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电视技术研究与探索(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2 22:50:56

点击下载

作者:薛英军,张兆安,李霄鹏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西部电视技术研究与探索

西部电视技术研究与探索试读:

第一编 技术管理

电视节目技术质量评测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〇陕西广播电视台 荆滢 张慧绪论

随着当前用户家庭中大屏幕显示设备的普及,电视节目画面中许多以前不被注意的缺陷越来越明显,表现在电视图像画面清晰度欠佳;画面亮度层次不够、透明度不够;声音电平偏低、偏高;音量忽大忽小或部分镜头段落声画不同步等。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优劣对电视节目的画面效果有直接影响,再好的节目内容,没有好的节目技术质量的支持,其收视情况和宣传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也客观地反映了节目制作设备性能及节目制作单位的实力、队伍素质和综合管理水平。而随着电视设备的不断发展,高质量的电视制作设备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使进一步提高电视节目质量成为可能。要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必须要有一个标准体系来把关,电视节目技术质量评测工作,是电视媒体质量管理控制的前提,是把技术审查和质量控制统一起来的有效途径,是节目制作和播出链上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技术执法工作,也是确保电视节目综合质量的有效措施。一个电视节目在制作完成后,播出之前都要进行最后的技术质量审查,以确保播出质量。

电视节目技术质量评测旨在提高电视节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效果。电视节目最终要播出,要想把节目做好,那就必须符合电视节目的播出要求,而节目技术质量评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对电视节目进行技术质量的审核及监管,确保节目的技术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从而确保良好的画面质量,保障电视节目符合播出的技术要求;其次,通过电视节目技术质量评测,总结出电视节目质量评测各项指标与应用上的关联,对电视画面的影响以及与前期拍摄、后期制作间的关系,从技术上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准,对前期拍摄提出建议,分析其对节目制作人员的指导意义,以制作出更好的画面效果,提高观众的满意度。

本文结合国内电视台节目技术质量管理的实际,提出了一套具有操作性的电视节目质量评测指标体系,并论述了相关的评测方法、评测实施以及对拍摄和制作环节带来的启示。节目技术质量评测的相关政策及理论依据

我们进行研究的基本依据,是广电总局《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中提出的视频文件质量控制及视频文件质量技审。对各电视台节目的技术质量提出了要求——科学合理的技术质量设计是质量保证的基础,但是只有通过严格的技术质量监控(审查),才能及时发现技术质量问题,确保最终播出发布的技术质量。为了提高节目竞争力,电视台领导层对节目质量管理非常重视,在陕西广播电视台2010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将提高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希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质量评测系统,为电视节目质量管理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根据电视台的管理现状,对电视节目技术质量评测指标体系和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Y/T 120-95——《电视节目带技术质量检验方法》及GB7401-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测方法》中对主观评测中的明确规定,对主观评测的评测环境制定了具体要求;参照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电视节目录制技术质量奖奖励办法(暂行)》《电视节目录制技术质量奖评定细则》《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录像磁带录制规范》等文件,对主观评测相关环节制定了具体的要求,并对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要求,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规划于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陕西广播电视台也已实现了节目制播的全面数字化。因此,本文结合实际,主要针对数字节目的技术质量评测进行深入研究。数字节目技术质量评测,就标清节目而言,是依据最新行业标准GY/T223-2007《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录像磁带录制规范》中的视音频参数相关规定,使用具有色域评测功能的评测仪对相关参数进行检测来确保节目技术质量。节目技术质量评测的指标体系

本文结合实际,形成了一套电视节目技术质量评测指标体系,它包括主观评测指标体系和客观评测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体系相辅相成,但在实际评测实施中,当节目的客观指标不满足要求时,将不再对节目进行主观评测,而是将节目反馈至制作部门重新制作,直至客观标准符合要求时再进行主观评测,最终对客观评测结果和主观评测结果进行加权评分,达到一定的分值即为满足播出条件,方可准予送入播出线上进行播出。主观评测指标系统由专家评测指标、观众评测指标和领导评测指标三方面的指标构成。客观评测指标系统由收视率评测指标和技术评测指标两方面的指标构成。主观评测指标体系

电视节目图像质量的测试标准都必须由基于从事测试的主观评测观看者对所看到图像的满意度来定量的,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电视的直接对象是人们的双眼。这些所定量的电视节目图像质量的测试标准,是基于人们主观评测的统计,并非是绝对的、但它又必须是一个度量的衡值。由此本文得来主观评测体系的几种方式:

一、邀请相关的学者专家做电视节目的质量顾问,请他们给电视节目打分。专家学者往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节目的评测数据具有专业代表性,对指导节目创新很有帮助。

二、随着电视节目专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电视节目不再一味追求绝对收视率,而是追求对于目标观众的到达率和收视率,所以就会出现一些针对特定观众的电视节目,它们绝对收视率不高,但是在相关群体中影响很大,口碑很好。具体到操作层面,测量观众满意度和节目美誉度,可以在电视台网站建立观众信息反馈平台,吸引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讨论和交流,并建立网上观众节目投票系统,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进行定期的观众调查。

三、电视台领导层是电视台节目战略的制定者。一方面他们往往是节目的审查者,对节目的舆论导向负责;另一方面,他们对电视播出市场非常了解,也很熟悉电视广告市场的变化,对节目有很好的敏感度。所以,他们对节目的评测数据也应该成为电视节目质量评测指标体系的一部分。

本文具体研究得出一套科学可行的主观评测标准如下:

以标准清晰度节目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定为例:

主观评定分五项进行,满分为100分。

a.杂波和干扰可见度,满分为20分,可视其轻重程度分级打分。

b.画面清晰度,满分为20分,可视其优劣程度分级打分。

c.亮度层次,满分为20分,可视其优劣程度分级打分。

d.彩色保真度,满分为20分,可视其优劣程度分级打分。

e.制作难度,满分为20分。

根据固定或移动拍摄、使用单台或多台摄像机、拍摄环境条件、节目所含的镜头数量、编辑难易程度等因素对总分进行1—10分的酌情加减。

本文对新闻、专题、综艺节目的声音主观评测,只评测主声道,即声迹1(或CH-1)。根据实际情况,声音质量的主观评定分三项进行,满分为100分。

a.音质,满分为60分,可视其优劣程度打分。

b.音量,满分为20分,可视其优劣程度打分。

c.声画同步,满分为20分,可视其优劣程度打分。

d.明显缺陷扣分,在主观评测过程中,如果发现其他严重缺陷者,酌情扣总分,扣分范围一般为1—10分。

高清节目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定方法可参照标准清晰度节目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定办法进行,同时我们也制定了高清节目声音质量的主观评定项目,在此不再复述。客观评测指标体系

参照国家标准GY/T223-2007《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录像磁带录制规范》,对数字电视节目的相关指标作如下规定:1.节目复合信号峰值电平不大于0.8V(≤0.8V);2.节目亮度信号峰值电平不大于0.721V(≤721V);3.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底点平)标准值:0+0.05V;4.节目基色信号峰值电平R、G、B值在-0.035~0.735V之间;5.时码CTL、TC均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除了注意图像质量外,声音作为节目整体的一部分,音频指标也非常重要。我们要求节目电平最大值≤-6dBFS(通常在-9dBFS以下);节目语言电平最大值≤-12dBFS。电视节目技术质量评测实施方法

在节目录制和技术质量检验中,根据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把主观评测和客观评测的结果综合考虑评测节目技术质量;在节目技术质量奖评选中,根据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将客观测试的结果与主观评测相结合,采用分级评分的办法进行评定。以此为参考,经与实际情况结合考虑,我们得出一套科学可行的,适用于陕西广播电视台实际情况的主观评测方法。建立节目质量月评制度,按照电视节目录制技术相关法规,针对台内现有的自办栏目,每月进行一次节目磁带技术质量审核,通过技审对各自办栏目节目磁带技术质量进行评测分析,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主观评测实施方法

根据节目类型选择相应的评测环境,连接并调好录像机、监视器、音箱等设备。由台外请来的专家、台内频道及技术部门领导、观众代表组成评委组。对新闻、专题、综艺、电视剧等类型的待测节目,用节目时长除以6将节目分为6等分,得到5个时间点作为测试点,在每个测试点附近播放大约2分钟;对片头等类型的待测节目进行两遍全程播放,并宣读制作难度及创意说明。通过评委组的主观监看,对节目进行主观评测打分。

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我们研究并制定了主观评审表,由于我国对高清节目已有主观评测标准,因此主观评审表分为标清节目录制技术主观评审表和高清节目录制技术主观评审表。主观评审表包含图像和声音两部分,均采用百分制,其中包括各评审项目及分值情况,总分为图像与声音的加权得分,图像占80%,声音占20%。每个待测节目播放完毕后,评委只需在各评分栏里进行打分即可。客观评测实施方法

为了评测RGB信号是否超出所在通道的动态范围而产生信号限幅、压缩、串扰或其他形式的失真,就必须选择能够正确评测和判断图像信号是合法还是非法、是有效还是无效信号的评测设备。带有菱形显示和箭头显示功能的评测仪不仅具有色域评测功能,而且能十分方便地判断YRGB信号是否合法或有效。即使是既合法又有效的未超标信号,菱形显示和箭头显示也能快速有效地区别节目技术质量的优劣。

以WVR611评测仪和GY/T223-2007标准的相关规定为例,在使用WVR611等评测仪评测节目技术质量前,首先要将GY/T223-2007技术标准中规定的视音频相关参数值设置到仪器中:RGB信号幅度-35mv~735mv;亮度信号(Y)幅度-7mv~721mv;模拟复合信号电平≤800mv;节目电平最大值≤-6dBFS;节目语言电平最大值≤-12dBFS等。对应到仪器的设置中,对菱形diamond High是735mv,diamond low是-35mv,diamond area是1%;箭头arrowhead pal max是800mv,arrowhead pal min是-210mv,arrowhead area是1%,亮度阀值luma max是103.0%,luma min是-1.0%,luma area是1%,同时设定视音频告警功能,复合色域和RGB告警功能,信号超标时会告警,测试时保证了全电视信号幅度、黑电平、亮度电平和音频均在指标范围内,RGB色域在有效的范围内。

总结起来幅度控制涉及三个方面:复合全电视信号幅度,亮度信号幅度,RGB信号幅度,分别对应复合域,亮度域,色域。

WVR611的音频显示通过电平表、相位相关表和相位轨迹图,进而评测节目声音的电平幅度(音量)、监视相位并显示相位方式及其对比关系,而且还能显示并指定电平表轨迹与刻度,还可以自行设置“测试电平”和“峰值电平”指示器电平值。在检测中,过载电平设置好之后(一般设置在-3dBFS左右),当信号电平超出指定的过载电平时,条形图上方会出现红色的“OVR”字样,同时仪器发出告警。

客观技术质量主要反映节目的客观技术指标是否得到满足,是否能够保证节目的播出安全;主观技术质量主要反映在观众的主观感觉中节目的技术质量,是节目图像、声音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客观测试占总分的20%,主观评定占总分的80%,但客观分是主观分的基础,主观上制作的难度再大,图像再精美,色彩再艳丽,客观分达不到要求,即为不合格,通过反复实践分析证实,以客观结果作为主观测试的基础和实际情况也是相符合的,比如录制下来在机房里看很漂亮的画面播出后却失真很大:画面朦胧、无层次感,本来靓丽喜庆的金黄背景显得色彩死板,甚至出现看上去不错却被播出部拒绝播出的特例。节目的技术质量与节目内容相辅相成,较高的技术质量对节目内容能够产生加成的作用;而好的节目内容如果没有好的技术质量,节目也很难得到观众的欢迎。电视节目技术质量评测对节目制作环节的启发

视频图像的质量是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首要指标,通过我们多年的评测经验发现,依靠后期调整使各项客观指标符合标准,往往会对主观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要从节目拍摄及制作环节进行把关,同时也要做好节目制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不断地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在电视节目制作系统中,要求参加电视节目录制、录音、灯光、编辑制作和播出等工作的所有技术人员都要有非常高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认真地按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去工作,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优秀电视节目。前期拍摄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在评测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节目信号呈现出来的波形虽然符合技术指标,但在波形的边缘像是被切割过成平滑的直线状,而此处所呈现的画面效果必然伴随着色彩还原不真实、整体色调偏暗、画面层次模糊、细节丢失等现象。这说明,单纯依靠后期对节目技术质量进行控制,带来的结果往往是画面效果主观质量的损失。而主观评测的结果在整个评测中占有80%的比例,也直观地反映出节目的播出质量,因此靠牺牲主观质量来达到客观质量提高的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我们发现,只有在前期拍摄过程中对图像进行最好的还原,才能达到在不进行任何后期修改的情况下,使其客观指标符合标准。这要求前期拍摄人员掌握前期拍摄设备的正确调试和应用,涉及一系列参数的调整和环境的控制,调整白平衡可以保证在光线条件变化时,白色物体仍然保持白色的图像,而色调也始终是自然的。摄像机黑平衡的正确与否也会影响所拍摄景物彩色的正确还原,尤其是画面的黑色部分。当初次使用或者长时间未使用摄像机以及遇上突然的温度变化时,都需要进行黑平衡调整。视频信号幅度对节目画面的清晰度、彩色还原及层次感都有一定的影响。当视频信号幅度超过允许值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视频信号幅度过高会造成白限幅,损失画面亮部图像细节,影响画面的层次感。视频信号的最大和最小幅度应时刻控制在限定范围内才能保证视频信号的电平不超过标准范围,保证电视画面有正确的彩色平衡、对比度和亮度,能使电视画面中比较亮和比较暗的部分及色彩恢复为正常。演播室的灯光布控,对于画面的影响较大,虽然摄像机具有强大的影调和色彩控制能力,但主要还是依靠灯光的布控。要尽量避免过亮或过暗以及明暗对比强烈的环境,灯光师要与技术人员紧密配合,在满足灯光效果的同时,确保拍摄的图像清楚又有层次。后期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说前期拍摄环节对整个节目的质量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那么后期制作环节则对节目最后的顺利产出起到了保障性的作用。要想得到最终客观质量与画面效果的完美统一,还要求必须严把后期制作关,在制作环节确保节目的质量不造成损失。

后期制作是电视节目整个制作流程中关键的一部分。后期制作时,要认真按技术指标要求铺时码、录制彩条和黑场,以求能全面反映制作系统的技术性能。彩条信号是用来对视频设备的通道特性和系统的传输特性进行调整与测试,同时用来校准并检测节目磁带的视频幅度和相位,是作为检查视频信号是否符合标准的依据。并全程评测监听所录制的电视节目的视频信号电平幅度。在节目制作中,视频幅度、色度电平、底电平以及声音电平的控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技术人员要根据视频信号的幅度范围认真地对底电平进行调整,使视频信号幅度正常,确保录制电视图像的质量。目前,后期制作分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用传统的线性编辑,采用插入编辑的方式是提高制作质量的较好方法,磁带上的时码磁迹不需要再生成,且控制磁迹(CTL码)是连续的,由此不会造成编辑点画面闪烁,或声音变调。同时可以任意进行声音和图像的修改,应将特技、字幕一次完成。在非编制作系统中经编解码后会对图像质量造成损伤。为了保证节目制作质量应尽量减少多次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转码,最大限度地还原前期素材带的质量,加强输出质量的把握。录制完成的节目重放图像(特别在编辑点)应稳定、无跳动,无闪烁或马赛克等异常现象,画面清晰通透、层次分明、色彩自然。

电视节目制作质量的提高是以标准为基础,以优良的制作设备平台为保证,但是不了解和不学习掌握运用节目制作技术指标和规范,要想做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是不可能的。要努力提高技术和节目制作人员对节目制作标准的把握,在保证客观技术指标符合条件的前提下,画面也力求做到美观透亮,色彩还原真实;主观、客观两手都严格把关。积极参加总局和省局每年一度的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帆奖”的评比,这是对一个电视台的设备运行情况,技术人员素质及技术管理水平综合实力的检验。通过评比奖优罚劣,树立制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认真按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去工作,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优秀电视节目。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建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制度,加强技术系统的维护检修工作。定期对前后期设备摄像机、录像机及演播室、后期编辑制作系统、播控系统进行维护、检修、测试和调整,消除一切质量隐患,确保技术系统各项指标符合标准。保证所有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这是保证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小结

电视节目技术质量评测体系是一个电视台高质量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标准的测定是复杂的,本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节目技术质量评测体系,对整个节目制作、播出流程进行调查分析,收集整理各项政策及理论依据,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节目技术质量评测制度,旨在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发现和查找节目制作流程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提高节目的播出质量,使节目拥有更好的画面效果。同时,随着近几年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及高清、3D等新技术的出现,对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评测体系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也将面临着新的行业标准以及新的电视节目技术质量评测体系的制定和完善,本文的研究对以后新标准的制定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安全播出创新管理模式初探

——论安全播出量化管理〇河南电视台 李飞

回顾多年播出一线的工作经验,可以说,对内,从思想教育、管理规定等多方面都已经基本做到位了;对外,针对节目上载、节目制作、直播、播出在线单调改等多方面也有明确要求,但由于多年形成的工作模式、对播出下游环节缺乏监管等多种因素导致一些节目制作陋习未改,时刻给播出一线带来隐患。基于上述状况,我们重新进行了安全播出量化管理,按照广电总局62号令的要求并结合我台播出工作实际情况,将播出一线工作和播出外围环节的具体内容进行量化考核,每月根据考核打分情况奖优惩劣,内外兼修,有效提高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水平,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对安全播出量化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一、安全播出内部量化考核办法(一)播出系统及一线人员配置现状

播出部现有播出平台为2011年新投入使用的全新硬盘数字化播出系统,采用电子编单系统,在线播出节目单由各频道客户端上传至播出机房,不再由值班人员编排节目单;全系统部署方正慧眼自动检测系统,对系统软、硬件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检测报警。人员方面现有播出三个科组,采取分科管理,每个科组分别负责早、中、夜三个班,每半个月进行轮换。(二)量化考核办法

为切实加强各科组长对各科组的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全体值班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规范化部内安全播出管理工作,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经过我们反复思考研究制定了《安全播出内部考核表》,将日常播出工作各项具体工作分项量化计分,通过按月考核对表现先进的科组给予一定经济奖励。

具体考核流程:

1.各科值班员在值班中认真做好值班工作记录(具体记录内容见《安全播出内部考核表》)。

2.每周各科科组长查阅播出值班记录,汇总当月值班工作,认真填写《安全播出内部考核表》,提交部门汇总。

3.部门每月汇总各科《考核表》的信息,并核实记录内容,经部领导研究后给各科当月表现打分。

4.部门根据各科得分,按月、按季度、按年对各科进行奖励。

打分及奖励方法:

1.各科每月基础分50分。凡当月安全播出无事故,得到50分基础分及安全播出月基础奖金;发生1次播出事故则扣除全部基础分及基础奖金(2次及以上事故累计扣除基础分)。

2.各科每月考核分数为基础分+《安全播出内部考核表》得分-扣分项目扣分(隐患未处理、屡次违反值班纪律等)。每季度无播出事故且积分第一的科组可额外获得季度奖(如各科均发生播出事故,则取消季度奖);全年总积分第一的科组可额外获得年终奖。

3.《考核表》中各项加分项目如没有及时处理或完成工作,导致事故除按《播出部安全播出处罚条例》进行处罚外,扣除双倍于加分分值的考核分;未导致事故但导致隐患存在也扣除双倍于加分分值的考核分。

4.非表内涵盖特殊问题经部领导研究后给予评分。安全播出内部考核表

此表基本涵盖了播出一线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将所有一线工作统计在内。表中重点在于对各项工作的计分权重有所区别,其中第一、第二项播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及隐患排除所占权重较高,旨在鼓励值班员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保障安全播出中心工作;第三、第四项为播出日常一般性工作和每周例行设备维护工作,这些工作体现出各科日常的工作量,所占权重较低,常年累计下来基本各科得分应该相差不多;第五项为各科日常管理内容,旨在督促各科组长认真履行自己管理职责。《考核表》制定的难点也在于每月基础分及各项考核项目的分数权衡,出现事故要扣除全部基础分,基础分的高低既要体现无事故科组与出现事故科组在当月当季度考核中的不同,又不能影响各科组工作积极性,避免一年出现一次事故全年考核分数无法超越其他科组的情况;同时各项考核项目的分值确定既要体现播出应急处置的重要性,又不能忽略其他日常工作的贡献,目前这些分值的确定是经过我们两个月的试运行得出的结论,基本符合我台目前安全播出工作实际。(三)考核相关要求及实际效果《考核表》内容需各科科组长汇总,前提需有详尽原始值班记录,这就对一线值班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好安全播出本职工作的同时,值班员必须对自己所做的每项工作进行认真记录,以便科组长汇总,报部里统一评分。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便于各科总结本科组每月乃至全年工作。各科科组长在汇总《考核表》的同时也是对本科当月工作的总结,也为各科科组长在绩效奖金分配上提供了参考依据。

此规定在我部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线值班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幅提高,由于关系到各科组的切身利益,以前被大家轻视和忽略的问题都被及时发现并记录在案,一方面有效保证了日常播出监听监看的效果,另一方面大量的原始记录为技术人员对设备问题的跟踪调查提供了参考,也为每个月向播出相关部室频道反映其在安全播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二、对各频道每月安全播出量化考核办法

2012年伊始,台里实施全面的频道制管理模式,成立专门的频道制管理考核小组,加大了对各频道宣传报道、收视指标、广告创收以及安全播出等多方面的管理力度。借此东风,为配合我台频道制改革,同时规范各频道的制播流程,加强我台整体安全播出工作,我们按照广电总局62号令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台安全播出工作实际,制定了我台安全播出管理考核办法,形成我台《安全播出管理考核表》,以此表来对各频道每月安全播出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彻底解决了困扰播出部门多年的播出相关环节监管不到位的局面。(一)对各频道安全播出考核办法《安全播出管理考核表》围绕安全播出中心工作,内容涵盖与播出相关的节目制作、上载打包、节目单编排、节目直播、机房送取带等多方面内容,将总局2009年12月发布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总局62号令)及我台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的各项指标分解、量化,可用于每月对各个频道的安全播出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此表共分为6大项,27小项,合计满分100分,每项都有考核及评分标准。每月针对各项要求内容,对各频道安全播出工作进行考核,同时依据考核结果,按照台里的考核罚款标准汇总罚款数额,上报台频道制管理考核小组及财务部,从频道绩效考核奖金中扣除。(二)考核表说明频道制管理安全播出考核表

此考核办法实施以来,由于监督得力,各项违规有章可循,各频道对安全播出工作的重视与认识程度都有所提高,以往出现的诸如对在线节目随意更改、上载节目晚提交、送带不及时、直播信号测试等问题大幅减少,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播出一线值班员的工作负担和操作压力,极大减少了外围环节带来的播出事故隐患,使得一线安全播出工作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优良氛围。

综上所述,对电视播出工作来说,要做到安全、正点、优质播出,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彰显的永远是一种理性化的结构之美。通过我们对安全播出管理工作的不断探索与创新而创造出的安全播出量化管理模式使得既有的各项管理规定能够有效地落到实处,也使得全台与安全播出相关的各个体系高效有序地运转。大家都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把事故和隐患降到最低点,从而也就能完成我们的安全、优质播出工作了。

基于在线文库技术实现电视机构文档管理新机制

〇贵州广播电视台 杨楠 黄学军 孙建凯引言

贵州电视台每年都会在工作中产生和使用大量的技术资料,主要是各类技术项目的档案资料、技术交流资料、技术论文文献等。目前大部分资料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可以在计算机上使用,但这些技术资料长期分散存放于台内的多个技术部门,甚至是个人的手中,在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难以实现资料的文档化、规范化和统一管理,存在损坏和丢失的

风险;● 难以实现技术文档资料面向全台的分享,难以查找、浏览和使用;● 难以实现文档资料的流转,工作中使用U盘拷贝、FTP共享,甚

至QQ传送。

以上难点制约了我台技术资料的使用,使其在工作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近年来,广电总局在关于安全播出的总局2009年12月发布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总局62号令)等文件中也提出了建立电子化技术资料库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改善面向全台的技术资料管理和使用,逐渐引起了我台高层的重视。作为对技术文档规范化管理的积极探索,我台于2010年10月对“贵州广播电视台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进行了开发立项。通过对FTP、在线文库等多种技术实现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和自制、外购分析,决定借鉴以百度文库、豆丁网等为代表的在线文库的实现模式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对系统进行自主创新研发。系统分析与设计“贵州电视台技术资料管理系统”项目在开发过程和管理上遵循了软件工程和软件过程的思想与方法。由于系统需求较为明确,故从整体思路上使用了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模型进行规划,但在开发中又结合了统一软件过程(UP)的概念,采用UML进行建模,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过程裁剪。

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借鉴当前主流的在线文库实现技术,形成便于分享的技术资料文档知识库,辅以相应的权限、积分机制,实现我台技术资料的有效收集、规范管理、便捷发布,供全台分享和使用,并形成对文档资料从上载、审核、预览生成、上线,到废弃、删除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主要实现思路是:● 实现全台技术文档资料的集中存储、分类管理和检索使用。● 利用基于Web的应用具有平台无关、通用性较好等特点,解决文

档检索、浏览和使用的难题;● 借鉴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具备完整的后台管理和权限机制,实

现文档的授权使用;● 通过积分机制鼓励文档持有者主动上传,解决文档资料的收集和

分享的难题;● 借鉴当前主流的文档转码技术,实现Word、Excel、PPT、PDF

等文档的在线预览;

用例模型是开发过程的起点,是UML建模的第一步,首先从系统层出发,然后逐层分解细化,从而得到比较详细的用例模型。(1)系统层用例

系统层用例居于用例层次的第一层,是建立其他用例图的基础,可以从系统层面上确定以下用例:● 普通用户功能用例● 后台管理功能用例(2)系统层用例细化

通过对用户使用系统的功能进行进一步分析,将系统层用例细化如下:

UML提供了4种动态模型用于描述系统实例:序列图、协作图、状态图和活动图,可以开发中根据需要进行了选用(见下图)。根据本系统的特点,“预览生成”和“积分机制”是系统后台运行的两个主要功能,对实现系统的“文档授权使用、分享获取积分”的设计思想起到核心支撑作用。在开发中使用时序图对整体积分机制进行建模,使用活动图对文档预览和图片预览进行建模。

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作为支撑,便于系统数据存储和实现模糊智能检索等功能。系统层用例图采用UML建模的系统层用例第一层细分系统实现情况

从权限的角度,系统模块可以分为普通用户(未注册或未登录)、授权用户、文档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四个视图。系统通过户名和密码等手段来验证用户身份,不同类型的用户获得不同的权限。其中,普通用户只能浏览页面,在线预览文档;授权用户才能拥有积分,实现下载、上载等功能;管理用户可以进入系统后台,对文档、用户、分类、简讯等进行管理,执行预览生成、文档入库、文档废弃、文档参数修改、用户管理、授权、积分设置等操作。

系统在首页、文档分类浏览等界面中采用了AJAX等技术。在首页的设计上借鉴了百度、Google,界面设计简洁,功能上包含了导航菜单、公告、帮助、智能模糊检索、近期文档直接在线预览等部分。

系统分别设有用户登录和管理登录界面,实现了登录认证和授权使用的入口。

文档分类浏览页实现的特点是采用了AJAX等技术,实现了页面的异步刷新、局部刷新。在选择“文档类别”栏时“专业细分”栏会自动对应,在页面整体没有刷新的情况下,对应的数据通过AJAX在后台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的通信。通过页面异步刷新/局部刷新,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在确保技术文档资料授权使用的前提下方便了文档资料的检索和使用。

系统在图片预览等部分采用了缩略图和图片水印技术,防止非授权截图、引用(见下图)。图片预览和水印的实现效果

系统在文档在线预览部分使用了Flexpaper开源组件,可实现文档的无级缩放。未授权用户只能看到已转码为Flash格式的文件,而无法下载原文件,只有登录并具有相应积分和权限时才可下载。在线预览与权限系统一起保证了文档的安全,并鼓励大家上载手中的文档。

系统在后台管理部分实现了较为完整的管理功能,包含文档管理、上载管理、分类管理、用户管理、授权管理、综合管理等部分。系统主要技术特点“贵州电视台技术资料管理系统”虽然规模不大,但功能对需求的契合度高,开发中涉及到的计算机技术也较为全面,有软件工程与过程、网络软件开发技术、富互联网应用、数据库技术、加密与网络安全等。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B/S软件架构,在分析、设计阶段使用了UML进行建模,采用了MVC的概念实现从模型中分离表现和从视图中分离控制器。在开发阶段采用了Ajax、Flexpaper、图片数字水印、关键数据加密等技术和措施。后台采用大型数据库技术,足以支撑系统的数据存储、智能模糊检索等功能。

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很快,优质的“用户体验”是一个软件,甚至是一个产品在市场上赖以成功的关键。以AJAX、RIA等为代表的热门技术应用为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提供了途径。通常,Web页面使用的HTTP协议采用问答方式,用户提出一个请求,Web服务器返还一个网页,在交互的过程中会出现页面加载停顿、空白页等情况,影响了用户体验。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多个技术的集合,使用了客户端脚本与Web服务器交换数据,在不用打断用户交互流程的条件下就能进行页面重新加载。它使开发人员能够构建新型的Web应用,实现动态、局部地对页面进行更新,既节约了网络的带宽,也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使Web应用软件在操作、外观和用户体验上接近桌面软件成为可能。Flex是Adobe在RIA(富互联网应用)领域的重要应用。FlexPaper是一个轻量级的Flex组件,可以在浏览器中显示多种文档。通过将Word、Ex-cel、PPT、Txt等文档转为PDF,再通过pdf2swf将PDF转为Flash的.swf文件,用户在浏览器中通过Flash播放器实现在线阅读。百度文库、豆丁网等采用了类似的技术,既方便地实现部分文档的在线预览,又防止文档的非授权下载。

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一个特点是使用了3DES加/解密算法和动态密钥,实现了用户密码、权限等信息的加密和传输,以此为基础保证了数据存储安全、身份验证流程和权限/积分体系的实现。

总体来说,“贵州电视台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基于当前新型软件技术,研发方面完全基于自主创新,具有设计思路新、采用技术新等特点:● 以总局要求为基础,借鉴了在线文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 通过DCOM组件的调用实现文档在线转码和在线审批入库;● 实现了word等文件转码为Flash格式和在线预览;● 图片缩略图和图片水印防止截屏和非授权引用;● 系统的开发使用了软件工程和过程的思想和方法;● 使用UML进行建模,用例驱动的开发;● 使用AJAX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HTTP下载与目录组合防止盗链;● 加密与系统安全性;● 数据库支持下的智能模糊检索。结束语

对于企业级应用而言,一些单位已经采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进行重要公文的流转,部分解决了文档授权阅览、分级使用等问题,但对于大家上传和分享手中的文档、形成知识库,没有太大的帮助。在网络上进行文档分享,采用FTP、网络硬盘等技术的问题有:一是检索较为困难,二是对重要文档难以实现授权访问和使用,三是难以聚集或汇集大家手里的文档,四是难以控制上传的文档类型。近两年出现了以百度文库、豆丁网等为代表的以“经验交易”为核心的文档平台,形成了在线文库模式,在近期成为新兴的Web应用。从办公应用的角度,借鉴并创新后可以产生在内部网上文档发布、共享和流转的新型机制。“贵州电视台技术资料管理系统”的研发对采用在线文库模式进行技术文档的规范化管理和使用进行了大胆和有益的探索。企事业单位具有文档资料管理系统不是新鲜事物,但采用在线文库的模式来实现广播电视机构技术文档资料管理系统的自主研发,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创新。系统设计新颖,以广电总局对电视中心技术文档电子化管理的思想为指导,在开发思路上借鉴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和当前流行的在线文库的实现模式,采用了Ajax等多种新型技术,以数据库技术为支撑,通过软件工程和过程的方法进行了研发。第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中期完成和在台内网机房托管部署,面向全台运行;第二期工程拟加入微软Silverlight等技术,实现图片库专项管理、技术培训资料等音视频短片管理,强化资料的全文检索功能。系统的投入运行填补了空白,为我台节约了一定的软件外购经费,并将积极提升我台技术文档资料使用水平,更好地为播出、传输、节目制作等各项技术工作服务。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在电视技术与IT日益深入结合的今天,项目的研发也为广播电视机构自身的人才队伍提供了一个实战锻炼机会,对我台更好地适应广播电视台向新型媒体的转型具有实际意义。

浅析四川广电中心工艺板块建设实施阶段甲方项目管理工作的几个重要任务

〇四川广播电视台 柏松

广播电视工艺建设板块是实现广电中心生产制作、安全播出的核心,具有投资大、系统构成复杂、专业性强的特点。在整个工艺建设中,甲方项目管理团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甲方的精细化管理涵盖了项目决策、实施、验收等各阶段的控制与管理,涉及中标企业、监理公司、台方各技术部门等众多单位的组织与协调。

四川广播电视台新广电中心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按照建设内容分为土建板块及工艺板块两大部分,其中土建项目采用代建制,由省政府代建领导小组、省代建办负责代建管理的日常工作,工艺板块由我台自建。广电工艺系统的项目运作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分别是系统设计阶段、招标采购阶段、安装调试阶段。笔者有幸参与工艺建设管理工作,在此,着重谈一谈安装调试阶段,即工程实施阶段的甲方管理工作的几个重要任务。确立工艺板块项目实施的甲方管理团队

为实现精细化管理,以广播电视工艺子系统功能需求为项目划分依据,我台以参与前期技术方案论证人员为基础,抽调一线技术骨干,组成项目组,具体划分如下:

播总控项目组:含全台总控系统、播出系统AV部分和IT部分、卫星天线阵;

新闻项目组:含新闻演播室视频、音频、灯光系统、新闻制作网;

演播室项目组:含非新闻演播室视频、音频、灯光系统、活动舞台及演播室分控、多媒体录音室;

网络项目组:含高标清非新闻制作子网、主干传输网络、收录网络、广告与编单网络、总编室网络、媒体资料库、共享演播室、图文;

电台项目组:含广播直播系统、总控系统、广播制播网及综合业务网系统、语言录制、编辑制作、节目审听系统;

此外,四川广电中心在工艺建设实施之初设立了工艺办公室,主要负责统筹规划项目实施,衔接施工单位、监理公司、甲方项目组等多单位多部门间的事务性工作。同时,对专业空调、工艺配电系统(含UPS供电模块)、工艺接地等工艺模块进行施工管理和监督。如此,四川广电中心工艺模块建设形成了以工艺办、项目组以及设备部为主的甲方管理团队。确定工艺系统建设总工期,控制里程碑节点,编制总进度规划

以工艺系统搭建的先后顺序为指导,责成系统集成商现场踏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项目进度的控制需要由甲方管理团队确立总工期、进度规划及进场顺序。系统集成商需要提前派驻现场,根据现场情况落实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由甲方对其方案和计划依次进行审定,以确保其切实可行。同时,土建项目作为工艺设备系统的承载平台,有大量的细节需要与工艺设备系统对接并先期完工,为工艺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工艺施工过程中的成品保护创造条件。项目组与集成商需要协助配合,对各工艺系统作业面进行复核,以确定是否符合工艺系统搭建要求。关注各工艺子系统施工进度,梳理施工过程中各作业面遗留问题,对于需要交叉作业的工种或是需要相互衔接的系统,起到足够的协调作用

在四川广电中心工艺系统施工过程中,各项目组密切关注并刷新施工进度,对集成商每周递交的周施工计划进行工程量和劳动力组织的监督和复核,同时梳理各作业面阻碍施工进展的遗留问题。另外,定期召开工艺例会,对遗留问题进行磋商,对需要交叉或衔接施工的作业面,部署相关部门和单位协作解决,并及时反馈整改效果,以确保各项施工顺利有效地推进。根据各工艺子系统投入试运行的时间节点,部署台方工作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

四川广电中心工艺系统按照国内先进、西部一流定位,统一设计、分步实施。建成后的中心将具备与当今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全套工艺设施平台。面对全新的生产制播平台,我们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更新工作理念,迅速熟悉新设备。随着系统搭建的有序进行,各工艺子系统陆续进入运行调试阶段。由系统集成商协助甲方项目组制定的培训计划在各节目部门和技术部门员工中陆续开展。同时,考核机制也随之启动。在甲方管理团队精心部署下,全台技术人员悉数实现了“持证上岗”。充分做好自检工作,组织相关项目组进行制作网压力测试、视音频通道指标测试,联合动力部门进行工艺配电容灾测试等

在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台方相继组织了两次新闻网压力测试,同时对13个非新闻演播室、4个新闻演播室、14套播出频道、1个播总控及演播室分控系统的传输通道指标进行了自检,对全台83个工艺子系统共计112间工艺房间的工艺配电系统进行了灾备实验。对上述自检工作暴露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补漏拾遗,力求四川广电中心工艺系统运行过程安全稳定。聘请权威机构对主要子系统进行测试,出具权威测试报告,并责成集成商对不符合测试指标的系统尽快整改

四川广播电视台工艺系统搭建于2011年8月进入尾声。我台聘请中广电规划院测试所对共计83个工艺子系统中的29个主要子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分别如下:

在出具的测试报告中,部分AV系统出现低频抖动超标的现象,部分网络系统存在读写带宽不均衡的问题。通过甲方管理团队协调集成商积极整改,目前,所有参与测试的系统均已符合国标要求,为我台工艺模块顺利通过总局安全播出检查及系统验收提供了有力依据。做好系统自查和资料整理工作,迎接总局安全播出检查评估及工艺板块验收

我台于2011年9月顺利通过总局安全播出检查,其中包括电视播出系统、网络系统、新闻直播系统、供配电系统、广播中心系统、全台监测系统等七大系统的检查评估。

至此,资料归档工作还在有序进行,四川广电中心工艺系统建设实施工作已告一段落,在台领导的带领下,我台工艺板块的管理团队在尝试和摸索中圆满完成了任务,在这里将工作经验和得失作一总结,以期与广电系统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模块型UPS在重庆台新闻大楼的应用

〇重庆广播电视集团 于凤林传统UPS电源案例回顾

传统UPS在电视中心的应用已经是数十年的历史,在不同时期,其技术基础、产品体系、规模等都千差万别,在这里仅针对目前最成熟的传统在线式双变换UPS作简要回顾。

传统型UPS,俗称塔机,是将控制功能、整流充电、逆变器等安装在一个体积较大的非标准机体内,是一个功能完整的单机。塔机安装时,接好交流市电输入、UPS输出电缆以及电池组,安装即完成。电视中心的电源安全性是重中之重,电源一旦丢失,将“一失万无”,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造成停播和设备损坏事故。为了进一步增加电源的安全性,UPS厂商采用了多种冗余容错的技术和方案,串联冗余和并联冗余是两种主要的UPS冗余技术。

在已过去的数十年内,传统UPS的科学技术、产品水准已经达到顶尖水平,市面上的主流厂商、主流机型的品质完全可以信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UPS在工程中的问题也一直存在,并变得突出起来。传统UPS是典型的单机,一次制造成型,几乎没有扩展性。机房建好UPS后,初期看容量确实充足,但随着事业规模的扩展,很快就遭遇UPS这一资源瓶颈,近十年来我台更换过三次UPS,对电视中心来说有点折腾不起。

另外大容量的传统UPS机体笨重,在运输、安装、机房布置上都较困难。一台200kw的UPS,要从楼底搬到新闻大楼5楼,是一件非常困难,也极其危险的事。搬运、安装时,如有失手,可能会伤到人员,损坏设备。在部署电源机房时,为了分散UPS的重量,需要在地面铺设高强度的钢梁,工程浩大。

传统电源的核心技术是大功率整流及逆变技术,与之对应的是IGBT大功率管。在这类UPS中,所有的负载均由这几个IGBT管承受,IGBT管的发热非常大,热量非常集中,对散热风机的要求很高,所以传统机的噪声较大。传统UPS的IGBT管也是理论单点,一旦损坏,只能转到静态旁路进行停机检修,相应设备只能靠交流市电工作,系统设备得不到保护。

传统UPS的备品、备件种类较多,用户出于安全考虑,往往会尽量采购各类备品、备件,这也带来设备购买、管理的诸多问题。传统UPS的容量可用系数k

在冗余UPS系统中,最终输出能承受的容量比系统中各单台UPS容量总和要小,这就是冗余UPS系统的容量代价。容量可用系数k,是指冗余UPS系统能承受的负载与各单台UPS容量总和的比值。在构建各类冗余UPS系统时,容量可用系数k也是评估投资利用率的指标之一。

对于串联冗余的UPS,其可用容量为系统中最小UPS容量的80%。在串联冗余UPS系统中,假设两台UPS均为200kw,那么能承受的负载为160kw。那么,共计投入为400kw的UPS,实际上只能用到160kw,容量可用系数k为40%。

对于并联冗余的UPS,在电视中心,一般用两台品牌、型号、规格、配置等完全一样的两台UPS进行并联。多于两台UPS的并联模式需特别谨慎,在电视中心这样的案例比较罕见。在并联冗余UPS系统中,假设两台UPS均为200kw,那么最大可用负载是多少呢?当一台UPS因检修需要停止逆变器时,另一台UPS的逆变器继续工作,而此时两台UPS主机的静态旁路都不会工作,这时UPS系统能承受的负载为160kw。那么,可以算出,UPS双机并联冗余的系统,容量可用系数k也为40%。

400kw的UPS,只能提供160kw的电力,同行们不知对这个数字有何感想?模块型UPS的理念和核心技术

传统UPS,所有的电能变换均由数个IGBT管构成,机体制造并安装好以后,扩展性较差。即使能扩展,操作难度也很大,往往需要长时间停机并切断所有电力,铺设大量线缆,而且效果预期并不理想。对于需要长时间停止UPS甚至停止电力供应的这类操作,也是给决策者出的一个大难题。电视中心的部分业务,如信号传输、Internet接入、服务器托管、内部管理等系统均是不能中断的业务。另外,电视中心设备复杂,个别设备如RAID、DATABASE、Server等,其设置、维护、甚至开关机都掌握在厂商手里,电视台作为用户,仅把这些作为黑匣子来应用,大面积关机、开机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甚至带来风险。当然UPS作为基础资源,初次建设时可以一步到位,建设大容量的UPS,但预算往往很难通过。

模块型UPS正是基于扩展性、经济性、维护性等理念的工业架构,解决了用户的随需扩展的障碍。模块型UPS的基本理念,是将整流充电、逆变器设计成为标准机箱,称为功率模块,根据用户的容量需求,可由数个功率模块“并联”,构成大容量的模块型UPS总成,且各功率模块是相互备份的。图1是模块型UPS的结构示意图,看起来与塔机并联相像,但形似而神不似,二者的核心技术、工业体系、工程特性、运维特性等都完全不同。

机房建设初期,用户只需预留一定数量的功率模块机柜,在后续的事业发展中,便能从容应对设备的递增。电池柜的扩展可视实际情况确定,即使不增加电池柜,也不影响UPS的正常工作,只是后备时间有所缩短。

在2009年,重庆台新大楼广播电视总控机房建设时,我们也考虑过模块型UPS,经过分析评估认为,当时的技术是成熟的,但市场的成熟度还需时日。经过三年的发展,模块型UPS已经成为多个行业中心机房UPS的主流机型,重庆台选择了模块型UPS为新闻大楼所有设备提供电力,建设、管理、应用、安全等均在可控范围内。

一套模块型UPS总成系统,包括系统控制模块、数个功率模块、静态旁路和维修旁路、电池组等构成。模块型UPS的技术难度远大于传统UPS,但笔者认为,只要有过硬的核心技术支撑,所有的难题都能得到解决。笔者按自己的理解,描述模块型UPS所用到的核心技术,部分核心技术是从其余行业引入,另一部分核心技术是UPS行业或公司的专有技术。

1.CAN BUS总线技术

CAN BUS,即Control Area Net BUS,称为控制局域网总线,是目前应用非常成熟的工业现场控制总线,在电梯、轿车、家电等行业中使用非常广泛。模块型UPS的各模块是相对独立的,在各模块整合成机组后,各模块要能高度协调一致的工作,必须要有高速、即时、安全的通讯解决方案。CAN BUS就能够胜任这样的应用,CAN BUS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安全的工作,将功率模块的工作状态及时传递到系统控制模块,并将系统控制模块指令及时传到功率模块。

2.Power Reference参考电源技术

交流电有三个要素:电压、频率、相位。各功率模块构成机组时,所有模块的输出并联后构成输出总线。交流电的并联完全不同于直流电的并联,只有当交流电的电压、频率、相位完全一致时,才能进行并联。如果这三个要素控制不好,轻则模块间构成环流,严重时模块之间电流会倒灌,直接导致爆机。模块机应用CAN BUS总线,实时传递系统所需的交流电三要素,使各模块工作步调一致。图1 模块型UPS结构示意图模块型UPS的容量可用系数k

3.模块间的均载控制

传统UPS并机,没有均载控制功能,各UPS的器件特性不能统调,输出电压有一定差异。工程上尽量保证线缆粗细一致、缩短电缆、对称部署等方法来使各UPS的负载尽量一致。在模块型UPS中,系统控制模块是通过CAN BUS总线,对各模块的电压进行微调,由此使各模块的输出电流一致,当有模块损坏后,系统控制模块会很快将负载重新分配到其余模块,这就是所谓的均载控制技术。

4.安全性管理

各模块作为独立工作的UPS,在系统控制器的管理下,完全可以做到协同工作,做到整机的高可靠性。但是,对单个模块来说,发生故障是可能的。故障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如变流器件损坏致输出失压,相位控制紊乱致产生环流或倒灌,输出逆变器的IGBT管击穿短路等,这些故障都是严重危及UPS的。模块型UPS有完整的安全性管理,白皮书针对各类故障制定出了安全退线规则,确保在功率模块有故障,甚至是极端的短路故障时,受控退出总线,并实时发送故障信息,提醒维修服务。

模块型UPS系统,实际上是N+X系统,即有多个备份模块。假设一套模块型UPS由16个25kw功率模块构成400kw的机组,我们来看看容量可用系数k是多少?假设UPS系统允许损坏一个功率模块,那么能够承受的负载为15×25kVA×80%,为300kw,则可用系数则为75%。进一步假设UPS系统允许损坏两个功率模块,这种概率比单个损坏低很多,那么能够承受的负载为14×25kVA×80%,为280kVA,则可用系数为70%。可见模块型UPS的容量可用系数k相当可观,并且容量可用系数k与系统可靠性是有一定互易性的。模块型UPS的维护思路

模块型UPS,备件成本大大降低,只需要一个功率模块做备件,甚至不需要备件,因为如果一个功率模块损坏,整机照样工作,直接热拔已经坏了的模块送修。模块型UPS使用多年后,如果出现功率模块失效,工程上认为这不再适合维修或换新模块。这时只需拔去损坏的模块,UPS整机仍然能继续工作,只是功率小了点,这就是模块理念的灵活之处。新闻大楼模块型UPS配置简介

重庆台新闻大楼,位于重庆台新址大楼裙楼3—5层,综合面积8000平米,预计今年6月竣工。按照广电总局对中心机房电源配置要求,我们定购了两套完全独立的模块型UPS,形成双电源总线为所有设备供电。

根据目前的建设规模和余量留存,我台最后定购了两套400kVA等级的模块型UPS,其外观结构如图2。图2 APC Symmetra PX500kw外观图

每套UPS的配置及描述如下:

1.整机型号:APC Symmetra PX500kw

2.控制模块数量:2个

3.功率模块数量及规格:16×25kw

4.电池组配置:3×(23正+23负),即138只,电池规格12V 100AH

APC Symmetra 500kw系列属大功率级的模块型UPS,能达到500kw,控制模块有主、备两个,大大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该机型的电池接法与传统UPS不同,采用的是正、负直流差分供电。电池的基本配置要求为46只,并从中点抽头作为GND,形成±276V的差分直流电。电池是靠化学原理工作,进行充电、储电、放电时,其特性不是非常稳定。在任何UPS系统中,电池都是软肋。在电池配置时,我们为每套UPS配置了三个电池回路,属并联关系,如图3、图4。这样的配置有两个作用:1.避免了单只电池失效引起UPS宕机;2.确保UPS的后备时间为2小时。图3 两种UPS电池连接对比图4 电池组并联

这是大功率模块型UPS在我台电视中心机房的首次应用,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必须加强学习,掌握其特性。无论多么先进、多么稳定的系统,都必须做好运行维护,做好应急预案,才能长治久安。

浅谈播控中心UPS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〇陕西广播电视台 曹建军引言

现代的广播电视播控中心由卫星接收系统、视音频系统、非编系统、光信号传输系统等组成。这些设备对于供配电系统的要求极为严格。稳定、可靠、安全的供配电系统是确保不间断安全优质播出的重要条件。因此,广播电视播控中心的供配电系统结构应非常完善,通常由主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组成。在正常情况下,市电电源能够通过供配电系统的调节和变换,为播控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市电电源故障时,先由短时间备用电源供电,当市电长时间故障时,自备发电机组启动供电。因此,如何在减少可能存在的冗余并实现节能的前提下提高播控中心供配电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就成为了整个设计方案的困难环节。设计方案

负荷需求分析

陕西广播电视台新建播控中心分为6个系统:设备机房、总控机房、三个分控机房和上载机房,其负荷配置如表1。表1 播控中心负荷配置表

播控设备的供配电系统包括:输入配电、UPS、输出配电。

单台UPS带负载能力,依据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第8.1.7款“UPS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E 1.2 P(8.1.7-1)”要求:

单台UPS容量≥1.2×播控设备系统负荷总容量÷负载功率因数

即:91kW/0.8=114kVA,由此选择了120kVA容量的UPS单机。配电输入方案

为了提高输入供电的可靠性,市电取自两路不同的母线(如图1:3#母线、4#母线),分别送入UPS输入配电柜1的3#断路器和UPS输入配电柜2的4#断路器。同时考虑发电车供电作为突发事件(例如:两条母线均停电时)的备用电源,发电车供电在大楼外一楼安装有接线箱,接线箱内的断路器平常处于断开状态(加挂锁),通过电缆连接到配电间UPS输入配电柜2的1#断路器上,与该柜内的4#断路器形成互投方式。两面输入配电柜的母排之间采用2#断路器作为联络开关,2#联络开关(电子脱扣,辅助接点)同两路市电输入3#、4#断路器实现互锁,在任何情况下只存在两个断路器同时闭合、一个断路器断开的状态。

1.当两路市电均供电正常时,断路器3#、4#闭合,2#断开并被锁定,两台UPS配电柜分别由3#、4#母线供电;

2.当3#母线供电正常而4#母线故障时,3#断路器和联络开关2#闭合,4#断路器断开,由3#母线向两台UPS配电柜供电;当4#母线恢复正常时,供电恢复到1的正常状态;

3.当4#母线供电正常而3#母线故障时,4#断路器和2#联络开关闭合,3#断路器断开,由4#母线向两台UPS配电柜供电;当3#母线恢复正常时,供电恢复到1的正常状态;

4.当出现突发事件3#、4#母线同时不能提供市电时,断路器3#、4#同时断开,2#联络开关闭合,1#断路器解锁并闭合,由发电车通过户外接线箱向两台UPS配电柜供电。

采用图1所示的两路市电+发电车备用的供电方式,其优点在于:两台UPS输入配电柜始终处于供电状态,仅在断路器的切换过程中采用UPS电池作为暂时供电。图1 双母线输入供电系统图

UPS电源系统方案

双总线供电系统也可以采用两套(1+1)冗余并联的UPS组成2(1+1)系统。借助这种设计方案,可以尽量排除每一个可能的单路径故障点。不过,排除的单路径故障点数量越多,设计方案实施的代价也越高。根据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以及用户要求的不同,它可以简化,也可以异常复杂。虽然2N和2(1+1)采用的都是双总线供电,但具体的设计细节差别很大,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图2 2(1+1)UPS系统拓扑结构

图2显示的2(1+1)系统,由两组(1+1)冗余并联UPS构成。理想情况下,可以采用单独的配电盘,甚至单独的市电和发电机系统为这些UPS系统供电。虽然该设计方案的建造成本颇为不菲,但考虑到数据中心设备的重要程度以及停机成本,还是物有所值的。全球许多大型的数据中心和重要部门都纷纷选择了这种配置来保护其关键负载。

该配置的成本高低取决于采用何种“深度和广度”的系统冗余。其基本的设计概念是,允许每一台UPS设备都可以在无须将关键负载转换到市电供电或不需要手动关闭负载的条件下进行维护。2(1+1)设计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冗余性,也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在图2中,两台并联的UPS组成两条独立的供电总线,每条总线分别为两条直接与双电源负载连接的电路供电。单电源负载由小型机架式STS供电。其优点是它不要求两路输入同步,切换时间完全满足下游单电源负载的要求。

采用2(1+1)冗余并机的双路总线供电方式,是参照美国ANSI/TIA-942标准中T4供电等级的2(N+1)形式确定的,同时也能满足《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标准中对A级机房设计规划的要求,具备很多优点,同时每个环节都是双路切换并且冗余备份,突出了UPS作为净化电源的作用,可适当减少UPS蓄电池的容量,节省机房空间,减少机房承重荷载,同时设备的初期投入及今后的维护费用也就有所降低。技术实现与分析

1.供电技术实现

陕西广播电视台新建播控系统的配供电系统,按照广电总局的要求,采用“双母线冗余供电”设计原则,即采用双路市电输入、双“1+1”冗余UPS并机、双路总线输出的供电系统,用联络开关连接双母线供电并加电子互锁,引入一路应急电源(发电车)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备用电源。

从新播控系统的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便于维护和检修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采用4台120KVA UPS,两台(1+1)冗余并机后,再组成双总线输出方式。单机后备时间20分钟。UPS主机安装位于A段大楼五层电源机房,后备电池安装在A段大楼六层电池机房。根据UPS电源厂家《安装手册》的技术标准及要求,配置UPS电源输入配电柜两套、UPS电源输出配电柜两套(即A、B电源柜)及相应的电缆、断路器保护等。同时按照《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 7251》标准的技术要求执行安装、检测和验收。

UPS电源有两路输出,分别通过A、B电源柜同时向设备机房、总控机房、四个分控机房、上载机房、广告串编机房、节目编单机房、字幕制作机房等的双电源关键设备供电,另加两路备用开关和其他回路开关。单电源设备可通过A、B电源柜引出的静态切换开关STS供电;或者在设备机架上增加适当容量的机架式STS静态切换开关供电。联络开关选用NSX系列(选件:电子脱扣,辅助接点)、联络开关和两市电输入开关采用电子或机械互锁装置。

为了解决应急电源(发电车)的接入,从A段大楼一层外墙的配电箱(选用防水加锁的户外型设计)引电源线到A段大楼五层电源机房。

2.故障模拟分析(1)市电故障(不考虑发电车的情况)

市电故障,整个供电回路将出现2种互补的运行方式。(2)UPS出现故障(考虑负载仍然由剩余的UPS供电,不考虑旁路供电情况)

4台中任意一台故障的运行方式为:4种

4台中任意两台故障的运行方式为:4×3×2÷(2×2)=6种

4台中任意三台故障的运行方式为:4×3×2÷(3×2)=4种

合计:14种(3)总的供电运行方式为(2+1)×(14+1)=45种

其中1种为双路母线输入正常,四台UPS供电正常的运行状态。

以上45种方式都能保证负载设备由UPS提供稳定的电源,有了UPS设备净化电源的作用,那么播出设备就有了高可靠供电电源的保障。同时再加上UPS电池供电及发电车备用供电,及UPS全部出现故障退出运行时,市电仍然可以通过UPS旁路输入开关直接为负载供电。所有这些备份设备及备份回路更加提高了我台的“双母线冗余供电”系统的可用性和备份性。方案改进

在整个系统方案中还有两点深化的改进方案,供大家参考。

1.发电车供电

发电车同配电柜的连接方式,当断路器1#和联络开关2#闭合时,发电车将同时启动较大容量的4台UPS,可能影响发动机的带载性能。

改进方式:发电车供电时应该对4台UPS设置延时不等的分时启动功能,避免4台UPS同时启动造成对发电机的电流冲击。

2.STS的应用

单电源设备采用STS双路转换后供电的方式,还存在STS后端单路供电的“单点故障”隐患。

改进方式:尽量减少单个STS后端的设备数量,尽可能避免多台设备采用一台STS供电的情况,更不能将单电源的、互为备份的播出设备规划到同一台STS后端。结束语

虽然按照广电总局的要求,从新播控系统的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便于维护和检修维护方便安全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即可满足现有机房的需求,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维护的困难,故障的可能,以及成本的消耗都会越来越大。而本设计方案,采用“双母线冗余供电”设计原则,在冗余方式、并机方式等多处做了调整,从而保证播控设备的用电安全、稳定,在实际的使用中有很大的灵活性、方便性及安全性。

第二编 节目制作

青海广播电视台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

〇青海广播电视台 王新辉

如今信息化管理成了各个电视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整合资源、透明管理,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电视台建设的必然趋势。概述

自2007年青海广播电视台制作中心制作科由中央电视台赠予的大洋非编网6个站点到现在发展成为大洋非编网28个站点,苹果非编网12个站点,3个单机非编站点和1个配音工作站点。制作科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凸显繁忙,烦琐、繁重的状态,信息化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这里我所说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又称为IC卡管理系统,采用目前先进的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所谓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它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卡片通常在5—10mm的距离范围内,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所谓分布式数据库是相对于单一主机系统而言的,简单说可通过网络上多台计算机相互协作进行事务管理的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就是很典型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后期制作设备的使用监控、调度,并对节目制作人员的用机进行精确记录和量化考核。功能特色

2007年随着大洋网的搭建运行,我台也随即配备了一套24路的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其中受控非编设备为10个站点。其主要用于:通过IC卡管理非编设备的上机使用情况和系统在主控机以及网内各站点实时监测各机房被控设备的状态。我们把IC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技术管理卡,另一种是制作卡。技术管理卡的权限有:确认、制作、维修、关机、管理分控软件系统。确认管理用于编导在上机的时候通过确认激活该站点,编导才能刷卡上机使用设备,另外可以对设备的维修进行管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若设备出现故障,技术人员用维修卡刷卡后进行故障检修,其显示状态为“设备维修中”,编导在使用设备的时候通过显示屏可以看到设备的运行状态,选择自己需要的设备;制作卡的权限仅限与制作,用于编导制作节目的时候刷卡上机。

随着我台后期制作设备的增加,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也随之升级和扩容。2011年3月,我台后期制作设备发展到两套非编制作网,一套为大洋非编制作网:共有28个工作站点;一套为苹果非编制作网:共有12个工作站点。另外,有三个单机非编和2套对编及一套配音工作站。我们的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也随之升级和扩容,由原来的一套24路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一套36路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其系统拓扑图如下:36路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拓扑图

我们现在的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一台主控和两套分控系统。这套系统控制和管理着两网(苹果非编网和大洋非编网)、三台单机非编、两套对编机及一套配音工作站的电源。其工作原理为:管理主机/服务器连接写卡机、打印机和交换机,再由交换机输出信号指令到苹果网分控机1和大洋网分控机2,每个分控机都配有触摸显示屏及读卡机,再由分控机输出信号指令到若干电源盒,电源盒控制了被控非编及设备的电源。当编导需要上机制作节目的时候,只要在分控机连接的读卡机上选择要用的非编设备,经刷卡确认后,该设备才有电源接通,编导才能上机制作节目。这样,该管理系统就控制和管理了整个的后期制作设备。系统应用

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很广,比如分域分级管理,系统设置及权限管理,写发卡管理,电源控制和计时、计费,计划管理,实时监测功能,设备维修管理,通告显示功能等等。我们现在主要用于:

1.持卡上机的应用:我们对每个需要上机制作节目的人员进行写卡、发卡操作,同时将上机人员的信息,如工号,卡号,栏目归属,发卡时间,照片等记录在主控系统里,然后上机人员持卡到分控机显示屏查看设备使用情况,选择需要的设备及设备编号,刷卡确认使用,此时该设备的电源接通,可以开机使用。如果上机卡不慎丢失,我们可以即时对丢失卡进行挂失记录,然后重新补办新卡,发放给该上机人员,制作节目人员所持卡的类型权限仅为制作卡类型,不得用于管理设备。

2.上机信息记录查询及每月成本核算报表统计的应用:通过IC卡,识别用机人员的身份,实现电源控制和计时、计费。对所有设备按台里规定的计费方式得到的使用成本情况进行查询、统计、打印,并进行使用情况分析。我们技术管理人员每月按频道、栏目统计三次,然后再做平均值,打印得出每月最终的成本核算统计报表,经频道总监签字确认,上交到台财务部门,进行设备使用情况分析。

3.实时监测功能:系统能在主控机上监测各机房被控设备的实时状态,查看正在使用和空闲设备,方便使用、调度和安排设备的工作。

4.设备维修管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若设备出现故障,技术人员用维修卡刷卡后进行故障检修,系统将自动记录设备的故障次数。设备维修、维护项目由管理人员定期输入,从而达到对设备维修、维护的半自动化管理。

5.应急功能: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网络发生故障、IC卡阅读器发生故障、分控机发生故障,本系统有应急措施,各分控机都设置有应急开关,打开应急开关后,所有被控设备的电源接通,确保所有被控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在各个站点都有控制电源盒,若某一个站点需要单独应急处理,可以打开控制电源盒的应急开关,不影响设备的使用。

6.主控数据库管理:主控电脑里安装有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系统设置为每天下午六点自动备份数据信息到E盘。若主机发生数据库信息丢失或损坏等故障,我们可以在备份里恢复一天前的备份数据信息,将故障损失减少到最小。系统意义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建立先进的、适用的设备调度及计时、计费管理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和设备使用率。通过IC卡实现身份识别,由计算机实现节目制作人员的上机操作管理,达到机房管理的电脑化、自动化;通过语音、显示文字、电源管理等提示信息通知节目制作人员,以便其主动掌握工作进展。通过计算机对上机人员的用机计时、计费,为节目制作成本核算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凭据。通过对设备使用情况的详细记录,以表格、图示、文字等形式为设备使用、分配、调度提供科学管理依据。全面提升制作部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为节目后期制作提供良好的管理保障和良好的工作秩序。

基于“高安全性”的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体验

〇贵州广播电视台 胡晓丹 肖后勇

首先概括一下设计思路,演播室在筹建之初就定位为新闻演播室。众所周知,新闻类节目尤其是时政类新闻节目在日常直播节目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省级电视台作为当地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喉舌,在新闻宣传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的新闻直播任务繁重并且责任重大,所以新闻演播室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第一位的,是所有设计工作的前提,为此系统中所有的核心设备都设计为双备份,当然这也给演播室成本带来了压力。

直播演播室在系统设计上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有单一崩溃点,以前的演播室设计中由于经验不足,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如播出通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通道,两个播出通道使用同一块视分,两个播出通道的加嵌板处于同一个周边机箱内等等,随着使用设计经验的丰富,现在的设计一般都要求播出通道为完全独立的主备双通道,每个通道中使用的板卡无论视分、加嵌板都要求处于不同的周边机箱内,甚至以前基本不考虑备份的2∗1应急开关都配置为两个;有新闻直播经验的人都知道,对负责技术保障的人员来说直播时最重要的不仅是在开播前对所有直播设备运行状态进行仔细检查,同样也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应急预案的熟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应急预案能起作用,一方面来自应急预案的科学合理,操作性要强,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对系统要有透彻的理解,要明白系统设计的整体思路。此次我们设计高清演播室首先强调为了确保新闻直播的安全,所有核心设备必须考虑备份,并且是双电源,机柜上的供电系统一律两排插座,分别接入不同的UPS,双电源设备必须分别由不同的UPS同时供电,单电源设备比如摄像机,共5台,3台接入UPS1,2台接入UPS2,这些都是确保在电源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然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直播的顺利进行;在信号的监控设计上,以矩阵为核心,播出通道上关键位置的信号均返回给矩阵,如加嵌板的前后,延时器的输出,下变换器的输出。这样通过对矩阵的调度可以做到极为方便地对信号进行监视,相对应的,在监视墙的设计上,把所有关键位置的信号调到同一个大屏显示器上,使播出通道的状态时刻处于被监视中并且一目了然。

以下是此次设计的视频系统框图(见下页):

整个视频系统信号流程为:主切换台PGM输出信号作为系统播出通道的信号源,备切换台的PGM输出信号通过2×1应急切换开关作为主切换台的备份,矩阵作为信号调度的核心,同时为画面分割器提供部分输入信号,使提供给导播的监视墙显示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节目制作的需要做一些临时的调整;如视频系统框图所示:两路播出通道完全独立,信号流程为:主切换台——2×1应急切换开关——高清嵌入器——高清视音频延时器——应急矩阵——下变换——播出,采用并行输出的方式输出高标清PGM主备信号。视频系统中采用的主备切换台均为具有格式融合(Format Fusion)技术英国SNELL的KAHUNA系列,该切换台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所有输入都可以接收高清或标清信号,并且无论做上下变换、DVE变换,整个切换台的视频延时都只有1帧,这为统调全系统的声画同步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其中主切换台配备2级M/E(带全源名显示直切键24路面板、带GUI触摸屏及双电源供电),6RU主机箱,24路AUX母线控制面板(带双电源),40路高标清兼容输入,24路输出(其中8路输出,8路AUX输出,8路AUX源输出),每级M/E带4个全功能键.每级M/E标配内置帧存储器。视频系统框

矩阵在视频系统设计中十分常见,常常作为信号调度的核心,可以使得系统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但在直播型新闻演播室设计中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它成为系统中一个重要但却没有备份的单一节点,从而变成隐患,比如让外来信号先入矩阵,再由矩阵调度后输出,在外场直播特别重要的时候(比如党代会),要注意这时候矩阵无备份,要做好万一的准备(比如准备好跳线),最好在系统设计时就注意避免此种情况,增加视分,让外来信号直接进入切换台,没必要为了节约几个视分降低系统的冗余度,增加系统性风险。

以“充分考虑备份和应急预案,确保新闻直播安全”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一下此次我们设计的监视墙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和从整体美观考虑,使用6块50寸等离子大屏和3块40寸等离子大屏以及时钟、音箱构成如下图所示的电视墙。电视监视墙

现在的电视墙流行“分割器加大屏显示”的模式,好处是外观漂亮、气派,信号调度灵和,结合动态源名跟踪技术可根据不同栏目的需要进行方便快捷的调整,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如果分割器或大屏自身发生故障,将有一组信号全部无法监看;如果发生在正在直播的新闻时段导致直播无法进行,后果将是无法承受的。

电视墙的设计和机房的几何尺寸密切相关,我们参观过一些电视台的机房有相当一部分是细长型的,技术人员和编导各有自己的区域,各自监看自己部分的大屏,互不影响,我台演播室的机房为矩形,长7.4米,宽6.8米,接近一个正方形,技术支持和编导在一间导播室内面对的是同一面电视墙,如下图所示:演播室机房

利用这个特点,考虑到后排技术人员监看信号的需要(防止被前排工作人员遮挡),将所有信号源显示放置在上排三个42寸等离子大屏中,又考虑到导播坐的位置和监视的方便,将中间两块大屏(中间两块50寸屏)进行六分割,在PGM、PVW的四周放置所有的信号源,导播只看这两块屏便可以正常做节目,这时候上下两排监视器可以相互备份;导播监看的这两块大屏均由矩阵调入,这样在画面布局上就保持了比较大的灵活性,为防止矩阵成为系统的单一崩溃点,将上排监视显示(指中间三块42寸屏)直接从信号源接入,不过矩阵,这样可以成为导播监看的备路,另外再配置SDI输入卡两块给导播监看的50寸主预监,作为全屏模式的PGM、PVW输入通道,PGM接在播出通道主路加嵌板的输出上,这样即使矩阵完全崩溃,直播依然可以照常进行。

由于导播室操控台是前后排设置,我们的电视墙布局只能做以上设计,好处是可以互相备份,但从以后的使用中感觉后排看电视墙仍觉得远,技术人员的监看舒适程度仍显不够,因为分割以后画面太多,猛一眼看上去有眼花缭乱的感觉,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也提醒我们以后的监视墙设计仍要尽量考虑区域监看,技术区最好设置专用监视墙。

以上一再强调安全和备份的问题,下面就介绍一下电视墙使用的画面分割器是如何进行备份的,如上面示意图所示,六台50寸等离子大屏共用了三台Harris公司的ZP2-HD16-GX,每台ZP2-HD16-GX支持16路HD/SD/模拟自适应输入和嵌入音频,2个DVI输出端口,支持输出两路1920×1080或者一路1920×1200视频信号。每路输入支持显示16通道内嵌音频信号或者外部AES数字和模拟音频接入,支持信号丢失、静帧和黑场报警以及外部时钟信号输入等。设计时,两台50寸大屏使用一台ZP2-HD16-GX,如下图所示:电视墙画面分割器备份设计

再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对TALLY系统的备份,新闻直播视频系统的正常使用是很依赖TALLY系统的,因为在直播时主持人要根据摄像机的tally灯是否点亮来判断哪台摄像机是被导播切中的,由此来调整自己面对的方向,由此我们选择的动态源名指示器通过切换台的串行TALLY接口读取切换台主、预选TALLY信号,在切换台故障时由主、备倒换面板切换为应急TALLY方式,此时动态源名指示器通过读取备份切换台的控制口读取应急输出通道的交叉点信息,为系统提供应急切换指示,在系统正常使用和应急使用时,TALLY信号将会无缝切换,系统状态改变时,TALLY和源名信息不会丢失和跳变;最后又考虑动态源名指示器不能工作的情况,将主切换台的并口GPO直接连接摄像机和VTR,这时源名跟随的功能虽然不能用,但保证了最关键的几个TALLY,确保了直播能够继续进行,整个TALLY系统图如下所示:TALL系统

总之,新闻演播室的直播安全是每一个技术人员都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对于每一台直播设备都需要进行精心的维护和保养,但是要保证直播时每一台设备都能正常运行万无一失,还必须极为认真地考虑“备份”和“系统冗余”,因为关键时刻它就是那根救命的稻草。

度身定制 量体裁衣

——高清电视转播车系统探讨〇贵州广播电视台 祝晶 王炜 宋煜

近年来,随着高清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节目制作要求的不断提高,电视技术设备逐渐从标清向高清过渡。其中,大型高清电视转播车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系统,具备投资数额大(数千万元)、使用寿命长(8至10年)、中途改进困难(受车体空间限制)、承担任务重(基本为大型重要活动)等特点,因此系统建设的前期论证、方案制定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结合我们贵州广播电视台实际情况,谈谈我台高清电视转播车系统构成方案,以及系统设计中的一些考虑重点,以便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需要明确我台高清电视转播车系统的设计目标:

1.满足我台所有大型电视节目的转播要求,特别是在我省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清电视转播要求。

2.为我台高标清同播提供技术支持,满足今后三至五年内的高清节目转播需要。

3.符合我台节目制作发展情况,具备较高的利用率,避免浪费。

4.适应我省的场地、道路特点,使用范围广。

5.系统具备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具有创新与亮点,加强网络化、智能化设计,使整个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明确了以上设计目标,可以确定系统的设计规模:

1.全高清转播系统,兼容标清节目制作。

2.系统讯道数不低于16个,并预留扩展,同时具备无线摄像机讯道。

3.具备全面完善的制作功能,主要系统具备应急备份方案。

4.录像机不低于6台(配置高清、标清录像机),字幕机不低于2台,具备6个以上慢放通道。

5.具备5.1环绕声制作能力,具备基本的环绕声监听条件。

6.具备充裕的工作空间,工位数不低于15个,满足大型节目制作需求。一、系统构成

高清转播系统总规模为14个高清常规讯道,加2个高清无线摄像机讯道。系统包括两辆高清转播车:

1.大型高清转播车(1号车)

采用直挂、单侧拉厢式厢体结构,外形尺寸12×2.5×4m(长宽高),总重22.5吨。由于采用6米侧拉厢并合理布局,内部空间充裕,共设17个工位(图见下页)。

系统设计为12有线+2无线形式(平时常驻8+2讯道,预留其余4讯道所需周边、监视、机柜及布线,需要扩展时直接安装CCU及OCP即可);系统核心为51×24多格式切换台,以及80×102多格式矩阵;高标清录像机8台、4通道EVS2台、字幕机2台;通话、TALLY、监控等辅助系统配置完善,具备5.1环绕声音频制作能力;可以说是超大型转播车的核心,能满足大型节目制作的复杂技术要求。大型高清转播车

2.中型高清转播车(2号车)

采用直挂、无侧拉厢式厢体结构,外形尺寸10×2.5×3.6m(长宽高),总重15吨。结构紧凑,共设10个工位(见下图)。中型高清转播车

系统设计为6有线+2无线形式(平时常驻6讯道,无线讯道与1号车共享);系统核心为32×24多格式切换台,以及42×68多格式矩阵;高标清录像机6台、字幕机2台、预留1台4通道EVS布线;通话、TALLY、监控等辅助系统配置完善,具备立体声音频制作能力,满足中小型节目制作技术要求。

3.系统级联

1号、2号车均为完整的技术系统,可以单独承担转播任务,同时可以通过级联的形式无缝联接,组成一个完整的14+2讯道高清转播系统,并可方便地扩展至18+2讯道。

在方案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各子系统的级联,包括视频系统、音频系统、通话系统、告示系统、时钟系统、同步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等,级联后,在物理上独立的两个转播车系统在逻辑上完全融为一体,导演在1号车上进行制作时,不会感到与使用单一系统有任何区别。

在系统级联方案上,我们没有选择采用光调制复用联接方案,而是采取了传统的电信号联接方案,主要考虑了几个方面:采用光调制复用联接方案传输距离远,但是将增加不小的投资,并增加技术环节,安全性下降,一旦复用信号出现故障,将损失所有2号车的讯道;使用电信号联接方案经济性、安全性较好,但是级联距离受HD-SDI信号限制,一般不超过100米(以佳耐美L-4.5CHD为例);考虑到我台基本没有远距离级联的需求,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外置光调制传输设备进行级联,或者直接采取二级切换的方式,因此最终确定了电信号联接的方案。二、系统优势

采用双车系统方案,具备以下优点:

1.适用面广

针对不同的节目需要,可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满足从6讯道以下的小型节目直到20讯道超大型节目的制作需求。

2.适应性强

与单一的超大型转播车相比,两辆车都采用直挂底盘,且外形尺寸和重量都大大降低,适应我省的交通、场地情况,使用限制少,灵活性高。特别是2号车3.6m的高度和15吨的总重,可以通行县乡一级的道路,工作范围基本覆盖全省。

3.利用率高

两辆高清车既可级联组成超大型转播系统,又可分别独立完成节目制作,且设备的通用性、互换性好,加上系统适用面广、适应能力强,因此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4.性价比高

双车系统总投资约3000万元,略高于单一超大型转播车方案,以及转播车加EFP方案。但是从长远来看,双车系统能分能合,可以满足我台三至五年内的高清转播要求,近期内不用再增加这方面的设备投资,同时系统利用率高也意味着投资回报率高,因此总体来看,该方案的性价比最高。三、制作系统设计与主要设备选型

1.视频系统

视频通道:两车视频通道兼备安全性与灵活性,所有信号源分别输入切换台与矩阵,最终的LINE信号输出采用2×2的方式,即切换台的PGM输出与矩阵的EMG PGM输出分别进入两个2×1倒换器(带加嵌,下变换),最后得到LINE1、LINE2两路最终的高标清输出信号(如下图所示)。这样的设计能形成完全独立的备份通道,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在矩阵部分,我们在设计上还外加了第三路2×1倒换器(带加嵌,下变换),在作为第三备份通道的同时,还可满足多版本制作时下变换的需要,提高了制作的灵活性。

摄像机:采用SONY HDC-1580R,视频格式1080/50I;3片2/3英寸CCD,像素数220万;4:2:2 14比特A/D转换。灵敏度F11,信噪比57dB(基础信噪比典型值),调制深度55%(典型值),水平清晰度1000电视线,垂直拖尾-135dB(典型)。具备多区彩色矩阵功能;具备寻像器辅助聚焦功能;支持3色TALLY;加装摄像机HD SDI输出,满足现场本机及返送HD信号的需求。摄像机与基站之间采用光纤传输,LEMO接口。全功能遥控面板,可实现JOYSTICK功能,MCP集控单元(1号车使用)。

摄像机无线微波:采用GIGAWAVE HD Clip On微波系统,采用摄像机外挂形式,使用时采用SONY高清ENG摄像机,保证色彩的一致性。工作频段2~2.5GHz,工作频率可自行调整;发射端HD/SD SDI输入,音频输入,支持嵌入音频;采用COFDM调制方式,调制模式可灵活调整包含:QPSK,16QAM,64QAM;编码格式:MPEG-2 4:2:0@ML和4:2:2@ML;接收端具有锁相功能,具有高清数字视频、标清数字视频、模拟复合视频输出,以及音频输出;采用分集接收技术,保证复杂条件下的信号稳定;支持接收头延伸接收(采用三同轴电缆,最大延伸600米),特别适合在大型体育场馆的使用,这也是我们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切换台:1号车采用MVS-8000G高清切换台,2级M/E,51路输入,24路输出。配置4通道三维DVE,带有时间线编辑功能和宏指令功能。配备12键卫星控制面板1台及备份电源,用于特技操作与副切信号。配置24键辅助母线遥控面板1块,控制1路辅助输出。2号车采用MVS-6000高清切换台,2级M/E 32路输入,24路输出。配置2通道三维DVE,带有时间线编辑功能和宏指令功能。配置24键辅助母线遥控面板,控制1路辅助输出。

矩阵:1号车与2号车分别采用80×102与64×68的大型矩阵IXS-6700与IXS-6600作为系统信号调度中心,满足系统的框图设计要求,带时钟再生,可随意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分配、指派。1号车配备6个32键通用控制面板和1个X-Y型控制面板,2号车配备2个32键通用控制面板和1个X-Y型控制面板,方便各工位自由的信号调度。矩阵具备双电源,主备电源可单独承担全部负载,支持热插拔,交叉点状态断电记忆功能。双矩阵控制器,自动倒换,配置控制软件。

视频周边:视频周边采用AXON产品,适当采用多功能板卡,简化系统、节约空间。使用CORTEX软件可以对所有板卡进行监控,在CORTEX软件界面可以查看和修改所有板卡参数。1号车配置两路外信号帧同步板卡,两路带交叉变换帧同步的VC100,共满足4路外信号输入。2号车配置两路带交叉变换帧同步的VC100,满足2路外信号输入。

2.音频系统

1号车以LAWO MC266调音台为核心,YAMAHA DM1000为备份调音台,进行模拟,数字音频信号处理,具备高清电视的音频录制和直播能力,能够满足我台大型活动的实况录制和直播要求。该音频系统能够完成单声道、立体声制作和5.1环绕声的记录、传输和基本监听。在音频输出通道设计上采用主备双通道方式,主通道与备通道具备完全相同的结构形式(如下图所示),在音源输入通道上采用模拟综合电缆和数字光纤并存的舞台接口箱方式。2号车主备调音台均为YAMAHA DM1000,进行模拟,数字音频信号处理。能现场制作、传输立体声及单声道节目,同时具备多轨信号的记录功能以满足后期制作的需要。

3.监视系统

在全车大量信号源需要监视,同时布局要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采用单屏显示已难以满足要求;若使用大屏多分割的方式,风险相对集中,在显示屏或画面分割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将影响多路信号源的监看,给节目制作和安全播出带来隐患,而且多画面显示存在画面质量不高等问题;根据我台原有标清转播车使用经验与工作习惯,最终两车均采用了四画面分割方案,采用SONY 24"(导演区、音响区)及17"(技术区、慢放区)高清液晶监视器监视墙的显示设备,根据需要进行全屏显示或四画面分割。着重于信号调度、显示的灵活性,每个分割器板卡的输入源均来自矩阵或跳线,可以通过矩阵方便地完成监视信号的调度,并实现源名跟随,满足各类节目制作的信号显示要求。技术区讯道监视具备JOYSTICK触发监看功能,并与波监联动,随时放大监视某一路信号。

4.同步系统

主备同步机加倒换器,可以自动倒换也可以人工倒换,主备同步机均可提供模拟黑场、三电平同步、word clock等各类视音频同步信号;主同步机具备高清、标清、音频测试信号输出,以及A/V同步定时信号输出,具备定时调整功能。

5.控制与TALLY系统

大型转播车信号源众多,信号的调度与监控复杂,为实现系统的灵活性与操作性,本车使用SONY的S-BUS作为基础的连接平台,S-BUS作为SONY开发的一种控制协议,主要作用是实现设备集中控制,将切换台,矩阵,视音频等设备通过LAN方式融入到虚拟矩阵,以此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联动。在以往的视频系统中,切换台和矩阵是相互独立的设备,之间没有联系,在这个系统中,S-BUS将二者统一起来,集中控制,即可以控制切换台的交叉点,也可以控制矩阵的交叉点。S-BUS与TALLY PC相连,由TALLY PC获取交叉点信息后经UMD灯控制器翻译后显示到UMD灯,完成Tally灯显示和源名跟随的功能。该控制方式与TALLY工作方式为信号系统的设置与信号的调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6.通话系统

1号车采用TELEX ZEUS III 32端口通话矩阵为核心。各个工作分区均设置了通话面板。系统可接入有线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对讲、外部2/4线,实现内外部通话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设计了应急通话系统,采用通话站形式,保证应急情况下导演与各摄像间的通话。2号车通话采用通话站形式,保证导演区、技术区、音响区、摄像机基本通话。

7.时钟系统

采用GPS时钟输入方式,进行时间校准驱动,支持手动调节。能输出SMPTE/EBU时间码至录像、慢动作系统、音频区、对外接口板,及画面分割器。技术区、音响区各一台机架式时钟显示屏,导演区一台3寸LED倒计时显示屏,在导演墙上同时显示时钟及倒计时。

8.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必须重点考虑。系统避免单一故障节点,关键节点设置倒换开关,提供配电系统的故障应急处理方案;主供电系统为三相四线制380V/50HZ,应急供电为单相三线220V/50HZ;在缺相或电压超出稳压范围的情况下,配电系统自动进入报警或保护状态。各组机柜单独供电,每组机柜分别提供稳压电源和UPS电源。隔离变压器功率为45KVA;稳压器功率为10KVA。1号车配备两台8KVA UPS,2号车配备一台10KVA UPS。

在技术系统的建设中,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适合的方案。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目标与需求,并结合自身的情况与特点,度身定制、量体裁衣,提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满意的结果。

成都电视台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〇成都广播电视台 薛英军 李霄鹏 唐颖一、概述(一)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系统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

1.建设背景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传统电视节目开始尝试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参与节目的直播和互动。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作为成都地区收视率位居前茅,深受广大市民所喜爱的社会、民生新闻传播者,始终坚持以及时、快捷、犀利、针砭时弊的新闻报道,新颖多变的节目形态应对强大、激烈的同业竞争以及新兴媒体的挤压。

2.需求分析

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即可以完成涵盖电视、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业态节目制作、播出,并在播出过程中实现全媒体平台节目与受众交流和互动的演播室系统。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概念的提出,让成都电视台新闻频道找到了实现节目创新目标的手段。为此,成都电视台技术中心提出了建设一个具备电视、广播、网络等全媒体交互式节目制作能力,能够实现电视、广播同步播出,并覆盖网络等新媒体演播室系统的总体目标。(二)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系统设计思想

在系统总体设计中我们提出“融合”与“统一”指导思想。“融合”即多种技术手段的融合,包括:以全媒体手段采集信息,经过整合加工,在播出过程中设置开放式窗口,完成与观众群、听众群、网民的互动,以达到实时直播的同步效果。“统一”即在高度统一的资源和标准下,根据收视需求将一小时的时段节目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收视平台。二、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一)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系统构成

成都电视台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系统主要由核心系统、3G直播系统、全媒体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多屏幕图文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多路数字导播系统、导播信息共享平台、网络化编播一体平台等8个子系统组成(见下图)。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系统结构图(二)各子系统功能介绍

1.演播室核心系统

演播室核心系统是以原2#演播室(250平方米)4讯道音视频设备为基础构建的,包括4个高清讯道,16路标清切换台及周边设备。由于全媒体概念的引入,演播室增加了至少8路外来输入信号,根据信息交互的需要,又增加了2路输出信号,原有切换系统路数已严重不足,需要扩展。考虑到经济性原则,避免升级切换台带来的巨大投资,在系统中增加了1套32×32的矩阵.将矩阵的输入、输出分别接入切换台,通过信号级联,实现了切换台的32路扩展,成功解决了系统通道不足的问题。

2.3G直播系统

为满足节目对突发事件直播需求,考虑到SNG系统使用成本较高,选择采用3G无线通讯网络搭建一套支持8路信号的3G直播系统。该系统以3G无线网络和宽带互联网为基础,采用多链路捆绑技术,实现多个物理链路的带宽叠加,提高整机带宽,满足音视频数据传输对带宽的苛刻要求;支持跟专业摄像机挂接,可以跟专业摄像机挂机,方便安装和携带;支持TALLY信号,可以实时接收来自导播的转播信号,提醒采访人员进入直播状态;支持演播室/前方记者、导播/摄像之间的对讲指挥功能。

3.全媒体综合信息处理平台

全媒体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将短信、微博、3G、报纸、热线等多种媒体信息接入,通过管理工作站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等操作,利用图形图像渲染引擎的处理和加工实现信息的多方位、多形式呈现。

平台由电信播出管理工作站、微博播出管理工作站、资讯播出系统、3D在线包装系统组成。短信、微博管理工作站完成对信息的采集和提取,资讯播出系统实现信息的发布,3D在线包装可以快速完成三维物体、动画及场景的空间、运动、光效、特技、动态材质的创建和添加,负责将信息根据节目设计进行图形化处理,以挂角、游动、图表等形式输出。

4.多屏幕图文显示系统

成都电视台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不同于传统演播室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演播室背景中融入了大量的功能性屏幕而非单纯的背景屏幕。利用该系统,可实现多方连线,外部信号实时调入,也可显示节目中图文及数据分析内容,便于主持人评论讲解的同时使观众更加直观和易于接受。

5.视频会议系统

我们在系统中搭建了视频会议服务器,利用视频会议软件,使节目参与者可利用PC机、标准的视频采集设备、耳机和麦克风就能进行基于internet的实时节目访谈。

6.多路数字导播系统

为满足节目强化电话连线的需求,借鉴最新广播直播技术,演播室系统中引入多路数字导播系统,实现了主持人、导播对观众热线的可视化操作,满足直播期间主持人、导播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具有录音功能)。同时具备电话直播、追播、短信导播的功能以及对电话、短信的统计、分析功能。

7.导播信息共享平台

为保证节目直播期间制片人、导播、主持人的有效沟通,利用局域网技术,搭建一个基于C/S架构的导播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内部IM系统,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让主持人在直播期间看到最新的实时信息,以根据节目需要随时调整新闻的播报顺序和方式,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改变了以往节目直播期间对提词器、稿件及对讲系统的依赖。

8.网络化制播一体平台

为保证节目直播迅速、高效,针对2#演播室系统还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制播一体平台。平台采用千兆以太网架构,包括30个编辑工作站、11个上载工作站、2个播出服务器以及文稿服务器等设备,从记者上传素材到节目完成审看生成串联单,一直到播出都在该平台中完成。为了适应节目灵活的编播方式,2号演播室系统中还配置了两台硬盘录像机、一台蓝光放像机和一台蓝光录像机,在需要紧急播出节目时,可使用这些设备完成播出。三、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应用特点(一)全媒体节目制作平台的有机整合

1.以电视技术系统为核心,将广播、网络等媒体技术系统整体引入,不是简单的提供音、视频接口,而是实现了信息的相互流通,使演播室系统具备了全媒体节目制作能力。

2.广播节目直播系统以广播节目直播间为技术蓝本,引入调音台、漂移器等设备,将音频信号引入调音台,以图文包装系统的联动屏幕为背景。通过引入多路数字导播系统和导播信息共享平台,将节目的音视频信号通过数字编码以及多路复用,用光纤传输至广播直播间,从而使全媒体演播室与广播直播间实现联通,实现广播、电视的同步直播。

3.搭建数据处理平台,将互联网引入演播室。打破常规使节目在电视、广播同步播出的同时,可通过网站、微博等网络应用平台,播出音视频节目以及文字、图片等内容。同时实现与网络受众的在线交流,并将这种充分互动的信息实时带入广播、电视制作系统,以图形、图像、文字、挂角、口播等形式直接呈现给其他媒体平台上的受众,使整个全媒体平台结合得更加紧密。(二)交互式的节目制作方式

1.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演播室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媒体间信息交互;二是演播室系统使观众与节目的交互能力增强,观众可以通过短信、热线、微博、视频等全媒体方式参与到演播室的节目直播中,实现真正意义上参与节目。

2.近年来行业内一直力推三网合一的构想。成都电视台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则利用设备手段实现电视播出的视觉效果;通过将广播调音台和导播系统等移入电视演播室以保证广播主持人的自由发挥并表现其极强的语言组织效果;采用微博播出管理工作站、短信播出管理工作站等数据处理设备,实时收取互联网、电信网络信息,并借助网络媒体的快捷性和互动性,即时发布各种资讯;利用点评系统吸收纸媒体内容广泛性和权威性。

3.在栏目内容中进行“碎片式播出”的设计,利用图文显示系统调度演播室背景屏幕内容,并实时更新。使信息传达更直接、节目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交互性更强。(三)全景式景区中多屏幕图文显示方式

整个演播室采用全景式布景,划分为主播报区、读报点评区、信息发布区三个功能区域。三个功能区域中均配置大量显示屏幕,其创新点在于融入演播室背景中的这些屏幕均为功能性屏幕,而非单纯的背景屏幕。

1.主播报区

主播报区设计了1块3×3LCD拼接背景墙,采用超高清背景包装系统,使屏幕画面达到4K的分辨率,为节目中大型图文及数据分析内容提供优质的显示保障。

直播过程中,演播室内会配合新闻的具体内容在大屏幕电视墙上,实时显示多窗口视频图像。视频可以是新闻的题图、数据照片、采集的时事新闻素材,或者是以动态模板化的呈现异地主持人或前方记者之间的视频连线模板等。直播中,主持人不但自己播报新闻,还会走到大屏幕显示墙前随时参与到与前方记者单边连线互动中,发问或讨论事件发生地的最新情况。

该景区中,另一侧的一组P4LED拼接联动屏作为摄像机过渡机位时主持人的背后内容呈现,可显示新闻的滚动LOGO或者动态背景循环片,以配合节目的视觉宣传效果;同时可完成辅助论证新闻观点的新闻素材播放,与新闻相关的辅助性图片、支持主持人观点的预置视频内容以及简单的话题信息模板。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或需要即时连线效果时主持人和摄像机会及时切换到大屏幕前,进行实时直播,形成2机位2景区之间的互动变换效果。

2.读报点评区

读报点评景区采用一个85英寸红外触摸屏,改变主持人传统单一播报新闻的模式,真正让观众感觉到主持人与其在同一立场上,共同点评、分析相关重点及有争议的新闻事件。通过超大尺寸触摸屏,将图文在线包装的动画与点评系统相结合,使点评彻底摆脱了传统读图读报单一的表现形式,通过定向定制点评,满足节目制作所需形式和内容的更高要求。

3.信息发布区

该景区以大屏幕显示为背景设计,主持人背靠大屏幕,在节目过程中以图片配合新闻事件的播报。当主持人讲述近期值得关注的新闻事件时,其背后的拼接屏幕同时完成与所讲述新闻内容有关图片的呈现,多角度多视野辅助主持人的观点。(四)信息化新技术应用提升节目制作效率和品质

成都电视台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搭建过程中,充分借鉴和使用信息化新技术。如:数字多路导播系统、导播信息共享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等。包括系统施工细节上,也表现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尝试和应用。四、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成都电视台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搭建完成后,配合栏目的升级改版,新推出的新闻综合频道节目在观众中制造了轰动效应,收视率得到提升,收视高峰得以拓展和延伸。全面总结2#演播室系统建设问题和解决经验,以下几点需引起重视:(一)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系统的搭建,如何与节目创意相结合

为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在系统设计之初,就注意倾听节目部门需求,重视相关创意人员的意见。项目实施期间,将节目创意人员纳入系统实施团队,以节目创意需求为指引,借鉴新技术,研究可行性,搭建出新的技术手段与节目需求能有机结合的节目形态,真正发挥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系统的效用。(二)接入互联网信息,安全如何保障

由于网络媒体的接入,大量来自其他系统和互联网的数据进入到全媒体系统中,使原来封闭的演播室系统变为一个半开放的系统,安全风险骤增。为此,系统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安全性。首先,在完成系统初步设计后,对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找出可能导致系统安全风险的漏洞。针对漏洞,采取分功能隔离、安装安全设备、强化系统安全认证等手段,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例如,在系统互联网接口前端,加装经过定制协议的安全网闸,只有符合系统接口协议要求并经过安全审计的数据才能够通过网闸进入演播室系统中,确保了系统的信息安全。(三)全媒体所涵盖的媒体播出平台不同,其表现形式、技术标准上存在差异

在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平台的技术建设中必须重视技术标准的差异,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媒体形态的播出标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转播方案

〇贵州电视台 王炜 张青 祝晶

2011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在贵阳市奥体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运动会的开幕式与历届有着很大的不同,首次使用高清电视转播设备直播开幕式盛况。中央电视台5频道和国际频道、英语频道以及贵州卫视同步直播开幕式。贵州电视台承担了开幕式所有的电视转播技术工作。下面,结合我台在本次电视转播中的具体工作,从转播方案、组织协调、难点和创新以及经验收获等方面作一介绍。一、技术原则

为保证转播工作安全、高水平地完成,台领导对转播工作确定了技术原则。

1.以安全播出为首要任务,确保系统方案安全可靠;

2.以节目需求为本,科学合理调配技术、设备资源;

3.以创新为目标,敢于采用先进技术;

4.系统内核采用高清制作,4:3保护,标清播出,下变换采用切边模式;

5.根据央视各个转播频道的需求,提前做好技术人员培训,全力以赴,保障有力。二、转播方案(一)场馆情况

本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场馆是坐落于贵阳市金阳新区的贵阳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该体育场是目前贵州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体育运动场。拥有5.2万个座位,建筑面积78 041平方米。(二)前期准备工作

贵州电视台转播团队在一年前就开始了,针对开幕式场馆中与转播工作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和准备。在奥体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参与了相关设施的设计施工工作,与场馆业主方、施工方以及设备安装方形成了紧密的工作联系。积极联系中央电视台的相关导演,设计光缆预埋点,制定各种视音频预埋通道以及光缆和视音频线缆的规格、型号、指标要求等。对转播区域供电系统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并协调供电部门进行改造。在开幕式前一个月,基本完成了相关设施的准备工作。(三)转播系统及相关设备概况

1.视频系统(1)转播车概况:由一台8+2讯道高清转播车(以下称主车)和一台6讯道转播车(以下称从车)进行级联,组成转播车系统。整个系统采用一级切换,所有讯道信号送入主车进行切换,同时通话、TALLY、同步系统均进行级联,导演可以统一调度,完全感觉是在一辆14+2转播车上进行工作。(2)现场大屏幕信号:由卫星面板切换输出,下变换为模拟信号,送入场馆大屏幕控制器。(3)现场高清监看:领导指挥席、解说席、贵宾室、灯光控制台、导演席等特定区域需要高清电视信号监看,这些区域距离转播车距离数百米。我们在转播车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这一因素,增加了摄像机本机高清输出和返送高清输出的模块,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邻近的讯道摄像机取到高清电视监看信号。(4)无线微波摄像机:2套GIGA WAVE高清微波摄像机,这两个机位是全场中非常重要的机位。不论是入场式还是文艺表演以及火炬接力部分,都能给出非常贴近的流动镜头。为了保障这两个机位的信号质量,无论是技术方案的讨论还是现场移动传输测试,我们都做到精益求精。接收天线均为分集接收,反复进行不同频率以及不同编码方式和纠错、延时、干扰、嵌入音频的测试,合理布置接收天线,对场地内各个区域进行信号盲区的排查,确保了信号质量。(5)点对点微波传送设备:根据央视导演提出的要求,需要体育场外景及体育场外焰火镜头。因此,我们分别在体育馆主席台顶部天棚上,以及距离体育场三公里以外的高楼顶部各设置一台ENG高清摄像机,通过2套日立指向型点对点微波传输设备将高清信号传送回转播车,并经由2台VC100帧同步器接入转播车系统。(6)高、标清信号的上下变换及音频嵌入:本次开幕式由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国际频道、英语频道及贵州卫视同步直播。体育频道、贵州卫视需要高清信号,国际频道、英语频道需要标清信号。由于需要兼顾标清播出,使用16:9构图,4:3保护,在寻像器及监视器上均设置4:3安全框。在声音嵌入的问题上,由于国际频道和英语频道对声音的特殊要求,我们采用了两种类型的音频加嵌:高清信号1声道、2声道均嵌入混合声,3声道国际声,4声道解说声,主备路嵌入;标清信号采用第三备路进行加嵌及下变换,1声道国际声,2声道解说声。(7)摄像机的调整及一致性:由于开幕式的入场式和文艺表演部分在灯光上差异较大,并且在场地的中央区域地面铺设了巨大的投影屏幕,因此,在摄像机色彩一致性上,非常难以统一。最终采用5600K色温值进行校正,并且通过摄像机基站配合波监进行白平衡微调,做到主从车讯道一致,ENG单机则选择与讯道摄像机(SONY HDC-1580R)相同品牌的SONY PDW-700,并且通过多区矩阵进行调整,力求实现色彩的一致性。

2.音频系统(1)现场观效:为了反映现场与观众热情澎湃的气势和1.6万名演员组成的庞大演出阵容,我们在观众区分三层布置了13只效果话筒。分别有1只5.1环绕声话筒拾取体育场整体效果声;由4只立体声话筒拾取四个区域的中近距离观众氛围;由8只大振膜话筒拾取近点距离观众声效。(2)评论间信号:为保持主持人声音质量,我们配备了6路便携式调音台,评论间的声音除了提供给电视转播外,有些评论环节还要提供给现场扩声使用。为了保证直播安全,我们安排了专门的调音人员调整控制评论室的声音,解说话筒使用的是2只铁三角915鹅颈话筒,调音台的直接输出(端口)送给现场调音使用。评论调音台的两路主输出,一路通过评论间的预埋光纤接口送往转播车的主备调音台,另一路通过舞台接口箱光缆送往转播车(备份信号)。另外设了一只schopes话筒,该话筒不进调音台,而是直接通过隔壁评论间的预埋光纤直接送往转播车主,备调音台(备份信号)。如果评论间光缆出现问题,就可由接口箱备份;如果调音台出现问题,就可由schopes话筒备份。这样就实现了评论席信号的多重备份,确保万无一失。

3.通话系统

首先对两车的级联通话进行了反复细致的调整。由于转播车在集成调试的阶段,通常环境噪声很小,因此,按照当时情况调整好的通话系统,处在开幕式这样声音嘈杂的环境时,摄像员很难听清车上的指令,特别是主车与从车之间问题更加突出。为此我们专门对两车的通话矩阵进行了调整,根据环境分别调整输入、输出增益,反复测试,并科学合理地配备单/双耳耳机,得到了良好的讯道通话效果。

此外,配备了20台对讲机,均可进入转播车系统通话矩阵。根据现场导演、技术保障、游机等不同的通话需求,合理地使用频道,满足了讯道外通话需求。

4.信号传输

在节目传送方面,使用2台KU波段卫星上行车,采用车载室外型400W高功放,功放内置L波段输入上变频模块,HD/SD视音频信号压缩采用MPEG-2/H.264,调制采用DVB-S2国际标准,兼容DVB-S,编码/调制器采用1:1热备份方式;两套光纤传送设备。

5.电力保障

配电与现场灯光系统完全隔离,避免干扰;主配电箱采用双路供电,市电为主,发电车热备,手动倒换;同时,转播车内部供电系统也采用双路供电,主路3相4线供电,极端状况下可倒换为单相供电。在直播之前,对各项主备电供电状态进行反复核查,并制定了应急状态下的电力倒换预案,多次进行倒换演练。直播中,专人值守配电柜,定时对各路供电进行检查和数据记录。对接插件、空开的温度进行定时检查。(四)机位设置

机位设置的原则如下:

1.根据开幕式的入场式和文艺表演部分不同需求划分区域及功能;

2.通过节目的进程科学设置摄像机位,实现机位的复用,有效利用资源;

3.以节目为本,对机位的转移、调整做充分准备。

机位设置见下图:

电视直播中无线话筒的安全优化

〇 贵州电视台 周晓鸣

当今国内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迅速,晚会、演唱会、音乐会等舞台建制规模日益增大,面对文化发展潮流,舞台无线音频技术发展迅猛,系统复杂度越来越高,不仅从通路数量到无线频率规划精度都越来越考验音响从业者的技术安全能力。笔者通过近年来从事大型舞台音响系统设计,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愿同音响从业人员分享。一、音频无线传输

1.信号调制——音频与射频的转换

无线音频技术的原理是将音频信号转换成适合无线传输的无线发射频率,将音频信号的信息加到射频信号上的过程称为调制,调制分为调频和调幅两种。为满足对音质的较高要求,无线话筒采用调频方式。

2.无线话筒所用频段

无线话筒系统主要采用VHF和UHF频段。高端无线话筒大多采用UHF频段,该频段通常被称为“分米波”,波长为1m至0.1m,频率为300MHz至3000MHz。我国无线话筒系统准许使用UHF频段在470MHz至806MHz范围。根据我国无线电管理政策,一般情况下,使用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在国家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是不需要申请频率许可的,但发射功率规定在50mw以下。

3.外部环境射频信号干扰

一般情况下,无线话筒使用场地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外部环境射频信号干扰,有些是该地区一直存在的,如电视信号、手机信号干扰(880MHz以上),有些则因为人为因素,如400MHz左右的手持对讲、手机信号屏蔽器、金属探测器,甚至在政治性较强的大型活动中出现的无线屏蔽器与宽频带无线信号阻隔器。

4.无线音频系统自身干扰

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无线系统的工作频率受到了另一个系统相同频率的干扰。干扰信号占用频率与所用无线系统频率相同或涵盖,但带宽、功率、相位有所差异,当接收机同时收到两个相似的信号时,会产生两个发射频率差异的差拍干扰,如果两发射频率相差1kHz,在接收机中即可听到1kHz的差拍声。当接收机同时收到两个完全不同的信号时,无线接收机会出现解调不良、无法解调甚至被完全“湮没”。为了避免同频干扰,我们应合理地设置使用频段,以避免使用频段重叠及被现有的电视频道等信号干扰。

互调干扰,互调干扰是由电路中的非线性器件产生的,在我们工作中产生互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干扰信号侵入发射机的末级,从而同有用信号之间引起互调。此类干扰称为发射机互调干扰;2多个无线发射信号被接收机接收,在接收机高放级产生互调,称为接收机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主要反映在多信道系统安装在一起,多信道频率相互间频率混合而产生。对于两个信道的情况,如果我们用F1、F2表示两套无线设备所使用的工作频率,IM3表示由三次谐波产生的互调干扰信号的频率数值,则:IM3=2F1-F2,IM3=2F2-F1,如下图所示。三次谐波互调干扰二、舞台无线话筒系统中射频信号监测与设计

1.演出前对空间复杂射频环境监测与记录

演出前对周期性空间复杂射频环境监测与记录是后续舞台无线系统设计连接的指导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在正式舞台无线系统搭建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多通道下至少为一周)记录空间射频干扰信号的强度与带宽,以便于后续设计工作中挑选避开所有高强度干扰频带的可工作频带,继而挑选相对应该频率段的接收机与发射机。

无线射频信号测量工具无非为无线频谱仪,在多年前无线音频系统产品功能较少的情况下,很多电台、电视台的无线音频系统搭建设计都依赖于无线频谱仪。但无线频谱仪造价昂贵、机身过于笨重且自身牢固性经不起流动演出的“路途颠簸”,自身一般也不带有时间轴射频数据记忆功能。因此,无线频谱仪并不适合流动演出。而目前市面上很多无线音频系统厂家设计的话筒接收机以及无线入耳系统的发射机都带有空间射频测量与时间记录功能,不仅在x与y轴上显示频谱频率与大小,在z时间轴上还能记录长时间内空间射频数据,无线话筒接收机配合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及厂家自身研发的无线测试设计软件,便可轻易地测量一段时间内某空间的射频干扰情况,并能根据所记忆数据自动排列出所需无线系统的数量及频率安排。

2.频率规划与设计

在上述长期空间射频干扰数据测量与保存后,需结合之前测量软件进行频率规划与设计。目前市面上无线音频系统产品厂家所设计的软件都具有“测量—规划—设计”的自动流水型功能,即在记录长时间空间射频干扰下,排除干扰频带,找出未受污染频带,并自动分配所需无线系统通道数量及所处频段。

因目前无线音频单一系统存在带宽限制,并不能在几百兆的带宽宽度下接收与发射信号,而是采用不同型号频段来表示其设备所用带宽。系统自动分配另一大益处除了方便快捷外,还能推算出无线音频系统可用通道数最多的组别(即Bank或Group),避免上文提到的无线音频系统中多台发射机自身的互调干扰。

频率参数设定后只需将电脑通过USB(连接一台无线入耳返送发射机或无线话筒接收机)或者无线交换机(普通网线连接多台无线入耳返送发射机或无线话筒接收机)连接,并自动将频率分配给相应设备,最后将相对应的无线话筒与无线入耳监听腰包与各自关联接收机或发射机通过红外线对频,便可完成所有无线系统频率规划与设计工作。三、依据无线频率规划下复杂射频条件中舞台无线系统建制

1.系统接收/发射天线工作范围

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天线类型为1/2波长全向天线、指向性天线、超指向性天线及全指向型天线为主,其主要工作空间范围图如下:如图左为1/2波长全向天线工作范围,其中间位置工作范围强度最好,往两边扩展工作强度依次降低。

2.系统天线工作放置位置

当独立天线工作时,天线应垂直放置;而当双天线工作时,为防止金属平面对射频信号反射与折射,应将天线以90°张角张开且两支天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一个波长。

3.多通道无线系统连接

两台接收机可用无源射频信号分配器分配射频信号,多台接收机可用有源射频信号分配器分配射频信号,大量接收机可用多台有源射频信号分配器分配射频信号(射频信号无损失)

多通道无线系统连接宗旨为:少天线,多信号分配器。不论是无线话筒系统或者无线入耳监听系统都应遵从此宗旨。

当然,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具有射频信号级联功能的接收机,应注意的是,这类接收机通常有级联数量限制,且必须在所有接收机通电打开状态下射频级联有效,且不同频率工作段产品不能级联。此产品的好处是减少射频信号分配器,减少设备投资成本。

4.系统射频信号增益估算

无线系统中射频信号增益相关联的设备参数主要有:无线天线增益、射频信号放大器增益、同轴电缆线材与接口阻抗衰减。通常情况下,6米—60米无线传输中,射频信号增益应控制在-12dB~-3dB之间;而在60米—150米无线传输中,射频信号增益应控制在-3dB~+6dB之间。四、实时空间射频监测与备案解决方法

在连接完无线话筒接收机与无线入耳监听发射机后,需要再一次对舞台上所有无线话筒发射机与无线入耳监听接收机做多次射频信号检测,以无线话筒发射机为例:将所有发射机通过与接收机红外线对频后每隔30cm放置于舞台主要部位,并将所有无线话筒接收机通过网络交换机与电脑相连,通过相关软件检测所有发射机通道的射频信号状况以及电池电量显示是否正常,确定相关参数稳定后应将无线发射机绕舞台各位置移动,通过调音台监听每一路信号发现是否存在无线信号死点或干扰点,并及时改变无线接收天线的位置。

在确定系统运行正常后,演出中应一直保持软件的运行,随时检测是否有无线系统射频信号突然衰减以及是否出现偶然情况下的空间射频干扰并做及时的调整,因此将所有无线话筒接收机与无线入耳监听发射机统一放置在较为方便于演出前及演出时做相应调整的特定位置,但相应天线应根据设计放置在舞台的各个角落。

无线音频系统因其射频信号“看不见摸不着”而难以捉摸,因此在演出无线设计工作中应采取一定通道数量的备用无线设备。显而易见的是,如演出时遇到突然的无线频率干扰,调整接收机与发射机相应频率显然是仓促而容易出错的。五、无线音频系统机身相关主要参数调节及其他注意事项

要用好无线话筒,单单利用稳定的未受干扰的射频信号作为传输路由是不够的,音响从业者还需掌握各机身主要参数的调节以及了解正常使用中一些细节性注意事项。

无线发射机最主要的有灵敏度(sense)与增益(gain)调节,灵敏度的大小依据所使用话筒灵敏度大小以及声源大小来设定,既不能过大造成失真甚至是现场声反馈,又不能过小丢失声音细节;而增益主要针对无线射频传输而言,过大容易过载,不利于发射机在发射前射频信号载波的压缩,在接收机端容易失真;过小音频输出至调音台需要加过多的增益,信噪比没有保证。其次,发射机通常发射功率可调,除非在相对于接收机距离十分近的情况下使用低功率发射防止射频信号过载外,其余均采用高功率发射,倘若使用较低品质的无线设备且没有空间射频信号扫描功能,又遇到一些不可抗拒的射频干扰时,可增大发射机发射功率,掩盖干扰信号。

对于无线话筒接收机而言,开机第一件事情是检查射频门限是否过高,最小场强不应低于100uV,这是现在很多接收机的满刻度值;其次应注意接收机模拟音频输出mic与line输出,目前市面上的高端无线产品的接收机模拟音频输出都自带放大模块,可输出较高音质的线路信号,当后级调音台话放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可选择line线路输出。

无线入耳监听系统中发射机除了要避免发射天线较无线话筒接收天线过近以外,还要注意发射机音频输入增益调节,通常应从调音台发出1kHz正弦波信号通过发射机增益调节,使发射机能将调音台输出的信号量最大饱和而不失真地以无线方式传输给接收机腰包,其次还得注意调音台至一台发射机可给予两路不同的信号,可以为左右立体声,也可以为伴音+观效混合以及独立人声,信号给予内容依据不同演出场合以迎合歌手或乐手监听习惯而定。

无线入耳监听系统的腰包接收机要关注的第一个参数便是耳机音频输出门限,因歌手或乐手常佩戴入耳式耳塞,为防止音量突然变大而损伤耳膜,音量门限是必须打开的;其次,监听模式通常有立体声(stereo)模式,混合模式(mix)以及单声道(mono)模式,而混合模式即接收腰包使用者可改变发射机输入的左右信号比例(通常为伴音与人声比例),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监听习惯。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无线入耳监听系统出现射频干扰,除改变频率外,一个救急的方法便是将监听模式改为单声道监听,但相应所能监听到的内容只有调音台给予接收机的单一信号(通常为左声道)。

无线音频设备和其他音频设备一样,都需要防潮防震。大体积系统设备因存放在设有减震海绵的航空箱中,而一些腰包或手持设备,由于演出时可能长时间接触人体皮肤,应及时清理汗渍及污渍,以防设备损坏。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与论证,无线音频系统传输路由虽“看不见,摸不着”,但通过耐心而仔细的系统优化工作,多通道无线系统在舞台上无干扰共存是可行的。无线音频系统在实际设计与操作中应胆大而心细地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目的使舞台演员能在舞台上不受连接线材的干扰而随意走动,增强演出的观赏性及效果。

广西电视台多域立体交互高清整备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〇广西电视台 陆堪能 刘宇翔 薛建霞 李子尧一、概述

广西电视台高清整备系统立足于安全播出的制高点,构建高清整备存储域。为实现省级以上电视中心硬盘播出安全一级保障要求,采取分级存储策略,整备服务器与播出服务器分离,完成节目的上载、审核。在网络化应用环境下,由于播出网禁止与外网互联,构建整备网,利用划分VLAN、防火墙等边界防范隔离措施形成高安全隔离区,以平台异构方式将台媒资网等外网与播出网互联,完成多域高标清节目的立体交互传输。二、系统硬件架构(一)总体架构

为了满足高标清播出对节目素材的各种要求,系统采用了缩编上载系统和应急上载系统联合运行的设计方案,整备网与播出网、整备网与台内媒资网通过千兆以太网进行立体交互。其拓朴关系如下图1:图1 高标清整备系统拓扑结构(二)缩编上载系统的硬件结构

系统以一套NAS架构的EMC存储体为共用存储核心,它由72块1T硬盘组成,有效存储空间为53T。系统由一套容量为160T的数据流磁带库作为近线存储设备,素材通过存储迁移服务器归档迁移入库。系统通过3个接口服务器构成元数据服务系统,完成与播出网、台内媒资网间的系统元数据信息立体交互;通过8个迁移转码服务器构成媒体数据交换系统,完成系统间媒体资源文件的交换与共享、视音频格式转换及文件校验等;由4台自动技审服务器及4台人工复审服务器完成对存入播出区的视音频媒体文件进行自动文件技审及人工复审。(三)应急系统的硬件结构

系统由五台Media Deck集成式视频服务器组成,与播出的SAN结构服务器系列具有良好的协同性与可靠性,将关键任务的可靠性与播出工作流程的广泛支持性紧密结合,具有高效、稳定、安全、启动速度快等优点,8块IT企业级的SATA硬盘组成RAID 6,具有6T的有效存储空间。在每个输入口(编码)中加入自动技审设备JFR,对输入信号进行实时地检测(是否存在彩条、黑场、静帧、静音等),每台还配有一个审片通道,供工作人员进行内容审看。这样,节目及素材可以达到100%的安全。如图2是其系统结构图。图2 应急上载系统结构三、研发系统的业务流程(一)总流程

系统硬件的整体架构确定后,为使系统运行高效、稳定、安全,必须制定业务的整体流程,包括数据流向、数据格式、码率等,并以节目素材的安全、高效传输到播出服务器为中心,步骤清晰、层层审核,图3是业务总流程图。图3 业务总流程图(二)系统与播出系统互联流程

任何由编单生成的节目单均可通过上载系统完成上载工作,有两条大链路完成与播控系统的互联(见图4)。图4 整备系统与播出系统互联流程四、应用软件及技术(一)多域立体交互实现架构

由于电视台各业务系统间互联互通的媒体信息文件包括媒体数据(节目素材数据DATA)文件和元数据文件(素材属性数据Metadata),要实现整备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快速、多任务量的实际交互、兼顾流媒体传输和文件传输特点、实现全程流程控制,因此提出了双总线的系统互联架构,由ESB提供流程组织调用服务,由EMB提供文件交换服务。

企业服务总线ESB系统负责完成系统间元数据等控制信息的通讯和交互。ESB系统主要由引擎服务器、监控服务器和管理配置控制台组成,引擎服务器由多台服务器集群;其中,管理调度服务器为双机热备。企业媒体总线EMB负责完成系统间大数据的媒体数据传输与交互。EMB系统主要有管理调度服务器、执行服务器、系统监控服务器和配置管理服务器等组成。这就是构成全台互联架构的核心:高清全程文件化ESB+EMB互联平台。

下图5是ESB+EMB双总线互联平台结构示意图:图5 立体交互双总线互联平台结构图(二)ESB系统的实现

ESB系统平台的开发主要从服务器引擎、流程配置、工作流监控几大部分展开。服务器引擎提供核心工作流引擎和对外接口功能,基于Java技术开发,能跨平台部署运行。流程配置则是基于windows客户端的CS程序,提供图形化流程配置和简单的流程监控功能。工作流监控是一个基于Web 2.0技术的Web应用,可以监控流程运行状态。

1.工作流引擎系统

工作流引擎支持动态调用任意接口的Web Service(对应Invoke类型节点)、动态实现任意接口的Web Service(对应Start和Recive类型节点),还支持不同参数之间的格式转换(对应Transform类型节点,在Invoke、Recive、Start等其他节点也支持嵌入的格式转换功能),这样就可以把各个系统的Web Service组织为一个业务流程。

2.图形化流程定义

流程定义又称流程模型,代表实际业务的一个软件实现,由活动、连接、工作流变量这几个主要元素组成。流程模型是一个静态定义。定义好流程模型后,应用系统就可以启动、运行这些流程模型,来完成具体的业务逻辑。通过管理控制台程序完成对ESB进行配置与管理,注册各业务系统及设置系统参数,完成流程定义及流程实例监控。

3.ESB流程监控

ESB流程监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C/S控制台的监控方式,以文字信息的方式显示流程运行情况;另一种方式是基于B/S页面的监控方式,这种方式能提供图形化的监控,流程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当前工作环节,出错停留环节都能在图上清楚地看到。(三)EMB的实现

企业媒体总线(Enterprise Media Bus,EMB)是广电领域专用的一个术语,是指用来支持SOA体系架构的一个中间件系统,它提供了广电行业媒体数据交换的系统级基础功能。EMB以全台的视野来统一规划全台的存储区和媒体资源,方便集中管理和集中监控。EMB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是:实现各业务系统的媒体资源交换和共享,丰富的视音频格式转换,MD5文件校验;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和文件传输协议;支持对所有交换任务的集中监控、管理、调度;支持开放的体系架构,提供标准服务接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EMB的系统结构由Manager服务器和Actor服务器组成。Manager是EMB的中枢,可以实现系统资源的调度、任务的调度,实现消息的传输,实现负载均衡。它负责从数据库中查询任务,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将任务分配给指定的Actor去执行。Actor是处理EMB任务的核心执行单元,在Manager的控制下,它们接收EMB任务后,负责实现视音频转码、文件传输、MD5计算等。

Actor具有丰富的传输、转码、校验等功能,支持多种文件协议,包括UNC路径、FTP、文件流等,并对数据传输功能做了内部的优化工作,包括迁移任务的负载均衡,错误处理机制等。(四)多域储存反向的具体实现

有了以上的立体交互架构,在定义好相应的流程关系后,便可实现整备域到播出域、整备域到台媒资域的素材文件存储反向了。

整备域——播出域的存储反向

●整备→播出:

缩编系统完成上载后,根据节目单选择条目,用“绑定、下载”完成业务提交,由ESB自动执行流程组织调用服务,由EMB完成媒体文件交换服务。

●播出→整备:

在应急上载软件上,利用素材管理器选择对应的节目素材,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播出到缩编”,即可完成业务提交,交互平台自动执行。

●整备→台媒资:

在应急上载软件上,利用素材管理器选择对应的节目素材,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播出到捷成”,即可完成业务提交,交互平台自动执行。

●台媒资→整备系统:

此流程由全域媒体准备平台GMP(Global Media Preparation,简称GMP)依据节目单和业务流程,在媒资网内查找素材,提交任务后系统会自动到相应的存储区把素材迁移到整备域中,在迁移素材的过程中系统针对播出文件进行质量保障等环节,最终技审和复检通过的素材就可以进行推向播出域。(五)文件质保体系

广西台整备系统,每天要完成10个频道24小时播出素材上载任务,那么对于节目文件素材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播出安全,播出系统中使用的所有节目文件必须完成技术审核和人工内容审核的文件质保体系的全流程监控。本系统的技审平台采用多手段、多角度、多项新技术进行节目文件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并将技审流程化,即保证节目质量,又确保高效率。整个节目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信号检测、MD5校验、自动技审、人工复检、头尾检测等机制。由于系统的应急上载系统和缩编上载系统采用不同的硬件架构,因此,它们分别采用信号检测和文件自动审核的方式来实现技审。

●应急上载系统的审核体系

系统的每个上载端口设置一台JFR对输入信号进行检测,检测的消息在“素材审核”窗口显示。

●缩编上载系统的审核体系

自动技审软件将发现的内容问题记录在技审报告中,并自动将检测出的素材信息和审核记录结果存放在数据库中,同时把问题素材以时码轨道的形式显示其问题内容,方便人工复查。自动技审平台的应用不仅为人工审核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可大大提供工作效率,保证系统的流程自动化要求。

系统通过策略服务器按照一定的条件自动生成技审任务,是一种高效、实用的业务流程。其简单流程和原理如图6所示:图6 缩编自动技审流程

人工复检是节目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下一个环节,由于自动技审的检测较机械化,没有人脑的逻辑判断能力,因此,所有素材必须经过这一环节,特别是没有通过自动技审的文件一定要进行确认。

头尾检测是播前检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检查素材文件与播出视频服务器是否匹配的重要环节,通过头尾检测,可以避免由于文件编码与视频服务器解码之间不匹配造成的播出事故。五、实际应用效果

广西高清播出整备系统正式运行后,整个硬件部件工作稳定可靠、功能完备;应用的各类软件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具有流程合理、清晰、智能、自动的特点,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节目的安全性。系统正式运行一年以来,顺利地完成了全台8个频道所有节目的上载、技审、传输工作,包括多场次的重大直播任务的收录,完成的条目达7.5万条以上,安全生产率达到100%。由此可以实际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先进性。各业务流程制定符合实际工作需求,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增加了播出节目整备的安全生产手段,实现了高效率、高安全、高自动化的节目播出整备。

合理的系统设计实现节目素材的存储共享,从而减少上载录像机、视频服务器的投入。实现的存储反向,减少上载环节、提高节目的使用广度。合理的系统结构及流程的自动化降低了管理和运维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系统的多个应用软件均具有高规范性、高灵活性、高伸缩性、高安全性,系统支持集群方式部署,能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并可按需部署,根据承担业务量,方便快捷在线扩容,起到节约投资成本的目的。

播出节目素材的优质采集、优质存储、优质共享使用、优质传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重庆广电移动电视有限责任公司虚拟演播室项目技术方案

〇重庆广电移动电视 唐坤杰

2011年1月,根据集团(总台)统一部署,移动电视频道将进行整体搬迁,鉴于新机房面积小、层高低,经过公司节目部创作和技术人员多次论证,移动电视公司决定采用MONARCH虚拟演播室系统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节目制作需求。一、虚拟演播室优点

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它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二、MONARCH虚拟演播室系统设计原则

1.技术的先进性

MONARCH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是真三维虚拟演播室,无须传感器,采用独有的虚拟摄像机结构,使得产品的安装、初始调试、使用极其方便,省却了繁琐的安装调试过程。一人即可实现多机位的节目演播操作工作,并且真实人像与实时渲染的三维虚拟背景同步运行。

2.功能完整性

无须使用昂贵的摄像机动作传感器,系统采用独有的虚拟摄像机结构。能够在3D场景中设置和改变8个不同的虚拟摄像机位置,还可方便地编辑3D场景中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通过与3D虚拟场景进行实时的无缝结合,可进行多重虚拟摄像机的显示与切换。

3.经济实用性

合理的性能价格比是系统设计中应当考虑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应当考虑系统长期运行成本。本方案中,所选用的设备在兼顾优良性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经济性及整套方案的实用性。整个系统的设备具有最佳性能价格比和最优化的设计。

4.安全可靠性

系统配置了非破坏性素材库管理功能,可自动组织分散在不同硬盘中的不同种类的文件,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破坏性的编辑,同时便于使用者整理和使用各种素材文件。节目制作时,不需要移动摄像机,大大地避免了可能由人为因素产生的风险。

5.操作灵活性

MONARCH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设计简洁,设备操作简单灵活。易用的操作界面,减少了操作者的培训时间。使用者只需拖放鼠标,便可实现系统功能的所有操作。

6.系统扩展性

MONARCH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采用插件式结构,具有极好的扩展性,系统的升级扩展如同搭积木一样方便,增加某些模块功能只是增加一套板卡和加密狗而已,对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没有丝毫影响。随着应用变化的需要,系统的性能和结构能够方便灵活地扩展。三、实际功能介绍

1.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

MONARCH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可支持2路SDI视频信号输入,并由系统模拟出第3个全景摄像机位。因此只需2台摄像机就能达到三讯道演播室效果。在3D场景中能提供2个特写机位和1个全景机位。

系统采用虚拟摄像机进行定位。在制作3D场景时,已经为每一路摄像机信号输入画面预留了相应的空间。虚拟摄像机移动或演员移动时,不需要使用传感器做任何测量。在真实摄像机本身保持不动的情况下,通过制作3D场景动画,改变场景中各个景物的相对角度和位置,便可简单快捷地完成场景定位。定位后,只需简单地按照传统的摄像方法对虚拟摄像机进行镜头推拉、左右上下摇移等操作,真实摄像机拍摄的人像就能和三维虚拟场景同步变化运动,实现虚拟节目制作。当场景更换、机位变动时,只需在计算机里重新进行虚拟摄像机与虚拟背景的定位即可,所有参数由计算机自动重新计算调整,前后仅需数分钟即可完成。整个前景、虚拟场景等多种虚拟节目成分均在同帧场逆程内切换完成,保证了多机位切换时前后景同步、画面平滑、不抖动、无撕裂,且各个机位之间可以任意切换,可随意调整机位切换的速度即虚拟摄像机推拉摇移的快慢。所有机位均可自行定义每个机位摄像机三维空间运动,可以简单方便地定义每个机位虚拟摄像机的三维动画,产生摇臂的运动拍摄效果。包含摄像机在三维空间的位置、拍摄角度、拍摄焦距和运动方式等变化定义,以及运动过程的时长定义。

2.广播级的在线输入输出接口

MONARCH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具有广播级数字标清SDI/SDI输入输出接口,并可升级至高清HD SDI信号标准;复合信号输出端口;还具有模拟平衡音频输入输出接口等,保证了高质量的信号传送及处理,同时也提供连接的便利性。系统采用的板卡支持AVI视频输出,I-frame码率为8-50Mbps之间可调。

3.图形工作站

MONARCH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采用高端的图形工作站配置,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图像的渲染色彩绚丽真实,图像不抖动、无撕裂、不拖尾。在虚拟摄像机的移动过程中不出现马赛克、不模糊。使制作完成时输出的图像质量达到广播级的要求,能够非常完美地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通过真实摄像机的信号直接输入到系统中,无须再做多余的调整,便可直接输出合并后完整的图像效果。

4.三维虚拟场景实时渲染系统

MONARCH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采用高性能的图形工作站,加上多个高品质的3D图形处理卡的并行协同运算,使得系统具有比较强大的实时高清三维渲染能力,加上三维虚拟场景优化渲染引擎技术,能够使复杂而逼真高清三维虚拟场景顺畅运行,使得高清虚拟场景细腻逼真。可进行高精度的16X反锯齿处理,还可采用最新的AA反锯齿处理,图像的渲染色彩为32bit真色彩,使得虚拟场景的画面细腻真实,场景中的物体边缘及线条光滑无毛刺,使画面精细、逼真。系统拥有1536MB硬件渲染缓冲,可运行大规模、精细的复杂场景,具有200多亿个像素/秒的像素填充率,三角形生成速率超过10万个/秒,贴图分辨率为256X256~4096X4096,可进行上千万个三角面以及大型(高分辨率)纹理贴图的三维场景实时渲染,可进行无约束的高清大场景实时渲染,做到特写镜头场景不出现马赛克、不模糊;全景时场景画面不爬行、无麻花状条纹。

5.多通道、高精度色键抠像系统

MONARCH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采用高清色键抠像技术,可实现头发丝、半透明物体、阴影等画面的精细抠像处理合成,使人或物体的边缘更加自然。系统配置了2路色键器,可同时分别对2路视频信号进行色键处理,每路输入信号单独配置的色键器提供了2种不同级别的颜色设定,可有效去除背景上的阴影,无颜色溢出或空间影响,可使主持人很好地和虚拟背景结合在一起。每个色键器都拥有强大的色键参数,能保证在不移动真实摄像机的状态下实现前景主持人和虚拟背景的同步推拉、摇移及切换制作出各种摇臂效果,同时很好地解决了不同摄像机在不同方向拍摄的画面光照不一致、背景有差异而造成抠像不理想的问题,所有通道均有各自理想的抠像效果。

6.具有可任意调节的背景电视墙

虚拟演播室系统支持2个Full D1分辨率实况视频输入和2个媒体箱作为在标准高清画面中AVI和MOV格式的预录来源。当其中一个视频播放时,另一个文件将在第二个媒体箱中处于待命状态。通过两个媒体箱之间的切换,可以同时播放并分别控制多个活动视频。而这一过程只要通过鼠标或键盘快捷键即可实现。电视墙的信号来源可以是外部信号输入(如摄像机、录像机、播放器、工作站等)。

背景电视墙的大小、形状、位置可以自由编辑。视频或动画可以单帧或连续循环的方式播放。同时,电视墙能以任意曲面方式开窗,使电视墙的视频画面能无缝地显示在场景中任意曲面的物体上,如虚拟电视屏幕上、门、地板、窗户,甚至内凹曲面、圆柱、圆锥等,可产生更虚幻的效果,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更加吸引人。此外还可以控制电视墙大屏中视频信号何时开始播放、暂停、结束及其信号源和内容。

7.三维遮挡及无限蓝箱

三维遮挡的作用就是可以指定虚拟场景中的某个物体作为遮挡物体(如桌子、讲台等工作台等),根据拍摄人物走动的前后位置,可控制该遮挡物体在拍摄人物的前面或者后面,营造主持人在场景中穿插走动的效果,丰富了整体画面的层次感,使得整个节目的效果活泼而富有趣味,并增加了真实感。

无限蓝箱这一功能可以把演播室的面积作进一步扩展,即:如果摄像机把蓝幕以外画面也拍摄进来时,可以把蓝幕以外的无法抠像的杂景用虚拟场景覆盖,以产生完美的画面。虚拟摄像机还可以运动地拍摄超出演播室范围的虚拟场景画面,并和演播室内的场景画面无缝结合。

8.独立的镜头特效生成系统

虚拟演播室系统配置的镜头特效生成系统模块是一款专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2D和3D实时动画和设计虚拟效果的工具。这一模块能使用户拥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可在短时间内制作出虚拟应用在3D现实演播室场景的复杂动作,实现摄像机镜头的远近推拉、左右上下摇移倾斜以及缩放甚至大摇臂、航拍等操作,真实的表演能和三维虚拟场景同步变化运动。

虚拟场景在3DMAX中设计出来后,可连同纹理和位置一起导入系统的镜头特效生成系统模块中,实时呈现出来。在镜头特效生成系统模块中可对场景加入标准定向、位置和点光来源,以增强虚拟场景的画面感。镜头特效生成系统具有实时编辑功能,使用这一模块不再需要配置传感器,可以设计和建立虚拟动作和虚拟摄像机的位置。系统最多能够建立并驱动8个虚拟摄像机位置,还可对已经加载的三维场景中的摄像机位置及移动轨迹进行实时编辑,能够非常方便地使用户根据节目的需要随时调整摄像机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这一功能可以模仿真实的摄像机动作,例如:缩放、平移、转向或带有清晰定义轨道的动作组合。整个切换操作极其简便,只需要用鼠标或快捷键简单操作便可实现传统切换台的功能。系统配有类似非线性编辑那样的时间轴,可让制作人员建立多个关键帧并驱动这些动作。这些关键帧中的每一个都能在3D场景中被分配为一个虚拟摄像机的机位。而整个动画将保存成一个虚拟场景模板。在虚拟直播中可以将模板打开,并以非线性方式在虚拟场景中从任何位置移动到其他位置。

9.阴影与镜像效果功能

镜像是一种抢眼的视觉效果,给虚拟场景带来了全新的环境层面,在一个全新的标准下传递一种真实的感觉。在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中,可以获得一个实时的像镜子一般的目标映象或者是像照相机在发光表面上拍摄到的画面且镜像的透明度可以进行控制。

10.可升级的场景编辑器

场景编辑器具有强大的场景编辑功能,可随意对场景中的三维物件进行增减,添加各种灯光,运动贴图,动画再编辑,粒子效果(如烟花、火焰等)等等功能,并可实时将各类影视片段,图片等作为场景贴图添加。

11.实时的字幕叠加与更新

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内置动态前景覆盖模块,可瞬间覆盖32位影像与文字。可实时地进行字幕、LOGO的叠加、修改,并能实现通过另一部安装有同步字幕系统软件——客户端的服务器与主机联网进行在线实时更新。

12.非破坏性媒体库

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配置了非破坏性素材库管理功能,可自动组织分散在不同硬盘中的不同种类的文件,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破坏性编辑,同时便于使用者整理和使用各种素材文件。

13.虚拟场景制作

场景的制作并不复杂,有3DS MAX场景建模经验的美工通过简单的培训即可自行制作虚拟场景,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带有3DS MAX导出插件,制作人员可直接从3DS MAX导出场景模型文件和动画模型文件及其贴图到系统之中,由用户自己创作背景以满足不同的节目风格和栏目定位,从而彻底解决用户在虚拟场景制作方面的后顾之忧。

14.系统连接图

电视栏目整体视频包装制作流程与要点分析

〇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涂亮

电视栏目整体视频包装的基本概念。简单地说,电视栏目整体视频包装就是通过图形、图像、色彩、声音(音乐、音效、语言)等要素,对电视栏目外在视觉形象的一种规范、美化和强化,并使其贯穿整个栏目的始终。其目的就是要突出栏目的个性特点、确立栏目的品牌形象、增强观众对栏目的整体识别能力。

电视栏目整体视频包装通常需要制作的板块。从功能上来分,一般来说会包含:大片头、小片头、片插、片尾、角标、导视板、预告板、字幕板、字幕条、演播室动态背景或虚拟演播室场景以及栏目宣传片等,有时根据栏目需要还会有特约广告板或节目进行中的其他画面展示窗口等。

流程图第一阶段:确认创意文案、确认音乐风格、收集各类素材和规划板块制作顺序。面对这么多的包装构件,我们应该怎么来着手呢?我们可以根据栏目整体视频包装通用制作流程图(如见图一所示),一步一步地来进入后面的实际制作。

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工时,我们应先将头脑中想好的制作思路写成文案交客户确认,即图一中的“确认创意文案”。简单地,创意文案可以分为两类:1.纯文字的创意文案;2.包含画稿的创意文案。创意文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让客户明白你的创意想法和制作思路。很显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为客户提供含画稿文案会更好。文字形成的想象在制作人员与客户的头脑里有可能完全不一样,而画稿就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可以共同直观感受的东西。栏目整体视频包装通用制作流程图

创意文案包括画稿可以做得很细,也可以言简意赅,总之要让客户看明白并方便双方沟通。创意文案确认后,就可以开始选择音乐了。画面与音乐是相辅相成、互相衬托的。从制作角度来说,提前选好音乐会使我们在制作画面动态的时候更轻松,有利于我们构想画面的运动方式和把握画面变换的节奏。从制作流程来说,与客户达成音乐的共识也是应当的。与此同时,可以进行素材的收集工作。这些素材包括:视频、图片、贴图、动态背景、字体等。最后,在开始具体制作前规划好板块制作顺序。就《渝警视界》栏目而言,按照客户的要求,我们需要完成的板块包括:大片头、片尾、4个小片头、片插、角标、导视板、虚拟演播室背景、字幕条以及栏目宣传片,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电视栏目视频包装板块设置。我们先进行大片头的制作,而片尾、小片头、片插和角标则可以在大片头制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或萃取。导视板、虚拟演播室背景、字幕条以及栏目宣传片这几个板块从制作方式上来讲相对比较独立,因而放在后面完成。至此,流程图第一阶段工作完成。流程图第一阶段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与客户进行深入交流;2.根据实际能力创意设计;对文案中的技术难点要心中有数,对可行性要有充分的把握,必要时需进行技术测试;3.如时间充裕,可在文案中插入画稿,这样图文并茂的文案客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4.提前选好音乐更有利于后面的制作;音乐的风格、旋律和节奏可以帮助我们构思具体的画面和运动;5.尽可能多地收集素材;6.从最核心的大片头开始思考,逐步确定出其他板块的制作顺序。

流程图第二阶段:确认色彩系统、确认关键帧画面、确认运动关系、渲染合成剪辑、生成样片。在制作画面动态以前,一般应先制作出所谓关键帧画面,即设计、制作能代表片子各画面关键阶段,可直接用于画面动态制作的分层画面。可以说关键帧画面就是前面文案中画稿的细化和深入,当然也可以直接用关键帧画面代替前面的画稿,只是在第一阶段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制作画稿了。色彩是一个片子大的基调,确认色彩系统和确认关键帧画面可同时进行。现以《渝警视界》片头关键帧画面为例,谈谈关键帧画面的制作思路和方法。“金色盾牌,热血铸就……”,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使我选择了金色作为画面主要元素的颜色,但在确定大面积的背景色和中间色调的时候却与客户产生了分歧。我认为警察需要激情和热血,但更多的是需要理性,所以我准备选择蓝色和其相近的冷色调作为背景色。而客户比较喜欢煽情、热烈的红色等暖色调。在口头讨论无果的情况下,我分别做了两种调性的最后落版画面来比较。通过与客户交流,最终选择了在色调上采用大面积的冷色调作为背景或纵深元素,而用局部的暖色调强调主体元素。

在设计、制作其他几个关键帧画面之前,我们来看看设计关键帧画面的一般思路与方法:1.根据最后定版画面倒推法。即首先设计出最后的定版画面,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增减各种元素以及考虑各种动态变化逐步设计出前面的关键画面。2.元素罗列法。即先尽量罗列出与片头内涵相关的各种表现元素,再取其精华设计出关键画面。3.标志演绎法。即首先设计出该片头的标志性元素,让标志的各种演绎过程贯穿片头始终从而设计出关键画面。4.根据栏目定位语演绎法。不少栏目会有关于栏目内容或品牌定位的关键语句并要求出现在片头,就可根据各关键语句的含义设计出相应的各关键画面。5.氛围与情绪营造法。即可根据片头主题内涵,设计出一个或多个场景,或是拟人化的物件,表现一个小故事或一小段行为来营造氛围、情绪,引导受众进入。其实,思路和方法是无穷无尽的,并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之所以总结一些思路、方法,作用在于方便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思路、方法还往往会交叉使用,并无定式。《渝警视界》的大片头关键帧画面的制作使用了根据最后定版画面倒推法,即在最后落版画面完成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减元素并综合考虑画面动态等因素,逐步设计出其他的关键帧画面。

流程图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这两个阶段主要是客户审看以及修改、调整直至最终输出成片。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下,即上屏颜色校正和整理打包归档。

我们知道,电脑显示器所能显示的色域范围与电视显示的色域范围不完全一样。因此,一部分在电脑显示器上正确显示的颜色在电视机上却不能正常显示。表现出来就是原本饱和、鲜艳的色彩在电视监视器上看却是发灰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上屏(电视监视器)观察片子的色彩效果,并做出调整,以保证最终播出效果的完美。

我们每完成一个重要的项目应该养成对项目整理打包归档的好习惯,以方便我们在做新项目的时候使用以前的工程文件,避免重复劳动,也方便我们将工程文件从A电脑转移到B电脑。项目归档管理的混乱会导致我们在使用以前工程文件的时候,丢失各种素材或贴图文件等,难以及时开展工作。

片尾、小片头、片插和角标的制作。按照前面的《栏目整体视频包装通用制作流程图》的制作流程我们完成了大片头的制作,接下来的片尾、小片头、片插和角标的制作就是不断循环前面的制作流程而已。我们当然可以在一开始做创意文案和画稿的时候也一并将所有板块文案及画稿做完,但有时候需要先完成最主要的板块制作,再根据客户要求逐步展开。

导视板、虚拟演播室背景、字幕条以及栏目宣传片的完成。下面简要介绍这几个板块的制作思路和要点。

导视板,按其表现形式简单地可分为纯文字型、视频画面介绍型和文字、视频画面混合型三类。视频画面出现的位置要合理规划,并留Alpha通道或绿色扣像背景。

虚拟演播室背景,虚拟一个场景或背景作为主持人出像的环境是一种高性价比的制作方案。营造出恰当的空间感,并规划好主持人、视频窗口、游走字幕等的位置。

字幕条,根据客户要求搞清楚字幕条上要出现哪些文字,然后规划好各部分文字的位置。

栏目宣传片,是对栏目理念、版块、看点等的宣传介绍,广而告之(见下图)。

完成一个栏目的视频整体包装项目,不仅要有好的创意思维,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扎实的视频包装相关软件的技术基础,还要有科学合理的创意、制作流程。科学、合理的流程能够把看似千头万绪的繁杂工作整理、归纳,然后再分解成为有序的工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作品质量的长期稳定。这不仅对于需要协同作战的团队,而且对于制作能力超强的个人也同样重要。如果说创意是作品的灵魂,软件技术是实现创意的基础,那么科学合理的流程就是使创意和软件技术最大化发挥的有力保障。

云南电视台全媒体数字审片厅的建设实践

〇云南电视台 郑勇云南电视台全媒体数字审片厅的建设实践

随着电影、电视节目制作手段的进步,在视频方面逐步进入高清或3D节目制作阶段,在音频逐步进入5.1声道或7.1制作阶段,为再现节目的艺术感染力,需要一个现代化的、先进的审片系统,以完美地再现节目的真实视音频效果,感受编导们的艺术创造力;也便于发现节目制作中的细小瑕疵(如微小的杂音、细微的画面质量下降等),也可以方便地调用云南电视台各演播室、转播车的现场信号,同步审看。经过深入的技术调研和需求分析,我们认为:数字媒体审片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开放性:对于一个审片系统而言,不能像影院一样只具有单一的观看功能,必须能够满足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对电影、电视等各种音视频节目源的审看要求,因此必须使用视、音频矩阵来对各种格式不同的信号方便地实现图像和声音同步切换。

兼容性:审片系统的兼容性和它所能实现的功能息息相关,由于电影、电视的格式众多,其中数字电影服务器使用专业电影信号格式;录像机和电视台总控信号使用SDI或HDSDI信号;高清机顶盒和电脑使用HDMI信号;便携电脑使用的是VGA信号。因此,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就显得极其重要和关键,我们确定的原则是将各种视频信号的格式进行转换并使之最终回归到SDI/HDSDI标准;在音频方面也是同样的处理原则,将数字光纤信号解码、转换为标准的平衡模拟音频格式;在对数字电影放映机的选择上同样也需兼顾电影和电视双方面的需求,对部分不兼容的信号(如蓝光播放机等)做了信号格式转换,使之最终回归到SDI/HDSDI标准之下。

易用性:在系统设计中易用性的思想贯穿其中,例如所有专业数字电视信号都采用矩阵+解嵌器的方法处理图像和声音同步切换的问题,只需矩阵的一个键就可以将画面和声音同时切换播出。

可扩展性:设备选型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将来技术进步和系统扩充的可能,科视CP2220放映机可以扩展为4K分辨率,矩阵和周边设备均选用支持3G带宽的多码流设备;审片厅内部和控制间都留有完备的视音频接口,以便在有扩展需求的时候能够方便地接入信号。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我们初步确定:

一、该审片厅必须具有大画幅的显示银幕,高清晰度的显示效果,电视方面达到高清1920×1080的分辨率,能提供3D高清电视节目的播放。电影方面支持2K质量的数字电影播放,保留今后升级到4k的能力,支持数字3D电影的播放;音频方面支持7.1声道的环绕立体声,提供震撼的影院级音响,按照录音棚标准进行声学设计。

二、信号来源包括:

1.本地高标清磁带放像机、高清蓝光播放机、院线数字电影。

2.经总控调度的各演播室、转播车的现场高、标清信号,以及卫星电视信号。

3.有线电视信号、胶片放映机。

4.本地电脑播放的各种格式的高标清节目信号、PPT演示信号,以及网络在线视频等。

三、节目的格式:专业电视信号(如SDI、HDSDI)、民用电视信号(如HDMI)、电脑信号(如VGA、DVI);院线系统发行的所有数字电影和胶片电影;音频信号格式有嵌入音频SDI(HDSDI)、平衡XLR立体声、AES/EBU、杜比D编码的音频SDI(HDSDI)及AES/EBU环绕立体声信号、Op-tical光纤音频信号等;3D内容格式:支持双路视频模式(Dual Stream)、Frame Packing模式、Side By Side模式、Top Bottom模式、红蓝光模式;在播放设备上要求兼容杜比数字电影服务器、3D蓝光播放机以及电脑播出的3D影片。

四、音频格式:与视频信号源一样,音频信号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数字电影服务器和胶片电影机使用的是数字音频信号(AES),有线话筒使用的是模拟格式的话筒信号(Mic),无线话筒和笔记本电脑使用的是模拟线路信号(Line),蓝光播放机、机顶盒和电脑等使用的是数字光纤音频信号(Optical),总控信号使用SDI嵌入音频。

审片厅设计与设备选型的技术难点主要是多种信号源设备以及相对应的信号格式之间的相互兼容问题。审片厅的技术实现

经充分的技术论证与沟通,我们最终选择数字电影放映机“Christie CP2220”来作为所有信号的放映设备;它采用单体式结构,便于安装和架设,开关灯泡电源,降低波动幅度,提高性能和可靠性,支持HDCP、VNC和SNMP,3kW灯泡可达22000流明的高亮度,对比度大于2100:1,色彩再现达35.2万亿,是适用于3D放映的顶级影院设备。视频格式转换器Christie Cine-IPM 2K是一款功能全面的图像处理设备,可以与Christie CP2220数字放映机配合使用,转换模拟或数字信号,对数字电影质量进行控制,杜比数字电影服务器DSS200是杜比数字审片厅系统的核心组件,输出信号符合SMPTE292标准,结合图像处理及存储,RAID5阵列具有1.3T的内部存储容量,16通道数字音频输出,DSS200媒体处理单元可以对电影数据进行解密,对图像进行解码。它可以向数字影院放映机输出经过链路加密的图像数据,向影院的声音处理器输出经过链路加密的音频数据,可以采用数字院线的片源。同时选用一台16×16多码流矩阵调度审片室内视频信号。

选用“Doremi Dimension-3D”3D格式处理器将所有包括录像机、机顶盒、蓝光播放器在内的所有格式的3D信号转换为双路播放模式(Dual Link)并送至放映机播出。

胶片电影使用独立的胶片电影机放映方式,与现有视频系统没有互联,音频系统接入数字影院处理器系统CP650。

为了统一音频信号调度,我们做了以下设计:

1.选用一台具有数字和模拟接口的音频矩阵“Studer Route 6000”来解决多路多格式信号输入的问题。

2.选用一台光纤信号选择器“INDAYDA4X-R”和一台专业Dolby/DTS解码器“CrestronC2n-DAP8”来解决蓝光机、机顶盒和电脑的多路光纤信号解码和输出问题。

3.使用用数字表桥“Wohler HD”的解嵌功能解嵌总控和录像机等SDI、HDSDI信号,并送入音频矩阵。

4.使用专业影院扩音系统来解决最终所有信号的声音回放;采用一套全数字影院处理器系统CP650,支持杜比数字,杜比数字环绕EX,杜比SR,杜比A型和普通单声道影片还音,能够支持最高达到7.1声道Dobby Suround顶级影院环绕声回放,并兼容民用的杜比和DTS解码5.6台皇冠“CROWNDSi”系列功放、16只美国JBL影院系列音箱来构成声音回放系统,其中三对主音箱采用3731T号角音箱,具有超级震撼的动态效果,音频功放功率约为12000瓦。

6.为了增加强烈的视听感受,配备了个人低音震动系统。该系统依赖节目内容中的低音信号,由15套皇冠XLS202D功率放大器驱动座位下方的低音震动器震动,给审片者带来非同一般的震撼感受。全媒体审片厅的声学设计与构建

由于条件的限制,云南电视台数字媒体审片厅是在原有会议室的基础上,按照录音棚的设计标准,在其内部进行处理和装修的,审片厅的内部装修与原来的建筑没有任何硬连接的部分,所有的连接部分都采用橡胶垫和橡胶挂钩相连,且与原有会议室墙壁之间填充有约60厘米厚的隔音材料,保证了隔音的效果,顶部和侧墙采用反射板构筑了完美的声音混响空间,采用织物面料覆盖,做到了声学和美观的统一,采用标准录音室设计标准进行建设。

全媒体数字审片厅满足了省广电局和电视台对于电影、电视节目审看的需求,取得了杜比数字认证,是云南唯一一家支持7.1环绕声系统的3D审片系统,是一个真正的全兼容、多格式视音频信号审看系统。审片厅全景审片厅俯视图

2011年中国MBA黄河漂流赛电视直播技术方案设计

〇甘肃广播电视总台 王华强

黄河漂流历史源远流长,据史载可查,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至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漂流渡河经久不衰,一度作为黄河沿岸主要渡河的运载工具。2011年是中国MBA教育正式开办20周年,主办方兰州大学MBA管理学院首次将黄河漂流的“漂”与“赛”结合在一起,创新了新的体育赛事形式。一、前期技术勘察与测试

1.实地技术勘察

2011中国MBA黄河漂流赛路线是从黄河兰州段银滩大桥下湿地公园至中山桥,然后从白塔山码头靠岸,赛段全长约10公里。

首先,从黄河两岸观察漂流沿途树木、建筑物等周边地理环境对直播传输的影响。其次,租用冲锋舟在水上实际线路感受体验,考察船体运行中颠簸程度对拍摄与传输的影响。通过实际技术勘察,分析漂流信号采集与实际传输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们认为漂流赛信号的移动传输将是最主要的问题。要想全程跟踪漂流进行拍摄,只有通过数字移动微波来传输,这也是近年来涉及移动跟踪转播采用的主要传输手段。

2.扫频测试

兰州依山傍水,地形狭长,市区内高楼大厦林立,黄河两岸树木茂密。直播信号经过反射、散射等传播路径后,很容易形成多径干扰,导致接收信号的衰减和畸变。那么,直播前期为了数字移动微波信号有效、稳定传输,无线频率覆盖扫描测试是必不可少。

我们利用一个指向性天线和一个扫频仪,选择与赛事有关的关键场地(出发点、中途、终点)进行扫频测试。通过360度逐渐改变天线的方向,在扫频仪上检测已接收到信号频率和幅度,并记录其频点和信号增益。在每个点重复多次测试,看是否存在一些间断或随机频率。我们初步选定738MHZ、762MHZ、786MHZ作为船载移动微波使用的三个频率,580MHZ、620MHZ作为出发点、终点摄像机微波的频率。据以往经验大型赛事活动时,有很多无线频率临时启用。所以,选择746MHZ、786MHZ作为船载移动微波备份频率。为了在出现频率干扰时能够及时更换频率,采用全向天线。这样不用更换天线,只需要更换一个对应频率的低噪声放大器,节省应对突发情况的时间。频率确定后,我们沿着比赛确定的线路进行数字移动微波发、收测试。冲锋舟载上微波发射设备进行水上移动微波发射,出发点、终点设立信号接收点。测试了顺水、逆水不同运行速度下信号传输。通过测试信号质量能够满足电视直播的技术要求,信号接收能够部分重叠,可以实现漂流赛全程转播。二、直播技术方案设计

整个方案采用冲锋舟移动全程跟踪漂流赛拍摄,通过数字移动微波传输。开幕式现场、漂流赛出发点与终点附近分别设置数字转播车和EFP箱载系统,负责现场系统制作和处理,同时数字转播车和EFP箱载系统承担冲锋舟移动跟踪拍摄微波信号的接收,分出信号给相应的卫星传输系统,然后通过卫星系统传回本台新闻演播室。

1.传输系统方案

漂流赛电视直播传输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1)船载移动微波传输

漂流赛流动性大、赛段长、难于拍摄,如何将整个漂流赛段细节与局部能够系统地全面反映,是本次直播最大难点之一。

根据前期技术勘察和实际船载随船信号技术测试,为了提高随船跟踪拍摄的信号传输有效性,全面反映漂流过程和备份考虑。设置3路单机拍摄,然后直接将摄像机信号通过船载链路微波(功率较大)进行发射。(2)卫星传输

银滩大桥EFP箱载系统信号传输,利用两路独立Ku波段主、备卫星系统(单通道卫星车)传输,中途单机拍摄信号采用单路Ku波段卫星箱载系统传输,中山桥转播车信号传输采用Ku波段1:1系统备份卫星车传输。整个卫星传输参阅图1所示。

2.视频系统技术方案

漂流电视直播现场视频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1)漂流赛开幕式与出发点系统

漂流开赛仪式现场设在银滩湿地公园的门口广场,而开赛出发点在银滩大桥下的湿地公园内。为了开赛仪式电视直播,在湿地公园广场设置一辆数字转播车完成开幕仪式的现场系统制作。由于湿地公园广场至银滩大桥中部有大约1千米的距离,所以利用数字微波将开幕式现场信号传输到桥上EFP箱载系统,然后再送至卫星传输系统。考虑到船载拍摄信号的接收和漂流起航出发情景的拍摄,EFP箱载系统设置在银滩大桥中部。EFP箱载系统配置4+1讯道,桥上1、2号机负责漂流出发队伍的全景和中近景拍摄,3号机为摇臂机位负责拍摄出发队伍过桥后至最远漂流航道的拍摄,4号机在桥下湿地公园内负责出发仪式的细节拍摄,5号机为微波摄像机设置在大桥下东侧漂流航道岸边,负责漂流队伍从出发到穿越银滩大桥过程拍摄。EFP箱载系统同时接收开幕仪式微波信号和跟踪漂流拍摄的3路船载数字移动微波信号接收与系统接入,并分配信号给桥上卫星传输系统。图2(2)漂流终点系统

漂流赛冲刺的终点为中山桥,然后队员从白塔山码头靠岸。同样为了兼顾冲刺终点情景拍摄和漂流随船信号的接收,在中山桥南面广场设置数字转播车系统,讯道配置4+2。机位分布为1号机中山桥的中部入口负责漂流船队冲线前和航道的情景,2号机中山桥的中部出口负责漂流船队冲线后和航道的情景,3号机在桥南端负责漂流船只的冲线全景和中近景拍摄,4号机在桥下南岸边负责漂流船只冲线低角度环境拍摄,5号机设置在中山桥北岸白塔山码头旁,负责漂流队员冲线与上岸等细节拍摄、队员单边采访的介入,6号机在离中山广场大约2千米的兰大二院30层家属楼屋顶,负责冲线前大环境的交代。利用模拟7G微波传输至数字转播车。同时数字转播车接收跟踪漂流拍摄的3路船载数字微波信号接收与系统接入,并分配信号给卫星传输系统。(3)漂流船载、中途、航空拍摄系统

漂流船载拍摄采用3个ENG单机分别跟踪拍摄方式,并在其中一只船上配置两台摄像机与数字微波进行备份。

漂流中途离岸1.5千米兰州军区总医院32层家属楼,设置高倍率(33倍)镜头ENG单机进行漂流航道纵身移位拍摄,同时作为漂流中途信号的过渡与备份,通过卫星箱载系统送至新闻演播室。(4)现场系统应急备份

从图2所示可知,银滩大桥EFP箱载系统、中山桥广场数字转播车的视频系统,自身都具备应急备份系统。即系统主路由信号源到切换台通过2×2应急开关送至周边,备路由信号源到矩阵通过2×2应急开关送至周边。音频在这次直播中比较简单,主要承担冲锋舟上效果的拾取,银滩大桥EFP箱载系统和中山桥数字转播车的音频系统都采用二选一备份方式。(5)参与直播的演播室视频系统

现场各个系统将现场信号通过卫星和光缆送至新闻演播室,演播室通过分控调度矩阵,将各路信号分配至演播室收录系统和切换系统。演播室主持人通过赛事背景资料介绍,参与和赛事现场直播的互动。同时演播室随机插入赛事短片和图文包装字幕,丰富赛事直播的信息。最终演播室信号送至本台播控总控机房。演播室接收信号较多,来自不同传输路径,接收的各个信号存在延时。尤其两个移动微波信号接收点在信号重叠时,镜头互切延时明显,需要演播室延时处理。当然也可以切换过渡画面和演播室画面,避免延时觉察。航拍光缆传输与卫星传输的延时更为明显,由于航拍基本以大画面为主,二者过渡切换不易觉察,可以不作延时处理。三、直播技术总结和建议

纵观本次黄河漂流赛整个电视直播,从前期技术勘察、直播方案的确定,到漂流赛移动微波传输、现场系统制作、卫星传输和演播室参与直播,整个技术系统方案的设计比较完善,直播效果基本满足大型室外体育赛事多位一体的电视直播技术要求。通过直播实际运行,我们也感受到还有诸多不足之处,确实影响到直播整体反映效果。明显感觉到船载信号显得单一,如果在水中增加更多拍摄机位,漂流沿途两岸设置数个拍摄机位通过微波或城域网光缆传输,会更全面反映整个漂流赛过程。如果此类赛事较多或每年举办,最好建立数字移动微波的全程覆盖网,一方面满足此类直播需求,另一方面也可满足城区民生新闻或突发事件随时直播报道的需求。由于多系统整体运作,指挥通话系统非常重要,最终决定电视直播的效果。本次漂流赛直播演播室与船载摄像、各系统之间配置移动局域电话或无线对讲机,但效果不理想,整个系统之间联络基本不畅。建议在类似大型直播中,配备专用独立通话系统,建立全程覆盖通话网络,实现系统与工位之间的互联互通,使直播能够统一调度和指挥协调有力。

外场实况转播与转播设备筹划

〇陕西广播电视台 李睿

在所有电视节目中最具现场感和实时性的无疑就是现场直播了。目前外场的现场直播方式主要有两种:ENG方式和EFP方式,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对于重大新闻事件或突发性新闻事件,一般采取ENG车即新闻采访车。特点是一般车上只有一到两个无线讯道,电源也多为驱力发电机。整个车体小型轻便、灵活,能直达事故发生现场最前沿。ENG直播车的关键是通讯系统要快速及时,可靠性高,可适应突发性新闻现场一次制作而成的要求,将新闻以最快的速度发回台里向社会同步直播。根据其发射传输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卫星ENG和微波ENG等。与ENG方式相比,EFP方式主要针对宏大场面的新闻事件,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进行现场录制或直播。由于场面宏大,故对转播设备要求更高,本文着重介绍后一种直播方式。

EFP方式即电子现场(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方式,其原意是对一套系统的统称。这套设备至少包括若干台摄像机,一个视频切换台,一个音频控制台和其他辅助设备。利用这套设备我们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现场制作电视节目。再利用传输发射设备就可以将现场制作的节目信号实时地传输出去,实现现场直播。EFP方式主要是使用电视转播车来实现的。它能够把现场节目内容,包括声音,画面,字幕,特技效果等一次制作完成,也可以把现场录制的节目带回台里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修改和补充后进行播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文艺,专题,体育等类节目的制作方式。其特点是讯道数多,且多为有线机位,视音频系统为标准演播室视音频系统。电源一般采用外电和独立柴油发电机双电源供应。EFP转播车的关键要求是视音频系统完整,机位丰富,并且带有讯道Tally指示,就像一个移动的演播室。由于EFP电视转播车是直接在节目现场进行节目录制或直播的,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制约了我们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也给我们转播工作人员提出了各式各样难以预料的问题。如何在现场环境的限制下更好地完成转播任务就是电视转播工作人员的最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现场情况,对转播设备进行必要的筹划,更好地利用既有条件,把现场发生的实况逼真地转播出去。本文以一次大型实况转播为例,对转播设备的现场筹划予以说明。

2011年12月31日,本人参与了我台跨年晚会即——“雁塔祈福,钟鸣五洲”大型文化盛典的直播工作。主会场设在西安大慈恩寺内,寺内祈福现场的舞台纵深较大,节目各个环节之间物理距离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由于连接紧密,所以需要机位讯道数较多。根据节目需要本次转播需要10讯道转播车,4路录放像机和多路卫星发射接收设备。因此我们本来准备使用我台10讯道高清转播车和ENG卫星直播车共同来完成这次转播。但是经过我们事先对现场实地考察,本次转播无法使用我台的10讯道高清转播车。原因是我台10讯道转播车采用德国MAN TGX18.400卡车牵引,车体体积较大,与大慈恩寺寺门尺寸相差甚远,无法开入转播现场。另外大慈恩寺外周围的道路交通非常繁忙,且为单行环线。如果我们将转播车放在寺外道路上,必然占满环线的几个车道导致整个环线交通瘫痪,因此而申请对环线实行交通管制又不现实。于是我们最终只能决定使用我台体积相对较小的5讯道卫星直播车(奔驰815D)和ENG卫星直播车(军版依维柯)来共同完成这次转播任务。这两辆转播车级联后无论是从讯道数量还是录放机方面都不能满足要求。故必须对转播车系统进行改造。原则上讲转播车自集成后不应该对车内机柜进行改动。因为转播车体内部空间有限,所有的设备都是提前设计好的。设备与设备连接的线槽是在设备安装前就预埋在地板中的。重新改变设备会对车内机柜的稳定性和抗震动性产生影响,甚至经过大的调整将导致转播车重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行车安全。所以我们决定将转播车开到大慈恩寺内再进行系统改造。所有要加的设备均由视音频从机柜外部连接改造,不影响原有系统。转播结束后马上恢复原状,这样既保证转播车行车安全,又不影响以后转播。所有进系统的设备供电都尽量使用转播车UPS供电,保证不影响视音频信号的同步。不能使用UPS供电的,必须对视音频信号线加隔离器保证系统信号同步。具体系统改造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下:

讯道改造问题。由5讯道转播车提供5个讯道。ENG直播车提供的2个无线讯道接入原有5讯道转播车的EXT外接口。另外3个讯道我们采取单机加X85帧同步机加外挂监视器提供。由于外接口不够,这三个讯道信号直接接入视频切换台8,9,10路输入口,因此要对信号进行同步处理。X85帧同步机的同步信号由技术监视区监视器环出口提供信号。系统集成后多次调白来保证系统的白平衡统一。这三路讯道的通话是由转播车的无线对讲提供的。由于这三路讯道是临时连接的单机,因此讯道没有Tally指示,所以机位调度只能靠导播的通话。到此,经过改造的转播车可提供八个有线讯道,两个无线讯道。满足节目需要,讯道问题得到解决。

录放像系统。这次节目需要两路放像放现场的素材和片花,两路录像录慈恩寺现场PGM信号,而原车只有两路录放像机,无法同时工作。我们将两路录放机的放像输出线拔出外接两路放机和监视机,再由录放机的监视器环出口给出放机的同步信号以保证放像信号同步。到此,经过改造的转播车可以提供两路放像两路录像,在不影响两路录像的情况下实现了同时进行两路放像,录放像系统改造完成。

卫星发射接收系统。此次祈福盛典晚会中的连线五洲环节是由远赴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纳、喀麦隆、西班牙、美国、英国等地“祈福使者”(外派记者)领带观众共同见证全球各地的跨年庆典,共同迎接2012年的第一缕曙光。加上大慈恩寺本身现场的PGM信号也要向各个合作台传输。本次转播大慈恩寺现场共用到7路卫星信号。现场PGM信号我们使用5讯道卫星直播车和ENG新闻直播车本身的卫星发射系统经由鑫诺1号卫星和亚洲5号卫星发射。两路卫星信号互为主备。剩下五路信号是外派记者在五大洲各个国家的卫星连线信号。这部分我们采用外接卫星接收天线和卫星接收机,将这些卫星信号接收后接入一个视音频切换开关,最终输出一路连线信号给转播车。直播过程中由视音频切换开关切出一路正在连线的卫星信号给转播车。同样卫星信号也需要由X85帧同步机进行同步。

以上就是我们这次转播的系统改造过程,每部分系统的改造我们都是由专人负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转播结束后我们要立刻在现场恢复原系统。这样就保证了下次转播时系统的完整性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这次直播过程中整个视音频系统工作稳定正常。由于讯道数量充足,对直播节目各个环节表现都很充分,细节捕捉到位,转播效果达到了预期效果。录放像系统工作正常,保证了在节目录制同时也圆满地完成了各个环节之间的片花和素材的放映。卫星发射接收系统工作正常,根据转播需要,随时切换出世界各地祈福现场的视音频信号。由于我们采取专人负责各个卫星连线信号的调度,因此各个卫星连线环节内容连接紧密,节目信号质量高。实践证明经过我们改造的系统圆满地完成了此次直播活动。

国内体育赛事场馆转播技术及发展

〇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郑剑冰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从2008年开始中国已陆续成功地举办了3次国际性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即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些国际性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彰显了中国的综合实力,也推动了包括电视转播技术在内的各方面组织、运行工作的国际接轨和跨越式发展。

本文通过对国内以主转播商(机构)方式运作的场馆转播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概述性回顾和展望,希望借此能更好地促进体育转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同行间的技术交流。一、场馆转播技术

1.综述

当今由主转播商(机构)方式进行的国际体育赛事转播,广播电视公用信号的制作首先必须满足赛事组委会的制作标准及运行管理要求,并同时满足持权转播商在场馆的单边制作需求。所以主转播商通常会在直播场馆设立转播综合区,用于放置主转播商的技术制作、传送、后勤辅助等设备设施,例如:转播车、各类临时功能用房以及其他服务支持设施等。转播综合区内还设置技术运行中心,用于国际广播电视信号的质量监控,同时根据持权转播商预定提供不同格式的信号。技术运行中心是场馆与国际广播中心主控之间视音频信号传送的枢纽,同时比赛场馆运行的信号需求如场馆大屏幕和现场扩声(体育展示)等也由技术运行中心提供。

评论席控制室,用于评论声和通话回路的技术运行。转播信息办公室,用于场馆内转播业务特别是对持权转播商服务的运行管理和协调。

根据赛事的关注程度,场馆内还提供可预定的设施,例如单边摄像机平台位置、评论席位置、播音平台、混合区位置及赛前赛后单边报道点等。此外,持权转播商还可以在转播综合区预定空间和板房,用于停放转播车和搭建技术设备,在场馆进行独立的单边制作。

从国内近几年来大型国际赛事转播的运行来看,都采用相同或类似的场馆技术运行模式,并根据赛事的特点和规模进行了合理的转播技术和设备优化。

下面将对场馆转播的主要技术设施和设备进行说明。

2.供电系统

按照通常国际转播的供电标准,场馆内所有的转播设施和设备都由位于转播综合区内独立的供电及配电系统提供电力。电力需求主要分为技术用电和普通用电,其中技术用电提供给所有的转播设备,而像转播综合区照明等非转播环节的用电则由普通用电供应,但普通用电也可作为部分技术设备和机房的备用电。所有转播设备的供电主要依靠双回路高压进线、发电机组,以及转播车和技术运行中心的UPS进行保障。

3.技术运行中心

作为承担场馆转播信号传输、监测、分配处理和发布的技术运行中心,其本质是国际广播中心(总控)在场馆的分控前端。在国内从2008年北京奥运转播时开始运用,虽在以后的赛事中因需求变化逐步地进行了简化,但其在转播中的作用得到技术人员的肯定,特别是在场馆比赛项目复杂、转播设备众多并且有单边需求的情况下。

4.评论员系统

集中在评论员控制室的场馆评论员系统控制设备,连接到每个评论员席配置的评论盒并进行评论信号的控制、处理和检测,每个评论员席通常配有2个标准的带话筒的耳机和监视器,评论员可在监视器和耳机中,监看和监听来自技术运行中心的公用信号。而4线通话连接主要是满足位于国际广播中心的持权转播商演播室与场馆内持权转播商操作人员的通话需求。

与技术运行中心等技术设施一样,在不同级别的赛事中评论员系统的配置也不尽相同,下面示意图是场馆评论员系统的完整配置。但在像大运会这样单边需求相对较少的赛事中,也灵活地采用了取消评论控制室及其控制设备,以及公共评论声直接进入转播车调音台与为数不多的单边评论通过技术运行中心直接传回国际广播中心等优化技术措施。

5.传输

主转播商场馆技术团队制作的无压缩高清/标清公共和单边信号,由转播车传送到所在场馆技术运行中心,再由技术运行中心通过传输光网传送到国际广播中心,并在国际广播中心中分发给各国转播商。

通常城域网光缆由传输服务商提供,两端传输设备由主转播商配置。其中公共信号为1+1热备份,单边信号光缆1:1保护。

6.特殊设备

特殊设备主要指在体育转播中,除转播车和技术运行中心所配备的常规转播设备外的第三方设备。现代体育转播为达到更完美和独特的效果,使用如直升机、超高速摄像机、高速轨道摄像机等专门设备来进一步提高转播质量。

事实上大型、复杂的特殊设备和系统主要使用在开、闭幕式和一些重点项目上,在常规体育项目转播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在场馆转播中主要用到的特殊设备是微型摄像机、微波摄像机、光传输和EVS等设备,这些看似简单的设备为大多数项目提供更为灵活和独特的制作效果。但要把这些设备用好,除了要深刻理解制作计划外,还要从技术和项目的要求着手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如进行支架、电源和线缆等预留,才能使赛时最终的转播画面效果出彩。

7.岗位和技术流程标准化

作为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转播技术工作,除了有完善的转播设备硬件支持外,还需要细致的专业分工和严谨的技术流程作为运行保证。首先场馆转播管理运行团队要对整个场馆的制作和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技术岗位的标准化,使每个技术人员清晰地明白自己的工作和职责范围。

其次在组织结构和岗位分工标准化的基础上,转播技术运行流程标准化则是大型国际综合性赛事转播信号安全的根本保障。因为主转播商的所有努力,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传送完美的、高质量的转播信号并为持权转播商提供优质的单边服务。虽然从场馆制作的转播信号不是直接传送到持权转播商的,但场馆内部和场馆与国际广播中心之间的技术运行流程的标准化将对信号的最终送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场馆技术运行流程包括初始运行流程、定时执行流程、不定时和应急执行流程。这些技术流程规范了从场馆技术经理、技术运行中心主管到每个岗位的技术人员何时、何地、何种情况进行何种操作,最大限度地保障转播的质量和避免事故。二、展望

主转播商(机构)的体育转播运作模式,从2008年北京奥运开始到在随后赛事中的运用,中国体育转播事业已获得了长足进步,场馆转播技术也逐渐地规范化和标准化,但同世界级的奥运会、世界杯和一些高级别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的转播相比,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内的转播设备并不落后,特别是国内电视台为北京奥运所打造的转播车不管是空间还是设备的配置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在体育转播中如何灵活、科学地整合这些设备,并高效地加以利用,以达到最佳的制作效果,这才是转播中的关键点和难点。

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电视台和转播机构已开播了专门的3D频道,除了提供像好莱坞电影、视频点播等3D节目内容外,也正在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差异化的节目选择而进行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的3D现场直播。虽然现阶段体育赛事的3D直播还处于刚起步和实验阶段,但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国外的3D体育转播发展势头非常迅猛,2010年南非世界杯和法国网球公开赛、2011年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这些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单项赛事都在关键比赛进行了3D直播。据新华社报道,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OBS计划将通过卫星提供6个奥运场馆的现场3D直播,每天8至10小时,这意味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是首届进行3D直播的奥运会。

无疑3D转播将是下一步国内场馆转播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当然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将应用在场馆转播实践中,只有紧跟国际先进的转播模式和先进转播技术,才能使我们的体育转播水平不断提高,把完美、精彩的体育比赛画面呈现在国内和全世界观众面前。

2012省级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直播方案分析

〇成都电视台 向海燕 夏科 陈健

在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和“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举行全省范围的防灾救灾大演练活动,通过这次大演练来检验这些体制机制的实际成效。这次实战演练的主战场设在成都市崇州街子镇,同时在德阳和绵阳设分演练场,并且在省应急指挥中心和现场演练指挥中心设置了两个指挥部。

在此次演练中,我台独立承担演习直播任务,不但要确保主会场的直播安全顺畅,还要照顾到和其他三个远程站点之间信号及指令的无误传输。下面就把此次活动的技术方案介绍给大家。

这里,我们把整个演练直播系统分为:信号分配系统、指挥通讯系统、回看返听系统三大板块。一、信号分配系统

由于主演练场地大,演练环节多且多任务连续甚至交叉进行,只是用本台直播车已不能完成直播任务,故增调了四川台12(10+2)讯道标清直播车、乐山7(6+1)讯道标清直播车、康巴卫视6讯道高清直播车以及应急通信局的卫星上行车,再加上我台自有的10(8+2)讯道高清直播车、6讯道标清直播车、4讯道高清无线直播车和SNG新闻直播车,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直播系统。下表一一列出来各个车辆所负责的演练区域及任务。

1.安全可靠的光纤主备传输

由于传送距离太长,其他除SNG外的所有车辆向指挥中心负责信号总调度和切换的8+2高清直播车传送直播信号时,均采用安全可靠的光纤主备传输,为此我们专门铺设了将近10公里的光缆。每个转播车附近都设置了光纤井和接口盒,车上都加装了主备光发射机。在指挥区域还搭建了光纤传输接收及监看系统,汇总所有转播车的主路信号直接进入主转播车,备路信号则进入矩阵进行二次分配。

2.SNG新闻直播车、省应急中心和异地演练区域的信号传输

此次演练现场负责1#演习区的SNG新闻直播车是采用卫星上行的方式向主直播车传送信号的。另外,还有需要异地传输的四川省应急中心和绵阳、德阳应急演练区,也是采用卫星主备互传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我们调集应急通信局的两辆卫星上行车,租用了亚5和亚3两个卫星转发器的9M上行讯道,保证四地信号的互联互通。这些信号在指挥区域也像光纤信号一样进行了汇总、监测和主备路再分配。

3.主转播车信号分配系统

下面是我台高清转播车外来信号的系统图: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外来输入的加嵌SDI信号,只有HSU100和VC100能够对音频实施解嵌处理。于是我们将这四路分别提供给了最重要的绵阳,德阳,省应急指挥中心和SNG卫星车这四路卫星信号,图中的EXT3,EXT4,给了川台和乐山台,但这两路不能解嵌出声音,所以必须将其信号通过跳线到相应的解嵌板,解析出声音后,再通过视分,将信号接入系统。还有两路外来,我们是临时通过VTR通路实现的。因为系统需要,平时车上的两台高清蓝光录像机,既可以作为录机使用,又可以作为放机使用,完善了线路后,只需要将两路信号送入这两台蓝光录像机,代替解嵌板使用。而录制,则另外通过外接蓝光录像机实现。其中一路用于高清无线直播车的信号接入,而另一路则为备路二级切换矩阵的接入。这样我们以最小的改动,完成了所有主路信号的接入。

此次活动安全级别也很高,所有外来信号都是主备传输的,必须最好备播准备,备路系统也就需要专门设计。一开始我们是考虑将所有备路信号都接入高清车系统,结果,综合了监看、监听、倒换等诸多因素后发现困难重重。最后设计为利用一个小型8×4的矩阵和一个多分格,在车外单独搭一个小型的二级切换系统,根据节目流程,选择一路相对应的外来信号作为热备信号直接送入切换台。这样,八路外来备用信号简化为了一路应急热备信号,不但大大减轻了高清车系统维护人员的压力,还帮助导播分担了部分信号调度任务。另外,多分割监看让信号传输工作人员省去了另外搭建监看系统的烦琐任务。

4.音频信号分配系统

此次5.12防灾减灾综合实战演练活动开篇的重头戏便是省应急办、崇州街子演练现场、德阳、绵阳四地指挥中心的卫星电视会议,各指挥中心会议现场的音视频信号通过卫星传给其他三地,这就意味着每一个点都需要至少三台卫星接收设备(四地就是12台),加上备份的卫星通道,这个数字还得翻倍。这样的方案虽然直观,但并不合理。经仔细考量,我们有了如下更为简洁的方案(见下图)。音频系统图

崇州街子作为信号汇聚点接收各地信号以后,制作合成PGM信号上星给电视录制、播出以及其他三地接收。可是此PGM非通常意义的PGM。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四地信号合成以后的PGM上星,那么,各地收到的卫星信号不仅有自己上行的画面而且还有自己送上星的声音,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声反馈带来的啸叫,以至于电视会议无法正常进行,演练活动以及节目宣告失败。因此,如何保证卫星电视会议的正常进行和节目的完美呈现,是此次演练音频系统设计的重点与难点。而降低全链路回授风险的唯一办法,只有让各地进入调音台的卫星接收信号里,减去自己上星的PGM部分。于是,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系统。

在崇州街子演练现场的高清电视转播车调音台上,利用AES加嵌的四个声道,我们针对其他三地,分别做了N-1母线的编组方案。具体地说,CH1是播出、录制通道,是完全的PGM信号;CH2是供省应急办的接收声道,为PGM-省应急办;CH3是绵阳的接收声道,为PGM-绵阳;CH4是德阳的接收声道,为PGM-德阳。由于卫星通道的租金是以分钟为单位计费,测试时间往往非常紧张。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对应每个声道分别专门制作了1kHz,-20dBFS的校准信号加主持人的呼号识别语音,大大方便了各地对于正确接收声道的确认,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既然是演练,我们提出了设计典型的声音元素、让群众参演人员尽可能投入表演的思路。考虑到演练当天由于现场扩声、天气、机位等因素影响,我们可能拾取不到重要的效果声。于是,我们利用提前看现场、观看演练时有备无患地采录到了各种干净的效果素材。诸如空气声、民兵直升机喊话、120急救车的警报声等等。在正式演练时发挥了极好的作用。具体地说,在某个科目,我们会循环播放一些对应的素材,当导播切到大场面镜头时,我们的素材声音会及时推出,不仅有客观音效,还有一些主观的音效,对整个现场气氛的交代和渲染,包括声音层次感的提升起到了良好效果。最好的声音设计是什么?是听不出设计。声画并茂的视听效果摄人心魄,行云流水般自然,不留斧凿痕迹。

为了解决以往活动现场扩声和播出各自为政带来的问题,我们临危受命,承担了总揽一切声音效果(包括现场扩声)的责任。事实证明,这样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在彩排不可能进行到的环节——国家领导接见参演群众,我们有扩声的话筒可以紧急调度作为效果话筒,避免了声音的缺憾。另外,通过精心准备,包括各种气候条件的从容应对,按照电视的标准去调试扩声,在现场风雨交加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得到了满意的声音效果。二、主会场实时回看和返听系统

由于演习总体流程编排比较紧凑,但有许多演练耗时较长,需要交叉进行。故不能采用一个点一个点交接的直播方式,主切导播需要在各转播车之间来回调度,才能既清楚地展示每一个演练流程,又使演练过程显得紧凑而不拖沓。这样,每个直播车就需要看到主直播车的PGM信号,监听到直播伴音,才能使直播协调统一地进行。另外,演练现场不但是直播需要协调统一,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各方参演力量,尤其是他们的指挥,他们也需要听到PGM的返听声音,准确掌控演练进度,从而保证活动的有条不紊。

这里,我们采用视音频分开传送的方式。视频由4讯道高清无线直播车的卫星天线接收直播信号,再利用无线数字电视传输方式,将主播出PGM信号传到每一辆转播车,实现实时回看。音频方面,我们设计了这样的返听解决方案:调集广播电台调频转播车一辆,在现场广播高清电视转播车制作的PGM音频信号。于是,通过收音机,每个参演人员都能听到正在发生的一切。为不打乱各转播车自身的监听系统,各车返听也使用调频收音机接收。三、指挥系统

由于涉及四地,多辆转播车的协调、通话系统就是个难题。我们设计的指挥系统分为两大块,一是演练指挥系统,二是直播指挥系统。

演练指挥系统使用800MHZ电信天翼GOTA集群对讲,它接续速度快、容量大、可靠性高。演练总指挥、各演练二级指挥员、省应急指挥中心、德阳演练区和绵阳演练区的指挥员以及主转播车演练协调人员,都使用这种对讲机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

直播指挥系统是以高清转播车为指挥中心,由导播指挥各个车的二级导播。这里,我们仍然使用对讲机作为指挥工具。导播不但要指挥本车摄像完成在预定区域的拍摄任务,还要保持协调二级导播及负责异地演练拍摄任务导播间的有效沟通,总共要面对超过16路的通讯链路。我们车上配备了一台对讲机的中继站,可以将对讲机的信号接入通话系统,并通过一个接收天线,扩大接收范围,实验证实完全可以满足导播要求。对讲机由负责各直播车的协调人持有,使各演习直播点能在主切导播的指挥下有序而高效地完成分点直播任务。

高清纪录片《林海战歌》的制作体会

〇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张宾 姚毅 陈昔

为丰富高清节目内容、提高高清节目制作水平,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伊春市承办了《伊春·小兴安岭的林都——鄂伦春人的家园》高清电视纪录片创优评析赛事活动。本次创优评析活动,技术上以“金帆奖”评审技术要求为标准。

重庆电视台参加了此次活动,严格按照赛事标准要求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以高清方式进行,制作完成了《林海战歌》这部反映东北抗日联军在小兴安岭艰苦卓绝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纪录片。

此次前期拍摄采用了SONY公司的高清专业光盘摄录一体机PDW-700。前期拍摄的技术监控用LEADER公司的便携式示波器LV5330,在拍摄的同时对视频电平进行了监测,为摄像机参数提供技术保证。

后期的参数调整和调色采用了敦煌DX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泰克WFM 7120和LEADERLV5330示波器对整个剪辑过程进行技术监测,监视器是SONY BVM-L231专业高清监视器。在开始剪辑之前对监视器的亮度、对比度、色饱和度等参数进行了仔细的调校,尽量使主观监看的视频信号还原真实。一、视频电平调整

利用非编包装系统的彩色校正工具,对素材进一步精细调整,弥补前期拍摄时未能调整好参数造成的电平差及彩色非法,满足节目视频电平的技术参数。

同时用TEK WFM 7120和LEADER LV5330两台示波器进行监测,两个示波器都按照金帆奖技术要求设置的门限。它们的差别是TEK WFM 7120有超出像素面积设定,按习惯设定为1%;LEADER LV5330则是只要有一个像素超出都会出现报警,表现得更为严格。

1.通过示波器的检测,找到超标素材,用相应的工具进行调整。通过LEADER LV5330示波器的屏幕截图。从屏幕截图,可以明显看到亮度信号Y和蓝色信号B,电平峰值超出标准。

2.在敦煌DX里进行参数调整,使其视频指标达到标准。在时间线编辑界面选择特技列表里的视频特技——滤镜——校色,在右边的选项中分别选择直方图和颜色重新映射,直接拖放到时间线上需要调整的视频中。

3.打开时间线窗口上的特技控制页面,在滤镜类型窗口里选择视频滤镜中的直方图,再鼠标点击右边图形下边的直方图按钮,激活直方图,然后通过LEADER LV5330示波器监看来进行调节使其亮度信号值在安全范围内。

4.选择颜色重新映射调整界面,点击打开曲线图旁边的RGB下拉菜单,选择蓝色。对蓝色曲线单独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安全值。二、调色处理

节目在经过视频电平调整后,下一步就是全片色调的统一,影片风格的固定。本片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我们选用偏冷的色调。

1.两次拍摄跨越了不同的季节,拍摄时间比较匆忙,天气、光线不是很理想,导致部分画面效果不佳,层次不丰富、色彩偏淡,同类画面两个季节风格差异大。整个调色过程中,我们在视频电平参数满足技术,画面效果达到艺术效果之间,对每个画面做了细致的调整处理。(1)调整直方图,通过对直方图进行调整可明显改善因黑电平过高导致的画面偏灰的现象。(2)调整颜色重新映射,调整RGB曲线图的蓝色部分,使天空变蓝。(3)调整RGB曲线图的红色部分。(4)调整基础颜色校正(整体部分),通过对对比度、饱和度、伽马校正(红色)、补偿值(蓝色)四项的调整,画面更加有层次,色彩也比较饱满。

2.在这部纪录片里有一段描写老钱柜战役的内容,但是这段内容无任何历史资料,更不可能重现这段历史,我们只在纪念老钱柜战役的纪念碑上拍到了一组反映这段历史的浮雕。

我们决定通过做旧和改变色调使其画面充满沧桑和厚重的历史感,让这样一组雕塑来表现这场战役。

实际操作,分别将S FilmDamage、基础颜色校正、直方图三个特效拖放到时间线上需要调整的画面中,打开特技控制窗口。(1)调整S FilmDamage 通过调整该特效的部分参数,改变颜色,增加划痕,使图像四周变暗。(2)调整基础颜色校正 对整体画面调整对比度和色相,突出明暗层次。(3)调整直方图 改变其曝光值。

通过这三项特效的调整最终使得这组画面更显得老旧,突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充分利用后期包装系统的功能,对每个镜头进行精细调整,达到艺术表现所需要的影调色彩,体现高清的细节表现力及亮度层次,在技术标准与艺术要求之间达到统一。

以上就是第一次制作高清纪录片对后期参数调整以及调色的一些感受,也说明了后期对整个成片的质量效果的重要性,也给我们今后的创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四川电视台400平方米演播厅扩声扬声器系统设计

〇四川电视台 张杰一、概述

四川广播电视台400平方米演播厅,是四川电视台举办各种文艺活动、电视转播及录制的演出场所,其音频扩声系统必须满足各种类型的电视综艺晚会、戏剧、音乐会等专业演出的扩声需要。二、扩声系统声场设计

四川广播电视台400平方米演播厅室内总面积390.25平方米,长22.3米,宽17.5米,从地面到灯栅层高度8米。考虑到电视综艺晚会、交响乐等剧目的现场扩声和直播,声场应有较平直的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曲线,设计时重点突出声音音色还原,并注意声像的一致性和声音信号的真实重放。根据400平方米演播厅声场的基本声学条件,扩声扬声器系统的布局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扩声扬声器组的布置方式:由左、右主扩声系统,舞台台唇补声系统,超低频扩声系统,舞台固定安装返送监听系统,舞台流动返送监听系统组成。三、LA4 DSP处理网络监控功率放大器

本次扩声系统设计所采用的是L-ACOUSTICS LA4系列高品质数字功率放大器驱动。该功放在音质及可靠性方面享有无可比拟的声誉,极受用户的信赖,同时在业界已被公认为顶级的功放设备。L-ACOUSTICS LA4系列高品质数字功率放大器有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四通道功率放大三大部分组成。LA4功放将对系统整体性能、对扬声器的配套工作及以后的维护工作等方面有最大程度优化。

1.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为了最好地发挥扬声器工作状态,依照L-ACOUSTICS扬声器厂家对扬声器处理的优化特点,并防止功率放大器、扬声器过载损坏,使扬声器自始至终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LA4数字功率放大器中配置了4个通道的数字多功能音频处理系统。调音师可根据节目内容、现场声音使用情况随时调用不同的场景预设程序。

2.功率放大系统

LA4系列专业四通道数字功率放大器,在设计上采用了最高标准的MOS-FET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保证放大器稳定地工作并提供强劲的驱动力,声音品质饱满清透。

功放采用世界先进的设计和优质元件,拥有直流保护、热保护、削波限副,甚高频保护、交流保护等多种保护电路,在高达20%的电源电压摆动范围内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3.网络遥控检测系统

为了方便、快捷地实时了解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的工作状态,我们组建了一套由L-ACOUS-TICS的L-NET功放网络控制系统、基于Windows XP专业服务器系统的Network Manager控制软件组成的功率放大器网络监控检测系统。L-NET是L-ACOUSTICS公司基于以太网的音频网络系统的主要部件;可以提供255台LA系列功率放大器的增益控制、延时、均衡、相位、矩阵及电子分频、功率监控等遥控检测、管理、保护技术。L-NET可以远程“看到”和“听到”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的实时工作状态,提供的实时功率限制技术保证扬声器的功率不会超载;可以通过装有Net-work Manager应用软件的计算机进行对功率放大器的远距离操作。控制和监听的数据可以通过以太网在个人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

4.功放系统的遥控检测系统

为了实时了解系统中功放和扬声器的工作状态,我们组建了一套由L-ACOUSTICS功放网络控制器、DELL计算机及基于Windows NT专业服务器系统的Device Control控制软件组成的功放网络监控检测系统。检测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是安装在音响控制室的计算机,结合应用软件,通过网络远程监控对扬声器处理器送到功放的信号进行检测控制;再送到各功率放大器同时也对功放进行检测,返回相应的信息给DSP处理器作进一步的调整;并实时将相关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控制室的计算机,由计算机显示器展现给音响师和音响助理。

5.扬声器处理器

为了最好地发挥扬声器演绎能力,依照L-ACOUSTICS厂家对扬声器处理的优化特点,在整个扬声器系统布置中能有效处理各声场之均匀度及音色,我们采用了先进的L-ACOUSTICS数字扬声器功率放大器和处理器,该设备集输出电平控制器、滤波器、参量均衡器、扩展器、延时器、限制脉冲压限器、分频器及电平显示于一体的多功能数字化设备,大大地简化传统的音频系统控制和调试,而且可对不同使用功能进行场景编程存储,根据现场使用情况随时调用。LA4数字功放处理器还带有L-ACOUSTICS厂家提供的系列扬声器的处理曲线,其所有的参数设置可在操作面板上快速进行切换。如演唱、电影、会议、小品、话剧、播放碟片等音响的均衡曲线是不同的,包括矩阵控制,传统做法在每次演唱都需要调整,而采用LA4数字多功能处理器控制系统后,事先将各种调试结果储存,并可设置快捷键,使用时只需按一下按键即可直接调用,方便、快捷、安全。四、扩声扬声器的选型

1.主扩声扬声器组

左、右声道每组采用3只KIVA垂直线性声源阵列扬声器和1只KILO线性声源阵列超低频扬声器组成,分别固定安装在舞台中心轴线上方两侧5米的位置,距舞台高度6米,对观众区实现全场覆盖,用于左、右声道扩声。

每组阵列扬声器按照DOCS波导管波阵面校正技术(WST)的原理进行线性耦合,组成一个垂直线性扬声器阵列(阵列连续声压级139dB,阵列最大声压级149dB,水平覆盖角度120°,垂直覆盖角35°),发出等相位波阵面,同时利用KIVA线性声源阵列扬声器边线迅速下降8-12db的垂直指向特性,避开后墙对声波的强烈反射,以免产生严重的声干涉等现象。

2.台唇补声兼拉声像扬声器

由于前区观众距离主扩声扬声器组的吊挂高度超过6米,仰角大于50°,在听音上不仅使得主扩声扬声器组和舞台上的演员所发出的声音声像分离,而且来自拱顶中央扬声器声级远大于来自舞台上的演员自然的声级,给人以压顶感。因此在舞台台唇设置补声扬声器,通过哈斯效应原理,适当调整主扩声扬声器和台唇补声扬声器的延时关系,提高前区听众的声像一致性。

根据不同舞台装置在台唇前沿平均流动安装2只8XT同轴扬声器(最大声压级127dB),同轴扬声器结构紧凑、隐蔽安装在台唇前沿,水平和垂直以轴对称宽点声源辐射100°圆锥指向性向前区观众席覆盖,增强前排观众席直达声能,提高声压级及语言清晰度,消除前区“死角”和观众声像压顶的感觉。

3.超低频扬声器

为保证声像位置和实际观众区域聆听效果,两只SB118超低频扬声器左、右隐蔽安装在舞台两侧,随主扩声扬声器组合,在系统调试时根据声场位置和上下扬声器的相互作用,合适地分配延时时间,将声像虚拟在舞台中间。SB118超低频扬声器最大声压级138dB,该超低音和主扩声扬声器组共同作用,构成了三分频扩声系统,拓宽系统声音还原带宽,满足音乐和大动态的扩声要求。

4.舞台固定安装返送监听扬声器系统

为满足演播室大型综艺晚会和各种演出形式的多元化要求,在主舞台以灵活的流动与固定安装方式相结合,以调动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潜力。现代综艺晚会的舞台装置越来越大,为保证舞台演员、主持人、乐队演奏员准确听到自己和伴奏的声音,同时满足视频视觉的隐蔽效应,在主舞台以灵活的流动与固定安装方式相结合,配置舞台区全景多通道扬声器系统,以调动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潜力。使舞台艺术的表演效果突破舞台的台框,与观众融合在一起。

设计在舞台上方固定安装12XT宽角度点声源同轴扬声器2只,固定安装的返送监听扬声器,也可以做主席台会议监听用,达到“一才多用,节约资金”的目的。

5.舞台流动返送监听扬声器系统

为了适应400平方米演播室举办中型演出和采访类的节目需要,保证演员和乐队演奏员、采访的嘉宾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在表演时的歌唱、舞蹈与伴奏节拍和谐一致、浑然一体,更准确地展示歌唱和舞蹈的独特韵律和表演风格,我们供设计了4只高Q值、大功率全音域二分频同轴点声源扬声器。

返送监听同轴点声源扬声器根据节目的实际需要随时移动,灵活性强,可组成高声压级、大动态监听系统。五、总结

四川广播电视台400平方米演播室(左、右扬声器)主扩声扬声器系统,全部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线性声源阵列扬声器系统,利用KIVA垂直线性声源阵列扬声器近场扩展(WST波形前纠正技术)专利技术优点,并使声波在指定的覆盖范围外声压级迅速下降8-12db,利用扬声器的线性声源辐射、利用可控制的高Q值和扬声器阵列线性对声音最优化的优点,增强观众席直达声能的覆盖、增加演播室每位观众声场临界距离、提高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改进立体声和多通道声场的扩声效果。充分利用WTS专利技术波导管的线性耦合技术,系统在保证现场播出信号足够声压级的条件下,传声增益上调空间应有4~6dB余量,保证不出现话筒啸叫。台唇补声及舞台返送监听扬声器组,全部采用既拥有平直的频率响应,同时具有平滑相位响应的同轴点声源扬声器系统,充分利用同轴扬声器的“点声源”设计理念,提供低频、高频重叠的扩散特性和优秀的相位响应,没有传统扬声器的号筒味和低频单元组合及典型的极性波瓣效应,给演员和观众席创造良好的监听环境和效果声立体空间。

2012热波(成都)音乐节音响系统设计亮点透视

〇成都广播电视台 向海燕一、引言

2012的热波,有惹火的明星,时尚前卫、风格多样,好玩好听的音乐。而来自西安的曲江演艺集团更是以参与奥运制作的一流硬件为热波舞台带来了炫酷的灯光和惊艳的声音品质,让艺人和观众如痴如醉。本文旨在介绍对这样一个大型的户外音乐节的音响系统进行设计的成功经验。二、好听的音乐从哪儿来——音响系统亮点透视

系统设计按照常规,舞台上的所有音源进入分配器一分为二,分别送到位于距舞台正中50米观众区操作平台的主扩声(FOH)调音台和位于舞台下场口的返送(monitor)调音台。由两名音响师分别进行操作后馈入美国Meyer Sound有源扬声器系统。设备清单如下:

本次音乐节声音惊艳、出类拔萃,博得艺人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究其缘由,恰好也是音响系统设计吸引眼球之所在——我们采用了Digidesign VENUE作为主扩声(FOH)调音台;个人监听系统Aviom®Pro 16表现可圈可点;秘密武器——antelope®10M铷原子数字主时钟绝对地功不可没。以下的段落将逐一为它们揭开神秘面纱。

1.主扩声(FOH)调音台——Digidesign VENUE

VENUE是Digidesign公司2005年推出的现场扩声调音台,有“现场扩声革命”的美誉。(1)整合Pro Tools®录/放音系统

VENUE D-Show系统以D-Show控制界面为中心,使用VENUE FOH Rack与Stage Rack分别作为DSP信号处理及远程I/O组件。FOH Rack里安装的HDx选件卡可以与行业标准的Pro Tools®录音系统无缝整合,让我们在彩排或演出的同时,用装有Pro Tools®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工作站将舞台上的每一路输入进行分轨记录。(2)虚拟试音

虚拟试音(Virtual Soundcheck)是VENUE提出的创新工作流程,可以为音响师赢得宝贵的调试时间。音响师可使用表演或彩排中预先录制的音轨替代现场输入。无须表演者在场,之前的各种参数即可精细调整,进行混音。诸如系统均衡、演出快照、效果器设置等都可以保存下来,或者在艺人到达前将耳内监听调至最佳状态。这也是VENUE比其他控制台效率更高的原因。(3)全面整合录音棚级插件效果器

从模拟到数字,音频系统甩掉了一大堆的周边设备。热波之所以选择VENUE作为FOH调音台,不仅因为它是录音棚级音质的话筒放大器,更因为它有着录音棚级别的插件处理支持。无须另配电脑或外部设备,便可以直接支持与无数装配Pro Tools®的录音棚里使用完全一样的TDM插件。混音师只需用U盘把录音棚的插件设置转移到VENUE,就能把看家的音色搬上舞台,艺人也能在舞台上体验到录音棚中令人振奋的音响。

好的效果器如同声音的调色板。本届热波的FOH主调音师,来自金少刚团队的音响师杨启明先生和我们分享了他在VENUE上常采用的几款插件。

●Bomb Factory BF76:

这是一款经典的动态处理器,可以得到非常有力的鼓声和Bass,在底鼓拾音两只话筒和贝司音箱的拾音话筒通道里插入该效果器。

●Smack

Smack仍是一款动态处理器,能够以非常“音乐化”的方式控制所有信号源的音量,为任何音轨增添饱满度、智能性以及感染力。其用户界面相当直观,具有与古典设备相似的观感。用户只需具有最少的控件集就可创建相当多的声音染色。我们在军鼓上方拾音话筒和声学吉他音箱拾音话筒的通道插入该效果器。

2.整合Aviom®Pro 16TM个人舞台监听

A-net®是Aviom®公司拥有专利的多通道数字音频网络传输/分配技术。VENUE的Stage Rack以及YAMAHA PM5D调音台都整合了A-net®选件I/O卡,通过网线传送多通道音频至摆放于乐手面前使用的Aviom®Pro 16 TM个人舞台监听小盒,乐手可以DIY自己监听混音,从而表现更加出色。

3.秘密武器——Antelope®10M铷原子主时钟

在热波音乐节的FOH控制平台上,在备受好评的VENUE调音台旁,Antelope®10M铷原子主时钟静静地躺在一个飞行箱里,1U大小,它的Word Clock输出连接到了VENUE FOH Rack的字时钟输出。伽利略616音箱处理器则直接接收VENUE的AES/EBU数字信号(AES/EBU信号为自带同步码)。

Clocking/Timing也称定时,人们并不陌生,但是常常被忽视。可以说,数字音频领域定时无小事。

我们知道,每台数字设备都有其内部时钟,在设定的采样频率下运行,每个采样点的位置选取由定时脉冲决定。模拟信号数字化的采样环节是以采样频率(时钟)为步调的精准过程,主时钟保证信号在精确的时间点被记录、重放,以重建模拟波形。

理想状态下,设备按照设定的采样率毫厘不差地精确运行。但事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数字设备的内部时钟为处于自由振荡状态的石英晶振,材料、制造成本、空间等因素对品质的制约,加之工作环境湿度的变化,使其产生频率漂移的可能性增大。这就意味着,某些时候它是44.12 kHz,某些时候又以44.09 kHz运行(44.1 kHz的时间窗口为22.676微秒,44.12 kHz为22.665微秒,44.09 kHz为22.680微秒)。

纳秒级的误差似乎毫不起眼,但是立竿见影的后果是声音细节丢失,声像定位模糊,声部融合度下降。它就是所谓冷硬尖利、毫无生气的数码声的罪魁祸首。劣质时钟让数字媒体背上黑锅已颇有时日。

图一为放大到每一个采样点都清晰可见的数字音频信号,每个采样点严格地在时间轴上均匀分布,无抖动。图一 无抖动的数字音频信号jitter-free

图二中,蓝色的样本非周期性出现,时基的抖动导致采样点位置或早或迟,信号被错误还原。图二 时基抖动的数字音频信号

由此可见,高精度、无抖动的时钟对数字音频系统的重要性的确不容忽视。当设备的内部时钟指标不够时,可以同步于外部时钟。

我们知道,原子钟是当今世界最为精确的计时标准。Antelope®铷原子时基发生器就是基于原子钟计时技术,其10M的名称来源于它的精度10万倍于普通石英晶振。该时钟以±0.001ppm的极高精度超过我国有关《数字音频系统同步》的广电行业标准(GY/T 193-2003)对时钟信号精度的要求达三个数量级,称它为系统工程师的秘密武器毫不夸张。

在多通道的制作中,优质的系统时钟信号可以带来温暖、有活力、声场开阔、定位清晰的声音。作用可谓举足轻重,远远大于人们通常看重的采样率和量化比特数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多个全球知名的顶级录音棚包括《阿凡达》的制作都采用Antelope®时钟发生器作为系统主时钟的原因。这也是2012热波(成都)音乐节的选择——好声音的秘笈。

宁夏广播电视总台1200平方米演播室灯光网络调光及控制系统

〇宁夏广播电视总台 刘军凯

在网络调光控制系统中网络调光设备除了要保证DMX控制信号的稳定可靠传输之外,同时还要可靠地发送和接收其他多种通讯信号,如设备的电气参数、状态设置指令、出错警告等。

网络调光设备通过一个双向的网络接口,一方面控制其他设备,另一方面又可以接收其他设备的设置或控制;或者在接受其他设备的同时,又可以发出一些有用的状态信息。从电气原理来看,网络调光设备通常是一台专用的网络计算机,具有热插拔功能,设备内部有一个掉电保护的记忆单元,记录着设备的IP地址、状态设置和物理位置等各种状态信息,当系统停电后恢复供电时,所有网络调光设备会自动搜寻控制或被控制的对象,使整个系统自动复位运行;其中某一网络调光设备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1.网络调光器

网络调光器是在传统的DMX调光器的基础上增加了TCP/IP网络接口,它除了接受多个设备的网络DMX信号控制以外还能够向网络系统报告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风机运行状态以及各回路电器参数。宁夏广播电视台使用的是武汉佑图设计生产的DPR120E-NET调光器,该调光器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立柜本体、可控硅模块、控制器(数码讯号解码器及可控硅触发器)、网络接口装置和智能监控程序IDS。

2.网络调光台

网络调光台是网络调光控制系统的设备,通过网络信号线与系统中的其他调光设备如网络调光器、文件服务器、中央监控器等双向交换控制信息。通过网络,网络调光台发出调光控制网络DMX信号至指定的网络调光器。网络调光台可以同文件服务器交换演出文件。两个网络调光台之间可实现主备控制和同步热备份控制。网络调光台可直接监测系统中所有网络调光器的状态(如输出电压、电流、温度及故障信息等)。典型的网络调光台具有符合TCP/IP协议的RJ45接口,一般同时具有DMX512接口,以便与其他非网络的设备联接。我台使用的是以色列生产的COMPULITE(康普莱)Vector系列网络智能调光台。(1)COMPULITE(康普莱)Vector电脑网络调光台

基础调光台和电脑灯控制台均选用Compulite(康普莱)Vector系列,该系列调光台具有控制容量大、双核(CPU)系统、触摸屏、电动推杆、Windows XP界面等特点。基础调光台有8路DMX512信号输出口,也就是说它可以控制4096个通道或硅路,还采用了主备两个调光台进行热备份的设计,主台故障时备台能无间断切换,保证节目制作不中断。(2)网络手提PDA遥控器/信息终端

网络手提PDA信息终端是将无线通讯技术、调光控制技术、PDA技术融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在网络灯光系统中,可作为无线掌上调光台方便灯光师进行现场对光和作为无线备份调光台;可对场、集控组、重演、宏等进行设置。网络手提PDA与网络灯光控制台(CompuliteVector)通过无线路由器网络协议连接,用PDA控制灯光控制台,再由灯光控制台发出网络信号或DMX512信号控制调光立柜,完成整个对灯具的控制。

3.信号网络

整个信号分配传输采用光纤网络与数字DMX双信号体系,实现智能化监控、管理、反馈与故障报警提示等功能。数据交换依靠24口光纤网络交换机和sandbox网络信号转换DMX信号分配器。从网络灯光控制台(Compulite Vector)输出的ARTNET信号直接输入调光室的网络交换机(Procurve Hp),通过光纤送到设备层的两台网络交换机(Procurve Hp),然后通过设备层的网络交换机把信号送到调光器室的网络(Procurve Hp)交换机,此交换机的网络信号通过光纤返回调光室的网络交换机(Procurve Hp),形成一个环形的网络结构。

ARTNET灯光控制网络系统与传统的DMX-512控制系统相比较,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网络控制比DMX-512控制系统更可靠、更灵活和更方便地控制灯光系统设备。(2)一条光纤(网线)传输所有控制、设置和监测信号,节省布线费用。(3)所有网络灯光设备可以接受网络远程设置,大大减轻灯光师的劳动强度。(4)非常方便监测整个灯光控制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包括设备状态和人的操作记录)。(5)ARTNET平台能非常方便地与电视演播室中的其他相关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扩展和联接,实现“多网合一,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

4.演播室吊挂系统

演播室吊挂系统是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构架,应用变频调速技术、电脑网络控制技术构成的全数字位置闭环布光控制系统。

吊挂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于采用了集散式控制系统构架,使本系统结构非常简单,各吊杆控制器和灯具控制器全部通过一根串行通讯电缆相连,各控制器用拨码开关设定地址,最大控制容量达65535点。(2)系统中央控制柜中配备了4台变频器,吊杆的启动和停止采用升降速控制(启动速度可以缓慢递增,停止速度可以缓慢停止),运行平滑,彻底避免了对吊杆和灯具的冲击。停止过程采用能耗制动方式,绝无溜车现象。(3)本系统中电机上装有位置编码器,可以测出吊杆升降的高度,与控制电路配合构成吊杆的位置闭环控制系统,吊杆位置可以预先设定,电脑控制台可自动控制吊杆升降到指定位置。各个吊杆位置可按场景记忆和调出。(4)吊杆运动速度可调,多台吊杆和灯具可以集控。(5)系统中按集控数量配备4台变频器,若其中1台变频器出现故障系统可将吊杆切换至工作正常的变频器,确保每台吊杆都能正常工作,这种系统冗余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6)电源过压、欠压、电机堵转、缺相、过流等故障信息以及吊杆高度、限位状态等运行参量能返送回电脑控制台,使操作人员能及时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和排除运行故障。

随着网络灯光设备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应用电脑网络控制灯光系统的工程案例将越来越多。国际上各灯光设备厂商和有关技术标准组织近年来也不断发展智能网络对灯光的延伸,灯光控制系统正在逐步实现所有灯光设备之间的双向高速数据传送。灯光网络的应用给电视演播室的系统管理、营运管理和技术管理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快捷,它必将成为电视演播室网络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热波(成都)音乐节灯光设计探析

〇成都电视台 詹明军 李川一、舞台基本情况分析

1.设备清单

本次(成都)热波音乐节的灯光需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灯具设备全部采用国内外的具有前沿代表的灯光和控制台。如martin的MAC2000染色灯和Vari-Lite的VL3000sopt图案灯。本次热波音乐的整个主舞台灯光的灯具都是以高色温为主,保证了舞台灯光和LED大屏等的色温一致性。

第二部分则是舞台上同时大量的LED大屏的使用,其强大的发光量对整个舞台灯光的光比影响非常大,同时也是构成舞台灯光的一部分。再布光和进行光比控制以及摄像机光圈的调整都需要认真考虑。LED大屏的发光亮度需要提前调整好。综合LED大屏画质以及对面光的影响,LED大屏的的亮度范围一般在30%—40%之间即可。

整个灯光系统的设备清单如下:

2.舞台情况

本次音乐的主舞台前卫现代,带有浓重的摇滚音乐的味道,贴切音乐节的主题。主舞台由雷亚架和TRUSS混合搭建而成,适合于灯光系统的搭建以及灯具的挂设。舞台带有顶棚保证在阴雨天主舞台上灯具和演出设备的避雨,保证演出的安全。整个舞台的雷牙架都有经过电源接地处理,保证整个演出的用电安全。整个舞台台面由灰色地毯覆盖,这样既利于灯光对舞台地面的着色也利于氛围的调节。

3.各灯位灯具的配置(1)面光

面光是由12只Martin MAC2000 Wash(电脑染色灯),其灯头最高高度为10米。4只4KW的彩翼追光灯安装在面光架最顶层同时又1.2米的支架高度,整个追光灯灯头追高高度为12.2米。整个面光光位的灯具配置以正前面10度以内顺光为构思布置面光。如下图:

优点:面光采用中10度左右灯位的正前方大面积布光时,是表现青春、年轻化的有利灯位,也正符合本次音乐节的主题——摇滚音乐节。同时这样的布光方法也是创造高调人物图像的有利表现手段。同时配合有追光灯做补充,以保证重点的突出。

缺点:正前方中低灯位顺光布光面光由于人物正面受光面积大,主要效果表现为脸部前面的平面会很亮,会产生平淡的灯光效果:没有光影,缺乏纵深感,整个头部三维性差。特别是对于脸部圆形和方形的胖脸不宜。(2)顶光

顶光的灯具配置如下图:四道逆光由图案灯和染色灯间隔排列组成。距离舞台高度14米。同时顶光truss通过LEDPar灯染色成为舞美构图一部分。顶光的配置与面光的配置比为4:1。同时染色灯与图案灯的搭配使用及保证主舞台的空间气氛的染色,也能保证舞台地面的图案造型。

顶光对于舞台前区演员的逆光造型完美。不管是针对人物的中景还是近景都能够提供给人物足够的逆光。(3)侧光和舞台台面

侧光基本情况:

侧光的灯具配置如下图两侧所示——由4个图案,3个染色和14只雅江LEDPar灯构成。这样的侧光灯光配置对舞台两侧整体氛围的着色以及光束都有出色的表现,而对于1号和3号机的构图则增加了画面的氛围效果,让画面饱满,透彻。

音乐节现场,由于侧光过重出现舞台上人物的脸颊色光过重,特别是在侧光使用蓝光时尤为严重,此时需要侧光根据面光的使用情况和监视器画面效果,适当地调整侧光的角度和亮度。让人物面部光线干净,轮廓清晰。

舞台灯光基本情况:

舞台后区台面的中央架子鼓小平台前端位置由6只VL3000SPOT图案一字排列和舞台主要平面两侧成V字形的8只MAC2000 Wash染色灯构成。这14盏灯对整个舞台地面的活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灰色的舞台拥有生气。同时也支撑了2号机大景构图的舞台顶与地的协调作用。(4)逆光

整个舞台的逆光是镶嵌于LED大屏的空隙但又有其规律,逆光灯具挂设如下图中间部分所示,由中央大屏上下各4只共8只VL3000SPOT图案和两侧异形LED彩屏间隙的10只MAC2000 Wash染色灯组成。这样的灯具和灯位配置即对4号机和6号机构图进行支撑,同时也将整个以大量LED大屏为主的背景从静止中得到一个活跃的机会。(5)观众光

观众光由顶棚最前端悬挂的8只低色温八眼灯组成,同时主舞台台口两侧的观众观看的LED大屏的上下两侧共6只VL3000SPOT图案和4只LEDPar的组合,对主舞台的视觉扩展外也对观众进行区域性的着色。对5号机由观众为背景时绝对的支撑,同时6号机也得到完美的构图。由于观众光来自不同的两个部分,出现不同的色温,因为主舞台的高色温,而观众灯的低色温,会让电视画面观众在一个暖色调的氛围之中,这样就可以增强电视画面现场的氛围。二、转播车基本情况

1.摄像机校白

本次音乐节是在下午五点开始一直持续至夜间十点半左右。时间跨度长,舞台面光的色温变化大。音乐节当天天气晴朗,舞台的面光随时间的推移,面光由太阳光为主,到阳光灯光混合最后到灯光为主。由于现场的特殊情况在舞台校白只能在演出开始时进行,而后由于面光的变化就只有在CCU上通过手动的微调。校白是对色彩的还原,所以要想得到最佳的色彩还原,以及人物肤质的还原都需要认真仔细地对摄像机白平衡进行调整。本次音乐节由于主舞台使用高色温灯具,色温都在6500K左右。

2.摄像机光圈调整(1)光圈

光圈能控制摄像机进光量,以保证摄像机能够拍摄出正常的色彩范围和曝光正常的画面。由于在户外演出中舞台种类繁多且功率不同的灯具使用,会导致舞台各区域存在不同的关照度,不同区域之间会形成光比。如果光圈控制不当就会出现有的地方过曝,导致细节流失,画面空白。而如果曝光不够则会形成画面灰度大,色彩失真大。同时各个摄像机机位的不同和构图的变化,摄像机的光圈会不断地改变,所以需要手动对光圈进行实时调整,以保证主体在适合的曝光范围之内。(2)本次音乐节机位摄像机的光圈

太阳光做面光时:

由于音乐节当天,下午节目开始之时,天气晴朗。舞台面光主要由太阳光提供。同时由于太阳光较为强烈,所以在太阳光下,需要将灰片置于2档,快门125/s,光圈值控制在6—8之间。如果不调整灰片则光圈值达到22左右,画面景深增加,细节丢失较严重。

舞台灯光做面光时:

在灯光为主面光下,将灰片恢复为1档,快门为60/s,光圈控制在6—8之间。三、电视画面效果对现场灯光的要求

1.面光光影的控制

电视画面要求,第一是人物主体面光干净——人物的面光、逆光、侧光造型的整体效果要求照度够、肤质还原好和脸颊的色光不能过重。

第二是光影明确:面光由电脑灯和追光灯组合而成。其中电脑灯大面积铺基础面光保证舞台的基础照明效果,保证舞蹈演员或一般演员的基本照度。由于面光是布在30米外12米高和10米宽的地方,面光的设置是按舞台正前方低角度光为面光设计。其光影一致,符合视觉效果。在电脑灯大面积布光的同时由追光灯对重点演员或者需要重点突出人物进行加强布光。基础面光与重点补光的结合,给画面一个不同主题对象间的光比,增加了画面层次感。

2.侧光和顶光

侧光是设在舞台纵深两侧所有的灯光,由LED染色图案和染色灯构成,同时还有LED彩屏。侧光是舞蹈表演的最佳光位,也是表现人物肢体语言的灯位。但是电视画面要求侧光的色光在对人物造型时不能对人物脸部造成明显的影响和干扰。

顶光既是氛围和地面色调的主要灯位,也是人物逆光的来源。逆光的强度要大于面光,和面光的光比在1.5:1至2:1。

3.面光上背景

由于面光的特殊性,其面光上背景对现场影响不大,但是对于电视画面来说则会破坏画面的空间感以及画面的通透性,所以在进行面光布光时如有条件考虑适当提高面光灯位角度至20度至30度之间。避免大面积的面光将舞台后背景的灯架灯杂乱物体也照亮。同时在使用追光灯对舞台后区人物对象进行布光时,尽量地调小追光灯的光圈大小,减少对背景的影响。

4.光比的控制

摄像机拍摄画面的曝光度可以通过光圈来调节,但是光比是不能通过调整摄像机改变的,所以需要灯光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对舞台灯光光比控制在摄像机的控制范围之内。否则通过光圈调整是无法调整光比的,这样由于光比的不适当会让摄像机不适应,导致出正常曝光主题之外的物体失去细节和色彩等。

一般标清摄像机要求的光比控制在2:1左右。而这不是唯一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光比来达到空黑或空白某一杂乱背景区域。四、两者平衡的要求

1.现场灯光操作人员(1)需要对现场灯光完全了解

演出现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现场灯光技术人员熟悉整个系统的构造,同时要对节目的主题有深刻和正确的理解。(2)了解电视画面效果需求

只有了解才能从容应对,所以现场灯光师需要与转播技术人员协调,并通过转播车提供监视画面及时调整各灯位灯光光比。

2.转播车技术人员(1)及时和现场灯光沟通

转播车技术人员通过监视器观看画面,及时与现场灯光人员协调沟通。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2)认真调整光圈白平衡等参数

光圈和白平衡是控制电视画面曝光度和色彩还原度的重要技术参数,所以一定要认真调整。

高清技术条件下电视节目制作研讨

〇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漆罡 姚静

通过这次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组织的北京传媒大学广电新技术进修班学习,经过与北京同行的交流,深刻地感觉到高清摄像机的出现,无论从电视节目制作还是从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角度来说,都将会是一场在影像领域中不小的革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电视图像的质量问题,现有的300—500线的电视清晰度已不能满足需求,人们更多地在考虑如何在家中收看到有影院效果的电视节目。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希望。高清电视系统的清晰度(水平和垂直)将是现有电视的两倍,宽高比为16:9。

1.高清设备

高清晰度电视视频系统较之现在模拟系统要复杂,由于资金、原始素材和现有设备等原因导致高清系统中HD信号和SD信号并存,可能还有模拟信号,但是其主要高清设备都有不少产品可供选择。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是电视行业发展的方向,现今我台已经拥有了自己的HDTV电视转播车,成功地转播了在重庆举行的东亚四强足球赛,2008奥运会成功地承接了排球比赛的转播工作,并且自己的高清演播室、高清后期制作机房和高清播出系统也在计划中。一旦我台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上马,一个新的电视时代就将来临。

2.高清数字电视产业化与节目制作的关系

与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相比,高清晰度电视(HDTV)图像分辨率成倍提高,可采用宽色域、大屏幕和5.1路环绕声播映,使电视节目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可视性。技术是基础,节目是关键,HDTV节目的质量和数量对推动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发展HDTV最大的难题是节目来源,当务之急就是建立HDTV节目制作平台,用内容优秀、制作精良的HDTV节目推动数字电视产业化的持续发展。为此,广电总局提出了以节目内容为龙头的HDTV发展思路,在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计划纲要中把“加快数字广播影视节目平台建设,推进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做好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储备和人才培训工作”作为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3.高清制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清摄像机的特点是:扫描线增加带来高画质;画面宽高比为16:9,横向变长;清晰透明的立体声音。因此,节目摄制人员在图像拍摄和声音录制时必须考虑如何才能体现高清的优势。(1)焦点

在原来扫描线较少的标清图像中看不出来的焦点粗糙,在高清时就会很明显。即便用变焦镜头进行广角拍摄时,也不要自认为所有焦点都已调实,必须再三确认,如不肯定,则可通过监视器确认。在拍新闻和专题节目时,经常不便于使用监视器,这时摄像师更要加注意焦点问题,由于图像精细度高,画面具有很多的信息量,要留意拍摄使画面背景也能有效运用的立体图像。高清摄像机的焦点不易对准,这一个问题其实是由于高清的景深而引起的。HDTV系统每帧扫描线是SDTV系统的1.5倍,在2/3的CCD器件上高清系统具有更小的像素点,由于16:9宽画幅时扫描密度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很小的聚焦偏离看起来也很明显,因为许可半径不到标清系统的一半,景深会小很多,所以聚焦要格外小心。

建议使用标准监视器,而且尺寸越大越好。(2)宽画面的处理

16:9的宽画面比SDTV横向加长了15%,这是与人类视野相近的视角。由于画面变宽,摄像师必须注意画面四角,否则很可能拍到并不想要的东西。并且,由于画面清晰度高,可能会拍摄到在黑白监视器上不易发现的东西,因此摄像师必须特别注意被拍摄物体的背景。

一个人物接受采访或记者进行现场报道时,如果他的旁边出现空白,就有可能形成不安定的图像,有必要在有效利用背景拍摄和确定景别上下功夫。(3)曝光(光圈)的确定方法

在拍摄亮度有反差的物体时,以亮处为准进行曝光很少会失败。曝光过度会导致画面信息失落,后期制作时也无法恢复。而曝光不足的图像则留有信息,后期制作时可以补救。在不是很紧急的情况下,可边确定斑马线和自动光圈,边确定合适的曝光值,从而拍出好的图像。

曝光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画面成像质量。曝光过度,画面泛白甚至限幅,导致画面高亮部分的层次丢失;曝光不足,画面的层次少,尤其是暗部层次不能充分体现,虽然可以在后期提升亮度电平,但暗部噪波也会随之上升。通过高清拍摄实验,我们认为正确的曝光应该控制在-0.3~+0.3档光圈。摄像机的曝光值一般是根据寻像器中的斑马线和自动光圈来确定的,但实际中我们发现,摄像机寻像器中的光圈检测值与镜头的刻度不能完全一致,不能反映出半挡光圈的变化。在曝光的精度方面,建议在拍摄现场增加标准监视器甚至示波器,特别是对光比较大的外景拍摄,应注意对亮部层次的保留。

资料显示高清系统的景深是标清系统的一半,在使用高清摄像机时,为获得相同的景深,镜头必须缩小光圈,直至光圈数值加倍,这会降低敏感度。在同样的着光面上,4:3画幅的面积是58.08mm2,16:9画幅的面积51.84mm2,高清镜头敏感区域缩小,敏感度降低10%。所以,充分认识高清与标清的区别,有助于有效控制光孔实现正确曝光。(4)镜头时间加长

对于高清电视来说,由于画质精细、画面变大,容纳了标清3倍以上的图像信息,在拍摄和剪接时每个镜头都要比标清镜头长。大画面的固定镜头,如果画面上没有动的东西,会显得很死板,因而可以使用摇臂、移动车、直升机等器械,努力拍摄出有跳跃感的图像。(5)摇镜头、变焦镜头

收看HDTV大多使用的是尺寸较大的接收机,画面一有抖动,表现就非常明显,需要使用比较坚固的三脚架。一般来说,进行摇和变焦操作时,要比标清拍摄时慢。(6)是否用特写镜头

在高清监视器上,由于高清晰画面上的物体看起来非常清晰,有人便说没必要拍特写。但是,根据故事情节特写镜头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全景构成的镜头无法编辑,这和标清应该是一样的。(7)照明

高清摄像机的灵敏度与原有标清摄像机相同,新出品的高清摄像机性能甚至更加高,即使这样,也不能说就不需要照明了。为了充分体现高清晰的画面,更需要发挥照明的作用,如果光用得不好,有可能会使粗糙凸显,这与焦点的问题相同。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画面横向加长的部分,这就涉及灯光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要。阴云天气下拍摄时,需要打辅助光;在亮度反差很大的晴天拍摄时,使用反光板会得到效果很好的图像。总而言之,高清拍摄时照明用灯要比标清拍摄时多。(8)音频系统

电视声音的发展从单声道到AES立体声再到AC-3环绕声,对于不同的电视节目,像电视剧、体育转播、音乐等,录音操作方法可能各不相同,但都要有周密的计划。对于高清电视,声音录制要配合图像进行。

对于电视剧,首先要理解剧本,了解导演的意图,再设计声音效果。

对于体育比赛,要先了解规则,再做计划。因为现场直播不能试,正确地预见即将发生的情况就变得非常重要。可以说,声音效果的90%都在设计,只有10%在直播中。

对于舞台伴奏的合成,要搞清楚比例;对于交响乐,合适的话筒型号和正确的摆放位置决定着最后的效果;对于流行音乐,主要考虑电子合成器的压缩音质和改善音质等。(9)高清的细节表现与画面的监看

由于高清的解像力比标清高很多,加上16:9的宽画幅,对于我们注意的和不注意的画面细节都会产生放大的作用。为此,细节的表现同样需要较大的(24"1000线以上)标准监视器加以确认。Sony公司新推出的6"寻像器对外景监看也有一定的帮助。(10)关于高清摄像机的轮廓开关

在高清拍摄时,有人为了画面更“润”一些,关闭摄像机上的“轮廓”开关,使之接近胶片的效果。如果是带人物的中近景,高清时人的面部和服装的沟边很突出,容易给人生硬的感觉,而且进行后期抠像制作时比较麻烦,基于这两点要关掉“轮廓”开关;但对纯风光画面就不一定这样做了,因为高清的焦点本来就“软”,再关掉“轮廓”开关,和胶片比起来画面就会显得更加模糊。“轮廓”关与不关,要视镜头的需要而定。当然,这取决于个人的审美和制作需求。如果用于后期抠像,前期轮廓加得太硬,就会呈现片状的效果。(11)高清摄像机参数的调整要做后期处理

为了追求胶片的效果,在进行高清拍摄时可以专门对摄像机的一些参数进行调整。Gamma、Master Black、拐点、白切割,有时甚至是在大光比的情况下加负增益,从实际效果看,可以起到控制灰度、增加层次和画面透度的作用。但由于改变了Gamma等平时出厂设定好的重要参数,对于彩色还原有一定的影响。原因在于场景和调整参数的不同,画面偏色的表现程度也不一样,需要靠现场调整色温和改变摄像机上的Matrix色还原参数来校准。同时,对于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场景,需要在相对可靠的监测条件下采用不同参数设置,这又增加了拍摄工艺的复杂性。要想现场调整摄像机参数达到理想状态,我认为需要进一步后期处理。(12)关于格式变换

在从标清向高清的过渡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SD和HD混合制作、并行发展。无论是SD素材还是HD素材,通过丰富的转换接口,经过上下变换,使得一套工作流程同时输出SD和HD节目。例如,高清摄像机的内部一般都配置了下变换器,在输出高清信号的同时也可以输出高质量的标清电视信号。而且目前采用1080/50i作为高清信号源标准的一个突出优点是1080/50i与我国现行的标清信号源576/50i(PAL)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上/下变换,为顺利从标清向高清过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上/下变换包括场频的变换,行频的变换,扫描方式的转换以及宽高比的转换等以实现视频制式的转换。

显示画面宽高比转换对画面的影响

4:3信号上变换到16:9一般有三种方式:(1)垂直充满,左右两边出现黑边;(2)水平充满,垂直方向上,图像上下被裁减;(3)完全填充,在16:9的屏幕上完全看到4:3的图像,水平方向被拉长。

16:9信号下变换到4:3,有三种常规的方式:切边模式(垂直方向充满,左右两边一部分信息被去掉);信箱模式(水平方向充满,上下部分会出现黑边);压缩模式(垂直方向充满,水平方向压缩后充满,使物体变高)。

可以看出这些变换方式会引起图像的变形或画幅的缩小。这就对节目制作中特技的处理和字幕位置提出了课题。例如:

高清节目下变换到标清频道播出时,若使用切边模式下变换,要考虑字幕与哑语的位置。

标清节目上变换到高清频道播出时,若采用完全填充方式,会带来水平画面拉伸。

除此之外,在节目摄制时,还要考虑演播室的长宽比是否适合16:9的构图要求。

根据主观观测,各种高清格式之间的变换看不到什么质量损失。对应16:9与4:3变换,有信箱模式、切边模式、压缩模式三种。上变换的标清素材相对于高清显得模糊,特别是运动镜头。相对来说,信箱模式优于切边模式。

高清下变换(信箱模式)的图像质量要好于标清拍摄的素材。下变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信箱模式、切边模式。压缩模式图像有变形,建议不用。

下变换中特别需要注意的画面:纹路丰富,运动、字幕、画面中纹路细密的部分在格式变换时易出现闪烁。运动镜头有可能出现抖动,包括画面主体运动和镜头运动方式。字幕的细线、上滚和横飞可能会造成闪烁或抖动。

4.高清标清同步信号的差异

在高清/标清兼容的演播室系统中,使用的同步基准信号有两种,一种是高清专用的模拟三电平同步信号,另一种是与现有标清系统完全相同的BB(Black Burst,即黑色同步)信号。早期的高清产品大多只能接受三电平同步信号,所以就产生一个系统内需要两种同步信号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大部分高清设备如摄像机、录像机等都能接受三电平和BB这两种同步信号。(1)在高清演播室系统中,各种上下变换会产生各种延时,应对延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声话同步(见图1)。图1 高清下变换(2)在图像监控方面,由于高清监视器价格昂贵,需考虑降低高清系统用于监视的成本。

除导演、导播以及技术监控人员必须使用广播级的高清监视器对节目质量进行评判外。对于系统内的信号源如摄像机、录像机以及字幕机等主要关注其图像内容的信号源监视,则可采用将输入的高清数字信号下变换成模拟标清信号后用普通的模拟标清监视器监视高清信号。此时下变换器应设置为信箱模式(Letter box model),以便在4:3的屏幕内能显示16:9画面的全部内容。另外对于外来的高清信号监视,除上述办法外,还可以采用HD-SDI/VGA转换器将数字高清信号转换成计算机显示格式信号后用普通的计算机显示器监视,以降低高清系统用于监视的成本。

5.高清演播室拍摄

由于现场能提供更大的寻像器、监视器,还有示波器,对于高清外景拍摄中较难把握的焦点、曝光等问题都要容易解决得多。

对演播室的布景和服装要尽量仿真,化妆时要化满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肤。这两点是为了满足高清特有的细节表现力,否则就可能“穿帮”。

灯光要求应对16:9的宽画幅,画面边缘部分要打匀,同时考虑到高清的景深小、焦点“软”,要适当加灯。要想达到理想的电影效果,就要使用电影的布光方式。

对于声音制作,至少应该是立体声,有声场条件的可以考虑5+1或者8声道。

高清拍摄用的三脚架,当然是重的为好,太轻的三脚架稍有一点抖动,在16:9监视器上就会明显看出来。

不同的高清镜头,所拍出的画面还是有差异的。正常光圈下,一般高清镜头清晰度都差不多,广角极限变形并不明显,主要差异在彩色还原、景深和眩光等方面。如果要达到接近胶片的效果,应使用电影镜头。在这一点上,个人认为清晰度不是绝对的因素,影调、光效和镜头的景深才是处理的关键。

6.关于高清的制作工艺

高清电视高解像力、宽画幅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标清电视制作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期的拍摄,对灯光、舞美、服装、化妆、道具及声音都提出了接近拍摄胶片的要求。一些我们在标清制作中被忽视的问题,在高清制作环境中就会展露无遗。当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会增加制作成本。相较于标清,高清电视制作要有更高的制作追求、更长的制作周期和更多的经费投入。如果为了提高高清设备的利用率而考虑高清、标清混合生产,前期拍摄环境应该采取高清套裁标清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各个台的现状(见图2)。图2 高清制作工艺流程图及脱机编辑示意图

7.关于高清非线性制作及DI

目前经常采用的是AVID DS,Cine WaveHD,还有discreet Smoke(HD)等编辑系统,各种系统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如何选择完全可以根据各自制作条件和习惯来确定。我们利用Color Cor-rection和Image中的painter(绘画)和一些光效特技来完成全片的校色和细节打造,通过调整图像RGB色彩分量、各个亮度层次之间的比例关系,以达到光影的层次均匀、丰富,色调准确、色彩饱和的目的。Color Correction,我们最常用到的一些基本的校色功能有HSL,Curves,RGB……还能够分别对Master,Highlights,Midtones和Shadows进行控制调节,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分别调整暗部、中间部分和高光部分的值,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亮度和颜色调整的细化和精确性,同时还能兼顾到黑白平衡的微调。

将不同格式的高清素材和不同分辨率的标清素材在smoke HD非线性编辑系统上进行制作,高清素材特技效果的制作要比标清平均慢5倍。由于不能实时监看生成到监视器的高清效果,有时还要进行修改。所以,高清制作的实时性也非常重要。

数字中间片(Digital intermediate)的出现更是大大地扩展了高清后期制作的外延,丰富了高清后期制作。现在洗印完成的原底片,不需要印制样片,经过一台带时间码的胶转磁设备,以及一个带基本色调功能的胶转磁调色控制台,直接胶转磁为标清磁带,如果是数字素材可以直接换成标清格式。然后,将获得的标清视频版本放在非线编辑系统上进行脱机编辑,形成EDL表和媒体管理文件,DI接收标准脱机EDL或者AAF文件,并统一在线素材,不管在线素材从哪里得到(胶片扫描仪、数字摄像机、胶转磁设备等等),通过时间码或者片编码控制一致性来精确编辑图像和音频,对一个电影镜头,可以用一个初剪EDL控制素材使其转移进入DI。作为数据的高分辨率画幅。系统能识别和处理任何35mm或16mm胶片格式,包括3和2尺孔,以及任何宽高比。把它们与原底片一同交给DI工作间,根据EDL表选定需要采用高分辨率扫描的底片片段,使用能够提供高分辨率(至少2k)的胶转磁系统,自动套底扫描速度从每秒1帧到每秒若干帧不等,分辨率最高能到达8k。接下来,采用具备画面对照功能的编辑系统,将扫描画面与之前的标清画面一一对应,完成套底剪辑。

随着数字中间片的大量应用,非线性的数字配光调色已经成为影视后期制作新的规范。影视节目制作者们用数字中间片能够尽情地探索各种创意和艺术处理的可能性,努力为观众提供一部部独具视觉震撼力的作品。数字中间片为调色师提供了直观的、感性的交互式工作环境和方法,调色师可以和制片人、导演、美术师和摄影师交流与协作,将影像的色调和影调调整到最佳状态。

高清数字电视是推动数字电视发展主要动力之一,我国已在2008年奥运会用高清晰度电视来为世界传送奥运会节目,用地面无线覆盖为各地提供奥运会高清节目。因此高清电视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推广高清数字电视是一种必然趋势。另外,欧洲标清16:9的电视发展较早,我国质量改进的电视机刚刚出现,还没有进入标清16:9的发展阶段,演播室设备和节目质量水平平均比欧洲要低。目前在中国如果开播标清16:9的节目,也需要从头开始,而且高清电视系统是兼容16:9节目的,因此直接过渡到高清阶段是比较经济的。从视频技术的层面上看目前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和转播车的技术已经日渐成熟,用于构建高清晰度系统的各种设备已经大量供应市场,必然将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开始考虑引入高清制作设备和建造高清演播室、转播车。作为争创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也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兵团电视台虚拟演播室灯光系统

〇兵团电视台 杜凯

虚拟演播室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视频合成制作手段,它可以将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实时地与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背景或另一地点实拍的背景,按统一的三维透视成像关系进行合成。一、虚拟演播室布光的基本原则

1.灯具的要求

虚拟演播室对照明的要求与常规照明不同,最重要的是对蓝箱的照明,不需要很高的照度,但光线的分布必须均匀,不能有阴影和高光区,否则会影响虚拟演播室色键器的正常工作,会抠不干净。其次是对前景的照明,不能片面的追求质感、层次等美学因素。

虚拟演播室的灯光环境通常配有两种灯具:一种是三基色柔光灯,这种灯发光均匀、阴影小、发热少、色温恒定而均匀,光布在主持人脸上自然而逼真。另外一种是卤钨聚光灯,这种灯发光集中,光强度可以调节,可用于作逆光、侧光、面光,突出前景的轮廓。

2.区域布光

在虚拟演播室,为了增强节目的真实性,活泼性,主持人都有一定的活动区域,站或坐,因此,对前景(主持人)布光不能像新闻类布光——定位的点布光,而必须进行区域布光。

3.立体布光

传统的新闻类演播室一般都运用三点式布光原理就能满足电视灯光的要求,而虚拟演播室技术采用的是色键器消蓝技术进行抠蓝处理。因此,要消除蓝色对前景(主持人)的影响就必须要有立体布光的理念,避免产生投影,因为蓝箱反射光作用于阴影,通过虚拟演播室模块处理后,此阴影将会被色键器的蓝消除电路消除。

4.先前景布光,后蓝箱布光

因为三基色柔光灯发光面积大,对前景(主持人)布好光后,也会在蓝箱上产生一定的光照度。因此,前景照度符合要求后,再对蓝箱进行适当补光就能满足计算机抠蓝的要求。

5.照度的要求

虚拟演播室的照度不同于传统演播室,它要求前景与蓝箱背景照度相匹配,追求光照的一致性。另外,虚拟演播室栏目的灵活性、电子背景的多样性也要求照度必须满足不同栏目、不同电子背景的需要。

我台虚拟演播室灯光布置实例说明:

下图中,z是主持人所在的位置。M1、M2是三基色柔光灯作面光,它在主持人头所在平面之上15度左右。F1、F2是三基色柔光灯作辅助光,用来消除主持人脖子、衣服上的阴影,它在主持人头所在平面之下30度左右。C1、C2是三基色柔光灯作侧光,用来照亮两侧,消除黑边。对于主持人衣服褶皱处容易产生小阴影时,则在侧光和辅助光之间加一盏柔光灯,它和主持人的身体在同一高度。L1、L2是聚光灯做逆光,它在主持人头所在平面之上15度左右,突出主持人的轮廓。D是三基色柔光灯作顶光,它在主持人头顶,从顶上向下照亮主持人头发,显出层次。其他三基色柔光灯用来照亮蓝箱,由于它是新闻报道类节目,主持人固定不动,而且只出主持人半身像,基本上摄不到蓝箱两侧,所以两侧的蓝箱基本不用照亮,避免蓝箱反射蓝光到主持人身上。二、虚拟场景中的灯光特点及注意事项

1.人物的主光投射方向应与虚拟场景内的主光方向保持一致。如果虚拟场景的主光方向不明显时,这时人物的主光要柔和,不要在人物的脸部留下阴影。

2.人物的轮廓在虚拟场景中要抠得干净。这是指人物的轮廓不能出现“蓝边”或“亮边”,人物在运动时,人物的轮廓不能出现“杂波”和“闪动”。

3.人物的轮廓边缘要有质感。

4.人物的脚部在走动时,脚与虚拟场景的地面接触要有真实感。

5.在虚拟场景中增加实景道具可提高制作的真实感。

6.人物的服饰颜色不要与虚拟景区的蓝板“靠色”或含有蓝色成分。

7.人物在蓝板区内运动时,应尽量远离两侧的立面蓝板。

8.人物在运动或者静止时应与虚拟场景成比例,即指人物的大小与虚拟道具及景要成比例。总 结

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技术是项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它给电视节目的制作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把以前可想而难以实现的场景变成了“现实”;同时,开拓了编导人员的想象空间;在制景方面,减少了搭景、拆景的时间,提高了演播室的利用率;虚拟场景不会损坏,可以长期保留重复使用等优点。通过虚拟演播室实际运行使用,也存在许多值得完善和探讨的问题。我台在虚拟演播室的实际使用中就总结出了上面8条经验,供大家参考。综上所述,虽然是虚拟演播室在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如果注意解决,认真处理,深入探讨和研究,还是可以解决的。随着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必将给我们的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带来新的变革和无限的创造空间。

全方位智能化提词器系统的开发设计

〇广西电视台 黄崧 刘辉 孙璐 庞丽丽 韩羽 张振华 曾健 夏明一、概述

1.立项背景

由于现在新闻节目模式的多样化发展,炫丽的动态背景墙,触摸式电视大屏幕等先进的科技元素都引入到了现在的新闻节目当中,使得新闻主持人不再是呆板地端坐在摄像机前进行节目录制。往往会出现需要主持人站立播出,甚至来回走动等在以往年代很少有的节目互动模式。正由于这些多样化节目模式的出现,如果主持人仍使用有线的提词器控制器,会出现非常多弊端与限制,尤其是主持人站立播出的时候,控制器的控制线会暴露在观众眼前,构图十分不好,影响节目的可看性,也限制了主持人可走动的范围,无法实现预期的互动效果。所以以往遇到这样的节目,栏目都会安排专人在控制室里帮助主持人控制提词器。导语由编辑根据节目进度和主持人的语速进行控制,主持人就只能看着提词器读导语,不再对提词器进行控制,显得非常被动。但是因为两个人的配合是无法时时刻刻完全达到一致的,经常会出现导语滚动得太快或太慢,造成主持人在读导语的时候无法按照自己的主持风格和新闻需要进行调整,不仅影响节目录制的速度和对节目时长的有效控制,还使得节目缺少一些应有的语调或语气,让播出效果平淡生硬。针对这些局限性带来对节目制作的不便,旧的提词器必须通过改造或重新设计来提高节目的制作效率和降低制作节目投入的成本。

针对原有提词器的不足与缺陷,我们综合比较了多家提词器的优缺点,重新设计了这款全方位智能化提词器系统。由于是自主研发,所有原代码均为自己编写,并且代码主要编写成员都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对于栏目需求的理解更透彻,更易于满足主持人、编辑、技术维护人员各方面的要求,能够贴合实际的使用需求来量身定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更多投入,降低了栏目的制作成本。

2.解决方案与思路

旧的提词器已经对栏目多元化的模式产生或多或少的局限性,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有线控制器带来的局限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提供一个无线的控制器,由主持人自己来把控整个播出的节奏,达到节目应该有的播出效果。可现有的演播室提词器原提供的无线控制都是基于红外线来实现的,而红外线要求的指向性非常强,要求发射端必须对准接收端才能完成发送与接收遥控命令。对于现在的节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多方位进行无线控制的需求。

同时,由于现在的提词器都是完全独立,不与现有文稿系统进行整合,以往操作都是首先登录新闻中心文稿系统,然后复制里边的导语粘贴到一个文本文件里,再通过现在的提词器调用该文本文件进行导语导入。而这一系列烦琐的操作时常会因为人为工作时间长,麻痹大意容易在某个环节中出现错误造成播出事故。

针对上边这几点,全方位智能化提词器系统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所遇到的问题。考虑到以后软件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这次软件系统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