来交房租,吃饭,甚至是养老婆等。那么,你还会答应吗?又如:同事闯了祸,而且比较严重,可能会被辞退。尽管你们的关系很好,可他要你来背这个黑锅,你愿意吗?如果你遇到的是这种“亏”,劝你还是不要吃,因为你扛不起!

如果是一些细小的利益,不大影响自己前程的好处,多一些谦让,则就无关紧要了。比如单位里分东西不够时,你少分些;一些荣誉称号多让给即将退休的老同事;或是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一笔奖金或一项殊荣等,都不要太多较真。

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吃亏后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回报。因为我们说吃亏是投资,那么既然是投资,我们就要看回报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是有利可图,我们便投资;如果无利可图,我们也没必要吃这些哑巴亏。比如前面的卖绳索的商人,他虽然损失了车马费,可得到的回报则是信任和感激,以及带来的商业脉络。这就是有利可图的,值得投资。而像周星驰演的苏灿伸手要钱的那种,则是无利可图的,没有投资的必要。

为此,我们必须要以长远的眼光,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很多的利益都是具有隐形属性的,不像钱那样直观,抑或是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比如人际关系,并不是说你吃了亏,他马上就要对你怎么怎么样,而是有了这样的关系,在日后他可能会帮上你的忙,至少不会在背后捅你一刀。

藏巧露拙,低调做人不张扬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易招风。太过招摇,或表现得比别人更聪明和优越,就会让别人感到自卑、压抑,进而产生“反抗”意识,与之斗争。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藏巧露拙,低调做人便显得极为重要。

现在流行一句话,那就是:做人要低调。为什么现在人都强调低调呢?说来话长,可能要追究到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句古话,叫做:“人怕出名猪怕壮。”还有另一句古话叫做:“树大招风。”总而言之,太过招摇,总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这一点,从当红明星身上最能看出来,只要某星的名气大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个方面的隐私都被狗仔队挖窟盗洞,口无遮拦地揭发出来,严重地影响了艺人的日常生活。于是,经常爆出艺人和狗仔队发生冲突的事件。

冯小刚在《天下无贼》的首映礼上,本来是赋予了极大热忱的。但是,当发布会进行到记者采访环节时,冯导的态度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尤其是当听到某家报纸记者自报家门时,冯导立刻说:“我不接受你们报纸的采访!”冯导一直是很幽默诙谐、平易近人的,为什么此时态度变得如此恶劣呢?听听下文就知道了。接着冯导说道:“因为你们做了一件很无耻的事,就是把我们家的地址登在报纸上,现在天天有一个神经病在我家楼下截我,你们有什么权利打扰我的正常生活?”原来,冯导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所以,很多明星出名之后,更希望得到的是一种普通人的生活。就普通人而言,低调也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心理学家分析,当自己表现得比别人更聪明和优越时,对方就会感到自卑和压抑,这样在无形之中,就会刺激对方的“反抗意识”。孔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隐含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藏巧”,便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这样的事情,生活中比比皆是。

张菲菲是位非常出色的女孩,在大学的时候,就是系里面的才女,进入社会以后,也显得非常成功。但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事相处得不是很愉快。究其原因,在于她喜欢吹嘘自己在工作方面的成就。尽管她所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同事对她却非常反感。久而久之,她与同事的关系弄得很僵。张菲菲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也越来越感到烦恼,工作也受到影响。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麻烦,我们就很有必要低调一点了。那么,怎样才算是低调呢?可以用四个字来回答:藏巧露拙!也就是说,需要我们收敛一点,将自己优秀的地方掩藏起来,而适度暴露自己的不足。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告诫自己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无所知。”而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裴尔爵士则更加直白地训导他的儿子:“你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们更聪明。”总之,这样就会避免刺激对方,甚至有时对方感觉到自己比较重要时,他就会对你和颜悦色,也不会羡慕和嫉妒你了。

还是上面的张菲菲,为了解决自己的苦恼,她不得不向自己的密友诉说和请教。密友听了她的情况以后,认真地说:“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隐藏自己的聪明以及所有优越的地方。你的同事之所以不喜欢你,原因或许就是你太优秀了,让他们觉得自卑。在他们的眼中,你的行为就是故意炫耀,他们的心里难以接受。”听到此言,张菲菲恍然大悟。在后来的日子里,张菲菲谨记密友的告诫,再也没有炫耀过什么,而且在同事谈论的时候,也非常注重倾听。不久之后,同事就改变了对她的态度。

同样有外国的某政治家也是此中的高手,在一次接受某个善提厉害问题的记者来访时,他的一手“藏巧露拙”就运用得非常巧妙。在刚见面的时候,彼此还未及寒暄,这位政治家就对记者说:“时间还多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不久,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好烫!”咖啡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政治家的一连串洋相,让这位厉害的记者也大感意外,心想这政治家也是个普通的人,值得同情。不知不觉中,彼此的距离拉近了,挑战情绪也消失了。

由此可见,在工作和生活中藏巧露拙、低调做人是多么的重要。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有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都不是演员,没有太高超的演技。或者说,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因此,如何收好自己的“尾巴”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刻意地表面造作,反倒容易被人识破,招惹是非。这种行为一旦被人看破,便会使人生出厌恶之感,让人觉得你是一个虚伪的人。这就弄巧成拙了。

那么,在“藏露”这一套上,我们必须要遵循“处事不惊,必凌驾于事情之上;达观权变,当安守于糊涂之中”这一重要法则。另外,还应该时刻检查自己的“破绽”,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如果做到这一点,便是高手中的高手了。“外乱内整,内精外钝”是兵法的韬略,也是人生的大谋略。一个聪明的人,绝不把自己的“精明”写在脸上,而是让自己与平凡和普通挂钩,让别人无法轻易看破虚实,这样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强权之下要低头,“赖活”总比“好死”强

遭遇强权,要懂得适时低头,这不是叫你沉溺在委曲求全之中,而是一种缓兵之计,为的是避免时间、精力等宝贵资源的消耗,使自己有喘息、整补的机会,从而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势,达到反败为胜的目的!

常见的蓝甲蟹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凶猛的,遇到危险的时候,从来不去躲避;而另一种则比较温和,遭遇到强敌,就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一味装死。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注意到,强悍、凶猛的那种已经越来越少,而善于低头、示弱的那种却繁衍得非常昌盛,遍布于世界各个海滩。这种现象提醒了我们人类一个自然规律,那就是在遭遇强敌、霸权的时候,要懂得低头。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性格强悍,就像上面凶猛的蓝甲蟹一样,认为向强权低头有损人格。所以,抱着“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想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固然,这种气节是值得敬佩的,但是,如果从个人生存、发展的角度来看,就有些不值得了。毕竟,“适应环境”才是生存的基础,在世为人如果连这一点都保证不了,那么,一切都免谈!楚霸王项羽的哀歌,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项羽以江东八千子弟起兵,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撼动了秦家的天下。怎奈“既生羽,何生邦”,出了个流氓痞子要和他一争高下,结果在四面楚歌之后,项羽被迫逃至乌江之岸。由于不肯认输、低头的强悍劲儿,在这个时候,他还认为自已是别人不可战胜的,硬说是天要亡他。结果,自刎在乌江岸边。

虽然,项羽也留下了千古霸名,为很多崇尚气节的人所推崇,如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可是,相对于刘邦的大汉王朝来说,可谓是沧海一粟,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人都在说,如果项羽当日渡过了江岸,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我们虽然不敢妄下断言,但绝对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不妨再看看越王勾践的故事,或许,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感悟。

春秋末期,勾践迎战吴王夫差,结果兵败如山倒,率残兵退于会稽山下。他当时的心情,想必不会比后世的项羽要好多少!可他和项羽是不同的,除了哀伤情绪以外,还多了一份冷静和思考。最终,在范蠡的建议下,向吴王求和,“苟且偷生”。

吴王夫差接受求和之后,勾践夫妇和范蠡被掳到吴国当做人质。在吴国的日子里,勾践受尽了屈辱。吴王为了羞辱他,在阖闾枫木旁边专门建了一间石室,让勾践夫妇住在这里。每当夫差出行的时候,就让勾践为其牵马。一次,夫差染病了,勾践为了观察夫差的病情,竟然亲口尝其大便。

经此种种,勾践一直任劳任怨,最终打动了夫差,将其放回越国了。

勾践回国之后,立志雪耻。于是,就有了后来“卧薪尝胆”的故事。数年之后,越国兵强马壮,趁着吴王到北部黄池会合诸侯的时候,向吴国发兵,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灭掉吴国后,越王勾践联合诸侯会盟于徐地,一跃成为众诸侯中的霸主,周天子也承认了他的领袖地位。

勾践和项羽谁更精明,谁更有成就,谁才更英雄?不用诸多言辞,大家一看便知分晓了。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低头”并不可耻,“赖活”要比“好死”强。这可以说是一种“缓兵之计”,为的是避免时间、精力等宝贵资源的继续投入,以及停止其他方面的无谓消耗,使自己有喘息、整补的机会,也可以借这个让步、妥协的和平时期,来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势。这绝非愚笨无知,恰恰相反,它是策略和智慧的体现。

或许,很多人在意自己的面子、尊严,常会这样想:“我也很想低头,可是面子上挂不住呀!”其实,很多中国人就是吃亏在面子的问题上的。有时,尽管知道是吃亏不讨好的事,可为了面子、尊严之类的虚无的东西,还是硬着头皮往墙上撞,结果就“不成功,便成仁”了。

其实,这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桎梏,尽管时代进步了,可人们还是看不开,想不开。这一点,外国人的一些想法,就值得我们借鉴了。卡耐基就曾说过:“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还存在着一个对立面,那就是在你成功之后,之前的是是非非,没有人会在意!这就是所谓的“一白遮三丑”。你日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