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的10堂表达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01:30:50

点击下载

作者:樊登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的10堂表达课

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的10堂表达课试读:

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的10堂表达课樊登 著中信出版集团自序每个人都能成为高效沟通者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有一天我的同学气哼哼地回到宿舍,委屈地要哭。大家问怎么了?他说去年参加了一门课的补考,开学教务处说他没参加考试,没成绩,拿不到学分。没有学分就可能拿不到毕业证!我问他到底有没有参加考试?他说当然参加了!但是教务处说没有他的试卷,没试卷就是没有参加考试。他气得涨红了脸。我说:“走,我跟你去解决。”到了教务处,我说:“老师您好,我们班这位同学去年参加了一门课程的补考,但是现在没有成绩……”教务处的老师说:“哦,这个事我们知道。他没参加考试,所以没成绩。”我说:“没有试卷不能代表一定没参加考试,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呢?”老师说:“考了怎么会没成绩?试卷又不会丢?”我对同学说:“你说说看,补考的时候身边坐着哪些人?”他报出一串名字。我又对老师说:“老师,我们是咱们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您对学生应该有基本的信任。能否联系一下这门课的老师,看看有没有别的可能?”老师被说动了,打电话联系任课老师。那位老师已经退休了,我们又努力请老师来教务处查试卷。最终,发现那位同学的卷子被夹在中间漏批改了。结束后教务处的老师问我:“你是班长吗?为什么这么热心?”我说:“我不是班长,我只是觉得应该好好沟通一下。”一个人做不了太多的事。想要做些对社会有影响的事情,就一定要与人合作。合作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沟通了。萧伯纳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有人认为已经沟通过了。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人折磨人,而是沟通障碍折磨人。如果一个人淳朴得未经任何训练,他的语言一定是直接的,是自我立场的。因为人的大脑就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容易恐惧,容易焦虑,容易防备。凭本能沟通很容易伤害对方,或者让人认为自私,没修养,火药味浓。你只要想想很多家长在家里是怎么跟孩子说话的就能理解了:口无遮拦,没有顾忌,兴致所至破口就骂。这就是原生态的沟通方式。孔夫子教我们应该“克己复礼为仁”。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原始的贪婪和恐惧,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这才是沟通正确的打开方式。古往今来,很多人总结了大量的沟通技巧和方法。究竟能不能复制呢?我的实践经验是能。很多人说“我嘴笨,天生的”,殊不知能说话、能表达就已经天生会沟通了。沟通的技巧和修自行车的手艺一样,是要学习的。光学还不够,还要练习才行。于是我们办了很多期“可复制沟通力”的训练营。我们看到一批批学员从没有信心、紧张害怕、张口结舌,转变成自信满满、平和自在、侃侃而谈。其中的工具和方法都是可以总结提炼的,有的甚至是有公式的,只要你刻意练习,沟通力就能达到80分。如果社会上的大部分人,沟通力都能达到80分,那么我们的幸福指数一定会提高很多!我们的事业、家庭和自我认知也会因沟通力的提升而受益。第一章沟通力是可以复制的如果说人类社会是一张网,那么每个人就是网上的结点,而人与人之间必须有线,才能互相连接,否则这些结点就无法形成网,无法成为组织、成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这根“线”就是沟通。沟通力为什么如此重要所谓沟通力,是指一个人与外界交流信息的能力。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者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来购买这种能力。”可见,沟通能力有多重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也是传情达意的重要过程,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有着很深的学问。如果你在沟通过程中不能正确有效地传递信息,不仅无法达到沟通的最初目标,还可能给彼此的交往带来负面影响。相反,如果你具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就可以在生活中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家人、朋友之间的良好关系,还能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发挥个人能力,并因为自身具备的沟通能力,迅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沟通力虽然如此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怎样跟别人沟通才有效,也就是说,有很多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有个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到一个城市出差,住进了一家酒店。等他办完事准备退房时,前台的一个服务员对他说:“您在这里等一下,我们必须要先检查一下房间,看看有没有东西损坏丢失,然后才能给您办理退房手续。”退房时需要检查,这是行业规则,朋友自然欣然接受,于是便站在前台等待查房结果。这时候,前台的服务员又接着解释起来:“前几天我们这就有个客人,把房间的水壶弄坏了,之前还有客人偷拿了毛巾……”朋友听完这些很不爽,感觉服务员在诋毁自己的人格,以后再没去过这家酒店。后来,他又到这个城市出差,换了另一家酒店,却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服务。在退房时,服务员微笑着说:“请您稍等片刻,我们去您的房间检查一下,看看您是否有东西落在房间里。”他一听,觉得这个酒店服务很到位。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位服务员要传达的信息是一样的,都是去检查客房里有没有东西损坏或丢失,但很显然,后一位服务员更会沟通,既准确地传达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又很好地照顾了客人的情绪和感受,维护了客人的自尊,也让客人更愿意接受。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沟通是一门艺术,在与他人沟通时,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具备良好、高效的沟通力,不论是对我们的工作还是社交,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升社会竞争力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依靠的是综合能力,包括智力、毅力、才学、机会等不同因素。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信息传递、互动瞬息万变的今天,即使你有真才实学,但如果没有高效的沟通能力,你也很难遇到“伯乐”,社会竞争力自然也不如那些会沟通的人。在樊登读书团队,我经常鼓励各部门之间要保持积极的沟通,增进信息共享,以便每个部门中的每个人都吸取到不同的经验。我也会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这样既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还提升了员工的个人能力,如果有一天他们走上其他的工作岗位,良好的沟通力也能让他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加速事业的成功不论是细致的洞悉力、持久的坚持力,还是良好的团队凝聚力,都能快速缩短你与成功之间的距离,而高效的沟通力更是促成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绝大多数在行业中取得成功的人,都是依靠自己与众不同的交际和沟通能力,获得上级的认可与信任,得到下属的支持与爱戴。所以沟通大师卡内基说:“现在的成功人士,有80%以上是靠沟通力打天下的。”在现代快节奏的职场中,我们可以这样说:是否能说,是否会说,是否具有出色的沟通力,将决定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成功和失败。其实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下就能发现,那些被认为工作能力强的人,在跟人交流时都能做到思路清晰、表达具体,并能准确地关注到对方的需求,这无形中为沟通的成功打下了基础。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沟通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借助沟通,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换信息、相互了解并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有效的沟通之所以对社交很重要,就在于沟通能打开社交中双方的心扉,并能化干戈为玉帛,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沟通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每个人的思维角度、处世方法等都不同,面对不同的人,我们也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运用我们惯用的思维方式并不一定能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此时多与他人交流,集思广益,才有可能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如果缺乏必要的沟通,就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矛盾,影响人际关系。沟通的目标不是“口服”而是“心服”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能够达成一致,感情能够畅通无阻。前文提到,沟通很重要,大多数人的烦恼都源于与他人的沟通不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一次沟通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呢?是以达成沟通发起者的具体目标为标准吗?并不见得。在有些沟通中,沟通者对人对事并不能完全做到“心服口服”,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口服心不服”。比如临下班时,忽然来了个着急的活儿,领导要安排一个员工加班,这多少是有些难度的,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加班。这时我们可能认为,如果员工同意加班,就是沟通成功、有效;相反,如果员工不同意加班,就是无效沟通或沟通失败。也就是说,人们常以沟通结果来判断沟通的效果,而对于沟通的氛围、过程和其他衍生状态都不重视,只关注显而易见的“口服”,而不关注对方有没有“心服”。如果员工带着心里不服气的状态去加班,很可能会在工作中造成不该有的内耗,或者对工作应付了事,不愿意认真完成。所以在沟通中,仅仅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比有效沟通效果更高的沟通标准,就是既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要求,又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即达到一种高效沟通的状态。有效沟通只是通过沟通行为让对方去执行和完成任务,高效沟通才是我们在沟通时要达到的目标。大家可能很想知道:怎样才能实现高效的沟通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沟通的三大要素。如果你想让沟通最终高效地达成目标,就必须遵循下面这三大要素。有明确的沟通目标简单来说,沟通无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谈,并在此过程中寻找共识、消除隔膜,最终解决问题,取得一致。其中,“沟”是方法,“通”是目的。但有趣的是,我们在沟通中常常是自说自话,有时你甚至会发现,对方坐在你面前喋喋不休地说了半天,你却不知道他到底要表达什么,这是很令人抓狂的!任何一场沟通都要具备明确的目标,目标是高效沟通的起点和终点。双方只有围绕这个目标沟通,才能不偏离主题,不忘记初心。对于国外的家庭,尤其是美国家庭来讲,剪草坪是个很重要的家务。为了让孩子学会做家务,家长就会教孩子来做这件事。有一天,爸爸教儿子剪草坪,可儿子没控制好机器,结果“呼”的一下,一块草坪被剪草机全部剪没了。爸爸很生气,大声责备儿子。妈妈在屋里听见了,就出来制止爸爸,说:“我们培养的是孩子,而不是草坪。”这个故事非常好地说明:不论是哪种沟通,都不要忘了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善用语气、语调同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可能不一样,对结果产生的影响也可能不同。有人喜欢平铺直叙地说,有人喜欢激情万丈地表达,有人喜欢摆事实讲道理,有人喜欢凭感觉来……因此,在沟通过程中,不同的人所用的语气、语调不同,沟通结果也不同。大家都知道,中央一套曾有个很火的节目叫《朗读者》。有一天,我在看电视时正好看到这个节目,当时播放的是斯琴高娃老师朗读的一篇文章,文章名字叫《献给母亲》。结果听到一半时,我就感觉自己的眼泪止不住了。与此同时,我发现现场的很多观众也在擦眼泪。后来我分析了一下,除了内容之外,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让大家动情、流泪,主要在于斯琴高娃老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都比较低沉、缓慢,投入了较深的情感,这就对内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让人的情感很容易就被带入其中。我非常提倡共情沟通。什么是“共情沟通”呢?就是倾听者对倾诉者的经历感同身受,引导倾诉者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问题的根源,继而影响并改变他。简单来说,就是沟通时要有同理心,在别人悲痛时,你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的悲痛;在别人烦恼时,你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的烦恼。在沟通中,如果你能通过你的语气、语调将这些相应的感觉表达出来,那么你一定能够获得对方的共鸣,你们的沟通也会更加顺利、更加深入。用肢体语言为沟通加分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的眼睛该看向哪里,我们该做出什么样的面部表情,我们的整个身体应该是什么状态……这些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沟通公式:沟通的总效果=7%的文字语言+38%的声调+55%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对沟通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有的人在沟通时,一旦有问题或矛盾出现,他就会摸自己的脖子,甚至有的人两只手同时放在脖子后面,使劲儿地摸脖子,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在远古时期,人类防御野兽的能力很差,外出寻找食物时很容易被野兽咬死。而野兽一般都会咬人的脖子,一口毙命。由此,人类就认为脖子是最容易被攻击、被伤害的地方,一旦感到紧张、无助,就会想要保护自己的脖子。这就是一种肢体语言。在与人沟通时,不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沟通的对象,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些肢体语言,这些肢体语言也会相应地为沟通加分或减分。比如我在给大家讲课时,这是一种沟通,如果我没有任何肢体语言,只是干巴巴地坐在桌前讲课,你就会感觉我讲的内容很乏味。其他类型的沟通也是如此,不论是与员工沟通,还是跟家人沟通,恰当的肢体语言都可以影响到你的沟通。以上就是沟通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都是为了实现高效沟通,缺一不可。沟通本来就是一个全方位、综合展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语言内容。当然,我也要强调一下,对于沟通本身来说,说什么话,要沟通哪些内容,这已经是沟通的全部了,而语气语调和肢体语言这两个关键因素只是为了让沟通的内容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呈现出来,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不要在沟通时顾此失彼。信息的准确传递与接收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件是把别人的钱放在自己口袋中,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放入别人的脑袋中”。这两件事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沟通习惯、风格或偏好,我们很难改变别人的沟通习惯。但为了让沟通更顺畅,我们可以适当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与他人沟通,这样沟通才会更高效。著名职业经理人唐骏在担任微软中国区总裁时,曾与比尔·盖茨进行了一次关于行程安排的沟通。有一次,比尔·盖茨要来中国,想把行程安排在2月,但这时刚好赶上中国的春节,大家都放假了,所以唐骏就与比尔·盖茨的秘书沟通,希望能把行程修改一下。但秘书告诉唐骏,比尔·盖茨先生的行程提前一年就安排好了,不能修改。虽然唐骏努力向秘书解释理由,秘书仍然坚持无法修改。最后,唐骏只好与比尔·盖茨直接通电话,而比尔·盖茨的说法与秘书一样:“行程一年前就安排好了,改不了。”唐骏忽然急中生智,对比尔·盖茨说:“是的,我知道您的行程是一年前就安排好的,但您知道吗?我们的春节是五千年前就安排好了的。”最终,比尔·盖茨只好在“五千年前就安排好了的春节”的压力下,改变了自己的行程。在这个案例中,唐骏没有说一堆大道理,而是准确地找到沟通的切入点,巧妙地说明了中国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性,从而顺利地让比尔·盖茨改变了行程。这就是一种良好、有效的沟通方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总有些不那么和谐的沟通,比如下面几种:否定式沟通:不管你说什么,对方都会否定你。——不是……——不对,你这是错的。——这样行不通……打断式沟通:你的话还没说完,对方就打断你,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追问式沟通:连续提出多个问题,让人难以招架。——你们的薪资是多少?有五险一金吗?……——你多大了?做什么工作的?工资怎么样?……尴尬式沟通:以粗鲁、自以为幽默、低俗等方式沟通,让人不知怎么接下文。——你的话太多了,该听我说了……——你这带病上班,是装给领导看的吧……——天啊,你的手指戴上这个戒指后简直就像胡萝卜……类似以上沟通方式,很容易导致沟通效果不佳或陷入僵局。事实上,真正好的沟通的关键在于怎样在对方面前恰当地表达自己。有人可能觉得这很容易:“不就是把自己要说的话说清楚吗?”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要知道,沟通是双向的,你不仅要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清楚,还要时刻关注对方的情绪和反应,并能够接收到对方反应中的有效信息,继而做出更加合适、有效的反馈。我的一位朋友最近正闹离婚,他跟妻子结婚十多年了,一直相安无事,但两个月前妻子突然跟他提出离婚,理由是夫妻感情破裂。朋友很不理解,就跟我抱怨:“她明知道我很在乎她,这是明摆着的事儿,怎么到她那里就变成感情破裂了呢?”开始我也不理解,但听他跟我唠叨了一会儿,我便大概弄清了原因。于是我就问他:“你应该很少对妻子说一些亲密的话吧?”他说:“都老夫老妻了,有什么可说的?我没必要总把爱挂在嘴边吧?是,我有时说话比较冲,可能没有给她留面子,但她也不是外人啊……”我说:“这可能就是原因所在。”后来朋友又找妻子的朋友去了解,才知道妻子经常跟她的朋友抱怨,说丈夫不关心自己、不尊重自己,慢慢她心里就产生了一个顽固的想法——“他根本不在乎我。”很显然,这就是由夫妻双方沟通不畅造成的,朋友想当然地认为妻子一定了解他的心思,不用天天把“关心”“爱”“在乎”等“肉麻”的词挂在嘴边,说话时也没把她当外人,但妻子并没有接收到他的真实心思,反而认为这是丈夫不在乎自己、不爱自己的表现。所以说,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自以为对方能猜透你的想法或心思是不行的,你必须准确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好的沟通应该具备下面几个特点: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只是一味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比如,晚上10点你正准备睡觉,楼上突然传来一阵叮叮咣咣的搬东西声,你忍无可忍,上楼去找他们,希望他们马上停止。一般我们会这样说:“现在都半夜了,你们搬东西制造这么大声音,不知道会打扰别人休息吗?”“你们这么晚搬东西,也不顾别人是不是需要休息,太没公德心了!”很明显,你对这件事有强烈的感受,但在与对方沟通时,你却没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是在指责。如果对方是个不讲理的人,你们之间很可能会爆发一场“战争”。那怎么沟通才有效呢?“你们在搬东西吧?这让我感觉有些吵。”“你们一定要今晚搬的话,如果能够轻一点儿,我觉得可能更好。”以“我”的角度来与对方沟通,如“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等,不仅能清晰地表达出你的感受,沟通效果也会更好。表达时要直接、精确有些人说话喜欢绕弯子、暗示,要么就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因为有时“委婉”或“含蓄”被认为是一种美好的品行,但我不建议你在沟通中经常运用这种方式。对方不是你肚中的蛔虫,不可能对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按你期望的那样去理解,一旦理解错了,就可能导致沟通失败。运用深夜电台主持人般的声音有一种沟通策略,叫作“运用深夜电台主持人般的声音”。深夜电台主持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应该都在夜里听过一些电台节目,这类深夜节目的主持人的声音往往都特别温柔、缓慢、深沉,让人听起来感到心安和信任,因此也愿意与他(她)对话。从某个层面上来讲,这种沟通方式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我们对他人内心的理解并不是思考出来的,而是对感受瞬间的把握。所以当我们运用这种声音来与对方交流时,就会释放出温暖和可接受的信号,沟通就会很容易进行下去。总而言之,真正好的沟通一定能让沟通双方彼此接收到准确的信息,能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能接受对方的观点,并使对方采取相应的行动或做出某种改变。每个人都能学会的沟通力在给学员讲有关沟通力的课程时,我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你们来参加这次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大家通常都觉得我的问题很可笑:“来参加课程当然是想提升自己的沟通力啊,不然为什么大老远跑过来呢?”接着我会继续问:“你们觉得参加这样的课程,真的能提升自己的沟通力吗?”每到这时,大家往往会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这的确是个问题。前面我们说了,沟通力对于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想提升沟通力,听几次相关的课程或参加几次相关的培训就真的有效吗?可能不同的读者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也不相同,或者说也有人认为是没多大效果的。但既然沟通力这么重要,我们又都希望自己能有高效的沟通力,从而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在家庭生活中左右逢源,那么不论这些方法有多大效用,都抱着“学学呗,万一有用呢”的心态来学习了。那么,通过学习到底能不能提升沟通力呢?我的答案是:能,因为沟通力本身就是一种经过刻意练习后可以被复制执行的能力。也就是说,不论是看书、看视频还是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的沟通力,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与生活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沟通力也是一种方法或技巧,它与我们所学的其他能力是一样的。比如很多年轻人说“我不会做饭,学不会”,真的如此吗?我相信如果你想学,是完全可以通过看书、看视频等方式慢慢熟悉,并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多次练习而逐渐学会的。领悟能力高或者发现其中的乐趣的话,你甚至可以成为一名烹饪高手。沟通力的提升过程也是如此。当你看到那些站在台上激情澎湃、口若悬河的人,你可能感觉他们都很厉害、很牛,你永远都无法企及,而事实上,只要掌握方式方法,再经过刻意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站在舞台中央激情飞扬地演讲的那个人。既然如此,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掌握高效的沟通力呢?学习科学的理论有人可能要问:学习沟通力也要学理论吗?当然要学,不仅要学,还要学那些科学的、真正有效的理论。在我看来,有关沟通力的理论就是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应该谨记的一些原则。(1)沟通的真实性。沟通的过程就是对有意义的信息进行传递,如果你传递的信息没有意义,哪怕整个沟通的过程很完整,这样的沟通也会因为缺乏实质内容而变成无效沟通,或者说这种沟通只能叫聊天。另外,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无效沟通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包括时间、精力、渠道、金钱等,有时还可能产生负效益,即沟通的成本大于产出。所以,要提升沟通能力,就必须确保你的沟通内容是真实而有意义的,沟通内容也应至少对其中一方是有用或有价值的信息。(2)沟通的完整性。在沟通中,你传递给对方的信息必须完整无缺,不能让信息被干扰或被曲解,否则就可能导致沟通失败。(3)沟通的时效性。整个沟通过程必须在沟通发生的有效期内完成,否则沟通就失去了意义。(4)沟通的同一性。你的沟通对象必须能了解、体验或理解你所发出的信息的真正意义,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经验、知识水平都不同,对信息的解读可能也会不同,理解一旦出现偏差,沟通就可能无效。(5)沟通的目标性。沟通双方都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模糊或不明确,很容易导致沟通失败。掌握正确的方法沟通力涉及沟通前的准备、对情绪的把控、对需求的关注,以及表达方式、表达的语音语调、表达的信息等等,要有效地掌握这些内容,使之在沟通中充分发挥效用,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沟通都是一种暴力沟通,即沟通双方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在这种情况下,沟通就会变成一种指责、命令或强迫,最终成为一种无效沟通。我曾听一位妈妈在跟别人交流时,说起了自己管孩子的经验。她说,自己的经验就是在孩子上高中这三年,不论他怎么抗议,都要盯死他,盯到他上大学为止,并且强调这几年一定不能放松,否则就前功尽弃。这种做法有效吗?不能说完全无效,可能孩子觉得自己无法反抗,只能“认命”,但这对孩子将造成巨大的伤害!要让一个孩子成绩好有很多种方法,有的家长会让孩子愉快地学习,孩子不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家长也不觉得管孩子是件痛苦的事,这是成功的沟通,实现了双赢。但有的家长就像这位妈妈一样,认为学习都是痛苦的,但孩子又必须学,自己没有好办法引导孩子,只能死盯,结果孩子陷入痛苦,家长也感到痛苦,这就是沟通方法不对,成了暴力沟通,即使孩子真的考上大学,与妈妈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沟通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至于哪些方法能让沟通更高效,后面我会详细阐述。一定要刻意练习沟通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所有的关系缺少了沟通,都会成为一个人的“独角戏”。很多人觉得,沟通力是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天生就外向,“嘴巧”“能说”,有的人天生就内向,“嘴拙”,不善于交流。这么说太绝对了,而且会说话也不等于会沟通,因为沟通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并且,沟通力也不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它是一种经过后天刻意的科学训练就能够掌握的软实力。经过多年培训经验和生活阅历的积累,我认为掌握高效沟通力的关键在于对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路转换。比如,当对方的想法与你的想法相左时,要引导对方与你的思路一致,你就要先对对方的想法表示理解、尊重和认可,然后再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以求寻找共同思考的角度。掌握了沟通技巧,沟通就会变得很容易;而要掌握沟通技巧,就要不断学习和刻意训练。至于学习和训练方法,后面我会详细阐述。以上三点,就是复制沟通力的“三驾马车”。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相信大家都能轻松拥有高效的沟通力。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聊聊怎样提升我们的沟通力吧。第二章沟通的本质是尊重与合作“尊人者,人尊之。”沟通中如果缺乏尊重,不能平衡自己与对方的需要,总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与对方交流,这样的沟通是很难进行的。只有学会尊重与合作,沟通的过程才会愉快而积极,结果才能如你所愿。了解自己对恐惧的反应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传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人类之所以需要社交,不仅是生活的需要,还是心灵支持的需要。成功有效的沟通可以给人们带来鼓励、自信和快乐,也可以充分展示个人魅力,体现个人素质,缩短人际距离,打造良好的社交氛围。但是,每个人内心之中都会有一个自己感觉最难以沟通的点,也就是你最想通过沟通解决,却又难以解决的那个问题,比如:怎样跟孩子沟通,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怎样跟爱人沟通,才能让家庭更和谐?怎样跟领导沟通,才能获得领导的重用?怎样跟下属沟通,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总而言之,每个人心中都有亟待通过沟通解决的问题。如果沟通不畅,给我们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伤害将不言而喻,因为人与人之间基本上都是通过沟通建立感情的;同样,感情的破坏很多时候也是沟通不畅造成的。要实现有效沟通,我们首先要弄清沟通的共性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所有沟通问题的核心和最一致的东西是什么。有人说是讲话的内容,有人说是倾听,有人说是与对方达成共识……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但反过来想,如果两个人沟通后没有达成共识,可彼此间的友谊加深了,这算不算是一种有效沟通呢?当然算。有效的沟通之所以对社交很重要,就在于沟通能够打开社交过程中双方紧闭的心扉,或者化干戈为玉帛,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认为沟通目的的共性应该是尊重与合作。任何一种沟通,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尊重与合作这一目的。我们先来说说合作。合作为什么越来越难?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与人合作特别难,为什么?原因就在于我们经常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别人应该按照我们的想法和要求做事,否则,我们就会与对方产生矛盾或冲突,合作自然也就无法进行下去。有两个技术员围绕一个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两人在某个观点上出现分歧,于是开始互相质疑,直至大声争吵起来。两人的脾气都不太好,对自己的看法又都异常坚持,彼此互不相让。伴随着激烈的争吵,其中一人随手将资料往桌子上一扔,结果因力气偏大,资料正好碰倒了桌上的水杯,水杯里的水洒了出来,浸透了桌子上的关键性资料。这时,两人谁也不争论了,因为他们都很清楚,接下来他们必须合作,一起加班来解决这件倒霉事。事实上,当你认为“合作”就是别人要完全听从你的要求时,必然会导致大量无法解决的矛盾。要知道,合作的核心并非一方必须听从另一方的安排,而是双方通过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一件事。由此,我们也挖掘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在沟通中,一旦对方不合作,说出一些违背我们意愿的话,或做出一些违背我们要求的事情时,我们会怎样?多数人会因此生气、发怒,感觉自己没被尊重、面子受损,或者要承认自己是错误的,等等,这些都会引发我们的愤怒情绪。但究其根源,我们之所以生气、愤怒,其实是内心的恐惧在作祟。恐惧的根源我特别喜欢20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的一句话:“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人类的思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意识,另一部分为潜意识,而潜意识的力量要比意识强大得多,所以要激发潜能,就需要运用潜意识。那么,我们的潜意识在哪里呢?在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叫作大脑皮层,它是帮助我们学习各种知识的部位;大脑皮层中还包含一个东西,叫作基底核;大脑皮层的前面部分为大脑前庭,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关键的部位,负责人类的逻辑、语言以及丰富情感的发展。比如当一个孩童学系鞋带时,通过观察发现他的大脑皮层是亮的,这表明他正在通过大脑皮层努力地学习;但当一个成年人系鞋带时,他的大脑皮层就不会亮,为什么?因为系鞋带对成年人来说是一个无须再动脑、随手就能完成的动作。如果让你用语言把系鞋带的动作描述出来,可能很难为你;但用手去做时,你会立刻完成。此时起作用的就是基底核,因为当你完全掌握一项技能或习惯一件事后,这个意识就会进入你的大脑基底核中,成为你的潜意识,它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节省能量,让你无须再通过学习和思考就能完成某件事。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还没完全学会开车或刚刚拿到驾驶证,你会发现开车是件非常吃力的事;但如果你完全掌握了这种技能,你几乎无须动脑就能轻松驾车,因为这个技能已进入你的大脑基底核之中。再回到沟通这件事上,我们在什么时候才会感到深深的恐惧呢?与开车同样的道理,就是我们无法完全掌控局面的时候,也就是周围人的想法、说法、做法与我们的预想完全不同的时候。实际上这种恐惧一直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这些潜意识可能来自我们童年时期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对于童年时的每个人来说,如果父母告诉我们,他们不爱我们、不要我们了,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死亡。对于一个完全不能掌控自己的原始生命来说,这是件非常令人恐惧的事。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学会自立、学会掌控局面,这种恐惧才逐渐被弱化或隐藏起来。然而一旦外界出现我们不能把控的局面,这种恐惧就会从潜意识中被激发出来,从而控制你的行为。所以,在与人沟通之前,我们必须从根源上探寻自己的内心对恐惧的反应,这样才能弄清楚我们为什么会把别人与自己的合作看得那么重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