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胜过富爸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00:45:09

点击下载

作者:艳明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好爸爸胜过富爸爸

好爸爸胜过富爸爸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好爸爸胜过富爸爸/艳明编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7

ISBN 978-7-5021-7803-1

Ⅰ.好…

Ⅱ.艳…

Ⅲ.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Ⅳ.G7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89391号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出版发行: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2区1号楼 100011)网  址:www.petropub.com.cn联系电话:(010)64523558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印  刷:北京晨旭印刷厂2010年7月第1版 2012年6月第2次印刷740×1060毫米 开本:1/16 印张:13.75字数:200千字定价:24.80元(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营销部负责调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序:父爱无价Preface

三十岁左右是人生的一道关口,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有了明确的学说主张,政治学说或者施政思想已经初步确立,是为“三十而立”。但对于今天的三十多岁的人而言,正是事业发展、家庭负担开始增加的时期,也是婚姻面临考验的时期。很多人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压力倍增,始终在想如何成为一个富有的丈夫、成功的商人或者白领,但很少想一想怎样成为一个好爸爸,一个把爱一点都不浪费地用到孩子身上的父亲。

每个孩子的成长,怎么能少了父爱这一股最强大的力量的支撑?每一个初为人父的人,怎么能不慎重地考虑自己在父亲这个角色上能不能做好,能不能承担得起孩子生命的重托呢?

成为一个好爸爸,并不是简单地独善其身,做一个大学问家而不过问孩子的生活就可以的,也不是富可敌国,保证孩子一辈子不愁日用就足够的;爸爸存在的意义在于归宿感、安定感和被信任、被欣赏的成就感。我们可以读一读一个作家写的自己的故事:傍晚,我和美兮在小区玩儿,还有王粤粵、阳光、灿烂。阳

光和灿烂是姐妹,一个九岁,一个四岁。我们玩“三个字”——大家手心手背,确定一个人做追逐

者,另外的人不能被他摸到,否则就要替换下那个追逐者。快被

追上的时候,只要你喊出三个字,比如“周美兮”、“猪八戒” “喔喔喔”……只要是三个字就OK,等于开启了自我保护,对方

就不能再摸你了。不过,你也不能动了,变成木头人立在那里,

等同伙来摸一下才能继续跑……后来,我为了训练美兮算术,把游戏规则改了:追逐者在即

将追上一个人的时候,大喊一声:“8加13等于几?”或者:“15

减9等于几?”对方必须在紧急时刻迅速给出正确答案,才算开启了自我保

护。玩累之后,大家坐在滑梯上聊天,王粤粤说了一句:“美兮,

我真羡慕你……”王粤粤的家庭很优越,像个骄傲的小公主,她轻易不会说这

样的话。话题被阳光打断了,然后,美兮追问了一句:“粤粤,你羡

慕我什么?”王粤粤说:“因为你有这样一个爸爸呀。”我的心一下装满了蜜。

这是作家周德东先生讲述女儿美兮成长的书《美兮美兮》里面的一个情节,王粤粤的爸爸很富有,但在他女儿的心目中,却不如周美兮的爸爸。孩子评价父母好坏的标准不是依据他们的收入和声望,而是他们最直观的感受。

美兮的爸爸并不腰缠万贯,一家小康,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但是他很舍得在女儿的身上花心思,只要女儿能开心,他几乎愿意尝试一切。他总是能抽出时间来和美兮玩耍,当美兮独自出门,他就在后面默默地跟踪;他总能把很平淡的生活变得有滋味,总能让女儿找到成就感与满足感;美兮去法国后,他把有趣的故事和知识都编成笑话传给美兮看;在美兮回国前,他提前准备了好多礼物,包括去朝阳公园“踩点”,方便他和美兮一起骑车欣赏到最美的风景……

任何一个富爸爸在周德东的《美兮美兮》里,都能得到一个感悟:我为孩子做的原来这么少!或者说是感受到原来自己能为孩子做更多的事情!

有很多人正在努力成为王粤粤的富爸爸,其实孩子们真正喜欢的是周美兮的会爱的好爸爸。正如我们的书名所说:好爸爸胜过富爸爸。

财富固然能够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一些优势,但在这个机会越来越均等的社会中,个人的能力才是竞争的核心。一个从小受过良好教养的人,他的内心更加健康完善,他的人生也自然是更加经得起考验的。爸爸的关爱对孩子来说,就是决定他生命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有爸爸却得不到正确的爱,岂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遗憾?

其实,纵然是事业成功的爸爸,也未必是好爸爸。每个爸爸的身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家庭——如果没有爷爷奶奶的养育,怎能有一个充满潜能的爸爸走上社会?如果没有妈妈的支持,怎能有一个职业的爸爸安心工作?如果没有孩子的“刺激”,怎能有一个隐忍的爸爸在不理想的现实中奋斗和进步?整个家庭成就了爸爸,爸爸的成功是属于全家人的。

也正因为如此,爸爸的成功要回馈到家庭中,和全家人一起分享。

分享,不仅仅是上交一个月的工资、带着孩子或妻子参加几次晚宴,这只是爸爸的成功中的一部分,爸爸最大的成功就是经验和阅历,这正是孩子最需要的,也是别人不能讲到的。只有当爸爸把这种经验让孩子分享到,才算是爸爸把自己的成功最大程度地给了家人。爸爸的人生,在这种分享中增值。

然而,现实却是很多爸爸忙于工作,不知不觉忽略了自己在教育子女上的责任,似乎除了养家糊口,其他的事情都应该是妈妈的。这种意识很容易让爸爸放弃自己本来在教育上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一个闲置的教育资源。

有人开玩笑说,孩子在爸爸,的眼中,既要像最好的生意伙伴,又要像最尊贵的顾客,还要像最好的下属。说来说去,都是要爸爸拿着做生意的眼光去对待孩子。

财富永远都是一个可以调节的数字,可上可下,没有极限,100万的小富翁和资产过亿的大富豪,一旦为人父,都要面对同样的问题:怎样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一个父亲的人生经验是别人难以比较的,也是因父亲的教养智慧而有深浅差别的。

本书结合当前最常见的教育问题,分析爸爸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上篇: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用现实的问题和教育的理论来帮助家长认识到教育中爸爸的重要作用;中篇: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从学习方法的引导、理财意识的培养、品德上的塑造和社会关系的建立等方面来给爸爸的教育方式支招;下篇:做“学习型”、“复合型”父亲,重在给爸爸充电,从沟通方式、心理常识、男孩女孩的教养区别等方面来补充爸爸的教育思想,让教育可持续发展!

贴近生活,深入浅出是本书的特点,无论您是出租车司机,还是公司首脑,您都能从本书中找到一些自己生活的影子,并且能找到真正对孩子有益的智慧。

与其花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财富人生,爸爸们不如从现在开始,就给孩子正确的爱和正确的教养方式,让他们有能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上篇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

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很多白领狂奔在上班的路上,交通再堵、地铁再挤、天气再恶劣,他们都不会停下脚步,脸上挂着唯恐迟到一秒的表情。如果每位爸爸都能以同样的速度和心情奔向自己的家庭,回到孩子们身边,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是另外一个模样。尽管我们一直没有在意、或者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今天孩子们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和不会爱造成的。第一章 现代爸爸“七宗罪”一宗罪:缺席——爸爸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周时间里,你有多少是分给孩子的?你是否觉得工作、应酬和家庭之间的时间分配太不平衡?

男人总是抱怨女人爱唠叨,其实,妻子们爱唠叨,就是因为她们说的话总有人充耳不闻,在不断的重复中,唠叨的习惯就养成了。尽管她们每天重复的话是差不多的,但就有一些爸爸们还是没有放在心上。在人人开博客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妈妈把自己的唠叨写在博客里,爸爸们每天却都只是匆匆“路过”: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宝宝学校有一个升旗仪式。昨晚家长委

员会的主席给我电话,问我家可不可以参加。接完电话,我跟孩

子爸爸商量,问他明天可不可以晚去一会儿单位,七点一刻开始

升旗仪式,八点就应该已经结束了,他九点上班,应该来得及,

可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到小学阶段的家长会,甚至每一个课

外的课程,孩子爸爸参加的寥寥可数。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中

国的爸爸不会像外国的爸爸一样热衷于在孩子的每一个生命阶段

里留下自己的影子。是不屑,还是因为自己本来就是没有责任感

的人?跟他商量这些事情,从来都是不行的。孩子所有的比较重要

的阶段,他始终缺席。这似乎是所有中国父亲的共同特点。对他

们来说,鸡肋一样的工作始终比孩子重要。孩子,只是他们快乐

的副产品,生育出来以后,似乎所有的事都应该是妈妈的了。对面的大姐说她在加拿大的时候看到的夫妻几乎都是爸爸抱

着孩子,一家人一起出现。而回国后,发现我们的妈妈经常是自

己带着孩子,推着车子,拎着袋子。能责怪我们的男孩比较软弱

吗?应该教给他们坚强的爸爸在哪里?跟孩子爸爸讨论这些,只会影响家庭的和谐。面对总是失望

的孩子,我只能说“对不起,你爸爸明天早上要主持例会。”

这篇文章在育儿圈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处境相似、想法一致的妈妈太多了,大家纷纷留言表示支持。正如这位妈妈结尾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家庭,自父亲的父亲就缺少那种对于家庭的爱和责任。父亲这样,儿子也这样,所以他们做了父亲,可能都没有感觉到。”中国的父亲向来是缺席的,古时候读书人结了婚,就辞别妻儿父母,到京城考功名去了,有的白首回乡,儿孙“忽成行”;再加上抓壮丁的、修工事的、做生意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因此,出现《秋胡戏妻》里面丈夫不认得妻子的故事也不算夸张了。

现在社会,“有形无形的手”也让家庭父离子散:客观上父亲去世,离弃家庭,或是父母离婚,家中缺少父亲;主观上父亲和孩子在情感上很疏远,等于没有父亲;理论上父亲认为抚养孩子是女人的事情,所以对孩子撒手不管,远离了孩子的生活;事实上父亲虽然在家,但是抚养孩子的方式不当。

这些情况总结起来,无非两种:物质上没有父亲和精神上没有父亲。也就是说,大量的孩子虽然有爸爸,却等于没有;虽然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却等于是单亲。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小小的细节,颇值得父母回味:有一天下起了小雨,等在公交站台上的人都缩到了一起,一

个小女孩伸出手去接住雨滴,玩得很开心。这时她妈妈说:“别

玩了,外面的水很脏。”孩子笑了笑,继续玩水。妈妈又说了几

遍,还伸手去拉孩子的手,但都被小女孩犟脱了。这时,旁边爸爸模样的男子理了理喉咙,望着女孩咳嗽了两

声,像是在提醒她注意。小女孩听到咳嗽,马上很惊恐地缩回了

手,直往妈妈的身后躲,一直到公交车来了,她才挪动步子。

很明显,这个爸爸的威严已经达到了只用咳嗽两声就能“摆平”孩子的地步,大多数孩子害怕爸爸,甚至害怕他们走出自己的书房,见到了爸爸就像偃旗息鼓的溃兵,到处乱窜。这不是因为老好人的角色都被妈妈演完了,也不是孩子讨厌爸爸,而是因为孩子对爸爸不了解,不亲近。孩子的内心在呼唤着爸爸,但爸爸总是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很少会注意到孩子脸上的表情和细微的心理变化。

有的父亲不仅不会教育孩子,还用责骂和暴力去伤害孩子,给孩子的成长留下痛处。如果说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里父亲的影响力为零,那么暴力家庭的父亲影响力则为负数,甚至会消减母亲的教育效果,让孩子产生逆反父亲的心理。

有一位教育专家在谈自己多年的辅导经验的时候,很痛心地说:“现在还有很多家长不能意识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是自己教育上出了问题。很多爸爸几乎是什么都不管,结果孩子有坏毛病就开始打骂,这时候来建立父亲的威信已经太晚了。什么时候父亲们回到了家里,开始和妻子一起认真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这个民族也好,社会也好,才有真正大的进步。”其实,在《发现母亲》这本书中,王东华先生就曾经提出了一个惊人但又值得深思的论断——社会的劣质品之根源在于劣质品的母亲。但父亲的责任在哪里,父亲的力量在哪里?我们每个父亲的肩上,也同样肩负着教育的重任。

有一首歌叫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可能很多爸爸还没有察觉,但事实上你和孩子已经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果一位父亲连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保证,父亲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二宗罪:独裁一郎朗的独白“我心里曾经很伤悲”

你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有过很粗鲁的举动吗?

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在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中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不免一阵心酸:“爸爸以为我贪玩没有准时学钢琴,歇斯底里地吼叫,‘我为了你放弃我的工作,放弃我的生活!……你还不练琴,你真是没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决问题……”’爸爸竟真的拿起一个药瓶让郎朗全部吞下去!回想起过往种种,郎朗仍有后怕。“每年的年三十,我也必须练宗八小时琴再吃年夜饭,菜都凉了……小时候,父亲对我太激进了,其实那是对小孩的一种摧残。“郎朗当着父亲的面如是说。

作为读者读到儿子的心事,郎朗爸爸似乎“想不起”那些事了。“我也是该严的时候严、该松的时候松,我也曾经骑着摩托车带他去抓过蜻蜓啊!” “就两次!”郎朗马上说明,一脸窘迫的爸爸承认:“当然,我也有把变形金刚踹了的时候!”郎朗对爸爸的总结是:“独裁!”

郎朗在欧洲乐坛声名鹊起,他的专辑在美国畅销,被称为钢琴神童,这样的成绩是很多父母的梦想。但这个成功的孩子,想到童年的教育时只说:“我心里曾经很悲伤!”可以想见,在那些刻苦练琴的日子里,他对父亲有多少无奈和委屈,父亲郎国任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谁又能完全说得清呢?“独裁爸爸”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虽然我们看到了像漫画家朱德庸、作家周德东那样的“民主爸爸”,但他们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父亲还是在想着怎样把控好自己的家庭,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似乎一个男人在家里不能发号施令便是一种耻辱一样。在这种独裁作风下,是否真的能建立父亲的无上权威呢?一个在“独裁爸爸”膝下长大的优秀女孩的回答是:不能。小时候,我成绩优异,一直担任班干部;初中时我征文屡屡

得奖,然后我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接着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年年

拿奖学金,做了团支书,入了党……我妈说我让爸爸很有面子,

但爸爸似乎从来不真正关心我。我从小被要求要出类拔萃,做这做那,一直到现在。我不想

让父母失望,也从没让他们失望过。但我感觉自己就像一株果树,

被浇了养料,然后被期望着结出累累硕果,果实被摘下后换成了

金钱。他投资,我产出。在这个过程中是他不断地要求,而不是

一个爸爸对女儿的爱。我现在交的男友,不是那种豪门公子哥,也没有特别好的前

途,但我们真心喜欢对方。可我爸爸却说,如果我们在一起就断

绝父女关系……从我记事以来,爸爸从来没有去学校接过我,记得有一天下

很大的雨,很多人都是父母接回来的,我给爸爸打个电话,本来

是想说我等雨小点了再回来的,但我还没有开口,他就说自己是

不会来接我的。那一次我自己淋雨回到了家里,哭了很久。

读完这个女孩的想法,也许你会觉得这并不能说明爸爸不爱她,只是不懂得表达爱。但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个女孩内心的凄凉和怨恨。可能很多父亲一直在要求孩子做这做那,就像郎朗的父亲或者故事中这位女孩的父亲一样,一心想着为孩子好,但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

当爸爸只想着自己的计划,毫不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时,不是独裁又是什么呢?我们经常对孩子说要懂得换位思考,要知道多替别人着想,但是独裁的爸爸们又做得如何呢?“他投资,我产出”,父女之间竟然就是这么简单的投资关系,父亲的权威、尊严、魅力等等,也就无从说起了。

小学语文书中有一则寓言《皇帝的新装》:两个骗子说能织出全世界最美的布匹,但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见。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很聪明,就赞叹着并不存在的布匹,大臣们也只好跟着溜须拍马,还举行了盛大的服装展示游行。结果,一个孩子说出了真相:“他什么也没有穿啊。”成人的可笑的自尊心瞬间崩塌了。

其实大多数高压独裁的家庭里,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有心理障碍。让孩子走父亲决定的路,还需要看一看孩子是否能承受这份压力。如果父亲给孩子的压力过大,可能会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张亮亮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也是“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

生,39岁读了博士,后来是一家医院的医生,同时也是博导,

是家庭里面的榜样。他对自己的优秀直言不讳,毫不客气地对儿

子张亮亮说:“你这辈子永远不可能达到我的高度,超过我。”张亮亮的母亲对张亮亮打小就十分呵护,据说张亮亮小时候

吃饭的碗都是高温消毒的。母亲很重视对他的教育,但和很多家

长一样,希望他自立的同时很多事情又替他代理,以至于没有让

他经历过什么磨炼。优秀的父母自然让他产生压力,张亮亮说:“父亲不给我压

力,但是看不起我,不认可我做的事。母亲很关爱我,通过关爱

的方式给我压力,一会儿希望我申请耶鲁、哈佛,一会儿又说申

请到哪个学校也没关系,这对我是莫大的折磨。每次都是这样,

我总是希望母亲打电话只询问生活上的情况就好,因为出国的事

情她不懂,给她解释她也不一定明白,还会大声跟我说话。”在父母的压力之下,张亮亮在各方面也力求上进,上研究生

后,一年半内,张亮亮通过了托福、GRE,以及高级口译、北

美精算师等四门考试。一年看了17本很厚的专业原版课本,还

竞选了系里宣传部长。他还担任了复旦日月光华三个版面的版主,

并申请了30多所国外大学,专业方向也不尽相同。可是他压力很大。不断地自我苛求之下,张亮亮在宿舍饲养宠物,并在饲养过

程中将一些宠物猫误伤致残后丢弃,产生了随之的“虐猫事件”。

复旦大学给张亮亮严重警告处分,同时劝他休学一年,接受学校

安排的专门心理辅导。

一个处处都看起来很优秀的复旦才子,私下却是一个内心忧郁,几近残暴的人,他对猫的虐待其实不过是在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这愤怒正是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爸爸那句伤人的话—“你永远也不可能超过我。”

用独裁的形式建立的父亲权威,也不过是一件皇帝的新装。三宗罪:冷漠——父亲的背影也可以很动人回忆起父亲的时候,我们脑海中最深的印象是怎样的?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

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

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

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背影》中的一段话,这段对父亲的描写,成了两代人心目中父亲的“标准像”。然而,现在的父亲的背影似乎越来越职业化了,多了些威严,却少了些温情。

西方有一套表情识别系统,可以根据人的动作、表情来判断这个人撒了谎没有。这个系统用到东方可能未必奏效,因为我们东方人不喜欢表露真情实感,并且认为喜怒形于色是愚蠢的表现。哪怕父亲对孩子,也是一种非常克制和隐藏的爱。

在我们的观念中,一想到父亲,首先想到的是威严。“严父慈母”是传统家庭中的“黄金搭档”,多少代人都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并且也延续着这种教育方式,一唱一和地教育孩子。很少有人思考过,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对吗?

其实我们都明白,孩子不是父母“斗智斗勇”的对象,自然也就不需要家长把心思花在给自己画“脸谱”上。如果父亲总是隐藏自己的感情,回避表达爱,渐渐就会失去说爱的能力了,甚至变得对孩子苛刻起来。

孩子考试回来,双手奉上成绩单:“爸爸,这次我可要申请一点奖学金啊。”爸爸接过成绩单一看,全班第一,全年级第四。于是很不高兴地说:“我以为是全年级第一呢,原来才是全班第一,离我的标准还差远了。不能太容易满足啊,你们班在全年级一直就不算很拔尖,你不能老是和班上的同学比,况且还有那么多个高中……”原本是一件欢欢喜喜的邀功之事,却变成了孩子的“思想课”,爸爸从小小的成绩单放大到了整个社会的竞争、21世纪的人才需求等等,孩子的好心情一点儿也没有了,恹恹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中。

这样的父亲看起来是在借机会教育孩子,其实是在浪费教育的机会。孩子渴望得到父亲的肯定,这种肯定是母亲、爷爷奶奶不能代替的,但父亲却板着脸,完全看不出为孩子骄傲的痕迹来。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爸爸并不爱他,或者并不关心他的感受。

有的爸爸明明有天生的幽默才华,别人和他相处都会感到快乐,他却要在孩子面前“道貌岸然”、正襟危坐,孩子和他相处时感到压抑、痛苦、难受。抗拒父亲的权威,成了孩子青春期的明显症状。

刻意扮演一个冷酷严厉的形象,不仅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了很多快乐,也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的成长空间。父母之间心照不宣的配合,在孩子的眼中却是他们相互不配合,父亲和母亲的立场不一致,让他们总以为妈妈更爱自己一些,爸爸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

有一个母亲讲了一个女儿和爸爸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女儿过生日的时候,刻意穿了一件平时不怎么穿的裙子,是

我帮她买的,大小刚好合身。她看上去就像一个公主,一整天都

很兴奋。爸爸工作忙,但是承诺过晚上一起吃生日蛋糕的。结果,

我们等到快要九点的时候,他才从公司回来。“爸爸,看我今天穿得好看吗?”“嗯。”爸爸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坐在桌边不多久就开始专

心于手机了。“吃蛋糕啰!”当我把蛋糕端上桌子的时候,他一点祝福女

儿的表示也没有,就坐着等吃了。这顿饭吃得比较冷场,我和女

儿说了几句,看到爸爸没搭话也就算了。也许是女儿已经习惯了

吧,她也没有任何抱怨,吃完和往常一样,看了会儿电视就睡了。

其实,今天是她12岁的生日,多希望爸爸能够和她谈一谈。

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爸爸在家中,仿佛一只游动的“大鳄鱼”,没有表情,一路冷酷到底。这样的后果,就是父亲不能再有自己的很私人化的感情,就像鳄鱼不能有眼泪。有多少父亲狠下心来,觉得自己应该多多地克制自己的“孩子气”,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理性的人,但其实父爱的威严和温情并不矛盾。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在自己的文章《父爱之舟》中说: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

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

暖。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

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后来父亲居然在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

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夜晚睡觉,我将皮球

放在自己的枕头边。……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

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

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

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

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这还是母亲出嫁时

的陪嫁呢。投考无锡师范……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

小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

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送

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

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

卧床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

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

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

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

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

船精致,但姑爹的小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

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

了。

正是父亲这种默默支持的爱,让吴冠中拿起画笔,走上了一条艺术之路。父爱如此深沉,又如此温暖,让我们在朴实的讲述中感受到久违的感动,这才是父亲能给孩子的温暖一生的爱。

其实,权威并不是冷酷铸就的,孩子的心灵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爸爸越是将自己脸谱化,职业化,越是在走向一条危险的路。四宗罪:拜金——金钱满足不了成长的需求

作为父亲,你最大的骄傲是什么?是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还是给孩子提供最贴心的爱?

你如何看待社会新闻中常见的“富二代”问题?

每逢暑假,很多孩子都会回到爷爷奶奶家住几天,一则给老人的生活增添一些快乐,一则也给年轻的父母们放放假。但孩子回老家,对老人来说不亚于一场“接驾”,孩子身上很多平时隐藏的问题这时候也都露出了尾巴。相信很多人对下面这位父亲的故事一定不陌生:七七在家一直很乖,我和爱人对他很满意,也总是处处让他

生活得无忧无虑的。署假到了,七七到奶奶家住了一周,马上开

始难以伺候了。奶奶做鱼给他吃,他不肯吃,说要吃海鱼;买回鳊鱼来,他

还是不愿意吃,说那个也不是海鱼;带他出去吃热干面,上面有

葱不吃,沾了酱也不吃;做西红柿鸡蛋汤吃,他嫌里面没有肉。

奶奶生气说,要把他送回来,他又说要过完暑假再回去。一个暑假下来,奶奶都瘦了一圈。我接孩子的时候看到老母

亲受苦,才意识到自己平时教育孩子出现了问题。平时七七只要想吃什么,一说妈妈马上就去买了做。想看最

新的电影首映,不论多贵一定会看到。他的玩具也总是紧跟潮流,

图书漫画更是常换常新。和其他孩子比起来,七七知道的东西的

确要比别的孩子多一些,但是他明显没有别的孩子“懂事”,只

要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会想办法弄到手,否则就不依不饶的,

让别人拿他没办法。

不懂得照顾别人,崇拜名牌和时尚是现代小孩的通病,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在今后的交往中会受到多重的打击:首先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主角了,会失落;其次是因为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会招来别人的厌恶。爸爸们用金钱来满足孩子,结果宠出来这样的刁蛮公主王子,被“打落人间”,内忧外患,孩子恐怕一下子是承受不了的。所以父亲最好能够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让他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想要的东西也需要经过劳动或者等待才能获得。

我们常常对孩子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很多人在落实到行动的时候,又免不了会给孩子打折,真正“非宠主义”的父母还是很少,宋晓波的父亲就是其中难得的一个。著名的女篮队长宋晓波6岁时考取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小学,

从家里到学校要乘两次公共汽车,穿越几百米的小胡同和大马

路。宋晓波的奶奶很不放心,埋怨做父母的太狠心了。可爸爸却

说就是要选这么远的学校来锻炼孩子。“一个人从小窝囊,长大

了就很难有出息。”宋晓波脖子上挂着月票,风里来雨里去。直

到宋晓波很大了才听说,原来爸爸在她上学的第一周,一直骑着

自行车偷偷跟在汽车后面,直到她走进学校大门才放心离开。

爸爸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限量版的耐克鞋或芭比娃娃,而是这种在保护中让他前进、尝试的环境。用金钱来奖励,其实是扼杀了孩子的尝试机会,让一切想要的东西都变得简单、唾手可得。他们就失去了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意识。“我自己上学去。” “不行,路上不安全,我还是送你吧。” “我自己选衣服。” “不行,爸爸帮你选最好最贵的。”……其实有很多次都是孩子在主动要求锻炼,却被爸爸挡了回去。很少有爸爸能够像宋晓波的爸爸那样,一边保护着孩子,一边又让她自己去尝试。

金钱在城市生活中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金钱的目的还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很多爸爸努力挣钱养家,但忽略了很根本的一点——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保证,还需要很多很多心灵体验——酸甜苦辣,悲欢荣辱,这些才是培养一颗健康的心灵必备的营养,而金钱带来的快乐仅仅是其中的一种。

2009年盛夏的成都,26辆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豪华跑车因车主涉嫌超速行驶,在成南高速被警方拦下,被网友称为“华丽丽”的照片传遍网络;第二天,备受争议的26辆豪华跑车再次出现在成灌高速,仅用13分钟就跑完了45公里的路程,平均时速210公里。据报道,这些跑车来自中国的五湖四海,车主们是清一色的“富二代”。

另有新闻报道:重庆江北茂业百货里,一个家境富裕的高干子弟持双刀杀死了自己穷追无果的一个女大学生。南方沿海,19岁的女孩小肖牙龈被撕裂,整排牙齿松动,右下颌骨骨折,也只因为拒绝了一个“富二代”王某。

以上几位还不算“富二代”中最有“人气”的。杭州富家子弟胡斌在闹市飙车,将风华正茂的浙江大学毕业生谭卓撞死,被判刑3年,向对方家庭支付了高额的赔偿,这个结果至今还备受争议。

上述这些“富二代”的作为,已经成为新时代纨绔子弟的代表。毫无疑问,那些富二代的生活中并不缺少金钱,但是很明显,他们的生活中缺少严厉的管教。

财富可以带来个人的成就感和事业,但是在教育面前,财富也无能为力,甚至帮倒忙,让孩子的劣行更大程度地“施展”,祸患社会。

没钱的爸爸不一定就失败,有钱的爸爸不一定就成功。甚至,我们认为的有钱也未必能成为教育上面的优势。爸爸要当好,与其让孩子衣食无忧,不如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世的最基本的道理。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道理,很多富爸爸们却以为有钱就可以熏陶出来。

在家庭教育上,没有贫富之分,只有方法好坏之别。不会爱的爸爸,上亿家产可能把孩子压出心病;会爱的爸爸,兜里只有一元钱,也能给孩子换来一次开心、满足的欢笑。要控制好孩子们的“恐怖主义”,爸爸们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控制好自身在事业上的成功带来的教育上的习惯思维:在公司你说了算,但回到家里还是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教育不是拿学费这么简单的事情,如果爸爸把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当成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扮演的角色,那么孩子不仅很难对父亲怀一颗感恩之心,相反,会忽略掉别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走进一个唯我独尊的“漩涡”里。用金钱爱孩子,要有多少金钱才能体现出父亲的爱呢?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金钱是无法代替父爱的。五宗罪:固执——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

提到“固执”,你最先想到的人是谁?他/她给你怎样的感觉?

在孩子的教育上,或者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固执的人吗?

提到李安,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作品《色•戒》、《断背山》、《卧虎藏龙》等等,他是华语影坛中的一面旗帜,也是在奥斯卡拥有一席之地的华人导演。他的《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被称为“父亲三部曲”,其中充满了对家庭的眷恋和对父子关系的理解。那些父亲形象有的不怒自威,有的无可奈何,还有的是真实冲突时的不满与爱面子。李安与父亲之间,本身就有很多故事。

父亲当初反对李安走上电影这条路,因此对他的作品从来不发表任何看法。但李安依然在意父亲是否喜欢自己的片子。

主持人:你爸爸对你做电影的态度是什么?跟以前有变化吗?

李安:他应该还是不太支持,还是拉个脸吧。

主持人:就像你以前考艺专,你爸爸是觉得,用我们的话说,极其不靠谱的一件事儿?

李安:嗯,挺离谱的。他会给你很大……就给你无形的一种压力。

主持人:用什么样的方式给你压力?

李安:嗯,很难讲,你就是会知道不应该做什么。

主持人:你爸爸有没有跟你说过他最喜欢你的哪一部电影?

李安:从来没有讲过,

主持人:你觉得他会喜欢哪一部?

李安:他从来没有跟我讲过我的电影。

主持人:但他都看过吧?应该。

李安:都看过。有时候我拍,比如说拍《喜宴》,还有拍同性恋,我很担心他会怎么想,他也没讲话。他也没有说喜欢,也没有说不喜欢。(电影)里面很多话是他讲的,尤其是写字这方面的,教训人那方面的,训话的部分,包括磕头仪式啊那些东西,都是我们家里的事情。他也没有讲过一句话。

在李安的电影中,有一个很经典的镜头,是老父亲在登机前接受安检的时候,双手举过头顶,背对着孩子,就像是在向他投降。电影中的父亲投降了,但是在生活中的父亲却一直没有摆明态度,因为孩子没有按照他的设想来发展,这种老父亲的固执,曾让多少年轻人在孝顺和理想之间挣扎,似乎做错的总是孩子,必须面临选择的也是孩子。

为什么家长的教育在有的孩子身上维持不了多久?这要从父亲的教育方式上说起。大部分父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家长自居,长于说教。其实,说教几乎是没有用的,如果说教育的功能只是传播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们大可以按照康有为的“大同世界”理论,建一个“育婴堂”,每天向他们播放道理一则,天长日久,他们就能“受教育”了。但这肯定行不通,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理念这么简单。

不简单在哪里?那就是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给孩子示范:示范如何生活、为人处世、融入社会等等。由于爸爸与外界的联系最为丰富多元,孩子就更加倾向于模仿爸爸。可以说,孩子就像是爸爸的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大声骂人他也跟着骂人,虽然还不理解那些脏话的含义。

正因为如此,爸爸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做好自己。有这样一个颇具禅意的故事:一天,释尊禅师在寂静的树林中坐禅。太阳斑驳的影子撒在

地上,即使闭着眼睛也能感觉到它的晃动。微风轻轻地拂过树梢,

发出悦耳的声音。突然,从远方传来隐约的嘈杂声,声音越来越近,在寂静的

树林中听得十分清楚,原来是一对男女在林中争吵。过了一会儿,一名女子慌忙地从树林中跑了过来,她跑得太

专注了,从释尊禅师面前过去,居然一点也没有注意到禅师。随

后又出来一名男子,他走到释尊禅师面前,非常生气地问道:“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女子经过这里?”禅师问道:“有什么事吗?为什么你这么生气?”阳光透过树叶,在男子脸上形成明暗不定的阴影。他目光凶

狠地说:“这个女人偷了我的钱,我是不会放过她的!”释尊禅师问道:“找逃走的女人与找自己,哪一个更重要?”青年男子没有想到禅师会这样问,站在那里,愣住了。“找逃走的女人与找自己,哪一个更重要?”释尊禅师再

问。青年男子眼睛里流露出惊喜的神色,他在一瞬间醒悟了!青

年低下头,脸上的怒气顿时消失了,重新洋溢着平静的神色。

把这个故事中的女人换成孩子,也未尝不可。“找淘气的孩子与找自己,哪一个更重要?”有时候,表现在孩子身上的淘气,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心灵固执的一个缩影。如果我们对孩子的不配合表现出愤怒、无奈、痛苦,其实也是因为我们的心不能够寻找本源、对症下药,集中精力到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上。

总认为所有问题都是孩子的错,这就是父母的一种执念,对孩子生气、暴打,也是一种执——儒家与佛家都把怒看成是“执”,教育孩子的过程也就是教育自己的过程。如果我们能接受孩子的一切,也就能接受生活中所有的不平事,甚至能更优秀地完成工作,成为更出色的人。

同理,如果我们拿孩子束手无策,抱怨他们屡教不改,岂不也是在标榜自己的无能么?孩子身上所有的错,都不过是错误的教育方式产生的副作用。

孩子不懂礼貌、不孝顺、撒谎、说脏话……这些问题都是很难马上根治的,在用“堵”的方式改变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要花一些时间来想一想,是什么让孩子沾染了不好的习惯,也许是你自己,也许是孩子周围的环境。如果自己和环境都没有改变,我们又怎能完全控制住孩子不去学坏呢?“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能够为了孩子而三迁,爸爸为什么就不能为了孩子去改变一下自己?其实,很多孩子在心中疑惑:为什么爸爸可以吸烟、喝酒、玩牌、睡懒觉等等,我却不可以。似乎改变都是孩子们的事情,与成年人无关。这是成年人逃避现实的想法而已。

任何一个优秀的人,一定是从爸爸的身上继承了某种特别的精神的。我们总要有些东西可以教给孩子,总要有些改变让孩子看到爸爸用心的痕迹。六宗罪:暴力——别让孩子成为失败婚姻的牺牲品

你认为怎样做才能降低家庭暴力事件发生的几率?我听说,通常在战争后就会换来和平,为什么看到我的爸爸

一直打我妈妈。就因为喝醉酒他就能拿我妈出气,我真的看不下

去,以为我是懦夫。从小到大,只有妈妈的温暖,为什么我爸爸

那么凶。如果真的,我有一双翅膀、二双翅膀,随时出发、偷偷

出发,我一定带我妈走。从前的教育,别人的家庭,别人的爸爸,种种的暴力因素,

一定都会有原因。但是呢,妈跟我都没有错,亏我叫你一声爸:“爸我回来了”。不要再这样打我妈妈,我说的话你怎么不听?

不要再这样打我妈妈,难道你手不会痛吗?

这是现在的孩子们最崇拜的偶像周杰伦的一首歌《爸我回来了》的歌词,一个年少的孩子对暴力父亲的反抗跃然眼前。这首歌引起了很多青年的共鸣,孩子们的传唱和留言已经证明,家庭暴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我回家就想要阻止一切,让家庭回到过去,甜甜温馨的

欢乐香味。虽然这是我编造出来的事实。有点讽刺,有点酸性,

但它确在这快乐社会发生产生共鸣。产生共鸣,来阻止一切暴力,

眼泪随着音符吸入血液情绪。

家庭暴力中最容易受伤的,也许不是成年人,而是目睹这一切的孩子。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拳脚相向的时候,他该去怨恨谁心疼谁?当他的同学们都在讲述自己家庭中温馨有趣的故事时,他们的心中是怎样一种酸痛和委屈?但是,今天在很多家庭中正上演着家庭暴力的悲剧,城市化、打工浪潮和网络交友等等正在考验着每一个家庭,暴力也不仅是拳打脚踢,更可能是精神上的折磨,幸福成为这个时代很奢侈的一个词语。有个中年人进城做生意发了财,就在城里买了店面,很少回

家。他的妻子在家带着两个儿子种地,他只能逢年过节的时候回

家看看。随着生意越做越好,他把大儿子也接到城里来读书,小儿子

依然在家里跟着妈妈。渐渐地,两人的感情疏远了,他在城里也

有了一个“事实上”的家庭。后来他回家协议离婚,妻子不同意。“你让我痛苦,我也不让你好过。”双方都抱着这样的想法来生

活,一拖就是十年。这期间大儿子已经上了大学,小儿子渐渐长

大要读书,而他拒绝付学费,“你不是我的孩子”,他这句话不

仅让家里的妻子怒火中烧,也让小儿子对他恨之入骨。面对丈夫的冷暴力,妻子只能天天对着小儿子数落爸爸的各

种不是,就这样,小儿子立下了将来要为妈妈报仇的志向。他勤

奋读书,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学费都是亲戚凑的,他的爸爸完全

不想认他了。复仇的火焰在小儿子的心中燃烧,“总有一天,我

要让他们把欠我的全部还给我。”

如果说失败的婚姻是成年人半辈子的痛苦,那么在失败的婚姻中成长的孩子则可能是一辈子的不幸福。世上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本应该爱你的亲人伤害你,而孩子这无辜的生命在家庭暴力中却要承受太多。

当然,婚姻破裂是夫妻关系的极端状态,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是爸爸表现着对妈妈的不尊重。

比如喝完酒胡言乱语,发泄心中的牢骚时,对妻子谩骂、诋毁,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妻子恶言恶语,比如平时有意无意地嘲讽妻子的话,嘲笑妻子的娘家人,诸如此类,都能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对妈妈的不尊重,谁能忍受自己最爱的人被别人欺负,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父亲?

小说家乔治•桑曾写过一段话:“她想,和一个对妻子不尊重、不信任的男人过日子,这无异于希望让一个死人复生。”和不尊重自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没有快乐的,如果妻子表现出对丈夫的不屑,很多人可能都会受不了;同样,丈夫不尊重妻子,妻子的心中又怎能好受,又怎能尊重自己的婚姻呢?如果父母双方互不尊重,对孩子来说无异于是精神上的折磨。就像周杰伦的歌词中呼喊的那样:“如果真的,我有一双翅膀、二双翅膀,随时出发、偷偷出发,我一定带我妈走。”

著名的翻译家傅雷曾经对儿子傅聪很凶,以至于让妻子饱受心灵的煎熬。后来傅雷给儿子写信的时候,一直无法原谅自己曾经的暴躁: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

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

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

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

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

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下去,像噩梦一般。

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懂得了尊重和感恩;在恨的环境中成长,孩子记住了伤痛和仇恨。就算是以爱孩子的名义,爸爸也需要尊重自己的妻子和家人。不然的话,很多父亲到了中年和晚年,也难以面对家人的内疚。七宗罪:虚伪——“爸爸说他不在”

你是否意识到让孩子帮自己撒谎是一件很愚蠢的事?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周末在家赋闲,突然传来电话声。于是交代儿子:“你去听电话,要是叔叔找爸爸,就说我不在。”于是儿子对着电话说:“爸爸说他不在家。”你哭笑不得。

相信很多爸爸都有类似的经历,孩子童言无忌,让你不得不出面“遮丑”。这些小事情过去了就忘了,有时候拿出来当成笑话大家说一说,但这样的事情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是非常不好的。爸爸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这样的行为背后给孩子有怎样的暗示:爸爸明明在家,为什么要让我说他不在家?我说了他不在家,为什么他又出来接电话解释自己刚才没有听到?这些疑惑会让孩子的是非观混乱,而且,也给孩子留下了爸爸说谎的印象。很多孩子现在宁愿和网友交流也不愿意和爸爸多说一句,其实就有可能因为之前被爸爸欺骗过,就像下面的这个小孩一样。我的父母离异很久了,我从来没有怪过他们。爸爸很少来看

我,偶尔来一次我都会觉得很幸福。妈妈给的零花钱我会存着,

然后带爸爸去超市买东西。跟爸爸会说心里话,有一些秘密也会

跟他说。因为觉得即使这个世界上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信任的任

何人。但父母都是唯一的,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人。可是今天知道,他把我的很多事情都说给别人听了,然后那

人打电话来问我妈妈。我不懂他为什么要跟一个外人说,而且那

个外人还是会到处宣扬的那种人。我跟他说的时候,他还答应我

不会告诉别人,是父女的秘密。每个人都有无法诉说的秘密吧,这样的事也许别人无法体

会,但对自己而言是重要的。选择跟自己的亲人诉说,是为了给

自己一分安心的信任感。结果,却是这样。如果有一天,有更多

人拿我重要的秘密来嘲笑我,我该怎么办?为什么这个世界没有

可以信任的人?我只是想要纯粹的相信着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

这样错了吗?如果亲情都不能相信,还有什么是真实的?

父亲的失信让孩子非常痛苦,甚至不愿意再去相信任何人,生活都蒙上了一层灰色。更让人心痛的是,很多安慰这个女孩的孩子留言中也讲述了自己被爸爸欺骗的故事,孩子们都认为与其给爸爸讲心里话,不如讲给网友听,因为网友是最安全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孩子天天泡在网吧不回家,因为家里没有网吧温暖和值得信赖。

至亲的父母甚至比不上陌生的网友,孩子宁愿在外面玩游戏,也不愿意回家和父母待在一起,这已经不是新闻了,很多人责怪学校和社会的风气不好,有几位父母意识到自己也有责任呢?言而有信不仅是我们要求别人的一个标准,也应该用来衡量我们自己。战国时,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图强。为了让人们相信他的诚

意,商鞅想了一个办法: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承诺要是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就赏黄金十两。但是没有人相信

这是真的,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扛。商鞅把赏金一直追加到五十两,

终于有一天,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

两黄金。老百姓纷纷议论: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

于是,商鞅变法成功,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很多时候,我们随口说出不能兑现的承诺,暴露孩子的秘密,或者拿孩子的成绩去炫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无法克服人性的一种弱点——虚伪。因为虚伪,我们习惯说一些场面话,而忽略了孩子可能把这些话当真;因为虚荣,我们习惯在朋友和同事面前强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关系等等;因为虚荣,我们希望孩子十全十美,弥补我们此生的不足;因为虚荣,我们不愿意向年轻人和小孩道歉……虚荣有时候会让一个理性的人失去判断,让父亲忘记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商鞅徙木而治民,教育也需要克服虚浮之心,诚诚恳恳地用言行来影响。家庭是孩子最初的世界,值得信赖的家人使孩子愿意听取爸爸的建议,也相信他人,热爱生活。爸爸就是让子女明白赢得信任和珍惜信任的第一任老师。

信任是相互的,只有爸爸充分相信孩子,孩子才会相信爸爸,真正相互平等有效地沟通也才会开始。如果爸爸对孩子不信任,总是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会加剧两代人之间的不理解,消解爱的力量。

为了避免失信于孩子,爸爸在生活中一定要言行一致,尤其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不要轻易允诺,也不要敷衍表态;另外,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慌,就像这种“就说我不在”的谎话,当着孩子的面欺骗朋友,孩子也会怀疑父母是否会同样欺骗自己。第二章 父爱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礼物慈父:孩子人生中的贵人

你在自己的身上能找到哪些父亲的痕迹?

看到一条河流,男人注意到的是它的速度和水量,目测它的深度,并猜想自己是否可以穿过它到达彼岸;而女人会注意那些愉快的浪花、晶莹的水泽,有的还会脱下鞋子跳进河里,顾不得水流里是否暗藏危险。这就是男人与女人的区别,因而我们常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个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约翰•格雷的经典命题,爸爸妈妈自身的性别特质本身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优势”,爸爸身上的阳刚之气、果敢、坚毅等性格,都是妈妈难以展现出来的,如果爸爸不懂得利用男性的优势来影响孩子,就会适得其反。

学习更符合自己性别特质的教养智慧,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在我们传统的中国人眼中,父亲就是整个家庭的主心骨,他是家庭经济上的主要来源,也是全家重要事情的决策者。父亲在孩子的眼中,常常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角色。“父亲”这个岗位对孩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育儿专家给“父亲”这个岗位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定义:一、父亲是孩子游戏的重要伙伴,孩子需要在游戏中成长

家庭组织一次野餐,父亲常常会带着孩子上山采果、下河摸鱼。在孩子看来,唯有父亲能陪他完成这次冒险,并且在危难的时候帮助他。即使在家里,父亲也常常会用触觉、肢体运动的游戏把孩子举到肩上,来回旋转,或抛向天空。这些动作常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父亲的大手和力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刺激与安全,孩子们快乐地“咯咯”大笑。

在刚开始的20个月里,父亲成为孩子的基本游戏伙伴,20个月的婴儿对父亲的游戏明显地感兴趣,反应积极;30个月以后,则成为主要的游戏伙伴。这时的婴儿能兴奋、激动、投人、亲近、合作而有兴致地和父亲一起游戏,他们会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二、父亲帮助孩子形成积极个性品质,培养孩子的正面情绪

在现代社会,男性的独立、自主、坚强、果断、自信、与人合作、有进取心等更是富有创业精神的一代人积极学习的精神。父亲正是促进孩子形成积极个性的关键因素。理想的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自主、坚毅、勇敢、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富有进取心、富有合作精神、热情、外向、开朗、大方、宽厚等个性特征。

孩子在与父亲的互动中,一方面接受影响并且不知不觉地学习、模仿;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特征。如果孩子在5岁前失去父亲,对他的个性发展会非常不利。孩子年龄越小,影响越大。没有父亲的孩子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具有较多的依赖性,缺乏自信心、进取心,同时在控制冲动和道德品质发展上也有不利的影响。三、父亲能提高孩子社交技能,让孩子今后成为乐于协作的人

父亲是保持家庭与外部社会联系的“外交官”,对孩子社交需要的满足、社交技能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孩子长大,他与外界交往的需要日益增多,父亲成为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扩大了孩子的社交范围,丰富了孩子的社交内容,满足了孩子的社交需要。

同时,父亲和孩子的交往使孩子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社交经验,掌握更多、更成熟的社交技能。当孩子在和父亲的游戏中反应积极、活跃时,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也较受欢迎。因为父亲影响了他的交往态度,使他喜欢交往,在交往中更加积极、主动、自信、活跃。四、父亲能使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让男孩更坚强,让女孩更温柔

社会处处存在性别暗示,即使是给孩子的玩具,也会有“男孩的”、“女孩的”分别。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中,不论是对男孩儿还是对女孩儿,父亲的作用似乎更大一些。这不得不归功于母亲与孩子的“亲密无间”:父亲与孩子的距离使孩子在与父亲的游戏中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父亲常常和男孩子打闹,称他为“男子汉”、“哥们儿”,却对女孩子非常温柔,抚摸她的小脸蛋,称她为“小公主”。五、父亲能促进孩子认知发展,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由于父亲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独特特点,特别是父亲与孩子在交往上的独特性,使孩子从母亲和父亲处得到的认知上的收获是不完全相同的。从母亲那儿,孩子可以学到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从父亲那儿,则可以学到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比如认识自然、社会的知识,并通过操作、探索、花样繁多的活动、玩法,逐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孩子的想象力受到刺激,变得丰富,并愿意动脑,有创造意识,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同步发展。

可以看到,孩子将来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的知识、沟通技巧都受到父亲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力是持久的、牢固的。没有父亲的人,常常感到不安、自卑,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生活在压力之中。正是父亲,为孩子的成长支起了一片天空,在他还没有能力经受风雨的时候,给他时间成长筋骨、养精蓄锐。父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岗位,认识到这一点,对每一个父亲来说,既是重要的责任,也是迈向成功教育的第一步。关注:多一点心意多一点爱

你觉得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够吗?“朝九晚六”是现在上班族的标准时刻表,这对于一个养家的父亲来说,意味着早上在孩子起床之前出门,晚上在他已经玩了一天、感到疲惫的时候回家。现代生活的节奏,已经让父亲错过了很多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剩下的周末情况如何呢?孩子终于盼来了周末,她希望这一次能够和爸爸妈妈一起度

过,是去动物园还是去植物园,都听爸爸的安排。孩子的爸爸是

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在公司基层工作了几年,终于赢得了领导

的肯定。现在是公司大胆用人的时候,如果业绩突出,他很有可

能被继续器重。这个周末,爸爸也打算陪一陪孩子,平时加班工作,一天都

难得见上一面。但是恰好周五有客户打电话约他一起去郊区钓鱼,

这样绝好的交流机会,让爸爸左右为难啊。后来爸爸想到,自己能为孩子做的最多的,就是给她一个好

的生活环境,衣食无忧,最好还能有一笔可观的教育积蓄,保障

她将来能上最好的学校、出国留学接受最好的教育。而陪孩子出

去玩的事情,妈妈奶奶他们也可以带着一起去,父亲的天平倒向

了客户。

爸爸心理的这番斗争,不仅说服了自己,相信也说服了很多读者。的确,在现在这样一个有钱好办事的社会里,努力工作存钱是最保守的法则。但是这样的选择是最优的吗,用经济学的话来说,这种选择的效益是最大的吗?

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我们首先要来认识爸爸做出取舍的主要动机。由于我们的书是专门为疼爱父母的人所写的,所以我们就不去考虑那些只爱自己的家长了。根据孩子爸爸的推理过程,我们知道他最终都是为了孩子好,让她生活有保障,感到幸福。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孩子如果仅仅需要的是去了解植物动物的机会,那谁来带她去都可以,甚至找一个生物学家去是最合适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她内心最需要的,其实是一种爱的感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相互交流,在亲密地接触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种被爱的感觉,是孩子日后乐观、自信、积极的动力,也能让孩子体会到安全感和归宿感。成年人中,也常常会有人希望听到一遍又一遍“我爱你”的表白来确定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